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

2024-05-23

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精选17篇)

篇1: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

活动目标:

1、 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2、 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3、 初步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活动准备:

小茶壶一个、歌曲音乐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变变变”进入

宝宝们,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赶快!把你们的小手藏起来。

变成小鸟飞飞,变成小鱼游游,变成小兔跳一跳,变成小鸭走走,变成老虎跑跑,变成乌龟爬爬。

l 二、出示茶壶,熟悉歌曲:我们玩累了,来!宝宝们,找一个空地方坐好,休息一会儿。哎呀,嘴巴有点渴了,宝宝们,快看,这是什么呀?(茶壶)

2、观察茶壶,理解歌词

(1)出示小茶壶的图片请幼儿观察小茶壶长什么样的?(引导幼儿说出“它的肚子是圆圆的胖胖的,身体矮矮的”)

教师边唱边表演:我是小小茶壶矮又胖

(2)我们再来看看,茶壶的壶柄和壶嘴长什么样?学一学变成小茶壶(叉腰屈手学做壶柄和壶嘴,壶柄是用来提茶壶的,水是从壶嘴里流出来的)

教师边表演边唱:这是我的壶柄这是我的嘴

(3)教师模仿水开的声音,问问幼儿:“壶里的水怎样拉?”(水烧开拉,水都在壶里翻滚啦)我们可以冲茶啦,请小朋友拿好杯子,老师来给大家冲茶啦!教师边表演边唱:当我烧好开水我就唱,咕噜噜噜,噜噜,噜,咕噜噜噜响。

三、创编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1、哦!这么多的小朋友都想喝茶,老师都倒不过来了,这样吧,我们一起来变成小茶壶烧水,和你旁边的好朋友,相互的倒倒茶,好吗?

2、老师也想喝喝小朋友冲的茶,大家一起再烧一壶水吧。幼儿听音乐玩第二遍。

3、老师提问:宝宝们,刚才我们的壶柄都长在这儿,动脑筋想想,壶柄还可以长在哪儿?(幼儿创编)那壶嘴呢?(幼儿创编)表扬并请大家学一学动作和老师不一样的小朋友。

4、那我们来变一个新的茶壶来烧开水吧,幼儿听音乐玩第三遍。

5、小朋友们的茶冲得太香了,连其他班的小朋友也闻到了,我们再烧一壶水冲茶给其他班的小朋友喝好吗?幼儿听音乐玩第三遍。我们去给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冲茶咯。

五、结束:幼儿随老师跟音乐出活动室。

篇2: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掌握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茶壶一个、PPT课件、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变变变”进入。

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叮当法术变变变,变成小鸟飞一飞,变成小鱼游一游,变成小兔跳一跳,变成小鸭走一走,变成老虎跑一跑,变成乌龟爬一爬。现在,我们轻轻回到座位上吧!

二、出示茶壶,熟悉歌曲:

1、观察茶壶,理解歌词(教师拿出茶壶)叮当法术变--变--变,瞧,这是什么?【茶壶】对,他是茶壶。

(1)(PPT3)茶壶的身体:我们来看看茶壶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圆圆的】是胖胖的还是瘦瘦的?【胖胖的】胖胖的,对,你们会不会做个胖胖的样子?而且还是…….(教师用动作提示幼儿“矮矮的”。)我是茶壶,胖又--矮;对了,我是--茶壶,胖又矮。哎呀,你们做得真可爱!

(2)茶壶柄、壶嘴(用模仿记忆歌词,了解壶柄和壶嘴的作用):(PPT4)这是什么?【壶柄】小朋友,看,这项茶壶的什么?来,我们做一个壶柄,那壶柄有什么用呢?诶,你说对了,壶柄是用来端起茶壶的地方。(PPT4)这又是什么!像不像一个小嘴巴,这是壶嘴。那怎样就像个壶嘴了呢?谁来学一学,这是…….(壶柄),这是…….(嘴)。我来做,你来说;现在我们交换一下,你来说,我来演。

(3)教师说歌词第三乐句做动作:听,什么声音?(PPT5)什么时候小茶壶会发出咕噜噜地声音呢?我来告诉你们吧,是茶壶里的水滚了,在冒泡泡发出的声音。教师一边说歌词,一边做动作“我是茶壶胖又矮,我是茶壶胖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水滚啦,水滚啦。”(4)(PPT6)教师用唱的形式引出最后一乐句:小朋友,看,我是茶壶胖又矮,我是茶壶胖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咕噜噜,咕噜噜,水滚啦,水滚啦。小朋友,准备好你们的小茶杯,听!“冲茶啦!”

(5)教师幼儿一起说歌词做动作:(PPT7)小茶壶可爱吗!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茶壶!【想】我变成茶壶是这样的,你们变成茶壶是什么样的!哪个小茶壶最像。(教师观察知道每个小朋友都摆出茶壶的造型)

2、(PPT7)小茶壶真可爱,他还会唱歌呢!这么好听的歌,我们也想来唱一唱!-----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老师,给我们音乐!

3、小茶壶唱的歌真好听!我们再来唱一唱!教师边唱边展示图片。

4、边倒茶边唱:我烧好了一壶茶,你们想不想喝喝看【想】那你们准备个杯子,我要来倒茶了!教师边倒边唱!

6、我烧的茶好喝吧!哎呀,我的茶壶里的水没有了,你们还想喝吧,(我还没喝到茶呢)我们一起来烧茶好不好!小茶壶准备啦!看看哪知小茶壶最可爱,他烧的茶最香。师幼一起唱歌做动作!

7、好,现在谁愿意做小茶壶,剩下来的宝宝我们围成一个圆,当茶杯,烧茶给他们喝!再次唱歌曲!冲茶!

8、你们的茶好香啊,我们再来烧壶水给爸爸妈妈(客人老师)尝尝看,好吧!(听音乐)好,去给爸爸、妈妈们(找个客人老师给他冲茶吧)冲茶吧!(结束:PPT8)附儿歌:

我是一只小茶壶

1=C 2/4 1 2 3 4 | 5

i | 6

i | 5

|| “提

起 我 倒

杯 水”

是 我 把

i | 5

篇3:小班的音乐活动应以律动为主

一、带领幼儿进入实际的情境中去亲身感受

在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学习“打鼓、吹号”这一模仿动作之前, 我们先让幼儿观看本园哥哥姐姐们为庆祝国庆而练习打鼓、吹号的活动, 幼儿会对哥哥姐姐的这一活动产生极大的兴趣, 看得非常认真、仔细。待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之后, 再教他们做打鼓、吹号的动作。这些孩子由于进入了生活的情境, 有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感受, 在头脑中留下了鲜明、深刻的表象, 因此在随音乐做这些动作时, 就能创造性地用各种方式富有感情地表现出来。

二、观察实物的动作

在教幼儿学小鱼游的动作之前, 我先让幼儿观察活动室里鱼缸中的金鱼是怎样游的, 幼儿观察后有的说:“鱼游水没有声音。”有的说:“小鱼用翅膀在游。”到了音乐课上, 我说:“一会我当捉鱼的人, 你们当小鱼, 小心别被我的网捉住呀!”接着让幼儿先听音乐, 然后自己随音乐做小鱼游。这时大部分幼儿都自发地把手放在身体的两侧, 或垂在下面, 两手前后摆动。名航小朋友用游泳动作表示鱼在水中游, 澜波小朋友用碎步轻轻地跑动, 还特地跑到我面前说:“小鱼游是轻轻的。”幼儿们用的都是小小的跑动步子, 没有一个是跳跃前进的, 因为他们所观察的金鱼都是轻轻地、无声地、自由自在地游动的。这一观察活动对他们进行小鱼游这一模仿动作起了极大的影响, 使他们在身体活动的同时, 头脑里也有着丰富的思维活动。

三、用实物演示动作

在教“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时, 我除了先给幼儿观看及倾听鞭炮的响声外, 还有意识地左手提着一面锣, 左臂夹着一个小鼓, 一边慢速地敲着锣、咚咚咚咚快速地打着鼓, 一边走到活动室, 以造成热闹的气氛, 从而引起幼儿的注意。等到上音乐课时, 弹着“敲锣、打鼓、放鞭炮”这一模仿动作的曲调时, 我眼睛看着琴上的锣与鼓, 提问幼儿这是什么。经过我的暗示, 幼儿很快联想到了刚才老师敲锣打鼓的情景。从这以后, 再用这样一些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做模仿动作时, 幼儿脑子里的表象就会起积极的作用。

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 以获得亲身体验

幼儿对摘苹果的模仿动作很感兴趣, 为了让幼儿能更好地做出手腕转动、摘下果子的动作, 我组织幼儿亲自采摘园内成熟的水果, 从而使他们有亲身的体会。同时, 为了让幼儿能把手指张开, 用张大的手指做摘苹果的动作, 我把大苹果依次放到每个幼儿的手中, 给他们机会, 让他们尝试摘苹果手指要张大到什么程度。

篇4:有趣的小茶壶(大班泥工活动)

俗话说得好:“做人要好客,入门就泡茶。”作为对幼儿进行礼仪教育的一部分,我们经常教给幼儿有关招待客人的礼仪,还布置了“泡茶招待客人”的区角。幼儿对于该活动区中的各种茶具充满了好奇,经常在茶几旁摆弄着它们,还模仿着大人的样子泡茶,自得其乐。

为了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我组织了这个以茶壶为主题的手工制作活动,使幼儿进一步观察、了解茶壶,用肢体语言表现茶壶的结构、功能,尝试用橡皮泥制作茶壶。

活动目标

一、使幼儿了解、认识茶壶的外形特征、结构特点。

二、请幼儿尝试运用肢体动作表现茶壶的外形和结构,并积极参与、乐于表现。

三、请幼儿以橡皮泥为材料,运用团、搓、捏、拼接等方法制作创意小茶壶,促进他们动手能力的发展,使他们体验泥工活动带来的乐趣。

活动准备

各种茶壶图片的PPT、橡皮泥、回型针、牙签等。

活动过程

一、了解茶壶外观

老师:“今天我带来了一些宝贝,它们是什么呢?”播放各种各样茶壶的PPT,请幼儿欣赏。

1.整体欣赏

老师提问:“这些茶壶长得什么样呢?”请幼儿回答,引导他们概括茶壶的外形特征。然后,老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小结:“我是茶壶肥又矮,里面能装好多水。”

2.局部欣赏

老师指着图片里茶壶的壶柄说:“这个是做什么用的呢?”引导幼儿认识壶柄的作用——是用来提茶壶的。老师接着指着壶嘴部分提问:“这个又有什么用呢?”引导幼儿认识壶嘴是用来倒茶的。然后,老师有节奏地朗诵儿歌进行小结:“拿起壶柄倒杯茶,茶从壶嘴流出来,快快请你尝一口。”

二、用动作表现茶壶

老师:“茶壶是这么的可爱,怎样用动作来表现它们的外形和结构特征呢?请小朋友们一起来试一试吧。”引导幼儿自由创编动作,表现茶壶的外形特征和壶柄、壶嘴等的作用。有的幼儿一手叉腰,一手朝天;有的幼儿一手放肩上,一手侧平举……他们都表演得不亦乐乎。

三、制作创意小茶壶

1.讲解制作方法

老师:“小小茶壶真有趣,小朋友们也来做一个吧。”接着,给幼儿介绍用橡皮泥制作小茶壶的步骤和方法。

活动评析

活动开始时老师播放了各种各样茶壶的图片,并介绍了壶身、壶盖等的不同作用,使幼儿清楚地了解了茶壶的外形和造型特征。老师还用儿歌进行总结,巩固幼儿对茶壶的认识。接着,老师请幼儿通过肢体动作表现茶壶的造型特点,这一环节开拓了他们的思维空间,发挥了他们的想象力,使他们对茶壶的认识更生动、形象了。最后是制作茶壶,使用的制作材料取用方便,操作简单易行,符合该年龄段幼儿的特点。幼儿的作品形态各异、充满童趣,体现了他们对茶壶的认识,发挥了他们的自主创造力。

篇5: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

活动目标:

1、熟悉歌曲的旋律,尝试用身体的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

2、初步掌握茶壶和茶杯的动作。

3、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与同伴共同舞蹈的快乐。

4、学习客观的评价自己或别人的作品,从而获得愉快的情绪体验。

5、在浸染、欣赏作品中,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准备:

小茶壶一个、PPT课件、钢琴伴奏。

活动过程:

一、通过游戏“变变变”进入。

小朋友,我们来玩一个“变----变----变”的游戏,叮当法术变变变,变成小鸟飞一飞,变成小鱼游一游,变成小兔跳一跳,变成小鸭走一走,变成老虎跑一跑,变成乌龟爬一爬。现在,我们轻轻回到座位上吧!

二、出示茶壶,熟悉歌曲:

1、观察茶壶,理解歌词(教师拿出茶壶)叮当法术变--变--变,瞧,这是什么?【茶壶】对,他是茶壶。

(1)(PPT4)茶壶的身体:我们来看看茶壶的身体是什么样的?【圆圆的】是胖胖的还是瘦瘦的?【胖胖的】胖胖的,对,你们会不会做个胖胖的样子?而且还是…….(教师用动作提示幼儿“矮矮的”。)我是茶壶,胖又--矮;对了,我是--茶壶,胖又矮。诶呀,你们做得真可爱!

(2)茶壶柄、壶嘴(用模仿记忆歌词,了解壶柄和壶嘴的作用):(PPT5)这是什么?【壶柄】小朋友,看,这项茶壶的什么?来,我们做一个壶柄,那壶柄有什么用呢?诶,你说对了,壶柄是用来端起茶壶的地方。(PPT5)这又是什么!像不像一个小嘴巴,这是壶嘴。那怎样就像个壶嘴了呢?谁来学一学,这是…….(壶柄),这是…….(嘴)。我来做,你来说;现在我们交换一下,你来说,我来演。

(3)教师说歌词第三乐句做动作:听,什么声音?(PPT6)什么时候小茶壶会发出咕噜噜地声音呢?我来告诉你们吧,是茶壶里的水滚了,谁在冒泡泡发出的声音。教师一边说歌词,一边做动作“我是茶壶胖又矮,我是茶壶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水滚啦,水滚啦。”

(4)(PPT7)教师用唱的形式引出最后一乐句:小朋友,看,我是茶壶胖又矮,我是茶壶胖又矮,这是壶柄,这是嘴,这是壶柄,这是嘴,咕噜噜,咕噜噜,水滚啦,水滚啦。小朋友,准备好你们的小茶杯,听!“冲茶啦!”

(5)教师幼儿一起说歌词做动作:(PPT8)小茶壶可爱吗!你们想不想也变成茶壶!【想】我变成茶壶是这样的,你们变成茶壶是什么样的!哪个小茶壶最像。(教师观察知道每个小朋友都摆出茶壶的造型)

2、(PPT8)小茶壶真可爱,他还会唱歌呢!这么好听的歌,我们也想来唱一唱!-----教师边唱歌边做动作。老师,给我们音乐!

3、小茶壶唱的歌真好听!我们再来唱一唱!教师边唱边展示图片。

4、边倒茶边唱:我烧好了一壶茶,你们想不想喝喝看【想】那你们准备个杯子,我要来倒茶了!教师边倒边唱!

6、我烧的茶好喝吧!哎呀,我的茶壶里的水没有了,你们还想喝吧,(我还没喝到茶呢)我们一起来烧茶好不好!小茶壶准备啦!看看哪知小茶壶最可爱,他烧的茶最香。师幼一起唱歌做动作!

7、好,现在谁愿意做小茶壶,剩下来的宝宝我们围成一个圆,当茶杯,烧茶给他们喝!再次唱歌曲!冲茶!

8、你们的茶好香啊,我们再来烧壶水给爸爸妈妈(客人老师)尝尝看,好吧!(听音乐)好,去给爸爸、妈妈们(找个客人老师给他冲茶吧)冲茶吧!(结束:PPT9)

教学反思:

歌曲小茶壶,我运用了课件,让歌曲的歌词更生动形象。通过让孩子在游戏表演,使孩子轻松的学会了歌曲。但是,在倒水游戏环节,我设计了倒水的节奏,是十六分音符,对于中班幼儿来说太难了,他们最后都没有运用节奏去倒水。这一环节的设计显得有些多余。在最后的创编部分,孩子的想象力丰富,变成了大象茶壶、爱心茶壶,但是对于新授歌曲的第一教时,创编的环节对于整个教学活动有些顾此失彼了。

小班下学期音乐教案《小茶壶》含反思这篇文章共4587字。

相关文章

《小班教案《小燕子》含反思》:小班教案《小燕子》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音乐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通过观察图片能大胆地讲述,了解燕子的基本特征,生活习性,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燕子》含反思教案吧。

篇6:小班音乐律动《茶壶精灵》

小班音乐律动《茶壶精灵》

一、活动目标:

1、熟悉音乐,能够随音乐、歌词做出相应的动作。

2、提高幼儿仔细倾听的能力,体会音乐中事物的形象以及明快的节奏。

3、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心情得到了愉悦。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仔细倾听的经验。

2、物质准备:《茶壶精灵》的课件、音乐、播放器等。

三、活动过程:

1、今天,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一小段“无声电影”,请小朋友们观看。教师进行“无声电影”的表演,幼儿仔细观看并回答问题。

⑴师:你觉得(认为)它是我们生活中的什么形象?(茶壶),为什么?

(2)师:茶壶有什么用途呢?它的特点是什么?(请你用自己的身体动作来模仿一下你见过的茶壶样子)

(3)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摆一摆各种小茶壶的样子。我说1、2、3叮咚,大家就要摆好了!

(4)教师小结并引出第一套动作:

嘴儿长长,肚皮鼓······倒水的动作。

2、小朋友们模仿的小茶壶很可爱。今天,老师带着茶壶精灵和小朋友们一起玩一玩。你听····故事片段进入(教师一边讲故事一边做动作,幼儿认真听故事):

⑴师:今天,妈妈不在家,家里的茶壶精灵要“大闹天宫”了。瞧。有一只茶壶已经发现妈妈走了,他把消息告诉了其他沉睡的茶壶精灵并叫醒它们:一只、两只、三只„„一群,茶壶精灵都醒了,一个学着一个的动了起来,舞蹈、游戏、转圈······

①教师引导、启发幼儿自己做茶壶精灵如何发现、叫醒、动起来、游戏、转圈的动作。

②师幼一起边说故事情节边做动作。

③师幼跟着音乐,一起做茶壶精灵。

(2)师:正当茶壶精灵们玩的开心,跳的认真的时候,有一只捣蛋茶壶精灵跳了出来(和其他茶壶们游戏)„„请小朋友们猜一猜,捣蛋茶壶精灵都会做些什么呢?如果你是那只捣蛋茶壶,你都会做些什么呢?谁来表演一下,启发幼儿自己动作。

①师:现在我们跟着音乐一起和捣蛋茶壶玩一玩。

(4)师:“突然,传来一声:妈妈,水开了。”(茶壶精灵知道妈妈要回来了,不能让妈妈发现,他们立刻回到小炉子上,就像什么也没有发生。)

①师:刚才,你听到了什么?知道妈妈要回来了,茶壶精灵们会怎么做呢?幼儿自己创编动作。

②教师小结并带领幼儿做结束动作。

③师:现在我们合着音乐和茶壶精灵们一起来游戏。

3、师幼进行完整的《茶壶精灵》律动。

⑴教师带幼儿随着音乐一起律动。

⑵幼儿自己随着音乐律动。

篇7:中班小茶壶音乐教案

1、熟悉乐曲的旋律,初步学唱歌曲《小茶壶》。

2、乐意参与表演,体验与大家互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图片《小茶壶》

活动过程:

一、图片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有一位客人来做客,看看它是谁啊?

二、观察图片,理解歌词。

1、观察身体,熟悉第一句歌词。

师:这个小茶壶长得什么样子呀?

小茶壶说:我是一只茶壶矮又肥。

2、观察把手和嘴,熟悉第二句歌词。

师:再来看看,这是小茶壶的什么?(把手)那这个呢?(示意嘴)。

3、熟悉第三段歌词。

师:你们想喝茶吗?谁想喝茶?你喝他喝大家都来喝。熟悉第四段歌词。

4.熟悉第四段歌词。

师:喝水的时候会发出什么声音?(咕噜咕噜咕噜)

5.教师范念歌词。

师:听,它开始自我介绍了。我是一只茶壶矮又肥,这是我的把手这是我的嘴,你喝他喝大家都来喝,咕噜咕噜咕噜好自滋味。(紧接着连续放两遍音乐)。

三、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

师:听清楚了吗?小茶壶唱了什么?

2.根据幼儿回答分别进行总结。

3.跟随音乐学唱歌曲。

四、游戏:

客人来了。

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放开水烧开的声音),这是水烧开的声音,水烧开你们想喝茶吗?茶杯在哪儿呢?

1、让幼儿做茶杯,教师做茶壶,教师在倒水给幼儿的时候要指导幼儿边喝边说:“咕噜咕噜咕噜,好滋味!”

2、教师和幼儿互换角色和让男孩女孩进行游戏。

五:游戏结束,总结。

篇8: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

一、音乐游戏所采用的音乐背景要有利于记忆

音乐游戏在运行的过程中,要利用一些音乐作为伴奏。但是小班幼儿对于音乐的理解能力比较差,教师为了使音乐游戏顺利地进行下去,尽量要选择那些类似于歌谣和歌词的曲子,这样一来,幼儿才可以快速记忆。

例如,经典儿歌《小白兔》,幼儿可以根据歌词来做具体的动作,歌词中这样唱“小白兔,白又白,两支耳朵竖起来,蹦蹦跳跳真可爱……”这样的歌词具有很强的指令性,对于动作要领幼儿很容易就可以掌握。在《小小玩具兵》这个音乐当中,只有音乐旋律没有歌词,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的身旁进行有效指导,教师要作为“指挥官”发号时令,在具体的音乐带动下,学生就可以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音乐游戏活动,还可以促进学生将音乐旋律进行记忆。但是教师在选择具体乐曲的时候,最好还是选择有简单歌词的乐曲,只要教师稍微指引,学生就可以自主完成游戏内容。

二、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运用游戏化的语言

幼儿阶段的学生难免会犯错误,教师应该尽量避免采用批评的方式,更多地采用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让学生可以积极地融入到这个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多采用游戏化的语言,拉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可以更好地投入到有趣的游戏环境当中,开始学习音乐。教师在运用游戏化语言的时候,要注意一定的时机性和形式性,将各种各样的影响因素充分地考虑进去,要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目的,使学生将音乐良好地进行掌握。音乐可以提高学生的具体情操,学生普遍都喜欢玩游戏,教师采用游戏化的语言,会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增加游戏情境的真实性。

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可以采用不同的做法,例如有些爱发脾气的学生,教师就可以故意这样说:“你要是再发脾气,一定是坏脾气的小妖怪来找你了”。天真的孩子们当然谁也不想让小妖怪来找自己,这个时候教师再去给学生去讲道理,学生才可以听进去。应该以学生具体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去选择学生喜欢和熟悉的儿歌和游戏化的语言。在幼儿阶段最适合的活动形式就是游戏,可以在游戏中将具体的教学内容穿插进来,为学生设计具体的游戏情境,利用比较形象的游戏化语言,为学生提供比较轻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可以通过这种活动获得来自学习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形成乐观的性格。

三、具体的内容要具备游戏性

在幼儿音乐教育的过程中,除了音乐游戏的引入之外,还可以将韵律活动以及音乐欣赏活动适当地引入到教学活动中,这些活动的引入也要具备游戏性。

例如,在学习《我的好妈妈》这首歌曲时,可以将游戏的形式进行充分的引用,设定具体的场景,将歌曲的具体情境形象地表现出来,让学生们分角色扮演这首歌曲,找两个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和孩子,按照歌词的具体指示,指示学生去完成一场类似于音乐剧的表演,让学生边演边唱,当歌词中唱到:我的好妈妈,下班回到家……妈妈、妈妈、快坐下……歌词中出现的具体情境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经历的场景。

老师和家长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幼儿时期,对其实施初级的音乐教育,使具体的音乐教学具备游戏化,将游戏的趣味性充分地体现出来,和音乐教育充分地结合,教师在设计音乐游戏的时候。其具体的内容一定要具备趣味性和情节化,帮助学生更快地掌握音乐知识,这也是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活动开展的目的。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针对小班幼儿音乐教育中游戏活动的开展作出具体的论述,可以了解到幼儿音乐教育游戏化的发展现状,帮助幼儿可以在愉快轻松的氛围当中学到音乐知识,为以后音乐方向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除此之外,教师和学生的沟通也可以不断增加,促进音乐教学效果的提高,希望可以为我国小班幼儿音乐教育提供一定的帮助。

摘要:<正>小班幼儿音乐教育发展过程中,游戏活动可以促进小班幼儿音乐教育完成其教学目标。幼儿阶段的学生,注意力很难集中起来,无法很认真地上音乐课。在音乐教育中融入游戏活动,可以有效地引起学生的兴趣,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提升学生对音乐教育的主动性,可以积极地参与到特定的活动当中。本文主要探索如何更好地利用游戏活动

篇9:茶壶小肥猫

基因变种小矮“猫”

曼基猫是近年由英短基因异变而来的新品种,但由于繁殖基因还未算稳定,所以一胎小猫中,有机会出现了矮脚、中脚和正常高度3种身形。曼基猫的祖先是英国短毛猫,样子当然跟英短相似,都是圆头大眼。不过曼基猫的性格却比英短更会黏人,也比较娇嗲和活泼,贪玩的程度同样比祖先高,随时可以跟主人玩个不停达半小时以上。

不担心“亡命飞猫”

俗语说“curiosity killed the cat”(好奇害死猫),猫仔最八卦又喜欢跳跳,而且爱跳上柜顶,飞越家具,更有机会跳出窗口望街,所以对居于高楼大厦的城市人来说,便要经常担心猫咪跳出街的意外,或选择跟猫猫一同“坐牢”,在窗户加装围栏以保安全。就算这样,柜子、桌上的物品也会随进被顽皮的猫咪扫下去。

篇10: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泡茶过程,学习用礼貌用语接待客人。

2.乐意用肢体动作表现大茶壶,小茶杯的样子。

活动准备:

1.水壶、茶托、茶壶、茶杯、茶叶等泡茶用具。

2.背景音乐:儿歌《大茶壶》、歌曲《大茶壶》。

活动过程:

入场:播放音乐《大茶壶》 教师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动作入场。

导入语:

师:欢迎小朋友来到文老师家做客,(鼓掌)小朋友请坐,(谢谢老师)小朋友想喝点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牛奶、果汁、咖啡、、、)对不起!老师没有准备果汁和牛奶,但是,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非常好喝的水果茶,你们想喝吗?(想)但是呢?要想喝到美味的茶叶,就需要小朋友用你聪明的小脑袋学习一下我们美味的茶是怎么来的?老师去你家的时候你也给老师泡美味的茶好不好?(好)

1.认识泡茶工具:

师:小眼睛看这里,看看这是什么?(茶壶)

(1)观察茶壶、茶杯的外形特征。

师:(茶壶)分别观察壶身(鼓鼓的、圆圆的、大大的)、壶盖(像顶帽子)、壶把(弯弯的,方便人们抓握)、壶嘴(尖尖的、翘翘的)。茶壶是用来做什么的?(泡茶)

(拿起茶杯)这是什么?(茶杯)它长什么样子?(圆圆的口、大大的肚子,有的有把,有的没有把)茶杯是用来做什么的?(喝茶的)

(2)引导幼儿观察对比茶壶大、茶杯小。

通过目测方式,巩固对大小概念的理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师:茶壶和茶杯放在一起,比一下谁大?(茶壶大、茶杯小)哦!这是大茶壶,这是小茶杯。

(3)这是茶叶,美味的茶叶,这是开水,咕噜咕噜的,很烫,注意安全哦!

小结:泡茶用具主要有:茶壶、茶杯、茶叶、开水。可以用茶具泡茶,让人品尝茶水。

2.演示泡茶过程。

师:那谁知道怎样泡茶?(幼儿分别回答)

师:请你们看看张老师是怎样泡茶的?

教师按照放茶叶——洗茶——泡茶的程序泡茶,边操作边讲解。

师:“先把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水,摇一摇、洗一洗后,把水倒掉,这叫洗茶。再放入第二次水,泡一泡才能喝,这叫泡茶。”

泡茶时需用开水,要请大人帮忙,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

泡茶需要2—3分钟,请小朋友耐心等待,老师要考一考小朋友了,(1)刚才我们是怎样泡茶的?

(先把茶叶放入茶壶中,然后倒入水,摇一摇、洗一洗后,把水倒掉,这叫洗茶。再放入第二次水,泡一泡才能喝,这叫泡茶。)”

小朋友回答的真不错,看看我们的茶泡好了吗?

师:啊!好香啊!今天,文老师家也来了很多的客人老师,我们也请客人老师喝茶好不好?(好)

好!请小朋友们依次来端茶送给客人,别忘了对客人说:“请喝茶”

请幼儿依次端茶送给客人。进行礼貌教育。

请小朋友把茶杯放回这里。

小结:小朋友请坐,刚才你们给客人老师送茶时怎么说的?(请喝茶!)那客人老师是怎么说的?(谢谢!)所以,我们招待客人时要说“请”,别人招待我们时要说“谢谢”,这才是一个有礼貌的孩子。

3.鼓励幼儿用肢体动作表现茶壶、茶杯。

老师又泡了一壶茶,小朋友你想不想喝美味的茶。(想)好!那我们进行一个比赛,看看谁表演大茶壶、小茶杯表演的最像、最认真。我们就把茶奖给他喝,好不好?(好)听我口令,大茶壶、小茶杯、大茶壶、小茶杯。表演的都不错,我们来跟随音乐让大茶壶、小茶杯跳个舞吧

播放音乐《大茶壶》

小朋友表演的都很棒,小手变成小鸭子鼓励一下自己,(哈哈···)老师把茶奖给所有的小朋友,请小朋友一人拿一杯,请喝茶,谢谢老师!

咦!刚才张老师用千里传音告诉我,她也想喝美味的茶,我们乘上小火车,到外面去给更多的人倒茶好吗?

教学反思:

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幼儿,作为一个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角色融入活动中,顺应童心、倾听他们的见解,潜移默化地引领,把从“教师教”为主转变为以“幼儿学”为主,让幼儿与同伴、与老师等之间进行多维互动,给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的机会,给幼儿自由创作的机会,给幼儿自我欣赏的机会,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篇11:小班音乐活动小风铃教案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固定拍为乐曲伴奏。

2. 能够音准良好的进行do re mi延长演唱。

3. 引导幼儿运用旋律乐器为音乐伴奏。

4. 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 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CD、铃鼓若干、ppt图片、小风铃一个、一名教师扮演圣诞老人

活动过程:

1. 导入:

(1)仙女姐姐刚刚给老师打了个电话说:“12月25日是圣诞节,所以她准备了一个礼物要送给我们亲亲蒙班的小朋友。请小朋友轻轻的.闭上眼睛,璐璐现在把礼物请出来……

(2)一起探索礼物的名称;听一听小风铃可以发出怎样的声音。

2. 引入故事单,请幼儿观看图片倾听故事。

提问:(1)故事里告诉我们这个礼物叫什么名字啊?

(2)小鸟告诉小胖熊小风铃要挂在哪里才能发出好听的声音呢?

3.请幼儿观察图片,按风铃从下至上唱出do re mi。

引导幼儿做相应的身体音阶,延伸到身体乐器,边唱边拍腿、拍手。

4.随音乐与幼儿一起进行身体乐器的配合,在do re mi处边唱边做动作。

5.请幼儿依次取乐器。(说去乐器的名称,并请幼儿探索铃鼓的演奏方式是什么?)

6.随音乐一起进行固定拍的演奏。

7.请幼儿创作歌词部分的动作,当唱到do re mi的时候停住脚步用铃鼓去与身体碰撞发出声音。

结束:小胖熊给我们送礼这么好的礼物,那我们亲亲班的小朋友是不是也应该制作一个漂亮的礼物送给小胖熊呢。现在请小朋友们和璐璐一起回到教室去为小胖熊制作礼物吧。

活动反思:

篇12: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小小鸟》

班级:小三班 教师:冯丽美

一、设计意图:

歌曲《小小鸟》是一首短小、亲切、俏皮的歌曲,其歌词具有趣味性,可以让孩子形象的用手指来玩游戏,幼儿在理解歌词的基础上可进行身体碰触的游戏。而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较小,其学习的方式是以游戏为主,利用游戏来让孩子学习与同伴玩游戏,孩子比较感兴趣。让孩子在学习的同时,也体验了游戏的乐趣,增进了孩子与同伴的感情交流。因此,我特别选了这首歌曲《小小鸟》让小班孩子玩游戏,让孩子在熟悉歌曲的基础上初步掌握歌词和动作的合拍性,学习与同伴合作玩游戏,提高孩子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进孩子与同伴之间的感情交流。

二、活动目标:

1、学会玩游戏 《小小鸟》,初步掌握玩法和遵守游戏规则。

2、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三、活动准备:

1、幼儿熟悉歌曲

2、小鸟头饰

3、音乐《小小鸟》

四、活动过程:

1、教师带领幼儿边唱歌曲《小小鸟》做小鸟飞的动作进入活动室。

2、复习歌曲《小小鸟》。

谈话:老师这里也有两只小鸟在做游戏,你们想看吗?

3、教师示范用两个手指玩“小鸟”玩游戏,幼儿观看。

4、教师带领幼儿试着玩手指游戏,教师和幼儿一起边唱歌曲一边玩游戏一次。

小结:强调游戏规则,当唱到“亲一亲、碰一碰”的时候,我们的“小鸟”也要做出亲一亲、碰一碰的动作。

5、教师和幼儿一起再次玩手指游戏。

提问:除了刚才我们用手指玩游戏,我们还可以变一变,看看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玩游戏?

6、教师示范两人合作游戏,幼儿学习。

7、幼儿尝试找个好朋友合作游戏。

小结:强调游戏规则,当唱到“亲一亲、碰一碰”的时候,我们的“小鸟”也要和好朋友亲一亲、碰一碰。

8、幼儿找好朋友再次游戏几次。(可以交换好朋友游戏)

提问:除了刚才我们碰过的地方,我们还可以碰那里?

9、幼儿学小鸟飞走,活动结束。

附:

游戏玩法:幼儿随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

游戏规则:当歌曲唱到“亲一亲、碰一碰”的时候,要做动作和伙伴 进行身体的碰触。

【歌曲】

小小鸟

篇13:小班语言活动:小动物问答歌

《小动物问答歌 》以幼儿熟悉的 、感兴趣的动物为元素,符合小班上学期幼儿认知特点。 根据小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较弱,说句式的完整性还比较薄弱的特点, 我用栩栩如生的图片和声音,调动幼儿的视、听感官, 用幼儿喜欢的游戏贯穿活动始终, 让幼儿在情境中感受句式、学习句式、运用句式,体验“一问一答”儿歌的乐趣。

活动目标

1. 能说出图片中小动物的名称及叫声,并学说短句。

2. 学念儿歌,体验多形式“一问一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知道一些小动物的名称及叫声 ,接触过问答歌。

2. 材料准备 :小鸡 、小鸭 、青蛙和娃娃唱歌的图片各一张;小鸡、小鸭、青蛙的叫声和娃娃唱歌的声音;在幼儿座椅背后的袋子中各放一张动物的图片,如小猫、 小狗、小老鼠等。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尝试学说答句

师:草地上来了一群小动物,他们要开演唱会,听听是谁在唱歌。

1.初步感受问、答句。

播放小鸡的叫声,幼儿倾听后教师提问:叽—叽— 叽—,是谁在唱歌?

出示小鸡的图片,教师小结:叽—叽—叽—,小鸡在唱歌。

2.幼儿尝试完整学说答句。

播放小鸭的叫声,幼儿倾听声音后教师提问:嘎— 嘎—嘎—,是谁在唱歌?

出示小鸭的图片, 师生共同完整回答:嘎—嘎— 嘎—,小鸭在唱歌。

3.教师问,幼儿完整学说答句。

播放青蛙的叫声,幼儿倾听后教师提问:呱—呱— 呱—,是谁在唱歌?

幼儿完整学说答句:呱—呱—呱—,青蛙在唱歌。

4.学习“一问一答”。

观看娃娃唱歌的图片,提问:宝宝在干什么?

播放娃娃的唱歌声,提问:宝宝是怎样唱歌的?

师生共同念: 啦—啦—啦—, 是谁在唱歌? 啦— 啦—啦—,宝宝在唱歌。

二、借助图片,完整学念“问答歌”

1.教师按顺序出示图片,完整朗诵儿歌。

师:老师把这4幅图片编成了一首好听的儿歌,请你们听一听。

师:儿歌好听吗? 这是一首有趣的儿歌,一个问、一个答,所以我们叫它问答歌。

2.师幼互动,进行问答游戏。

(1)教师问,幼儿答。 师:接下来老师考考你们,老师问,你们来回答。 (要求:幼儿用儿歌中应答的句式来回答,教师根据幼儿回答情况进行适当评价,提升幼儿的经验)

(2)全体幼儿问,教师回答。 师:现在你们来问,老师来回答。

(3)个别能力强的幼儿问,全体幼儿回答。 师:现在请小老师来问,老师和小朋友一起回答。

三、角色游戏,提升经验

引导语:还有许多小动物要和你们做朋友呢,他们躲在你们的椅子背后,快去找找你的动物朋友吧!

1.了解游戏的角色。 师:你的动物朋友是谁? 它是怎样唱歌的?哪些小朋友的动物朋友是一样的?等会儿做游戏的时候,你们就扮演相同的动物。

2.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老师说问句 ,请相应小动物 上前,然后完整说答句。

3. 幼儿游戏,直到所有的动物都说到。

活动反思

小班第一学期的幼儿对于模仿动物的声音非常感兴趣。 这个活动就围绕“歌声”这条主线,以朗朗上口的儿歌让幼儿在想说、学说、会说中锻炼、发展语言能力。

教师在活动中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情境,让幼儿感受、 欣赏儿歌,借助图片练习、巩固儿歌,玩游戏改编儿歌,体验问答歌的乐趣,在反复练习中提升了口语表达能力。

篇14:小班音乐活动 小蝴蝶飞

一.活动名称:小蝴蝶飞

二.活动目标

1.熟悉身体的各个部位,学用简单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

2.乐意参与韵律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游戏的快乐情绪。

三.活动准备

1.创设花、草、树等活动场景。

2.小蝴蝶手饰

3.《小蝴蝶飞》音乐

四.活动过程

1.以情景导入活动, 引导幼儿欣赏花、树等美丽场景,激发幼儿的兴趣。师:“这里是一个美丽的大花园,花园里有很多树和花,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树和花。”

2.游戏互动 “小蝴蝶捉迷藏”。

(1)出示“小蝴蝶”手饰,以情境性的游戏口吻,帮助幼儿熟悉歌曲中所涉及的身体各部位,学习点点头、耸耸肩、拍拍膝盖、扭扭屁股等身体动作。师:“有一只小虫子飞进花园了,小朋友们找找它在哪里?”

师:“藏在了花丛里,原来是一只可爱的小蝴蝶,我们一起和她打个招呼。这只小蝴蝶要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捉迷藏,小朋友们快点把你们的眼睛闭上,小蝴蝶要找个地方躲起来。”

师:“一二三,睁开,小蝴蝶藏到哪了(头上,点点头,点点头)?我们点点头和小蝴蝶问好,点点头,点点头。”

师:“小蝴蝶开始飞了,她要飞到哪呢(肩膀,动一动,动一动)?小蝴蝶又开始飞了,飞到哪里了(膝盖,拍一拍,拍一拍)?我们拍拍膝盖欢迎她吧,拍一拍,拍一拍。最后小蝴蝶会飞到哪了,谁想让小蝴蝶飞到她身上?我们看看小蝴蝶飞到哪里?(屁股)我们撅起屁股和他扭一扭交朋友。”

(2)引导幼儿在与“小蝴蝶”的互动中,用身体动作表现相应的语境。师:“小蝴蝶要邀请小朋友们和她一起飞,我们把小手拿出来。”

师:“小蝴蝶飞到头上,点点头,点点头;小蝴蝶飞到肩膀,动一动,动一动;

小蝴蝶飞到膝盖,拍一拍,拍一拍;小蝴蝶飞到屁股,扭一扭,扭一扭。”

3.学习韵律“小蝴蝶飞”,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歌曲。

(1)欣赏歌曲。

师:“小蝴蝶玩得真开心,她要请小朋友们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小朋友们听一听歌曲当中的小蝴蝶飞到了我们身上的哪些地方?”

(2)引导幼儿跟随音乐,用优美而有节奏的身体动作表现歌曲的内容和情感。师:“这首歌很好听!小蝴蝶飞到我们身上什么地方了,飞到我们头上(肩膀、屁股、膝盖)我们要怎么样?”

师:“小蝴蝶这首歌真好听呀,让我们听着歌曲和小蝴蝶一起飞起来,好不好?小蝴蝶飞高,飞低。”

4.游戏“小蝴蝶找朋友”,体验韵律活动的有趣与快乐。

(1)幼儿戴上“小蝴蝶”的手饰,在游戏的情境中,运用身体律动进一步感受和表现音乐、节奏。

师:“玩得真开心,告诉你们一个好消息,有许多的小蝴蝶飞到我们的花园里,我们一起鼓掌欢迎她们吧。我们和小蝴蝶交朋友,好不好?老师让小蝴蝶停在你们的手上,蝴蝶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可以亲亲小蝴蝶,和她说悄悄话。我们和小蝴蝶飞起来。”

(2)鼓励幼儿说说小蝴蝶还会飞到身上的哪些部位?

(3)尝试创编歌词,并配合动作进行积极互动。

师:“这只小蝴蝶真调皮,她还想飞到别的地方,你们仔细看看小蝴蝶飞到哪了?(手臂、鼻子)小蝴蝶等会儿会飞到哪呢?小朋友们要仔细听听,小蝴蝶飞到哪我们就让她停到哪,碰一碰她。准备好了吗?”

师:“小蝴蝶飞起来,小蝴蝶飞到手臂、肚子、耳朵、鼻子(叮咚、叮咚)。”

5.在音乐声中结束活动。

篇15:小班音乐游戏活动《小小鸡》教案

2.初步体验音乐游戏的简单规则。

活动准备:鸡妈妈头饰、小鸡

活动过程

一、导入课题,引起兴趣

1.今天,老师请了几位好朋友,我们一起来欢迎他们好不好?

2.谁来我们小一班了啊?小小鸡是什么样子的?它是怎样叫的啊?你知道小小鸡喜欢吃什么东西吗?

3.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小小鸡(学小鸡叫、小鸡吃虫子)

二、学习歌曲

1.刚刚我们学了小小鸡吃东西,现在听老师来唱一唱小小鸡,要认真仔细的听哦。

2.教师演唱歌曲2遍(跟音乐和清唱各一遍)

3.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小小鸡跟着妈妈玩,出发前做了哪些准备啊?后来发生什么事了?小小鸡不见了,妈妈会怎么样?

4.我们一起来学唱歌曲好吗?(唱歌曲2、3遍)

三、表演歌曲

1.请小朋友扮演小小鸡,老师扮演鸡妈妈,一边唱一边表演动作。谁发现一只小鸡不见了?这句话应该谁唱?谁劝妈妈不要哭?我们先来试一遍。

2.完整的表演歌曲

四、结束部分

1.今天鸡妈妈带小小鸡出去玩,猜猜看为什么那只小鸡会不见了?

2.小朋友跟老师出去玩或者跟爸爸妈妈出去玩,一定要跟好老师或爸爸妈妈,不能乱跑,不然也会把自己弄丢了。

篇16:小班音乐活动小熊和小蜜蜂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音乐,幼儿能用相应的动作表示出来。

2、参与活动,体现活动的快乐。

3、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4、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5、通过学唱歌曲,体验歌曲的氛围。

活动准备:

1、磁带、录音机

2、蜜蜂和小熊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引题

今天我们班来了一位小客人,听听,它是谁?(放蜜蜂音乐)

(二)认识,了解,表现乐曲

1、熟悉乐曲:

(1)小朋友,你认识它是谁吗?(蜜蜂)

(2)那谁来学学小蜜蜂是怎样飞的,(请幼儿做动作)

2、了解表现乐曲

(1)小蜜蜂有一对翅膀,幼儿老师一起来学学小蜜蜂。

(2)小手放在腰上,一前一后动一动,小脚尖踮起来,轻轻地飞。(教师和幼儿听音乐做蜜蜂动作)

3、用相同的方法认识小熊音乐

(1)小朋友,看这是谁啊?(小熊)

(2)小熊今天也带来了一首好听的歌,我们来听一听,你们也可以用动作跳出来,这样小熊就能看见小朋友是在和它作朋友。

(3)小熊走起路来是慢慢地走(笨重地走)。

(三)区分两段音乐的不同形象

小朋友,来我们一起听音乐,来和小蜜蜂、小熊跳舞。听到蜜蜂的音乐我们就一起来学小蜜蜂飞,听到小熊的音乐我们就跳小熊的舞。

(四)结束

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学做小蜜蜂和小熊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主要是老师通过情景表演,帮助幼儿熟悉歌词,学唱歌曲,并能在大家面前用轻快的声音来演唱歌曲。

篇17:小班音乐活动:小茶壶

首先,教师的语言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它是我们交流思想的工具,能给幼儿带来最美的教育享受。语言作为一种艺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的语言对幼儿的成长和心智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充分发挥自己特有的语言艺术,感染幼儿。语言不单单只是我们的口头语言,更包含了肢体语言,通过表情、手势、姿态、眼神等不同变化来传达情意,以此来渲染课堂气氛,增强教学效果。

1.丰富、生动的表情语言是前提。不仅在幼儿语言活动中很重要,需要教师形象地将故事中的动物形象栩栩如生地再现在我们的表情、动作上。另外在小班的音乐活动中,更需要如此。我们提倡微笑教学,微笑是快乐的催化剂,让孩子们的快乐叠加,微笑是温暖的色彩,把孩子的心情调和成彩虹的光芒,照耀他们的心田,我们不仅仅是一位微笑家,更是一位艺术家,将情节、人物深刻地理解,并以艺术加工的形式呈现在孩子们面前,就仿佛一幕幕地动画画面让我们身临其境。

2.适度的手势语言营造氛围。手势的运用不仅能增强语言的感染力,吸引幼儿的注意,同时,也是对孩子的预示。预示对幼儿来说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小班小朋友,教学音乐活动时,随着动作音乐的变化,幼儿可能来不及反应,那这时预示就起到了作用,比如:《早上好》,唱完两句乐句后有一个休止符的时值,利用拍两拍手让幼儿感受它的存在,这时需要老师利用身势,即动作表情及双手的动作提醒幼儿接下去该做什么了。同样地,在其他活动中,也需要我们老师利用我们的身体各方面去开发,提醒幼儿。

3.合理的眼神“对话”促进活动开展。人与人之间的眼神交流也是传达信息的一个渠道,有时会给我们带来微妙的感情变化。可以通过与幼儿的眼神交流与幼儿对话。当孩子们唱出悦耳的歌声时,我们一个肯定的眼神就像一缕春风给孩子们带来徐徐暖意;当孩子们思绪游于他们的世界时,我们一个疑问的眼神就像一座古钟敲响他们的心灵;当孩子们迟疑地回答时,我们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像妈妈的臂膀拂暖他们的心田。

4.艺术化的教学语言是关键。整个活动中都离不开我们的教学语言,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讲的话带有美的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记忆,而且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如果教师的语言具有美感,会让幼儿得到美的享受,从而丰富幼儿的情趣,进而激发幼儿的无限遐想,使孩子们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教师虽不是演说家,需要气势磅礴地当众演讲,但更需要我们具备这样的素质,将教学内容内化、理解,融入自己的风格,若一味地平铺直叙,是无法唤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就像一位表演家,将音乐的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语言组织自然、和谐,富有感情,具有感染力,贴近幼儿生活的语言,并在情感突出的地方起伏跌宕,更易于幼儿理解,学唱歌曲。

其次,游戏时幼儿组织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孩子们能在宽松、民主的环境下学习,学习成果也能大大提高。纲要也指出: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应根据幼儿年龄特征选择和指导游戏,根据幼儿的实际经验和兴趣,在游戏过程中给予适当指导,保护愉快情绪,促进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因此在音乐活动中组织游戏是很有必要的,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氛围中增长知识,就好像春风时雨般使草木生机盎然。那么,创设游戏情境是让孩子们尽快投入游戏的捷径。

1.创设故事情境。小班的很多音乐歌曲都是具有一定的故事情节的,根据幼儿喜欢听故事,趣味性强的优势,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的特点,因此在音乐活动中适当地创设故事情境,让幼儿能尽快投入到愉快的气氛中,纵情地游玩。比如《大树妈妈》活动,歌曲分为两段,我将大树妈妈和小鸟这两个形象编进我的故事里,并用形象化地动作与充满感染力的语言组织,吸引幼儿的目光,抓住幼儿的注意力,它也被誉为“心灵的唯一门户”,也只有充分激发孩子学习的欲望,才能让孩子充沛地与音乐交流,插上想象的翅膀,挥动思维的火花,才能学得快、记得牢。

2.创设开放性情境。教师应充分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环境,并不单单止活动室的墙面、地面、空间,而是可以利用我们生活的整个空间、社区、自然,充分整合利用,不止让孩子们感受家乡的特点,更能促进孩子们的情感教育,一举两得,所以,在创设时,我们不仅考虑到让孩子参与,而且应大胆地把“民俗文化”、“地方特色”、“现代气息”相融合。

上一篇:【原创】建党演讲稿下一篇:保函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