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

2024-04-15

闯关东(精选6篇)

篇1:闯关东

因为被《闯关东》电视剧的吸引,花了四天的时间,下载播放,终于把52集电视剧《闯关东》全部看完,先不说虎头蛇尾的制作,看完之后令人拍案而起的,是不知道是作者还是改编者的拙笔,竟然把好端端的秀儿给糟蹋了——把他嫁给了那个吃里扒外、忘恩负义的小日本鬼子——一郎。

虽然最后一郎被母亲感化而反戈一击,盗走证据送给朱开山,赢得了宝贵的矿产资源,并因为惧怕日本的报复而自杀身亡。但是这样的悲剧角色一点没有引起人们的同情和怜悯之心,总觉得这样数典忘祖之徒死一千次一万次也不为过。

可是就是这样的死有余辜的一郎,编剧还是作者竟然把贤惠温婉的秀儿一并拉下了水,让她嫁给了这个禽兽不如的东西,郁闷无语了好久,也就气不打一处来,非得说道说道不可。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创作小说和编写剧本吸引读者和观众的常见手段,“意料之外”是手段,“情理之中”是目的,是能够让观众获得审美愉悦的关键,可是西西分析秀儿嫁给一郎的过程,当属“意料之外”,但是绝不在“情理之中”,理由有三:

一、不符合人物性格发展的必然选择

秀儿是什么人?电视剧《闯关东》中,秀儿是大户人家、东北本地人韩老海的唯一宝贝女儿,一个对朱老三的二儿子朱传武痴情一片的好姑娘,她爱朱传武爱得执着、爱得情深意厚,爱得死去活来,即使是朱传武从结婚那一天丢下她不管,十几年来从来没有碰过她的身子,让她成为一个结了婚的多年的老处女。

偏节外生枝,突发异想,用一郎简单的引诱就把秀儿赔了进去。秀儿与一郎喝酒喝醉,在一郎的床上还在惦记传武,这样的一个痴情女子怎么就一下子倒塌了呢?

如果说,秀儿的变节会对最终改变一郎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许这个结局还能让人们接受,但是剧情的发展却完全不是这样。一郎最后的转变,是因为母亲的爱把这个忘恩负义的日本鬼子拉回来的,和秀儿一点关系也没有,这种不顾剧情需要随意安排的结局,是最令人气愤的。那是白白让日本鬼子糟蹋了一个良家妇女那样的委屈,是吃过之后发现吐出来一只苍蝇那样的恶心。

如果我们再退一万步,秀儿的变节事件,绝对不能如此简单和草率,人都是有感情的,道德的底线不能一下子崩溃,总得需要一个过程,在电视中总要进行渲染,那个情节安排,可是结局之中的重中之重的重头戏,因为那个证据是官司输赢的关键要素。这样一个重要情节没有渲染却能够骤然改变,仅仅几次的交往就让秀儿乖乖下了水,这不是糟蹋秀儿又是什么?

“悲剧是把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个情节令人恶心是没有一丁点悲剧的意识,秀儿在一郎死去之后一如往常一般回到朱家,依然快乐而幸福地生活,并在最后的逃亡中和鲜儿一起随着朱家坐着马车绝尘而去。实在不敢相信,当编剧们设计这样的情节的时候是如何考量的?这样不合情理的情节实在不敢恭维。

三、不符合中国大多数人们的审美需求

老实说,我也只能算是一个半拉子“愤青”,如果以往对于日本人还有一丁点的好感的话,在看了这部电视剧之后,我是彻底地“堕落”了,愤青也更加的彻底了。

也许编剧们是看到了中日回暖的政治气候,这么刻意地安排这样一个多余的人物,而这个人物——一郎,受到过中国两位最好的老人——朱老三夫妇最好的照顾和关心,受到过最传统女性——秀儿的拼死救助,最终感化了这个逆子。但是,这个日本鬼子骨子里却是忘恩负义的种,是要把朱家的产业搞到倾家荡产的逆种,别看他的虔诚,别看他的鞠躬,那种骨子里的狼子野心,从来就没有收敛过,如果是真正的被感化的并带着感恩的心情的,正面的,有骨气的一郎,应该早就自我反省,自我抵抗,肩负真正的责任和义务维护恩家的利益,根本不需要动用秀儿的失身和母亲前去嘘寒问暖般的感化。这种弱智式的剧情设计,恰恰暴露了日本鬼子的“良心大大的坏了”,让我也感受到,这日本鬼子实在没有一个哪怕是可能算是好人的。

老实说,看李幼斌的《亮剑》,看的是一种民族精神,可《闯关东》我看着看着也就奇了怪了,当年大刀队的朱老三痛杀倭寇和洋人、憎恨洋人如厉鬼一般的朱老三,怎么会在接受病重的一郎问题上没有了一丝的仇恨,甚至连半点的反应也没有?

这不是我们国人的审美习惯,这不是我们需要的民族精神,这是一种主管臆断,这是一种强奸民意范文中

在组织工作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时间:2008-01-2500:55:12来源:人民网作者:龙新南浏览:7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要求我们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组织工作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担负着重要责任,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科学发展,为全面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各项战略任务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坚持为大局服务,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为大局服务是组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紧紧围绕党的中心任务,坚持在大局下行动,主动为大局服务,是长期以来组织工作的一条基本经验,也是检验组织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之一。组织工作为大局服务,必须了解和认清大局。当前,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是全党工作的大局。只有把组织工作放到这个大局下来认识、来把握、来部署,才能找准位置,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保证组织工作沿着科学发展的轨道前进。组织工作为大局服务,还须找准服务大局的切入点。

篇2:闯关东

关于闯关东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有历史记载以来,凡是山海关以内地区的民众出山海关到东北三省谋生,都可称之为“闯关东”。狭义上,“闯关东”仅指从顺治年间到民国初年,山东、河北、山西、河南等地的百姓去东北地区谋生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闯关东”都是指狭义的。

一、闯关东精神的历史背景

闯关东是时间接续史。大规模的闯关东潮主要发生在1644年至1911年期间,总计约267年时间。这期间分为两个高潮期。一是1644至1667年间,《辽东招民开垦条例》规定“招至百者,文授知县,武授守备”,23年间“鲁民移民东北者甚多”,许多地区因移民而“地利大辟,户益繁息”。二是1861至1911年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对边疆控制日益削弱,沙俄不断侵蚀黑龙江边境,于1860年正式开禁放垦,清政府采纳了黑龙江将军特普钦的建议大批关内人民陆续向关外转移。闯关东是民族融合史。山东人、河北人、山西人、河南人是闯关东的主力,尤其是山东人最多。他们与当地的满族人、鄂伦春人很快地结为朋友,共同推动了东北地区的民族融合,继承并发扬了东北地区的民风民俗,使东北地区形成了多民族大融合、大团结、大发展的局面。1929年,关内各地“闯关东”人数列前三位的分别是山东、河北、河南。一般认为,闯关东的人口在3000万左右,而在闯关东的人群中,山东人占80%左右。据不完全统计,自清初至民国,闯关东的山东人达2500万人。高峰时,一年便有上百万人。闯关东的山东人是开垦东北的主力军,他们在白山黑水间放山、淘金、垦荒。同时,闯关东也具有盲目性、自发性、抱团性的鲜明特点。

由闯关东引发、衍生、凝练,加之白山黑水的孕育,从而形成了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闯关东精神。到目前为止,关于闯关东精神还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义,但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是被广泛认可的。闯关东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悲壮豪迈、又充满血泪的历史,是中华民族不断与各种矛盾抗争的几千年奋进历史的一个缩影。在这场求生存、图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一代代历经磨难的闯关东人不仅将他们辛勤的汗水留在了黑水白山,而且将他们永不言败、坚强的性格刻在了龙江大地上,锻造了可歌可泣、感天动地的闯关东精神。

二、闯关东精神的丰富内涵

闯关东精神就是敢为人先、勇于抗争的精神。即在艰苦的自然条件和残酷的生存环境面前,闯关东人所迸发出来的一种超前的意识、坚定的信念、顽强的勇气,敢于与命运进行抗争,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敢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伟大精神。为了求取生存,获得发展,谋求自己生存的一席之地,他们不等不靠,不安于现状,不听天由命坐以待毙,而是开拓探索,敢为人先,勇于同命运进行抗争。不管路途多么遥远,不管环境如何险恶,他们都能想尽种种办法,冲破清政府的封禁,通过“泛海”和冒险“闯关”进入东北,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向未知的地方闯。

闯关东精神就是一往无前、百折不挠的精神。即为了求得生存与发展,实现美好人生追求,所体现出来的无畏于任何阻力、无畏于生死存亡,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奋发有为,在生死间挣扎、在挫折中奋进、在逆境中崛起,敢于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闯关东的人们将他们人生命运的赌注押进关东大地这片天涯洪荒。吃尽苦头不掉泪,撞到南墙不回头。脚到之处,就是安家之地。人到哪里,都能落地生根。正是有了这种百折不回、一往无前、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闯关东人才能在苦难与险境面前没有退缩,也没有绝望,而是执着顽强地去拼搏奋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来自自然界和社会的巨大困难,不断地开创生存与发展新局面,不断地从一个目标走向另一个目标。

闯关东精神就是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即在闯关东的历史过程中,闯关东人在各种千难万险中所迸发出来的自强不息、不畏艰险、挑战自然、勇于开拓的艰苦创业精神。闯关东人历尽千辛万苦,变榛莽为良田,初步开发了松嫩平原、三江平原、松花江中游、牡丹江流域等农作物产区,为后来黑龙江的农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闯关东人的开发中,除了较为原始的土地开发外,还勃生出一种更为旺盛的追求财富的实业开发。由于东北地处边陲,开发较晚,儒家“重义轻利”传统观念和中原相比较为淡化,从而为形成追求财富的实业开发提供了客观条件。据《东北近代史》资料显示,1912年至1919年,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东北的矿业、面粉、制油、纺织及其他部门的民族资本得到进一步发展,仅哈尔滨市就有4家面粉厂。哈尔滨的榨油工厂,1912年时只有2家,至1921年时已达40家以上。1904年以前,黑龙江省工厂只有49家,至1912年,已增加到142家,增长近两倍。这种追求财富的实业开发,使东北地区的铁路、工厂、商店、银行、火车、轮船、电讯、邮政等都有了较大发展,使东北大地焕发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三、闯关东精神的时代意义

闯关东移民在开发东北的实践中孕育出的闯关东精神,对于推动相对落后的黑龙江地区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片土地的开发,推动了黑龙江农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渗入,促进了社会形态的转化;人口的聚集,加速了

黑龙江城市化的进程;关内文化的融入,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进步;大批移民的到来,增强了对东北边疆的保护与巩固。

大片土地的开发,推动了黑龙江农业的发展。在“闯关东”之前,黑龙江的社会生产力还比较落后,大部分土地尚未开垦。那些流移在黑龙江地区的“关里人”,凭借他们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娴熟的种植技术,在天寒地冻的黑龙江地区开垦出4500多万亩土地,以后又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到建国前,已垦出耕地8000多万亩。在开发土地的过程中,闯关东人带来了先进的种植、养殖技术,如玉米的种植和推广、大豆的增产和大幅度出口、柞蚕的生产等等,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黑龙江农业的不断向前发展。

商品经济的渗入,促进了社会形态的转化。清初时,黑龙江地区的一些少数民族均处于由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社会形态之中,是在关内移民的影响下,随着商品经济的渗入,氏族社会逐渐解体而步入封建社会的。首先,物物交换的商品经济的出现,对少数民族的自然经济结构起着强烈的分解作用,加速了少数民族私有制的出现和发展。其次,先进的生产工具通过商品交换传入后,使少数民族内部与各民族之间出现了社会分工。第三,商品经济的渗入,使少数民族逐渐产生了货币价值的观念。清代中后期,在汉族商人的店号里出现了一种代货币的信用经济,这种代货币的纸票在少数民族的经济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人口的聚集,加速了黑龙江城市化的进程。随着逐渐增多的关内移民进入黑龙江地区,在十分荒凉的土地上兴起了一个个新的居民点和城镇,如肇州、泰来、巴彦等地。修通了连接各地的交通道路,建起矿山、林场、工厂。闯关东人的到来,极大地推动了东北近代的城市化进程。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闯关东人中稍有经济实力或经商经验者,多留在大小城市从事工商业,成为黑龙江各城市中的新生力量。随着关内移民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以及这些移民自身身份的转变,也相对地提高了黑龙江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关内文化的融入,促进了当地文化的繁荣进步。闯关东移民所带来的内地先进文化,对黑龙江地区的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首先,先进的生产技术得到传播与普及。先进的“休闲”、“轮作”二法的传入与木锨、木叉、镰刀、石滚子、镐、铁锹等农具的推广,使得耕作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改进,劳动生产率得到较大提高。其次,加快了当地文化的繁荣与发展。闯关东人传播了中原地区的先进文化,在当地教书育人,普及文化,而且还教他们礼仪方面的制度,受到当地人的尊敬。第三,饮食和服饰也有了很大变化。同时,闯关东人的到来,增强了对东北边疆的保护与巩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制订并实施了向东北移民的计划。但闯关东人扎根在东北大地,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历史证明,当年正是有了这些历尽千辛万苦、百折不挠勇闯关东人开发了白山黑水,而正是有了这些移民在反抗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的斗争中的勇猛顽强,不怕流血牺牲,才保全了祖国的东北边疆。

篇3:“文化”聚汇《闯关东》

一、结构清晰, 叙事紧凑———《闯关东》的叙事文化

纵观《闯关东》的叙事, 可以将之概括为:一条主线、四段剧情。故事主要围绕朱开山一家人的闯荡经历为主线, 用四段剧情分别予以描述, 每一段剧情都有突出的重点:第一段剧情是淘金剧, 第二段是农耕剧, 第三段是经商剧, 第四段是抗日剧。淘金剧双线并行, 以朱开山在老金沟的闯荡和朱家人以及鲜儿的闯关东历程为主线, 反映出了生存的艰难和痛苦, 为朱开山一家艰苦拼搏和自强不息做了铺垫。农耕剧以朱开山和韩老海的矛盾为主线, 反映了朱开山一家与自然抗争和与人和谐相处的处事哲学。期间穿插了秀儿对传武的挚爱, 传武对鲜儿的爱恋。经商剧则通过老朱家和潘五爷的商场较量来反映朱开山一家诚实经商和遇事不回避、积极面对的处事态度以及对潘五爷以德报怨的大度情操。这其中又穿插着三儿子传杰的成长和鲜儿的传奇经历。抗日剧则通过朱开山一家与日本人展开对山河煤矿开采权和股份的争夺, 反映出了朱家人的民族气节。由朱开山与小儿子朱传杰的奋起办矿抵制日本势力介入, 朱传文的最后醒悟杀敌和朱传武、鲜儿的战场抗日谱写了一曲英勇的抗日篇章。

电视剧在结构清晰叙事的同时, 在各剧情中都采取了网状的人物关系, 以一两个主要人物的剧情为焦点, 同时辅以相关的人际冲突, 个人的 (朱开山) , 父子的 (韩老海父女) , 爱情的 (如传武和鲜儿) , 友谊的 (传杰和一郎) , 仇恨的 (朱开山和日本人) , 构成一个相当庞大而又线条清晰的叙事网络。《闯关东》正是通过剧中的人际冲突构成了各种人物完整的命运故事。在现实发展中演绎人物、民族悲欢离合的历史命运, 展开人物和家庭的恩怨情仇。纵向的人物命运和横向的人物冲突构成剧情叙事, 而相关的副线同时展开。比如在经商剧中朱开山和潘五爷的较量、朱传杰的跑马帮、朱传武和鲜儿和大当家的感情戏交织在一起, 处处都精彩, 人物的命运个个都牵动着观众的心, 使电视剧的叙事显得非常紧凑。而整个电视剧每段剧情几乎都采用了这种交替叙事与情系观众的手法, 使观众看的大呼过瘾, 格外享受。

除了结构清晰的叙事特点外, 《闯关东》将历史风云和以叙事内容为主的家族命运以及个人生命体验的叙事三种叙事做到了有机的结合, 三者相互交织在一起。通过家族叙事和剧中人物命运的波折, 让观众体验了生活质感的变化性与多样性。同时通过个人生命体验的叙事, 使观众感同身受, 使个人感受的深刻性和独特性得到了更好的体验。[1]这样一来, 电视剧《闯关东》的叙事手法则真正隐身在后, 将剧中人物的命运和所反映的精神推至前台, 让观众在欣赏电视剧的同时情感和剧中人物的命运发展紧紧相连在一起。

二、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闯关东》的民族文化

尹鸿说:“中国电视剧与主流意识形态一直保持着高度的同步性。不仅许多主旋律电视剧都与当时的‘时代性’中心话题息息相关, 通过大的历史或政治背景来表现人物, 用戏剧化的方式来解决个体与历史整体之间的疏离, 完成对生活图景的意识形态塑造。即便在那些相对流行的电视剧中, 现实矛盾往往都被转化为一种以人为的二元对立为基础的、具有先验的因果逻辑的戏剧性矛盾, 通过善恶分明、赏罚公正的结局, 来恢复人们对主流政治、对现实社会的信心。”[2]电视剧《闯关东》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方面也反映出了民族文化的精髓。《闯关东》所反映出来的主流意识形态也正契合了中国目前在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复杂时期所体现出来的一贯的民族文化精神: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

《闯关东》中朱开山首先为了民族的生存而参加领导义和团运动, 从中我们已经看到了人物的社会责任感。义和团失败后, 为生计又远赴关东去淘金, 当他淘金取得一定的收获后, 为了对朋友的承诺和取得更好的发展, 又一次冒险返回危机四伏的淘金地———老金沟。在老金沟, 他和恶势力斗智斗勇, 为朋友报仇。为此, 朱开山豪爽、侠义、助人的形象就得到了勾勒。随后在和韩老海的矛盾中, 他义待工友, 努力同自然抗争, 宽厚地对待韩老海三番五次的刁难, 在房子被烧后进一步闯向哈尔滨, 去开创新的事业。在商场上朱家诚信经商, 善待朋友, 取得了成功。为了矿藏的开采权不落入日寇之手, 朱家和日本人展开了矿产开发权利的争夺。朱家人在这一系列的家族迁徙和发展过程, 至始至终都表现出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 顽强拼搏, 爱国卫国的精神品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是我们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作为一种文化, 它在电视剧《闯关东》中得到弘扬和艺术展示。电视剧在向观众传递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 也用朱开山的传奇经历和老辣周到的处事风格为观众树立了一个心仪和学习的榜样。文艺评论家李淮在评论此剧时就说:“《闯关东》……它的精神正好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的精神, 这也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之所以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关键所在。”[3]观众在感受电视剧中朱开山一家所表达出来的侠义、宽容、诚信和自强不息精神的同时, 他们也会在潜移默化中暗暗模仿, 《闯关东》正好用她鲜明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故事完成了其对民族文化的精彩弘扬, 而这也正是电视剧在行使其意识形态功能时所要达到的教化功能。

三、宽容待人, 和谐共处———《闯关东》的和谐文化

实现社会和谐, 建设美好社会, 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中国的传统道德中也有“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的理念。而实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也需要用和谐的理念来构建和谐社会。电视剧《闯关东》同样通过剧中人物所体现出来的“和谐”理念来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传统道德观念和时代特色, 体现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

在农耕剧中, 韩老海因为朱传武娶了他女儿秀儿后离家出走和朱家结下了怨恨。为了出口气, 韩老海处处为难朱家。先是指使朱家的短工罢工, 又在大旱的时候拒绝给朱家水源的援助, 最后找来“黑社会”欲置朱开山于死地, 但朱开山处处忍让, 以和为贵, 最后在家园被毁后仍然原谅韩老海, 携全家勇闯商海。剧中虽然表现的是两家的矛盾, 实则所指的是朱家作为异乡人与本地人友善交往、和谐相处。后来朱家在哈尔滨开酒楼, 与潘五爷角逐利益, 通过朱家人的诚信经营和对潘五爷百般刁难的千般忍让, 可以看出朱家一贯体现出来的“和为贵”和“和气生财”的治家理念。

朱家家人之间的和和美美、朱家人与邻里之间的和睦相处、朱家人在行业之间的和平竞争, 剧中浓厚的和谐观处处都有体现,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 不仅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文化资源, 而且通过剧情的发展深深地打动了观众, 起到了潜移默化的舆论导向作用, 显示出该剧的重要社会价值。”[4]

四、敢闯敢为, 为爱献身———《闯关东》的女性文化

电视剧中历来表现出来的女性主流文化, 少有脱离中国传统文化观念束缚的。[5]而《闯关东》通过女主角鲜儿对所处时代的鲜明反叛 (为自由婚姻而离家、为国家危难而从军) 和其曲折人生经历中所表现出来的牺牲、坚韧和阳光的形象感染了无数观众的心灵, 赢得了他们的高度认可, 从而使《闯关东》中的女性文化超越了时代而升华, 在观众的心目中树立起一座丰碑。

鲜儿在父亲不同意其自由恋爱的婚事后, 毅然选择了离家出走。鲜儿的离家出走我们可以看作是对社会的反叛, 同时也反映了她为了爱情敢于付出的决心。在随后发生的命运历程中, 鲜儿可能也没有预料到自己的多灾多难。在闯关东的途中, 为救传文 (鲜儿的未婚夫) 而沦为童养媳。在和传文失散后又加入了社会最底层的戏班唱戏, 为救师傅, 她又屈辱地牺牲了当时社会女人最珍贵的名节。当鲜儿在命运的颠沛流离中遇到镇三江落草为寇后, 大胆革新, 突破常规, 要求“土匪”严肃纪律, 不杀无辜。“九一八”事变后, 她勇敢地走上了抗日最前线。鲜儿清纯善良却命运多舛, 在一次次厄运临头的时刻, 她总是舍己救人, 以自己的牺牲换得他人的希望。无论身处多么困苦的境地, 在鲜儿的心灵深处, 始终不灭的是向善向上的光辉。为此, 鲜儿的女性形象得到丰满和升华, 她表现的是人性的超越和对时代的超越, 同时却又反映出了女人所具有的最伟大的品格———牺牲精神。但她又不同于旧时代文学中反映的女性在体制和男权统治下的委曲求全和无奈的牺牲。鲜儿的行为是在自我意识的主导下选择的牺牲, 她用敢闯敢为的性格和为爱献身的精神谱写了自己独立自主的人生。虽然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她的行为仍难免受到了时代的局限, 但鲜儿用自己的行动和向善向上的心劲塑造了完美的道德人生。可以说, 电视剧《闯关东》通过鲜儿对女性形象超时代的塑造, 开创了电视剧对女性文化解读的新篇章, 同时也为当今女性在新时代情形下, 如何追求自己的人生和塑造自己的道德提出了新的思考。

参考文献

[1]肖芃.电视剧的叙事艺术与意识形态[J].求索, 2006 (4) :176-177.[1]肖芃.电视剧的叙事艺术与意识形态[J].求索, 2006 (4) :176-177.

[2]尹鸿.家庭故事.日常经验.生活戏剧.主流意识——中国电视剧艺术传统[J].现代传播, 2004 (5) :56.[2]尹鸿.家庭故事.日常经验.生活戏剧.主流意识——中国电视剧艺术传统[J].现代传播, 2004 (5) :56.

[3]专稿.艺委会邀请权威专家深入破解《闯关东》成功经验[J].中国电视, 2008 (3) :12.[3]专稿.艺委会邀请权威专家深入破解《闯关东》成功经验[J].中国电视, 2008 (3) :12.

[4]王玉春.《闯关东》与主旋律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J].文化学刊, 2011 (5) :148-149.[4]王玉春.《闯关东》与主旋律电视剧的文化传播功能[J].文化学刊, 2011 (5) :148-149.

篇4:解读《闯关东》

《闯关东》全剧的情节并不复杂,以山东人悲壮地向东北大迁移为背景,讲述了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而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中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炯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该剧以朱开山一家闯关东的悲欢离合故事为切入点,成功演绎了一个“小人物”成为“大英雄”的奋斗史和创业史。

创业之精神

《闯关东》的一家涉及了各个行业,父亲朱开山是一个淘金高手,能找到金脉,勇闯金沟运出“金疙瘩”;大儿子传文持家务农,样样是把好手,琢磨出了四大名菜,誉满哈尔滨,将朱家“山东菜馆”牌子打响;二儿子传武从小离家出走参加伐木、放排,在磨练中成长为一名爱国将领;三儿子传杰从小跟岳父学习经商办货,琢磨出一整套商业谋略,开办起民国东北三大煤矿之一的甲子沟煤矿;女儿鲜儿“闯关东”路上与家人走失,一路学唱二人转,并结合山东民谣吕剧,唱红半边天……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折射出了整个闯关东的民生状态。

第一,勇敢向前闯的精神。朱开山因为战乱和灾荒,带着一家人从山东老家来到了东北谋生。他们从事过的“营生”很多,淘金、伐木、采参,而且要与土匪、官府周旋。一次次死里逃生后,终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可是当地的豪绅大户又排斥他们这些“外来的”,几番刁难,几番争斗,之后为求发展,朱开山又带领全家来到城市闯荡。闯也就意味着要有勇气,有魄力,有行动,有放弃。有了闯的想法,就要付出行动。当然,在前途迷茫的时候,闯有风险,有不可预料的事情发生,人都会有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人或一个家庭突然改变原来的生活环境,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坚强的决心,也不是轻易就能闯的。

第二,坚定的信念。朱开山,一闯山海关,二闯淘金沟,三闯开餐馆,四闯开煤矿,直到最后,在城市沦入日寇之手的危难关头手刃强敌,携全家离去,重新踏上闯关东之路。他不屈不挠地抗争与奋斗,关键时刻没有一句豪言壮语,只是通过自己的行动去实践。有了闯的行动,就迈开了创业的第一步。在闯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和挫折,有的困难让人喘不过气来,执着的信念成为朱家创业的动力。

第三,与人为善的人际交往。朱开山和潘老板一场斗志斗勇的较量,朱开山和潘老板签下合约,如果谁先把药材运回来,谁就永远留在这这条街上,如果谁晚回来就离开这条街。最后,潘老板机关算尽,还搭上了儿子的一条命,最后气得病倒在床上,可是朱开山申明大义,不记前嫌,还亲自上门撕毁了合约,并让潘老板认自己的两个儿子为义子,潘老板终于被朱开山的精神所感动,从此两家和睦相处。

《闯关东》里贯穿始终的是至高无尚的爱国精神,当个人与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首先想到的是国家和民族利益。在是否开煤矿的问题上,朱开山从反对到支持的转变。为了争夺山河煤矿的开采权,姚厅长等爱国之士牺牲个人的利益,努力让朱开山取得煤矿的开采权,给日本人以沉重打击。在山河煤矿保不住的情况下,朱开山让传杰把煤矿炸掉也不留给日本人。最扣人心弦的大结局中,朱传武宁死不当亡国奴,率领官兵浴血奋战,奋勇抗敌,终于血洒疆场。此外,森田到朱开山家拜年一段,朱开山和森田的一段对话让人痛快。“我们中国人得活着,得好好的活着,你们日本人得滚回去,滚回去的时候让你们留下片片尸体。”朱开山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最终森田死在他的刀下。

创业之生意经

朱开山一家的闯关东是一部创业史,也是近代中国民族产业发展的浓缩史。从开荒种地到经营山东菜馆,从马帮运输到开矿办厂,从研制四道招牌鲁菜到和日本人争夺煤矿股权,朱开山的闯关东之路完成了从农业资本到商业资本再到工业资本的蜕变。

朱开山的创业并没有远离他所熟悉的领域。离开土地之后,朱开山选择了餐饮业。山东菜馆成为朱家的一大品牌,但这次的主角换成了朱开山的大儿子朱传文。支撑起山东菜馆这家大型餐饮企业的就是朱传文“连蒙带骗”并加上自己创意革新的四道“招牌菜”:“朱记酱牛肉”、“鲁味活凤凰”、“富富有余”和“满汉呈祥”。在这一点上,朱传文功不可没。严格说起来,这四道菜都非朱传文的原创,但都加上了传文自己的创意。与此同时,每道菜都从名称上作了精心的包装。几道招牌菜马上得到了市场的认可,与山东菜馆一起成为老朱家的自有品牌。

在这个过程中,价格战、服务战、人才战、技术战、甚至舆论宣传战开始轮番登场,这也给山东菜馆披上一种传奇色彩。应该说,在舆论宣传上,朱开山比朱传文高明。朱传文因为贪图小便宜,买了马肉充牛肉,被潘五爷手下的葛掌柜和于掌柜吃出来,带人砸了山东菜馆。在生死存亡的时刻,朱开山带着传文挨家挨户的赔礼道歉,声誉不降反升。为了得到“朱记酱牛肉”的秘方,朱传文承诺每年给酱牛肉师傅一笔分红,作为“专利使用费”,这就是资本和”知本”结合的模式。

朱开山创业的最终落脚点选择了工业,实现了从农业到商业再到工业的蜕变。朱开山投资煤矿有偶然的成分,起因于朱传杰一时的“冲动”想法,但是从深层次考量,同样源于资本获利的冲动。但是对于投资“民国东北三大煤矿”之一的山河煤矿这样一个大项目,之前很少遇到的融资问题摆在朱家面前。在将已有资产抵押之后,朱开山又以非常优惠的价格从山东老家黄老先生处,借出六十万块现大洋,“若两年之内还清本金,不要一分利息”。在解决融资问题之后,围绕如何保住民族资本对山河煤矿的控股权,各方展开了近乎惨烈的争夺。按照朱开山的想法,山河煤矿必须控制自己手中,但传统的家族企业模式已经难以推动这个庞大项目的运转,募股成为比较可行的办法。此时,对山河煤矿觊觎已久的森田意图借机入主。但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朱开山都不想森田控股。

在这种情况下,森田采用现代企业股权商战中常用的“暗渡陈仓”方式,通过第三方公司搭桥,达到迂回控股的目的。这个“第三方公司”是一郎。在一系列暗箱操作之后,一郎成为控股股东,他立刻将股份转给了森田,朱开山丧失了山河煤矿的控股权。此后,朱传杰以一郎没有经过股东大会许可就私自转让股份为由起诉,将森田物产起诉法院。法官认为,不如找到一郎收购股份的资金不是自有资金的证据更为有利。在经过内心的谴责与煎熬之后,一郎拿出自己接受森田物产资金的证据。到此为止,朱家至少从法律上取得了最终胜利,控股权重回朱家。

创业之人物

1、朱开山

朱开山是个农民,他有中国农民普遍的局限性,但是他充满了男人的血性,知道什么时候干什么事,说一不二,而在异地他乡,他又忍气吞声,显示了男人应有的包容,最后面对日本人,他再也没有退缩,一个飞镖毙命,表达了自己最为强烈的情绪。朱开山是那么多闯关东的代表,但成为朱开山那样绝对不是多数,故事把朱开山这样一个人作为主角,既向外展示一个中国男人应该有的血性,又将那么多艰难创业的闯关东的人所经历的一切浓缩在他们一个家庭之中。

2、朱传文

老大朱传文,勤勉治家,精心做事,不怕吃苦,本应是家里的顶梁柱,却闯劲不足,心有余而力不足,关键时刻不顶事,事到临头应对乏术,甚至胆小怕事、贪生怕死。

3、朱传武

老二朱传武倒是一个敢作敢为、舍生取义、性格刚勇、重情重义的好汉,他九死一生的命运让人关注,他刚直不阿的性格让人惊叹,然而其刚勇有余而谋略不足、敢闯敢拼却有失稳妥的做法,也让人为他揪心。

4、朱传杰

传杰从当学徒到站柜台,再到当主事人,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敏感性都堪上品的。他是一个有勇有谋、富于智慧、善于学习、勤于动脑、处事稳妥又不失闯劲的典型。在他身上,寄托着朱家的未来和希望。

6、那文

一个清朝的没落格格,但她没有随着清朝的没落而没落。她用自己的智慧,丰富的生活着。那文有点小聪明,小情趣和她骨子里的大主意,漂亮会持家而且还顾家,这样的媳妇,确实难得。

7、震三江

作为一个男人,有担当,有胆识,面对鲜儿,知道她不属于自己,就不主动占有,当传武出现的时候,他没有大发醋意,主动邀请他入伙,后来面对恩情,他无以报答,死的时候却面带微笑,这样的男人,够帅气,短短几集剧情,震三江让人印象深刻。

“闯关东”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在于一个“闯”字。向陌生的地方“闯”,向艰险的地方“闯”,向有希望的地方“闯”。在“闯”中探索,在“闯”中成熟,在“闯”中成长,在“闯”中壮大。“闯关东”的历史,是一部筚路蓝缕、艰苦创业的移民史,处处体现出创业者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精神。

“闯关东”是一个非常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闯关东的历史是悲怆而有力量的,它还体现在敢于同艰苦磨难进行抗争的拼搏精神,敢于同人生命运进行抗争的进取精神。

随着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满足于安逸享乐的生活,而没有了拼搏的精气神,更缺少了人与人之间的那份情和义。《闯关东》不仅带给广大电视观众一份视听上的享受,更是为创业者们带来深深的思索和启迪。

为帮助本刊改进质量,请告诉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

篇5:《闯关东》观后感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山东人(以朱家人为例)从山东来到东北的艰难过程及来到东北以后的辛苦生活。其故事情节真实感人,情感真切可亲,激动人心。尤其是增加了抗日战争的故事情节,对现代人具有颇深的教育意义。以下是《闯关东》观后感,欢迎阅读参考。

《闯关东》观后感

国仇家恨事,一段波澜壮阔的移民历史:白山黑水间,一首悲怆恢弘的浩然长歌。——题记

中视大观《闯关东》一经开播,便红遍大江南北,剧中不胃艰苦,誓不低头朱开山,性格泼辣,敢作敢当的谭鲜儿,知恩图报,豪爽大气的镇三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我认为这部戏之所以成功,源于它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

从清朝末年开始,一批关内人为了生存和发展,背景离乡,到地域辽阔的东北谋生。这一持续百年的移民运动规模浩大,影响深远,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写下了壮丽的一页。《闯关东》就是这样一部充满传奇色彩的个人奋斗与群体奋斗相结合的创业史。剧作反映的是清末,一户山东人家,由于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赤手空拳闯荡生活的曲折故事。电视剧以主人公朱开山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其国又穿插了朱开山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闯关东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在广阔地域,人生背景中发掘白山黑水间的民族英魂。

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了主人公朱开山的忠厚,山东人的善良、朴实、仁义、刚烈,看到山东人参加义和团驱逐外敌时的一身英武;看到了朱开山含而不露、能屈能伸、百折不挠的男子汉气概。随着剧情的发展,你也会情不自禁地与朱开山同喜同忧。这条“北上”之路,虽是不得以而为之的无奈之举,却也是充满坎坷的求生之路。但是,在失落和辛酸之外,却有一种和观众心意相通的温馨和感动,那是主人公朱开山身上烙印的性格,那是主人公朱开山心里永远不能抹去的思乡情结。朱开山,在他身上最集中地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鱼龙浑杂的国产电视剧中,《闯关东》的出现让人眼前一亮。恢弘大气的曲折情节,永不放弃的主题思想,以及它所体现出的民族精神,说明山东人不论是禀性还是文化上,在过去敢为天下先,在今天亦可领风尚之潮流。山东人自有山东魂,这魂也是中华民族的魂;朱开山的成长,就是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又勇敢向前的象征。

一部《闯关东》,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

《闯关东》观后感

随着历史的车轮滚滚前进,影响中国历史的三大活动“闯关东”“走西口”“下西洋”。最近我就读了一部《闯关东》,它是我吸收了精髓,也推动了我国历史的发展,对青年人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这部作品主要讲述了山东人(以朱家人为例)从山东来到东北的艰难过程及来到东北以后的辛苦生活。其故事情节真实感人,情感真切可亲,激动人心。尤其是增加了抗日战争的故事情节,对现代人具有颇深的教育意义。

参加国义和团的朱开山,带着妻子和三个儿子从穷困的山东长途跋涉来到东北,为了生存,他去金沟淘金,冒着生命的危险,带着金子逃回家中,买来几亩地,打算安安稳稳得过日子,但是由于日本人侵入中国,打破了他们的计划。

这部作品,最让我感动的一件事就是日本人杀害了无数中国同胞,奸污了无数中国妇女之后,一个感染上传染病的日本男子仍被朱家人救下。中国人如此之大度,如此之慷慨,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爱心,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的人格尊严与人性美。

在朱家的三个儿子中,最有个性,我做喜欢的就是老二朱传武。他不听命运的安排,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面对爱情,他情有独钟,他爱的是仙儿,但他的父亲给他娶了秀儿。尽管如此,他仍不接受,选择离家出走,没和秀儿做过一天夫妻。而且国难当头,他说“我一个七尺男儿,应该为国家尽责。”于是,毅然决然的参加了抗日战争。凭着自己英勇杀敌得狠劲,打的敌人节节败退。但不幸的是,最后以身殉国。充分体现了中国人不堪凌辱,勇于反抗的精神。这种高尚的爱国情操和为国捐躯的品质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学习。

朱开山的大儿媳妇,本是王府的格格,由于清政府败落,才下嫁一贫民。她虽然做不好洗衣做饭的事,但凭自己的学问开了家私塾,教了些农民和孩子一些知识。尤其是后期,面对自己丈夫的卖国行径,他痛恨到了极点。利用丈夫的关心,把菜刀藏在自己的袖子里,差点砍死丈夫。一个女人能有这样的胸怀,而且能做到“大义灭亲”是难能可贵的。她是中国妇女的楷模,我们学习的榜样。

这部作品,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使我们增强了民族责任感,是我们的内心充满爱与正义。

《闯关东》观后感

终于看完了这篇著作,闭眼沉思,你会发现一部闯关东其实就是一部人与命运的斗争史,可以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闯关东》讲述的是从清末到九一八事变爆发前一户山东人家为生活所迫离乡背井闯关东的故事,以主人公朱开山复杂坎坷的一生为线索,期中穿插了他的三个性格迥异命运不同的儿子在闯关东道路上遇到的种种磨难和考验,力求真实,还原那段悲怆﹑恢弘﹑苍凉的民族血泪史,透射出闯关东的山东人为了生存“与天斗与地斗”的生活品质。

书中我们看到,在朱开山刚逃到东北时几乎一无所有,凭着自己的勤劳﹑勇敢﹑智慧和坚忍,当他把一家人接来东北时,已经有了包括两饷好地和一个院子在内的大屯落,后来他金山淘金随吃尽了苦头但却完成了当时作为一个富裕农民的原始积累,他与人处事的原则一直坚持以义为先以情为重,当遇到自然灾害时,他奋力拼搏,当遇到人为压力时,他则隐忍为先,低调处置。欲除烦恼虚忘我,各有来由末妒人。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水为善下能成海,山不争高自极天。书中为我们呈现的是一个尽力以邻为先与人为先的男子汉形象,表现了山东人在逆境下不像恶势力低头引人顽强的的精神品德。

朱光潜著《谈美》一书中认为,人要有出世的精神才能做入世的事业,现世是一个秘密无缝的利害网,一般人不能跳脱这个圈套,所以转来转去仍然被厉害两个大字套住,在利害关系面前,人际关系最不容易协调,人人都把自己放在首位,欺诈﹑凌虐﹑劫夺种种罪孽皆根源于此,人生的快乐不是因为拥有的多而是因为计较的少。故人云,畏则不敢肆而徳以成,无谓则从其所欲而及于祸。真我无名,生育人身。真我无行,化生德行。真我无名,长养心身。每个人内心的自我和谐,是实现人与人和谐的前提。学得巍峨即是山,学得浩瀚即是海,学得广袤即是天。山之饿饿,海之渺渺,天之浩浩是人所不及也,然而善学者却可达到,高可比山,融可似海,广可如天的境界。

《闯关东》深刻提炼出并讴歌了一种值得后人永远珍视的闯关东精神,正如作者所说这里的闯关东精神指的是,敢于和磨难进行斗争的进取精神;无畏于任何阻力,为实现美好的人生追求,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拼搏精神;无畏于任何陈规陋俗的束缚,勇于创新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积极倡行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的人文精神;扶危济贫宽容大度和睦共处的人身准则,这些都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精华。

《闯关东》书中结尾介绍说东北人三千五百万人,其中移民过来的山东人占到两千万,这是一个多么浩大的工程啊!历史不能被忘记,那些人同样不能够被忘记!因为他们曾走过,哭过,笑过,感动过,叹息过。在座的战友们,有机会有时间去读一读《闯关东》,多闯闯是一种锻炼,是一种人生积累,更是你一生的财富!

篇6:闯关东读后感

篇一:闯关东观后感

闯关东剧情实际上分二部分,一是前25集讲朱开山一家在东北落家后农村的生活,种地、到老金沟淘金,以及老二朱传武娶妻秀儿后与亲家4的冤仇战。第二部分从25集开始讲散兵烧村庄后到哈尔滨开个山东菜馆,与商霸潘五爷的斗争,内部斗争终于是和解的,但是日寇进中国,即918时朱传武率兵战日本牺牲,一家后离开哈尔滨的事情。

农村事件与城市事情,内部的窝里斗的结局是和解,而与日本的斗争是残酷,即你死我活。

篇二:闯关东观后感

闯关东可以算得上21世纪中国产电视剧的精品,让大家为它振奋,为他欣赏。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充满硬汉气息,再看看剧中潘五爷的一句话吧:“朱开山这个名字真不错!”它从微妙的角度代表着《闯关东》这部电视剧是描写山东移民史的开山之作,朱开山的淘金经历,也表示着《闯关东》能成为漫长的历史隧道里一次成功的淘金。

此剧使用了闯关东成千上万人群中的佼佼者朱开山家族的创业史,光荣的描写着二千多万山东贫苦人闯关东的历史事件,并通过朱开山,朱传文,那文,鲜儿,震三江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歌颂了深深印刻在我们民族精神中伟大的忠义,善良与自强不息,那始终出现的“求生存,谋发展,促和谐”的闯字精神,今天看来仍有着不可磨灭的现实意义。而那令人遐思的神奇故事,还有那浓厚的民俗风情,就像打开了一本关于闯关东知识的百科全书。

这一次塑造草根英雄朱开山的人物正是惯于演绎硬汉型人物的大牌李幼斌老师,而在这次演出中,他表演上更加细腻、内敛、老辣,劲道全在眼神里,眼睛骨碌碌转动时是用智想辙,坦白时清澈的眼神就是心灵的直白,而愤怒时那双大眼珠子真能飞出刀子来。在戏中他是朱家当之无愧的核心和领军人物!也是山东移民的优秀代表。

而一部优秀的电视剧,会让人感觉每一个角色都不可或缺。朱开山一家成功的角色拿捏更是将骨血之情描绘的十分深刻,就连朱家的对手、敌人也十分出彩!

饰演反派的演员都是老戏骨,表现的都还不错。尤其是高明,这次出演一名出身复杂的集日本军人,间谍,商人于一身的反动派人物森田,不得不说的是他的演技好的让人咬牙切齿。粗呢和服,大大的胡子以及象牙烟斗的文雅造型还在其次,最关键的是演坏人坏得有深度,有个性,有自己独立的思维习惯和荒唐逻辑。森田想把山河矿业献给大日本帝国,用心真是良苦、很有耐心且再接再厉,但骨子中不可理喻的骄傲,也就是天皇子民的优越感使他注定要撕下卑鄙的伪装:当他把官司输掉时,他利用日军的大炮极力侮辱即将丧失主权的中国法庭,之后又来到朱家“拜年”(黄鼠狼拜年,不安好心),这场戏在同样题材的电视剧中是难得的扬眉吐气:森田得意得太早了点,因为当时日军还没有完全占领市区,乱世就用乱世的招数,谁叫这几个日本兵撞在鲜儿的枪口上!活该!最具讽刺意味的是,森田竟是被他费劲心血诱骗过来的朱家老大击中毙命的,可以说是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而亲自送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由此可见聪明反被聪明误啊。

该剧大牌云集,在演技上无可挑剔,剧情方面也并不单薄。区区一个“闯”字就贴切地勾勒出了当年山东移民的奋斗历程。我也是山东人,作为晚辈,那些入刀山、下火海的山东祖先段不敢忘,同时借这个机会,向无数曾经闯关东者和曾帮助过他们的人致敬。

篇三:《闯关东》观后感

央视一套热播的52集电视剧《闯关东》已结束几天了,可我的心绪一直还萦绕于该剧情,各个性格鲜明的人物角色仍历历在目。

真不愧为“一部意义深刻的史诗”,她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大民族迁移的历史;重现了具有民族气节的中国人民与日本侵略者斗争的壮烈场面。

尤其最后一集,传武顽强抵抗牺牲与鲜儿在战场的那一幕不禁令到我感动得潸然泪下。太久太久没有被电影电视如此震撼了,每每到电影院看过所谓的大制作打造的巨片,心中都不免有些抗议,都是靠一些人海的大场面,毫无思想意义可言,反而是亲人反目、争权夺利、手足残杀等阴暗消极场面唱主角。

从半途中才观看的这部《闯关东》带给我的不仅是情节上的吸引,还有视觉上的享受,人物造型与蓝天白雪的精美图像彰显了造型师与摄影师的高超技艺。

期待有更多的象《闯关东》这样,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思想积极深刻,宏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经典影视佳作地出现。

篇四:闯关东观后感

看完闯关这部连续剧时我感到很不错。

说实话,我还是最佩服李幼斌扮演的朱开山,他人很聪明,经常使用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计谋,在山东菜馆他经常被潘五爷所欺负。每次我都以为他要向潘五爷发火,可他总是彬彬有礼对待他,因此我很奇怪。但每次朱开山都能识破他的诡计。并经常让他的部下在众人出丑,但他从来都不让潘五爷出丑。朱开山说的我不想再和他人争斗了,争斗后只会两败俱伤,又有什么好呢?对于这句话,我还是不能完全领悟。不过朱开山还是用他的仁慈把很多潘五爷的手下给说服并和他成为很好的朋友。最后又用他的仁慈使潘五爷也和他成为朋友。嗨,真厉 害。

朱家老大朱传文是我不太喜欢的人,他因为胆小成了汉奸,并且还 很嫉妒山河煤矿的副经理朱传杰,面对他爹就相似个面瓜一样。那文嫁给他算是鲜花插在牛粪上了。不过他很老实在做菜上有那股钻劲儿很值得我们学习,并且他很爱家庭,就是因为家庭,他才作汉奸的。

老二朱传武很厉害,没过几年就当上了团长,起码比李云龙 强很多,他又会武功,人长的又帅。很受上级的喜爱。因此秀儿很爱他,但他是在不喜欢秀儿,只喜欢鲜儿。最后打算在一次战争后与鲜儿结婚,可他因炸坦克不幸牺牲……

老三朱传杰是朱家最有头脑的人,山河煤矿就是他建立起来的。但他很孝顺 把总经理的位置让给了他爹。虽然他爹刚开始很反对山河煤矿,但因他们的竞争对手是日本,憎恨日本的朱开山便坚决同意了。

龟田一郎因被朱家秀儿所救,最后便和秀儿结了婚,不过他却很可怜,因为他是日本人,应帮助山河煤矿的日本对手森田煤矿,但朱家又救过他的命,最后因不慎帮助了森田,遭到朱家的憎恨,便无奈自杀了。

该说的我也说了,你们喜欢闯关东这部连续剧吗,喜欢就给我留留言吧!

篇五:闯关东观后感

我决定趁着过年这几天在家的时候,就把闯关东看完!这部片子从架构到情节到思想到细节到演员的表演都非常不错。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能有这样的真诚来磨一部电视剧,很不容易了!

朱开山是一个传奇英雄。他是本部戏里当之无愧的男一号,他的一生,是起伏跌宕,惊心动魄的一生。这个人,几近完美。即使是在老年,除了在管理方式方面有点小不足以外,都是老而弥辣的。我尤为喜欢他在大金沟的那段不寻常的经历,活脱脱的一个中国版式的“越狱”!

看到25集了,继续说传武这个人,这个从倔强少年一步一步变成个顶天立地的汉子的人。敲到“倔强”两个字,传武真是个地道的犟种,十足的驴性。对于秀儿,传武真是软硬不吃。是的,秀儿她是一个善良的好姑娘,她也不丑,可是,他对她产生不了欲望。这个,相当相当的要命。在山东老家,朱开山和朱氏在朱传文面前评说三个儿子的时候,对传武薄待秀儿颇有微词,觉得这事简直透着邪性。是的,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传武都应该对秀儿好一点!在山场子这一段中,我们已经可以清晰地感觉到传武对鲜儿那不一般的感情,尤其是在鲜儿离开山场子远走的时候,传武站在雪地里,竭尽全力地大喊的那一声:“鲜——儿!”这个称呼已经足以说明一切。说到这里,忍不住想说说少年的爱。很多人在比较年轻的时候会喜欢上某个比自己年龄大的女性,这个古今中外,从维特到传武都不是什么特例。这个现象的产生从心理分析的角度可以扯上几千上万字,是非常自然非常正常的一种,实在不用多白话。我想说的,是少年的爱的单纯和执著。现在年纪越大,越发现要产生单纯而执著的爱情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几乎只是从理论上来说有成立的可能性。无他,因为心境不同。年少的时候,因为一无所有,连像样的经历都没有,也就无惧付出。传武那种在爱上面的豪情万丈,很难复制。

说道本戏中最具有悲情色彩的女性角色秀儿。秀儿为什么会这么死心眼呢?这同她的性格当然有关系。她的性格是怎样形成的呢?除了遗传和先天,还来自于环境。她父母的影响,她的见识,她的眼界,还有,就是放牛沟貌似只有朱传武这么一个成样子的男人,而她的世界,她的整个少女时代,就只有放牛沟。如果,如果她有玉书那样一个真正智慧的父亲,如果她有玉书那样的机会,受到教育,她的悲剧多半不会发生。所以女人一定一定要自己争气。首先,我们要自己对自己负责,负责自己的爱情,负责自己的心灵。我们爱,那是因为我们要爱。如果,我的爱成了你的负担,那我一定走开,走开以后我还一定要活得好好的,这个世界非常广阔,一定会有人象我爱你一样爱着我。

我尤其喜欢那文。并且,我知道,喜欢那文的不止我一个。貌似有好多人一看到那文出场就会在唇边扬起一个笑。在她身上,颇有喜剧色彩。除了这个,我喜欢她的聪明,她的随遇而安。一个整日里只知道琴棋书画,半辈子十指不沾阳春水的王府格格,在时势变后,在穷途末路,下嫁到朱家,还能够把日子过得那般风生水起,就凭这一点,大家都仰慕她。

上一篇:留点感激在心中700字作文下一篇:幼儿园应急预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