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学生管理总结

2024-05-17

特殊学生管理总结(精选6篇)

篇1:特殊学生管理总结

特殊学生帮教总结

“特殊学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是每位班主任的德育工作的核心,也是对每位学生的负责。本学期我对“特殊学生”的帮教转化进行了如下工作:

一、是创设情境,感化引导。“问题学生”存在着自卑心理,他们特别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我坚持创设良好的情境,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教育,使“问题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消除与同学、与集体的对立情绪,增强对他人的信任感;

二、是锻炼意志,培养习惯。学生在由坏习惯向好习惯的转化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旧病复发”的情况。为此,我有意识地给予他们与诱因接近的机会,以锻炼其意志力,巩固新的行为习惯。

三、是针对个性,因材施“矫”。矫正“问题学生”,要针对其个性特点进行。我们依据其个性心理特征及不良行为表现,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达到学生认识上的彻底转变。比如艾彦辰学生不但学习不努力,还纪律松散,又没有奋斗目标。我就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帮他确立奋斗目标,并分阶段给他确立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制定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在培养学习习惯上化力气,在指导学习方法上下功夫。在我满腔热情地关爱下,这个学生的学习终于有了进步,他们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我及时表扬鼓励,并提出了新的奋斗目标。在新的目标激励下,这部分学习更刻苦用功了,更遵守纪律了。

四、是发挥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关注“问题学生”的学习。及时进行重点指导,对“问题学生”的每一点成绩和进步及时鼓励,使他们在不断进步中获取成功的快乐,从而逐步树立战胜各种学习困难的信心;

五、做好家访工作,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

首先,加强家访工作,共同做好“问题学生”的转化工作。我在每学期开始前要摸清班中“问题学生”的名单,包括学生家庭地址、家庭经济情况、父母工作单位、父母教育学生方法等第一手资料的整理,有计划的进行家访;

其次,以家长学校为依托,请教子有方的学生家长介绍家教成功的经验。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家长会及家长座谈会,向家长宣传家庭教育的有关知识,鼓励家长营造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共同营造一个爱与包容的家庭环境。

总之,后进生转化工作是学校工作中重要的一环,是每位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实施的过程中,必须讲究制度化、规范化,把此项工作作为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考核的硬性指标加以落实,并与教师年终考核挂钩,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篇2:特殊学生管理总结

“关爱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

工 作 总 结

为了促进青少年学生特别是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健康成长,努力营造全社会亲情关爱特殊群体学生的良好氛围,我校根据教育局的有关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开展了关爱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的一系列活动。现将活动情况汇报如下:

一、梳理情况,健全特殊群体学生档案

为了把活动开展得扎实有效我校对留守学生、单亲家庭子女、贫困家庭子女及学困生等这些特殊群体的学生情况进行了梳理。据统计,全校在籍学生66人,其中“特殊群体学生10人,学校为这些学生建立信息档案。

二、强化职责,建立关爱特殊群体学生领导机制

为加强对留守学生工作的统一领导、管理及跟踪工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校务会,研究学校关爱留守学生工作,且成立了关爱留守学生领导小组。形成了以校长亲自挂帅,负责对留守学生的安全法制教育,班主任负责对留守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教育的网络体系。确保关爱留守学生活动顺利开展,这样有利于提高留守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保护和自我调节的能力。

三、活动引领,把关爱送到特殊群体学生心中

1、开展关爱特殊学生教育。课堂给予关注;生活给予关爱;心理给予安慰,树立自信心,让他们感到大家庭、学校的温暖。开开心心,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2、建立多渠道的家校联系方式,做好千名访万家。

学校要求各班将学生素质评鉴卡、告家长书等能和家长联系的联系卡兼而有之学生家长手中,督促家长注意学生安全,正面教育和引导学生。对一些特殊群体学生还与家长之间相互告知亲情电话,落实特殊群体学生的委托监护人,并向其通报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品德、学习态度、学习成效、行为习惯及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共商教育方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努力成才。

3、开放悄悄话信箱

有很多特殊群体的学生都是由于一直以来缺少关爱而造成心理上的落差而表现出来的。所以学校对学生开放了悄悄话信箱,让学生们有地方说心里话,有人为他们排忧解难,让他们能真正地感受到学校、老师、同学们的关心和爱护,能在平等的环境是健康成长。总之,留守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需要全社会共同关心、关爱、关注。学校更应该站在对学生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政治高度,扎实解决好特殊群体学生问题,创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

连界镇中新小学校

篇3:特殊学生需要怎样的特殊关爱

当前的局面,无疑令人遗憾。

那些扯起横幅的家长们的心情,我们不难理解。他们担忧自己孩子的人身安全和学习环境,这原本无可厚非;但我们同样应该看到,涉事的那名叫阿文的初中男生及其家长,同样承受着很大的痛苦。众多家长“条幅立校”这一方式,值得商榷,因为这很可能引发如下结果:本就性格敏感的阿文会因此更受刺激,他的家庭也会进一步被推向痛苦的泥潭。

这些发起抗议的家长的孩子,也就是阿文的同班同学,可能会受自己父母这一行为的影响,产生畸形的处事思维———生活中遇到不满意的事情,或者与他人产生争执和矛盾,“把事情不封顶搞大”的烈性手法最有效。同时,家长们的这一行为可能导致自闭症群体的负面特征被夸大,甚至可能被戴上“害人伤人”的粗暴标签,这显然对自闭症患者不公平。

因此,无论这些抗议家长的苦衷如何之深,单就解决手段而言,他们的行为毫无疑问是不恰当的。

但是,阿文的家长同样有需要反思的地方。据报道,阿文与同学及老师的冲突早已不是第一次,校方与家长也进行了多次沟通,而阿文家长曾经以死相逼抗拒学校做出开除处理。问题是,阿文本身的病情已经得到了医院的医疗鉴定,作为家长,无论多么难以接受,都必须承认阿文患病的事实。家长应该明白,对阿文来说,尽快治疗是亟须解决的问题。如果拖着病体上学,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学习,更不利于他未来的健康成长。

校方在此次事件中的处境无疑是尴尬的。不但两方家长均不满意,如今事情被媒体曝光,也会给学校的声誉带来负面影响。学校处理问题的能力,显然值得怀疑。矛盾激化到家长们扯横幅的地步,说明之前三方的沟通,并未获得效果。

相关报道也谈到,阿文自开学之后就开始出现异常行为,但校方似乎一直纠缠在“开除与不开除”的泥淖之中,好像要解决问题没有其他更好的方式,唯有把涉事学生开除才能了事。校方这样的思维未免过于简单。

自闭症这类特殊少年儿童的确应该受到照顾,受教育权也不应被剥夺。但如果这些特殊孩子的行为,已经影响到其他同学甚至教师,干扰了正常教学,学校是否应当果断采取一定措施,拿出足够的勇气,阻止事情持续发酵和恶化?

校方如果只是维护了一个学生的权益,却让更多学生的权益受到损失,特别是类似阿文这种情况,他的有些过激举止已经危及其他学生的人身安全时,这样单方面的“人文关怀”是否也有失允当?应该说,校方的优柔寡断,以及解决问题上的消极被动是造成如今局面的主要原因。

问题出在孩子身上,解决的方法却握在教育者手中。教育是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学生、家长乃至全社会都应该主动参与其中并各负其责,任何一方“逃责”或“不作为”,都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特殊教育需要细节支撑

近几年,类似事件在其他地方也出现过。自闭症孩子的核心问题是社交障碍、语言障碍和重复刻板行为,影响他们正常的生活与学习,而社会保障与支持体系的不健全,更使其在成长路上举步维艰。

实现教育公平、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在我国法律法规中有明确阐述,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1994年制定的《残疾人教育条例》提出,“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适龄残疾儿童、少年的就学咨询,对其残疾状况进行鉴定,并对其接受教育的形式提出意见”。但这些法规条文一方面缺少配套的具体实施细则,另一方面属于倡导性条文,缺乏刚性约束,所以在具体执行中,学校及家长遇到具体困难时,往往各执一词。

另外,人们对特殊儿童接触不多,普通学校教师对于自闭症、ADHD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读写障碍等知识也了解不够,因此缺乏有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及支持。对这些特殊儿童,人们往往只看到外显的问题行为,并纠结其中无能为力。同时,对自闭症儿童等特殊人群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往往放大了自闭症等特殊儿童的行为问题,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而在教育康复中,忽视或违背了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必须认清,自闭症儿童首先是一个儿童,其次才是有自闭症的特殊儿童。在他们的身心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者不可分离,需共同作用。因为他们社会化能力有所欠缺、学习方式与普通学生有些不同,因此更需要呵护帮助。

新闻中提到的学生阿文出现的一些问题行为,在其他一些学生身上可能也或多或少存在,但是因为是自闭症学生,他的行为被格外关注,大家容易在缺少理性判断的情况下,把他的各种问题行为都看作自闭症带来的。其实,学校、教师如果能对自闭症学生多一些包容、耐心、等待,多了解自闭症学生不愿换座位反映出的刻板,及社交沟通存在的困难,对学生进行行为观察,注意行为分析,就能发现真正的原因,也就不至于在短时间内导致矛盾冲突升级。

在自闭症学生的求学路上,家长往往经历过各种坎坷,他们担心学校老师知道孩子是自闭症后会怠慢、放弃孩子,他们担心自闭症的标签会让孩子失去融合环境,于是,他们像锁闭的蚌,在坚硬的壳里,滋养创伤。很多自闭症学生的家长同病相怜,相互取暖,不到最后时刻不会站出来。他们更多的是迫不得已,不管孩子是否具备接受普通教育的能力,选择了隐瞒、回避孩子的实际情况。这样,学生的特殊需要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应的支持和服务,问题行为必然增多,学生及家长与学校、社会的冲突也就难以避免。

特殊学生要得到合适的教育,需要我们每个人都作出努力,往前一步,尽力实现教育公平带来的共享共赢。

篇4:让高校特殊学生不再“特殊”

【关键词】特殊学生 尊重 热情 真诚 积极关注

特殊学生作为高校校园中的一个弱势群体,几乎存在于每一个校园中,他们的生活状态、学习状态、安全与稳定直接影响大学校园整体环境的安全与稳定。而特殊学生帮扶工作中,管理者的态度、言行直接影响帮扶工作的效果。笔者从事学生管理工作以来与所在部门紧密配合,积极开展特殊学生帮扶工作,深刻体会到,开展特殊学生帮扶工作,工作策略非常重要,帮扶工作要想取得成效,不仅要做到入身,更要使工作“入心”,打动特殊学生的“心”,深入其思想深处解决思想症结。

一、特殊学生概念与特点

谈起特殊学生,首先对本文所指的特殊学生的范畴予以明确。文中所指的特殊学生主要指目前在高校校园中存在的学业问题学生、经济问题学生、情感问题学生、思想问题学生、交往问题学生、就业问题学生以及精神异常学生。他们有的有不良行为习惯,有的学习动机内容狭窄、水平较低、对学习没有兴趣和热情,有的由于涉世经验欠缺遭遇感情挫折,有的家庭经济困难导致学习、生活难以正常支出,有的学生本身由于多种原因导致思想负担重、精神异常。

二、特殊学生帮扶工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针对特殊学生开展帮扶工作,管理者应该奉行陶行知老先生所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棵草去”理念,做到真诚关心、积极接纳他们,充分调动起他们转变的积极性,赢得特殊学生的认可。

具体来讲,管理者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真心尊重

首先要尊重特殊学生。心理学研究表明,期望得到赞许和尊重根深蒂固地存在于人的本性之中。每个学生都有一种要求自己受到社会或集体尊重的感情,都有获得成功的愿望。理解了这一点就意味着建立了激活“特殊学生”的积极心理的机制,找到了帮助特殊学生努力克服自身缺点的内部动力。

尊重意味着管理者要把特殊学生作为有思想感情、内心体验、生活追求、独特性与自主性的活生生的人去对待,体现为对特殊学生现状、价值观、人格和权益的接纳、关注和爱护;在工作中为特殊学生创造一个安全、温暖的氛围,这样可以唤起特殊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启发他们的潜能。调查和有关测试证明,特殊学生和一般学生相比,智力差异小,而在动机、兴趣、性格、意志、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及基础知识方面差异大;特殊学生具有一般学生同样的发展潜能,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在经历了反复的挫折和长时间的失败以后形成了失败的心态而成为特殊学生。巧妙地表达对特殊学生的尊重,首先强调完整接纳特殊学生,包括接纳其优点和缺点、光明面与消极面;同时要做到一视同仁,把特殊学生与一般学生同等看待,不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特殊学生;在信任特殊学生的基础上以礼待人,做到不嘲笑、不动怒、不贬抑、不惩罚,即使特殊学生的表现有些违反“常规”时也应做到以礼相待;真诚地对待他们,并对他们的隐私尤其是影响他们心态的关键、核心问题加以保护。

(二)适度热情

一般来讲,特殊学生与学生管理工作者交流时是带着不安、疑虑、自卑、紧张和犹豫而来,有的则会表现为拘谨、手足无措,无论管理者说什么,他们要么不加辨别地点头称是,要么低头不语,任管理者使出浑身解数启发而不语;还有一些特殊学生采取迂回策略,躲避或逃避与管理者面对面。因此,在特殊学生帮扶工作中需要注意的第二个问题是管理者要对帮扶对象有耐心,在工作中表现出适度的热情。

保持适度的热情往往能有效地消除或减弱特殊学生的不安心理,使其感到自己被接纳、受欢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其参与合作的愿望。建议管理者在与特殊学生切入正题交流之前可以适当地询问一些特殊学生的情况,比如最近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学业上有没有什么疑惑需要一起探讨等等,这类充满关切的话语可以使特殊学生感到温暖、可亲。

(三)表达真诚

特殊学生帮扶工作中一定要做到发自内心的真诚。真诚意味着管理者在特殊学生帮扶工作中要做到表里如一,真诚地帮助特殊学生,而不是在帮扶工作中不扮演任何角色或者只是例行公事。

管理者的真诚可以为特殊学生创造一个安全自由的氛围,能让他们无所顾忌地袒露自己的软弱、失败、过错、隐私等等;使他们切实感受到自己被接纳、被信任、被爱护;同时,管理者的真诚也能够为特殊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引导特殊学生真诚地表达自己。

管理者表达真诚也应该注意技巧,并不是毫无选择的真诚。表达真诚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对特殊学生负责,有助于特殊学生的成长,有助于特殊学生问题的解决,尤其注意那些妨碍特殊学生表达积极性的话语要巧妙表达。比如,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办理的贷款没有到账之前,拖欠学费现象普遍存在,选课之前欠费学生到学工办开具证明,管理者出口就问:“为什么不早点交学费?”这样的问话就有失妥当。但是这一点要和“激将式”为了刺激特殊学生而使用的激烈的言语相区别,“激将式”的激烈言语是为了帮助特殊学生对自己及问题的严重性有所认识,是为了敲警钟。

另外,作为管理者也不可认为真诚既然是好的特性,那么表达得越多越好,其实不是这样的。表达真诚除了要遵循有助于特殊学生问题解决、实事求是原则外,即使要表达对特殊学生有利的真诚也应该因人因时而异,做到适度真诚,这一点和表达热情是一个道理。

(四)积极关注

在特殊学生帮扶工作中除了注意上述三个方面外,管理者还要尽量做到设身处地体验特殊学生的情感和思维,理解特殊学生的问题,这一点是决定帮扶工作成败的关键。做到这一点要求管理者要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特殊学生的参照框架;要因人而异善于使用躯体语言;要善于根据特殊学生的特点和文化背景把握自己的角色。管理者在帮扶工作中要做到能进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才能达到帮扶的最佳境界。有些管理者确实做到了设身处地,以致同喜同悲而完全忘记了自己的角色,这样就会失去客观性。管理者应能保持客观公正的立场,防止完全受帮扶对象的情绪影响,管理者体验帮扶对象的内心“如同”体验自己的内心,但永远不要变成“就是”。

特殊学生的问题本身就具有复杂性、多元性、综合性,不是一两次帮扶工作所能奏效的,所以作为管理者来讲,在开展帮扶工作过程中除了注意做到以上几点外,还应该坚持做到积极关注,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长久的坚持,任何时候都不能掉以轻心。积极关注尤其对那些自卑感强或因面临挫折而“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特殊学生,管理者的积极关注往往能帮助他们全面认识到自己和周围,看到自己的长处、光明面和对未来的希望,从而消除迷茫、树立信心。做到积极关注要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坚持实事求是。

综合以上认为,做好特殊学生的帮扶工作管理者首先要尊重帮扶对象,其次在帮扶工作中要体现出适度的热情,另外作为管理者还要真诚、設身处地地体验帮扶对象的问题,并且作为一项长期的帮扶工作还要坚持积极关注帮扶对象。

【参考文献】

[1]林国建.高校特殊学生群体帮扶机制研究[J].教育探索,2010(03): 101-102.

[2]翟荣昌,等.高校学生班级特殊群体帮扶育人模式与方法的思考[J].成功(教育),2008(04):199.

[3]高存升.导师制在德育中的运用初探[J].宁夏教育科研,2008(03):37-38.

[4]冼吉昌.关爱和帮扶五种特殊学生群体的实践与探索[J].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03):52-57.

篇5:关爱特殊学生手抄报总结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落实市局《关于切实加强特殊家庭子女教育工作意见》,开展好“关爱留守儿童、关爱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关爱残疾少年儿童、关爱特困家庭子女、关爱离异单亲子女”的工作,让特殊家庭子女健康快乐的成长,结合我校实际开展“关爱特殊学生”手抄报评比活动

活动的主题 是 “关爱留守儿童”,五至八年级学生参加,每班上交3份优秀作品参加学校展评。按比赛细则:

文稿紧扣主题,内容精炼,有创造性,选材巧妙;报头新颖、贴切、有创意。版面设计新颖、合理、插图美观,书写工整、字迹清析、美观、规范,内容充实、可读性强,整体效果好,图文一律为学生手笔。

篇6:特殊学生的帮扶转化总结

王志英

时间飞速,转眼间一学期的工作既将结束了,回顾过去,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一年来,我们对特殊生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学初,认真制定了转化特殊生工作计划,然后按计划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因此,全面提高了特殊学生的思想认识,提高了他的学习成绩,现对该生转化帮扶工作做出如下总结。

一、围绕学校的工作要点,真抓实干,全面提高.1、开学初认真分析了该生的基本情况,他主要都缺乏学习上的灵活性与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效率低,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针对以上情况,首先对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求之以效,因人制宜,因事制宜,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解决.在与同学建立感情的基础,经常主动亲近他,并定期主动找他谈心,鼓励他尽快向好的方面转化,全方位的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融洽师生的感情。

3、以鼓励为主,善于捕捉该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他的一点进步,一次好事,都进行激励,使之发现自己的长处,扬长避短,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

4、一年来,我特别尊重他的人格、生活上特别关心理解他,学习上更是倍加关怀,不仅自己关注他,还号召优秀学生主动帮助他,已经形成良好学习氛围。并利用课余时间多给这个孩子辅导,让他把所学的知识及时巩固。让他尽力跟上其他学生的水平。

二、存在的成绩与不足

1、成绩

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一年来,特殊生进步很大,从思想上有了极大的转变,他真正认识到了不学习的危害,不学习给自己带来的危机,所以本学期可以说他很努力,学习上每天都主动留下让老师辅导,成绩一次比一次有所提高,看到他的进步,看到他的成绩,我们老师从心底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坚信他一定会在下一次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2、不足

上一篇:甜蜜端午节祝福短信下一篇:小学科学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