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地理有关的问卷调查

2024-04-22

与地理有关的问卷调查(精选8篇)

篇1:与地理有关的问卷调查

有关湛江地理环境的调查报告

简介:湛江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广东省西部,坐落在雷州半岛,处于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全市面积1.3万平方公里,人口717万人,是广东人口第二大市。现辖雷州、吴川、廉江三市,徐闻、遂溪二县和赤坎、霞山、坡蝴蝶、麻章四区,拥有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城市,国家一类大市,全国综合实力50台城市。1999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广东省卫生城市”、“广播省文化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地理位置湛江位于祖国大陆南端,广东省西南部,纱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包括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部分。东南濒邻南海,南隔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北部湾,西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合浦、博白、陆川县毗邻,东北与本省茂名市属茂南区和化州、电白县接攘。市区位于雷州半岛北部,东经110°4′,北纬21°12′。

自然环境湛江陆地总面积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地势北商南低,以北部廉江市境钠的双峰嶂(382米)为最高点。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66%,血陵占30.6%,山区占3.4%,湛江较大的江河有:鉴江,流经吴川市境钠46公里;九洲江,流经廉江市境内89公里;南渡河,流经雷州市境内88公里。

气候条件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亚热带气候,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夏季长,寒季短,温不大,气温年平均23.2°,7月最高,日平均为26.9℃,最高曾达38.1℃;1月最低,月平均为15.5℃,最低曾达2.8℃。气温宜人,草木常青,终年无霜雪。

篇2:与地理有关的问卷调查

一、地球运动

1、近日点在1月初,远日点在7月初。

2、北半球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小。

3、北半球夏半年白昼长于夜,冬半年白昼短于夜。

4、北半球(无极昼的地区)和赤道夏半年日出于东北,日落于西北。日出时间早于地方时6点,晚于地方时18点。

5、从窗户射入房间的阳光,夏季少,冬季多(因为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6、日影朝向。北半球夏半年赤道以北(含)日出时影朝西南,日落时日影朝东南。

二、气候

1、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2、东亚季风气候区夏季吹东南风,冬季吹西北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3、南亚季风:夏季吹西南风,高温多雨;冬季吹东北风,温和少雨。澳大利亚北部夏季吹西北季风,冬季吹东南季风。

4、辐射逆温现象冬季较多。

5、气压带风带夏季(北半球)北偏,冬季(北半球)南偏。

6、热带草原气候(北半球),夏季受赤道低压控制,草木茂盛,冬季受信风影响,草木枯黄。(天文四季,不是气候四季)。

7、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但冬雨稍多。

8、夏季大陆气温高于海洋,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北半球大陆上等温线夏季北凸,冬季南凸。

9、北太平洋夏季夏威夷高压强盛,冬季阿留申低压较强。亚欧大陆上的活动中心夏季是印度低压,冬季是亚洲高压。

10、北半球夏季被分割的气压带是副热带高气压带,冬季被分割的是副极地低气压带。

11、华北春季干旱。长江中下游6月中旬到7月上旬梅雨,梅雨后伏旱。北方秋高气爽。

12、昆明准静止锋在冬半年影响云贵高原东部,使贵阳等地冬半年阴雨连绵。

13、对流层高度夏季高于冬季。

14、清明时节雨纷纷。黄梅时节家家雨。华西秋雨。

15、我国的飞船发射一般在北半球冬半年(便于南大洋上测量船的作业)。南大洋也叫“南极海”, “南冰洋”是世界第五个被确定的大洋,由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南印度洋各一部分,连同南极大陆周围的威德尔海、罗斯海、阿蒙森海、别林斯高晋海等组成。

三、海洋

1、一般情况同一海区夏季温度高,盐度也高,冬季则反之。

2、河口处径流量大时盐度小,径流量小时盐度大。如长江口夏季盐度小,等盐度线向海洋凸出明显。

3、北印度洋季风洋流,夏顺冬逆(或夏季自西向东流,冬季自东向西流)。

4、索马里沿岸夏季是寒流,冬季是暖流。

5、舟山渔场夏季墨鱼汛,冬季带鱼汛。

6、长芦盐场晒制海盐最好的季节是雨季来临前的一段时间(春-夏-之-交)。海南和台湾的盐场晒盐则是夏天最好。

7、南大洋冬季封冻线范围比夏季大,南半球夏季时南大洋上漂浮的冰山较多。

8、厄尔尼诺现象发生在北半球冬季(圣诞节前后)。

四、河流

1、一般情况是丰水期时河流水补给地下水或湖泊水,枯水期则反之,但有些地区不是这样,比如说地上河。

2、高山冰雪融水补给量大的季节是夏季。

3、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一般在春季。

4、凌汛发生在该地初春和冬初,结冰期一般发生在该地的冬半年。

5、汛期时间与该地降水季节变化有关,如季风气候区夏季形成汛期。

6、枯水期时河口处容易形成咸潮。如珠江口的广州附近冬季易形成咸潮。

7、雪线(夏季固体降水与融雪平衡点为雪)严格来讲没有季节变化,但有些试卷上经常有类似题目,如遇到则夏季高,冬季低。

8、黄淮海平原:春、秋积盐,夏季淋盐,冬季平稳。

9、含沙量在汛期大,枯水期小。

10、黄河小浪底调水调沙一般在汛期来临前的6-7月。

五、植物的季相变化

有季相变化的植被类型如落叶阔叶林和热带草原等,一般夏季荣,冬季枯。

六、动物迁徙

1、非洲草原上动物的迁徙与植物的枯荣相关,植物的枯荣又受该地的热带草原气候影响,每年的5月至10月,非洲北部的热带草原正处于夏季,气候湿润,形成湿季,草木茂盛,吸引羚羊等动物来此生活,非洲南部热带草原与此相反。

2、在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活动的动物夏季北迁到苔原带,冬季迁至亚寒带针叶林带,如驯鹿。

3、北半球候鸟夏季北迁,冬季南迁。

4、天山高山牧场,夏季牧场在林带以上,冬季牧场在林带以下。

七、农事活动

1、越冬作物如冬小麦和油菜等是秋天种,次年初夏收;一般的作物是春种秋收,如春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等。早稻收割一般7月中旬前后,晚稻秋天收割(10月底11月初)。

2、棉花在秋季收摘。

3、剪羊毛一般在冬季,因为羊毛品质好。

八、资源利用

1、水资源一般丰歉与降水季节变化、河流补给类型相关,如长江夏季水资源丰富。

2、三峡水库运行:蓄清排浑,一般10月份水库开始蓄水,11月末蓄到正常蓄水位175米,以充分发挥发电与航运效益,汛期前排至145米防洪限制水位。

3、风能利用一般是冬季好于其他季节。

4、沼气利用夏季优于冬季(气温高)。

5、太阳能利用一般是夏季优于冬季,沼气也是夏季好于冬季。

6、伏季休渔。夏季,一般在6-9月左右,各海区不完全一致。

九、自然灾害

1、寒潮在冬半年发生,秋冬春都有可能,以秋季、春季的危害为大。台风、暴雨一般在夏半年发生,旱灾则要注意发生的地区,如华北春旱,长江中下游伏旱;我国台风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

2、地质灾害的滑坡、泥石流看它的诱发因素暴雨发生的季节。如川滇黔交界处夏季强于冬季。

3、水土流失一般在雨季严重,如黄土高原在夏季严重。

十、环境问题

1、赤潮一般发生在夏半年。

2、沙尘暴发生在冬半年(春季较多)。

3、南极臭氧层空洞发生在9月-11月份(南半球的春季,北半球的秋季)。

十一、重大科考活动

南北极考察的时间一般选择在该地的夏季,此时温度高且有极昼现象(长城站没有极昼)。

十二、旅游

1、青海鸟岛观鸟5月是最佳时机。

2、南方高山宜夏季观赏,因夏季雨水多,多云雾。

3、北方的园林宜夏季观赏。

篇3:与地理有关的问卷调查

从这次调查中, 可归类出如下几个现象:

一是历史教师教学辅助软件的使用相对单一, 以PPT为主, 而且使用率极高。

二是历史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意识在增强, 尤以青年教师最突出。

三是使用中过分强调信息的传递作用, 灌输知识的意味仍十分严重, 进一步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

四是在整合过程中一味注重形式, 而忽略了教学内容和辅助手段的有机结合。没有明确辅助是为教学服务, 没有在教学的有效性上寻求突破。

五是虽有新课程的形, 但无新课程的“魂”。表面上看生龙活虎、全员参与, 实质上许多手段的使用是多余的。

六是历史课中很少出现利用网络环境进行师生交互式教学的场景。

的确, 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结合越来越成为基础教育领域研究中值得关注的话题。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历史教师来说, 已不再陌生, 而且日益成为教师得力的助手, 成为教师形成教学突破的有益支柱。但是, 从这次调查的结果来看, 某些现象还是要值得关注的。这些现象值得去揭示, 值得去分析。通过这些现象的揭示和分析, 有利于寻找相应的对策去解决实际的问题。下面简要分析一下这些现象出现的原因。

1.由于历史教师对教学软件知识的储备不足, 造成他们在使用教学辅助软件过程中有一种力不从心之感。一些教师说:“不是我不想用, 而是我实在没那个能力, 因为我从来没有系统学习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相关软件。”“学校本身对这些专业软件的培训比较少, 要靠我们自学, 一是没有时间, 二是没有能力, 三是没有一种氛围。”

2.部分历史教师的教学理念还没有转变, 受教材知识目标的束缚, 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 侧重于历史知识的呈现, 导致课件呈现的知识量太大, 头绪太多, 学生接受困难。许多历史教师在制作课件时, 把想要讲得、想要说的、想要做的、想要放映的都制作在课件上, 唯恐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疏漏, 使得课件显得冗长, 教学重难点的不突出。学生也反映:“老师制作的课件内容太丰富了, 有时候我们都来不及看, 也来不及反映。”“我们老师用了PPT以后, 把要写的板书都放到了PPT上了, 由于老师放得比较快, 一节课实际上我们没有记下多少东西。”

3.部分历史教师对信息技术功能的认识不足, 没有进行针对性地甄别和筛选, 而是一味追求新、奇、特, 没有在内涵上下工夫, 造成内容和形式严重脱节, 目标和方法无法衔接, 无法达到课件设计的初衷。“好看而不中用”, 这是许多历史教师在评课中多次运用的一句话。

4.历史教师在设计课件时缺乏能力的立意, 只注重教师的展演, 而忽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仅仅是由过去的“一张嘴、一支笔、一块黑板”的三个一转变到现在的“一张嘴、一个鼠标、一张台电脑、一个投影幕”的四个一, 实质上仍是一言堂、直推型的教学模式。

5.历史教师缺乏网络环境下三种方式 (学生学习方式、教师教学方式以及师生互动方式) 体验, 也就无法真正实现这三种方式的改变。在新的网络环境下, 学生可以利用网络获取资料, 获取有效信息, 也可以利用网络进行交流、讨论、互动学习、并递交各自的学习成果。学生也可以利用个人电脑来整理、组织、保存资料, 形成自己学习的文字成果。在网络环境下, 学生有可能对课堂教学尚未涉及的内容, 提前关注, 提前收集, 提前思考, 开拓自己的眼界, 拓展自己的思维。对课堂教学已经结束的问题也可以继续钻研, 或者组成自己的研究小分队, 利用网络资源, 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当然, 教师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在网络环境下, 呈现出多样性、多层次、多维度的特性, 更随意、更方便、更直接、更灵活、更有针对性的特点也会得到更好的发挥。但这些好处或益处绝大多数历史教师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无法体会到。一方面受历史教师和学生信息技术技能的限制, 另一方面也受到学校现有网络环境的限制和学校装备的软件支持的限制。一些历史教师说:“作为文科教师, 我们在使用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不便, 首先, 有些方法和手段我们想不到;其次, 即使我们想到了, 以我们现有的水平又很难办得到。”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的最终目的是追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信息技术与中学历史教学整合的侧重点是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处理 (包括获取、加工运用) 信息的工具为中学历史教学服务。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绝对不能为技术而技术, 为多媒体而多媒体, 而应该把信息技术作为历史教学过程中的一种资源、手段和环境, 使历史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机地结合起来。整合后要达到两方面的效果, 一是能使历史教师的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更好地完成历史课程的目标, 二是能使学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积极主动地学习, 掌握一般研究历史的方法, 切实提高学习的效率, 培养创新能力。从这次调查中可以看到, 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整合离理想目标相去甚远, 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要做到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的有效整合, 有机联系, 最终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中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学校层面

(一) 处理好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学校网络建设上投入了巨资, 学生和教师人均电脑的占有量普遍比较高。“高投入高产出”, 这才是投入的真正目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过程中, 学校必须做到一鼓励、二要求、三制度保障、四典型引领。鼓励, 就是鼓励青年教师多尝试、多运用、多实践, 因为青年教师接受新技术的能力比较强。要求, 就是要求每位教师一学期或者每一个月都要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上好规定的课数。制度保障, 就是建立相应的考核和激励制度, 通过有效的制度来规范和促进信息技术和学科整合的有效开展。典型引领, 就是学校要积极帮助和扶持某一个备课组, 最好以起始年级高一学科备课组 (如高一历史备课组) 为主力开展好示范工作, 积极推广他们的经验。通过典型引领, 切实开展好全校的整合工作。

(二) 处理好“走出去”和“请进来”的关系

“走出去”, 就是让历史教师走出学校到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相对较好的地区或学校参加相关的学术研讨、课题培训活动。“请进来”, 就是学校积极聘请相关专家、学者来学校作学术报告, 上示范课等。学校要分层次、有选择地重点加强教学辅助软件及网络知识的培训和学习工作, 同时要加大微课程、云教育的研究, 积极帮助历史教师掌握最新的教改动态, 及时更新教育观念, 不断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

二、教师层面

(一) 加强学习, 积极尝试, 切实提高信息技术的使用技能

现在学校的历史教师都是文科教师, 非计算机专业出身, 他们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有限,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因此, 他们都有种“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 有一些历史教师还有一种惧怕的感觉, 认为自己是文科教师, 操弄计算机是理科教师的事情, 自己肯定不行, 这也是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难以实现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确, 没有一定信息技术的储备, 是很难在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整合上形成突破的。首先, 历史教师要破除一个“怕”, 要迎难而上。其次, 要积极进取, 加强学习, 多操作, 多尝试, 不怕失败。相信在技能上, 只有多操练、多尝试, 才能有提高。有的时候甚至可以向计算机水平比较好的学生学习, 取长补短, 教学相长。最后, 要及时总结, 写好教后感。

(二) 明确目标, 体现作用, 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历史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 历史教师在具体的教与学的过程中, 要切实处理好信息技术与课堂目标、建构策略、引导过程、答疑解惑、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等课堂教学各环节的有效整合, 切忌花俏, 要有目标和预设。想要达到什么目标或什么要求, 就应该用那种技术支持, 如果只要一张幻灯片就能解决的, 就不要刻意制作完整的PPT, 如果一个问题教师只要用口提出来, 就不要把它投影到幻灯片上。要切实做到将信息技术为我所用, 实现历史课堂教学的新突破。

(三) 加强合作, 区域联动, 切实提升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

合作, 不仅要实现历史学科内各教师间的合作, 还有实现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合作, 借鉴并运用其他学科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过程中好的经验、好的方法, 取长补短。特别要与学校信息技术组的教师加强合作, 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历史教学的新模式, 努力编制出适合历史教学的交互式软件程序。同时, 要整体协助, 区域联动, 将学校中各种有效的教学资源整合到历史教学中去, 实现教学的最优化。

(四) 正确引导, 突出主体, 切实营造历史教学的新氛围

篇4:有关高中地理新课改的探索与研究

关键词:教师角色;教学观念;教材内容;使用教材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8-277-01

一、教师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要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提倡探究式学习,以学生为主体,积极鼓励学生参与,让学生自主探索和学习,而教师则是地理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因此,在组织整个课堂教学时,要注意放下“师”的权威架子,要以学生学习合作伙伴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戒备心理,真正体现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积极思维与想象。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游戏、讨论、探究、实验、观察、调查、信息搜集等多种教学组织形式,创设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从现实生活的经历与体验出发,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在教师引导下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过程。在课堂上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展示自己对问题的解释,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证据和共同探究的策略,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自己寻求合理的答案。另一方面,拓展学生学习地理的时间和空间,把获取的地理知识信息的渠道延伸到课外,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观念的转变

教学观念是教师的灵魂。一方面,在现代的地理教学当中要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如对家乡,祖国的热爱,树立全球意识,在学习全球不同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结构特点,展现与其相关的不同的文化,文明价值和生活方式,让学生从全球的范围和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的角度去认识把握世界,培养民族自尊心,自信心与责任感,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崇高志向。要注重学生素质的培养。变知识教学为能力培养,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这是当前课程改革的主旋律。要摒弃陈旧琐碎的旧知识,旧观点,将素质教育的思想贯穿于地理教学当中,并使之有机地结合于地理知识体系之中。

三、新教材内容体系的改变

新课标高中地理教材正文简短,图、活动、案例增多,很多知识点到为止,内容非常突出时代信息,许多新内容教师没有接触过,这对我们教师来说是变相地加重了负担。设计的探索活动灵活新颖,学生很活跃,但由于活动过程多,一些活动需花费很长时间,一节课很难讲完,往往按设计把试验做了,但后面的内容难以进行完,出现了地理教学任务重,课时不足的现象。并且有些探索活动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开放性过大,这对我们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因此,讲哪些、讲多少、讲多深、怎么讲,很难把握。

在这种形式下,作为一线教师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与地理知识的学习,及时更新自己的存量知识,使自己的地理教学能力提高,跟上新课程的时代步伐,进而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落实。备课时要加强集体备课、统一要求、集体讨论,按单元进行课时备课,对每一节课要讲的内容统筹安排(讲多少、讲哪些、讲多深、怎么讲)。并紧密结合实际、寻找生活中的一些和地理知识相关的案例,搜集相关地理教材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参考不同版本的教材,丰富相关知识点,发动学生观察现实生活和搜集相关材料。对于实验课等花费时间长这一点,在课前就对学生说明该实验的目的,操作过程,提前准备,如“沙尘暴的成因和风沙灾害的防治”。这样既不耽误时间,又保证了课堂教学的流畅性。

四、使用教材的转变

新课程地理教材只给教师提供了一个资源平台,因为各地区使用不同版本的教材,并且所有的教材都是在统一的课程标准下编写的,所以,教师应使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地理知识缺乏系统性,比较零散,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更加重了这个特性。教材中安排了各种形式的活动,并且高中地理学习内容与其它学科学习内容不同步,从而严重妨碍了学生对有些自然地理过程的正确理解。如风的形成、黄赤交角、自然环境演变过程等等,对教师来说教起来困难,学生学起来更困难,学生普遍感到地理难学。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每上完一节课都要进行课堂小结,每学一个单元也要进行小结,及时对所学知识梳理归纳。在教学过程中把课程标准分解,刚开始要求放低些,让学生尝试到成功,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心理上预先让学生喜欢它。另一方面不要急于把现成的知识硬灌给学生,而要善于启发学生。帮助他们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善于联系新旧知识和学科间的知识,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已学知识探求新的知识。针对各种各样的活动,我们要辩证地加强活动教学与其它教学形式的相互关系,使各种教学形式相互补充和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于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对学生的活动不宜指手划脚,横加干涉,全盘否定,但也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不分对错。教师应在目标导向、动机激发、情景创设、方法指导、疑难解答、反馈指点等方面发挥指导作用,以确保教学目标的达成。因此,我们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对其内容进行调整,创设新的教学情景,完成对知识的重新建构,甚至可以替换教科书中的案例,自选教学素材,自行设计教学过程,积极开发地理课程资源,特别是身边的校本课程资源,使其更有利于活动的开展。

人们常说,“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很强,它引导我们把身边的世界看得更清楚。只要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来学习地理就会感到地理非常实用且趣味横生;只要我们热爱生活,关注生活就能激发起对地理的兴趣。有了兴趣,学习就会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学习起来自然能事半功倍。

篇5:与地理有关的成语

白驹过隙:

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运动,昼夜交替的时间就 会变短, 我们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度日如年:

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运动, 昼夜交替的时间就会变长, 我们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如日中天:

一天中的正午, 这时太阳高度最大。

泾渭分明:

泾河水清, 渭水水浑, 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 清浊不混。 河流的浑浊, 与含沙量关系密切, 而含沙量又受流域植被状况的影响。

沧海桑田:

由于地质作用, 海洋变成陆地。

滴水穿石:

该成语指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悬崖峭壁:

该类山体从成因来说多属断块山。

楚材晋用:

楚地为人口迁出地, 晋地为人口迁入地, 楚材晋用, 提高了迁入地的经济文化水平。

暴风骤雨:

冷锋系统以及热带气旋, 在夏秋季节易产生狂风暴雨天气。

拨云见日:

云雾太厚, 不利于太阳光的穿透; 当云雾逐渐消散, 则有利于太阳光到达地面。

蜀犬吠日:

四川多雾, 那里的狗不常见日光, 每逢日出, 狗都叫起来, 这种说法有些夸张。 然而, 四川盆地河流众多, 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散, 雾天较多却是事实。

春寒料峭:

形容早春的微寒。 早春时候, 太阳高度较低, 白昼较短, 获得的热量较少, 所以才会出现微寒。

滴水成冰:

我国的北方, 冬季气温下降较快, 气温较低, 在户外就容易出现滴水成冰的现象。

和风细雨:

暖锋中的暖气团推挤 冷气团过程中, 缓缓沿锋面向上爬行, 典型的天气特征就是和风细雨。

百川归海:

这是外流河参与的海陆间大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

春雨如油:

形容春雨的可贵, 它为返青的农作物生长提 供了水源。

主题:行星地球

暗无天日:形容天上漆黑一片,没有光明。寒带地区的人们,当出现极夜现象时,就会整天看不见太阳,可谓暗无天日。

白驹过隙:像骏马在细小的缝隙前飞速越过一样,指时间过得很快。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运动,昼夜交替的时间就会变短,我们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快。

度日如年:过一天像过一年那么长。逆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运动,昼夜交替的时间就会变长,我们就会感到时间过得很慢。

寒来暑往: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指季节的交替。对于我国而言,季节交替最明显的是北方的暖温带地区。

立竿见影:现比喻力见功效。白天将竿立起,不一定都会出现影子,如在太阳正好直射的地方立竿,影子就会变成一个点,就见不到影子。

如日中天:好像太阳正在天顶。一天中的正午,这时太阳高度最大。

旭日东升:早晨的太阳刚刚从东方升起。不是每天太阳都从正东方向升起,对于全球的温带和热带地区来说,当太阳直射北半球时,太阳从东北升起,当太阳直射南半球时,从东南升起,春秋二分日才正东升起。

主题:地球上的大气和水

暴风骤雨:急速、突然的风雨。冷风系统以及热带气旋,在夏秋季节产生狂风暴雨天气。

拨云见日:拨开云雾见到太阳。云雾太厚,不利于太阳光的穿透;当云雾逐渐消散,则有利于太阳光到达地面。

蜀犬吠日:四川多雾,那里的狗不常见日光,每逢日出,狗都要叫起来,这种说法有点夸张。然后,四川盆地河流众多,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扩散,雾天较多却是事实。

乘风破浪:趁着顺风,破浪前行。古时航行多借风,顺风航行,可以提高航行速度,缩短航行时间。如郑和七下西洋,有6次都是冬半年扬帆,这样可借助冬季风顺风航行。

春寒料峭:形容早春的微寒。早春时候,太阳高度较低,白昼较短,获得的热量较少,所以才会出现微寒。

滴水成冰:指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我国的北方,冬季气温下降较快,气温较低,在户外就容易出现滴水成冰的现象。

和风细雨:温和的风,柔和的雨。暖风中的暖气团推挤冷气团过程中,缓缓沿锋面向上爬行,典型的天气特征就是和风细雨。

百川归海:所有的江河最后都汇入大海。这是外流河参与的还露肩大循环中的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环节。

泛滥成灾:河水涨溢漫流,造成洪灾。洪灾的出现,与降水量大并且降水时间长等自然原因有关,但破坏植被和围湖造田等人问原因所起的作用更大。

泾渭分明:泾河水清,渭水水混,泾河的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比喻界限清楚,是非分明。河流的浑浊,与含沙量关系密切,而含沙量又受流域植被状况的影响。

开源节流:开辟水源,节制水流。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中,开源的措施有修水库、跨流域调水、海水淡化;节流的措施有增强节水意识、防治水污染、加强水的循环利用。

主题:地表形态及其变迁

沧海桑田:由于地质作用,陆地变成海洋,海洋也可能变成陆地。

滴水穿石:连续不断的水滴可以把石头穿透。该成语指水对岩石的侵蚀作用。

地动山摇:地被震动,山也摇晃。该成语是地震的表现。

悬崖峭壁:形容山势十分险峻。该类山体从成因来说多属断块山。

一马平川:能够纵马疾驰的平地。形容地势广阔、平坦。

主题:人口、聚落及交通

安家落户:在一个新地方安置家业定居。这种现象属于人口迁移。

背井离乡:被迫离开家乡外地生活。多指由自然灾害、社会动荡、战争等所造成的人口迁移。

楚才晋用:晋国使用楚国的人才。此处,楚地为人口迁出地,晋地为人口迁入地,楚才晋用,提高了迁入地的经济文化水平。

地广人稀:地方大,人烟稀少。自然条件较差,或开发历史较短的地区,人口密度较小。

车水马龙:车马往来不绝,形容城市繁华热闹的景象。

翻山越岭:翻越过很多山岭。形容山区交通不便,通行困难。

主题:农业

不毛之地:不长五谷的地方。形容荒凉、贫瘠的土地。这些土地所处的气候和地形条件较差,不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不违农时:不违背适合农作物耕种、管理、收获的季节。

春雨如油:形容春雨的可贵,它为返青的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水源。

刀耕火种:一种原始的耕种方法,把地上的草木烧成灰做肥料,就地挖坑下种。泛指原始的农业耕种技术。

风调雨顺:形容风雨搭配很好,适合农业生产。

膏腴之地:指肥沃富饶的土地。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谷贱伤农:粮价过低,会降低农民生产粮食的积极性。指市场对农业生产的调节作用。

荒时暴月:年成很坏或青黄不接的时候。指自然灾害或社会**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因地制宜:针对各地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发展农业生产,从而形成特有的农业地域类型。

典型例题

关于成语与其所对应的地理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风雨交加——冷锋过境时的天气变化

B. 春雨如油——春雨为返青农作物生长提供了水源

C. 蜀犬吠日——四川盆地地势低洼,气温较高

D. 吴牛喘月——江淮一带夏季出现伏旱天气,炎热干燥

解析:

C项错误:“蜀犬吠日”原意是四川多雨,那里的狗不常见太阳,看到太阳后觉得奇怪,就要叫,后比喻少见多怪。四川盆地空气潮湿,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环绕,中间平原的水汽不易散开。因此蜀中有“蜀犬吠日”之说,这与气温高不高没关系。

A项正确:“风雨交加”是指又刮风又下雨,比喻几种灾难同时袭来。冷锋过境前天气晴朗、温度高;过境时气压在峰前急剧下降,峰后上升,气温降低,冷锋推进速度快,容易引起大风,同时伴有大雨;过境后气温回升,天气晴朗。

B项正确:“春雨如油”是指春雨贵如油,形容春雨的可贵,它为返青的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水源。

D项正确:“吴牛喘月”中的“吴牛”指产于江淮一带的水牛,吴地天气多炎暑,水牛怕热,见到月亮以为是太阳,故卧地望月而喘。后比喻因疑心而害怕,也比喻人遇事过分惧怕,而失去了判断的能力,也形容天气酷热。江淮一带的夏季受单一的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普遍出现伏旱天气,天气炎热。

篇6:与地理有关的问卷调查

A、对学生说:“把明天要学的内容预习一下。”

B、让学生找出将学内容的重难点。

C、根据将要学内容的重难点,设计一两道练一练、试一试给学生做。

D、让学生自主自学例题,完成例题后的练一练,试一试。

二、做好小学数学课时备课过程的三个步骤顺序为?()

A、设计教学方案——编写教案——收集备课信息。

B、收集备课信息——设计教学方案——编写教案。

C、编写教案——收集备课信息——设计教学方案。

三、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该如何进行?()

A、教师抓住重难点,尽量向学生详细解析。

B、减少教师的讲与学生的听,增加学生的说和做,每个问题在学生手底下解决。

C、教学内容的重难点由教师向学生解析,容易的让学生自主探索。

D、例题教师讲解,习题学生先自己完成,然后分组讨论,最后师生得出结论。

四、如何看待小学数学作业的批改评语?()

A、没有必要写,那是批改作文才要的。

B、一定要写,有评语说明教师批改作业认真负责,篇篇作业都要写。

C、有空就写,没空就不写,看时间是否充裕。

篇7:与地理有关的问卷调查

2007年1月19日,**省长在省十届人大五次会议所作《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我省今年将“积极推进扩权强县试点,对15个经济强县赋予市级经济管理权,进一步调动县级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之后,省政府制定了《关于扩大部分县管理权限的决定(征求意见稿)》,将我市的**县和**县

列入扩权强县试点,以此标志着我省扩权强县工作已由酝酿讨论层面进入决策实施层面。最近,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指示,我们分别到市发改委、财政局、国土局、工商局、国税局、物价局等有关部门和**县,对扩权强县有关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市上向扩权县需要下放的权力

按照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管理权限的决定(征求意见稿)》精神,“在行政建制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省、市政府委托或授权等方式,把原需设区市审批或管理的事项,交由扩权县自行审批或管理,把原需设区市审核报省审批的事项,改由扩权县直接报省审批,但都应抄送设区市备案。”这就意味着,市级政府部分权力将要下放到扩权县。据我们调查,按照省政府关于扩权强县的要求,我市7个职能部门的部分行政权力需要下放,具体是:

1、市发改委:①对备案制管理(政府不投资)项目,包括投资5000万—1亿元的项目和50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项目,在市发改委备案;②实行核准管理的项目,按照省政府《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04〕50号)规定,市发改委具有县域水资源配置调整项目、风电站总装机容量1万千瓦以下的项目、县道乡道建设项目、10万吨以下的磷钾矿肥项目、日供水10万吨以下供水项目、日处理城市生活垃圾200吨以下的垃圾处理项目、日处理能力5万吨以下的污水处理项目的审批权;③所有国债项目实行核准管理,由市发改委预审后,报省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或转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审批。

上述权力下放后,扩权县拥有了项目的直接申报权和一定规模项目的审批权,有利于扩权县争取项目和资金,简化了程序,提高了效率。但同时对扩权县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在前期运行中,仍需市发改委在业务上进行指导和工作上的配合,做好与省发改委的衔接。

2、市国土资源局:对县一级建设项目用地预审、建设用地的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等,由市上下放到扩权县直接报省有关部门审批。

从目前运行看,市、县两级都没有土地审批管理权限。上述权力下放后,对扩权县来说存在人员技术力量欠缺等问题,市国土局表示将配合扩权县做好与省国土资源厅的工作衔接和业务指导工作。

3、市国税局:①对县一级申请西部大开发企业所得税优惠减免(第一)及国产设备投资抵免企业所得税(500万元以上),直接报省税务部门审批;②对县一级申请以后西部大开发优惠减免、国产设备投资抵免所得税500万元以下(不含500万)及其它企业所得税减免,由市税务部门下放到扩权县直接办理。

从目前运行看,所有县区及有关企业都可按第①条报省国税部门进行第一审批,关键是第一享受税收减免存在资格认定问题,可以说此项权力已下放。据调查,以后的税收减免办理权限由市税务部门下放到扩权县后,并不影响各级的实际税收。

4、市工商局:①对县所在地申报的外商投资企业,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授权,核发各类证照;②对县所在地股份有限公司实行登记注册(依照《公司法》规定);③对县所在地申报需冠宝鸡市名称的企业实行审批。

上述权力能否下放,受三方面因素因制约:其中第①条需国家工商总局授权;第②条与《公司法》相违背(《公司法》明确市级工商管理部门才具有股份有限公司的登记注册权),需有关部门授权;第③条下放后,易造成企业名称重复,需市工商部门复核。

5、市物价局:对县一级城市供水价格、居民天然气安装工料费价格、城镇集中供热价格审批权将下放。

从目前运行看,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有线电视初装材料费由省物价部门审批。住房租金、公有住房出售价格、居民生活垃圾处理费、城市停车费、殡葬服务价格、高中阶段住宿取暖费、初中以下学校住宿费、出租车与公交车运价、地方道路客运票价定权已下放到县。城市供水价格、居民天然气安装工料费价格、城镇集中供热价格审批权由市下放给扩权县后,市物价局建议由扩权县核定后报市上备案,以利于扩权县与其它县之间物价水平的平衡。

6、市财政局:①对县一级财政体制制定权;②对县级财政资金调度权;③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安排权。

在省财政部门具体实施细则未制定出台前,参照借鉴省对县财政直管做法,市财政局负责同志分析认为,我省2004年调整了省以下、市以下财政管理体制,在短期内不会对财政体制作出重大调整,对市级财政有影响的主要是对扩权县财政资金调控。若现行体制调整,对市本级财政收入有影响的是**县境内宝二电、西凤酒、东岭等几户大企业的收入分成,目前预

计影响不大。**县因2005年市上决定,市级对蔡家坡地区共享收入(以2004年为基数,超过部分全部返还**县,一定三年不变),所以对**县不会造成大的影响。具体情况因省财政部门的实施办法未出台,暂无法测算。

另外,省政府《关于扩大部分县管理权限的决定(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关于财政收入计划、体制上解(补助)基数、体制改革收支

基数核定、税收返还、转移支付、财政补助、资金调度、预决算管理等事项由省财政直接对扩权县进行管理”不具备操作性,特别是财政预算市上在汇总时,已将县级预算、县级预算草案报告直接上报省财政;财政决算,已实现了省对县决算管理。

7、市统计局:有关统计数据的审核。

目前,由市统计局负责上报省统计局需要评估认定的主要指标有:GDP,农业产值、增加值、粮食产量、农民人均纯收入,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及增加值、建筑业增加值,社会品零售总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对各县区的上述指标由市统计局负责评估认定。

二、对扩权强县的综合分析

从当前全国整体运行看,扩权强县仍然存在双刃效应。因此,必须冷静对待这一改革,全面深入地分析其在推进过程中带来的利弊因素,从而保证决策正确顺利的推进。

扩权强县目的是在行政区划不变的情况下,把部分权限下放给县,减少了管理层次,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行政成本,对市级影响不明显,对扩权县经济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是有利于促进扩权县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市对县扩权,有利于扩权县增强发展的自主权,增强县级政府调控能力,提高县级政府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为县域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环境。

二是有利于加强省对县转移资金、技术、人才。我市列入扩权县试点的**县、**县是典型的“吃饭财政”或需转移支付的“补贴财政”。扩权后财政往来直接对省,省级财政必将加大补助力度,以促进扩权县加快发展,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达到将来减少补助的目的。同时,省一级要素发达且相对集中,为加强业务上的对接和管理上的便利,省级业务部门必将加大对扩权县的人才培训、人才交流和设备配置,从而推动扩权县级政府提高管理水平和行政效率。

三是有利于各类信息资源的先期共享。列入扩权县试点后,省政府召开的综合性会议、省政府各部门召开的专业性会议、印发的有关文件、指导工作的各类信息,将直接到县,避免了层级传达,有利于扩权县及早掌握国家投资政策及重点,及时把握项目申报机会,提高项目申报的成功率。

在看到扩权带来有利方面的同时,对其带来的负面效应也不容忽视。据我们调查,扩权强县政策实施后,对市、县的副作用主要将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方面削弱了市级调控力,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宝鸡大城市建设进程。近年来,宝鸡市大城市建设势头强劲,在发挥对**、**集聚与辐射作用的同时,其自身的发展也离不开两县在资源、产业、市场等方面的基础作用和有效支撑。通过市与县的优势互补、设施共建、资源共享,形成区域内便捷的交通网络、合理的产业结构、密切的经济联系、开敞的生态空间,最终实现区域整体发展的有序、互动、集约、高效。从长远来看,扩权强县体制的调整削弱了市级调控力,对宝鸡市的大城市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将带来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激发了县级行政动力,弱化了行政监督管理。扩权强县强化了县域发展的自主权,给予县域较之原来更为宽松的发展空间。但扩权强县之后,却有可能导致市对县级行政监督和约束力度的削弱。扩权强县使市级政府的一些权力下放,客观上必然削弱市对县级行政的管理力度和权力制约能力,从而不利于对县级行政的监督和约束。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市级职能部门需要下放的权力,对县域经济发展没有大的制约。扩权强县对经济强县,特别是县域经济实力超过市的县作用明显,对这些县摆脱“市压县”、“市卡县”、“市挤县”、“市抽县”的束缚,无疑是一场革命。我市的**县、**县可支配财力有限,仍需要市级财政转移支付和补助,不存在上述情况,从长远看有积极的作用,但短期内作用不够明显。在调查中,**县甚至担心,扩权强县政策试行后,市级对其的转移支付和补助将会减少,建议市上一如继往支持扩权县的发展。

三、扩权强县的趋势

从全国大背景看,扩权强县是一种趋势,是“省管县”的有序过渡。目前,“省管县”已经由学者讨论层面进入国家政策层面。2005年,温家宝总理曾提出“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在财政上进行省直管县改革试点”,“十一五”规划中对推进财政体制上的“省管县”进行了肯定,而且还提出“逐步减少行政层级”。许多学者认为,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省管县”目前还面临着很多的障碍,有的建议增加省级数目来减小省的规模,有的建议先把财权和人事权提出来,削弱地级市对县级的限制,有的建议把五级政府层级改革为中央、省、市县、乡四级,改革的方向应该朝减少行政层级方向进行;还有的建议,经济强县需要扩权,经济实力弱的县更需要扩权。

2002年以来,浙江、湖北、河南、山东、福建、湖南等10省先后实行了“省直管县”试点。在试点中,也出现一些典型,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浙江省义乌市(县级市)通常被作为扩权强县的成功范例,但义乌有其它地区难以学习和参考的成功经验,一是义乌的经济实力比其上一级金华市强,二是浙江省四次对义乌进行了放权,赋以它地级市的管理权限,做到了“能放则放”。再如,实施扩权强县政策也有搁浅、受阻的地区。2006年初,江苏省人代会上曾明确要求推进省管县改革,当年12月却因种种原因被迫停了下来。2003年,湖北省将239项审批权限下放到一些县,但实际运行来看,落实较好的只有87项,未能落实的有99项,缺乏可操作性的有27项;也有部分地级市把所辖的经济强县变为区,使扩权强县政策的实施受到一定阻碍。

改革本身需要一个过程,扩权强县—省管县也是一个探索试点的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还将持续很长时间。因此,我们认为,扩权强县,是新形势下市县利益关系的大调整,将使市和县之间重新分配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公共行政权力资源,加强了县级管理权限,弱化了市对县级的控制与干预,从而将形成新型的“竞争—合作—分工”市县关系格局。

四、扩权强县的应对措施

扩权就是“放权”,实质是减少审批环节,降低“过程成本”,势在必行。市级各有关部门都要充分认识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加强对扩权工作的指导、协调和衔接,切实做到放权到位。扩权县要强化改革和发展意识,转变政府职能,创新工作方式,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1、加强与省级部门的沟通联系。扩权强县涉及发改、财政、国土、国税、物价等部门,省政府对此项工作进行了总体安排部署,市级各相关部门及早加强与省级职能部门的联系,搞好上下工作衔接,在省级职能部门制定实施办法时充分考虑市、县发展现状。

2、强化对扩权县的业务培训。市级相关部门要加大对扩权县对口部门的业务培训。通过培训和指导,提高扩权县政府部门的业务工作水平,提高县一级政府的行权能力,使扩权县减少因扩权带来的不适应期。

3、扩权县应做好应对工作。列入扩权强县试点的县,只是为县域发展提供了一种相对较好的发展环境,赋予县更大的发展自主权,但自主权并不代表发展能力。列入扩权强县的**县、**县,要跟踪研究中、省关于扩权强县的有关政策,吃透精神,做好应对,用足用活扩权政策,用扩权达到强县的目的。

篇8:与地理有关的问卷调查

关键词:柠条,地理分布,调查研究

柠条Caragana intermedia intermedia属豆科Leguminosae锦鸡儿属, 灌木, 又叫毛条、白柠条, 为豆科锦鸡儿属落叶大灌木饲用植物, 根系极为发达, 主根入土深, 株高为40~70cm, 最高可达2m左右。适生长于阳坡、半阳坡。耐旱、耐寒、耐高温, 是干旱草原、荒漠草原地带的旱生灌丛。目前, 柠条是中国西北、华北、东北西部水土保持和固沙造林的重要树种之一, 属于优良固沙和绿化荒山植物, 良好的饲草饲料。

1 调查地概况

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 地处东经101046´~102045´, 北纬36030´~37009´, 是青藏高原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 海拔2100~4374m, 地域总面积342480hm2。县境南端是海拔2100m的湟水河谷地带, 向北是海拔2400~2500m的丘陵、中高山。中北部海拔4242~4374m, 高耸的龙王山和仙米达坂山为县境的分水岭。

1.1 气候

互助县深居高寒内陆, 属高原大陆型气候, 年均温3.4℃, 年降水量534.4mm, 年蒸发量1204mm, 无霜期110d, 年日照2521.7h, 极端最高温29℃, 极端最低温-33.1℃。

1.2 水文

县境内有六大沟系:前山地区自西北到东南由属于湟水支流的马圈河、沙塘川河、哈拉直沟、红崖子沟、马营沟五条平行相间的沟系构成, 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北山属湟水河支流大通河流域。

1.3 土壤

土壤依海拔高度呈明显的垂直分布 (见表1) 。

1.4植被

互助县植被丰富多样, 已定名的高等植物有981种, 隶属92科391属, 全县植被可分为森林、灌丛草甸、高山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和高山流石稀疏植被6种类型。全县共有柠条小班面积24602.3hm2, 占全县灌木林 (包括未成林灌木林) 面积的22.4%, 占全县林业用地面积 (不包括宜林地) 的13.7%。

2 调查内容与方法

2.1 调查内容

调查范围包括互助土族自治县行政范围内19个乡镇和县属4个国有林场及2个国有苗圃的所有柠条灌木林 (不包括未成林灌木林地) , 总面积15153.9hm2。主要调查内容包括柠条小班内柠条生长量 (包括分蘖能力和高生长量) 及小班立地状况。

2.2 调查方法

以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及2009年补充调查资料为基础, 按机械布样的方法分别对各乡镇不同海拔区间内的小班采用标准地法将柠条的高生长、分蘖情况及小班立地状况进行统计、分类调查, 最后根据生长状况确定柠条在互助县的分布规律。

3 结果与分析

在不同海拔高度下对柠条小班内的各因地调查结果 (如表2) 。

通过分析得出如下结论:

1) 柠条适宜在互助县境内的大部分地区直播造林。

2) 不同海拔地区柠条的分布范围、生长量、萌蘖能力不同:在海拔2300~2600m的地区, 分布最广, 生长量最大, 萌蘖能力最强, 是互助县的适生区;2100~2300m的地区因气候较干旱, 又多为农耕地, 故分布面积较小, 且生长量不及海拔2300~2600m的地区, 是互助县的次适生区;2600~2800m的地区因气候较温凉, 故生长量和分蘖能力受到限制, 是互助县的次适生区;海拔2800m以上的地区因气候温凉, 故柠条分布少, 且生长量小, 分蘖能力差, 是互助县的不宜栽植区。

3) 柠条适宜在互助县的灰钙土、栗钙土上生长, 且生长较好。

参考文献

[1]刘尚武主编.青海植物志[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 1997.

上一篇:家用轿车的选购论文下一篇:盐场堡税务分局2011年税收执法督察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