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2024-04-21

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共16篇)

篇1: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下元节的节日由来

农历十月十五,民间传统的“下元节”,又称“下元日”,旧时人们又尊是日为“水官生日”。而道当中的诸神之中,“三官”地位颇高,特别是在黎民百姓之中影响较大,其起源乃是土生土长的原始民间信仰中人们对天、地、水的自然崇拜。另据《典略》,东汉时早期的道就吸收了传统的原始民间信仰,奉天、地、水“三官”为主宰人间祸福的神灵了。至宋代又将“三官”与“三元”(正月十五“上元”为天官生日,七月十五“中元”为地官生日,十月十五“下元”为水官生日)联系起来,称“三官”为“三元”。后来,随着道教的逐步衰落,百姓对“三元”的认识逐步模糊,三官生日也越来越淡化了。

根据历法,农历十月十五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据说下元节是要祭“大禹”吗?

说道三官大帝,这是我国历史上民间宗教信仰之一,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当中的三位天神。目前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当中都有着“三官堂”、“三官庙”或是“三官殿”这样的位置。三官,就是指上元天官、中元地官和下元水官,也有说法说他们就是尧、舜、禹。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将三官大帝降临人间的日子,分别称作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上元节很著名,就是正月十五元宵节;中元节在七月十五,很多人也都知道这是鬼节;唯独下元节,知道的人就少很多,下元节的日子是:农历十月十五。

当然,知道的人少,不代表就没有什么意义。三官大帝各司其职。总的来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这也基本上代表了绝大多数中国人进庙磕头的心态,只不过一般人都把这三种心态混为一体了,很少单独剥离出来。

学术上普遍的观点是,三官信仰源于古代对于天、地、水的祭祀。《仪礼》的《觐礼》篇就说:“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讲的就是祭祀的方法,是火祭。直到东汉时期,张天师将这种方式引入道教科仪,驱灾治病。再往后,民间对于三官的信仰,就越来越昌盛了。

神仙过生日,往往是最忙的时候。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神仙生日的时候去祈求,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节日。所以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生日,就成了下元节。

水官大帝,也叫旸谷帝君,传说中是大禹的化身,估计是从大禹治水那里来的。神仙体系里有大帝名号的挺多,但是在凡间真正做过帝王的,其实还真不多,水官大帝可以算一个。

不过我们还是要严肃地强调一下,水官大帝隶属太清境大赤天,由风泽之气和晨浩之精结成,总主水中诸大神仙,而不是说人家是从水里冒出来的。同理,地官大帝是隶属上清境禹余天,也不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每年十月十五的时候,水官大帝即来人间,校戒罪福,为人消灾。这就是俗称的水官解厄。

其实,水官解厄对于现在的人,意义甚至要比赐福和赦罪还要大。无辜者的无力或者无奈,仿佛就是一种厄运在缠绕。甚至有时候觉得犯太岁啊、流年不利啊、甚至水逆之类的,都不至于让人运气坏到这个地步。所以,在下元节来的时候,还是希望水官大帝能有一些作为吧。解厄真的可以算是人最基本的需求了,有时候真的不需要过得多好,只希望能够平静地活着。不过,话虽如此,人就算各有其命,终归也得积极面对自己的生活,不要太不在乎也不要心存侥幸。否则总有一天,大难临头,你就是跟水官大帝再怎么套近乎,人家也未必愿意和你谈笑风生。

篇2: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1、祈愿神灵。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

2、享祭祖先。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也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

3、吃节令食品。下元这一天,村民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也是以前农村孩子最高兴的日子,可以吃到很多祭祀之后称为“福余”果品食品。

篇3:什么是真实有效的科学“活动”?

浙教版《科学》教材中的“活动”是科学教学的一部分, 通过活动可以让学生领悟科学的思想。“活动”在科学教学中的重要的特点:

(一) “活动”形式多样化

初中科学课本中各册的活动。这些活动的形式有:观察、调查与交流、竞赛、游戏、实验探究、技能训练、小制作、小发明、课外实践活动等。

(二) “活动”内容生活化

科学“活动”着眼于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因此, 很多活动与生活紧密相联, 如:会沉浮的气球、鸡蛋放在溶液里、月相实验、模拟月食实验、酒精蒸发实验、水的沸腾实验、水蒸气液化实验、液体的扩散实验、蔗糖溶解实验、近点远点盲点实验、观察玉米种子和菜豆种子、花的结构、膝跳反射等等。

二、“活动”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通过调研、听课、访谈, 发现科学“活动”教学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 教师对科学“活动”的认识不够

在课堂教学中有些教师的首要目标还是完成教学内容, 至于学生真正理解了多少知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精神是否能提高并不重视, 这样的结果是:教师的讲解代替了学生的主体活动, 教师的思维代替了学生的思维, 教师的认识结果代替了学生的认识过程。

(二) 教师“活动”代替了学生“活动”

现在科学课本中许多都是学生分组“活动”, 由于学生分组“活动”需准备大量的实验器材, 某些科学教师性情使然, 怕麻烦, 上课只准备教师演示“活动”的器材, 所以学生的分组“活动”就由教师演示“活动”代替了, 更有甚者, 教师的演示“活动”也省了, 直接把答案告诉学生。教师这样做极大地抹杀了学生能力培养。

(三) 科学“活动”教学设计不精细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教师只有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 才会有精彩课堂的生成呈现。而部分科学教师的教案, 在“活动”这一环节上, 写得很简单, 如:书本第几页、略, 还有的干脆什么都不写。这大大降低了“活动”教学的有效开展, 影响了“活动”教学的可操作性, 使“活动”显得粗糙而简单, 无序而重复, 杂乱而无章, 缺乏有序渐进, 教学时间用得很多, 然收效甚微。

(四) 科学“活动”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有些“活动”的开展需要相应的器材, 而实验室中的仪器很陈旧, 与科学教材配备不密切, 也有些仪器比较缺乏, 如用天文望远镜观察月相形状, 用显微镜观察精子和卵子的实验等等。

三、解决科学“活动”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 提高教师对“活动”教学的认识是基础

对“活动”教学的认识包括观念上的转变和内涵的理解, 这是提高“活动”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观念决定思路, 思路决定出路, 任何一次教学改革, 无不以转变教学观念为先导, 教育每前进一步, 无不依赖于教学观念的突破, 教学中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高教师对“活动”教学的认识。

1. 加强学习, 分析课例

组织教师学习《科学课程标准》、《科学教学论》、《建构主义课堂教学案例》、《新课程下教师自我发展设计能力》等等, 让教师充分认识到, 只有将学生进行科学活动与学习科学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 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在科学“活动”的教学中, 必须创造多种机会让学生进行活动, 在亲身参与科学“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 感受科学过程, 获取事实证据, 检验自己的想法和科学理论。

一线教师教学过程中, 要敢于给学生时间让学生操作, 教师只需说明“活动”教学的实施要领、操作步骤等。

2. 专家引领、同伴互助

邀请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研员来校上示范课、开讲座, 送骨干教师外出培训, 与结对学校、同一片区学校开展教学研讨等形式, 既有从理论的角度分析“活动”教学的要素, 操作程序, 基本步骤等, 也有从实践的层面结合“活动”教学的亲身经历, 使得“活动”教学少走一些弯路,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二) 转变教师“活动”教学的备课是关键

教师要上好科学“活动”, 备课是关键, 这样上课时才胸有成竹、遇事不乱。

1. 备课要体现“学生被动”到“学生能动”的转变

在新课程背景下, 要变“我教你学”为“以学定教”的思路来备课, 让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 根据“活动”教学要求, 灵活地掌握课标, 用教材来教而不是教教材, 把备课的视野扩大到教材以外的东西。要发挥集体的力量, 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 培养学生兴趣, 激发求知欲望, 进行合作备课。有些实验在一节课内很难完成, 那么我们就要提前几天甚至几个星期先做, 然后把实验中的现象在课堂中展示出来。

2. 备课可以对教材中的实验有效改进

教材中的“活动”是理想化的产物, 如何发挥出活动的有效作用, 教师就要合理地选择利用。不能认为教材是专家编写的, 教学就要以教材所承载的权威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和掌握为宗旨, 教师的任务就是简单地“占有”教材, 然后将教材内容从头到尾原原本本地传递给学生, 再让学生去“占有”。教师和学生都成了教材的奴隶。而应该在新的教育理念下, 教材不是供传授的经典, 不是供掌握的目的, 而只是教师使用的工具。作为工具, 它怎样才能适合自己使用?是否需要加工改造, 教师要予以审视和重构。教师在备课中, 可以对书本上的某些实验加以改进, 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案例:比热实验的改进

取两只质量相同的烧杯, 放入相同质量的水和煤油, 分别用相同的酒精灯加热, 使它们在相同的时间里吸收相同的热量。教材原有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这个实验要求除了水和煤油两种不同物质不一样, 其他的条件都应控制相同:煤油和水的质量、温度计、石棉网、酒精灯火焰等等。特别是酒精灯的火焰要一样, 在这个实验中很难控制, 那么我们采用改进的水浴法如图2所示的装置就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三) 增强学生科学“活动”的操作是核心

1. 转变教师角色行为, 调动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只有让学生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 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许多科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在处于主动的状态时, 能够发挥智力的百分之七十到八十;而处于被动状态时, 只能发挥其智力的百分之二十到三十。因此, 我们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是他们自身的需要, 应该成为他们自觉的行为。

2. 将课堂延伸至大自然, 培养学生“活动”的兴趣。

大自然中许多活生生的事物变化在课堂上是无法识别的, 如教材中出现的“日月星辰天体运动的观测”、“太阳光的色散”、“光的颜色”、“太阳高度的测量”、“当地昼夜长短的变化, 夏、春、秋、冬昼夜的长短”的观测等, 这些“活动”内容无法在课堂内操作, 像处理这类教材, 就必须结合课堂教学, 打破课堂时限, 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去进行实地科学观察和调查, 利用课后延伸补充教学, 才能让学生获得真知。

3. 结合研究性学习、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 经常开展各种小制作、小论文、小发明等比赛活动, 让学生多动手实践, 做到教、学、做合一。

通过动手引发学生对观察的兴趣, 满足学生的心理需求, 增强对现象的理解和深化, 让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在活动中得到体现。

(四) 配置与新课标相配套的实验器材是保障

科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综合学科, 要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相应的结论, 总结出各种规律。教师的作用仅仅是引导, 告诉他们实验的目的, 什么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至于怎么做, 应该留给学生。为此, 学校应尽可能配备多的器材, 让学生通过实验掌握科学知识, 提高能力, 体会成功喜悦的同时, 让他们也感受到科学家寻找自然规律的艰辛。

总之, 科学中穿插了大量的“活动”内容, 体现了编写者敏锐的时代意识, 先进的教学理念和勇于突破陈规的过人胆略, 是我国课程史和教材史上的重大创新。

摘要:《科学》教材突出对学生能力培养, 增加了大量学生“活动”的内容, 由于教师对科学“活动”的认识不够, 往往会以教师“活动”代替学生“活动”, 使“活动”课的教学设计不精细。本文通过提高教师对“活动”教学的认识, 转变教师“活动”教学的备课思路, 增强学生科学“活动”的操作以及配置与新课标相配套的实验器材四个策略, 以解决科学教材的“活动”教学。

关键词:科学活动,存在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邵宗杰, 裴文敏.教育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

[2].程功, 陈仙梅.教育心理学[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0.

篇4: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A: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一种特有的现象,城中村几乎出现在中国每一座大城市里。这个城市中不为人知的隐秘角落几乎成为城市犯罪的温床。它们往往位于人们的视线和旅游地图之外,饱受漠视与误解,同时又充满了希望与活力;那里刑事案件发案率高,治安案件立案率高,是各地治安管理的难点和黑点。

为了探讨“城中村”的法治现状与管理困境,探讨背后的社会治理难题和法律问题,《方圆》杂志社拟在2013年启动“城中村法治调查”活动。检察院可针对辖区内的城中村法治现状提供一份详尽的调研报告,我们将派记者前往采访,并召开相关研讨会,出版专刊。

当法律与宗教信仰“相遇”

Q:4月24日,正是今年冠县东古城镇庙开幕的日子。东古城镇是山东最西部的小镇,毗邻河北、河南,这里有黄河古道,有全国闻名的樱桃树,当然还有“三省庙会”。

这天一早,冠县检察院组织民行、东古城检察室、控申、白云民生服务等部门检察官深入庙会设点开展检察工作宣传,并提供法律咨询,解决百姓在法律方面的困惑。

“三省庙会”,不难想象,当然是人山人海的场景。一路上,我看到了坐着轮椅、满面虔诚的八旬老人,看到了占卜算卦的“大师”,看到了焚香祈福的信徒……我们也选了一处必经要道,架起了宣传点。令我感到意外的是,几乎是同时周围的很多人就围了过来,不少人手里还拿着敬香,系着红绸(参加过佛拜仪式后庙里送的)就咨询起了法律问题。

在一天的宣传活动中,我共接受了十多人的咨询,接受了两份控告材料,其中不乏农村宅基地侵占、低保发放不及时等方面的诉求。让我深刻地感受到,如今信息化飞速发展的时代,大多数人并不像以前那样盲目的封建迷信,大家的诉求不仅会跟“佛”说,而且会利用法律途徑寻求解决办法。而我们法律工作者,一定要把发生在百姓身上的不公当作自己的感同身受,拿出妥善的办法,让他们相信法律能够作他们的维权武器。我想,到那时,法律与宗教信仰再“相遇”时他们一定会选择法律。(文/山东省冠县检察院民行科赵安峰)

A:人们对于神佛的期盼是建立于精神寄托之上,但对于法律的信仰却需要建立于自身对于公平正义的亲身感受之上。

给了书面offer

却不愿意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

Q:我前段时间接到一家公司的书面offer(无试用期),并为此辞去了原有工作。可是现在这家发offer的公司却拒绝跟我签订劳动合同,请问我该怎么办呢?

A:目前,多数用人单位在与劳动者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前,都会先向其发出Offer Letter,中文通常称为聘用意向书或录用通知书,向劳动者说明单位的聘用意向以及岗位、工资、福利等情况。

这种offer的法律性质有所争议,通常被视为一种要约。所以只要劳动者同意并符合Offer Letter中的约束条件,用人单位就应当按照Offer Letter中承诺的内容如期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如果用人单位违反Offer Letter未订立劳动合同则需要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只要您在此期间没有不诚实履历等问题,可以有两种办法,一是要求对方履行签订劳动合同的义务;二是向法院起诉申请赔偿。

篇5: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下元节有哪些习俗?

1、祭祀祖先:下元节也有祭祀祖先亡灵的习俗,我国很多地区的人们,都会在这一天,到家庙、祠堂去祭拜祖先,有着祈福消灾的美好寓意。

2、祈愿神灵:在下元节的时候还有祈愿神灵的风俗,下元节与道教有关,道家三官,下元节对应的是水官,下元节祭祀水神,有消灾解厄、祈求丰收的美好寓意。

下元节吃哪些食物好?

1、米果:米果也是客家的传统食物之一,也是下元节的传统美食,因为下元节也是五谷主的生辰,所以就做米果来祭祀五谷主。

2、芋子包:芋子包是客家地区的传统小吃,是以马铃薯和芋子为主要食材制成的,在十月十五的下元节客家地区常常做芋子包吃。

下元节诗词:

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 (唐)元稹

题注:并序,此后江陵时作

序:玄元氏之下元日,会予家居至,枉乐天代书诗一百韵。鸿洞卓荦,令人兴起心情。且置别书,美予前和七章,章次用本韵,韵同意殊,谓为工巧。前古韵耳,不足难之;今复次排百韵,以答怀思之贶云。

昔岁俱充赋,同年遇有司。

八人称迥拔,两郡滥相知。

逸骥初翻步,鞲鹰暂脱羁。

远途忧地窄,高视觉天卑。

并入红兰署,偏亲白玉规。

近朱怜冉冉,伐木愿偲偲。

鱼鲁非难识,铅黄自懒持。

心轻马融帐,谋夺子房帷。

秀发幽岩电,清澄隘岸陂。

九霄排直上,万里整前期。

勇赠栖鸾句,惭当古井诗。

多闻全受益,择善颇相师。

脱俗殊常调,潜工大有为。

还醇凭酎酒,运智托围棋。

情会招车胤,闲行觅戴逵。

僧餐月灯阁,醵宴劫灰池。

胜概争先到, 篇章竞出奇。

输赢论破的,点窜肯容丝。

山岫当街翠,墙花拂面枝。

莺声爱娇小,燕翼玩逶迤。

辔为逢车缓,鞭缘趁伴施。

密携长上乐,偷宿静坊姬。

僻性慵朝起,新晴助晚嬉。

相欢常满目,别处鲜开眉。

翰墨题名尽,光阴听话移。

绿袍因醉典,乌帽逆风遗。

暗插轻筹箸,仍提小屈卮。

本弦才一举,下口已三迟。

逃席冲门出,归倡借马骑。

狂歌繁节乱,醉舞半衫垂。

散漫纷长薄,邀遮守隘岐。

几遭朝士笑,兼任巷童随。

苟务形骸达,浑将性命推。

何曾爱官序,不省计家资。

忽悟成虚掷,翻然叹未宜。

使回耽乐事,坚赴策贤时。

寝食都忘倦,园庐遂绝窥。

劳神甘戚戚,攻短过孜孜。

叶怯穿杨箭,囊藏透颖锥。

超遥望云雨,摆落占泉坻。

略削荒凉苑,搜求激直词。

那能作牛后,更拟助洪基。

唱第听鸡集,趋朝忘马疲。

内人舆御案,朝景丽神旗。

首被呼名姓,多惭冠等衰。

千官容眷盼,五色照离披。

鹓侣从兹洽,鸥情转自縻。

分张殊品命,中外却驱驰。

出入称金籍,东西侍碧墀。

斗班云汹涌,开扇雉参差。

切愧寻常质,亲瞻咫尺姿。

日轮光照耀,龙服瑞葳蕤。

誓欲通愚謇,生憎效喔咿。

佞存真妾妇,谏死是男儿。

便殿承偏召,权臣惧挠私。

庙堂虽稷契,城社有狐狸。

似锦言应巧,如弦数易欺。

敢嗟身暂黜,所恨政无毗。

谬辱良由此,升腾亦在斯。

再令陪宪禁,依旧履阽危。

使蜀常绵远,分台更崄巇。

匿奸劳发掘,破党恶持疑。

斧刃迎皆碎,盘牙老未萎。

乍能还帝笏,讵忍折吾支。

虎尾元来险,圭文却类疵。

浮荣齐壤芥,闲气咏江蓠。

阙下殷勤拜,樽前啸傲辞。

飘沈委蓬梗,忠信敌蛮夷。

戏诮青云驿,讥题皓发祠。

贪过谷隐寺,留读岘山碑。

草没章台阯,堤横楚泽湄。

野莲侵稻陇,亚柳压城陴。

遇物伤凋换,登楼思漫瀰。

金攒嫩橙子,瑿泛远鸬鹚。

仰竹藤缠屋,苫茆荻补篱。

面梨通蒂朽,火米带芒炊。

苇笋针筒束,鳊鱼箭羽鬐。

芋羹真底可,鲈鲙漫劳思。

北渚销魂望,南风著骨吹。

度梅衣色渍,食稗马蹄羸。

院榷和泥碱,官酤小曲醨。

讹音烦缴绕,轻俗丑威仪。

树罕贞心柏,畦丰卫足葵。

坳洼饶尰矮,游惰压庸缁。

病赛乌称鬼,巫占瓦代龟。

连阴蛙张王,瘴疟雪治医。

我正穷于是,君宁念及兹。

一篇从日下,双鲤送天涯。

坐捧迷前席,行吟忘结綦。

匡床铺错绣,几案踊灵芝。

形影同初合,参商喻此离。

扇因秋弃置,镜异月盈亏。

壮志诚难夺,良辰岂复追。

宁牛终夜永,潘鬓去年衰。

溟渤深那测,穹苍意在谁。

驭方轻騕袅,车肯重辛夷。

卧辙希濡沫,低颜受颔颐。

世情焉足怪,自省固堪悲。

酬郑户曹骊山感怀 (唐)韦应物

苍山何郁盘,飞阁凌上清。

先帝昔好道,下元朝百灵。

白云已萧条,麋鹿但纵横。

泉水今尚煖,旧林亦青青。

我念绮襦岁,扈从当太平。

小臣职前驱,驰道出灞亭。

翻翻日月旗,殷殷鼙鼓声。

万马自腾骧,八骏按辔行。

日出烟峤绿,氛氲丽层甍。

登临起遐想,沐浴欢圣情。

朝燕咏无事,时丰贺国祯。

日和弦管音,下使万室听。

海内凑朝贡,贤愚共欢荣。

合沓车马喧,西闻长安城。

事往世如寄,感深迹所经。

篇6:下元节是什么意思是什么节日介绍

下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祀祖先的节日之一。

正月十五日汉族称上元佳节,乃庆元宵,古已有之;七月十五日汉族称中元节,祭祀先人;十月十五日汉族称下元节,祭祀祖先。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

根据中国的历法,农历在十月十五,下元节,也是一年中最后一个月亮节,在这个月圆的时候,人们要进行最重大的祭祖活动。

下元节说法

按道家的说法,天官于正月十五下人间校定人之罪福,称天官赐福;地官于七月十五来人间释放幽冥业满之灵,称地官赦罪;水官于十月十五来人间为人消灾减厄、解救危难,称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来人间解厄的日子。

唐朝时,朝廷就规定下元日禁屠,死罪的囚犯也须延缓执行的日期。宋朝的《梦粱录》记载:“(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民国时期的《中华风俗志》中也有“十月望(十五日)为下元节,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之说。

民间对三官的信仰由来已久,尤其是明代以后,各地都修建了许多三官殿、三官堂、三官庙、三元庵之类的庙宇。每逢三元节,人们都要去庙宇祭拜三官,忏悔罪过,祈福免灾;信仰三官的人还要禁荤食素,称为“三官素”。下元节时,道观内必定会修斋设醮,举行消灾祈福的宗教仪式;民间也会备好丰盛菜肴,祭祀祖先亡灵,并祈求水官排忧解难;许多地方还会举行祭祀神灵、祈禳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活动。

在苏州一带,对三官的信仰曾经十分兴盛。人们不仅去三官行宫祭拜,还将写着“三官大帝”字样的灯笼请回家中,为全家解厄消灾。

吴江各镇以及乡间,旧时都建有三官庙宇,仅盛泽一地就有五座,可见当时吴江的三官信仰是何等的兴盛。每到十月十五,各处三官堂都有修斋设醮的活动,信徒们纷纷聚集于庙宇内斋祭祷告,祈求水官为民消灾解厄。此外,民间的工匠在下元节这一天还有祭祀炉神太上老君的习俗。

下元节时,正是农村收获的季节,届时家家户户都会用新谷磨糯米粉,做成小团子,斋祭水官。

篇7:下元节是什么时候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D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民俗活动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镶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篇8:“美国”一节的活动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美国》是七年级地理教科书第九章第一节内容, 它和第二节《巴西》共同构成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的教材内容, 本章的学习让学生对西半球两类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概括有所了解。本节教材的四个部分均围绕美国的经济发展展开, 第一课时分析了美国的人种构成以及美国的地形、气候与农业地区专业化, 第二课时则主要认识美国是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 以及美国是世界最大的资源消耗国和废物排放国, 本课时是在第一课时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美国经济高速发展的条件和带来的问题。

二、学情分析和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前面两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东半球的国家和地区》的学习后, 已基本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简单方法, 对地理图表具备一定的读图分析能力, 对阅读材料、归纳整理的能力也有所提高, 所以本节课安排了“网页浏览, 资料整理”“知识抢答”“比一比, 说一说”“角色扮演”等活动, 利用学生的求知欲、表现欲和对时事的关心, 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美国经济在世界的地位; (2) 了解美国工业的分布, 理解高新技术产业对美国经济的作用; (3) 认识美国过度消耗资源、过度排放废弃物; (4) 培养学生从地理图像和材料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 (1) 通过“网页浏览、整理资料”认识美国工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及其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2) 通过“知识抢答”认识美国主要的工业部门、工业区和工业城市; (3) 通过“比一比、说一说”认识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4) 通过“角色扮演”认识美国是世界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 理解美国对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 通过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2) 辩证地认识美国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的关系, 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

(1) 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2) 了解美国是世界资源消耗大国和废物排放大国。

五、活动设计

1. 网页浏览、整理资料

(1) 活动目的:获得美国矿产资源丰富、海陆空交通便利、工业发达等信息。

(2) 活动设计:学生浏览教师提供的网页, 从中摘录美国矿产资源、交通、工业等信息材料, 整理记录, 然后教师请最快找到这些信息的学生读出其整理的内容, 并请其他学生补充。

网络中地理信息丰富多样, 教师课前先浏览大量网络资源, 从中精选出与教学内容关系较大的网页, 提供给学生浏览, 这一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速度、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筛选和整理资料的能力, 还能扩大学生的视野,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2. 知识抢答

(1) 活动目的:认识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 拥有完整的工业部门体系。

(2) 活动设计:用多媒体投影出美国著名的工业产品商标 (可口可乐、耐克、通用汽车、苹果手机等) 学生抢答产品名称, 并在“美国主要工业区和工业城市”图上找到这些产品的分布地区和城市。

抢答活动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变得生动活泼, 学生在生活中对这些著名品牌已有所接触或听说过, 因此这一活动有助于学生利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了解教学内容, 也有利于学生构建知识、记忆知识, 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

3. 比一比、说一说

(1) 活动目的:认识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2) 活动设计:用多媒体投影出中国主要出口工业产品和美国主要出口工业产品比较表, 学生分组讨论两者的差异, 利用工业产品引导学生了解传统工业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区别, 理解高新技术对美国经济增长的作用, 再说一说我国的经济发展应走什么样的道路。

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较抽象, 学生不易理解, 通过高新技术工业产品的认识以及比较高新技术工业产品与传统工业产品, 更有助于学生理解高新技术产业的概念, 同时用比较的方法更直观地认识中国经济发展与美国的差距, 帮助学生树立科教兴国的思想, 培养学生立志报效祖国的情感。

4. 角色扮演

(1) 活动目的:认识美国等发达国家大量排放废弃物给全球带来的影响, 以及他们应承担的责任。

(2) 活动设计:先指导学生完成教材88页活动题, 认识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的资源消耗情况, 计算美国人均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别是中国和世界平均水平的倍数。多媒体播放视频———哥本哈根气候峰会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的发言, 将学生分成两组, 一组代表参加峰会的发展中国家的领导人, 另一组代表参加峰会的发达国家的领导人, 模拟气候峰会, 先组内讨论, 然后进行辩论。接着投影出辩论议题: (1) 世界各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2) 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有没有尽到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3) 美国在保护世界资源和环境中应尽哪些义务和责任?

角色扮演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创设情境, 划分角色, 围绕某一地理问题, 由学生按角色要求进行资料分析、交流、讨论得出其扮演的角色的观点、态度。在这一活动中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赞美, 发现闪光点, 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使学生积极投入到问题的探索和研究中, 真正体验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体会

(1) 设计的活动要符合新课程的理念, 即一节课的每个活动都能吸引全体学生共同参与, 关注不同层次学生不同方面的发展。如本节活动二“知识抢答”就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 也容易引起学生兴趣的事物为切入点, 能引起不同层次的学生关注, 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反之, 如果一节课设计的活动难度较大或可操作性不强或大多数学生不熟悉、不了解, 而只是由少数几个口才好的或表演能力强的学生在表演或回答问题, 其他学生则处于观看、游离状态, 这样的活动是不符合新课程理念的, 也就不能达到活动的目的。

(2) 设计的活动要符合地理课程的特征。地理课程具有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等, 我们在设计活动时, 要使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都体现地理课程的特征。如本节活动四“角色扮演”, 通过图表比较、计算、观看视频、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 将相关内容联系在一起, 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以提高, 也培养学生关注与地理相关时事的习惯。

篇9: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这节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一共经历了四次“探究式实验”。

实验一〓学生做实验,教师要求:“每个小组的桌上都有一个圆柱体的容器和一个圆锥体的容器,还有一盆水,请大家将水倒入圆锥体的容器里,然后再将圆锥体的水倒入圆柱体的容器里,看看能倒几次?每个小组要做好记录,看看你能明白什么?”几分钟过后,学生得出结论:圆锥体容器的水要倒三次才能将圆柱体容器倒满,说明圆柱的体积是圆锥的三倍。

实验二:教师拿起讲台上的一个圆锥体容器,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体容器,如此重复三次,但是圆柱体并没有被倒满。教师因势质疑:“这是为什么呢?”学生轻声讨论,但讨论无果。教师用两只手分别高高举起圆锥体和圆柱体,将它们的底面相对,然后反复地重叠、轻碰再分开,指导学生观察:“它们的底是一样大小的吗?”几分钟后,学生得出结论:只有底一样大小的情况下,圆柱体的体积才是圆锥体的三倍。

实验三:教师再次拿起一个圆锥体和一个圆柱体进行装水试验,只是这样反复三次之后,圆柱体内的水还不足一半。教师接着因势利导:“这次又是怎么回事呢?”学生回答:“是底不一样!”教师拿起两个容器的底做了比对,打消了学生的这个猜测,学生继续开始轻声讨论。教师将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并排放在讲台上,然后用手掌沿着两个容器的上沿口,来回不停地做比较状水平移动。学生会意,回答:“如果高不一样,圆柱的体积也不是圆锥体积的三倍。”

实验四:教师很开心地表扬了学生的发现,然后拿出一个圆柱体容器和圆锥体容器,先比照了底和高,得出“等底等高”的结论后,再次进行装水试验,这次圆满成功,学生也得出结论:“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柱的体积是圆锥体积的三倍。”

在接下来的评课过程中,听课教师针对此环节的设计给予了充分的好评。当然,笔者也不否认,在当前注重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大环境下,本课应该是一节有所突破的课。首先,教师没有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直接告诉学生,而是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来进行体验、观察、总结;其次,教师的演示是清晰明了的,具有明确的示范导向性,便于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尤其是在配上了一定诱导性的体态语言后,对学生思考的目的性就更加具有指导性。

褒奖的同时,疑窦也随之丛生:这就是我们所理解的数学课堂的“探究活动”吗?这就是我们所认为的自主发现吗?儿童的探究与发现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活动?引导儿童进行探究和发现的价值何在?课堂上教师四个环节的实验设计,究竟是为了什么目的,或者说是为了追求什么目标?通过这次的学习,学生除了知道“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外,他们还获得了些什么?或者说他们还学到了些什么?是数学思维,探究策略,发现意识,还是创新能力?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2001年开始,走到今天已经是十二年的历程,十二年来,我们已经逐渐开始就“发展学生的数学素养”作为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价值追求达成了一定的共识。而所谓的数学素养,至少包括:能初步懂得数学的价值,会数学地思考,会主动地探究,会与人交流等素养,这些素养的发展,是要靠学生的主体实践活动来逐渐获得的。

在这节课上,执教教师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他在着力并且试图践行“让数学学习成为一种儿童在教师引导下的数学活动”这一理念,但却忽略了“这个过程应该是儿童自己的”。本课的数学活动至少表现在:第一,面对“装不满”的情景,学生自己发现了什么?提出了哪些问题?第二,面对任务,学生做了些什么样的猜测或假设?又是如何设计并进行行动来探究规律的?第三,面对初步的发现,学生是怎样去辨析和修正的?又获得了哪些新的信息和体验?第四,面对教师的提问或演示,学生想到了些什么?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自己又有了哪些新的启示?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很显然,在这个教学片段中,教师采用的探究策略是浅层次的。当教师的演示与学生刚获得的初步结论产生认知冲突时,教师并没有很好地利用这个关键,而是运用了明显的肢体语言将学生可能的惊疑、思考和探究消除在了萌芽阶段。这样一来,就大大削弱了“课堂探究活动”的含金量和价值,也剥夺了学生亲身经历“疑问→欲求→尝试→发现”这样一个探究活动的过程与乐趣。

基于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再来研究一下这节课的设计:教师提供给学生的,究竟哪些材料最为合适?在这节课上,也许教师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这样的猜测和假设交给学生,将自己演示用的一组材料交给学生,让学生在不同材料的使用过程中去探索、发现、猜测和操作不一样的结果,从而去质疑,去进一步地思考和探究,直至归结出结果,这样是否会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探究和思考能力。

由此,笔者认为:小学数学教学真正要转变教学方式,实现“探究式学习”,就应当为学生的主动探索与发展提供一个空间与机会,让学生能够主动地面对问题情境,并且能积极主动地去进行探索,尝试“猜测→实验→推论”的全过程,从而真正去经历主动地假设、积极地探究、努力地尝试、及时地反思以及不断地修正这样一系列的行为过程,在“再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中切实提高数学素养。

篇10:下元节的习俗

修斋设醮

下元日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期之一。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修斋的方法大致分两类:一类略有三种,一设供斋。即设坛供斋蘸神,借以求福免灾。古代结坛方法有九种:上三坛为国家设之,中三坛为臣僚设之,下三坛为士庶设之。后世设坛渐弛。供斋可“积德解愈”;二节食斋。古人于祭祀之前,应沐浴更衣,不饮酒,不吃荤,以求外者不染尘垢,内则五脏清虚,洁身清心,以示诚敬,称为斋戒。斋戒可“和神保寿”;三心斋。心斋可“夷心静然”。另一类大略有九:一粗食、二蔬食、三节食、四服精、五服牙、六服光、七服气、八服元气、九胎食。除此之外,如持诵、忏法、祭炼等一切法事,也都包括在修斋范围之内。

享祭祖先

随着日月的流逝,下元节在民间逐步演化为多备丰盛菜肴,享祭祖先亡灵,祈求福禄祯祥的传统祭祀节日。享祭祖先是对祖先信仰的反映,人类对祖先的信仰,是人类对自身的崇拜。信仰祖先、祭祀祖先,向祖先的灵魂表示虔敬,一目的是为了祈求祖先庇佑于后代。祖先崇拜的产生与古老的灵魂信仰观念有关。原始人认为万物均有灵魂,人的灵魂是独立于肉体的存在。由于人类在原始信仰中把自己看作双重构造,即肉体构造和灵魂构造,因此认为肉体可以死亡,灵魂永远活着,这就是“灵魂不死”的观念。正是这种人的灵魂观导致享祭祖先习俗的盛行.为了祈求先辈的灵魂在冥冥之中保佑其子孙后代,使他们免于灾难和不幸,人们为祖先亡灵举行祭祀活动。一般来讲,对祖先的祭祀方法是宗庙,国家有宗庙,民间各有祖先堂、家庙,通过祭祀,祈求福禄祯祥。全国各地在具体的祭祖求福中各自有不同的习俗.山东省邹县民间,在下元节这天,要专门建醛设宴,祭祀祖先。湖南省宁远县民间,在下元节前后,还要普遍进行迎神赛会。

祈愿神灵

从祭祀内容与对象的演变来看,下元节又溶进了许多农业生产中的祭祀风俗,使其又成为一个祭祀神灵、祈镶灾邪、祈求丰收的农祀节日。福建省莆田一带,下元这天傍晚,各家各户都要在田头祭水神,祈求在干燥的冬季庄稼地滋润,农作物平安过冬。祭祀时,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虔诚。

相关文章推荐:

1.下元节吃什么好

2.的下元节是哪天

3.下元节是怎么来的

4.关于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5.20下元节是几月几号

6.下元节是什么节

7.下元节的古代诗词有哪些

8.关于下元节的著名诗句

9.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10.下元节是什么节及风俗

11.什么叫下元节

12.下元节祭祖的习俗由来

13.下元节习俗与禁忌

14.下元节是什么意思

15.下元节的来历

篇11: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时候

下元节和中秋节不是一个节日,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中秋节是农历八月十五。

下元节节日习俗是什么

祭祀祖先

下元节和中元节、上元节并称“三元”,都是中国传统的祭祀节日。虽然很多人不太了解下元节,但是在很多地方还是保留着下元节祭祀祖先的民俗活动。祭祀祖先的形式可能因各地风俗有别,一般的流程是: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祈愿神灵

下元节传说是水官大帝的生日,在乡村人家有相关的祭祀活动。下元节这一天天黑之前,在福建省莆田一带,家家户户都要在自己的田头祭水神。一般需要摆上斋品,将香一根根播在田埂上,以示忠诚。其目的是为了祈求在枯燥的冬天庄稼地润泽,农作物能够安全过冬。

修斋设醮

每逢下元节,道观中都会举行相关的修斋仪式。因为下元节也是道教斋法中规定的修斋日子,道教认为凡是要仰仗神力的事,如祈福、禳灾、拔苦、谢罪、求仙、延寿、超度亡人等等,皆要修斋。如果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在下元节这一天,去附近的道观中参加修斋仪式。

下元节祭祀什么:水官大帝

三官信仰源于古代对于天、地、水的祭祀。《仪礼》的《觐礼》篇就说:“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讲的就是祭祀的方法,是火祭。直到东汉时期,张天师将这种方式引入宗教科仪,驱灾治病。再往后,民间对于三官的信仰,就越来越昌盛了。

神仙过生日,往往是最忙的时候。因为大多数人都会在神仙生日的时候去祈求,久而久之,就逐渐演变成了节日。所以十月十五,水官大帝生日,就成了下元节。

下元节什么时候祭祖合适:下元节当天祭祖最合适

很多地方还是保留着下元节祭祀祖先的民俗活动。祭祀祖先的形式可能因各地风俗有别。在下元节月亮出来的时候,把家谱、祖先像、牌位等供于家中上厅,然后安放供桌,摆好香炉、供品,开始祭祀祖先亡灵,祈求祖先保佑。

下元节古诗词有哪些

《十月十五日观月黄楼席上次韵》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下元日扈跸朝拜景灵宫》

宋·宋庠

令月开真馆,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庙礼,更作蕊宫朝。

宝扇森排羽,仙轮恍御飚。

霞觞浮桂液,琼馔荐芝苗。

日霁楼先晓,天深树不凋。

篇12:有关下元节的古诗

宋·苏轼

中秋天气未应殊,不用红纱照座隅。

山下白云横匹素,水中明月卧浮图。

未成短棹还三峡,已约轻舟泛五湖。

为问登临好风景,明年还忆使君无。

《下元日扈跸朝拜景灵宫》

宋·宋庠

令月开真馆,宸游薄太霄。

躬行原庙礼,更作蕊宫朝。

宝扇森排羽,仙轮恍御飚。

霞觞浮桂液,琼馔荐芝苗。

日霁楼先晓,天深树不凋。

繁禧将浩劫,世世会杨寥。

《下元日诣会庆节所道场,呈余处恭尚书》

宋·杨万里

琳宫朝谒早追趋,漏尽铜壶杀点初。

半缕碧云横界月,一规银镜裂成梳。

自拈沉水祈天寿,散作非烟满王虚。

已被新寒欺病骨,柳阴偏隔日光疏。

《下元日五更诣天庆观宝林寺》

宋·陆游

朝罢琳宫谒宝坊,强扶衰疾具簪裳。

拥裘假寐篮舆稳,夹道吹烟桦炬香。

楼外晓星犹磊落,山头初日已苍凉。

鸣驺应有高人笑,五斗驱君早夜忙。

《下元日朝谒回与李秉文冒雪过承天寺因题二诗》

宋·李复

北风吹空天欲破,急雪如簁塞空堕。

焚香初自蕊宫归,投鞭来就僧庐坐。

乾坤一色飞鸟绝,市井无声百买饿。

贫粟未给贫民啼,空屋漏穿不可过。

僧炉有令禁触火,袖手指直冻欲堕。

缸暖微闻蝗蚓鸣,客寒对作橐驼坐。

叩钟击鱼呼众起,持钵分糜救晨饿。

一参木佛古因缘,试举丹霞有何过。

《寄题张商弼葵堂堂下元不种葵花但取面势向阳》

宋·杨万里

行尽葵堂西复东,葵花元自不曾逢。

客来问讯名堂意,雪里芭蕉笑杀侬。

主人未肯便山林,赏月吟风酒更琴。

每一登堂一揩眼,谁知半点向阳心。

鄱湖渔歌:下元节五八初度

虚龄称甲子,初度值霜天。沧海帆方满,瑶池月正圆。

篇13: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一、教学过程设计

做一做:在下面的等腰梯形ABCD中, 请你画出一条线段, 将梯形分割成已经学过的几何图形, 试分析说明分割的过程及结论。

教法说明:先让学生大胆尝试, 广泛联想, 合作交流, 然后让个别学生回答分割的过程及结论, 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点评。

解题分析:以下为几种分割情况。

图形3的思路是通过平移一条腰将等腰梯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 这种化复杂为简单, 化未知为已知的转化思想对于我们解决等腰梯形中的证明、计算等问题很有帮助, 接下来我们将针对图形3进行重点探究。

问题1:如图3所示, 图中有哪些相等的线段, 相等的角?

解答要点:相等的线段有AB=DE=DC, AD=BE;相等的角有∠B=∠DEC=∠C, ∠A=∠ADC。

问题2:已知∠B=70°, 求图3中其余各角的度数?

解答要点:∠A=110°,

∠DEC=∠C=70°, ∠EDC=40°,

∠ADE=70°, ∠BED=110°。

问题3:若AD=6, AB=8, BC=10, 求图3中梯形ABCD的周长?

解答要点:因为AB=DC=8, 所以梯形ABCD的周长=32。

问题4:若AD=6, AB=8, BC=10, 求图3中ΔDEC的周长?

解答要点:因为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B=DE=8, BE=AD=6, 即EC=BC-BE=10-6=4。

所以ΔDEC的周长=DE+EC+DC=8+4+8=20。

问题5:若图3中AD=6, ΔDEC的周长为20, 求梯形ABCD的周长?

解答要点:ΔDEC的周长=DE+EC+DC=20。

因为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D=BE=6, AB=DE。

即梯形A B C D的周长=A D+A B+B E+E C+D C=A D+B E+ (A B+E C+D C) =AD+BE+ (DE+EC+DC) =12+20=32。

问题6: (2 0 1 1年桂林) 如图3所示, 等腰梯形A B C D中, A D∥B C, DE∥AB, 梯形ABCD的周长为26, BE=4, 则ΔDEC的周长为?

解答要点:梯形ABCD的周长=AD+AB+B E+EC+DC=AD+BE+ (AB+EC+DC) =26.

因为四边形ABED为平行四边形, 所以AD=BE=4, AB=DE。

即ΔD E C的周长=D E+E C+D C=AB+EC+DC=26-8=18。

教法说明:通过以上6个问题的探究, 学生对通过平移一腰, 将等腰梯形的问题转化为平行四边形和等腰三角形的问题来解决的思路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 这时我展示教材中的例1, 并交给学生独立思考, 合作探究,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由于有了前面的训练作铺垫, 学生完全能够独立解决。

问题7: (教材中例1) 如图, 在等腰梯形ABCD中, AD=2, BC=4, 高DF=2, 求腰DC的长。

解:如图5, 将腰AB平移到DE的位置, 由平移的性质和平行四边形的判断方法, 可知四边形ABED是平行四边形, DE=AB=DC, BE=AD。

在等腰ΔDEC中, EC=BC-BE=BC-AD=4-2=2, CF=½EC=1,

问题8:你还有别的方法吗?

解答要点:如图6所示, 引伸出过A、D两点分别作梯形的两条高线这种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教法说明:完全交给学生去发现、交流、总结、汇报, 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热情, 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及时给予帮助, 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思维习惯。

二、设计说明

(一) 设计思路

本设计按照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导学的思路设计, 通过变式训练多角度、多层次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挖掘学生学习的潜能, 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达到减负提质的效果, 同时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 把数学的学习提升到思想方法层面, 把数学学活。

(二) 几点思考

1. 突出在“做”中学习, 学习数学离不开解题, 学生通过解题才能真正领会和掌握知识。本节中学生通过7个问题的解决, 对平移一腰这种辅助线所体现的转化思想记忆深刻。

2. 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数学是思维的科学, 只有从数学思想方法的角度去学习, 才能把数学学好。在梯形这节课的变式教学中, 教师要注意交给学生分析问题的方法, 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反思, 归纳总结。只有这样, 学生对梯形问题中的转化思想才能运用自如。

篇14:下元节的民俗活动是什么

从“不亦乐乎”到“累觉不爱”

“你抢了多少红包?”成为不少中国人羊年春节问候的新方式。

据腾讯官方公布的统计数据,微信红包席卷全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尤甚。仅除夕一天,微信用户红包总发送量达到10.1亿次,春晚微信摇一摇互动总量达到110亿次。

漫天飞舞的红包让不少人“抢”到手软眼花、“摇”到屏幕粉碎。放下手机,却分外寂寥。抢了200多个红包的福州网友王权安不时向群里发个“反馈”红包,被很多群友追捧为“土豪”,“高帅富的体验感确实不错,激励我越发越多、停不下来,哪怕同学聚会,坐在一起也是发红包。问题在于,一停下来心里空荡荡的。”

大年初三的清晨,手机3天不离手、抢了50多个小时微信红包的刘倩雯终于在朋友圈里宣布:“爱在手机关闭时。我要放下手机过一天,回归现实世界。”发完状态,她马上关掉wifi,带着一个堂弟和两个妹妹外出爬山,在没有wifi和红包的大自然中交流情感。

“一觉醒来,突然觉得抢红包一点意思都没有。回家4天,只顾低头刷手机,都没顾得上陪家人说上几句话。”在回家的路上,刘倩雯曾在脑海中憧憬了几个关于过年的场景:一家人围着餐桌调馅、擀皮、包饺子,躺在沙发上边看春晚边吐槽,与兄弟姐妹拆开红包买票看电影……可如今回家过节,下馆子代替了下饺子,“抢红包”、刷“朋友圈”代替了看春晚、话家常,探亲更像“签到”,缺席了“走心”的陪伴。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抢红包’。红包大战挤压了亲人之间的情感分享,放下手机后,空虚感袭来。可是,年怎能在敷衍中错过?”刘倩雯说。

是“新民俗”还是“新隔阂”

“红包狂欢”培养了大批回家过节的“低头族”,只盯屏幕,不陪父母。不少网民感慨:互联网红包堪称春节的“新民俗”。

曾经的春节,是父母那代人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奢侈”,劳作十天半月亲手炮制出的宅堂繁华,寄托着一家老小一年的渴望。因为只有那一天,可以换新衣、戴新帽、挑花灯、放鞭炮。

“说到年,脑海里还是老百姓攥着米票、面票、布票、肉票在供应站门口通宵排队的喜气洋洋的场面。拿到年货,母亲姐姐就忙着打年糕了。”84岁的王永祥老人回忆,“碰巧的话,初七初八还有舞狮队来寨里表演。”一回忆起年味,老人脸上洋溢着幸福。

47岁的北京市民赵女士说:“不论是年夜饭还是看春晚,笑语喧哗明显少了,没有交流的年,越过越没意思了。”老同学、老朋友干脆建个群,改聊天为“抢红包”,更有应景的微信聊天表情“请用红包砸我羞辱我”“一不留神,错过几个亿”出现,在聊天群里广为流传。

人与人之间,看似多了小屏幕上的互动,却少了现实中的交流;多了隔空的热闹,却少了面对面的关怀。手机“抢红包”的横空出世,虽然令亲友互动变得妙趣横生,却在一定程度上冲淡了传统节庆的原汁原味、热火朝天的生活气息。

而被红包分散了注意力的亲情友情,逐渐让人们感到空虚和不安。听长辈讲一次礼仪,重温一次家庭传统仪式,借“祭祖”“跪拜”等仪式绵延对祖辈的敬畏之心;与老同学坐下来叙一叙旧,相互揭底童年趣事;与亲人谈谈心,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这些春节传统的过法,如今似乎变得遥远,“只有贴近传统文化的东西更能唤醒乡愁、孝心与亲情。”赵女士说。

“新民俗”若不能稳固亲情,恐怕昙花一现

诚然,互联网红包的走俏和盛行捕捉到了大众的心理与趣味,不少网民表示,“‘抢红包’让大人们找到了儿时的童真”“陪父母一起‘抢红包’拉近了两代人的距离”。然而,那份对运气的好奇和执着虽然引人陶醉,却模糊了传统红包那份真挚祝福、祝愿的痕迹。

互联网红包固然有趣,传统的春节红包却不止于此。长辈提前买好红纸,折叠成一个信封,在背面写好祝愿,并根据数字的谐音,装进一笔吉利的金额,寄寓对晚辈来年生活的美好祝愿。待大年初一,前来拜年的晚辈一到,把写好了祝愿的红包塞进他们口袋,连同祝愿和福气一起送出去,收获的是一份心灵的安稳。市民王权安对记者说:“‘抢红包’确实好玩,但适可而止,否则会因冷落家人,留下遗憾。”

不难发现,红包大战最大的得益者当属互联网巨头,他们通过红包大战成功布局了O2O生态系统,培养了一大批用户及其消费习惯,腾讯股价因此大涨近4%。然而值得一提的是,不论是百姓的“图开心”还是企业的“抢商机”,亲情永远不容错过。

篇15:下元节是什么节日有什么传统风俗

1、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2、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3、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4、食俗:饮食方面,下元节跟正月十五,五月初五都差不多,这一天,早上吃做好的糍粑,晚上吃猪肉,羊肉和鱼肉。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有的地方会做豆沙包吃。

5、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6、“水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即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还有的地方,则有用跳舞的形式拜祭灶王爷的习俗。

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有的地方已经不过这个节日了,但也有一些地方,下元节正在慢慢重回公众的视线。随着一些古老节日的慢慢复兴,下元节以后会慢慢的被更多的人熟知,所以就算是为以后做铺垫,也要好好了解下元节的知识。

什么是下元节

每年的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篇16:下元节的来历与传说

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

下元节这一节日严格来说是一个道教节日,来源于道教所谓上元、中元、下元“三元”的说法。道教认为,“三元”是“三官”的别称。上元节又称“上元天官节”,是上元赐福天官紫微大帝诞辰;中元节又称“中元地官节”,是中元赦罪地官清虚大帝诞辰;下元节又称“下元水官节”,是下元解厄水官洞阴大帝诞辰。

道教《太上三官经》云:“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官统摄。三官大帝又被分别对应于尧、舜、禹,所以,下元水官也就是因治水而闻名的大禹王。

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

对下元节的特别重视,始于崇奉道教的北宋。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十二:“太宗太平兴国六年庚辰,诏自今下元节宜如上元,并赐休假三日,着于令。”《宋史》卷一一三:“太平兴国二年七月中元节,御东角楼观灯,赐从官宴饮。五年十月下元节,依中元例,张灯三夜。”

“下元节”出于道教,是水官解厄的日子。下元水官全称“五气三品解厄水官”,总管九江四渎、三河五海、十二溪真圣神君,掌管死魂鬼神之籍,记录众生功过之条。每年十月十五日,水官考籍,按照众生善恶功过,随福受报,随孽转形。道观此日设斋建醮,禳解厄难,超度亡人。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下元节的由来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

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着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

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麻腐包子等。

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上一篇:新创公司促进销售的方法下一篇:国庆期间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