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2024-05-06

几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精选12篇)

篇1:几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一、盐浴氮碳共渗(TUFFTRIDE QPQ)技术

TUFFTRIDE Q工艺是将零件经过简单的预清洗并在空气中预热到350~450℃后,在碱氢酸盐槽中进行氮碳共渗,处理温度通常为580℃,一般保持 60~120min,特殊情况下可降低或升高温度,冷却是采用一个氧化型的冷却槽,在350~400℃温度范围内进行,随后用喷流的热水清洗工件。氧化冷却除了冷却速度缓慢,有益于零件的尺寸稳定外,还具有其他益处:1、显著提高耐腐蚀性;2、零件表面在碱氢酸盐槽中的生成物产生氧化膜;3、获得更好的滑动性能。氧化处理后,零件可进行抛光处理(TUFFTRIDE QP)或抛光后再在氧化槽中进行后续处理(TUFFTRIDE QPQ),在后续氧化处理过程中,抛光表面的粗糙度不会发生变化。

二、离子沉淀金刚石薄膜技术

在成品刀具表面沉积一层类金刚石薄膜或在其他基板上沉积一层金刚石薄膜取下后再焊在刀具表面。制备金刚石薄膜的原理是首先制备出离子态碳,然后使其在工件表面重新晶化而得,由于非晶态碳和石墨的存在,实际上多数情况下获得的是类金刚石薄膜。

三、热喷涂技术

热喷涂是利用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熔化或软化,靠热源自身的动力或外加的告诉气流,将熔滴雾化或推动熔粒成喷射的粒束,以一定速度喷射到基体表面形成涂层的工艺方法。

在喷涂过程中或涂层形成后,对金属基体和涂层加热,使涂层在基体表面熔融,并和基体产生扩散或互熔,形成与基材冶金结合的喷焊层,称为热喷熔。

热喷涂的优点:方法多样、涂层广泛、工件不限、工艺简便。

热喷涂种类:火焰喷涂、电弧喷涂、等离子喷涂。

1、火焰喷涂:

① 普通火焰喷涂:以氧-燃料气体为热源,将喷涂材料加热到熔化或半熔化状态,并以高速气流喷射到经过预处理的基体表面上,形成具有要求性能的涂层。

② 爆炸喷涂:县将一定比例的氧气和乙炔气送入到喷枪内,然后再由另一入口将氮其余喷涂粉末混合送入,在枪内充有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和粉末,有电火花塞点火,使氧-乙炔混合发生爆炸,产生热量和压力波,

喷涂粉末在获得加速的同时被加热,撞击在工件表面,形成致密的涂层。

③ 超音速火焰喷涂:利用一种特殊火焰喷枪获得高温、高速焰流用来喷涂碳化钨等难熔材料并得到优异性能的喷涂层。

2、电弧喷涂技术

① 普通电弧喷涂:以电弧为热源,将熔化的金属丝用高速气流雾化,并以高速喷射到工件表面形成涂层的一种工艺。其特点:涂层性能优异、效率高、节能经济、使用安全。

② 超音速电弧喷涂:是在普通电弧喷涂技术基础上,通过改进电弧喷枪和电源,新开发的一种表面处理技术。他不但具有普通电弧喷涂技术的主要特点,而且由于其喷涂速度的提高,达到并超过音速,从而使涂层质量明显改善,结合强度显著提高,孔隙率大大降低,在耐磨防腐等表面防护,表面处理领域既有明显优于普通电弧喷涂的应用前景。

3、等离子喷涂

以等离子弧为热源的热喷涂。其特点:零件无变形、涂层种类多、工艺稳定。

四、激光表面改性技术

1、激光相变硬化:利用激光辐照使铁碳合金材料表层迅速升温并奥氏体化,而基体仍保持冷却状态;光束移去后,奥氏体区靠基体的快速冷却,实现淬火,获得马氏体,达到表面硬化的目的。

2、激光熔凝硬化(激光晶粒细化):利用比相变硬化时更高的激光能量,使金属表层快速熔化并造成熔化金属和基体金属之间很大的温度梯度。激光移开后,熔化金属快速凝固,表面获得极细或超细化的组织结构,表面成分偏析减少,表层的缺陷和微裂纹可被熔合。激光熔凝可形成较深的硬化层。

五、化学镀技术

在不通电的情况下,直接将金属或非金属工件浸入低于100℃的化学沉积液中,通过催化的氧化还原反映在工件表面沉积获得非晶态合金的一种新技术。

六、功能梯度材料(FGM)技术

材料的微观组成和性能随材料的位置状态呈梯度变化的一种新材料。即把两种互不相容的材料经过梯度过渡而合为一体。

其制备方法主要为:沉积法、喷涂法、烧结法、自蔓延高温合成法、渗透法等。

篇2:几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氨氮废水的几种处理技术

介绍了氨氮废水处理的各种方法及原理,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氨氮废水处理的`研究现状及进展,并提出今后氨氮废水处理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作 者:王昊 周康根 WANG Hao ZHOU Kang-gen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长沙,410083 刊 名:工业安全与环保  PKU英文刊名:INDUSTRIAL SAFETY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年,卷(期): 32(11) 分类号:X7 关键词:氨氮废水   处理   研究进展  

篇3:几种给水处理改进技术的介绍

关键词:化学预氧化,生物预氧化,强化,深度处理

1 常规给水处理的局限

目前我国所采用的饮用水净化方法基本为传统水处理工艺, 其仅适用于处理未受到污染的天然水源水, 难以去除水中的有机物、氨态氮、挥发酚等溶解性污染物, 不适用于受到不同程度污染的地下和地面水源水的处理。

当前我国给水处理工艺99%以上为混凝、沉淀、过滤、加氯消毒的传统工艺, 这种工艺以除去水中浊度、悬浮物、胶体、色度、微生物等为目的, 对水中有机物尤其是溶解性有机物去除能力很低。由于溶解性有机物的存在, 不利于破坏胶体的稳定性而使常规工艺对原水浊度去除效果也明显下降 (仅为50%~60%) 。用增加混凝剂投量的方式来改善处理效果, 使水处理成本上升, 且可能使水中金属离子增加, 也不利于居民的身体健康。目前国内大多数水厂都采用折点加氯的方法来控制出厂水中氨氮浓度, 以获得必要的活性余氯, 但由此产生的大量有机卤化物又导致水质毒理学安全性下降。

更为严重的是近年来饮用水中的寄生原虫引起的传染性疾病开始引起人们的重视, 主要是贾第鞭毛虫病 (Giardiasis) 和隐孢子虫病 (Cryptosporidiosis) 。隐孢子虫具有较高的耐灭活性, 传统消毒方法不能对其有效地灭活。研究资料表明, 传统的氯化消毒对灭活隐孢子虫的效果较差, 仅仅使用传统的氯化消毒工艺不能提供足够的杀死隐孢子虫的剂量。隐孢子虫病暴发流行及其造成的危害, 不但对饮用水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也对传统的饮用水处理工艺系统及消毒方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2 水处理工艺的改进方法

在水源受污染情况下, 由于常规净化工艺的局限性, 处理后的生活水质安全性难以保证。但是, 人类在挑战面前并不是束手无策。为了去除饮用水中的污染物质, 尤其是有机污染物和新型病原微生物, 水处理研究人员已研究出许多饮用水净化新技术, 有的已在实际中得到应用, 取得较好效果。

2.1 预处理

2.1.1 化学预氧化

化学预氧化是通过在水处理工艺前端投加氧化剂强化其处理效果的一类预处理措施。化学预氧化目的可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 去除微量有机污染物; (2) 强化除藻; (3) 除色、嗅、味; (4) 控制氯化消毒副产物; (5) 氧化助凝; (6) 去除铁锰。化学预氧化法是一类适用面较广的预处理除污染技术, 根据采用的氧化剂不同有多种预氧化除污染技术, 具有运行灵活方便等特点, 针对不同的源水水质可以运用不同的氧化技术, 并可以发展与其他水处理工艺联用技术。传统的氧化剂主要有Cl2、O3、KMn O4、和Cl O2等, 近年来在KMn O4氧化剂的基础上开发研制的高锰酸盐复合药剂应用前景良好。

2.2.2生物预氧化

现今, 采用生物法处理污染原水的方法主要有生物接触氧化法、生物滤池氧化法、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生物活性炭滤池、膜生物反应器、生物陶粒技术、电生物反应器等工艺。虽然这些池型外观结构、填料形式及其相关的工艺参数不同, 但是都是利用微生物来去除有机污染物。

生物接触氧化法是由日本的小岛贞男博士于1971年研究成功的。七十年代、八十年代初日本进行了大量的生物处理原水的工程实践, 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生物预氧化法。

各种生物预处理工艺常选用不同的惰性介质 (如石英砂、陶砂、粒状活性炭、塑料蜂窝管填料和弹性立体填料等) 作为生物载体。采用生物与处理技术主要目标是去除水中的有机物质, 一般CODMn可去除5-18%;NH4+-N可去除70-90%;同时对铁、锰、色、嗅、味都有不同程度去除。但其在运行过程中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比如需较长的成熟期, 各种微生物或代谢产物能进入处理后的水, 对难降解的优先污染物无效, 对THMs有少量去除, 运行受原水水质, 水量, 水温变化影响较大。

2.2强化常规工艺

改进和强化传统的常规水处理工艺是当前控制水厂出水有机物含量最经济、最具实效的手段。

强化常规水处理工艺是指在常规水处理工艺中, 通过改变水的化学条件 (调整p H值, 提高絮凝剂剂量或投加高分子絮凝剂或助滤剂) 以提高水中无机和有机物的去除效率, 减少消毒副产物 (DBPs) 。

目前的强化方法有水源水的预处理、强化混凝、气浮替代沉淀强化除藻、强化过滤以及氯氨消毒等。

絮凝池中进行的絮凝作用、沉淀池中的凝聚沉淀作用、过滤池中的凝聚沉淀作用和接触凝聚作用, 均取决于采用的混凝剂与水的混合程度和优势, 因此絮凝阶段控制手段主要包括采用新型混凝剂, 改变投药方式和条件等。目前水厂沉淀池出水一般浊度为3—5度, 采用高效的斜板或斜管沉淀是强化沉淀效果的有利措施, 在传统沉淀工艺基础上应用和开发气浮工艺效果更佳。

过滤除采用双层、多层过滤形式外, 可采用象硅藻土等新型过滤材料, 增加助滤剂也是降低滤池出水浊度的有效途径。

在加氯消毒方面, 以前常采用泵前加氯甚至所谓大剂量消毒, 折点加氯等, 导致出厂水三卤甲烷超标, 强化加氯点的选择与加氯量的控制能够改变三卤甲烷的生成, 改变原有加氯点, 降低加氯量以及近年来研究的氯胺消毒代替氯消毒能有效控制出厂水中三卤甲烷的含量。

2.3 深度处理

想要得到更加优质的饮用水, 仅仅依靠常规工艺难以实现, 目前许多学者把目光集中到了给水深度处理上。

采用活性炭为吸附材料的吸附工艺, 对色、嗅味、农药、氯化物等其它有机物有良好的去除率, 但是活性炭吸附对多数极性有机物, 特别是危害较大的卤代烃的吸附效果不太好, 而且活性炭吸附后的再生问题一直难以得到满意的解决, 所以目前正在开发多孔合成树脂、活性纤维等新型吸附材料。

臭氧/生物活性炭是当前去除水中有机物质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深度处理方法。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是将臭氧化学氧化、臭氧灭菌消毒、活性炭物理化学吸附、生物降解四种技术结合为一体的工艺。它是利用臭氧预氧化作用, 初步氧化分解在水中的有机物及其它还原性物质, 以降低生物活性炭滤池的有机负荷, 同时臭氧氧化能使水中难以生物降解的有机物断链、开环, 将大分子有机物氧化为小分子有机物, 提高原水中有机物的可生化性和可吸附性, 从而减小活性炭床的有机负荷, 延长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另外, 由于臭氧在水中自行分解为氧, 活性炭柱进水含有较高浓度的溶解氧, 因此促使好氧微生物在活性炭表面繁殖。好氧微生物以活性炭表面吸附的有机物为养料, 将它们转化为二氧化碳和生物量, 从而不仅去除了原水中的有机物, 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使活性炭再生, 从而具有继续吸附有机物的能力, 即大大地延长了活性炭的使用寿命和再生周期。

膜分离技术也可以作为一种深度处理的手段。

膜分离技术有反渗透 (Reverse Osimosis, RO) 、纳滤 (Nanofiltration, NF) 、超滤 (U-trafiltration, UF) 和微孔过滤 (Microfiltration, MF) 。

近年来发展很快的膜处理技术已经逐步应用于饮用水处理领域。反渗透膜、超滤膜、微滤膜和纳滤膜最初应用于工业用水、海水苦咸水等的淡化和脱盐处理等, 现在已经广泛地应用于去除水中的浊度、色度、嗅味、消毒副产物前驱物质、微生物、溶解性有机物等。选择合适的膜技术或膜技术组合, 可以对饮用水进行深度净化处理, 甚至可以将原水处理到所希望的任何水质水平。纳滤 (NF) 膜技术是近10几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膜分离技术, NF膜的“膜孔”介于超滤膜和反渗透膜之间, 膜的表面一般荷负电, 其特点是可以截留分子量为200~1000的有机物, 并对二价和多价离子具有很高的截留率, 而对一价离子的脱除率适中, 且操作压力较低 (在0.4~2.0MPa) 。

3 结语

篇4:现代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

木材表面装饰的作用

木材是传统的设计材料,自古以来就被用来制作家具和生活器具。由于它是一种天然的材料,天然的纹理和色泽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但木材也有一些不可避免的缺点,比如节疤、裂纹、易弄污等,也影响了木材的使用效果。所以,为了达到好的效果,需要对木材进行表面处理来达到满意的设计效果。

从工业设计出发,表面处理的目的首先是美化产品的外观,也即按产品设计的要求调整其表面的色彩、亮度和肌理等。因此,材料本身具有的外观不符合设计要求时,必须采用适当的表面处理方法进行调整,以满足产品设计的要求。

木材表面装饰的方法

现代木材表面装饰方法主要有涂饰、覆贴和机械加工3种。涂饰涉及木材的涂饰性,覆贴涉及木材的胶合性质,而机械加工则涉及木材的切削性质。

涂料由主要成膜物质、次要成膜物质和辅助成膜物质3种成分组成。主要成膜物质即固着剂,是构成涂料的主要成分,它使涂料固着在木材表面而形成漆膜。其原料为油料(干性油、半干性油),树脂(天然树脂、合成树脂)以及硝化纤维素等。次要成膜物质主要是颜料,又分着色颜料和体质颜料两种,后者大都为白色,仅能使漆膜增加厚度及硬度。

覆贴:可用于木材及其制品表面覆贴的方法和材料很多,其中历史最久、应用最广的是单板和薄木贴面。单板由木材经旋切、半圆旋切、刨切等制成,幅面较大、花纹美观;厚度小于1毫米的单板称薄木。除天然薄木外,对某些纹理色调比较单调的木材(如针叶材等)还可通过组合薄木、集合薄木和染色薄木等方法加以人工改制,使纹理多变,色调丰富,不仅可模拟美观的天然花纹,还可组拼成天然木材所没有的纹理。其他贴面材料还有三聚氰胺装饰板、树脂浸渍装饰纸、非浸渍装饰纸、塑料薄膜、金属箔材等,主要用于人造板表面覆贴,少量用于木材制品的装饰。

机械加工 即用切削工具或模具对木材制品表面进行装饰性加工,是传统手工雕花方法的机械化。常用的方法有铣沟、刨槽、钻孔、压纹等。一定距离的平行沟槽,多用于建筑物、船舶和车辆内壁的表面装饰,起增加表面阴影及隐蔽拼缝作用。不论用何种机械加工方法,最后都需用适当涂料作终饰加工。

发展现状和发展趋

1.发展现状:

现有方法材料上,当前我国使用的主要材料有:天然薄木、组合薄木、合成树脂材料等;人造板使用贴面装饰的多,实木使用涂饰技术的多。现有技术上,现在使用的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方法很多,其中更多得是现代技术,涉及到高分子合成、涂料、塑料、造纸、印刷、胶黏剂等众多领域,相关行业的技术进步会随时推动表面装饰技术的发展,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涌现为这个行业增添了生机和活力。总体上,当前我国已成为木质人造板生产大国,2004年人造板产量为5446万立方米,家具总产值2730亿元,地板产量258亿元,为装饰技术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

如今对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木材优良的性能特点和自然美丽的花纹日益受到市场的青睐。

2.发展趋势:

发展前途上,天然薄木使用得越来越少,天然薄竹的使用在南北方有差异,南方用得多,北方用得少。表面装饰材料上,生态板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将继续发展;细木工板的使用将日益减少,可能被逐渐淘汰出市场。技术上,新的技术正在慢慢渗透,如粉末涂饰、激光雕刻、3D打印技术等,为表面装饰行业增光添彩一些装饰材料的性能上正在改观,例如树脂浸渍纸在以前有贴面板易翘曲、贴面板表面多孔、易与基材分层、易鼓包等缺点;而随着科技和生产工艺的发展,这些缺点正在被改善。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的科技化进一步增强,如3D打印技术等高科技的运用会使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效果更好、工艺更精湛、加工效率更高;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的自动化进一步增强,相关工厂在加工产品时,需要的人力劳动力将逐步减少,加工机械的数控、自动化将逐渐取代劳动力,生产效率也会更高;

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对室内装饰业的影响

材料上,为室内装饰业提供了更大的材料选择空间,如一些表面装饰技术,使其外表和性能得到改善从而可以作为装饰用材;同时,材料的物理力学强度指标得到有效提升,装饰配件的性能也得到提升,价格成本下降;装饰上,装饰效果更佳,能提升室内造型的审美体验和价值感;更能满足业主对家装的精神层面的审美需求,可以制作出更符合业主需要的个性化装饰效果,例如树脂浸渍纸可以通过电脑制作出任意图案来贴面;涂饰技术也可以通过直接印刷及粉末喷涂制作出任意业主需要的装饰效果;施工工艺上,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使得生产出预定装饰性能的材料更容易,在室内装饰施工过程中省下了装饰的工序,提高了施工效率,一定程度上缩短了工期;施工经费上,现代木质材料表面装饰技术由于科技的发展(如科技木、3D打印技术等)提高了装饰性能,简化了施工工序,减少了工程预算等。

总结

木材表面装饰赋予了木材新的意义,它赋予了家具与室内装修的装饰人文化、情感化气息,让装饰不再是生硬的框架。现代木材表面装饰技术将在科技的发展中不断向前,为生活提供别样色彩。

篇5:专业介绍-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

1.就业有保障,国企央企收入高。2.师资队伍强,教学水平高。3.龙头专业领跑,实习实训效果好。4.订单式培养,学生技能强。5.专业风气好,学生素质棒。

6.专业对口率高,学一行干一行,职业发展好。

金属材料及热处理技术

一、培养目标

该专业培养掌握专业所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了解金属压力加工行业管理基础知识,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具备该专业的综合职业能力和素质,能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首钢为依托,坚持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学生具有金属材料加工和机、电、液压控制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择业面宽、适应能力强。统计数据表明:每年该专业的就业率都达到100%,专业对口率90%以上。近几年,该专业毕业生都提前半年被首钢迁钢公司、首钢首秦公司、首钢京唐公司等签约,各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均给予了高度评价。

三、核心课程

金属学及热处理、机械工程基础、工程制图、电气技术、金属塑性变形与轧制理论、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程序设计等。板带钢生产、加热工艺与设备、型线材与管材生产、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技术、轧钢机械设备、车间设计基础、专业英语、新技术讲座等。

四、毕业后可适应的工作范围

在金属材料和热处理行业从事:原料准备、钢坯加热、钢材轧制、热处理、钢材精整、质量检验与控制、设备安装与维护、车间生产与管理、产品销售、计算机控制与维护等工作。适合的工作岗位有技术员、工艺员、生产操作员、设备员、质量检验员、材料员、营销员、生产组织及管理的工段长、班组长等。

五、毕业生所需取得证书

篇6:几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水吸收法

原理:利用臭气中某些物质易溶于水的特性,使臭气成分直接与水接触,从而溶解于水达到脱臭目的。适用范围:水溶性、有组织排放源的恶臭气体。优点:工艺简单,管理方便,设备运转费用低 产生二次污染,需对洗涤液进行处理。缺点:净化效率低,应与其他技术联合使用,对硫醇,脂肪酸等处理效果差。

曝气式活性污泥脱臭法

原理:将恶臭物质以曝气形式分散到含活性污泥的混和液中,通过悬浮生长的微生物降解恶臭物质 适用范围广。

多介质催化氧化工艺

原理:反应塔内装填特制的固态填料,填料内部复配多介质催化剂。当恶臭气体在引风机的作用下穿过填料层,与通过特制喷嘴呈发散雾状喷出的液相复配氧化剂在固相填料表面充分接触,并在多介质催化剂的催化作用下,恶臭气体中的污染因子被充分分解。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广,尤其适用于处理大气量、中高浓度的废气,对疏水性污染物质有很好的去除率。优点:占地小,投资低,运行成本低;管理方便,即开即用。缺点:耐冲击负荷,不易污染物浓度及温度变化影响,需消耗一定量的药剂。

低温等离子体

低温等离子体是继固态、液态、气态之后的物质第四态,当外加电压达到气体的着火电压时,气体分子被击穿,产生包括电子、各种离子、原子和自由基在内的混合体。放电过程中虽然电子温度很高,但重粒子温度很低,整个体系呈现低温状态,所以称为低温等离子体。低温等离子体降解污染物是利用这些高能电子、自由基等活性粒子和废气中的污染物作用,使污染物分子在极短的时间内发生分解,并发生后续的各种反应以达到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低温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设备能够显著治理的污染有:VOC、恶臭气体、异味气体、油烟、粉尘,也可用于消毒杀菌。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一种全新的净化过程,不需要任何添加剂、不产生废水、废渣,不会导致二次污染。

稀释扩散法

原理:将有臭味地气体通过烟囱排至大气,或用无臭空气稀释,降低恶臭物质浓度以减少臭味。适用范围:适用于处理中、低浓度的有组织排放的恶臭气体。优点:费用低、设备简单。缺点:易受气象条件限制,恶臭物质依然存在。

篇7:处理员工辞职的几种办法

2008-4-17 7:44:00 文:紫色的月亮

处理员工辞职的几种办法

在员工众多的辞职理由中,因人际关系不佳而呈辞的比例甚高。一般的员工很重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祈求做到人人都满意,一旦与管理者的关系不好或者与同事产生摩擦,工作效率会直接受到影响,如果不及时改善,他们宁愿另找新环境。

当知道有员工酝酿辞职时,应采取以下步骤:

1.在取得部属的辞职信后,仔细了解他的辞职原因;通常书面所写比较委婉,但却是一项永久记录,也可以从中初步了解其离职的原因。

2.接见呈辞的部属,事前拟好要问和要说的话,让部属畅所欲言,有必要纠正他所误会的事。因为每一位辞职的员工,尤其是优秀人才,在未来可能成为某企业的要员或骨干力量,对你公司的业务造成长远的影响。

3.对于不时因犯错误而辞职的部属,表示欢迎他有机会再效力。在未来的日子中,该员工在其他公司获得的经验,对你和公司均有好处。

4.当一位优秀人才呈辞,其他员工纷纷求走时,往往会令管理者乱了手脚,但这不一定是管理者的错。因为无论公司的制度多么健全,优秀的人才仍是会攀高枝的。其他表现较平庸的员工,如果认为值得挽留的话,就如此挽留;向他们了解

篇8:几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城镇供水所用的水源, 一般为地面水或地下水。任何地面水或多或少都受到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的污染, 就是已经通过混凝沉淀、过滤等净化处理, 但也不能把有害的细菌、病原菌及其它微生物完全去除。水源是地下水时, 水质虽然较好, 但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尤其是浅层地下水, 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特别是生活污水的影响和污染, 这些有害的细菌, 成为人体有害的传播介质。同时, 自来水在输送和贮存过程中, 可能会受到细菌污染, 为了保障人民的身体健康, 防止水致疾病的的传播, 使供水水质达到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必须采用消毒来保证水质, 通过消毒处理后的自来水可以控制消除水中的病原菌、病毒和其他致病性病菌传播的问题,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中要求消毒液与水的接触时间不少于30分钟后, 出厂水及给水管道的管网末梢水维持一定的余氯就可以保证饮用水的安全。

(二) 氯消毒技术的应用

到目前为止, 自来水厂主要以氯为消毒剂, 可用来消除水中的细菌和有机物, 氯加到水中后生成的次氯酸HOCL和次氯酸根OCL-, 而氯能起到消毒作用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HOCL, 次氯酸HOCL是很小的中性分子, 容易扩散到带负电的细菌表面, 并通过细菌壁到细菌内部, 因氧化作用破坏了细菌的酶系统, 因酶是促进葡萄糖吸收和新陈代谢作用的催化剂, 从而使细菌死亡;次氯酸根OCL-也具有杀菌能力, 但因带有负电, 不容易接近带负电的细菌表面, 杀菌能力比HOCL差得多。氯消毒主要受到加氯量、氯与水的接触时间、水的浑浊度、水的PH值、水温、氨氮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1. 液氯消毒

采用氯瓶贮存液氯进行消毒, 在常温下, 当按规定打开氯阀时, 液态氯变成气态氯, 氯气是一种氧化能力很强的黄绿色有毒气体, 是一种具有特殊强烈刺鼻味的窒息性气体。加氯气消毒的原理:

(1) 当水中无氨氮存在时, 反应式是:

氯消毒的作用主要是次氯酸HOCL, 并不是氯气本身。

(2) 当水中存在氨氮, 则产生如下反应:

从上述三个反应式中可见, 在含氨氮的原水中, 随着加氯量的不断增加, 氯胺的性质产生变化, 分别生成一氯胺NH3CL、二氯胺NHCL2、三氯胺NCL3, 氯胺的消毒作用比次氯酸要慢的多。

2. 次氯酸钠消毒

次氯酸钠内的有效氯, 因容易受日光、温度的影响而分解, 所以采用次氯酸钠发生器就地制造、应用。次氯酸钠发生器利用钛阳极电解食盐水而产生次氯酸钠, 起反应式为:

次氯酸钠在水溶液中的反应式为:

由发生器生产出的次氯酸钠, 是淡黄色透明液体, 次氯酸钠的灭菌原理主要是通过它的水解形成次氯酸HOCL, 次氯酸进行消毒。

3. 氯胺消毒

当原水有机物较多, 含氨量高, 给水管网中藻类和细菌有再生长的可能, 要达到出厂水全部都是游离氯确实有困难, 或者需要减轻或避免自来水中的氯酚臭味时, 可以考虑使用氯胺消毒。氯胺消毒是同时向水中加氯和加氨, 氨可以是液氨、硫酸铵或氯化铵溶液;一般重量比控制在氨∶氯=1∶3或1∶6, 在水位高时可取1∶3, 在水温低时1∶6;除了控制加氯量和加氨量外, 还要注意投药的顺序, 一般是“先氯后氨”。氯和氨作用后生成氯胺, 如果天然水中含有氨氮, 也可和氯反应生成氯胺。氯胺消毒的杀菌持续时间长, 所以当给水管和给水管网很长时, 可防止细菌在管网中再度生长, 但氯胺是逐渐放出次氯酸, 其杀菌能力远比游离氯差, 所以需要有2小时以上的接触时间。

4. 漂白粉消毒

漂白粉是氯气和石灰加工而成, 其组织复杂, 分子式一般可写成Ca (OCl) 2, 含氯量为25%~30%, 漂白精的分子式为Ca (OCl) 2, 含氯量为50%~60%, 易受光、热和潮气作用而分解, 含氯量随之降低, 贮藏在干燥和通风处。漂白粉与水作用的反应式为:

消毒原理与氯相同。

(三) 二氧化氯消毒技术的应用

近年来, 自来水厂陆续采用了二氧化氯发生器, 由发生器生产出的二氧化氯溶液对自来水进行消毒, 二氧化氯是黄绿色气体, 有一种辛辣的气味, 在水溶液中相当稳定, 可作为消毒剂安全使用。它的水溶液颜色和浓度有关, 低浓度时为黄绿色, 高浓度时为桔红色。是一种高效氧化剂, 有强大的去色和漂白能力。

二氧化氯发生器, 是一种运行成本很低、药物投加准确、消毒效果极佳的设备, 不含制氯厂出品的那些复杂甚至有害的成份, 使用氯酸钠与盐酸定量滴定, 控制反应生成量的办法来实现, 其总反应表达如下:

对经水传播的病原微生物, 包括病毒、牙孢及水路系统中的异氧菌、硫酸盐还原菌和真菌均有很好的消毒效果。它主要的作用是对细胞壁有较好的吸附和透过性, 可有效地氧化细胞内含基的酶, 并可快速地控制微生物蛋白质的合成。二氧化氯先同水发生反应产生亚氯酸HCl O2, 亚氯酸是一种相当弱的弱酸, 具有氧化漂白作用。

二氧化氯被认为是氯消毒剂的理想替代品。二氧化氯的消毒机理主要是通过吸附、渗透作用, 进入细胞体, 氧化细胞内酶系统和生物大分子, 较好地杀灭细菌、病毒, 且不对动、植物产生损伤, 杀菌作用持续时间长, 受PH影响不敏感。二氧化氯与水中有机物的反应为氧化作用, 而氯则以取代反应为主。

(四) 臭氧消毒技术的应用

臭氧一种强氧化剂、消毒剂和杀病毒剂, 化学分子式是O3, 它是淡蓝色、强烈刺激性有毒气体, 具强氧化性, 可自动分解为氧气, 属易燃易爆品。臭氧常用空气作为原料制备, 空气须先经过净化和干燥处理以提高臭氧生产率, 防止设备积垢, 和降低能量消耗, 经过净化和干燥过的空气, 进入臭氧发生系统, 制备臭氧, 臭氧在水中的溶解度有限, 必须有臭氧和水的接触室, 以及尾气回收利用和处置设备, 才能提高使用效率。但由于臭氧制取设备复杂, 投资大, 运行费用高, 一直没有得到普遍推广。

臭氧的消毒机理包括直接氧化和产生自由基的间接氧化, 与氯和二氧化氯一样, 通过氧化来破坏微生物的结构, 达到消毒的目的。因此消毒效果与其氧化还原电位直接相关。

由于臭氧分子不稳定, 易自行分解, 在水中保留时间很短, 小于30分钟, 因此不能维持管网持续的消毒效率, 而且臭氧消毒产生溴酸盐、醛、酮等副产物, 其中溴酸盐在水质标准中有规定, 醛、酮等副产物部分是有害健康的化合物, 部分使管网水生物稳定性下降, 因此臭氧消毒在使用中受到一定的限制。对于大、中型管网系统, 采用臭氧消毒时必须依靠氯来维持管网中持续的消毒效果。

(五) 紫外线消毒技术的应用

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是化学法消毒, 而紫外线则是物理消毒, 紫外线是指电磁波波长处于200~380nm的光波, 紫外线消毒机理与其它氧化剂不同, 是利用波长254nm及其附近波长区域对微生物DNA的破坏, 阻止蛋白质合成而使细菌不能繁殖。由于紫外线对隐孢子虫的高效杀灭作用和不产生副产物, 紫外线消毒在给水处理中显示了很好的市场潜力。因为氯消毒不能有效杀灭隐孢子虫卵囊, 而紫外线对隐孢子虫卵囊有很好杀灭效果。而且在常规消毒剂量范围内紫外线消毒不产生有害副产物, 但紫外线消毒不能维持管网内持续的消毒效果, 在大型水厂的应用必须跟氯结合, 其使用目前还受到一定限制。

(六) 各种消毒技术的优缺点及其适用条件见下表

(七) 结语

在氯、二氧化氯、臭氧和紫外线等主流消毒技术中, 紫外线及其组合消毒技术由于其消毒效率高, 不产生消毒副产物或产生的消毒副产物少在给水处理中将有很好的前途。为综合利用不同消毒技术的优点, 采用由不同消毒技术的优点, 采用由不同消毒技术结合的组合工艺和多级屏障消毒技术将是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不论采用地面水或地下水作为水源, 为保证水质安全都必须进行消毒, 而自来水厂常用的几种水处理消毒技术分别是氯消毒、二氧化氯消毒、臭氧消毒、紫外线消毒, 消毒的目的是去除水中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 达到安全饮用的目的。

关键词:次氯酸,二氧化氯,臭氧,紫外线

参考文献

篇9:几种材料表面处理技术

【关键词】复合材料;喷漆;表面准备;塑料介质;喷射 0.前言

在复合材料零件已从单件、小批量生产成功转型为产业化发展的背景下,目前国内对复合材料件喷漆前处理还停留在传统的手工打磨方式上,致使喷漆成为制约复合材料零件产业化生产的瓶颈。逐渐减少传统的手工操作,提高自动化、机械化喷涂前处理技术的应用比例,削弱喷漆环节的瓶颈效应,适应复合材料零件产业化需求,已成为提高复合材料涂装效率和防护效果的必要途径。

1.国内外研究情况

1.1国外研究情况

作为先进的复合材料零件喷漆前表面处理及去漆技术,用塑喷机喷射非金属丸粒方法去除脱模剂及漆膜在国外的航空领域中已应用多年,已是成熟技术。国外著名的航空企业如空客、波音、贝尔等公司均已采用先进的塑喷机喷射非金属丸粒进行喷漆前表面处理,甚至应用于整机外表面脱漆。

1.2国内研究情况

用塑喷机喷射非金属丸粒方法去除脱模剂或旧的漆层等喷漆前表面处理技术在国内仍属空白。对于复合材料零件依旧采取手工打磨的方式去除表面脱模剂及陈旧的漆膜,使喷漆前表面准备质量无法保证,导致喷漆质量下降。

1.3我国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复合材料属敏感材料,严禁采用化学法去除脱模剂和漆膜。目前,由于没有先进的脱漆设备和手段,国内飞机复合材料零、部件喷漆前去除脱模剂及不合格漆层的去除只能用砂纸或打磨机手工打磨方法清除脱模剂和不合格漆层,不仅效率低,且打磨不均匀、效果差,一不小心便会伤及基材,造成零部件报废;另外,飞扬的尘屑造成环境污染,影响操作者的身体健康。全套工艺方法与国外先进技术有很大差距。

2.塑喷法复合材料零件喷漆前表面处理技术原理

塑喷法复合材料零件喷漆前表面处理技术的出现,跳出了传统的复合材料表面脱模剂去除及涂层剥离的思路,采用全新的固体干剥落的脱漆方法,利用经过研磨制造的有摩擦力的塑料介质来进行的一种气体力学的过程。这些塑料介质硬度要求比漆层硬些,以便能有效去除漆层,但又要比基体材料硬度稍低,从而不伤害基体表面,达到只去除表面脱模剂及涂层不损伤基材的目的。

2.1基本原理

使用专用的塑喷机,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将特制的一定形状的塑料类颗粒以一定的角度和压力喷射到工件表面,依靠颗粒对工件的冲击和剪切作用而使覆盖层破碎剥离。

2.2设备组成

塑喷法复合材料零件喷漆前表面处理技术设备由喷砂房、介质回收系统、介质分选系统、喷砂系统、通风系统及电气控制组成。

2.3喷射介质

塑料喷射介质按照MILP-85891规定分为以下几类:

Ⅰ类——聚酯

Ⅱ类——尿素甲醛

Ⅲ类——三聚氰胺甲醛

Ⅳ类——苯酚甲醛

Ⅴ类——丙烯酸甲醛

Ⅵ类——聚乙烯(烯丙基二甘醇碳酸盐)

Ⅶ类——丙烯酸糊

3.工艺试验

3.1试验方案

工艺试验分为两个部分,即喷射工艺参数试验和理化性能试验两部分。喷射工艺参数试验主要确定不同基材表面去除脱模剂和涂层的合理喷射工艺参数,包括喷射压力、介质流量、喷射时间等;理化性能试验主要考核在确定的喷射工艺参数下对复合材料制件性能的影响。

3.2喷射工艺参数试验

3.2.1试片类型

试片分别选用碳纤维、玻璃纤维预浸料制造试板。其中玻璃纤维层压件、夹层件,碳纤维层压件、夹层件各12件,试片规格500×500。

3.2.2喷射工艺参数试验要求

(1)上述各类试片编号后进行无损检测,其中层压件进行超声波检测,夹层件进行C扫描。对于层压板,无损检测人员在超声波衰减最小处作出标记,以此为基准其他区域不允许超声衰减大于9dB,不允许存在φ6以上分层。对于夹层板,采用C扫描检测记录超声衰减平均值,无损检测人员应在超声波衰减最小处作出标记,以此为基准其他区域不允许超声衰减大于12dB,不允许存在φ12以上脱粘。车间在后续的处理中应保护标记的超声衰减最小处区域,作为超声对比区域。

(2)无损检测后的试片送理化试验室进行扫描电镜检测。每片试片选取至少3~5处进行检查,并记录检查区域相对位置或标记检查区域。

(3)无损及扫描电镜检测后的各类试片中各取3片进行手工打磨,其余9片试片分别用表2中喷射工艺参数的上、中、下限值进行喷射,去除试片表面脱模剂,并进行相关记录。之后送无损检测及扫描电镜检查,以确定相关处理方式对试片表面状态及内部的影响。扫描电镜仅对之前检测过的部位进行对比检测。

(4)各类试片中剩余3片喷射清理并同其他试片一起按规定喷漆后全部进行干胶带法结合力测试,并将经无损检测及扫描电镜检测的试片送理化试验室进行干式划格法结合力测试。每类试片中不同喷射参数处理的试片均应包含底漆+面漆涂层,并视试片表面状态使用腻子。

(5)手工打磨后喷漆的试片使用手工打磨脱漆,其余使用喷射法脱漆,记录喷射参数并将已进行检测的试片送无损检测及扫描电镜检测。扫描电镜仅对之前检测过的部位进行对比检测。

3.2.3喷射工艺参数

根据试片涂层性质、基体材料设置相应的喷射工艺参数,包括喷射压力、喷嘴直径、介质流量、喷嘴距零件的距离、喷嘴与零件的表面夹角等,并根据漆层厚度、硬度、面积控制喷射时间。

3.2.4喷射工艺参数试验结果

(1)喷射去除脱模剂及漆层效率高。

(2)目视检查已喷射表面,去除脱模剂后对零件纤维无损伤,喷漆后漆层结合力和外观均良好,并且去除漆层效果良好。

(3)试片经C扫描检测无分层现象。

(4)显微镜检测复合材料表面无纤维损伤。

3.2.5喷射工艺参数试验结论

所选择的工艺参数合理,对复合材料零件喷漆前表面清理效率高、效果好、涂层结合力好,且此工艺参数对复合材料制件没有不良影响。

3.3理化性能试验

3.3.1理化性能试验项目

理化性能试验分别对玻璃纤维及碳纤维试片的原始状态、手工打磨、喷射无漆、喷射去漆状态进行了剪切强度;对碳纤维试片的原始状态、手工打磨、喷射无漆、喷射去漆状态进行了滚筒剥离强度试验。

3.3.2理化性能试验结论

经对照喷射前后复合材料试片性能,各项测试指标没有明显变化,塑喷法复合材料表面处理方法对复合材料性能没有不良影响。

4.结论

通过喷射工艺试验及理化性能试验,证明塑喷法复合材料零件喷漆前表面处理技术在快速去除复合材料表面脱模剂、陈旧漆层时安全可靠、绿色环保,且对复合材料零件自身性能没有不良影响.

5.塑喷法复合材料零件喷漆前表面处理技术应用意义

篇10:浅谈几种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浅谈几种工业污水处理方法

摘要:简要介绍几种工业污水处理方法.介绍了离子交换树脂在处理各种工业废水的基本情况.反渗透水处理技术的基本情况以及发展前景.生物膜法污水生物技术使用设备情况,以及不同生物膜反应器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及对比.作 者:周春玲  作者单位:哈药集团制药总厂,黑龙江,哈尔滨,150046 期 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Journal: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X7 关键词:工业污水    处理方法    措施   

 

篇11:毕业生档案处理分几种情况

未找到工作的,学校只能将档案寄到学生原籍的教育局或人事局,一般来说,档案在毕业后择业期可申请两年内由学校代管,择业期内未被转走的档案将在期满后,由学校转到学生户口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参与西部计划或支教工作的,档案将由学校保管,等支教期满再来学校提档案。

当毕业生参加工作后,会面对如转正定级、职称申报、养老保险办理、人事调动、社保福利、工龄计算、继续深造(如出国、考研)、考公务员等问题,这些方面都离不开档案。因此,高校就业指导中心提醒高校毕业生,档案看似一时用不到,但“弃档”会使个人的一些权益无法得到保障。

首先,会影响个人利益。有了档案,就可以享受到相关的人事、劳动、社会保障服务,如办理社会保险、失业保险等。无论是在原单位供职的人,还是辞职后另谋新职业者,在办理社会保险、领取失业金时,个人档案记录的工龄、工资、待遇、职务、社保参保年限等都是主要依据。

其次,会影响毕业生转正定级和工龄计算。很多大学毕业生找到工作后,没有及时办理参加工作手续,工作几年后仍然是学生身份,从而影响了自己的转正定级。毕业生想换工作,没有档案,在原单位的工龄就不能计算进来,虽然现在有的单位可以补办新档案,但以前的经历、评价、身份等历史将不复存在,势必会造成一定损失。

第三,会耽误职称评定和工作调转。有的毕业生自大学毕业后,档案既没有提交单位,也没有存在政府指定的人才服务中心,职称评定就会因手续不全而受到影响。

有人虽在毕业后把档案存到了人才服务机构,但没有及时办理就业手续,等到几年后调动工作时才发现需要办理参加工作后的所有手续,并要在转正定级后才能正式调动。

“弃档族”补救方案

1。把档案留在人才服务机构但一直没有理会的,只要办妥相关手续,就可将档案关系理顺;

2。“口袋档案”要尽快向人才服务机构咨询,若档案袋被打开,里面的资料就得经相关部门核实,若档案资料遗失,还要到原单位去补充和确认;

3。“跳槽”人员将档案遗留在原单位长期未办理转档手续的,要与原单位协商,解决跳槽后的遗留问题,以便及时将档案转交;

篇12:当前几种污水处理工艺对比浅析

摘 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与生产力飞速发展的过程中,工业用水与生活用水日紧张,并且污水的排放与治理已经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我们当前对于大部分的生活污水采用直排的方式,不仅污染了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在当今可持续发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情况下,如何一方面对避免污水对环境的污染,另一方面对污水的重新利用,成为污水处理工艺的发展的根本目的。

关键词:污水工业;环境保护;工艺水平

在李克强总理大力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建立城镇污水处理厂对改善城镇水环境,成为保障城镇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人口和经济增长、粗放型发展模式、无组织大面积排施污染物、污水处理率偏低,以及牺牲环境和资源去追求眼前利益等,均是造成水污染日趋严重的原因。大量未经充分处理的污水被用于灌溉,已经使农田受到重金属和合成有机物的污染。据农业部在占国土面积85%的流域内,通过372个代表性区域取样调查,发现全国粮食总量的1/10不符合卫生标准。污水灌溉还造成粮食产量低,污染加大,营养成分下降。长期的污染水灌溉使病原体、致突变、致癌物质通过粮食、蔬菜、水果等食物迁移到人体内,严重危害了人体健康。水污染还对养殖业造成极大的危害,水源污染使原有的水处理工艺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我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需求,结合我国环境保护最新研究成果和国际环境保护技术水平和发展趋势,提出一套合理、经济、运转效率高的工艺流程对污水进行处理,以达到标准排放。对于保护环境,减轻环境污染,遏制生态恶化趋势,有着重要的意义。关于活性污泥法

当前流行的污水处理工艺有:SBR法、氧化沟法、普通曝气法、CASS 法、A2/O工艺等,这几种工艺都是从活性污泥法派生出来的,且各有其特点。

1.1 CASS法

CASS(Cyclic Activated Sludge System)工艺是间歇式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革,是由SBR(序批式活性污泥法)工艺发展而来,集合了ICEAS和CAST工艺的优点。CASS工艺的核心是CASS池,在SBR的基础上,反应池沿长方向设计为两部分。前部为生物选择区也称预反应区,后部为主反应区。主反应区后部安装有升降自动撇水装置。整个工艺的曝气、沉淀、排水等过程都在同一池子周期循环进行。省去了常规活性污泥二沉池和污泥回流系统,同时可连续进水,间断排水。某环保中心于2008年在实验室进行了CASS整套系统的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CASS工艺在处理常温生活污水、低温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机理和特点以及水处理过程中脱氮除磷的效果,其中COD去除率为90%、BOD去除率为95%,脱氮除磷率比一般活性污泥法有很大提高,并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CASS处理设施投入运行,处理水量从80m3/d到14,400m3/d不等。实践表明,CASS工艺与ICEAS工艺相比负荷可提高1~2倍,工程投资可节省30%。因此CASS工艺是一种高效的污水处理工艺。

1.2 SBR法

SBR法早在20世纪初已开发,由于人工管理繁琐未予推广。此法集进水、曝气、沉淀、出水在一座池子中完成,常由四个或三个池子构成一组,轮流运转,一池一池地间歇运行,故称序批式活性污泥法。现在又开发出一些连续进水连续出水的改良性SBR工艺,如ICEAS法、CASS法、IDEA法等。这种一体化工艺的特点是工艺简单,由于只有一个反应池,不需二沉池、回流污泥及设备,一般情况下不设调节池,多数情况下可省去初沉池,故节省占地和投资,耐冲击负荷且运行方式灵活,可以从时间上安排曝气、缺氧和厌氧的不同状态,实现除磷脱氮的目的。但因每个池子都需要设曝气和输配水系统,采用滗水器及控制系统,间歇排水水头损失大,池容的利用率不理想,因此,一般来说并不太适用于大规模的城市污水处理厂。

1.3 氧化沟法

本工艺50年代初期发展形成,因其构造简单,易于管理,很快得到推广,且不断创新,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当前可谓热门工艺。氧化沟在应用中发展为多种形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帕式(Passveer)简称单沟式,表面曝气采用转刷曝气,水深一般在2.5~3.5m,转刷动力效率1.6~1.8kgO2/(kW·h)。

奥式(Orbal)简称同心圆式,应用上多为椭圆形的三环道组成,三个环道用不同的DO(如外环为0,中环为1,内环为2),有利于脱氮除磷。采用转碟曝气,水深一般在4.0~4.5m,动力效率与转刷接近,现已在山东潍坊、北京黄村和合肥王小郢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用。若能将氧化沟进水设计成多种方式,能有效地抵抗暴雨流量的冲击,对一些合流制排水系统的城市污水处理尤为适用。

卡式(Carrousel)简称循环折流式,采用倒伞形叶轮曝气,从工艺运行来看,水深一般在3.0m左右,但污泥易于沉积,其原因是供氧与流速有矛盾。

1.4 普通曝气法

本工艺出现最早,至今仍有较强的生命力。普曝法处理效果好,经验多,可适应大的污水量,对于大厂可集中建污泥消化池,所产生沼气可作能源利用。传统普曝法的不足之处是只能作为常规二级处理,不具备脱氮除磷功能。

近几年在工程实践中,通过降低普通曝气池容积负荷,可以达到脱氮的目的;在普曝池前设置厌氧区,可以除磷,亦可用化学法除磷。采用普通曝气法去除BOD5,在池型上有多种形式(如下文所述的氧化沟),工程上称为普通曝气法的变法,亦可统称为普通曝气法。活性污泥工艺的发展趋势

通过几十年的研究与实践,活性污泥工艺已经成为一种比较完善的工艺。在池形、运行方式、曝气方式、载体等方面已经很难有较大的发展。用常规手段也已经很难在生物学方面有所突破。有学者认为该工艺未来两个大的方向是膜分离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

2.1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

用膜分离代替沉淀进行泥水分离,可带来活性污泥工艺的以下变化:

(1)不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在调控活性污泥系统时,不必再考虑污泥的沉降性能问题,从而使工艺控制大大简化;(2)曝气池的污泥浓度将大大提高(MLSS可以大于20000mg/L)从而使系统可在超大泥龄、超低负荷状态下运行,充分满足去除各种污染物质的需要。

2.2 分子生物技术的应用

目前分子生物技术已开始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为搞清聚磷菌除磷的生化机理,已开始用分子诊断技术获取聚磷菌的遗传信息。现在从活性污泥中已发现的30多种丝状菌中,只有4种准确命名及生物分类学定位,因为这些丝状菌大部分无法进行分离纯培养。目前正用分子诊断技术进行这些丝状菌的生物学定位,以进一步准确了解其特性。

分子诊断技术的大量应用,活性污泥微生物基因库的建立,在此基础上用基因技术培育具有高效活性的污泥菌种,进一步提高处理效果,是未来发展的方向。

参考文献

上一篇:煤矿火工品使用管理制度下一篇:思维导图第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