对学生会工作的总结

2024-05-15

对学生会工作的总结(共8篇)

篇1:对学生会工作的总结

尊敬的化学化工学院团委学生会:

回首过去这半学期,工作的点点滴滴在眼前浮现,回眸望去那一幕慕,忙碌在不知不觉中充实着生活。似乎初进学校时的记忆又在脑海展现!而匆匆的,我将迎接接下来半学期的工作、开花与结果。

在过去的这段日子中,我们每个人都收获到了不少东西, 并且取得各自的进步。每个人无私负责的付出,换来了我们学院学生工作的新发展。我很幸运在学生会政教部这个温暖团结的大家庭中同大家一起,为学院的各项工作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政教部的工作比较繁琐,枯燥,但我们依旧不畏劳累,努力并坚持着工作,争取把工作完成得更出色。多少次忙于工作,连饭都顾不上吃;多少次忙于工作,连疲劳都忘了,直到回到宿舍准备午睡时才发现大家都已经起床了;多少次我们在完成自己的任务后又去帮助其他部门搬桌子搬椅、去化院推车,直到精疲力尽,却乐此不疲,互相激励;多少次为了工作,我们把休息日都充分利用了;多少次……

也许有人不理解,政教部的工作不就是帮助大家入党,通知一下党课的时间而已吗?其实不然,学校里各个大型活动中总不了我们的身影,化院的“中文辩论赛”我们与学习部强强联手;校运会时咱们带领的“龙虎团”激情洋溢,彰显活力;这次我们策划的“化院好声音”更让那些演讲诗文的同学展现自己的才艺,提高自己的能力......在这一段时间里,我们同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十分融洽,也只有在一个融洽的环境下我们才能把工作做好,相信学生会以后一定会更加团结,各项工作一定会有更好的成果。

总的来说,工作是忙碌的、辛苦的,但却又是充实和快乐的,和大家一起奋斗,一起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一起享受活动成功的喜悦,这种合作的快乐让人回味无穷。我为自己能在学生会这样一个大家庭和大家一起工作而感到幸福和骄傲。同时,也希望接下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学生会的工作能做得更好。

篇2:对学生会工作的总结

生会的工作说到底就是围绕举办活动展开的,一年下来,学生会的所有活动或多或少的都经历过,也有一定的思考,下面就对各项活动做以下总结:

1、举办活动首先要想清楚的是活动目的,契合当时的活动背景。学生会是服务于学生的组织,举办活动也应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读书工程”是为了通过活动在管理技术学院营造一个爱学习的氛围,树立学习的标兵,以不同活动形式来丰富大家的课余文化爱好。“团校培训”则是针对我院的学生干部进行培训,使得这些学生中的领头羊熟知本分工作,掌握工作方法,增强干部意识,提升思想觉悟。“文明寝室”、“寝室设计大赛”则是着手于营造生活的良好环境,打造寝室的丰富文化,共建校园的和谐秩序。“趣味运动会”则是为了丰富大家的大学生活,增强班级凝聚力,培养团队精神。“女生节系列活动”则是着重于关注女生的身心,通过开展活动充分展现当代女大学生风采,塑造女性魅力。

2、开展活动要注意活动的影响力,能展现我院的良好精神风貌,能凸显我院学生会的强大实力。“校运动会”和“五四大合唱”这样的校级活动,全校十几个院系聚集在一起,我们院学生会“是骡子还是马,拉出来溜溜就知道了”。运动会不但是运动员的战场,大合唱也不仅是歌者的舞台,我们学生会的努力,我们的工作素质直接影响着我们学院的成绩。而“爱心拍卖”作为我院唯一的校级精品活动,能够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确实具有特殊魅力,“拥有爱,传递爱”凝聚了经院一代代人的爱心,并且势将永远传承下去。要在全校开展活动,我们的宣传工作就显得特别重要,而人际关系网在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3、当然,学生会还有许多日常工作需要我们去坚持,虽然它们不能叫做活动,但是它们绝对需要学生会不断活动的身形。查早操,差晚归,查到课率,查寝室卫生,查团组织生活,查卫生包干区等等尽管它们很古老,尽管它们看似只需要时间和精力,但谁能否认坚持是一种优秀?谁能说一般人都能做的有水平?有时候事情很简单并不代表做起来也很轻松,这些检查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比那些活动的开展更重要,虽然这些很基本,但就如生命一样,活着的人都拥有,一旦失去了,就再也找不回来。

4、此外,学生会也在组织内部开展一些活动,如欢送晚会,素质拓展,春游等等。这些活动旨在提供给学生会内部人员一个娱乐交流的平台,给大家一个放松神经的机会,而我们不仅要会学习工作,也要能够调节身心。相亲相爱一家人,我们不单是战友,也是朋友,铁的纪律并不影响我们娱乐的心情,并不束缚我们创新的思想。

5、无论活动大小,无论面向何种对象,活动细节把握往往决定着成败。很多活动需要我们一直传承下去,前人留给了我们很多经验,可以避免许多弯路,但是忧患意识告诉我们,不创新就只有等着后退挨打,活动的诸多细节就是很值得我们创新的地方。所以沿袭的往往只是框架,只是大环境,细节会随着历史变迁而影响原本正常的轨迹,唯有创新,唯有对细节的不断分析把握,才能有所突破,才能创造成绩。而我们一直所要超越前辈的,不是非要改朝换代才是成绩,历史的车轮告诉我们,唯有一个朝代不再优秀,或者另一个朝代过于强大才有可能成功换代。也就是说,不要轻易否认任何一项有历史的活动,要改变的往往是细节,是某些部位,而不是它本身。

6、活动要想进展顺利,准备是关键;活动要想取得圆满,总结是必须。活动中总是会出现一些突发情况,我们能做的只是将所有想到的,能够人为改变的事情准备好,学生会大大小小的活动无一不是在准备良好的情况下开展的,所以出现的问题也相对比较少,而问题出现的少与前辈们留下的经验和自己的经历也是分不开的。我说的准备应该还包括一种心理的准备,那就是在准备中凡事往最坏的方面考虑,而在活动开展中充满信心,凡事往好的方面去想,出现问题时也能更好的保持冷静。我说的总结也包括一个活动的收尾工作,很多人在活动宣布闭幕时就完全的放松下来,而很多收尾工作不做好最终会成为慢性毒药。

篇3:对我国高校学生工作评估的思考

由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原因, 新时期的高校学生工作面临一系列新问题, 工作绩效低下。其主要的原因有学生工作泛化与表面化, 管理观念陈旧, 缺乏科学性, 管理层级不清、责权不明, 规范的绩效评价体系未立。针对这些原因, 我们必须从制度建设和管理者队伍建设等方面去思考提高学生工作绩效的办法。

一、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

在经济社会大背景不断变革和进步的形势下, 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与管理工作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们高校学生工作面临新的情况, 时代在变、环境在变、任务在变, 这就要求学生工作的观念、形式、方法以及体制等都应适应新情况, 体现时代的精神。

(一) 高校传统的思想、文化和教育方式受到挑战

当今社会呈现出“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的趋势, 这更加提升了大学生们的主体意识、经济意识, 以及为民主政治观念的形成、成熟而不断奋斗的精神。传统的学生思想教育的管理方式更多的具有全局性和整合性, 以稳定为大局来教育管理学生, 以整合来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 以灌输的方式来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这种教育方式的最大弊端是不能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变化, 学生关心的问题与教育者关心的问题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当今大学生面临自我认同和文化认同双重困境的形势下, 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如何改进教育方式、增强党在学生中的影响力、融入全球化的教育模式, 这些都是高校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的挑战。

(二) 大众化生源对学生工作的挑战

随着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高校的准入门槛降低了, 大众化的教育带来了大众化的生源质量。生源质量的下降和复杂使得学生思政工作的难度增加。面对生源质量的多样性和高素质人才培养之间的矛盾, 学生思政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

(三) 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大

近年来, 随着高校的扩招,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竞争日趋激烈, 已引起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成为社会各界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根据国家劳动保障部的最新统计, 2007年的就业状况很不理想。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95万, 比2006年增加82万, 同比增幅达19.9%, 最近有报道显示2008年全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只有80%。2008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559万, 比2007年增加60多万。预计今后3年内还将以每年50万的速度增长。这对社会是一个巨大的冲击。由于2008年毕业生人数再创新高, 大学生、家长、教师对大学生就业的期望值增高, 国家对大学生的需求不旺盛, 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不断提高, 毕业生的素质不能满足需求等一系列因素, 可能致使毕业生就业的情况不容乐观。

(四) 高校多校区、多层次办学, 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加大

连续几年的扩招, 全国高校在校人数急剧增长, 在校生从2001年的1214万增到2005年的2300万。很多高校纷纷向外发展, 建立分校、校区或二级学院。不同的校区管理存在矛盾与磨合。如有的学校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放在分校区, 三、四年级后回校本部, 由于分校区都是一、二年级的学生, 区别于在校本部的学生由老生带, 遇到的一些问题可以由老生引导, 分校区的学生事事都要自己摸索, 这些都对现有的学生思想教育模式提出了极大的挑战。

二、高校学生工作评估的内容

学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基础, 是一项专业化的教育管理工作, 是高校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所高校学生工作的好坏, 不仅影响校风、学风和校园文化的形成, 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工作评估考核体系, 实现学生工作的制度化和科学化将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和学校发展。高校学生工作者是知识型员工, 同时也是管理者, 因此具备以下特点:

(一) 身份双重性

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教师身份首先决定了他们具有教育的职责, 同时他们也是学生事务的管理者, 这需要他们具有较高的综合知识水平和较好的表达能力。

(二) 工作关系复杂性

作为学生工作者必须按照学生培养过程和特点的要求, 不断地与学校其他职能管理部门、教学部门以及社会各界搭建工作关系, 需要其具有相当的协调能力。

(三) 工作内容多样性

为能保证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顺利进行, 高校学生工作者会面临繁复的工作, 如党团建设、学生军训、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社团管理、学生干部培养、思想教育、宿舍管理、就业指导等等。

鉴于学生工作者自身的工作特点, 学生工作者的工作绩效评价也是一个复杂过程。本文通过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数学的相关知识, 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进行学生工作者工作绩效评价问题研究, 提出了基于层次分析法 (AHP法) 和模糊综合评价的岗位工作绩效评价模型。

评估的内容其实质是解决“评什么”的问题。各个高校在评估的内容上不完全一致。概括而言, 一般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队伍建设。

2、日常教育管理工作。

包括:思想教育和学生党建工作、心理健康教育、资助工作、日常管理、学风建设、宿舍工作、研究生教育管理。

3、共青团工作。

包括:思想教育、素质教育与科技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社会实践、共青团的自身建设。

4、国防教育。

主要是指新生军训和学生入伍。

5、招生和就业工作。

主要是指本科生招收录取工作和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

6、附加部分。

包含加分项目, 如工作创新等, 另一部分就是扣分项目, 如学生的严重违纪 (考试作弊、重大安全事故等) 。有的高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 (毕业率、学位率、英语四级成绩、计算机等级通过率、考研率等) 纳入了评估内容, 有的高校把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附加分计算。

从人力资源管理学的角度, 用绩效评估的办法来考评高校的学生工作, 有利于将先进的、科学的理论引入高校的考评中来。绩效评估运用得合理能够对高校学生工作带来一定的激励作用。

三、高校学生工作评估的原则

学生工作评估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环节。学生工作评估不但能够规范日常学生工作, 为学校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还能通过考评、比较, 强化竞争、创新意识, 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为建立一个可行的评估指标体系, 增强学生工作评估的有效性、科学性, 防止和克服评估过程中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应坚持以下评估原则:

(一) 科学性原则

做好学生工作评估首先必须树立正确的科学原则:

1、要把学生工作当成一个鲜活的、不断发展的生命有机体看待。

例如在设立评估指标时, 要坚持量化标准和非量化标准的统一, 能量化的要量化, 不能量化的不能强求, 要始终注意质和量的差别。

2、学生工作评估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

态度, 认真调查研究, 从学生工作实际出发, 尊重工作中的个性和差异, 反对主观臆断。

3、要尽量保证评估指标全面性和流动性。

全面性就是要把握学生工作的全局和各个组成部分的内在联系, 建立层次分明、要求明确、反映学生工作实质的评价体系;流动性是指任何评价标准、权重系数、评价体系都不是绝对的, 而是具有相对性, 必须随着学生身心状况的变化和工作的发展不断地修正和调整。

(二) 可行性原则

为了使学生工作评估切实可行, 在科学性的基础上, 还要坚持评估的可行性原则。

1、要尽量精简、减少指标的数量。

指标越多越细, 对评价的对象的认识就越具体, 但是也不是越多越好, 指标太多, 繁琐复杂而难以操作, 也就失去了可行性。因此, 建立评估指标体系, 在保证科学地反映评价对象本质特征的前提下, 应尽量减少指标数量。

2、要提高评价指标的适应性。

建立学生工作评估指标必须从评价对象的实际出发, 既不是高不可攀, 也不是一蹴而就。

3、评估标准应是具体的、可操作的,

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化的条文, 评估的手段方法应简便易行, 为多数人所了解接受, 评价的等级量标不宜过细、过于繁琐。

(三)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一般说来, 任何评估都应是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的结合, 学生工作既是管理工作, 又是教育工作, 其中既包括物的因素也包括人的因素, 单纯运用任意一种评价, 都可能导致评估结果的片面性。因此在进行学生工作评估中必须坚持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但是, 由于学生工作主要是育人的工作, 工作的效果要体现在学生的内在素质与外在行为的多方面, 同时效果也有显在和潜在、短期和长远之分, 这就决定很难用单一、量化的标准来衡量, 而更多的是一种定性的评价, 在量化的基础上做定性的描述, 尽可能让定性指标有量的测定, 最终在深入发掘学生工作规律的基础上给出以定性为主的科学评价。

(四) 学生满意的原则

在高校中, 外部评价主要是指学校综合部门对基层院、系学生工作的指导性、检查性、认可性和鉴定性评价, 体现出评价的客观性和权威性;而自我评价是指学校中的院、系等基层单位对自身学生工作的经常性自查、自评。在学生工作中, 我们必须坚持外部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的原则, 尤其是重视发挥学生评价的作用。将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作为学生工作的指针, 进行自我认识、自我完善、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 在学生工作评估中日益显示出其优势。

(五) 评价诸功能有机结合的原则

学生工作评估中包括以上诸多评价形式或过程, 要想充分发挥各种评价的功能, 保证评估正常有序地开展, 就必须既要实事求是地考察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 严格评价标准, 对评价对象给予公正客观的结论, 以发挥外部评价、总结性评价的功能, 又要坚持具体分析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在看到评价对象存在的问题、偏差同时, 也要看到其发展、提高以及可开发的潜力, 在坚持标准的同时, 对评价对象进行多方面的引导、鼓励和帮助, 以发挥过程性评价、自我评价的功能。

参考文献

[1]、刘礼明.21世纪高校学生工作的机遇、挑战与应答[J].高教探索, 2005 (6) .

篇4:对学生会工作的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一、兴趣是创新的前提

1.兴趣的产生

根据科学实验,“当一些事物能引起大脑大量分泌一种叫多巴胺的物质时,大脑就会进入兴奋状态”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它的出现刺激了你的大脑,让你感觉很兴奋。然后你就会期待这一现象的发生,想再次去接触它,这一现象就叫兴趣。如果一样事物平平无奇,司空见惯,人们经常就会把它忽视;如果在这黑白交替的世界中,突然出现一种别样的色彩,人们就会被这一现象吸引住眼球,就像一道光束,猛的冲进你的瞳孔,使你无法忽略它,从而产生好奇,对于这一发生的状况转动思维的螺旋桨,与在心中升起想要追寻的欲望,进而蜕变成兴趣。

兴趣对每个人都有重要意义,如果一个人失去了兴趣,生活就会变得麻木不仁,枯燥无味,你的感官也会随之变得僵硬。长期如此,你的世界将会一片黑暗,犹如崩塌的楼房,把你深埋进一堆混泥土中,暗淡无光。其实每个人都有着兴趣,只是各有各的不同,可不能否认的是,只要有“兴趣”这一润滑油的添加,我们就拥有澎湃的动力,令思维的齿轮加速运转,更快的完成每一件事。犹如黑暗,所提出的各种答案,鼓励学生放空思维,尽自己的想象去理解

2.创新需要兴趣的推动

兴趣的引起,能够让人更加主动去学习,只有主动地去进行,才会有促进脑袋的开发,思维的搅动,拨动每一条神经去活动,制造出种种天马行空的想法。我们可以根据后天的培养,把“兴趣”带进生活中,也可以引导它对你需要的方向,进而促进这一行为的优化。“创新”是一个易懂难做的词汇,它需要对事物的理解,需要让思维解放,需要对自身价值潜能的激发

而小学学生纯净,毫无心思,对新鲜事物容易产生好奇,引发浓厚的兴趣。这一特点也更能够有效利用。

二、创新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一直是伴随着问题的产生。小学生空白如纸,容易受事物影响,他们活泼,好动,散发着青春的活力。相对于死板的语文来说,要让他们老老实实的坐在教室里,安安静静的听课,他们更喜欢能让他们伸动手脚的体育课。教材的陈旧,课文的枯燥,学习的单调,无一能引发学生产生欲望的源泉,所以更改正常的教学理念是不可或缺的,用“幽默的语言,生动的讲解,肢体的运用”,让学生在一种愉悦,轻松,快乐的环境氛围下,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例如用朗诵的方式令学生记住课文的内容,用模拟课文的方式,使学生亲身代入其中,用竞猜奖励的方式让学生激发学习的热情,从而学生会自发的想去了解,去掌握课本所拥有的知识。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小学学生对于任何新鲜事物都比较容易接受,也比较容易受到影响,对一切事物的理解都处于萌芽时期,这种时候最易散播学习的种子。教师应以一种博爱的感情去包容,去接受这些学生,与学生做朋友,不管课里课外都能与学生随心所欲的畅所欲言,分享学生的心情,鼓励学生勇敢的去质疑,去思考,去尝试,陪伴他们一起突破困难。在调节课堂气氛的同时,也积极地支持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让他们有着一颗积极、向上、竞争、互助的心态共同进步。如在课堂练习做作业时,与学生一起进行,在纠正学生错误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理清思路,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爱。不要深藏你的夸奖,在教导的时候,也要给予赞扬,学生会因此而拥有动力,自觉地去学习,阅读关于课程的书籍,做练习,期望得到你的再度嘉奖。在喜爱教师的同时,也会喜欢上这一门科目。

四、道德素养的渗透

小学语文一般浅显易懂,同时也包含着课文外的寓意。如小学一年级课文《蘑菇该奖给谁》一课,作者用简单的几笔,通过述说两只小兔去赛跑,一个得了第一,一个得了最后一名,兔妈妈却把蘑菇奖给那个最后一名的,文章用简单的文笔,暗喻了学生要保持一颗强者之心,敢于与比自己强的人挑战。又如小学六年级课文《牛郎织女》用中国耳熟能详的神话故事,讲述了牛郎织女相识到相知到相爱,却无法在一起,他们不离不弃,最后终于感动上天,给予他们每年相见机会的故事。作者用丰富的语言,渲染出课文的主旨,触发了学生的情感,从而表达出一种“只要有恒心,铁杵磨成针”的优良心态。由此可知,小学语文教材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也一步步引导学生对道德素质往健康的方向,逐步加深渗透学生心理、思想。这既证明了小学对于学生道德素养塑造的重要性,也表示小学时期学生对外界事物防范意识的薄弱。所以在这段时期,对于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对学生成绩、知识的看重而弱化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德、智、体、美、劳”“德”是排在第一位“智”才排在第二位,所以说,在小学语文的教育方面,道德渗透是重中之重,要强化学生对集体意识、爱国意识、民主意识的思想体系,只有拥有健康向上的道德品质,才能更好的去汲取知识,拓展创新。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对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授课的过程,逐渐渗透,能在学生最好的塑造时期,指导教育学生的思想解放,知识道德的赋予培养,都是易于容纳的。对个人发展,社会发展都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

[1]吴舜华.关于小学语文教育专业课程的改革及其意义[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09(1)

[2]肖晶华.李文阁.马艳红.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1(3)

篇5:对学生会工作的总结

尚志市逸夫学校于扬

忙碌的高三生活已近半。本学期我担任高三

(七)、(八)班的地理教学工作。高三教学工作让我都感到紧张、辛苦、但也有很多收获。一学期来,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组织下,在宋立慧老师,侯国范老师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取得较突出的成绩。现将本学期我是如何协助宋老师和侯老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和的情况总结如下:

进入高三以来,学生们直接面临高考升学的压力,由于学生对学校环境、任课教师都已十分熟悉,学习负担比以前增加了,心理状况也较以前复杂,原先没有的种种问题接而连三的冒出来,问题学生也开始难以对付。作为高三

(七)、(八)班的科任我积极协助宋老师、侯老师管理班级。但我知道不能靠简单的方法满足于解决一些显现出来的班级问题、学生矛盾,更注重学生的心理调节教育。在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要给予高三学生充分的信任。

高三学生年龄一般都在18岁左右,他们内心的“成人感”逐渐增强,他们在潜意识中希望与父母、老师平等交往,希望自己的观念、主张、兴趣等能得到别人的关心和注意,甚至是赞同和肯定。如果老师、家长仅以絮絮叨叨的限制约束,或是居高临下的训斥责骂来管理高三学生,那就会引起他们强烈的 1

反感,从而产生消极、烦躁的情绪和逆反心理。因此,对高三学生应该多一些关心,少一些指责;多一些正面指导,少一些训斥;多一些信任和尊重,少一些挖苦讽刺,帮助他们正确地完善自我。

第二,要对高三学生的进步适时予以肯定。

作为高三的地理教师,我适时予以肯定能使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使某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同时又能激励着新的行为和新的期待。班级中有不少同学基础薄弱,每一次作业总是敷衍了事,考试时常常影响总分,缺乏全局意识。我不断做思想工作下,这些学生在地理学习上有了些兴趣,在看到这些细微的变化给予及时肯定,并提出合理的目标,使学生更加充满信心。

第三,通过科学的地理学习指导进行心理调节。

学习是学生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学习任务重了,往往会引起学生学习心理的变化。学生学习上的心理一旦有了不良的现象,不加调整必将步人恶性循环的境地。作为班级的地理教师,通过日常一些“闲聊”式的交谈,了解并帮助他改正错误认识,摆准了位置,明确了目标,心理问题解决了,学习自然有明显进步。另外,地理学习方法的好坏,是影响地理学习成绩的重要方面,由于学习方法不得当而造成的成绩不理想,对学生积极性的挫伤大大超过其它因素。与其苦口婆心的思想教育不如结合学生实际进行具体的学习方法指导,把自己一些学习地理的好方法和好经验传授给他们,并鼓励他们进行尝试和改进。当学生在某一学科中突飞猛进时,心情自然愉悦,学习进入良性循环。

第四,适时改变师生现有关系,对学生进行心理调节教育。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一个先决条件就是学生应认可老师。师生间一切相斥的,不相融洽的因素,都会让心理调节教育起不到应有的作用。由于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往往有其隐秘性,如果教师不善于从生活细节中观察学生,很难从表面了解学生心理。只有主动走进学生中去,与学生交朋友,才能了解到第一手材料,切实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才能及时消除学生心理上的压力。

总之,在高三充满竞争的压力下,我通过帮助学生进行心理调节,努力防止各种异常心理及相应的行为发生,促进学生形成初步完善的人格,协助宋老师、侯老师对高三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学生的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帮助班任做好高三学生心理疏导工作

尚志市逸夫学校

篇6:对学生会工作的总结

人生旅途不可能顺顺当当,平平稳稳,总会遇到种种的坎坷、挫折。例如,孩子上学迟到受到老师批评,作业有很多不会做,体育课有几个动作过不了关,或者家庭变故、身染疾病等,都是挫折。有一首歌唱得好:“不经风雨,怎能见彩虹”。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有时也很无奈。家长不能庇佑孩子一辈子。所以,学校、家庭、老师、家长都要有意识地对留守孩子加强挫折教育,增强其心理承受力,让他们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切实有效地对孩子的挫折教育,以增强其社会心理承受能力,从以下几点尝试:

(1)承受挫折的心理准备教育。在挫折教育实施过程中,让孩子明确并认同两个基本观点:一是挫折不可避免,人生的道路不会总是一帆风顺的;二是挫折成就人生,挫折处理得好往往会成为人们走向新天地、进入新境界的起点,是人生的一种“特殊财富”。

(2)正视挫折的教育。这是讲的勇气,既包括思想认识上的勇气,也包括行为实践上的勇气。正如孔子所说:“知耻近乎勇”。即帮助孩子树立自信心和勇气,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力,学会战胜虚荣和胆怯。

(3)战胜挫折的教育。人的行为,只有以坚定的信念作支撑,才能不屈不挠,持之以恒,对于孩子来说,面对各种考试或竞赛名落孙山这样的严重挫折,如果缺乏信念,失去信心,就会前功尽弃;如果信念坚定坦然面对,吸取教训、重振旗鼓,就会“条条大道通罗马”,这次不行,下回再来,总之“我能行”!

(4)克服挫折的教育。克服挫折的务实行动,一般说有四种:一是升华,变挫折为向上的动力;二是加倍努力,在措施上加大力度;三是改变策略,降低行动目标或重新选择达到目标的方法;四是补偿,以其他方面的成功,弥补某一方面的缺陷,这也不失为明智之举。

篇7:对学生会工作的总结

活动主题:调研大学生对两会的关注度。

活动背景:在2011三月初我国各人大和政协代表在在人名大会堂举行了十一届四次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和全国政协十一届四次会议,简称“两会”。两会第一次召开于1959年,并以后每五年召开一次,从第一次召开到现在的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每一次的两会的召开几乎都对中国的经济以及政治方面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11年这个新的十年的开始,此次两会主要关注民生问题,如房价、三农、就业等热点问题,同时也还有政改,医改、反腐倡廉,教育,科技方面的问题,并且推出了一个适应时代的十二五规划。

活动目的:

1、通过这次活动,让了解并关注两会的同学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两会的看法与对两会的意见。

2、通过这次活动,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两会关注度,从一定程度反映出大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及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同时也能反映出大学生的爱国之情是否浓厚。

3、通过这次活动,引起大学生对两会即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同时调动大学生谈论并了解两会的积极性。

活动过程:

1、前期准备:周六晚笃南200开会,商讨活动的的流程、注意事项以及需要准备的东西。并分配好周日晚活动的小组及工作时间和地点。

2、周日晚七点于笃南大厅集合,各小组取关于两会关注度的调查问卷,然后小组单独工作,每人去一栋宿舍楼,做调查问卷。

3、当晚九点半于笃南200集合做调查问卷的统计、总结以及分析。

4、以概率分布的形式画出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给人以更好的视觉效果,增加调研结果的吸引力,便于后期工作。将统计结果展现于两张展板上。

5、于23日星期三,中午在桂园食堂门口做现场关于两会知识的有奖竞答,并向同学们介绍我们两会的调查以及分析结果,下午将活动地点改在榴园食堂门口。以此形式来调动大家的热情,扩大本次活动的影响力。

6、撰写本次活动的新闻稿。

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1、由于调研工作过程中有说话的方式以及语气上不够到位,引起一点矛盾;

2、做有奖竞答活动的时候,有可能因不够热情而无法得到对方宝贵而真诚的看法和意见;

3、做关于两会知识的有奖竞答时,由于题目有限,如果观看一段时间,本来不知道答案的也会知道答案;

4、有奖竞答的规则要求要连续答对多少题才能得到相应的奖品,但由于本次活动时间主要集中于学生放学的时间,而且地点在人流量最大的食堂门口,而人员有限,有时候会出现违背规则的情况。

活动反思:本次关于调研活动,本着与时俱进的原则,调研了社会最热点的“两会”问题,及时的反应出大学生对“两会”问题的关注度,让更多的同学了解一点关于两会的基本知识,如两会何时第一次召开、几年召开一次、11年两会的主要热点是什么,同时也调动了一些同学对两会的关注的积极性。“两会”召开的意义在于:将“两会”代表从人民中得来的信息和要求进行收集及整理,传达给党中央,“两会”代表是代表着广大选民的一种利益的,代表着选民在召开两会期间,向政府有关部门提出选民们自己的意见和要求。所以关注“两会’即是对自己生存环境和质量的一种关注,关注国家如何商量解决社会上日益明显的民生问题。

活动效果:

1、大致了解了大学生对两会的关注程度。

2、让一些本来不了解两会的同学了解了一点关于两会的基本知识和今年两会的一些热点问题,如房价、就业、三农、医改、政改、科技、教育。

篇8:对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探讨

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办学规模上看, 高职在校生总数已经占高校在校生总数的一半以上。高职学生就业工作, 既关系到广大高职学生的切身利益, 也关系到高等教育的深化改革和社会稳定, 其就业率已经引起国家有关部门和教育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 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 据国家人事部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超过560万, 近两年沉积的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约有480万人, 2009年需就业的大学生高达千万人。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 高职毕业生又是怎么想的呢?笔者对部分毕业生的调查发现:有近七成的毕业生对就业没有摆正心态, 对社会就业的严峻形势认识不足, 择业时不肯从基层、从低处做起, 有大部分学生存在“职业贵贱”观念。因此, 他们对前途存在不同程度的担扰;普遍认为用人单位对于工作经验、学历的要求都很苛刻, 并且薪水达不到自己的预期设想;相当一部分学生希望找一个离家近、工作相对稳定的单位;只有极少数学生有自己独立创业的想法。

归结起来, 高职毕业生就业主要有以下几种心态:

(一) 依赖性太强。

认为就业是学院、父母应解决或能解决的事, 不少学生寄希望于父母长辈的社会关系, 缺乏自己解决就业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消极等待而又抱着观望的态度。

(二) 就业定位不准确。

很多人都梦想能拥有一份好工作, 这份工作最好既轻松, 又能带来财富、名声、地位, 为人称羡, 但对自己的气质、性格、兴趣以及职业能力却不了解, 自我评价偏高。对职业和社会的了解存在很大局限性和片面性, 把就业前景想象得过于美好或过于艰难, 直接导致期望过高或悲观失望。

(三) 就业的矛盾心理。

对自己缺乏正确的分析, 不考虑所选单位是否适合, 而是盲目攀比, 有的想找一份“比较好听的工作”, 存在“职业贵贱”观念, 眼高手低, “这山望着那山高”。有的因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不扎实等种种原因, 没有信心向用人单位展现自己。

(四) 就业竞争意识不足。

缺乏健康自信的竞争观, 有一种自卑感, 认为社会竞争太激烈, 人际关系太复杂, 自己难以适应。有的学生选择升本或出国留学以争取一个缓冲期, 有的学生甚至不愿意卷入激烈的竞争中, 宁可选择成为SOHO一族。

(五) 缺乏正确择业观。

由于就业是“自主择业, 双向选择”, 所以学生在择业初期, 往往把经济收入因素放在首位, 等到到处碰壁后, 才发现该岗位竞争激烈, 于是只能被动地改变求职方向, 另谋他职。

(六) 创业意识淡薄。

一种是受传统观念影响, 创业意识不强, 创业信心不足。另一种是有创业激情和欲望, 可是因缺乏必要的创业资金而不得不放弃。

二、应对措施

笔者认为很多大学生一直囿于校园生活, 经历简单, 没有经受过挫折考验, 所以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一旦遭遇挫折, 则感到失落、悲观、失望, 对未来失去信心。针对这些情况, 笔者通过不断地摸索, 就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所思考的问题, 提出一些应对措施, 以供高职教育战线的同仁共同探讨。

(一) 联系实际, 强化就业思想教育。

就业是毕业生面临的一次重要的人生转折, 从校园走向社会, 能否使毕业生充分做好走向社会的思想和心理准备, 实现人生的第二次飞跃, 就业思想教育工作是关键, 摆正就业心态是核心。

求职就业, 不应总盯着“热门”, 没有永远热门的职业。而且随着社会的变迁, 旧的行业不断消失, 新的行业不断产生。近几年来, 就业市场中冒出不少新兴行业, 如游戏、动漫、影视等, 都吸引了不少人才。新兴职业之所以能在市场中独领风骚, 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就业观念转变是息息相关的。一开始, 它也许并不是热门, 只是追求的人多了, 才成了时尚。如果这时介入该行业, 难度将会非常大, 而且应当充分考虑兴趣、能力, 以及就业磨合期和这一职业的未来前景。

其实, 如今整个社会对于“职业贵贱”的观念愈来愈淡, 那些过去被人视为“下等人”干的工作, 现在反而更能锻炼人的本领、磨练人的毅力和发挥个人的潜力。西方国家的许多毕业生, 很少是按专业对口工作的, 许多人都是从推销员、收银员乃至在餐厅打工起步, 然后一步步走上新的岗位。比起“抢短线”的激进行为, 在择业中搞“长线投资”更为理智、更具个性。

以智能求生存。时代在变, 社会在变, 我们正在从事的工作也在不断变化, 要使自己成为就业市场的“常胜将军”, 就需要不断地“充电”。除了本行工作外, 还应当熟知一些专业以外的事务, 以丰富自己的社会阅历、增长自己的社会经验。不仅要成为专门人才, 还要成为一个适合时代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这样才能适应就业市场的需求。

现在大部分企业在招聘人才时更看重的是潜力, 主要是专业知识水平、应变能力、拓展能力、社会经验和吃苦耐劳的工作心态。学生要成为企业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除了具备常说的沟通等方面的能力外, 还要有适应目前时代变化和社会变革的能力, 要有灵活的就业观念, 做到高能低就, 择业就业要与时俱进, 终身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明确“昨天的我和今天的我绝对应该是不一样的”, 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 跟上企业发展的要求。

强化就业思想教育工作, 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摆正就业心态, 要使学生一入校就能不断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 要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 已经没有哪一种工作能提供完全的保障, 没有哪一种工作是真正的热门行业, 人的一生, 会经历很多磨练与挑战, 在就业市场上, 就要做到能审时度势, 扬长避短, 把握时机。既要充分认识到一切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地方就是理想的岗位, 也要充分认识到, 经过社会基层的磨练, 也是人生成长的必经历程。要取得一份较为实际同时又富含理想色彩的工作, 关键在于要有健康的、奋进的就业观念。是金子就总会发光, 要以饱满、热情的心态昂然走向社会, 迎接挑战。

(二) 结合社会就业形势, 采取有效措施, 加强就业指导工作, 提高就业应聘能力与动力。

大部分毕业生对社会缺乏了解, 缺乏充分的和必要的应聘经验和应聘技巧, 心理素质不高, 对就业形势估计不足, 因此, 高职院校在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工作中, 除了加强学生的择业就业心态的思想教育工作外, 还应重点加强对学生择业、就业应聘能力及应聘技巧的提高和指导, 使“转变就业观念, 提高就业竞争力”落到实处。

1. 注重学生的“职场体验”。在平时邀请专家、企业负责人来校进行模拟招聘面试;与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用人单位招聘, 指导教师亲自带队, 组织学生到企业面试, 积累面试经验;利用假期, 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 使学生尽早接触社会, 体验“职场”生活。

2. 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实到每位教师责任上, 与每位学生谈话, 对他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的总体情况进行一次全面、客观的分析与总结, 指出其优势与不足, 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良好的成才意识, 从而做好就业前的各种准备, 为顺利走向社会奠定基础。

3. 组织家长会活动。建议以系或专业为单位, 定期召开毕业生家长会, 通过向家长介绍就业形势与状况, 分析学生存在的不足与问题, 进而取得广大家长的支持和对学生就业工作的大力配合, 从而达到学校和家庭在就业工作上形成合力, 使学生顺利走向社会。

4.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院就业课程学习和就业指导专题讲座, 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要占一定的学分, 主要课程内容是:进行专业思想、就业前景等教育;职业生涯设计、社会对毕业生的素质要求、职业道德和择业观、职业测评和就业心理;就业形势分析、就业政策分析、求职技巧、模拟面试。加强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学院除了对就业指导课程的教学重视以外, 还应多邀请社会成功企业家来学院给毕业生做专场讲座。

5. 倡导学生主动就业。除了为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教育和就业实践机会外, 指导教师还应大力倡导学生主动就业, 鼓励毕业生主动走向社会, 主动适应社会的需要。

6. 提倡毕业生自主创业。许多毕业生创业意识很淡薄, 教师应支持、鼓励有条件的毕业生自主创业, 并为他们提供技术支持。

7. 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中西部地区服务。我国高职学生中有百分之七八十来自农村。据《人口研究》杂志2008年报道, 留在农村的人口中受教育程度达到高中以上水平的只占5.6%, 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仅有0.5%。新农村建设一线迫切需要服务于农民生产的实用型人才, 推动农业产业化的技术型人才, 推动农村生产力全面发展的管理型人才。

8. 鼓励毕业生参加含金量较高的职业资格认证, 为就业增加筹码。

9. 提高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加强对毕业生劳动法律知识教育。许多毕业生对劳动法律方面的知识了解不多, 与企业签订合同时有许多疑虑:不知道会不会上当受骗, 往往举棋不定、迟疑不决, 因而失去了就业机会。对劳动法律知识的缺乏, 严重影响了就业质量, 应增强学生法律意识的指导, 加强劳动法律知识的教育, 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 以主动服务为切入点, 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 形成就业推荐, 把就业指导工作落到实处。

1. 多渠道收集就业信息, 加强就业信息的收集、整理、发布工作。

(1) 收集报纸、电视、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就业信息, 经“就业职能机构”实际了解、核查属实后及时更新到就业信息网和学院宣传栏上, 加强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的内容、信息量、更新频度、在线答疑等栏目, 提高其影响力, 实现学院、学生和企业的三向互动, 使就业渠道更方便、快捷, 为学生节约人力物力、掌握就业提供大量高效的信息。

(2) 积极进行市场调研与公关, 建立学院与用人单位间良好的互动关系。

(1) 走访各企业单位, “走出去”。通过就业指导教师定期和单位人事主管领导沟通联络, 考察和了解毕业生的实习情况和专业水平, 反馈的信息不仅可供其他毕业生参考, 还可为教学改革和专业调整、课程设置提供依据。通过走访, 不仅使我们对企业用人要求、行业信息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还为学生带回了相关的就业信息。

(2) 召开企业座谈会, “请进来”。培育就业市场的重要环节就是了解就业市场。“就业指导中心”可邀请各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企业界人士来学院座谈, 以进一步了解企业用人要求, 在为教学、实训部门提供教改依据的同时, 加强校、企之间的沟通和合作, 拓宽学生就业信息渠道。

2. 组织、开展毕业生的宣传、推广策划活动。

组织、开展毕业生的宣传、推广策划活动, 有利于提高该校毕业生在社会、在行业的认知程度, 如我院开创的“视觉感观商城”。“视觉感观商城”是数码媒体系创办的一个网络虚拟空间, 学生可以自行组织团队在虚拟的商城中以团队形式成立商铺, 在商城中建立自己团队的品牌, 并在商铺中展示作品和介绍团队成员, 向外界宣传自己。此“商城”对外推出, 主要目的是希望学生能在学习、吸收知识的同时, 通过实践与其他团队进行比较, 提升自身技术水平, 在实践过程中不仅掌握更多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 而且学会交流、合作、互助, 还让外界对数码媒体系学生有进一步的认识, 为学生们踏出校园、步入社会打好根基, 奠定基础。现已建立了十多家商铺, 其中Is studio团队的动画作品《qq原始人篇》分获深圳腾讯公司动画设计大赛二等奖;第二届联想杯flash大赛第二名和最佳创意奖等。通过这些举措, 不少单位慕名而来,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 加大力度组织校园招聘会, 形成就业推荐。

通过登门走访、电话信函等多种方式邀请企业进入校园招聘, 主动“促销”。有些学校每年举办各类专场校园招聘会高达20余场, 就业高峰期时密度可达到每两周一场。可以吸取同类学校的经验, 加大密度举办校园招聘会, 以优质服务为企业和毕业生提供方便。

4. 充分发挥“实习基地”和“专业指导委员会”在就业教育与就业保障中的作用。

学院建立了“专业指导委员会”, 不仅为教学提供了第一手市场需求资料, 使课程设置、教学方式以及专业方向符合市场需求, 更重要的是为学生就业市场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

对于新世纪的高职教育而言, 实习基地已经突破原有的含义, 成为学生就业的又一重要渠道。以我院数码媒体系多媒体技术专业为例, 我们紧密依托现有的十多家实习基地 (如:麦金数码、打折地带、丰彩集团、通软科技、天意输出、精彩集团、京华网络等) , 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了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文化和要求, 学生则以“一样的学历, 不一样的能力”赢得了企业的信任。最近, 有三位学生被“广州麦金数码科技有限公司”聘用, 主要承担视频编辑和动画制作。有五位学生被“北京珠穆朗玛广告公司广州部出版的《打折地带》杂志”聘用, 主要承担图片的拍摄、处理以及编辑排版等设计工作。他们良好的专业技能、敬业的工作态度, 很快赢得了用人单位的好评。

结语

高职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就业教育, 要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 把学生就业放在学院工作的重要位置, 并要求各有关部门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做到精心组织, 认真推荐, 保质保量地为社会输送人才。只要我们按照市场规律去做, 按照市场需求去做, 通过学院、学生、社会的共同努力, 结合大家的智慧就一定能开创高职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我国2009年毕业生就业形势分析.http://www.chi-nahrlab.com/watch/situation/assay/20090209/240472.html.

[2]教育部:五类大学毕业生就业将享优惠政策.广东省大学生就业在线.http://www.gradjob.com.cn/cms/html/xinwenzixun/jiuyezhengce/zchb/20090330/4089.html.

上一篇:梅花鹿养殖场规划下一篇:分期购房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