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科存在问题

2024-04-22

检验科存在问题(精选9篇)

篇1:检验科存在问题

医院检验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池州市人民医院检验科王细宏

近年来,随着高新技术在检验医学中的运用,检验技术快速得到快速发展,新仪器、新方法、实验项目不断增加。新形势下,检验科旧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不适应科室建设和发展的需要。如何解决所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实施管理体制改革,建立规范高效的临床实验室,尽快建立和实施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和资格认可制度已迫在眉睫。

一、全面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质量管理是检验科管理的核心内容,而全面质量管理涉及到需要医院方方面面,要求大家重视并积极参与。我国检验科内部管理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的主要原因是不少医院领导层只是简单地将检验科看作为辅助科室并未认识到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不重视检验科的建设,特别是软件建设。科主任也忽略了质量管理,检验科管理的核心是质量控制,质量控制科学性很强,有程序文件、操作手册、质控记录、差错登记等很多文字工作要做,但绝大多数实验室嫌麻烦不愿意做,甚至有的医院检验科连控制仪器准确度和稳定性的标准品和质控品也不愿意购买,杜撰质控图欺瞒医院和临床检验中心;有些医院领导并不了解检验质量应该如何管理,只单纯以经济效益为衡量科室好坏的指标,致使部分检验科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视质量,损害医院和患者的利益。多数医院在全面质量管理上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1.实验室室前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室前质量管理是指临床医师开据检查申请单、病人按医嘱要求留取标本、护士按要求送检这一过程中的质量控制,也就是标本进入实验室之前这一阶段的质量控制。临床医师对所开据的不少检查项目临床意义不是十分明了,检查目的性不强,对检查前病人如何进行准备也不太了解;护士抽取标本不规范,如抗凝血标本需要严格按规定的比例抽取标本,否则影响检验结果。临床科室标本抽取时间迟早不一,从6点30分到8点以后都有,而检验科不少检验项目标本需批量检测,导致部分标本待检时间过长影响检验结果。血液常规混用静脉血和外周血,导致多次检验结果出现较大差异,临床医师有时难以判断是误差所致,还是病情变化所致。

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首先临床医师要专病专治,通过专病专治能够经常接触和了解本专业相关检验项目的资料,有些医院将院校新毕业的临床科医生到检验科实习和轮转,以了解和掌握更多的检验知识,提高对检验结果的评估和分析能力,同时与建立了与检验科联系的渠道。护校新毕业的临床科护士也到检验科实习,了解检验操作程序,认识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性,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同时检验科工作人员也可以充实临床知识,经常深入临床。一方面将一些检验方法的原理、临床意义介绍给医务人员,并指导他们正确采集和运送标本,保证分析前的质量控制;另一方面从临床那里获得患者资料、病情变化、治疗方案等信息,有利于分析后的质量评估。对于临床标本采集时间要统一,血标本特别是血常规标本要按操作规程规定采用真空采血管按规定的抗凝比例采取静脉血送检。

2.实验室室内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近年来,检验科的人员素质、仪器设备等硬件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随着自动化仪器的普及,科室的内部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旧的管理体制和人才培养模式已明显滞后。实验室人员对室内质量控制知识不了解,对室内质量控制工作意义不重视,认为是额外的工作,不按操作手册操作,有些检验人员过于相信和依赖自动化仪器,对电脑自动打印的结果不进行检查,发出的报告令人费解。因此,检验科要制定好室间、室内质控管理制度,标本采集、转运及规范操作制度,减少各种影响因素。要象对待室间质控一样,重视室内质控,设专人负责,出现问题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解决,要加强对结果的

1核查,做到没有把握的报告不发,对不符合临床诊断的结果认真审核,必要时与临床联系了解和交换意见或重新检测,树立质量控制意识,从而树立检验科的质量威信。同时,相关职能科室要配合检验科主任对实验室进行不定期的质量检查,坚决纠正错误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实验室是对人体标本进行科学实验的地方,要求所有在岗人员认真地对待手中的每一份标本,发出的每一份报告,只有工作认真严谨、按操作规程操作,才会少出或不出差错。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实验室,要求实验室工作人员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要

熟悉电脑、英语这些实验室天天用到的工具,没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已经不能操作大型进口医疗设备。要求坚持执行终身教育,不断提高学科理论和技术水平,21世纪检验医学的发展依靠高素质的检验人员,要求实验室精细分工与多技能化发展相结合,即需要同时具备有基础技能、临床技能、管理技能和专业发展技能。坚持执行终身继续教育制度,是现代医学提出的要求,检验人员必须参加多层次多方面的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学科理论和技术水平。首先,要积极参加提高学历层次的成人教育,解决因历史原因检验人员学历偏低的问题。其次是参加中华医学会本专业继续教育项目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国内外检验医学的最新发展。此外,要积极参加本地区、本院组织的各类学术讲座及临床病例讨论会,特别是积极参加邀请国内外专家的学术讲座。因为检验涉及临床各科的知识,多了解临床知识,了解新的诊治标准,便于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进行综合分析。同时,科内新开展的项目、新仪器的使用也应进行相关的专题讲座,外出进修、学习回来要及时在科内讲授相关信息。科内的业务学习应形成制度化,定期安排各专业组的高职称人员给大家讲课,以促进大家查阅资料、研究业务,也避免因分工过细造成知识面过窄的毛病,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活跃科室学术氛围。

不愿自我学习提高或自我学习后不能掌握这些知识的人员,不能采用“老人老办法”政

策处理,这部分人不能上岗,要视情况及时淘汰或调整到其它部门岗位。加强实验室内部管理规范,抓好质量控制工作,建立检验与临床的现场沟通平台,树立良好的质量威信是检验的生命,合格的检验人员、完好的仪器设备、可靠的检验试剂及规范的操作是保证检验质量的因素。如果实验室前的病人、标本等外部因素也解决好了,实验室内人员操作规范,检验的质量就能够得到保证。

3.实验室室后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室后质量管理指报告单从检验科发出到临

床医师依据检查结果采取对应措施。当前室后质量管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医师如何分析报告单上的数字。仅凭检验数字的异常,不结合病人的体征或其它检查结果进行综合考虑分析,就采取一些治疗措施有时容易误诊误治。还有报告单遗失,同名同姓,住院病人家属取报告等问题。

由于实验结果受标本采集前准备、采集时间、采集方式、药物及错贴或错检等多方面因

素的影响,因此,检验报告单只能对当次的检验标本负责,不能对病人负责,特别是门诊病人是否用的是真实姓名?如果发现病人没有明显的征状,临床医师要考虑到以上因素,采取对应措施。对于重要疾病的诊断不能凭一次检验结果就进行定性。其它室后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网络管理及其它方式联系解决。

二、实验室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医院检验科因其工作的特殊性,存在着多种不安全隐患。检验科要围绕防火、防毒、防

菌及防污染等方面,深入细致地做好安全工作。检验科存在的不安全隐患有生物安全、化剂安全、设备安全、医疗安全、网络安全等。

1.生物安全:近年来,随着医院感染的暴发和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受感染的报道增加,使得

医务人员成为医院感染监测的重要人群[1]。而检验人员每天接触大量的血、尿、便标本,这些标本多数具有致病性和传染性。因此,检验人员更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特别是检验科的设置普遍不符合按清洁区、半污染区及污染区分区等生物安全管理的要求,医院各级管理部门不了解、不重视,在实验室内喝水、抽烟等现象普遍,实验室工作人员习以为常,实验室

外来人员可以随便出入,没有按卫生部生物安全管理要求进行规范管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由于长期暴露于此种危险下变得麻木,因而这种危险常被低估甚至被忽视而引起职业性感染。检验科尚保存有一定数量的菌(毒)种,一旦丢失或污染环境,后果不堪设想。

2.试剂安全:检验科存有一定量的化学试剂和商品化的试剂盒,其中一些是毒害品或危险

品,具有强腐蚀性、挥发性、放射性和致癌性。有的接触后立即造成各种伤害;有的长期接触后引起慢性中毒,损害身心健康。尚有一些毒害性试剂,如氰化钠暴露在潮湿空气中,潮解并放出微量的剧毒氰化氢气,污染环境。易燃易爆试剂因搬运、保存及使用不当,亦可引起爆炸、燃烧和火灾等。需要有专用的符合通风等保存条件的库房,并有专人按规定进行管理,对部分剧毒、危险试剂的使用进行监督和指导。

3.设备安全:检验科是大型高精尖仪器设备密集的部门,如果操作不当,轻者使检验结果作

废,重者会影响设备的正常使用及寿命[2]。同时,由于水路、电路较多,检验科也是水、火灾的易发部门。

4.医疗安全:检验科面向全院,中间环节多,标本量大,稍有疏忽就可能酿出医疗差错甚至

事故。因此,涉及到质量问题的每一个环节都应承担相应的责任,不能仅从自己部门工作方便出发规定操作程序,所有环节和部门必须服从质量管理要求进行规范。如尿液标本的留取、送检、检测按时间规定至少须在2小时内完成,其中标本的留取、送检程序应在至少在1小时内完成,以便实验室有充分的时间完成检测程序。为了保证质量,医院相关部门应按规定保证检验科有足够的人员及时完成工作。

5.网络安全:计算机在检验科已相当普及,多数检验设备配有计算机来操作仪器或处理数

据。每台计算机都存储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病人资料,如果出现数据丢失、篡改,或以错误的方式发送或延迟,均会给病人及医院带来十分严重的后果。

加强检验科安全管理的措施及对策

1.从贮存、保管、使用和废液处理等方面强化管理,确保试剂和材料的安全。①对于具有

毒性、放射性及致变性的所有材料及试剂必须有适当的危险标示。②有专用贮存库房,要求通风、防潮,要求低温保存的需按规定执行。各种化学试剂根据其理化性质分类储存,根据安全、经济的原则规定最大储存量。对相互接触或混合后引起急剧反应甚至燃烧、爆炸或产生毒害气体的危险品分库储存。剧毒药品设专人管理,专账登记,专柜保存。③在配制或使用腐蚀性、毒性试剂时,要配戴手套、口罩及防护眼镜。使用强酸、强碱和易爆性药品时,特别注意防止发生爆炸事故。④不同类型的废弃物实行不同的收集程序。对含有毒性试剂的废液,容器先行除毒或减毒处理。在进行有毒气产生的实验时,应尽可能密闭化,能回收要回收。剧毒品污染处,可用硫酸钠溶液或碳酸氢钠水溶液浸湿消毒后,再用清水彻底清洗干净,清扫物选择适当地点深埋于地下。

2.对实验室进行改造,严格按生物安全管理要求将实验室分为三区进行管理,控制室外

人员进入实验室,确因工作需要进入实验室须经科主任同意,并做好相应安全防护工作。提高对职业性感染的防范意识。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加强全体人员的安全知识学习和安全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此外,应将微生物实验室列为重点防护部门,加强菌(毒)种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照《中国医学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办法》执行,专人负责,以防丢失[3]。

3.做好设备和水、电的防护工作。精密贵重仪器设专人负责管理和保养。

4.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控制,它涉及标本检验的全过程。

5.保护数据和信息免受损坏。根据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ISO15189]要求,主要的计算

机程序应受到保护,以防止偶然或未授权用户的修改和破坏。

三、实验室与临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检验科普遍存在与临床交流较少,一方面,人员的整体业务水平不高,交流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因为把检验科作为“辅助科室”,重视程度不够。普遍存在这种想法:认为检验科用的是自动化设备,应该减人,而不是增加人员。实际上随着实验室技术的快速发展,检验手段越来越多、项目越来越丰富、实验室方法操作越来越复杂,检验科工作量与过去相比增加较大,对检验科工作人员基本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由于人员紧张,因此,当前大部分情况下检验科抽不出来人力,参与临床科室查房及其它医疗活动。

现代医学发展快、分科细,临床医生、护士不可能全面掌握检验专业的所有知识,因此,加强检验与临床的信息交流对减少实验室外的影响因素,合理开具化验单,正确应用和解释检验结果非常重要。检验科应该争取医院的支持,定期或不定期对新增项目、新购设备、病人和标本留取注意事项等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传授,让医生了解检验项目的意义,该项目检测中药物、运动、饮食及采样时间对结果的影响;让护士明白采集标本所用的容器、标签及标本转运过程中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减少室外误差。同时,应要求临床医师开具的化验单资料齐全详细,减少实验室的盲目性。此外,检验科应通过与临床沟通,了解临床的需求开展新项目 ,不断地将内外研究和生产机构新开展的有价值的项目积极地介绍给临床医生,使一些最新研究成果或产品尽早应用于临床。

检验与临床的沟通交流应是平等的、及时的、现场的,交流的渠道应形式多样,如电话、参加查房、会诊及网络平台等。许多医院因没有拓宽交流渠道,常把对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问题集中到院周会或交流会上反映,周会或交流会往往变成指责检验科的会议,检验科又因“死无对症”,最后互相扯皮,解决不了问题,久而久之检验科在医院中的威信也会受到影响。

为了争取工作上的主动,检验科应对一些反常的结果主动与临床联系,并注意追踪,甚至

主动去查阅病历。同时要求临床科室在报告发出12小时内对结果有异议的及时反馈到检验科,为了方便复查,检验科应在超过反馈期限之后才能处理掉标本。检验科应有相应考核投拆处理制度与措施,按程序调查,并实事求是地将调查情况反馈到抱怨方,是抱怨方的问题请对方处理,是实验室问题要按规定考核处理。解决不了的,请相关职能部门协助解决。重大差错或医疗事故应及时采取挽救措施并向院部如实汇报。为加强这种联系,检验科应该设置专门岗位,负责与临床联系,近年来,有关检验科需设检验医师岗位的共识已形成,希望不久能够以法规形式确定下来。

四、实验室与临床交流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改变观念,建立检验医师队伍,主动为临床提供咨询服务:我国的临床实验室习惯于被

动地接受临床医生的检验申请单,执行该检验项目,并将结果返回医生,即认为完成了这一实验过程。近年来由于计算机技术和生物医学被广泛应用于检验医学并使检验医学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一些新的检测项目不为临床医生所熟知,因此为适应临床科室的需要,应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改变观念,尽快培养既熟悉检验又了解临床的检验医师,在对诊断疾病的项目选择以及检验报告的临床意义方面主动与临床医生沟通,充分发挥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等方面的作用,为提高医疗诊治水平做出更大的贡献。有LIS实验室管理系统的可以将实验项目相关信息传到HIS系统,至临床各科工作站,便于临床医护人员

随时查阅相关项目信息,如病人如何准备、标本的抽取与送检要求、项目的临床意义等[4]。

五、实验室在科研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提高实验室学术水平目前,各级医院特别是基层医院的检验工作人员

大多都只注重完成检验任务、提高经济效益而不重视科研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检验专业人员素质的提高。随着各种新理论、新技术、新仪器的广泛应用,出现了许多日后亟待解决的问题。

这就要求检验人员能够重视并加强本学科的科研工作,特别是加强与临床合作的研究课

题,以提高实验室的检测水平,同时也提高了临床医生的专业水平。此外检验科还应多关注检验项目的临床价值,与临床医生一道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一些项目的价值作回顾性的统计分

析,必要时再进行有目的的专项研究,以此作为决定检验项目的取舍或更新,在推出新的检验项目时,一定在自己的实验室中评估检验的临床有效性,以便为临床提供优良的检测项目,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城镇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后,限制药品收入的过度增长将成为限制医院收入的重点,临床检验收入在短期内仍将呈上升趋势,随着卫生改革的不断完善,临床检验的收入必将同样受到限制。城镇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必将推动临床检验项目准入制度的实施。那些临床意义不明确的检验项目将会排除在医疗保险的目录之外,此外,新方法、新技术进入临床实验室将会受到严格的技术审核并得到有关技术部门的批准。改革开放20年,检验医学与其他医学学科一样有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仪器设备更新、硬件建设方面发展很快,高学历、高职称的工作人员也在逐年增加,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提高,检验医学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对检验医学未来的学科发展和学科地位有充足的信心。当然对于实验室工作人员来说,医院即将进行的内部改革和临床实验室的重新规划将会触及部分同志的个人利益,带来分配制度、人事制度、职称评定制度的变化,有些人可能会面临下岗、转岗、高职低聘等问题,对这些可能的变化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我国临床实验室检验项目的合理性、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稳定性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国的临床实验室管理比较薄弱甚至很不规范。政府要求医疗机构应以较少的投入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服务,对临床实验室而言,就是要以最小的耗费为患者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由于目前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保证缺少标准和规范,造成实验室质量管理无章可循、无法可依,管理上的松懈导致了部分检验结果的不稳定性和不可靠性,影响了医疗质量。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检验医学已经成为临床医生对患者进行诊断治疗的重要依据之一,检验结果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也关系着医疗费用的高低和医院的声誉,决不可掉以轻心。因此,加强临床实验室建设,努力提高服务水平是实验室的当务之急。

部分医务工作者包括实验室的一些工作人员只是简单地将临床检验试验室看作辅助科室并未认识到检验医学在现代医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改革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应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质量问题。临床检验质量控制得好,临床医生的诊断准确率就高,治疗及时准确就会大大降低患者的医疗费用,因此临床实验室主任应该从医疗服务的全局看待这一问题。加强质量管理应该从临床实验室仪器试剂管理、校准、室间质量评价和室内质量控制等基础性工作入手,逐步建立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全面质量保证体系,充分发挥临床检验实验室的应有作用。

随着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入,继国家对药品进行严格的管理之后,临床检验质量及费用的问题势必会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临床检验项目的适用性和收费的合理性就会越来越受到有关政府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重视。随着老百姓法律意识的日渐增强,由于临床检验引起的医疗纠纷也在逐年增加,金额也越来越大,医院和医务人员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规范临床检验工作中的行为,加强管理,完善监督机制,是卫生改革的需要,是政府和老百姓的需要,也是医疗机构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 考 文 献

[1]李六亿.医院感染监测的发展与展望[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999,15:343-345.[2]毛羽.医技科室的特点及管理.中华医院管理杂志[J],1999,15:164.[3]李影林主编.中华医学检验全书[M].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024 1028.[4]张正.加强检验科和临床结合的探讨[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26(1):60-61.

篇2:检验科存在问题

尊敬的院领导:

至从结核病的管理从县疾控中心转到县医院以来,检验科主要负责结核涂片镜检、培养和部分结核耐药监测。但是由于检验科目前没有单独的结核涂片、检测的实验室,结核的管理一直与微生物室放在一起进行处理,这样管理不符合规范要求,结核传染性较高,对工作人员存在较大的潜在的危害。因此导致结核的培养和耐药监测目前检测的较少。目前科室已经向设备科申请购置专用于观察结核涂片的显微镜和购置一台专用于结核培养的CO2培养箱。争取更好的开展结核的防治工作。科室安排有专门工作人员(李意刚)负责结核的管理的相关工作。

检验科

篇3:检验科存在问题

1 基层医院实验室的状况

1.1硬件设施不到位, 污染区和清洁区划分不明确, 没有明确的人流物流通道, 没有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柜、感应洗手装置、洗眼器等。

1.2生物安全管理条理、法律、法规培训不到位, 规章制度不健全。基层医院往往重视职工的业务知识和职业道德教育, 而忽略了对生物安全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的培训, 因而检验科人员缺乏生物安全知识和医院感染知识。

1.3操作程序不规范, 检验流程不合理, 接触传染性较强的标本不戴防护用具, 未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 个人防护意识差。

1.4未制订严格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和防护措施。在实验过程中, 如:离心、混悬等过程中, 如操作不当吸入含病原体的气溶胶而造成感染。检验人员生物安全防范意识淡薄, 在实验室吃东西、饮水、不注意手卫生等, 都能通过接触造成病菌感染。其次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被污染的采血针刺伤, 被碎玻璃片或刀片割伤等极易造成病原菌感染。

1.5应急预案形同虚设, 没有进行应急预案演练, 生物安全防护培训不到位, 没有真正意识到职业暴露存在的危险性。

1.6标本、废弃物处理不合理。

1.7保洁员上岗前没有进行全面、系统、规范的生物安全培训, 对消毒隔离及病原菌的危害认识不足, 成为密切接触病原菌的高危人群。

2 应对措施

2.1实验室布局流程和结构要合理, 应符合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标准。实验室内部应划分污染区、半污染区、清洁区, 并有明显的标识。人流、物流、信息流分开, 做到无交叉污染。

2.2增设必要的防护设备, 积极创造条件配备生物安全柜和高压灭菌锅, 安装洗眼器和紧急喷淋装置, 安装感应洗手装置并张贴正确的洗手流程图、配备急救药箱、实验室入口处应有生物安全标志和严禁非实验室人员进入的标志。

2.3培养检验人员良好的生物安全意识, 检验人员应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采血人员接触患者前后严格进行手消毒。严格实施一人一针一管一巾一带, 对疑似艾滋病、性病、传染病患者的各类标本应严加防范, 应在Ⅱ级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检验, 必要时戴双层手套、戴防护眼镜或防护面罩, 操作完毕必须按“六步洗手法”认真洗手。

2.4院领导及生物安全管理委员会应重视员工的生物安全教育, 加强生物安全管理力度。对全科所有工作人员, 包括实习生、进修生、卫生员等定期进行培训考核, 使医院生物安全教育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树立明确的生物安全防范意识[2]。制定适合本科的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生物安全管理制度、消毒灭菌隔离制度、意外事件应急处理、防护制度等, 要求严格执行并落实监管, 科室派专人定期检查生物安全工作, 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必要时进行人员培训。

2.5工作前后要严格执行实验室消毒隔离制度, 每天上班前对工作台面、地面清洁, 工作后用500 mg/L有效氯溶液行擦拭消毒。检验人员被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及时消毒处理, 报医院感染科和预防保健科进行职业暴露登记, 根据污染程度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当地面受到患者血液、体液等明显污染时, 先用吸湿材料去除可见的污染物, 再用1 000~2 000 mg/L有效氯溶液洒于污染表面, 用纸巾将其覆盖, 作用至少30 min, 擦拭干净。

2.6对实验室人员要进行定期体检, 建立检验人员健康档案。对每位医务人员要保留本底血清,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预防性接种乙肝疫苗, 提高医务人员的抵抗力, 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

2.7制订相应的生物安全应急预案并定期进行演练, 通过演练提高医务人员对生物安全的认识, 使其真正意识到职业暴露存在的危险性。提高职业防护意识, 增强其对职业暴露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行有效合理的现场标本的采集及检测, 及时准确地做好病原学检查, 有效地预防控制生物危害事件的发生。

2.8做好废弃物消毒处理工作, 检验科应由专人负责实验室废弃标本、培养基和被污染物品的消毒灭菌工作, 使用后的一次性用品进行消毒处理, 患者的体液、实验室产生的废液等用1 000~2 000 mg/L有效氯溶液浸泡消毒处理后排入下水道, 做好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医疗垃圾和生活垃圾要分类存放, 将医疗废物置于黄色垃圾袋, 盛医疗垃圾的桶必须加盖放置, 生活垃圾桶内不得混有医用垃圾。对有损伤性的废弃物必须用防穿透的利器盒盛放, 并做好医疗废物回收交接记录[3]。

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是医疗安全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直接影响医疗环境的安全和社会的稳定。作为基层医院检验科, 只要领导重视, 硬件设施不断改进,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不断完善, 检验操作规程不断规范, 生物安全知识培训逐步到位, 一定能使生物安全工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王菊英, 雷静月, 陈丽萍.检验科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管理与预防[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6) :710-711.

[2]林岩, 徐凤琴, 陈丽容, 等, 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 (8) :985-987.

篇4:检验科存在问题

1问题

1.1设备较差:由于经济因素原因,检测设备落后陈旧,检测结果可比性差。质量控制达不到标准,无法为临床医生提供可信的检验结果,使医院工作无法进行,从而也加大了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1.2从事检验工作的人员能力有限责任心不重:目前,许多基层医院检验科人员配备不足,缺少资历深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有些医院甚至从社会上招些不具备检验资格的人员,培训几天就上岗操作。由于他们技术有限,设备又差,患者进行的检测项目多为“一次性或一过性”,不能进行系统检验,无法得到规律性结论,导致检验科的检验质量提高不上去。

1.3检测试剂不规格,存放条件不合格:一般情况下,基层医院面临病源单一,病号量少,经济效益较差等问题。医院为了减少经济负担,在市场上购买一些不合格的检验试剂,有些试剂效期短,没等用完就失效了。但为了节省开支,使用失效试剂。从而严重的影响到检验结果的不正确性。这样不利于医院的医疗安全,还影响到医院和检验科在患者心目中的信任度,更重要的加重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耽误了他们最佳的治疗时间。

1.4检验科的工作量太大:一般情况下,基层医院检验科的工作人员太少。肩负着血液,体液,生化等所有检验科所开展的全部项目,不仅要完成全院的普通检查,还要参加急诊患者的标本检查。不但白天上班,夜间还要参加急诊科危重病人抢救的检验工作。工作任务量大,责任大。这样不利于提高检验的工作质量。

2对策

2.1购置一些先进的检测器材:对那些检测设备落后陈旧的仪器,应该向领导反映,现在随着企业医疗制度的不断改革,国家非常重视基层医疗这一块。医院可以申请贷款,来购买那些高质量先进的,符合本院规模的医疗检测仪器。

2.2加强岗前培训工作,提高医疗质量:检验科应该招一些,具有一定的检验职格,接受能力强的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进行严格的岗前培训,由那些资历深,有经验的检验工作人员带领,培训合格的方可上岗。督促他们进行业务学习。还应挑选一些精干的检验人员,去上一级的医院进行进修,培养一些有稳定专业思想的业务骨干,来提高本院的检验水平,更好地为医院临床科室提供高水准的检验结果。

2.3有专人负责,严把质量关:检验科设立化学试剂药品存放处,选派专人管理,负责规划。购买一些符合国家标准的化学试剂,有效期较短药物可按季度或定期订购,凡订购任何一类试剂必须按实际需要精细核算,并在订购前取得科主任和管理人员、财务科同意,并且定期检查试剂的效期和稳定性。科室负责人亲自组织本科人员进行质控操作。经常开展一些室间评定工作,严把好质量关。

篇5:检验科存在问题

检验科作为辅助科室,一个与病人沟通的窗口,医患关系有着特殊性,其与病人的沟通方式简单,时间短,言语少,主要通过抽血,送检体液标本,发还报告单等方式接触。与病人在短暂的接触过程中,检验人员与病人种种沟通的细节若有不慎或不妥,也常常会引发医患矛盾和纠纷,甚至影响检验质量.现在我们科主要存在的问题是 1.报告单的发放:

(1).“末梢血”、“静脉血”两个采血窗口,采血时口头告知病人,但仍有病人弄不清取结果处;(2)、特殊项目病人等待时间较长;(3)偶尔会有报告单丢失现象。

2、检验科窗口服务质量要进一步提高。

整改措施:

1挂标示牌、耐心、细致地告知病人;(医院化验单的发放应有专门人员负责,希望增加一名工作人员)

2.特殊检验项目,留下科室电话或病人电话及时告知;

篇6:我国食品检测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检验检测就是重要的大门守卫,为人们把守食品安全的大门。然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却总是在困扰着人们,带来的后果就是对我国的食品检测机制逐渐失去了信心。一个个令人恐惧的例子依然清晰:苏丹红、地沟油、瘦肉精、毒奶粉等等,这些都是被曝光出来的,引起了社会广泛的争议,可还有很多并不被人们所知的,正在悄然危害广大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人们有理由怀疑我国的食品检测,有理由对食品失去信赖。亡羊补牢,为时未晚。针对目前食品检测检验存在的问题,采取措施,改善技术,给人民群众一个安心的食品,给人民群众一个信赖的食品市场。

1 食品安全的含义

通俗的讲,食品满足三个要求:(1)无毒无害,(2)达到既定的营养标准,(3)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作为一门学科,食品安全又是指专门探讨在食品加工、存储、销售等过程中确保食品卫生及食用安全,降低疾病隐患,防范食物中毒的一个跨学科领域。

2 我国食品检测检验体系的现状及问题

2.1 食品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

由于食品检测检验体系不完善,在目前的食品检测检验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科学的应用使用现象。举个例子,有些食品最先是从农田开始生产的,紧接着进行加工,然后拓宽销售渠道,相关监管部门在这整个过程中则担任着监督一职。但是真正的情况是怎样的呢?由于各种客观因素制约着食品检测检验工作,食品检测检验体系制度也受到了限制,带来的后果就是更多的食品检测检验工作只停留在了表面,没有落到实处,最终没有达标的食品就流落到了食品市场当中。

2.2 技术水平差

我国食品检测检验的技术水平落后,使用的检测方法单一,检测技术不成熟等,不能发现部分潜藏的食品安全问题,让不法分子钻了检测的空档,导致食品安全问题接连发生。

2.3 市场准入机制不完善

食品检测检验在市场中建立行之有效的准入机制,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现实就是我国的一些食品检测检验机构都存在着通病,比如检验资质缺乏、管理机制不完善,这些对食品检测检验的结果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食品审查工作没有科学的的制度,那么没有达标的食品就会参入到市场当中。

2.4 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篇7:检验科存在问题

2.1控制意识淡薄

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控制意识淡薄是基础问题;因缺乏质量控制意识,在日常工作中,就会忽视医学检验的质量,极易引发许多安全隐患。目前医学检验质量控制意识淡薄,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控制管理不完善;虽然各个检验部门都有质量控制制度,但是许多制度都是借鉴其他医院或者直接从网络上获得,可能和医学实际情况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不适合质量控制所用,导致质量控制不到位。②检验人员控制意识不强;检验人员是执行检验质量控制的一线人员,也是能否实现控制效果的关键。但是现实中,许多检验人员粗心大意,质量控制重视度不够,工作过程中极易产生应付心理,对涉及到质量控制的工作易于敷衍,最终影响检验质量的控制效果。

2.2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沟通较少

从目前情况来看,医学检验人员和临床医师的沟通并不多,这是影响检验质量控制的主要问题之一。检验部门也有许多分工,有些分工应该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从检验工作人员工作职责而言,他们不但要负责相关仪器设备的鉴定、调试、操作、维修保养及建档,还需要负责检验工作及储备工作,参加发血、血型鉴定、实验检测及成本制备等等,事实上这些工作均要和临床医师进行沟通,了解具体血型等各种问题。针对这种状况,在检验工作中检验人员就希望临床医生能够跟上新检验技术步伐,但是许多临床医生并未积极尝试,从一定程度上引发不良的医疗合作关系,极易出现医疗缺陷,发生医疗事故。

2.3医学检验控制执行力差

要实现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就必须要将检验控制执行力落到实处,但是从现状来看执行力差是一个关键问题。事实上,许多医院检验部门都设置相关检验质量管理机制,对工作人员岗位职责以及工作流程均有一定规定。但在实际控制过程中,并未将这种制度规定落到实处,并未严重按照质量控制标准实施。例如,检验人员负责化验检查血液及成本等各项成本进行监督和检查,而且还要精确进行记录,但极个别检验人员在记录数据时存在误差。当进入实验室时,相关制度均明文规定,所有人员必须要穿工作装,但是有一些检验人员并不严格要求自己,不穿工作装直接进入实验室。

2.4检验质量控制考核较少

篇8:浅析木材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

1 木材检验技术的含义

木材检验技术指一种科学手段, 可以通过检验木材, 根据检验的结果来判定木材性质特点及其质量的好坏, 并且可以将其按质量好坏及性质特点来划分其用途。木材检验工作是一项专业性非常强的技术工作, 所以从事木材检验工作的人员必须有过硬的木材检验技术水平, 还要有丰富的相关木材的阅历和经验, 运用广泛的知识对木材做出最佳的判定, 实现木材检验工作的真正意义。因此, 不难看出木材检验技术的重要性, 关乎林业企业的发展, 更能保护我国的森林资源。

2 木材检验技术的意义

面对我国森林破坏严重, 森林资源锐减的形势, 保证森林资源合理利用, 就要让每根木材都达到最大的利用率。这就要求在木材检验工作上加大力度, 提高木材检验技术水平, 培养技术人员的技能和职责道德标准。虽然目前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已经采取相应措施执行木材检验标准, 但是由于木材制度处于初级阶段, 有很多需要完善的方面, 此时不少不法分子利用法律的缺陷为了一己私利滥用木材。因此, 相关政府部门仍需高度重视对木材检验制度的建立和完善, 规范木材检验程序和流程, 减少漏洞不给任何人机会破坏木材检验制度, 这样既可以深度保护国家森林资源的有效利用, 还可以保障企业的经济效益, 实属双赢政策, 值得推广。

2.1 木材检验技术有利于合理应用木材

经过木材检验之后的木材会依据检验结果被合理分配利用, 质量好坏决定每根木材的去处, 也有不同价格, 根据物价相关部门给每根木材确定其价值, 可以预防市场上高价木材的出现。因此, 木材检验工作既可以保护森林资源, 还可以保护木材市场合理交易, 保证木材市场的有序进行也有助于林业企业在充满竞争的形势下可以良性发展, 侧面有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2.2 木材检验是木材加工的基础

由于我国森林资源的急剧减少, 政府对木材的管理越来越严谨。因此, 在木材加工之前一定要进行木材检测。通过对木材的检测制定出一套木材应用的最佳方案。木材检测是一项工程的基础, 只有将基础做好, 才能向下一步行进。

2.3 木材检验对合理利用资源有益

木材经过检验标准得出的检验结果是其合理利用的标准, 当检验结果为质量好的时候, 木材就可以用于制造高档家具;当检验结果是有较好的承受力, 可以用于制造成书架。这样就可以因避免错用木材而导致的浪费木材, 木材资源的浪费减少就说明每根木材都得到了合理的利用。再次说明了木材检验的重要性, 各部门必须提高认识, 充分发挥木材检验标准的作用, 将检验工作进行到底。

3 木材检验技术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3.1 木材检测工作人员素质较低及该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

木材检验工作的技术性要求极高, 然而其施工人员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待提高, 人员数量少是目前木材检验工作的一个难题, 现有人员多是来自退伍军人, 这些检验人员对木材知识了解甚少, 技术水平也是可想而知的, 这也给木材检验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为减少木材检验工作中遇到的难题, 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出台相应措施, 提高木材检验人员入门标准, 并提供相关培训通道, 通过相关技术培训方可上岗, 这样加深技术人员对木材检验工作的认识, 更是对技术人员自身的一种自我提升;还要增设奖惩制度, 增加参加培训人员的积极性, 做到奖罚分明, 充分调动技术人员的学习和实践能力, 使得木材检验工作可以顺利完成。木材检测工作人员只有不断的吸取经验, 认真学习, 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提高其素质, 才能得到木材检测的准确结果。

3.2 林场的基础设施不齐全及该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

木材检测是否成功, 与设备有很大的关系。但是, 如今有很多林场房屋老旧, 基础设施不健全, 给木材的检测带来了很大的麻烦与困难。在这种环境下施工, 极易造成事故, 这样不但损害了企业的声誉, 降低了经济效益, 还会危害工人们的生命安全。由此可以看出, 林场基础设施的齐全是木材检测工程安全进行的必要条件。为此, 我们应加强对林场基础设施的建设, 在资金运作正常的情况下, 增加注资, 使林场的基础设施齐全。与此同时, 还要加强对基础设备的保护与维修, 定期的对基础设施进行检测, 确保其操作的安全性。这样做, 不但节约了购买设备的资金, 还保障了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可谓一举两得。

3.3 木材检验技术落后及该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

虽然近些年, 我国积极响应并实施科学发展观, 但在某些方面, 科学技术仍然不够成熟。木材检验技术相较发达国家而言, 就比较落后。我们的木材检验技术较陈旧, 缺乏创新。若想提高木材检验技术, 就必须加强科技水平, 不断改进, 不断创新, 从而制定出高效合理的木材检测技术方法对木材进行检测。

3.4 没有完整的木材检测人员培养体系及该问题对应的解决方法

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木材检测工作人员培养体系, 导致木材检测工作人员的基础知识不扎实, 工作态度不明确, 从而影响整个工程的进度及经济效益。因此, 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建立一个完善的木材检测人员培养体系, 将其工作内容规范化, 制度化;使工作人员工作的时候有据可循。这样, 既减轻了木材检测工作人员的压力, 又使工作人员很好的完成了木材检测工作, 可谓两全其美。

4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 民众对木材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但是我国的森林资源并不丰富。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考虑到在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情况下满足民众需求的解决方法。而木材检验技术在解决这个问题上, 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我们必须重视木材检验技术, 合理利用木材检验方法, 提高木材检验水平, 使中国的木材检验工作更上一层楼。

摘要:当前社会处于一个经济发展快, 社会发展稳定的状态,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与此同时, 木材检验技术也顺应时代发展需求, 与时俱进。正是由于经济发展迅速, 对于森林资源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然而我国正面临着森林资源短缺的现状, 供求不平衡的状态已经高度引起各界的注意, 为改变现状国家相关部门和林业企业已经将目光转向木材检验工作上, 以此来提高有限木材的最优利用率。文章中作者将详细讨论木材检验技术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木材,检验技术,问题

参考文献

[1]黄淑兰.浅谈木材检验工作的重要性[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29.

[2]宫凤林.浅析木材检验对木材生产工作的重要意义[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8, 21.

篇9:检验科存在问题

【关键词】电梯;监督;检验;问题;定期;要求

电梯在人们的生活中比较常见,其是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在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电梯的施工质量,这样才能保证乘坐电梯的安全性。电梯监督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维修人员需要定期对电梯进行维护以及安全检查,在发现安全隐患问题后,要及时处理,这样才能保证电梯使用的安全性。本文对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对技术维修人员提供一定帮助,降低电梯出现故障的概率。只有做好电梯安全检验工作,解决检验中存在的问题,才能提高电梯检验的技术水平。

一、电梯监督与定期检验概述

当前社会,高层建筑比较多,所以对电梯的需求量也比较大,在对电梯进行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操作的规范性,保证安装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电梯在投入使用后,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故障问题,这主要是因为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会产生摩擦,而且电梯运行会应用到较多的部件,如果部件出现损坏,则电梯的运行体系会受到影响,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所以,相关部门一定要重视电梯的检验工作,还要对电梯的重大维修进行监督。在对电梯检验进行监督的过程中,需要结合相关质量安全检验标准,要按照一定原则进行检查。

在城市中,高层建筑比较多,所以电梯监督检验的工作量比较大,在检验的过程中,主要是对电梯安装、改造或者维修的过程进行监督,我国电梯监督检验人员在工作的过程中,并没有做好记录工作,而且监督检验忽视了安装过程,一般是在电梯出现质量问题后才进行安全检验,属于事后补救的方式。由于电梯监督检验比较被动,所以,无法对电梯的安全事故进行预防,这也说明我国电梯监督检验体系不够完善。监督检验结构需要对相关制度进行完善,一定要了解电梯安装过程对其质量的影响,要做好安装、改造、维修等阶段的质量检验工作。有的施工单位缺乏相关资质,在电梯安装的过程中,存在设计不合理或者技术选择不当的问题,这增加了电梯出现隐患的概率。在对电梯进行安全检验时,需要制定监督防护措施,要保证检验过程中的规范性以及安全性,如果检验制度不够完善,则会影响监督的效果。在对电梯的整机进行检查时,需要保证电梯井内构造符合相关标准。当电梯需要改造或者维修时,需要保证设计的合理性,一定要以电梯使用的安全為原则。

二、电梯监督检验与定期检验的必要性

电梯在现代化的城市中随处可见,电梯可以给人们带来较大的便利性,如果电梯存在故障问题,则会威胁乘梯着人身安全,还可能会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影响。电梯使用的安全一直是人们比较关注的问题,国家相关质检部门对电梯监督检验工作也比较重视,随着电梯事故的增多,国家也颁布了相关规定,对电梯安装、改造、维修的质量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要求,这有利于提高电梯的施工质量,有利于保证电梯运行的安全性。电梯监督检验可以保证检验的效果,通过监督可以使维修人员的操作更加规范,可以保证相关单位对电梯检验体系进行完善。电梯可以方便人们上下楼,如果电梯出现故障,可能会将人们困在电梯中,如果电梯井内部布置不够合理,会增加电梯运行的摩擦,对电梯运行体系的构件会造成磨损,可能会导致电梯运行异常。在对电梯进行定期检验与维护后,电梯的功能可以更加健全,维修人员需要对损坏的部件进行维修或者及时更换,一定要保证部件功能的正常发挥。技术维修人员要不断的提高自身技艺,这样可以提高维修的速度以及水平,可以准确的发现故障所在位置,还可以保障乘梯者的安全,在发生突发性故障后可以及时的解救困在电梯内的人员,技术人员需要掌握应急措施,这样可以及时化解电梯故障问题,可以保证电梯检修的质量。只有定期对电梯进行检验,才能保证电梯运行与使用的正常性。

三、电梯安装与检验的规范性要求

1、电梯安装中存在的问题

电梯是现代化建筑以及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电梯施工是一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在安装的过程中,一定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操作,这样才能保证安装的质量。电梯施工前,还要保证施工单位具备相关资质,有的施工单位存在违规操作的问题,施工单位必须提供相关资质证明,还要提交监督检验申请书,这样才能保证安装的质量。

2、电梯监督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电梯监督检验是由专业的单位完成的,监督机构需要首先检查施工单位的自检报告,然后对施工重点项目进行监督与质量检验。电梯安装需要按照国家相关准则进行操作,电梯监督检验也要按照一定原则进行,要对电梯监督报告中所有的项目进行检验,还要重点对电梯运行系统的稳定性进行检查,要将电梯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只有保证电梯驱动等项目施工的合格性,才能保证电梯驱动系统的稳定性。施工人员要对电梯的构件进行一一检查,限速器、缓冲器以及超速保护装置都是保证电梯稳定运行的部件,要保证这些部件功能的正常发挥。电梯维修人员在故障检测的过程中,需要首先进行观察,对故障位置进行确认,要判断电梯运行是否正常,还要判断电梯构件的质量是否合格。在检验出电梯存在故障问题后,要及时通知施工单位进行检修,由于电梯关系着人们的安全,还关系着上下楼的方便性,所以,相关质检部门一定要重视这项工作,在检验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必要的监督,要制定出电梯监督检验报告,还要提出整改意见,这样才能提高电梯检修的效率。

四、电梯定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

电梯定期检验是电梯维护中重要的环节,在检验的过程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电梯的使用单位没有对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提交申请报告,电梯的使用存在不规范问题,这增加了电梯存在的安全隐患。由于电梯安全制度不够完善,所以,电梯的使用部门对电梯的安全维护工作并不重视,没有认识到定期检验的重要性,而且对电梯的正确使用规则不够了解。有的单位没有制定合理的电梯管理制度,也没有设置电梯故障应急预案,这会造成电梯故障无法及时处理,不利于提高检验与维修的效率。部分电梯检修人员或者是维修人员自身所具备的检修资质并不合格,导致检测数据的精确性受到影响,数据处理措施的选择不合理,导致电梯即便是定期进行检验,也无法得到切实有效的保养、维护。从电梯安装以及维修所涉及到的相关安全规范以及检验规则来看,对电梯使用单位、维护保养单位、检验机构提出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1、对电梯使用单位的具体要求

1.1电梯使用单位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持电梯监督检验报告等相关资料向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办理特种设备使用登记证。

1.2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在安全检查标志所标注的下次检验日期届满前1个月,向规定的检验机构申请定期检验。

1.3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技术档案,至少包括电梯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保说明等文件及安装技术文件资料,以及监督检验报告、定期检验报告、日常检查与使用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

1.4电梯使用单位应当建立以岗位责任制为核心的电梯运行管理制度,包括事故与故障的应急措施和救援预案,电梯钥匙使用管理制度等。

1.5电梯使用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对所使用电梯的使用安全全面负责。

2、对电梯检验结构的具体要求

对于在用电梯按照TSGT7001-2009电梯检验规则附件A《曳引与强制驱动电梯监督检验和定期检验内容、要求与方法》,对附件C《电梯定期检验报告》中所列项目每年进行1次定期检验;其中适于有机房曳引驱动电梯检验项目共46项;适用于无机房曳引驱动电梯检验项目共48项;适用于强制驱动电梯检验项目共44项。

五、结语

电梯检验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其可以保证电梯运行系统的稳定性,可以降低电梯在运行时出现故障的概率。我国质量监督部门对电梯安装、改造、维护有着较高的要求,相关工作者一定要认识到电梯监督检验的重要意义,要定期对电梯进行安全檢验,在发现故障后,要及时通知维修人员进行处理。电梯在运行的过程中,相关部件可能会出现磨损现象,这影响了电梯使用的安全性,只有做好维护与保养工作,才能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本文对电梯监督检验以及定期检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希望可以保证电梯检验系统的完善性。

参考文献

[1]王以亭.电梯安全社会和谐[A].“绿色制造质量管理”——海南省机械工程学会、海南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2011年会论文集[C].2011.

[2]赵一帆.浅谈怎样做好电梯的安全管理[A].河南铁道,2011年第3期[C].2011.

[3]张昆,段其昌,张从力.基于模糊控制的多目标电梯群控技术[A].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第六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

[4]臧小惠,赵希军.国内外特种设备监督检验的分析与对比[J].内江科技,2011(01).

[5]陈江鸣.电梯限速器与安全钳联动实验探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33).

上一篇:社区创先争优实施方案下一篇:《潜艇发射火箭》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