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

2024-04-24

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通用3篇)

篇1: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

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 犯罪心理学教授

前两天开一个警察学术研讨会,会上,一些学者对警察的批评让笔者深感不平!同样,笔者在网络或各种报道中,也经常看到人们对警察的评论,且经常是“非正面”的评价或报道……,譬如:广州警察开枪事件。笔者很替他们鸣不平!由于笔者曾在基层公安部门工作过,对他们的工作情况颇有感受,所以感到,若委屈了这个群体的大多数人,真的很不公平,也不公道!——因为他们是和平年代流血最多的群体,也是为了我们的安定生活牺牲性命最多的群体!

我不想举惊天动地的事迹,只想谈谈他们日常的工作:

公安最基层的部门应该是派出所。每个派出所都分管辖区内少则千户、多则万户的户籍管理,还有流动的暂住人口管理。他们每天要接待并处理大大小小的民事纠纷案(包括家庭纠纷、买卖纠纷、人际冲突等)数十起;接受各种治安、刑事案件的报案,进行应急处理,并要协助分局刑警队侦查破案等。

派出所是全日工作制,24小时对外办公。一次我因事晚上去北京某派出所,在晚上十点多钟,这里的情况一点不亚于医院的急诊室,仍有人不断地从外面走进来,而民警不仅要接待进来报告的案件,还需要外出出警,只听对讲机里喊:快派人来,这里酒后滋事,连警察都打,一人处理不过来!可派出所这里已经没有富裕的人手……这就是晚十点后的派出所!

在派出所工作的民警,平均每隔三天就要上一个“全天班”,即值晚班。一个月中,还必须有一个星期日值班。因为人少,即使值班,次日仍需要照常上班。若按国家规定的八小时工作制计算,他们平均一个月要上一个半月的班。

在全天班中,他们不仅白天要照常工作,而且,晚上更忙,尤其到夜间仍是事情不断。因为这一时间段正是人们因吃饭喝酒滋事、打架斗殴、伤害、拦路抢劫等案件的高发时间。案件发生在前半夜,但处理完就要延续到后半夜了。不管后半夜几点钟躺下,次日早八点还要照常上班。

如此循环,对干警们来说已是最“正常”的生活了。一旦管区内发生了较大的刑事案件,一旦获取了某一重要的侦查线索,那么,就连这样的“正常生活”也享受不到了。外人不知,任何一起刑事案件,从接报案、立案到侦破,少则几天,多则几星期或数月,有的甚至几年。每侦破一起案件都要经过调查访问、技术分析、跟踪、守候等),然后是抓捕、讯问、寻找受害人(或亲属)、补充有关证词、证据,整理材料等阶段,这些活动往往又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此外,还有法律程序时限的要求,因此,某一案件一开始,干警的工作就没有白天与黑夜之分了。这些工作的苦衷若非亲身经历实难理解。

首先看侦查阶段,调查访问,看似最简单,但也不是非常容易的事,我记得在基层时,只为查找一个煤气本的当事人,我就与我的师傅跑过派出所、煤气站、当事人所在单位多次,就这样还是找不到当事人本人……“东跑西癫”地查找线索虽然辛苦,但是,最苦的莫过于“守候”。许多适合守候的地点并非具有较好的守候条件。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案情需要,一守就是数小时,甚至是几天几夜。寒冷、暴晒、饥渴、虫咬、困乏都得忍受。

其次是抓捕嫌疑犯。现代社会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人口流动性大,犯罪分子作案后,为逃避打击大多采取“三十六计”中的上策逃之夭夭。有的因一时未被发现而暂时没出逃,但一遇风吹草动也会立即出走。嫌疑人一旦逃窜,就是案件已破,危险仍未消除,而且,“亡命之徒”对社会的危害更大,这就对干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的逮捕活动秘密且准确,行动快速且果敢。在抓捕过程中除怕“惊了案犯”之外,更怕的是“狗急跳墙”,来个“鱼死网破”。许多公安干警受伤、甚至牺牲都在这一阶段。

再次是讯问工作。抓获案犯后就要讯问,这可是侦查活动中相当重要的一环。从我来到治安组后接触过的案犯、到干警们向我谈起他们经办的案犯,有一点是绝对相同的:即任何一个嫌疑人在被抓来后的初次审问中绝不肯轻易地、主动地交待问题。显然,他们也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要受处罚的,所以,被抓“现行的”(即正在作案时被抓住的)往往只承认“这一次”,至于根据某一可靠线索抓来的案犯,由于他自己不知是“哪起案子栽了”,更不肯轻易地开口交待。于是,每次讯问对干警来说,都是一种时间和耐力的消耗。

尤其当你明明知道他在说谎,你还得听下去,找出说服他的理由,加上你已经一天没有好好休息过,而且,你不是偶尔遇上这么一个,你的工作决定你几乎天天都在面对这类人,生活中我们遇到一个骗子就已经气得要死了!那么,警察几乎天天面对骗子和谎言,这时,我们还要求警察像医生那么温柔、像老师那么和蔼地面对他眼前的人,那确实是对我们警察的一种人格分裂性的要求!

当一个人无数次地或几乎天天地面对无耻之徒,你能期待着他面对下一个人时能绅士般地礼貌、面带善意、心平气和地好好说话吗?——这也是很多人对警察最不满的地方:“他们态度为什么总那么横!”我告诉大家:你在派出所干上半年,你的脾气也会大,你的态度也会横!所以,这种现象也被称职业病。

虽然职业病不是好事,需要治愈。但他们有治愈的时间吗?他们没有宽松的休息日,没有规律的生活。他们总在加班加点,他们随时会遇到不善之徒……。所以,尽管我也遇过对我非常横的警察,但当我理解他们,我从不生他们的气,我还非常希望有更多的人理解他们!

广州警察开枪之事虽然是个悲剧,但是,凌晨四点,遮挡车牌、不服警察查询,甚至抢走警察的警官证后强行开车,如果您是警察,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判断?

回到讯问话题上来,讯问的同时还必须作好记录。为了防止伪供,许多关键之处或细节必须仔细地问、反复地问、变换方式地问。这样边问边记常常要持续数小时。所以一个案件从接警到处置完,时间就是大半夜!

由于连续作战,他们经常数日不能回家。一次我在值班时,一位老妈妈来派出所声称“找儿子”,由于我对当地方言不太适应,所以我最初以为“她要我们派出所帮她找儿子”。后来弄明白,她是找她当民警的儿子,问“怎么五天五夜不回家?”以为出事了。至于妻子打来的“还要不要家?”、再不回……等质问和威胁的电话更是不胜枚举。挣钱不多、生活不规律、经常缺少睡眠、吃饭常过点,工作还常常带有危险性,这就是基层干警的日常生活。听他们讲,这个分局曾有几任刑警队长都没活过50岁。

以往我们从电影、电视、小说情节中看到的警察都是精力充沛、潇洒英俊、无所不能;实际上,现实生活中他们有更多的疲惫、无奈和烦恼。他们是凡人,但是,却常常不得不牺牲凡人应有的许多生活内容,甚至不得不牺牲自己的健康、乃至生命来履行自己的职责。

我们的和平生活就是这些无数的平凡警察努力的结果,难道他们不是和平时期最可爱的人吗?

篇2: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

主持人语:生活中常听到做父母的抱怨,有的说孩子从来不跟我说太多的话,有的说孩子最近总偷我的钱,有的说孩子刚初中就谈恋爱,说他两句就闹自杀,还有的说孩子每天就玩电脑什么都不干,更严重的还要离家出走„„李玫瑾教授今天告诉我们,在孩子这些反常行为的背后,根源其实来自对孩子早年教育的忽略和缺失。一个个惨痛的教训再次提醒家长,对孩子最大的恩情,不是生育,而是陪伴他成长。

嘉宾:李玫瑾,女,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硕士生导师组长,二级警监。中国警察协会学术委员,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等。主要研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题等。实录:

陪伴孩子成长,是最大的恩情

绝大多数家庭是温馨健全的,而绝大多数的孩子都是懂事的。我们的父母也都爱孩子,所以关于家庭教育,很多人认为自己不是问题,因为虎毒不食子,爸爸妈妈肯定都是爱自己的孩子。可是我想说的是,有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家庭健全不等于健全的家庭教育。很多社会的问题都可归结于人的问题,而人的问题归结于哪儿呢?归结于人的早年。

A 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大人的问题

首先我讲的第一个问题是人的心理发展有顺序性,表现的问题有滞后性,很多案件表现在成年,但他的问题不在成年。任何生命都是一个过程,生命的发展是轨迹式的,人的命运取决于早期。有很多人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生活得更好,为了更有钱,结果他奋斗完了以后的结果是一无所有。我们讲心理的问题一定要往前走,也就是说,我们要让孩子很好地发展,一定要在十年前就做很多事情。

未成年人是被动的弱者,所有的问题是身边成年人造就的,很多人不太赞同这个观点。我记得最早有一次在全国家庭教育会上,当时有个领导说,怎么能这样说呢?我说对不起,你让我说,我就要这样说,而且要说到所有的地方。抚养人对被抚养者,首先你有他生命的决定权,第二你有他物质发展的提供权利,第三你对他照顾的程度也是你决定的,第四他的个性完全是你造就的,所以孩子的任何问题都是身边大人的问题。我又用了另外一段话,我的胃口是喂出来的,我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我的观念是唠叨来的,我的残忍是孤弱无助熬出来的,我的无耻是百般迁就溺出来的。

我经常遇到一些案件,有记者给我打电话说,“李老师怎么样来教育这些孩子们?”我说你错了,现在不是教育孩子们,而是教育身边的大人。有一个老总,咱们国内品牌的一个老总,通过《今日说法》的记者找到我说,“李老师,我这儿子老偷钱,我想领他来见见你。”我跟他电话里讲,你儿子不用来,你来就行。什么意思?问题在你的身上,不在孩子的身上。B停下来陪他,或许孩子还有救

家庭抚养不仅仅是物质的,更重要的是亲自陪伴。在珠海曾经有一个父亲很有本事,通过几年打拼,存了家财百万。但当他回到家时发现儿子已经长大,逃学,惹是生非,最后怎么办呢?父亲开始管,但根本管不了,听说湖北有个专家叫何华彪,曾经把一个网瘾孩子给治好了,于是马上领着孩子到那儿去,啪,10万块钱拍出来,这孩子交给你了,你负责把他教育好。这个父亲的行为当时被报道出来,我看到后还写了一篇博客,我说,可怜的父亲应该把10万块钱当做自己的工资,你把所有的事停下来,你这儿子没准还有救,你得亲自陪他,不能把他交给别人。

概括三句话,一,给孩子挣钱的时间不如陪伴孩子的时间。第二,给孩子存钱的努力,不如教给孩子做人做事的努力。从小事做起,比如6岁的孩子扫地,收拾屋子,10岁的孩子洗菜、摘菜。现在有多少家庭让孩子做这个?没了。你就好好学习,别的你都不用管了。结果发现他学好了,却变成了一个自私鬼。第三,找奶妈带孩子不如自己带孩子。

C没有人性的教育杀人不眨眼

家庭教育的理念,人性的教育比智力教育更重要。大家肯定会说,什么叫人性?人性这词太大,太复杂,其实我讲人性的东西最基本的就是情感,是人性中最基础的。我们有很多的高材生,做的一些行为让大家真的摇脑袋。比如说北大曾经有一个化学系的女孩,不明原因中毒,送到医院,查不出来,最后通过别国的科学家知道这种症状叫铊中毒,但她已经错过了治疗的关键期,终身残废,到现在凶手是谁不知道。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就是她的同学干的。你看,学了知识杀人不眨眼,这就叫没有人性的教育。

人性先是从小的相依,你给孩子哺乳,在他成年后告诉他你对他的眷念。然后人的情感,任何人彼此之间的支撑。马加爵曾经说过一句话,让我真的很感慨,真的为他惋惜。他极其聪明,悟性很好。在逃亡期间,他在海边录了一些话,其中有一段是讲给大姐的,他说大姐你一直这么关心我,但我从来不跟你说太多,不愿跟你说真心话,我这人就这点不好,心里想的总不说出来,但现在我告诉你,我有一个问题想不通,那就是人活着究竟为什么?一百年前没有你,没有我,一百年之后,你不是你,我不是我。现在我明白了,人活着在于人生有真情,人生的意义在于人间有真情,我知道我错了。

马加爵的话让我感慨什么?想想人这一辈子,首先生命是有爱才有的,对吧?然后你一出生,吃喝拉撒全靠别人,能活下来是因为有人没有白天黑夜地照顾你,那是恩情。你长大的每一天,有多少人给你提供支撑啊?你吃的,用的都是爸妈做的吗?不是,那是全社会很多人努力才有的,是一个社会支撑的。整个社会的支撑就是一份情,包括友情,成年以后爱别人,爱自己的孩子。人的一生没有情的话,不就成为一个纯吃纯拉的动物吗?马加爵这番话,是到了绝境体会到的领悟。

二战后有位中学校长,侥幸从集中营里逃了出来,他给所有老师写了一封信,说我亲眼见到了人类不应该见到的事情,毒气室由专业的工程师建造,儿童由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高中生大学生枪杀焚烧,看到这些令我怀疑教育是为了什么?请帮助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可以制造出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心理变态狂,读、写、算只有在能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时候才具有重要性。D善良既救别人也是自己的福分

性格比智力更决定命运。性格这个东西,现在越来越被忽略,所有家长一问我问题就是我这孩子学习分数怎么样,我孩子上什么学校怎么怎么样,同事之间只要谁家孩子高考,就问考上没有?考哪个学校?我从来不问人家这样的问题,这让人很难受。因为智力是天生的,不是教出来的。所有伟大的科学家,你看爱因斯坦大学毕业好长时间找不到工作,爱迪生从上小学、中学就开始被老师排斥,说这孩子根本就不适合教育。这是天赋的。什么是后天可为的呢?那就是性格。一个人成年后,在厨房里做厨师和在实验室里做科学研究,本质上没有差别,都可以养活自己,都可以活得很有尊严。差别是什么?是这个人可爱不可爱,能不能帮助别人,对别人是否有爱心,而不是说他所到之处大家很痛苦。

很多犯罪的人,他之所以犯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缺陷。性格是后天形成的社会行为方式,虽然我们需要聪明,需要分数,需要学历,但那不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没有很高的学历,但是他很善良,这种善良既救别人,也是他自己的一个福分。有些人很傻,傻得大家都可以占他便宜,但正因为大家都占他的便宜,大家发现你不用躲他,结果这个傻人身边也有很多的人。相反,很多人很精,所有便宜都让他抢先,周围的人跟他在一块都吃亏,所以大家都离他远远的,这个人身边最后没有什么朋友。E不被尊重的孩子怎么尊重别人

保护孩子的前提是尊重,要给孩子自主的选择权。我经常遇到很多咨询,问,我这孩子现在马上要考大学了,你说他考什么专业?我说我不是神仙,我离你孩子八竿子远,我怎么能告诉你他考什么专业?他又问你认为哪个专业更有发展?我说哪个专业更有发展不见得适合他,你得问孩子自己想干什么?

天津有个案子,杀奶奶,杀妈妈,为什么?他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上了大学后学得很痛苦,一个学期下来好几门不及格,跟家里要钱补课,要了钱他又上网了,回去没法交代,最后就杀亲。所以我认为很多家长问我,这个孩子现在怎么怎么样,我一听这个话,不对劲,你的孩子多大了?21岁了,大四了,按理说应该怎么怎么样。我说你累不累呀,不知道法律规定吗?18岁就是成人了,成人什么概念?他有所有的权利了,民事权利,刑事权利,政治权利,所有权利都有了,爸爸妈妈只有听他的份了,没有管他的份了。这个事情可以商量,我的建议是什么,比如你找一个对象,你应该找个什么样的,但绝对不说不能找她,肯定孩子跟你势不两立。很多孩子从小不懂这个权利,大了的时候已经变成一个非常叛逆的人,这种孩子一定跟父母的失误有关,父母的失误一定是独裁。一个从小没被尊重的,没有感受快乐的人,他不会有健康阳光的心态。一个没有被亲人善待过的人,怎么会去善待别人?同样他不被尊重,他怎么会自尊?怎么尊重别人的权利和生命呢?成年人给了他什么,他就回报给成人什么。

我有大量实例,父母很爱孩子,爱你不商量,不商量得很惨烈,最简单的,你到人家那儿吃饭,你不喜欢吃肉,可对方给你夹了一盘子的肉,你说那是什么感觉?你咽又咽不下去,不咽你盘子里全满了,这就叫爱你不商量。所以在现代生活中,我们要去体会孩子的心理,这特别重要。

孩子行为应先改变大人的行为。北京的中学老师关成华在书上写了一句名言,我也非常赞同,他说大人们好好学习,孩子们才能天天向上。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是送给孩子们的,现在变了。

补白:怎样培养孩子的性格

第一,3岁前是情感的抚养,他痛苦的时候你要帮助他。3岁之后孩子会说话了,他不说话,这东西你不给我,我就跟你闹。所以3到6岁要立规矩,第一件事就是要教会他不能任性。

第二件事,防止自私。人天生都是把饭往自己嘴里送,但我们要告诉孩子,生活中有别人。当他5岁左右,他说我要跟你们一块吃,可以,但只要你上桌,就立下规定大人不吃,你就不能吃。让孩子知道,我难受的时候别人也难受,这就是他人的概念。

最后一个,要防止娇气,孩子小时候一定要有一项体育活动。因为我是搞心理学的,我经常讲,很多抑郁症不是纯心理的问题,是生理问题。因为看到有些大学生抑郁自杀,其实抑郁的一个重要原因,一个是感觉困乏,心理刺激缺乏,还有一个就是体力活动不足,脑力活动过度。孩子要从小养成一个运动的习惯,不是运动的爱好,而是习惯。习惯什么呢?也就是说,从小让他学会一项运动,比如游泳、长跑。我认为体育有两个优点,一就是人在生长过程中,神经系统需要运动来发育,第二他在运动发育过程中会更加协调。

篇3:李玫瑾:对基层警察生活的感受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 被试样本简介

本文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 选取山东某市的200多名基层派出所警察作为调查对象。在反馈的问卷中, 共有258位基层警察参与了问卷调查, 其中三个人未作答职业倦怠问卷, 还有三个人问卷不完整, 故删去此六个存在严重缺失的被试, 最终合计有252名有效被试。样本基本组成情况如下:样本中有152名男性, 有100名女性, 男性比例为60.3%, 女性比例为39.7%, 在该调查中, 男性被试比例远高于女性被试, 这一定程度是由工作特殊性质决定的。年龄方面, 被试分为四个年龄层, 但高于46岁的只有一个, 所以45岁样本在做年龄段分析时被去掉。其他为25岁及以下组37人, 占14.7%;26~35岁组145人, 占57.5%;36~45岁组69人, 占27.4%。婚姻状况方面, 已婚144人, 占57.1%;未婚108人, 占42.9%。教育程度方面, 高中和中专人数较少, 合并到一起总人数为27人, 占10.7%;其他样本最多的为本科学历, 有一半以上的被试学历为本科 (57.9%) ;其次为大专学历, 占25.4%;硕士及以上学历的人数为15人, 所占比例仅为6%。工作年限方面, 参加测试的被试有约半数的工作年限为2~5年, 数据为138人, 占54.8%, 其次, 21.8%工作了6~10年, 15.5%已工作10年及以上, 剩余的7.9%的被试工作时间在1年及以下。

(二) 研究工具

1.关于职业倦怠的问卷

研究采用的是MBI-GS量表。MBI-GS量表是目前职业倦怠研究领域采用率最高的调查问卷, 问卷经过国内外研究者的反复验证, 显示其拥有较高的有效性。职业倦怠量表共15个题项, 分为情绪衰竭、玩世不恭和无效能感三个维度, 分别对应量表中的1~5题、6~9题和10~15题。量表采用七点计分法, 按事件出现频率从1到7依次计分:1表示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 2表示极少出现这种情况, 3表示偶尔出现这种情况, 4表示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5表示频繁出现这种情况, 6表示非常频繁出现这种情况, 7表示每天都出现这种情况。得分越高, 表明职业倦怠的程度越高。

2.关于工作特征的问卷

研究采用的是Hackham和Oldham的工作特征量表, 此量表是当下工作特征效度最好使用频次最高的量表, 最为广泛接受和应用。量表共有技能多样性、工作完整性、自主性、工作重要性、反馈五个维度, 分别对应量表中1~5题、6~9题、10~14题、15~18题、19~22题。采用5点积分法, 按照时间出现频次从“1”到“5”依次计分, “1”表示完全不符合, “2”表示大部分不符合, “3”表示部分符合部分不符合, “4”表示大部分符合, “5”表示完全符合。像职业倦怠量表一样, 得分越高, 表明越符合自己工作特征。

3.数据分析软件

本文运用SPSS 22.0进行频率分析、描述统计、信度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通过分析对变量进行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验证假设, 分析变量间的关系。

Mplus 7.0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 评价工作特征量表和职业倦怠量表的结构效度, 得到各个模型的拟合指标及因子载荷, 对量表结构效度进行评判。

二、工作特征及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体分值描述统计

(一) 工作特征各维度及总体得分均值

工作特征包含技能多样性、工作完整性、自主性、工作重要性和反馈五个维度, 计算各维度对应小题得分的均值, 合成得到每个维度上得分的均值, 计算在工作特征问卷22道小题上的得分的均值得到工作特征总体的均分。由于各小题分值均为1~5, 所以如果均值高于2.5为高于一般水平。

由上表可知, 被试群体在技能多样性维度上分值较高, 为3.68, 作答者倾向于认为自己工作的技能多样性比较高, 在自主性和工作重要性两个维度上的分值接近3, 略高于中间分值2.5, 倾向于认为工作自主性和工作重要性较高。在工作完整性和反馈两个维度上被试的评分较为趋中, 没有明显的倾向性。

(二) 职业倦怠各维度及总体得分均值

职业倦怠问卷各小题均采用1~7评分的方式作答, 中间分数为3.5。职业倦怠氛围情感耗竭, 人格解体和个人成就感降低等三个维度, 计算各维度各小题的均值及总体的均值, 结果见下表:

由表可知, 情感耗竭维度平均值为4.9, 远高于3.5, 偏高, 说明总体被试的情感耗竭程度较高;人格解体维度的平均分为4.5, 远高于3.5, 说明总体被试的人格解体程度也比较高;个人成就感降低维度的平均分为3.99, 偏高, 说明总体被试感到一定程度的个人成就感降低。

三、工作特征和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计算工作特征五个维度与职业倦怠三个维度及总体职业倦怠之间的相关性。如下表所示:技能多样性这一维度与职业倦怠各个维度及职业倦怠总体均值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 且相关程度比较高, 工作特征其他四个维度 (工作重要性、工作完整性、自主性和反馈) 与职业倦怠各个维度及职业倦怠总体均值之间均为负相关。从相关的绝对值大小来看, 技能多样性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联最强, 其次为工作完整性。

四、工作特征各维度对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 (回归分析)

使用多元线性回归的方法, 以职业倦怠总体均值为结果变量, 以工作特征的五个维度为预测变量, 建立回归方程。

a.预测变量: (常量) , 反馈, 自主性, 技能多样性, 工作完整性, 工作重要性

模型的R2为0.600, 调整的R2为0.592, 由此可见, 工作特征的五个维度共解释了总体职业倦怠平均分数60%的变异。

a.因变量:职业倦怠总体均值

总体回归分析显著, 说明总的来说, 工作特征的五个维度可以显著地预测职业倦怠总体均值。除此之外, 还可以通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和各预测变量的标准化回归系数评价各个预测变量的预测作用大小。

a.因变量:职业倦怠总体均值

由上表可知, 工作特征五个维度对应的回归系数均显著, p均小于0.05, 说明工作特征的五个维度对总体职业倦怠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从标准化回归系数β来看, 除技能多样性的β为正值之外, 其他均为负值, 说明技能多样性可以正向预测职业倦怠, 亦即技能多样性程度越高, 总体职业倦怠程度也越高。同样的, 工作完整性、自主性、工作重要性和反馈对总体职业倦怠的预测作用为负向的, 即这几个维度的越高时, 总体职业倦怠程度越低。

五、讨论

本研究发现, 技能多样性对基层警察的职业倦怠有显著的正向预测。在此工作技能多样性指的是不同工作的不同技能要求, 也就是说基层工作中, 警察往往一人承担多项工作。工作技能多样性本来可以缓解员工工作枯燥性, 增添挑战性和趣味性, 但在问卷中显示的结果却与预期相反。究其原因是因为,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 治安形势日趋复杂, 相关配套机构的不完善, 以及“有警必接, 有难必帮, 有险必救, 有求必应”的承诺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使基层民警在原本的主要工作职能———巡逻、治安、社区服务、调节治安纠纷的基础上又增添了各种各样的新职责 (1) 。举个例子来说, 一个2~5万人口的基层派出所的正式干警约有10~15人, 一般分4各班, 一个班值班24小时, 值班期间负责整个派出辖区的所有接处警, 平均每天接警15~25个, 节假日要达到40几个, 其中家庭矛盾、邻里矛盾居多, 近年, 房地产类纠纷也上升很快。这就要求民警在出警过程中既要懂得如何进行现场物证勘察、现场口供记录、出警视频全程记录, 又要具有心理学矛盾调节等能力, 样样精通, 因此频繁出警而导致身心俱疲。除技能多样性以外, 工作特征的其他几个维度, 都显示了与基层警察的负相关关系。其中工作完整性与基层警察的负相关关系最为明显。在访谈中我们了解到, 由于基层民警人数少, 工作重, 频繁接警, 导致有些出警并不能彻底解决问题。换句话说, 有些问题不能马上解决, 但新问题又不断出现, 民警只能投入到新的案件当中去, 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问题, 往往就成为无尾案件。很多时候不能完整地处理案件, 使得基层警察苦恼不已, 久而久之便产生了倦怠心理。

基层警察是警察队伍的中坚力量, 是警察群体与人民群众联系的窗口, 其工作状态的好坏、工作效率的高低都将直接影响到警察群体的整体形象, 进一步影响社会治安, 因此对警察群体的职业倦怠状态必须高度重视。鉴于基层警察独特的工作特性, 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相关措施, 缓解基层警察的职业倦怠情况。具体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

加强工作专门化、规范化。通过扩宽警种数量, 严格招聘, 招录适合不同工作岗位的警察加入警队, 规范工作责任, 使每项工作都有专门部门承担, 减少一人多职责的混乱情况, 减轻基层警察的职业倦怠机会。

增加警察编制。给基层派出部门增添警力, 严格把关每项案件, 充分发挥民警主体意识, 尽量减少无尾案件数量, 减少基层民警因无法完整解决案件带来的无力感, 进一步消减职业倦怠感。

提高基层派出单位工作的重要性。重视基层民警工作, 将接警出警等日常工作纳入绩效考核评估体系中去, 进一步增加基层民警评奖评优的机会, 使基层民警时刻重视组织, 增加荣誉感, 进而减少职业倦怠感。

完善心理培训机制。建立专门的心理培训、治疗部门, 定时的对基层民警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有效的缓解基层民警日常工作中的情绪问题, 防止情绪积压导致职业倦怠。

招录环节严格把关。在招录工作中, 着重考核待用人员的心理素质、品德价值观, 优先录用抗压能力强、有崇高责任感和强烈服务意识的人, 从源头上减少基层民警产生职业倦怠的机率, 进一步保证基层警察队伍的思想健康。

参考文献

[1]李昌庆, 何木叶, 张鑫.警察职业倦怠的元分析[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 2015, (06) :112-116.

[2]张跃进.浅谈构建公安职业特点的政治思想工作体系[J].公安教育, 2015, (02) :22-25.

[3]李瑞, 张腾.监所民警职业幸福感培养策略——从职业倦怠走向职业幸福[J].法制与社会, 2015, (01) :167-168.

[4]王楠.对影响我国警察职业化发展因素的分析[J].辽宁警专学报, 2015, (02) :79-82.

上一篇:环境教育工作总结四年级下一篇:最严格水资源管理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