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 观后感

2024-05-04

人工智能 观后感(精选6篇)

篇1:人工智能 观后感

《人工智能》观后感

看了《人工智能》这个电影颇有些感动,但更多的是一些感慨。这是一部科幻与伦理相结合的电影。在电影的开头,人类就被安置在一个极度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温室效应导致冰川融化,部分城市已经被海水所淹没,人类的科技却极度发达,这无疑是对人类自身的一种讽刺。拟真电子公司的老板并不满足于已经开发出来的智慧型机器人,而要进一步开发出一个会爱的机器人,一个有心智和情感的机器人,这种机器人拥有前所未有的潜意识,充满暗喻、直觉和自发性推理力的内心世界。当这个提议被提出的时候就遭来了同事的疑问,社会充满着仇视机器人的气氛,当前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是让机器人去爱人。但是真理总是难以被众人所接受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受到重视,的确,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这就是影片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斯皮尔伯格开门见山的点出了这个问题。

于是一个独一无二的大卫诞生了,伴着他爱的使命从始至终。没有顺序的单词开启了大卫的感情世界,于是他开始永无止尽地付出自己的爱,只有残酷的机器屠宰场才能终结大卫的爱。而大卫最终成为了莫尼卡夫妇孩子的替代品与母爱发泄的对象。大卫虽然是个人工智能的产物,但在有大卫的日子里,他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幸福与融洽,排解了莫尼卡的大部分忧愁。而这一切伴随着莫尼卡的儿子马丁因为医学奇迹而发生逆转。马丁重新回到家中使原本平静的生活被打破,大卫也因此失宠,因为他终究是人类发泄情感的替代品。

这部电影有很多地方值得人们去思考。首先,人们创造出机器人却为何要仇视机器人呢,这是不是对人类本身的一种讽刺呢?其次,人们既然给予了机器人爱的权利,却为何剥夺了机器人被爱的权利和不爱的权利,这是不是对人类本性——自私与贪婪的真实写照呢?再次,既然人类给予了机器人情感、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内心世界,那么为何还要把机器人看做是工具,这是不是高度发达社会与人类文明的对比呢?最后,当程序成为爱时,人们却无法编写出一段程序来遏制机器人对爱的渴望!这就意味着当程序成为爱时,就正在塑造着一段悲剧的开始,却没有结束!

电影中大卫的形象深入人心,他程序被启动后,他对任何事都充满了新奇,冲咖啡、拿刀叉这些简简单单的事却展现出一个孩子该有的天性。他单纯可爱,惹人怜惜,尤其是被惊吓时会说“保护我”,是一个需要保护的乖孩子。大卫代表的是初生的孩子的纯朴与善良。而与大卫有着明显对比的是马丁,马丁给人的感觉是厌恶的,他无时无刻不带着社会的奸诈与邪恶,有点现在富二代的张狂与不肖,他虐待泰迪熊以及破坏玩具的嘴脸与现在社会的富二代破坏社会秩序与张狂有着极大的相似之处。所以说马丁代表了被社会腐蚀所形成的那种邪恶。这是对现在高速发达社会的一个真实写照。高速的发达让人们在奢靡的生活中逐渐腐蚀,丧失了人们应有的最基本的道德与伦理。这不得不是发达社会的一处弊病。

在马丁回来的日子里,莫尼卡夫妇重新找到了自己母爱和父爱的归宿。只因为大卫曾安慰了莫尼卡的心,所以她还是客客气气的向对待客人一样。马丁的戏弄让莫尼卡夫妇感到他大卫会给这个家庭带来不利。然而这一切只因为大卫听信了马丁的话,相信他会得到莫尼卡更多的爱。在游泳池边,由于大卫受到惊吓,导致意外发生,在众人救马丁的时候,却独自把大卫一个人丢在游泳池底,池顶的喧闹与池底的宁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大卫的存在与莫尼卡家庭的利益相比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也正显现了人的天性——自私。

最终,人类的自私与贪婪还是战胜了道德与伦理,大卫被抛弃了,带着他对莫尼卡深深的爱。如果说机器屠宰场终结了大卫的爱,那么对大卫来说也不可说是一件幸事啊!可是面对一个会求饶的小孩谁又会下的去手呢?最后大卫和机器舞男逃脱了。为了自己能得到莫尼卡的爱,大卫和机器舞男踏上了寻找蓝仙女的旅程。而最后机器舞男被抓走的时候他说了一句“I am”,仿佛是对所有机器人的一种肯定,肯定他们的存在或曾经存在。童话故事毕竟是不存在的,谁又会相信一个童话故事。也只有单纯的大卫会相信偶然听到的童话故事。所以寻找蓝仙女的旅途也注定是坎坷的!最后大卫找到了蓝仙女,当然不是真的蓝仙女。伴着他真挚的祈求冰封2000年。不得不说这是人类的罪恶。

2000年后,人类灭亡了。外星人发现了冰封在海底的大卫,叫醒了沉睡的大卫,也叫醒了他的梦。蓝仙女雕塑在他的碰触中破碎了,一如他的梦。一切的对爱的执着变成了虚无,一直相信的东西遭到无情现实的敲打直至变为粉末,这是一种无法诉说的悲哀。然而令人发思的是在人类文明社会屡遭唾弃的大卫在人类灭亡后却被外星人视之若宝。这是不是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一种讽刺。不管是不是一种讽刺,但这时的大卫其实比真实的小孩还要真实,因为他是唯一拥有着人类记忆的。在外星人眼里,他就是一个渴望爱的小孩。外星人给予了大卫想要的一切。这可以说是一种圆满的结局啊!

留给我们的事对现实的思考,当人类不断进步的同时,是不是也要注意道德的提升;当人类赋予其他事物权利的同时,是不是也想到了自己要应尽的责任;当人类进步的同时,是不是也想到了怎样处理与人类进步同生的社会矛盾与歧视。

篇2:人工智能 观后感

刚才看了<<人工智能>> 让我对斯皮尔博格这位大导演更加钦佩 不想深层归类 什么 科幻伦理灾难 也不懂得 或许 更愿意相信 这是真的 或者再实际一点 这是一个寓言

影片中的中男孩大卫 是电子公司生产出来能够感受感情的机器 是第一个能够感受感情的机器人 并且这样的感情永远保存在他的记忆芯片中 他被制造出来 用来替代一对夫妇因病而成为植物人的儿子

人类对这个具有感情的机器人渐渐适应 却当自己的植物人儿子马丁再次醒来时 他们的待遇差别甚远 所有人一再强调 你是机器人 不是真人 而他就单纯的以为只要变成真人妈妈就会爱自己了 大卫为了变成真人 相信了 睡前妈妈躺在马丁身边为他读的童话故事 以为找到“蓝仙女” 自己便可已和小木偶一样 成为真人 得到妈妈的爱

由于这对夫妇最终发现大卫的存在为他们带来了太多的麻烦 最后大卫还是被赶出了家庭 在那一天之前妈妈却是这么对他说的 “大卫 明天我们去郊外玩吧 只属于我们两个人的明天” 大卫的眼睛望着妈妈 不知道是感动还是感恩 我只知道那一刻 他一定很幸福 但是其实 是要把大卫仍在郊外 到了郊外 当妈妈对大卫说出了事实真相之后 大为一再拉着妈妈的手 哭着喊着 不让她走 但是妈妈最终还是流着泪 上车远去 并且一再嘱咐大卫 不要到对面去 因为那边就是制造他的电子公司 他们找到他 看到他已经没有作用 就会把他毁灭

为了变成真人 大卫经过了一系列波折 甚至被抓到机器人屠杀场 最后 终于找到了蓝仙女

当david在蓝仙女面前祈祷 “请把我变成真人吧 请 请把我变成一个真正的男孩吧 让我和马丁一样得到妈妈的爱吧” 我想 善良的人早就已经没把david看作一个机器人 而他所付出的一切 只是想得到妈妈的爱 跟马丁亨利一样 得到妈妈的爱

当他望着四周冰冷的海水 这一切终于在两千年之后 海水全部都结成冰之后 当他一个人穿越了74万个被寂寞笼罩的黑夜之后 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并且 这次 没有马丁没有亨利 只有他一个人 拥有妈妈的爱 虽然付出了如此巨大的代价 虽然这一天如此短暂 虽然74个漫漫长夜换来的只是妈妈一天的爱 但是对于他来说 已经无憾了 因为这是他一生的心愿

总之 真的是一部伟大的电影 很感动 影片的最后是大卫和妈妈一起睡去 那个镜头 看得有点心痛 有点压抑 因为大卫根本不会睡觉 只是因为妈妈永远睡去了 他也就 安静的躺在妈妈身边

周围也没什么人可以分享 但是真的很好看 强烈推荐

谨以此文献给我喜欢的《人工智能》 今天终于把仰慕已久的2001年的科幻电影看完了,不由得惊呼一声“神作!!” 剧情我就不废话了,实在是太感人了!当大卫(主人公,懂“爱”的机器小孩)被妈妈抛弃的时候,当他与机器小熊泰迪相依为命,历尽艰险的时候,当他坚信童话故事《木偶奇遇记》里的蓝仙女能把自己变成真人,这样妈妈才会爱他的时候,当他从世界尽头自己跌入海洋的那一刻,当他在海底

见到蓝仙女(雕像),不停对她祈祷的时候,这一祈求就是两千年…… 两千年后,人类不复存在,当友善的外星人把他从被冰封的海洋里救出,他还在祈求着…… 当他见到真正的蓝仙女(外星人制造的幻象)的时候,蓝仙女答应了他可以把妈妈复活,但要有残骸,而且只有一天的时间!这时小熊泰迪拿出了妈妈以前被大卫剪下的头发……(剧情伏笔很好)这一天是大卫一生中最快乐的一天!因为妈妈的心里只有他一个人(没有记忆),到了晚上,当妈妈睡去的时候,大卫第一次闭上眼睛,去到了一个地方-美梦开始的地方!每一个画面,都是那么的震撼唯美,每一幅场景,都是那么的感人至深…… 迄今为止,只有三部电影震撼过我:《指环王》,《异形》,《人工智能》。一个人工智能机器人能把“爱”诠释得如此深刻,透彻,淋漓尽致……震撼!… 我接着看了《创:战纪》,结果令我大失所望,除了几个3D电脑特技镜头精彩外,其他的都不咋地。个人认为,科幻片除了要靠特效支撑门面外,也要注重影片的主题思想,哲理内涵!毕竟观众大都喜欢看有思想,有深度,有内涵的电影。最后,向该片的导演斯皮尔伯格大师和不知名的编剧致以我的敬意!

《人工智能》观后感即影评

在看到片名的时候,我就认为这是一部科幻片,无非是主要以特技为重点,讲讲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关系的影片。可是看完《人工智能》电影后,我发现我错了,这不是一部单纯的科幻片,当然它的特技无可挑剔。但我更注重的是,这是一部解剖人性,研究伦理、文学、哲学、道德等多方面内涵的影片。

这部影片在上映的时候备受瞩目,并不是没有它的道理的。首先,在导演方面已经有足够的噱头了。电影大师库布里克已于 1999 年去世,他在生命的最后 15 年里一直酝酿着这部影片,并经常跟斯匹尔伯格反复切磋,他也曾提出由斯氏来执导筒。但由于当年的电脑科技不够发达,这个项目被耽搁下来。库氏过世后,斯氏接过库氏构思的大量草稿和草图,并 20 年来首次挥笔撰写剧本,以完成前辈的遗愿。所以在这部影片中,充满了矛盾,每一个镜头的安排不落俗套,它需要你用智慧和灵魂去享受。最明显的一个矛盾是,前面大卫所受冷落的镜头充满了灰色调,而后面的结局却充满了温馨。不少人认为大卫与和蒙妮卡相聚的那一天是败笔,因为后面的情节无论从戏剧张力还是视觉冲击力来看,均有点 “ 压不住 ”,认为这是这就是好莱坞非明文规定的大团圆结局。但我却并不这样认为,最后的情节不仅承接了前面的伏笔(蒙妮卡的头发),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悲剧已经够多了,大团圆结局不过就是弥补现实的残酷。而在影片中的大团圆结局是更深层次的表现,...随着科技的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更加的方便,其中首屈一指的要算是计算机行业的发展了,体现在这方面的则要数是机器人了!伴随着情感的需求,丧失儿女年轻夫妇则需要一个类似真人的机器孩子来陪伴他们,为了达到要求,科学家也逐渐掌握大脑的一般运作过程,然后能够编成像大脑一般运行的载有程序的硬盘,这样则能够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了,但某些时候虽然机器人能够达到人类的需求,但是却没有对机器人合法的保护措施,对于废弃了的机器人只能够当做废铁来处理,但是要知道人类是血肉之躯,与有相同智商的机器人来比的话,虽然没有经过进化,但明显他们更能适应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后来的结果是可以预想的!本片引导人们进行诸如此类的思考之外,还植入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小男孩戴维是一个具有情感的机器人,也只是只能使用一次的机器人,因为对于情感需求来说他们往往都是独一无二的!启动了应用程序之后,则只能用于程序设定的用途,如果需要停止使用,则只能对机器人进行摧毁,戴维的里程序设定的妈咪因为儿子出了事故,找到了儿子的替代品戴维,开始虽然很难适应,但是因为模仿的很逼真,而且又有情感,很快就喜欢上了戴维,但是不久之后,真人儿子居然康复出院了,但是戴维妈咪真正的儿子马丁对戴维印象很不好,引导他做了许多让他妈妈生气的事情,剪过妈咪的头发,与马丁竞吃食物导致自己被破坏,还不小心把马丁拖入了水中。。最后,戴维妈咪对戴维丧失了信心,但是她又不想它被销毁掉,只好把他扔入了森林,当然,还送了他机器熊泰迪,为了能够再次回到妈咪的身边,他想到把自己变成真人,这样他妈咪就不会嫌弃他了,他想起了妈咪曾经给他讲过的蓝艳女的故事,蓝艳女能够把木偶人变成真人,他是一个机器,相信也可以变成真人,于是开始了找寻蓝艳女的过程,但是,最后的事实,几乎使他绝望,他知道了他只是科学家塔克制作的许多机器戴维中的一个,然而使他变成真人是不可能的,无奈之下,他跳入大海,却发现了沉入大海中的游乐园里蓝艳女的雕塑,他重拾信心,驾着机器潜入大海,面对着她乞求了2000年,当时的新的文明,把他催醒了回来,还帮他实现了和妈咪在一起的愿望,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时间轨迹,只能陪在他的身边一天,但是那确是他被生产起最高兴的一天!最后电影在戴维妈咪与戴维沉睡的镜头前结束了。。旁边小熊泰迪真坐着盯着他们。。人有些时候的确是可以为爱而生,或许这也是人存在的最大的意义,否则,为啥我们要活在这个世界上,因为死之前我们几乎不不能带走任何一样东西,但却可以留下我们的爱!这部电影也让我对我们的计算机专业充满着信心,说实话,我们是信息化的时代,不靠计算机行业的发展还能靠谁呢?

《人工智能》用科幻演绎童话 人工智能》老师在放着关于电影简介的 PPT,有些看过的,有些听过的——“ 《A.I.》 人工智能,大家有机会可以看一下,很不错的电影。”听到老师做这番评价,放 学回到寝室,便下载了下来。影片讲述的是一个机器小孩为了回家而一心要变成真人的故事,这个故事本 身就有着极强的童话色彩,与木偶奇遇记是十分类似的,机器孩子大卫也正是因 为偶然间听到了木偶奇遇记而动了变成真人的心思。这样的题材让斯皮尔伯格来 拍真是再合适不过的了。《人工智能》是斯皮尔伯格为了纪念好友库布里克所拍摄的一部科幻电影。斯皮尔伯格与库布里克虽然说是多年的好友,但是在艺术创作方面,库布里克的 电影是从来不让斯皮尔伯格参与的,但《人工智能》却是一个例外,库布里克曾 经有个设想就是力邀斯皮尔伯格担任其导演,自己担任制片,因为他觉得这应该 是一部属于斯皮尔伯格的电影,但是很遗憾,这个计划还没有来得及启动库布里 克就离开了人世,《人工智能》也被一度搁浅,于是多年后斯皮尔伯格为纪念老 友而拍摄的这部电影就显得异常宝贵。在影片的开头,人类就被置于一个极度严峻的生存环境下,温室效应导致冰 川融化,部分城市已经被海水所淹没,人类的科技却极度发达,无疑这也是对人 类自身的一种讽刺。拟真电子公司的老板并不满足于已经开发出来的智慧型机器 人,而要进一步开发出一个会爱的机器人,一个有心智和情感的机器人,这种机 器人拥有前所未有的潜意识,充满暗喻、直觉和自发性推理力的内心世界。当这 个提议被提出的时候就遭来了同事的疑问,社会充满着仇视机器人的气氛,当前 最重要的是要让人去爱机器人,而不是让机器人去爱人。但是真理总是难以被众 人所接受的,这个观点并没有受到重视。的确,如果一个机器人能真的去爱一个 人,那么这个人对机器人又有什么责任呢?这就是影片所要探讨的一个问题。斯 皮尔伯格开门见山的点出了这个问题。长达 2 小时 25 分钟的影片从情节上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以机器孩子大 卫在人类世界的经历为主,主要表达了机器人与人类之间的各种矛盾; 后半部分 则是

篇3:人工智能 观后感

近几个世纪,工业革命和信息化技术大大改变了人类的生产生活。工业革命的开端是以蒸汽机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为标志,这是用煤炭燃烧所释放的化学能代替人的肌肉力量来驱动机械装置进行工业生产,大大地解放了人类的身体,提高了物质生产的效率。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来,信息技术的革命又大大地解放了人类的大脑,空前提高了人类对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效率。

自从电子计算机问世以来,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功能越来越强大,能代替人类做很多的事情。如今,人工智能研究成为热门,让机器人能够像人类那样进行创新,从而将人脑彻底解放出来,这可以说是人工智能研究的重头戏。如果没有创新能力,那么电脑的优势就仅仅体现在运算速度和存储容量方面,与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相比,创新能力是更加深奥的智能。

电脑是否可以完全代替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否可以完全代替人类进行创新?笔者认为,这需要解决两大难题:第一是,电脑能否在“未知的可能性”范围内创新;第二是,电脑是否能像人一样具有“灵感”。

1 已知可能性和未知可能性

电脑可以将“已知的现实存在”实施出来,也可以在“已知的可能性”范围内进行分析和创新。

谷歌公司的著名围棋机器人Alpha Go就是在“已知的可能性”范围内创新,达到了很高的棋艺,已经能战胜人类顶尖棋手。围棋界有一句话:千古无同局。这是说围棋可能的变化太多,在“千古”这么长的时间里,也不会出现走法完全相同的两盘棋。在这么多的变化之中,有一部分已经被人们下了出来、实施了出来,并被制成棋谱流传了下来,这些棋谱就是“已知的现实存在”,所有这些“已知的现实存在”的棋谱都可以被人类用二进制的0和1表示出来,写成电脑程序,输入到电脑里去实施。

围棋还有很多种局面变化现在还没有被人们想出来,还没有发生,这些变化还只是排列组合上的“可能性”,有可能出现,但是现在还没出现。然而,作为可能性,却全都是在人类的排列组合知识的意料之内,因为,全尺寸的围棋盘共有361个可落子的点,每个点只会有下列三种情况之一:或者有一个黑子,或者有一个白子,或者没有棋子。围棋的任何一种变化,如果作为一种排列组合上的可能性,都在人类的已知范围内,只是人类还没有时间把所有这些可能性都一一罗列出来。但人类可以用电脑程序把围棋的所有这些数学上的“已知的可能性”都包含进去、都写成0和1组成的二进制流输入电脑,让电脑来分析和选择。围棋机器人可以想出一些围棋史上尚未下出来的妙棋,这就是在那些“尚未实施”的“已知的可能性”的范围内进行创新。人类或者机器人把那些在“已知的可能性”范围内的“尚未实施”的方案想出来,这就是一种创新,这就是在“已知的可能性”范围内创新。

电脑的硬件主要是由金属的半导体材料构成,具有恒定的物理性质,因此电脑才有可能成为可靠的执行工具,以执行人类输入的二进制流。恒定的物理性质决定了合格的电脑硬件在工作时是可靠的,但也是完全死板的,硬件在处理那些0和1的时候,都是按照人类的预先设定来处理,比如按照各种门电路的预先设定来处理,遇到0,就按照0来执行,输出相应的确定结果;遇到1,就按照1来执行,输出相应的确定结果,除非有故障。但合格的电脑硬件自身肯定不会自行更改人类的设定,这不像人类在执行命令指令的时候,可以不按命令指令去执行,可以更改,也可以违抗,这种更改和违抗属于哲学意义上的创新。所以电脑硬件自身在工作时不会创新,而是程序里有什么就执行什么,程序里没有的就不执行。

那么要让电脑具备创新能力,就只能依靠电脑编程,也就是让软件来实现更加深奥的人工智能。电脑程序本身不是生命体,只是人的思维结果的表示表达和展现,可以用高级语言编写,但最终要转化成0和1,由硬件执行这些0和1。这些0和1是人类把自己的思维结果和指令用文字符号的方式输出,包括人类把创新想法、创新的可能性用字符表示出来和输出,输出给电脑硬件去执行。人类在电脑领域可以把“已知的现实存在”用二进制字符表示出来,比如图片、声音、视频、棋谱、规则、公式,等等,这些都是“已知的现实存在”,人类也可以把“已知的可能性”包含在电脑程序中,将其输入电脑,由电脑硬件实施,比如电脑的围棋程序可以包括围棋所有可能的下法。电脑程序里虽然可以包含所有“已知的现实存在”和所有“已知的可能性”,但是能否包含“未知的可能性”?

机器人围棋手所能下出的棋,不论多么杰出,全部都在人类的给定范围内,所有的可能性都是人类预先给定的。

人类的头脑不仅能在“已知的可能性”范围内去分析判断,还可以把“未知的可能性”想出来。人类曾饱受天花的折磨,也想尽办法去防御天花,但效果都不好,直到种人痘以及种牛痘办法被人类想出来。在种痘的办法出现以前,人类没有把种痘与防御天花联系在一起,这种可能性在人的头脑中是不存在的,这时,种牛痘对于人类来说,就是“未知的可能性”,而种牛痘的方法被人类想出来以后,就成为“已知的可能性”。人类的很多发明创造,就是把“未知的可能性”想出来。如果人类不能把“未知的可能性”想出来,而只能在“已知的可能性”范围内去分析思考,那么很多科技发明都不会出现,也不会有如此丰富的语言文字。

这就是人工智能面临的一个难题,电脑程序只包含“已知的可能性”,在人类编写电脑程序时,“未知的可能性”无从写起,因而无法交给电脑硬件去执行,必须要等人类把“未知的可能性”想出来,使之变成“已知的可能性”,然后写入电脑程序,把这种可能性赋予电脑程序,电脑才能去分析和实施。任何一种“未知的可能性”在被人脑想出来的同时,就成为了“已知的现实存在”或者“已知的可能性”。电脑可以在人类给定的“已知的可能性”范围内去分析,人类的头脑则可以把一些“未知的可能性”想出来,如果要使电脑完全代替人类的创新,就必须使电脑能够想到“未知的可能性”。

2 灵感对人类的创新活动至关重要,人工智能可否具有人的灵感

人工智能还面临另一个难题,就是怎样从所有“已知的可能性”之中挑出好的、人类需要的可能性。围棋机器人Alpha Go在这方面已经做得很好了,能够从所有的可能性当中选出很好的围棋下法,能下出高水平的棋。但是,从排列组合的角度看,相对于文学创作,围棋的变化很少,假设要写一部小说,设定这部小说总字数是一百万字,一共使用五千个字,这就相当于一个很大的棋盘,这个棋盘上有一百万个点,每个点上可以出现五千种变化,如果完全按先后顺序来填充这些点,那么,总共有5 000的一百万次方的可能性,约等于10的370万次方,这个数目大得难以想象,围棋的变化总数与之相比微不足道,据估算,人类可见的宇宙范围内所含的所有原子总数也仅仅是大约10的80次方。而且围棋的判断输赢的标准很简单,只是看棋子还有没有“气”,以及在棋盘上占地围空大不大,所以机器人从围棋的所有可能性之中选出正确的走法还是相对简单的。而在文学领域,怎么判断一部书是才华横溢还是平庸,那太复杂、头绪太多。因此人工智能还远不能完全代替人类进行文学创作。

人类创作文学作品的时候,都要依靠灵感。文字可以产生那么多组合,数目极其庞大,如果依靠电脑用穷举法去创作,用穷举法把所有的可能性都罗列出来,然后人们再从中选出需要的那一种,那很有可能工作数亿年也创作不出人类所需要的那一部作品。但是人类有灵感,正因为有了灵感,人类可以很快地创作出好的作品,比如一个作家用数十年的时间创作出一部好作品,与使用电脑进行穷举相比,这已经是神速了。灵感对于科学家也很是不可少的,灵感可以使科学家迅速地形成巧妙的思维,门捷列夫在研究元素周期律的时候,正是因为灵感的到来,所以很快就把元素周期表编写出来。灵感可以使人类从万事万物的所有可能的组合当中迅速想出合适的方案,如果没有灵感,而是依靠穷举法去把所有的可能都列出来,然后从中找到需要的方案,因为宇宙万事万物可能产生的组合情况过多,因而所花费的时间过于漫长,这是不现实的。

从可能性的角度来看,灵感所能给人带来的新想法在这种新想法产生之前有可能在人类的“已知可能性”的范围之内,也有可能对人类来说是“未知的可能性”,灵感能使人类想到“未知的可能性”,也能使人类快速地从近乎于无限多的所有可能性当中想出需要的那种可能性,因而使人类的文学创作和科学创新活动具有可行性。电脑硬件不是生命体,所以没有人类的灵感,电脑程序可以承载人类灵感所得出的结果,但电脑程序也不是生命体,电脑程序的那些0和1组成的字符流能否完全代替人类的灵感,这是人工智能研究需要考虑的问题。

3 结语

篇4:人工的人工智能

科技博客作者吉姆·加尔斯(JimGiles)在其文章中表示,该想法有点类似亚马逊“土耳其机器人”这样的外包平台,(Mechanical Turk,AmazQn把这个服务称为“人工的人工智能”,这不是笔误,如果“人工智能”意味着电脑能够像人类一样思考的话,那么“人工的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执行电脑提交的任务,并把结果反馈回去。)这些平台可以很轻松的挖掘在线的人力资源。它们都有许多接口,可以让计算机发布招聘信息并收集反馈。所以,为什么不能开发一款利用在线人力进行专门任务的软件呢?

目前,第一批应用程序已经在开发中。迈克尔·伯恩斯坦(MichaelBemstein)是麻省理工學院的一位计算机科學家,他已经为微软的Word开发出一款编辑插件,看起来有点像Word的拼写检查程序,但不同的是,这款编辑插件是由人来控制的。

该插件叫做soylent,可用来缩短或阅读文件。它的工作原理是:将文件打碎成几大块,然后发送到亚马逊的“土耳其机器人”平台来编辑,然后自动收集回Word。

到会的研究人员详细讨论了其他由人控制的应用程序。目前有一些合適的项目,比如人可以在线完成一些事情,而计算机却觉得困难的。其中,特别提到一个搜索引擎,可以通过“可爱度”标准为图像排列等级。给Photoshop创造一个插件,该插件就能修剪一个照片里的人物或物体,来自Adobe的一个研究人员对此很惊讶。因为,编写软件来做这件事很困难,但是有一点Photoshop使用经验的人就会觉得这项任务很容易。

这一领域既是一个新的领域,同时也是一个旧领域。开发由众包劳动力控制算法的想法,也就是几年前的事情,但是,组织人类小组来计算武器的弹道轨迹却是一个世纪前战争时期的事情。事实上,术语“计算机”最初只涉及到为了生计而做计算工作的人。

加尔斯说,基于互联网的人类电脑承诺可以做更多工作,但是,像很多新的领域,人类计算的新兴科學目前在某种程度上被误导了。有许多不同的软件平台可以用来配合人的工作,并且目前还不清楚哪种最好。

篇5:人工智能观后感

忘带钥匙这种事情估计谁都经历过,被困门外是家常便饭。有了智能指纹锁这个神奇的东西后,之前那些事都不叫事。换上这个门锁,录入指纹,就能直接用指纹解锁了。以后,我们就可以避免钥匙忘带或弄丢,有家不能回,被臭骂一顿的“悲惨经历”。又能在小偷“光临”时,让他两手空空而归。让自己心情无限好,可谓“一举三得”。

平时有人会有用手机听音乐的习惯,一个智能音箱就足够了。连接手机后,声控选择要播放的音乐肯定是不在话下,同时它还带有几种新用法。连上电器,开关灯、空调等,基本可以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了。开关灯和空调,声控指挥就能打开,简直是懒人的福音。躺在床上累得不行的时,一下就能享受到这种待遇。回答功能也是必不可少。但有一次,妹妹在客厅里自言自语,智能音箱突然冷不丁来一句回答了她,妹妹吓得魂飞魄散,一边叫嚷一边跑进房间里找妈妈。这个看似简单却又大有内涵的音箱,也为我们生活增加了便利。

连着几天下雨,衣服晾不干是常有的事,拿到暖气前手动烘干,衣服没干,人都要变成鱼干了。其实智能晾衣杆就能解决。洗好的衣服挂在衣架上,自动上升下降,方便快捷。晾不干时,打开烘干按钮即可,还自带紫外线消毒杀菌功能,解放了双手,不用愁衣物晾不干,“人生”一大难题解决,生活更舒适。

篇6:《人工智能》观后感

但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似乎就是无限的近人化,越像人,就越先进,越像人越好。于是影片主人公出现了,一个拥有人类情感的小男孩,肩不能扛手不能提,唯一的功能就是可以提供永恒不变的爱。于是影片的矛盾出现了:如果人工智能没有人类情感,那它就能够安于自己的职责所在,理性地为人类提供便捷,但始终和人类有质的不同;如果人工智能拥有人类情感,那么他在拥有爱的能力的同时,也拥有了欲望,以至于他会因为自己是一个机器人而痛苦,因为机器人无法得到爱的回应。技术问题可以攻克,人性漏洞无法弥补。

被抛弃后大卫执着于寻找蓝仙女,人类简史里认为智人意识觉醒起源于制造并相信精神层面的存在,影片里妓男说,机器人是理性的,不相信这些东西。这正是大卫拥有人性的一个铁证,他执着于成为真正的小男孩,他以为这样就可以回到妈妈身边,可自始至终他确实就是一个拥有人性的小男孩。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人工智能 观后感】相关文章:

人工智能观后感04-28

人工智能04-28

人工智能简介06-01

人工智能的应用05-22

人工智能论文题目05-01

人工智能导论论文05-12

人工智能论文范文05-14

人工智能简介范文05-31

人工智能概述范文05-31

人工智能总结范文05-31

上一篇:超简单蔬菜谜语下一篇:县法院二○○五年文明生态村镇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