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电力一起成长

2024-05-24

我和电力一起成长(共10篇)

篇1:我和电力一起成长

弹指一挥间,我与电力风雨同舟十多年啦。回首往事,点点滴滴的印记仿佛就在昨日。这十多年来,我满怀激情,用深情和汗水书写我激昂的青春,用真实的脚步走过春夏秋冬,用无悔的付出感受生命的律动,将执着和努力挥洒在平凡的岗位上,奉献所有的热情,见证、记录、宣传电网企业的发展,和企业共同成长。

十多年来如一日,我一直坚持在生产一线,自从工作的那天起,无论寒冬或是酷暑,只要有任务都会去工地上施工。有人问:“天天忙线路,累不累啊。”我只是淡淡的一笑:“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来得好。”勤奋好学、刻苦钻研,努力在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多年来,操心操劳着所负责辖区域线路故障和线损,时刻将“你的满意,我的心愿”作为座右铭规范自己的行为。常言说得好:予人玫瑰,手留余香。在工作上,自己争做冲锋的尖兵,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对电力事业,对自身的工作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生活中,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依然也是严格要求,始终保持着严谨的生活作风,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平易近人,朴实大方,竭尽所能帮助大家。单位同事无论谁家有个大事小情,和其他同事总是跑前跑后,张张罗罗,倾已之力,为他排忧解难。正因为如此,使自己在单位内部创造了良好的人际环境,创造了和谐融洽的工作氛围,带动了大家的工作积极性,提高了工作效率。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英雄(自己的工作经历)

十多年来,电网建设与地方农业经济共同发展。看着我们顶烈日、冒严寒、踩冰雪,架起一条条线路,我身为一个电力员工,每天都被

感动着,激励着。我用真实的脚步走过春夏秋冬,我用无悔的付出感受人身的价值,迎着到来的2012的灿烂阳光,我将在平凡的岗位上继续努力工作,见证与记录华阴电力的发展,和华阴共同成长,并在成长中不断实践。

一份职业,一个工作岗位,是一个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保障,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会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不断钻研学习,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会为社会、为企业作出贡献。也只有爱岗敬业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企业的栋梁之材,希望所在!爱岗敬业是一种精神。任何人都有追求荣誉的天性,都希望最大限度地实现人生价值。而要把这种理想变成现实,靠的是什么?靠的就是在自己平凡岗位上的爱岗敬业。歌德曾经说过:“你要欣赏自己的价值,就得给世界增加价值。”干一行,爱一行。如果我们选择了一份职业,我们就要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地工作,哪怕工作环境再艰苦危险,工作内容再枯燥繁琐,我们都应该满腔激情地工作,就象热爱自己的家庭一样去爱岗敬业。

朋友们,爱岗敬业不只是在枪林弹雨中的辉煌,不只是在紧急危难时的高扬,它更应该是一种默默的奉献,一种高尚的理想,一种强劲的精神力量。爱岗敬业,誓言无声。让我们在工作上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多一些责任,少一些懒惰,多一些上进心;有了这种境界,我们就会倍加珍惜自己的工作,并抱着知足、感恩、努力的态度,把工作做得尽善尽美,从而赢得别人的尊重,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总之,我们要自动自发地投身于企业的各项创新创效实践活动,认真负责立足于本职工作,作为华阴电力局年轻的一员,我将继续以无限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感做好企业与客户供电优质服务沟通的桥梁,使我与企业共成长。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把企业建设成为电网坚强,资产优良,服务优质,业绩优秀的“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而不懈努力,为个人的发展目标而不懈奋斗。

篇2:我和电力一起成长

回想和“国培”在一起的五十多天,有苦有乐。开始觉得这是一项任务繁重,时间很紧的培训,心里直发愁。登陆之后,在“打破坚冰”活动中,我第一次与“国培”真正接触,写什么好呢?冥思苦想之后,用简洁的话语把自己介绍给大家。然后,我焦急的等待老师的批阅。贺老师在百忙中及时对我的帖子进行了评价“王老师,28班欢迎您的到来,您的介绍简洁清楚.祝学习愉快!该贴置为精华帖”。我看到了贺老师对我的鼓励,也看到了贺老师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我决定一定要在这次培训中本着:“不放弃,不马虎”的原则扎扎实实的学习,争取最后的胜利!于是,我每天放学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电脑,读学习资料,认真做笔记。拜读每一位老师的作品,然后认真的回复,并结合自己的案例发表观点,和老师们共同学习,共同进步。从中我学到了许多知识,身心愉悦、收获颇多。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树立了小学数学教学的价值观,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新了我的教育观念……总之本次培训,使我收益匪浅,以下是我在培训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和大家一起分享。

本次培训的内容有学习资料、上网聆听名师讲座、精彩课堂实录、网上交流体会、教学设计等活动,让我们在领略名师风采之余,又能够通过测试、和班里的同学们交流交流的方式来加深心得体会,最后,可以把我们在这次培训中学到的用之于实际,通过自己设计教学活动,在实践中尝试,然后和教师们互相切磋,互相学习,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得以提高。虽然才为期五十多天,可在培训的每一天,我都会有所收获。我越来越认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教学理念远远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想,我还是需要从备课方面下大功夫,花大力气。因为,备课是我们从学生实际出发优化教学过程的需要,是积累经验、提高自我的重要过程,更是全面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我一直在思考什么样的课才是一节优秀的数学课。个人的思考总觉得不成熟和难以操作,本次培训多位老师的精彩课堂实录让我醍醐灌顶,如《三角形边的认识》、《统计的初步认识》等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是我真正看到了素质教育的课堂。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会让学生把自己的创造力展现在数学课上,让其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翱翔。

同时,在有效教学方面,我也学习到了一些技巧和策略,比如教学目标的确立问题,课堂问题的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的评价等。当然,有效教学还必须懂得如何规范教学行为,比如懂得如何突出重点、化解难点;如何进行课堂拓展、如何总结课堂所学等等。

在学习过程中,我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我的教学行为是否规范、我的课堂是否有吸引力、我的教学是否有效……我给自己的很多答案都是否定的,我也许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教授完了课本上的知识点,迫使学生记住了一些基础知识,但是,我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和激情的,我没有注重教学中的细节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我做的一些教学改革还只是皮毛的,没有深入骨髓和触及灵魂的,本次培训让我在反思中有所收获,让我在学习中找到方向。

本次培训也让我知道,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必须要加强自身的文化修养,培养良好的人文精神。在加强自身修养方面,我需要在情感上对学生做到真诚而丰富。我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和修养,引导我的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并能创造美。我还要注重笔耕,使自己变得更加厚实。多读书、多动笔,及时总结自己教学的缺漏,在不断反思中和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篇3:打破预设,我和“课堂”一起成长

预设“与动物有关的作文”相对于“小燕子”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学生缺乏的远远不是写作的素材,而是对生活的关注。在这节课上,无意间,我为学生打开了一扇生活的窗户,让他们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赞美生活。

因此,再精心的预设也不可能预料到学生所有的反应,再优秀的教师也不能做到“一切尽在掌握”。“生成”是一个相对于“接受”的说法,“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从教师灌输、学生接受到教师预设、师生生成,是教师教学行为方式转变的结果。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能机械地照搬“预设”,而要注重学生的发展,突出学生在活动中的能动性、创造性和差异性,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根据师生、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因势利导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的、自主创新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真实、精彩地动态生成,得到富有个性、创造性的发展,并使原有预设得到检验和完善。

一、跳出教材,在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中求“生成”

一些全新的教材也会有滞后,也会跟不上时代的风云变幻和科技的迅猛发展。比如《向往奥运》一文,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国还在申请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可是对今天的孩子们而言,他们对奥运的向往可能更直接的是“鸟巢”“水立方”“福娃”“刘翔”……于是向往奥运在此时就不是肖复兴笔下的一番情形,它将是全班70个学生的一个美丽的等待,一个即将实现的梦想,他们的向往要远远比肖复兴的更直接、更近距离。于是当我在教学初始发现学生似乎更愿意表达自己对奥运的向往时,我马上对自己的教学重新有了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与安排,提出:“请谈谈你对奥运有什么向往?你心中的北京奥运会是什么样的?与肖复兴相比,你的奥运梦想和他有什么异同点?”这样的教学安排既尊重了原文作者的笔墨,以教材为基点,又使得学生站在时代的高度和社会生活的角度进行自主学习,使语文教学充满了时代和生活的气息。

二、打破僵化,在学习环境的变化中完善“预设”

一篇课文怎样读,目标是什么,重点在哪里,学生应该学到什么知识,锻炼什么能力,相信每一个教师预先都会有个大体的考虑,特别是课堂教学的大环节和主要步骤必须提前设计。因为讲究课堂的开放和活跃并不是天马行空,砍多余环节,教师想怎么上课就怎么上课。教学流程由许多环节组成,环节互相关联,有着一定的先后次序。环节可以预设,但课堂教学如果一味按照固定环节前进,不考虑学情,不考虑课堂环境变化,那么必定落入僵化、机械、沉闷的泥潭。

《匆匆》是现代著名作家朱自清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写于1922年3月,时当五四运动落潮之际。朱自清面对令人失望的现实,心情苦闷,念旧、低徊、惋惜和惆怅之情不能自己。但朱自清毕竟是一个狷介自守、认真处世、勤奋踏实的人,虽感伤但并不颓唐,虽彷徨但并不消沉。了解朱自清写作《匆匆》时的心态,有助于把握作者对光阴流逝而触发的独特审美感受。在最先预设的时候,我原想将朱自清的这种寂寥惆怅而又激情难抑、苦恼彷徨而又切实追求的矛盾心情作为教学重点,(其实让21世纪90年代出生的小学生去了解将近百年前的历史背景,走进那个年代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时代情绪难度颇大)但是当我在晨读课上听到孩子们充满无奈彷徨、平缓凝重的朗读时,我不得不惊叹于朱老先生的文学感染力。于是我放弃了试图用朱自清的时代背景和当时他的心态去引导学生领悟全文,我希望从欣赏的角度引导他们找出认为最能令人感触的句子,通过品读、感悟,感受朱自清诗情画意的美学境界,从而感悟他面对时间流逝的复杂心情,懂得珍惜时间。

在这次语文教学活动中,正是因为删减了多余的环节,学生才会有充分的时间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感受到心灵成长的幸福。学生都是敏感的,当他们用心灵感悟到教师没有拿着设计好的问题牵着他们的鼻子走,可以跟着他们的思路并与他们真诚对话,学生才会真正感受到自身的价值,感受到共享知识的甜蜜。

打破“预设”,师生将和“课堂”一起成长。

摘要:本文认为, 在阅读教学的实践中, 教师应灵活地跳出教材, 在拓展学习语文的空间中求“生成”;打破僵化, 在学习环境的变化中完善“预设”, 以期打破预设, 让师生和“课堂”一起成长。

篇4:我和“刘星”一起成长

1992年5月5日,我出生在北京。和从小长在四合院的孩子一样,我爱玩儿、爱闹、爱运动。

我从小体弱。在五岁的时候,为了让我有一副好身体,父母送我进了北京市一个少年宫学习武术。由于我从小喜欢看成龙的武打片,因此最初对于学武术还很热衷。可是新鲜劲儿过后,我就有点儿烦了。一个冬天的周末,外面飘着雪,我想睡懒觉,就跟爸爸妈妈说不想去了。爸爸妈妈把我从床上拉起来,告诉我:“做事情不能半途而废。当初是你自己想练的,你要是不去,以后也就不能再去了。”一想到以后真的不能再练习武术了,我只得下决心要坚持训练。由于很有天赋,而且勤奋刻苦,我很快就代表少年宫参加了在成都举办的一次全国比赛,并取得了不错的名次。

10岁那年,电视剧《小兵张嘎》剧组选中了我,在里面饰演一位叫“乐乐”的小孩儿,这也是我第一次演戏。也正是因为这部戏,为后来我进《家有儿女》剧组做了铺垫:在演乐乐爸爸的演员推荐下,我参加了《家有儿女》剧组的试镜。开始我也没想到能被选上,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的。也许是先前有过丰富的武术表演经历,加上在朗诵班的口才训练,我很快就从上千名小选手中脱颖而出。

我由此和《家有儿女》剧组结下了不解之缘,一拍就是四部。在剧中饰演古灵精怪、个性顽皮、学习成绩差、鬼主意多、让人头疼又心疼的“刘星”,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拍一部戏都是连续四个月待在剧组。有时候妈妈会陪在剧组照顾我,让我不会因为想家而分心。

《家有儿女》的拍摄基地在北京郊外人烟稀少的小汤山,出了基地门就是一片片的庄稼地。在这里,我度过了和其他同龄人不一样的童年时光。整个剧组人员吃住都在一起,我们就像一家人,我也和“刘星”分享着成长的困惑和快乐。《家有儿女》营造的是一种轻松幽默环境下的启发式家庭教育氛围。拍摄第一部时,我就喜欢上了这个快乐的“临时家庭”,并与“爸爸”、“妈妈”、“姐姐”和“弟弟”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我演“刘星”时就像在玩儿。那个时候虽然不能像其他同龄人那样生活,但是我从中体会到了别的孩子不能体会到的快乐,也找到了自己的归属和方向——我是为了演戏而生的。至于因演戏而耽误的学习时间,我会更加努力地补上。我觉得,自己的兴趣成为了职业,实在幸运。

如今,情景喜剧《家有儿女》作为一部传播新型教育观念的作品,已变身为北师附中辅助教材和北京大学留学生中文教材。随着《家有儿女》在全国的热播,人们记住了聪明伶俐、智慧可爱的“刘星”,我也因此有了名气。大部分人都认为当明星好,可以被那么多人簇拥追逐。但被人追逐也是需要付出代价的。我记忆深刻的是有一次做宣传活动,需要给大家签名,签了大约七八百人后,工作人员说不能再签了。尽管我已经很累了,但为了不让到场的粉丝们失望,我强挺着说:“没事儿,签吧。”在签完名吃饭的时候,爸爸看见我的手在抖,连筷子都拿不住了,他心疼极了。我觉得做名人其实挺累的,不过还是累并快乐着。从小,我的梦想就有两个,一个是长大了去打篮球,另一个就是做演员。现在我已经实现了其中的一个梦想,通过塑造不同类型的人物感受不同的自我。我喜欢把快乐和大家分享,所以累点也很值得。

有段时间,由于拍戏繁忙,我在学习上比较懈怠。爸爸看在眼里,想到了规劝我的办法。他知道我非常喜欢成龙,便为我收集了成龙所有的电影,只要我有空余时间,爸爸就陪我在家里看碟。成龙拍电影很少用替身,经常冒着生命危险拍摄。爸爸借此教育我:“你看成龙为了他热爱的事业,生命都可以置之度外。你学习只是有些费力费神而已,远远没到出生入死的地步。我相信只要你努力了,学习中遇到的这点儿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爸爸独辟蹊径的教育让我很受启发,我从此更加努力学习文化课了。功夫不负有心人,2010年,我考取了梦寐以求的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班。

同年的8月17日晚,刚刚过完18岁生日的我在北京参加成人礼。我和现场所有年满18岁的青年齐声高喊“我们成年了”。作为“中国扶贫基金会光影星播客温暖基金爱心大使”,我在成人礼上捐购100套爱心包裹,送给灾区的小朋友。我在网上看到灾区的小朋友书籍和学习用具都被泥石流淹没,希望可以通过自己的绵薄之力给他们带去一丝温暖。

“童星”生涯只是我成长的一个阶段。对于成年,我既兴奋又有压力,兴奋是因为不会再被别人当成小孩儿了,压力是今后将要承担社会、家庭等很多责任。同时,我也希望出演更多成年人的角色,奉献给广大喜爱和支持我的观众。(张羽军 执笔)

篇5:我和邮政一起成长

1996年,初出校门的我,成为了一名邮政储汇营业员。那时的我,什么都不懂,只有想把工作干好的心思。那时我在东港的椅圈支局,由于邮电在一起,当时电信正处在发展的辉煌时期,整个邮政业务是很不被重视的。我正是那样一个大背景下,到邮政工作的。

我父亲是一个山东人,他把身上不服输的劲,遗传给了我。我把这份不服输的劲头带到了工作中,只要是别人作到的,我都要作到。还要作的更好。为此我吃了不少的苦,当时条件不好,冬天室温很低,为了练习点钞和加算,我手都冻伤了。点钞是时候,不小心就把冻疮弄破了,钻心的疼。最困难是打字,那时电脑不象今天这么普及。在上班以前我从来都没见过,我就向老同志学习。当时,会五笔的人不多,我就自己拿钱到社会上的学习班去学习。经过努力,我终于能够胜任本职工作了。对于我一个当时只有初中学历的人来说,真的是很不容易。

1998年10月,邮电分营。当时椅圈支局可以说一穷二白,我们作为邮政人见证了分营初期邮政发展的艰难。和电信在一起,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营业和储蓄挤在一间小房子里,夏天热,冬天冷。但是我们没有一个人动摇过,因为我们相信,只要经过我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创造属于我们邮政自己的美好明天。

由于邮电合营时,重电轻邮。邮政在分营初期,面临着资产少,业务少,收入少,负担重的困境。为了实现收入的快速增长,我们把发展邮储业务,作为收入的增长点。当时信用社和农行在农村是金融行业的老大,我们邮政什么都没有。让人存款,还不能给人贷款。要想实现储蓄余额的增长,谈何容易。我们的支局长没有退缩,他就是我那个不服输的父亲,本来分营时,他可以到电信当支局长的。但是为了邮政的发展,他留在了邮政。为了宣传发展业务,他每天都骑自行车,到那些企业和用户家。不知磨破了多少嘴皮,不知经历了多少困难,总算为我们的工作打开了局面。如今我父亲已经退休在家,每当他谈起这些往事,真的是唏嘘不已,感慨万千。但是更多的是自豪,特别是看到邮政今天的辉煌,他真的是自豪无比。

当时我的家在离支局很远的兴隆山住,骑自行车要差不多一小时,我当时骑了一个哥哥的破车子,要一个多小时,天暖和时还行。到了冬天,北风我都骑不动。到了支局手都冻麻了,而身上却是一身汗。汗凉了,身上都直打冷战。冬天晚上,有时到家时天都黑了。那时的我每周只能休一天,可这可怜的一天,有时也因为要去支局干这个那个也没了。但是那时我们没有怨言,因为我们坚信,只要我们努力工作,美好的明天就不远了。现在说来好多人都不信,当时我的工资只有二百多一点,而这样的工资维持了好多年。当时全国的劳务工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正是由这些人的无私奉献,才换来了今天邮政的快速发展。这其中有很多人,离开了。但是我没有指责他们的意思,当时那么低的工资,要养活一个家真的有难度。好多人离开时,是不舍的。今天谈起他们,我还是满怀感动的。因为他们为我们的邮政,作出了他们的贡献,也许微不足道。

从分营开始,邮政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新业务不断推出,我当就感到了,自身的素质已经不能适应,发展的需要。为此,在家人支持下,我自费参加了大专函授学习。由于只有初中学历,学习起来的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我没有被困难吓到,经过几年的努力,我终于取得了大专学历。而且,为了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我还去参加了演讲培训。这都为我日后适应工作中的新问题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00年在邮政分营后的第二年,我参加了东港市邮政局举办的演讲比赛。我在比赛中脱颖而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

随后,因为工作能力突出,我被调到了东港新组建的桥南支局。当时桥南支局,刚成立。什么都是从零开始。那时桥南只有市政府,我们当时是为了服务政府而成立的。但是效益却是我们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了发展好,我和支局的同志们,付出了我们的努力和艰辛。好在当时的邮储已经实现了全国联网通存通兑。我们就一个企业的走访,宣传我们的优势。经过我们的努力,终于,我们在成立的第一年就实现了余额过千万。也许这一千万在今天不算什么,当时最大的支局一年的储蓄增长也不过三四百万而已。因为人员少,我就自学了邮政营业业务,每当邮政营业休息时,我就去替班。桥南成立了这么多年,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只有我还留在这里,默默奉献自己的青春。我也在桥南安家落户了,丈夫看到我工作的艰辛,不让我上班,说是能养活我,但是我就是放不下,邮政这份工作。也许你们不理解我。但是我也说不清,是什么让我恋恋不舍。

前几天局里组织了学习尼玛拉木和北京东四邮电局的先进事迹,看后我倍受鼓舞。他们的先进事迹真的让我很感动。从他们身上我看到了邮政人的伟大和奉献精神。我要学习他们,在我自己平凡岗位上努力工作。

尼玛拉木同志的先进事迹,感人肺腑,催人泪下,引人深思。尼玛拉木是继王顺友之后,邮政行业涌现出的又一位先进典型。她参加工作10年来,每天背着几十斤重的邮包穿行在雪山峡谷间,行程10多万公里,历经无数艰险,没有误过一个邮班,没有丢失过一封邮件。她用自己坚定的信念和辛勤的劳动,传送着党和政府的声音,传递着人民群众的亲情,传承着“人民邮政为人民”的光荣传统。面对事业,她把邮政服务当作自己神圣的使命,忠诚执着,无怨无悔;面对困难,她勇敢地经受磨炼,坚忍不拔,乐观自信;面对生活,她以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他人,回报社会;面对荣誉,她以一颗平常的心谦虚谨慎,从容淡定。尼玛拉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了邮政行业共产党员忠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忠实履行职责,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精神风貌;展现了邮政职工强烈的普遍服务意识和崇高的职业道德精神;展现了新时期邮政职工扎根边疆、献身民族地区邮政事业的崇高品格和高尚情操。

我要向尼玛拉木学习,学习她情系百姓、服务民生的思想境界,学习她不畏艰难、自强不息的意志品德,学习她甘于平凡、乐于奉献的处世情怀,学习她敬业爱岗、恪尽职守的职业精神。尼玛拉木是邮政人的杰出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是中国邮政的骄傲!

截止2009年,中国邮政进一步加快改革步伐,加大发展力度,强化企业管理,提升服务水平,抓好各项发展措施的落实,保持邮政业务又好又快地发展。营业总收入完成1535亿元,增长6.68%。函件业务较快发展,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12.8%。函件业务以商函、账单、贺卡为重点推出系列产品和项目,通过政府协调推动数据库商函服务中小企业、与银行证券行业合作做大账单规模等,拓展了市场空间,实现较快发展。包裹业务稳定发展,在确保窗口包裹稳步增长的同时,积极拓展校园包裹、军营包裹、家乡包裹、爱心包裹等增量市场。报刊业务进一步加大营销力度,重点地区、重点客户、重点品种业务发展效果显著。2009年订销报刊累计172.3亿份,报刊业务收入增幅 12.1%。集邮业务实现健康平稳较快发展。全年集邮业务收入完成63.2亿元,其中集邮邮票销售11亿枚,集邮品销售3748.4万册。信息和代理业务不断创新发展模式,利用全国邮政短信平台,重点发展信息增值类业务。全年代理和信息业务收入比上年增长32.3%。短信业务量达3.4亿条。邮政速递业务进一步优化干线网路结构,通过实施专业化经营,激活经营机制,有力地促进了业务发展。2009年,业务量达到4.8亿件大关,同比增长17.9%;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6.9%。物流业务增长迅速,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2.5%。其中,一体化物流、分销配送、中邮快货三大产品收入分别增长32.94%、6.05%和26.27%,占物流总收入的比重达到78.8%,主营业务地位更加明显,业务结构进一步优化。金融业务坚持发展不动摇,在保持储蓄余额增长的同时,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和绿卡业务,努力降低政策调整和发展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保持稳定健康发展。年末储蓄余额达到2.4万亿,市场占有率达9.2%。邮政实物运递网建设进一步完善,营业投递网建设力度加大,邮政专用信息网建设和应用步伐加快,有力地促进了邮政核心竞争能力的提升。全国拥有专用邮政运输飞机17架、邮船3艘、火车邮厢412 辆、各类邮政汽车64868辆。邮路总数2.1万条,其中,航空邮路1204条,铁路邮路175条,汽车邮路1.6万条。邮路总长度(单程)402.8万公里。农村投递路线9.8万条,城市投递段道5.7万条。中国邮政努力改善服务条件,认真履行邮政普遍服务义务,切实提高服务质量,不断提高邮政整体社会服务形象。邮政对外服务网点达5.4万处,邮政报刊图书销售点4.2万处,集邮品销售点1.7万处,邮政储蓄网点3.7万处。全国邮政信报箱群55.1万处,邮政信筒信箱20.7万个,邮局用户信箱33.6万个,邮政妥投点达5652万个。

今天我们欣喜地看到,我们邮政经过十年来的自力更生和艰苦奋斗,我们初步实现了扭亏为盈。作为一名劳务工,我的工资待遇也有了相当的提高,工作环境也改善了好多。

篇6:我和团队一起成长

波浪渠小学 马翠花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们,大家下午好:

今天我要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三疑三探”伴我和我的团队共同成长。

走在“三疑三探”的道路上已经两年多,使我与我校的老师们有太多的感受,太多的思索,更多的是学到了先进的教学理念,让我们受益匪浅。下面就谈谈我对这种模式的实践与感悟。

一、课标要求与“三疑三探”教学模式是一脉相通的。

“三疑三探”主要是从建设创新型国家所需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合格公民出发,从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出发,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 知规律,让学生学会主动发现问题,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学会合作探究问题,学会归纳创新问题,同时养成敢于质疑、善于表达、认真倾听、勇于评价和不断反思的 良好品质和习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想学、会学、学好,全面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真切感悟到生命的价值和创新的快乐。二、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几个环节

1、设疑自探:让不同学生针对所学知识,再提出新的更高层次的疑难问题,诱发学生深入探究。

2、解疑合探:是指通过师生或生生互动的方式检查自探情况,共同解决自探难以解决的问题。

3、质疑再探:这是课堂的首要环节,即围绕教学目标,创设问题情境,设置具体问题,放手让学生自学自探。

4、拓展运用:针对本节课所学知识,分别编拟基础性和拓展性习题,让学生训练运用。在此基础上,予以反思和归纳。

我们学习了西峡先进的教学理念,在我的成长经历中又重重的添上了一笔,使我的专业技术能力有所提高。

三、我的成长

1、在理论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

两年前,中心学校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学习启动了,当时只允许四到六年级老师学习与尝试。作为教研组长的我只带三年级,也须学习,带着好奇,带着任务我也参加了,私下多与西峡之行的老师交流,多与高年级老师交流,又在网上查找了一些资料,才算接受了这个对我来说是新模式。

2、尝试上课

我满怀激情地投入到这种模式的实验阶段,开始在实战中演练,碰了一鼻子灰:第一:学生不会提问题。不能紧紧围绕学习目标,问题太碎、太杂,或太大、太空。第二:讲解的原则是“三讲三不讲“做不到,总是不放心学生,生怕哪个知识点漏掉。第三:学困生关注不到等问题。针对问题我想了许多办法在课堂中一一克服,慢慢摸索,渐渐地发现了一些规律,再加上有骨干教师的引领,我掌握了这种模式的技能,大胆的实验与创新。所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在西峡实施与运用的那么优秀,是不是我们学习、运用之后就一定要完全否定以前先进的教学模式,例如,“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呢?我认为学习了“三疑三探”教学模式,并不意味着完全抛弃以前优秀的教学模式,例如,“情景教学法,分层教学法,目标教学法”等,我们可以考虑有机地将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法融入“三疑三探”教学模式中,形成更适合自己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形成我的教学风格,但是不能偏离“三疑三探”的精神实质:那就是“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带头上课

它使我明白了教学行为改进是教学研究的追求。我找到自己存在问题的所在之后,带头上课,虚心听取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就对开始重新审视我们的教学行为,留其精华,然后有针对性地修正教案,调整教学行为。例如:我执教的《天鹅大虾和梭鱼》一课时,合理的使用了情景教学法,三人拉小车表演,学生设疑自探。

四、团队的成长

1、大家一起学习“三疑三探”理论知识

校领导集合全校老师专门学习该教学理念,分组学习讨论与交流。

2、鼓励老师上尝试课

教导处要求所有老师不管上的好与坏,都要使用该模式,每当上完一课后大家聚在一起谈一谈感受与困惑,戴妙玲老师说:低年级实施有困难,学生不会提问题。。。。等一系列的问题,我们针对针对这些问题展开讨论,改进了策略,现在我们不得不去研究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情。这就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主动地去做。使教学活动慢慢步入正轨。

3、搞好“大练兵”

语文教研组定期在学校开展“周五大练兵”活动。每人根据新的教学模式,周二说教材,相同年段集体备课,每个人根据本班学生情况说课,主讲,集体评,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的使用教材,教师公开轮讲,反复听评,从研、讲、听,评中推敲出精彩的案例。使语文教研活动真正落到实处。在集体备课活动中,大家都能积极的参与,发表各自的观点,有些教师还对课的设计提出了大胆而富有创新的想法,通过集体备课确实为我们的成长提供了空间,大家积极参与,共同探讨,发挥了集体的智慧。这正是群策群力最好的展示平台。使大家整体的教学能力和备课能力都得到很大的提高。

4、联片教研,共同提高

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除了学校内教师的集体备课以外,合作的形式还有很多,尤其是加强与其他学校教师的交流,能起到开阔眼界、启发灵感、提供借鉴的重要作用。我校与任桥学校展开“联片教研”,以研促教,使我们与兄弟学校交流教法与设计,互相取长补短,一起提升。

5、小课题研究贯穿课堂始终

从课堂抓起,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在组里针对“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运用,结合学生的实际分低段与高段制定了小课题----如何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让小课题研究渗透到课堂的每一个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是引导者参与者,把课堂变成学生学习、展示、思考、合作、交流的舞台。

6、教会特岗老师使用“三疑三探”教学模式

我们学校有新上岗的老师,他们个人素质好,业务能力强,但由于刚上岗对于教材不熟悉,不能很好的驾驭教材,为了让他更快的适应教学工作,在刚开学我就和马春花老师一起将我们运用的“三疑三探”模式理论知识讲给他们,帮他们分析全册教材的重难点,每一单元的重难点及解决的策略,我们进入他们的课堂听课,与她一起研讨,交流,真心诚意的提出课堂中的优点和不足。把自己教学中一些好的教学方法,教学经验毫无保留的将给他们,使他们尽快的步入正常的教学轨道。

六、我的困惑

1、在进行解疑合探这一环节时时间紧,小组合作探讨交流没时间

2、如何让中差生学会探究

每次质疑基本上都是优生在质疑,中下差生只听却不会发问,没有自己的思考与见解。

当然,教无定法。我们还需继续探究,继续努力,使我们的困惑在前进中化解。从总体上来看,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恰到好处地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践行了陶行知先生所倡导的“教师的责任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这一伟大的教育思想。

七、我的感言

篇7:我和“绿色学校”一起成长

我的金色童年是在可爱的母校—邓世昌纪念小学中度过的。从97年入学到现在,我们与母校一起成长,我们的环境素质,公民意识随着“市一级绿色学校的阶级不断提高。当我们还是天真无邪的小孩的时候,老师在我们童稚的心灵里播下美好的种子,那是一颗保护环境的种子。我们带着这一颗种子,经历了阳光般的环境教育和雨露般的环境教育活动,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灵里都有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让我留下难忘印象的是在四年级的时候,分类垃圾桶和回收站都有还没设立的时候,杨老师在我们班的一个小角落中设立了一个废品回收桶,专门是加回收同学们生活,学习上的废纸,塑料瓶……。每当回收桶满了的时候,班上的同学便会自告奋勇去卖回收瓶,我也当过一回,可尝尽苦头了在烈军属日下,捧着一箱废本子,谁知道,去的路途上,那一箱废本子翻倒在地上我们几个同学在这条小街道貌岸然里狼狈地拉着,还要忍受烈日的煎熬,实在是难受极了。我们还遇到一些骑着三轮自行车的卖破烂的,要我们卖给他们,我们是精明一族,宁愿多走些路去回收站,多赚些班会费。把废口全卖了以后沉重的废品换成了十几元的钞票,可乐坏了我们。握着我们班同学共同努力,所提的钱,我心里有着一般说不出的甜滋味。环境教育让我们明白了废物回收,循环再用的道理,节约了资源也用自已的劳动去为班服务。

篇8:孩子,让我和你们一起成长

忘不了我的第一次授课……

我所带的班级是学校新组建的, 孩子们大多来自外地, 层次不一样, 习惯也不同。其他老师也反映:这个班学生不好管理, 学生没有整体性, 尤其还有几个全校公认的“捣蛋鬼”。刚刚走出校门又稚气未脱的我, 现在接手这样的一个班, 还没站到他们面前, 就觉得心里没有了底气。面临第一次授课, 虽然事先做了很多预想, 也做了充足的准备。但刚踏入班级, 我貌似强大的内心瞬间就被击垮了。学生的表情和眼神都在暗示我“谁听你的呀”。果不其然, 整节课就是我在讲, 下面的学生有前后聊天的, 同桌搞小动作的, 传东西打闹的, 更有甚者竟随意离开座位。表现好的学生也只是在课桌上自顾自地画画。我气急败坏地制止, 也只能换来片刻的安宁。那节课, 让我产生了深深的挫败感。

回到办公室后我泪流满面, 老教师们都安慰我:“别和孩子们生气, 要慢慢来, 他们会接受你的。”我慢慢擦干眼泪, 脸在阵阵发烧, 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我不适合当老师吗?我开始怀疑自己。

随后几天, 年轻气盛又要强的我, 吃不下饭, 睡不着觉。怎样赢得学生的尊重、信任?是不是得找个机会打开缺口, 想办法和他们拉近距离?

直到这一天, 上午我一直没露面, 下午班会课我走进教室, 背对着混乱的班级, 我在黑板上面写下“真情告白”———“带你走进我的世界”, 在他们异样的目光中, 我微笑着说:“同学们, 这节课的内容主要是大家说说心里话。让我们放松心情, 相互之间也增进了解。”听了我的话, 下面的学生有互相递眼神的, 有做手势的, 也有低下头的。一时间, 班级异常安静。我清清嗓子, 开始讲述自己的故事:“一个上学时特要好的朋友, 因为和她之间有点小矛盾, 好几天都没原谅她。就在我想和她重归于好的时候, 突然听说她家搬到另一座城市了……”话语间, 我的声音有些哽咽。在我的情绪感染下, 他们有小脸泛红的, 有眼睛闪着泪光的。我继续说:“人都是有感情的。朋友往往是在你失去他之后, 才会更觉得珍贵。那么, 在你的成长中, 有什么事让你感到后悔, 有什么事让你感觉很开心, 很感动, 你想和大家分享吗?我们很期待……”

同学们开始跃跃欲试了, 有的讲不该惹妈妈生气;有的讲很想念原来学校的好朋友;一个内向的同学谈到, 在这样一个混乱的班级上课, 感觉很压抑……谁说这个班级没有希望, 是我缺乏一颗走进孩子的心, 是我洞察孩子们的眼睛不够明亮。这堂课, 拉近了我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就这样, 我学会了和学生们打成一片, 学会了放下架子和他们交流, 学会了师生间的平等、尊重。在一步步赢得他们信任的时候, 也开始了我崭新的教育生涯。

现在想想其实教育没有什么捷径可走, 没有什么高招可学, 更没有什么窍门可通。还是应该“用一颗真心去倾注, 呼应心灵的碰撞”。作为教师, 一次对学生的宽容很容易, 难的是始终能以平和的心态包容他们;一次表现爱心容易, 难的是长久地关爱他们;一次用心关注他们容易, 难的是处处留意, 时时提醒。

我曾经在某杂志上读过这样一封信:

老师:

新年快乐!

能成为您的“门下”, 一直感到幸运。也许, 这是我的一个大转折。

高三伊始, 我是抱着“努力跳出后十名”的心态面对学习的。自从那一次的政治小测验, 您笑眯眯地走来告诉我一个出乎意料的消息———“第一”, 我才知道我也可以学得很好!

于是, 久违的自信又回来了。事实果然没有叫人失望, 我一跃成了前五名。

这让曾经放弃希望的我重拾自信。事隔这么久, 在给您写这张卡时, 我仍然控制不住泪水。老师, 谢谢您!如果没有您, 我的求学生涯也许就是穷途末路。

我的转变, 不论从思想上, 还是成绩上, 很大程度是拜您所赐。自信力, 我一度失去了它, 是您帮我找了回来!真的, 真心的, 谢谢您……

一位老师一次非常平常甚至无心的夸奖, 竟然让一个学生的人生都发生了改变。

篇9:我和祖国一起成长

我哑哑学语的第一个发音是“妈妈”,我首先认的词是“中华”,我会唱的第一首歌是《我爱北京天安门》……从那时起,稚嫩的心啊,就一直向着祖国妈妈。人生道路上15个春夏秋冬,我很幸运,时时充满欢乐,处处铺满鲜花。中华的历史告诫我们:没有祖国,就没有家,国家不强盛,落后就要挨打!祖国,是我们共同的母亲,是我们最亲最爱的妈妈!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地大物博,历经风雨,在世界民族林中巍然屹立。我们的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这是中华之魂,是光照千秋的高尚情操。而人类的精神世界好比是一座高不可攀的高山,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就是做一个攀登者,去攀登这座高山,因为山的顶峰有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梁启超的《少年中国说》中这样说道。的确,中国的未来就属于我们,辉煌的成就已是过去,关键的是未来!

要想心系祖国,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起爱国精神。毛泽东主席主张学习要有崇高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他曾经说过,有的人学习看起来是努力的,但是目的却是为了自己将来的穿衣吃饭,为了自己个人的利益,为了谋取个人的功名利禄,这是很没有出息的人。我们应该时刻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为了改造国家和社会而发奋学习,努力健康成长,才能为祖国做出贡献。

篇10:我和孩子一起成长作文

前几天《人/日报》刊发文章《教育改革要从家长教育开始》,文章从中美教育的区别说起,提出了我国教育一个严峻的问题:家庭教育的缺失。读完文章,深以为然。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在边远山区乡镇的一个偏远的完小工作。记得一次和同事去家访,同事苦口婆心劝告家长加强孩子的管理,对孩子的教育同事和家长交换了意见。不曾想,临行前家长告诉同事:“不怕得,老师,我家娃娃读得出读不出书来今后他都能吃上大米饭的,现在娃娃还小,主要从来学校就是让你们帮忙看着。”那么多年过去了,这件事情一直记忆犹新,也因此对家长对待孩子教育的态度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都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家长都是这样的思想、态度和认识,孩子情何以堪?当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是这样,也有不少的家长倾尽心力,不仅舍得花钱,也舍得花时间。据我观察和分析,家长大概分为几种类型:一是对孩子不管不顾任其自由发展型;二是肯为孩子花钱物质上有求必应型;三是舍得花钱也舍得花时间型;四是愿意为孩子改变陪同孩子一起成长型。

第一种类型家长在农村占相当的比例,很多家长对孩子未来发展莫终于是,只能对孩子提出笼统和简单的要求,至于孩子应该怎么做家长则一所所知。第二种类型的家长望子成龙心切,愿为孩子成长倾尽心力,但错误的认为对孩子的成长就是舍得花钱,花钱上补习班、特长班、兴趣班,同时孩子物质需要的都一一满足。第三种类型的家长稍微懂得一些教育理念,知道孩子需要陪伴,孩子的学习需要给予关注,监督孩子的学习时间,检查孩子的作业,抽查孩子的学习状况,对孩子学习状态掌握准确,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清楚的了解,并且会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提出适当高一点的要求。第四种家长比较有智慧,十分清楚教育需要潜移默化的引导,知道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知道教育在于要求别人做到自己首先做到,所以肯为孩子成长而改变自己,为了孩子的成长自己首先成长,家长不断的学习,促进孩子不断的学习,为孩子的成长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当家长都在学习的时候,其实孩子很容易效仿的,当家长在看电视、玩电脑或是玩手机的时候,家长哪怕气急败坏的呵斥孩子努力学习,估计效果都不好。同时我必须强调:连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请谨慎的要求孩子。在对孩子的期望上,不少家长都同时犯了两个错误:一是把自己曾经的理想强加给孩子,自己想做做不了的事情希望孩子去做到;二是对孩子期望过高,幻想孩子成名成家。

基于如上认识,作为家长,我的基本看法是:一是不要把自己的理想强加给孩子,社会在发展,时代不一样,自己的理想并不一定就是孩子的理想。孩子有孩子的想法,孩子有孩子的理想,我们能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活观念;二是根据孩子的情况,帮助孩子树立适合自己的目标,既不高骛远,也不漫无目的;三是不要求孩子成名成家,教育孩子做一个幸福的普通人。当然,孩子天资聪颖,在某方面具有天才特质另当别论,否则揠苗助长只会适得其反。四是多花时间陪伴孩子,为了孩子的成长要舍得放弃一些东西,在力所能及情况下和孩子一切学习一起成长。

记得儿子读小学的时候,我对他的成长基本上也就属于舍得花钱的那个类型,偶尔检查一下作业,要求孩子学习自己却在客厅里看电视等等。后来发现,这样做孩子很有意见,实质上也会影响孩子的`学习,自己在看电视玩电脑,小孩子总是找各种借口进来看看,有时候甚至悄悄的打开房门在门缝里偷看。几次简单的指责并不奏效,孩子的学习仍然没有明显的改观,相反呈现下滑趋势。后来,我们改变了做法,拟定一个简单的计划,每天什么时间看书学习,什么时间看电视娱乐,孩子学习的时候坚持不玩手机不上网不看电视,这样,孩子学习基本上能够专心。去年孩子上了初中,学习任务加重,要求记忆和背诵的内容多了起来,于是,每逢周末,除了坚持如上做法之外,还坚持和孩子一起学习,我语文较好,就和孩子背诵要求背诵的课文,学习他学习过的内容,结果发现,孩子的学习比以往认真了不少,还能在相互学习成绩的比较中发现我的问题,好几次当我在默默背诵课文的时候,儿子发现了,鼓励我加油。说句实话,当年我们读初中的时候这些古诗词都能烂熟于胸,但二十多年过去了,早就遗忘的差不多了,现在再次背诵的时候,感觉颇为吃力。回过头来想,不巩固和复习,曾经掌握和学习到的东西,在岁月的长河里随时都会被遗忘得一干二净,所以,只有不断学习,才能保持原有的水平,只有坚持学习,才能在原有的水平上不断的提高,这大概是很多小学老师最后也就只有小学水平的缘故。

一起和孩子学习半年左右,我猛然发现自己提高了不少,他能背诵的课文我也基本上能背诵,某个休息的时候,偶尔想起一句诗句提示一下,他就能接着往下背诵下去,背完,孩子满满的自信。我不敢肯定这样的教育一定是最好的,但我敢保证,在没有找到更好的方法之前,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得到了提高,孩子也能专心的学习,在和孩子一起学习的过程中,孩子的学习能力要比家长强,孩子也能体验到成功,生成成就感。人是很奇怪的动物,成就感是需要有人分享的,当自己的努力取得成绩以后,没有人与之分享会很失落,有人分享则会不断焕发出不断进步和成功的渴望,进而产生不断渴求上进的动力。一起学习和成长中,家长有丰富的生活和阅历,对知识有较为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在和孩子的讨论和交流中,家长就可以把自己的想法、理解告诉孩子,孩子的成长自然就不再局限于他的认识。

以上是从一个点上谈论家长陪同孩子学习的重要性,教育孩子,本质上在于孩子习惯的培养。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好习惯一旦养成,会让人受益终身。所以,家长要注意从文明礼貌习惯、卫生习惯和学习习惯几个方面培养孩子,促进孩子养成各种良好的习惯。这是从面上全面的促进孩子的成长,当然者不可能一蹴而就,这需要家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素养,同时家长需要对不同习惯有较为深刻和系统的认识,要能够自己坚持正确的行为习惯,影响孩子逐渐形成好的行为习惯。换句话来说,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最终不一定和家长的素质有着直接的联系,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家长的素质一定是影响孩子发展的重要因素。“尧帝明圣,却生不肖之儿;瞽叟愚顽,反生大孝之子。”这样的情况毕竟只是教育中的特例。教育,绝大多数情况还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好环境如沫春风潜移默化造就人才,艰难困苦可能催人奋进,但更多的肯定是顺其自然的随大流,正所谓“富贵谁不欲”,但“命里已安排定。”

上一篇:经典的项目策划方案下一篇:教学常规工作检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