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2024-04-22

《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共20篇)

篇1:《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10个生字,会认“粼、栓、霆、钧、炬、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内容,知道火箭发射的基本步骤。想象火箭发射时令人紧张、激动的场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激发学生了解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欲望。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潜艇火箭发射的步骤,想象火箭发射时壮观的场面。

教学准备:

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书籍、向家长询问、或者上网的手段,搜集国内外现代科学技术的有关信息、图片,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从电影、电视或者图片上看到过火箭发射的情景吗?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2、看来,大家对火箭发射已经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有了一些了解。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潜艇发射火箭》这篇课文,我想你一定会有所收获!

(板书课题:“潜艇发射火箭”)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些什么?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正确、通顺、流利。

2、通读全篇,说一说通过自学你知道了什么?

3、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潜艇发射火箭的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说一说:通过阅读你了解了哪些课文内容?

二、深入课文,理清潜艇发射火箭的步骤。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课文,想一想:潜艇发射火箭有哪几个步骤,并试着画一画流程图。

火箭发射的大致流程是:潜艇驶向预定位置——满足全部发射的条件——火箭发射出水——火箭升空、跟踪监视——火箭溅落在目标海域。

2、小组交流。说一说火箭发射的过程。(教师相机指导。)

三、品味语言,想像潜艇发射火箭时的壮观场面。

1、师:火箭发射时那壮观、紧张、激动人心的场面吸引着,震撼着我们每一个人。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描写火箭发射前后各种场面的句子,读一读。

2、跟你的小伙伴读一读你最喜欢那些场面,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

教师要抓住重点的词句进行朗读指导。具体指导如下:

(1)“12日发射进入了最后时刻。发射舱内格外安静。……操作人员密切注视着信号的一次闪亮。”

“……发射舱里的气氛更加紧张了。”

“发射开始倒计时……操作人员屏住呼吸,按下了电钮。”

师:这是我国第一次作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的实验,其中不仅包含着科学家们的辛苦劳动,而且也寄托着所有中国人的希望。在发射成功前的这一刹那,此时此刻,人们的心情该是多么的激动啊!如果此时此刻你就在这间发射舱内,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想像着当时的情景,体会着读读二至四自然段。

(2)反复朗读第五、第七自然段,想象火箭升空时的壮丽景象和壮美的身影,体会语言文字,读出感情,读出气势。试着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

(3)火箭发射成功后,实验人员和观看发射的人们的心情如何?他们是怎样欢呼雀跃的?

3、带着自己的想象和感受整读全文,加深理解。

四、小结。

1、学了这篇文章,你有什么收获?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我们的社会不断地进步,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你所了解的有关中外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

篇2:《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书籍、向家长询问、或者上网的手段,搜集国内外现代科学技术的有关信息、图片,以丰富学生的积累,帮助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生活导入新课。

1、同学们,你们从电影、电视或者图片上看到过火箭发射的情景吗?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篇3:《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新疆阿克苏地区共有8县1市进行人工防雹作业,拥有245个作业点。这些作业点布设的基本上都是新疆人工影响天气科技开发服务中心生产的3通道XR-05型火箭发射装置。根据2010年阿克苏地区联合防雹作业及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设方案的具体要求,从加强单点火箭发射装置火力考虑,结合现有XR-05型火箭发射装置结构和使用的WR-98型和HJD-82A型82mm口径火箭弹的特点,提出由3通道火箭发射装置改为6通道的火箭发射装置的改造技术方案。本方案设计时,兼顾了发射架整体稳定性和发射控制器点火电能量的有效供给,便于实施,可解决目前火箭发射装置火力不足的问题。

1 硬件构成

1.1 XR-05型3通道火箭发射架

原XR-05型发射装置,是此次改造的基础原型。由82mm口径3通道定向器、定向器托架、上筒体、俯仰机构、回转盘、下筒体、三角撑架、车载滑轨等组成,实物如图1所示。

1.2 82mm口径三通道定向器

可装载WR-98型或HJD-82A型两种82mm口径火箭弹各3枚,由82mm口径发射导轨、导轨撑架、点火装置、挡弹器等组成。实物如图2所示。

1.3 火箭发射控制器

提供通道选择和发射WR-98型或HJD-82A型火箭弹点火的电能量,实物如图3所示。

2 改造实施

2.1叠加定向器,将如图2所示的82mm口径三通道定向器直接叠加到如图1所示的XR-05型3个通道火箭发射架的定向器上,用12个M8不锈钢螺栓对接两个定向器的四个轨道撑架,形成如图4所示的6通道火箭发射架,可装载和定向发射陕西中天火箭公司生产的WR-98型或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305工厂生产的HJD-82型火箭弹各6枚。

2.2加强6通道火箭发射架各受力点钢性强度定向器叠加后,发射架的重量由原来的160kg增加到175kg、高度由原来的1730mm增加到1830mm。移动时、特别是上层定向器发射82mm火箭弹会使整体发射架不稳定,所以需要加强发射架各受力点的钢性强度,保证发射架的设计使用寿命,图4中打圈处为增加钢性强度的各受力点。

2.4调整点火电流能量原配的火箭发射控制器稍作内部调整就能满足连续发射6枚(时间间隔不超过1分钟)WR-98型或HJD-82A型火箭弹点火的技术要求。调整的元器件:原12V3.2AH电瓶改为12V7AH电瓶,原63V1000μF电容改为63V4700μF电容,原1A固态继电器改为3A固态继电器,原6头3联互锁开关改为12头6联互锁开关,如图5所示。因原火箭发射控制器在设计时,考虑了今后的硬件扩容,所以此次改造较为便捷。

2.5布设发射架点火线路在原发射架上叠加一个定向器后,需增加三根点火线,相连于定向器的点火装置上。此点在定向器叠加时一并考虑布设。

3 主要技术指标

作业方式:车载流动、地面固定装载弹量:Φ82mm直径人工增雨防雹火箭6枚点火成功率:≥99%;高低射角:50°~70°;方位射角:地面固定式0°~360°,车载流动式0°~80°;整机质量:175kg;点火开路电压:45~48V;点火电流(5Ω负载):≥1A;发射控制器连续工作时间:>24小时;工作环境:温度-20℃~+75℃,湿度<95%,无凝露;外型尺寸:1740mm×569mm×1830mm。

摘要:本文根据XR-05型火箭发射装置的结构和特点,结合阿克苏地区人工防雹的实际需要,提出一种将3通道XR-05型火箭发射装置改造成6通道XR-05型火箭发射装置的设计方案。

关键词:火箭发射装置,改造,设计

参考文献

[1]马官起等编著.增雨防雹寸火箭作业系统实用教材[M].气象出版社.

篇4:略谈模拟火箭发射的实验设计方案

一、实验原理图

火箭发射实验原理图如图1所示.

二、实验器材

电子打火机1个,10~20ml塑料注射器1支,铁架台1副,试管夹1把,滴管1支,细漆包线若干,电烙铁1把,酒精或汽油少许.

三、实验操作

1.从电子打火机中取下电子打火装置,用细漆包线分别与电子打火装置的两个电极相连,细漆包线的另外两端通过塑料注射器的前端安注射头的位置插入注射器内,调整注射器内两导线尖端之间的距离,保证按下电子打火装置时能够射出火星,并小心地用电烙铁封住注射器前端注射头插入漆包线的地方.再用硬纸筒做一个纸火箭箭体,用塑料泡沫做一个火箭头,制作好“火箭”后套接在注射器的活塞手柄一端.

2.按照实验原理图组装实验装置.

3.完成以上操作后,在注射器内用滴管滴入23滴纯酒精或12滴汽油,并将注射器的活塞插入注射器,活塞以刚好堵住注射器口为宜.随后,用手心握住注射器的下端给注射器传导些热量,使酒精或汽油能够快速蒸发成气态.

4.按下电子打火装置,使其打出火星,就会听到气体的爆炸声,伴随着气体的爆炸声,活塞连同“火箭”被“发射”向空中,同时还可看到注射器内因爆炸反应而产生的橘红色火焰.这样就起到了模拟火箭发射实验的目的.

四、注意事项

1.在做这个实验时,注意注射器活塞千万不要对着任何人.

2.为了保证安全,实验时注射器一定要竖直被夹在铁架台上.

3.细漆包线应加长些,尽量不要让人靠近注射器.

4.酒精或汽油的用量要少,不宜太多,这样气体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才有限,起到实验安全的目的.

5.实验时严禁靠近其他可燃物,以免引起火灾.

6.必要时注射器上可罩上铁丝网.

篇5:火箭发射大班教案

天宫一号成功上天,孩子们从电视上也知道这个信息,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孩子们的学习课本上也有“神五成功发射”的内容,因此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认识火箭,了解发射基本环节;

2、 初步了解我国卫星发射水平,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3、 能绘画或者折纸火箭。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火箭,了解发射基本环节,激发幼儿爱国情感。

难点:能绘画或者折纸火箭。

活动准备

我国多次卫星发射视频,航天员杨利伟的照片、图画纸

活动过程

一、开始环节:

师生谈话,观看“天宫一号”发射视频,激发兴趣,引入活动。

二、基本环节:

1、教师介绍“天宫一号”发射基本情况。

2、观看“神五”、“神六”发射视频,教师进行简介,让幼儿感受祖国的强大,激发幼儿爱国热情。

3、认识著名航天员杨利伟。

三、结束环节:

幼儿阅读课本。

四、活动延伸:

幼儿进行绘画或者折纸火箭,到户外玩火箭。

教学反思

1、课前对幼儿感兴趣的点没有把握准。在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在与看视频,对教师的介绍没有兴趣。

2、在活动中,师幼互动不足,教师讲的过多,幼儿没有充分表达的机会。

篇6:《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活动目标:

1、练习投掷,能投过一定的高度,练习投准,锻炼幼儿手臂的力量。

2、能听指令做游戏。

3、能愉快参与活动,体验快乐。

4、培养竞争意识,体验游戏带来的挑战与快乐。

5、发展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及动作的灵敏性、协调性。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芭蕉扇》

2、幼儿每人先折好的火箭一架。四个圈挂在绳子上。

活动过程:

1、准备活动:-听指令做动作。

-幼儿四散地站在场地上,教师发出“飞飞”、“跳跳”的指令,幼儿按口令做动作。如:当教师发出“飞飞”的指令时,幼儿便两臂侧平举,做飞机飞行的动作,并齐声说:“飞飞飞。”当教师发出“小鱼游游”时,幼儿边做小鱼游水的动作,边说:“游游游。”教师发出“小兔游游”“小鱼飞飞”时,幼儿便不动也不发声。教师还可以发出“老鹰飞飞”“蝴蝶飞飞”“小猴飞飞”等口令,幼儿进行分辨并学做动作。

2、游戏活动“火箭发射”-投火箭。幼儿分成四路纵队在场地一端的白线后,教师示范讲解肩上投掷火箭的动作,然后请幼儿用三个手指捏住火箭中部,右手屈肘于肩上,用力挥臂向前面悬挂的圈投去,再捡回火箭站到各队的队尾,有二继续机型,比比谁投进圈的次数多,游戏可进行3-4遍。

-火箭发射。

教师将幼儿分成人数相等的两队,手拿纸折的火箭,站在起点先后,教师发出指令后,前排的两位幼儿按照圆圈标号10、9、8、7、6、5、4、3、2、1的顺序向前继续跳。当跳到1圈时就算到达了火箭发射场。这时,幼儿的嘴里发出“嗤”的一声,并将纸折的火箭用力扔向天空,喊:“火箭上天了!”然后取回火箭,返回本队,将火箭交给第二位幼儿,具体方法同上。游戏进行3-4遍。

3、放松活动-《芭蕉扇》

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开展游戏活动。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以报纸球当作火箭,比较安全,利用现成的教玩具开展投掷训练,活动准备比较简单。活动中我以第一个基本环节作为重点环节,对于基本动作加以练习,在练习中发现,幼儿脚的站位,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容易搞错,导致火箭发射很近,在活动中,我安排用绳子划分了三个等级,投过第一个算成功,投过第三根绳子,就是非常棒,在第一次练习中,班级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没能成功,后来对动作又加以纠正练习,在第二次练习中,绝大多数孩子都获得了成功,这种阶梯式的练习,让幼儿非常有挑战感和成就感,在最后的游戏环节中,幼儿都能以扔过第三根绳子为荣,投准练习在此活动中是难点,幼儿在练习过程中,效果不太好,以后可加强这方面的练习。

此次活动由于时间关系,所以我在游戏环节就安排了火箭发射和火箭进入轨道两个环节。但在整个活动环节中,我运用了简单的口令,如准备,发射,发生成功,进入轨道等,语言简炼,富有节奏,幼儿活动兴趣高涨,活动效果良好。

篇7:《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火箭发射分布式仿真系统中信息交互方式设计

回顾了分布式仿真系统中交互协议的发展,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四种应用最广泛的数据交互方式,结合工程实践对其在分布式系统中的优缺点进行了总结.针对火箭发射分布式仿真系统实用、高效的`数据通讯的需要,选择了HLA和串行通讯相结合作为信息交互方式.重点研究了多线程串行实时通信的方法.系统运行证明在设计分布式系统信息交互方式时,针对实际灵活地选择合适的交互协议,是完全可以满足设计要求的.

作 者:龙勇 黄先祥 张志利 高钦和 王海洋 LONG Yong HUANG Xian-xiang ZHANG Zhi-li GAO Qin-he WANG Hai-yang  作者单位:第二炮兵工程学院兵器发射理论与技术国家重点学科实验室,陕西,西安,710025 刊 名:系统仿真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SYSTEM SIMULATION 年,卷(期): 18(z2) 分类号:V4 TP3 关键词:分布式仿真   信息交互设计   多线程串行通信  

篇8:《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发射装置作为火箭发射的地面装置,起着装载火箭、调节发射方位角和高低角的作用。在火箭发射前,需要使用测发控设备对火箭进行射前检测,地面检测设备和装载在发射装置上的火箭通过电缆进行连接。在火箭发射时,需要使发控电缆插头和箭上插座自动分离,完成这样功能的机构称为插拔机构。

1 插拔机构设计原则和基本设计状态

插拔机构设计需要遵从以下几个原则:(a)电缆插头和箭上插座之间分离顺畅,并且不能给火箭施加较大的附加载荷,否则影响火箭的发射初始状态,包括改变火箭发射初始速度、火箭的出轨姿态等;(b)插拔机构应该具有一定的燃气流热保护功能,避免发射时产生的高温、高速燃气流对插拔机构上的电缆、插头等具有一定的热防护功能。

插拔机构能够保证电缆插头和箭上插座在发射装置起竖过程中可靠连接。插拔机构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平行四边形机构的运动性质,由于插拔机构的上端插入在火箭上的插座内,当火箭发射运动时,带动插拔机构上端的连杆水平运动,同时连杆下端的两个曲柄在拉簧的作用下转动,从而带动连杆转动,连杆在垂直方向的高度下降,插拔机构上端的插头便顺利地从火箭上的插座内部拔出,实现插头脱落功能。

2 插拔机构基本设计中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某次外场飞行试验结束之后,对发射装置进行例行检查时,发现插拔机构产生了插头分离不畅现象,并且插拔机构产生了一定的结构变形,加上发射过程中火箭发动机产生的燃气流影响,造成脱插电缆插头损坏,插头内部指针弯曲。针对出现的问题,总结产生的原因如下:(a)火箭的在发射轨道上的运动和插拔机构转动不匹配,造成插头和箭上插座之间卡死,最终导致脱插不畅。产生这样结果的一方面是由于插拔机构转动部件设计不合理,火箭已经平动一段距离而插拔机构转动部分高度下降不明显,插头未能及时拔出;另一方面是由于插头在插头支架上固定方式设计存在缺陷,连接刚度过低,插头变形过大,这样插头也会与箭上插座产生“卡死”现象;(b)电连接器上除了插针连接外,还有套筒配合,便于防水。使得分离力增大,单一的平行四连杆作用难以使得分离通畅;(c)火箭热防护功能失效。火箭在发射导轨上时,发动机喷出的高温高压燃气流直接作用在插拔机构上的电缆和插头上,这样造成电缆和插头热烧蚀严重,发射完成之后需要换掉插头和电缆,从而增长发射周期,提高试验成本。

3 插拔机构改进设计和仿真计算

针对靶场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对发射装置的插拔机构进行改进。改进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插头支架的结构形式改进;插头支架是电缆插头的安装部件,必须保证连接刚度,保证电缆插头能够顺利插入到箭上的插座内,并且保证插头在使用过程中不能产生过大的变形。改进前的插头支架通过两个耳片固定插头。改进前的插头支架,由于插头的外径略小于插头支架中间圆柱孔的内径,所以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空隙,这样插头就会绕着插头下部的外露杆转动,造成插头和箭上插座之间不匹配,产生“卡死”现象,最终导致脱插不顺畅。所以需要对插头支架的结构进行改进,提高连接刚度,保证脱插电缆在插拔机构上固定之后,插头位置不会产生较大变化。

(2)前、后连杆结构形式改进。前、后连杆是插拔机构转动部分的主要组成部分,插拔机构脱插是否顺畅取决于前后连杆是否在火箭运动较小行程内下降较大的距离,从而带动插头从箭上插座内脱出。前后连杆长度直接影响着机构的脱插性能.

(3)增加新部件剥落杆。为了保证脱插过程可靠完成,在插拔机构上增加了一个新部件——剥落杆。其原理是在插拔机构上的转动部分在拉簧的作用下转动时,固定在后连杆上的剥落杆直接作用在插头支架的外露拖杆上,为脱插提供一个额外的脱落力。改进后的插拔机构导入到ADAMS动力学仿真软件中,进行模拟仿真验证改进方案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导轨平面与水平面发射角为55°。火箭通过滑块在导轨上滑动,滑块与导轨之间动摩擦系数为0.17,静摩擦系数为0.25。插拔机构运动受力主要包括火箭沿导轨运动力、自身拉伸弹簧拉力和压缩弹簧弹力。其中火箭运动的动力来源于发动机的推力,计算时采用常温下(23℃)助推发动机推力数据作为单向驱动力载荷;插拔机构摆动除了弹体的推力以外还有机构拉伸弹簧拉力。

从仿真结果可以看出,在电连接器分离之前,火箭与插拔机构为牵连运动,插拔机构平动板和插头在弹体的推动下绕底座摆动,分离之后,平动板和插头在惯性和拉簧的作用下向下摆动,剥落杆剥落插头支架上的拖杆,最后前连杆接触缓冲垫,锁紧卡销锁紧前连杆有效防止转动部分回弹。在插拔机构转动的过程中,插拔机构底座能够有效固定整个插拔机构,而且不会影响其他部件的正常动作,所以改进后的插拔机构能够保证插头与火箭上插座可靠连接。

4 飞行试验考核验证

改进后的插拔机构在外场发射试验中进行了使用,试验前检查插拔机构,插拔机构结构合理,脱插电缆能够方便安装在插拔机构上,插头通过插头支架能够顺利的插入箭上插座内,在发射装置起竖过程中也可靠连接,圆满完成火箭的地面检测任务。试验后对插拔机构进行检查,插拔机构上的电缆插头结构完整,未产生任何变形。插拔机构上的增加的防火板对电缆热防护效果明显,电缆未产生热烧蚀破坏。插拔机构转动部分恢复迅速,脱插过程顺畅,插头内部的针头没有产生明显弯曲。试验效果说明改进后的插拔机构功能完整,改进方案所使用的设计分析方法准确无误。

5 结论

改进后的插拔机构经过外场试验考核,脱插功能符合改进设计要求,顺利完成地面测控电缆与箭上插座的脱落。这样的结果说明改进后的插拔机构的脱插性能显著提高,对脱落电缆和插头保护性能也有明显进步,为以后其他类型插头的插拔机构设计开拓了新的改进思路。

摘要:针对某次飞行试验中插拔机构出现的插头脱落不畅的问题,进行了原因分析。根据分析结果进行了改进性设计,通过数值仿真说明改进后的插拔机构能够满足火箭发射的实际需求。最终通过飞行试验验证了插拔机构改进方案和分析方法、结论的准确性。

关键词:发射装置,插拔机构,协同仿真,优化设计

参考文献

[1]李军,邢俊文,覃文洁.MSC.Adams实例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篇9:潜艇发射导弹为何那么难?

潜艇具有隐蔽性好、突击力强的特点,在战争中取得了骄人的战绩,一直被誉为“水下杀手”。而作为杀手“利刃”的潜射巡航导弹、弹道导弹以及新近发展的潜射防空导弹等备受青睐,由于发射技术的复杂和特殊性,一直是世界各国致力攻关的关键。

光有潜艇还差得远

1945年的一个星期天早晨,雾气弥漫。纳粹德国海军上尉弗里茨·施泰因霍夫指挥着“U-511”潜艇秘密潜入卡萨布兰卡港。进港不久,他通过潜望镜看到:码头上大批的坦克、装甲车和火炮正在上下装卸着,无数的汽油桶等物资、装备堆积在码头上……施泰因霍夫真想摧毁这些战略物资,可潜艇上只有鱼雷,对岸上目标却无能为力。而且一旦发射鱼雷,潜艇立刻就会被盟军发现和追歼。他想,如果此时潜艇上装备有能进行远距离攻击的武器该多好啊!回到母港,施泰因霍夫找到了火箭权威冯·布劳恩,经过一段时间的日夜奋战,终于在一艘旧潜艇的甲板上安装了6个呈45度仰角的钢制火箭发射架,每个发射架上装有一枚固体推进剂火箭弹。为了防止进水,喷管都用液蜡封死,并从中引出一根连接推进剂起爆点火器的电线,另一头穿过潜艇指挥台围壳,直通到控制中心。发射试验当天,指挥员的命令刚发出,立即听到水下50米处发出沉闷的巨响。接着,一枚火箭跃出水面,长啸着直插空中。其后,6枚火箭全都射向目标。这成为潜射导弹的雏形,不过因为二战的结束而未得到实战运用。战后,为了争取军事制高点,美苏开始致力于潜射导弹的研究。当苏联潜射弹道导弹率先成功发射后,焦虑万分的美国也在1959年利用其核动力弹道导弹潜艇成功发射潜射型“北极星”导弹。

潜射导弹的发射装置主要为标准鱼雷管水平发射装置和专用垂直发射装置发射。按照导弹的封装形式可分为“干”发射和“湿”发射。“干”发射是将导弹装在运载器内,运载器从潜艇中射出并在水中航行,一直将导弹送至水面助推器点火。如美国“鱼叉”和“海长矛”、法国的“飞鱼”和俄罗斯的SS-N-21反舰导弹采用标准鱼雷管水平发射,靠运载器的火箭发动机推出水面。

“湿”发射不采用密封的运载器,导弹以裸弹的形式在水中航行,只进行局部防水处理和装设必要的约束卡(套)。目前,大多数国外水下垂直发射的战术导弹均采用“湿”发射方式。美国“战斧”、俄罗斯的SS-N-19导弹采用专用垂直发射管,依靠发射管内的弹射动力装置将导弹弹射出发射管,而后弹上助推器把导弹推出水面。裸露的导弹在水中弹道的控制、导弹的承压和水密设计、弹翼的折叠和展开等技术是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战斧”导弹发射出水后的过程是:导弹出水后,抛掉发动机进气口盖、折叠弹翼及导弹与助推器之间的整流罩。先使4个控制尾翼展开,转入水平飞行。助推器熄火后,进气道打开,主发动机点火,弹翼随之像折刀一样展开,转变成由制导系统控制弹翼操纵导弹飞行。

技术上难点太多

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只有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装备有战略核潜艇、掌握了弹道导弹水下发射技术,此外还有很多国家也一直在积极谋求获得这种技术能力,但罕有成功者,由此可见水下发射弹道导弹技术的难度。

导弹出筒时,因蒙在筒口的薄膜被顶破,筒内的高压环境消失,海水便像猛兽般涌进发射筒内。高压空气将导弹推出发射筒时,会产生与导弹前进方向相反的后坐力。涌入发射简内的海水往往要略重于发射的导弹重量。总之,弹道导弹从水下发射出去后,对潜艇本身至少产生3种作用力:一是后坐力;二是海水涌入时的冲击力;三是多出的海水重量。

潜艇在发射导弹时,一般处在离海面几十米的水深中,发射瞬间还存在一定的海情,如风、浪、涌,使潜艇产生纵向与横向摇摆,导弹在水下承受了相当于3个大气压的外压和较恶劣的力学环境,导弹结构外壳因此要增强,这些都是潜射的技术难点。此外,发射和发射控制设备,要考虑因发射瞬时动态对导弹的影响。当然,潜艇发射弹道导弹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还不止这些。例如要保证导弹发动机在恰到好处的时机启动点火。启动过早,发动机喷出的高温、高压烈焰会威胁潜艇安全,而启动过晚,飞出水面的导弹有可能重新落入水中。再有,要保证出水后的弹道导弹能按预定的弹道飞行,必须要有精密的制导系统。

要实现导弹的水下发射,还需要考虑导弹的出管(鱼雷管或专用发射管)速度、导弹在发射管内的弹道、水中弹道和出水弹道等重要问题。目前,战术导弹水下发射技术尚未形成很成熟的理论,许多问题需要通过试验来解决。另外,导弹水下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动态环境,如振动、冲击与噪声等都应考虑发射瞬间因艇在运动状态而产生误差的修正等,也都是水下发射带来的技术难点。

潜射导弹要经过发射管发射、水下航行和出水3个重要阶段。由于水的密度是空气的800倍,因此导弹在水下航行时,需要考虑到许多重要因素,如附加质量力和浮力的影响;导弹水下点火产生的高温、高速燃气喷射在不可压缩的水介质中,将引起流态和压力场的变化;导弹穿越水面的一刹那,将受到高海情下波浪的冲击;当导弹冲入空中时,由于飞行介质的突变,将引起整个动力环境的急剧变化,其特点是在水/气交界处时间短、变化快、变化因素多,动力环境复杂。因而增大了导弹在水下航行时所承受的压力,而且随着发射深度的增加,导弹承受的压力也随之增加。因此,水下发射的导弹要具有耐水压能力和防止海水浸入其内部。对于有运载器的方案,耐压和密封容易解决。对于裸弹潜航的导弹,在结构设计时就需认真考虑耐压和密封问题。“战斧”导弹采用的堵盖和整流罩,除了能约束进气口、弹翼和尾翼外,还起密封作用。据报道,“战斧”曾有3次潜艇发射试验均因水密性问题导致失败。

篇10:反冲运动 火箭教案设计一

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反冲运动,能结合动量守恒定律对反冲运动现象做出解释

2.知道火箭的飞行原理和主要用途

3.进一步提高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了解我国研制和发射“长征”系列火箭的事实,结合我国古代对火箭的发明和我国的现代火箭技术已跨入世界先进行列,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什么是反冲、应用动量守恒定律正确处理喷气式飞机、火箭一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动量守恒定律分析、解决反冲运动 教学方法:实验观察,总结归纳法

教学用具:反冲小车、玻璃棒、气球、酒精、反冲塑料瓶等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演示]拿一个气球,给它充足气,然后松手,观察现象。在日常生活中,类似于气球这样的运动很多,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运动。

【讲授新课】(一)反冲运动:

学生举例:你能举出哪些物体的运动类似于气球所做的运动?

节日中燃放的礼花、喷气式飞机、反击式水轮机、火箭等所做的运动总结得到:

1、定义:当物体的一部分以一定的速度离开物体时,剩余部分将得到一个反向冲量,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种现象称为反冲运动。

2、特点:

A、物体间相互作用突然发生,时间短,作用强。

B、在反冲现象中,系统所受的合外力一般不为0;反冲运动中如果属于内力远远大于外力的情况,可以认为反冲运动中系统动量守恒。

(二)演示反冲运动

1.装置:在玻璃板上放一辆小车,小车上用透明胶带固定一根玻璃管,管内装有少量酒精,管口有一个皮塞,玻璃管上用透明胶带粘一块浸有酒精的棉花。

实验做法:点燃浸有酒精的棉花,管中的酒精蒸气将橡皮塞冲出,同时看到小车沿相反方向运动。

2.装置:取二个空摩丝瓶,在它们的底部用大号缝衣针各钻一小洞,这样做成二个简易的火箭筒.在右图中的铁支架的立柱顶端装上顶轴,在旋转臂的两侧各装一只火箭筒,再把旋转系统放在顶轴上,往火箭筒内各注入约4mL的酒精,并在火箭筒下方的棉球上注少量酒精.点燃酒精棉球,片刻火箭筒内的酒精蒸气从尾孔中喷出,并被点燃,这时可以看到火箭旋转起来。

(三)反冲运动的应用和防止

1.应用:灌溉喷水器、反击式水轮机、喷气式飞机、火箭等都是反冲的重要应用。

2.防止:用枪射击时,子弹向前飞去,枪身向后发生反冲,枪身的反冲会影响射击的准确性,所以用步枪射击时要把枪身抵在肩部,以减少反冲的影响。

(四)火箭

1.演示:用薄铝箔卷成一个细管,一端封闭,另一端留一个很细的口,内装由火柴头刮下的药粉,把细管放在支架上,用火柴或其他办法给细管加热。当管内的药粉点燃时,生成的燃气从细口迅速喷出,细管便向相反方向飞去。

2.多媒体演示古代火箭、现代火箭的用途及多级火箭的工作过程。

课件展示多级火箭的工作过程:多级火箭由单级火箭组成,发射时先点燃第一级火箭,燃料用完以后,空壳

自动脱落,然后下一级火箭开始工作。多级火箭能及时把空壳抛掉,使火箭的总质量减少,因而能够达到很高的速度,可用来完成洲际导弹、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等的发射工作,但火箭的级数不是越多越好,级数越多,构造越复杂,工作的可靠性就越差,目前多级火箭一般都是三级火箭。

典型例题评讲

1.水平方向射击的大炮,炮身重450 kg,炮弹重为5kg,炮弹射击的速度是450 m/s,射击后炮身后退的距离是45cm,则炮受地面的平均阻力为多大?

2.总质量为M的火箭竖直向上发射,每次喷出气体的质量为m,速度均为v,则: ①喷出1次气体后,火箭获得速度的大小是多大? ②喷出2次气体后,火箭获得多大的速度?

③若1秒内火箭喷出n次气体,那么1秒末火箭的速度是多大?

3.质量为100kg的小船载有质量分别为m1=40kg,m2=60kg的两个人静止在船上,当两人从小船两头均以4 m/s(相对于地面)的速度反向水平跃入水中,这时船的速度大小方向如何?

【巩固练习】:

1.一火箭喷气发动机每次喷出m=200g的气体,气体离开发动机喷出时速度v=1000m/s,设火箭质量M=300kg,发动机每秒喷发20次,求:①当第三次气体喷出后,火箭的速度多大?②运动第1秒末,火箭的速度多大?

672.某种火箭发射前的质量是2.8×10kg,它的第一级产生的推力是3.5×10N,工作时间为150s,喷气速度为2500m/s,试求:①每秒消耗的燃料。②第一级所带燃料的量.③不计空气阻力和地球引力,它在第一级工作开始和完毕时的加速度各是多少?

3.沿水平方向飞行的手榴弹,它的速度是20m/s,在空中爆炸后分裂成1 kg和0.5 kg的两部分,其中0.5 kg的那部分以10 m/s的速度与原速度反向运动,则另一部分此时的速度大小为

,方向。

4.两名质量相等的滑冰人甲和乙都静止在光滑的水平冰面上.现在,其中一人向另一人抛出一个篮球,另一人接球后再抛回.如此反复进行几次后,甲和乙最后速率关系是

A.若甲最先抛球,则一定是v甲>v乙

B.若乙最后接球,则一定是v甲>v乙

C.只有甲先抛球,乙最后接球,才有v甲>v乙

篇11:运载火箭空中发射伞降运动分析

运载火箭空中发射伞降运动分析

主要计算了运载火箭内舱式空中发射过程中,运载器在点火以前,运载器及降落伞系统(物伞系统)从发射平台抛出后的运动轨迹及姿态.通过分析两刚体的`力学关系,建立了九自由度的物伞系统数学模型,并进行仿真计算.由仿真结果可以决定其最佳的发射时间及姿态.

作 者:许志 唐硕 XU Zhi TANG Shuo 作者单位:西北工业大学,航天学院,陕西,西安,710072刊 名:飞行力学 ISTIC PKU英文刊名:FLIGHT DYNAMICS年,卷(期):200624(1)分类号:V412关键词:空中发射 运载器 物伞系统

篇12:《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2.敢于承认失败,是内心强大的表现,进步。赞!

3.难得失败一次,不过失败意味着更大的成功。

篇13:《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1 火箭发射装置的技术要求

火箭发射系统是人影作业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其作用是进行火箭发射的前期准备工作, 并完成火箭的发射, 主要由发射装置和发射控制器两部分组成[1]。发射装置是用来装填和发射火箭的, 并与发射控制器一起对火箭点火, 使火箭发射时具备一定的初速度和仰角, 以保证火箭飞行的稳定性和精准度。大多数发射装置都设计成构架形式, 常称作为火箭发射架, 其中最主要的组件的导向器[2]。因此对发射架的设计和制作具有极其严密的技术要求, 具体如下: (1) 设计机构简单, 易组装, 操作简便快捷, 自动化程度高; (2) 体积小, 质量轻, 稳定性好, 性能可靠; (3) 设计具有前瞻性, 适应多场地、多气候条件下适用; (4) 设计要标准化、系列化、规范化、通用化、模块化, 便于生产、维修和保养[3,4]。

2 模具设计和使用方法介绍

2.1 导轨定位钻孔模具

导轨是发射装置的重要组件, 是用来装填火箭和供火箭滑行后飞离发射架。当火箭经发射控制器点火后, 火箭开始在导轨上滑行, 并不断加速, 使火箭离架时达到较高的速度, 从而保证火箭能顺利地离开发射架, 并稳定地飞行。基于导轨的重要性, 故导轨设计必须精准和安全。2根导轨组成一个火箭发射轨道, 大定向器的每根导轨要钻8个孔 (发射Φ66 mm火箭轨道要钻9个孔) , 其中4个孔用螺丝将导轨固定在轨道撑架上, 3个孔安装小定向器, 1个孔安装点火装置。所以各孔之间距离必须准确, 其孔心在导轨中心的连线上, 否则将无法装配。大定向器钻孔模具用长1 740 mm、宽50 mm、高30 mm的槽钢制作。首先在槽钢两端各焊两档板, 其次在槽钢的中心连线上按距离不同、孔径大小不同把孔钻好, 最后将槽钢扣在导轨上, 完成钻孔。按此思路, 模具设计如图1所示。小导轨钻孔模具尺寸和孔距根据小导轨而定, 模具制作和完成钻孔与大导轨模具一样。

2.2 轨道托架钻孔模具

轨道托架由40 mm×20 mm方铁管焊接而成, 因为铁管管壁厚2 mm, 在焊接时内应力发生变化, 导致整个托架容易变形, 所以在焊接时必须用轨道托架焊接防变形模具将其每根待焊管固定, 整体焊完冷却后从模具取出, 才能保证轨道托架的平直度。然后在轨道托架上要打8个安装轨道撑架和4个安装捬仰机构的孔, 为保证这14个孔的位置精准, 设计如图2所示的轨道托架钻孔模具。

用时将该模具套装在轨道托架上, 选择合适的钻头完成定位钻孔。

2.3 Φ82 mm、Φ66 mm、Φ56 mm轨道包容圆柱直径检校模具

多种弹型防雹增水火箭发射架拥有发射Φ82 mm、Φ66mm、Φ56 mm和Φ57 mm的发射轨道, 其中Φ57 mm火箭是管式发射。每个发射轨道要装载指定直径的火箭弹, 轨道的包容圆柱直径小了, 无法完成装载, 大了导致定向性不好, 所以轨道的包容圆柱直径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每个轨道安装完毕后, 要经过校检, 才能使用[5]。设计的3种轨道的包容圆柱直径检校模具。该模具用一般的管材加工而成, 如图3所示。

2.4 2个三角支撑架支座定位焊接模具

三角支撑架上连接于轨道撑架, 下安装在下筒体上。三角支撑架用时向上旋转锁定发射架定器在行军状态时不受车载颠簸而损坏, 不用时向下旋转松开发射架定向器进行作作业业。所所以以其其根根部部不不能能焊焊死死, 要要用用螺螺栓栓安安装装在在下下筒筒体体的的两两个个支座上保证旋转。但下筒体2个支座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置要要非非常常准准确确, 为为此此设设计计了了如如图图4所所示示的的三三角角支支撑撑架架支支座座定位焊接模具。

焊接时, 先将模具套装在下筒体的顶部, 然后旋转方向至发射架定向器零度位置 (2个支座的水平中心点) , 这时已确定了2个支座的水平位置和垂直位置, 按此位置诸一完成2个支座的定位焊接, 如图5所示。

2.5 下筒体两筋板定位焊接模具

在下筒体的底边要用扁铁水平的焊两根筋板, 在每根筋板上各开2孔, 用螺栓将下筒体连接于滑轨的固定架上。2根筋板焊接的位置要准确, 特设计制作了如图5所示的下筒体2筋板定位焊接模具, 保证了焊接质量和位置准确。

3 结语

为适用于新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系统的需求, 设计和制造的R-05型人影火箭发射架, 将有利于提高人影作业的效率和安全性。该文主要介绍了R-05型火箭发射架模具的设计, 得出如下结论。

(1) 火箭发射架的零部件加工和整机装配要求精度高, 承载力大, 为保证零部件加工数据的一致性和互换性, 宜采用模具设计加工制作[6]。

(2) 从适应批量生产出发, 缩短加工周期, 保证了产品质量。

(3) 该文的模具设计和使用是从火箭发射架研制的实际需求出发, 经生产验证, 设计是合理的。

参考文献

[1]胡中, 实用机械设计手册编写组.实用机械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5.

[2]陈宏钩.机械加工常用标准便查手册[M].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6.

[3]陈光学.火箭人工影响天气技术[M].北京:气象出版社, 2008.

[4]陈光学, 王铮.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方法及设备[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2002.

[5]宋忠保.探空火箭设计[M].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 1993.

篇14:发射火箭炮

火箭炮构造简单。由于火箭弹通过自身携带的燃料,通过发动机产生的推力飞行,因此,火箭炮不用承担像身管式火炮那样巨大的后坐力等问题。

火力密集度高是火箭炮的另一大优点。战场上,它的主要作用是进行火力压制、杀伤有生目标和其他弱防护目标。

除此之外,火箭炮还可用于发射特种火箭弹(如扫雷火箭、布雷火箭、照明火箭等)。可是,火箭炮的缺点也有很多,例如再装填速度慢、射击精度低等。

中国制造:火箭炮的历史渊源

作为陆军的一种远程压制武器,火箭炮在世界各国的陆军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我国,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代,火箭炮都有着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当人类在远古时期制造出弓和箭的时候,火箭炮的雏形就已经诞生。如果把箭看做现今火箭弹的前身,那么弓就是火箭炮的最初形态。

12世纪中叶,元朝发明了以黑火药为动力源的火箭,使得火箭炮的雏形进一步完成。

1621年,明朝的《武备志》一书中,记载了火箭弹在明朝军队中的使用情况。这是火箭炮在军事应用中最早的记载!

19世纪初,第一枚具有现代军事用途特征的火箭弹在英国诞生。当时它的射程仅有2.5千米。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曾用火箭弹攻击远在英吉利海峡对岸的伦敦。这是火箭炮真正在实战中得到应用。

1939年,苏联红军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正式装备火箭发射器的军队。

20世纪40年代末,火箭弹被装上了制导系统,大大提高了对目标的命中率,进而催生了另一种划时代的新式武器——导弹。

导弹的诞生大大压缩了火箭炮的生存空间,不过我国军队依旧十分重视对火箭炮的研发。我国制造的火箭炮,目前居于世界领先水平!

中国制造:世界最强的火箭炮

国产火箭炮中的佼佼者,包括在200

千米射程内误差不超过10米的A200火箭炮,以及目前最新型的神秘的SY400神鹰远程火箭炮。不过,最具代表性的,还当属WS-2D卫士远程火箭炮。

WS-2D火箭炮是“卫士”系列火箭炮的最新型号。它的火箭弹长8150毫米,弹径425毫米,最大射程400千米。WS-2D是目前我国口径最大、世界射程最远的火箭炮。

口径大、射程远使得WS-2D堪称世界最强的火箭炮。它可以用全球卫星定位或激光等先进技术对弹道进行修正,当射程为400千米时,射击精度达到小于620米的水平。尽管这个射击精度远远比不上导弹,但作为火箭炮,它做得已经很不错了。

此外,除了一般的火箭弹外,WS-2D火箭炮还能根据不同的需要,发射六种以上不同的火箭弹。而且,配用的弹药运载车上装有自动装填系统,一次齐射完成后,可迅速再装填。这大大改善了火箭炮装填弹药速度慢的缺点。

总之,WS-2D火箭炮有着射程远、威力猛和反应快等优点。它在一定程度上几乎可以替代价格昂贵的短程弹道导弹,用来攻击敌方军事基地、集群装甲部队、机场、港口等目标。

对于火箭炮来说,提高射程、打击精度和威力已经成为主要发展趋势。各国陆军一定会想方设法弥补火箭炮的缺陷,相信在未来的反恐战争中,火箭炮绝对能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篇15:空射火箭发射环境及测试方法分析

分析空射火箭发射环境及测试特点.通过与常规地面发射火箭的比较,提出了空射火箭发射使用条件及环境要求,为空射火箭测试提供参考.分析总结空射火箭测试阶段及方法,为加快测试进程,选取快速测试内容提供依据.

作 者:杨露 沈怀荣 Yang Lu Shen Huairong 作者单位:装备指挥技术学院航天装备系,北京,101416刊 名: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年,卷(期):2006“”(6)分类号:V47 V525.1 V465.36关键词:运载火箭 空射 发射环境 火箭测试

★ 火箭150字作文

★ 军训基地

★ 液体火箭爆炸后有毒气体扩散研究

★ 有趣的水火箭初二说明文

★ 科普基地年度工作总结

★ 活动基地计划书范文

★ 实践基地实施方案

★ 实践基地工作总结

★ 德育教育基地协议书

篇16:质子火箭成功发射亚洲五号卫星

质子火箭成功发射亚洲五号卫星

格林尼治时间8月11日19时47分,一枚俄罗斯“质子-M”火箭(Room-M)从哈萨克斯坦拜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将搭载的`亚洲卫星有限公司新一代通信卫星亚洲五号(Asiasat 5)送上太空.火箭飞行9小时15分钟后,星箭分离,卫星进入远地点35786公里,近地点17950公里、倾角6°的地球同步转移轨道.不久,亚洲卫星公司在香港的地面站接收到Asiasat 5卫星发出的首个信号,表明这次商业发射获得成功.提供这次发射服务的,是俄美合资的国际发射服务公司(ILS).

作 者:谢丰奕 作者单位:刊 名: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英文刊名:SATELLITE TV & IP MULTIMEDIA年,卷(期):“”(16)分类号:关键词:

篇17:《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质子-M火箭成功发射Protostar 2卫星

格林尼治时间205月16日零时57分,一枚俄罗斯“质子-M”(Proon-M)火箭在哈萨克斯坦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起飞,将搭载的美国P rotoStar有限公司第二颗通信卫星ProtoStar 2送上太空.

作 者:谢丰奕 作者单位:刊 名: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英文刊名:SATELLITE TV & IP MULTIMEDIA年,卷(期):2009“”(11)分类号:关键词:

篇18:《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可以看到, 刚点燃时, 氢气安静的燃烧, (如图3-35, Ⅱ) 一会儿, 随着“砰”的爆炸声响, 塑料筒被爆炸的气浪高高掀起 (如图3-35, Ⅲ) 。

按该实验的介绍方法去操作, 几个不足之处有:

1.安全性差。所选用的易拉罐不大, 但罐里充H2的量不好控制 (因H2的爆炸极限在4.0%~74.2%) 充的少不爆炸, 多了平静燃烧。

2.操作者必须接近爆炸仪。对于新教师来讲操作课标介绍的实验有一种恐惧心理。

3.点火方式落后。实验的设计原始受当时科学技术的制约, 前辈拟定了这样很原始的方法。

4.实验的多项性差。原课标实验单一, 只能演示H2爆炸。

根据多年的教学演示的尝试, 将中学物理和化学整合, 研究设计了《氢气爆鸣, 火箭模拟发射, 能的转换演示仪》见下图:

一、用途

“H2爆鸣演示仪”可进行下列教学演示:“氢气爆鸣”“卫星模拟发射”“能的转换”等实验。它解决了平时教学中难以演示的实验。为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激情, 特设计了氢气爆鸣演示仪。仪器设计新颖、造型美观、可见度大、操作方便、安全可靠、价廉物美。是新课标理念的展示, 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开拓视野, 引领创造意识的奠基石。

二、结构和使用方法

(1) 仪器由三部分组成

①高压点火部分;②爆炸部分;③制氢部分。

(2) 使用方法

①根据实验需要调节可调气室旋钮, 改变爆鸣气室的大小 (即可控制氢气和空气混合气体的体积) ;②连接高压点火接线柱 (接感应圈或高压电棒两极) ;③将氢气通入爆鸣室 (注意氢气的用量) ;④高压点火。

三、仪器特点

①由原人工点火改用高压点火 (人不必接触仪器, 非常安全) ;②根据演示内容调节爆鸣气室容积, 可以演示氢气爆鸣、模拟火箭发射、能的转化等演示实验;③调节可调气室可控制模拟火箭飞行高度。最高可达15~20米;④操作方便, 实验性逼真, 安全性强。

四、引发的思考

篇19:微型火箭发射实验

制作材料:锡箔缝衣针铁丝架火柴

制作过程:

1,准备一张香烟盒中的锡纸片。先把锡纸片浸泡在水中约30分钟,小心地剥去锡后面的那层纸(为了卷火箭筒时不松散),只留下薄薄的锡片,晾干后备用。

2,将一根火柴和一根缝被子的大针并在一起,用包香烟的铝箔将它们紧紧地包裹起来,再将有火柴头的一端的铝箔弯折过来密封捻紧。

3,然后在靠近尾部的地方装上定向尾翼(用硬纸剪好,粘在尾部),把针拔出,就成了一个很简单的反冲火箭。

4,实验时,把小火箭放在铁丝架上,点燃一根火柴,对准铝箔筒包有火柴头的部位加热,当温度升高到火柴头的燃点时,铝箔里的火柴便被点燃,使周同的空气急剧膨胀,气体从尾口高速喷出。由于反冲作用,火箭筒便从架上向前飞了出去。

特别提醒:火药不能太多,卷火箭的针在发射实验前一定要抽出,抽出针后留下的喷气口不能被堵塞,否则会有一点点危险;点火发射时不要对着有人的地方,另外自己的眼睛不能靠得太近。

篇20:《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

固体火箭发动机尾流对发射车影响的数值研究

采用二维雷诺平均方程和湍流模型对固体火箭发动机尾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空间上采用二阶迎风格式进行耦合求解,时间上采用显式Runge-Kutta方法进行迭代推进,直至流场收敛.借助数值模拟技术对处于地面发射状态下的固体火箭发动机尾流问题进行研究.研究涉及发动机内外流场相互干扰、热喷流和冷空气的相互作用以及高温高速尾喷流对发射车车顶板和防护板的影响.

作 者:吴雄 熊波 张为华 Wu Xiong Xiong Bo Zhang Weihua 作者单位: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长沙,410073刊 名: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ISTIC PKU英文刊名:MISSILES AND SPACE VEHICLES年,卷(期):“”(4)分类号:V435关键词:固体火箭发动机 尾流影响 数值模拟

上一篇:检验科存在问题下一篇:挖菜优秀作文3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