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设计

2024-04-23

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设计(精选6篇)

篇1: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了解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经过,领会作者用词造句的准确性。

2、学习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

理解红军怎样攻天险,夺下泸定桥的。

教学方法:

①运用启发式教学,精心设计问题,富有启发性,针对性、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训练。

②运用情景教学法,通过录像使学生入情入景,体会夺桥的“难”,突出红军的“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①从前面的学习中知道什么?(课题的关健词是“飞夺”)

板书抢时间攻天险

②毛主席在长征中曾这样感慨“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为什么一想起大渡河上的铁索桥就让人感到深深寒意?(出示课件)

(一)新授

出示课件,学生讨论:

1、红军在夺取泸定桥时遇到哪些因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2、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谈谈你们的感受。

二、学生交流

1、泸定桥离水面。

①指导观察图(出示课件)这座桥跟平时的桥有什么不同?

板书桥险

②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注意括号里的词,突出桥险。

2、向桥下一看真让人心惊胆寒,江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①出示水急的图,引导观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②出示这段话。注意哪些词用得好?心惊胆寒,直泻。震耳欲聋等,好在哪里?

③总结出水的特点,板书、水急。

④桥只剩下铁链,走在上面摇摇晃晃,桥下又水流湍急,假如你们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3、“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出示课件)

①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跟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飞”是飞行,题目中的“飞”是神速,快的意思,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意思除非你长了翅膀,否则是攻不下来的,

②这看出敌人什么态度?(狂妄、嚣张、不可一世)

板书:敌狂

③引导读出这个句子

4、出示红军攻天险的录像,请学生谈谈从录像中看到什么?并找出课文哪些句子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谈谈感受。

出示课件

(1)“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①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这些动词用得特别准确,怎么理解?

②从这些词语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2)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

①“千钧一发”的意思,为什么说“千钧一发的时刻”?

②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

三、谈感受

1、师朗诵。

2、学生通过自己喜欢的形式来表达。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长征中的其它故事。

篇2: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

2、了解红军战士飞夺泸定桥的经过,体会红军战士不怕艰难险阻、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方法:启发、引导 学习方法:小组合作探究 课时计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是否想过当我们吃完早点,背上书包蹦蹦跳跳上学的时候;当我们的爸爸妈妈匆匆忙忙赶去上班的时候;当我们看到街心公园的老人在悠闲地吟诗舞剑的时候,你可曾想到这种安宁、祥和其实就是一种幸福。而这种幸福又是多么的来之不易啊。今天,我们要继续学习的这篇课文《飞夺泸定桥》,将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8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硝烟弥漫的战场。

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了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知道了课文的大概内容,那么谁能说说课文的题目飞和夺分别指什么吗?

生:抢时间和攻天险

2、出示目标

一、自主学习

(一)学习第二部分(3、4)

1.、出声朗读课文3——4自然段,思考:红军战士为什么要抢时间?

2、红军战士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困难又是怎样被克服的?

困难:时间紧迫,下雨道路泥泞,不断遇到敌人的阻击,又累又饿,遇到了敌人的增援部队。

办法:不顾吃饭,冒雨前进,点火赛跑

3、指导朗读第三段(读出红军战士英勇机智,不怕困难的英雄气概)

4、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红军战士呢?

过渡: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决心,他们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终于在29日清晨赶到了泸定桥,可是夺取泸定桥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呀!

(二)学习“夺桥困难”部分(5)

1、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本段从哪几个方面写了红军夺桥的困难?

(预设:桥险、水急、敌人凶猛)

2、出示泸定桥的图片和水流的湍急

3、此刻,如果你站在泸定桥上会有怎样的感受?

过渡:是啊,可我们的红军战士面临的可不止是桥险水急,还有桥对岸的敌人呢?他们对着我们的红军战士喊叫着什么呢?

4、出示句子:“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这里的”飞“和上节课我们学习的”飞“一样吗?

预设:敌人的嚣张

夺取泸定桥异常的艰难:

过渡:同学们,一边和守城的敌人作战,一边要走过这样的桥,在这种情况下,随时都有中弹、掉入大渡河的危险,红军战士是怎么夺下桥的呢?

(三)学习“英勇夺桥“部分(6、7)

1、自读红军战士夺桥部分,请讲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标注出来,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2、体会动词的好处(1)读一读,比较句子

二连担任突击连,22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二连担任突击连,22位英雄向对岸冲去。(2)英雄们听到号召,更加奋不顾身,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过渡:同学们,无数革命先烈用自己的生命写下了夺取泸定桥的诗篇。让我们怀着对红军战士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的敬佩和赞叹,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两部分的内容吧。指导朗读关键句子

3.、观看《飞夺泸定桥》视频。

过渡:观看完了视频,相信每个同学内心都是汹涌澎湃的,此时此刻,你想对我们的红军战士说些什么呢?

三、畅所欲言

战斗已经胜利,红军的形象也在我们的脑海中越来越高大,你有什么想对红军说呢?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检测

1、课文题目是“飞夺泸定桥”,“飞”和“夺”的含义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们凭着天险,疯狂地向红军喊叫:“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从这句话中可以读出___________________。

3、这篇文章记叙了_____________的经过,赞颂了红军战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精神。

六、板书设计

篇3: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一、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计算敌我力量的悬殊

1.我军夺取泸定桥的任务由红四团一个团担负,而国民党反动派用两个团的力量防守泸定桥,敌我的力量之比是2:1。

2.如果敌人两个增援旅到达,敌我的力量之比为8:1。通过计算对比,说明敌我的力量有极大的悬殊,我们可以体会到虽然敌我力量悬殊,红四团的战士夺桥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红军战士有必胜的信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二)算时间、路程和速度

红四团是在28 日早上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此时离29 日早晨只有二十多个小时,而他们距离泸定桥还有120 公里的山路,至晚上2 点离泸定桥还有55 公里,红军行军的速度至少走5~6 公里路,而这与平时的行军速度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战士们不但要用顽强的意志克服饥饿、困乏、山高路险、天黑、路滑,还要击溃阻击的敌人。这说明时间段、路程长、速度快、行军难,进一步体会战士们夺桥任务的艰巨。

(三)算泸定桥的险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仅由13 根铁链组成,其中两边各有两根做桥栏,底下并排9 根当桥面,上面的木板被抽掉,桥下溅起3 米多高的浪花。通过对具体数据的估算,不难体会出泸定桥之险,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到战士们夺桥任务的艰巨。

(四)算夺桥的时间短

红四团战士仅用两个小时就夺下了泸定桥。从夺桥所用的时间可以真正体会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

二、案例分析

本课例主要是使用“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来设计的,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是综合某些课程的共同特点,在一节或一个教学活动中以某一学科为主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是一种开放性、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模式是把课堂教学看作开放的,各学科互相渗透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独具特色的多学科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具体来说有如下具体特征:

1.学科渗透教学模式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时空灵活、开放,教学内容通融现实,教学形式自主多样,教学氛围民主合作等特征。

2.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体现:语文课程教学却在语文课上解数学题活动,而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算,便算出文内之意和文外之韵,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方式使学生于互动活动中感悟发现,高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敏于发现的能力。

3.在实施“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时,还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有时也可能只集中在某一个单学科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而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所有的课都能运用“学科渗透教学模式”。

三、问题与思考

1.在实施学科渗透这一教学模式时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因为该教学模式有时也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学科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而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所有的课都能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天窗,倡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科的整合,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这些新的理念使过去单调、平面的学科学习变得血肉丰满、立体多维。

2.走学科渗透的路需要复合型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开展学科渗透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驾驭教学情境,善于及时发现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因素,捕捉创造契机。具体来说:

(1)这就要求教师首先通览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材,熟悉各学科的教材内容,分析和掌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发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课程资源,并将其恰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2)要有教材整合能力。在不影响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将同学科或不同学科的相关教材整合在一起,或在某学科教学中穿插一些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或活动。

(3)教师既是教材开发、教材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灵活运用教材的研究者、实施者,要成长为复合型教师,广大教师任重而道远。

总之,学科渗透的课程是灵活的、发展的、开放的、创新的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激发学生的身心潜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新思想。教师应将社会、音乐、美术等课中相关的知识汇合,使各门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转化,在学科渗透课堂中得到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篇4:飞夺泸定桥的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红军战士为了夺取大渡河上的泸定桥而进行的惊心动魄的战斗,从而使学生感受到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一、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计算敌我力量的悬殊

1.我军夺取泸定桥的任务由红四团一个团担负,而国民党反动派用两个团的力量防守泸定桥,敌我的力量之比是2:1。

2.如果敌人两个增援旅到达,敌我的力量之比为8:1。通过计算对比,说明敌我的力量有极大的悬殊,我们可以体会到虽然敌我力量悬殊,红四团的战士夺桥的任务十分艰巨,但是红军战士有必胜的信念,不怕困难,不怕牺牲。

(二)算时间、路程和速度

红四团是在28日早上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此时离29日早晨只有二十多个小时,而他们距离泸定桥还有120公里的山路,至晚上2点离泸定桥还有55公里,红军行军的速度至少走5~6公里路,而这与平时的行军速度相比是完全不同的,战士们不但要用顽强的意志克服饥饿、困乏、山高路险、天黑、路滑,还要击溃阻击的敌人。这说明时间段、路程长、速度快、行军难,进一步体会战士们夺桥任务的艰巨。

(三)算泸定桥的险

泸定桥离水面有十多米高,仅由13根铁链组成,其中两边各有两根做桥栏,底下并排9根当桥面,上面的木板被抽掉,桥下溅起3米多高的浪花。通过对具体数据的估算,不难体会出泸定桥之险,从而更深入地体会到战士们夺桥任务的艰巨。

(四)算夺桥的时间短

红四团战士仅用两个小时就夺下了泸定桥。从夺桥所用的时间可以真正体会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

精神。

二、案例分析

本课例主要是使用“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来设计的,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是综合某些课程的共同特点,在一节或一个教学活动中以某一学科为主渗透其他学科的内容,是一种开放性、多样化的课堂教学结构。这种教学模式是把课堂教学看作开放的,各学科互相渗透的,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独具特色的多学科整体优化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教师开发教材,拓展教材,灵活运用教材,具体来说有如下具体特征:

1.学科渗透教学模式具有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时空灵活、开放,教学内容通融现实,教学形式自主多样,教学氛围民主合作等特征。

2.在教学内容上,主要体现:语文课程教学却在语文课上解数学题活动,而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一算,便算出文内之意和文外之韵,使学生很容易地理解了课文的内容,体会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精神,这样用学科的综合性教学方式使学生于互动活动中感悟发现,高效地增强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敏于发现的能力。

3.在实施“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时,还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因为“学科渗透课堂教学模式”有时也可能只集中在某一个单学科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而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所有的课都能运用“学科渗透教学模式”。

三、问题与思考

1.在实施学科渗透这一教学模式时要考虑一个度的问题,因

为该教学模式有时也不能只集中在某一学科的某一个教学环节中,而不是所有的课程和所有的课都能运用这种教学模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倡导打开学生的思维天窗,倡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倡导学科的整合,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实践中学语文。这些新的理念使过去单调、平面的学科学习变得血肉丰满、立体多维。

2.走学科渗透的路需要复合型教师,教师的综合素质是开展学科渗透课堂教学的关键,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善于驾驭教学情境,善于及时发现和利用教学过程中的创造因素,捕捉创造契机。具体来说:

(1)这就要求教师首先通览小学各年级、各学科教材,熟悉各学科的教材内容,分析和掌握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关的知识点。其次教师必须要有更广阔的视野发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界的课程资源,并将其恰当地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为自己的教学服务。

(2)要有教材整合能力。在不影响学科知识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前提下,将同学科或不同学科的相关教材整合在一起,或在某学科教学中穿插一些与学科教学内容相关的其他学科的教学内容或活动。

(3)教师既是教材开发、教材建设的参与者,又是灵活运用教材的研究者、实施者,要成长为复合型教师,广大教师任重而道远。

总之,学科渗透的课程是灵活的、发展的、开放的、创新的课程。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注重激发学生的身心潜力,促进学生人格的和谐发展,体现了素质教育新思想。教师应将社会、音乐、美术等课中相关的知识汇合,使各门学科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联系转化,在学科渗透课堂中得到综合运用。

参考文献:

篇5:《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设计

《飞夺泸定桥》一课教学设计

一、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对于含义深刻的词语的理解已经掌握了一些方法,通过教学本篇课文,在学生已经具有概括能力、质疑习惯和抓重点词句理解文章内容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联系时代背景理解重点词语的能力,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进行研究,进而理解。对于文章主要内容的概括,在教学中可以借助课题中的“飞”和“夺”两个字,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层次,进而把文章各部分内容连起来形成文章的主要内容,渗透学法指导。

二、设计理念

在读中整体感知,理解文意,培养语感;在读中积累语言,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技巧,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三、教学目标

1.学习掌握“泞、湍、妄”等13个生字。

2.反复朗读课文,感悟课文中“飞”、“夺”的含义,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分层理解第5自然段。

3.用自己喜欢的记号画出并品味“飞夺”、“天险”、“关键”、“浩浩荡荡”等重点词语,积累好词佳句。

4.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学习围绕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5.培养对红军崇敬的情感,学习红军不怕困难、忠于革命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1.抓“飞”、“夺”等重点词句,品味语言,学习作者紧紧围绕“飞”、“夺”突出重点,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

2.借助课题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五、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红军长征和与课文有关的资料。

六、教学时间

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揭示课题

在1935年的中国大地上,发生了举世闻名的长征。今天我们又要来学习一篇长征中的故事。

二、读通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读通课文。

2、交流朗读。

3、出示“泸定桥”,泸定桥是一座怎样的桥呢?看插图。

4、课文是怎样写“泸定桥”的,用[ ]括出自由朗读,并说说泸定桥的情况。

交流出示句子。

①桥险——泸定桥离水面有几十丈高,是由十三根铁链组成的。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底下并排九根,铺上木板,就是桥面,人走在上面摇摇晃晃,就像荡秋千一样。现在连木板也被敌人抽掉了,只剩下铁链。

齐读,读出桥险的语气。

②重要性——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齐读,读出泸定桥的重要性。

5、理清文章脉络

①师:红军为了北上抗日,必须飞快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②快读,找到哪几节写了“飞”,哪几节写了“夺”。

出示:

17、飞夺泸定桥

╱ ╲

赶到

夺下

交流:2-5 6-8

6、按事序分段。

三、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读通了课文,并给课文分了段,这节课我们来深入学习课文。

二、自学课文

1、过渡:红军为了北上抗日,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遇到了种种困难。红军遇到哪些困难呢?

2、下面分小组自学课文:

出示自学要求:

自读课文,选择完成:

★找到描写困难的句子。(赶到——,夺下~~~)

★★概括地说出遇到哪些困难。

★★★在此基础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出示填空:

赶到泸定桥夺下泸定桥

困难__________ __________

红军表现__________ __________

3、自学

三、导学

组织交流,随机点拨。

(一)飞:

①读句并概括:

时间紧:时间只剩下二十多各小时了

路途远:红四团离泸定桥还有二百四十里

路难行:漆黑的夜里,泥泞

天气恶劣:天又下起雨来,把他们全身都淋透了。雨越下越猛,像瓢泼一样,把两岸的火把都浇灭了。

出示:

赶到泸定桥

困难:时间紧,路遥远,路难行,天气恶劣,敌人增援

②师引:

红军战士飞一样地赶到泸定桥,1、时间紧——

2、路难行——

3、天气恶劣——

4、敌人增援——

③谈感受

夺:

①读句并概括:

桥险:两边各有两根,算是桥栏„„

水急:向桥下一看,真叫人心惊胆战„„

敌狂:守城的两个团的敌人„„

出示:

夺下泸定桥

困难桥险,水急,敌狂

②感受:比以前更危险了。

③师引:

红军战士在夺取泸定桥时,同样遇到了重重困难,1、桥险——

2、水急——

3、敌狂——

红军虽然遇到了——,但他们毫不畏惧。

在课文第三节中有两句重要的句子,快速找出,出示齐读——

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齐读1、2、3节,说说为什么抢在前面是我军战胜敌人的关键?

师:如果不抢在敌人前面,红军就难以夺下泸定桥。他们如何抢在敌人前面,赶到泸定桥的呢?

(二)小组分角色朗读,思考红军与敌人赛跑有几个来回?

从“战胜敌人的决心使他们忘记了饥饿和疲劳”开始到第五节结束。

1、回答:几个来回?(3个)

2、出示填空,概括交流,然后两组读红军,两组读敌人。

敌人点起火把,红军也点起火把,与敌人赛跑。

敌人问红军哪个部分的,红军告诉敌人是碰上红军撤下的。

敌人停下宿营,红军冒雨摸黑前进。

(三)谈感受

说表现:

红军表现:忘记,冒雨,踩着拿,背,带,攀

穿过,冲进,搏斗

自由读7、8节,要读出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

出示填空:

二十二位英雄(拿着)冲锋枪、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榴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了激烈的(搏斗)。

指名读填空,引读第7、8节。

(四)揭示文章中心

出示:

课文记叙了红军夺取泸定桥的经过,表现了红军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大智大勇的英雄气概。

四、作业

1、阅读拓展 课外搜集并阅读红军长征的故事。

2、按要求摘抄句子

(1)比喻句

(2)描写时间紧迫的句子

(3)描写路途艰险的句子

(4)描写战斗激烈悲壮的句子 附: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起因

经过

高潮

结果

接受任务

赶路

夺桥

篇6: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字,写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可歌可泣地英雄历史,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理解课文中“飞”和“夺”的含义,体会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

3、理解“关键、心惊胆寒、震耳欲聋、千钧一发、奋不顾身、激烈、搏斗、浩浩荡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继续练习自读时提问题,练习点画重点词句,通过反复阅读和交流品评自己点画地重点词句。分层理解课文第五自然段。教学重难点:

抓住“飞”和“夺”,通过理解红军“抢时间”和“攻天险”两部分,体会到红军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桥?请说一说。(如果学生没提到泸定桥,)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一座决定中国命运的桥——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如果学生提到泸定桥,)今天我们就专门来看看泸定桥。(板书:泸定桥)它是一座决定中国命运的桥。]这座桥将会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7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岁月,那硝烟弥漫的战场。请看大屏幕,用心观看一个电影片段,留意其中的每一个细节。请同学们谈一谈自己的感受和你从影片中得到的信息。

教师小结:为了取得长征的胜利,为了北上抗日,红军必须用“飞”一样的速度跟敌人抢时间,同时必须把泸定桥从敌人手中夺过来。(补充板书:飞夺。)学生齐读课题,质疑提问。看谁提的问题有思考价值!(出示梳理后有思考价值的问题。)(1)围绕“飞夺泸定桥”,课文主要讲了哪几方面的内容?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

(2)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3)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4)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结果怎样?

„„大家想弄明白这些问题吗?那就赶快读一读这篇文章吧!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生字读音,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生词的意思。自己解决一些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词,指名读生字、新词。然后齐读巩固。(2)检查读课文情况。(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纠正字音。)(3)交流自己已解决的一些质疑中的简单问题。

3、师生小结小结课文主要内容。并分清课文哪几个自然段讲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1-2)哪几个自然段讲红军是怎样飞夺泸定桥的?(3-7)哪几个自然段讲红军飞夺泸定桥的结果怎样?(8)

三、学习“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二段,思考: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

2、出示“课文链接”:

(1)长征:中央红军为了北上抗日,于1934年10月从江西瑞金出发,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冲破了敌人层层封锁,爬雪山过草地,纵横十一个省区,于1935年10月胜利到达吴起镇。历时一年时间,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其中飞夺泸定桥就是长征中一次决定性地战役。(2)大渡河:在四川省西部,发源于青海,四川边境的果洛山,全长900多千米,在四川乐山县流入岷江。

(3)泸定桥:在四川泸定县城西,横跨大渡河,桥东连接泸定县城,为铁索悬桥。桥净跨长103.7米,净宽2.8米,桥距水面14.5米,由13根铁链组成。桥身铁链9根,平行系于两岸,上铺木板,以作桥面,桥栏左右两根铁链作为扶手。铁链每根重约2.5吨。史载,桥始建于清朝康熙四十年,历时5年建成。

3、出示句子,学生品读,理解画线的词语。

(1)大渡河水流湍急,两岸都是高山峻岭,只有一座铁索桥可以通过。

(2)在这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地,国民党反动派派了两个团防守,后来又调了两个旅赶去增援,妄想阻拦我军北上,把我军消灭在桥头上。红军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

4、思考回答:红军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联系上下文理解“水流湍急、高山峻岭”的意思。给“高山峻岭”配一个近义词。

高山峻岭:峻,山高而且陡峭。高山峻岭指又高又陡的山岭。近义词:崇山峻岭。水流湍急:湍,急。水流湍急就是水流得很急。高山峻岭——崇山峻岭

当时的情况怎样?从哪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敌人的妄想是什么?“红军首长早就看穿了敌人的诡计。”这句话说明了什么?识破诡计,智定策略。理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增援,妄想,阻拦,诡计”的意思。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人守关,上万人都难攻破。增援:增加人力物力,用来支援。妄想:狂妄地打算;不能实现的打算。阻拦:阻止。

诡计:阴险狡猾的计策。近义词:阴谋、.......计。

5、有感情的朗读1-2自然段,并说出1-2自然段讲了什么?

四、学习“怎样飞夺泸定桥”:

1、快速浏览3-7自然段,思考:3-7自然段围绕“飞夺泸定桥”写了哪些内容?各是哪几个自然段?试着加上合适的小标题。

抢时间

攻天险

(3-4)

(5-7)

2、学习“抢时间”。

(1)学生默读3-4自然段,点画重点词语和句子。看看红四团是怎样和敌人抢时间、赛跑赶路的?结果怎样?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3)全班交流。

A、教师根据学生的阅读体验,相机用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读中议,议中读,联系上下文,谈自己对人物的认识与感受。

a.当学生谈到“一整天没顾得上吃饭”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与学生的交流中,相机补充在行军途中,一位小战士吃生米的故事,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与文中人物近距离对话。

b.当学生谈到“红四团的战士索性也点起火把,照亮了道路和对岸的敌人赛跑”时,相机让学生理解“索性”这个词的意思。

c.当学生的阅读体验涉及到其它的点时,教师相机做弱处理,师生共议、共读。

B、回归整体,融情朗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读中感受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精神。

C、回扣“飞”的起因——“红军战士为什么要这样赶时间呢?” 学生齐读课文的二、三自然段,教师板书:28日早上29日早晨

D、(课件出示红军战士冒雨行军的场面)师:两支军队像两条火龙隔着大渡河走了十几公里,同样的山路,同样的抢时间,同样的火把被浇灭,可不同的是什么呢?学生齐读课文第4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话。

3、学习“攻天险”。

(1)学生默读5-7自然段,点画重点词语和句子。看看红四团是怎样“攻天险”的?结果怎样?

(2)出示课件,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点拨。

①红军在夺取泸定桥时遇到哪些因难?他们是怎样克服的? ②找出印象最深的句子,并谈谈你们的感受。(3)全班交流。

①泸定桥离水面有(),是由()组成的,两边各有(),算是(),底下并排(),铺上(),就是()。人走在桥上(),就像()似的,现在连()也被敌人(),只剩下()。

a.指导观察图(出示课件)这座桥跟平时的桥有什么不同?

板书桥险

b.教师与学生合作读,注意括号里的词,突出桥险。

②向桥下一看真让人心惊胆寒,江褐色的河水像瀑布一样,从上游的山峡里直泻下来,撞击在岩石上,溅起三米多高的浪花,涛声震耳欲聋。

a.出示水急的图,引导观察,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b.出示这段话。注意哪些词用得好?心惊胆寒,直泻。震耳欲聋等,好在哪里?

c.总结出水的特点,板书、水急。

d.桥只剩下铁链,走在上面摇摇晃晃,桥下又水流湍急,假如你们站在上面,有什么感觉?

③“来吧,看你们飞过来吧!”(出示课件)

a.这句话你们怎么理解,跟题目中的“飞”有什么不同?

这里的“飞”是飞行,题目中的“飞”是神速,快的意思,敌人凭借天险疯狂的态度,意思除非你长了翅膀,否则是攻不下来的,b.这看出敌人什么态度?(狂妄、嚣张、不可一世)

板书:敌狂

c.引导读出这个句子

(4)出示红军攻天险的录像,请学生谈谈从录像中看到什么?并找出课文哪些句子让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并谈谈感受。

出示课件

①“22位英雄拿着短枪,背着马刀,带着手弹,冒着敌人密集的枪弹,攀着铁链向对岸冲去。”

a.找出表示动作的词。这些动词用得特别准确,怎么理解?

b.从这些词语体会到红军什么样的精神?板书

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

②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传来了团长和政委的喊声:“同志们,为了党的事业,为了最后的胜利,冲呀!”英雄们听到党的号召,更加奋不顾身,都箭一般地穿过熊熊大火,冲进城去和城里的敌人展开激烈的搏斗。

a.“千钧一发”的意思,为什么说“千钧一发的时刻”?

b.哪个词最能说明红军英勇顽强?

五、学习“飞夺泸定桥的结果”:

1、指名学生朗读第8自然段,思考回答:飞夺泸定桥的结果怎样?

2、出示第8自然段:“红四团英勇地夺下了泸定桥,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后续的红军主力渡过了天险大渡河,浩浩荡荡地奔赴抗日的最前线。”通过抓住“又”和“决定性”进一步理解这次胜利地重要性。理解“浩浩荡荡、奔赴”的意思。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长征中的其它故事

板书设计

飞夺泸定桥

桥险

不畏艰险

抢时间 攻天险

水急

不怕牺牲

敌狂

勇往直前

对教学设计方案的反思

由课题入手,发散开来,由题入文,质疑读悟,再由文到题,归纳总结,这样文题对应,环环紧扣,逐层深入,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首先,我板书“泸定桥”几个字,同时详细地讲解写好这几个字的技巧,让学生也跟着认真地写。之后,我让学生就这几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泸定桥在哪里?”有的问:“泸定桥是什么样的?”我便引导学生去读“预习”、读相关的课文或查找自己带来的资料来自己解决。这样,学生很快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在解决第二个问题时,我顺势引导学生自己去读第六自然段,并带领他们理清这一自然段的层次:先写了桥面,再写了桥下的河水,最后写了桥对岸的敌人。学完这一段,我让学生谈谈自己对泸定桥的感受,为后面理解红军英勇夺桥的精神打下铺垫。

其次,我再板书“夺”字,让学生谈谈这个字的意思,再把它放在课文中来理解。然后,我让学生就这个字来提问。学生有的问:“为什么要夺桥?”有的问:“怎样夺桥?”我还是让学生自己读课文,从文中找到答案。学生马上就找到了第一段,并很快得出了答案。对于第二个问题,我没有马上让学生去解决,而是把它留在了后面去解决。

上一篇:厂区临时用电管理制度下一篇:东宝区仙居中学迎接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工作实施方案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