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无私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2024-04-14

以无私奉献为话题的作文(精选7篇)

篇1:以无私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现代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但人们往往主重于物质文明的发展而忽略精神文明的建设。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我觉得两种文明的发展都源于无私的奉献。因此,奉献在兼顾个人利益的同时已成为社会进步的动力。

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周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孔繁森将自己的一生奉献于阿里。他们以无私的奉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为社会进步做出巨大的贡献,为世人称颂。其实还有更多的人是在默默地奉献,献出自己的力量,构建社会文明的大厦。

有人认为奉献是为了更多地索龋寓言中猪抱怨的目的也正是为了获得人对它的赞扬。恰恰相反,奉献的本质在于它的无私性。现在有许多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他们从不张扬自己辉煌的功绩,不向国家伸手搞特殊。他们这种无私的精神,同样是奉献。这种奉献更深沉,更伟大。

奉献是积极主动的。个人的奉献在于主观愿望的伟大体现。猪在生存之时,一味地索取;而牛在生前是积极地劳作奉献,死后实现同猪一样的贡献。因此,它得到人们更多的称赞,同时也将它喻为勤劳、善良、仁慈的化身。此时,它的贡献已不仅仅是在物质上的奉献,而更重要的是精神的奉献。

现在大批的作家、文艺工作者、思想家,他们也在奉献着自己的思维,奉献着自己的精神力量。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在大力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更需要提倡精神文明。这正是精神文明为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

和智力支持。由此可见,精神力量的奉献不可忽视。

我们常把老师的奉献比作“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人间最伟大的奉献也在于此。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教师把自己所学的知识无私传授给学生,一批批的学生成为国家栋梁而奔赴社会建设的洪流。当老师们放下手中的粉笔,满头银丝时候,感叹桃李满天下的时候,他们才真正感触到奉献之后的欣慰。

奉献不是为了索取,奉献应是自觉自愿的。让我们新世纪的一代青年都投身到乐于奉献的革命洪流中,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让奉献这棵常青树,永远葱笼、繁茂。

篇2:以无私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此时的梅花园正是欣赏的好时候。远远望去,梅枝一簇拥着一簇,一棵挨着一棵,枝丫缠绕,分不清哪枝是哪棵树上的,生机勃勃。每一颗梅树上都长满了梅花,有红的、粉的、黄的、白的,连成一片,看起来真像一幅五彩斑斓的油画。如果你走在其中,你肯定会被这美丽的画面深深打动的。走近点儿看,梅花的姿态更多了。有的就像一个个小仙女穿着粉嫩粉嫩的衣裳,在微风里翩翩起舞;有的花瓣上还有几颗早晨的露珠,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得闪闪发光;有的花瓣儿只开了一半,半合半开,像一只只小碗;还有的是花骨朵儿。这么多的梅花,把刚刚冒出来的嫩芽遮得严严实实。不仔细看,还以为没有叶子呢!

梅花的味道也很好闻。虽然只是清香,没有桂花那么浓烈,没有兰花那么雅致,但是让人百闻不厌。怪不得这么多的小蜜蜂、小蝴蝶都赶来采花蜜呢!

闻着闻着,我忍不住想去摸一摸。梅花的花瓣和我想象中一样那么光滑,像我们肉嘟嘟的小脸蛋儿的皮肤,好摸极了。

梅花不仅长得漂亮,香味芬芳,而且不畏严寒。梅花傲然屹立地站在寒风中,永不退缩,把自己全身的美丽奉献给了人们。真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难怪古人有这么多关于梅花的诗句啊!

篇3:以无私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一、“平等”基本要素释义

“公平”和“平等”是现代社会两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人人生而平等, 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这是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的理念。那么, 什么是真正的平等?平等的真谛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维护社会的公平、公正呢?这些是我们学习《日月无私照》一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日月无私照》是教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的教学内容, 对九年级的学生来说, 要学活学透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本课教材设计了“平等的真谛”和“平等的脚步”两个框题。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存权和发展权的意义, 明白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一样, 既有生存的渴求, 也有发展的愿望, 理解他们同样具有选择“有尊严地生存”的权利。让学生了解我国政府在创建公平社会、帮助弱势群体生存和发展等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让学生懂得:创造和谐的社会生活环境, 给所有的公民平等的生存发展权利, 是一个负责任的政府的重要职责;一个有效的社会, 其重要标志即是人人都有机会获得个人的发展, 能够老有所养、幼有所扶、病有所医、残有所助。“平等的真谛”从理论上阐释了平等的思想;“平等的脚步”则简单列举了我国不同时代的人们在追求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特别指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 党和政府在维护公民各项权利方面所做出的努力;同时指出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而在我国发生的各种不平等现象。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教材研究, 全盘把握单元之间、课节之间的脉络关系, 精心设计提纲、编织结构网, 以“平等”为形, 统领、发掘、运用, 课堂教学效果较为明显。

二、平等知识结构简表关联点

附图1为归纳出的平等知识结构简表, 此简表对明确这一课的教学目标, 掌握知识点、识记考点、链接复习点, 聚焦“时政热点”等大有裨益。具体说来就是明确了三个教学目标、掌握了五个知识点、凸显了五个超级链接点、聚焦了四个“时政热点”。

1. 明确的三个教学目标

(1) 认识到人人具有天赋的平等权利, 每个人的人格尊严和权利都应得到同样的尊重。知道平等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正确看待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弱势群体。

(2) 理解平等的真谛, 了解我国政府为实现平等做出的努力。

(3) 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 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平等的真谛, 维护社会公平。

2. 掌握的五个知识点

同学们对照上述结构加以思考, 较短时间就会找出而且是比较正确的答案。

(1) 什么是平等? (平等的含义或内涵是什么) (1) 在人格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以生命的平等为基础。 (2) 在法律上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指人人都享有平等的政治、法律权利和平等的人格尊严。即平等地享有生存权和发展权。

(2) 我们为什么要维护平等?我们应怎么维护平等?

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维护社会所有成员的基本尊严和基本生存条件, 是一个社会最起码的道德责任和道德义务, 也是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只有维护这些权利, 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维护平等离不开这个人赖以存在的社会和这个社会的每一位成员的努力, 也离不了党和政府的政治制度、宪法、法律等手段的运用和维护[2]。

(3) 我国社会存在不平等现象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1) 原因:受到自然和历史等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制度建设还不够完善, 改革开放“转型时期”形成的“强势群体”与“弱势群体”两大阵营贫富差距尤为突出。

(2) 整体表现:社会资源的分配上还存在地区之间、群体之间和个人之间的不均衡。

现实表现:贫富悬殊、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 (城乡明显) 、贪污腐败现象严重、某些法律制度不合理。

(4) 如何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 (怎样理解平等总是相对的?)

(1) 平等总要受到一定社会条件的制约; (2) 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的现象; (3) 平等不等于平均,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先富带后富, 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政策, 这不仅体现了一个健全社会所应具有的平等内涵, 也反映了一个社会不断发展的效率要求; (4) 平等和效率的统一构成了现代文明社会前进的基石。我们要学会辩证地看问题。

(5) 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 追求平等任重而道远。

“百日维新”的变法图强, 辛亥革命的推翻封建专制的世界壮举, 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三步走”, 战略目标人民生活由“温饱”“小康”“全面小康”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 基本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梦”, 再到如今全社会鼓励引导“全民创业, 万众创新”新型局面, 无一不是在为平等而战, 为社会公平正义而努力!追求平等是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 每个社会成员都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平等, 保证公平和正义。

3. 凸显的五个超级链接点

“共享阳光”是第三单元《同在阳光下》内容, 包括第七课《关注弱势群体》、第八课《日月无私照》、第九课《共享阳光》三课教材。这一课在本单元教学中具有“承七启九”的作用, “共享阳光”缘于“关注弱势群体”诸如失学问题、三农问题、下岗问题等的关注, 行 (动) 于消除贫富差距, 共享文明成果的社会实践。

从教科版思想品德九年级 (全册) 教材来看, 7个单元, 23个专题, 56个主题也存有瓜葛与联系。 (1) 基于“不平等存在的原因”分析, 可以“链接”到“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基本国情 (第五单元) ;“完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前提/基础) 、健全按劳分配制度 (条件/保证) ”, 才能让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勤俭节约, 文明消费”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也是做人的基本原则 (第二单元) ; (2) 基于“平等的脚步”认识, 自然链接到“百年抗争”的历史, 联想到中华儿女不畏强敌, 甘赴国难, 浴血奋战, 宁死不屈进行的可歌可泣的抗争, 明白“落后就要挨打”, “落后平等将无从谈起”的昭示 (第一单元) ;联想到“聚焦两会”时, 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献计献策, 共商国是, 传递行使当家做主权利的热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第四单元) ; (3) “漫步地球村”则将学生视野转向国际形势, 关注世界贫困人群、正视不发达国家的现状, 更把学生的同情与悲悯提高了一层; (4) “天涯若比邻”, 世界大家庭, 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多亿成员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全人类对平等的美好期盼 (第六单元) ; (5) “新的旅程”, 新的希望, 毕业在即, 面临升学或者就业各种选择, 我们将以“中国梦”点燃学生面对未来的激情, 走向明天, 走向未来 (第七单元) 。

4. 聚焦的四个“时事政治”知识点

时事政治教育, 是开展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一环, 重视开展“时政”教育, 对学生“关心天下事”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3]。结合上面的知识构建, 我们至少可以让学生了解最基本的“四个时政点” (毕业升学会考素材) :党的十八大、“中央八项规定”、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等“热点热词”。

(1) 2012年11月8日至14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大, 标志着习近平所领导的政府执掌中国命运的开始。十八大把科学发展观确立为中共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范畴。提出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为我们扎扎实实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一个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阶段性目标, 即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就对未来8年的改革发展, 确立了继续前进、更加全面发展的新路径。

(2) 从“八项规定”到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从“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 从聚焦“四风”到大胆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有力武器, 是党加强作风建设, 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 进一步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坚持群众路线的重要体现。中央出台八项规定的目的, “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 既要严惩高级干部的贪腐行为, 又要严厉打击发生在百姓身边的腐败行为。“天高不再皇帝远、腐败不再吉星照”, 要坚持党纪国法面前没有例外, 不管涉及到谁, 都要一查到底, 决不姑息。说明了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 大兴勤俭节约, 反对奢靡之风, 打击贪污腐败的勇气和决心, 也是确保社会和谐、平等能够真正实现的努力和决策。

(3) 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召开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 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次会议是1978年邓小平让中国踏上经济改革开放之路以来最重要的三中全会。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带动中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 迈入高科技富裕国家之列。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全面深化改革。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前6次三中全会也都与改革有关, 但主题仅是某一方面改革。这次则包括

附图:平等知识结构简表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等等。之所以确定这样的主题, 一方面是为了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相适应, 另一方面也是实践需要, 只有坚持全面改革, 才能继续深化改革。

(4) 2015年10月26日至29日举行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三五”规划是这次会议讨论的核心议题。《决议》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 勾画出了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充分表明不论是习近平系列讲话, 李克强的政府工作报告, 还是201年全年乃至更长时期内的政策指向,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个热词和关键词, 也表明本届政府正在领导全国人民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为促进社会不断进步, 不断走向公平与正义努力和追求。

结语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知识、技能的重要场所, 更是学生积淀文化、体验人生的主要空间。教师只有在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下, 具备课程意识, 掌握和实施有效教学的策略及技术, 才能理性地、心中有数地、灵活地和富有创造性地打造以唤起学生求知欲和主体性、创造性的有效课堂[4]。只有把精心做好每一节课前的教学准备, 仔细扎实备好每节课, 最大限度地把新课程理念内化为课堂的实际行为, 把学生素质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是否有效的评判标准, 我们的“课堂教学”才能成为真正的、有效的课堂教学, 我们将为之持续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叶澜.教育概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1.

[2]黄万强.思想政治课发挥德育功能状况调查[J].思想政治课教学, 2014 (10) :88-91.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M].教基一[2014]4号, 2014-4-1.

篇4:以无私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关键词:主旨 理解 缝合 创新

一、经典拟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要求作文。

繁星(三四)冰心

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滚滚的波浪,却是它低下细小的泥沙。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或感悟。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从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或其含意范围作文,不少于800字。

二、技法导航

(一)读懂材料,把握主旨

写作中依托立意的材料都是短小的现代诗歌,所以当审读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现代诗歌的特点和一些理解鉴赏的方法。这些材料一般都是形式短小、思想深刻的几行现代小诗,虽没有太浓烈的情感抒发却包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它往往托物言志,借助一两个事物体现作者的思想。因此,理解诗歌首先要抓住关键的词语,主要的事物(作者依托的对象)的特征,然后思考分析诗中事物间的关系,借助想象联想得出诗歌的内涵主旨。诗中如果只有一个事物,就分析该事物的特点,然后结合平时积累,利用联想渗透主旨;如果诗中的事物是两个或多个,就要分析其中的关系,是并列、对比还是包含或其他。并列的类型就从事物共同点得出主旨;对比类型主要从相异之处得到主旨;包含关系的看范围大的事物的特点,代表着一般、典型,从中理解主旨。

如阅读冰心的《繁星(三四)》,这是一首典型的微型哲理诗。找关键词“新陆地”“波浪”“泥沙”,是诗中借以表情达意的事物。看事物特点和关系,“滚滚”和“细小”,事物间是对比的关系,表明诗中情感倾向的词语“不是\却是”很容易得出诗歌的主旨:“创造新陆地的”,或者说,创造伟大事业的,究竟是什么呢?诗人在“波浪”和“泥沙”的鲜明对比间,揭示出深刻的人生哲理: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

(二)全面理解,最佳切入

材料作文忌貌合神离,偏离材料主旨。不能把枝叶当成主干同时也不能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造成审题失误,导致行文脱离题意。因此,全面理解诗歌材料,不仅要抓住关键还要看到细微。还要看清“要求语”,有的要求中明确了话题,指明了写作的方向,而有的则要依据诗歌的内蕴含义,自己确定话题,确定恰当的写作方向。

这首微型诗包含了五个方面的对比,其一,波浪滚滚惊天动地,泥沙细小不屑一顾;其二,波浪滚滚而来风光无限,泥沙深埋地下默默无闻;其三,波浪常在动态中喧嚣,泥沙似在静态中沉积;其四,波浪借风乘势奔涌,泥沙靠内力凝聚;其五,波浪滚涌激情阵阵,泥沙淤积历经沧桑。总之,波浪是外在的现象,泥沙是内蕴的力量。“创造新陆地的”,不是那种看似有着滚滚气势的波浪,而是这种微细但却坚韧的、在悄无声息中奋斗的泥沙。

全面理解了材料之后,就要选择合适自己写作的角度,进入到构思环节。要善于化大为小,使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小处入手会使文章更充实而深刻。从本诗的主旨出发写创造新事业的不是波浪般的豪言壮语,而是细小的泥沙坚持不懈的积累,这固然是最为稳妥正面切入,也可以从浮躁、喧嚣造成失败的反面例子入手,然后正面写那些默默积聚获得成功的例子。也可以写景切入,如写浮云、写雾气、写沙滩上的足迹……切入最好简短、有新意,但不要离材料太远。

(三)善于缝合,消化使用

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写作的引子,全文的中心、观点、论证都是由此材料生发出来的,写议论文不能“过河拆桥”,抛弃试题材料,其他文体也不能整篇脱离所给材料。写议论文时开头应概述材料,结尾还应回扣材料。可把材料变成作文内容的一部分,也可在原材料基础上加以挖掘和提炼,使文章高人一筹。这样还可以避免作文信马由缰、脱离话题的弊病。本则材料可以用在开头或结尾,以此诗的句子为主干,写几个排比的句子,这样既彰显了你的文采又扣住话题,同时还增加了作文的思想内涵。此外,材料中的“陆地”“波浪”“泥沙”,也可以在自己的文章中出现,深入准确地赋予其比喻含义就可以。

(四)准确为文,开拓创新

现代作文鼓励个性张扬,激励创新思维,要缝制新的形式外衣,力求结构形式超乎常规,别具一格。文章有好的内容,还需要好的形式来“包装”。可以摆脱一般的结构形式的束缚,写成日记、书信、演讲稿、寓言、童话、网络论坛等等,使文章生动活泼,摇曳多姿。如果把这个试题写成寓言应该是很容易出彩的,通过正反方面的叙述达到吻合中心话题的目的。同样写成议论文可以找到很多成功在于默默积淀、点滴积累的事例论据,如课本内外、古今中外、社会各个行业的例子。写记叙文可以用小小说的体裁,欲扬先抑,注意安排情节,使之波澜起伏。写书信的体裁可以从反面写,如一个失败的人物思考回忆自己的往昔故事。写成演讲稿,则要角度换位,以一个成功者的身份追述自己奋斗的历程,叙述中注意详略和线索。

总之,以现代新诗为材料的话题作文,写作中除了遵循材料作文写作的原则外要注意:主旨是关键,理解要全面,缝合与消化,创新务为念。

三、模拟练习

阅读欣赏下面这首诗歌,根据要求作文。

《故乡》杨孟芳

李白的霜,染白,一条小路。沿着小路,我,走回去,走到母亲床前才知道,我是她的故乡。

读这首诗可以产生不同的联想和感悟。请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写作思路点拨

这首诗的“诗意”和“哲理”在最后的三句,“故乡”的含义在这里又有了新的诠释。平时,我们常常会这样问自己:我的故乡在哪里?出生地?父亲的出生地?祖父的出生地?是,又似乎不是。然而当我吟诵着“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的时候,我们似乎都在心灵的深处呼唤着“我的故乡”。对母亲来说,“故乡”就是远离家乡的游子;对游子来说,“故乡”就是梦牵萦绕的故土。这时,我们才知道“故乡”只是每一个人的心灵寄托。

篇5: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牛想了想说:“也许因为我是在生前奉献的。”

“生前?”猪睁大了眼睛,“什么意思?”

牛:“呵呵,就是说我的奉献更彻底呀!听说过‘初生牛犊不怕虎’吧。你想,我们刚长大一点儿就开始耕地拉车,以后,任劳任怨一辈子,终究还得被人们宰割。可以说我们的一生都是在奉献中度过的,况且我们只吃青草。而你们呢?成天好吃懒做……”

“够了!”猪打断牛的话,愤愤然地说:“原来你是这种意思,还不是拐着弯地自夸,怪不得人们总爱说‘吹牛不交税’呢!没错,你们的确可以算得上是贡献一生,我们又何尝不是呢?我们只不过是被养得膘肥体壮后,一次性地把自己全部奉献给人们,使人们获得一次大的收获罢了;你们充其量也不过是‘分期付款’而已,形式不同罢了。再说,你还好意思说你只吃青草呢?人们总是把最好的嫩草留给你们吃,这在食草动物中简直就是享受至极;而人们每天把什么残羹冷炙、烂西红柿、烂西瓜……喂给我们吃。说起来,这哪是菜,分明是我们在给人类清除垃圾嘛,可我们照样个个长得圆鼓鼓的,换了你行吗?”

“这,这……”牛嗫嚅了半天,终于挤出一句,“我们牛的精神也被人们所敬仰呢!你没听说过‘时代也需要牛拉车’吗?”

“哼!别臭美了!那是从前,你看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这么快,人们整天忙碌来忙碌去还嫌时间不够,你那精神,早被‘淘汰出局’了。”

“那也总不能说我们就毫无贡献吧!”牛的语气明显软了下来。

“当然有啊!你们的贡献也是很大的。我只是在为我的弟兄们抱不平,明明我的弟兄们也有巨大的贡献,为什么就不能同等对待呢?古人常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来即使是谈奉献,也需要请伯乐来主持公道呀!”

篇6: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达贝里小小年纪为了帮助贫困的小伙伴,克服重重困难办《阳光》杂志。他把第一次赚来的钱买了五十双袜子,送给了贫困的小伙伴们,而没有给自己买一双鞋。表现他一心装着别人,心中唯独没有他自己。他富有爱心,他热心帮助别人。最后他以《阳光》杂志的名义在银行存了五千美元,可他却没有为自己用过一美元。

他这样做我认为很值的,因为他给别人送去温暖,送去快乐。有一句话说的好:帮助别人,快乐自己。

篇7:以奉献为话题的作文

作为学生的我,虽然不能像大人们一样,当一名志愿者深入灾区,去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但是,我在感受着汶川强震的同时,心里也久久不能平静,恨不得一下子飞到灾区,与灾区的人民群众一起抗震救灾。即使我不能直接的帮助汶川的人民群众,我的心也早已放到了汶川。我们的学校也行动起来了!组织了一次支援灾区人民,捐款、捐物的活动,这样,我们就能间接性的支援灾区了!

在这次的活动中,我把我平时辛辛苦苦存下来的一百五十元全部捐些拿给了灾区,虽热按我还是有一点不舍得,但是,当我看见电视上,汶川人民的那一张张悲伤的脸和痛苦的表情,我的心,更加的不舍,我怎么能让汶川同胞独自承担着一种灾难呢?不行,我是一名中国人,应该时刻为祖国和人民找想,温家宝爷爷曾经说过:“13亿,一个很大的数字,如果你用乘法来算,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都会变成一个很大的问题,一个很大的总量,除以13亿,就会变成一个很小的数目”是啊!我的那一点点钱又算得了什么!只要用乘法来算,我们13亿人民齐心协力,就能共度难关。只要用除法来算,只要我们13亿人民都献出一点爱心,那么,就能减轻灾区群众的负担,让他们早日重建家园!

上一篇:杨靖宇读后感500字下一篇:院子乘凉的看图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