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象似的群山读书笔记

2024-04-27

白象似的群山读书笔记(共5篇)

篇1:白象似的群山读书笔记

白象似的群山读书笔记

白象似的群山读书笔记

已经不是第一读到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每一次都会有更加深刻的体会,但是却还有一种体会是相同的:海明威的这篇小说是那么的吸引人,是那么的深邃而不能穷尽其中的全部。我被这位作家深深折服!通过一遍又一遍的阅读与分析,我在此也发表下我对于这篇小说的拙见。

关于人物情绪的变化

在文艺理论著作《小说的艺术》当中,作者米兰·昆德拉曾提及美国学者菲力浦·扬就说海明威的风格是“没有思想的”,需要“停止思想”。其大概的意思就是,海明威在他的作品之中很少主观地发表个人的思想,而是将自己的思想纯粹地隐匿起来。也有人说海明威的小说除了很少流露出个人的情感外,也很少将作品人物中的情感展现出来。的确,海明威的小说很少叙述性的文字,就本次讨论的这篇小说而言,全文共110小节,而叙述的文字却只有12节,整部小说基本上有美国男人和姑娘的对话构成。但是个人认为,这便是海明威的高明之处,这对于丰富人生的复杂性和相对性是有效的。但是这并不是说人物的情绪是不可感知的。根据普通心理学的原理我们知道,一定的言语行为是建立这一定的动机上的,而一个人的动机大部分反映在人的心理情绪之上的。下面就让我们结合文本对故事中的美国男人和姑娘的情绪变化试做一定的分析。

沉闷的.氛围我想这是大家都可以感受得到的,尽管在首段作者并没有过多交代这个地方的环境,但是“白地一片,没有树木”外加简单而转换快速的言语让我们感觉了这中沉闷的感觉。

“咱们喝点什么呢?”姑娘问。她已经脱掉帽子,把它放在桌子上。

“天热得很,”男人说。

这个地方首先是姑娘发话的,她想打破这种沉闷。但是男人的言语似乎是和姑娘之间的不太对应。

“它们看上去象一群白象,”她说。

“我从来没有见过象,”男人把啤酒一饮而尽。

“你是不会见过。”

“我也许见到过的,”男人说。“光凭你说我不会见过,并不说明什么问题。”

对于姑娘的这个比喻,但是这个美国男人的回答并不是那么罗曼蒂克,相反是现实派的,他完全没有诗情画意的想象。后两句更是让人可以感受得到一种姑娘的埋怨的味道。男人却也是毫不示弱,并且针锋相对。气氛开始紧张。

“这酒甜丝丝的就象甘草,”姑娘说,一边放下酒杯。

“样样东西都是如此。”

“是的,”姑娘说。“样样东西都甜丝丝的象甘草。特别是一个人盼望了好久的那些东西,简直就象艾酒一样。”

“喔,别说了。”

样样东西都是这样,这样的说法必定有另外一层含义。而姑娘却回复以“简直就像艾酒一样”。从小生活在农村的我,对艾这中东西有一定的了解,能不苦就不错,哪里会甜呢!这可以让我大胆预测这是姑娘讽刺的回复。一句“喔,别说了”则反映了男子的恼怒。

接着往下看。女人再次说到了“白象”这个东西:

”这些山美极了,“她说。”看上去并不真象一群白象。我刚才只是说,透过树木看去,山表面的颜色是白的。“

”咱们要不要再喝一杯?“

”行。“

姑娘开始放弃了她原先的想法,这是为什么?联系上面,我们可以看到她和男人生气了,那么这种话说出来也应该是为了试图让自己开心或者让对方开心。男人对这种说法却心不在焉,他的心思完全在别处,终于他极少地主动地发话了:

”这啤酒凉丝丝的,味儿挺不错,“男人说。

”味道好极了,“姑娘说。

”那实在是一种非常简便的手术,吉格,“男人说。”甚至算不上一个手术。“

姑娘注视着桌腿下的地面。

”我知道你不会在乎的,吉格。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了。“

姑娘没有作声。

”我陪你去,而且一直呆在你身边。他们只要注入空气,然后就一切都正常了。“

”那以后咱们怎么办?“

”以后咱们就好了,就象从前那样。“

”你怎么会这么想呢?“

”因为使我们烦心的就只有眼下这一件事儿,使我们一直不开心的就只有这一件事儿。"

他的心思是落在了手术上,他希望姑娘可以去做这个手术。姑娘刚才的主动在这个时候却变得相对的沉默了。男人继续着他的劝说,最后姑娘又开始发话了:

“你真的希望我做吗?”

“我以为这是最妥善的办法。但如果你本人不是真心想做,我也绝不勉强。”

“如果我去做了,你会高兴、事情又会象从前那样、你会爱我──是吗?”

“我现在就爱着你。你也知道我爱你。”

“我知道。但是如果我去做了,那么倘使我说某某东西象一群白象,就会和和顺顺的,你又会喜欢了?”

“我会非常喜欢的。其实我现在就喜欢听你这么说,只是心思集中不到那上面去。心烦的时候,我会变成什么样子,你是知道的。”

姑娘这个时候关心的是这个美国男人在手术之后是否还爱她。她关于做手术的假设,就像某某是一群白象让男人很高兴。于是姑娘同意了他的劝说。

“那我就决定去做。因为我对自己毫不在乎。”

“你这话什么意思?”

“我对自己毫不在乎。”

“不过,我可在乎。”

“啊,是的。但我对自己却毫不在乎。我要去做手术,完了以后就万事如意了。”

“如果你是这么想的,我可不愿让你去做手术。”

姑娘开始接受男人关于手术的要求,说明她已经妥协了。但是这个时候男人却对于她这种不爱惜自己的行为在言语上表现得异常的强烈,他在反对她这种思想。这种思想是出于什么目的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女人对他的这种看似关心的反映表现得冷漠。

“我不希望你去做任何你不想做的事──”

“或者对我不利的事,”她说。“我知道。咱们再来杯啤酒好吗?”

“好的。但你必须明白──”

“我明白,”姑娘说。“咱位别再谈了好不好?”

男子继续的絮叨,更是让小说的内在气氛紧张到一个高峰:

“你现在能为我做点事儿么?”

“我可以为你做任何事情。”

“那就请你,请你,求你,求你,求求你,求求你,求求你,不要再讲了,好吗?”

姑娘连用七个please(英文原版可查看),可见其歇斯底里的情绪。酒吧女主人被海明威恰如其分安排这个节骨眼之时,她的出现打断了一切。随后姑娘的表现却让我意想不到:

“我还是去把旅行包放到车站那边去吧,”男人说。姑娘对他笑笑。

“行。放好了马上回来,咱们一起把啤酒喝光。”

姑娘对男人笑了笑,说明她的情绪开始好转,她好像回到了心绪宁和的状态,忘掉了和男人之间的不愉快的对话。

“你觉得好些了吧?”他问。

“我觉得好极了,”她说。“我又没有什么毛病罗。我觉得好极了。”

故事就这样在姑娘的“好极了”的声中戛然而止,没有太多的出人意料,但却也是悬而未决。

表面一看,文章并没有在作者的意图下暴露出人物的情感,但终究人物的语言在逻辑性的思考下将内心的情绪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于叙述视角

叙述视角也称叙述聚集,是叙述语言中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特定角度。同样的事件从不同的角度看去就可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在不同的人看来也会有不同的意义。文学理论将叙述视角划分为全职视角、内视角、外视角三种形态,同时又可以分为第三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第二人称叙述和人称或视角变换叙述四种情形。一般认为,叙述视角的特征是由叙述人称决定的。

《白象似的群山》这篇短篇小说,采用的便是外视角的限制性叙述视角和第三人称的结合。这种特点便是叙述是从与故事无关的旁观者立场进行的叙述,但又不是全知全能,他知道的几乎和读者一样多,没有叙事者主观的评论和解释。

举例来说,除了知道男人是美国人,此外我们对他们的身份来历就一无所知了。姑娘是谁,她和美国人是什么关系,他们从哪里来,要去做什么,这些背景信息一概无从知晓。而对于心理方面的描写,更是没有涉及,而大多是纯粹的客观的对话记录式的描写。如下:

“我知道你不会在乎的,吉格。真的没有什么大不了。只要用空气一吸就行了。”

姑娘没有作声。

“我陪你去,而且一直呆在你身边。他们只要注入空气,然后就一切正常了。”

“那以后咱们怎么办?”

“以后咱们就好了,就象从前那样。”

对于这种叙述视角,有什么比较有效的效果呢?在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中,作者所采用的客观性叙述视角直接体现了海明威的含蓄简约的风格。一方面,省略大量的形容词和副词,按照传统小说的写作习惯,作家在写作时通常赋予他们各种情绪、神态,因而在文字上体现为状语修饰成分的加入,叙述者介入文本,对故事中的事件加以评论,而在《白象似的群山》中,叙述者几乎销声匿迹,这是海明威式的“风格化了的口语”,这样做使对话具有真实美,使读者更注重对话内容本身。物的喜怒哀乐不是由叙述者表达的,而是由读者推度的;另一方面大量运用自由间接引语。另一方面为读者进行积极地阅读创造了条件,使读者参加文学作品的再创造活动。

但是我们也该注意到这种叙述方式的局限。一方面,这种限制型的叙述视角有时候很难交代清楚故事的背景、情节、人物关系等等,也就造成了人们难以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文化的某些功能。在这篇小说中,只有“那个美国男人”是海明威有意暴露的,目的是让呈献给大家更多的背景信息。另一方面,单一的叙述角度不能够交代清楚故事,那么必定造成视角的转换,例如,“他在柜台上喝了一杯茴香酒,同时打量着周围的人。他们都正在宁安毋燥地等着火车。他穿过珠帘子走了出来。”“宁安毋燥地(原文为reasonably)”作为描述性副词,标志着视角由第三人称戏剧式转换为“上帝的视角”,这种视角将男人的内心作了一个揭示。那些人之所以宁安毋燥,是因为女孩的状态显然不够“宁安毋燥”,而是过于紧张和忧虑了。更进一步地说,这是男人自私心理的一种反映,这里短暂地出现了人物的想法,实际上也是整个文本视角模式的临时偏离,但是同样由于其难得一见而显得尤为重要。

后记

对于《白象似的群山》这一篇小说见解,限于精力和学识的有限,就到这里。其实,还有很多东西可以讨论,海明威的“经验式的省略”的冰山理论在这篇文章中也是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海明威留给我们的很多,有值得学习的,也有吸取教训的。希望可以和各位爱好文学的同学进行广泛的交流与学习

篇2:白象似的群山读书笔记

摘要:《白象似的群山》作为被誉为“开一代文风”的美国著名小说家海明威的短篇之作,虽情节简单语言朴实无华,却以其独具匠心的现代叙事艺术、冰山似的写作手法、电报式的语言风格淋漓尽致的描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了深刻的主题,思想深沉而含而不露,感情充沛而隐而不晦,短短几千字却似乎包含了大千世界,让文学的可思性与艺术的可感性巧妙结合,通过独特的别具一格的行文风格,影响着当时乃至于后世的许多作家。本文笔者通过对《白象似的群山》这部经典之作进行解读,从其客观的叙事视角、精炼的语言、个性化的写作手法入手,对这位文学大家独特的行文风格进行探究。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讽刺;电报式;行文;风格

作为问鼎美国文坛上文学巨匠海明威,作为举世公认的文学艺术大师,他敢于冲破常规开辟新路,他永不停息积极探索,他的小说措辞简洁独具匠心,形象鲜明思想深沉,情感充沛含而不露,冰山一角蕴藏着大千世界,《白象似的群山》虽短短千字却囊括宇宙乾坤,这部极具代表性的短篇小说让作者将自己的思想情感最大限度的埋藏与形象之中,隐而不悔的将文学的可思性同艺术的可感性巧妙的结合,其独特的行文风格影响了当时乃至于后世的许多作家。海明威曾经说过,他总是“试图按照冰山的原理”写作。他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删除了一切可有可无的东西,把丰富的含义和多样化的形式统一在一个简约的整体结构之中,达到了简约与含蓄的完美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冰山风格”。海明威小说的这种独特的“冰山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笔者通过对《白象似的群山》这部小说客观的叙事视角、简洁的文字与戏剧式的片白、个性化的写作手法入手,对其行文风格进行解读,试图更好地通过作品八分之一的冰山寻味其水下的八分之七,对其行文风格进行解读,希望能够真正把握这位文学大家的写作风格。

一、对《白象似的群山》客观的叙事视觉进行分析

同文学作品中大多数的小说相比,海明威《白象似的群山》不是采用全能全知性的观察角度对人们喜欢评论的一些东西进行描述,也不是以一个故事人物的身份的出场而对故事人物故事情节进行描写,相反,他采用了客观直接的叙述性视觉,一方面避免了以作者的身份对读者强迫式的影响感知,另一方面他毫无保留不加过滤的直接的向读者传递着信息,尽量摒弃叙述者在作品中的介入,而将叙述者的情感降到最低,修饰词的选用毫不勉强,对话的评价不带有任何主观色彩,情感流露自然简洁,力求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最为贴近生活、最为客观真实的本来面目。也正因为缺少感情色彩客观的叙事视觉,让作品表现出来的故事更加的让人感觉真实可信。

《白象似的群山》描绘了一个简单的故事情节:故事发生在西班牙的一个火车站,主人公是一个美国男人和一个女孩,他们要去马德里,在候车过程中,男人想让这个女孩去做一个小手术,正在试图说服这个女孩,文中没有叙述到底是什么手术,但对于读者而言,这是显而易见的,那应该是一个,故事仿佛只是一个简单的片段播放,故事的前因后果、人物的经历背景、主人公的性格等等,这是都没有在文中予以体现,读者只能通过剧本式的、电报般的对话去联想去猜测,这种如同电影播放般的行文结构更让读者对作品传达的叙事信息感到真实可信,让描写更加的细致入微。

通篇小说采用的叙事视角纯粹是具有限制性的客观叙事视角,仿佛是一架固定的摄像机所拍摄下来的画面,它拍什么,读者能看到什么,小说主人公所具有的思想感情如何能得到体现,只能靠读者通过叙述者的客观描述而推测想象,一定程度上,我们可以这样说,作者海明威隐藏了小说主人公对话背后的主观动机,让小说真实客观的呈现出生活原本固有的多义性跟复杂性。有这样一段对白可以形象的将作者客观的叙事风格表现的淋漓尽致:The girl put the glass down,while saying:“This wine,likelicorice.”“姑娘一边放下酒杯,一边说:“这酒像甘草。”“Whatever things are all so.”“无论什么东西皆是如此。”“Yes.”“是啊。”The girl said:“No matter what things are like licorice,especially the one for a long time looking forward to thosethings,the same can be said Yijiu like.”姑娘又说:“不管什么东西都像甘草,特别是一个人期盼了许久的那些东西,可以说跟艾酒是一样样的。”从这样的一段语言对白中,我们似乎能从深层次体会到姑娘的情绪变化,“不管什么东西都像甘草,特别是一个人期盼了许久的那些东西”这里边什么东西是姑娘期盼已久的呢?我们可以毫无疑问的得到答案,这里的期盼许久的东西就是十月怀胎而孕育在身的胎儿,艾酒是一种苦酒,作者让姑娘以苦酒同甜味的甘草作对比,难道是自相矛盾吗?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故事中的男人一再强调手术的简单希望打掉胎儿,而丝毫不在乎姑娘人流背后的肉体之痛、心灵之伤,只盼望这姑娘能够尽早的打掉这个丝毫碍事的胎儿,然后他们就可以开开心心的过日子,然而我们从姑娘直观的对话中却隐约看到了她讽刺般的意味,“你连艾酒都能如同甘草一样尝到甜头,那你是不是能将人流也看作是好事呢?”一语道破男人的自私。《白象似的群山》作者通篇正是以这种方式将读者同叙事者之间的距离拉近,通过读者的想象来丰富故事情节,让他们创造性的去阅读,作品的客观的叙事仅仅不过水面的八分之一,而背后的八分之七却需要读者来深掘去捕捉,这种客观的叙事风格犹如冰山一角,而读者通过叙事情节所猜测出来的水下的八分之七才是故事的真正魅力所在。

二、对《白象似的群山》戏剧般的片白跟简洁的文字风格进行探究

海明威曾经说一个好的作品应当是一个好的作家在自己个性抒发下创作出来的,所以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一改当时大多数小说家侧重于对人物复杂纤细的心理分析,也没有运用华而不实的语言藻饰,而是就像冰山一角似的运用最简约的语言尽可能的表达最深的含义。作为一位擅长对白来刻画人物形象的能手,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通过大量的人物对白来刻画人物形象,通过戏剧性的精炼的人物刻画来强化主题。

从而形成了典型的“冰山风格”。即其独特的独具个性的小说创作风格。他所创造的这种独具魅力的对白艺术,并非是简单的机械的生活语言,而是精心提炼的艺术对白。多少年来,这已经成为了美国作家所效仿的一种典型风格,可谓是影响深远。

赫·欧·贝茨这位英国著名作家在研究海明威的小说时候说他是一个“拿着板斧的人”。仿佛一个砍荒的砍柴人,他砍掉了整个森林赘词冗言,而还原了原本骨干枝干的清爽面目,简练的语言简约的文字毫无生气的文章俗套仿佛是罕见人烟的原始森林,清新自然的`山水画,唯有千锤百炼的文字如同桃花源的豁然开朗,书写着艺术的神奇魅力。

小说一开始写道:“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岗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紧靠在车站的一边,是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一串串竹珠子编成的门帘挂在酒吧间敞开着的门口挡苍蝇。那个美国人和跟他一道的姑娘坐在那幢房屋外面阴凉处的一张桌子旁边。天气非常热,巴塞罗那来的快车还有四十分钟才能到站。列车在这个中转站停靠两分钟,然后继续行驶,开往马德里。”短短的开头却简单明了的交代除了小说故事情节中的时间、地点、人物、环境以及事情的起因,没有丝毫的渲染比喻、没有丝毫的抒情议论,对于人物的介绍不但没有花里胡哨的外貌描述,不仅没有长篇巨幅的身份介绍,甚至将故事主人公的名字都剔除的干干净净,只称为“男人”与“姑娘”。在这里海明威可以说将“附着于文学的一切乱毛剔了个干干净净”。

对于作品的文风净化,海明威不单单的表现在叙事、写景的开头,在文中的对话更是简洁干练,通过千锤百炼的文字将一切情绪跟语调都隐藏在了词句的安排上面。比如这样的对话:“I said we could have enjoyed everything in life.”“我说我们本来可以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中的一切。”“We can do that.”“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No,we can not.”“不,我们不能。”“We can have the whole world.”“我们可以拥有整个世界。”“No,we can not.”“不,我们不能。”“We can walk around.”“我们可以到处逛逛。”“No,we can not.It is not our world has had.”“不,我们不能。这世界己经不是我们的了。”“No,no.Once they take it away,you will never lose it.”“不,不是。一旦他们把它拿走,你便永远失去它了。”这样没有带任何情绪、神态、语调、语速形容词的对话,干净简短、通俗利落,简单明了,却是在简约中可以让读者强烈的感受到小说中姑娘对未来的迷惘与困惑,她不愿谈论未来不愿回忆过去,内心的悲伤到了极点,当男方喋喋不休的提及,在她的内心深处,难以理解的痛楚让她再也无法忍受,一个充满伤心绝望但是装作若无其事样子的姑娘形象跃然纸上,直白而简约的文字更为逼真明了的让主题得到了深化。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海明威通过大量使用对话的形式描绘故事情节,揭示人物心理,反映人物个性,通过简约而不简单的语言客观真实的囊括了事件过程,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深入的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对话所产生的强烈的动态感和画面感,摒弃了修饰的文字,习惯于自然感性的表达,一定程度上创造了短篇小说的简洁体之巅峰。通过这部小说,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海明威的创作无论从人物话语还是叙述语言方面有别于其他作家的极为精通的现代叙事艺术,简约而不简单的对话文字风格摒弃了一切令人隔膜的比喻跟形容,砍去了一切繁杂而长篇的描写,仅仅留下了简约清新的文字,让人豁然开朗耳目一新。换个角度说,简约而不简单的行文风格、简洁的人物、外景描写、简洁精练的对白创作除了艺术领域中独特的冰山风格。

三、结语

海明威利用了人所共有的感知方式及其规律,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他所省略的地方,结果产生了完全出人意料的新的审美方式。正如诺贝尔奖授奖词说的那样:“海明威作为我们这一时代伟大文体的创造者之一,在近二十五年的美国和欧洲的叙事艺术中,具有明显的重要性。这一重要性,主要在于他那生动的对白,语言增减恰到好处,既使人易懂又达到令人难忘的境界。”他的“冰山原则”是其创作经验的总结。海明威始终遵循着“冰山”理论,这种以少胜多的理论对于理解和赏析海明威的作品是至关重要的。

篇3:再读《白象似的群山》

一、白象的象征意蕴

白象是指最珍贵又最不需要, 甚至带来麻烦的礼物。其本意出自古印度, 白色的像是非常稀少的, 所以被视为珍宝, 一般的大象可以用来劳动, 但是白象只能用来供养, 不能劳动。所以白象是最高贵的动物, 被当做神物供奉。但是大象如果不劳动的话, 花销很大, 即使是泰国的一般的贵族也养不起的, 如果泰国国王对那个臣下不满就送他一头白象, 既是宝物又是御赐, 那么大臣就的更好地供奉白象, 于是家道很快就衰落了。白象指的就是女孩腹中的胎儿, 这本该是幸福的事情, 但如今对于她却如白象。

而白象和群山的这个比喻, 看似是不恰当的。因为就颜色来看除非是雪山或冰山才能是白色的, 而在这篇小说里的时间是夏天, 所以不可能是指这些。深入文本来看, 群山看上去像一群白象, 其实是小说里女主人公的一种感觉。吉格总是提到“白象”这个比喻, 是想转移手术这个话题。她不想提及, 只想逃避, 仿佛不提起, 他们的关系就还能像以前一样。在这个故事中吉格躲避与逃离的就是这个话题, 是这个男人。吉格三次抬头看连绵起伏的群山, 而且还一再向男人提起这个比喻, 而男人对白象似的群山却没有丝毫的感觉, 这可以看出他们内心交流是不通畅的, 是隔阂的。因此, 在整篇的交谈中, 吉格一直没有直视男人, 她一直在躲避他的目光, 她看远处的山, 看珠帘, 看桌子腿下的地, 甚至站起身来, 走到车站的另一头, 去看远处的田野、流淌的河流。她之所以躲避, 是因为她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制, 和不能反抗的暴力。暴力不一定是肢体上的, 它更多的来自于话语权力。

二、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天气非常热, 巴塞罗那来的快车还有四十分钟才能到站。列车在这个中转站停靠两分钟, 然后继续行驶, 开往马德里。”这里, 火车只停留两分钟, 很短。这一有限的时间实是在表明吉格必须尽快做出决定。当新生命来临之时, 她深深知道它的可贵, 她心中渴望它的到来, 因为有了孩子, 就意味着有了家庭, 就可以过稳定的生活。但她却又清楚地意识到男人是不可能接受它的, 所以吉格担心它的到来会毁掉他们的爱情, 她的内心是矛盾的, 她必须在火车到来之前做出抉择。

故事中女孩不会西班牙文, 因为女孩要男人翻译门帘上的字, 并且男人用西班牙语点酒。他们还拎着沉重的行李。这说明他们是游荡在西班牙的美国人, 并且应该没有固定的住所和工作。而且女孩在生活上无法独立, 需依赖男人, 这就使得她在生育还是堕胎这件事情的选择上其实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女孩身在异地, 又有语言上的障碍, 她除了顺从男人, 并没有别的办法。

“车站”意味着奔波、漂泊, 离别、改变。车站是人出行的起点, 或者是中转站, 含有不确定的生活的意味。车站又意味着规则、秩序, 它有自己运行的时间和规律, 任何人都必须要遵循。车站就是人不得不屈服的“暴力”。女孩来到了车站, 就意味着她已经屈从于男人的暴力, 规则的暴力。

三、话语方式

故事采用了对话的方式, 对环境描写也只是寥寥数笔。对话能最直接的表现人物内心, 不能掺杂作者的议论或者评价。这种“零度叙事”的方法, 给读者最直接的呈现出一幅画面。

细数文本中对话的发起或者话题的转移, 男女两人各有五次。尽管两人都被手术所困扰, 但是吉格一次也没有直接提及此事, 自始至终她显然都是在有意回避这个话题。她的三次提问, 以及关于白象的比喻, 都是日常的话题。这表示她在刻意地与对方保持密切和谐的关系, 也表明了她在极力讨好对方, 期望他的理解, 以求延长或重建往日那种无忧无虑的关系的一片苦心。但是她那隐晦的语言和模糊的表达方式没有能使对方明白自己的焦虑和失望。与吉格相反的是, 男人五次提起话题, 就有四次直接涉及人流手术问题。他一方面再三强调手术的简单性, 另一方面又反复说“如果你不愿意, 我不会强迫你去做”之类的话。自始至终他语气平和, 总是那么理性, 那么富有逻辑性, 那么耐心。在他的男性话语中, 我们可以感受到隐含着的强悍与执著。

两人之间根本没有真正的思想和语言交流。他们的话语都是单向的, 是在完全不同层次上的对话。彼此之间的误会或沟通的无法进行, 是因为双方都在坚持自己的理念和坚持使用自己的语言, 谁也没有真正用心地去倾听和理解对方, 以实现真正的交流。男方决意要求女方接受人流手术, 在他那执著而充满理性的劝说背后, 是男性的自私、顽固、麻木和冷醋。而一心注重“那以后会怎么样”的吉格, 对男方有关手术的解释不屑一顾, 她最需要的是对方对自己以及对双方未来关系的承诺。虽然具有同样迫切的心情, 但由于心灵之间的阻隔和话语交际方面的不同, 令双方都感到无奈。

吉格担忧的并不是手术本身, 她在为双方关系的未来而忧心忡忡。在男方终于打破她抵制性的沉默, 迫使她面对手术问题之后, 她提出了一连串的提问。“你真的希望我做吗?”“如果我做了, 你就会高兴、事情又会像从前那样、你会爱我——是吗?”“如果我去做了, 那么倘使我说某某东西像一群白象, 就又会和和顺顺的, 你又会喜欢了?”“如果我做了手术.你就再不会心烦了?”在这四个问句中, 吉格的言下之意也就是“如果我做手术的话, 完全是为了你”。同时, 作为交换条件, 她要求对方明确对自己的态度, 对自己的未来、对双方关系的未来作出承诺。与吉格急切、冲动的语气相反, 男方的话语显得平静, 但充满理性和执著。在他看来, 眼下亟待解决的就是手术问题, 其他都不重要。他需要说服对方, 但又不想对她作出任何承诺。他希望她接受手术, 但更希望这是她自己的选择。这暴露了他的内心世界:双方的关系只局限于现在;他不愿对吉格的未来负责, 拒绝对他们的未来承担义务。

摘要:冰山理论在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中体现得尤为明显, 其文本中象征意象的解读一直活跃在文学批评界。《白象似的群山》作为海明威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 本文试图再次解读其隐藏在冰山之下的部分, 剖析文本的深层含义。

关键词:海明威,冰山理论,象征

参考文献

[1] (美) 海明威, 白象似的群山[M]翟象俊译, 海明威文集[c]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95。

[2]林疑今, 海明威的思想和艺术风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9。

[3]张薇, 叙述学视野中的海明威小说的对话艺术[J]北京:外国文学研究, 2002,

篇4:《白象似的群山》场景设计分析

关键词:欧内斯特·海明威 《白象似的群山》 场景系统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20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于1954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的小说《白象似的群山》以独特的艺术视角和场景设计手法展示了一个经典的爱情话题。小说以远处的群山为情景背景,讲述的是一个炎热的夏天,在西班牙的一个火车站,一个美国男人和他的女友在车站等待开往马德里的火车,准备到城里去做堕胎手术。两个人一边喝酒,一边围绕堕胎的话题展开交谈。小说的主体部分是对话,人物具有泛指性,场景简单却极富内涵。作者通过描写外部环境来烘托人物的内心变化,让人产生情景交融、光鲜如画的感觉,留给读者无穷的回味和想象空间。美国作家和文学评论家Edmund Wilson认为,海明威世界里的场景描写表面上看似波澜不惊,实际上却内有乾坤,总给人一种“哪里不对劲的感觉”。本文试图借鉴亨利·詹姆斯的场景系统理论来解析小说中场景设计的独特艺术手法。

一 场景系统理论

建立场景系统是亨利·詹姆斯的一个重要主张。他以“戏剧法”和“图画法”为基础,然后将二者加以综合,使它们同时服务于小说主题,并在整体上形成有机体。詹姆斯主张根据小说内部结构以及故事主题建立一系列“场景”,认为这样既有助于小说结构上的“经济”,又可以产生作者站在人物“背后”的戏剧效果。场景类似于舞台中的一场戏,借助剧中人物的行为和语言来完成,这时小说的叙述者往往置身幕后,让人物自己完成。环境描写是故事中人物性格形成和情节发展的重要原因及动力之所在。詹姆斯强调,每个场景本身都必须相对独立而完整,可视为一个小场景系统。场景之间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又构成一个复杂的大场景系统。如果说情节是一部小说的血,人物是一部小说的肉,那么场景就是一部小说的骨,场景系统无疑就是一部小说的骨架。他还以交响乐做类比,阐述了“场景系统”所包含的三个原则:一是小说中的每一个场景的设置必须以服务主题为目的,但具有属于自己的有机功能;二是场景之间必须前后呼应并规则有序;三是场景间隔中的各成分都应为下一场景的出现做好准备。

二 《白象似的群山》实例分析

小说《白象似的群山》的场景系统由三个场景子系统构成:埃布罗河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车站和阳光下两条铁路线;紧靠着车站的一边,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

白色山岗子系统包括的主要场景:远处起伏的山峦;农田和树木;一片云朵;一条大河。

车站子系统包括的主要场景:两条铁路线;灰褐色的、干巴巴的鄉野;干涸的河谷;两只旅行包。

房屋子系统包括的主要场景:帽子、竹珠子编成的门帘;一张桌子;啤酒;艾酒;茴香酒;两只毡杯垫;酒吧女招待和候车的人们。

在小说中,海明威运用极富象征意义的“场景系统”使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真正实现了简洁而极富内涵,重复而不失深刻,完美地展现了他的场景设计技巧。

1 场景的设置要以服务主题为目的,要有属于自己的有机功能

(1)从小说的描述来看,故事首先从远景开始,尽管白色山冈场景系统中仅有为数不多的景物元素:远处起伏的山峦、农田和树木、云朵、大河等,显得有些单调,但是每个小场景内涵完整而又相对独立,场景与场景之间关系密切,都围绕着未来、生机和希望的主题展开。

远处起伏的山峦——作者从描写外部环境入手,为小说人物“触景生情”营造了一种特殊的氛围,从而使读者可以透过女主人公对场景的所见而感受到她内心的所思,使读者心中产生共鸣并展开充分的想象。小说中“远处起伏的山峦”是“白象”的象征。小说围绕“神圣不可侵犯”和“不被欢迎的礼物”的双重含义,展开了正义与邪恶、自私与奉献、责任与义务、承担与推脱等人性的大辩论,这同时也是小说的主题暗喻。尤其是在小说中的不同阶段,透过姑娘的眼睛观察这同一山峦时所得出的迥异结论,反映出了姑娘的内心世界随着小说情节的深入和对男人的进一步认识和了解发生的巨大变化。这一条主线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农田、树木、大河、云朵——这四个元素是小说中变化、生机和希望之所在,对于展现小说的主题有着不可缺少的作用。随着情节发展,女主人公看到:“铁路对面,在那一边,埃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林。远处,在河的那一边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透过树木,她看到了大河。”此时的场景自然生动,给人一种柳暗花明、轻松愉悦的感觉。当姑娘走到车站尽头时,云飘走了,“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已经消失。展现在她眼前的是那充满绿色生机的“农田、树木、大河”。此时,一幅充满生命诱惑的图画对她产生了强烈的震撼,一种追求未来新生活的愿望在她的心中油然而生。她似乎也感悟到了生活的真谛,那就是只有拥有了美好的品行和情操才会得到真正的幸福,才配得上拥有他们爱情的结晶(姑娘腹中的孩子)。只有树木葱茏、粮田遍地,才会真正拥有那神圣不可侵犯的“白象”。

(2)在车站场景子系统中,主要场景是烈日下的两条铁路线、干巴巴的乡野、干涸的河谷、车站、和两只贴满标签的旅行包。这里既强化了缺乏生命的暗示,蕴含着荒凉和失望,又存在着机会和选择。各场景之间环环相扣,互为因果,影射和烘托了女主人公陷入两难境地的心理状态。

两条铁路线——象征着他们永远不会达成共识。铁路线是平行的,永远不会交叉,就像大河两岸“这一边”、“那一边”的情景一样,一边是生机,一边是贫瘠。

车站——象征着他们可以在这儿换乘不同方向的火车,在此改变人生的方向。

旅行包——象征着在俩人曾四处漂泊、寻欢作乐的日子里已经积淀下沉重的负担和责任,预示着过去的生活终将会因不堪重负而结束。

(3)在房屋场景子系统中,帽子、桌子、门帘、啤酒、艾酒、茴香酒、杯垫等构成元素众多,然而在共同展示“人类灵魂的大晒场”这一主题方面,它们各自功能明确,无可替代,但又相辅相成。

帽子、桌子——姑娘把帽子取下来放在桌上,表明她要摆脱压抑她的某种东西。她要把话摆到桌面上来说明白。“她把杯垫和啤酒杯一一放在桌子上。”“他们在桌边坐下。姑娘望着对面干涸的河谷和群山,男人则看着姑娘和桌子。”桌面俨然成了一个展示善恶、正邪的绝佳道具。

门帘——被重复了七次,它似乎是一道回避社会惩戒、逃避世俗社会的藩篱。姑娘“伸手抓起两串珠子”表明她在做出改变命运的思考和抉择。是回归社会、融入社会,还是继续我行我素飘荡游离于社会之外?

啤酒、艾酒、茴香酒——凉丝丝的啤酒对男人来讲消暑解渴,对姑娘此种状况下的身体却无疑是一种摧残和迫害。男人不加思索地选择了它并且要了“兩大杯”,直接反映出了其自私的本性。

男女主人公关于酒的对话揭示了他们曾经空虚迷惘的生活——看看风景,尝尝没喝过的饮料,这当然也包括品尝当时(1927年为小说的创作时间)被政府禁止销售的“苦艾酒”,明示了俩人过去共同生活时的叛逆、放纵和因空虚而追求刺激的行为特征。

茴香酒和苦艾酒味道类似,但从本质上与苦艾酒完全不同。茴香酒是当时聪明的法国人使苦艾酒合法化的产物。小说最后,男人穿过酒吧,“他在柜台喝了一杯茴香酒”。象征他仍旧留恋二人以往的生活,但这一切已经变了“味道”,俩人的关系已经形存而实亡,无可挽回。

2 场景之间前后呼应,规则有序

小说的场景前后呼应,浑然一体。其情节设计巧妙,秩序井然。

“河谷的那一边,白色的山冈起伏连绵”。“这一边,白地一片,没有树木”。场景由远及近,由生机盎然到贫瘠和荒凉,对比鲜明。“在阳光下两条铁路线中间的车站”暗示了女主人公将在此做出选择,一个方向通往生机与希望;另一个方向通往荒凉与迷惘。“一幢笼罩在闷热的阴影中的房屋”喻示着这个时期的社会环境令人“闷热”难捱。挡苍蝇的“门帘”象征着当时社会的各种制度和约束,尽管“一串串”种类繁多,然而却是“竹珠子编成”的,内容不实,力度不够。这才致使坐在其外面的“一张桌子旁边”的那个“美国人”和他的女友之间发生了为社会所禁止的故事:饮用催情的苦艾酒寻求性的刺激与快乐,而不想承担责任的“美国人”面对女友腹中的胎儿只想说服她去堕胎以求得解脱。

尽管小说中存在着对同一场景多处重复描述的情况,但是海明威通过巧妙的安排,赋予了它逐渐深化主题并与故事情节紧密结合的全新内涵。比如对群山的描述:

“姑娘正在眺望远处群山的轮廓。山在阳光下是白色的,而乡野则是灰褐色的、干巴巴的一片。‘它们看上去像一群白象,’”她说。此时,姑娘正在进行痛苦的抉择。

“姑娘又眺望远处的群山。‘这些山美极了,’她说。‘看上去并不真像一群白象。我刚才只是说,透村树林看去,山表面的颜色是白的。’”此时,姑娘的心境已经转好,美好的事物“树林”已经纳入她的眼帘。

“姑娘站起身来,走到车站的尽头。铁路对面,在那一边,埃布罗河两岸是农田和树木。远处,在河的那一边,便是起伏的山峦。一片云影掠过粮田;透过树林,她看到了大河。”此时,姑娘看到了希望的源泉,找到了最终的答案。

通过以上情节可以看出,尽管海明威在小说中三次描写女孩抬头看山,表面看似情节有些重复,但每次透过女孩的眼睛所看到景物却被赋予了不同的情感色彩。海明威通过精心巧妙的场景设计使人物的心理情绪以外化的形式得以展现,从而达到了更加生动刻画人物形象和表达人物思想的艺术效果。各场景的组合构成了一幅错落有致,层次分明而又秩序井然的山水画。

3 场景间隔中的各成分都要为下一场景的出现做好准备

小说通过描写人物在不同环境中的意识活动,建立起一个互为关联的、具有较强因果关系的“场景系统”,使得每一个场景都为下一场景的出现做好准备,都服务于人物意识的变化,成为小说的“行动”。比如小说中关于杯垫的描述:

在小说开头,“那女人端来两大杯啤酒和两只毡杯垫”,而姑娘此时“正在眺望远处群山的轮廓”。她为眼下的处境焦虑,更为未来的前途迷茫。

在小说结尾,“那女人端着两杯啤酒撩开珠帘走了出来,把酒放在湿漉漉的杯垫上”。杯垫由干变湿,一方面暗示着啤酒的冰凉,反映了男人对姑娘本质上的漠视和不关心;另一方面在已经是“湿漉漉的杯垫”上再放上啤酒的描述,则加倍体现出了男人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虚假和自私的本性。然而此时,姑娘的心境已经大有好转——“姑娘对那女人愉快地一笑,表示感谢。”“‘我还是去把旅行包放到车站那边去吧,’男人说。姑娘对他笑笑。”“她正坐在桌子旁边,对他投来一个微笑”。姑娘这一连串的“笑”,反映出了她已经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真正成为了“乐观、坚强、冷静”的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的确,作为一代文风大师,海明威集马克·吐温、斯蒂芬·克莱恩和葛鲁德·斯泰因等人之大成,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含蓄而又简约的风格——零度的情感、客观的视角以及最大限度的节约。从本文的研究来看,他又是一位善于控制和创造场景的大师。在《白象似的群山》这部小说中,海明威设计的场景系统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景物描绘和空间场所的展示,而是已经成为小说本身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展示着情节,同时还推动着情节的发展。这篇小说的场景既是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更是催生人物性格和象征最终命运的决定因素。因此可以说场景的设计影响和烘托了人物的性格,既是性格形成的基础,又控制和影响着性格的发展与变化。场景中的许多内容都与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情绪有着密切的关系,并暗示着人物的命运。《白象似的群山》中的场景被赋予了丰富的象征意义。海明威在此篇小说中对场景系统的设计与运用堪称精妙,充分展示了他严密的逻辑构思、完善的系统思考及高超的写作技巧。

参考文献:

[1] Scott Donaldson.Earnest Hemingway[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0年版。

[2] 申丹:《叙述学与小说文体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3] 甘文平:《“梦”的建构、消解与幻灭——〈白象似的群山〉与〈雨里的猫〉的主题比较》,《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 翟象俊译:《白象似的群山〈海明威文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

牛洁珍,女,1967—,河北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英语文体学,工作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曾华人,女,1968—,北京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二语习得、英美文学,工作单位:北京联合大学商务学院。

篇5:评价理论视阈下《白象似的群山》

美国著名作家欧内斯特·海明威堪称世界著名语言大师, 他具有高度的语言敏感, 追求语言的简明蕴藉, 句式凝练, 措辞简朴, 往往在有限的文字中暗含无限丰富的内容, 创造出气势恢宏的艺术世界。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选自海明威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 是最具有海明威特色的短篇小说之一。小说讲述的是一个美国男人和女伴在西班牙一个小火车站等候火车的大约40分钟里一席不愉快的对话和争吵。小说中并没有出现作者主观性的评价, 作者的深刻感情, 思想意蕴都被隐藏于海面下, 而那露出海面的冰山一角则是作者简洁凝练的对话塑造出的鲜明形象。

评价理论是对韩礼德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在语气系统中, 系统功能语法通过语气, 情态等系统来揭示人际关系的亲疏。但就通过语言看作者对事态的观点和立场这一点, 传统功能语法尚无完整体系。James R.Martin博士看到这一盲点, 在三大元功能之一人际功能的基础上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 创立了评价系统的理论框架。

本论文试图用评价理论的三个系统, 态度、介入、级差来对整个小说文本, 从背景, 人物行动到对话进行细致分析, 来深入把握主人公形象和作者所隐藏在冰山之下的深刻含义。

2、评价系统

马丁指出语言是该系统的手段, 通过对语言的分析可以评价语言使用者对事态的立场, 观点和态度。评价不只是停在语言的表层意义上, 而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最初的应用是怀特的博士论文, 它对报刊话语中的评价系统作了分析, 但现在已不再局限于报刊的分析。” (李战子, 1) 在国内, 评价理论引起了广泛关注, 胡壮麟、李战子、王振华等学者也从多角度对其进行分析。李战子曾指出“评价是实现语言的人际元功能的重要手段, 在话语中具有建构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 (李战子, 4) , 为评价理论应用在文学作品中分析人物形象奠定基础。王振华则分析了物质过程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引起强烈反响。马丁将评价性资源分为三个次系统:态度、介入、级差。

态度态度是语言使用者对描述对象的态度, 是指心理受到影响后对人类行为, 文本/过程, 现象做出的判断和鉴赏。每个次系统又分为若干个子系统。态度系统是评价理论体系的核心, 分为情感、判断、鉴赏三个子系统。情感系统用来解释语言使用者对行为、文本及现象做出的情感反应。情感评价有正面和负面, 直接和隐含的区分, 根据强度不同还可分为高中低三个级别。判断系统属于伦理范畴, 是根据伦理道德的标准来评价语言使用者的行为。鉴赏系统指对过程及现象的评价, 由三个变量构成:反应、构成和价值。

语言使用者是否介入责任, 主要通过投射、模糊词语和情态等手段来评判。介入分为自言和借言。自言意味着排除对话性, 评价活动通过单个人的声音实施, 说话人直接介入对言语所负的责任, 体现说者的主观性。借言通过投射来实现, 说者可以推卸责任, 并且使所说的话显得客观。情态指肯定否定之间的意义范围, 有些情态属模糊词语用来逃避责任和冷淡亲和。

级差系统是态度介入的分级资源, 包括语势和聚焦。语势通过加强和减弱语气来实现, 聚焦是把不能分级的态度范畴分级, 通过模糊和明显来实现。

3、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白象似的群山》

在《白象似的群山》中, 我们似乎只看到男女主人公没有任何情感起伏或情绪变化的平静如水的对话, 作者的态度更是模糊, 然而我们如果只是停留在所谓主人公“极为平常”的闲谈表面不去深入挖掘体会那“言外之意”, 我们就将遗憾地与那暗藏的丰富情感宝藏失之交臂。所以这篇小说也是海明威“冰山理论”的代言。海明威把自己的写作比作海上漂浮的冰山, 用文字表达出来的东西只是海面上的八分之一, 而八分之七是在海面以下, 需要我们从简单的对话, 精练的词语中仔细揣摩体会作者的深意。

3.1 态度系统

小说开头是对两人等候的车站的背景环境描写, 文中多处使用品质情感词汇和短语。描写铁路那侧的群山作者用了long和white这两个积极的品质情感词。而描写这一侧作者用了no shade和no trees这两个表示消极品质情感的短语。两侧的情景形成鲜明对比。一侧作者运用积极的品质情感词语表达了山峦起伏连绵, 富饶而充满生命力的景象。而另一侧, 没有树木没有阴凉, 这两个蕴含消极含义的短语勾勒出一副炎热贫瘠毫无生命力的干巴景象。Hot一词属于消极的品质情感词, 更加重了炎热的天气带给人的躁动不安的情绪, 加上干瘪贫瘠的环境, 渲染了令人窒息的氛围, 奠定了文章的悲剧基调, 也引起读者对这两幅图景的遐想和对下文的猜想。

接下来是女子的动作。She had taken off her hat and put it on the table…The girl was looking off at the line of hills.They were white in the sun and the country was brown and dry.此处作者用了三个表示行为过程情感的词组, take off, put it on the table和look off at来暗示人物内心活动。姑娘脱下帽子, 放在桌子上, 眺望远处的群山, 这一系列动作暗示出该物质过程含有“不安、运动”的潜在含义。两人落座后并无交谈暗示两人之间的僵局, 姑娘而look off at the hills这个动作在文中反复出现三次, 更加强调了姑娘焦虑、不安和茫然, 满腹心事, 愁苦郁闷的心情。White属于积极品质情感, brown和dry是消极品质情感。象征着圣洁美好充满希望的白色群山和干巴、毫无生气, 呈现棕色的山庄对比, 反应姑娘两种情绪的纠结。

文中姑娘多次提及They are lovely hills…They look like white elephants.lovely属于态度系统中的积极鉴赏, 是基于事物对我们是否有吸引力而对事物进行的价值评判, 说明姑娘对于山峦的喜爱和欣赏。White elephants是属于表情感的词, 属于积极评注情感。在西方有“神圣之物”寓意, 而在文中被看做是胎儿的象征, 对姑娘来说弥足珍贵, 对男子来说却是负担。姑娘的话暗示了她对胎儿的喜爱和想留下孩子的心情。姑娘又用了bright一个积极鉴赏词来修饰hills, 明亮的给人充满希望的感觉, 好像春天清风拂面、花香扑鼻, 一切都是充满欢欣喜悦, 彰显无穷生命力的景象。这暗示姑娘想到孩子时油然而生的喜悦明朗的心情。

姑娘多次提及白象山反映了她对孩子的喜爱, 而相反的是男人反复提及的一句话是it is perfectly simple。这里it是指流产手术。Simple是表构成的积极鉴赏词。而perfectly是属于表示级差的词, 是语势的强化, 加强了simple的语气。男子用此词汇把手术简单化, 是为了劝服姑娘做手术, 然后如果手术真正如此简单就不需要反复强调加强语气, 这里体现出男子的虚伪和不负责任的本性。

文中结尾对姑娘有一个重要描写, she smiled brightly.Smile是积极行为过程情感, brightly修饰smile是属于积极品质情感。姑娘的动作暗示了她的心境, 她看清了男人的本质决心留下孩子, 此时她的心情才豁然开朗。

3.2 介入系统

文中一处二者关于白象山的对话涉及到介入系统。

‘They look like white elephants’she said

‘I have never seen one.’

‘No, you wouldn’t have.’

‘I might have, ’the man said, ‘Just because you say I wouldn’t have doesn’t prove anything.’

Never属于介入系统中表否认的词, 也是级差中表语势增强的词。这个词的使用反映了男子对白象山强烈的消极态度, 抵触情绪暗示他不想要孩子这一事实。接下来当女子同意他说法之后, 他却自相矛盾地说I might have。Might一词属于介入系统中的‘接纳’范畴, 表示一种模糊的可能性, 说明男子自己也不确定见没见过, 也体现他不安的心情。Prove一词是介入多声系统中公告中的‘背书’, 是借言的一种形式, 指借用惯用形式外在来源的提议被作者的声音理解为有效的正确的, 不可否认的或最大限度可警告的, 说明男子是有意针对女子的否定行为而对前文所说自相矛盾的, prove一词是有意把女子牵涉进来, 以把责任推卸至女子身上, 是男子不负责任的行为的暗示。

文中一处女子说I wanted to try this new drink.That’s all we do, isn’t it?男子回答I guess so.女子用all一词属于级差系统语势的量化, 强调他们所做的一切无非就是尝尝新的啤酒, 寻欢作乐的生活方式, 此中饱含女子对此生活的否定意味, 一种不满的情绪油然产生。女子并不想继续这种漫无目的、寻欢作乐的生活, 她更需要一个稳定的家。而男子用的guess属于模糊词语, 是男子一种不确定的说法, 是他逃避责任的表现。也许男子所想正好和女子相反, 他还不想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 并不想让孩子成为二人世界的累赘和负担, 只是为了不和女子起正面冲突, 才用这样一个模糊词搪塞女子的问题, 这处对话讽刺了男子的优柔寡断、怯懦自私、不负责任的行为方式。

在接下来两人的对话中男子竭力劝说女子做手术, “I know you wouldn’t mind it”当女子问”And you think we will be all right and happy?”, 男子回答“I know we will…I know it is perfectly simple.”这里的三个I know是介入中的自言, 男子直接介入言语负起责任, 表现出很有把握的样子以消除姑娘疑虑。全篇多处男子使用借言以推卸责任, 而此处当他极力劝说Jig做手术时, 他反复用I know给手术的简单可行和手术后两人的幸福生活做保证, 是男子别有用心的地哄骗女子行为的体现。当女子在犹豫时她问男子如果她接受手术他是否会爱她, 男子回答“I love you now.You know I love you”男子把will换成now是男子狡猾地回避了姑娘的问题, 表现出他不愿意许下承诺的心理实则是他自己对姑娘的感情并不确定。而you know是介入系统的借言, 投射行为, 其实是男子不敢直接介入言语承担责任而是通过借言来敷衍姑娘, 将爱说成了客观事实, 抹去了主观性, 实则是他懦弱不敢面对实情, 更是推卸责任冷淡亲和的一种表现。

3.3 级差系统

两个人在等车过程中点了两杯酒, 姑娘尝了之后说Everything tastes of liquorice.Especially all the things you’ve waited so long for, like absinthe.Liquorice是一种甜味的艾草, 这里姑娘用了everything这个语势量化增强的词来表明一切事物都是甜甜的, 到目前为止看起来一切都是美好的。而下一句姑娘说等待已久的一切事物都像是苦艾, all the things也是语势量化增强, 并且这里暗指肚中胎儿, 苦涩的苦艾和甜甜的艾草成对比凸显矛盾, 加上语势的加强表明姑娘对孩子的渴望期待, 而这个孩子对男子来说像苦艾一样不受欢迎, 而男子更想过的是没有孩子的两个人的甜蜜的生活, 暗含了姑娘内心的痛苦不堪和对男子的讽刺。

两人在对话交流中, 姑娘多用的是弱化的语势。比如“Should we have another drink?”“we could have all this”“we could have everything”should, would, could这类弱化语气的词表现出姑娘温婉柔和的性格, 而虚拟语气的情态动词could的使用暗示出姑娘对未来的否定和绝望态度。而男子在对话中多用强化的语势, 表现在男子劝姑娘做手术的强硬态度。“It’s really an awfully simple operation.It’s not really an operation at all”, ”It’s really not anything.It is just to let the air in”, “I will stay with you all the time.They just let the air in and then it’s all perfectly natural.”, 男子多次使用really, perfectly类似的词增强语势来说明手术的简单, 甚至说根本算不上手术, 为了证明这个说法他用了just这个语势弱化的词来说明“只是让空气进入”。然而如果手术真正如此简单就不需要使用表示语气强化或弱化的词, 增强了男子的主观表达意愿而减少了手术本身的客观性, 这里体现出男子不择手段哄骗姑娘, 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卑劣行径。在女子犹豫不决的空隙, 男子又强调“we can have everything”“We can have the whole world”“We can go everywhere”。一连三个语势量化增强的词, 目的是骗取姑娘对自己对未来的信心, 给出虚假承诺以让姑娘妥协。最后姑娘忍无可忍喊出了自己的心声一连用七个please请求男子停止讲话, 重复使用please来增强语势, 是姑娘情感崩溃爆发的表现。整个情节随着姑娘情绪不断上升语势逐渐增强来进入高潮, 姑娘在话语中逐渐掌握主动权, 从一开始的柔弱犹豫, 到后来的铿锵有力, 暗示了作者对女性的同情, 也是姑娘自我意识觉醒的表现。

4、结语

本文从评价理论角度分析了海明威的《白象似的群山》, 通过用评价理论的三个系统态度、介入、级差具体分析小说背景、对话、人物行动。通过分析, 我们清楚地看见作品中隐藏的“冰山”, 深刻体会到了作者简洁凝练的语言之下暗含的巨大的感情浪潮。尽管小说情节简单, 语言朴实无华, 其中暗示性的文字则揭露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起伏不定的情感变化, 暗藏了作者对女子的深切同情和对男子的辛辣讽刺, 完美地诠释了海明威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

摘要: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的词汇语法框架, 这一理论广泛应用于多种类型的文本分析, 如新闻、广告等。本文运用评价理论分析海明威短篇小说《白象似的群山》, 就各层面评价性资源进行实例分析, 揭示小说语篇中作者对人物的态度, 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体会文章深意, 彰显其“冰山原则”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评价理论,《白象似的群山》,人物形象,冰山原则

参考文献

[1]Martin J R.Beyond Exchange:Appraisal Systems in English[A].S.Hunston S&G.Thompson.Evaluation in Text:authorial stance and the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142-175

[2]胡壮麟.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3]邵锦娣.文学导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6:192-196

[4]王振华.评价系统及其运作: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新发展[J].外国语, 2001 (6) :13-20

上一篇:草坪论文下一篇:初一数学预习指导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