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处理汇报材料

2022-07-27

在我们的工作中,无论是与上级进行沟通,还是与上游客户进行交流,汇报是必不可少的。汇报是否能简明扼要的抓住重点,关系到工作效率,也关系到个人晋升以及与客户合作的成败。那么,你懂得如何写好一个汇报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政策处理汇报材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第一篇:政策处理汇报材料

**镇落实利民惠民政策汇报材料

2009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构建和谐平安乌兰、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的战略性举措来抓,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切实解决广大农民群众普遍关注的就业、就医、就学等民生问题,在落实各项利民惠民政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现汇如下:

一、 积极动员农、居民参保,方便群众就医

2009年,我镇为烟洞、廿里铺、红咀等村、东街、西街、新城、东关等社区新建配备村、社卫生室;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9%,2009年住院报销280万元。全面启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试点工作,办理低保户医疗保险2884人,居民医疗保险4941人,完成保费收缴33.85万元,全年住院报销59.61万元。长期困扰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

二、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就业优惠政策

我镇为4774名下岗失业人员建立下岗失业人员管理台账,并建立了数据库,对下岗失业人员实行动态管理。为3525名符合条件的下岗失业人员申请了《就业失业登记证》,帮助落实税费减免327人、72100元。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2009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740个,兑现岗位津贴121.36万元,落实社保补贴213.03万元,完成保费收缴298.24万元。为314户零就业家庭建立了档案,2009年通过公益性岗位、零就业家庭、大中专毕业生优先安置等办法已全面实现“清零”工作。为509名灵

1

活就业人员申请社保补贴38万元。积极争取小额担保贷款450万元,为150名下岗职工创业提供了资金支持,其中62名扩大了企业规模,为社会创造了136个就业岗位。强化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自主创业,鼓励返乡农民工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全年培训劳动力6800多人(次),组织输转4100人(次),自谋输转2510人(次),实现劳务收入4000万元。在劳动力总量不断增加、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保持了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

2010年,我们将一如既往的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惠民利民政策,争取让更多群众得到实惠。

第二篇:污水处理厂项目汇报材料

污水处理厂项目建设情况汇报污水处理厂是08年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确定的重点建设项目之一,是一项有利于环境保护,造福子孙后代的公益事业,它的建设并投入运营,能使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得到有效治理,处理后的出水水质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有效消除城区污水排放引起的渭河流域乃之黄河中上游流域水环境污染。为渭南市环保减排达标任务的完成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确保渭河水体及水环境安全环保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项目概况

该项目包括污水处理厂工程和截污干管工程两部分建设内容。

1、县污水处理厂选址位于县城东北部,二华干沟与东下路交叉处西南角,属下土地,占地亩,建设规模为日处理污水万吨。汇水面积约平方公里,工程于破土动工,预计月底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

2、配套污水处理厂项目的截污干管工程以为起点,途经310国道、西排污渠向北至郑西铁路客运线,再沿郑西线北向东至县城东排污渠,在东排污渠处拐向北至二华干渠,最后沿二华干渠南向东至污水处理厂,管网总长公里。工程于破土动工,计划月初完工。

二、工程建设现状

1、我们完成了污水处理厂项目前期的征地、围墙圈设、地面附属物赔付,地质勘探,可行性研究报告、环评报告、初步设计的批复等工作。并为厂区铺设道路、架设双回路电源、打深水井一眼保证三通一平,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污水处理厂生物反应池、配电房砌体工程已基本结束。

2、截污干管工程完成了管网的选址、测量、地质勘探等工作,初步设计通过省市专家组评审,工程施工图全部编制完成,招投标工作顺利结束,现已建成管网公里。

二OO九年五月二十五日

污水处理厂项目上报材料

目录

1、 项目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2、 国土资源部门出具的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3、 环保部门对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表)的批复文件

4、 污水收费文件

5、 项目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

6、 配套资金证明

7、 项目建设说明材料

8、 承诺声明

第三篇:向中央政策研究室领导的汇报材料

一、标准的价值和意义

全球化、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也是中国发展和改革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加速重组,国际竞争开始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决定当今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土地、资本和劳力等有形资本,而是取决于以高新技术为核心的综合国力,取决于将技术转化为标准从而取得经济收益的能力。

毋庸质疑,作为新经济条件下的竞争稀缺资源,标准正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关注和重视,在以“资源的全球配臵、市场的全球布局”为主要特点的竞争环境中,标准作为一种产业和经济的秩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重要作用:

其一,标准已经成为各国保护本国市场和企业的重要的非关税贸易壁垒。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关税壁垒、进口许可证、配额限制等传统措施和保护性政策,都将逐步取消,非关税技术壁垒正成为当今各国保护本国市场普遍采取的形式。据统计,在20世纪70年代,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约占非关税壁垒的10%~30%;到了20世纪初,这一比例已上升到45%左右。发达国家采用的技术性贸易措施,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出口发展的最大障碍,使我国相当数量的传统优势产品甚至退出国外市场,而反观我国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却还没有形成对我国产品的有效保护措施,相当数量的国内产品已经面临国外产品的冲击,直接威胁到我国的经济安全和产业的生存与发展。

2007年3月,美国ATSC(先进电视制式委员会)就正式通告中国企业“2007年3月以后,凡是进入美国市场的电视机必须符合其标准技术规范”,这意味着美国最大的彩电供应国—中国,将不得不因此每年付出大约10亿美金的专利费用。然而,按照2006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彩电行业全年的行业利润也不足4亿美金,一则技术规范便将中国企业挡在了美国彩电市场之外。

其二,标准已经成为了一种控制产业链、遏制竞争对手、实施利益分配的工具,使得先发企业的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后发企业的成功空间更加狭小。标准的制定都有很强的知识产权背景,对于技术和创新的保护主要采用技术秘密和专利两种形式。前者主要针对一些私有技术和实现技术,而后者主要针对需要广泛推广和实施的技术,技术和知识产权是一种密切对应的关系。标准一旦确定了指标、方案、过程等,也就确定了这个标准会涉及到的知识产权。发达国家和地区正是充分利用了标准的这一特性,利用标准设臵技术垄断,对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进行打压,进而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如何看待TD-SCDMA的价值和意义

作为技术密集、资金密集、高辐射性、高关联度的国家战略性和先导性产业,电信业历来是各国进行标准之争的关键领域和重中之重。我国长期以来在电信技术标准领域的缺失,不仅使我们在经济利益上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在民族产业的自主发展方面也丧失了核心的内在动力。

移动通信产业是一个“跑马圈地”效应十分显著的产业领域,一种技术一旦在市场中得到推广,并被确定为事实标准,技术产权的拥有者就在会在技术创新、设备演进以及市场占有方面长期占据优势地位,并自然形成对产业发展的强大号召力和牵引力。而后进入者只能采取技术跟随路线,核心技术创新余地很小。我国从1987年开始引入第一代模拟移动通信系统,最多时发展了约600多万用户,当时从基站、交换机到手机全是向国外进口,一部手机能卖到5-6万元,期间至少2500亿元流进了国外公司的腰包。1994年开始,我国引入了第二代数字通信系统,在此阶段,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企业采用的是欧洲的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和美国的码分多址系统(CDMA)两个标准,这些标准的绝大部分专利、核心技术掌握在国外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手中,这直接导致了我国所需的网络设备基本依赖国外进口,我国本土企业在庞大的GSM设备市场仅仅获取了5%的微薄份额,将近5000亿元又流向了海外,而庞大的手机终端市场虽然在2003年带动了一批国内企业的发展,但仅仅过了3年时间,国产手机份额便急速下滑了近30%,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我们对于手机核心技术的缺乏,手机关键部件全部依赖进口,加上专利费用,国产手机成本的1/3流入了国外厂商的腰包,千元的国产手机利润仅为80元左右,看似热闹的国产手机厂商事实上对上游产业链完全缺乏控制力。

TD-SCDMA的出现,将有望在3G时代改变现有的“游戏规则”,我国企业将有望从以往的技术跟进转向技术创新,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再不用跟随别人的步伐亦步亦趋。从这点而言,TD-SCDMA带给我们的绝不仅仅是我们在移动通信核心技术上的一次突破,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们重拾信心的重大机遇。

1、将使得我国在电信领域以往的产业分工模式得到根本的转变。TD-SCDMA使得中国的通信企业将首次站在产业价值链的高端参与全球竞争,整个产业的分工合作模式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转变,以往只能充当产业配角的中国本土企业将在3G领域主导着产业发展的节奏和脉搏。

在2007年4月份结束的奥运城市TD-SCDMA网络建设招标工作中,以往基本被跨国公司瓜分的电信设备合同,此次全部被我国企业所获得,这在我国电信发展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先例。从产业分工的格局来看,ASB成为了大唐移动的生产制造合作伙伴,而爱立信也通过OEM中兴的产品试图进入中国市场,正是由于TD-SCDMA的发展改变了以往不利于我国企业的产业分工规则和格局。

2、将带动一个庞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业群体的发展 TD-SCDMA将发挥其强大的产业带动效应,形成一个庞大的具有自主特性的产业群体。TD-SCDMA的存在,对我国高科技领域整体“赶超战略”的成功实现,将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因为TD-SCDMA具有强大的渗透力。横向,TD-SCDMA基于突出的技术和运营优势,它不仅可以独立组网,实现全国覆盖,而且,由于TDD(时分双工)的模式特点,它还可以在专网、数字集群等业务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纵向,由于3C技术的融合和“三网合一”趋势的加速,TD-SCDMA的贡献就绝不限于移动通信产业,其对半导体、精密仪器制造、软件、芯片、原料、系统集成、电子元器件等领域的行业辐射力,将使中国历史上首次有机会以自己的国际标准为依托,以自主知识产权为纽带,打造一个不受制于任何外部力量的TD-SCDMA产业链。

以手机芯片为例,作为手机部件里技术含量最高的环节,其成本占到了整个手机成本40%左右,而我国在二代GSM、CDMA领域几乎不具备手机芯片的提供能力,GSM手机芯片市场基本为德州仪器、飞利浦、爱立信、摩托罗拉等企业所瓜分,而CDMA手机市场几乎为高通一家所垄断。而随着TD-SCDMA的发展,我国企业在TD-SCDMA终端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4-5家国内企业目前已经具备了TD-SCDMA终端商用芯片的提供能力,如果不是自主技术标准的牵引,将很难取得现有的成绩。

3、将极大的节约投资成本、增加我国企业的经济收益 TD-SCDMA由于具有频谱利用率高的显著特点,同时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使得TD-SCDMA相比于WCDMA而言,网络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都大大的降低。根据我们的初步估算,建设并维护一张完善的TD-SCDMA全国网络,将比WCDMA至少节约300-500亿元,将极大的缓解国家和运营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压力。另外,TD-SCDMA的建设和商用,将使1500-1800亿元的价值转而留在国内企业,如果加上终端以及其它相关产品,由于TD-SCDMA而给国内企业带来的增收将超过5000亿元。

4、将极大的保障我国的国家安全。在事关国家安全和重大经济利益等领域,标准的选择历来就不是任由市场选择的,自始至终都在贯彻和体现着国家利益。在移动通信领域,1G和2G时代,由于我国没有自己的标准,不得不采用国外标准,不仅支付了巨额专利使用费和技术转让费,而且国家信息安全受到一定威胁。众所周知,美国GPS系统对欧洲是开放的,但欧洲盟友还要坚持发展自己的伽利略全球定位系统,正是考虑了战略安全因素。而我国企业参与制定和实施的TD-SCDMA标准以及北斗卫星定位通信系统,建立了安全的信息环境,除了提供公众服务,还可以完全满足重要和敏感领域的使用,在信息安全、军事安全和构筑国防体系方面发挥关键作用。我国企业采用自己的标准和核心技术,才能有效增强防范性能,防止受制于人,避免被动防范。

二、大唐移动标准创新的历程

作为打破旧有格局的新生势力,创新的艰辛程度不言而喻,这点在TD-SCDMA的创新历程中同样体现的十分鲜明。1995年,有着近四十年电信技术跟踪和研究积累的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根据对国内外电信发展趋势的判断,开始了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研究工作。1998年时任原邮电部科技司司长的周寰及信产部领导在ITU征集3G国际标准的时候,组织国外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国内运营商,给予大力的肯定和支持,使TD-SCDMA在2000年5月被采纳为国际3G三大主流标准。从标准到产品的道路才是艰苦的真正开始,也许是与TD-SCDMA有缘,1999年对TD-SCDMA标准意义具有深刻理解,对TD-SCDMA事业有深厚感情的周寰上任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院长、大唐电信集团总裁,在“建光荣的国家队,作自豪的大唐人”理念和企业文化之下,大力推动和发展TD-SCDMA产业,创新从此不再是句口号,标准也不再是纸上谈兵。

(一)创新实践的主要经验:以合作促发展

作为TD-SCDMA标准的提出者和核心技术专利的拥有者,大唐移动在推动TD-SCDMA创新发展的进程中,始终坚持了开放合作的积极心态,也正是这种开放合作的基本理念,换来了目前TD-SCDMA极其珍贵的创新成果。

公司在创新初期,就深深体会到仅仅依托自身的力量,很难克服创新进程中的种种困难,惟有广开合作之门,吸引更多的企业加入TD-SCDMA创新阵营,才能够尽可能的缩短TD-SCDMA的产业化周期,并弥补公司自身的若干瓶颈。

——为了营造TD-SCDMA的多厂商供货环境,大唐移动主动释放了其所拥有的TD-SCDMA核心技术专利,共计()行源代码,并设立专门的技术小组对相关厂商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点对点技术答疑,极大的加快了其他企业的产业进入速度。

——为了加速产业薄弱环节——芯片的快速成熟,大唐移动先后投资T3G和凯明等终端芯片厂家,推动芯片的发展,同时,公司还主动和全球知名的终端芯片厂家ADI合作,共同发展TD-SCDMA终端解决方案。

——为了弥补公司自身在资源能力方面的不足,大唐移动分别在规模生产、营销渠道等方面与ASB、烽火、新邮通等企业展开全方位合作,有效的解决了公司在创业初期的诸多短板。

(二)创新实践的主要体会

1、需要承受巨大的资金投入压力

技术的创新特别是标准的创新对于资金财力的要求十分巨大,跨国通信巨头为了维持在技术标准领域的领先地位,均在技术研发上投入巨资。WCDMA的领导者——诺基亚2001年、2002年和2003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25.8亿、29.8亿和30.5亿欧元;爱立信2001年、2002年、2003年的研发费用分别为349亿、402亿和293亿瑞典克朗(瑞典克朗与人民币的汇率约为1:1);国内WCDMA的主要提供商华为也累计投入WCDMA的研发达40亿元人民币和3500人。

而作为一个由事业单位转制而来的企业,大唐在TD-SCDMA标准及产品开发方面的累计投入也已超过20亿元,虽然远远逊色于跨国企业,但已经给公司带来了沉重的资金压力。公司先后多次出现资金断链的危机,但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公司顶住了压力,表现出超强的战斗力,仅以竞争对手几十分之一的资源,完成几倍于对手的开发工作量,大大加快了TD-SCDMA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进程,逐渐缩短了与竞争对手的差距,克服了起步晚的劣势。

2、始终面临来自发达国家的排挤和打压

作为电信标准领域的新兴力量,TD-SCDMA从标准创新的初期就面临着来自传统势力的排挤和打压,将中国标准扼杀于襁褓之中是其一贯的意图和想法。

1998年11月,国际电信联盟第八组织在伦敦召开第15次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就是决定将哪些标准剔除出去。尽管中方代表李世鹤、李默芳等人耐心向与会者讲解TD-SCDMA技术性能,但代表们依然表现出了极为明显的不屑。会议间歇,一位欧洲代表向中国代表坦诚表态,“你们中国,在2代的时候什么都没有,怎么可能在3代突然冒出了全面的创新技术。你们中国人,就是好面子”。但是,面对质疑与不信任,中方人员表现出足够的热忱与积极,所有中方人员通过各种渠道向代表们传达TD-SCDMA的真实信息。经过大量艰苦和细致的努力,伦敦会议的协调结果认为,TD-SCDMA技术符合3G要求。

1999年3月的巴西会议,要确定3G无线接口的关键参数,如果TD-SCDMA的关键参数不能被写进文档,这项技术也将被废弃。会议期间,某些国家代表对TD-SCDMA突然发难,公开用其并不客观的评估结果对TD-SCDMA妄加指责,企图一举推翻TD-SCDMA的关键参数。但是,在中国代表们的沉着应对下,这些风波最终被一一化解。

3、创新需要不断健全的机制和环境

TD-SCDMA发展到今天,得到了我国政府的大力支持。2002年10月,我国信息产业部发布了(2002)479号文件,为TD-SCDMA标准划分了155兆的非对称频段,中国政府,以其坚定鲜明的支持态度,向世界传达一个信号——TD-SCDMA一定会在中国取得突破性成功。2002年10月30日,在发改委、信产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TD-SCDMA产业联盟正式成立,标志TD-SCDMA的统一战线已经开始布局,成立当天,发改委副主任张国宝、信产部副部长娄勤俭、科技部副部长邓楠等领导亲临成立现场表示祝贺。2004年,TD-SCDMA产业化专项资金顺利到位,极大的缓解了当时公司紧张的资金链。可以说,没有我国政府一如既往的坚定支持,TD-SCDMA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绩。

另一方面,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政府在主导整体推动科技创新方面,仍然缺乏相关的经验,有利于创新的机制环境仍然需要不断健全。在如何发展TD-SCDMA和如何定位TD-SCDMA的问题上,在一段时间内,各政府部门仍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比如在2005年6月份TD-SCDMA产业化专项测试后,由于各部委对TD-SCDMA下一步发展未能形成统一认识,导致整个产业发展出现了长达半年的停滞期,直至2006年1月份“3+2”试验的启动。另一方面,我国目前的整体创新环境和机制仍然有待健全,对于创新的鼓励和引导仍需要进一步加强,举例来说,就国有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评价体系仍然不健全,如果仅仅以经营业绩为导向进行企业的考核,那么作为前期投资巨大的创新型企业而言,一定很难达标,这点需要相关部门认真研究并考虑。

4、创新初期不得不面对孤独之痛

作为一项新兴的技术方案,TD-SCDMA在发展初期也面临着无人参与、无人关注的窘境。可以说,在创新发展的初期,大唐移动必须独自承受来自各方的压力和困境。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大唐移动此次承担的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企业本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为了推进产业发展,营造多厂商的供货环境,大唐移动无私释放了自己所拥有的TD-SCDMA核心技术专利,这对于一个以技术专利起家的企业的伤害是可想而知的。另外,面对无人进行相关配套设备开发的局面,为了支撑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大唐移动在本来就资源紧缺的条件下,仍然投入进行相关并不擅长产品的开发,如测试终端产品、仪器仪表产品等等,以至于到现在为至,大唐移动已经拥有了业界最为完整的包括主产品与各类辅产品在内的各类产品系列,从另一方面也能够反映出当时大唐移动的无奈。

5、人才竞争始终面临巨大的威胁 对于创新型企业而言,最为核心的要素就是人力资源。TD-SCDMA的发展如果缺失了一批执卓于TD-SCDMA事业的人才队伍,绝不可能取得如今的成绩。回顾TD-SCDMA的创新历程,我们的队伍可以说是本着一股爱国热情以及对祖国通信事业高度负责的态度一路坚持下来的。

但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平均年龄不足30岁的年轻创新团队而言,如果缺乏相对具有竞争力的收入保障和预期,很难在长时间内保持队伍的稳定。相比于业界的外资和民营企业,我们的收入水平仅仅相当于他们的60%-70%,而公司一直期望的股权激励方案也由于种种原因迟迟未能实施。如果这种状况不能够得以改善,公司很有可能将真正成为通信业界的“黄埔军校”。

6、创新需要果断毅然的企业家决策

创新之路没有可供参考的教材,太多的不确定性造就了创新之路的曲折与坎坷。企业的经营如履薄冰,企业发展的道路上,不仅有无数的坎儿要过,但更难得是在无数的十字路口作出准确的判断和艰难的选择,这是真正考验一个领导人胆识、魄力和大是大非观的时刻。如果缺乏果断坚毅的企业家决策,我们的创新之路可能至今仍在迷雾中探索。

早期公司与西门子合作多年TSM技术体制研发项目之后,在对方不认同转向LCR技术体制的时候,大唐人毅然选择离开了这位世界级产业和技术管理的巨人,艰难转向,寻求独立自主发展,到今天,有许多曾与大唐移动有过合作,但没有作到最后,没有魄力下注的公司今天都后悔不已,这其中有西门子,北电,爱立信,UTstarcom等等。

对于奋斗多年,投入巨大,拥有为西方人评价为“金鹅”的TD-SCDMA标准的核心知识产权,要向联盟成员免费开放自己的知识产权,不仅面临国有资产流失的巨大压力,员工的情感更是难以接受的,以至于决定作出以后很久,交接技术文本等过程仍然执行艰难。但是没有这样的决策,就没有今天的产业局面,没有今天分取蛋糕的机会,更没有今天大唐移动喜得收获的结果。

三、对于未来发展的思考

TD-SCDMA的创新发展对于中国电信业而言绝不仅仅意味着结束,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在我们分享3G果实的同时,TD-SCDMA也为我们参与后续技术的竞争提供了条件和平台。大唐移动作为产业的主要推动力量,在目前资金用量最大(商用开始,流动资金需求激增)的时刻又一次站在产业最前沿,积极部署新一轮的技术标准演进发展投入,以及海外市场的发展布局,进而明确TD-SCDMA未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更好的落实与推进未来的工作,形成以下几点想法:

(一)清晰坚定的政策导向,是TD-SCDMA得以长期健康发展的前提

TD-SCDMA标准自诞生到基本实现产业化,将近9年。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在于我们国家在移动通信产业这个“兵家必争之地”实现了零的突破,在成功摆脱欧美控制和垄断基础上,实现了与其并驾齐驱式的跨越和发展。TD-SCDMA的阶段性成功,有其偶然和必然的因素,但是,我们如果要实现TD-SCDMA长期健康的发展,我们的政府决策和推动产业发展的制度安排就必须加大前瞻性和引导性,要坚决杜绝“看水浇花”的滞后性安排和观望性决策。政府应该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出发点,整合国内企业的产业资源,以TD-SCDMA为契机,立志于实现我国移动通信产业在后3G、4G以及TDD技术体制的长期发展。

(二)学习韩国经验,实现制造企业与运营企业的良性、协调和共赢的发展

可以在国际标准的后续开发、3G业务与平台的开发等领域,制定共同目标,整合中国运营企业和制造企业的集体资源,实现产业链的良性互动和集成发展。坚决避免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群体封闭与对抗,政府出台有效措施,坚决避免制造企业靠低成本恶意竞争而破坏产业秩序和产业生态。

(三)依靠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加速TD-SCDMA“走出去”的步伐

政府在可能的情况下,依靠重大项目支持、软贷款、外建项目援助、国际科技项目合作等机会,帮助TD-SCDMA尽早实现国际化发展的目标,提高中国对全球的科技影响力,提升国家形象。

(四)树立标杆企业,提高TD-SCDMA的自主创新的国家品牌效应和社会示范效应

学习美国政府成功举措(授予为美国移动通信产业做出卓越贡献的高通公司“开拓者”称号),为TD-SCDMA产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和团队给予自主创新国家荣誉,激励更多自主创新企业的发展与崛起。

(五)从国家层面,建立自主创新企业激励和奖励机制 针对为国家自主创新产业做出接触贡献的企业、团队和企业领导人,建立完善的公司业绩考核机制,杜绝将短期业绩指标作为唯一指标的传统考核模式,杜绝在自主创新产业再出现“先驱”变“先烈”的局面。

(六)建立鼓励创新型的社会文化,增强对创新失败的包容力

通过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手段,在全社会建立国产品牌意识和自主创新意识,增强政府和社会各界对创新合理风险的包容力。

第四篇:城区污水处理设施检查汇报材料

陇西县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

建设和运营情况汇报

陇西县人民政府 (2011年10月17日)

根据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情况检查的通知》(甘政督字„2011‟30号)精神,为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实行预警监控确保完成全年污染减排目标任务》(甘政发„2011‟103号)要求,我县高度重视,及时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全力整改落实,目前全县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运行正常。现就我县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及配套管网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行情况

(一)全县给排水整体情况。陇西县地表水贫乏,城区用水全部为地下水。工业用水井大部分在渭河河谷城关—文峰地段,生活用水井主要分布在西河河口、乔家坪—文峰古河床及东三十里铺渭河右岸。县自来水公司有三座水厂(城关、文峰、乔坪),一座加压泵站(李家营加压泵站),300立方米和500立方米高位水池各一座,有水源井17眼,全部取用地下水;日供水能力1.2万立方米,主要供应县城及文峰镇生活用水。目前,全县除城市统一供水外,还有西北铝加工厂、华兴铝业有限公司、西北

有色冶金机械厂、酒精厂等单位均为自备水源供水,日供水能力2.5万立方米,主要供应东、西郊工业区生产生活用水。目前,县给排水公司平均日供水量约为5500立方米,高峰日供水量9000立方米。另外,随着引洮一期工程的开工建设,我县计划建设陇西县城区供水工程首阳水厂,2015年设计供水规模为9万立方米每吨,2020年设计供水规模为15万立方米每吨,供水范围包括首阳镇、巩昌镇及文峰镇,该项目已经过初步设计审查,即将进入施工图设计及施工建设阶段,项目建成后可全面解决城区工业生活用水问题。

陇西县城区原有市政建设底子薄、基础设施差,近几年全县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分别在巩昌镇、文峰镇等部分道路建设中兴修了排水设施,基本上做到了雨污分流。目前,全县建成区现有排水管道 23.5公里,排水井877座,城区生活污水汇入城东3000多立方米的化粪池,经物理(沉淀)处理后用污水泵提升排入渭河,但雨水仍采用明渠排放,就近排入河流或农田。

(二)污水处理厂建设运行情况。2002年,经过市、县两级大力争取,陇西县城区污水处理工程于2003年批复, 2004年正式开工建设,2008年底建成,年底通过省环保厅验收,2009年县上按照给排水一体化要求,整体移交给县给排水公司管理运行;设计日处理能力8000吨,污水处理采用SBR工艺,设计水质排放为二级标准。按照2010年全县城市公共供水262万吨,自备水源供水260万吨估算,以生活污水70%、工业污水80%标准核算,全县日排放污水1.1万吨左右,实际污水收集4000

吨左右,收集率为40%,收集的污水全部汇入污水处理场进行处理后达标排放。但是在实际运行中,仍然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超负荷运行的问题。县污水处理厂在竣工验收时,省环保部门根据黄河流域水质排放新要求,未按设计标准二级验收,而是按照一级B排放标准进行了验收,当时机械设备、工艺技术、运行条件等不完全具备运行条件,但我县还是想方设法,克服各种困难,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运行初期,污水收集量少,日处理污水仅为2000立方米左右,运行效果也不是很理想,后来县上通过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工艺调整、流程控制等办法保证了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完成了各污染减排指标任务。2010年,县污水处理厂累计处理污水312万吨,削减COD1330吨。目前我县污水处理厂的日污水处理量已达到4000吨左右,今年1-9月份已处理污水115万吨,削减COD322吨,污水收集率、处理率均达到50%左右,按设计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负荷率为50%,实际已达到90%,处理水水质除氨氮外基本达到一级B排放标准。但就目前污水处理厂的运行情况看,要使各项削减量达到设计要求,各项排放指标符合一级B标准,要么在牺牲容量、提高标准的基础上升级改造,要么直接实施改扩建。

二是运行费用短缺的问题。县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主要为公共供水水价征收的污水处理费。我县污水处理费从2002年开始征收,征收标准为生活用水0.15元每吨,其它用水0.20元每

吨。2009年污水处理厂运行后,政策性调整为生活用水0.60每吨,其它0.95元每吨,收费方式是随城市公共供水水价一同征收,自备水源部分分文未收,污水处理费实行专款专用,给排水公司随水费代收后上交县财政,县财政核算后再返还到污水处理厂,全部用于污水处理厂的管理运行。就今年而言,截止8月底,累计征收污水费102.4万元,实际总支出161.61万元,主要包括工资、“四金”、电费、水费、劳保及运行中的一般管理费用,不包括设备维修、更换及技术改造等专项费用,运行费用入不敷出、资金严重短缺。

三是机械设备老化的问题。我县污水处理厂由于设计早、建设周期长、机械设备配套不尽合理,在近三年的运行中加速了设备的老化,各种问题和矛盾日益增加,严重制约着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行:一是设计标准低,验收考核标准高,给运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我县污水处理厂2002年完成可研设计,设计排放水质为二级,日设计处理能力为8000立方米,而2008年项目验收和目前的运行考核都是按一级B排放标准执行;为达到标准要求,在实际运行中,县上调整了SBR池的运行时间,将4小时一个周期变为6小时一个周期,增加曝气时间0.5小时,这样不但造成运行费用高,而且处理能力也达不到设计处理能力,现在日处理仅为4000 立方米左右,特别改变运行周期后,除磷脱氮效果不明显,仍需提标改造。二是厂区进水不平稳,忽多忽少,影响处理水质。一般每天凌晨1点到早上10点左右进水量少,处理池不能满池运行,而在10点以后到夜间12点进水较多,

基本能满池运行,这样高低水位的交替运行对反应区的活性污泥有一定的影响。三是雨污混流,来水杂质较多。在污水收集管网中,老城区有部分路段的管网雨污混流,下雨时雨水渠道内带入大量的沉泥和垃圾,造成了SBR池污泥外观发黑,并产生较多泡沫。四是污水处理厂原有设计时未设计事故池,如遇停电、检修、雨天时,污水不能暂时贮存,无法完全处理,只能开启事故排出口阀门外排。五是SBR 1号、2号池已负荷运行3年多,池内从未进行清理,池底无机物堆积,造成鼓风机曝气压力增高,设备故障频发,池内曝气量跟不上。六是厂区预处理区段粗细格栅拦污效果差。由于对杂物不能全面搭捞,致使杂物进入SBR池,造成人工清捞强度大,池面悬浮物较多,易形成浮泥,影响出水水质,并且外观感觉极差。七是污泥脱水间脱泥机控制线路凌乱,运行故障多,特别是螺杆泵,多级加压泵漏泥、漏水,现场卫生差,脱泥机脱泥效果低。八是出水口氨氮在线监测设备运行时间长,配件老化严重,运行时故障易发,监测数值变化波动大。九是SBR池上安装的污泥浓度计、溶氧仪、氧化还原电位计等仪表运行时间长,检测数值不准,虽然县上对最关键的溶氧探头已进行了改换,但改换后监测的数值与实际有出入,监测的数值只能作为参考,指导生产的依据还是以实际化验数值为准。十是数采仪上传的进出水量数值与实际数值相差较大,多时出现进水量小于出水量的现象,目前进出水的计量以提升泵运行时间和额定出水量计算。

四是专业技术力量薄弱的问题。目前污水处理厂现有职工

30人,内设中控巡视、化验加氯、在线监测、污泥脱水、设备维修等班组,但实际只有2名学过污水处理相近专业的人员,其余人员均为给排水公司以前从事供水泵站操作的人员,专业技术力量薄弱,污水处理专业技术人员缺乏。

二、污水配套管网建设和运营情况

根据《全国城镇污水处理及再生设施建设“十一五”规划》和陇西县城市建设总体规划及渭河流域综合治理要求,我县在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中完成了9.4公里的截污干管工程,2005年又完成了15.49公里的污水处理工程配套管网项目,使污水处理场的收集能力进一步提升,但实际运行中污水处理厂还是受污水收集管网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日处理污水仅2000-4000立方米。针对以上情况,我县在继续争取污水收集管网建设项目的同时,积极争取以奖代补专项资金全部用于污水收集干管工程建设,近年来县上结合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先后筹资完成了金宝路、南河大道、人民西路、滨河路等14条道路25.97公里的污水管道建设;截止今年8月底,全县累计建设污水管网50.86公里,其中建成45.38公里,在建4.48公里。由于已建成管网未完全投入使用,县污水处理场实际污水收集能力并未显著提高,目前污水收集率仅为50%左右。“十二五”期间,我县计划申请投资17210万元,结合城市道路建设和项目建设,建设污水管网188公里,全部建成后,污水处理场实际日收集收力将达到60000立方米。

三、今后工作打算

按照省政府《关于实行预警监控确保完成全年污染减排目标

任务》(甘政发2011„103‟号)要求,结合省、市环保部门检查时提出的整改内容,我县高度重视,及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整改落实,目前厂区预处理区段粗细格栅拦污效果差、污泥脱水间脱泥机控制线路凌乱、进水口在线监测站房标准化建设已整改落实到位,其余问题正在积极整改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县将以这次省、市督查为契机,切实加大项目争取和资金投入,加快配套管理建设进度,加强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训引进和机械设备的检测维修,全力保障全县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一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建设,切实提高运行能力。近年来,我县结合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的实际需要,先后争取上报污水处理设施项目5项,其中滨河路污水截污干管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排水管网扩建工程已完成可研、环评后报国家发改委待批;污水处理厂改扩建工程已完成可研和环评,项目实施后将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污水厂运行难、技术难的问题,届时日污水处理能力将由目前的4000立方米达到30000立方米,除磷脱氮问题也随之解决;中水回用和新建道路污水管网工程已上报国家发改委和环保部,通过了第一次审核。同时,今年县污水处理厂除磷脱氮提标改造工程建设后,可先期完成污水处理厂氨氮指标的达标排放。

二是要切实加大资金投入,加强设备更新维护。今年,县财政计划安排106万元,用于污水处理厂机械设备的维修改造,目前已到位资金80万元,对大的设备坚持做到了每月检查一次,对易损易坏件做到了勤查勤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今年前9个

月已完成各类大小设备检测维修750多次。今后,县上将安排专项资金,用于污水处理场机械设备的检测与维修,切实保障污水处理厂的正常运行。

三是要健全完善各项制度,严格落实管理责任。要严格按照省市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制定的各项制度和要求,坚持定期检查和集中整改相结合,把发现问题作为搞好运行管理的前期,把解决问题作为搞好运行管理的关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真正把运行管理责任制落到实处。同时,要根据环保部门对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要求,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在线管理、设备维护、水质化验、巡查巡视等制度和考核办法,将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当月兑现奖罚,切实靠实各级人员的管理责任。

四是加强人员培养引进,提高业务工作能力。为有效提高全污水处理场各工种操作人员的业务技能,使其在实际工作中对所从事的工种达到应知应会,并能够熟练操作,县上计划今后每月坚持开展一次人员培训,由内部专业技术人员分别从中控巡视、加氯化验、脱泥处理和机械保养维护等方面进行讲解和现场指导。同时,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加强污水处理专业人员的引进,并积极邀请相关厂家技术人员来厂对全厂人员进行现场培训,通过理论讲解和现场示范操作,使各相关工种的操作人员准确掌握各项操作规程和要领,切实提高污水处理从业人员的业务工作能力和水平。

四、几点建议

一是建议省环保部门将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费用正式纳入政

府财政预算。污水处理是一项社会性的公益事业,在目前配套设施不完善的、环境条件不具备的情况下,处理后的中水无法再利用,污水处理厂的运行只是高投入而没有产生任何经济效益。同时,随着污水收集管网的不断完善配套,污水收集处理量也会不断增加,仅靠污水处理费保障运行远远不够,机械设备的定期保养维修、仪器仪表的更换、一些关键设备的升级改造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建议省环保部门积极衔接争取,将污水处理厂运行费用正式纳入各级财政预算,以从根本上解决污水处理设施运行费用不足的问题。

二是建议省环保部门对已在运行中问题较多的污水厂进行一次专项升级改造,由上级对专业人员从机械设备、运行状况进行全面调查和现场指导,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需改造的项目安排专项资金进行升级改造,使硬件设备条件达到运行标准,确保污水处理厂的运行达标。

三是建议省、市业务部门定期加强对污水处理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培训。污水处理工作是一项全新的工作,专业性强、政策性强、考核力度大,任何的生疏和失误都会给运行和考核带来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县实际从事污水处理工作的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偏低、没有参加过正规的业务培训、更没有操作实践,加之县级培训能力有限。因此,建议省、市相关业务部门定期加强对污水处理从业人员的培训指导,以提高他们的业务工作能力,保障污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五篇:防范和处理邪教办公室务虚会汇报材料

乡镇2013年工作务虚会防范和处理邪教办公室汇报材料

2012年我镇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严格落实区委610办公室工作部署,坚持“主动进攻、讲究策略、科学有效”的要求,以排除邪教干扰破坏、确保党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安全顺利召开为主线,努力把握新形势、新特点,统筹抓好防范处理“法轮功”与防范处理其他邪教,进一步开展

了集中清理清查“法轮功”反宣品专项活动;按照“教育转化攻坚与巩固工作整体仗”的统一部署要求,开展分类帮教活动,切实掌握其思想状况,深入做好有关人员的巩固帮教转化工作;在镇、村两级共42个单位建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栏”,认真开展了“家庭拒绝邪教”承诺活动,让家庭和个人都远离邪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一、全力做好敏感时期的安全保卫工作

我镇高度重视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镇党委政府多次在全体机关人员会上进行工作安排,要求全体包村人员到村宣传好方针政策,进一步搞好所包村的摸底走访,加大对“法轮功”人员的动态排查摸底,同时注意发现和清理非法宣传品,营造安定祥和的社会环境。

强化对防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以党的十八大、省第十次党代会、各级“两会”等敏感时期防控工作为重点,制定完善并适时启动工作预案,严格执行季度排查和日常专项排查相结合的排查制度,完善邪教人员数据库,对重点人员全面落实稳控措施和责任。完善邪教活动信息预警、风险评估、联合查处等工作机制。

十八大期间做好稳控、监控工作,严格落实“防、堵、查、控”等各项工作措施,对重点人员和不放心人员严格落实责任人,实行每日24小时值班备勤,加大工作力度,监控措施到村到人,对我镇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上报。根据省、市、区委、镇党委要求,在10月份与43个相关单位签订了《***镇关于做好党的十八大期间“法轮功”重点人员防控工作目标责任书》,要求各相关单位确保党的十八大期间,本辖区内不发生“法轮功”等邪教分子进京到省、市、区滋事事件,无非法聚集滋事事件,无恶性反宣事件,无广播电视插播事件,无制造杀人、自杀等极端恶性事件及其他影响我镇社会政治稳定的事件。

二、认真开展好“家庭拒绝邪教”承诺活动,让家庭和个人都远离邪教,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按照省、市、区统一部署,在4-9月份全镇范围内统一开展“家庭拒绝邪教”承诺活动。从镇、村和家庭三个层面签订拒绝邪教承诺。经过全镇42个单位的共同努力,共发放《致广大群众的公开信》4000余份,张贴小横幅50余条,全镇参与“家庭拒绝邪教”活动的家庭达到100%,签卡率达到99.8%;村级签书率达到100%。此项工作的开展得到了市委610领导的充分肯定。

从根本上讲,反邪教斗争的进度取决于全社会的参与程度。人民群众是反邪教斗争的主体,是反邪教斗争的胜利之本。开展“家庭拒绝邪教”活动,就是要激活家庭这个社会细胞,发挥好家庭抵御邪教的第一道防线作用,动员引导广大群众积极参与到反邪教斗争中来,不断巩固壮大反邪教斗争的群众基础。同时,也只有通过预防在先,打好主动仗,才能不断铲除邪教滋生蔓延的土壤,从源头上、根本上解决邪教问题,通过深入群众、发动群众、教育群众,动员千千万万个家庭参与到反邪教斗争中来,筑牢全社会防邪、反邪第一道防线。

三、建立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阵地

为深化同邪教组织的斗争,着力解决反邪教工作中基础性、源头性、根本性的问题,8-10月份区镇两级投入资金,在镇、村两级共42个单位建立了“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栏”。镇党委610办公室根据辖区实情,以镇党委、政府的名义开展有奖举报,统一打印宣传内容,在各宣传栏进行张贴,提高广大基层群众识别和抵制邪教的意识和能力。

四、继续做好摸底排查工作

摸排工作是做好处法工作的基础,是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的日常性工作。我们通过建立健全“法轮功”人员实名登记制度,实施动态管理,进行有效的监控和防范,包村干部实行“一岗双责”,积极宣传和实施有奖举报制度,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作用,积极主动的打好与邪教的这场无硝烟的斗争。在党的十八大期间更是要求组织村书记、村级信访联络员、包村民警、包村干部联合对所辖村的原练功人员进行了一次有针对性的回访活动,对原练功人员进行了分类汇总,理清了管理台帐,进一步对人员稳控管理。

五、大力开展反宣品清理清查工作

按照区委610办公室文件要求,认真开展反邪教的舆论宣传,以开展面上清理法轮功非法宣传品活动为重点,净化社会舆论环境,促进农村精神文明事业。对收缴非法宣传品,建立和完善长效工作机制,与有奖举报、反邪教警示教育等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严格责任,经常检查,做到随发现,随清理,努力巩固活动成效,净化社会环境。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单位各负其责,认真开展排查清理。分管书记和镇610办公室进行不间断地督促和指导

,保障了此项活动的扎实开展。未发现 “法轮功”非法宣传品。

组织百余人参加区委610组织的“喜迎十八大,反邪教答题活动”。

六、强化工作措施,开展好教育转化攻坚与巩固工作整体仗活动

根据“教育转化攻坚与巩固工作整体仗”的统一部署,按照工作方案的要求,对我镇6名重点巩固人员逐人制定巩固措施,落实巩固责任。对思

想不稳定人员多次上门帮解。积极做好整体仗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总结和考核验收。在此基础上,按照中央和省、市委的要求,研究部署在2013年至2015年开展三年教育转化决战。

2013年工作计划

2013年防范和处理邪教工作,严格落实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目标。严格落实各项措施,确保各级会议顺利召开;继续开展集中清理清查“法轮功”反宣品活动;按照上级“三年教育转化决战”的统一部署要求,开展帮教活动,做好有关人员的帮教工作;发挥好各单位建立的“反邪教警示教育宣传栏”的作用,提高广大基层群众抵制邪教的能力,自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驻村干部工作日记下一篇:转变作风从我做起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