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招商引资平台

2024-04-24

政府招商引资平台(共6篇)

篇1:政府招商引资平台

自改革开放以来,出现了许多以招商引资推动地方经济快速发展的成功典范;也出现了不少的因招商引资带来无穷祸患的事例。招商引资没有错,问题就在于政府该如何招商引资。

第一,要靠优质的项目让外商外资动心,不要靠优惠的条件让外商外资伤心。

在招商引资活动中,招引方必须要拿出能够吸引人的优质项目。一个优质的项目

必须合乎当地的总体规划和实际条件,合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对投入方有比较丰厚的回报率和稳定、持续、长远的发展空间。政府要招引到真心实意干事业的外商,就应该在项目的包装上“做文章”,搞好长远规划,调查研究实际情况,抓好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切忌不要在“优惠条件”上下工夫。这些年来,凡是在“优惠条件”上下工夫的都出了问题,或者在招引时随意表态,一概允诺,一旦引进来了就翻脸不认人,“关起门来打狗”,让人家进退维谷,叫苦不迭;或者无原则地妥协,无止境地优惠,廉价出卖地方资源,任由不合规企业污染生存环境,用行政手段为投资方搞强行拆迁侵害被拆迁人利益,对外资企业违法用工侵害劳工利益的行为置若罔闻,姑息迁就。这种以牺牲广大人民群众利益为代价的招商引资,让老百姓非常反感,认为这种招商引资行为不是为了发展地方经济,纯粹是为了领导干部个人创政绩,捞好处。实际上,给一些在外商创业期间减免部分行政管理方面的规费之类的优惠条件是可以的,但那些真心实意干事业的外商也并不在乎让不让费,而注重项目和经营环境。所以,政府过多过滥的“优惠条件”,既损害了地方人民群众的利益,也不利于企业的发展,还伤了外商外资的心。

第二,要靠制度程序让外商外资放心,不要靠人事关系让外商外资留心。

招商引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活动,必须要有科学、公开的程序和制度进行运作和管理。一个不注重制度管理和程序运作的政府,是不会有良好的机关工作作风,也不会有规范的市场秩序。老乡、同学、战友之类的人事关系是宣传、介绍、引荐的好途径,可信度高。但过分注重这种人事关系在招商引资工作中的作用,是靠不住的,人事关系变化无常,让人非留心不可;只有制度管理和程序运作才靠得住,让人放心。如果不按科学的制度和程序管理和运作招商引资,靠领导干部个人与外商的甚密交往,即使没有一点猫腻,领导干部也难说清楚,如果遇上心术不正的人,不仅会把领导干部个人套进去,还会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凡是真心实意干事业的人都不想把心思过分地投入到人事关系上。

第三,要靠投资环境让外商外资舒心,不要靠政府地位让外商外资担心。

如果把外商外资比作“凤凰”的话,那么适宜投资的环境就是“梧桐树”,“没有梧桐树,引不来金凤凰”。环境好了,不用你吹,外商外资会慕名而来;环境差了,任你吹得天花乱坠,也不会来。即使来了的也留不住,迟早还会走。因此,政府要想做好招商引资工作,就应该在治理投资环境上下工夫,整顿政府机关工作作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提高教育质量和医疗卫生水平,加快交通、邮电、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营造一个平安、祥和、宽松、和谐适宜“金凤凰”发展的社会环境氛围。以政府的社会地位说话应该是最靠得住的,但那必须是讲原则、讲诚信的政府说话。政府说话,就是发文件或者领导干部讲话,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外商外资最担心的是一旦领导干部调换了,原来那些文件和讲话是否还能算数。因此,政府最好不要直接参与招商引资活动,更不能随意以政府名义拍胸脯,说大话,发空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是很恰当的。目前,我国西部地区正在进行大开发,许多地方政府正热衷于招商引资,甚至把招商引资作为领导干部最大的政绩看待,物极必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来无穷的祸患和灾难,当深思!

篇2:政府招商引资平台

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经常会与投资人签订协议,承诺在土地、税费等方面给予投资人优惠,投资人承诺在当地投资项目。如双方产生争议,合作协议性质往往成为争议焦点。

2009年5月,某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下称“管委会”)与某生物技术公司(下称“生物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约定管委会向生物公司提供60亩工业用地,并提供其他若干优惠政策;生物公司应在1年内完成项目建设并投产,否则管委会有权收回土地和优惠政策。合同签订后,生物公司经公开招拍挂取得60亩工业用地,并办理了土地使用权证。因管委会提供的土地不具备“三通一平”条件,生物公司未能按期将项目建成投产。后该市人民政府决定收回案涉60亩土地,并将土地规划性质变更为住宅用地,重新出让给案外人。生物公司遂以管委会违约为由,诉请管委会赔偿损失。诉讼中,双方争议焦点在于法院应否将本案作为民事案件受理。

政府招商引资合同性质之争

对于因招商引资合同引发的纠纷,究竟应通过民事还是行政诉讼程序处理,取决于对招商引资合同性质的认定。对此,实践中通常有两种不同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与投资人签订的合作合同,其性质属行政合同,由此引发的纠纷应通过行政诉讼解决。

1.从主体看,提供政策优惠作为招商引资合同的合同条件,只有掌握公权力的政府机构才能做到,属于政府行使公权力的范畴。因此,招商引资合同所确立的法律关系建立在政府公权力的基础之上,而不属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民事法律范畴。

2.从内容看,政府在此类合同中通常享有行政特权,可以监督甚至指导合同履行;当投资人违反合同约定时,政府通常会直接取消优惠政策甚至无偿收回土地,民事合同显然无法容纳这些内容。

3.从履行看,政府优惠政策的实现,必须经过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审批,申言之,政府承诺的优惠政策实际上是政府行使行政权的结果。从这个角度看,将此类合同认定为行政合同也是合理的。

另一种观点认为,此类合同属于民事合同,应按照民事诉讼程序解决纠纷。

1.从内容看,此类合同项下约定的权利义务,仍是以财产权益为核心内容的等价有偿法律关系。在订立合同时,投资人与政府之间并不存在行政管理关系,政府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也并非行使法定的公共管理职能的行为,招商引资合同主要是用来明确当事人之间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2.从目的看,政府招商引资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实施行政管理,而是为了促进经济发展,实现经济价值,与行政管理职能并无必然联系,不宜将其认定为行政合同。3.从救济途径看,政府与投资人签订的投资或合作合同一般都会对合同解除、违约责任承担方式等条款作出明确约定,这是平等民事主体之间私法自治、意思自由的体现,也表明此类合同为民事合同。

最高人民法院裁判意见

对于政府或开发区管委会在招商引资过程中,与投资人签订的合作或投资协议应如何定性,我们检索了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裁判文书,发现对于此类合同的定性在最高人民法院内部也存在不同的意见:

1.认为招商引资合同属于民事合同的裁判意见

(1)在自贡大象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与自贡市大安区人民政府合同纠纷再审案【(2014)民申字第799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大安区政府与大象公司签订的《自贡大象电子科技园项目投资协议书》及《补充协议》等合同,系当事人真实意思表示,未违反法律和行政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为有效。大安区政府为引进大象公司相关项目发展当地经济而提供了一定的优惠条件,同时约定如大象公司达不到招商引资条件,则通过违约补偿的方式收回相应的优惠条件。双方当事人对于具体的优惠和违约条款均作出了明确的约定,应当诚实履行。

(2)在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再审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开发区管委会与国晖公司于2006年4月30日签订的《补充协议》是否有效。开发区管委会与中恒公司签订的《招商、投资协议书》,约定了日照市高科技工业园区引进中恒公司“高性能锂离子电池及材料生产项目”的相关事宜,其内容系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且不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应为有效协议。

2.认为招商引资合同属于行政合同的裁判意见

深圳市尚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与河南省卫辉市人民政府管辖权异议纠纷二审案【(2012)民二终字第126号】和日照国晖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诉山东日照高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招商合同纠纷再审案【(2011)民提字第45号】

(1)在中,最高法院认为,从河南省卫辉市人民政府与深圳市尚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签订的投资协议内容看,有关政策优惠以及为项目制定各项特事特办的行政措施等内容,均属于政府行使行政权的范畴,河南省卫辉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处理深圳市尚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开发建设文化旅游生态新区项目有关事宜的通知》,更是政府具体行政行为的体现。因此,双方签订的投资协议的签订人身份、协议内容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规定的“合同是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的协议”的定义明显不符。深圳市尚昆投资发展公司诉争的纠纷,不属于平等民事主体之间具有民事权利义务内容的法律纠纷,不属于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受案范围,据此,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了深圳市尚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的起诉。

(2)在大庆市振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与大庆市人民政府债务纠纷二审案【(2006)民一终字第47号】中,最高人民法院认为:本案双方当事人在优惠政策制定和履行中地位不平等,不属于民法意义上的平等主体。首先,讼争供热建设项目优惠政策的确定、振富公司介入的形式以及讼争工程结算款的确定等诸多方面都是市政府单方决定的。尽管双方当事人之间在本案讼争建设项目上不存在领导关系、隶属关系,但上述案件事实表明,市政府在制定和执行优惠政策方面居于支配和主导地位。第二,优惠政策是市政府单方制定的,未邀请振富公司参加市政府办公会议并与之平等协商,也未征得振富公司同意,市政府作出的单方意思表示,没有振富公司的意思配合。因此,市政府办公会议纪要等相关文件不是双方平等协商共同签订的民事合同。据此,最高人民法院裁定驳回了大庆市振富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起诉。

我们的观点

我们认为,判断招商引资合同的法律性质,应当综合书面文件的性质、合同订立意图、合同订立过程中双方的磋商过程和参与程度,以及合同的实际履行状况进行综合判断。大多数情况下,政府基于引入外来投资、发展地方经济的考虑,针对商业性投资项目订立的招商引资合同,应当将其认定为民事合同,并按照民事争议解决机制处理由此引发的纠纷。

首先,法律并未对行政主体参与民事活动予以绝对排斥,实践中也存在大量由政府签订的民事合同。如单纯以合同一方主体为行政机关,与普通民事主体相比具有一定特殊性,即简单认定招商引资合同全部为行政合同,显然过于武断。

其次,政府对外签订招商引资合同,目的在于引进资金,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而给予投资企业优惠政策,是政府为吸引投资者的投资,而在合同中承诺支付的对价。政府就商业性投资类签订招商引资合同,很难称其目的必然具有公共管理性质。

篇3:政府招商引资平台

主要问题

从各地情况来看, 招商引资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可概括为“三多三少”和“三重三轻”。

“三多三少”是指:

第一, 投入多而产出少。招商引资中的大手笔投入往往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无节制、无底线的所谓“政策优惠”。为了吸引投资, 各地竞相出台优惠政策, 除土地价格向外资大力倾斜和减免配套费外, 还无视国家政策, 搞“四免四减”、“五免五减”等土政策, 造成严重的财政收入和税收的流失;二是投入大量人力和财力, 搞“层层摊派”、“人人招商”。招商之风兴起之时, 无论与经济工作是否相关, 各部门均有招商指标, 并规定了必须离岗外出招商的天数。从省、市、县到乡 (镇) 及各类开发区均派驻一定的人员, 开展驻点驻城招商;三是斥巨资开展大规模组团招商。各地每年总会召开几次声势浩大的组团招商, 人员动辄几百人, 费用少则几十万, 多则上百万。巨大投入的背后, 却罕见有相关项目成功的后续报导, 投入与产出的比例严重失衡。

第二, 承诺多而兑现少。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抢外资、争项目, 不断在土地、税收政策方面越权开口子, 诸如“零地价”、免交征用土地的一切税费、延长所得税的减免期等, 条件之优惠的确令外商心动。而到项目落地或开工投产时, 才发现由于这些承诺违反了土地法、税法等法律法规而兑现不了。有的地方还出台了招商引资中介奖励制度, 按项目到位资金的一定比例给予中介人重奖, 结果往往因为中介人难以界定或者奖励资金无法落实而成了一句空话, 政府奖励政策也因此成了一纸空文。

第三, 签约多而履约少。各地政府往往在举办大型招商会和项目签约仪式时硬性攀比, 盲目仿效, 规模越搞越大, 场面越来越隆重, 而且不顾经济形势, 要求项目数量和投资金额必须比上年有所增长。在层层分解指标的高压下, 各相关部门及下级政府为了迎合上级贪大求多的心理, 不得不对签约项目进行巧妙包装, 使之符合领导的要求, 甚至无中生有以完成指标。如此一来, 签约时项目数量众多、金额可观, 而在事后跟踪盘点时却发现真正履约落实的少得可怜。殊不知这一做法极易助长政府弄虚作假的浮夸作风, 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重三轻”是指:

第一, 重引进而轻服务。在引进项目上, 各地政府都非常重视, 可谓挖空心思, 想尽办法, 花样迭出。对已引进项目的服务, 很多地方则行动滞后, 机关作风和官僚意识盛行, 对客商的态度也变成了“过了门的媳妇”。

第二, 重数量而轻质量。地方政府在制定年度招商引资计划时, 几乎无一例外地将总体规模和一定数量的大项目作为主要目标, 每年总是想法设法在项目总投资、协议外资和实际外资等指标上取得“新突破”, 实际工作中一味地贪多求大, 却鲜有考虑项目本身的产业前景、技术含量、产出效益以及对当地产业带动或结构调整所带来的作用等方面的因素。

第三, 重审批而轻监管。随着外商投资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 外资项目的审批制度也日趋规范, 各地对外资项目的审批普遍比较重视, 对行业准入、立项、环评等前置条件能做到严格把关。相比之下, 对已经审批设立的外资项目的圈而不建、进度缓慢、不按期出资以及投产后的污染物排放等现象往往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手段, 降低了外资项目的质量。

主要原因

地方招商引资中上述问题的产生, 固然离不开“市场缺陷”方面的因素, 但深究起来更多则是由于政府不当干预所造成的失败。造成地方招商引资“政府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方面:

一、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背离。

公共利益原则是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共政策本质是政府对整个社会价值的权威分配, 这种权威的基础就在于公共政策维护的不是任何个人和利益团体的私利, 而是整个社会的公共利益。但是在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政府机构和官员与市场中活动的个人一样, 都是有理性的利己主义者, 天生地具有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倾向, 产生了公共政策价值取向的背离。就招商引资而言, 一方面在中央政策的执行上往往出于地方利益和政绩的需要, 进行“灵活”变通, 使原本不能享受国家政策优惠的项目能成功地享受到国家优惠政策, 从而促使项目在当地的成功落户。如一些房地产等限制类项目的审批;另一方面在地方政策的制定上, 政府政策制定者无意识中对和自己价值取向一致的群体经常给予“优惠政策”, 片面地认为通过招商引资来振兴地方经济是最佳方式, 必然会从地价、税收和规费等减免上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的进入, 而一旦这种优惠政策走向极端, 就很容易导致公共政策朝有利于个人和小团体的角度转化而违背了政策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二、政府官员的“经济人”倾向。

古典经济学派提出的“经济人”假设认为, 人无论处于什么地位, 人的本质是一致的, 即追求个人利益和效用最大化为基本动机。政府官员作为“理性经济人”, 不可避免地会从利己的角度出发, 一方面有意识地利用手中掌握的公共政策制定权力在开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往往推行“一事一议”、“一厂一策”、“只要进来什么都好谈”等做法, 使行政权力弹性不断放大, 与法律法规之间界限模糊, 为其以引进项目为由而进行“权力寻租”提供便利。而“权力寻租”是人类社会的一场“负和博奕”, 即一场就社会整体而言损失大于利得的竞赛, 招商引资中的权力寻租在给寻租者和公共政策受益者带来高利益的同时, 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 造成社会资源的非生产性消耗和经济关系的严重扭曲。不仅如此, 由于“理性经济人”的倾向, 地方政府官员在招商引资上往往产生短视效应, 在其任期内违背经济规律大搞招商引资, 创造虚假的政绩工程来换取上级的好评, 为其仕途发展捞取政治资本。

三、绩效评估机制的缺陷。

绩效评估是政府推行责任管理的一项有效机制。当前, 地方招商引资绩效评估机制的缺陷已成为造成“政府失败”现象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来说, 主要表现为招商引资绩效评估的指标设置不科学, 很多地方仅仅将当年引进外资的总体规模和重大项目等指标列入每年一度的招商引资考核, 往往忽视了项目的质量导向, 更缺乏对历年引资项目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动态评估。在这一简单粗放的指标体系下, 下级政府出于政绩考虑, 极易产生短视效应, 往往想方设法玩起“数字工程”游戏, 导致评价和考核结果严重失真, 影响了招商引资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此外, 绩效评估的运行机制也存在不少缺陷, 如:评估主体范围过窄, 一般仅仅限于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评估, 人大、政协及媒体和社会公众的参与度还远远不够, 对一些非定量考核内容往往以领导的主观评价而非客观事实为基础, 严重影响了评估结果的客观与公正;评估结果的运用比较单一, 往往只注重奖惩, 而忽视组织管理能力的提高等。

四、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

公共产品供给的低效率在政府的很多领域都存在, 在招商引资上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政府活动成本和收入的分离, 缺乏降低成本的激励。这就导致地方政府不计成本地让利给外商, 或者搞一些大而空的招商活动而从不去盘点活动所带来的收益。二是政府活动缺乏竞争, 人大对政府的监督和制约不力。由于在任何情况下只会存在一个政府, 缺乏外部竞争的条件, 导致政府在提供公共产品上的低效率。比如, 招商引资中诸如投资环境的营造、项目落实过程中问题的协调等必须由政府来提供的公共服务往往成效低微。而面对政府的低效率, 作为地方最高权力机构的人大对其的约束能力还比较弱, 缺乏有效的监督。

五、内部性与政府扩张。

改革开放以前, 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 我国政府是属于“全能型政府”。当前, 虽然历经三十年改革开放, 实行了市场经济, 政治体制和行政体制也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但是尚未从根本上改变政府与社会的力量对比, 我国社会始终处于“大政府, 小社会”的状态。相比以往, 政府的管理幅度并没有缩小, 反而有进一步膨胀的趋势, 政府权力的部门化现象也日益突出。在招商引资过程中, 政府往往以“市场失灵”为由对经济和社会进行过多的干预, 直接介入微观经济活动, 唱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高调, 实际工作中却越俎代庖、一厢情愿地搞各类招商活动, 甚至代替企业进行谈判表态, 无视于市场需求和企业在经济活动中的主体作用, 最终导致“政府失败”现象的不断产生。

主要措施

一、界定政府职能, 实现角色转换。

公共选择理论认为政府总是试图追求更大的权力, 因此要纠正和防范政府失败, 就必须从这种恶性循环中摆脱出来, 消除政府万能的神话, 明确政府职能的限度, 必须把握好政府干预市场的范围和尺度, 实现政府职能的优化配置。招商引资是一项经济工作, 作为政府应该尊重市场经济规律, 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 实现从“划桨”到“掌舵”的角色转变。具体而言, 政府在招商引资中应扮演好三个角色:首先, 是投资环境的营造者, 主要是制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进行招商引资的宣传活动, 完善招商引资项目的基础设施条件, 营造真诚公平地对待外来投资者的舆论环境和社会风气;其次, 是市场秩序的监管者和维护者, 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纠正地方保护主义倾向, 及时有效地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第三, 是公共服务的提供者, 消除招商项目从落地、开工和投产等环节所遇到的各类外在制约因素, 协调和平衡项目投资方私人利益与项目所在地公共利益可能存在的矛盾和冲突。通过职能转变和角色转换, 促使地方政府从直接干预和管理微观经济活动提升到运用政策措施优化配置经济资源、调整区域重大经济关系上来。

二、加强法治建设, 开展依法招商。

招商引资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系统工程, 蕴含着大量的法律事务, 政府在开展招商引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法律意识, 开展依法招商。在出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时, 必须保证符合国家宏观政策和法律法规, 尤其在土地价格、税收返还、规费减免、贴息贷款、资源配置、基础设施配套等优惠政策的制定和兑现上, 要重点考虑是否与现行法律法规有原则冲突;在项目论证策划时, 必须做好硬件要求和优惠政策的可行性法律论证, 把法律规定融入到招商项目的具体条款中去, 对不符合产业导向、不符合法律规定的, 不能纳入项目规划;在签订投资合同时, 尤其是当政府作为当事人与投资方签订行政合同时, 既要对提供给投资方的各项优惠政策和配套设施做出明确承诺, 也要对投资方的投资强度、启动时限、科技含量、产出规模和吸纳就业等方面的违约责任保持强有力的控制手段, 以确保双方权利、义务的对等和一致。

三、发挥市场主导, 开展竞争招商。

项目投资从根本上说是市场行为, 投资者所看重的是一个地方包括市场潜力、资源优势、要素成本、社会安全、法治程度以及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影响其投资收益的各种因素。因此, 必须将招商引资真正还原成市场行为, 按照国际惯例和运作规则, 建立以中介机构为主导的市场化招商模式, 形成政府、中介组织和投资者之间的一种新型关系。淡出招商活动后的政府要在市场化招商模式中发挥以下三方面的重要作用:一是参照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 通过政策引导, 充分发挥投资促进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商业协会和金融机构在招商引资中的作用, 建立起具有竞争机制的招商中介体系, 培育和壮大一批能够对招商引资结果承担责任、深谙市场法则和经济规律的专业性中介招商队伍;二是建立严密、规范的项目引进认定制度, 营造公平竞争的中介招商环境, 确保引资成功后奖励资金的及时足额兑现, 发挥和维护中介机构开展招商引资的积极性;三是强化对中介招商机构的甄选和监管, 严密防范和打击各类商业欺诈等违法违纪行为, 确保中介招商的健康稳步发展。

四、科学民主决策, 推行责任管理。

篇4:招商引资与地方政府职能

关键词: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地方政府职能

中图分类号: F299.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30-76-2

0  引言

政府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根源在于政府职能未彻底转变,应从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合理的招商引资考核体系,培育中介招商组织体系等方面入手做好招商引资战略规划、产业规划的指导工作,做好投资中需要的软硬件的建设工作,促进经济开发区的发展。

1  山东省蓬莱经济开发区概况

1.1 交通运输方面

蓬莱经济开发区的交通优势,是其快速发展的基础。比如海路运输方面,蓬莱经济开发区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蓬莱港,建有多个不同级别的泊位,并开通了山东半岛到辽东半岛最短航线,有效简短通达时间;在陆路运输方面,蓬莱开发区建有高等级十车道,横贯全区。

在航空运输方面,蓬莱国际机场的投入使用使蓬莱成为环渤海地区乃至东北亚地区一个重要的节点城市,每年的人流量都非常大,促进了蓬莱开发区的快速发展;在铁路运输方面,提高了港口大宗货物的集散能力,使开发区成为海、陆运输的交通枢纽。同时,蓬莱开发区在跨海隧道方面进行了合理的规划,为重点建设项目。

1.2 人居环境

蓬莱经济开发区通过召开全区创城动员会议,发放明白纸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在辖区主要道路,学校、商超等地段广泛开展道德一条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时期蓬莱人公益广告建设,不断丰富创建内涵,在群众中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文明家庭、文明信用户评选活动,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组织各自的优势,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关爱弱势群众。

1.3 设施配套

蓬莱经济开发区建区以来,累计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0多亿元,基础设施配套实现“七通一平”。水资源、电能供给充足,且提高了污水处理工艺;建有二级甲等同步骨科医院、新港卫生院及多处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扩宽了周边学校的生源,可输送充足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加大了对住宅小区的建设。同时建有亚泰蓝海公馆等商业服务设施。

1.4 重点产业

1.4.1  海洋装备制造产业

蓬莱市是中国重要的海珍品养殖生产基地,开发潜力大,非常适合发展海洋装备制造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产业充分依托区内自然岸线、港口泊位资源,重点发展海洋重工、船舶修造、钢铁建材等临港性装备制造产业。其主要依托港口和海岸线优势,大力引进船舶制造及维修、海洋工程装备设计与制造、船用机械配套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产业。

1.4.2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蓬莱经济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基础雄厚,产品以重型卡车、改装车和中、悬挂总成及零部件加工为主,形成了大规模的汽车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全国知名的重型卡车生产基地和汽车零部件配套基地。其主要依托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的聚集效应,大力引进整车制造及改装项目、汽车零部件以及各类配套产品生产加工项目。

1.4.3  临港物流产业

蓬莱经济开发区充分发挥交通资源优势,利用蓬莱港、信益陶瓷等项目,建设成集钢铁、石油、建材、快速消费品流通的大型综合物流园区。其整合优化蓬莱港地区的企业物流,实现区域物流优化,着力引进物流投资管理、IT服务、商务服务、生活服务等项目。

1.4.4  新兴产业

蓬莱经济开发区的形心企业主要包括新医药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均拥有广阔的占地面积。新医药产业着重抓住新医药行业发展机遇,重点发展生物制药、海洋药物、新型制剂药物、保健食品等项目;高新技术产业充分利用“创客空间”平台,着力引进电子零部件加工、精密机械制造等技术含量高、盈利能力强的研究开发项目。

1.4.5  海峡两岸渔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

蓬莱经济开发区立足“以海兴渔、以海强市、以海富民”的发展战略,经山东省海洋与渔业厅批复,在我区建设了海峡两岸渔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其主要目的是与台湾的水产品加工、观光渔业、渔船制造等方面开展交流合作,打造国际知名、区域一流的现代渔业示范区,形成半岛蓝色经济增长新引擎。

1.5 投资服务

蓬莱经济开发区建立了全方位服务体系,“绿色通道证”制度。开发区内设国土、工商、地税等行政职能部门分支机构,行使蓬莱市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应审批权限,同时为投资商发放绿色通行证,在蓬莱境内的就医、子女入学、参观景点等方面都享受贵宾待遇。同时提供了一站式服务。即在项目开工前,实行一站式办公、一个窗口对外,统一为企业代办各项手续、代理报批各种证照等所有业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进行全程跟踪服务,确保项目顺利进行;项目建成投产后,全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物流等方面问题,为企业创造宽松和谐的发展环境。

2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定位及对策

2.1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定位

2.1.1  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

市场正常有序的运转离不开地方政府的立法保护,只有完善相关法律制度才能更好地维护市场竞争公平性,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首先,建立相关法规,规范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确保各个方面都做到有法可依。其次,地方政府应在规划整体区域发展过程中,应对自身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产业结构调整及配套产业发展情况进行全面分析。

2.1.2  市场调控者、经济秩序的维护者

在招商引资中,地方政府应根据当地的产业发展政策,有针对性地提供政策支持和资源配套倾斜,并进行适度控制,通过宏观调控把握招商引资的方向,引导地方经济的发展。另外,为了确保政策的有效执行,应确保执法过程公平公正,以营造出良好的市场竞争与交易氛围。

2.2 地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转变职能的对策

2.2.1  准确定位,转变观念

地方政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职能,处理好自身既扮演裁判员又扮演运动员的角色关系问题,扮演好自己的裁判员角色,开展经济管理工作,而将运动员的职责交还给企业。全能型政府的角色是不符合市场经济体制内在要求的,会很大程度限制经济的灵活性发展。

2.2.2  改变政绩考核标准

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干部考核制度和政绩考核标准,首先要科学合理地设置各项指标的权重,适当降低考核中经济指标的份额,提升其他方面指标的地位。其次要创新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改变其绩效函数,更加重视隐性政绩和长期效益。地方政府通过招商引资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2.2.3  转变招商引资主体,培育中介招商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应引导更多的企业发挥自身优势,逐渐发展壮大,发挥市场主体在招商引资中的主导作用,政府才能从招商引资的主角中退出来。只有将企业培植成招商引资的重要生力军,才能更好地实现招商引资,地方政府必须要树立这种意识。

从长远来看,中介招商模式是一种符合市场运作规则和国际惯例的招商方式,也将在日后大有作为。所以,在招商过程中培育中介机构将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这一点在西方发达国家也得到了证明。

2.2.4  优化投资环境

就投资环境的变现形态而言,可将其分为硬环境和软环境两类,硬环境包括公共基础设施、自然资源等具有物质形态的因素;而如政策、制度、文化等具有非物质形态的因素即为软环境。软环境主要由服务环境、法制环境、人文环境和信用环境组成,从定义上讲,属于政治上层建筑的范畴圈。

2.2.5  提升人力素质水平

为了构建友善团结、诚实守信的社会氛围,地方政府应动员所有公民共同推进道德建设,不断引导和教育广大群众,努力提高居民的素质修养,确保形象力得以快速提升,增强公众的凝聚力、荣誉感和自信心,为投资者营造一个创业宽松、居住舒适的环境。

3  结束语

总之,政府招商曾在一些地方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由于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政府的招商行为值得反思。面对招商形势的变化,应对政府在招商引资中的职能进行正确定位,提供优良的制度、政策和环境,提高为其他招商主体服务的水平,从而促进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参 考 文 献

[1] 潘同人.嵌入关系:中国招商引资中的政府与市场[D].南开大学,2014.

[2] 董雯菲.招商引资中地方政府职能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4.

[3] 孙西召.地方政府招商引资职能完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

篇5:政府招商引资误区与策略

1.行政招商。招商引资本是经济生活中的一种经济行为,但目前,各地方的招商引资往往又被地方政府行为所代替。通常有以下几种做法:一是统一组织外出招商。每年三、四月份各级地方政府为了完成全年的开放型经济任务指标,大都会统一组织所属的各行政部门、乡镇、企业到经济特区、开放地区、大城市招商引资,有不少是银行、税务、工商、公安等部门的负责人,这样每每花费数十万元,而收效甚微。二是办节招商。某些地方为了提高知名度,吸引外商投资,总要想了一个典故,制造一个什么节,并以企业赞助的名义搞一个“××节暨招商引资洽谈会”,然后散传单一样四出发请柬,邀请外商和上级领导、新闻单位的人来参加活动,从各地举办的活动来看大都是轰轰烈烈,请的客商也有不少是国际大公司大集团的外商,有的还是驻华使领馆的商务领事参赞,但有的则将留学生请来充数,其结果可想而知。三是计划招商。每年初由政府下达招商引资的任务,每次活动时要求各部门、乡镇邀请外商必须达到某个指标,这种指标往往又与年底考核挂钩。对企业来说这种计划实在是无可奈何,因此每逢活动,出现假外商的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2.突击招商。现在不少地方以市县为单位,在某个时间段,开展招商引资突击月或者突击季活动,言下之意就是在这个突击的时间范围内突击抓招商引资工作,并规定在突击活动中,必须洽谈多少个项目,结识多少个外商。签订多少份贸易意向,而部门企业为了应付这项活动则必须搞一些突击。突击外出,突击结识外商,突击签订意向,最后任务是突击完成了,就是假的多真的少。

3.海外旅游招商。近年来,招商引资的重点开始由国内转向了海外,特别是到美国、日本、西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发达国家和旅游地区招商引资的人员越来越多,其结果是玩得很开心,项目意向也签不少,就是一个也实施不了。

二、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几种认识误区

误区之一:强调到特区、大城市招商。目前国内大多地区每年都要到深圳等地举办1—2次招商活动,好象一谈到招商,必须要到深圳、厦门、海南等经济特区和大城市,勿容臵疑,特区和大城市相对来讲外商是要多一点,但那些外商是冲着特区的交通便利和国家的特殊政策来的,内地到这些地区招商,一般说来效果是很差的。误区之二:强调特殊优惠政策。招商和优惠政策是紧密相联的。优惠政策可以吸引外商投资。但是过分强调优惠政策的作用,则会适得其反。当前各地为了吸引外商投资,在国家统一规定的优惠政策之外,纷纷出台各自的特殊优惠政策,且互相攀比,竞相优惠,他们认为政策越优惠、越特殊,越能吸引外商投资,殊不知大部分外商对此十分反感和担心。反感的是中央有政策,地方又搞一套,让你无所适从。担心的是地方的优惠政策和中央相抵触,是否有法律保障,政府换届、领导换人,特殊优惠是否有效;是否给别的投资者更特殊的优惠,等等。由此可见优惠政策固然重要,但外商更关心的则是优惠政策的法律保障和公平竞争的投资环境。

误区之三:强调本地资源和投资导向。从各地的招商引资宣传小册子来看,各地在招商活动中注重本地的资源优势,特别强调本地劳动力如何廉价、丰富,土地如何便宜、广阔,物产如何富饶、美丽,几乎千篇一律,而外商对此不十分感兴趣,这是因为一旦开放,经济就不分国界,日本是个资源贫乏的国家,但照样成为经济强国,就很能说明这一问题。投资者最关心的则是投资所在地的政治环境、基础环境和发展前景,另外各地在招商引资活动中还过分强调利用外资来加速本地的资源开发步伐,这本无可非议,但是如果因此而对一些产业作出限定,并强调投资某些产业则给予优惠,则极易引起投资者的反感。因为每一位投资者都有他自己熟悉的行业和感兴趣的项目,对无把握的项目他是不会也不敢投资的。

误区之四:强调让外商赚钱。在报纸、杂志和各地领导的讲话上经常可以看到要让外商赚钱的字眼,好象外商来投资都是为了赚钱,使外商产生瓜田李下之感。经营的目的是为了盈利,但有很大一部分外商到内地投资则是出于感情,有的是为了支援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有的则是为了家乡的繁荣昌盛,否则为什么一部分外商会放弃交通便利、基础条件好的大城市不投资,而到你这个交通不便的偏僻小乡村来呢。当然也不否认专为赚钱来投资的外商,这部分外商则钻了“让外商赚钱”口号的空子,发了一笔不义之财。如有的地方,怕投资环境不好吓跑外商,对外商过分迁就,特别是在引进设备工作中,听凭外商任意报价,结果是高价购进了一大批劣质设备,因此过分强调让外商赚钱,一方面会损害一部分投资者的感情,另一方面也可能让一些不法外商钻空子。

三、当前新形势下招商引资应采取的策略

1.树立正确的招商思想。正确的招商思想可以带来正确的招商行为,因此我们在招商引资工作中首先要端正态度,树立正确的招商思想。一是要明确招商方向。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在很多领域都落后于其它发达国家,为了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我们必须加大开放力度,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学习国外的管理经验,从而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从我国各地企业的情况来看招商引资主要可以解决以下问题,第一,可以解决我国企业技术设备落后的问题。第二,可以解决管理落后的问题。第三可以解决海外市场问题。第四,可以解决上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等等。因此各地在招商工作中要有针对性外出招商,寻找外商,对自己企业缺哪方面就寻找哪方面的外商,如有的企业无法开拓海外市场,那就寻找有外销渠道的客商搞合资,从而尽快将自己的产品打向国际市场,作到有的放矢,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是要明确招商的重点。招商的重点各有不同,因为各地的情况也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各有侧重,但总的一条要以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针,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改制需要,当前要做到三个挂钩,第一要和进笼子项目挂钩。进笼子项目一般都是国家安排的重点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方向,因此,资金有保障,银行也支持,这样对外商的吸引力就更大,通过与外商合资,可以加快项目建设速度和质量。第二要和企业技改挂钩,企业技术改造需要大量资金,而目前由于资金形势严峻,企业自筹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如果有目的招商引资可以解决企业技改所需资金,加快企业技改步伐。第三要和企业改制挂钩,当前各地按照十五大精神纷纷对企业进行改制,小企业大都进行了拍卖、租赁,而大企业则进行股份制改造,在这项工作中可以鼓励外商购买国有大企业股份解决当前大企业改制的难题。三是要明确招商的主体。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看,招商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因此今后要将企业推向招商引资的第一线,切实减少政府对项目招商的直接干预,这样企业成为招商主体可以有三方面的优势。第一企业由被动招商转为主动招商,可以增加企业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有利于有目的招商,提高招商成功率。第二可以减轻政府的压力,政府可以从具体经济行为中解脱出来,专门从事服务工作,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第三可以变无序招商为有序招商,企业成为招商的主体后一般都需从自身需要出发外出招商引资,这样可以减少招商的盲目性。

2.采取正确的招商方法。采取什么方法吸引外商投资,则应根据各地、各企业的现状,有选择性地确定。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中可采用的行之有效的招商方法有以下几种:一是以外引外。目前各地都办成了一批合资企业,手中都有一批外商,可以通过有诚意的熟悉的外商引荐新的外商,这种方法省时、省力,并且新结识的外商对你有一定的信任感,所谈的项目成功率高。二是以优引外。每个地方、每个企业都有一定优势,有自己独到的长处,这样各地可以以企业的优势,以资源的优势,以技术的优势,以产品的优势,以市场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从而迅速扩大企业规模、提高企业

效益,占领市场,这种方法对外商有较高的吸引力,外商往往通过你的介绍,你的宣传后主动与你合资合作。三是网络招商,通过自己或别人在国内大城市或国外城市建立的招商网络或者外销窗口机构牵线搭桥吸引外商投资。也可以通过计算机联网如加入国际互联网的方法获取招商信息,这种方法有利有弊,有利的地方则是信息反映快,节省经费,不足之处则是成功率低。四是代理招商。就是在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寻找外国某些大的商社、驻华机构,委托他们寻找外商和合资合作项目,目前这种方法正在尝试之中,这种招商方法,项目比较明确,有一定的针对性,把握性较高。另外还有其它各种招商方法可以选择,如通过贸易合作伙伴寻求投资的方法,就是先从做贸易开始,然后吸引外商投资合作,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外资出口等等。各种招商方法都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之处,地方和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特点来加以区别和选择,从而切实提高招商引资效率。

3.明确严格的招商责任。当前招商引资效率低下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招商责任制不明确,因此今后要明确招商引资责任。一是要明确招商准备责任。招商前的准备工作,是招商成功的前提,从招商地址的选择,项目的准备,材料的准备,洽谈人员的准备,事先都应进行充分的研究,要落实到人,明确具体的任务和要求。如对招商地区的选择,你就必须了解招商项目中的技术设备以哪个国家、哪个地区、哪个企业代表国际先进水平,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人文习俗等等;在人的选择上,也应选择懂外语、会技术的专业人员参加,事先明确他们的责任,这样才能使他们充分研究项目的可行性,才能确保打有准备之仗。二是要明确洽谈责任。要明确告知洽谈人员,此次招商应达到什么目的和效果,不能只谈不成,事先要充分准备几种谈判方案,确保谈判成功,而不能花公家的钱外出游山玩水,形成目前招商活动中的“谈的多、成的少,百分之几不得了”的现象,在这方面有些地方采取和工资、奖金挂钩的方法值得借鉴。对外出招商的人完成招商引资基本任务的可享受基本工资、奖金,超额完成奖金不封顶,完不成奖金不保底。直至扣发工资,各类招商费用和招商人员的工资奖金根据当年项目成功和外资到帐等情况按比例提取,当年用不完的可节余滚动使用。从而真正体现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三是要明确项目实施责任。项目谈成后要认真进行跟踪落实,认真组织实施,要及时成立项目班子,责任到班子,责任到具体人员,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对他们实行四包,即包资金到位,包项目建设速度,包项目建设质量,包投产达产。项目建成后项目班子人员就是将来企业领导人员,从而使他们与企业与项目捆在一起,增强他们的责任心。

篇6:招商引资政府前期业务流程

一、企业名称核准

(一)办理单位:工商局

(二)办理要件(一份)

1.组织负责人签署的名称查询申请表 2.营业执照复印件

3.委托书和被委托人的身份证复印件 4.法人身份证

二、办理营业执照

(一)办理部门:工商局

(二)办理要件

1.法定代表人签署的公司设立登记申请书 2.委托代理人证明 3.公司章程 4.验资证明

5.企业的法人资质证明或自然人身份证明 6.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 7.企业所在地证明

8.行业批准证书(可后补)9.环评批复(可后补)

三、办理组织机构代码证

(一)办理部门:质监局

(二)办理要件

1.临时机构代码证 2.营业执照原件 3.企业公章

4.执照上的法人代表身份证复印件

四、办理税务登记证

(一)办理部门:国税.地税局

(二)办理要件

1.营业执照或其他核准执业证件 2.有关合同.章程.协议书 3.银行账号证明 4.居民身份证 5.组织机构代码证

6.属于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应当提供相应的证明.资料 7.其他所在地税务机关要求提供的证件.资料

项目立项备案

办理部门:发改委 办理要件: 1.企业法人执照 2.企业组织机构代码证 3.项目备案申请书 4.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项目环评报告 6.国有土地预审意见 7.规划选址意见

注:特殊产业需提供有关部门意见等材料进行项目立项备案

办理国有土地预审意见.规划选址意见

办理部门:土地局、规建局

办理土地预审意见需备要件: 1.项目用地红线图 2.项目名称 3.土地利用现状图 4.土地利用规划图

5.用地申请书(以镇政府红头文件形式)

办理规划意见需备要件:

1、国有土地预审意见

2、项目用地红线图

3、项目名称

4、总体利用规划图

5、区位图

上一篇:双关语语用翻译策略研究下一篇:描写秋天校园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