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叶子》主题教案

2024-04-16

幼儿园大班《叶子》主题教案(通用8篇)

篇1:幼儿园大班《叶子》主题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有趣的叶子

适合年龄:5—6岁

设计思路:

通过对叶子的观察,让幼儿去发现叶子千姿百态的外型,并以表演的方式体验叶子随风飞舞的动感,借以多种手段培养幼儿细心观察、积极想象、大胆表现的能力。

活动准备:

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并用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教师也可参与此游戏,并与全体幼儿一起检查游戏的结果,找到相同叶子人数最多的一组为胜)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的落叶。

2、欣赏音乐《水族馆》,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水族馆》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延伸活动:叶子画。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神秘非非”

一、主题选定

去冬以来,一种极具流行的疾病“SARS”正在全世界范围内悄悄传播开来,所有人的生活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就连这一群人小鬼大的孩子们似乎也感觉到了生活的异常,终于有一天,陈可小朋友问我:“焦老师,我们的玩具怎么都被泡起来了呀?”可可的问题就像一根导火索,引来了孩子们无数个问题:“老师,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怎么有好多都没来上幼儿园呢?”“老师,我们怎么每天早上来都要泡手呢?”“老师,我在路上看到好多人都戴着口罩,妈妈也非让我戴上不可···”这时的我突然意识到,这正是孩子们自己所想,所要了解和知道的,而且和孩子们对这些问题,对生命的认识进行深入的探讨也是很有价值的。于是,由孩子们自己生成的主题系列活动“神秘非非”就这样诞生了。

二、活动理念

在《新世纪幼儿园主题探究课程》的理论基础上,我们结合了本园科研课题《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理论思想,对生成性主题活动《神秘非非》进行了创造性地探究。在活动中,把游戏地主题精神与主题相关的、有社会文化内容的教育因素相结合起来,让幼儿在游戏的主题环境中与游戏化的活动中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学习。注重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游戏环境,提倡幼儿在游戏性的体验中建构知识经验,真正达到在“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目的。

三、活动结构图

神秘SARS--神秘非非

系列活动一:非非大王

主题名称 活动内容 建议目标 活动准备 实施策略

调查阶段 神秘非非来了 ·与父母共同收集有关SARS的资料·师生共同布置SARS宣传栏·观看有关SARS的影像资料 ·丰富幼儿知识经验,激发幼儿的 探索欲望·家园互动,创设与主题适应的环境 材料准备:·和爸爸妈妈共同收集一切有关SARS的报刊或影像资料·人体模型及正常人肺部X光片·蜡烛和空瓶及已有知识经验准备·通过父母的讲解和 媒体的宣传,让孩子们对SARS病毒建立初步的了解环境准备:·将各类宣传资料布置成一个小展厅,并将资料最后装文档仅供参考

订成册以供幼儿日常随时翻阅 资源利用:·社会媒体资源利用:通过媒体对SARS进行 广泛大力的宣传,丰富孩子的知识经验·家庭资源利用:与家长共同收集有关图片、影像等有关资料,和孩子共同讨论有关SARS的话题·幼儿园资源利用:与幼儿园各部门工作人员(厨房、花房、门、房医务处)取得联系,以供幼儿参观了解家园合作:·请家长配合幼儿园在家做好防非典工作,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养孩子 良好的生活为生习惯环境创设:·创设与主题相适应的环境,拓展幼儿的知识面,使幼儿更准确了解SARS·创设SARS宣传栏,宣传结束后装订成册,以供幼儿日常生活中随时翻阅观察:·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每一环节,将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真正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孩子身上。展示:·通过情景表演的方式,进一步巩固孩子们对SARS的了解

经验建构阶段 我与非非 ·绘画SRAS病毒·游戏:找非非·探究活动:会呼吸的肺·探究活动:我们身体里的秘密·谈话活动:它们并不可怕·探究活动:SARS我不怕你·调查活动:身边的人怎样预防SARS的 ·初步了解、认识SARS的主要病征及其防治方法·激发幼儿关注周围人、事、物的兴趣

表征体验阶段 从我做起 ·情景表演:非非来了,从我做起·户外活动:多运动,防非典·生活活动: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儿歌:卫生拍手歌·集体活动:全园大扫除 ·了解必要的预防保健知,教幼儿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小小宣传员 ·向小班弟弟妹妹宣传有关防SARS的 信息·向家庭社区宣传有关防SARS的信息 ·体验创造与成功的喜悦

我不怕 ·歌曲:阳光总在风雨后·情景短剧:抢救疑似非典病人·生成活动:非非医院 ·培养幼儿勇敢乐观的生活态度 神秘SARS--神秘非非列

活动二:非非医院

主题名称 活动内容 建议目标 活动准备 实施策略

调查阶段 可爱的白衣天使 ·请家属中的医护工作者拍摄下医院里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观看一线医护人员救治非典病人工作情况的录像带 ·认识医护人员,了解他们的工作情况,培养幼儿对医护人员的敬仰之情 材料准备:·医生护士制服,包括手术面罩、手套、脚套、防护服、防护镜及帽子·医疗用品(听诊器、体温计、皮下注射器、血压计…)等小型安全复制品已有知识经验准备:·有一定生文档仅供参考

病和看病的知识经验活动环境准备:·室内室外布置好各个医疗区(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注射室、挂号室、取药室、划价室)资源利用:·家庭资源利用:充分发挥家庭中每个成员的力量,特别请家中家属是医护工作者的家长朋友为孩子提供第一手真实的材料·幼儿园资源利用:请我园园医共同配合,指导孩子的活动家园合作:·共同收集有关活动区材料,使活动顺利进行得到保障环境创设:·创设相适应的环境,使幼儿能在一个真实的情景中游戏。观察:·观察孩子活动中的表现,将目标层层递进,落实到每个孩子身上角色扮演:·让孩子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亲身体验和感知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伟大,培养孩子们对医护人员的崇敬之情

经验建构阶段 创建非非医院 ·请园医配合,向孩子们讲解有关SARS的防治知识·谈话活动:生病和看病的经验·集体活动:师生共同商量“非非医院”病区的 划分·谈话活动:病区所需要的医疗设备和医疗用品·角色游戏:我是小医生、小护士 ·建构与主题相关的知识经验,丰富幼儿对非典有关信息的认识,进一步了解医护人员的工作情况

表征体验阶段 表征游戏:非非医院 ·操作活动:我来建构非非医院·尝试游戏:非非医院

(一)·角色游戏: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操作活动:自制钱币,并为药品定价·尝试游戏:非非医院

(二)·操作活动:调整药价·游戏:非非医院

(三)(穿上自制的小医生小护士制服游戏)·在游戏中体验医护人员的辛苦和乐趣·培养幼儿之间的协作精神,促进孩子之间的友谊

四、活动部分

系列活动

(一)--“非非大王” [活动一] 认识“SARS”

孩子和父母亲共同收集有关SRAS资料,并和同伴间相互交流,共同了解SRAS就是非典型肺炎,它是一种不同于典型肺炎和一般感冒的可怕病症。

(在活动中,孩子们对SARS病毒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尤其是在共同收集资料的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和爸爸、妈妈一起剪报,网上下载资料,共同拍摄照片,为家庭成员之间,孩子与孩子之间,教师与孩子之间形成了一个良好的互动空间,较为充分的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

[活动二] SRAS病征

(一)通过孩子之间的观察交流,加之人体模型及正常人肺部X光片的辅助教学,使孩子们初步了解SARS病毒的病征。

·生成活动:(一大早,雷雷就兴高采烈地拿着两张SARS病毒放大图片举给我看,不一会,图片就吸引了不少小朋友的注意力,于是,我随机将今天的活动做了调整,和孩子们共同研究起这神秘的SARS病毒来。孩子们都说,病毒像太阳公公,有的觉得中间的部分像眼睛,还有的说像花。于是我立刻提议:让咱们把所想象的SARS病毒画下来。孩子们大胆作画,富有创造力的他们有的画出了太阳似的病毒,有的则画出了大小不一花儿似的病毒。通过这次生成的活动,使孩子的兴趣得到了延续,在活动结束后,孩子们还指着一张画得特别大的“病毒体”说:“这个好象是大王呀!”于是最后经过大家的一致商量后决定将我们的活动“神秘SARS”改名为“神秘非非”。)

*(通过前一个环节绘画的认识,使孩子们初步了解了病毒的特征,为了使孩子进一步认识和了解SARS的特性,接着我便组织孩子们玩“找非非”的游戏。将孩子们事先画好的大小病毒藏在教室的任一角落,有孩子能看见地方,也有看不见的地方(如柜子下,床下),通过这两次的活动,使孩子更加清楚了SARS病毒的特性,知道它是无处不在的,也是我们眼所不能及的。

活动是孩子自己自发生成的,但活动怎样即满足孩子的主体性,又能挖掘到真正具有教育价值的东西,这就需要教师不切时机地引导和设计一定的游戏情景,真正的为教育服务。)

[活动三] SRAS病征及其传染途径

(二)在活动中,大部分孩子都能运用已有经验,说出其症状,但很多孩子对“肺部阴影”这个词的概念似乎不能理解。于是,我首先利用人体结构模型,让孩子清晰的看到了肺的特征,接着又进行了燃烧的蜡烛实验,使孩子真实地看到了,当瓶子里没有空气后,燃烧的蜡烛就会熄灭,而肺是进行气体交换的地方,如果它被病毒入侵后,人没有氧起就会死,同时还利用了正常人的肺部X光片进行辅助讲解,让孩子知道当肺部被病毒入侵时,就会出现阴影,拍X光片就能知道并能对病人进行及早隔离。

[活动四] 小插曲--它们并不可怕

·生成活动:早上喧喧小朋友的妈妈找到我们说:“喧喧昨晚没敢独自一个人睡,文档仅供参考

说是白天看到了人的什么肺,而且还有黑呼呼的东西,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呀?”听完妈妈说的,我们首先向他表示抱歉,并向她说明了原因。家长表示理解,并也提出了它的疑惑:“是不是对孩子讲得太深奥了呀?”

针对喧喧妈妈的反映,我又随机问了几个孩子,都说:是的,它(模型)很可怕,象鬼一样,还有那个黑呼呼的(X光片)也很吓人。看来,这种对孩子造成的恐惧心理已经远远大于孩子对非典的理解,何不把这种恐惧的理解与目前的状况相联系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呢?于是我马上告诉孩子:“这个模型是假的,一点都不可怕,因为他们可是构成我们人的一部分呀,你们看,胃宝宝可以帮助我们消化食物,肺宝宝可以输送氧气……”。用这样一种拟人化的形式和孩子们讲起来,孩子们似乎轻松了很多,同时也对自己身体的内部构造产生了兴趣。这时,哲哲又问:“那黑黑的呢?”我笑着告诉孩子们:“那可是医生阿姨给肺宝宝照的像呀!”“那为什么是黑的呢?我们照的相片可是有颜色的呀?”我又解释道:“你们想,你们能看见你们的肺宝宝吗?”“不能”,“为什么呢?”“因为有身体遮住了?”“对呀,我们身体就像一个小房子,小房子没有门,没有窗,那会怎么样呢?”“哦,会是黑的。”

*(虽然了解人体构造是大班年龄段才接触的,但如果教师能多在讲解的语言上下功夫,及时考虑到本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种尝试也并非不可。在这次活动中,信好我们能及时发现,及时的“补救”,及时消除了孩子恐惧心理和活动给孩子带来的负面影响。同时,在活动中对家长的困惑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回应,要使家长真正了解活动的宗旨,活动的目的,活动真 正 的意义,使家长了解教育的新理念,新方法,使其真正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活动五] 我们不怕你--SARS

孩子们克服了这些所谓的“很可怕东西”的恐惧心理后,我给了孩子们及时的肯定,同时我也告诉他们:“你们都是勇敢的孩子,什么困难都不怕,可是,现在“非非”的到来,使很多人都很害怕,就像我们先前一样恐惧,怎么办呢?”“我告诉他们不怕非非,非非一点都不可怕,”“我们一起和它做斗争,”“

我们用消毒液杀死它……”

*(因为孩子们有了自己亲身的体验,所以能理解现在社会上人们对非典的恐惧文档仅供参考

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有了这种亲自的感受,孩子们都愿意积极的想出各种办法来对付“非非”,于是通过了一系列的园内采访和平日的观察,孩子们了解了各种防“非非”的有效方法,而且还近距离的感受到了自己周围人工作的辛苦,由此,引出了,“非非来了,从我做起的”活动。)

[活动六] 情景表演

围绕“非非来了,从我做起”的主题,和孩子们进行了各种情景表演,在活动中孩子们表演的惟妙惟肖,是活动得到了升华。

[活动七] 情景短剧--抢救非典疑似病人吴老师

(活动进行已有一周之久了,在谈话中,我发现孩子们对“非非”的兴趣似乎和我省人民对非典的恐惧心理一样,变得平淡了许多。)

活动开始,我很自然的带着孩子们进行着我们的讨论,这时,事先安排好的一出戏正即将上演了(请配班教师吴老师扮做一个有着非典症状的人)。活动顺利的进行着,这时,吴老师的几声咳嗽引起了我的注意,为了营造真实的氛围,我突然停止了我的讲话,并向吴老师的方向看去,随着我的表情和语言的变化,使所有的孩子也都和我一样,朝她看去,可似乎并没引起孩子们的太大的关注。于是,吴老师实施了我们预先商量好的第二套方案,我依然进行着我的活动,这时,吴老师朝我的方向走来,说:“焦老师,不好意思,打扰你们上课了,可是我觉得我现在很不舒服,头还有点烫烫的(边说边伴有剧烈的咳嗽声),我去休息了。这时,坐在吴老师身边的徐靖抬头看着她,并小声的说:“是不是吴老师得非典了呀?”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呀!随之,很多孩子都用很惊愕的表情看着吴老师。接下来,就是孩子们对吴老师进行的一系列的抢救活动(带防护镜,塑料袋当手套和昨天一个小姑娘带来的一套医疗小玩具)。在活动中,孩子们对发热门诊和医生的工作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一非常有价值的主题便在师生的有效互动中产生了。

系列活动

(二)--“非非医院” [活动一] 区域分类

今天的活动,我和孩子们共同商讨怎样在我们班创设医院的各个区域。

首先孩子们一致认为小城堡处最适合做“挂号处”。童梓昕说:“因为那里有一个文档仅供参考

小窗户。”杜灵月说:“我们只有买了病历才能去看医生。”教师概括:“医生阿姨给我们诊断病情的地方叫‘门诊’。”陈可说:“如果发

烧咳嗽就要去‘发热门诊’。”在孩子们分组讨论后,大部分幼儿同意将教师预设的‘隔离区’作为‘发热门诊’。谭师棋说:“那个柜子上面有很多针、防护眼镜。” *(评析:因为孩子们和教师共同收集的材料暂放在哪儿,孩子们通过直接观察认为那里既有医疗材料有被隔开,所以很适合做‘发热门诊’。)

教师加以引导:“如果怀疑是‘非典病人’怎么办呢?”陈逸翀马上答道:“需要马上隔离,要不然会被马上传染的。”这样顺利过度到“隔离区”的创设讨论。陈铭说:“我认为把寝室作为‘隔离区’最好,这样不会传染给其他看病的人。”陈可说:“不行,如果那样我们中午睡觉怎么办,我们不是会被传染的吗?”徐靖说:“‘药房’后面不是有个地方吗?那里可以作为‘隔离区’,我们不会到那里去的,就不会被传染。”刘泽为说:“如果下雨或者起风,病人不是很冷吗?他们的病就很难好了。”孩子们都点点头,林芳琪马上举起小手说:“我知道放在哪儿,可以放在教室的后面。”孩子们听到后都摇头表示不同意,池卓哲说:“那我们上课不是很危险?这是孩子们都不知所措的看着我。

*(评析:孩子在讨论的过程中已经将自己的生活学习融入进去,从提出问题到寻求解决的办法,再到生成新问题找出新办法的过程中,孩子们在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当孩子们面对问题不知所措时,教师应给予一定引导和启发。)

于是我给了他们一点点提示:“我认为‘隔离区’应该是四周围起来的,不让别人随便进入,并且进入‘隔离区’的走道叫‘半污染区’。” 陈逸翀马上站起来迫不及待的告诉我:“我知道放在哪儿。”说着手指向孩子们先商量好的“发热门诊”处,他接着说:“两排柜子中间真好是‘半污染区’。”孩子门表示赞同,我马上问到:“那‘发热门诊’放在哪呢?”孩子通过讨论决定设在“药房”背后处。

接下来,我们又进入了“划价处”的讨论,李珏皓说:“可以放在小城堡的旁边。”徐靖马上反问说:“那不是‘挂号处’吗?”欧阳震说:“小城堡旁边太小,打算盘不方便。”郑翰麒说:“可以换一换。”“怎么换?”我问。“这里可以盖章、打算盘。”他指着小城堡说。“这边可以挂号。” 李珏皓马上反映过来,孩子们都看着我,我向他们点点头。张珩农说:“划价完了,我们要去药房取药和打针。”贺思睿说:文档仅供参考

“那‘注射室’和‘药房’靠在一起最好,这样取药打针都很方便。”陈可说:“那里是‘发热门诊’呀?还有拍‘X光片’的地方设在哪儿呢?”孩子们提议将教室后面作为“放射科”。

最后孩子们决定将“隔离区”旁边作为“发热门诊”,这样如果发现“疑似病人”可以直接送往“隔离区”。

*(评析:在游戏中幼儿可以自由与环境相互作用,因此环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在今天的讨论中孩子们辗转反复的思考,寻找最适合的位置。我进行了一下统计,“挂号处”更换了两次,“发热门诊处”更换了三次,“划价处”更换了一次。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在探索环境的可能性时与小伙伴相互作用,因此产生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并且出现了关于这些问题的不同看法和争论。这样给教师也提供了一个了解幼儿兴趣和需要的机会,所以游戏作为幼儿园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课程实施的途径,也是课程生成的源泉)。

[活动二] 谈话活动(丰富活动区材料)

谈谈你觉得非非医院里还差些什么,我们可以怎样准备?

*(活动中孩子们的思维很活跃,商量后觉得一些医疗用品可以从爸爸妈妈给买的玩具中带来,药品可以将自己平时所用过的药品的盒子带来废物利用,隔离区的防护手套可以用小积木的塑料袋来充当,鞋套家里也有,可以带来,就是防护服和眼罩孩子们便商量要我帮忙寻找。我提议眼罩可以用透明的扎实一点的东西自制,孩子们先考虑用透明袋做,可通过实验发现太软了,不行。便发现可以考虑用透明的一次性塑料碗,最后决定便用其材料自制)。

[活动三] 操作活动(我来布置非非医院)

一大早,孩子们就兴高采烈地将自己在家中准备好的材料带来给我看)在活动中孩子们将自己带来的各种材料按照区域的划分和种类分别摆放。在孩子们的精心布置下,一个真实的非非医院就正式落成了。在活动中,孩子们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之情!

[活动四] 自由游戏--“非非医院”

(一)孩子们按自己意愿分配好了角色(医生、护士和病人),自由、轻松地开始了第一遍游戏。

*(这次自由的活动,是一段愉快、有趣,而没有大人干扰的时间。但毕竟孩子的经验是有限,整个活动都是凭借着自己已有的经验摸索着游戏的,自然中间会有操作不正确或者错误的地方,而这时的我并没有选择介入,而是以一个游戏者的身份进入游戏,适时地对活动进行指导。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并不能准确驾驭,所有的行为都受到了已有知识经验的限制。于是活动结束后,我便延伸开展了“生病的经验”和“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

[活动五] “生病的经验”

[活动六] “我是合格的小医生、小护士”

篇2:幼儿园大班《叶子》主题教案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教案:叶子

一、主题的由来

带孩子们去水东电站花圃秋游。小朋友发现了许多美丽的叶子,有又硬又厚的剑兰的叶子、紫红色和带花边的观叶花卉、高大的柳树上细细的叶子、长长的棕榈树的叶子、坚硬的铁树的叶子。幼儿通过看、摸、闻感受叶子的饿不同形态和质感,特别想知道叶子的秘密。因此,小朋友和老师就确定“叶子”的主题。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叶子》

二、主题网络

三、活动一:叶子的秘密

活动目的:

1、对探究叶子的秘密感兴趣

2、观察各种叶子的外形特征。

3、感受不同形状、颜色叶子的美。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5、乐意大胆地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

活动准备:去户外场地上的树下安全查看、小塑料袋

活动过程:

1、组织幼儿到户外寻找各种各样的叶子。

(1)出寻叶子、提出疑问:你们猜猜,我这片叶子是从哪儿找来的?

(2)交代去户外活动的注意点。

①注意安全、不乱跑;

②注意虫子。

(3)幼儿寻找不同的叶子。

①观察形状不同

②观察颜色不同

③了解叶子是什么树的?带着问题回去找资料查询。

2、回教室后。

(1)数叶子

(2)叶子分类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感受到了四季叶子的变化,较好的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提高了幼儿的想象力和积极性。但是,由于教师对诗歌的重复次数太少,幼儿可能记不住,后面跟琴音诵读诗歌会混乱。

篇3:幼儿园大班《叶子》主题教案

一、保护好奇心, 点燃持续探索的火花

我们在一日活动中努力营造有利于幼儿创新能力培养的氛围, 抓住发生在幼儿身边的每个能激起他们思考、想象以及感兴趣的事、物、情景, 激发幼儿内在的创造冲动, 让他们陶醉在充满乐趣的探索活动中。

案例:保育员阿姨把岑岑带到我身边, 生气地说:“何老师, 岑岑爬上桌子, 去博古架上搬木化石, 要是摔下来怎么得了!”岑岑低下头为自己辩解:“我只是想看看木化石里面的木头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在下面看不到。”原来是这样。

在主题活动——石头展览会上, 我们与幼儿共同搜集了许多石头制品和工艺品, 这其中当属奕杨小朋友带来的木化石最为珍贵。经过岁月的沉淀, 木头已和玉石浑然一体, 从玉石外清晰可见木头的纹理, 孩子们对木化石兴趣很高, 在听奕杨妈妈讲解过程中鸦雀无声。但由于木化石价格不菲, 讲解完之后, 我们将它置于较高的博古架上供幼儿欣赏, 却忘了架子与孩子的身高悬殊较大, 不便于孩子进一步观察与探究。了解这一情况之后, 我致电奕杨家长征得他们的同意, 将木化石放在窗台边, 并请保育员阿姨帮忙老师一同维持秩序, 让所有的孩子在不损坏木化石的前提下, 都能运用多种感官观察这块神秘的石头。每次课后总有一群孩子围着木化石叽叽喳喳讨论不休, “你看这个地方的木头有个小洞, 是蛀虫蛀的吗?”“化石要用多长时间才能形成?”“我见过恐龙化石, 和木化石有些不一样呢?”……对于“化石”的探究正悄悄酝酿形成。

兴趣是幼儿自觉学习和发展的动力, 是幼儿探索、创造的源泉, 没有兴趣, 幼儿产生不了好奇心, 更谈不上主动探索学习了。《纲要》科学领域提出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 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岑岑的“危险行为”实际上是一个指示信号, 它告诉我们, 幼儿在探索中光“听”是不够的, 他需要运用多种感官去观察、触摸新事物。这样他才能有自己的体验和反应, 才能从中发现问题, 追根求源, 引发思考, 激起探究欲望。案例中孩子们那一连串的问题是在与木化石亲密接触后才迸发的, 如果木化石一直高高在上, 如果岑岑不爬上桌子, 也许我们就在无意识中熄灭了幼儿心中的那簇探索的火花。

二、“等待”与“点拨”, 推动持续探索的深入

“等待”与“点拨”, 从表面上看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学方法, 但实际上它们都是教师介入幼儿活动的方式。教师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是推动幼儿深入持续探索的必要手段。

案例:下午3:00大活动室制作奇石盆景活动

场景一:元元小朋友要将两块石头粘在一起, 她尝试用了白乳胶、万能胶、透明胶等来粘, 都以失败告终, 她转身喊:“老师, 我不会!”老师问她:“所有胶都试过了吗?”元元说:“还有泡沫胶没有用过, 但肯定也粘不住。”“试试看, 试完后还是不行再来找老师。”元元改用泡沫胶粘石头, 粘完后还给石头刷颜料, 这样又盖住泡沫胶的颜色, 终于成功了。

场景二:睿睿手里拿着几块石头, 反复翻看, 眼神一片茫然, 老师问“睿睿, 想出要做什么吗?”睿睿摇摇头, “你去看看石头盆景画册, 还可以到讲台上看看老师的奇石盆景, 模仿着做一个, 好吗?”“好的!”睿睿高兴地开始他的创作。

场景一中元元在尝试了许多方法都以失败告终, 于是放弃了继续探索的勇气, 老师没有直接告诉她方法, 而是鼓励她继续探索, 最终她依靠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 那种成就感是无可取代的。而场景二中睿睿能力较弱, 想要独立完成一个活动过程有一定困难, 教师则让他从模仿做起, 积累经验, 激发他的探索热情。幼儿在探索过程中遇到技能上或是超出了他们能力范围的难题, 这都需要教师适时的点拨。

案例:上午9:40班级活动室科学活动《称一称》

在称一称石头重量的活动中, 我要求幼儿利用自制的天平, 找一找什么样的石头一样重, 并为活动做好记录。活动近尾声, 大家都在收拾整理, 我发现雨宏还在寻找相同重量的石头, 这块不行, 又换一块还不行……我没有着急催促她收拾, 只在默默观察她的举动, 同桌的阿杰要帮她, 她没有拒绝, 可阿杰试了三次也没有成功。一直目不转睛注视阿杰操作过程的她突然眼睛一亮, 她抢过阿杰手里的石头, 屏住呼吸轻轻把石头放在天平上。一边

是大石头, 另一边是三块小石头, 天平平衡了, 雨宏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等待”是一种特殊的介入, 在“等待”中, 既有教师对幼儿的了解又更显示出教师对幼儿能力的信任。从上面的案例记录可以看到, 当雨宏沉浸在思索的过程中时, 她可能会暂时没有明显的行为表现, 这时做为老师“等待”比“帮助”更可贵。

教师只有适时适度地采用“等待”、“点拨”等介入方法, 才能让幼儿在自主探索活动中感到成功的滋味, 也只有感受了成功才能唤起他们继续探索的热情。

三、借助表格记录, 促进幼儿对探索活动的再验证再发现

观察记录是探究活动 (特别是科学活动) 的重要环节, 幼儿借助表格真实记录活动的各种现象结果, 便于幼儿回忆探索操作的过程, 能促进幼儿对探索过程进行比较, 从而让幼儿萌发再实验、再验证、再发现的欲望。幼儿在探索后会乐于拿着记录表与同伴交流结果, 在交流中一经发现与自己不同的想法, 便会产生争论, 有了争论就会相应地产生再次实践验证的动力。

1. 这是幼儿在探索吸铁石吸附能力的记录表, 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对吸铁石吸附物体属性的判断已经很准确。活动后幼儿借助记录表中提出了新的问题, “吸铁石是石头吗?为什么和平常的石头不一样”幼儿发现的新知识体验是:有的东西看起来像铁但不是铁, 有的叫做铝, 吸铁石不能吸附铝。

2. 这是幼儿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实验过程后的记录表。不同的幼儿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记录, 活动后他们拿着自己的记录表互相交流, “为什么我把小石头放进水里, 水也变浑浊了呢?”“回家我也要把泥土和石头放在火里烧, 看看有什么发现”……幼儿通过交流记录表, 发现了许多新问题, 进而引发了他们进一步探索、验证、再发现, 并且从图表中不难看出幼儿探索的方法呈多元化, 探索的热情也相当高涨。

四、及时评价, 强化幼儿的持续探究欲望。

评价是科学活动必不可少的环节, 当幼儿听到“你真棒”“你真聪明”的话时, 都无一例外地笑逐颜开, 但教师的评价仅仅是为了增添幼儿所谓的成功的喜悦吗?其实, 评价的目的远不止于此。我认为, 在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教师评价的目的应该是这样的。

首先, 评价是为了支持幼儿更深入探索的需要。思维是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 评价的目的就是在此过程中推动幼儿的思维进程, 强化他的探究欲望, 这才是有价值的评价。就如下面片断中, 我们是这样做的: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中, 幼儿正动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区分泥土和石头, 突然“砰砰砰……”一连串刺耳的敲击声吸引了在的目光, “国国你在干什么?”老师走过去问, “我在区分泥土和石头啊, 用大石头一敲, 是泥土就扁了, 不是泥土的小石头是砸不扁的。”他得意地回答。“可是你敲击的声音太大了, 影响了别组的小朋友。”老师说:“这样吧, 如果你想继续在教室里实验就要考虑换个方法, 如果不愿意换个方法就到活动室继续探索, 你觉得呢?”国国想了想选择去了活动室。

其次, 个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思维水平和行为能力, 教师的评价应当如实地体现出这些差异。如在下面片段中对记录表的评价, 教师能针对每张表格的优势展开评价, 引发幼儿的讨论和思考, 并让幼儿从中学到可为自己所用的方法, 这才是评价的关键所在。

案例:科学活动《泥土和石头》结束, 老师和全班幼儿对记录探索过程的表格进行评价, 晗涵的记录表被评为“最清晰的记录表”, 她虽然也采用画图的方式记录, 可她在每幅图的边上配上数字, 让我们了解整个流程顺序。奕杨的记录表被评为“详细的记录表”, 他用的是图式加文字的记录方法。小萱的记录表是“最佳方法记录表”, 她采用的区分方法能很快区分泥土和石头, 但没有标注顺序, 看起来有些费劲……孩子们听得饶有兴致, 最后老师说:“这几种记录方式都很好, 让人一看就明白刚才你的实验过程, 你喜欢哪种记录方式?下次在记录时也可以学习记录。”

五、开设区角, 提供自由探索的条件, 延续幼儿探究热情。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 “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实际参加探究活动”, 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重视幼儿的探究性学习活动, 为他们的探究活动提供有利的支持。创设有利于幼儿自主探究的物质环境, 充裕的时间和丰富的材料是孩子们自由操作、持续探究的重要保证。鉴于这一点, 我们在开展探究性主题活动中, 将班级主题环境创设与区角活动有机结合, 使幼儿与主题活动环境、区角活动形成三维互动, 使幼儿在没有压力和框架的状态下, 随时随地直接操作, 自由进行持续探究, 感受成功的喜悦。

例如:在开展探索性主题活动《石头也疯狂》中, 石头已深入班级的各个区角中, 美工区里有用石头作画, 建构区里有用石头玩叠叠乐, 科学区里有各种矿石和孩子们超级兴趣的打火石, 另外班级还有一条用石头铺的小路, 每个孩子都喜欢光脚在上面走走踩踩, 既有趣又达到健身的目的, 可谓一举两得。区角中, 孩子自由探索, 轻松创意, 每次分组活动孩子们就分散在各区角中, 平时爱玩的玩具和游戏此刻都被打入冷宫。各类石头成了他们的新宠, 在游戏中他们发现问题:“打火石碰撞后会有一股味道, 那是什么味道?”“为什么有的石头有尖角, 有的石头是圆溜溜的?”……

幼儿在轻松、和谐、自由的环境中, 面对如此丰富的物质材料的刺激, 就会集中精力毫无顾虑的持续探索。幼儿心底的意图、潜在的创造力才能充分地发挥与展现, 他才能体验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发现者和成功者。那份自豪和满足是不言而喻的, 这对培养幼儿的独立、自主、持续探究、创新精神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篇4:幼儿园大班主题墙创设之我见

关键词: 主题墙 问题 大班 方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在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主题墙作为促进幼儿发展不可缺少的“环境”,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幼儿参与的成分也越来越多,主题墙内容不像以前那样过多重视作品的精致、漂亮,也不依附于教师的思想和行为。

那么,如何创设主题墙,让其发挥真正的价值呢?本人在教学中,结合新课程和课改理念,以大班为例总结出了创设主题墙的几种方法。

一、根据预定课程创设主题墙,与幼儿产生积极“对话”

充分利用主题墙,把主题墙的装饰紧密地与班级的主题教学活动运行方向相结合。幼儿关于教学活动的探索,教师和家长提供的相关内容的支持,构成了主题墙饰的主体。这些内容分块布置在主题墙上,使其担任一定的教学任务,幼儿可以在与主题墙“对话”和交流过程中获得知识,丰富对有关主题内涵的理解。

例一:在主题活动幼小衔接这一板块中,有一个《友谊联系卡》的活动,其目的是让孩子们认识自己的名字,了解自己名字的含义。便可把这个任务交给墙面。我们先让孩子回家与家长一起制作了一张卡片,卡片上写上孩子的名字及名字的意义,然后带回来贴在主题墙上。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体会到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期盼,并在自由活动中争先恐后地去认识自己的名字,向别人介绍名字的意义,同时辨认同伴的名字。

例二:主题活动“夏天的昆虫”这一板块中,幼儿较为困惑:植物、动物怎么会说话呢?针对此,我们让幼儿自己去找资料。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自己画 图、涂颜色,父母在下面加以一段文字说明,不到二天,“大自然语言”就展现在大家的面前。孩子们从中理解了许多的语言:荷花盛开,夏天来到了;小蚂蚁搬家,告诉我们快要下雨了……这些神奇的发现,激发了他们热爱和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例三:在数学活动中,孩子们对加减法较难掌握,我们就专门创设了一块数学主题墙,让孩子们先理解2至10的分成,写在白纸上,再进行过塑,可擦掉反复使用。让孩子们去操作2至10的分成,直到熟练为止。这样,孩子们就能很快地做出有关加减法的练习题了。

二、根据主题生成活动创设主题墙,使幼儿的知识更加丰富

主题墙是不断变化着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展开,幼儿会根据自己的兴趣,不断地引出新的内容,当教师追随幼儿的兴趣并提供支持时,师幼双方就会在认知、情感、经验等方面进行积极的交流、互动,推动活动的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在与环境、同伴、老师、家长的互动和对话中,获得了更加丰富的知识。

三、根据活动中的记录创设主题墙,引发幼儿主动探索

主题墙的记录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表格形式、绘画形式、图文相结合的形式等等。记录开展的方式也可以是不同的,可以是边探索边进行的过程记录,也可以是探索后的记录等。

例如:在“夏天的天气”活动中,墙上张贴了天气预报的情况记录表,幼儿每天放学回去通过电视、报纸、短信等獲得有关的天气情况。第二天来园时根据天气情况在旁边的表格上进行记录,然后在晨间谈话时对全班幼儿进行一次播报。记录活动促使幼儿坚持不懈地去关心气象,从而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也促进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主题墙的记录活动,不仅激发了幼儿的探索欲望,还促使幼儿对探索过程和结果进行表达和记录,幼儿常常几个人聚在主题墙前,争抢着讨论。

四、利用幼儿的作品创设主题墙,让幼儿充分展示自我

从主题墙上的作品可以看出幼儿对事物各自不同的理解、不同的情绪感受、不同的表现方式,既营造了主题的氛围,又留下了幼儿学习和探究的脚印,对幼儿的发展产生了有效的影响作用。

例一:活动“奥运英雄”中,先让孩子们了解我国的奥运英雄都有哪些。如:中国第一个获得金牌的许海峰、刘翔、姚明、邹市明等等。孩子们自由发言、讨论,讲述自己心目中奥运英雄的优秀品质(如:坚强、不怕吃苦、带病训练、为国争光等)并把心目中的奥运英雄画下来,教师在图画上写上向奥运英雄学习的品质。这样,一个个图文并茂的孩子心目中的“奥运英雄”形象就展现在墙上了。

篇5:幼儿园大班《叶子》主题教案

设计意图:

上个星期三,幼儿园组织去秋游,在吃桔子的时候,小朋友偶然发现一个桔子上带了几片叶子,孩子们的注意力一下就被这几片叶子吸引住了,还不断地从地上拾到了各种各样的树叶,玩得不亦乐乎,在孩子们展示自己的叶子的时候,我不禁想到,这不正与我的网络主题“我爱大自然”相符吗。在正常的思维下,如果讲到大自然,我们通常会先讲自然中的植物,从植物出发,再到树木,最后讲到树木的根茎叶,经过这次孩子们秋游,拾落叶的举动,何不换种方式,从最小的知识开始,再到大的环节。对此,我生成了这次的综合活动:有趣的叶子。想通过观察探索这个身边随处可见的小景物,来培养孩子们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从而让幼儿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活动目地:

1、幼儿热爱自然,喜欢亲近大自然的情感。

2、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了解树叶的大小、形态和颜色。丰富幼儿对树叶的知识:叶柄、叶脉、树叶的正反面。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户外有落叶木场地;彩色颜料、毛笔、浆糊等绘画用具;示范画一份。

活动过程:

一、捡落叶,拾落叶。

带幼儿到户外场地,谈话导入,让幼儿自由捡拾地上的树叶。

二、观察比较树叶,幼儿自由探讨,发现树叶有不同的形态和颜色。

1、形态各异(大小、长短、圆扁以及带锯齿“")

2、颜色不同(包括枫叶、绿叶、落叶)

3、树叶的组成(叶柄、叶脉、叶子的正反面)

三、将自己收集到的叶子进行拓印画。

1、出示范例,讲解示范。

用毛笔蘸上颜色,涂在叶子上,涂好后将叶放在纸上面用手轻轻一按,有颜色的叶子就印在纸上了。本.文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叶子,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印成非常好看的画面。

2、幼儿动手印画,教师巡回指导。

鼓励幼儿印得多,印得好,印过的叶子应放会盒子里。提醒幼儿颜色不要涂得太多,但要涂满,换颜色时应把毛笔洗干净,再涂其他颜色,保持桌面.衣服整洁。

3、展示幼儿作品,对保持整洁的幼儿给予表扬。

活动延伸:

叶子的用处(茶叶、菜叶如果幼儿感兴趣,还可简单提一下光合作用)

教学反思:

这次的活动,是孩子们秋游吃桔子发现叶子而引发的,通过今天的教学活动,可以看出,幼儿对此活动也很感兴趣,表现得非常活跃。也是从今天来看,孩子们的兴趣还远远不止是老师所想到的这些,而是更多、更加广泛。

第一个环节,我充分利用自然场地,让孩子们自由地玩,自由地拾落叶。孩子们从课堂中来到大自然,与自然融于一体,更容易引起幼儿兴趣。部分孩子其实在与同伴交流时就已经发现了叶子的很多常识,如:孩子们发现叶子里有骨头,其实也就是叶胫。

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拾的同时就发现了很多树叶的秘密,这时候老师则是作一个倾听者,一个引导者。在这个个环节中,我发现,孩子们的兴趣已经超出了老师的预想。如:程丹丹小朋友,她拿着一大把叶子的叶柄,叶子散开得很像一朵花,她还将这地花作礼物送给我”" 气氛非常活跃。

第三个个环节,我班是第一次制作拓印画,孩子们都觉得稀奇有趣,每个孩子都拿着自己捡回的叶子跃跃欲试,使得整个活动又进入了另一个别开生面的高潮。

整个活动,为了让孩子们对这整个活动有新鲜感,我之前并没有做任何铺垫,再加上这次活动的场地太广,导致场面有点乱,不过幸好到第三个环节时孩子们都已经能够安静地作画。

本来我的设想当中,在第三个环节里,当孩子们印的时候会发现,叶子的正面印画出来的是一个板面,而背面印出的却是有叶胫纹路的漂亮图案,不过因为孩子兴趣太高,当时并没有发现这一特征,而我也并不想做牵着孩子们鼻子走的老师,因此,叶子的组成在这个环节中被老师有意地忽视。

最后,说说我优点和不足之处及解决方法吧。我认为,这次活动,我的选材比较新颖,设计较大胆,能利用园内场地,从教室教学转而到大自然中教学,是传统教学的一个新突破。在教学中,善于抓住孩子们的兴趣点,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在课堂中能做到有的放矢,让孩子们做学习的主人,老师作为引导者和倾听者的身份,真正做到玩中学、学中玩。

但在教学中,也有很多不足之处。首先,活动准备仓促,不够充分。其次、场地中由于怕孩子乱,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时间较短,这时可以让孩子们坐下来慢慢仔细观察更好,这样孩子们的注意力自然能够集中。最后、不注重知识经验的准备,使得孩子作画时虽然非常有兴趣但作业情况只有一部分较好。有部分作品不理想。

总而言之,每一次活动都能增长一定经验,会发现自己许许多多不足的地方,并使之作为日后的借鉴,也对自己是一个促进。教育不断在更新发展,也正是因为一次次的总结经验,我才能更好的发现自己的不足,使之改进,从而找到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

篇6:大班主题教案 有趣的叶子

有趣的叶子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并体验游戏带来的快乐。

2、激发幼儿想象,用肢体动作来表现、创编叶子飞舞的动作。

活动准备:

1、带幼儿参观植物园或附近的公园,收集落叶。

2、录音机、音乐磁带,线、纸条、双面胶等。

活动过程:

一、观察、接触各种植物的叶子:

(把幼儿分成三组,每组摆放一篮叶子供幼儿自由选择)

1、观察叶子的形状及颜色。教师:“你们发现了什么?这些叶子都一样吗?”给幼儿自由谈论的时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

2、鼓励幼儿大胆想象叶子的形状像什么?同时让幼儿在白板上用线条画出叶子的轮廓,进一步熟悉叶子的外型。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串叶子,做挂饰。每个幼儿拿一片自己喜欢的叶子固定在纸条或线上,挂在脖子上。

二、游戏活动,提高幼儿的辨别能力:

教师交代游戏的规则:游戏开始,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进行时,幼儿可拍手自由动作,去寻找与自己有同形状叶子挂饰的同伴,当音乐停止时,相同叶子挂饰的幼儿要站在一块,可两人一组,也可三人、四人一组,游戏进行2—3次,每次可鼓励幼儿寻找更多的同伴。

三、创设情境,随音乐的旋律,表现叶子的飞舞:

1、教师:“一部分树木和植物在秋天时,叶子会伴着秋风渐渐的飘落,你们见过飘落着的树叶吗?那是什么样的?”启发幼儿用肢体动作来模仿被风吹起文档仅供参考

文档仅供参考 的落叶。

2、欣赏音乐《秋》,感受其旋律的优美,幼儿自由表现。

根据幼儿的能力教师可用语言情境随机启发幼儿表现各种动态的叶子(如:轻轻用手或身体的摆动表现叶子随微风忽忽悠悠的飘落,急速的扭动或打圈表现叶子被大风吹的乱舞,静止的造型表现叶子静静的躺在地上……)

3、听音乐《秋》进行角色表演。一部分幼儿做风,一部分幼儿做叶子,随音乐的起伏,鼓励幼儿有创造性的表演。可交换角色。教师评价。

四、延伸活动:百变叶子画。

不一样的我”主题活动反思

一、主题由来

近来幼儿在上大班后常规较差,部分幼儿自控能力较差、做事情鲁莽,很少幼儿能去主动的关心、体谅他人,在家里也事事以自己为先,对家里的大小事情都莫不关己。于是进行“不一样的我”这一主题探究活动。

二、案例分析(一)

案例实录:

在“长大的我”的一次照片收集和交流0岁的我、现在的我的活动中,孩子们发现自己最大的变化在身高,活动中引导孩子用不同方式进行比较,在用尺进行身高的比较中,孩子有困难了,有的说自己身高是110米,有的说是110,没有单位的,有的还拿出妈妈量衣服的尺,用尺对比着试图说出自己的身高,最后出现了“大人国”,身高110尺。孩子的争论引起了全班孩子的好奇,于是,在这次的活动中我们进行了关于数量单位的学习,孩子通过学习知道了1米有多高,知道身高尺上的CM是厘米,再次请他们自己去测量身高是,他们终于能正确说出身高是110厘米。幼儿园的学习活动是 暂告一个段落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会新本领的兴奋是无法抑制的,他们有的回到家中拿出尺和爸爸、妈妈一起继续量身高,同时也又一次复习了数量单位。从中也体验到自己长大了,现在学会的本领又多了,甚至有中小大人的感觉。

活动反思:

这次活动内容的选择是适合我们大班幼儿现有水平的,活动内容对他们来说有一定的挑战性。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体验了

自己长大的喜悦,他们学会了自己去超市购物,他们开始关心自

己身边的人,他们学会了主动帮助自己身边的朋友。开展的活动

内容是依据《纲要》,围绕学期目标而进行的。但活动中,如:我

认识的钱币中,孩子分、角、元分不清,老师大可让孩 在这次的活动中,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在孩子们争论时我没有马上参与,而只是作为一个旁听者,因为现在的孩子见多识广,在活动中孩子学会多少知识并不是很重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一种方法,一种用事实说服他人的一种方法。在孩子争论到最后,终于达成共识,身体包括躯干,手臂、手、腿、脚等,在孩子不再有异议时,再次找找身体哪些地方会动,第二次寻找的时候必第一次的正确率要高很多。这次我改变了常用的教学方法,总结后让孩子再去找,而是只把他们的疑惑点解释一下,大家达成共识,再次再原有基础上继续开展活动,此时,他们会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找,或是相互交流,或是镜面示范等方法补充自己的不足。再这次尝试中,我觉得这种互相学习的方法比老师一次次指导的效果要好得多,孩子完全处于一种主动探究、主动学习的状态。

案例分析

(三)案例实录:

主题活动:小小食品检验员

活动要求:

1、形成食品保质概念,在饮食方面有初步的自我保护意识

2、寻找和发现外包装上的保质期,学习推算食品保质期。

活动准备:

1、布置超市情景,整理箱若干

2、矿泉水、可乐、鲜牛奶、酸奶、薯片等

活动过程:

环节一:情景表演

快过节了,超市很忙,经理想请小朋友帮忙,把进的货放到货架上好吗?

1、幼儿搬运货品并分类,根据货架指示牌摆放货品

2、我们一起来检查货架上的的食品能不能卖,每份食品都印有它的保质期,把过了保质期的食品挑出来。

经理(老师)验收,和幼儿共同寻找食品的保质期:

1、为什么把这些东西挑出来?从哪 找到保质期的?

2、保质期一般会印在外包装的什么地方?

师将包装盒上的保质期展示给幼儿看。

师总结:保质期印在外包装的上端中缝湖底部,有的印的是凸出的字。

环节二:认识保质期

1、怎么知道它是过期食品?它的保质期是怎么写的?

2、怎样来看保质期?怎样知道食品是不是在保质期里?

3、拿几样食品让幼儿比较,哪样更新鲜?哪样不新鲜?

小结食品的保质期的几种标注方式

环节三:再次复验保质期

幼儿按饮料、奶制品、糕点、糖果部门氛围四组检查保质期,直到完成任务。

环节四:保质期内食品的保存

1、出示一盒在保质期内变质的牛奶让幼儿闻和看

这罐牛奶可以喝吗?为什 么

活动主题:超市购物

活动目标:

1、将积累的钱币经验运用到实际中去。

2、理解货物价格的表示方法。

活动准备:

1、事先选择好购物地点。与营业员联系,取得配合。

2、告诉幼儿一些超市购物的规则。

活动过程:

一、参观超市:

1、幼儿随意参观,与同伴交流自己看到的货物

2、参观超市货物的分类

二、交代任务

用手中的3元钱在超市买1"2样东西

三、记录自己用钱的情况

四、小鬼购物

教师及时提醒幼儿别把钱丢了,将碰下的货物放回原处

篇7:幼儿园大班叶子的秘密教案反思

(1)大班主题教案反思《叶子的秘密》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知道叶子的构成(叶肉、叶柄、叶脉),知道叶子有叶绿素。

2.学会由整体到部分以及对比的观察方法。

3.通过枯叶的绿叶的不同,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能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

4.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观察叶子,感知叶子的特征。

活动难点

知道叶子的构成。

活动准备

实物叶子、叶子小精灵、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景导入--------情景表演,激发兴趣。

1.老师扮演叶子小仙子和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律动带入教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让幼儿从叶子小仙子身上取下叶子进行观察,揭题。

师:叶子小仙子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树叶,请小朋友们每人摘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看一看叶子有什么小秘密。

幼:(认真观察树叶,相互交流。)

二、游戏活动准备--------借助课件视频,感知叶子的结构。(.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

1.感知叶子的结构

(1)教师出示课件,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幼儿以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结合视频的实物树叶展示叶子的各部分结构。

小结:叶子是由叶肉、叶柄、叶脉组成的。

2、感知不同的叶子都有相同的结构。

(1)你们还见过哪些叶子,它们都有叶肉、叶脉、叶柄吗?它们的叶肉、叶脉、叶柄在哪里?

(2)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种不同的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小结:树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形状,但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3.感知叶子都有相同,还有不同

(1)让幼儿相互走动找找伙伴的树叶与自己的树叶不同之处。

(2)出示课件图片,幼儿相互交流,找出不同。

小结:树叶结构虽然相同,但它们的颜色、形状、名称却又不相同,小朋友回家还可以去收集许多不一样的叶子看看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三、游戏活动过程------音乐游戏“小树叶找妈妈”。

1.师:许多小树叶生病了,它们都有离开了妈妈,我们一起来帮树叶治治病,然后再帮树叶宝宝找到大树妈妈好不好?

2.幼:快速找到树叶,添加叶脉、叶柄,准备音乐游戏。

游戏规则:每一个小朋友手拿一片树叶,把画正确的树叶贴在树妈妈身上,等所有的树叶贴好后,看谁用时少。

3.在音乐伴奏声中,幼儿来画树叶贴在树妈妈身上,进行比赛。

4.在比赛结束后,因为树妈妈的孩子回家了,所以她和所有小朋友开心的跳舞,把游戏达到高潮。

四、游戏活动拓展--------树叶秀秀秀。

1.师: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叶子宝宝也是很热情的,它们还想给大家在来表演节目,现在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坐位上,让我们来欣赏叶子的表演吧!

2.出示课件叶子的艺术品,幼儿欣赏。

教师小结(德育教育):

叶子宝宝的表演可真精彩,树叶艺术品虽然很漂亮,但我们不能为了作画而随意去折树枝摘树叶,我们应爱护大树妈妈,保护环境!

3.叶子宝宝还要表演,让我们再来看看。

(老师把树叶掰开,在白纸上画画,让幼儿来观察)

4.告诉幼儿这是叶绿素,它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枯叶和四季长青的叶子?小朋友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发现叶子的其他秘密。

5.结束语:小朋友们,外面还有好多叶子宝宝在等着我们去玩,让我们去外面玩吧!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2)大班教案《叶子的秘密》含反思

活动目标

1.观察叶子的特征,知道叶子的构成(叶肉、叶柄、叶脉),知道叶子有叶绿素。

2.学会由整体到部分以及对比的观察方法。

3.通过枯叶的绿叶的不同,激发幼儿积极探索的欲望,能相互交流探索的过程。

4.积极参与探索活动,萌发求知欲,体验成功快乐。

5.养成敢想敢做、勤学、乐学的良好素质。

活动重点难点

观察叶子,感知叶子的特征。

知道叶子的构成。

活动准备

实物叶子、叶子小精灵、多媒体课件.活动过程

一、游戏情景导入--------情景表演,激发兴趣。

1.老师扮演叶子小仙子和幼儿在音乐声中做律动带入教室,激发幼儿学习兴趣。

2.让幼儿从叶子小仙子身上取下叶子进行观察,揭题。

师:叶子小仙子为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的树叶,请小朋友们每人摘一片自己喜欢的树叶看一看叶子有什么小秘密。

幼:(认真观察树叶,相互交流。)

二、游戏活动准备--------借助课件视频,感知叶子的结构。

1.感知叶子的结构

(1)教师出示课件,带领幼儿一起观看,幼儿以小组观察、交流,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2)教师结合视频的实物树叶展示叶子的各部分结构。

小结:叶子是由叶肉、叶柄、叶脉组成的。

2、感知不同的叶子都有相同的结构。

(1)你们还见过哪些叶子,它们都有叶肉、叶脉、叶柄吗?它们的叶肉、叶脉、叶柄在哪里?

(2)引导幼儿发现每一种不同的叶子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小结:树叶有许多大小不同的形状,但都有叶肉、叶脉、叶柄。

3.感知叶子都有相同,还有不同

(1)让幼儿相互走动找找伙伴的树叶与自己的树叶不同之处。

(2)出示课件图片,幼儿相互交流,找出不同。

小结:树叶结构虽然相同,但它们的颜色、形状、名称却又不相同,小朋友回家还可以去收集许多不一样的叶子看看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三、游戏活动过程------音乐游戏“小树叶找妈妈”。

1.师:许多小树叶生病了,它们都有离开了妈妈,我们一起来帮树叶治治病,然后再帮树叶宝宝找到大树妈妈好不好?

2.幼:快速找到树叶,添加叶脉、叶柄,准备音乐游戏。

游戏规则:每一个小朋友手拿一片树叶,把画正确的树叶贴在树妈妈身上,等所有的树叶贴好后,看谁用时少。

3.在音乐伴奏声中,幼儿来画树叶贴在树妈妈身上,进行比赛。

4.在比赛结束后,因为树妈妈的孩子回家了,所以她和所有小朋友开心的跳舞,把游戏达到高潮。

四、游戏活动拓展--------树叶秀秀秀。

1.师:小朋友玩的开心吗?其实叶子宝宝也是很热情的,它们还想给大家在来表演节目,现在请小朋友们回到自己的坐位上,让我们来欣赏叶子的表演吧!

2.出示课件叶子的艺术品,幼儿欣赏。

教师小结(德育教育):

叶子宝宝的表演可真精彩,树叶艺术品虽然很漂亮,但我们不能为了作画而随意去折树枝摘树叶,我们应爱护大树妈妈,保护环境!

3.叶子宝宝还要表演,让我们再来看看。

(老师把树叶掰开,在白纸上画画,让幼儿来观察)

4.告诉幼儿这是叶绿素,它有什么作用?为什么会有枯叶和四季长青的叶子?小朋友们回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发现叶子的其他秘密。

5.结束语:小朋友们,外面还有好多叶子宝宝在等着我们去玩,让我们去外面玩吧!

教学反思

《纲要》中的科学领域提出了以下目标:“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能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等。”可见科学领域的价值取向不再是注重静态知识的传递,而是注重保持孩子们永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强调幼儿运用各种感官积极地观察、操作和实验,对探索的结果进行推理、得出结论。

篇8:幼儿园大班《叶子》主题教案

关键词:区域游戏,主题活动

开展区域活动顺应了幼儿发展的需要是幼儿个性发展的重要途径。随着主题活动的交替开展根据我班实际情况和幼儿需要, 让幼儿在科学、合理、有效的区角活动中大胆操作、大胆探索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从而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一、围绕主题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

1.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主题活动教育目标相一致良好的环境对孩子起着刺激、引导、激励的作用吸引着孩子们去探索、思考、去参与实践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启示。实践表明孩子经验的积累与迁移运用有着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在我们具体实践的过程中往往很难把握必须借助于老师不断观察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重点分析幼儿的经验基础从而调整目标与优化环境使环境更具有挑战性。2.区域游戏的环境要创设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关的情境在区角活动创设中老师要融合主题目标对各区作整体布局投放相关的材料保证在区角活动中孩子有一个全面和谐发展的环境。如主题活动《动物大世界》我们与幼儿一起搜集各种各样的动物图片、动物玩具、布置动物世界、展示台布置、动物饲养角, 更好地让幼儿观察了解小动物的特征和生活习性。在美工区让幼儿制作些小瓢虫、野斑马及蛋壳、小老虎, 然后以悬挂的方式布置立体空间收集各种关于动物的图书放在语言区一起分享。区角活动浓烈的动物世界的情景给孩子以强烈的感染使整个主题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3.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而变化。

我们的环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主题的需要或延伸活动的需要发挥潜在的教育功能。如在开展“我们生活的周围”主题活动中我们先根据主题需要为幼儿提供了玩具汽车接着在主题的开展中引导支持幼儿找自己家的路。4.区域游戏的环境创设要与幼儿生活接轨区域环境的创设应该来源于幼儿的实际生活来源于幼儿的固有经验让幼儿在熟悉的情境中去感知、操作、探索、发现。如“中国娃”这一主题活动中其主要目标是感受中国地大物博增强幼儿“我是中国小娃娃”的意识。

二、结合主题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游戏材料

结合主题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特点游戏材料是幼儿区角活动中开展学习的主要载体不同的材料对幼儿能力的发展可以起到不同的作用丰富的、有效的材料可以提升幼儿的学习兴趣所以区角活动材料的投放必须具备如下特点:1.投放的游戏材料要与主题活动内容相匹配。投放材料时教师要考虑材料与主题活动目标的关系。不同的主题要以相应的材料来加以支撑这样才能够让幼儿通过对材料的感知来加深对主题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2.材料的投放能让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去探索去发现。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自主探索的形式来达到主题学习的目标。游戏活动中教师创设让幼儿看、听、摸、嗅的环境支持幼儿用自己的感官去感受、去体验、去探究使幼儿的区角活动更加丰富和深入。如在主题活动《亲亲水世界》幼儿运用多种感官感知了解水是透明的、无色、无味、可以流动的特征。3.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如果区角中提供的材料不能是单一的, 要有趣, 要多变, 要多层次、递进式的多样化材料, 这样才能满足幼儿不同的需求。如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在区角设置了“房屋设计师”这块内容时我先投放的是新老房子的图片和铅画纸让孩子用彩笔设计平面的房子经过一段时间后能力强的孩子势必会产生不满足这时我又投放了彩泥和瓦楞纸条同时还有剪刀、双面胶等材料。

三、融合主题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上一篇:中国建筑行业发展状况(中英文)下一篇:公共能耗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