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2024-05-08

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通用16篇)

篇1: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中班数学教案《一起一起》含反思》这是优秀的中班数学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一、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分类方法,知道把同类物品归放在一起;

2、能够运用不同方法对物品进行分类;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鼓励幼儿大胆说话和积极应答。

二、活动重难点

1、活动重点:物品的不同分法

2、活动难点:物品的二维分类

三、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今天,老师给大家请来一位新朋友(P2,点人,“大家好,我叫嘟嘟”),和他打个招呼吧!

2、天亮啦,嘟嘟起床了,可是,你们看看他的房间,他的房间怎么样啊?

3、他的房间乱七八糟,衣服到处都是。

(二)基本部分

1、嘟嘟把这些东西收集出来,可是他不知道该怎么整理,你们愿意帮帮他吗?

2、(P3)我们先来看看他的衣橱,数数看,一共有几层?(从下往上,第一层...)看看衣橱旁边的标记,这些东西该怎么整理呢?

(幼儿上台操作,引导幼儿说出“**和**放在一起”,强调袜子要一双一双放)帮助嘟嘟整理-帽子、上衣、裤子、袜子

3、妈妈正在整理房间,她呀,一不小心把这些东西混在了一起,看看都有些什么呀?(P4认识并说出剃须刀名称或课前预设)有这么多的东西,我们和嘟嘟一起帮助妈妈把这些东西整理整理好不好?

4、你想怎么整理?(P5衣服标记淡入)剩下来的东西呢?。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重复幼儿回答“鞋子和鞋子放在一起”,鞋子标记淡入)我们把爸爸的剃须刀、妈妈的发卡、嘟嘟的水壶放在一起,它们都是用品。

帮助妈妈整理-按照功能、用途(方法一)

5、你还有什么别的方法吗?还可以怎么分?

(P6引导:这件西装是谁的?这件裙子是谁的?这件球衫是谁的?)帮助妈妈整理-按照所属(方法二)

6、那你们现在知道这些衣服应该放进哪个柜子里了吗?

(P7遮挡板从上而下,幼儿操作,强调一一对应,爸爸的衣服对准爸爸)剩下的东西谁来帮妈妈整理好?

二维分类

7、(P8)整理完房间,嘟嘟来到小区的公园里,他看到小朋友们正在草坪上做游戏。他们想要分成两排,可以怎么分?(P9弟弟妹妹分)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来分一分。

(引导:这些小朋友的衣服有什么不一样的呢?还有哪里不一样?)集体操作

(三)结束部分你们真棒,都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给小朋友们排好了队,我们回到教室里,把这个新本领分享给教室里的小朋友们吧!

教学反思:

数学活动对于小朋友来说是个很愉快的课程,因为整节活动中游戏的时间多,而且小朋友动手操作的机会比较多,但是要让孩子们能真正的理解这节教学活动的内容,并做到熟练掌握、灵活运用却不是那么容易。

中班数学教案《一起一起》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873字。

篇2: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活动目标:

1.尝试点数6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2.学唱歌曲《树叶》,能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尝试点数6以内的数并能说出总数

活动难点:学唱歌曲《树叶》能形象地表现歌曲内容

活动准备:

1.课件《许多树叶在一起》

2.细绳、剪刀、胶水等手工材料

3.教师自己参照制作步骤画出各种样子、轮廓清楚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制作树叶挂饰

1.演唱歌曲《树叶》。

孩子们,看!这是什么?我们一起来唱一唱小树叶吧!

2.教师发给幼儿人手一张画有树叶的图纸,演示树叶挂饰制作步骤。

你们想不想有自己的树叶挂饰呢?看一看树叶挂饰怎么做吧?

3.请幼儿根据演示的制作步骤,沿着轮廓线剪下一片树叶,将一根细绳的两头粘在树叶卡背后,制成树叶挂饰。

制作要求:正确使用剪刀,注意安全。垃圾放入小筐子里,保持卫生。.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现在,开始吧!

二、学唱歌曲

1.幼儿带上树叶挂饰,装扮成“小树叶”教师点击歌曲欣赏,请“小树叶”们欣赏歌曲,说说自己听到了什么。

2.教师再一次播放歌曲欣赏,教师和幼儿一起轻声哼唱歌曲,边唱边打节奏。

3.幼儿尝试独立演唱歌曲。

三、游戏

1.“树叶们”四散在场地上,边唱歌边自由地做树叶飘落的动作。

2.歌曲结束时,教师说“几片树叶在一起”(6以内的数字),幼儿就几个人围在一起,待幼儿都站定后,教师轮流挑选幼儿进行点数,说一说这一圈有几片“树叶”围在一起,围得对不对。

3.教师可以敲击鼓、锣等乐器发令,敲几下就代表“几片树叶”在一起,或许请其他幼儿来发指令。

教学反思:

本节课气氛很活跃,但是没有掌握好全部幼儿的认知能力,导致有些小孩能理解本节课内容,有些小孩没能更好的掌握6以内的数,游戏过于单一,应增加点难度,例如:教师可以敲击鼓,敲几下就代表几片树叶在一起,也可以请其他幼儿来发令,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篇3: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一、创设物理问题情境, 打开课堂教学窗口

上课伊始, 我说:“同学们, 依大家的生活经验, 容器漏了还能装水吗?”学生异口同声回答:“不能。”然后我向同学们展示一装满水的矿泉水瓶, 告诉大家“瓶子千疮百孔”, 看着学生满脸怀疑的表情, 我拧开瓶盖, 水从瓶底和侧壁流出, 学生惊叹不已, 随之我又拧紧瓶盖, 水流停止。这时学生的好奇心已提至高潮, 乘学生兴趣正浓, 继续演示小试管上升实验, 再叫两名同学一起演示高度不同的覆杯实验, 学生感觉实验非常神奇, 很想知道其中的奥妙, 我引导学生回忆液体压强存在的原因, 从而引出了大气压强。这种引入方式很自然地让学生体验了大气压的存在。

接下来叫两名学生上台做马德堡半球实验, 让学生再次体验大气压的存在, 由此过渡到大气压到底有多大, 应如何测量?

二、重视获得知识结果, 突出知识形成过程

以前面演示的覆杯实验为例, 引导学生先观察比较师生所用实验器材的区别, 再提出相关的问题, 培养学生质疑提问的能力。有的学生问道:“我们观察到大气压能托住不同高度的水柱, 大气压还能托住更高的水柱吗?”在大家的猜想中, 我用更长的试管灌满水, 堵住管口, 倒插在水槽中, 松开管口慢慢往上提 (管口不离开水面, 下同) , 学生观察到管中的水仍然充满, 再次启发学生提问, 我按照学生的方案换用一支一米细长玻璃管, 重复上述过程。当大家观察到大气压能托住一米高的水柱时, 我问道:“大气压还能托住8米、10米甚至更高的水柱吗?”以提出问题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学生从多次实验中体会到是大气压托住了管中的水柱, 由此轻松过渡到大气压的测定, 可以利用液体压强间接测量大气压。但是实验中发现由于水的密度太小, 要求玻璃管太长, 实验存在困难, 启发学生由p=ρgh可知, 增大液体密度可以减小液柱高度, 所以, 科学家最早就选择了密度大的液体汞做此实验, 这就是著名的托里拆利实验。由于水银有毒, 课堂上不便于演示, 因而利用多媒体课件, 播放在海平面上做的托里拆利实验, 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实验的真实性和结果的准确性。在以往的教学中, 因为水银有毒, 在课堂上一般不做此实验, 只是讲一下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和方法, 或者直接播放录像, 忽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本节课设计多次用水做实验, 遇到困难, 启发学生改进实验, 培养了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体现了新课程的探究理念, 有效地突破了本节课的难点。接着教师在黑板上写出:p0=ρ汞gh=13.6×103kg m3×9.8N/kg×0.76m=1.013×105Pa, 并指导学生估算出大气压能托住大约10米高的水柱, 进一步体会用水做实验的困难, 证实了前面的猜想。

三、合理组织学生实验, 加强实践探索活动

活动一:将学生每四人分成一个小组, 每组提供小烧杯一个, 粗细不同吸管两个, 装多半杯水的纸杯一个。巧妙利用课后习题, 组织学生用吸管移取液体, 要求每次尽可能多移取, 各小组展开比赛。我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例如, 有的学生用粗管, 不用细管, 有的学生发现用细管斜插入纸杯后迅速提起能移取液体, 而用粗管斜插入纸杯再提起时却失败了, 还有学生利用前面刚学的连通器的原理将纸杯捏扁, 吸管插入杯内能进入更多的液体等。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及时发现问题, 并能正确的处理问题, 通过动手实验体会到用吸管能移取液体正是大气压强作用的效果。

活动二:前面演示的用1米长的托里拆利管中灌满水, 倒置在水槽中的实验, 假设在管的顶部打一小孔, 管中的水将:

A.向上喷出

B.保持原高度不变

C.向下落回水槽

让学生先做出猜想, 有一部分学生能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理性分析选C, 而大部分学生凭感觉选A, 学生通过讨论各抒己见, 这时及时指导学生充分利用刚才移取到小烧杯中的水和吸管创设实验情境, 验证自己的猜想, 我进行巡视并让实验做得好的同学给大家演示, 再引导大家一起体验, 解决问题。这一环节突出了直观的实验效果, 淡化了抽象的理论分析。然后布置课后作业, 设计实验:利用大气压的知识设计一种水杯, 只要滴入少量水, 就可以涌出许多水来。将学生的思维和实践结合起来,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后教师提出新问题:吸管移取液体的实验中, 管内不是真空, 大气压为什么能托住一段水柱?这时结束第一课时, 自然过渡到第二课时的小知识:体积和压强的关系。

四、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落实领悟课改理念

1.用自制的漏水瓶子引入新课, 激发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 学习物理知识, 要让学生真正进入创设的物理情境中去, 使学生对问题极具新鲜感和探究欲。比如, 在覆杯实验中, 有的学生提出问题:硬纸片掉不下来, 是不是被水粘住了?我们该设计怎样的实验去证明。我创设的物理情境是:教师用剪掉瓶底的饮料瓶代替杯子, 拧开瓶盖水流出足以说明纸片不是水粘住的。

2.重视获得知识的结果, 更要突出知识形成的过程。在教学中不是让学生记住某些结论, 而是要让学生弄清物理知识的来龙去脉进而发掘学生学习物理的潜能, 把握物理知识内在的规律, 培养学生对物理规律和概念的领悟能力, 从而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比如, 本节课设计突出了观察、质疑、验证、改进等层层递进的探究模式, 第一课时通过一系列引导和讨论, 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重温了科学家经历的实践过程, 第二课时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篇4: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关键词:反思;教学反思;成长

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特别强调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和反思。可见,“反思性教学”和“反思型教师教育”已是我国教育改革对教师的要求。自我反思既是教学过程的一个必要环节,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又是教师积累教学经验的有效方法。

一、加强对数学概念教学的反思,提高学生的辨析和理解能力

数学概念教学是“双基”教学的核心,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学好概念是学好数学最重要的一环。

1.加强对概念、定理条件、结论的反思,挖掘其本质

例1:在均值定理“当a>0,b>0时,■≤■”教学中的反思。

反思1:除当a>0,b>0时,均值定理成立外,还有没有其它a、b使定理成立?

反思2:当a>0,b>0时,能否得到其它变形后的结论?

反思3:均值定理能够解决哪几类问题?运用时应注意什么?

例2:在“奇函数的概念”教学中的反思。

反思1:由f(-x)=-f(x),可知其定义域有何特点?

反思2:若定义域包含0,可否求f(0)?

2.加强对概念的外延与内涵的反思,对概念进行升华

在周期函数的定义“对于函数f(x),如存在一个非零常数T,使得当x取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时,都有f(x+T)=f(x),那么函数f(x)就叫做周期函数”教学中的反思。

反思1:周期函数的周期是否唯一?

反思2:周期函数是否一定有最小正周期?(如f(x)=2,x∈R)

反思3:由周期函数的定义,可知其定义域有何特点?

通过对概念教学的反思,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新概念与已有知识的联系与区别,明确学习概念须把握的几个方向,最终让学生在重视概念学习中学好概念。

二、加强对例题、习题教学的反思,提高学生的分析和解题能力

1.加强解题过程的教学反思,确定目标意识

所谓目标意识就是对目标重要性的认识,解题活动中应把解题着眼点放在分析解题目标上。以目标为指导,寻找解题思路,挖掘深层次的条件,提高思维的敏捷性,优化思维品质。解题过程的反思,是学习的信息反馈调控阶段。通过教学反思,有利于学生深层次的建构。

例:若函数y=■的定义域为R,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反思1:将问题化归为mx2+4mx+3≠0对任意x∈R恒成立来求m的范围。对于这种二项型含参问题,能否直接利用Δ=(4m)2-4m·3<0得到0

反思2:将问题转化为mx2+4mx+3=0的解集为空集。当m=0时,mx2+4mx+3=0无解。当m≠0时,Δ=(4m)2-4m·3<0,得到0

2.加强对解题后的教学反思,提高思维品质

罗增儒教授把解题后缺乏反思、评价的现象称为“进宝山而空手返”。通过反思学生对已完成的思维过程进行周密且具有批判性的再思考,进一步探讨知识的内涵和外延,从中领悟数学思想方法,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提高元认知水平,完善知识体系。

例:已知0≤a-b≤2,2≤a+b≤4,求6a-2b的范围。

不少学生采用下面的方法求解:

解:由于0≤a-b≤2,2≤a+b≤4,则1≤a≤3,0≤b≤2,得6≤6a-2b≤14。

上面的解法看上去似乎每一步都是合情合理的,但实际上答案是错误的,为什么呢?

反思1:看不等式6≤6a-2b,什么时候等号成立呢?由上述解题过程可知,当a=3,b=0时,才取等号,而此时0≤a-b≤2不能成立。同理,6a-2b≤14,等号也无法取到。

反思2: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错误呢?原因是“同向不等式两边分别相加所得不等式与原不等式同向”这一性质是单向的,用它来做变形,是非同解变形。以上解法为了求得a、b范围,多次应用了这一性质,必然使所求范围扩大了,从而揭示问题的隐蔽性。

反思3:什么时候可以多次应用同向不等式相加这一性质呢?

本题可以采用特定系数法、换元法、数形结合法等。

另外,在解完一道题后可引导学生反思,归纳解题规律;在原题上进行编题,探索新命题;通过多题同解、一题多变,促使学生反思,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加强对教学后的反思,在感受、感悟中提升自己

反思1:这堂课让学生得到什么?

新课程理念应当首先关注学生学得如何、收获怎样。在新课程实施的今天,教师的思维中心必须转移到学生上来,而不是教材、教参、教学内容,只有从学生的角度思考,有效反思才富有实效。

反思2:这堂课学生收获了没有?

教师主要可以从学生的状态入手进行反思:一看学生的课堂参与状态:是积极主动的,还是被动应付的?二看学生课堂答题状态:能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三看学生课堂思维状态:学生思维是肤浅的,还是深入的?有没有提出富有见解的问题?这些都可供教师反思。

反思3:有没有比这堂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应该是一个更高层次的反思,也是一个更具挑战性的反思,是对自我的再提升。教无定法,教无止境,我们应追求教学方法的精致、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四、教学反思的其它方法

教学反思的其它方法还有:观看教学录像、学习理论文献、名师引领与同伴互助相结合、撰写教学后记或反思日记等。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并对以后的教学行为产生重大的影响。让我们攀着反思这一梯子,快速摘到专业成长的硕果吧。最后,让我们记住法国著名哲学家笛卡尔的一句话:“我思故我在!”让我们在反思中与新课程一起成长。

参考文献:

[1]楼欣荣,赵迎春.反思探究 补漏拓展[J].中学数学,2012(12).

[2]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钟启泉,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5: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活动目标:

1、听辨音乐的节奏变化,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轻快、低沉不同音乐形象。

2、体验音乐情境--搬新家表演的快乐。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PPT、音乐。

活动过程

一、活动导入(意图:引入主题,唤起搬新家的愿望。)

1、出示图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提问:认识这两个人吗?今天他们遇到了一件高兴的事儿--搬新家了。我们一起到他们新家参观一下吧。

2、播放PPT(出示乱糟糟的家的画面,引发幼儿大扫除的愿望)

●提问:哎呀,他们的家怎么样呀?可是新家具马上要搬来了,那该怎么办呢?

3、练习擦窗、拖地的动作

●及时小结:上上下下擦呀擦,擦起窗户真轻松。

4、播放PPT(出示搬家情景图片,引发幼儿搬家的心情)

●提问:谁来试试搬家具

●及时小结:,嘿哟嘿哟搬家具,搬起家具挺沉重。

二、欣赏音乐、分段表现(意图:感受二段体音乐明显的节奏变化,尝试用夸张的肢体动作表现轻快低沉音乐形象)

1、听辨两段音乐(播放第一第二段音乐)

●提问:刚才老师把你们打扫卫生和搬家具的两件事情分别用两段音乐记录了下来,你们竖起耳朵听一听,然后猜猜哪一段应该是在大扫除、哪一段是搬家具呢?

●小结:原来擦窗扫地的力气用的小,所以音乐要选轻快的,搬家具时要用很大的力气所以音乐要选沉重的,不同的音乐表现了不同的事情。

2、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表现出大扫除的场景(播放第一段音乐)

1)集体第一遍练习

●提问:你们不仅会听音乐而且还会跟着音乐劳动是吗?让我们跟着音乐一起来大扫除吧。(要求:边听音乐擦窗扫地动作)

2)个别第二遍练习

●示范重点:不仅会听音乐而且动作很有节奏感,音乐快动作快音乐慢动作慢。

3)集体第三遍练习

●提问:这次不仅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表演,而且我要看看谁擦窗扫地的姿势最有创意(要求:既有节奏感而且动作有创意)

3、鼓励幼儿听着音乐表现出搬家具物品的场景(播放第二段音乐)

1)集体练习第一遍

●提问:想想看还有什么事情没有干呢?搬重重的家具应该怎么搬呢。(要求:表现缓慢沉重)

2)小组合作第二遍

●提问:还有几样特别沉重的家具需要我们合作搬,我们一起合作一下吧(要求:大家跟着节奏整齐表演)

三、完整表现(意图:在音乐情境中体验跟同伴一起音乐表演的乐趣。)

1、布置场景

●提问:看,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在家等着我们帮忙呢?大家各就各位准备好擦窗扫地搬家具吧?

2、幼儿分组合作表演

●记住自己的任务和自己的音乐,现在我们跟着不同的音乐打扫一下,搬动一下,好嘛?看看谁的耳朵一听就听出来该干什么事情。(幼儿跟着音乐完整表演鼓励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小结:经过大家的努力,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的新家变得既干净又整齐。(出示搬好的新家图片)

3、在快乐、温馨的情感氛围中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我为了避免孩子从头唱到尾,在解决难点四分音符与感情技巧处理部分,我采用了谈话的方法,让孩子稍微休息了一会,使活动能够动静结合,孩子们的表现基本上完成了我预设的目标。当然了,本次活动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希望各位老师和专家多加指点。

篇6: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活动设计背景

让幼儿之间找到更合适的相处方式,每个人都能融入集体。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萌生与同伴分享玩具的意识,学习各种与同伴合作分享的方法,并能乐意分享,在尝试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2、培养幼儿与同伴之间和睦相处并珍惜这份友情。

3、喜欢帮助别人,与同伴友好相处。

4、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教学重点、难点

让幼儿主动和同伴分享玩具

活动准备

1.幼儿围坐成半圆形。

2.各种各样幼儿自带的玩具。

3.人数安排: 没带玩具的幼儿占总人数的三分之一。

4.合作分享方法图例: 一起玩 交换玩 等着玩。

活动过程

一、在自主玩耍中重温玩具带来的快乐

二、在与同伴的玩乐中探究一起玩的方法

三、在再次的尝试中体验一起玩的快乐

1.师: 原来一起玩有这么多好方法,那就请小朋友再来试一试,和你的好朋友玩得更快乐些,好吗?

1.老师: 小朋友,现在你们玩得快乐吗?

2.老师: 真奇怪,一个玩具两个人玩,能告诉我你们是怎么一起玩的吗?

1.老师: 小朋友,今天你们带玩具来了吗? 是什么玩具,!.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怎么玩,能告诉大家吗?

2老师: 你们的玩具都很好玩,现在我们都来玩玩吧。

教学反思

1.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

2.强化幼儿的合作情感体验

篇7: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设计意图:

《大家一起去旅行》这个音乐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们了解乐曲《库乞乞》的旋律变化,并从一段音乐中分出不同的几个乐句,并用肢体语言表达出来,于是我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将音乐表现与旅行的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幼儿感受音乐并在游戏中学习,供给幼儿主体活动的空间,让幼儿在音乐下产生表现的激情,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活动目标:

1、用肢体语言表现乐曲《库乞乞》旋律的变化。

2、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3、培养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

4、鼓励幼儿乐于参与绘画活动,体验绘画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旅行舞音乐:《库乞乞》mp3、导游旗,大黑板、粉笔一支。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以开火车入场)。

二、说说快乐的旅行。

三、初步感受音乐,大家一起快乐地“库乞乞”。

1、听音乐,说一说库乞乞。

2、聊一聊旅行中最开心的事,喊出你的高兴。

师:最开心的时候我们就一起说︱库 0︱库 0︱库 乞︱乞-︱“。(具体的事情从孩子们的交流中来,引导幼儿用肢体动作大胆、快乐地表现。)

四、通过图谱和律动进一步感受音乐。

1、感受音乐旋律的变化。

师:看一下,老师带你们到哪里去旅行?(播放音乐,教师随着音乐绘图谱。)教师:”发现了吗?;文.章出自屈,老师教.案网]一共要爬几次才到山顶?“谁上来指指看。音乐到哪里我们开始上山?”(反复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结构)。

2,跟着音乐做游戏。

引导幼儿坐着,用自己的两只手指当两条腿,平放的膝盖想象成海边的平地,身体想象成高山,并找找山脚、山腰、山顶等位置。

层次1:教师和幼儿一起听着音乐律动--A段“海边走走”、B段“登山”、C段“库乞乞”。

层次2:教师指图谱,幼儿律动。

层次3:个别幼儿指图谱,教师和幼儿律动。

层次4:请幼儿站起身大胆创编A、B两段的动作,教师帮助幼儿配合音乐优化动作。

五,音乐旅行团出发旅游。

教师出示“导游旗”,师当导游领着孩子们一齐手拉手游戏。

六、延伸活动内容,幼儿听音乐往外走。

教师:“除了海边和高山,你们还想到哪里玩呀?”

课后反思:

本活动主要运用形象生动的乐曲、通过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在本次活动中,我把音乐融入旅行游戏中,让幼儿体验到大家一起旅行的快乐。引导幼儿探索、思考的表达方式及让幼儿感受不同音乐旋律在旅行游戏中的表现。利用身体和小手来模拟海边走、爬高山及带团旅游等让幼儿感受音乐,同时又培养了幼儿的动作协调性,还培养了幼儿合作学习的意识。因此本活动是运用形象生动的乐曲、通过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的情景,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到整个活动中。

篇8: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全书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重点介绍引发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课程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框架组织特点。教师要对工作充满好奇和疑问,成为“与儿童一起学习的研究者”,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体验“持续性观察——反思——行动”的过程,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儿童有意义学习。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作者提出了构建反思性教学的五个核心实践经验,即:创设丰富的班级文化、运用材料提升课程质量、将教师自我融入教与学的过程、指导儿童学会学习、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

第二部分即第二至六章,详细介绍了上述的五个核心实践经验。创设丰富的班级文化。从“让儿童有时间对事物好奇,有时间踌躇,有时间仔细看,有时间分享交流,有时间关注最重要的东西”的理念出发,作者提出“聚焦于关系,而不是规则”等13条基本原则,引导教师对创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学习环境进行思考。

运用材料提升课程质量。反思性教学将材料置于课程支架和教学基础的地位。作者提出了“根据正确的儿童观选择材料”“鼓励儿童熟悉材料后探索新的操作方法”等选择、利用及摆放材料的16条原则,引导幼儿教师有目的地选择并利用材料,支持幼儿学习。

将教师自我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作者提出了“行使自己的权利”“关注儿童的观点”等8条原则,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他还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示范如何把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时刻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从幼儿当下关注的事物出发,观察幼儿的表现、理解幼儿的想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思维水平的方法。

指导儿童学会学习。在“相信儿童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的理念指导下,基于让幼儿学会学习的目的,作者提出“鼓励儿童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等9条原则。他重点介绍了支持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如:利用幼儿的兴趣来丰富其游戏和学习经验、引导幼儿对自身的经验进行反思、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支持幼儿向同伴学习等。

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在“儿童天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儿童观指导下,从“把儿童的强项和能力作为教学着眼点”的理念出发,作者提出了“向儿童提出挑战,引导儿童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等8条原则。他还对操作方法做了示范,如:引导幼儿通过绘画、雕塑、戏剧表演等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第三部分即第七章,介绍了不同条件、背景下的幼教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调整课程,以保证课程理念得以实现的方法。作者提出了“关注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发现预设课程的其他可能性”等7条原则,并用生动的案例示范了不同幼教机构在落实课程框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第四部分即第八章,指出了幼儿教师实践本课程框架、追求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寻求支持自己学习的同事”“敢于接受挑战,尝试新事物”等5条原则,并通过背景不同的5位幼教工作者自觉寻求专业成长的故事,给幼儿教师树立了榜样。

第五部分,即附录,介绍了1个评价工具(教师自我评价工具)和3个工作实例(课程计划和评价实例、课程计划表格实例、早期教育宣传工作实例),为幼儿教师实施课程框架、进行自我反思提供了参照。

篇9:对一起突然停电事件的处置及反思

我校是一所乡镇初中,有两栋三层教学楼,有几百名走读生和几百名住宿生,所有学生都在学校上晚自习。我镇地处号称亚洲第一大土坝的危水水库堤坝下游,水充电足,若非线路偶发问题,一般不会停电。即使供电部门的常规检修也从未影响过学校的用电,所以学校没有购买发电设备。几年前,学校曾制定了一个应对突然停电的预案,并按照预案进行了一次演练。预案的主要内容是保障学校安全放学,停电时要求各班原地不动,待学校领导、值日教师和当时能到场的人员到场后,持手电筒分头把守各个楼梯段,然后由值日领导分头到班级通知放学,一个班一个班地通知,保证学生安全有序地放学。

过程记录

2006年1月4日晚,夜幕降临,师生已进入教室,刚开始上晚自习,突然停电。

教室内一片哗然,稍后陆续响起了歌声。

值日领导电话询问供电所,得到的回答是一条低压照明线路断裂,正在组织紧急抢修,什么时间修好不能确定。

值日领导通知后勤人员购买蜡烛,巡回送至各班教室。

值日领导把停电消息通知到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大家按照预案迅速持手电筒赶到学校。

很多教师建议提前放学,恐怕学生留在学校出现安全事故,负不了责。

领导班子针对教师们的建议召开临时会议,紧急议事,形成两条决定:一是按照作息时间下晚自习,不能提前放学。二是校领导班子成员按照临时分工,迅速到位:有的去传达不提前放学的决定,请各位教师配合管理学生,学生上厕所需经教师批准,以避免拥挤和踩踏。有的到各个楼梯段、过道段和厕所维持秩序,提供手电照明。

校班子成员各就各位,一切都井然有序,这时离第一节自习课下课还有几分钟的时间。

突然,电灯亮了,随后响起了第一节自习课的下课铃声,大家笑了。

反 思

1.有备才能无患。我校之所以能够沉着应对突然停电,是平时高度重视安全工作并进行过安全演练的结果。

2.预案应在实践中完善。本次“实战”丰富和完善了预案。一是,值日领导在临时处置时,增加了分送蜡烛的工作;二是,预案和演练解决的是停电后如何放学的问题,而这次解决的是停电后提不提前放学和不放学如何处置的问题。

3.安全的内涵得到深化。过去的安全概念只是停留在学生校内安全层面。而这次我们考虑的安全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学生在校内的安全,二是走读生在回家路上的安全。因为有些家长每天都在固定的放学时间来校接学生回家,若提前放学,就有可能因错过接送时间而发生安全事故。近年,各地因提前或推迟放学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时有发生,这给学校敲响了警钟。

篇10: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活动目的】

1、引导幼儿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2、培养幼儿与他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3、引导幼儿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学习分享的经验。

4、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5、乐于参加体育活动,感受帮助有困难的人的快乐体验。

【活动重难点】

重点:—理解朋友之间好东西要分享的道理。

难点:—现实生活中分享好东西。

【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学得人际交往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2、物质准备—教师与自己朋友的合影、幼儿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家长在家为幼儿讲故事《小主人和小客人》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提问:你有朋友吗?他(她)是谁?

二、展开

1、教师出示与朋友的合影,介绍自己的好朋友,并讲一讲自己和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2、与幼儿讨论:什么叫做朋友,和朋友在一起应该怎么样,知道朋友要好东西一起分享。

3、请幼儿介绍一下自己自制的剪纸窗花,折纸作品,幼儿之间相互交流。

4、幼儿自由结伴交换物品进行分享(注意引导幼儿能和更多的小朋友进行分享,体会分享的乐趣)

5、请幼儿说一说与朋友分享有什么感受?

三、结束

请小朋友在今后的学习、游戏、生活中遇事要多谦让、与朋友友好相处,分享快乐。

教学反思

通过这样的教育活动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真正认识“分享”的意义。通过分享这个行为也可以让幼儿之间自发地发生一些社会性的交往,这对孩子学会交往、进行友好相处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你孤独的时候,大家都愿意和你做好朋友,在玩玩具时主动去鼓励孩子,与孩子进行情感交流,让他们主动地交换玩具玩,这样对培养他们分享玩具时,有很大的好处。

中班社会领域教案《快乐一起分享》含反思这篇文章共2092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我会小心过马路》含反思》:中班教案《我会小心过马路》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社会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清楚地表达自己的生活经验,体验游戏的快乐,借助多种场景,知道过马路的正确方法,增强安全意识,通过操作活动巩固对交通规则的认识,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我会小心过马路》含反思教案吧。

篇11: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活动目标

1.会灵活协调地两人夹球走。

2.能坚持合作,体验游戏的快乐。

3.了解多运动对身体有好处。

4.喜爱参加体育锻炼,养成爱运动的好习惯。

活动准备

小皮球若干个、装球的球框。

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人手一个小皮球,教师带领幼儿听音乐进场,活动身体各个部位。

2.幼儿自由玩球。

(1)教师出示皮球,说:“今天我们要用手中的球来锻炼身体,看谁想的玩法多、想的玩法好。”

(2)幼儿自由玩球。

(3)教师巡回指导,注意观察幼儿玩的方法。请会玩的幼儿示范,带领全班幼儿玩。

3.幼儿进行两人合作玩球的活动。在请会玩的幼儿示范两人合作玩球后,教师指导幼儿练习夹球走。

(1)教师讲解夹球走的玩法。

(2)请幼儿两两合作练习。

4.幼儿游戏活动“同心协力——夹球走”。

(1)教师交代游戏规则:教师提醒幼儿在游戏中遵守规则:必须用双臂夹球,不得用胸部顶着球;若球掉在地上,应从原地捡起,加好后继续前进;必须将球放进球框。

(2)幼儿以队为单位先练习夹球走。

(3)幼儿玩游戏,对胜利的一组进行表扬。

5.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放松活动“给小球按按摩”,活动结束。

今天我们玩得很开心,我们的小球宝宝今天也累了,我们来当按摩师给小球按按摩吧!将球放在手、肩、膝、脚、腿各部位轻轻敲打。

教学反思:

总观这堂课,我个人觉得我抓住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也做了正确处理,教学设计板块清晰,发挥了小组合作的有效性,但还存在很多细节问题。

篇12: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教学目标:

1、学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身跳,使跳跃同协调。

2、探索并感受拼版的不同玩法,萌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3、教育幼儿养成做事认真,不马虎的好习惯。

4、培养幼儿有礼貌、爱劳动的品质。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拼版的特性,安全、轻巧。接触过拼板,并有一定经验。

2、物质准备:拼板每人一个,郊游的音乐,幼儿每人身上标有颜色标记。

3、《郊游》音乐以及场地布置:场地上贴有颜色标记。

4、30厘米见方的泡沫拼板人手一块(3种颜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脚并拢跳。

难点:在拼版的两边跳,动作协调,轻轻落地。

教学方法与手段法:

自主探索法、示范法,尝试法、练习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1--(一)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

1.带好小拼板去郊游。(播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如头顶、左右侧身、膝盖顶拼版、举在胸前走等)

2.停止后问:“刚才把小拼板变成什么?”

3.请在空地上玩玩,拼板变成什么?(幼儿分散玩)

4.停止个别交流动作,集体学学做做,教师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儿歌)

(1)帽子顶在头上。

(2)拖地板。

(3)小马。(得儿驾,小马小马骑骑骑)

(4)飞盘。(转、接、高点接)

(5)蹦蹦床。(1、2、3、4,跳得高,用力跳,轻轻跳、单腿跳。

(6)跳过拼板。

①教师发出指令:把拼板直直的放在右边,教师检查每个幼儿拼板的方位。

②跳过来,跳过去。(练习两次)

③跳的时候注意什么?(轻轻跳、并拢跳、轻轻落地、不碰板)幼儿活动1--幼儿随音乐活动活动身体幼儿交流:我们刚才把小拼板当成了什么幼儿分散玩拼板,尝试拼板的多种玩法。

幼儿说说自己的拼板变成了什么幼儿跟老师学做某些动作。(如:小马等)。

幼儿学习跳过拼板:两脚并拢跳幼儿练习跳过拼板(练习两次)幼儿听老师小结:跳的时候要掌握需要注意的地方。(轻轻跳、并拢跳等)。

设计意图1--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以游戏口吻开场,一下子吸引幼儿,使幼儿的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进入状态,并对活动产生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探索单块拼板的玩法,更贴近了幼儿与材料的亲密接触,使幼儿与材料和谐对话的直接经验。萌发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提升并组织幼儿练习相关动作,重点练习多种跳法,并引导幼儿学习原地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教师活动2--(二)把拼板变成长条,练习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

1.幼儿按照自己所拿拼板的颜色很快地拼成长条。教师问:“有几条拼板?像什么?”

2.用刚才跳过来,跳过去的方法跳过小河。(请一位幼儿来示范)教师问:“跳的时候注意什么?”

3.幼儿分成四组接力跳。(教师用双手扶的方法帮助胆小的孩子)

4.教师问:“有没有碰到困难?”

5.教师提出观察到的一些问题:

(1)跳的时候站在拼板的哪里?

(2)从头跳到尾。

6.再玩一次。

幼儿活动2--幼儿按自己的颜色将版拼成长条形。

幼儿说说拼好的长条形像什么老师告诉幼儿这是三条彩色的路请一幼儿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示范跳。

幼儿以小组进行接力跳。幼儿再玩一次。

设计意图2--组合拼板,练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并敢于跳过高30厘米的拼板,体现了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活动中老师要适时地帮助与指导,使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当幼儿遇到困难、胆怯时,老师会鼓励他,帮助他让幼儿感到温暖。

教师活动3--(三)在竖摆的拼板前方,出示竖摆的围成方形的拼板,练习原地纵跳动作。

1.这是什么?(筐)

2.怎么玩?请谁来挑战。(请一幼儿示范,教师在一旁用动作语言提示: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过小河,再原地纵跳进小筐跳出小筐,然后跑回起点与第二位幼儿交接)

3.幼儿分组尝试新玩法。

4.评奖:勇敢奖、神气奖、精神奖、坚持奖。

幼儿活动3--老师出示竖摆的围成方形的拼板,让幼儿说说是什么,怎么玩。

请一幼儿示范。教师提示。

幼儿分组尝试新玩法。

幼儿进行评奖设计意图3--直线形变为方形再变为立体的方形,由平面逐渐发展到立体,将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动作难度、心理挑战性等都寓于游戏之中,让幼儿期待着又一次新的玩法,对活动充满着无尽的乐趣。对幼儿挑战更有自信心。

教师活动4--(四)结束部分的休息、放松操和小游戏。

1.播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放松操。(抖抖手、敲敲腿、弯弯腰、挥挥手、耸耸肩等)

2.请幼儿坐在自己的拼板上。

3.教师将竖摆的拼板站起来,问:“小筐竖起来变成什么?”(车轮)请一位幼儿站在车轮中间滚,再请两位滚。有四个车轮分别请两位幼儿滚。“屈;老师.教,案网出处”最后教师出示一个超大的车轮,请剩下的幼儿一起乘上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回教室。

幼儿活动4--幼儿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颜色座在相应颜色的拼板上。

让幼儿说说小筐竖起来变成了什么。

请一幼儿玩站在车轮中间滚,幼儿玩超大的车轮,玩乘车游戏,然后回活动室。

设计意图4--让幼儿做在拼版上休息,这样亲切的语言让幼儿感到温暖。孩子在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动中,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初步了解“滚车”玩法并体验“滚车”游戏的愉悦,为再玩拼板留下悬念。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篇13: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2010年6月份, 110 k V XX变电站的#1站变发出“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动作”信号, 继而保护装置动作#1站变51B开关跳闸, 站用电自投保护装置动作, #2站变备自投装置动作将热备用的#2站用变投上 (合上52B开关) , #2站变保护装置动作跳开52B开关, 导致全站站用电失电的事故。

1.1 事故经过

110 k V XX站站变失电前, 有外来施工班组进站工作, 正在检查警卫室内的#1空调机故障, 当检查到#1空调机的风机启动回路时, 误触动接触器C1起动回路, 对外壳短路, 造成直接接地故障;本站的#1站变发出“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动作、故障电流0.21A”信号, 继而保护装置动作#1站变51B开关跳闸, 站用电自投保护动作, 将热备用的#2站变保护动作自投上52B开关, #2站变也同样发出“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动作、故障电流0.21 A”信号, 也同样保护装置动作跳开52B开关, 导致全站站用电失电的事故发生。

1.2 主要原因分析

(1) 由于检修#1空调机故障时, 工作班组因疏忽没有做好防护措施, 没有将螺丝刀的金属部位用绝缘胶布包裹好, 以及将解开的电线头用绝缘胶布包裹好, 导致带电的电线与已接地的金属外壳直接相碰对地短路, 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按照正常原理的设计来说, 保护装置有它的选择性, #1空调机发生接地故障, 应该是先跳开警卫室的#1空调机电源 (带漏电6 A) 空气开关, 如果跳不开, 就选择跳开警卫室总电源 (带漏电32 A) 空气开关, 如果上述空气开关跳不开, 就选择跳开控制室交流馈线屏的馈线 (警卫室电源、带漏电45 A) 空气开关, 可是, 为什么它的跳闸会选择用保护装置来切断故障?这就涉及到一个设计接线不严谨的问题, 故障前的站变中性点CT接法如图1所示。

图1中的中性点CT接在了N点入地的位置, 这样的接法导致了保护只反映中性点不平衡电流, 不能够反映接地故障, 中性点不平衡电流的二次保护整定值在0.2 A, 而安装在#1站变和#2站变的中性点CT的额定电流比是300/1 A, 那样, 折算出一次故障电流定值确在60 A。当时的#1站变和#2站变的保护装置动作都是中性点不平衡电流保护, 刚刚好整定值为60 A, 而动作时的二次侧故障电流是0.21 A, 折算出一次故障电流确在63 A, 根据Ud>Uz来判断, 保护装置正确动作。判断:这是一起保护在一次设备上的安装地点不合理, 而导致了#1站变和#2站变开关a保护相继正确动作跳开故障设备, 将故障点隔开, 造成全站丢掉站用负荷的事故。这也是造成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

2 解决方法

(1) 根据上述的第2个主要分析, 应该是将#1站变和#2站变轮换停电, 将2台站变的中性点CT换个合理的位置, 事故后技改完成后的站变中性点CT接法如图2所示。

图2中的中性点CT接在了N点与接地点的连线一并, 穿过中性点CT, 再分别接N点和接地的位置。这样既能够反映中性点不平衡电流, 也能够反映接地故障电流。

(2) 应该检查所有二次交、直流回路的空气开关 (或熔断器) , 它的上、下级的配置是否合理。根据《低压保护电器的选择与整定》规定, 1) 配电线路在正常使用中和用电设备正常起动时, 保护电器不会动作;2) 保护电器必须按规范规定的时间内切断故障电路, 这是实施规范的最基本目标, 也是保护电器的根本任务;3) 配电系统各级保护电器的动作特性应能彼此协调配合, 要求有选择性动作, 即发生故障时, 应使靠近故障点的保护电器切断, 而其上一级和上几级 (靠电源侧方向为上) 保护电器不动作, 使断电范围限制到最小。例如:按照规定上级的容量应该比下一级的容量大, 到了用电设备的上一级应该跟用电设备匹配, 等等。根据《低压安全操作规范》的规定:所有的用电设备都应满足“三级配电、两级保护”的要求;还应将空气开关 (或熔断器) 至少分为一、二级, 多的分有六到七级, 并且它们的容量需要每一级合理递减, 空气开关 (或熔断器) 的安装的位置及其名称、编号列表和归档, 相当于台帐, 方便以后查询。

(3) 工作班组的责任与这次事故是分不开的, 工作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 安全措施不当, 导致带电的电线对地直接短路而酿成事故。根据《低压安全操作规范》的规定:将检修设备停电, 必须把各方面的电源断开。因此, 检修空调机应该有两种做法:一是不带电的做法:将空调机的各方面电源都断开, 用高内阻万用表测量和确认没有电压后, 才进行检修工作;二是带电的做法:工作监护人监护到位, 监护人应在工作前, 应有工作票, 根据工作票一次性做好相关安全措施, 工作负责人应在开工前向工作人员做好交底工作, 提醒工作人员带电位置, 将解开的带电的电线用绝缘胶布包裹好, 预防有来电侧的危险位置;根据《电气操作导则》的规定, 工作人员应互相关心施工安全;在工作中, 监护人应该时刻提醒工作人员哪个位置能碰、哪个位置不能碰, 一旦发现有习惯性违章行为应立刻制止。

3 结语

(1) 设备图纸在施工前, 应该经有资质的技术人员作严格审核, 经有资质的并经年审的施工单位的技术人员核对;在施工过程中, 发现不合理的接线方式, 应尽早提出并在投运前解决, 不要放在投运后再去技改, 将事故隐患留给用方单位;投产交付使用的图纸, 应经使用方的继保人员、施工方的专业负责人、运行方的工作值班负责人等核对现场和图纸的对应, 以上三方在核对后的原件上各自签名确认, 在“竣工图”上盖章, 并有设计、审核、施工的人员签名确认;以上各方应各自把关, 务求严谨。

(2) 用方单位应该在工程完毕前提前介入, 直到投运后的维护。在提前介入的过程中, 一旦发现问题应直接向施工方提出, 督促其改正, 不要等到交付使用的时候, 或者是已成定局的时候, 才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去做补救措施;应该防患于未然。

(3) 用方单位和施工单位发现问题后, 要立刻用积极的态度、相互配合去解决问题, 不要以各种借口为由来你推我挡“耍太极”, 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做法。

(4) 运行部门应该按照合理的配置, 做好二次交、直流回路的空气开关 (或熔断器) 的配置管理, 建立台帐入档, 将其列入本站的《变电站现场运行规程》方便以后查询以及日后的管理。

(5) 根据南网《电气工作票技术规范》规定, 进站施工的工作班人员, 在进站工作前应履行工作票制度, 办理工作票, 在许可工作后, 才能开始工作, 如果发生事故, 应积极配合、将事故的原因尽快查出, 并协助把事故尽快处理, 而不是发生事故就立刻撤场, 事后调查询问不合作, “一问三不知”, 这样是极其不负责任的做法。

摘要:详细阐明了一起在电力系统中少见的, 由于站内用电器故障导致站变保护动作, 引发全站失电的事故的过程, 并由此引申至保护整定值和空气开关 (熔断器) 的配合不合理也可导致全站失电事故的原因。并以江门供电局某110kV变电站为实例, 根据其发生以及技改的处理, 为日后处理此类型的事故提供了重要和有力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站变,失电,技改,反思

参考文献

[1]低压保护电器的选择与整定.中国建筑电气资讯网

[2]GB14048.2—2001 低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低压断路器

[3]低压安全操作规范.百度文库

[4]Q/CSG10006—2004 电气操作导则

篇14: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全书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即第一章,重点介绍引发幼儿教师自我反思的课程应具备的教育理念和框架组织特点。教师要对工作充满好奇和疑问,成为“与儿童一起学习的研究者”,通过对收集的信息进行批判性反思并体验“持续性观察——反思——行动”的过程。实现自身专业发展和儿童有意义学习。在这样的理念引领下,作者提出了构建反思性教学的五个核心实践经验,即:创设丰富的班级文化、运用材料提升课程质量、将教师自我融入教与学的过程、指导儿童学会学习、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

第二部分即第二至六章,详细介绍了上述的五个核心实践经验。创设丰富的班级文化。从“让儿童有时间对事物好奇,有时间踌躇,有时间仔细看,有时间分享交流,有时间关注最重要的东西”的理念出发。作者提出“聚焦于关系。而不是规则”等13条基本原则,引导教师对创设符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的学习环境进行思考。

运用材料提升课程质量。反思性教学将材料置于课程支架和教学基础的地位,作者提出了“根据正确的儿童观选择材料”“鼓励儿童熟悉材料后探索新的操作方法”等选择、利用及摆放材料的16条原则,引导幼儿教师有目的地选择并利用材料,支持幼儿学习。

将教师自我融入教与学的过程。作者提出了“行使自己的权利”“关注儿童的观点”等8条原则,引导教师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和课程观。他还运用大量生动的案例示范如何把日常生活中的寻常时刻作为课程的一部分,从幼儿当下关注的事物出发,观察幼儿的表现、理解幼儿的想法、拓展幼儿的经验、提升幼儿思维水平的方法。

指导儿童学会学习。在“相信儿童是一个有能力的个体”的理念指导下,基于让幼儿学会学习的目的,作者提出“鼓励儿童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价”等9条原则。他重点介绍了支持幼儿学会学习的方法,如:利用幼儿的兴趣来丰富其游戏和学习经验、引导幼儿对自身的经验进行反思、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支持幼儿向同伴学习等。

与儿童一起进行深层次学习。在“儿童天生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的儿童观指导下,从“把儿童的强项和能力作为教学着眼点”的理念出发,作者提出了“向儿童提出挑战,引导儿童在现有水平上进一步发展”等8条原则。他还对操作方法做了示范。如:引导幼儿通过绘画、雕塑、戏剧表演等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等等。

第三部分即第七章,介绍了不同条件、背景下的幼教机构根据自身特点调整课程,以保证课程理念得以实现的方法。作者提出了“关注对活动过程的观察和记录”“发现预设课程的其他可能性”等7条原则,并用生动的案例示范了不同幼教机构在落实课程框架过程中的一些具体做法。

第四部分即第八章,指出了幼儿教师实践本课程框架、追求专业发展的途径和方法,并提出了“寻求支持自己学习的同事”“敢于接受挑战,尝试新事物”等5条原则,并通过背景不同的5位幼教工作者自觉寻求专业成长的故事,给幼儿教师树立了榜样。

第五部分,即附录,介绍了1个评价工具(教师自我评价工具)和3个工作实例(课程计划和评价实例、课程计划表格实例、早期教育宣传工作实例),为幼儿教师实施课程框架、进行自我反思提供了参照。

篇15: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设计意图

要让幼儿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幼儿教育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本活动主要是充分利用我园现有活动资源,创设活动情景,利用游戏的方式组织孩子进行体育活动锻炼,活动中我们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基础,尊重孩子的能力差异和动作发展的不同层次。通过活动中难度的不同实现不同发展目标,使每个孩子都能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发展,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感觉。

活动目标

1、学习助跑跨跳,自主探索并掌握其动作要领。

2、感受体育游戏带来的乐趣,知道春天是植树的季节。

3、体验帮助他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4、技能目标:使每个孩子能够根据自己的能力敢于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跳过一定距离,发展基本活动能力。

5、情感目标:使孩子们喜欢参与体育活动,养成不怕困难的精神和敢于挑战自我的意识。

教学准备:

小椅子5把,平衡木;沙池、道具小树,蓝色纸条2根。

活动重点

1、学习助跑跨跳,掌握动作要领。

2、通过“小河”宽度的不断增加,自主探索出通过助跑跨跳的方法来越过小河。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请幼儿跟教师一起去郊游,并练习活动前的准备动作。

2、小朋友们,现在是什么季节?对,是春天,跟冬天比,春天有什么变化呢?天气变暖和了,树叶绿了,小草和地里的庄稼都发芽了,春天这么美丽,我们一起去郊游好吗?那好,小朋友们站好队,跟老师一起出发了!(放音乐)

3、创设游戏情景,玩“我们去种树的游戏”。

4、引导幼儿练习助跑跨跳的动作,要注意动作的要领。通过过草地(走)、爬山坡(跑)、钻山洞(蹲着走)、采5个小蘑菇(蹲下起跳)来进行热身。

二、展开活动

1、捶锤手臂,捶锤腿,放松放松,休息一下。小朋友们真历害,我们一起过了草地、翻过山坡、钻了山洞,现在我们来到了一个小村子,这个村子里的树都得病死了,现在这个村子里一棵大树都没有,你们说这样好吗?为什么呀?没有了树,小鸟就没有地方安家了,等到了夏天,天气越来越热,人连个乘凉的地方都没有了,好可怜呀!我们应该怎样帮助他们呢?昨天我们过了一个节日,是什么节日?(.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是植树节,什么季节才种树呀?春天,现在正好是春天,那今天老师就领你们去给这个村子种树好吗?

2、引导幼儿开展“种小树”的游戏比赛。

(1)教师介绍游戏规则:将幼儿分为两组,听到信号后,过小河,走小路,种小树。完成任务以最快的速度跑回,下一位幼儿继续比赛,看哪组先完成。

(2)幼儿分组游戏。

3、我们要把小树苗种到对面的山坡上,可是,去往山坡的路上有困难,是什么困难?有一条小河,还有一架独木桥,我们要跳过小河、走过独木桥才能到达山坡上,把小树苗种在地里。

4、我们先看看,这条小河不宽,很容易就过去了,我先请小朋友们跳跳试试。可是,突然,下雨了,小河里的水一下子多了起来,小河变得宽了,这下你还能跳过去吗?有的小朋友是跨跳过去的,你来给其他小朋友们演示一下你是怎么跳过去的,观察一下,看他是怎么跳的。第一幼儿教育儿童

5、继续增加“小河”宽度,引导幼儿探索出跨跳过小河的方法,并一步发现助跑可以跨跳的更远。教师帮助幼儿尝试体验。

6、我们现在都能跨过小河了,那我们开始种树吧,记住,小树种下不能倒,要种好,埋结实一些。现在我们一个一个的来,要站好队,种完树的小朋友到后面站队!

7、小树种好了,小朋友们真棒!村子里的人们都非常高兴,可是,正准备庆祝的时候,突然,一阵龙卷风刮过来,龙卷风是自然灾害,威力非常大,它把小树都卷走了,我们种的树没有了……雨也下了起来,小河里的水增多了,小河变得更宽了,这下怎么办啊?我们是不是应该继续帮助这个村子里的人们。我们上个星期学了,要乐于帮助有困难的人,学习雷锋叔叔,做好事!那小朋友们辛苦一下,我们再种一次小树好吗?你们真棒!

8、提醒幼儿:过小河的时候,要跑起来,单脚起跳,跨过小河,种树的时候,为了让龙卷风不把小树卷走,我们要种好,种深一些。

9、放松整理阶段。

三、活动结束

小朋友们今天真棒,跨过这么宽的小河,走过这么高的独木桥,帮助村子里的人们种上小树,我们很厉害,但我们也很辛苦对不对?那我们回去喝一大杯水休息休息好吗?宝贝儿们真棒,跟后面的老师们说再见吧!

四、活动延伸

可在户外区开展游戏,根据幼儿情况适当增加游戏难度,如:在独木桥上放置障碍物、跨过两条小河等,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肢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反思

“爱护环境,保护环境”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似乎离我们生活很遥远。但是随着现在“低碳生活”、“健康生活”的提出,环境保护越来越为大众所重视,我们的幼儿受到了耳汝目染。“保护环境”不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一个切实可行的一个倡议。《我们去种树》这一内容,目的在于让孩子们知道树木对环境的益处,了解粗浅的种植知识,感受大自然和环境的美好。

篇16:中班数学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起一起》

教学内容:

健康我和拼板一起玩

教学目标:

1、学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身跳,使跳跃同协调。

2、探索并感受拼版的不同玩法,萌生创新意识和能力。

3、勇于接受挑战,并体验体育活动的乐趣。

4、能根据指令做相应的动作。

5、通过活动锻炼幼儿的跳跃能力,让他们的身体得到锻炼。

教学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知道拼版的特性,安全、轻巧。接触过拼板,并有一定经验。

2、物质准备:拼板每人一个,郊游的音乐,幼儿每人身上标有颜色标记。

3、《郊游》音乐以及场地布置:场地上贴有颜色标记。

4、30厘米见方的泡沫拼板人手一块(3种颜色)。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两脚并拢跳。

难点:在拼版的两边跳,动作协调,轻轻落地。

教学方法与手段法:

自主探索法、示范法,尝试法、练习法,游戏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1--(一)开始部分的准备活动:

1.带好小拼板去郊游。(播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动作,如头顶、左右侧身、膝盖顶拼版、举在胸前走等)

2.停止后问:“刚才把小拼板变成什么?”

3.请在空地上玩玩,拼板变成什么?(幼儿分散玩)

4.停止个别交流动作,集体学学做做,教师配上一些简单的动作儿歌)(1)帽子顶在头上。

(2)拖地板。

(3)小马。(得儿驾,小马小马骑骑骑)

(4)飞盘。(转、接、高点接)

(5)蹦蹦床。(1、2、3、4,跳得高,用力跳,轻轻跳、单腿跳。

(6)跳过拼板。

①教师发出指令:把拼板直直的放在右边,教师检查每个幼儿拼板的方位。

②跳过来,跳过去。(练习两次)③跳的时候注意什么?(轻轻跳、并拢跳、轻轻落地、不碰板)幼儿活动1--幼儿随音乐活动活动身体幼儿交流:我们刚才把小拼板当成了什么幼儿分散玩拼板,尝试拼板的多种玩法。

幼儿说说自己的拼板变成了什么幼儿跟老师学做某些动作。(如:小马等)。

幼儿学习跳过拼板:两脚并拢跳幼儿练习跳过拼板(练习两次)幼儿听老师小结:跳的时候要掌握需要注意的地方。(轻轻跳、并拢跳等)。

设计意图1--让幼儿在欢快的音乐声中做热身运动,热身运动是开展体育锻炼必不可少的环节,我以游戏口吻开场,一下子吸引幼儿,使幼儿的身体各个关节得到舒展,肌肉得以放松,从心理上和生理上都进入状态,并对活动产生兴趣,为下一个环节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基础。

幼儿探索单块拼板的玩法,更贴近了幼儿与材料的亲密接触,使幼儿与材料和谐对话的直接经验。萌发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提升并组织幼儿练习相关动作,重点练习多种跳法,并引导幼儿学习原地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跳

教师活动2--(二)把拼板变成长条,练习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

1.幼儿按照自己所拿拼板的颜色很快地拼成长条。教师问:“有几条拼板?像什么?”

2.用刚才跳过来,跳过去的方法跳过小河。(请一位幼儿来示范)教师问:“跳的时候注意什么?”

3.幼儿分成四组接力跳。(教师用双手扶的方法帮助胆小的孩子)

4.教师问:“有没有碰到困难?”

5.教师提出观察到的一些问题:

(1)跳的时候站在拼板的哪里?

(2)从头跳到尾。

6.再玩一次。

幼儿活动2--幼儿按自己的颜色将版拼成长条形。

幼儿说说拼好的长条形像什么老师告诉幼儿这是三条彩色的路请一幼儿用学过的方法进行示范跳。

幼儿以小组进行接力跳。幼儿再玩一次。

设计意图2--组合拼板,练习正面向前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并敢于跳过高30厘米的拼板,体现了教育活动中幼儿的主体地位。针对幼儿的不同水平,活动中老师要适时地帮助与指导,使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体验成功的快乐。当幼儿遇到困难、胆怯时,老师会鼓励他,帮助他让幼儿感到温暖。

教师活动3--(三)在竖摆的拼板前方,出示竖摆的围成方形的拼板,练习原地纵跳动作。

1.这是什么?(筐)

2.怎么玩?请谁来挑战。(请一幼儿示范,教师在一旁用动作语言提示:双脚并拢侧身行进跳过小河,再原地纵跳进小筐跳出小筐,然后跑回起点与第二位幼儿交接)

3.幼儿分组尝试新玩法。

4.评奖:勇敢奖、神气奖、精神奖、坚持奖。

幼儿活动3--老师出示竖摆的围成方形的拼板,让幼儿说说是什么,怎么玩。

请一幼儿示范。教师提示。

幼儿分组尝试新玩法。

幼儿进行评奖设计意图3--直线形变为方形再变为立体的方形,由平面逐渐发展到立体,将运动密度、运动强度、动作难度、心理挑战性等都寓于游戏之中,让幼儿期待着又一次新的玩法,对活动充满着无尽的乐趣。对幼儿挑战更有自信心。

教师活动4--(四)结束部分的休息、放松操和小游戏。

1.播放音乐,幼儿跟着老师做放松操。(抖抖手、敲敲腿、弯弯腰、挥挥手、耸耸肩等)

2.请幼儿坐在自己的拼板上。

3.教师将竖摆的拼板站起来,问:“小筐竖起来变成什么?”(车轮)请一位幼儿站在车轮中间滚,再请两位滚。有四个车轮分别请两位幼儿滚。最后教师出示一个超大的车轮,请剩下的幼儿一起乘上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回教室。

幼儿活动4--幼儿听音乐做放松动作。

让幼儿根据自己的颜色座在相应颜色的拼板上。

让幼儿说说小筐竖起来变成了什么。

请一幼儿玩站在车轮中间滚,幼儿玩超大的车轮,玩乘车游戏,然后回活动室。

设计意图4--让幼儿做在拼版上休息,这样亲切的语言让幼儿感到温暖。孩子在运动后进行适当的放松运动是很有必要的,在活动中,让幼儿始终保持愉快的情绪。初步了解“滚车”玩法并体验“滚车”游戏的愉悦,为再玩拼板留下悬念。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上一篇: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典礼心得体会怎么写下一篇:今年端午节送什么礼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