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区角活动教案

2024-05-05

小班语言区角活动教案(共14篇)

篇1:小班语言区角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正确的坐姿及传书、收书、划指的方法。

2.引导幼儿初步对文字的兴趣。

3.理解儿歌:幼儿园里真快乐。

4.认读:哥哥、姐姐。

二、活动准备

1.《幼儿听读游戏识字》第一册(人手一本)、录音机、磁带。

2.字条“跟读”、“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读出声”、“手指字、耳朵听、眼睛看书不出声”。

3.《幼儿园里真快乐》的大范例。

4.“哥哥”“姐姐”大字卡各一张,小字卡若干张。

三、活动过程

1.常规训练:

(1)复习1-6课重点字、词。

(2)听音乐传书,跟读1-6课。

2.学习儿歌:

(1)观看大班两位小朋友的情景表演《幼儿园里真快乐》。

(2)出示挂图及大范例,帮助幼儿理解儿歌。

(3)欣赏儿歌。 (4)跟读儿歌。

(5)听音乐收书。

(6)认读“哥哥”、“姐姐”。

3.送字卡:

每位幼儿从椅子底下拿出字卡说说你拿到什么字卡,并把相应的字卡送给哥哥、姐姐,并能说礼貌用语“哥哥好”“姐姐好”。

4.游戏:“摘星星”。

四、区角活动

动动脑:4以内的数量

巧巧手:拓印花、帮娃娃穿衣穿袜

变变变:我让小花转起来

小舞台:唱一唱、跳一跳

说说认:帮动物找家

篇2:小班语言区角活动教案

区角活动:小班语言

题目:变色蜗牛

1、目的:

(1)、知道一些常见物体的名称以及对物体颜色的认识。

(2)、在认识物体的基础上,学习看图讲故事,并根据物体的颜色进行创编句子。

(3)、提高幼儿的表达能力。

2、材料的介绍

A:提供材料

(1)、图书一本(按故事内容完整的一本书)

(2)、在每张画面里按蜗牛的变化夹一张塑封的白纸条

(3)、根据图片中蜗牛的颜色变化提供相应颜色的图片

B:材料使用

(1)、幼儿根据图片所示,用完整的句子讲述

(2)、在会讲的基础上,根据蜗牛的颜色变化在塑料篓里选择一种与蜗牛颜色一样的实物图片,放在塑封的白纸条上,然后进行创遍句子。

3、教育功能

(1)、帮助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物体,巩固练习对颜色的认识以及物体读一颜色的配对。

(2)、根据蜗牛的变化选择实物图片,然后学说一句完整的话。

(3)、在会说的基础上,学习创编句子。如:在塑封的纸条上画上与蜗牛颜色相应的物体,然后进行创编句子。

指导重点:

教师重点指导幼儿能说一句完整的句子,如:蜗牛吃了什么颜色的东西,变成了什么颜色的蜗牛。

小班语言

逗蚂蚁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有节奏地朗诵,理解儿歌内容。

2、指导幼儿用一问一答的形式练习作品中间段的内容,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仿编儿歌的中间部分。

3、激发幼儿参与情境表演的兴趣。

活动准备

1、依据诗歌内容,编排一个情境表演。

2、表演用的道具:

(1)画有蚂蚁的小图片若干,并用绳子系上。

(2)用黄色绉纸剪成碎片作黄米饭,用绿色绉纸剪出长条作青菜。

(3)一双筷子,一只用油泥做成的碗。

3、幼儿操作材料“逗蚂蚁”。

活动过程

1、借助幼儿操作材料,先让幼儿猜猜“老师要请谁到班上来做客”。再请三四个幼儿扮作小蚂蚁,老师做招呼的人。

2、请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表演。

3、请幼儿说一说看到的是什么。

(1)师:你们看见谁来了?我是怎么招呼它们的?

(2)小蚂蚁来了以后,对我说了些什么?

(3)我给它们准备的食物太多了,小蚂蚁吃不完怎么办?

4、让幼儿再次观看情境表演,然后学说其中的对话部分。

5、引导幼儿扩展想象,仿编对话部分的内容。

(1)师:如果你请小蚂蚁吃饭请它吃什么饭?

(2)什么菜?

(3)用什么筷?

(4)用什么碗?

6、请每位幼儿从椅子下面,拿出预先放好的蚂蚁图片,戴在脖子上,表演儿歌,念到最后两句“吃不了,往回搬,哼哟哼哟搬得欢”时,小朋友做出搬米或搬菜,或搬运其他食物的动作,要求幼儿的动作夸张一些。

篇3:小班语言活动:生日happy

1.熟悉故事情节, 会说故事中的礼貌用语, 体会好朋友之间友好的情感。

2.愿意尝试用语言、身体动作来表现动物不同节奏和轻重的脚步声。

3.乐意倾听和表演故事, 体验参与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故事挂图“生日happy”。

2.动物脚印图谱三张 (分别表现三个动物的脚步声) 、小马、袋鼠、大象动物图卡各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过生日”, 导入活动。

“小朋友喜欢过生日吗?生日那天, 有香喷喷的生日蛋糕, 更重要的是还会有很多的好朋友。”

“今天是小狗的生日, 他请了哪些朋友呢?请小朋友猜一猜。”

二、倾听故事, 初步熟悉、理解故事内容和角色形象。

1.教师边讲述故事《生日happy》, 边出示动物图卡。

2.幼儿自由讲述“最喜欢故事中的哪句话”。

3.再完整倾听一遍故事, 要求听清楚动物的脚步声和角色之间的对话。

(策略:故事情节简单, 因此采用最常见的挂图形式, 先展示一幅背景图, 教师边讲述故事边呈现动物图卡, 简洁、简约。讲述一遍故事后, 让幼儿说说喜欢故事中的哪句话, 体现了尊重孩子的原有经验, 更强调孩子的主观体验和情感, 孩子有机会说、愿意说。)

三、师幼共同讲故事, 重点让幼儿有节奏地说一说动物的脚步声及角色之间的对话。

1.有节奏地说一说动物的脚步声。

2.学一学小狗和好朋友的话, 体会朋友之间的礼貌和友好。

3.师幼一起边表演边讲述故事。

“小狗过生日, 三个好朋友一起祝贺他生日快乐, 小狗真幸福啊!现在我们一起来讲这个好听的故事。”

(策略:活动的重点就是感受好朋友之间的友爱, 感知动物有节奏的脚步声。小班的孩子需在教师的引领下模仿、学习语言, 师幼一起讲述、一起表演, 可帮助幼儿克服胆怯心理, 更好地融入学语言的氛围中。)

四、选择与动物的脚步声匹配的图形谱, 并用动作来表现, 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1.请幼儿选择相应的脚印图谱, 并用身体动作来做一做。

“你们看, 刚才动物朋友们来小狗家的时候还留下一串串的脚印呢!小朋友找找看, 小马 (袋鼠、大象) 的脚印在哪儿呢?”

根据幼儿的回答依次排列图形谱, 小马:又轻又快;袋鼠:不快也不慢;大象:重重的、慢慢的。让幼儿创编简单的身体动作, 边说边做。

2.幼儿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策略:充分挖掘语言教材中蕴含的节奏教学因素, 实现领域间的整合, 体现综合性和趣味性。动物脚印图谱夸张、形象, 与象声词所表现出的脚步声和谐一致, 激发了幼儿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用身体动作来模仿和表现动物的脚步声、分角色进行故事表演, 以此来初步发展幼儿的创造性, 满足幼儿的表现欲, 也符合幼儿语言学习活动性和情境性的特点。)

五、表演《好朋友, 碰一碰》结束活动

“好朋友来齐了, 生日party开始了, 小狗邀请我们一起唱歌、跳舞。来, 我们一起唱起来、跳起来吧!”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开展故事创编活动, 请幼儿说一说小狗还有哪些好朋友, 学一学他们的脚步声或叫声, 也可用小乐器有节奏地敲打出动物的脚步声或叫声。

(策略:对语言的学习和音乐节奏的感知并不会因为这个短小的活动而结束, 通过延伸活动, 幼儿可以续编故事, 为小狗邀请更多的好朋友, 也可以感知更多有节奏的动物脚步声或叫声, 拓展和巩固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附故事:

生日happy

今天是小狗的生日, 他邀请好朋友到家里来做客。

小马来了, “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小狗说:“欢迎你, 请进!”

袋鼠来了, “笃, 笃, 笃, 笃”, 小狗说:“欢迎你, 请进!”

大象来了, “咚———!咚———”, 小狗说:“欢迎你, 请进!”

三个好朋友一起对小狗说:“生日快乐!happy!happy!”

活动分析

《生日happy》是我自编的一个小班童话故事, 它篇幅短小、内容简单、充满情趣, 语言富有韵律感。在教学中, 我运用语言学习和节奏训练有机整合的理念, 尝试在故事讲述中融入节奏教学的元素, 教育无痕又有痕, 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篇4:小班语言区角活动教案

关键词:区角活动;幼儿;行为习惯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4-134-01

区域活动的开展已越来越受到老师的重视,它为幼儿提供了更多的自主活动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小班幼儿尚无区域活动的经验,区域活动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新鲜刺激的活动,他们很愿意进区域活动,但让老师苦恼的是小班幼儿的规则意识弱,区域开展起来难,下面是我们班刚开展区域活动时的一些情况:

1、串区现象——很多幼儿对每个区角都很感兴趣,都想着进区,于是每天进进出出,这个区去一下,那个区看一下,结果什么东西也没学到。

2、旁观现象——这类幼儿,好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每天这个区看看,那个区逛逛,类似领导视察。

3、争吵不休——为了拿到自己喜爱的玩具而不惜代价,把最拿手的武器“哭”拿出来用,攻击性强的幼儿就会大打出手。

4、翻天覆地——“娃娃家”是幼儿爱去的区域,每天活动开始,小朋友都去为“娃娃家”而争得面红耳赤,而当进入区中,又为角色而争,离开时,又不能把玩具归位……

区域活动一结束,往往是老师忙着收拾玩具,而幼儿在一旁观看。这种现象表明,小班对区域活动的规则了解不够,导致一些不良行为的发生。如何避免这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规则意识呢?我觉得一方面除了在区域活动的设置上要有所调整,吸引幼儿的兴趣;另一方面,要让幼儿亲身体验了解区域活动的规则,并通过榜样教育、目标训练、强化教育等活动来对幼儿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

一、对区域的设置作相应的调整

1、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设置活动区。

区角的设置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还会直接影响幼儿活动的效果。刚开始,我根据幼儿现有的生活经验和年龄特点来设置活动区,如:“我的玩具屋”、“我的家”等。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丰富和行动能力的加强,我又根据孩子的能力发展和学习兴趣,逐步地增设了新的区角,如:“益智区”、“美工区”、“建构区”等。这样才吸引幼儿主动参与,避免幼儿“旁观现象”的发生,真正实现了区域活动的实际价值。

2、循序渐进地开放区域。

小班孩子在得到一种活动材料或玩具后,喜欢通过他们的各种知觉和身体动作,不断的尝试、重复、模仿、操作。加上小班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兴趣非常容易转移,所以要改变全部开放区域为每天只开放一到两个区域。这样一来就避免串区活动的发生,让幼儿逐步了解、掌握每个区的规则,为幼儿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奠定了基础。

二、在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让幼儿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应该遵循这样一条原则:即让幼儿主动地参与到实践中,参与到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去感受到体验,从而强化良好的行为习惯。

1、让幼儿主动参与,体验区域活动的规则。

幼儿在实践活动中对规则进行体验,这种的教育具有形象性和情感性。对于幼儿来说,空洞的说教是无用的。因此,我们应创设具体形象的情境。刚开展区域活动,孩子们往往看到哪个区有新的材料就一拥而上,你推我挤,这样谁也没办法专心的开展活动。后来我们在每个区做好限制进区人数的标志,幼儿进区必须拿自己的进区卡,人数满了就不能进区。由于有规则的限制,幼儿争着进区的现象少了,但我们发现有的幼儿每天只光顾自己喜欢的一个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又设计了一种适合小班幼儿的进区记录表,并提出规则,一个星期一个区角最多去两次。这样一来,幼儿每周进区角次数相对平均了,逐步养成良好的进区习惯。

2、“润物细无声”的榜样教育。

幼儿最早的学习是模仿学习,也就是模仿成人的行为,尤其是他认为亲近的、他尊重的人的行为。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例如区域活动结束时,幼儿乱扔玩具、不收拾玩具现象比较突出,所以在进区之前我提出要求“在活动后把玩具送回家”。区域活动结束,又有幼儿忘记了我的提醒,于是,我走过去看了看地上的玩具说:“你们好可怜,小朋友不送你们回家,还乱扔你们”。同时捡起玩具,边抚摸边说:“对不起,刚才小朋友把你扔疼了吧?还是我送你回家吧。你们回不到自己的家多伤心啊!”于是,我捡起了玩具来,孩子们看我认真的样子都不由自主地也捡起玩具。

3、明确目标,对幼儿进行训练。

习惯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自动化了的行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应该说是受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的结果。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对幼儿来说,有明确目标的训练教育对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很有必要的。如:我班的建构区,有很多种结构玩具,幼儿进区后总是拿来多种玩具进行建构活动:当活动结束时,又不能很好地将各种玩具送回家。针对这个现象,我们与孩子们讨论如何对玩具进行分类,并为各种玩具的“家”做好了标志,还开展了一次“送玩具回家”的活动,幼儿对活动要求有了一定的认识后,我又提出“能遵守要求的幼儿允许进建构区,不能遵守的幼儿必须学会才可进去”的要求。通过对幼儿进行明确的目标训练及活动时及时的提醒,幼儿逐渐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4、利用良好的师幼互动,对幼儿进行强化教育。

在幼儿行为习惯形成过程中,正确地采用适合的强化是能促进良好习惯的形成和不良习惯的矫正的。小班幼儿在情感上比较脆弱,教师的评价是他们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依据。与教师有高质量互动关系的幼儿,在与同伴的交往中有侵犯性行为更少。良好的师幼互动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1] 《学前教育》

[2]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篇5:小班区角教案:扣纽扣

一、材料提供

可以放置在桌上或地上的立体树、树枝上能悬挂小玩具。也可以画在树形的纸板上粘上挂钩,让幼儿挂上小玩具。

第一阶段:略大些的树枝和挂钩,绳圈线较粗硬、绳圈较大和稳定的小玩具。第二阶段:略细小些的树枝和挂钩,绳圈线较细软、绳圈较小的小玩具。第三阶段:在玩具树上做出动物、交通工具、水果等标记。

二、操作层次建议

第一层次:幼儿能乐意地将小玩具全部挂到玩具树上,说说树上有哪些玩具,和同伴们一起分享快乐,玩玩具。

第二层次:试着将绳圈较小的玩具,耐心地挂到玩具树上,体验两种不同的感觉,为自己的成功感到自豪。

第二层次: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和猜测玩具树上的标志是什么意思,试着将玩具分类,做出动物树、汽车树、水果树等不同的玩具树,并说说自己的树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三、提示

a.观察重点:

幼儿是否能将玩具上的绳圈,以较灵活的动作挂到树枝或挂钩上,是否需要降低或提高操作的难度。幼儿是否注意到了玩具树上的标志,有没有试着将玩具分类或分别挂放。b.建议:

玩具树可以是立体的,也可以是设置于墙面或操作板上的平面装置。

小玩具上的绳圈,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及时更换,以提高活动的趣味性与挑战性。也可在挂钩边贴上各种不同的动物和物品的标记,让幼儿看看标记、找找玩具、一一对应地挂上玩具。

篇6:小班区角活动反思

我班幼儿平日里都很爱玩电脑上的“愤怒的小鸟”游戏,我们就想,在区角活动中是否能让幼儿自己搭建材料,将虚拟的电脑游戏变为自己动手操作的游戏。于是,我们让家长配合收集了很多饮料瓶,还有正方形的硬纸板等材料,供给幼儿搭建,即选择同样高度的瓶子搭一层,再架上纸板,继续搭建高层。根据幼儿年龄特点等情况,我班幼儿可搭建2D3层,然后使用毛绒玩具将其砸倒,看看能不能一次性都倒。幼儿在听完游戏介绍后,显得非常的兴奋,都抢着玩此游戏,但是幼儿尝试后,发现没有看的那么容易。首先,搭第一层时,要选择规格高度一样的瓶子,摆成正方形四个角,然后轻轻放上硬纸板,再选择规格高度一样的瓶子,轻轻放上,以此类推。看似简单的操作,却需要幼儿很有耐心的来搭建,一些平日里耐心不够的幼儿就很难成功了,这时我们老师就给与鼓励,让他们向有耐心的幼儿学习,也可以先搭建2层简单一些的,体验成功的喜悦后,再来提高难度搭3层的。通过此游戏,幼儿可以培养自己的耐心,做事情时也能更心细一些,在游戏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此游戏在我班幼儿中非常受欢迎。今后,我们还会继续探索,丰富幼儿的区角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主动的学习,快乐的成长。

篇7:小班区角活动方案

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幼儿园小班区域活动幼儿园小班区角活动

一、 扮演区(理发店)

活动目标:

1、扮演理发师,会正确使用理发工具。

2、按操作程序给“顾客”理发,与“顾客”交流。

活动准备:

1、 桌子、椅子、围兜、毛巾、塑料筐、洗发水瓶。

2、 梳子、剪刀、吹风机、镜子、夹子。

二、 积木区(小动物的家)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动手能力及思维能力。

2、培养幼儿间相互合作的能力。

3、幼儿心情愉快参与游戏。

活动准备:

1、 积木若干。

2、 “小动物”若干。

3、 用积木已搭建好的房子。

三、 数学区(汽车排队)

活动目标:

1、在同类物体中能区别物体的大小,并能按一定顺序给物体排序。

2、学习与同伴分享材料,合作游戏。

3、游戏时心情愉快,主动参与。

活动准备:

1、 小汽车若干。

2、 停车场标记牌。

四、 音乐区(敲锣打鼓放鞭炮)

活动目标:

1、幼儿能根据音乐的.变化学做动作,能感受音乐的节奏。

2、体验节日的愉快情感。

活动准备:

1、 锣、鼓、鞭炮。

五、 美工区(灯笼)

活动目标:

1、运用搓、压、滚等方法及增进辅助材料,表现出“我的灯笼”

2、学习参照范样,观察、联想进行感知。

3、萌发操作的兴趣,感知与同伴共庆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1、 彩泥若干、筷子、长条皱纹纸。

2、 实物灯笼若干。

活动过程:

1、 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区角。

(1) 教师介绍区角内容及操作要求。

(2) 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区角进行游戏。

2、 幼儿自由活动,教师辅助。

(1) 游戏时教师注意引导幼儿相互交流。

(2) 教师可以角色身份参与游戏,帮助能力差的幼儿。

3、 活动结束,教师小结。

(1) 教师引导幼儿相互交流活动感受。

(2)幼儿间做相互的评价,对于表现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和肯定。

篇8:小班语言活动:两只小蜜蜂

1.认识常见的昆虫并知道它们的运动方式。

2.在学习儿歌的基础上能大胆创编儿歌。

3.能积极参与活动, 在语言游戏中体验互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能将找到的“朋友”与动词相匹配。

活动难点:

能根据自己找到的昆虫朋友创编儿歌。

活动准备

1.花丛场地, 各种“昆虫”。

2.幼儿对部分常见昆虫有所了解。

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激起幼儿兴趣

1.师幼扮演蜜蜂入场。

师:蜜蜂宝宝们, 今天天气真好, 蜜蜂妈妈带你们一起到花丛中去玩!准备好了吗? (听音乐《蜜蜂做工》入场)

师:蜜蜂宝宝们都到了吗?你们猜猜看, 花丛里除了我们蜜蜂宝宝, 还有哪些朋友? (蜻蜓、蝴蝶……)

师:还有吗?

师:蜜蜂妈妈现在就来找一个好朋友出来, 仔细看看, 我找到了谁。” (听音乐《找朋友》)

师:我找到的朋友是谁啊? (蚱蜢)

师:和小蚱蜢打个招呼。 (小蚱蜢, 你好) 蜜蜂宝宝你们好!

师:小蚱蜢要念一首很好听的儿歌, 仔细听哦。

儿歌:一只小蜜蜂呀, 飞进花丛中呀, 东飞飞, 西飞飞, 找到一只蚱蜢, 跳呀, 跳呀。

师:小蚱蜢是怎样运动的呀? (跳) 是跳呀, 跳呀。来我们一起说说看, 跳呀, 跳呀。

师:想跟小蚱蜢一起念这首儿歌吗?

2.学习儿歌。

师:蜜蜂宝宝们, 请你们赶快找个空地方站站好, 我们一起念儿歌。 (幼儿跟随教师念儿歌2遍)

师:你们念得真好, 老师真喜欢你们, 为自己的表现鼓鼓掌!请蜜蜂宝宝们赶快坐下来。

二、到花丛中找朋友, 尝试创编儿歌

1.在音乐中去找朋友。

师:刚才蜜蜂妈妈从花丛里找到了好朋友蚱蜢, 花丛中还藏了很多朋友呢, 你们想不想去找一找?

师:那请你们一边唱着《找朋友》的歌曲, 一边去花丛里找朋友吧。

2.说说找到的朋友。

师:蜜蜂宝宝们, 你们找到了哪些朋友呀? (蜻蜓)

师:蜻蜓是怎样运动的啊? (飞的) 是飞呀, 飞呀。

幼:我找到了蜗牛。

师:蜗牛是怎样运动的呀? (爬呀, 爬呀)

师:还有谁找到了不一样的好朋友? (蟋蟀)

师:蟋蟀是怎样运动的啊? (跳呀, 跳呀)

3.创编儿歌。

师:蜜蜂妈妈找到了蚂蚁, 我要把找到的朋友编到儿歌里。

师:一只小蜜蜂呀, 飞到花丛中呀, 东飞飞, 西飞飞, 找到一只蚂蚁, 爬呀, 爬呀。 (教师示范)

师:谁来试一试把你的朋友编到我们的儿歌里?

4.请幼儿编儿歌。

先请一名幼儿表演 (如蝴蝶飞) 。

师:还有哪些宝宝找到蝴蝶的?一起来试试看。

师:那刚才是一只小蜜蜂, 现在有这么多的小蜜蜂, 应该怎么说? (一群小蜜蜂呀)

师:你们念得真好, 现在请找到蚂蚁的宝宝来把你的朋友遍进儿歌里。

师:还有谁找到不一样的朋友?

幼:我找到了蟋蟀。

师:那我们请找到蟋蟀的宝宝来把蟋蟀编到儿歌里。

5.在游戏中复习儿歌。

师:蜜蜂宝宝们真能干, 把找到的朋友都编进儿歌了, 想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吗?

师:那我们赶快走到圆圈上来!

师:我们先请找到蚂蚁朋友的蜜蜂宝宝到中间来, 现在我们先一起唱找朋友的歌曲, 然后把蚂蚁朋友编进儿歌里, 呆会我们再交换, 好吗?

师:蜜蜂宝宝们, 我们一边唱找朋友的歌曲, 一边绕着这个方向走哦! (再次游戏复习儿歌。)

师:蜜蜂宝宝们, 你们还想找到哪个好朋友呀? (蟋蟀)

师:那请小蟋蟀到中间来。

师:你们念得真好!还有哪些宝宝没到中间来呀?

师:我们请找到蚂蚁朋友的宝宝到中间来。

三、结束部分, 送“朋友”回家

师:蜜蜂宝宝们, 游戏好玩吗?我们先坐下来休息一会。

师:玩了这么久了, 我们的朋友都累了, 要把它们送回家休息, 这里是会飞的朋友的家, 这里是会爬的朋友的家, 这里是会跳的朋友的家, 你们愿意把它们送回家吗?

师:送的时候不要忘记说“好朋友, 我把你送回家”。

篇9:小班语言区角活动教案

关键词:小班;区角活动;合作行为

一、观察区角活动中的合作行为

对幼儿在园内的日常生活进行观察,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后可以得出,有些幼儿在人际交往方面的能力比较差,还有些幼儿比较特立、独行,完全不喜欢和他人在一起,因此我们通过这些观察需要给予幼儿正确的引导,进而从观察中也得出小班幼儿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的当前状况。

目前,幼儿园都会利用区角活动开展教学活动。开展有效的区角活动能更好地让幼儿去实现自身的探索性、创造性、合作能力等等,而且幼儿也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新的知识。所以,要针对小班幼儿的身心状况来开展区角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幼儿的合作行为意识,进而让幼儿能够尽快融入当今社会中去。

二、进一步了解和改善区角活动中的合作行为

根据前期的观察发现小班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合作行为是尤为重要的,在今后如何才能进一步了解和改善区角活动中的合作行为,分析出以下几点:

(一)幼儿自身原因

幼儿男、女性别方面。一般大家普遍认为,男孩子勇敢、刚硬、做事情果断;女孩子则是柔弱、恬静、温柔。因此在教育上有着明显的区分,教师会习惯性地按照性别来开展区角活动,这样就会进一步造成在性别上的合作行为的差异,从而使女孩在区角活动中发生合作行为几率比较大,男孩则相反。

再从幼儿的性格上来说,通过一系列的观察可以得出,有些幼儿本身就比较独立,性格内向,有些幼儿性格开朗,喜欢与人交往,从这两个方面来说,性格开朗的幼儿在区角活动中发生合作行为的几率比较大。例如,在一次活动中,小亮在搭积木,而且还把大部分积木都抢了过来,一直也拼不好,在这时小红就想去帮忙,于是就去找小亮说:“我们一起玩吧,我来帮你。”小红刚过去拿,小亮一把把她推开了,大声喊道:“这是我的,不用你帮忙。”小红一个人默默地走开了。在这个例子中,小亮是个独立的孩子,习惯以自我为中心,不喜欢和别人分享,因而小亮自身的合作行为存在很大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展开有效的区角活动来缓解这样的事件。有的时候教师也要在活动中时刻注意性格外向的孩子,要更加投入热情去引导他们,对比较内向孤单的孩子,就应该多去关心,在开展活动中适当地去给予指导,要更加的鼓励他们,让他们大胆地在课堂上发言,并给予肯定表扬。同时也要协同家长,带着孩子多参加些社交活动,让幼儿更加的自信、善于交往,从而进一步提高自身的合作能力。

(二)教师发挥的作用

小班幼儿对事物处于懵懂阶段,对于好多事情都不知道,作为教育者而言自身要树立好榜样。对于幼儿来说,老师是至高无上的,进一步来说,教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的一些日常生活。因此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对幼儿的合作行为高度重视,为幼儿正确的合作行为引导正确方向。但教师毕竟是教师,有着自身的观念,很大程度上都希望幼儿有纪律,认真听讲,发现不对的地方立刻叫停,但往往有时在错误地引导着孩子。例如,在一次区角活动美术课时,两名幼儿在一起画画,于是老师就指责说:“为什么要画在别人纸上。”孩子却说:“我画这个颜色,他画那个颜色,这样一起画好看。”但老师严厉地说:“只能在自己纸上画。”于是那个孩子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在这个活动中这样批评也是没有错的,但是这会潜意识告诉孩子,自己干自己的,不能和他人合作,这样将会阻碍的孩子合作行为,不利于幼儿的发展和成长。

三、在区角活动中合作行为需给予正确指导

作为教师在幼儿活动的时候,有责任去观察了解每一名幼儿,要在活动中给予幼儿适当的帮助和指引,要融入幼儿中去,更好地去帮助幼儿。小班的幼儿因为年龄小对合作关系是处于迷茫状态的,不过对于小伙伴、朋友还是有些认知,我们可以从这一点入手,我们可以扮演些角色或者跟他们一起玩游戏,再或者问一下幼儿,今天跟哪个小朋友玩了,开不开心等等,这样能让幼儿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指引,从而认识到什么是合作行为。我们也可以做一些区角活动,在结构游戏中,可以试着让幼儿搭建自己喜欢的建筑,这时把所有的建筑,像房子、车子等放在一起,一座小城市就建立起来了,经过这样潜移默化地让幼儿了解了什么是合作,下一步可以开展讨论,谈一谈怎么样进行合作才能更好的开展活动,说出自己的想法等,从真正意义上了解到合作。

综上所述,家长要时刻与幼儿园保持沟通,多多交流孩子的在家情况,家长也时刻了解孩子在园内的情况,这样在双方相互作用下,能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更好的促进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合作行为,也能为园内开展下一段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篇10:幼儿园小班区角游戏教案

名称:区角游戏

内容:益智区 涂涂画画 夹一夹

目标:

(1) 幼儿在游戏中能正确取拿游戏材料;

(2)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和同伴友好玩的快乐。

准备:场地布置 游戏材料 音乐

过程:

(1)教师和幼儿一起说说上次游戏中发现的问题;

(2)让幼儿讨论应该怎样玩游戏;想一想自己喜欢玩哪个游戏区

(3)放音乐,让幼儿自己选择喜欢的区角参与游戏;

(4)教师巡视,重点指导涂涂画画,让幼儿学习正确的涂颜色的方法。

(5)组织幼儿参观学习,并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及时点评;

(6)听音乐,整理游戏材料,结束活动。

活动反思

由于我刚到宝宝班对班上的孩子不是很熟悉,而且有新朋友的哭闹,所以在开展游戏时,幼儿的纪律不是很好,在活动一开始时 ,幼儿对上次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也能说出来,知道应该怎样玩游戏的方法,对所开放的三个游戏区很高兴,都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区域玩,特别是益智区的小朋友表现的很不错,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取拿游戏材料,能正确找到自己拿的图形应该放在那里,当幼儿玩的很高兴时,豆丁小朋友跑过来也想玩这里,这时我观察到这里人太多了,我说小朋友这里谁愿意让豆丁玩,开心说老师我让她,安安的举动让我很吃惊,听说开心是一个很好强的孩子,他在今天的活动中有这样的表现让李老师和我都很奇怪,我问开心你为什么让小朋友他很懂事的说,我是大孩子了,还没等我说完,他就跑到一边去玩别的游戏区了。连新小朋友都很高兴点的参与游戏中。

篇11:小班区角游戏活动方案

小班区角游戏活动方案

活动准备:图形板、各类图形块若干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的大脑灵活,开创幼儿的思维灵敏性。

2.能够通过观察发现并寻找相对应的图形块。

玩法:

在活动中幼儿通过各种熟知的图形块寻找正确的摆放位置,在图形板中有挖空的各类图形,供幼儿观察摆放。

娃娃家

活动准备:油泥、泥工板、各类工具若干、娃娃若干、废旧材料制作的梳妆台、废旧材料制作的衣柜、废旧材料制作的电视机和微波炉等等

活动目标:

1.能让幼儿通过活动学会照顾和关心别人的情感

2.通过一些简单的工具制作各种不同的食物,并能够懂得好东西要给别人吃

3.知道老师和妈妈照顾自己是多么的辛苦,激发幼儿热爱照顾自己的每一个人。

玩法:

通过游戏区的各种工具,知道每个工具的作用以及玩法,制作出各种各样的食物,能够学会如何照顾小宝宝,会抱和喂宝宝吃东西,能够给宝宝穿衣服,穿鞋子、梳头、擦脸、系鞋带、扭纽扣等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情。

小小表演家

活动准备:各类小动物头饰若干、废旧材料制作的衣服若干、各类打击乐器

活动目标:

1.能够通过一些简单的故事情节进行正确的头饰选择

2.正确使用打击乐器,根据音乐节奏有节奏感的运用各种打击乐器

3.能够进行简单的情景表演和对话,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玩法:

篇12:小班语言活动教案

活动名称:孤独的小熊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尝试用完整的语句表达。

2、体验小熊孤独和开心的情绪。

3、了解微笑在交往中的作用。活动准备:

毛绒玩具小熊一个,故事图片,小朋友的照片(哭、笑),小熊贴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由教师出示毛绒玩具小熊,激发幼儿对主人公“小熊”的兴趣,再由“为什么谁也不跟漂亮的小熊玩?”引出主题,引发幼儿思考,为欣赏故事作铺垫。

师:今天,老师从动物园请来了一位小客人,大家猜猜是谁呀?

生:小猫、小鸡.........师:那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位“小客人”是谁呢?(出示小熊,引起兴趣)

生:小熊

师:对,这是一只穿着红色衣服,系着红色领结的漂亮小熊。可是,这只漂亮的小熊告诉老师‘它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它玩’这是为什么呢?

生:它跟好朋友吵架了,它打它的好朋友了........师:那是不是真的像我们小朋友说的一样呢,我们一起随小熊去看看。

二、基本部分

(1)欣赏故事第一段:从开头至“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它玩”。

小熊长着圆圆的鼻子,脖子上系着红领结,帅极了。他每天昂着头,板着脸,很神气的样子。只是,脸上没有一点微笑。妈妈问他:“小熊,你为什么不笑呀!” 小熊说:“我是最漂亮的小熊,应该别人对我笑,我才不去对别人笑呢”“唉”——熊妈妈叹了一口气。

小熊去找小猪,小猪一看到板着脸的小熊,吓跑了。小熊又去找小猴,小猴一看从不对别人笑的小熊,躲起来了。小熊每天孤零零的,谁也不跟它玩。

师:孩子们,刚刚小熊都有去找谁玩了呀!

生:小猪,还有小猴

师:它们和小熊玩了吗?

生:没有

师:恩.....,小熊它都不笑,还板着脸,小猪、小猴都不想和它玩。那小熊接下来会去找谁呢?

(2)欣赏故事第二段:从“小熊找到大河马”至“你照镜子瞧瞧”

小熊找到大河马,难过地说:“我是最漂亮的小熊,为什么谁都不跟我玩?”大河马说:“你应该对别人笑,因为大家都喜欢和爱笑的朋友在一起”。小熊苦恼的说:“可是,我从来没笑过,不知道怎么笑”。大河马说:“你心里想着笑就会笑,不信,你可以照着镜子去瞧瞧”。

师:小熊去找谁帮忙了呀?

生:大河马

师:耶,大河马是怎么告诉小熊的呀?

生:应该对别人笑

师:是呀,我们小朋友也要对别人笑,好朋友都喜欢看你笑。那我们看看小熊笑了之后会发生什么变化。

(3)欣赏故事第三段:从“小熊心里想”至故事结尾。

小熊心里想:只要笑一笑,就会有朋友和我玩了。小熊一边想,一边对着镜子瞧自己。哟,小熊的眉毛弯弯,嘴角裂开,他笑起来了。小熊没想到自己笑起来这么好看,心里一乐,“哈哈哈哈”地笑起来,大河马看到小熊笑了,也跟着“哈哈哈哈”大笑。小猪、小猴看到板着脸的小熊笑了,都过来和小熊一起乐,一起玩。这下,小熊再也不孤单了。

师:我们的小熊现在再也不孤零零的了,也有了好朋友。有谁可以告诉老师,最后小猪、小猴为什么都去找小熊玩? 生:小熊笑了,它不板着脸了

教师小结:大家喜欢的并不是小熊圆圆的鼻子,也不是小熊酷酷的表情,而是小熊好看的微笑。

三、结束部分

教师提供小朋友(哭、笑)的照片,问幼儿喜欢什么表情的小朋友。让幼儿知道大家都喜欢微笑的小朋友,明白微笑的重要性。

师:今天,老师还给你们请来了两位小朋友呢?大家看看她的表情怎么样?

生:她翘着嘴巴,她很生气..........师:让我们再看看另一位小朋友,哇!看她的表情怎么样?

生:她很开心,她在笑......师:那我们孩子们更喜欢什么表情的小朋友呢?

生:笑的好看的小朋友,她很漂亮......师:我要看看我们班的小朋友谁笑的最好看。(笑的好看的幼儿奖励小熊贴纸,并拍照)

教师小结:原来大家都喜欢爱笑的小朋友,老师也特别喜欢爱笑的小朋友,那我们以后也要做一个爱笑的孩子,好不好。老师还告诉小朋友一个小秘密哦:我们经常笑,就很少生病,而且会越长越漂亮,越长越帅气哦!

活动延伸

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拍一张微笑的照片,并告诉家人经常微笑,身体棒。

师:我们今天回家后跟爸爸妈妈一起拍张微笑的照片,然后,明天带来我们的微笑城堡,好不好?

生:好

篇13:小班语言区角活动教案

关键词:区域活动,游戏,指导纲要形式化

一、区角游戏中呈现的一些问题

1、区角设置流于形式化

随着幼儿园实施纲要的推行, 幼儿教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区角游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并且认识到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性, 并且在实际操作中在教室内开辟了一些区域作为区角游戏活动区。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存在这样一个问题, 就是从自身的角度为幼儿们提供游戏场所, 游戏类型或游戏工具材料等。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 或者说罔顾幼儿的意愿和兴趣。使区角游戏活动流于形式, 变成开展而开展, 教学设施沦为摆设, 走进幼儿的教学误区。

2、部分区角游戏存在安全隐患

区角游戏的开设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幼儿在班级中活动的区域, 但是对于孩子们来说, 对于安全意识十分缺乏, 而区角游戏范围内对于材料的摆放和规整不当就出现一定的意外情况, 或者说, 一些刀具类棱角分明的工具一旦在摆放或者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 就会造成难以挽回的影响。

3、活动使用材料缺乏明确目标

在区角游戏活动的选择和教学过程中忽视了学生成长这一重要环节, 当时可能是为了应付检查或其他原因设置的区角活动一方面缺乏创新, 另一方面没有及时更新, 部分材料甚至两三个月甚至一个学期都不会进行更换。这样一来, 原本一项较好的教育措施就变得缺乏目标, 一方面限制了区角游戏活动的深入开展, 另一方面使学生对其丧失了兴趣, 长此以往区角游戏活动就会沦为鸡肋。

二、区角游戏发展策略

1、把握幼儿需求, 对区角游戏活动进行调整

首先, 把握好幼儿的需求, 将班级中实际空间条件, 人数等方面给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在布置区角环境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身高因素, 进行材料布置。其次, 在班级中设置区域划分的过程中要做到有效性, 并保证区域与区域之间的相对独立性。例如绘画区等相对安静的活动与游戏区等活动空间较大的区域尽量不要放置在同一侧, 前者尽量布置在角落里, 而后者则可以转移到门口或室外环境中。当然可以用不同的色彩区分不同的区域, 让学生明确区域之间的差别。提高区角游戏的利用率。

2、有针对性的投放活动材料

通过对于本月或季度需要开展的区角游戏进行一个系统的规划, 将需要的材料进行整理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向收集或准备材料。首先, 幼儿园区角游戏活动中以亲子互动类游戏为例, 这类活动往往可以采取互动式的材料收集方式, 根据班级内对此次亲子活动的教育主题或活动安排, 进行家长沟通会, 向家长说明此次互动游戏中可能用到的材料, 让家长根据情况收集材料。其次, 引导孩子主动分享完成材料收集的工作, 例如在区角游戏中举行的“小小读书会”中, 教师首先向学生传达本次活动的主题, 并让学生分享自己平时所看的书籍有哪些, 从而向幼儿讲述分享的重要性, 并自由报名, 将自己平常在家看的图书带到学校来和小朋友进行分享。当然在区角游戏活动过程中最主要的材料还是需要教师准备,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的为孩子提供游戏工具等。如在美工区投放具有田园色彩的材料, 如各类农作物种子、剪纸、布料、胶水等, 让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完成一幅作品。并能够根据幼儿阶段性发展准备不同的适合当前幼儿需要的材料, 为区角游戏提供基础保障。

3、以幼儿为核心, 开展适度的区角游戏活动

在幼儿园发展纲要中提出在幼儿园中开展的活动要尊重幼儿的个体发展, 进行因人施教, 发现幼儿的闪光点, 进行差异性培养, 因此在区角游戏中也要注意这个问题, 坚持以幼儿为核心来开展相应的区角游戏。小班的幼儿年龄小, 大多是刚刚离开家庭进入机体生活, 往往会有一定的不适应性。因此在小班区角游戏的设置中可以提现家庭的因素, 比如可以设置生活区、厨房区等等, 让幼儿在区角游戏中逐渐融入到机集体生活中去, 引导幼儿积极的参与到各项区角游戏中来, 使区角游戏成为教育的助力。

同时在区角游戏的设置中应在安静范围内, 尽量不要出现干扰幼儿的行为, 要发挥好幼儿的自主和合作的精神, 这些环节教师主要起到引导作用, 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发挥空间, 从而更有效的观察幼儿的行为。当游戏过程中有问题出现的时候尽量作为一个旁观者, 让幼儿自己去处理问题, 不过也要对幼儿有适当的知道, 促使其能够掌握一定的人际交往的能力和在集体中生活的能力。最后在区角游戏中游戏的设置要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并积极引导这种好奇心作为对行为、知识的探索进而促进幼儿的个体发展。

三、区角游戏的应用

1、区角游戏——《数一数》

活动主要以小班学生的特点为主, 考虑到学生正处于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 通过语言类活动例如儿歌教学的方式, 培养学生的语言节奏感, 帮助学生掌握好语言应用, 并能够有效提高班级的凝聚力。《数一数》儿歌教学, 主要需引导学生了解“u”的读法, 掌握好猪、鼠、兔等的读音, 并从游戏中获得集体生活或合作游戏中的乐趣。

区角游戏中《数一数》儿歌教学的过程中, 教师需要实现将主要动物的资料进行收集, 并将有“u”读音的简单汉字进行排列作为游戏环节中重要资料, 包括动物的卡片10张, 动物园背景图若干张, 相关教学的课件和音乐素材。游戏开始, 让学生根据投影仪环境的变化, 选择走过的地方和出现的动物种类以图片形式示意。将方位名词和量词加入到描述中, 同时可以让学生来描述当前的画面, 包括谁在那里做什么。以接力的方式依次将准备好的图片描述出来。随后播放动画片, 让学生仔细听儿歌最后的吐字和发音情况。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找朋友的游戏, 让学生分别扮演几种小动物, 根据班级人数分组进行, 比如在森里里生活的动物, 则老虎、狮子、兔子、松鼠则归为一类。

这类游戏既能帮助学生对于动物的生活习性有一个了解, 又能掌握好“u”的读音, 同时促进小班学生的文字的能力有所提高。

2、区角游戏——《吹泡泡》

吹泡泡是幼儿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游戏, 将这个游戏放到幼儿园的区角游戏中来是为了让幼儿从自己喜欢并熟悉的游戏出发, 对幼儿园生活产生兴趣和依赖, 同时可以有效的将科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 让科学研究变得不那么枯燥。吹泡泡游戏首先由教师准备好活动材料, 包括铁丝、吸管、泡泡水、棉线等, 在活动开始前, 由教师为学生制作工具, 将铁丝完成小勺作成工具, 并在铁丝接口出做好防护措施, 避免产生安全隐患, 随后发放给大家。让学生用不同大小的吸管去吹泡泡, 既可以把吸管插入泡泡中制作泡中泡, 也可以将蘸有泡泡水的吸管放到桌子上吹气。并进行比赛看谁的泡泡坚持的时间最长。接着, 可以用教师事先准备好的简易工具, 让学生自己大内高手制作工具, 看看不同的工具吹出的泡泡有什么不同。当然还可以让学生回忆自己生活中有哪些工具可以吹出泡泡, 并回家动手操作, 在下次吹泡泡课上拿来和大家分享。

通过吹泡泡的游戏让幼儿既对吹泡泡本身产生兴趣, 又对泡泡的产生有兴趣, 从而引导学生对外界进行探索, 将区角游变成有价值的教育活动。

总而言之, 在幼儿园中区角游戏作为一项特殊的教育形式, 既能够满足幼儿园对幼儿的教育职能, 又能实现幼儿的个性化发展, 成为幼儿喜欢的活动形式。在区角游戏的区域划分中以教师的自身职业素质和能力在班级中设置区域分明的区角区域, 并在相应的区域内举行行馆的活动, 对不同特长的幼儿有针对性的培养。在材料准备中, 以幼儿的发展为前提, 为其提供安全有趣的各项材料, 激发其求知欲望和学习积极性。在游戏换机, 以幼儿的兴趣为切入点, 开展真正有效的区角游戏, 完成幼儿园发展纲要中幼儿园未来教育模式要求, 实现从幼儿园阶段培养幼儿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合作能力的教育目标。

参考文献

[1]陈磊.体验孩子:宋庆龄幼儿园[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6

[2]王远彬.幼儿园游戏指导:光明幼儿自选游戏实验的思路与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6

[3]邱广翠.优化区域环境满足幼儿发展需要[J].幼儿教学研究, 2012.6

[4]郎先敏.活动区的创设、观察与讲评[J].幼教博览, 2011.1

篇14:小班语言区角活动教案

以瑞吉欧教育理念为前提,以小班幼儿已有经验为依据,以满足小班幼儿的情感需求为起点,选择和调整区角活动内容,拓展活动空间,生成、延伸、深化教育主题,从而促进幼儿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

瑞吉欧教育 区角活动 活动主题 幼儿发展

区角活动,作为一种可供幼儿自由选择、自主探索的操作性游戏活动,以其特有的活动形式为幼儿所钟爱。而倡导“以幼儿发展为本”教育理念的“瑞吉欧”教育,成功地解决了幼儿与教师、游戏与学习、艺术与科学、个人与集体等长期以来令人困惑的对立的两极关系,它为中国乃至世界幼儿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我们试图运用“瑞吉欧”教育的先进教育理念,创建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的区角活动,促进他们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一、满足情感需求,生成活动主题

瑞吉欧教育指出:“教育应以儿童为中心,一切应从儿童的需要、兴趣、经验出发。”“课程的内容应来自儿童生活中感兴趣的事物、现象和问题。”为此,我们在设计区角活动主题前,必须先深入了解幼儿的生活,耐心倾听他们的心声,依据其需要、兴趣、经验,生成主题,创设内容。

刚入小班的部分幼儿常常出现不让家长离开、哭闹不止、午睡醒来找妈妈等现象,而年龄偏小者尤为严重。

新入园的幼儿由于刚刚来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在突然失去了亲人的全天候守护后,面对着全新的场所、老师及幼儿,恐惧、不知所措、思念亲人等紧张、依恋情绪一起涌上心头,这时的他们,急需要情感上的宣泄与补给。为了满足幼儿的这种亲情需求,我们生成并设计了以“亲情”教育为主题的区角活动,在选择内容时,依据他们已具备一定的家庭生活认知,并乐于模仿成人家庭活动的特点,适时地设立了16个两人一组的“娃娃家”(全班共32人),每个家里配有锅、碗、勺、娃娃等必备材料。在这个充满温馨的“小家庭”里,孩子们以“爸爸、妈妈”的身份,用已有经验表达着对宝宝的怜爱:看!细心的“妈妈们”正动作轻柔地给宝宝穿衣、洗脸、梳头,就连平日里粗心大意的“爸爸们”也试着耐心、专注地给宝宝喂奶、讲故事了。在与材料、同伴的互动中,对家人的依恋逐渐移情到了对宝宝的关爱,情感上的满足消除了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孩子们开始钟情于这些属于自己的“小家庭”。与此同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与同伴的交往能力、对生活的再现能力等方面也都得到了充分地培养,较好地促进了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二、追随幼儿兴趣,延伸活动主题

瑞吉欧教育指出:“瑞吉欧的环境不是被动的和一成不变的,它们会依据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而不断地调整与修正。”为此,在实践中,我们通过观察、记录幼儿的活动过程,分析、追随幼儿的当前兴趣,调整某些区域内容,以满足他们的不断需求,激发深入探索的欲望,使活动的主题不断延伸,从而促进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实践中我们发现:“爸爸”“妈妈”们在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衍生出许多新的问题、新的需求又逐步衍生出来,如:宝宝饿了可以吃奶,可家里只有厨房用具,没有“菜”和“米”,爸爸、妈妈饿了该吃什么呢?宝宝哭了要吃糖,该上哪儿去买呢等等。为了解决幼儿的“生活”难题,满足他们的活动需要,我们及时地开辟了一个“菜场”和一家“糖果店”,于是,“爸爸”“妈妈”除了照顾宝宝,又开始了新的活动——买菜、做饭,买糖、喂糖等。

随着游戏的不断深入,问题的持续衍生,主题与内容也在随之延伸与调整:糟糕!宝宝冷了,怎么办?家里没有牙膏、牙刷怎么办?家里来了客人,少了碗、筷,怎么办?来,到“百货商店”去买吧!里面应有尽有。——我的宝宝生病了,哪里有医生?看,那边的“儿童医院”已经开了,赶快去找个医生看看,别耽误了!……一个由幼儿自己建构的仿真“小社区”开始初现雏形。

在不断地生成、调整过程中,幼儿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活动的兴趣更高了,探究也变得更为深入,而与此同时,他们的品质、能力与经验也随之得到培养与增加,如耐心、爱心、交往能力、责任感等,从而有力地促进了其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三、拓展活动空间,深化活动主题

实践中还发现:随着主题的不断延伸,许多幼儿感兴趣的内容都因其自身认知经验的不足,而无法通过自主探索一一实现,如炒菜的方法、厨具的摆放、糖果的包装、青菜的制作、看病的程序等等。而瑞吉欧教育指出:“教育应从儿童的需要、兴趣、经验出发。”因此,为了满足幼儿的经验需求,我们通过拓宽活动空间,利用其他教学活动(包括区角活动以外的各种活动),增加与提高某些与主题相关的知识与技能,使主题得到进一步的深化,保证活动的持续开展。

例如在应“爸爸”、“妈妈”的生活需求而设立“青菜加工厂”后,许多幼儿争着参与这项活动,但由于自身知识、技能的缺乏,经过多次尝试都无法独立完成,因此没过多久,他们的兴趣逐渐退去,光顾“菜场”的“爸爸”“妈妈”也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幼儿对这一内容的兴趣,满足他们的经验需求,我们及时设计了有关“青菜”主题的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认识青菜、制作青菜等。在弥补了幼儿对青菜外形、结构及制作青菜的方法等方面的经验后,参与“青菜加工厂”的“工人”又蜂拥而至,柜台上的青菜成品也随之增加,与此同时,光顾“菜场”的“爸爸”、“妈妈”又开始络绎不绝。也就是说,幼儿的探索兴趣已再一次被激发,活动的主题也随之得到进一步的深化,而幼儿的自信心、交往能力等方面同时得到有效培养。

类似的情况,当幼儿自身缺乏某一方面的经验时,我们及时设计了诸如:观察录像——烧菜做饭、情景表演——做客、竞赛游戏——厨具摆放等等多种活动,活动空间及时、有效的拓展,满足了幼儿的经验需求,解决了活动中的生活疑难,深化了活动的主题,促进了他们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随着活动的持续深入,幼儿新的兴趣不断滋生,而新的主题也随之生成,诸如:“恐龙乐园”主题、“奥特曼基地”主题、“种植场”主题等。新主题的生成,使区角活动变得更为丰富,幼儿的兴趣更浓厚了,在与环境的不断互动中,他们的品质、能力、经验也随之得到有效培养,从而促进其全面、和谐、持续的发展。

上一篇:避孕药具知识宣传单下一篇:假如世界上没有水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