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2024-04-08

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精选12篇)

篇1: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所谓超载行驶是指在一定道路上行驶的汽车,超过了该段道路所规定的行驶速度。大量的交通事故统计表明,死亡事故中有50%是由于超速行驶引起的。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为什么有这么大影呢?

一、超速行驶形成冲突点和交织点的机会增多。

超速行驶的车辆要经常超越正常中速行驶的车辆,如果道路上车辆流量较多,超速的车辆势必经常处于加速超车的状态,每超一辆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后驶入原路线,就增加了一个交织点;超车时超越车辆一般都占据在中线位置,有的还占据在道路的左边,超载的车越多,与对面来车交会时形成的冲突点也越多;此外,车速越快,车距应越大,但超车时车距却不断减少,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会。

二、超速行驶,制动距离增大,扩大了制动非安全区。

汽车制动非安全区,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制动器起作用的时间,路面情况等。汽车的制动距离也是汽车的制动非安全区。汽车制动时的初速度,对制动非安全区划影响很大,因为车速同制动距离是成平方的关系在变化。如货运汽车在划分车道的混凝土道路上行驶;若按规定的极限时速50公里行驶遇到紧急情况情况紧急制动时,其制动距离为164米,时速为60公里时,制动距离达42米。因此,超速行驶,大大地延长了制动距离。便制动非安全区扩大,降低了汽车的安全性能。

三、超速行驶,加大了事故的严重程度。

在车辆发生撞击的过程 中,车速、车型、时间三者都是影响的因素,但车速快慢是起重要作用的,撞击的大小与车速快慢成正比的,车速增加一倍,撞击力也增加一倍,如一辆五吨的汽车,以规定的时速60公里行驶,不慎撞及道旁建筑物,02秒的时间才能停住,撞击力为41667千牛顿,如超速10公里,撞击力为48611千牛顿。若超速20公里,撞击力55556千牛顿。因此,车速越大,撞击力越大,造成的破坏越大,引发的交通事故越严重。

四、超速行驶会破坏操纵性和稳定性。

车辆在弯道行驶由于弯道曲率半径为定值,车速越高,离心力越大,如汽车等速转弯时,从时速40公里增加到60公里,离心力就会增加到原来的225倍,若时速由40公里增加到80公里,离心力就会增加到4倍。因此,超速行驶的车辆,当其离心力达到一定值时,轮胎便会开始滑倒,导致事故,特别是化冰雪、潮湿路面、情况更为严重;另外在凹凸不平的路面上超速行驶,会增加车辆的颠簸,汽车的转向容易改变,影响车辆的正常行驶方向。因此,超速行驶往往会使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遭到破坏,导致事故的发生。

篇2: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据有关部门调查统计,机动车超速行驶,已成为众多交通事故的一大诱因。车辆速度越快,发生交通事故的几率越高。俗话说,“十次事故九次快”,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车辆超速是指高于当时路况所允许的安全时速。

超速行驶的危害:一是超速行驶时驾驶人不能全面、正确地感知车内外的变化。确保行车安全,首先是依靠人的感知,如果时间太短促,人就无法感知。如汽车以50公里的时速行驶,0.1秒前进1.39米,车窗外事物一掠而过,而人在视野内感觉一个目标要0.4秒,看清事物平均需一秒钟。如果速度太快就无法获取足够的道路信息,当感知与现场情况接近时,靠经验还能安全驾驶,但在陌生道路行驶时就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二是驾驶员视力随着车速加快而下降,判断车辆前方情况受到限制。驾驶员的视野与行车速度密切相关,随着汽车行驶速度的提高,注视点前移,视野变窄,周界感减少,注意力随之引向景象的中心而置两侧于不顾。

三是超速行驶时,驾驶人对速度的判断能力下降。超速行驶的车辆要经常超越正常中速行驶的车辆,如果道路上车辆流量较多,超速的车辆势必经常处于加速超车的状态,每超一辆同方向行驶的车辆后驶入原路线,就增加了一个交织点;超车时超越车辆一般都占据在中线位置,有的还占据在道路的左边,超速的车越多,与对面来车交会时形成的冲突点也越多;此外,车速越快,车距应越大,但超车时车距却不断减少,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机会。

四是超速的车辆加大了自身侧滑的可能性。速度越快的车,转弯时产生的离心力越大,车辆所受的横向力也加大,离心车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所以在急转弯时容易出现车辆侧滑翻车事故,特别是雨雪或路面结冰等恶劣天气条件下行车,在高速公路上行车,车速过快极易发生侧滑。

篇3:高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高速行驶是指时速在70 km以上, 调查统计表明, 时速为70~100 km, 连续行驶3 h, 自述身体疲劳者占6.8%, 出现精神症状的为1.7%, 出现神经症状的为5.4%。而时速在22~24 krn时, 自述身体疲劳者占3.3%, 可见, 疲劳程度比高速行驶明显减轻。

一、车速过高的不良影响

1.高速架驶驾驶员视觉能力下降。

行车时, 驾驶员在动态中的视力比静止中的视力要低。随着车速的增加, 视力明显下降。动视力会因驾驶员的生理条件及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年龄越大, 动视力下降的幅度就越大, 尽管他们在静止状态时视力相差不大。汽车在行驶时, 驾驶员的视野同行驶的速度也有一定的关系, 车速越快, 注视越远, 视野越窄, 结果形成隧道视。汽车在40 km/h行驶时, 注视点在车前约180 m外, 其视角范围可达90°~100°时车速增加到70 km, 注视点移到车前360 m处, 这时视角范围只有65°, 如果速度再增加到100 km/h时, 注视点移到车前600 m处, 视角范围只有40°。车速越快, 辨别近物的能力越差。一般情况下, 当车速在64 km/h时, 能看清车辆两侧24 m之外的物体。随着驾驶员的年龄增大, 周边视力会减退, 识别物体的能力也要下降。

2.高速行驶减少了驾驶人的反应时间。

经常有肇事驾驶人在交通事故发生后说“反应不过来”。人由眼睛等感觉器官获得信息传入大脑, 经大脑处理后发出命令而产生动作, 这一段时间称为反应时间。因为驾驶人观察到异常情况后, 还要在大脑里对异常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然后决定采取什么措施。超速行驶减少了驾驶人对异常情况的反应时间, 若车辆行驶速度为90 km/h, 即每秒钟要行驶25 m, 若在车辆前方25 m内出现异常情况, 未等驾驶人判明具体原因, 车辆已驶到异常情况处, 因而极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3.高速行驶使驾驶人对空间距离的判断产生误差。

驾驶人需要在驾驶中准确地估计空间距离。然而在同向行驶中, 驾驶人判断与前车的距离往往比实际距离小。而且随着车速的增加, 这种判断误差也不断增加。

4.超速行驶使得驾驶人注意力频繁转移。

车辆超速行驶时, 驾驶人既要集中精力注意车前方, 又要不断超车、会车, 每超车、会车一次, 都要将注意力由车外转移到车内, 并且在各种操纵器 (制动踏板、油门踏板、离合踏板及方向盘) 上来回转移, 在这短短的时间内驾驶人的注意力要转移十多次, 如果转移时稍有延误就会影响观察和操作而发生事故。

5.高速行驶对车辆使用性能的影响。

(1) 行车速度越快, 越容易破坏汽车的操纵性和稳定性。汽车转弯时会出现离心力, 车速越快离心力越大, 离心力随车速的加快而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例增加。离心力的增加在一定条件下会使汽车发生侧滑, 甚至造成翻车事故。

(2) 汽车高速行驶使制动距离延长, 制动非安全区扩大。驾驶员反应时间越短, 刹车距离越短, 反之则相反。而持续制动距离又随车速的平方关系增加, 也就是说车速从40 km/h增加到80 km/h时, 持续制动距离从13.6 m增加到54.4 m。而整个制动非安全区在时速40 km为28.1 m, 当时速达到80 km时, 制动非安全区将为83.4 m, 所以车速越快, 汽车的制动效果也越差。

(3) 当汽车高速通过凸形路面时, 垂直向上的离心力会使转向操纵过轻而失去控制。当汽车高速通过凹形路面时, 垂直向下的离心力会使汽车的钢板弹簧和轮胎的负荷加重, 甚至损坏钢板弹簧和轮胎, 造成事故。

(4) 汽车高速行驶时, 常要超越正常行驶的车辆, 因此常常出现跟车与加速超车的状态。超越车辆越多, 占据道路中间的机会也越多, 与交会车辆形成冲突点的机会也越多, 因此很容易发生事故。

二、产生高速行驶的原因

“十回肇事九次快”, 这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训。但是为什么仍有很多驾驶员不接受这个教训呢?究其原因, 大约有以下几种情况:

(1) 行车条件好而产生思想麻痹。例如, 道路平坦宽阔, 视线良好;夜间或清晨路上车辆及行人较少;单独一人跑长途没有约束;驾驶员下坡挂空挡滑行时, 容易高速行驶。

现在的汽车设计越来越完善, 性能良好车速快, 一般时速在70 km以上较为平稳;有的车辆挡风玻璃有视减作用, 车速已达60~70 km/h, 但有些驾驶员仍感觉慢, 不过瘾, 结果越开越快。

(2) 为了抢时间、赶任务。如执行紧急任务;赶车、船及飞机航班, 行车途中因故耽误时间或走错路线;争先抢道或抢过渡口等。

篇4:汽车超速行驶有哪些危害

危害一:反应距离延长。当机动车行驶速度为60公里/小时时,一般人从意识到危险到实施刹车动作反应时间大致需要0.7秒至1.0秒钟,反应距离约为17米(空驶距离);当以120公里的速度行驶时,人的反应距离约为39米(空驶距离),成倍上升。

危害二:车辆磨损大。高速运转的车辆,加大了车辆的工作强度和负荷,加剧了机件的磨损和损毁。特别对车轮更是不利,跳跃性、拖滑性磨损不说,还提高了摩擦温度,轮胎极易老化和变形,引发爆胎事故。

篇5: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一、形成超速违法的原因

1.受利益驱使。由于受目前公路货运运输呈车多货少、供大于求、市场竞争激烈、运费偏低等因素的影响,一些货车车主或驾驶人为多赚钱就多拉快跑,客运车为争客源抢点运行,一旦上路就恨不能让车插上翅膀。

2.受特权思想支配。一些官车和自认为自己在社会上有些地位的人及一些公安、司法部门的驾驶人,驾车上路目空一切,逢车必超,以显霸气。

3.心装紧事,急不如快。一些驾驶人自身或乘车人(特别是乘车人系驾驶人的领导或亲人时)为去办急事或在行车途中突接到急事、大事,如家中有人生病、住院等信息时,就开车急不如快、快不如飞。

4.争强好胜,开斗气车。一些驾驶人,特别是年青驾驶人在驾车行驶中当有车超过时,就感觉心里不服气、脸上无光彩,为争一口气而强超强会,在公路上展开汽车方程大赛。

5.心无主见,受人纵容。有些驾驶人受不住乘车人“试试你的车好坏,看它究竟跑多快”、“他超你、你就赶,说啥也得超过他”等语言的挑逗、纵容就高变档、大油门,来个能跑多快就多快。

二、超速违法的危害

1.速高惯性大,如遇突发情况刹车来不及。超速行驶,车的惯性大,如遇紧急情况时车随惯性闯、刹车距离长,易发事故。

2.高度疲劳,易发故障。机动车长期超速运行,发动机及传动结构部位处于长期疲劳状态,极易发生故障,一旦机动车在高速行驶过程中,车辆一旦发生故障极易出事。

3.影响驾驶人视力,超速行驶造成驾驶人视力下降。有实验表明当汽车时速达到72公里时,视力为1.2的驾驶人将会下降到0.7,驾驶人视力受到影响,突发情况难发现,增加了肇事机率。

4.容易侧翻碰撞,加重事故损失。另据实验证明,车速增加一倍,转弯时车辆的离心力增加两倍,冲击力增加一倍,机动车超速行驶不仅极易发生侧翻、追尾事故,且会加重事故损失程度。

三、治理超速违法的措施

一是提高对治理超速违法重要意义的认识。超速违法,扰乱了道路交通秩序,影响了公路的安全畅通,其肇事率之高,对人民群众及国家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因此,我们必须站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亲民爱民之情把治理超速违法作为当前交管工作的重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下大力气进行专项治理,且务求实效。

二是要加大《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普及力度。《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对机动车超速违章的处罚标准为“处2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对上述法律条文,我们不仅要在机动车驾驶人中进行宣传,而且还要在车主、各级领导、机动车驾驶人的亲属及广大群众中进行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妇儒皆知。驾驶人自觉守法不超速,领导家属、车主提醒驾驶人遵法不超速,靠自觉、提醒与监督进而有效控制超速违法。

三是用超速违法而引发的肇事量,死伤人数、经济损失等血淋林的数字和重特大典型案例,来教育警示广大机动车驾驶人,让他们打消超速念头,摆正生命与效益,损失与效率的关系,自觉不超速,努力保安全。

四是要严格执法。对超速违法发现一起、纠正一起、处罚一起,用足法律高限处罚,使广大驾驶人想超而怯步。

篇6: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浅析不同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

作者:张军江

来源:《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第15期

摘 要:不同的心理特征对汽车驾驶员行车安全影响很大,遇上突发事件,有人是惊慌失措,有人能化险为夷。因此行车中应调节好心理状态,把安全行车当作汽车驾驶员的头等大事。关键词:心理影响安全

中图分类号:U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5(c)-0247-0

1确保安全行车是汽车驾驶员的天职,当技术因素已不成问题,心理控制显得尤为重要。行车安全心理包括诸多因素,现笔者就其中的情绪、注意和意志三项心理特征对安全行车的影响作一粗浅探析。“情绪”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情绪是汽车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对周围的环境表现出的态度,如愉快、忧愁、悲伤、恐惧、苦恼等各种情绪和情感。一个人情绪处在高潮期内,精力充沛、心情愉快,一切活动都被愉悦的心境所笼罩,此时的驾驶员反应敏捷、智力开阔、情绪高涨、动作麻利,这就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在低潮期内,自我感觉特别不好,健康水平下降,心情烦躁,一切活动都被一种抑郁的心境所笼罩,此时的驾驶员反应迟钝、智力抑制、耐力下降、判断失误,这就是“屋漏偏遭连夜雨”,交通事故也会接踵而至。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情绪不仅影响着他的心理活动,还影响他的行为后果,所以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要保持良好的情绪。

情绪包括心境、激情、应急等方面。

“心境”就是指人们常说的心情,心境的好坏受到周围环境、事物、完成活动及健康状况的影响,能对驾驶员的认识、意识及驾驶活动产生很大影响。所以,良好的心境对大脑反应、思考、判断、操作等都能起到使人敏捷的作用;不良的心境会使人感到枯燥无味、易怒、缺乏礼貌等,常因对交通环境不满而抢行、开“斗气”车,对行车安全是极为不利的。驾驶员在驾车时应尽力使自己保持个人心境的愉悦或平和状态,正确评价和控制自己的心境,确保安全行车。

“激情”为逐渐增强的紧张、亢奋心理。处于激情过量状态时从事驾驶活动很危险。表现在对其他驾驶员、车辆、行人的行动判断和评价与实际情况有较大误差,容易误解对方和做出不正确的反应。如前方一辆车由于道路条件不允许没有及时让后车超越,后车驾驶员因此产生不满情绪,最后这种不满可能演变为非超不可的激情去强行超车,以致造成同向车剐蹭或与对面来车相撞的严重后果。因此,驾驶员在驾车时保持适度激情是必要的,过量激情是了不得的。

“应急”是出乎意外的情况所引起的紧张情绪状态。在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一些突发情况,例如后车突然超车,对面来车突然转向,非机动车突然猛拐,行人突然横穿公路等。在这些突发情况面前,驾驶员往往处于应急状态,有的驾驶员会做出正确的规避动作,有的驾驶员却应急意识和能力不强,而呆若木鸡,甚至做出错误指令。因此,突发状态下的处置能力能检验驾驶员的内在应急水平。驾驶员平时就有意识地加强应急状态处置的锻炼,提高驾驶技术和行车素养,这对安全行车是非常重要的。“注意”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在驾驶员从事驾驶活动的过程中,注意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心理学对“注意”的解释是: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它保证人们能够及时地集中自己的心理活动,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使人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主要有三种类型表现,即不随意注意、随意注意和随后注意。

(1)不随意注意也称消极注意或情绪注意

引起不随意注意的原因包括刺激物本身的特点以及人自身的状态。一般来说,刺激物本身的强度越大,新异性越强,与周围环境形成鲜明的对比,具有运动变化性都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作为驾驶员来讲会高度重视,慎重处理。驾驶员对各种车辆、行人、道路线型、视距及交通标志所引起的注意力的变化,司空见惯能够从容应付。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利用这种注意形式,把不随意注意和随意注意结合起来,保证行车安全。

(2)随意注意也称积极的运用意志的注意

这种注意的集中,不仅是指那些情绪上令人愉快使人感兴趣的东西,也包括那些应该去注意的东西。因此,驾驶员的随意注意同他要达到安全的目的和意志的努力,有助于维持他对客体的注意,使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集中精力,不分心、不出差错。

心理疲劳的人很难集中注意,驾驶员往往在驾驶任务即将结束时,会变得精力分散、差错增多。另外与驾驶无关的诸如家庭纠纷、工作琐事、人际关系等引起的情绪也会减弱随意注意。

(3)随后注意是指随意注意产生后出现的这种随后注意对驾驶员来说,是自认为有意义、有价值的客体集中。如果驾驶员拥有高度的责任感,在驾驶活动中,其随意注意是很容易转为随后注意的,驾车过程中就会轻松自如,即使在面临困难或者疲乏到来之前也不会感到紧张。“意志”的心理特征及其影响

意志是在从事驾驶活动中,为达到安全行车的目的,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克服重重困难,正确、冷静地处理复杂的交通冲突。在行动中所克服的困难越大,意志的特征就显得越充分、越鲜明。

驾驶员在从事驾驶活动中常会遇到各种复杂的情况:当为了达到安全目的时,就需要拟定达到目的一系列决定。例如,是加速还是减速,是超车还是让行,是避让还是停车等,并付诸实施,运用意志去完成任务。意志是能够抑制住妨碍达到目的的心理现象和生理现象所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一般在紧急情况下,驾驶员能迅速摆脱动摇,坚定地采纳一个目的和实现这个目的。驾驶员在条件恶劣的情况下,会自我破坏情绪,如遇上雨、雾、雪等特殊天气情况,会产生急躁不安、惶恐;而有意志力的驾驶员,则会克服这些不良情绪而保持良好的驾驶状态,在现有条件下尽量做出成效,安全完成行车任务。

意志不仅调节外部动作,还可以调节个人的心理状态。当驾驶员排除外界干扰,把注意集中到完成行车任务时,就存在着意志对注意、思维等认识活动的调节,当出现危急、险恶的情况时,驾驶员凭意志可克服内心的恐惧和慌乱,使自己保持镇定,顺利地战胜行车途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困难。

综上所述,人的心理特征变化是由人的性格、环境所表现出不同的心理反应。对驾驶员来说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是极其重要的,是安全行车的重要保证。但是有些驾驶员,喜欢飚车逞一时之快、喜欢显摆车技捉弄人等,其实这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易引发交通事故。当然,良好的心理状态要靠驾驶员自身去培育,首先要努力学习技术,不断提高行车本领。其次要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行车素养。第三要是增强责任感,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让安全意识扎根于自己的心灵深处,最大限度地保证行车安全。

参考文献

篇7:汽车稳定性对安全行驶的影响

什么是汽车的稳定性?简单来说就是在行驶过程中对倾翻和侧滑的抵抗能力。稳定性可分为两种:一种是横向稳定性, 是指在汽车转弯或者有倾斜角度的路面行驶是抵抗侧滑和倾翻的能力;另一种则是纵向稳定性, 是指在有坡度的路面行驶时, 汽车对抗倾翻和侧滑的能力所要求的稳定性。另外, 汽车的操纵性能对汽车的稳定性有着很大的联系, 驾驶员驾驶汽车, 操纵性一旦出现误差或程序崩溃, 会使汽车侧翻失控破坏汽车稳定性导致驾驶安全出现问题。而有时稳定性缺失使操纵性丧失。所以人们通常又将二者合称为操纵稳定性。

2 稳定性对安全行驶的影响

2.1 稳定性对安全驾驶产生影响因素分析

(1) 车体重心的位置对安全驾驶有很大影响。将汽车重心的位置下降, 会使纵向和横向的稳定性大幅增加。通常我们市面上载人的客车其重心较低, 相对稳定性能较好。而运货的货车整体的重心较高, 因其装载的货物通常会整装的较高, 拉高重心。所以货车行驶有很大安全隐患, 尤其是在转弯、有倾斜度的路面容易发生事故。以及最近几年有些公司为了增加利益常会发生客货混装的情况, 这种车身一般是加高版, 这样车整体的重心就往上升, 是车体稳定性下降, 给安全驾驶带来隐患。我们经常可以在高速上看到车辆倾翻, 这通常都是重心较高, 车速又较快的缘故。

(2) 汽车的轴距的长短对安全驾驶造成一定影响。汽车轴距较短的汽车驾驶起来灵巧, 但其稳定性不足尤其在纵向稳定性方面。短轴距汽车在上下坡度时容易造倾翻。适当增加汽车轴距会提升汽车的纵向稳定性, 给驾驶人员的安全多一份保证。但轴距的增长会使驾驶难度时数增加, 因此在驾驶时注意转弯操作。

(3) 增加一定汽车的轮距也就增加了安全行驶系数。轮距的增加会使轮胎承受汽车面积增加, 会对汽车横向稳定型有一定的提高, 但是过多的增加只会是车体变宽, 占路面积增大, 驾驶难度提升灵活度有所降低, 整体的安全系数也会降低。所以增加轮距到合适距离能发挥安全性能到最大。

(4) 道路的情况是汽车行驶时一大安全隐患。道路是安全隐患中不可抗拒的因素, 尤其在山地, 因天气原因山体滑坡、道路不平或大雾弥漫前路不清, 前者给汽车本身的稳定系数造成挑战, 后者给人驾驶系数难度增加。

(5) 汽车本身制动系统对其稳定性造成很大影响。制动系统有四部分组成分别是供能装置、控制装置、传动装置和制动器。制动系统主要针对汽车减速、安全停车下坡行驶时车速稳定这几大问题应运而生。有时在制动时汽车会出现侧滑、跑偏等问题, 汽车出现失控给驾驶人人身安全造成危害。更严重者偏离原来方向产生撞车下沟等情况。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多是因为驾驶技术错误或使车轮抱死。以下有四种制动失常状况:

(1) 汽车在制动时跑偏。汽车偏离方向的原因大致有两个:制动时导向杆转向杆指令上产生矛盾, 无法顺利运作;制动时左右车轮受力不均, 导致车体不稳定。

(2) 制动时后轴产生侧滑。在制动时后轮产生侧滑造成汽车回转剧烈, 更甚至汽车产生调头甩尾动作。在制动时后轴先于前轴抱死产生拖滑现象, 则会发生后轴侧滑。能使后轴不产生侧滑的现象只有在前轴抱死而后轴一直不抱死和前后轴同时抱死使汽车无法动弹的情况下产生。相关实验证明:发生前轮抱死, 后轮可动则能够沿原来方向做直线减速运动, 但这时汽车失去了转弯能力;假使后轮先于前轮抱死并且速度过大达到一定值, 在侧向力作用影响下汽车就会产生后轴侧滑甚至掉头。

(3) 紧急制动。行驶路上若突遇紧急情况必须及时紧急制动, 这是汽车本身处于不稳定中, 危险系数极大。若制动时四个轮子全部抱死, 汽车会保持原有质心直线运动, 若遇到外加干扰, 汽车会根据干扰大小做转动, 这种情况的危险系数稍稍低于后轴抱死, 但也是只能直线运动。为减少这种情况发生可采用ABS自动防抱死装置[1]。

(4) 转弯时制动。汽车在转弯行驶时遇突发事件进行制动, 这是四个车轮上都有纵向力的作用, 降低了汽车在转弯时的稳定性, 是汽车回转运动剧烈, 引起交通事故, 对人员造成伤害。

2.2 改善稳定性能的基本途径

在对上述汽车稳定性对安全行驶的分析, 以及失去稳定性后可能发生的事故状况, 我们找出可以进一步改善汽车的三个方面。

(1) 改变汽车设计模式, 加快创新步伐。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已生产出一种新型大客车, 其车身无底盘, 实际上是指车身的车架不明显, 二者已经融成一体, 车本身的结构坚硬, 并使车本身的重心降低, 还将轮距与轴距做了合理的调整, 提高了驾驶安全性与稳定性。

(2) 保障道路安全。有时车本身的稳定系数足够, 但碰上糟糕的路面会使车外在的稳定性降低, 给行驶人员的安全性带来隐患。保障道路质量达标, 并严格限制道路通过标准, 降低道路损坏率。

(3) 驾驶人员技术提高。驾驶人员的开车技术也是车祸发生的原因之一, 再考取驾照时, 严格规范, 并增加一些突发情况的模拟训练, 提升驾驶人员本身的驾驶技术, 会使安全行驶系数大幅提升

3 结语

汽车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人们对汽车的研究越发高深。但每年由于驾驶汽车产生车祸的不计其数, 轻则一点损伤, 重则身亡。这些事故中又有许多是由于汽车本身的稳定性造成的, 汽车本身的稳定性是安全行驶的一大隐患, 人们在购买汽车时将其稳定性列为一大重点。人们应该就汽车的稳定性继续努力研究发展, 为人们的安全出行提供更好的保障。

摘要:经济的快速发展, 使现在人人都有能力购买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与此同时, 行驶安全就成了驾驶人所担心的问题。为了能够确保安全行驶, 对汽车本身性能要求越发的高。汽车的性能主要包括通用性、稳定性、制动性等多方面, 而汽车的稳定性对汽车的安全行驶有着很重要的影响, 本文就此问题做了些论述。

关键词:稳定,安全行驶,影响

参考文献

篇8:超速行为对驾驶员的影响

――超速行为对驾驶员的影响

影响交通安全的四大要素——人、车、路和气象条件之中,人是最重要的因素。绝大多数的交通安全事故都是由于驾驶员违法驾驶导致的,其中,超速行驶是最常见也是最危险的交通违法行为。

从交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在人、车、路系统中,驾驶员的任务在于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器官从交通环境中获得信息(如相关的道路几何形状、路面情况、车速、交通标志、危险等),经过大脑处理作出反应和判断,再支配手、脚等运动器官操纵汽车,使之按驾驶员的意志在道路上行驶。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在这一过程中,车速是驾驶员是否能够作出准确的判断而采取正确的行动的重要决定性因素。

(一)超速驾驶降低驾驶人的视觉能力。根据人体视觉与物体相对运动关系原理,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行驶时,机动车的行驶速度越快,驾驶人的视力就越低、视野就越小。有关调查显示,当车速达到每小时72公里时,视力为1.2驾驶人就会下降到0.7;驾驶人正常情况下双眼视野可达160度,当车速达到每小时70公里,视野下降至65度,当车速达到每小时100公里,视野为40度。由此可见,驾驶人驾驶机动车超速行驶,就会受到视力下降、视野变小的不良影响,影响驾驶安全,容易诱发交通事故。

(二)超速驾驶容易造成驾驶人疲劳。驾驶人驾驶机动车长时间超速行驶时,超车、会车的机会就会增多,由于行驶间距缩短,注意力转移频繁,人的心理能量和生理能量消耗较大,驾驶人容易疲劳,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就会增大。

车速之所以成为影响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首先是由人的机体对刺激所需的反应时间以及随之而来进行相应动作所需的移动时间所决定。相对于一些物理或化学过程,人对刺激的反应实际上是非常慢的:以视觉刺激为例,大部分驾驶员从通过眼睛觉察到紧急危险,到作出开始制动的动作,需要大约2.5秒的时间。也就是说,一辆以60

公里时速行驶的汽车,驾驶员从感知到突发的危险,到进行制动之前,汽车已经继续向前行驶了约42米;如果车速提高一倍达到120公里时速,相应的制动前距离也将提高一倍,达到了约84米。可见,车速越快,留给驾驶员安全制动车辆的距离将越小,随之也越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其次,车速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驾驶员视力与视野等生理因素。在驾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视觉获得了占总量80%左右的交通信息。驾驶员在行车中的视力是动视力,一般来讲,动视力比静视力低10%~20%。动视力随相对速度的变化而变化,车速越快,视力下降越大。当车速达到72公里/小时时,视力为1.2驾驶员,此时会下降到0.7。另外,眼睛至焦点的视认距离也随车速而变化,当行驶速度为60公里/小时,视认距离为240米,80公里/小时时为160米。也就是说,车速提高1/3。而视认距离需要减少1/3。同样,对于视野来说,正常情况下,双眼视野可达160度。但随着车速越快,视野就越小,注意点向远伸展。周围景物就难以看清,车速为40公里/小时时,视野为100度;70公里/小时时,视野为65度,100公路/小时时,视野为40度。车速对视力与视野的影响是超速行驶肇事的生理原因之一。

除了上述两点原因,车速也是影响驾驶员与行人判断准确性的重要原因。实际上,人通过视觉角度的变化对运动物体的速度进行判断,这种对运动物体速度的视觉感觉是非常不精确的,尤其是对纵向速度的判断。这就导致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对对向来车的车速是难以做出准确判断的。一个通过两车相向行驶的试验结果表明,驾驶员只有在两车相距约80米时,才能对前方来车的速度和距离做出比较正确的判断,而且,对方车速越高,判断的误差越大。很多超车时发生的正面碰撞事故,都是由于这种判断失误造成的。同样,行人也存在这样的判断失误。行人横过公路,观察车辆时,只能感知车辆自己的距离,对于车辆行驶的速度,则很难做出准确估计,除非车已行至身边,才能感觉出它的真正快慢。一般情况下,行人是根据经验来判断横过公路的安

全距离的。如:城市里正常车流速度约为40公里/小时,某行人穿过机动车道约需3秒钟,那么,距车30米以上的情况下横过去公路将是安全的。通过几次实践后,该行人的头脑便积下了这样一条经验:“距车30米远时我可以均步走过公路边去”。但是,某一天当一部车以100公里/小时的速度驶来,驶到大于80米远时,由于人在纵向上对速度没有知觉,仍然按经验中的步速横过公路,只有2、3秒后,人与车的距离就剩下七、八米了,这时才渐感现实与经验不相符合,才能感觉到危险临头的惊恐。交通事故就在这最后的0.3秒之际发生了!总之,正是由于人在纵向对速度的感知能力差,在穿梭不停的车流中人们很大程度依赖于经验来保持自身与整个交通系统的协调,车速越快,越容易导致事故。

超速行驶之所以容易导致交通事故,是由驾驶员心理与生理原因以及车辆的动力学特征等重要因素决定的。如果驾驶员能严格按照在道路规定的限速范围内行驶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驾驶员通常都有足够的时间和缓冲距离进行处理,不易发生交通事故。而在超速行驶时,一旦发生紧急情况,驾驶员很有可能来不及处理,从而发生交通事故,且通常车辆损伤和人员伤亡都十分严重。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以下四种情况下的超速驾驶行为危险性更大:

1、雨雪天气:下雨和下雪时,车辆的刹车距离分别是正常情况下的2倍和5倍,而结冰路面的刹车距离更达到正常路面的8倍。因此,雨雪天气严禁超速行驶。

2、夜间行驶:由于夜间行车视线差,发现紧急情况时距离较近,如果超速行驶则来不及处理,导致事故发生。这也是许多重大恶性交通事故往往发生在深夜的主要原因。

3、复杂路面:车辆在急转弯、下坡和凹凸不平的复杂路面行驶时,稳定性差,超速行驶极易导致车辆翻侧。

篇9:宣传单2—超速行车的危害

张掖高等级公路养护中心职工祝您一路顺风!

超速行车危害不小

我们经常听到,也经常看到这样一个宣传:“十次肇事九次快。”经验教训把快与肇事紧密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车速越快越容易肇事,这是因为车速快大大降低了驾驶员对所驾驶车辆的正确操作和所车驾车辆的稳定性,延长了在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和机械反应时间内车辆所行使的距离,以及车辆本身的制动距离,扩大了车辆的制动和安全区,使驾驶员的正常思维能力受到限制,容易产生错误的判断和操作,导致事故发生。同时,车速快使车辆转弯时,由于离心力的作用,容易导致侧滑或翻车,容易使车辆驾驶失控和操作的准确性降低,会加快车辆机件的磨损、疲劳、破坏和性能降低,从而造成机械故障导致事故的发生。

一.车辆行使速度与单位时间内行驶距离的关系:

车辆行使速度越大在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距离越长,二者成正比,以时速30km计算,车辆每小时行使30km每分钟行使500m每秒行使8.33m的距离,在安全行驶中8.33m的距离对于机动车驾驶员重发现情况到,采取防范措施,以避免事故的发生,是非常可贵的距离,然而8.33m的距离,在时速30km的条件下,只需1秒时间便可到达。障碍客体的出现,尽管与机动车保持一定的距离,但是由于车速大,在单位时间内所行使的时间长,是驾驶员在短暂的时间内,无法避免事故的发生。

二.车辆行驶速度与车辆在驾驶员及车辆机械反应时间内行驶距离的关系:

车辆行驶中,障碍客体的出现。首先反映到驾驶员的大脑,经思维判断,认为是危险信号,便命令脚采取制动,脚从油门处移动到制动踏板上,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称之为驾驶员的反应时间,需要0.5~0.6秒,制动踏板被压下去,使制动蹄片将车轮固定住,不再向前滚动,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称之为车辆机械反应时间需要0.2~0.3秒,两个反应时间总计为0.7~0.8秒。在这段时间里,车辆仍在继续行驶,也就是说,驾驶员从发现危险障碍,到采取制动措施,以使车轮完全停止转动前这一过程,车辆将仍以原速度行进。行驶的距离与车辆的行驶速度成正比。即:车速越大,两个反应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就越长。以时速30km和15km两个行驶速度进行比较,30km的时速。在两个反应时间内所行驶的距离为6.25m,而15km的时速,在两个反应时间内所行使的距离,则是30km时速的1/2.即3.13m。

三.机动车的安全行驶速度

1.机动车的安全行驶速度首先必须符合交通规则和国家关于运输中有关速度方面的规定。例如:车辆在厂内最高时速不得超过5km。如果驾驶员不执行上述速度规定,违章超速行驶,那么,这种超出限额规定的行驶速度,就不是安全行驶速度。

2.以速度限额为基础,具体分析道路情况,车辆和行人的流通情况,选择适当的行驶速度。但是,决不能片面地理解为只要不超出速度的限额,就是安全行驶速度。假定在某一地段,按照有关规定,最高时速不得超过20km,但不能认为时速20km就一定是安全行驶速度。因为,以最高时速行驶,就必须具有与最高时速相适应的条件。如果路面情况复杂,车辆和行人特别多,那就必须选择与行车条件相符合的。能确保安全行车的速度。由于各项安全规定不可能把具体的行车条件详细地加以规定,所以就应该以保证安全行车为基本条件,来确定机动车的安全行驶速度。

与安全行车完全对立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盲目开快车。盲目开快车的特点的:置安全规定于不顾。仅按个人的意愿,凭侥幸心理,任意提高车速。由此,每一位驾驶员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速度的高低与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密切相关。为了保障正常的工作秩序,搞好经济建设,杜绝车辆伤害事故,要切记遵章守法,安全行车。

篇10:校内行车超速检讨书(本站推荐)

尊敬的校保卫处工作人员,您好,写这份驾车超速的检讨书的起由是本人在学校内部驾车时,一时粗心大意,严重超速,危害了其他行人以及车辆的安全,尤其是校内其他同学的人身安全。超速的主要原因是驾驶技术不够过关,在后有跟车的情况下过于紧张,操作失误,没能将校内限速30Km/h的要求牢记于心。

对于以上的错误行为,我在此做出深刻的检讨:我不应该在驾车时超速。应该以校内的安全限速为准,按规定驾车。

检讨人:

篇11:电动自行车风雨天的安全行驶

刮大风时, 有些行人会用围巾及风衣帽捂头盖脸, 行走时视野势必会受到一定的限制;有些行人会加快脚步狂奔乱跑, 往往难以顾及路况的变化。因此, 骑行电动自行车时必须严密注意, 尽可能地降低电门车速, 多观察行人及自行车。否则, 极易引发交通事故给行人和自己带来伤害。尤其是在十字路口, 有些骑自行车的人低着头只顾拼命往前骑, 此时最好以低速滑行骑行, 并随时准备应急制动停车, 以防备自行车与电动自行车迎面或侧面相碰撞。

因受大风的影响, 有些行人、机动车根本无法听到或留意电动自行车电喇叭的叫唤声。在这种情况下, 千万不要试图通过狂按喇叭让别人给你让道, 必须在低速或滑行的基础上, 关闭电动车电门改为脚踩骑行为好。

电动自行车在风大雨急中行驶, 若遇危险情况时, 处事应迅速、果断, 反应要灵敏、机警, 在来不及制动或刹不住车时要采取及时躲闪的方法, 以求得双方最大的安全保障。在进行躲闪避让的同时, 应扶正车把迅速完成闪避动作, 使电动自行车从左右摇摆的状态中恢复平稳。同时, 应将视线对着道路前方, 不要因为躲闪开了眼前的危情, 而忽视了道路前方突如其来的意外情况。

大风天骑行电动自行车应注意道路上各种载货机动车辆, 以防止货物因捆扎不牢固被大风吹歪、斜倒或散落砸伤自己。在骑行中, 尽量避开载货机动车, 或者与并行货物车辆拉开一定的行驶距离, 以确保绝对的行驶安全。

刮大风时小心骑行和谨慎停车很重要。为避免出现道路两边高楼住宅的高空坠物砸落的情况发生, 电动自行车停车时千万不要靠边停放, 最好远离楼房、枯死树、住宅阳台、窗台以及风雨中摇晃的广告牌。

在风雨中骑行时由于道路路面比较湿滑, 电动自行车车闸的制动效果则比较差, 再加之电动自行车的重量要比自行车重25千克左右, 其惯性力随之也会增大, 意外紧急刹车则容易发生危险事故。所以在采取刹车制动时, 前后手制动力要保持均匀一致, 以防止制动时产生侧滑事故。一般操作方法是把手闸先缓缓制动, 待身体稍有前倾感觉时, 将刹车把手收起少许, 以消除车辆前冲的惯性力;然后再根据车子反馈的状态采取进一步刹车, 直到车辆完全被制动为止。

目前, 在城市的道路路面都设有醒目的斑马线和各种路面交通标志提示线。这些标志标线都采用高强度性能的化学涂料直接喷涂在道路路面上, 同时其涂层厚度会比地面高出几毫米, 涂层表面较路面光滑。尤其在下雨天, 经雨水浇湿后极易产生打滑。若电动自行车不慎在标志标线上刹车, 更容易造成车轮打滑侧翻及人体摔伤。所以, 在途经或穿越路面标志线时车速不要过快。

雨天时道路路面相当湿滑, 电动自行车在骑行转弯时 (尤其是急转弯) 注意尽量避免车子发生倾斜, 因为雨天路滑车轮轮胎容易打滑导致摔车。所以, 在接近弯道时应提前放松电门把手, 以慢滑行速度把车头慢慢转向。同时, 在转弯处制动不要采用急刹车方式, 以免造成电动自行车甩尾。

篇12: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1 车辆的正常行驶速度

农用机动车辆的正常行驶速度是本着行车安全, 节约燃料和发挥效能的原则, 根据车型、道路、气候, 拖载以及当地的交通情况等条件来确定。驾驶员应严格按照交通条件中规定的车速行驶。

能见度的好坏对行车速度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天之内, 早晨, 驾驶员的视力与空气清晰, 驾驶员视力敏锐, 路上车辆和行人较少, 车速可以达到最允许值。而傍晚时, 空气浑浊, 驾驶员视力衰减, 行驶车辆和行人又多, 车速就应降低。下雨、下雪、下雾的天气或刮大风在沙、石、土路上行车, 尘土过大, 能见度很差, 时速不应超过15~20km/n。

在光滑的道路上, 路面附着系数大大下降, 机动车制动非安全加大, 车速必须降低。一般车在泥泞路、冰雹路上行驶, 时速不能超过15~20km/n。

车场, 装卸货物的车辆进出较多, 又受地形条件限制, 所以车速应在5km/n, 左右, 当车辆驶到学校、俱乐部、百货商店等一些行人较多的场所附近时, 车速要控制最低速度, 以防突然情况的出现, 确保行车安全。

农用机动车辆, 是为农业生产和运输业服务的一种运输工具, 限制速度是从安全生产确保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角度考虑的, 但不能任意的不分条件场合的把车辆压在最低速度内, 就会影响农业生产和运输任务的完成。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适应的行车速度。一般情况下, 均应采取中速行车, 这种速度也成为经济车速, 是行之有效的合理行车速度。

提高农用机动车辆的平均技术速度, 最基本的要有熟练的驾驶技术, 良好的车辆技术状况。俗话说:“不怕慢, 就怕站”。如果车况不好, 途中经常发生故障, 当然就谈不上提高平均技术速度了。即使是具备了上述基本条件, 也不能单从最高车速着眼, 而还要合理地选择行驶路线, 尽量避开车辆拥挤路段, 全面考虑与行车有关的各个因素, 这样既可提高农用机动车辆平均技术速度, 更好地完成运输任务, 又对交通安全有利。

2 农用机动车辆超速行驶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农用机动车辆超速行驶对安全的影响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超速行驶的农用机动车辆, 要经常超越正常中速行驶的机动车辆, 在公路上车辆流动较多的情况下, 势必经常处于加速超速的状态, 因此容易发生事故。

2) 超速行驶机动车转向时离心力增加, 如果车辆沿固定半径等速转弯时, 从时速30km/n增加到50km/n时, 离心力就会增加到原来的2.25倍, 若由时速30km/n增加到80km/n时, 离心力就会增加到原来的4倍, 由于离心力剧增就使农用机动车辆所受的横向力急剧加大, 在转弯时容易发生横向翻车, 因此, 车辆在转弯时切记“减速”。

3) 农用机动车辆在凸凹路面超速行驶时, 对安全有两种不同的影响, 当车辆通过凸形地形地段时, 由于车辆出现的垂直向上的离心力和车辆向下的重力相抵消, 地面对车轮的垂直反力变减零, 这是车辆就像失重一样, 转向操纵完全失灵, 或者出现转向操纵过轻, 容易发生事故。当车辆通过凹形地段时, 由于车辆垂直向下的离心力很大, 再加上车辆的重力, 使车辆的钢板和轮胎的负荷加大, 当凹形坚曲线半径很小时, 再加上车辆的重力, 就很容易发生损坏钢板弹簧或轮胎的事故。

4) 超速行驶车辆的制动距离增长, 当车速由40km/n增加到80km/n, 持续制动的距离就要增加到原来的4倍, 同时, 驾驶员应时间和制动器超作用行驶距离也相应延长, 这样就使行车的安全性大大降低。

3 农用机动车辆的滑行对行车安全的影响

在交通条例和道路情况许可的条件下, 以保证安全为前提, 行驶中采用滑行方法, 可以大量节约燃料。如果单纯为了“省油”而不考虑其安全条件, 运用不当, 将会得不偿失, 甚至导致严重后果。

车辆下坡滑行不当最容易出现问题。如果在陡坡时利用滑行, 坡越陡下滑的加速度就越大, 势必频繁的使制动, 使制动芯片和制动鼓的磨损加剧。车辆下坡滑行的车速过快, 在用紧急制动或临时抢挡利用发动扣制动时, 容易造成机件扭损折断, 以至造成车辆滚滑。因此, 由于驾驶员精神紧张, 遇到意外情况, 常常措手不及, 容易发生事故。在现实中, 有些驾驶员为了节油, 在陡坡采取熄火空档滑行而造成车毁人亡的严重事故, 也不乏其例。

上一篇:论据选用与表达(教师)下一篇:张昌平副省长在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