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瑞安中学有感

2024-05-15

参观瑞安中学有感(精选11篇)

篇1:参观瑞安中学有感

参观瑞安中学有感

就在星期四的下午,我们整个七年级乘着大巴车,来到了瑞安中学。

瑞安中学创办于1896年,是浙江省历史最悠久的学校之一,现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全国文明单位。瑞安中学景色非常美丽、生动,个个绿意盎然。我们主要参观了这几个地方:校史馆、植物园、操场、纪念楼。在校史馆里,洁白无瑕的墙面上挂着许多名人的照片,这些有名的人都出自一个学校,那就是瑞中,可见,一个好学校的辛勤劳动将培育出多少有名的人呀!在植物园里,许多植物欢快的生长着,姿态各异:有的像疲惫的老人,轻松地躺在那里;有的像孜孜不倦的学者,站在一旁仔细的看书;还有的像老师,严肃地看着我们。无不显露出茂盛的生命力。操场,那是一个令我无比羡慕的地方,整个操场辽阔而安静,没有一丝喧哗声。

我懂,今天,领导让我们组织去参观瑞安中学,不仅仅是为了参观它的美丽、辽阔,更为的是让我们去树立超前思想,要我们去勤劳、刻苦、努力,争取考试能考到这个在瑞安市里数一数二的高中。其实我现在离瑞中的脚步非常的遥远。就像我的学习一样,似乎还是在为老师而学习,为父母而学习,并没有为自己去学习,并没有一个自主的思想,想好好学习,好好努力,争取考一个好成绩带回家。但是,我的脑海里并没有这些思想,每天只想着做完作业休息,快快

乐乐的,还是像小学那样,不抓紧努力用功。然而自己的学习却没有很好地掌握,每次考试有那么的不理想。但是,经过这次参观了瑞中,我想到了许多:瑞中一直是令我向往的高中,而要进瑞中,就必须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努力学习。在课余的时间不要老想着去玩,应该想想今天每堂课的要点,自己有没有很好的掌握,有没有很好的吸收这些知识。在写完作业的时候,是否多看了看书,是否复习了,是否把学过的知识在脑海里重新来过了一遍。当然,只有做到这些,才有可能考进瑞中。所以,从现在开始,我便要想自己说的那样,去做出来;而不能像以前那样,说了而不做,那就是违背了对自己的诺言。要在任何时间都要学习,把现在还不会或者不懂的题目弄懂,每天都要复习学过的知识,只有这样,一步步地去实践、去努力,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争取考上瑞中。

这次参观,就像是给我上了一堂课,让我学到了许多的知识,让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瑞中,我要向你进军了!

篇2:参观瑞安中学有感

河北衡水中学高考神话现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本月初我参加县教育局组织的活动到河北衡水中学参观学习。本次活动中我们听取了主题为“点燃学生成长动力”的讲座,随后又观看了“青春的四季”第十届校园心理剧汇演。

尽管先前我们已经听了不少关于衡水中学的经验介绍,但百闻不如一见。当我们身临其境于衡水中学校园时,还是被这整洁的校园环境、浓厚的校园文化,规范的校园管理、追求卓越的校园精神所震撼。时间虽短,感触很深,不虚此行。

未去衡水中学之前,我一直对她所倡导的“高升学率是素质教育的副产品”表示怀疑,总认为她是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号行应试教育之实,把她们的学生想像成只会死读书的书呆子。然而,当我与衡水中学零距离接触时,这一切疑惑立刻烟消云散了。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一天半的参观学习,更是让我深刻体会到这片神奇的土地不愧是激情燃烧的校园,不愧是星光灿烂的舞台。

衡水中学的经验真真切切,实实在在而又卓有成效,非常丰富和感人,前往学习取经者趋之若骛。那么我们应该向衡中人学习什么?正如一位跟我们交流的、见证了衡中十几年发展历程的衡水中学老师所说:“学习衡水中学的精神”,他告诉我们衡水中学取得今天如此骄人的成绩,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衡中人十几年不断努力拼搏的结果。

在衡水中学校园,时时处处弥漫着一种激昂情绪和高涨的激情。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丝毫的散漫和萎靡,课间学生都是手拿课本快步跑过校园,进入各个办公室和学习场所,教师们也是脚步匆匆,备课区里安静无声。在这样一种强烈的学习、积极向上、充满朝气、充满活力、充满斗志、充满竞争的氛围里,有谁不受感染,有谁能不奋发前行呢,谁会不“两眼一睁,想到竞争”呢?

篇3:参观中华农耕文化展有感

进入展厅, 我们可以看到一座巨型书卷浮雕上镶嵌着中华农耕文化展6个大字, 在浮雕中间的LED巨型屏幕上则闪耀着“农耕文明之光”的字样, 美轮美奂的立体光影效果一下子把我们带入了中华农耕古文明的意境, 一丝神秘感和自豪感顿时涌上心头。展厅中央, 金漆宋体的中华农耕文明序言篆刻在竹简形的雕塑上, 代表了中

一、精耕细作的传统

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 各个展厅的中间展示着各种农具模型, 真真切切的农耕文化古文物给参观者留下古朴深刻的印象。

1. 北方

在黄河流域旱地农业环境条件中, 先民们在长期的劳动实践和经验摸索中发明了“上田弃亩, 下田弃畎”的“垄作法”。后来, 先民开始使用牲畜进行耕地、耙地等一套作业, 以达到抗旱充分利用地力。这种深耕技术在魏晋壁画中可以反映出, 如:代田法、耧车播种图、中耕除草培土画像石摹本等。 (代田法能够达到连作种植而又局部休闲的效果, 并且具有抗旱保墑功能。) 而当我们看到耧车播种图时, 不由佩服先人的智慧, 这种畜力条播机具——耧车在西汉就已经出现, 而西方播种机最早出现在16世纪, 真正有效的播种机到19世纪才出现。了解到这些, 我的民族自豪感不禁应然而生。

2. 南方

宋代以后, 随着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以及曲辕犁的发明, 在北方耕、耙、耱配套技术影响下南方水田耕、耙、耖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渐形成。这种先进技术的典型在于:江东犁 (又名曲辕犁) , 比直辕犁更方便灵巧, 同时可以调节耕地的深度, 特别适合在南方水田狭小面积土地上耕作。

筒车是靠水力转动提水的农具, 通过水力推动木叶轮不停转动, 将竹筒中的水提升到高处沟渠和农田中。看着元代王祯《农书》中筒车作业图, 不得不佩服先人的勤劳智慧, 他们真是已经懂得有效地利用当地资源来提高农业的有效产出。

值得注意的是, 宋代以后, 南方 (主要是长江下游) 采用水稻和麦类轮作倒茬和间作套种方式, 形成了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 明清以后逐渐进入了成熟阶段。这主要反映了先人在漫长的农业劳作实践中, 合理安排农作物生产的时间差, 达到农业土地产出量的最大化。

我们在观赏这些实物的同时, 还能进行智力猜想练习。但值得大家反思的是, 即便我们根据图示知道农具的名字, 却并不知道它的真实用处, 如果没有讲解员, 我甚至看不出它的工作原理和巧妙之处。我在谴责自己孤陋寡闻的同时, 也想起当今许多农民都已经主动或者被迫加入城市化运动中, 中国确确实实面临农业文明如何传承和普及这个问题。

3. 病虫害防治

古代没有农药, 农民是怎样防治病虫害的呢?不用担心, 看了病虫害防治这个专题, 会让你在古人的超然智慧面前自惭形愧。汉初云贵地区的农民就已经懂得在水池内放养鸭、蛙来消灭稻虫, 以利田禾成长。东汉时期, 四川的农民开始在稻田中养鸭消灭蝗虫。晋嵇含《南方草木状》中记载了岭南地区人民在橘子树放养一种黄猄蚁来消灭橘树害虫。北魏时期, 农民已经注意到某些品种的谷子对害虫和雀害具有抗性的特点, 于是注意挑选出加以培育和种植, 良种的概念在《齐民要术·种谷》记载的兔虫、雀暴品种表中有生动的体现。在“哇声”一片中, 我们不禁佩服古人那时已经认识到了生态农业、天人合一的重要性。反思当今我们发展农业, 为求农业产量, 单方面以化学药剂除草灭害, 既不利于人民身体健康, 又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古人利用天敌灭害虫的智慧, 给我们当今提高农业的生态效益提供了一条新的思路。

4. 人工技术

说到温室大棚, 大家肯定觉得这是现代农业的产物。其实呢, 中国在汉代就已经有明确的关于人工温室利用的记载。那时候, 古人已经开始利用人工温室种植冬生葱、韭。其原理是在密闭的小房中通过日夜不停地烧火加温, 以利于葱、韭的生长。看到画展, 我不禁赞叹原来在2000多年前, 北方古人在寒冷冬日也能吃上大棚蔬菜。

再说到人工控制花期, 我们更得顶礼膜拜。南宋时, 古人已经开始懂得人工控制花开时间, 这种方法在南宋周密《齐东野语》里有详细记载, 如何促花早放, 控制花期。正是古人的这种智慧才使得他们能够随时享受百花齐放的盛景。

5. 粮食加工

农业丰收了, 古人如何加工利用的呢?旧石器时代的晚期古人发明了石磨盘棒。到了新石器时期, 古人进行改造———磨制, 并加以细化。这种谷物加工工具, 一直使用到后来的夏商周时期。为了把米、麦、豆等粮食加工成粉、浆, 春秋时先民们发明了石磨。秦汉以后, 除了人力推磨外, 还出现了畜力拉转石磨。宋代以前, 一般多是将长木棒绑缚于磨顶, 以之来作杠杆。到了元代杠杆的位置做了调整, 从上扇磨的顶部下移到了该扇磨的侧面位置, 改变了用力点, 石磨运转更平稳。

东汉, 我国就已经有了利用水力驱动的水碓;魏晋南北朝时期, 出现了水力磨和水力碾, 大大扩展了加工能源, 提高了生产效率。南北朝时期出现石碾, 是一种进行脱粒、碾粉的粮食加工器械。

二、古代农业原生态

古人在开发利用土地的时候, 已经认识到农业的肥源可以通过农业系统内部循环“化腐朽为神奇”来解决, 非常注意与当地自然环境和谐相生, 处处体现着天人一体的“三才观”。生态养殖最生动画面莫过于名为“渔猎生态场面”的东汉画像砖。画面上, 人们利用鸬鹚捕鱼, 以鱼养禽。同时, 古人在陡塘养鱼时, 种植水生植物, 并与稻田相连。鱼的粪便可以充当水稻的肥料;鱼类的游动增加了田间通风又可以促进水稻的生长;水稻为鱼类遮阳, 提供食物。这种三维一体的模式处处体现了东汉至三国时期, 古人的大田与水体综合利用的生态农业经济思想。中国其他地区如四川、陕南的水田模型中也有莲、菱等水生植物与鱼、鳖共生的生态农业。可见这种生态农业在全国具有了一定程度的普及性。这种模式发展到明清时期就成了桑基鱼塘的模式。这种模式特点为:在稻田凿池养鱼, 并在池塘上架梁设笼养猪、鸡, 以农养牧, 以牧促农, 以鱼养桑, 以桑养蚕, 以蚕养鱼。通过物质循环方式, 实现农业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的统一。民国时期, 广东地区又把这种模式扩展为蔗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等。这种基塘模式后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誉为“世间少有美景, 良性循环典范”。

可以看出, 正是古人这种“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观念, 创造了水田间套、稻鱼共生、水域立体养殖、植物病虫害生物防治等农业生产模式, 从而充分利用环境资源实现了中华农业几千年的可持续发展。这对于当今我们发展农业都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中华农业文明的思想结晶, 最好的理论呈现当然是农书理论创作中。我们会自豪地发现, 从春秋战国到近代西方农学传入以前, 中国历代龚刊刻了各种农业典籍600多种, 现存300余种。汉代《氾胜之书》主要论述黄河流域农业生产经验和耕作技术, 内容涉及耕作的基本原则、播种日期、种子选择、处理、作物栽培、收获、留种、储藏等基本农业思想。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综合性农书。该书对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作了系统总结, 对后世影响深远。南宋陈方甫《农书》总结了南方水田精耕细作技术。提出了“地利常新壮”的理论, 同时他提出通过育种驯化和耕作技术可以改变作物对环境依赖性。这种思想也恰好印证了海外农作物传入中国后改变农业生产格局, 对于今天有很好的理论指导意义。元代初年出现了我国第一部官修农书——《农桑辑要》。元代王祯《农书》兼论北方农业技术和南方农业技术, 第一次对传统农具作了系统总结, 并且全面系统论述了农业生产知识, 第一次创造性建构了中国传统农学的完整体系。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则是一部涉及农业技术与农业政策的综合性农书。全书渗透着“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 泰西水法更是开创了介绍西方农业技术的先河。我们在感慨古人给我们留下这么多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 一种保护、传承农业文明的使命感由然而生。

三、传统工艺展示

1. 丝绸

展会现场, 有一名美丽的江南女子向人们展示传统生丝的制作过程, 只见小小的蚕丝经过一系列的工艺就成了丝线。这真是传说的巧妇啊!丝织品的精彩呈现则应看展馆中的实物, 如战国湖北江陵出土的丝绸、西汉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素纱禅衣、唐代花鸟纹锦、宋代缂丝花鸟图、元代罗地绣花夹衫。通过图片的介绍, 我们了解到, 新石器中期, 先民就已经可以用简陋的腰机织出原始的粗糙丝帛, 为桑蚕产业的发展打下了根基。战国之后, 丝织品质量普遍提高, 产品初步分为锦、绮、绢等。汉代出现提花织锦技术, 能够织出菱格纹暗花绮。唐代丝绸产品的质量、数量均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例如河南道仙的纹绫, 扬州的锦被、锦袍, 浙江绍兴的绫、纱, 成都的蜀锦等都享誉国内外。此外唐朝也发明了丝绸印花、缀锦技术。宋代发展了缂丝技术, 出现了新品种宋锦, 并被誉为“锦绣之冠”。看到这些精美的丝织品, 我们不禁憧憬着自己也能拥有一套锦绣华服。

实体的织布机模型则让我们发自内心佩服古人的高超织布技术。东汉织机线描图生动再现古人织布原理。原始织机为上下开启织口、左右穿引纬纱、前后打紧纬密三个动作。战国出现了带有脚踏提综开口装置的斜织机, 秦汉加以改进并普及, 这种先进的织布工艺将织工的双手从提综动作中解放出来, 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再说到纺纱技术, 这也是经过从原始的小木棍穿上坠轮进行工作到战国手摇纺车, 汉代、宋代逐渐精细, 元初时期出现织罗纹的绞纱机, 进一步提高了纺纱水平。这些绫罗绸缎不仅满足国内人民需求, 而且远销阿拉伯、欧洲地区。需要说明的是, 中国对外贸易源远流长, 自汉朝起就出现了丝绸之路, 通过对外交流, 中国的丝织品源源不断流向中亚和欧洲, 与这些国家地区互通有无, 促进各国民族文化的交流。

2.茶

说到中国的另外一张名片, 不能不谈到茶。中国是茶的发源地, 是世界上饮茶、种茶和制茶最早的国家, 发明了丰富多彩的茶饮方式, 形成了独特的茶文化现象。茶叶种类有绿茶、红茶、青茶 (乌龙茶) 、黑茶 (我国特有, 历史上主要销往边疆地区) 、白茶。杭州的龙井茶、福州茉莉花茶在展示茶叶制作工艺的同时, 还免费让参观人员品尝, 参观者争相品鉴, 果真是茶香浓郁, 各有千秋。

相传是炎帝最早发现野生茶叶的可用性。人工栽培茶树的历史更是悠久。有一照片给我们印象深刻, 云南省勐海县大黑山的古茶树最大的树龄已达2 500多年, 高达30 m, 让人叹为观止。

3. 民间艺术

年画是古人汲取日常生活的素材创造的艺术作品, 寄托了人民崇拜先贤、祈福欢庆、热爱劳动和向往美好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愿望。我们从河南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神农氏田祖师》、天津杨柳青《春牛图》、清代山西晋南木板年画、清代苏州《采茶图》、清代云南省丽江《六畜兴旺》、清代木板年画《蚕姑宫》、民国时期的河北年画《祭神农》中能够深刻体会到各个历史时期不同地区的年画风格迥异、各有千秋。幸运的是现场有河南开封朱仙镇木板年画的传人展示年画的制作工艺, 许多人争相抢购这些现做的年画, 虽然这个时间不是过年, 但是感觉还是沾到了许多喜气。

在日常生活中, 农民自己制作出自我欣赏的画作, 用于门面、坑头、墙壁的装饰。而这些画作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生产、生活、思想动态, 具有很好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价值。近些年农民画逐渐受到社会的重视, 一些优秀的农民画更是连连拍出高价。在参观这些农民画的同时, 我们深刻感受到了农民在劳作之余发掘真善美的纯真。

古人追求的美的方式同样体现在布艺和剪纸上。民间纺织品印染工艺包括蜡染 (始于秦汉, 风格朴实大方、清新悦目) 。剪纸发明于西汉, 是一种镂空艺术, 主要创作者为民间妇女。题材丰富涉及农林牧副渔的方方面面, 风格淳朴、乡土气息很浓。看到这些民族服饰和剪纸工艺品, 我想起今年国际T台流行的镂空透视服饰无不渗透着中国的剪纸民族风, 顿悟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四、农业文化遗产

中国有4个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分别为浙江省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省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江西省万年稻作文化系统、贵州省从江侗乡稻鱼鸭复合系统。这些农业文化遗产共同特点都是通过系统内水稻和鱼类共生, 通过内部自然生态协调机制, 实现系统功能的完善。

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是农业文明的传承载体, 是一座反映传统文化、民族风情和民族建筑的活化石。例如:山西省临县李家山村、云南省云龙县诺邓村、安徽黟县宏村、福建省南靖县田螺坑村、广东省开平市自力村等。在历史文化名村的宣传片中, 我们了解到, 各个时期的民居、戏台、街巷、城墙、寺庙、祠堂、古桥、古井等建筑的功能演变历程。当我看到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目录时, 看到山西的历史文化民村几乎占到了四分之一, 禁不住流露出作为一个山西人的骄傲。当然更重要的是, 通过对历史文化名村知识的了解, 我们认识到进一步做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保护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传承我国历史文化遗产、丰富当代建筑形式和文化内涵、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满足人们群众精神文化需要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此外, 我们还参观了河北宣化传统葡萄园系统、陕西佳县传统枣园系统、浙江绍兴古香榧群落系统、各种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如花布老虎、花布兔子、孔雀艺术品, 河北广宗柳编技艺、河北大名草编技艺、中药炮制、针灸技艺、河南朱仙镇木板年画。传统工艺展示中,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山西清徐县老陈醋的制作工艺。山西老陈醋始于春秋, 主要原料为当地种植的红高粱, 经过一系列酿制工艺而成。参观了整个制作工艺 (原料间、碾磨间、蒸料间、熏醅间、淋滤间、醋醅间) 后, 我们尝了尝15年的老陈醋, 感觉纸杯里的陈醋黑褐色, 体态清亮, 尝起来酸醇、味烈、味长、香绵、不沉淀。虽然很酸, 但是我尝过之后, 意犹未尽, 遗憾的是, 这些陈年老醋都是非卖品, 不对外销售。

篇4:参观瑞安中学有感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读了这句话,你有何感想?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 (1)选好角度,立意自定,题目自拟。(2)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

(3)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4)不得抄袭、套作。

【命题意图】

这个作文题采用“感悟名言”的方式命题,引导同学们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

【写作立意】

审题的关键是理解“向后看”“向前看”“懂生活”“能生活”的内涵,以及“向后看”与“懂生活”、“向前看”与“能生活”之间的逻辑关系。

“向后看”是一种审视、反思或总结,“向前看”是一种追求、探索或信念与希望。“生活”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还可以是社会的。不能把“向后看”等同于“沉湎过去”,把“向前看”等同于“积极向前”,而忽略了“看”;也不能脱离“生活”,大谈社会发展史,比如“以史为鉴”;更不能扔掉“向后看”“向前看”,只抓“生活”一词,大谈要思考生活、好好生活等。

【评分标准】

能针对整句名言谈感想,将“向前看”和“向后看”结合起来,辩证地谈两者关系的,属于准确立意。如果材料新鲜典型,行文结构严谨,语言练达、有亮点,可得54分以上。

文章虽有所侧重,但“向前看”“向后看”两点都提及了,属于切合题意,有一定思辨能力,可得48~53分。

仅谈“向前看”“向后看”中的一点,基本符合题意,只要结构完整、语言流畅,可得42~47分。

盲目否定“向前看”“向后看”其中一方面,只能得36~41分。如果写“以史为鉴”“思考生活”,属于离题作文,得分不超过36分。

瑞安中学 蔡瑞琛

瞻前顾后,生活之道也

● 温州考生

在历史的时间长轴上,我们渺小如芥子,唯有瞻前顾后,才能生活。

瞻前,是为了更奋力地前进。

海子说:“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日天寒地冻,路远马亡。”我们理应怀揣梦想,奋斗在人生的路上。没有梦想,没有瞻前的意识,便会如蝼蚁一般因循前人之路,庸碌无为。向前看,我们才有方向感,有追求。停步不前不是生活的常态,只有向前不断进发,才是最契合生活律动的节奏。远方,有着未知的美丽,正如汪国真的诗曰:“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瞻前,是为了更好地前进。

瞻前,不是好高骛远,而是在寻找前进的路,我们太多时候在迷惘当下,却不曾抬头望向前方。前方,海阔天空,鸟语花香。

顾后,是为了懂得生活,不被外力左右。

苏格拉底说:“不经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我们回首往事,是为了汲取失败的教训、成功的经验。时常往后看,我们才会有信心向前走。设想一个人只是盲目地追求未来,一味地向前冲,那么结果必然是悲壮的,就像那骑士堂吉诃德一般,没有想过自己的往事,不曾意识到那个属于骑士的时代早已过去了。“超脱”于生活之外,与风车战斗,这是悲哀的。中国的高速铁路发展得太过迅速,以致人们根本来不及停下匆忙的脚步,认认真真地梳理一下过去,总结经验。直到动车相撞的悲剧发生时,我们才如梦初醒。印第安人有句谚语:“当双脚走得太快的时候,停下来等一等我们的心灵。”是的,生活需要我们回头看。反省过去,懂得生活,才能更好地生活。

顾后是一种成熟。当我们学会“三省吾身”,学会生活之道时,我们才有底气前行在历史的时间轴上。

犹太王大卫的戒指上刻着一句铭文:一切都会过去。这是在向我们阐述在人生路上向前看的思想,沉湎于过去,只会增加我们展翅高飞的负担。契诃夫的小说中也有一枚戒指,上面刻着:一切都不会过去。这告诉我们要珍惜过去的经验,我们所付出的努力、汗水、心血,都是我们的财富,不应该抛弃,这是我们通向未来、通向成功的助力。

瞻前顾后,是一种成熟的智慧,是一种圆润的光辉,指引我们在人生路上昂扬坚定自信地行走,走出一段最美好的生活。

得分: 58分

点评: 文章亮点有二。一是层次清晰,结构严谨。开头一句紧扣命题,点明论点:“唯有瞻前顾后,才能生活”。接着从“瞻前,是为了更奋力地前进”与“顾后,是为了懂得生活,不被外力左右”两方面展开论述,阐明中心论点。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呼应开头,进一步强化中心论点。

二是善于引用名言警句,合理表达文章观点。从海子到苏格拉底,再到犹太王戒指上的铭文和契诃夫小说中的话,信手拈来,皆成文章,既丰富了内容,又美化了语言,增强了感染力,表现出作者较高的文学素养和开阔的阅读视野。

昨天、今天、明天

● 温州考生

有位哲人说过:向后看才懂得生活,向前看才能生活。

生活是一种螺旋式的上升,从某种角度看,它是前进的。生活作为动词,它是即时的,是当下的;生活作为名词,它便有了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三种存在形式。

萨特曾说,有些人喜爱过去的生活,因为过去于他们有一种文化或审美的价值。过去的,可以是一段记忆,它曾寄存在你的躯壳,依赖灵魂的主宰,或多或少在你的人生篇章上留下印痕。回忆它,就好比翻阅日记,在你指间抚搓而过的纸页发黄发脆了,那些或哭或笑的片段便如同落叶归于厚土,使人生厚实起来。过去的,可以是一段历史,有人说忘记即是背叛。历史是属于一个人抑或一个朝代,都具备其独特存在的意义,它很多时候被当作过去的副本,即便可能存在偏差。因此历史是古与今的桥梁,是过去的生活的载体,不应该被忘记。面对昨天的一切,我们或许应该学会放下什么、握住什么。

明天,即未来,它超越当下的时间构图,又以当下为基础。向前看,看到什么,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我们的昨天,或许是昨天没有的,或许是昨天已有的,它都可以以一种虚浮却无比真实的存在形式架构于未来的土壤之上。无论如何,我们多半希望看到生活的美好,就像儿时在门前守望巷口吆喝卖糖葫芦的小贩到来般的心情,轻盈而又沉甸甸,没有什么可以让它熄灭。

人生即在俯仰之间,俯首是春,仰首是秋,就像奔波的流水,不可遏止。因此,在转向过去抑或未来的过程中,现在也就死去了。我们的思想可以发散到过去,灵魂可以飞翔至未来,但精神与躯体的内核却从未游离现在。昨天固然珍贵,明天纵使美好,今天才是生活真正的模样,不离不弃地与内核同在同亡。当翻阅史籍,与历史对话时,是为了明白今天的生活如何沉淀;当仰望天空,以光速穿越时,我们要记得背后的草地是我们现在栖身的地方。

生活,即活在当下。向后看,我们看见菲薄的流年,看见如花的容颜,感受历史的浪潮,品味古书的深远,我们懂得过好当下的生活;向前看,我们望见一个国家的崛起,望见一枚卫星的升空,遐想不同的生活,盼望青果的成熟,这样,我们才能活在当下,活得精彩。

昨天、今天、明天,生活的列车不靠站。

得分: 50分

篇5:参观衡水中学有感

吴远伦

今年,在学校精心组织下,我辗转千里,有幸参观富有传奇色彩的河北衡水中学。河北衡水中学在全国第一个提出素质教育更能提高“升学率”和把学校建成“精神特区”两个新理念。参观期间,衡水中学的一些教育与教学的环节,注重锤炼学生的精神品质,学生们以他们卓越精神品质所演绎的一个个场景让我们感动不已。

一、严抓细管,养成自律自省的学习和生活习惯

在衡中,你看不到学生在课间追逐打闹、走东窜西,也看不到学生在路上边走边吃、随地乱扔,学校秩序井然有序,整个校园静悄悄的,教师依然在认真工作,学生依然在埋头学习。是什么能让衡中的师生如此宁静守纪呢?是衡中有一套严格的量化管理制度,全体老师形成了严格管理出成效的理念,体现出一种服从、诚实的态度,一种负责、敬业的精神,一种完善的执行能力。只要是行政会议决定后要做到的事,就应该坚决地不折不扣地完成。衡中的管理是细化的、严格的,甚至是苛刻的。

二、激发鼓励,挖掘学生负重奋进的学习热情

在衡水中学,你随处可见巨幅的宣传画,学校大门两侧、食堂门口、教学楼的墙壁上,甚至是厕所的门板上。这些宣传画大部分是学生取得的优秀成绩,2007年高考的辉煌成绩,在校门口醒目地挂着,清华北大学子的照片和事迹介绍遍布整个校园,连教学楼的柱子上也裹着优秀学生的励志誓言,如:清华梦,燕园情,九天揽月,前人真不朽;衡中人,赤子心,五洋摘星,我辈重复来。一幅幅照片,一个个事迹,一句句话语怎能不激励着衡中学子积极进取心 的。

三、实教实学,切实提高教与学的效率

人的潜能是无尽的,只要能合理的开发,每个学生都是一座丰富的宝藏。衡水中学的学生是每天都是全力以赴地投入学习的。一是学生抓紧点滴时间学习,二是老师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砺志践行,磨炼出钢铁般的坚强意志

该校每年“五一”前后要让高

一、高二学生进行一次被称之为“砥砺意志的长征”的远足活动。高一年级徒步行进80华里,高二年级徒步行进90华里。在远足的活动中,同学们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勇敢和坚强。行程中,没有一名同学叫苦,能听到的是充满豪气的“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口号声和豪迈的歌声。沿途中,同学们还表现出非常好的互助精神,非常好的组织纪律性,他们自觉捡拾路边的垃圾,细微之处展现了衡中人的高素质。这次远足带给同学们的不仅是胜利的喜悦,更给同学们带来了终身难忘的体验。“远足”活动是衡水中学一次传统德育活动,通过学生战胜身体极限的真切体验,锻炼了学生的意志,磨练了学生的品格。

此外,刻骨铭心的军训也是也是衡水中学德育工作的一大亮点从1984年至今,每年对高一学生进行军训,而且每次时间都长达一年,成为河北省惟一一所全年对学生进行军训的学校。

篇6:知源中学参观有感

尹旭日

11月11日-11月12日 有幸和高三老师一同前往湘阴知源中学参观学习。此行大有收获。11月10日晚上观摩了知源中学的高一高二学生的就寝,感慨万千,来到宿舍,没有听到什么喧哗声,只见学生们在宿舍安静静地洗脸洗脚,这些学生一听到打铃声,马上安静下来。不像我们的学生在宿舍里大吃零食,走门串户,聊天说地,打就寝铃半天,还有些学生慢慢腾腾去洗涮;

此行归来有些感想,有些建议:

1.班主任加强学生就寝习惯的养成。

2.值日老师提早在宿舍门前阻止学生带方便面进宿舍;

3.给生活老师印制一些加分条或扣分条,就寝情况记载好后,在加分条或扣分条上写清扣分原因或加分原因,再交给值日老师或由寝室长交班主任处理。

4.制定好寝室管理制度,制成宣传板,每个宿舍挂一块。

总之,感谢学校给我们这次活动的机会,希望以后能有更多外出的学习活动,取长补短,为办好世纪星高中部贡献自己一份力量。

篇7:赴衡水中学参观学习有感

高二一部 符笛 12月9日到10日,历时一天半,我们一行120人,赴衡水参观学习。到了衡水中学的校门前给我就是一种感觉那就是“震撼”。看到2014年104名考入清华、北大的学生和校长的合影。看着贴满街两边的考入清华、北大的同学的肖像,当时心里就想这个学校怎么能考入这么多的国家最高等学府呢?抱着这个疑问我走进校园。上午学校安排了一系列活动,先是听取副校长康新江的“升学率的背后----------衡水中学文化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的报告,然后是看学生上操,再后就是深入课堂听课。这一系列完成,虽是衡水中学的文化的大海一粟也能让解开我们心中疑问。

下面我就从给我感觉最深刻的三个方面来说说我衡水中学给我的印象。

一、激情点燃了校园的每个角落

走进衡中,给人强烈震撼的就是衡中人的精神风貌,它使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令人振奋的时代。如课间跑操,令人热血沸腾,每个学生的脸上都写满了自信,校园的壁报栏里到处是豪言壮语,置身其中不激情飞扬都很难做到,学生宿舍干净整洁,一尘不染又不失个性,每个宿舍都洋溢着浓浓的学习氛围和高尚的生活情趣……“全身心地为了学生是教师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就是衡水中学老师的工作标准,要求教师做到的领导首先做到,领导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学生转,在这充满竞争的氛围中,又散发出浓浓的人情味。这样的环境使人工作既有干劲又轻松。

二、强烈的竞争意识

在衡水中学,无论老师还是学生,表现出来的是人人争先、唯恐落后的精神面貌。他们的学生每天早上5:30起床,开始学习,晚上10:10回寝室休息。每天13节课。上午5节,下午5节,晚自习3节。这种强度是比较大的,这样三年如一日,必须要有很强的毅力。衡中流传着这样一句口头禅:“两眼一睁开始争”,学生从争起床速度、争宿舍卫生的质量、争到操场列队的早晚、争早操队列是否整齐矫健、争口号是否响亮、争精神风貌是否朝气蓬勃,到争谁先到教室、争谁先进入学习状态、争谁的学习效率高、争谁的学习习惯好……老师争谁的课上得学生喜爱、争谁的课堂效率高、争谁的班级管理得好……衡水中学制订的青年教师“过关制”(在四年内必须过“五关”即思想品德关、教学技能关、教材教法关、教育管理关、教育科研关)、过关后又有五个等级的荣誉称号(希望之星、教学骨干教师、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优秀学科带头人、功勋教师)等着你去争。因为他们明白不争先就要落后,就要被淘汰.三、教学观念和做法

1、教学效率观:

(1)改变课时结构,有意识地减少教师讲授时间、增大学生自主学习时间。

(2)还原自习本来面目:衡中的自习分学科自习和综合自习,并且明确要求教师在学科自习中不得讲课,只能进行个别辅导。在综合自习中学生完全自主的学习,甚至规定教师不得进教室。

(3)坚决把习题减下来,把学生思考的时间还给学生,如每天的学科自习结束时收齐作业本(无论做完与否),这样就要求教师布置作业要精,布置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思考,同时也保证了之后的综合自习时间为学生自主时间。

(4)重视先备好课,设计好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解决问题,(5)先进的教学设施全部进入每个教室,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提供了一个互动的平台。衡中这些做法说明了他们充分认识到学生是教学的主体,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突出主体、尊重主体,认识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课堂45分钟教学效率是突破课堂的关键。

(6)更为重要的是他们学校是打造一个团队,学科是一团队,班级是一个团队,级部是一个团队,学校是一个团队。他们做什么事都是个团队在做,不是孤立无援。

2、对素质教育的正确理解

“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上,抓住了课堂教学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核心。”这几年来衡中人一直在贯彻这一精神。衡水中学不仅在抓学生的学习方面,而且在德育工作的套路也很深。校 训:追求卓越

办学宗旨: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素质全面的现代人 办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

每年衡水中学都举行50多项活动,其中包括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衡水中学尤其着重

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学习,远足活动,十佳班长竞选活动等活动。寝室的评比也是内容也是很有意思的,学校把寝室分为3星4星5星的等级寝室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每个寝室没个学生的床头都有一副学生自己本人认为立志的话。还有“百名专家走进校园”,“学生成人礼活动月”,………一个个国家级的竞赛金奖,一个个奥赛金奖,一个个北大,清华,一个个著名高等学府,百分九十多的升学率诠释着他们对素质教育的理解。

篇8:赴河北衡水中学参观学习有感

赴衡水之前,我对衡水的近几年的办学业绩就早有耳闻,衡水中学的素质教育办学经验引起了全国各界的广泛关注,各大媒体争相对衡水中学进行报道,在全国基础教育界掀起了学习衡中的热潮,“衡中现象”被人们誉为教育的神话。单说 2010年高考,衡水中学再次以绝对优势名列全省第一,蝉联全省11连冠。河北省文科状元、文科榜眼,、文科探花、省理科探花、衡水市理科状元均出自衡水中学河北省理科前10名衡中占7名;河北省文科前10名衡中占7名;河北省理科前20名衡中占14名;河北省文科前20名衡中占12名;河北省理科前30名衡中占20名;河北省文科前30名衡中占18名;河北省理科前40名衡中占21名;河北省文科前40名衡中占21名;河北省理科前50名衡中占23名;河北省文科前50名衡中占24名;河北省理科前100名衡中占40名;河北省文科前100名衡中占46名;重点大学上线2442人,参考人数2863人(以上数据均不含音、体、美及外地考生);理科670分以上23人,占全省的42.6%;理科650分以上153人,占全省的37.4%; 如此骄人的成绩的背后,究竟蕴藏着什么,这给衡中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步入衡水中学,映入眼帘的景象也着实让人震撼。让我的印象最深的是:

:

一、衡水的学生有精气神

我观察学生的跑操, 那种昂扬的斗志、燃烧的激情、震天动地的口号,无一不给人以震撼,学生的情绪十分高涨,课间操之前,同学们手拿着笔记本或活页纸在读、在背,没有人是空手的,一旦到了操场则又全神贯注在课间操上,他们的课间操是跑步:队伍整齐、口号震大、士气高涨,充分显示了同学们的精神风采。他们眼睛清澈有神,没有一名学生带有邪气,所有学生仪表端庄,没有奇装异服,所有女生一律短发,感觉也很美!衡水的学生很充实很幸福,在校园里我随机找了几位同学交流,有问有答,很率直,没有遮遮掩掩,有见地,是他们个人想法,没有我怀疑的备受逼迫摧残,也没有我想象的木纳迟钝;他们很习惯,很享受!我觉得,所有学生一个样子,很平等,很平衡,少了攀比,专了心思,很好!衡中的管理制度,很好!衡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及时间意识令我们印象深刻。上课前十分钟学生都是小跑进教室,没有老师下班的自习课教室非常安静,连图书馆的语文大阅览课也能保持绝对的安静。学生完全按照学校的时间安排作息,整齐划一,统一吃饭,统一午休,午休期间教室的门都上锁。

二、校园文化浓郁

置身衡水中学,你会强烈地感受到管理者精心营造的教育气息和文化氛围,处处体会到人文关怀。挖掘本校的人文教育资源,使出自本校的人才、为衡水中学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届校友,成为师生学习的楷模。学校利用各种媒体进行宣传,激励现在的衡中人不断进取。如教学楼走廊被布置成衡中的博士长廊,历届学生中成为博士的画像和照片被悬挂其上;其他场所,名言警句随处可见。“十佳班长”、“十佳舍长”、“学习之星”的评选的宣传材料,考入北大、清华学生及省、市文理状元的照片和留言,“天道酬勤”等标语无不激励着学生努力学习,奋力拼搏。

整个学校向学生的宣传是无处不在的,并且他们并非只从成绩上评价学生,他们有“节俭、孝心、爱心、惜时、带头奉献、礼仪、细节”等星级学生、让学

生在各方面有榜样可学,对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对净化学校风气有不少估量的作用。学生的榜样是学生,同样的年龄,同样的背景,同样的经历,使他们更容易接近,耳濡目染、不知不觉地受到了榜样同学的影响。在校园里,优秀的学生会倍感自豪暂时落后的学生被这些优秀学生给包围着,也会激起奋进的斗志。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使人自律,让人自豪,令人振奋,促人奋发。不要说身居其境的学生会有“久处兰室,不芳自香”的熏陶,即使刚刚接触衡中的人,心中的残渣余滓,也会被荡涤殆尽。

三、衡水中学老师们的敬业精神。

衡水的老师满怀激情,充满热爱和责任,他们的工作密度非常大,两周时间只有一个休息日,每周都有详细的教学和教研计划,各有两次备课组活动和教研活动。每天12节课,上午5节,下午4节,晚上3节,每节40分钟,一节正课之后对应一节学科自习课,自习课考试化,实行“五必”——有发必收、有收必看、有看必改、有改必评、有评必补的工作原则。晚上前两节是学科自习课,第三节为公共自习课,公共自习课老师不得下班,最后7分钟学生才可以讨论问题。

此次衡水之行我们收获颇丰,衡水中学许多先进的教学常规管理经验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们向衡水中学学习,就应该学习衡水中学的精神,而不是照搬照抄他们的种种现成的经验和方法。要讲究实效,就应该根据我们自己的具体情况,用衡中人那样追求卓越的精神,让他们那些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在我们这里推陈出新,象一颗优良的种子,在我们的土壤上落地生根,发新芽、长新枝,这才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关键。

篇9:中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的

车子大约行驶了两小时,我们终于来到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当我走进了大门,一眼就看到广场上一个硕大无比的铃铛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和平大钟”,可见人类是多么期盼和平啊!不一会我们又来到祭奠广场,集体向遇难的30万同胞默哀三分,并献上了寄托我们哀思的小白花,用一颗颗真诚的心表达对先烈的哀悼。接着来到一堵墙面前,看到墙上刻着一串串遇难同胞的姓名,顿时,仿佛血流成河的悲惨画面又出现在我的眼前,于是,我越想越令人愤慨,对日本侵略者的仇恨又迅速涌上心头。

后来,我们还参观了纪念馆,当我走进门时,就觉得黑黑的,看什么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原来大屏幕上是用海来做背景的。为什么要用大海做背景呢?我想用海来做背景衬托出当时日本人杀死的南京同胞们很多吧!更令人气愤是:日本人竟把杀中国人当着快乐,还有两名日军玩杀人游戏。起初,他们说谁先杀到100人为胜者,最后一名日军杀了105人,另一名日军杀了106人。但不知道谁先杀到100人,于是,他们又说谁杀到150人为胜利者,可见得日军己经杀人杀上瘾,他们的杀人行经简直令人发指!更令人悲愤的是日本侵略者对中国无辜百姓动的酷刑,有枪杀、有砍杀、有火烧、有活埋、还有溺水等等。每一个酷刑都十分残忍、令人发指。可日军却在一旁哈哈大笑,他们真是一群杀人不眨眼的侩子手啊!

篇10:中学生参观革命纪念馆有感的作文

一下车,刚迈进纪念馆大门,望见毛主席高大的铜像耸立在纪念馆的中央。毛主席身穿军装,头戴军帽,两手叉腰,展望着未来美景。

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到纪念馆序厅,序厅中间有两根正方形的大理石柱子,有6米多长,顶上有13枚军徽,代表毛主席在延安生活、战斗了十三个春秋。地上铺着红色的大理石地板,象征着红色的土地。正中间有一张延安市全进图,是用泥雕刻而成的,有巍巍宝塔山,滚滚延河水,左边是毛主席打仗回来在按延安志丹县和乡亲们团聚的情景。右边是红军战士渡黄河是艰苦的情景。

我们来到第一展厅,看见毛主席用过的笔、油灯、墨盒,吃过的小米、豆钱钱等。还有作战时用过的炮、长枪、手榴弹、大刀……

接着我们来到第二展厅,看见了毛主席写的;〈论持久战〉、〈人民民主专政〉……许多光辉著作。看到这些,我又回想起以前人民是多么辛苦,才换来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想着想着,一个同学叫我过去看装在大玻璃框的延安地形图,啊!这个地图大极了,全部都是用泥捏成的,延安市的每个县、每个景点,都看的清清楚楚。我真没想到延安有这么大呀!

接着我们又来到了第三展厅,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匹毛主席骑过的白骏马,高大无比,又肥又胖,我想:“毛主席作战行程二万五千里,可能就靠这匹白马当交通工具。

转过来,我看见民间艺术展厅里买有毛主席胸章、剪纸、布贴画……我很快买了一个毛主席胸章挂在胸前,因为毛主席永远在我们心中。

篇11:游瑞安中学学生作文

在作为”理学名邦“,有”东南小邹鲁“美称的浙江历史文化名城瑞安,这座瑞安中学可算是大名鼎鼎了吧.要是说我们集云学校是充满生机,那瑞安中学则是一个充满书卷气息,古色古香的学习圣地.

校门口,有启功先生题的八个大字”甄综术艺、以应时需“.这正是告诉我们,告诉所有瑞安人:瑞安中学是陶冶造就具有综合素质的科学技术人才,培养适应时代潮流和社会需求的人才.所以我们要从现在起,从这一刻起就要勤奋学习,做好准备,以应社会上的需求。正如华罗庚爷爷所说“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进入校园后,最显眼的是勤耕楼.勤思楼.勤业楼.勤勉楼。这几座楼高高挺立在瑞中里,风吹不摇,雷打不动。它就是要告诉所有瑞中人,所有瑞安人,要想进入这百年名校,靠的不是别的,靠的是最简单,但又是最难做到的“勤”字啊!有了勤那还有什么事做不到呢?勤能给人一种上进,一种拼搏精神,古今中外哪位历史名人靠的不是勤呢?哪位科学巨人生来就有非一般人的才智呢?他们靠的是“勤”字做到了常人难以做到的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句话就是对“勤”这个字最真实的写照了吧。

漫步在瑞安中学里让我看到了瑞中的`莘莘学子是如何的勤,怎么的奋。他们的勤奋真让我自叹不如啊。成群结队来来往往的大多都是学生,他们好象在说着什么,讨论着什么。好奇心使我凑过去听听,不听不知道,一听才知道他们在讨论题目,可认真了。与其说他们“走火入魔”,还不如说正是有了这“走火入魔”,才有了他们现在这优异的成绩。让我再想想自己,自己和他们就好像是天壤之别。我一下课就是和同学打打闹闹,追来跑去,别说什么学不学习的了,心里想的是能玩一时是一时,那时的我还真叫“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啊。上课时,总是静不下心来学习,可以说是“身在曹营,心在汉”,人坐在教室里,我的魂早已飞出教室了,学习自然事倍功半。要好好向他们学习学习了。

上一篇:浅谈中学生足球控球技术及能力的训练和培养论文下一篇:安全文明施工管理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