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中华随笔

2024-05-23

诗意中华随笔(精选13篇)

篇1:诗意中华随笔

诗意中华随笔

浓厚书香,润泽生命。与书为伴,人生诗意。 ——题记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古典诗歌与古文是璀璨夺目的明珠。古诗如花,百花齐放,绽放着生活的芬芳,吟咏着生活的美好!

读诗,读古文,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苏轼以“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诉说着为国立功的壮志豪情;龚自珍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吟唱着为国奉献的无私精神;辛弃疾以“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抒发着忠君报国的雄心壮志;范仲淹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着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作为一名中学生,读了这些蕴含着爱国之情的名人名句,我也感动其中。

读完诗,品古文,品着——就有了这些念头。

我想穿越历史,回到过去。看看小石潭中的鱼是否还皆若空游无所依;看看湖心亭前是否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看看岳阳楼是否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听听醉翁亭是否有水声潺潺泻于两峰之间;听听三峡初晴霜旦之时,是否常有高猿悲啼,空谷传响;听听刘禹锡是否在陋室中调素琴,阅金经。或许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了解——柳宗元的悲凉凄苦,以及张岱的遗世独立与天人合一之境;才能知道——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以及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政治理想;才能体会——郦道元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以及刘禹锡高洁傲岸的节操和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

古诗古文在语文课堂中占据着一席之地。如果说语文是一棵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的大树,那么古诗文则是这树上的一片绿叶,一颗硕果;如果说语文是一部荡气回肠的交响乐,那么古诗文则是乐曲中的优雅的旋律;如果说语文是一幅意境深远的泼墨画,那么古诗文则是这画上诗意的留白。

幻想着,某一天你我静坐庭前,品香茗,赏花落,畅游在广袤无垠的诗海,嘴里念“梧桐更细雨”。这次第,怎一个“乐”字了得!

诗文如莲,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篇2:诗意中华随笔

诗意校园 圆梦中华

——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策 划 书

主 办 方:院学工作处

院基础课部

承 办 方:院学生会学习部

活动负责人:蒋雨珂

目录

一.前言.................................................1 ㈠.活动背景

..................................1 ㈡.活动目的....................................1 二.活动主题.........................................1 三.活动形式.........................................1 四.活动时间.........................................2 五.活动流程安排.................................2 六.前期准备.........................................4 七.活动地点.........................................4 八.活动对象.........................................4 九.活动人员.........................................4 十.停电应急方案.................................5

一.前言

㈠.活动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方针政策,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中办发〔2017〕5 号)的通知的精神,落实国家语委、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教语用〔2017〕1 号)的相关要求,省语委、省教育厅决定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举办“诗意校园,圆梦中华”为主题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

㈡.活动目的

在学习生活之余,培养和提高同学们对中华经典诗文的喜爱,并通过竞赛提高学习的兴趣,增强读书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高学生自觉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意识。营造氛围、突出实效。要加大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校报校刊作用,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学生的“一种能力,两种意识”,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升。

二.活动主题

“诗意校园,圆梦中华”

三.活动形式

个人朗诵比赛与集体朗诵比赛

参赛选手必须使用普通话诵读或集体诵读的形式呈现,鼓励采用形式创新,可以使用音乐、道具、服装等。(但是要注意:艺术表现形式只是辅助手段,不能喧宾夺主。道具、配乐等自备)

四.活动时间

2017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

五.活动流程安排

1.邀请评委:xxx xx xxx 2.比赛规则

(1)作品内容健康向上,中心明确,紧扣主题“诗意校园,圆梦中华”。(2分)(2)脱稿朗诵,普通话标准,吐字清晰;(2分)(3)语速适中,表达流利连贯;(2分)(4)朗诵富有感染力,辅助性动作表达合理并增强了表达效果;(2分)(5)服饰大方得体,仪态自然庄重,符合大学生身份;(1分)(6)整体印象.(1分)4.比赛流程:

﹙1﹚先由主持人作开场白,介绍评委及比赛规则并宣布开始。

﹙2﹚比赛统分工作由学习部负责,主持人在宣布下一位选手上场前公布上一个节目的得分。

﹙3﹚比赛结束后由主持人致辞,宣布比赛结束,进入决赛的选手及学院名单在评委认真讨论确定后当场公布。

7、会场清理由学习部负责。

注:

1、观众由参赛选手的亲友团参加,各参赛选手的亲友团需5位以上。

2、后台工作由学习部负责,现场秩序维持由学习部负责。

3、抽签确定进入决赛节目的上场顺序

3.比赛过程(1)初赛

初赛分为集体朗诵和个人朗诵两类,参赛选手可选择一类作为自己参赛方式,选择集体朗诵的参赛者需自行寻找四人以上的亲友团协助自己参赛,(亲友团必须是本班成员)朗诵时间为3—4分钟,内容为中华优秀诗文,形式为诵读,可脱稿(诵读如果有伴奏,伴奏音效由自己负责)。(2)决赛

每个系部的前两名将进入院级争霸赛,比赛规则和内容与初赛一样。

六.前期准备

(一)宣传

1.学委例会宣传

2.班主任例会宣传

3.制作比赛海报赛前进行粘贴宣传

(二)统计比赛所需设备,列出清单并安排专人借用或采购

(三)教室,多媒体的申请及嘉宾,裁判,主持人的邀请

(四)统计参赛人数

七.活动地点

初赛: 教学楼第二阶梯教室 决赛: 地点暂定

八.活动对象

全院学生

九.活动人员

院学生会学习部成员

(一)活动负责人及其联系方式: 蒋雨珂***

(二)特派联络员及其联系方式: 张桐*** 谢胜男*** 左美玲*** 曹俊伟*** 高小清*** 沈悦*** 段正雄*** 肖何飞*** 十.停电应急方案

(一)若比赛前停电,比赛最多推迟30分钟举行,此间参赛选手自由处理自己的时间;如果30分钟后仍无正常供电,则由主持人宣布改天举办。

(二)在比赛前部分停电超过10分钟后由主持人宣布改天重新举行;在比赛后半部分停电超过10分钟后由主持人宣布比赛结束。十二.奖项设置

冠军、亚军、季军、殿军(第四名)各一名,各系部前三名发荣誉证书以示嘉奖。本次活动最终解释权归院学生会学习部所有。

院学生会学习部

篇3:诗意中华随笔

我校地处城郊, 原来的生源以本地为主, 基本上是城乡各半。随着旧城的改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 外来人口子女的增多, 周边区、县孩子的涌入以及施教区内学生数量的减少, 生源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学生个性差异、家庭教育背景以及区域教育差异的客观存在, 给学校的教育工作带来更多的问题和矛盾, 加大了教育的难度。如何让来自不同地区、不同家庭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和谐相处, 健康成长, 推动和谐班级、和谐校园的建设, 已成为学校许多老师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设计目标

试图充分挖掘语文课程中传统文化的人文内涵, 假以其他学科的表现形式, 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崇高的精神”作为语文课程德育宗旨, 实现语文综合实践的“润物无声”;试图认真落实活动中的全员参与机制, 以“促进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语文学科课程目标, 实现语文综合实践的“规划无缝”;积极发挥“我体验, 我快乐, 我成长”的少先队活动平台的作用, 实现语文综合实践的“体验无痕”。最终, 探索出一条“无声、无缝、无痕”的语文综合实践的新路径, 为社会培养出具有“高尚的人品、高贵的气度和高雅的气质”的“诗意少年”。

三、设计内容

1. 选择中华传统节日, 感受民俗民风的丰富内涵

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滋养哺育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随着对外交流的日益广泛, 越来越多的洋文化受到国人, 尤其是年轻一代的推崇和追捧。随之带来的是他们对千年古老文化的漠视和漠然。所谓:“不识祖, 不成人。”作为教育工作者, 我们有义务, 也有责任向学生宣传本土的文化和传统。基于这样的考虑, 我们选择有代表性的传统节日对学生进行民俗民风的普及, 让其感受民俗民风的丰富内涵。

我们的学生在老师的精心策划下, 愉快地度过了多个传统节日, 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春节等。中秋节那天, 在主题班会课上, 学生们交流了有关中秋节的风俗文化, 举行了“中秋故事会”, 晚上学生们兴致勃勃地开展了“‘中秋月儿明’, 与家人齐赏月”的亲子活动, 并在次日的晨会课上发表了赏月感言。在重阳节前夕, 老师向学生介绍了有关重阳节的民俗, 并告诉学生我国XIAOXUE JIAOXUE YANJIU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 让学生从小就知道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顺理成章地投入到随后举行的“重阳感恩教育活动”中。多姿多彩的中国传统节日让孩子们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2. 选择经典地方课程, 感受江风海韵的别样魅力

南通地处长江之滨, 孕育着浓郁的江海文化, 这给我们的道德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我们组织学生参观南通博物院, 了解南通的“一人一山一河”;利用每年的春秋游, 带领学生游览园博园、啬园、狼山景区、苏通大桥等富有江海文化风韵的地方景点, 感受南通城的新景致、新变化。去年, 我们组织了中高年级的学生观摩我校五 (2) 中队举行的“新南通城, 新南通人”的主题班会活动, 让学生在同龄人的指引下较全面地了解南通的历史和发展。另外, 南通也是风筝的故乡。我们不仅会带领学生前往南通风筝博物院参观学习, 还会让学生切身体验制作风筝、放飞风筝的快乐。当然, 南通还有蓝印花布、西亭脆饼等特产, 我们主要通过主题鲜明、形式活泼的活动形式, 深度挖掘地方课程的潜在内涵, 让学生一一体验和感受。

与此同时, 孕育于乡土文化的民间游戏, 也是我们开拓地方课程的首选。我们与体育学科的教师一道, 积极挖掘本土化学校体育运动项目。首先发出“告家长书”, 以海纳百川的气度, 号召广大家长与孩子一起收集、整理散落在民间的行将消退的民间游戏, 编写出简单的游戏规则, 指导孩子先行学会, 然后由孩子担任小老师教会小伙伴, 最后参加学校乡土游艺征集赛的角逐, 评选出当年最受欢迎的游戏创编大奖, 在全校普及, 并成为当年学校体育游戏节上一个极力推荐的游戏项目。如在去年的学校体育游戏节上, 就增添了一些传统的体育游戏项目, 如:甩李逵、滚铁环、跳房子等, 广大师生积极响应和参与。

3. 选择中华经典美文, 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 积淀着丰厚的文化资源。作为中华民族的子孙, 我们没有理由不好好学习本民族的文化。如今的孩子大多数痴迷于美、日、韩的卡通形象, 沉浸在新鲜刺激的快餐文学中。小学生可塑性强, 所以校课题组开出各年级“中华经典诵读书目”, 要求广大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静下心来读一读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品一品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前不久, 我们结合“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 成功举办了“中华经典诵读”年级汇报展演活动。这期间, 一首首脍炙人口的歌谣, 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一个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传递的不仅仅是文化知识, 还传递着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不仅如此, 我们还开展了“诵五千年经典文化, 抒新时代儿童歌谣”的童谣创编活动。和地方课程相联系, 鼓励学生收集有关南通的地方童谣, 从而形成“学童谣、编童谣、说童谣、演童谣”的儿童文化氛围。

所谓“情动于中而行于言, 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 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 永歌之不足, 不知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也”, 为了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深层热爱, 进而产生“情动而辞发”的表现欲望, 我们想方设法地给中华经典美文穿上喜闻乐见的“外衣”, 注重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 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华经典美文的怀抱中。一方面, 我们注重学生的书法启蒙, 开设了书法兴趣班, 由专职的老师负责培训与指导, 并且鼓励学生用书法的形式将学过的古诗文展现出来, 回归传统文化的原生状态。另一方面, 我们得到了音乐老师的支持, 向学生有计划地介绍民族乐器, 并让学生赏析一些喜闻乐见的民族乐曲, 多角度、多渠道地让学生触摸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给一些经典的诗词歌赋配以优美的旋律, 手之舞之, 足之蹈之, 使经典古代歌谣吟诵起来更加朗朗上口。学生只有走近传统文化, 才有可能喜欢上传统文化, 进而去研究传统文化。

4. 选择社会实践基地, 感受亲历现场的独特体悟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的教育理念, 感召着我们带着孩子走出教室, 走进社会这个大课堂。为了体现现代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社会性, 我们为学生开辟更多的社会实践场所, 并将这些实践基地进行系统的分类, 有序地穿插在年级德育实践活动中。我们将实践基地分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如:钟秀烈士陵园等) 、地方文化教育基地 (如:南通博物苑、风筝博物馆、蓝印花布艺术馆等) 、科普教育基地 (如:南通图书馆、南通科技馆等) 、劳动实践基地 (如:蔬菜种植基地、草莓种植园等) 、艺术教育基地 (如:南通艺术剧院、如皋木偶剧院等) ……我们计划每个月以主题教育的形式带领学生走出校门, 前往以上社会实践基地参加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 从而拓展学生的视野。

四、效果评析

1. 传统节日的熏陶, 培养了诗意少年的感恩之心

每个传统节日都有着别具一格的人文内涵, 或思念故人, 或企盼团圆, 或展望未来, 虽然主题不同, 但都表达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感恩生活的馈赠, 感恩亲人的牵挂, 感恩朋友的眷顾……春节传递的祝福, 让学生懂得感恩未来的美好;清明节寄去的哀思, 让学生懂得了感恩时光的珍贵;中秋节难得的团聚, 让学生懂得感恩团圆的不易……感恩的意愿在每一个传统节日光临校园之时, 在萌动, 在流淌, 在升腾……汇聚成诗意少年高尚的品质。

2. 地方课程的浸润, 培养了诗意少年的乡土情怀

南通向来享有“教育之乡”“纺织之乡”“体育之乡”“长寿之乡”等美誉, 我们通过走访、调查、参观等形式, 让学生充分了解家乡怡人舒适的居住环境、文明进步的现代气息和朝气蓬勃的发展进程, 进而迸发出血浓于水的乡土情怀。尤其是那些外来人口的子女, 在地方课程的浸润下, 真正把南通作为自己全家的“第二故乡”, 成为真正的“新南通人”, 为南通日新月异的发展播撒汗水。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历程中, 我校全体师生就是凭着“我是自豪南通人”这股乡土情怀, 圆满出色地向各级检查组展示了“包容会通, 敢为人先”的南通形象。

3. 经典美文的诵读, 培养了诗意少年的优雅气质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如今, 音韵和谐的古诗文诵读声如袭人的花香浸润着南通市文亮小学的楼宇之间。经典美文的音律美, 让学生意识到语言表达的字正腔圆;经典美文的形式美, 让学生意识到举手投足间的文明规范;经典美文的色彩美, 让学生意识到赏识他人的幸福快感。经典美文的诵读, 潜移默化中荡涤着学生的心灵世界, 促进学生高雅气质的养成。

4. 实践基地的寻访, 培养了诗意少年的独特体悟

篇4:诗意人生随笔

诗意人生随笔1

人生苦短,少为离别伤感。生命不过几十年,世事不必看得太分明。

从古人的诗意生活中走来,我们是否会心生艳羡呢?岁月慈悲,诗意栖息。人生苦短,我们更要学会诗意地生活。那么,何不让我们学学古人,一起去追寻这种生活呢!

若一天的工作让你觉得疲累,那么就让王维诗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样幽静清爽的自然美景洗却一身的尘埃吧。

若感觉生活迷茫,没有方向,那么就读一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诗句吧,让那种辽阔深远的画面打开你紧闭的心胸。

诗意情感中流动的是纯真的良知和理性。它不会因为盲目的情绪冲动而放弃道德上的约束,更不会因为一时的焦躁和激怒而失之过甚,铸成大错,而是会用一种宽容与自律的心境审时度势,洁身自守,去做精神的强者。?

走在繁华与喧闹之中,眼前总有太多的诱惑。期望着物欲的满足和精神的享受,忍不住要设计起自我的拥有。也许无法拥有许多的物质财富,但能拥有一个平和美好的心境。而这种平和与美好的心境就是幸福与快乐的秘诀。

诗意人生随笔2

你的一生我只借一程,没有花前月下,没有海誓山盟,心灵超越时空,传递遥远的叮咛,我们以另一种方式结伴同行,任思念的长春藤爬满心城,越过千山万水,去缀满彼此的星空,不让遥远的距离,荒芜我们共同的梦。

离别只是最后的必然,我淡然的笑了,笑得有些不似轻声,被轻抚带过的殇,力埋于心,已假装过后真,游利于生活的流转。曾似繁华的美,落于过后的波澜,月半的钟声,轻敲着夜色的缭绕,弥漫着几分朦胧,轻风涌袭,吹散几许沉寂。

或许是累了,眼前已不再那样的清晰,轻婉曲调,漫延过凌乱的情绪,似醉非醉的状态,托付着那些流年,滴嗒着过活。

徜徉于无边无际的悠悠岁月,快乐似乎像是一种别样的心情。总是错过,总是不自觉地把自己置放在毫不起眼的角落里,我一直以为,哲理文章,诗意与我无缘,今生如此,来世也不会再有更迭。然而,随着命运的塔罗牌不断将它本来的面貌展现出来,又隐藏回去,暗淡的人生总算有了一抹亮色。

诗意人生随笔3

走过天真无邪的少年、青年,步入人生叠叠渐繁的中年,心早已经被岁月涂上了各种各样的底色,在色调不断变幻的生活里,心的烂漫早已随着季节的轮回,永远冰封在了春天以前。

寂寞的灵魂,唯有浅唱低调。我将所有寂寞深深的潜藏在我的灵魂之中,我喜欢整天不说话,一个人看天、看雨、看月,心里想着什么,也可以什么都没想。我不忍将昨日埋葬在今日的`泪水中,那历历在目的瞬间,不曾忘却,总是习惯性的一个人反复着回忆两个人的曾经!

时间很短,天涯很远,有时候我在想往后的一山一水是不是该自己去安静地走完,不再去承受那么多现实了然的东西,很久没有这样努力的去写一篇文,码一篇字了,灵感晃荡总爱在半夜的前夕,这个毛病始终无法控制。那个时候我说,若你不来找我,我便不会再去寻你,但是我好像没有做到足够,我还爱你,的确。但是少了那种非要在一起的执着。如果真的没有未来,那么,只想独自守着剩下的流年,看一段岁月静好,现世安稳。

诗意人生随笔4

谁没有过年少轻狂,谁没有过梦想佐旁。当年的“诗意人生”的理想,一路走来,竟多半是“失意人生”。

每当送走离世的亲人,在那种特定的悲哀环境中,总是对人生有了诸多的感概。翻开近天的报纸,4万余人悲痛送别侯耀文先生,不禁看得两眼湿润起来。

佛教和禅宗,最后诠释的都是“无我”和“空”。人的生命的结束,最直观地显示了最后终究是一场空的事实。但又有谁能在自己的生命里透彻感悟。

当我们在职场失意,看着别人呼风唤雨、左右逢渊、尔虞我诈,又怎么能不感叹自己的愚笨耿直、实诚木纳?当我们在情场失意,看着离去的情人,又怎么能不心生自厌、失落萧瑟?当我们面对诸多的失意,最后沉沦于灰暗之中,生命的色彩几近于空。失意人生昭然若揭,为何不扯一面鲜红的大旗树立在自己的头顶,用萧洒的字体写下“诗意人生”的大字,用坚强去书写、用乐观去挥毫、用宽容去笑看,去真诚去诠释。

当失意添满胸怀时,把自己陷入电视荧屏的沙发里,宽松的睡袍、披散的头发,间或嚼一块口香糖,目光迷离地不带任何思考,懒散地看着琼瑶的言情剧“又见一帘幽梦”(儿子管它叫肥皂剧),象一个家庭妇女,不要再提什么晋升职称,也不要再勾画当作家的美梦,我只是一个看肥皂剧的家庭妇女,尽管那电视拍得很烂、演技和情节都不值得一提,看过之后,也就是感觉片头歌词还有几分韵味: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重/若能相知又相逢/又见一帘幽梦。

已是深夜,窗外有几声犬吠,所居城市大规模修路(为10月份召开国际煤博会做准备)、以及风起漫卷黄土和行至街道常看到的大小不同的犬,常让我怀念出差去过的南方城市,湿润的空气、街道两旁树木葱笼,感觉非常清雅、惬意。奥,已感失意至极,何以那么多的高要求?得过且过,未必不是一种好得人生态度,认识自己,比认识任何事物都重要!嘿嘿!

诗意人生随笔5

下午,送儿子去洋人街学三一口语。学校下面就是肯德基餐厅。我怀揣着于丹的《重温最美古诗词》,走进餐厅,等儿子下课。找了一个临窗的角落,要了一杯咖啡,悄然落座。窗外车水马龙,室内人声喧喧,可这一切好像都与我无关。我打开书,于丹的诗意扑面而来,满满的充溢着心胸,使我的全身心都浸染在这诗情画意里。

从小我们就是背着唐诗长大的。从李白的“床前明月光”到孟浩然的“春眠不觉晓”,那会的我们并不懂诗里的意思,只是机械的背诵,可那稚嫩的童音,却让家长喜出望外,为我们换回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只为这一点点好处,我们就更加背得起劲了,起起落落的童声,伴我们升入小学、初中、高中,走向了社会。

如今,人过中年,经历了人生的风风雨雨,看惯了社会的世态炎凉,我们那颗成人的心却变得异常脆弱,不堪一击,曾经的纯真已然面目全非,烦恼纷至沓来。可为了衣食住行,为了柴米油盐,我们不得不在这尘世中挣扎着、煎熬着。可当我们远离城市的喧嚣,摒弃了红尘的名利追逐,静下心审视我们的内心时,我们才发现,我们心中的诗意仍然春意盎然,一片茂盛。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让我们找到了情感的寄托,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让我们感受到了另一种人生的境界,李煜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让我们的忧愁有了排解之处。使我们的内心一下子豁然开朗起来。

篇5:诗意随笔

中国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自豪。但面对于现在文化泛滥,众多国人大呼中华文化濒临灭绝之时,还有何面目去以此为傲。西方文化被我们极力推崇,而中华文化却被我们弃之一旁,还被我们称之为古董。难道我们中华文化真的要比外国文化差吗?我对此感到一阵可笑。

中华文化煌煌巨史,上下五千年。有一种东西早己深深的凝聚在我们的灵魂之中,那就是只属于我们中华的诗意。

是啊,就是诗意。那“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雄伟与壮观,那“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孤寂和落寞,那“无语泪先流”的悲伤和无奈,从古传到今,但却没有应为时间的流逝而消失在时间长河中,依然在我们中华文化的大地上烨烨闪光,震撼着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也启迪着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向着那充满诱人清香的诗意土地前进。苏轼,李白,杜甫,一提起他们的名字,每个人都会想到他们那令人神往的诗句。

“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迈,“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与洒脱,“隔篱呼取尽馀杯”的坦率和喜悦,一次次的冲击着人们的灵魂,使人们整个人为之一震。震惊与他们那藏在诗句下的灵魂的强大,为他们内心的不拘而钦佩。

现在呢,中国人都在灯红酒绿下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哪还会用人去关注文化,有的恐怕还是去学习他们所认为的所谓的先进文化。开豪车,住洋房,吃洋餐,似乎已经成为中国人生活的全部了。

诗意是一种境界,一种比刚出生的孩子的眼神还要纯真澄澈的心境。诗人或大笑,或惊恐,或抑郁。但都是一种发自本心的最原始的表现。他们或颠或狂,用他们自己的眼光,胸襟去看待天下,再大笔一挥,将汉字落下。虽短小,但字字珠玑,仿若浑然天成。令人闻到一种最纯正的气息,沉醉其中,久久不能忘怀。可以说,诗意在中国传统中向世人传递了一种最能令人钦佩的“正能量”.

但看看现在,诗意,仿佛是古代的另一种称呼,对古代诗人的一种囊括。因为诗意只有在古代那么有着纯正心境,不被世俗所羁绊的中国人才会产生。而现在人们在滚滚红尘之中,迷失自己,被各种利欲蒙蔽双眼。迷恋着灯红酒绿,纸醉金迷,似乎他们觉得那是最完美的生活,是他们所最需要的。可想而知,诗意在现代社会是多么珍惜,拥有一颗赤子之心的诗人或许在现代社会已经诞生不出来了。

篇6:诗意秋水随笔

一湖秋水皆愁雨,半岸秋山半夕阳。

秋山秋水秋色浓,秋树秋花秋意情,秋天秋野秋日晴,秋风秋雨秋依人,秋收秋忙秋心悦,秋思秋虑秋绪愁。

东北的秋是炫目的,她是一年四季中最美的季节。每年的9月末10月初,漫山遍野,五彩斑斓,绿意换新颜。白杨树、柞树,松柏树,红的妖艳,黄的高雅,翠的秀逸,相映成趣,各自绽放出生命中最浓郁的色彩,如少女惊鸿。各类植被的叶子深淡相宜,错落有致,风姿各异,秋山秋水如画。

篇7:诗意人生随笔

每当送走离世的亲人,在那种特定的悲哀环境中,总是对人生有了诸多的感概。翻开近天的报纸,4万余人悲痛送别侯耀文先生,不禁看得两眼湿润起来。

佛教和禅宗,最后诠释的都是“无我”和“空”。人的生命的结束,最直观地显示了最后终究是一场空的事实。但又有谁能在自己的生命里透彻感悟。

当我们在职场失意,看着别人呼风唤雨、左右逢渊、尔虞我诈,又怎么能不感叹自己的愚笨耿直、实诚木纳?当我们在情场失意,看着离去的情人,又怎么能不心生自厌、失落萧瑟?当我们面对诸多的失意,最后沉沦于灰暗之中,生命的色彩几近于空。失意人生昭然若揭,为何不扯一面鲜红的大旗树立在自己的头顶,用萧洒的字体写下“诗意人生”的大字,用坚强去书写、用乐观去挥毫、用宽容去笑看,去真诚去诠释。

当失意添满胸怀时,把自己陷入电视荧屏的沙发里,宽松的睡袍、披散的头发,间或嚼一块口香糖,目光迷离地不带任何思考,懒散地看着琼瑶的言情剧“又见一帘幽梦”(儿子管它叫肥皂剧),象一个家庭妇女,不要再提什么晋升职称,也不要再勾画当作家的美梦,我只是一个看肥皂剧的家庭妇女,尽管那电视拍得很烂、演技和情节都不值得一提,看过之后,也就是感觉片头歌词还有几分韵味:我有一帘幽梦/不知与谁能共/多少秘密在其中/欲诉无人能懂,窗外更深露重/今夜落花成冢/春来春去俱无踪/徒留一帘幽梦,谁能解我情衷/谁将柔情深重/若能相知又相逢/又见一帘幽梦。

篇8:诗意生活散文随笔

我在鸟儿开始唱歌的清晨醒来,草木还在酣睡,露珠还挂在树叶上,薄雾张开嘴,品尝着夜的余香。安静的小区开始有人声、车声,我将清晨的第一把青菜和米粉放进锅里,原始的香蔓延开来。

小区大门口的保安依然穿着整齐,给每一个出门的人问好。美好心情,从一句您好开始。

清晨,习惯散步,行一条绿道,只为看沿途的风景。绿道是一种朴素的风景,但这样的朴素隐藏着无限智慧。我懂得草木的无忧无愁,懂得鸟儿的天真活泼,懂得落叶的悠然,懂得空气的无私。

我记得绿道上每一种树,凤凰树、芒果树、棕榈树、鸡蛋花树,随便一棵树,都是一篇散文,枝枝节节簇拥着树根,各具神韵,永不离题。每天都有路人在行走,平坦的石板路上承载了许多快乐或悲伤的脚步。大多数人都是朝着一个方向匆匆而行,很少人会慢慢欣赏这些平凡的风景,我是对这条路看不厌听不厌的人。

天气那么好,我忘了昨天,只带一颗空心前行,那么自在,好比一朵白云,干干净净地飘着,从绿道入口起,从离我最近的凤凰树看起,凝神,放松,安心地进行一次幸福的洗礼。一条路,便是一世好光景,我自当珍惜每一步。我是日常的野孩子,泥土供养我的纯朴,空气供养我的善良,花香供养我的浪漫。此时,我清楚看见凤凰花开得最灿烂,走近凤凰树,我便是结了凤凰花香的女子,尽显生命鼎盛之美,覆盖了一个人行走的孤独感。走近小黄菊,我便是一棵低矮而自豪的野菊花。无论行走在任何一种草木中,我都会有真实的存在感,似乎我是其中一员。我在这个美好的清晨成为一首诗,被大地温柔地抱着。一阵风经过我,相信它记得我的美。一些词进入我体内,开始生根发芽,我抑制不住蠢蠢欲动的快乐。如果可以,让我借一棵树的力量,长出独立和强壮;如果可以,让我借阳光的温暖,长出爱和希望。

绿道,永远是新鲜的绿道,只有300米,我每次要流连一个小时,走走坐坐,那么慢,那么慢。

9点,应该进入工作状态的时间,我还没有从散慢的状态中醒来。店门半开,有员工在厨房煮茶,红茶,绿茶,乌龙茶,依次滚起。我看茶,如雾里看花,如水中观月。看完茶,扫落叶,扫灰尘,扫昨天的疲惫;淋花、淋地板,淋昨天的脚印;算成本、算收入,算昨天的利润。一切,顺理成章,此章不过是一点清新、一点滋润,一点成就。

我坐在店门口的藤椅上填写帐薄,店门口是十二个花槽围成的花园,有茉莉花、月季花、菊花、一帆风顺、牡丹,帐薄染上花香,笔尖流香,数字如诗。一只蝴蝶吻了一朵月季花,一只小猫来了又走了,我的茉莉花茶渐渐变凉。

10点,我把帐薄锁回抽屉里,把剩下的`半杯茶喝完,慢慢地走向菜市场。

走向市场,进入柴米油盐地境地。此时,热闹期已过,不用排队,正好可以把今朝挥霍的时间挣回来。

卖菜的女人快速地整理被顾客挑乱了的剩下的瓜菜,然后慢条斯理地扎自己的辫子,那动作有几分温婉。肉丸铺的老板娘在洗锅,见我就笑着问,老板,还有半斤猪肉丸,你要不要?我说,好的。经过那个淡水妇女的摊子,见她正捧着下巴,坐在小木凳上打瞌睡,我挑香蕉的声音吵醒了她,一抬头见我,疲惫的眼神变得清晰,继而放出一道光芒,挪了挪石头一样的身体。我说,这蕉太熟了,不耐放!我转身走的一瞬看见她眼里的光马上熄灭了。我的脚步犹豫了一下,又转过身去,买了一只木瓜。一只手拿着肉丸,一只手拿着木瓜,在阳光下平衡地走着。路过两辆卖完菜的三轮车,其中一辆车上坐着一个男人,正在玩手机,一边玩一边笑出声来,旁若无人。另一辆车上睡着一个男人,用一件外套垫着头,两只脚架在车栏上,像一只冬瓜睡在泥地上,安然地打着呼噜。旁边卖馒头的女人拿着收音机仔细地调频,直到收音机出现清晰的歌声,她拿起一只馒头,一小片一小片地扯来吃。买与卖,都那么琐碎,寻常日子里的快意,可能就是有钱可挣、有辫可扎、有歌可听、有信可发,有觉可睡……

路过一排高大的树,它们把冬天时忍住不落的叶撒给夏天;路过收废品的老伯背着一大捆纸皮艰难地走;路过推着婴儿车散步的老太太,她额头上一两缕白发被风吹得贴在脸上,时不时用手拨弄几下。

我买了今天最想吃的鲈鱼和雪里红,阳光已经很明显,我看见自己满意的笑。

日子是老人牵着老狗一朝复一朝地散步,然后剩下老人独自散步,然后老人也不见了。日子是叶绿了又黄了,是云聚了又散了。日子是任生命流动、任爱情流动、任季节流动、任飞机流动的不定式现实。

近来,总想去旅行,和一只装满合意衣裳和零食的行李箱一起。计划。等待。到时。又延时。又计划。又等待。错过远方,还有近处。

我的远方大多时候只是一个词,一个放在心里任意放纵的词,一个在最近的风景里抵达诗意的词,一个有辽阔情怀的词。我日复一日地在熟悉的风景里行走,我的寂寞在路上开出花,和那些原地不动的小草结成了知已。我感谢有这样一条路抚慰着我。店里有员工烫伤,需要半个月才康复,我天天倒数时间。一旦和时间算计,时间的钟声就会刻意地在心里敲,心就会一下一下地紧张。

时间的钟声,一半遵循了自然规律,一半被世人的思维控制。

我从压抑中走出来。夏日在树缝里透出光影,落叶一片又一片从头顶飘至脚下,鸟鸣此起彼伏。我没有一下子融入夏日和鸟鸣,没有用眼神和满地小草相合。最怕,美景在身旁,却无心欣赏。幸好,我越走越平静。

鸟鸣,请你覆盖我吧!像白云覆盖黑云,像远方覆盖现实,像爱覆盖爱。

用鸟鸣代替钟声吧。在鸟鸣中忘记时间和时间里的遗憾与伤痛。

我踩着落叶,像乘着小舟,风是微微起伏的海,一只小鸟从树上飞下来,在我前面几米处,时而在地面上走,时而低飞,发挥自如,看来,鸟儿已适应这境地,有人有车,亦能坦然在这里安家,唯有静心,才能融入这条绿道。忽而看见几粒红色小果子被路人踩得苍扁,暗红的浆贴紧地面,它们用悲壮的方式亲吻了大地。我呢,只想好好地活,用余生好好爱这个世界。应该向前面那只小鸟学习,把心安在此时此境,轻松自如地行走。

没有落的芒果,在时间里笑着,渐渐成熟。很多鸟飞来,又飞走,还有些在树上筑了巢。树和草,不长记性,只长高。一条小路,被一些人有意无意地走过,有些人记住了它,有些人忘了它,我不以草木的大小辨认一棵与另一棵。我只在这里静静地走,静静地让思绪流淌,想到草原、日出、飞机,山川……心越来越宽,脚下的路也随之变宽。小路安宁,我为心灵摆放湖泊和岛屿,用蜻蜓点水的方式,在空气中写下一个唯美的故事。

篇9:秋天的诗意杂文随笔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秋景之美不过如此。范仲淹这首词写秋景亦怀念故人。“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增添几分凄美。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写得很美。仰望天空,鹤已随古人远去,只有淡淡的云,被淡淡的风吹着,淡淡地飘,引出淡淡的惆怅。夏去秋来,四季交替,流年似水,我们终会老去,如秋风吹落的满地黄叶和残花,不免让人感慨岁月的无情。“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古人很会安慰自己,面对逝去的落花,也写得这样充满诗意和富有哲理。

秋天又是思念的季节。“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秋夜最适合漫步,凉爽的天,幽静的心。遥想远方的故人,是否也一样牵挂着我……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李白秋风中的相思,竟也如此侠骨柔肠,缠绵悱恻。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美人独坐兰舟,看残荷已落,花飘水流。上阕一幅余香袅袅的秋景图。下阙道尽了相思。“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只有李清照才能把这相思描绘得如此凄婉动人。

篇10:诗意地活着散文随笔

一弯月,一架葫芦,一袭白衣一只箫,听乐音悠扬,在诗意中安然沉沦……

记忆模糊了这意象确切的出处,但眼睛曾经扫描过这样的画面,大脑对这诗意的片段,予以缓存、珍藏。即便有那么一丝清冷,但空灵、飘渺的境界,融入葫芦架下,斑斑驳驳的月影,宛如仙子一般的雍容举止,让呜咽的箫声清亮起来,流淌在黑暗的夜空,穿越你心灵的忧郁,抚慰你哀怨的神经,让你在浮躁中静寂下来,和着苍茫的暮色,任由灵魂伴着七彩的霓虹,自由地飞翔。

现实生活总在让人为难,很少有人能够做到左右逢源,如同思维一般灵动跳跃。我们总是在规则规矩中行事,凡事都需要三思而后行。一个社会,要有方方面面的规则规矩约束、规范你的行为,不可能放任自流,即便是制定这规则规矩的上层设计,也不能脱离这规则规矩而独立存在,怎么可能任你天马行空,想怎样就怎样呢?

规则规矩的牢笼已经逐步扎紧,然而在规则规矩的缝隙中,依然会有你自己活动的空间,让自己可以在诗意中安居。生活中有很多诱惑人的事物,就像是挂在月亮上的葡萄,不是你跳一跳就可以摘到的。你可以心生羡慕之意,但不必纠结于自己追逐不到的事物。要知道,人有不同的起点,事物有量身定做,如若因此陷入其中不得解脱,去伤心泪落,又有多大的意义呢?

很多的事情,在没有经历的时候,往往因为被诱惑而去向往,因为得不到而充满神秘感,总感觉别人的生活是最好的`、是最风光的,一旦自己也抵达了相同的位置,才发现原来也不过如此。自己为此而伤心泪落、奋斗拼搏的心路历程,是如此的荒谬可笑!

篇11:借景抒情随笔散文:诗意生活

奔腾汹涌的江水

不受任何阻碍地前行

将试图阻挡它的沙石

冲刷成流线的形状

水是天底下至柔的物体

它是学了太极的武林高手

即使是高不可及的堤坝

在不断的进攻中照样会妥协

水有一种不竭向前的韧性

敢于面对向它挑战的强手

用智慧慢慢与之周旋

直到力量足够就会出奇制胜

水是生命孕育的源泉

水充满了惊人的智慧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水用行动演绎着深刻的哲理

看似普通平常的流水

用它静静奔放的姿势

一路唱着歌谣远行

其实心中做着回归大海的美梦

2、《春雨》

一场不期而至的春雨

浇醒了刚从地底钻出的柔草

在空气中惬意地伸着懒腰

被灰尘覆盖的绿叶

在雨水轻抚中清翠欲滴

装扮成一道生命的风景

那盛开的各色美丽小花

犹如遗落人间的繁星点点

俏皮地绽放春天可爱的笑脸

四通八达的街道

往来穿梭的各种车辆

在雨丝弥漫中泛起阵阵水雾

原野在春雨的滋润下

织成一道多变的地毯

多想在壮锦中拥抱春天

可惜雨水龟缩了人间的梦想

孩子绽放在在雨中的朵朵伞花

组成人间最动美的道道风景

3、《跳跃的照片》

流连每处优美的风景

我们喜欢用镜头

将美好保存在底片深处

毕竟青春的足迹是种记忆

有许多灵动跳跃的瞬间

拼命跳起飞离大地

瞬间定格成精彩的艺术

只想让精彩人生美成永恒

作者|钟愧傲

篇12:慢中方显诗意浓随笔

松弛有度,快慢有章,自然之理也。

——题记

对于每一个人来说,人生就像一桌盛宴,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我们用前半生去收集“食材”,用后半生去细细品尝,尽管不能尝尽天下的珍鲜,但幸运的是我们可以燃一炷沉香、借一束光阴、饮一杯清茶,去慢慢品出诗意。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的慢便流露于此。

他前半生因“误落尘网”,而“一去三十年”,终于在面对满园的菊花后寻得了那份自得与悠然。不为五斗米折腰,就是他看穿宦海沉浮后不肯趋炎附势的表现。

于是他挑着那些丰盛的“菜肴”与南山飞鸟共醉,与庭前老树对歌,品出他心里的那份“慢”茶,种下了令人景仰的“慢”菊,让世人采摘。

我仿佛听见了他在心中敲击着黑白琴键,我仿佛听到了他在演奏《命运交响曲》,让我如孔子般“三月不知肉味”。

正如泰戈尔所说: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贝多芬的前半生是不幸的,作为一个音乐家来说则更为不幸。耳聋,这未尝不是夺去了他半条命。但正因为如此,他以木棒当自己的“耳朵”,一次次地重复,而唯一的听众也只是无边的宁静。

他扼住了命运的咽喉,凭借着坚持不懈的精神,在缓慢悠扬的琴声当中找到了通往音乐巅峰的路,在“慢”中品味出了音乐的真谛。

处于转型社会的`我们,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美好品性和应有的享受变成了恶性而浮躁的“快”,“慢”渐渐被视为羞耻。

金庸曾经开玩笑说:我就是什么都慢,因为慢才能品味生活,真正感悟人生。正如金老所说,“慢”不是相对于“快”的,而是一种品味人生的态度,慢中方能出真知。

篇13:诗意安居之断想的杂文随笔

孔子说:“神于天,圣于地。”

这二者,在其内涵上,应该有相同之处。

一个人,要在现实世界中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有劳作成就的人,要有现实主义精神,要脚踏实地,充实而快乐地过好自己的世俗生活。这可以叫做物化的人。但仅仅满足于此还不行,但还必须有点儿诗意,有点儿理想主义精神,浪漫主义精神,有点儿不俗的情趣,将自己的心灵世界向上通达神界天堂。这可以叫做诗化的人。

物化的人加诗化的人,才是一个完整的人。

仅停留在前者,往往过于世俗化,有时候,就很可能与一头猪、一条狗,在生命的本原意义上没有大的差别。将自己束之高阁,完全沉浸在诗化世界中,理想世界中,也许能做天堂世界的“精英”;也许最终变成疯子;也许既是精英,又是疯子,凡高的《向日葵》,就是在这两种境界复合混杂中诞生的。

青年诗人于坚有两句诗:“像上帝一样思考,像市民一样生活。”

其实上帝在物化世界中是不存在的,他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是人类诗意想象的精神寄托,也可以说,是人类杜撰出来的一个最诗意化的人,一个天堂里的诗人但丁。所以,上帝的思考,更多的是形而上精神层面的东西,是哲学也罢,是诗也罢,反正都与柴米油盐无关。而柴米油盐却是市民生活一日不可或缺的物质生活内涵,是最具体可感的形而下的东西。上帝与市民的结合,也就是形而上和形而下的结合,是现实世界和理想世界的结合。

一方面,人有肉体,肉体是灵魂寄托的载体,没有了肉体,灵魂便烟消云散。想让灵魂灿烂生辉,就必须有健康的肉体。要想有健康的肉体,就得吃喝穿住,就得劳作,就得挣钱,就得老老实实做物化的人。

另一方面,山珍海味,过了喉咙,是一样。不就是个饱吗?几百平米的豪宅,睡觉的时候,只需要一张床。亿万财产,除了自己生活日用的消费开销之外,你花不着的,在本质意义上,都不属于你;一闭眼,一伸腿,死了,就都成了别人的或者社会的了。所以,一个人不把物质财富作为生活的唯一追求,将这一切看得比较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更看重精神生活的质量,更注重从文化层面去享受,就向诗意化提升了。

孔子曰:“食色性也。”吃饭和男女间的那点儿事,都是人的本性使然。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一个肉体健康的物化的人,到了一定年龄,就免不了性的欲求,而人的性的欲求,除了对对偶相貌(脸庞如何,身高几许)的要求、物质条件(钞票多少,有车没车,社会地位如何)的要求,许多人还看重气质、修养、道德的好坏,还讲究情意相投,灵与肉完美结合的爱。这些,后者就是精神世界里的要求了。

当然,也有等而下之的。譬如前些年在中原某地,就有二十多岁,正值妙龄的少女,打着幌子招婿,标准是“五十岁以下,五百万元”。这种纯物化纯经济标准的招亲,挺现实,也挺赤裸裸的将自己的人格矮化。是否有人接她的绣球,就不得而知了。弄不好,会以“无人喝彩”而悲凉结局。也许,事件本身就是一个恶搞或者闹剧。

性情性情,人将性情联系起来讲,大概就是物化和诗化的人性完美结合的最简洁阐释。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是地球上最高级的生灵。这高级,大概就体现在有丰富的精神世界,有超物化的诗意化追求。

爱,是人类永恒的主题。爱,首先源于血缘关系,父子之爱,母女之爱,兄弟姊妹之爱,血亲是联系亲情的纽带。夫妻之爱,首先源于性的吸引力,生理欲望的渴求和满足,是夫妻之爱的物化基础。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扩而大之,家族之爱,朋友之爱,民族之爱,国家之爱,全人类之爱,就不仅仅是物化所能解释得了的。这里有精神内涵,有道德内涵,有理想世界的义理在内,由形而下拓展延伸为形而上了。

从这个意义说,也不必把现世安居和诗意安居对抗化。

林语堂先生在他的《醒觉,对人生的态度》一文中说:“中国文化的最高理想始终是一个人对人生有一种建筑在明慧的悟性之上的达观。这种达观产生了宽怀,使人能够带着宽容的嘲讽度其一生。逃开功名利禄的诱惑,而且终于使他接受命运给他的一切东西。这种达观也使他产生了自由的意识。放浪的爱好,与他的傲骨和淡漠的态度。一个人只有具着这种自由的意识和淡漠的态度,结果才能深切地热烈地享受人生的乐趣。”

一个人要想享受人生的乐趣,就必须达观地接受命运的赐予,是坦途通衢还是崎岖不平、荆棘丛生的山间小路,都坦然接纳,从容走过。这里面,又同时有对物化生活的淡漠和超脱,有对世俗鄙陋的傲然漠视和大度宽容,有一种心灵的自由飞扬和洒脱超越。这才是一种精神上的醒觉,才是形而上意义层面的诗意化的人。

心灵的自由飞扬和洒脱超越,庄子是典范,他所塑造的大鹏形象是最具有典型性的。“翼若垂天之云”,“摶扶摇直上九万里”,从北冥至南冥,万里长空,搏击翱翔,那种无拘无束,那种随意洒脱,那种潇洒飘逸,既是与生俱来,天性使然,又是性格驱动,性情所致。这就是诗意,这就是意气盎然,汪洋恣肆,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诗歌意境。后来的李白,又将这种诗意张扬到极致。

这样的人,当然是一个明慧达观的人,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人。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苍天在上,静默无言;自然四季,有序轮转;百物繁衍,生生不息。如此诗意美好的世界,苍天还用得着说话吗?

其实,自然就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本原世界。它也是诗,是一首原始淳朴的诗,是一首物象繁多,色彩缤纷,万方乐奏的诗。它超越时空,无终无止,无边无际,让你看不完,读不尽,让一代代人看不完,读不尽。

人从自然中来,又回到自然中去。人回归自然,就是回归自己的本原世界,就是回归自己的心灵家园。回归自然,就要学会感恩自然,欣赏自然。感恩自然,就是感恩让自己的生命诞生的父母和上帝,以及以博大的胸襟承载一切生命的大自然。欣赏自然,就是欣赏人类本身,就是人类将自己的审美感觉对自然的一次心灵投射,在那投射中,折射出人类自己的美与丑。

一个热爱自然的人,一个不断旅游的人,一个经常陶醉于自然的浩大和神秘,阳刚和阴柔的人;一个陶醉于名山大川,飞禽走兽,花鸟虫鱼的人,与其说是一种放浪,不如说是一种精神的享受,是心灵家园的深层审视,是审美意义上的深入解读。

有时候,回归自然,就是人类精神境界升华的最好契机。

上一篇:2024—2025学年度上学期镇中学教研室工作总结下一篇:保护自然的倡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