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2024-04-13

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通用6篇)

篇1: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发展幼儿教育对于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发展,普及义务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规范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办学行为,保护和发挥公民办园的积极性,提高保教质量,促进我区民办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及《西安市临潼区人民政府办公室转发区教育局等部门贯彻西安市实施国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方案的意见的通知》(临政办发[2005]67号),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举办学前教育机构基本要求

1、学前教育机构应坚持正确的办园方向,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上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接受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管理。

2、学前教育机构的招生、编班工作(1)招收0—6周岁学龄前幼儿。

(2)新入园的幼儿应接受卫生部门的体格检查,合格者方可入园。各学前教育机构不能以任何形式的考试或测查作为招生、编班的条件。

(3)幼儿园、托儿所的班额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并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合理分班。幼儿园每班人数一般为:小班(3至4周岁)25人,中班(4至5周岁)30人,大班(5周岁至入小学前)35人,混合班30人,学前幼儿班不超过40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幼儿人数酌减。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参照此办法执行。

3、学前教育机构的卫生保健工作

(1)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季节变化,制定合理的一日生活制度,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

(2)在卫生部门的指导下,建立卫生保健、消毒隔离、室内外环境清扫等制度,做好预防接种、日常消毒、传染病隔离、检疫及上报等工作,防止传染病的发生。(3)重视幼儿体格锻炼,充分利用日光、空气、水等自然条件,锻炼幼儿身体。幼儿户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在园时间应根据家长需要考虑安排。对体弱或有残疾的幼儿予以特殊照顾。

(4)建立幼儿健康检查制度。幼儿入园前必须进行体格检查,建立幼儿健康档案,按要求定期体检,并进行评价分析;对体弱儿、疾病与缺陷儿进行专案管理和矫治;坚持做好晨检和全日健康观察。

(5)对幼儿进行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增强幼儿自我保护意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行姿势;保证供给幼儿饮水,并给幼儿饮水提供便利条件;培养幼儿良好的大小便习惯,不限制幼儿大小便的次数和时间。

百度文库

(6)供给膳食的学前教育机构应为幼儿提供合理膳食,餐点保质保量,营养平衡;加强饮食卫生管理,餐具用具严格消毒,防止食物中毒。

(7)做好各种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和上报工作,定期对各类资料进行分析。(8)建立安全保护制度。落实安全工作责任,加强安全检查,做好工作人员及幼儿的安全教育工作,防止各类事故发生。

(9)做好工作人员上岗前和每年一次的身心健康检查工作。(10)定期向幼儿家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

4、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

(1)按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西安市贯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实施细则》组织教育活动,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面向全体幼儿,注重个体差异,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2)按照《幼儿园工作规程》的要求,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合理组织幼儿一日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

(3)按照幼儿年龄特点,初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行为习惯,增强幼儿体质。

(4)尊重幼儿,爱护幼儿,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严禁虐待、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

(5)注意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阶段的相互衔接。

5、学前教育机构的房舍、设备

(1)房舍应坚固、安全、适用,周边环境无危险,无污染,无严重噪音。(2)有活动室并通风、干燥,光线充足。

(3)活动室使用面积人均达1.2至1.5平方米以上;户外活动场地面积人均达1.5至2平方米以上;有沙地、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4)有幼儿适用的厕所和盥洗室。

(5)学前教育机构的活动器械、学习用品、玩具、生活用品应符合安全、卫生和教育的要求;教具、玩具和图书必须按照国家的有关规定配备。

(6)新建、改造、扩建的幼儿园、托儿所,建筑面积和建筑设计应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

(7)保健室设置与设备配置按国家规定配备。

6、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

按规定配备园所长(机构负责人)及保教人员,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应符合《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管理条例》和西安市规定的任职条件。

(1)学前教育机构园长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包括职业学校幼儿教育专业)毕业及其以上学历。

(2)幼儿园教师必须具有《教师资格条例》规定的幼儿园教师资格,并取得《教师资格证》;托儿所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必须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经过保育职业培训,取得任职资格证书。

百度文库

(3)幼儿园保育员应当具有高中以上学历,并经过保育工作培训,取得任职资格证书;托儿所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保育员应当具有初中以上学历,并经过保育工作专项培训,取得任职资格证书。

(4)学前教育机构卫生保健人员,应当具有中专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并受过幼儿保健职业培训,取得任职资格证书。

(5)学前教育机构的财会人员、炊事人员应当持证上岗。

学前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上岗前应进行全面体格及心理健康检查。凡患有急慢性传染病、精神病、身体有残缺者不得在学前教育机构中工作。

7、学前教育机构的经费

(1)按价格主管部门审定的标准收费,遵守有关财务制度,管好机构的各项经费,并接受财政、物价部门和机构内民主监督与管理组织的监督。(2)学前教育机构伙食费专款专用,帐目按月向家长公布。

8、学前教育机构与幼儿家庭

(1)定期召开家长会,倾听家长意见,和家长共同酝酿,完成教育幼儿的任务。(2)做好家访工作,建立良好的家园联系制度。(3)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

9、学前教育机构的内部管理

(1)幼儿园、托儿所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实行园(所)长负责制,园(所)长或机构负责人在设置者和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全面负责和领导机构的工作。(2)园(所)长或机构负责人对机构重大事项的决策要召集教职工商议。

(3)园(所)长或机构负责人应依靠党的基层组织,并能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及其他群众组织的作用。

(4)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接受上级教育部门的检查、监督、指导和评估,并如实反映情况。全面贯彻《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三周岁前小儿教养大纲》、《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管理办法》和西安市的有关规定。

(5)建立必要的规章制度(岗位责任制、卫生保健、财务管理、安全管理等)。(6)建立工作人员及幼儿花名册,并认真做好教育部门和其他部门的统计报表工作。

二、学前教育机构审批、登记程序

1、申请筹设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者应当向当地教育组提交下列材料:

(1)申请报告。提交的申请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举办者、办园(所)目的、招生对象、办园(所)规模、办园(所)形式(走读制、整日制、寄宿制等)、办园(所)条件、人员条件、内部管理体制、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等。

(2)举办者的资格证明文件。社会组织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提交法人资格证书原件和复印件。个人举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户口本原件和复印件,以及户口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证明,并经当百度文库

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同意并出具书面证明。非本地户籍人员申请办学的还须办理暂住户口。

(3)拟任园(所)长(机构负责人)和拟聘幼儿教师及工作人员资格证明。(4)资产来源、资金数额及有效证明文件,并载明产权。

(5)学前教育机构的地址,用做园舍的房产证、房屋所有权人的身份证或房屋租赁协议及房舍使用性质证明。

(6)社会组织或个人联合办学的,还应当提交联合办学协议书。协议书应明确办学宗旨、培养目标以及各方出资数额、方式,双方享有的权利和应尽的义务。

(7)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所捐资产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当地教育组自受理筹设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以书面形式做出是否同意的决定。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并将所有档案资料上报区教育局。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筹设期不得超过三年,超过三年的,举办者应当重新申报。

2、申请正式设立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者应向区教育行政部门提交下列材料:(1)筹设批准书。(2)筹设情况报告。

(3)学前教育机构的章程和发展规划,首届理事会、董事会或者其他决策机构组成人员名单。

(4)园(所)长、教师及其他工作人员的资格证明文件和聘任合同,卫生部门出具的体检合格证明。

(5)学前教育机构的资产及经费来源的有效证明文件。(6)拟定学前教育机构工作人员工资及社会保险费用。

(7)联合举办学前教育机构者,还应当提交联合办学协议书;租赁房舍办学的,应持租赁期不少于5年的租赁合同。

区教育行政部门自接到申请材料之日起,应在三个月内严格按照本办法所规定的基本要求进行验收,经验收合格的,予以批准,并颁发《西安市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证》;验收不合格的,应书面通知申请人限期整改,整改结束后,再次提交申请,教育部门重新进行验收。

3、各学前教育机构在取得《西安市学前教育机构登记注册证》的同时,还须经区卫生部门和物价部门审核,在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西安市学前教育机构卫生保健合格证》和物价部门核发的《收费许可证》后方可招生,并按物价部门核定的收费标准进行收费。收费时应办理专用票据,费用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

4、民办性质的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以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251号令)的有关规定,到区民政部门办理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

百度文库

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须到原审批、登记部门办理变更登记及注销手续,一周内报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备案:(1)更换举办人或园(所)长;(2)与其它园所合并;(3)搬迁园址;

(4)保教人员发生较大变化;(5)停办。

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实行一票否决:(1)租赁家庭住宅、厂房的;(2)家庭“小作坊”式的;

(3)各必备室和辅助用房不齐全的;(4)没有户外活动场地的;

(5)园所设置不在布局规划范围之内的。

三、学前教育机构管理机制

1、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幼教法规政策,实行科学管理,依法办园。

2、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有关部门分工负责”的幼儿教育管理机制,政府领导统筹,教育部门主管,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

(1)区内各类学前教育机构的审批及管理统一由区教育局负责。学区、教育组负责辖区内幼儿园、学前班的管理工作,教育组要落实对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及时向教育局和当地政府汇报幼儿园安全重大问题,配合当地政府、公安机关采取有力措施,取缔无证办园、办班,规范办学行为。教育局定期对幼儿园的安全进行检查,及时通报全区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情况。

(2)区卫生行政部门负责辖区内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卫生保健业务指导工作。(3)区建设局会同教育局在城镇规划中合理确定幼儿园的布局和位置,在城镇改造和城市小区建设过程中,要配套建设与居住人口相适应的幼儿园。

(4)财政、物价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权限,负责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财务、收费等工作进行审核监督检查。

(5)民政部门负责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登记、监督管理工作。

(6)公安部门负责维护学前教育机构周边的交通安全、周边治安环境的治理,幼儿园接送车辆的审批和管理;配合有关部门取缔非法开设的幼儿园,确保幼儿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

3、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必须接受所在地教育组的管理,建立联系报告制度,每学期末向教育组报告工作,如有重大问题或事项必须第一时间报告教育组,并上报区教育行政部门、民政部门。

百度文库

4、提倡幼儿就近入学,不提倡车辆接送,坚决打击超载接送行为,取缔手续不全的接送车辆。

5、民办幼儿园园长、教师实行先培训后上岗制度。民办幼儿园园长必须持有《幼儿园园长资格证》方可上岗,民办幼儿园的教师必须持有《幼儿园教师资格证》方可上岗。

6、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应按照教育、卫生行政等部门的要求,参加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保教人员素质。

7、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招生简章和广告,必须报区教育局审查备案。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招生宣传行为必须合法合规,依法招生,不得损害他人利益。

8、实行年检制度。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民政、卫生、物价、公安等部门每年对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一次全面检查,检查结果向社会公布。

9、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一内未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育行政部门应终止其办学资格。

10、对认真执行本办法,在托幼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民办园所及其举办人、保教人员,由有关部门给予表彰奖励。

四、其它

1、本办法适用于我区招收0—6周岁民办学前教育机构。

2、本办法由临潼区教育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试行。

百度文库

篇2: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温教职〔2004〕18号)

各县(市、区)教育局,各有关学校、培训机构:

现将《温州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在执行中有何情况和问题,请及时与我局职教处联系。

二○○四年二月二十九日

温州市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总 则

一、为了规范民办教育培训工作行为,促进民办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办法。

二、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从事教育培训的机构,适用本办法。

三、设置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有明确的办学方向、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应遵循教育规律,满足社会的多种教育需求,努力办出特色。

设 置

四、申请举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单位(社会组织)应当具有法人资格;申请举办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个人,应当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在职国家工作人员不得申请办学。

五、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行政主要负责人(校长、主任)应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具有大专以上学历,3年以上的教龄或从事教育教学管理工作3年以上;具有与所办教育机构的培训类型相应的学识水平、专业技术职务和教育教学能力与管理能力;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其年龄不超过70周岁。

六、培训机构的行政主要负责人和担任总务、会计、人事职务人员之间实行亲属回避。

七、要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专兼职教师队伍。所聘的教师必须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强,与所设的专业的层次、规格相适应,一般应具备国家规定的任教资格。

八、有稳定的办学资金来源。市本级和鹿城区须具有正当的办学启动经费10万元以上,其他县(市、区)在5万元以上。非当地户籍人员申请办学的须办理暂住户口,并要有相应的资产作为担保。

九、具备与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相应的稳定、集中、符合标准的校舍,面积不少于200平方米。凡租借的校舍,租期在两年以上。主要教育设备一般都应具备。不适合教学活动的房屋不能作教学用房使用。

十、有比较完善的办学章程。办学章程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1.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名称、地址;

2.办学宗旨;

3.办学规模、层次;

4.学科门类的设置;

5.教育形式、内容;

6.内部管理体制;

7.经费来源,财产和财务制度;

8.举办者与培训机构间的权利、义务;

9.章程修改程序;

10.其他必须由章程规定的事项。

十一、拟办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名称表述要确切。使用名称要规范,并使用全称。温州市教育局审批成立的培训机构必须冠以“温州市”字样,县(市、区)审批的,须冠

以“××县(市区)”字样,不得使用有关所禁止的标志名称。办学规模在6个班级以上的教育机构,可命名为“培训学校”、“培训中心”;未具备一定规模的培训机构可给予筹办期,筹办期不超过3年。

审 批

十二、举办者申请筹设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材料:

1.筹设情况报告;

2.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章程;

3.拟任董事会、理事会成员名单及资格证件;单位申办的应提交该单位的法人资格的原件及复印件;拟定法定代表人的个人资料;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拟聘机构负责人和财会人员的资格证件:个人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证书、技术职务等级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个人履历表;

5.办学场地证明:产权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租赁协议原件及复印件;场地示意图及消防合格证明;

6.开办资金及经费来源证明文件,办学所需的教学仪器、设备清单;

7.拟开设专业、课程设置的办学方案。

十三、申报筹设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属县(市、区)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由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审批,市级社会组织申报筹设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由市教育行政部门审批。

审批机关对申报筹设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给予认真审核,并实地考查办学场所,自申请受理之日起3个月内给予是否同意的答复,批准同意设立的颁发《办学许可证》;同意筹设的发给筹设批准书。

十四、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取得办学许可证,并依照有关的法律、行政法规及时办理有关登记,取得法人资格后方可向社会招生。

年 检

十五、审批机关负责对持有办学许可证和筹设批准书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实行年检制度。年检的主要内容是:执行法律和有关政策、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财务管理等情况。

十六、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必须参加一年一度的年检。参加年检时须提交《年检报告书》,报告内容必须包括一年来的办学情况(毕、结业人次以办理证书为准);下一年招生计划;专职负责人、专兼职教师,现有教学场地等变动情况,财产及财务收支情况

等。报告须经法定代表负责人本人签署意见。

十七、年检结果分合格、基本合格、不合格三种。年检合格的培训机构,准予继续办学;年检基本合格的限期整改;年检不合格的予以停止办学,并收回办学许可证。未按要求参加年检的民办教育培训机构视同停办处理。

民办教育培训机构的教育教学培训工作应当受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部门的指导,办学具有特色或有突出贡献的应当给予支持与鼓励。

凡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当年年检定为不合格。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严重违反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违反教育法规,造成严重影响的;

2.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的;

3.伪造、变造和擅自转让办学许可证的;

4.擅自改变教育机构名称、层次、类别和举办者的;

5.一内未正常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

6.违规刊登招生广告,采用瞒上欺下、弄虚作假等非法手段招揽生源的;

7.严重损害教职工、学生合法权益的;

8.其他按有关规定,登记手续、材料组织严重不完备的。

十八、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如需修改章程,变更名称、性质、层次、类别、校址,更换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改变隶属关系等,应按审批程序报审批机关批准。

附 则

十九、本办法由温州市教育局负责解释,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主题词:民办教育 培训机构 管理 办法 通知

抄送:省教育厅,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市民政局,市人事局,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市发展计划委员会,市财政局,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温州市教育局办公室2004年3月5日印发

篇3: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人才竞争力研究

关键词:民办教育,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人才竞争力

一、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发展历程

在知识经济时代的背景下, 随着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社会大众对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一方面, 为适应现代科技发展和自身成长的需要, 各类组织或企业中越来越多的在职人员的学习需求无法得到公立教育体系的满足;另一方面, 公立教育体系无法满足社会公众对继续教育和课外学习的需求, 从而导致培训教育市场的形成, 为民营培训教育机构的出现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002年《民办教育促进法》诞生, 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施行, 促进了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发展。自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出现以来, 发展迅速, 根据2005年到2013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的数据, 如表1-1所示, 在教育行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数量虽呈稳定趋势, 数量一直居高不下。大众对于培训教育的热情也相当高, 如表1-2所示, 近年来受训学生人次呈现总体上升趋势。

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 培训教育市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截止2014年12月, 已公开披露的募资上市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已达16家。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在经历资本涌入后, 资本化运作的步伐开始放缓。机构发展由冲动期进入到调整期, 注重自身竞争力的提升。

人才是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重要资源, 也是决定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的关键。有效的人才开发活动难以被复制和模仿, 由此形成人才竞争力。对处于快速发展的培训教育机构而言, 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探讨自身人才竞争力的形成, 是形成企业特有的竞争优势的关键。

二、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界定和特征

(一) 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界定

2002年, 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 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个人, 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 面向社会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活动的组织为民办教育机构。2008年5月17日, 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 下设培训教育专业委员会等四个分支机构。其中, 从事非学历教育的民办教育机构 (学校) 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这类机构不具备颁发学历文凭的资格, 可以是培训学校、公司或者是集团。

目前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可分为三类:一类是针对学生文化补习、考前辅导、出国培训等的培训教育等;一类是针对社会人员和在职人员的职业技能证书考取、公务员考试培训、提高职业技能等培训教育等;还有一类是兴趣培养、特长发展的培训, 如音乐、美术培训等。

(二) 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特征

作为一种特定的组织, 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和其他企业或组织相比, 具有以下特征。

1属性双重性。《民办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 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 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同时, 由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范畴可知, 其供求状况和服务价格遵循市场规律, 具有很强的市场属性。

2培训种类多样性。为满足培训教育市场的需求, 培训内容越来越多样化。培训对象涵盖各个年龄层和文化程度, 照顾不同兴趣爱好和个性化需求。

3培训方式灵活性。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培训大多是短期集中培训, 教学方式灵活多变, 不求多种知识齐头并进, 更多的是联系实际, 以期学员们快速掌握要领。

4发展速度快。民办培训教育行业准入门槛低, 市场需求大, 发展速度快, 多以“异地复制”式发展为模式。迅速在全国各地开设分公司, 将总部的运营模式简单复制过去, 以求快速抢占市场。

三、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一) 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现状

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从刚刚起步, 到发展迅猛并形成一定规模, 其人力资源现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

1教师和服务人员成为竞争优势的重要源泉。努力提升师资力量、提升服务人员业务水平, 是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获得竞争优势的关键。随着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发展, 也开始培养全职教师, 与此同时, 雇用兼职教师依然是其获取师资的重要渠道。

2树立品牌特色成为机构发展的主要推手。民办培训教育机构需要通过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来体现其服务或产品的价值。一方面, 从提高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出发, 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 引入创新型人才, 强化特色教育及产品的开发, 形成鲜明的品牌特色。

3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决定机构运营效率。随着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不断发展成熟, 其管理方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转变和升级。卓越教育创始人唐俊京 (2011) 在首届中国民办培训教育高峰论坛上发表演讲指出, 提升管理水平是改善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当前存在问题的途径 (1) 。

(二) 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由于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发展过快, 出现管理的滞后, 从而暴露出许多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1师资队伍参差不齐。目前, 大部分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师资以兼职教师为主, 导致师资力量不稳定。尽管全职教师比例增加, 但在招聘中对教职人员任教资格的监管严;入职后员工培训力度不够, 影响教学质量提升。

2服务人员业务水平有限。很多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上市后, 更注重盈利, 服务质量成为次要考虑的因素。服务人员自身业务素质有限, 服务质量受到影响;甚至使用缺乏经验的相关人员代替专业人员, 缩水服务内容。

3特色项目的创新能力较弱。民办培训教育市场得到整合后, 机构培训内容和形式趋于同化, 缺乏特色。出于生存的需要, 机构难以将大量人力资本投入到对培训产品的研发中, 缺乏具有创新力的人才。

4管理人员能力有限。一些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创始人员缺乏管理经验和知识, 不能应对机构逐渐壮大后的管理需求。难以协调和配置部门间的资源, 未能建立与健全起有效的管理机制, 出现管理之后的情况。

5人员流动严重, 缺乏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大范围控制运营成本, 忽视员工的培养, 难以留住人才;员工权责不明确, 工作压力增大;薪酬结构不合理, 部分员工满意度降低;考核制度不完善, 未能发挥有效的监督和激励作用;注重工作任务的达成, 忽视员工职业生涯发展, 员工工作热情消退, 忠诚度降低。

由此可见, 人力资源问题已经成为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生存和发展的重要问题。通过采取积极有效的对策以提升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竞争力水平, 是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四、提升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人才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针对民办教育培训机构存在的问题, 必须从以下方面采取有效对策, 提升民办培训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竞争力。

(一) 优化师资招聘环节, 确保人才质量

获得高素质的师资和教辅人员, 需要科学设计招聘环节, 把好入口关。首先, 根据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特点, 明确人才队伍的年龄、专业和能力结构;其次, 明确岗位技能要求, 确立招聘标准;第三, 制定并完善招聘制度, 提高招聘有效性;最后, 实现招聘评估, 确保人才质量。

(二)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 挖掘人才潜力

有效的员工培训有助于持续提升人才竞争力水平。及时向消费者提供前沿知识和第一手信息是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走在行业前端的关键。因此制定科学、合理、及时的员工培训计划, 有利于挖掘人才潜力, 推动教学服务水平提升。注重管理人员的培训, 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注重教学、教辅人员的培训, 提升教学和服务质量。

(三) 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 激发员工积极性

建立与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薪酬体系, 体现公平合理、奖惩结合, 使员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员工多为Y一代, 薪酬激励制度设计不仅要从物质上满足员工, 更要从精神上体现对他们的尊重、信任和支持。

(四) 强化团队协作, 鼓励员工创新

创新是组织发展的动力之源, 也是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团队协作能力可以将员工相对独立的能力整合到一起, 使人才竞争力得到更大的发挥。

1建立完善的创新机制, 充分发挥员工创造力。首先要制定激励员工创新的制度, 引导员工积极参与机构各运营环节的创新活动。其次要创造宽松的环境, 使员工能够有开展创新活动的空间和条件。第三, 鼓励和肯定员工的创新行为, 使员工更愿意与机构共同成长。

2提升管理人员能力, 培育团队协作精神。教育培训机构提供的服务要求组织各部分密切配合, 合作与协调就成为提高管理效率的关键。管理人员不仅要带领员工完成工作, 还要协调部门之间的合作, 充分发挥团队作用, 使得部门绩效最大化, 从而提升人力资源整体水平。

(五) 实现人才有效配置, 留住人才

有效配置人才, 是人才竞争力的重要保证。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应当加大教学岗位人力资本投入, 重视教学岗位人力资源合理配置, 减小教师压力;根据机构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合理配置教学与服务人员比例, 有效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为员工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实现人力资源的保持和吸引。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努力提高管理水平, 留住人才。

(六) 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增强组织凝聚力

注重宣传组织精神、拥有正确价值观和行为模式的企业文化建设, 是民办培训教育机构赢得员工的拥护和认同的重要途径。机构要为员工创建民主、和谐、充满人情味的工作环境, 才能使员工满意度提升、提升员工忠诚度、降低离职率。

五、结论

近年来, 在“建立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的引领下, 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得到蓬勃发展, 为我国培养多方面多层次人才提供了有力支持。民办培训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水平, 也成了决定其发展的关键所在。民办培训教育机构应当从人力资源管理入手, 从招聘、培训、薪酬、激励等环节出发, 完善现有的管理制度并积极落实, 为人才竞争力的形成和提升奠定基础, 为组织未来的发展提供有效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投资界.教育与培训上市事件[EB/OL].清科数据, 2014.http://zdb.pedaily.cn/ipo/h2869/.

[2]龚承刚, 李燕萍.企业人力资源竞争力测度指标体系的研究[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03, 05:107-112.

[4]张正堂, 赵曙明, 杨东.异地复制式快速成长企业的高绩效人力资源实践:跨案例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02:134-146.

篇4: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关键词:民办教育机构;组织行为;人力资源管理

中图分类号: G51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24-26-2

0 引言

民办教育机构规模及人员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有效地加强人力资源管理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控制人力资源成本,不仅能够提高人员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也是深化改革、提高高校综合竞争力的有效保证。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控制人力资源总量,保证工作效率,还要提高员工基本素质,调动其工作积极性,满足员工不同类型的需求。

1 民办教育机构运作模式

1.1 民办教育机构

根据学校经费来源及发起人身份的不同,我国教育机构可分为民办教育机构及公办教育机构。两者之间不仅资金来源不同,办学体制及管理体制也存在着较大差异,促进了我国教育体制改革,扩大了自主办学权力。民办教育机构一定程度上分化了政府教育的压力,不断挖掘现有社会教育资源的潜力,增加了教育供给方式的多样性和选择性,满足社会不同层次人群对于教育的不同需求。

1.2 民办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

对于一个民办教育机构它的规模是不同的,根据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权限,民办教育机构的组织结构可概括为以下内容,其包含了:董事会、校长办公室、教务部门、行政部门、招生部门、财务部门、信息技术、后勤及其他。校长办公室是连接董事会及管理层的中间部门,但在很多民办教育机构中,校长即是董事长,是作为此民办教育机构的所有者,这样的模式下,其他部门管理者也就成了经营者。

1.3 民办教育机构的运作模式

根据学校的办学内容及运营方式,民办教育机构包含了从小学、初高中、大学的全系列课程教育,也包含了全封闭式学前教育、课外学历培训教育、计算机、烹饪等技能培训教育,以及为企业集团提供人力资源培训服务,为出国留学深造者提供指导服务。因此,民办教育机构的运作模式是多种多样的,覆盖的人群范围也相当广阔,可选择教育的多样性,极大地丰富了受教育者的选择性。

2 民办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

2.1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人力资源管理是指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综合运用科学方法,对人力的选拔、培养和使用进行计划和监督,其中包含了对人力的思想、心理及行为引导,使人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实现人尽其才,事半功倍。

2.2 民办教育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性

经调查发现,民办教育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还不尽完善,民办教育机构虽已形成一定规模,但在管理上仍和公办教育机构存在较大差距,基本上处于粗放型管理模式状态。

2.2.1 人员流动不合理

适当的人才流动可以激活民办教育机构人才队伍的活力,这对于形成良好的竞争态势有着很大作用,但在目前来说,我国民办教育机构普遍存在人才流动过大的现象。一般情况下,民办教育机构会通过各种渠道重新招聘教师来补充师资团队,但这类做法只能短时间内缓解问题,并不能完全解决。民办教育机构人才流动过大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是民办教育机构对教育的后续投资资金缺乏,人力资源管理制度的人才激励、保留机制不完善;其次是民办教育机构的校园文化建设实力不足,没有一个能留住人才的学术氛围;再次是民办教育机构教师的薪资普遍不高,无法满足一些教师的需求,于是这一部分人员很快流失了;最后,民办教育机构的人才培育机制不完善,因为害怕培训后的教师流失,给他人作了嫁衣。

2.2.2 激励机制不健全

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民办教育机构留住人才的有效手段,这一机制将最终为民办教育机构的教学、科研及管理更好地服务。目前民办教育机构的师资队伍中,公办教育机构兼职、退休教师占有很大比重,因此对专职教师的激励是严重不足的。另外,民办教育机构的激励机制主要以物质激励为主,在人员的精神层面给予的激励过少,降低了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2.3 评价考核不科学

绩效评估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民办教育机构中激励教师的一项重要方法。一个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对于优化教育机构的管理方式和提升人才工作积极性,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但在当前的民办教育机构评估考核中,仍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评价方式过于简单,没有一个明确合理的考评目标;二是评价标准太模糊,甚至存在不科学现象;三是在评估过程中,对于结果的处置力度不够强,出现一些不公平的评估现象。

3 民办教育机构中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革新

3.1 完善人员流动机制

民办教育机构中的人力资源管理,如要完善人员流动机制,可以从人员的流入、内部管理、人员的流出三个部分着手。首先是人员流入方面,各民办教育机构做好岗位需求分析,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合理职位,做好人才流入的动态分析。在招聘工作中把好关,避免出现内部人员恶性竞争不合理上岗现象。其次,完善内部管理,根据各岗位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设置合理的薪酬标准,制定岗位薪酬,并调整现有的相关规章制度。再次是人才的流出管理,民办教育机构中如出现人员富余现象,可盘活机构中的师资人才流动,鼓励其在其他行业发挥作用。

3.2 健全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激发人员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主要形式,其中最重要的一种激励方式为奖金激励,奖金激励可以使员工在学校的建设、教学及科研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在具备一定物质基础的情况下,民办教育机构可以开发出具有竞争优势的薪酬体系。并不断开发出精神层面的激励机制,更多地关心及尊重教职员工,了解他们的心理动态,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创造一个相互关心,相互信任的工作团队。

3.3 建立科学的考评机制

在民办教育机构中,考评机制可分为奖惩性考评及发展性考评。奖惩性考评从物质方向出发,通过奖励及惩罚得到激励和约束的结果。发展性考评更多的是关注于员工的长远发展,为他们创造更好的发展条件。一般来说,各民办教育机构可根据实际情况采用不同考评机制,但更多地建议发展性考评机制成为首要机制,积极引导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管理,实现共同发展和进步。

4 结束语

转变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机制,立足自身优化教学结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我国民办教育机构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的提升,将使我国民办教育机构得到更快速、更健全的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潘懋元.关于民办高等教育体制的探讨[J].上海髙教研究,1988(03).

[2] 刘莉莉.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2.

[3] 翟延东.我国民办教育的发展与管理[J].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4] 王波.民办高等学校教师人力资源管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3.

[5] 李建忠.我国民办高校的人力资源现状与对策[J].2005(09).

[6] 黄水林.我国民办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亟待实现的几个转变[J].2005.

篇5: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沪教委终„2009‟2号

政局

文 件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

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

(机构)设置标准(试行)》的通知

各区县教育局、浦东新区社会发展局,各区县民政局: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的审批和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现将《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和《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臵标准(试行)》(附件1,附件2)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附件:1.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审批和管理

办法(试行)

2.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臵标准(试

行)

上 海 市 教 育 委 员 会

上海市民政局

二○○九年五月五日

主题词:终身教育

非学历

机构

管理

设置

通知 抄送: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府法制办。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09年5月19日印发

(共印85份)附件1:

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审批和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制定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国务院第251号令)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市行政区域内举办的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以下统称“民非院校”)的审批和管理,适用本办法。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本办法所称民非院校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由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主要开展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及其他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

第三条(指导思想)

贯彻国家对民办教育“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依法规范和完善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的管理,促进本市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四条(管理部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市教委”)负责制定规范性文件和政策,实施宏观管理和综合协调;负责指导和监督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实施审批、管理工作;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民非院校的举办,实施规划、审批、管理、督查和评估等工作。

市和区县民政部门,是本级政府民非院校登记管理机关(以下统称“登记管理机关”),负责本市民非院校的法人登记和管理。

第二章 机构设立

第五条(审批权限)

民非院校的设立,由办学所在地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审批机关”)负责审批,报市教委备案。

第六条(申办条件)

举办者申请设立民非院校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举办者应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二)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以下统称“校董会”)及其章程,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

(三)具有必备的开办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四)具有与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办学场所;

(五)配备能满足教育教学活动需要的设施设备,以及必要的生活与安全保障设施;

(六)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负责人(院校长);

(七)配备符合条件的专职教育教学管理人员队伍;

(八)配备符合条件的专兼职教师队伍;

(九)具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

(十)具有健全的管理制度。

具体要求遵照《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臵标准(试行)》(以下简称《设臵标准》,见附件2)的规定执行。

第七条(学校筹设)

(一)(筹设申请)

申请筹设民非院校,由举办者向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

(二)(筹设申请材料)

申请筹设民非院校,举办者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申请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举办者(校董会)、办学经费和经费筹措与管理使用、学校章程、教育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学校管理体制等。

2.申请者填写签章的《上海市民非院校筹设审批登记表》(另行公布)一式三份和举办者资质资格证明材料。其中:(1)国家事业单位投资办学,须提交上级主管单位同意其办学的证明文件;

(2)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资参股企业投资办学,须提交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备案证明文件;

(3)公民个人申请办学,须提交申请人符合法定要求的证明材料、户籍或居住证原件及其复印件、身份证原件及其复印件。

3.举办者的投资来源、投资数额和投入方式,以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资信证明或验资报告,由境内会计师事务所或金融机构出具),并载明产权归属。

4.属捐赠性质的校产,须提交捐赠协议,载明捐赠人的姓名、捐资数额、用途和管理方法,以及相关有效证明文件。

5.两个及以上举办者联合筹设民非院校,须提交《联合办学协议》,其中应载明各方出资的方式和数额、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包括相应的法律责任),以及变更联合办学规则和程序等。

(三)(筹设审批)

审批机关收到筹设申请后,应依法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在5个工作日内,告知是否受理申请,不受理申请的,应当说明理由;受理申请的,自申请受理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筹设的决定,并送达申请者。

审批机关同意筹设的,发给同意筹设批准文件,并对同意筹设的民非院校所拟定的名称,提出意见后,函送登记管理机关核准。

审批机关不同意筹设的,应当说明理由。

(四)(筹设期限)

民非院校的筹设期限,一般不得超过三年。超过筹设期限的,举办者应当重新提出申请。筹设期内,不得以任何名义开展招生办学活动。

第八条(正式设立)

(一)(正式设立申请)

在筹设期内完成筹设后,举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正式设立民非院校的书面申请。

无需筹备已具备办学条件,达到本《暂行办法》和《设臵标准》规定要求的,举办者可向审批机关提出直接正式设立民非院校的书面申请。

(二)(正式设立申请材料)

1.完成筹设后申请正式设立民非院校,举办者除需提交第七条第二款所列最新材料外,还应当向审批机关提交下列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1)审批机关的同意筹设批准文件;

(2)筹设情况评估报告(由具有相应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出具);(3)登记管理机关的校名核准通知书;

(4)申请者填写签章的《上海市民非院校设立审批登记表》(另行公布),一式三份;

(5)校董会首届成员构成情况及其变动情况;

(6)学校章程。应当包括学校名称、注册地址、办学地址;办学宗旨、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办学类别、办学形式、办学内容、招生对象与规模等;学校资产数额、来源和性质;校董会的产生方法、人员构成、任职期限和议事规则;学校法定代表人;投资人是否要求取得合理回报,回报方式和数量(或比例);学校自行终止办学的事由条款和善后处理规则;学校章程修改规则和程序。

(7)学校办学场地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的有效证明文件。其中:自有办学场地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须提供产权证明材料;举办者租赁办学场地和教育教学设施设备,须提供与产权人(或授权使用人)签订的《租赁合同(协议)》;办学形式中有全日制办学(或向学生提供食宿)的,须提供与其招生规模相适应的住宿和餐饮等生活设施设备相关有效证明文件;如住宿和餐饮等生活保障委托第三方提供服务的,须提供与受托服务方签订的《承包合同(协议)》。

申请者须提供办学所使用校舍资源的配臵情况,以及相应的安全、消防等合格证明。

(8)拟任学校负责人(院长、校长)的身份证、学历证书和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以及从事教育和学校管理工作经历的有关证明材料。

(9)拟聘请的学校专兼职教师名单和教师的身份证、学历证书、教师资格证、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原件及其复印件;拟聘请学校财会人员的身份证、从业资格等证明文件原件及其复印件。

(10)申请开设非学历教育培训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2.直接申请正式设立民非院校,举办者需向审批机关提交上述第七条第二款所列材料和本条第二款第一项所列(3)、(4)、(5)、(6)、(7)、(8)、(9)、(10)目所规定的申请材料,并对申请材料的真实性负责。

(三)(正式设立审批程序)1.(受理申请)

审批机关收到举办者报送的正式设立民非院校的办学申请后,应对申请材料进行审核,依法作出是否受理申请的决定,并书面告知申请人。

(1)申请材料不齐全或者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应在5个工作日内一次性告知申请人需要补正的全部内容,逾期不告知的,自申请材料收到之日起即视为受理。

(2)申请材料齐全、符合法定要求的;或者申请人按审批机关的要求提交全部补正申请材料的,审批机关应当受理,并在自受理申请之日起3个月内,以书面形式作出是否同意正式设立的决定,并送达申请者。

2.(审核批准)

审批机关受理办学申请后,应当在规定的审批期限内,组织专家或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教育评估机构,对举办者提供的办学申请材料以及实际办学条件和办学能力,进行审核评议或评估论证,由专家或评估机构出具《审核评议意见》或《评估论证报告》。审核评议或评估论证费用由审批机关承担。

审批机关依照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以及《审核评议意见》或《评估论证报告》,作出“批准设立”或“不予批准设立”的审批决定,并将审批决定以书面形式在规定期限内送达申请人;作出不予批准设立决定的,应当说明理由并告知救济途径和有关权利。

3.(备案公告)审批机关作出批准设立决定后,应及时将民非院校有关申请材料(复印件)和批准设立决定书,送市教委备案。

审批机关应将批准设立的民非院校的名称、办学地址、办学条件、办学层次、办学类别、办学形式、办学内容、招生对象与规模等信息,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告。

4.(核准发证)

批准设立的民非院校,由审批机关核发《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正本和副本。《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正本和副本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九条(法人登记)

民非院校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后,应当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到登记管理机关申请办理法人登记;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到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办理税务等登记手续。法人与税务登记等完成后,方能开展办学活动。

第十条(学校名称)

民非院校只能使用一个名称,外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言义一致。民非院校的名称一般由“地域名(上海市××区县)、特殊名(两个以上汉字组成)、层次名(进修学院、专修学院、进修学校、业余学校和培训中心)等三个部分组成。

民非院校的名称应当符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不得冠以“中国”、“全国”、“中华”、“国际”等字样;不得有损于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不得与本市区域内已经批准设立的教育机构名称相同或相似;不得与终止或停用不满三年的教育机构名称相同或相似;不得带有中外国家(地区)、国际组织、政党、社团组织、军队编号的名称;不得违背社会道德风尚和带有封建迷信色彩;不得带有可能造成误解误导的文字、内容或简称。

第十一条(不予批准)

申请设立民非院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审批机关不予批准:

(一)举办者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或举办者自身不具备出资条件,以他人名义提出办学申请;

(二)向学生、学生家长筹集资金举办民非院校或者向社会公开募集资金举办民非院校;

(三)未达到《设臵标准》规定的办学条件;

(四)学校章程不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要求,经告知仍不作修改;

(五)校董会人员构成不符合法定要求;或者民非院校负责人、教师、财会人员不具备法定资格,经告知仍不改正。

第三章 办学变更

第十二条(举办者变更、办学层次和类别变更)(一)举办者变更

民非院校举办者的变更,须按《学校章程》规定的议事规则,并在进行学校财务审计清算后,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由原举办者向审批机关提出变更申请。

审批机关应当按本办法规定的正式设立民非院校的审批要求和程序进行审批。经审批机关审核批准、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手续后,新举办者方可开展办学活动。

申请变更民非院校举办者,应当提供下列申请材料: 1.原举办者提交的《变更举办者申请》;

2.校董会同意变更举办者的决议、方案和《学校章程》修改决议; 3.学校《财务审计报告》和《清算报告》; 4.资产变更验资报告; 5.举办者变更的有关协议书;

6.举办者变更后新举办者的相关资质资格证明材料; 7.举办者变更后新决策机构成员名单及其备案报告; 8.举办者变更后的新《学校章程》。

(二)民非院校办学层次和类别的变更

民非院校办学层次和类别的变更,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由学校向审批机关提出办学层次和类别变更的书面申请,审批机关按照本办法的规定和《设臵标准》进行审批。经审批机关审核批准并办理变更手续后,学校方可按照变更后的办学层次和类别开展办学活动。

第十三条(学校名称变更)

民非院校的名称变更,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由学校向审批机关提交名称变更的书面申请,经审批机关审核同意和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后实施。学校名称变更不改变其办学层次和类别。

民非院校变更名称,应提交下列申请材料:

(一)《学校名称变更申请》;

(二)校董会《同意变更学校名称的决议》和新《学校章程》;

(三)登记管理机关出具的新校名核准通知书。第十四条(学校注册地址变更)

民非院校应在经批准的学校注册地址开展办学活动。民非院校在原注册地址所在区县范围内变更注册地址,应当向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审批机关核准,并经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后,方可在变更后的注册地址开展办学活动。

民非院校在本市范围内跨区县变更学校注册地址,应当向原审批机关和新注册地址所在审批机关提出申请。经原审批机关和新注册地址审批机关批准同意,并依据《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的规定,办理法人登记变更和税务登记变更等手续后,方可在变更后的注册地址开展办学活动。

民非院校跨区县变更注册地址后,按照属地化管理的原则,由新注册地址审批机关负责管理。

第十五条(其他变更)

(一)民非院校法定代表人的变更

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学校向审批机关提交学校法定代表人变更的书面申请,并附《校董会决议》和相关资质资格证明材料,经审批机关核准和登记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后实施。

(二)民非院校负责人的变更

由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学校向审批机关提交学校负责人变更的书面申请,并附《校董会决议》和相关资质资格证明材料;经审批机关核准后实施。

(三)民非院校校董会或董事长的变更

由原校董会作出变更决议,学校向审批机关提交校董会或董事长变更的书面申请,并附《校董会决议》和相关材料,经审批机关核准后实施。

(四)民非院校办学内容的变更 由民非院校向审批机关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批机关核准后实施。

第四章 办学终止与机构注销

第十六条(办学终止的情形)

民非院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终止:

(一)根据《学校章程》规定应予终止,并经审批机关批准;

(二)被吊销办学许可证;

(三)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第十七条(终止办学)

(一)民非院校终止时,须妥善安臵在校学生;

(二)民非院校终止时,须依法进行财务审计和清算。1.民非院校自行要求终止的,由学校组织审计和清算; 2.民非院校被依法撤消的,由审批机关组织审计和清算; 3.民非院校因资不抵债无法继续办学而终止的,由人民法院组织审计和清算。

审计和清算期间,民非院校不得开展审计和清算以外的活动。

(三)民非院校清算后的财产按下列顺序偿付: 1.应退学习者的学费、杂费和其他费用; 2.应发教职工的工资及应缴纳的社会保障费用; 3.有关债务。

民非院校偿付上述费用后的剩余财产,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四)终止办学的民非院校,由审批机关收回《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

审批机关应将准予民非院校终止办学的批准决定书,及时报送市教委备案和抄告登记管理机关,并通过政府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告。

第十八条(注销登记)

终止办学的民非院校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应当自收到审批机关准予终止办学的批准决定书后的15个工作日内,向登记管理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办理注销登记时,须提交注销登记申请书、民非院校证章以及学校的财务审计和资产清算报告。登记管理机关准予注销登记的,发给注销登记证明,并收缴登记证书、印章和财务凭证,并予以公告。

第五章 教学点备案

第十九条(备案受理)

(一)民非院校应在审批机关批准的办学地点开展办学活动。

(二)办学条件等符合规定要求、财务状况良好、诚信守法、管理规范、声誉较好的民非院校,可根据需要申请设立教学点。

民非院校的教学点不是独立的办学机构,其办学活动和教育教学管理须由设立教学点的学校统一实施,并承担责任。

民非院校不得以联合办学的名义,在不具备相应办学资质资格和条件的机构中设立教学点。

(三)民非院校教学点的办学场所和办学条件,须符合《设臵标准》的规定要求。

(四)民非院校跨区县设立教学点,事前须分别向本校所在地审批机关和拟设教学点所在地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简称“备案机关”)备案。审批机关和备案机关应及时受理民非院校设立教学点的备案申请,并予答复。

民非院校设立的教学点符合规定要求的,备案机关应予以备案并将备案情况告知审批机关。

第二十条(备案材料)

民非院校设立教学点,应提供下列备案材料:

(一)设立教学点《备案报告》(包括:教学点地址和教学条件、教学层次、教学形式、教学内容、教学对象、学生规模、可行性分析等),并附《备案登记表》(另行公布);

(二)拟设立教学点的场所和设施的产权证明材料或《租赁合同(协议)》以及其他应符合《设臵标准》规定要求的证明材料;

(三)学校须对所设教学点实施“教育教学统一管理,师资和教育教学资源统一调配,收费和财务统一管理”的制度与措施;

(四)《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等证明文件和学校财务审计报告。

第六章 办学规范 第二十一条(办学许可证)

民非院校应当按照《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载明的机构名称、办学地址、办学类别和层次、办学项目和内容等开展办学活动。

民非院校的《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和《税务登记证》等证照,应当放臵在学校主要公开场所(如招生点、收费点、报名点等)的明显位臵,做到亮证办学。

民非院校遗失《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的,应当立即公告,并及时向审批机关提交补办申请(随附公告原件)。审批机关经核准后予以补发。

民非院校不得以联合办学(或授权办班)等名义,出租出借《民办学校办学许可证》;不得委托(或授权)不具备办学资质资格的机构(或单位、个人)办学、办班。

第二十二条(教学管理)

民非院校应当按照经审批机关批准的办学层次和办学内容,以及确定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组织开展教学活动,不得随意增减改变课程、课时和内容。

第二十三条(教职工聘用)

民非院校应配齐配好合适的专兼职教师队伍,聘用的教师应当具备相应的教师任职资格。

民非院校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与被聘任的教师签订聘任合同,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民非院校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有关法律法规,与被聘用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四条(招生简章和广告)

民非院校的招生简章和广告,须在发布前向审批机关申报备案,填报《备案表》(另行发布)。

民非院校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的内容,应当合法、真实、准确,须与申报备案的内容一致。

民非院校发布招生简章和广告,应当载明学校名称、办学许可证号和广告备案号,以及学校地址、教学地点、办学层次、办学内容、招生对象、教学条件、师资情况、学习期限、收费标准、证书发放、食宿条件、退学退费等事项。

第二十五条(收费和退费)

民非院校制定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办法,应当依法向审批机关和同级物价主管部门申报备案,并向社会公告。

民非院校应以学期为单位收取学费,不足一学期的教育培训,应以教育培训周期为单位收取学费。

民非院校在招生收费时,应当按照已向审批机关和同级物价主管部门备案的收费项目、收费标准和收费方法,收取费用,并须开具本校的合法收费凭证(发票);不得收取未经审批机关和同级物价主管部门备案,以及未向社会公告的任何费用。

民非院校须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制定退费办法和标准,向社会公告后执行,并在招生收费时履行告知义务。

第二十六条(资产与财务管理)

民非院校应当依法落实学校法人财产权,建立健全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学校出资人应按时、足额履行出资义务,投入学校的资金和资产须经法定机构验定,并计列在学校法人名下,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侵占。

民非院校应当遵照有关法律法规,建立和实行相应的学校会计制度。应当在每个会计结束时制作财务会计报告,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会计事务所依法进行审计,并公布审计结果。

民非院校有虚假出资、抽逃办学资金、财务管理混乱等情形的,审批机关可以委托专门审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并依法处理。

第二十七条(专项检查、评估和年检)

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对民非院校的日常监督管理,根据本市民非院校的办学状况和社会反映热点问题,依法定期组织开展专项检查活动,发现违法违规办学行为,依法予以处理。

市和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民办非学历教育事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建立和完善民非院校办学水平的社会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民非院校通过委托具有教育评估资质的社会中介机构,对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进行社会评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积极配合登记管理机关,做好民非院校年检工作。

第二十八条(法律责任)

(一)民非院校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的,依法予以处罚。

(二)民非院校存在以下违法违规办学行为的,依情节轻重,责令限期改正、停止招生直至吊销办学许可证,并没收违法所得;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擅自分立、合并民非院校;

2.擅自变更民非院校名称、办学层次和举办者; 3.发布虚假招生简章或者广告,骗取钱财;

4.非法颁发或者伪造学历证书、结业证书、培训证书、职业资格证书;

5.提交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隐瞒重要事实骗取办学许可证;

6.伪造、变造、买卖、出租、出借办学许可证; 7.恶意终止办学、抽逃资金或者挪用办学经费;

8.管理混乱导致严重影响教育教学,有下列情形之一,并产生恶劣社会影响:

(1)校董会未依法履行职责;

(2)办学条件明显不能满足教育教学要求、教育教学质量低下,未及时采取措施;

(3)校舍或者其他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未及时采取措施;

(4)未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财务会计报告,财务、资产管理混乱;

(5)侵犯受教育者的合法权益,产生恶劣社会影响;(6)违反国家规定聘任、解聘教师。

第二十九条(审批机关和有关部门的法律责任)

审批机关和其他有关职能部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行政隶属关系,由上级机关责令其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已受理设立申请,逾期不予答复;

(二)批准不符合依法筹设和设立条件申请;

(三)疏于管理,造成严重后果;

(四)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五)侵犯民非院校合法权益;

(六)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条(按照执行)

本市普通高校(含民办高校)、成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等学历教育机构,在校界之外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按照本办法执行。

由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登记注册的教育咨询公司等企业,向办学所在区县审批机关申请开展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办学许可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外省市教育培训机构,在本市申请开展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办学许可的,按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一条(不适用范围)

依据原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颁布的《上海市民办职业培训机构审批和管理暂行办法》(沪劳保技发„2006‟23号),由政府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不适用本办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境外教育培训机构与国内教育培训机构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开展的中外合作办学,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十二条(实施日期)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实施。本办法实施前已经批准设立但未达到本办法规定和《设臵标准》的民非院校,一般应在办学许可证期满换证时达到《设臵标准》的规定要求。具体措施和实施办法,由审批机关根据本区县的实际情况确定,并经公布后实施。附件2:

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置标准(试行)

第一条(机构界定)

《上海市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设臵标准》(以下简称《设臵标准》),所称“民办非学历教育院校(机构)”(以下简称“民非院校”)是指:本市行政区域内经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审批,由国家机关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主要开展文化教育类非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及其他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

(一)从事以高等非学历教育为主的民非院校,一般应以“进修学院、专修学院”冠名(以下简称“学院”)。

(二)从事中等及中等以下非学历教育的民非院校,应以“进修学校、业余学校或培训中心”等冠名(以下简称“学校”)。

第二条(举办者)

申请举办民非院校的社会组织(单位),一般应当具有本市独立法人资格。其中:国家事业单位投资办学,需经其上级主管单位批准同意;国有资产控股企业投资办学,需向对其国有资产负有监管职责的机构履行备案手续。非本市法人机构(单位或组织)申请办学,应提供本市法人机构(单位或组织)的办学担保,担保金额应不低于申请举办的民非院校的开办资金(额)。

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个人申请办学,应提供本市法人机构(单位或组织)的办学担保,担保金额应不低于申请举办的民非院校的开办资金(额)。

两个以上社会组织(单位)或者个人联合举办民非院校,应当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二章第四条的规定要求,签订《联合办学协议》。

第三条(办学规模)

申请举办学院,所开设的高等非学历教育项目(或专业)应不少于3个;基本办学规模全年应不少于600人次。

申请举办学校,所开设的非学历教育项目(或专业)应不少于2个;基本办学规模全年应不少于400人次。第四条(办学经费)

民非院校举办者应当按时、足额履行办学出资义务,并出具有效证明文件。开办资金应存入学校的开户银行,并提供会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验资报告开户银行出具的资信证明。

举办者应根据申请办学的规模足额提供相应的开办资金。

(一)申请举办学院的开办资金最低不少于100万元人民币,其中:以举办者自有办学场所的房产、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与办学有关的财物,作为办学经费出资的(经本市具有相应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提供资产评估报告),其所占比例应不超过申请办学资金最低限额的50%。

(二)申请举办学校的开办资金最低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其中:以举办者自有办学场所的房产、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与办学有关的财物,作为办学经费出资的(经本市具有相应评估资质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并提供资产评估报告),其所占比例应不超过申请办学资金最低限额的50%。

第五条(办学场所)

举办者应提供与办学项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办学场所(校舍、办公用房、教学用房和其他必备的教育教学场地)。举办者自有办学场所,应提供办学场所的房屋产权证明材料;租用办学场所,须提供与产权人或由产权人授权的使用人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租赁合同(协议)》,租赁期一般不少于3年。

(一)办学场所实际使用面积

申请举办学院,须具有实际使用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且独立使用的办学场所(其中教学用房不少于2/3);

申请举办学校,须具有实际使用面积不少于500平方米的办学场所(其中教学用房不少于2/3);

申请设立教学点,须具有实际使用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办学场所(其中教学用房不少于2/3)。

(二)租用公办学校(如:中小学、幼儿园、中职校等)校舍的,须出具学校上级主管部门(如: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等)同意租赁的证明。

(三)租用非学校校舍办学的,须有消防和相关职能部门出具的教学用房安全合格证明。

(四)举办寄宿制或向学生提供食宿的民非院校,须提供卫生、消防等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食品卫生合格证”和学生宿舍“安全和消防合格许可证”。

第六条(教学设施设备)

民非院校须自行购臵和配备与办学层次、办学类别、办学项目和办学规模相适应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图书资料等。

申请举办民非院校所需的贵重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和资料,可向其他单位(社会组织)租用,但须提供书面《租赁合同(协议)》,租赁期限不少于3年。

第七条(决策机构)

民非院校应当依法设立由举办者(或其代表人)、办学机构负责人(院校长)、教职工代表等人员组成的学校董事会或理事会或其他形式的决策机构(以下统称“校董会”)。

(一)校董会成员应不少于5人,其中1/3以上的人员应当具有5年以上教育教学经验。校董会设负责人1人。

(二)民非院校的法定代表人,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第22条规定,由校董会负责人或民非院校负责人担任。

(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不得担任民非院校校董会的成员。第八条(办学机构负责人)

(一)民非院校应配备具有政治权利和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品行良好,身体健康,能胜任办学机构管理的专职负责人。

(二)担任民非院校的专职负责人(正副院长、正副校长)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院长(含副院长)应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高等教育管理能力,并具有5年以上高等院校或院系领导岗位的工作经历;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且年龄一般应在70周岁以下。

校长(含副校长)应当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学校管理能力,并具有5年以上的学校领导岗位的工作经历;大学专科以上学历;且年龄一般应在70周岁以下。

(三)民非院校的专职负责人应当定期参加校(院)长岗位职务能力的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修活动,提高管理能力和素养。第九条(专职管理人员)

(一)民非院校应根据办学规模配备专职管理人员,负责校务管理和日常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民非院校的专职管理人员应当定期参加岗位职务培训和继续教育进修活动,提高管理能力和素质。

1.申请举办学院,应配备的专职管理人员应不少于3人。担任学院教育教学专职管理人员应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和5年以上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历;

2.申请举办学校,应配备的专职管理人员应不少于2人。担任学校教育教学专职管理人员应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和5年以上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经历;

(二)民非院校聘请在职人员担任学校的专职管理人员,需经该在职人员的人事关系所在单位同意。

(三)民非院校聘用的财务管理人员应具有财会人员从业资格证书。

第十条(师资队伍)

(一)民非院校应配齐配好合适的、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和任职条件的专兼职教师队伍。其中专职教师数量一般应不少于专兼职教师总数的1/4。

民非院校开设的高等非学历教育项目(或专业),每个项目(或专业)至少应配备1名以上具有副教授职务及以上的专职把关教师;各门课程应配备1名以上讲师职务及以上的专任教师。

(二)民非院校应当依法聘用具有相应教师任职资格的教师任教(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教师,可根据职业技能培训需要,聘用技师、高级技师及具有特殊技能的人员担任),并建立专兼职教师业务考核档案,定期进行业务考核。不胜任教学要求的教师应依法予以解聘。

(三)民非院校应当规范学校师资队伍管理。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与被聘用的专兼职教师签订聘任合同或劳动合同,依法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

(四)民非院校应当建立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并按规定组织和支持专职教师参加继续教育进修活动,不断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五)民非院校聘任外籍人员任教(或任职),须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一条(教学文件)

民非院校应具有明确的办学宗旨和培养目标,开设非学历教育项目(或专业)应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大纲和配备相应教材(或讲义)。

教学计划、课程教学大纲和使用的教材(或讲义)需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并需经2名以上具有本专业(项目)副教授职务(称)及以上的专家的审定和论证(参与办学和拟任该民非院校专兼职教师的专家应予以回避)。

民非院校制定的教学计划、大纲和教材(或讲义)应报审批机关备案后组织实施,其中:涉及“卫生、公安、司法、师范”等特殊类教育教学内容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或讲义),应符合政府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定。

第十二条(职工聘用)

民非院校应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与聘用的职工签订“劳动合同”,依法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十三条(管理制度)

民非院校应当建立学校章程、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教职工管理制度、学生管理制度、学校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收费和退费办法、教育教学设施设备管理制度、校长和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等各项学校内部管理制度。

第十四条(学校安全)

篇6: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社会福利事业的积极性,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扶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健康发展,规范政府对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资助,根据民政部《关于支持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意见》(民发〔2005〕170号)和《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等文件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在本市依法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由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和个人举办或运营,为老年人、残疾人和孤儿等提供养护、康复、托管等服务的各类非营利性民办社会福利机构。

政府投资兴建并委托社会力量经营管理的社会福利机构适用本办法。

社会力量与政府合作举办,社会力量出资比例不小于50%(含50%)的福利机构适用本办法。

各级编制部门批准成立的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举办的社会福利机构不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市、区民政部门是资助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主管部门,按照权限分级负责资助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管理工作。

市、区民政部门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分别组成资助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评审机构,负责资助项目的评审。

第二章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运营资助

第四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收住深圳户籍的老人、残疾人和孤儿,经评估,入住满三个月人员实际使用的床位数,按照下列标准给予运营资助:

(一)特级、一级护理的,每月每张床位补贴200元;

(二)二级护理的,每月每张床位补贴150元;

(三)三级或其他一般护理的,每月每张床位补贴100元。

第五条 运营资助所需经费,按照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收住对象的户籍所在地划分,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和区财政资金各按50%比例负担。

第六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申请运营资助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一)在本市取得《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依法办理法人登记手续后执业满12个月;

(二)取得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开立了专门的机构银行账户;

(四)消防验收合格;

(五)取得《餐饮服务许可证》,从事食品生产加工的员工取得《健康检查证明》;

(六)有持会计资格证书的财务人员;

(七)检查合格(《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年检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年检);

(八)入住老人、残疾人有以下档案资料:入住协议书、身份证与户口簿复印件、标准照片、健康检查资料、送养人(监护人)资料及联系方式;孤儿有民政部门的委托抚养协议;

(九)申请资助当年内无重大责任事故;

(十)符合《社会福利机构管理暂行办法》、《广东省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管理规定》、《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或《残疾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等规定的要求。

第七条 申请资助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向其开办地的区民政部门提出运营资助申请。提出申请时,申请机构应当提交下列资料:

(一)《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申请表》(样表见表1)一式三份。

(二)本办法第六条第(一)至第(十)项所列条件的证明文件(验原件,复印件三份),其中第九款需填写《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自查报告》(样表见表2)。自查结果应当在机构内公示七日以上,接受服务对象的评议与监督。福利机构应保存好调查的相关凭据,如调查问卷、调查记录等,以备检查。

(三)由政府兴办,社会组织或个人采取承包、租赁、合营等方式与政府合作运营的社会福利机构,应当提供产权人与运营者签订的有效协议的复印件。其他产权与运营权分离的情况比照以上规定办理。

第八条 区级评审机构按照本办法的资助范围、对象及要件对申请机构进行评审,并在申请机构提交的《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资助申请表》上签署初审意见后,每季度汇总申请材料,分别于季度末报送市民政局。

第九条 市级评审机构对各区上报的申请机构进行评审。对符合条件的,给予资助。不符合条件的,在申请表格上签署意见后,退还区民政部门。

第十条 经评审符合资助条件的,市财政委员会会同市民政局按照每半年核定的资助资金,拨付至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区财政局,并由区财政局连同本级财政负担资金一同拨付至民办社会福利机构。

第十一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时,终止给付相应的运营资助;已经给付的,应予以追回或在下一次申请时相应调减:

(一)收住对象死亡的;

(二)收住对象终止服务协议的;

(三)其他与收住对象终止服务的情形。

第十二条 运营资助资金应当用于下列用途:

(一)设施设备的购置、维护与运行;

(二)工作人员的培训,社会工作者的聘用;

(三)有益于改善服务对象生活质量的项目。

第三章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的新增床位资助

第十三条 本办法所称新增床位包括新建和改扩建新增床位。

新建的新增床位是指房屋及配套场所为新建的新增的床位;改扩建的新增床位是指在原有房产基础上改造而成或扩大规模的新增床位。已经执业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通过新建房屋而增加的床位按新建的新增床位的资助标准执行。

新增床位不含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因更名、转接、移交等原因所引起的床位变化。

第十四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每新增一张床位的资助额度为1.5万元,每年3000元,最长资助期限为5年。所需资金由市福利彩票公益金和区财政资金各按50%的比例给予资助。各区财政可视财力状况加大对该项经费的投入。

第十五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申请新增床位资助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一)法人登记之日起满六个月;

(二)符合第六条第(二)至

(六)项规定;

(三)检查合格(《社会福利机构设置批准证书》年检及《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证书》年检,新建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除外);

(四)涉及立项、规划、建设、排污、审计、物价等事项的,应有相应的立项许可、验收报告、审查意见书、许可证等证明文件;

(五)床位面积、设施设备、活动场所等符合国家的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以及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以及无障碍设施建设要求等规定;

(六)民办社会福利机构租赁场地经营的,场地租赁期限在8年以上。

第十六条 申请资助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向其所在地的区民政部门提出新增床位资助申请,并提交下列资料:

(一)《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资助申请表》(样表见表3)一式三份;

(二)本办法第十五条第(一)到第(三)项的证明文件(验原件,复印件三份);

(三)填写《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审核表》(样表见表4)一式三份;

(四)填写《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实地勘察报告》(样表见表5)一式三份;

(五)新建的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还需提交新建房屋所涉及土地的产权与使用权证明,以及新建房屋的立项、验收和产权证明文件;改扩建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还需提交改扩建以前房屋的产权与使用权证明,改扩建房屋的立项、验收和产权证明文件。

第十七条 区级评审机构按照资助范围、对象及要件对申请机构进行评审,并实地勘查后在申请机构提交的《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资助申请表》、《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审核表》和《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实地勘察报告》上签署初审意见后,报送市民政局。

第十八条 市级评审机构对各区上报的申请机构进行评审。对符合条件给予资助的,列入下一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计划,并由市财政委员会会同市民政局,拨付至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所在地的区财政局,由区财政局连同本级财政负担资金一同拨付至民办社会福利机构。

第十九条 新增床位资助金可用于房屋的新建、改扩建及维修、设施设备的购置及其他有益于改善入住对象生活质量的项目。

第四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条 申请机构在申请资助、接受核查时,必须提供真实、有效、完备的数据、资料和凭证,如有弄虚作假、骗取资助的行为,一经查实,取消其被资助资格;对已经拨付的资助金予以追缴,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一条 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擅自改变设施的使用性质、利用机构房产从事核准服务范围以外的其他经营活动、挪用资助资金或违反资助协议规定的,取消其享受资助的资格;对已经拨付的资助金予以追缴,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二十二条 市、区民政、财政等部门每年要对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市、区审计部门根据审计管辖范围,组织安排对资助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审计或审计调查。对违反使用规定的,要立即提出整改要求。情节严重的,缓拨、停拨补贴资金,并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市民政部门根据全市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制定全市社会福利设施设置规划,各区需按照相关要求,加大社会福利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

第二十四条 各区可以在本办法资助标准的基础上,根据本地实际加大资助力度。具体办法报市民政局备案。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二○一一年四月一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期限届满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评估修订。

第二十六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市财政委员会负责解释。

附表:

1.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运营补贴申请表

2.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自查报告

3.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资助申请表

4.深圳市民办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审核表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临潼区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管理办法(试行)】相关文章:

临潼中学环保教育工作总结04-14

临潼区政务服务中心应急预案04-08

临潼石榴优秀作文04-22

临潼区卫生局全面部署卫生系统迎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测评工作04-17

上一篇:平远天然气供应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下一篇:乱建庙宇治理汇报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