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2024-04-07

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共12篇)

篇1: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含反思适用于大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态度,认识常见昆虫的特征,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主题《爱上昆虫》含反思教案吧。

大话昆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特征,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态度。

3、能学会用轮流的方式谈话,体会与同伴交流、讨论的乐趣。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昆虫挂图、玩具、标本、模型等。

2、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3、环境创设“昆虫王国”。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讨论:请幼儿说说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比较这些图片上的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教师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如都有六只脚,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腹部,有触角,有壳等。教师引导幼儿将其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

3、找一找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小心爱护昆虫。

4、说一说 引导幼儿分享观察经验,让幼儿互相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昆虫,是否找到了我们“昆虫王国”里的昆虫?在哪里找到?这些昆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拜访昆虫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居住环境。

2、学习根据昆虫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并在饲养中实施。

活动准备:

捕虫网、饲养箱、郊外指导要点:

1、请家长带幼儿到附近小花园、菜园、郊外等地方观察昆虫,了解几种昆虫的居住环境。

2、在家长的帮助下,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学习饲养昆虫。

3、以拜访昆虫的形式,让幼儿将饲养箱中的昆虫带回园,组织幼儿分享交流捕捉中的见闻及饲养昆虫的经验。

4、教育幼儿不伤害昆虫的生命,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并能很好地照顾和饲养。

5、幼儿讨论如何给昆虫布置一个家,并教育幼儿在饲养过程中,昆虫可能死亡,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处理已死亡的昆虫,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的态度。

靠近一点

活动目的:

1、学习如何观察昆虫。

2、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提供放大镜、图画纸、蜡笔。

2、在区域设置饲养角指导要点:

1、幼儿可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时间,进入“饲养角”,继续观察昆虫。

2、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它们长得怎样?有几只脚?翅膀是什么颜色的?眼睛长得如何?它们在做什么?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图画纸上。

4、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并比较每个人观察的相同点及相异点。

5、将幼儿的记录结果粘贴在饲养角的墙面上。

昆虫拼图

活动目标:

1、巩固加深对蜜蜂、蚱蜢、蝗虫、蝴蝶、蜻蜓等常见昆虫外形特征的认识。

2、学习拼贴技巧,锻炼手指小肌肉。

活动准备:

提供昆虫拼图卡、画有草地、花园的背景图指导要点:

1、提供自制昆虫拼图于区域中,幼儿自由选择图片,根据昆虫的外形,将散乱的图片拼贴成一幅昆虫画,要求幼儿拼贴工整。

2、引导幼儿多拼出几只昆虫,并摆放在画有草地、花园的背景图中,比比谁拼的昆虫多。

3、活动延伸经;继续将拼图卡投放入益智区中,也可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剪成若干块,使拼图卡片不断更新。

滚印昆虫

活动目标:

1、观察昆虫身上颜色与大自然的关系。

2、大胆地用颜料表现自己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自制昆虫滚筒、各色颜料、排笔、挂历纸、报纸、围裙、袖套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讨论:

昆虫是什么颜色的?这些颜色与它们生活周围的颜色一样吗,为什么?

2、让幼儿找一找活动室内放置的和环境颜色相仿的物品和图片,感知相近色的视觉效果。

3、和幼儿讨论保护色对昆虫的作用。

4、将滚筒放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根据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大胆选择颜色进行涂染,要求幼儿涂抹时均匀,并在挂历上滚印出昆虫形象。

5、引导幼儿围绕“怎样才能使昆虫身上的色彩艳丽多彩?”“怎样才能滚印出一只美丽的昆虫?”让幼儿做进一步探讨。

6、活动延伸:待颜料干后,幼儿用剪刀剪下昆虫轮廓,展示在昆虫栏中。

昆虫制造坊

活动目的:

1、创意地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2、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牙刷、筷子、汤匙、冰淇淋盒子、果冻盒子、塑料袋、皱纹纸、蜡光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等。

指导要点:

1、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所提供材料与昆虫的相近之处,如:筷子、汤匙、牙刷、果冻盒子等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哪些昆虫的身体部位?

2、引发讨论,如果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蜻蜓、蝴蝶、瓢虫等昆虫,昆虫的翅膀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如何将昆虫的翅膀装饰得更美。

3、鼓励幼儿多尝试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引导幼儿选择多种材料装饰昆虫的翅膀。

4、幼儿分享作品,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

5、将教室一角布置成草丛,将幼儿制作的昆虫布置于草地上。

昆虫成长记

活动目标:

1、发表对昆虫的认识。

2、积极参与抢答竞赛游戏,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3、用绘画方式记录昆虫的变化。

4、帮助幼儿自制观察小书。

活动准备:

有关昆虫的题目答卡若干、录像《毛毛虫变蝴蝶》、16开的白纸数张装订成小书、画笔

活动过程:

1、欣赏录像《毛毛虫变蝴蝶》,介绍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与幼儿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以增加幼儿探索的兴趣。

3、将幼儿分组进行竞赛游戏,以必答与抢答的形式,回答与昆虫有关的问题。

4、统计得分结果,公布优胜组。

5、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所熟悉的一种昆虫。如:昆虫的颜色、活动情形、食物、居住的地方、幼儿野外观察所见、饲养昆虫时观察到的等,都可以记录在纸上,并装订成小书。

6、幼儿互换小书,交流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分享其成果。

教学反思:

有爱心的小安妮因为喜欢昆虫,而去收集死去的昆虫和蜕下的皮,给昆虫自由的生活空间,甚至在梦中,自己都变成昆虫,感受当昆虫的乐趣,以其独特的方式,表达出对昆虫的喜爱。为了让孩子了解昆虫,课前让孩子们收集有关昆虫的资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阅读中来。

1、注意学法的指导。紧扣 “爱”字,突出重点。在课堂上,以“爱”字贯穿全篇课文,在训练语言文字的同时,突出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在学生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渗透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思想。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在第二课时教学3——5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围绕课后问题“安妮很喜欢昆虫,她是怎样做的?”展开学习。首先,我让学生勾画出3——5自然段中能概括写安妮怎样做的句子;然后,具体指导学习第三自然段,她是怎样喜欢收集昆虫的;最后采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学习后面的内容。

2、阅读的目的是为了有效的指导写作,我抓住第二自然段先概括在具体的写法,让孩子们在自读自悟的基础能够进行仿写,通过检查可以证实大部分孩子学会这一写法。课文的2——5自然段结构相似,都是围绕重点句展开叙述的,要引导学生掌握这种写作特点来学习。整篇文章都是围绕我喜欢昆虫来写,但每个自然段写一个方面。

本文扩展阅读: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篇2: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名称和特征。

2、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3、培养观察,比较昆虫的能力。

4、主动参与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及成功的喜悦。

5、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活动准备:

1、利用各种工具捕捉过昆虫,参观过昆虫馆。

2、多媒体制作——昆虫小博士、昆虫小侦探图片数张或昆虫录像。

活动重难点:

根据昆虫的关键特征,学会辨别昆虫和非昆虫。

观察发现昆虫的共同外形特征,初步形成昆虫概念。

活动过程:

一、唤起回忆。

参观了昆虫馆,介绍看到的昆虫名称。

二、学当昆虫小博士

1、挑战一:看阴影猜猜我是谁?

2、挑战二:躲起来猜猜我是谁?(出示昆虫局部明显特征)

交流:天牛的触角是它们年龄的表示,螳螂的前腿就像带刺的刀。瓢虫家族的害益之分,如:七星瓢虫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是害虫等。

3、挑战三:看看谁的眼睛最厉害?

快速看图片,合上图片回忆有哪些昆虫?

哪些昆虫躲在里面?

再次打开图片,看一看又多了哪种昆虫?

4、挑战四:猜一猜什么昆虫会和它们在一起?

出示花、雷鸣记号、灯泡,猜出蜜蜂、蝴蝶、萤火虫等昆虫。

三、建造昆虫馆

1、昆虫是个大家族,虽然它们有不同的名称,可是家族成员都有很多相同的地方,找一找,它们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2、从以上昆虫中归纳发现昆虫家族共同的特征,并一一贴在展示板上。

3、今天昆虫馆里来了许多虫子,有一些不是昆虫也混在里面,请小博士把它们找出来。

(教师将蜘蛛、青蛙、天牛、蜜蜂、蛇、螃蟹、独角仙、蜗牛等都放进原来出示的昆虫中,请幼儿分别把不是昆虫的虫子找出来。)

4、共同对照检查对错,说出理由,并向不是昆虫的朋友告别:“对不起,你不能住在昆虫馆。”

(例如:蜘蛛八条腿、蜗牛没有腿都不是昆虫,蜜蜂符合昆虫的特征要求,是昆虫。)

5、虫馆开馆。播放录像,感受昆虫世界的奥妙。

教学反思:

昆虫是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幼儿在生活中有着很深的探索欲望。活动中,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幼儿的认识能力,同时也提升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文.章出自快思教.案网]幼儿的参与性也比较高,能积极地表达自己对于昆虫的认识,而且在活动中,教师与幼儿的交流以幼儿为主,顺应幼儿的发现与认识。让活动变得更加生动。

不足之处:

活动中鼓励性的语言少了点。

本文扩展阅读:昆虫种类繁多、形态各异,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数量最多的动物群体,在所有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病毒)中占了超过50%,它们的踪迹几乎遍布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篇3: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故事进行到第二个段落,乘客变成了蛋宝宝,我照旧提出与刚才相同的问题,这时我明显感觉孩子们已开始东张西望,蠢蠢欲动,但在我精心提问“铺垫”下,孩子们对第三位乘客长颈鹿坐车的情节,编得和我“分毫不差”,我觉得活动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活动结束后,潘老师马上给了我当头一棒:“这是一个续编活动吗?简直像上故事课。”王老师也质疑:“续编是一个创造性讲述活动,而钟老师的引导却让孩子们陷入了刻意模仿的局面。”这话一针见血地刺中了我内心的想法。我试图给孩子们一个讲述模式的框架,自以为用问题“牵”着孩子,其实却陷入了“灌输模仿”的教学。

“抓住孩子最感兴趣的内容续编。”带着导师的最后建议,我重新思考,我开始重新设计教具,并准备了一个“秘密武器”。

第二研活动, 针对上次提问过多的弊端,这次我以提问直接导入:“小猴碰到了谁?会发生什么事情?”“你喜欢这辆出租车吗?”孩子们立刻说:“很喜欢,它像变形金刚一样。”孩子们的话正中下怀,我立刻说:“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请你接着把故事编完整。”

接着,我神秘地出示一张图片支架(附图一)让孩子们理解,孩子们马上说:“图片是说,小猴想了一个什么办法?小动物们怎么说的?故事最后怎么样?”看着孩子们信心十足的眼光,我邀请了天天,他说:“小猴摁了一下按钮,车窗慢慢变高变大了,座位慢慢降低了,车子变得又大又宽敞。”天天把“办法”说得非常好,我肯定了他,同时提出增加“对话”的要求。这次我邀请了班上语言发展最好的甜甜,但可惜的是她同样只讲述了出租车的变化,甚至说得更简单了。我心中顿觉失落,并忍不住指责了她。

活动结束后,反思今天的态度,我陷入了矛盾和自责,但是为什么形象的支架对孩子们一点作用也没有?是我支架设计的问题?还是我太急于出示支架,反倒让支架成了孩子们讲述的包袱?想到这一点,我对支架的运用又有了新的想法。

第三次课堂实践就在自己紧张、期待、揣测的心绪中拉开了序幕。

转眼又到了续编环节,我满怀期待的邀请了男孩东东。东东是个小车迷,他说:“小猴先摁了一下红色的按钮,车窗忽然打开了;接着,小猴又摁了一下蓝色的按钮,天窗慢慢地升高了,变得像烟囱一样;最后,小猴还摁了黄色按钮,车上的座位慢慢降低了。车子变得又大又宽敞。”东东虽然没有把对话、心理等语言要求讲得面面俱到,但他用了好听的形容词,这是我事先没想到的,我立刻在“办法”符号上写下文字“形容词”肯定了他。接着,我又邀请了语言发展较好的女孩倩倩,没想到她的兴趣点也在“出租车的变化”上,还加上“嘭嘭嘭地”,“嗖地一声”等一些非常生动的象声词,我也用文字“象声词”肯定了她。第三个孩子浩天把“长颈鹿上车的过程”讲述得绘声绘色,把“钻、弯、侧”等动词拿捏得非常到位,我同样用文字记录下来(附图二)。虽然,孩子们最终也没有讲清我预想的出现人物“对话、心理”等语言丰富性的要求,但我一点也不失望。

这一次潘老师肯定了我:“钟老师有很大进步,环节层层深入,给孩子们更多讲的机会。”王老师也高兴地说:“这次教师充分关注幼儿,特别是随机出示支架这一点,我觉得做得特别好。”这次活动,导师也肯定了我,体现了《指南》中评价的“灵活性原则。”我觉得我离《指南》的要求还很远,只是今天的活动让我感受到语言发展不是一蹴而就,支架运用也不是一成不变,关键在于教师做好“掌舵人”,发现幼儿亮点,灵活调整。

到今天为止,活动已经历了四研,孩子们也逐渐丰富了故事中“对话,语言,结尾”等语言讲述的要求,活动在孩子们的掌声中依依不舍地落下帷幕。

这次活动给我莫大信心,同时又激发我思考“活动的多种价值和整合的教学理念”,比如可以在活动的最后环节延伸:让幼儿在PPT的欣赏过程中,感受现实生活中各种概念车的神奇。这样既可以体现语言讲述的要求,又融入认知发展的要素。是否能得到孩子喜欢,我将拭目以待……!

篇4: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幼儿教师;主题教学;反思

一、扩充理论知识,建构问题意识情境

幼儿教师需要把新的理论和新的知识运用到教学实践中,找出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反思能力的培养应该从观察开始,通过观察优秀教师的大量教学实例,积累各种“背景性知识”,理解组织教学的原理和一般教学经验,探究优秀教师的教学与他们的知识结构之间的联系,同时应该要求教师将教学活动全过程和活动情境作为认知对象,对教学行为和教学全过程进行分析和再认知,解读自身的教学,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境,综合各种教学要素与条件,关注幼儿的反应,理解各种教学策略运用的条件性知识,提高教学的决策意识。

二、增强创新意识,创造多样化反思途径

1.撰写教学日志

教学日志是一种对教师自己的思想变化和行为变化的记录。它不是仅仅记录、罗列教师日常教学生活事件,而是让教师给自己提出一些问题,它有利于教师分析、认识、改变和超越自我,这也是促进自己专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

2.对话

实现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的充分互补。在实践中,幼儿教师有时会处于“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困境,反思成为一种自我的“独白”,教师无法理解和体会到更为多元的教育价值,此时集体反思就变得必不可缺。集体反思可以分享教师间的经验,达到合作学习和共同提高的目的,有助于建立合作学习型共同体。因此,适时地将个人反思的结果同他人分享,实现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的充分互补,是逐步提升反思效率和质量的必然选择。教师根据个人的喜好和能力,可以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分析录像、上网与同行切磋。打破教师教学自我封闭的藩篱,需要同事间的对话,尤为是批判性的对话。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研讨中,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顾虑,把自己的真实语言包裹起来,不愿意让别人知道,而开放性的对话和讨论会使每位教师的思想得到启迪,教学行为得以改善,同事的思想和良好的建议成为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资源。

3.阅读

阅读理论知识是教师反思不可缺少的方法和手段,教师通过阅读获得大量信息,为自己熟悉的事件提供新的阐释,为自己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的解决提供可能,并帮助教师真正理解教学的意义,启迪自己的思想,增强自己的理性智慧,改进教学实践。

4.建立档案袋

它记录一个教师的发展历程,它记录教师学习、研究和教学方面的概况,是对已有的经验进行整理和系统化的过程,是对自己成长的积累过程,也是教师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它是教师学术反思和专业发展的强有力的工具,并可成为供其他教师分享的丰富教育资源。

三、全方位思考,丰富反思内容

幼儿教师应对活动过程全方位思考,关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实际需求和表现,对行动过程中自身教学行为进行价值性思考。反思什么是许多教师感到困惑的问题。要引导教师反思经多次讨论后确定下来的内容,先由幼儿教育的基本要素入手,包括一日生活、师幼互动、个别差异等,然后逐渐加以细化,使教师逐步明确反思内容,选择反思的问题和方法。课堂教学是幼儿教师演绎精彩人生的舞台,也是幼儿心智发展的主要阵地。全方位的教学反思就是看教学方案的设计与流程是否合理;教学前是否考虑了幼儿的经验水平、学习特点和个性特征;教学中是否注意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是否根据教学的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是否为幼儿提供了学习交往的机会;是否重视了幼儿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幼儿的“智慧火花”“创新火花”是否得到赞赏和激励;教学是否营造了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还是让幼儿处于专制、服从、压抑的学习状态;教学过程中教师是“导演”还是“演员”;教学过程中突发事件是如何处理的等。教学后,幼儿教师及时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回顾”,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再设计,从而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四、寓教学反思于一日生活之中

找准要点——写特点。教学过程是师生对话、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教师的举手投足,教师对幼儿、对教材的理解以及对教法、学法、教具的运用直接作用于幼儿,影响课堂气氛和活动质量。相反,幼儿的注意情况、参与程度、疲劳状态、个性特征和经验差异等也反作用于教师。此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作用,彼此牵连,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一些童稚趣语、幽默问答、探究性的发现、竞赛性的游戏、展示性的表现或随机生成的问题能够拓展幼儿思维的空间,帮助幼儿迁移经验,进一步丰富学习内容。

总而言之,反思是强调教师从自己的经历中学习,鼓励教师敢于挑自己的“刺”,是跟自己“过不去”,是主动澄清和质疑自己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教学观念和教学信念;反思是一种探究过程,“实践的反思把经验与理论的或哲学的探究结合起来了”,教学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写教学反思,可以承前启后,扬长避短,挖掘教师个性智慧。

篇5:大班主题活动《爱上昆虫》教案

大话昆虫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昆虫的特征,观察昆虫的居住环境。

2、培养幼儿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态度。

活动准备:

1、教师与幼儿共同收集各种昆虫挂图、玩具、标本、模型等。

2、有关描述昆虫的图画书。

3、环境创设“昆虫王国”。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讨论:请幼儿说说哪些昆虫是曾经见过的,叫什么名字?

2、请幼儿比较这些图片上的昆虫哪些地方是一样的?教师记录幼儿的观察结果。如都有六只脚,大部分有翅膀,身体分成头、胸、腹部,有触角,有壳等。教师引导幼儿将其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

3、找一找 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昆虫,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仔细观察,小心爱护昆虫。

4、说一说 引导幼儿分享观察经验,让幼儿互相交流:你找到了什么昆虫,是否找到了我们“昆虫王国”里的昆虫?在哪里找到?这些昆虫有哪些共同的地方?

拜访昆虫 活动目标:

1、了解昆虫的居住环境。

2、学习根据昆虫生活习性进行分类,并在饲养中实施。

活动准备: 捕虫网、饲养箱、郊外指导要点:

1、请家长带幼儿到附近小花园、菜园、郊外等地方观察昆虫,了解几种昆虫的居住环境。

2、在家长的帮助下,捕捉几只容易饲养的昆虫放在饲养箱中,学习饲养昆虫。

3、以拜访昆虫的形式,让幼儿将饲养箱中的昆虫带回园,组织幼儿分享交流捕捉中的见闻及饲养昆虫的经验。

4、教育幼儿不伤害昆虫的生命,不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并能很好地照顾和饲养。

5、幼儿讨论如何给昆虫布置一个家,并教育幼儿在饲养过程中,昆虫可能死亡,引导幼儿讨论如何处理已死亡的昆虫,培养幼儿尊重生命的态度。

靠近一点 活动目的:

1、学习如何观察昆虫。

2、学习观察记录的方法。

活动准备:

1、提供放大镜、图画纸、蜡笔。

2、在区域设置饲养角指导要点:

1、幼儿可在区域活动、自由活动、游戏时间,进入“饲养角”,继续观察昆虫。

2、引导幼儿展开讨论:它们长得怎样?有几只脚?翅膀是什么颜色的?眼睛长得如何?它们在做什么?鼓励幼儿在观察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想法。

3、鼓励幼儿利用放大镜进行观察,并将观察的结果记录在图画纸上。

4、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结果,并比较每个人观察的相同点及相异点。

5、将幼儿的记录结果粘贴在饲养角的墙面上。

昆虫拼图 活动目标:

1、巩固加深对蜜蜂、蚱蜢、蝗虫、蝴蝶、蜻蜓等常见昆虫外形特征的认识。

2、学习拼贴技巧,锻炼手指小肌肉。

活动准备: 提供昆虫拼图卡、画有草地、花园的背景图指导要点:

1、提供自制昆虫拼图于区域中,幼儿自由选择图片,根据昆虫的外形,将散乱的图片拼贴成一幅昆虫画,要求幼儿拼贴工整。

2、引导幼儿多拼出几只昆虫,并摆放在画有草地、花园的背景图中,比比谁拼的昆虫多。

3、活动延伸经;继续将拼图卡投放入益智区中,也可引导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昆虫,剪成若干块,使拼图卡片不断更新。

滚印昆虫 活动目标:

1、观察昆虫身上颜色与大自然的关系。

2、大胆地用颜料表现自己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自制昆虫滚筒、各色颜料、排笔、挂历纸、报纸、围裙、袖套

活动过程:

1、创设问题情境引发讨论:

昆虫是什么颜色的?这些颜色与它们生活周围的颜色一样吗,为什么?

2、让幼儿找一找活动室内放置的和环境颜色相仿的物品和图片,感知相近色的视觉效果。

3、和幼儿讨论保护色对昆虫的作用。

4、将滚筒放在区域中,让幼儿自由,根据自己对昆虫的认识大胆选择颜色进行涂染,要求幼儿涂抹时均匀,并在挂历上滚印出昆虫形象。

5、引导幼儿围绕“怎样才能使昆虫身上的色彩艳丽多彩?”“怎样才能滚印出一只美丽的昆虫?”让幼儿做进一步探讨。

6、活动延伸:待颜料干后,幼儿用剪刀剪下昆虫轮廓,展示在昆虫栏中。

昆虫制造坊 活动目的:

1、创意地用不同美工材料表现自己喜欢的昆虫。

2、体会独立完成任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牙刷、筷子、汤匙、冰淇淋盒子、果冻盒子、塑料袋、皱纹纸、蜡光纸、剪刀、双面胶、透明胶等。

指导要点:

1、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所提供材料与昆虫的相近之处,如:筷子、汤匙、牙刷、果冻盒子等这些材料可以用来制作哪些昆虫的身体部位?

2、引发讨论,如果利用这些材料来制作蜻蜓、蝴蝶、瓢虫等昆虫,昆虫的翅膀可以用什么材料制作,如何将昆虫的翅膀装饰得更美。

3、鼓励幼儿多尝试使用不同材料进行制作,引导幼儿选择多种材料装饰昆虫的翅膀。

4、幼儿分享作品,促进幼儿间的相互学习。

5、将教室一角布置成草丛,将幼儿制作的昆虫布置于草地上。

昆虫成长记 活动目标:

1、发表对昆虫的认识。

2、积极参与抢答竞赛游戏,并从中获得成就感。

3、用绘画方式记录昆虫的变化。

4、帮助幼儿自制观察小书。

活动准备: 有关昆虫的题目答卡若干、录像《毛毛虫变蝴蝶》、16开的白纸数张装订成小书、画笔

活动过程:

1、欣赏录像《毛毛虫变蝴蝶》,介绍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与幼儿分享蝴蝶的有趣信息,以增加幼儿探索的兴趣。

3、将幼儿分组进行竞赛游戏,以必答与抢答的形式,回答与昆虫有关的问题。

4、统计得分结果,公布优胜组。

5、在区域活动中,引导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所熟悉的一种昆虫。如:昆虫的颜色、活动情形、食物、居住的地方、幼儿野外观察所见、饲养昆虫时观察到的等,都可以记录在纸上,并装订成小书。

篇6: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活动设计背景

秋天来了,我带领孩子们观察秋天的田野,天空。为美术课《秋天的大地》做准备。谁知道在观察的过程中不知那个孩子发现了一只蛐蛐!整个班的孩子们立刻炸了锅似的兴奋。我一看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就决定开展一次活动引导孩子探索昆虫世界的秘密,让幼儿认识昆虫的基本特征,知道昆虫和人们的关系。让孩子们更直接地了解自然,亲近自然,培养孩子对昆虫的研究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音像和图片的展示和与同伴的分享交流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

2、了解昆虫和人们的关系。

3、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4、能用操作材料制作瓢虫,体验制作的快乐。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孩子了解昆虫基本特征,能爱护益虫,消灭害虫。

难点:分辨益虫、害虫。

活动准备

昆虫图片(电子图片若干,纸质小图片若干)、视频、制作瓢虫的材料若干(每人一份)

活动过程

一、通过猜谜语活动引出主题。

1、教师念谜语:

小小虫,嗡嗡嗡,飞到西,飞到东,传花粉,采花蜜,人人夸它爱劳动。(蜜蜂)

一对翅膀薄又明,两只眼睛亮晶晶,飞低飞高报阴晴,飞来飞去捉害虫。(蜻蜓)

师:小朋友,你们还知道知道那些昆虫吗?请你说一说。

2、师:原来小朋友已经知道这些昆虫。那么,你们想知道这些昆虫更多的秘密吗?

二、观看昆虫图片,了解主要特征和生活习性

昆虫家族队伍庞大,全世界有1000万种,其中900万种还未被人类所认知,昆虫世界可神奇了。老师知道同学们爱看小动物,今天特意给你们带来一些图片,请大家欣赏。

1、(1)、图上有什么?它们叫什么名字?

(2)、它们是什么样子的?(头上有什么?数一数有几队翅膀?有几对脚?)

(3)、它们有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它们共同的名称叫什么?教师随机画出昆虫特征图

(4)、还知道哪些昆虫?他们是什么样子的?

师小结:画面上的这些虫子有一个共同名字叫昆虫。昆虫的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嘴和眼睛;胸部长着三对脚,背上一般长着两队翅膀;腹部一节一节的两侧有气孔,是呼吸用的。有些昆虫(如七星瓢虫)有一对翅膀变硬了,还有些昆虫只有一对翅膀(如蚊子。)

2、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介绍:

(幼儿介绍哪一种,就请他拿出这种昆虫的图片。)

三、初步分辨益虫、害虫

1、师:你喜欢哪些昆虫?不喜欢哪些昆虫?为什么?

对人类有益的昆虫叫做益虫,对人类有害的昆虫叫做害虫。板书

2、师:昆虫里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来源快思老师教案网]为什么?

(1)害虫的危害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危害人体与其它动物,传染疾病,例如蚊、臭虫、蝇、蚂蚁、蟑螂、蚂蝗、血吸虫等;另一类危害庄稼、水果、林木等植物,如蝗虫、蚜虫、蝼蛄、苹果钻心虫、稻螟虫、松毛虫等。视频《苍蝇的危害》

(2)益虫有多种:有的益虫可以为人制造食物和用品,例如蜜蜂、桑蚕、柞蚕等;有的益虫可以帮助人类消灭害虫,例如蜻蜓、七星瓢虫、金小蜂等。

3、出示图片。问: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些昆虫吗?他们是益虫还是害虫呢?

幼儿分类

四、讨论怎样对待昆虫

师:我们该怎样对待昆虫里的益虫和害虫?

小结:我们应该保护益虫,不随意捕捉和杀死益虫。要注意环境卫生,不乱倒垃圾,随地大小便,不让脏水积聚使害虫无法生存等。

五、活动延伸《制作瓢虫》

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制作瓢虫的材料,现在我们来做一只美丽的瓢虫吧。(教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喜爱小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态的昆虫形象能极大地引起儿童的兴趣。孩子在课堂上看见书本上和我提供的各类昆虫作品,每个人都非常开心。这节课我先通过谜语激发孩子兴趣,把孩子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接着让孩子们通过看形态各异的虫子图片而喜爱上漂亮的虫子,了解到昆虫的基本特征。第三部分是结合生活实际和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常见的昆虫进行益虫和害虫的分辨,让大家去爱护和保护大自然的朋友。最后通过制作各种瓢虫感受制作的快乐!

在构思这堂课的内容过程中,导入部分感觉比较难,找不到适合的切入点,这个问题一直困饶着我。本想找个昆虫方面的动画片段,通过欣赏导入到新课中。结果这样理想的动画片没找到。如果直接叫孩子说说自己熟悉的昆虫,显得有些简单。于是我就通过谜语的形式导入了新课,效果还不错!

昆虫是孩子们在大自然最常见的生物。孩子对昆虫的种类,形态也都较为熟悉。对孩子来说熟悉的事物相对容易表现,因此课堂上的气氛一直是活跃的,孩子举手也很积极,很愿意表述,展示自己。另外我注重了以孩子为学习和课堂的主体,能创设宽松的教学氛围、关爱、激励、宽容每一个孩子。每一个孩子都能保持高涨的热情,积极的参与活动,他们了解了大量的昆虫的相关知识,他们始终保持着极大的参与热情。

但是在进行第二部分教学时,我是一张一张的播放昆虫图片。这样孩子们不是很容易能发现这些昆虫的基本特征!听课老师建议我先一张张播放然后把这些图片汇总成一张大图片,更能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听课老师的意见让我发现我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还不够细致和认真。如果再次上这堂课,我一定要重新设计所展示的图片,力求做到更好!

通过《昆虫大聚会》一课的教学,使我深刻的了解到利用各种游戏、猜谜语、看视频等方式方法,更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欲望,使孩子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中学习,从而,更高的调动孩子学习的积极性。只有我们在教学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起来,从而,调动和激发孩子的热情和积极性。让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吧!

篇7: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通过捕捉、观察各种昆虫,使幼儿了解昆虫的外形特征与活动方式,并发现它们之间的联系。

2、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3、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不做“禁止”的事。

4、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小容器、塑料袋等若干个。

活动过程:

(一)捕捉昆虫

幼儿到草地上捕捉昆虫。将捕到的昆虫按会爬的、会跳的、会飞的……分类放在容器中。

(二)昆虫运动会

将幼儿捕捉的各种昆虫放在一起,准备举办昆虫运动会。

1、将会跳的虫子放在大纸盒子内,比一比谁跳得高。“文章.出自快思老.师教案网."同时引导幼儿观察比较昆虫的前腿与后腿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有的昆虫跳得高,有的跳不高?

2、将会爬的虫子放在桌子(或地板)上,比一比谁爬的快。用火柴盒做小车,套在昆虫的身上,比比谁拉得动,谁的力气大。让幼儿观察这些昆虫的身体和腿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不会跳?

3、将会飞的虫子放在地上比一比谁飞得远。注意观察它们的身体与翅膀的特点,想一想它们为什么会飞。

4、将昆虫放到水中,看看谁会游泳,谁害怕水?

5、将昆虫肚皮朝上放置,让幼儿观察它们怎样翻身。

(三)饲养昆虫

将几种常见昆虫,放在容器中饲养。让幼儿观察它们如何活动,如何进食。

活动建议:

此活动适合在夏、秋季进行。捕捉的昆虫最好是当地常见的种类。

教学反思:

今天的幼儿,将是未来世界建设的主力军,面向高速发展的新时代,幼儿科学教育越来越受重视。活动我以昆虫运动会为线索,贯穿整个活动,又在环节中设计了小游戏。活动中认真观察每位幼儿的行为,科学地设计与组织科学活动,是完成与落实以上目标的有效手段。促进幼儿身体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篇8: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关键词: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误区;反思

一、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中的误区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在整个幼儿园的教学活动中,主题教学作为其中的一种形式,在实施过程中以系统的课程组织与设计为基础。然而在具体的操作中,受多方因素的影响,导致主题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得以实施,具体分析如下。

1.主题教学流于形式化,导致课程的架构缺失

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多数教师没有以幼儿园的整体课程与教学为基础,导致幼儿园的教学方案众多。这些方案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对象是各个年级的幼儿。年级与年级之间无法形成统一的整体。甚至一些教师为了完成主题设计与组织,将没有关系的学科强行扯上关系,导致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出现过多不必要的活动环节,使得整个课程活动呈现出松散的状态,在影响教学活动质量的同时,还直接影响到幼儿自身的学习。

2.主题教学缺乏一定的层次性

多数幼儿园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以知识为整个主题的核心,采用串联的方式将幼儿园的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在实施的过程中,这种教学活动缺乏一定的层次性,没能在同一年龄段或整个幼儿园不同年龄班级之间形成递进与衔接,导致主题教学活动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间接性的中断。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必要的层次性,导致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难以从整体上对一节教学活动的目标、内容组织与实施过程有比较好的整体把握与设计,就会出现仅仅关注当下的活动,难以从系统的角度设计与关注课程,教师把所有的目标都集中于一节活动中,并且想方设法要在20分钟内达到,这不仅影响了儿童的正常学习与活动,也给教师带来了不必要的压力。

二、完善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的相关措施

完善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在提高幼师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在幼儿园的整体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其完善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措施:

1.明确主题教学的基本概念

在幼儿园的整体教学中,主题教学只是幼儿园教学组织的一种形式与手段,其本身并不是目的。在整个教学主题活动设计的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促进幼儿获得完满的学习经验和健全的人格,其内在目的在于活动的功能价值得到认可。在整个主题教学活动组织中,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在整个主题教学活动中,必须以学科的整体性为基础,将其他分科结构组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同时处理好各个分科之间的关系,使其能够灵活、科学地运用。另一方面,教师在组织主题教学活动时,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及学习、生活状况,合理地安排学习活动,在培养幼儿行为习惯的同时,还能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2.系统地设计主题教学

在整个主题教学活动中,要想从根本上发挥出自身的优势,必须按照一定的层次进行设计,使其在实施的过程中能够形成统一的整体,由此就需要教师在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时,能够有计划地进行。无论是教学主题还是教学内容,都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状况,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设计、开发与实施。此外,在整个教学目标设计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准确地把握幼儿的认知能力及目标的程度,在提高幼儿事物认知能力的同时,还能达到活动的目的。在目标的设置上,需要教师结合幼儿的心理特征及实际理解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设置,确保活动的系统性。例如,教师在《请你帮帮我》为主题的教学活动中,针对大班的同学,教师可以通过表演话剧的形式,即一个小朋友坐在地上“哭”,另一个小朋友拿着糖“哄”,使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首先形成一种乐于助人的意识。接下来,拿糖的小朋友肚子“不舒服”,而地上“哭”的小朋友则积极地喊来了老师帮助他。这样的情节设计,能够使学生感受到帮助人的快乐,培养幼儿团结互助、乐于助人的品质。

3.确保主题教学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主题教学活动涉及学科、幼儿以及社会等三个方面,在开展的过程中,必须确保主题教学活动的科学性与可行性。在当前主题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需要参考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主题活动必须围绕着幼儿进行开展,在组织的过程中,组织者应从实际出发,将幼儿的年龄特征、心理特征等各个方面考虑进去,同时还要结合着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进行设计,确保教学活动的可行性。(2)主题教学活动的设计离不开学科、幼儿及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在组织主题教学时需要按照幼儿认识事物的现实及解决问题的现实进行知识的内部考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则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状况,将幼儿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科学出发,即在主题教学活动组织的过程中,需要结合幼儿的实际学习能力,从幼儿的角度进行活动设计。在整个活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考虑幼儿身体方面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状况,将主题教学活动设计得更科学、实际。在动画片结束之后,教师可以与幼儿之间进行互动,教师发给幼儿卡通贴纸,幼儿则说“谢谢”,以此来培养幼儿的礼貌意识。

4.结合幼儿阶段的课程组织

在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组织的过程中,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为幼儿今后的成长奠定基础,因此在组织的过程中,必须结合幼儿教育阶段所有的课框架。在其组织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1)教学活动的组织应结合幼儿园各个年级学习的实际状况,以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循环渐进,一步步地扩展自己的学习进程。(2)不同年级、不同科目的教师在组织主题教学时,所用的风格、内容不同,幼儿在拼图的过程中能够对动物有初步认识,然后教师结合教材内容进一步引导幼儿了解动物的特性。在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还能深化幼儿的思维认识。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也会随之完善。由此就需要教师在今后的主题教学中,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完善,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主题教学活动形式,在提高自身教学质量的同时,还能为幼儿的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翔宇.幼儿园主题活动中的情感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

[2]孙敏.谈幼儿园英语活动与主题活动整合[J].课外阅读:中旬,2011.

[3]任春红,夏美红.体验,一种生命化的教学方式——体验教学:探索型主题活动的设计[J].新课程:综合,2011(2).

[4]朱平.幼儿园主题课程实施的问题与建议[J].山东教育:幼教版,2010.

[5]张世义.主题活动背景下幼儿园室内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J].教育导刊:下半月,2010.

篇9: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中班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

一、主题的由来:

在上学期《花儿朵朵》主题活动开展以后,孩子们不仅认识了花儿的朋友,同时他们也发现了“各种小昆虫为什么会在花上爬来爬去,飞来飞去?”等问题,他们对昆虫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昆虫与花儿的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在这学期我们将自然地生成主题活动“有趣的昆虫”。让幼儿继续探索花儿与昆虫的秘密,认识各种各样昆虫的名称、特征等等。

二、活动的开展:

第一阶段:《我知道的昆虫》

活动一:《我认识的昆虫》

活动目的:

1.认识常见的昆虫,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尝试对昆虫进行分类活动。

3.体验捕捉昆虫的乐趣。

4.尝试饲养昆虫,增进关爱小生命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收集昆虫标本、图片等资料,师生共同布置“昆虫世界”展区。

2.有关昆虫的VCD片

活动指导:

1.组织幼儿观看有关昆虫的VCD,了解有关昆虫的知识。

2.启发幼儿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昆虫,引发幼儿谈论有关昆虫的话题,比一比谁知道的昆虫多。

3.引导幼儿尝试进行分类活动,按会飞的、会爬的、泥土中的昆虫进行分类布置展区。

活动二:美术活动《画昆虫》

活动指导:

1.引导幼儿说说自己最喜欢的昆虫。

2鼓励幼儿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话出喜欢的昆虫。

重点指导幼儿在涂色时,使用鲜艳的色彩。

4.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自我评价。

活动的延伸:饲养昆虫,引导幼儿记录昆虫的成长过程。

第二阶段:《昆虫的本领》。

活动一:《昆虫的本领》

活动目的:

1.了解昆虫的本领,增强保护益虫的意识。

2.学习搜集信息、资料。

3.能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对昆虫的认识。

活动准备:

1.活动前鼓励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通过多种途径查阅百科画册、网上查找了解昆虫的本领。

活动指导:

1.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经验谈一谈昆虫有哪些本领?

2.引导幼儿讨论:怎样才能知道更多昆虫的本领?

3.鼓励幼儿将自己了解到的昆虫的不同本领用图画表现出来。

活动二:歌曲《小蝴蝶》

1.律动《蝴蝶飞》入室,提醒幼儿双手与双脚配合协调。

2.练声《一只小铃铛》

3.出示蝴蝶头饰,引入歌曲的内容。

4.幼儿学唱歌曲,重点指导幼儿唱准歌曲中的休止符。

5.请部分幼儿戴上头饰边唱歌表演。

第三阶段:《我喜欢的昆虫》

活动目的:

1、主动与同伴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

2、有初步的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

3、乐意参加消灭害虫的行动。

活动过程:

1、启发幼儿互相交流自己喜欢的昆虫,为什么喜欢,重点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喜欢的昆虫的名称、特性和作用。

2、引导幼儿讨论:哪些虫子是害虫?人们为什么不喜欢它们?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益虫和消灭害虫?

3、教师提供各种昆虫的小卡片,以小组为单位让幼儿按益虫、害虫进行分类活动,比一比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对。

4、师生共同讨论商定消灭害虫的方法,开展“消灭害虫大行动”。如打扫班级卫生,保护活动定整洁,帮助厨房阿姨清理死角,冲洗水沟,打苍蝇,捉蚊子等。

5、幼儿听音乐《小蜜蜂》学做勤劳的小蜜蜂,愉快地结束活动。

第四阶段:《昆虫的乐园》

活动目的:

1、初步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以及昆虫与植物、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2、运用各种美工材料制作昆虫、体验创作的乐趣。

3、尝试用不同方式表现对昆虫的认知。

4、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5、能在集体面前大胆发言,积极想象,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过程:

1、提供笔、纱布、剪刀、胶水、枯树叶、竹枝、布等材料,鼓励幼儿自己动手运用画、折、剪、泥塑、小制作等多种方式制作各种昆虫作品,如制作昆虫头饰、昆虫玩具、昆虫吊饰、昆虫模型等作品,并进行展示。

2、启发幼儿通过各种形式了解昆虫的家,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在活动室里为昆虫建一个家,并把自制的昆虫模型、玩具或昆虫标本放入昆虫的家。

3、学习欣赏有关昆虫的儿歌、故事、歌舞等文艺作品,让幼儿进一步了昆虫与人类的关系。

4、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组织幼儿讨论;怎能样把探究昆虫的结果展示出来,与他人分享?激发幼儿举办“昆虫乐园”展示会的愿望。

5、请家长和别班的老师、小朋友们来参观,鼓励幼儿主动向老师小朋友们介绍自己的昆虫作品,大胆为他们表演节目。

四、活动反馈:

1、通过主题活动《昆虫》的开展,幼儿感受到了大自然中昆虫的美,认识了常见的昆虫,知道了昆虫的本领,了解了昆虫的生长环境,体验到了制作昆虫标本的乐趣,他们具有保护益虫、消灭害虫的意识,在活动中不仅体验到了活动的乐趣,而且增长了知识,各个领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

2、活动开展以来,我们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家长帮我们收集了大量昆虫的资料、图片。他们利用节假日带幼儿捕捉昆虫,探索昆虫的秘密,促使我们主题活动得以顺利的开展。

五、活动感想:

如何选择贴近幼儿生活、幼儿感兴趣的活动作为教育活动内容一直是老师的困惑,通过此次主题活动的生成过程让我深深感到: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幼儿,发现幼儿平常生活中的真实需要与兴奋点,在追随幼儿的兴奋点,生成教育活动内容时,教师一定要对幼儿的问题、需要、给以及时的应答与支持,这样,才能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主动探索,积极成长的环境,为幼儿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教学反思

课后想到上午的回答是否太简单了,孩子们能理解吗,而且,我还发现自己犯了一个原则性的错误;将非昆虫类的蜘蛛当作昆虫介绍给了幼儿,使他们形成了错觉。于是我立刻生成了新的活动《昆虫保安大队》,为幼儿提供了蚕宝宝生长过程的标本、图片,同时还详细的向幼儿介绍了关于昆虫和非昆虫的知识。

中班主题教案《有趣的昆虫》含反思这篇文章共6923字。

相关文章

《中班教案《路灯》含反思》:中班教案《路灯》含反思适用于中班的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发准串、完、闪、边等字音,学习表演,感受儿歌的情景,知道各种各样的路灯,了解路灯与人们生活的关系,能按数取物,根据数卡站在相应数量点子的圈中,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路灯》含反思教案吧。

篇10: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细致观察的能力,能与同伴进行自然交流。

2、引导幼儿按昆虫的特征进行分类。

3、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4、积极的参与活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

1、虫子图片、虫子标本。

2、幼儿观察过虫子的特征,并进行了一定的了解。

活动过程:

1、参观图片展,认识图片上的虫子。

2、说明今天的任务:请小朋友帮助把昆虫找出来,.教案来.自:屈;老师教案网.因为只有昆虫可以参加今天的联欢会。

3、教师和幼儿一起找出昆虫的特点。

幼儿找出昆虫,并进行辨认。

引导幼儿自制昆虫头饰,在活动区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由于进行过资料的查询工作,小朋友认识的虫子越来越多,于是这天我“请”来了许多的虫子,请小朋友认识,对于这些虫子,孩子们都能分清楚,也能叫出它们的名称,也就是说,孩子已经认识了这些各种各样的虫子。

在说到昆虫的特征时,幼儿还不能总结出来,于是我说:今天对参加联欢会的虫子有个要求:六只足、一对触角、两对翅膀、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分。今天小朋友的任务就是把能参加联欢会的和不能去的找出来。孩子们纷纷找到能去的虫子,当然也有请错的,如:有个孩子就把蜘蛛请来了,但是,他的举动马上引起了其余小朋友的反对:蜘蛛8只脚,它也没有翅膀。结果只好把蜘蛛送回去了。

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不知不觉就把虫子按昆虫和不是昆虫进行了分类。这样的学习是开心的游戏,是自主的吸收,我们现在正在努力使我们的教育变成幼儿自主性的学习。

在活动后,我和小朋友商量:我们可以做各种小虫的头饰,在活动区中进行虫虫联欢会,让我们自己当小虫子,孩子很喜欢。

篇11: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捉迷藏的昆虫》。以下是我对该活动的分析:

设计意图

喜欢动物是孩子的天性,尤其是中班的孩子很喜欢接近小动物,和动物们交朋友。中班幼儿对动物有了一定的认知基础,对动物有着浓厚的探索欲望。在《有趣的昆虫》主题中,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昆虫”的活动。一方面让幼儿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另一方面通过了解,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激发幼儿积极思考的愿望。

说教材

(一)目标定位:根据《纲要》指导和活动的内容,结合中班幼儿年龄段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了解一些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2)情感目标: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

(3)知道在发生危险时如何自救。

(4)能积极参加游戏活动,并学会自我保护。

(二)重点和难点

本着建构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原理以及方法。重点的依据:只有了解保护色的原理以及方法才能帮助幼儿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

教学难点:理解保护色,知道利用保护色保护自己。难点的依据:保护色是较抽象的概念;幼儿没有利用保护色、伪装等方法进行自我保护方面的基础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幼儿能够达到本活动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说教法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本次活动采用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了解一些昆虫的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了。激发幼儿产生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基于本活动的特点,我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活动探究法:引导幼儿通过捉迷藏的游戏,找找藏起来的昆虫,从这种游戏情景中获取知识。以幼儿为主体,使幼儿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2、集体讨论法:针对观察发现“不容易找到的昆虫”提出的问题,组织幼儿进行集体讨论,认识动物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知道利用保护色自我保护的原因。促使幼儿在学习中思考,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说学法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幼儿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中指导幼儿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

1、自主探究法:《纲要》科学领域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活动中,我引导幼儿看一看、找一找、想一想、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对昆虫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方法产生了兴趣。

2、分析归纳法:当幼儿对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有了初步的认识之后,让他们交流自己的看法,讲述自己的想法,讨论为什么部分昆虫不容易被发现,讨论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的原因。进一步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隐藏自己可以预防敌人的攻击。

与此同时,我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丰富的、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

最后我具体来谈谈该活动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导入活动——交流讨论——操作体验——本领迁徙——活动延伸

1、导入活动,激发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活动开始,以和昆虫捉迷藏的游戏让幼儿观察并寻找哪些昆虫藏起来了,从而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2、交流讨论:告诉幼儿还有一些昆虫没有找到。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有些昆虫不容易发现,了解昆虫利用保护色的方法以及原因。激发幼儿的积极思考的愿望。产生了探究动物自我保护本领的兴趣。

3、操作体验:让幼儿在了解保护色的基础上,根据“保护色”的方法为一些昆虫寻找合适隐藏的地方。通过操作体验进一步帮助幼儿巩固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知识。

4、本领迁徙:通过图片,了解人类也会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

5、体验快乐这是活动的延伸,通过了解一些昆虫、人类利用“保护色”进行自我保护的本领,与教师同伴之间玩捉迷藏的游戏中体验自我保护的快乐。

活动评价

纵观整个活动,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渗透,所有环节都是围绕“保护色”来进行。本次活动,我根据中班幼儿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体现了“整合”的设计思想,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幼儿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有效贯彻了《纲要》的理念,真正做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谢谢!

教学反思:

纵观本次活动,各个环节都是围绕着目标层层递进地展开。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活动始终,采用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下获得发展。从幼儿的参与情况及其反应来看,本次活动设定的目标还是比较合理的,幼儿也都能达到预设目标。这个活动所传授的知识点,由于幼儿平时接触的比较少,所以他们比较感兴趣;另外活动中课件的制作、电脑的使用,都能很好地吸引幼儿,整个活动从头到尾,幼儿的参与性都是比较高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再次利用游戏将本节活动的核心内容提升,并与开头的游戏相呼应,使幼儿在愉快而又轻松的氛围下达到了预设目标要求。我相信,通过这个活动,能让幼儿真正体验在活动中享受学习乐趣。当然,在活动中也出现一些问题,如在活动过程中,我总是急切地想告诉幼儿答案,没有让幼儿尽情地回答;环节设计方面,感觉还是不够新颖,这些都需要我在日后的工作中不断学习,继续完善。

篇12:幼儿园大班主题教案《爱上昆虫》及教学反思

【摘 要】当前课堂存在着课改理念先行,教学与实践脱节,生本课堂有“名”少“实”的情况。基于此,浙江省奉化市教师进修学校开展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主题调研,通过课堂观察、数据分析,客观呈现事实,发现课堂上师与生、动与静、个体与合作等结构方面存在着若干问题,从而引发思考,提出引导学校教研组、教师重点突破,改进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设想,以提高教改实效。

【关键词】课堂教学 结构改革 生本课堂 真实学习

课改进入新的攻坚阶段。课堂在生本理念的烛照下,“学为中心”“以学为主”“先学后导”等教学思想,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大家的共识。但是走进小学课堂,不难发现,课堂上师本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依然盛行。课改新理念、新思想对一线教师的影响,大多还停留于认识上、理论上,与其教学行为及日常的课堂实践脱节严重。

为了把握当前课堂的真实情况,激发课改动力,我们围绕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这一主题,开展了课堂教学主题调研,开发设计了主题调研课堂观察表,组织开展课堂观察,试图跳出教师个体价值,从学校教研组、研修团队整体面貌着眼,积累数据、呈现事实、发现问题,以期引发大家的共同关注和思考。

一、观课角度说明

为了能有效地展开本次调研,针对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我们设计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课堂观察表(见表1)。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观课视角,主要体现三个方面的关注:

1.对两大课堂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关注。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条主线入手,进行现场观察追踪,从主体活动情况中感受课堂的倾向性。

2.对两大活动要素,即时间与频次的关注。利用手机计时功能,结合过程描述,把课堂上师生的活动内容、频次及时间尽量如实记录,从活动内容的指向性、关联性和时间、频次比中,发现课堂教与学的关系及学生学习面貌等。

3.对两种学习活动,即书面活动与合作活动的关注,观察学生课堂学习形态,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生活。

二、观课情况分析

本次调研,我们确定了两所试点学校作为城区和农村学校的代表,进行跟踪调研。两个教研员分头对各学校的观课小组进行了观课技术培训,尽量提高观课数据的真实性。表2为最后整理形成的六节研讨课观课基本数据情况。

实事求是地说,由于观课技术的问题,更由于语文课堂师生活动胶着频繁、难以分解等原因,观课数据存在不准确、不精细的情况,而且也的确难以做到完全准确、科学。但是,从大趋势、大方向上看,这些数据的确也能反映一些事实,客观呈现一些问题。下面从四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教与学的结构问题

从“教师活动频次及时间”来看,上述六节课,教师的平均活动频次11次左右,花时近14分钟。可以看出:(1)教师占据课堂时间不足一半,课堂时间基本上倾向学生,体现以学为主;(2)教师占时还是偏多,平均用时超过三分之一;(3)教师活动频次过多,在课堂上呈现频繁切换、头绪繁多的状态,教师到底把时间花在学法指导、示范讲解上,还是点拨引领上,重点不明显。

(二)动与静的形态问题

从“学生书面活动频次及时间”来看,学生一节课中从事书面活动平均在4次6分钟左右。可以看出:(1)课堂上学生参加语文学习,有口头形态,也有书面形态,课堂有动有静,不单一;(2)课堂上学生的主要学习形态还是口头形态,书面活动还是不足,达不到“每节课书面活动时间不少于8分钟(低年级)”的省教学规范要求;(3)追求结果的意识太强,教师对学生书面学习结果的关注,超过对学生书面活动过程的关注,学生良好的书面活动习惯的培养、学习过程中思维的参与、练习过程中通过评价引导学习活动的深入等,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评价就事论事,学习张力不足。

(三)个体与合作的问题

从“学生合作活动频次及时间”来看,合作学习发生的频次不多,平均每节课2次左右,用时1分钟上下,与每节课近十多次十几分钟的个体活动相比,合作学习方式处于“偶尔为之”的地位。具体体现在:(1)学生的课堂学习活动主要以个体活动为主,合作学习太少,有的整节课都没有一次合作学习;(2)合作学习缺乏方法和过程的引导,有合作之名,无合作之实,类似“乌合之众”流于形式;(3)合作交流,以师生为主,极少生生交流。以教师为中心,师问生答,一问一答,教室内多数学生与教师一人产生信息交流,单线、单一,没有形成多元、立体的生生学习路径,学生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四)课堂活动总频次的问题

课堂总是以时间为经线,纵向推进。撇开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不同身份,单就课堂活动频次进行统计,每节课平均活动频次超过25次,从中不难看出:(1)课堂时间是个恒量,每节课40分钟的时间里,学生要经历二十多次的学习场景切换,场景停留时间长的四五分钟,短的不足一分钟,课堂内容太多,节奏太快,学生容易被动、疲于奔命;(2)课堂时间完全被碎片化,时间的碎片化意味着学生思维、情感的碎片化,学习活动浅尝辄止,教师与学生一直做着短兵相接的“游戏”,课堂蜻蜓点水,深度不足,不利于真正深入的学习活动的开展;(3)教师是课堂活动的主推手,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用多少时间学,全部由教师指定、安排、控制,教师极其强势,学生亦步亦趋,自主性无从谈起。

从上述观课数据分析及观课体验中,我们真切、感性地体会到当前语文课堂上,学生学习生态的不理想、不健康、不自主,课堂上以教师为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态占据教学主流;教学着眼点还是教师的“教”,而不是学生的“学”;教师对课堂上学生学习活动的建构、设计的意识和能力均显不足。深化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困难重重。

三、关于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推进策略的思考

著名教育专家李炳亭先生有句话说得好:无论你的愿望多么美好,无论你的能耐多么强大,毕竟你不能代替儿童的生活和成长。课堂教学结构改革的全部意义,就在于把学生放回主位,把学习权、成长权还给学生,让学习真实发生。

而综观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家经过分析认为,核心问题还是课堂主体归位的问题。要真正摆正课堂上“师与生”“教与学”的关系,以生为本,转“教”为“学”,才能保障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时间,才能构建完整、有序的学习过程,突出学习体验,以此达到调控课堂结构,使课堂结构更趋科学、合理、优化的目的。具体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实践。

(一)从设计学习目标开始

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就是要凸显课堂学习的主体——学生。要从“教中心”向“学中心”转变,首先要转变立场,明确立足点,变“教师立场”为“学生立场”,从“备教案”向“备学案”转变。“学案”的核心是“学习目标”,要设计明确、适宜、可操作性强的学习目标,以学习目标统领过程,选择学法,建构课堂,把握节奏,才能从根本上扭转课堂面貌,建设“生态”课堂。

(二)关注学习目标的达成路径和方法

要重视学习方式、学习路径的设计和实施。要围绕学习目标,准确把握学情,遵循学生学习的节奏和需求,合理分解过程,保障学生整块、充分的练习时间。要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交给学生选择的权利,不搞一刀切,不以教师自身喜好包办代替、自作主张。要丰富学生课堂学习方式,开展各种学习活动,如独学、对学、群学、合作学等。学生没有充分自学前,课堂不组织交流,学生没有充分交流前,教师不急于兜售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变“教师讲解为主”为“评价点拨为主”,让学生“先学”“试学”,教师后介入、缓渗透,扭转课堂一直来“学生追着教师跑”的不合理现象。应该明确,学生是学习活动的唯一主体,教师在学生学习活动中的价值,主要体现在适时适宜适度的引导、辅导、指导上。教师的“导”,只是学生众多学习手段中的一种。

(三)建构发展性课堂

把学习还给学生,还要注意改造教师“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的顽固思想,充分认识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困惑”“不足”的意义,敢于暴露真实学情,准确把握问题实质,适时开展针对性辅助、辅导,使学生经历由不足到完善、由肤浅到深刻、由粗糙到精细的发展过程。尊重学生情感体验,强化课堂的结构性、层次性、递进性,避免课堂出现平面推移的情况。

(四)强化评价功能

心理学行为主义学派“S-R”理论显示,及时、有效的刺激能够引起良好的反应。教学评价要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要改变教学中简单、封闭的结论性评价,把评价与反馈,视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契机。要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资源,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学习共性和特性的资料,从单一封闭的教师评价走向多元互动的生生合作评价,在互评互学中,在展示、交流中,引导学生发现共性、明辨差异、打开思路、调整改进,把情感、思维引向深入。还要重视那些与成绩无关的细节性评价,比如参与度评价,学习状态、氛围、态度等的评价。

最后想说的是,推进课堂教学结构改革,是一项艰巨的工程,面临着教师长期以来已经固化的传统思想与做法,很多惯性思维、动作要想调整过来,既需要主观上的高度重视,也需要行动上的积极实践。学校教研组、教师自身要有长时间努力的思想准备,能够分阶段重点突破,积累成果,从而一步一步达成目标。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2016年度学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下一篇:大嫂生儿子祝福短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