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教案

2024-04-11

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教案(通用10篇)

篇1: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教案

秋冬季节传染病防控知识教案

班级:九(1)执教:严开永

教学目标:

1、了解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种类及症状;

2、了解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防控知识和技巧;

3、养成良好的卫生行为习惯,注意保持身体健康。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

1、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哪些?

2、常见肠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3、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4、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

5、常见春冬季的呼吸道传染病有哪些?

6、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

7、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8、怎样预防呼吸道传染病?

二、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染病有哪些?

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主要有霍乱、伤寒、痢疾、甲肝、戊肝、细菌性食物中毒、感染性腹泻等。这些疾病发病急、传播快、传染性强、危害性大、极易引起暴发性流行。

三、肠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是什么?

病人最主要的症状为急性腹泻、呕吐,只要及时就诊治疗,完全可以痊愈。如不及时治疗,严重的会引进并发症,如脱水、毒血症等,严重的会造成死亡。

腹泻是指每日3次或以上的稀便或水样便。

四、预防夏秋季常见肠道传染病应该注意什么?(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吃生的食物,食品在吃前要煮熟、煮透,尤其贝壳类与甲壳类海产品;(3)煮熟的食物要趁热吃,隔夜食物吃前一定要彻底加热;(4)所有烹饪器具和食具,使用后应洗涤干净并保持干燥;

(5)生熟食品应分开存放,已消毒食具与未消毒食具需分开存放,防止交叉污染;(6)夏秋季肠道传染病易发季节,不宜大办婚丧、喜庆等群体聚集性聚餐活动。

五、春冬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1)流感(流行性感冒)

(一)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二)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

(三)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行性腮腺炎

(一)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中医称痄腮或痄耳寒,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二)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主要症状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

(三)传播途径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

(四)患了腮腺炎怎么办?

1、如果腮腺疼痛或发烧,及时到医务室就诊。

2、确诊后通知家长马上接出学校就医,以免传染他人。

3、建议患者到黔西县中心医院传染科复查、就诊。如果不是传染病,请医院出具证明交医务室唐素珍医师即可回校上课;如果确诊为腮腺炎,则须及时治疗,病愈后(最少14天)方可返校上课(返校时带上医院出具的病愈证明交医务室唐素珍医师),以免传染他人。

(3)水 痘

(一)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

(二)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清亮的卵园形的小水疱,24小时后水疱变浑浊,易破溃,然后从中心干缩,迅速结痂。临床上往往丘疹、水疱疹、结痂同时存在,呈向心性分布,即先躯干,继头面、四肢,而手足较少,且瘙痒感重。接受正规治疗后,如果没有并发感染,一般7-10天可治愈。

(4)流 脑

(一)由脑膜炎双球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脊髓膜炎。

(二)主要症状是初期有低热、咽痛、咳嗽等类似一般呼吸道感染症状,随病情加重会出现高热、昏迷、惊厥、休克等,治疗不及时可死亡。

(5)肺 结 核

(一)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后引起的一种全身的慢性传染病,全身各脏器多可发病,肺结核病占所有结核的80%以上,全国已有4.5亿人感染结核菌,有结核病患者450万,每年新增患者150万。

(二)全身症状有 乏力,消瘦,食欲不振,长期低热,多在下午或傍晚升高,盗汗,面颊潮红,重症可出现高热不退,周身衰竭。

(三)呼吸道症状:多表现有咳嗽,早期轻微干咳,或少量粘液痰,随病变进展可咳大量粘液性或脓性痰。

(四)咯血:是肺结核病人常见症状,可表现痰中带血,或小量咯血,大咯血者多见于4型肺结核,或因空洞内动脉瘤破裂所致。

(五)胸痛:胸部可有隐痛,胸膜炎病人则表现较剧。

六、常见呼吸道传染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主要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七、呼吸道传染病的主要症状

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

八、怎样预防呼吸传染病

1、教室必须要每天通风、保持空气流动。定时打开门窗自然通风,可有效降低室内空气中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调节居室微小气候,是最简单、行之有效的室内空气消毒方法。最近可能是由于气温下降的原因,我们发现有一些班级开窗通风做的不是很好,希望教室的窗户只要天气条件允许,上课时尽可能打开,无论天气怎么样,下课时都应该打开所有的门窗。建议各班指派专人负责教室的开窗通风。最佳通风时间为上午9点至10点,下午3点至4点。

2、接种疫苗。常见的传染病现在一般都有疫苗,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环节,预防性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积极手段。如果同学们家庭条件允许,不防建议你到就近的接种单位接种相关的疫苗。

3、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秋季传染病的关键。要保持学习、生活场所的卫生,不要堆放垃圾。饭前便后、以及外出归来一定要按规定程序洗手,打喷嚏、咳嗽和清洁鼻子应用卫生纸掩盖,用过的卫生纸不要随地乱仍,勤换、勤洗、勤晒衣服、被褥,不随地吐痰,个人卫生用品切勿混用。

4、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应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锻炼能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体质增强。在锻炼的时候,必须注意气候变化,要避开晨雾风沙,要合理安排运动量,进行自我监护身体状况等,以免对身体造成不利影响。

5、生活有规律。睡眠休息要好。生活有规律,保持充分的睡眠,对提高自身的抵抗力相当重要。要合理安排好作息,每天的睡眠时间不应少于8个小时。做到生活有规律,劳逸结合,无论学习或其他活动使身体劳累过度,必然导致抵御疾病的能力下降,容易受到病毒感染。

6、衣、食细节要注意。秋季气候多变,早晚温差较大,极易降低人体呼吸道免疫力,使得病原体极易侵入。同学们必须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合理安排好饮食,饮食上不宜太过辛辣,太过则助火气,也不宜过食油腻。要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如不吸烟、不喝酒,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

7、切莫讳疾忌医。由于秋季呼吸道传染病初期多有类似感冒的症状,易被忽视,因此身体有不适应及时告诉父母亲带你看医生,特别是有发热、皮疹症状,应尽早明确诊断,及时进行治疗。如有传染病的情况,应立刻隔离、绝对不可到带病坚持上课。采取隔离措施,以免范围扩大。

篇2: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教案

一、流行性感冒:该病是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也是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疾病。其主要通过空气中的飞沫、人与人之间的接触或与被污染物品的接触传播。典型的临床症状是:急起高热、全身疼痛、显著乏力和轻度呼吸道症状。一般冬春季节是其高发期,所引起的并发症和死亡现象非常严重。

二、流行性腮腺炎:该病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3-15岁的儿童。患儿在发病初期常有发热、倦怠、肌肉酸痛、食欲减退、呕吐、头痛、结膜炎、咽炎等症状,但大多数该病患儿的早期典型症状是腮腺(耳下部)肿胀、疼痛。该病患儿一般是两侧腮腺同时肿胀,但也有的患儿是先出现一侧腮腺肿大,1~2日后才出现另一侧腮腺肿大。肿胀的腮腺灼热、疼痛明显,患儿张口或咀嚼食物时疼痛加重。这种肿胀以耳垂为中心逐渐向周围蔓延,于2-3日内达到高峰,4-5日后开始减退直至完全消失。整个病程约需1~2周的时间。

三、水痘:该病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以发热及成批出现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痂疹为特征。冬春两季多发,其传染力强,接触或飞沫均可传染。发病率可达95%以上,主要是通过呼吸道和接触传播,儿童为该病的高发人群。该病起病急,很多幼儿开始发病时即出现皮肤丘疹。但稍大一点的儿童在发病初期则常有发热症状,体温可高达39-40摄氏度,并可伴有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症状。

不同的传染病有不同的治疗方法,但基本的预防措施是相通的,我们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

2.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3.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

4.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5.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卧室、电脑室、教室等。

6.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抵抗力下降。

7.不食用、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8.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9.一旦有疑似症状,要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及时隔离治疗。

10.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1.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篇3:寒冷季节如何防控猪传染性胃肠炎

1 病原

本病病原为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 该病毒只有1个血清型, 但与犬的冠状病毒和猫的腹膜炎冠状病毒有血清学交叉反应。病毒主要存在于空肠、十二指肠及回肠的粘膜, 在鼻腔、气管、肺的粘膜及扁桃体、颌下淋巴结及肠系膜淋巴结等处, 也能查出病毒。病毒对日光和热敏感, 对胰蛋白酶和猪胆汁有抵抗力, 常用的消毒药容易将其杀死。

2 流行特点

本病潜伏期12~24h, 有时长达4d, 一般在3~4d内暴发并迅速传播, 约10d左右达到高潮, 随后呈零星发病。哺乳仔猪发病, 死亡率与年龄的关系甚为密切:日龄越小, 病程越短, 死亡率越高。本病呈地方流行, 有明显的季节性, 以冬春两季发病最多。

3 临床症状

50%左右的患病仔猪体温升高到40.2~40.6℃, 精神萎顿、厌食、呕吐和明显的腹泻, 粪便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 水样有气泡, p H检验呈酸性, 内含凝乳块, 腥臭, 没有血液。病猪迅速出现脱水、消瘦等症状;有渴感, 常找地方饮水;被毛粗乱, 明显脱水, 衰弱死亡。发病末期, 粪稍粘稠, 体重迅速减轻, 体温下降, 发病后2~7d死亡, 耐过的小猪, 生长缓慢。个别怀孕母猪出现流产现象。哺乳母猪常与仔猪一起发病, 母猪食欲不振、呕吐, 进而腹泻;部分母猪体温升高, 高度衰弱。哺乳母猪患病后乳房收缩, 泌乳减少或完全无乳, 仔猪因饥饿及脱水, 死亡严重, 尸体消瘦。育成猪表现精神不振, 食欲减退或消失, 体温正常或偏低, 水样腹泻, 口渴脱水, 显著消瘦, 粪便呈黄绿色、灰色不等, 含有未消化的食物或气泡, 一般情况7d即可耐过, 腹泻停止, 不再复发, 极少死亡。

4 病理变化

尸体脱水明显, 病变主要在胃和小肠。哺乳仔猪的胃常膨满, 充满未消化的凝乳块。卡他性胃肠炎, 胃底黏膜轻度充血、出血, 肠内充满白色至黄绿色液体, 3日龄小猪中, 约50%胃横膈膜面的憩室部黏膜下有出血斑。小肠壁变薄, 呈半透明状态;肠管扩大, 充满泡沫状液体和未消化的凝乳块;肠黏膜剥落, 空肠、回肠绒毛萎缩, 内膜变得粗糙;肠道充气, 内容物液体状, 灰色或灰黑色;肠系膜充血, 淋巴结肿胀。肾浑浊肿胀和脂肪变性, 含有白色尿酸盐类。

5 实验室诊断

单抗捕获ELISA试验具有灵敏、特异和可使用非纯化抗原等优点, 是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血清学诊断的理想检测方法。也可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检测TGEV。

6 防控措施

坚持自繁自养, 如确实需要引进种猪, 应避免从疫区或发病猪场引进, 对引进的种猪严格检疫, 隔离观察1个月以上, 确实无病方可合群。禁止闲杂人员及车辆进入猪场, 做好灭鼠、除蝇、杀虫工作。

可使用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苗进行免疫接种, 母猪在分娩前5周和2周进行, 可使仔猪获得良好的被动免疫抗体;有效防止该病的发生。对曾发生过传染性胃肠炎病的猪场, 应在秋季和冬季对保育期仔猪进行免疫接种。

加强饲养管理, 实施“全进全出”的生产模式。分娩舍应做好保温工作。尽早使初生仔猪吃足初乳。猪群各阶段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做好猪场的清洁卫生和消毒工作, 临产母猪转入分娩舍前, 用温水擦洗干净并进行彻底消毒。生长育成舍每周应进行不少于2次的带猪消毒工作, 消毒要均匀、透彻。

生长育成舍猪群发生本病时, 应立即封锁发病猪场和生长育成猪舍, 隔离病猪, 对猪舍内外环境及用具、运输工具等进行严格消毒。生长育成舍工作人员应与其它猪舍特别是分娩舍的工作人员严格分开居住, 分娩舍应固定饲养人员, 避免发病猪舍的病毒传染至哺乳仔猪而造成严重的损失。

篇4:冬春季节:让孩子远离急性传染病

医生提醒: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感染性疾病,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病程早期可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等症状。腮腺肿大常是疾病的首发体征,经常是一侧先肿2~3天后,对侧腮腺亦出现肿大,有疼痛及触痛,表面皮肤不红,可有热感,张口、咀嚼特别是吃酸性食物时疼痛加重,1周左右会消退。该病易出现各种并发症,如脑膜炎、睾丸炎、卵巢炎、胰腺炎等,个别较严重的脑膜脑炎可出现惊厥、昏迷,有可能留有后遗症甚至死亡,因此当患儿得该病时需及时到医院就诊。

病例2:上小学三年级的妞妞近2天身上出现了一些小痘痘,脸上、前胸、后背都有,并伴有瘙痒,有些还被抓破了,她告诉妈妈身上不舒服,且不想吃饭。妈妈给妞妞吃了扑尔敏药物,瘙痒减轻了些,但是小痘痘却越来越多了,有些变成了小水疱。妈妈带她到医院检查,医生告知妞妞患了水痘,为她开了药物,并嘱咐她必须在家口服药物,并且要和别的同学隔离以免传染,要等到所有疱疹全部结痂才能去上学。妞妞听了医生的话在家休息和吃药,直到所有疱疹全部结痂,病情痊愈后才去上学。

医生提醒:水痘是一种传染性极强的儿童出疹性疾病,其临床特点是皮肤粘膜出现瘙痒性水疱疹,全身症状轻微。其皮疹特点为:分批出现的红色斑丘疹,迅速发展为圆形、泪滴状小水疱,周围有红晕,1~2天后水疱内容物变为浑浊,渐破溃并结痂。皮疹多见于面部及躯干部,四肢较为少见,在口腔、头皮等部位亦可有疱疹及破溃。该疱疹容易继发感染,因此避免抓伤,剪短病儿指甲,勤换内衣,局部或全身使用止痒镇静剂药物。

病例3:上小学的东东近3天高烧不退,体温持续38°C~39°C,并出现咳嗽、流涕、流眼泪等症状,并且精神也很差,不吃一点东西。东东妈妈在家附近的诊所给他肌肉注射退热药且药物灌肠,毫无一点效果,体温反而比以前更高了,有时达到40°C,父母急坏了,急忙带东东到医院去检查,医生仔细检查了东东的身上的皮肤及口腔,说东东可能要出麻疹,建议东东住了隔离病房,果然,在住院的第二天东东的身上出了皮疹,首先在耳后、颈部出现,接着面部、躯干及四肢也出现了皮疹,随着皮疹的出现,东东的体温比以前低了些,精神也见好转,住院4~5天后,皮疹开始消退,东东的食欲精神也随之好转,住院10天东东痊愈出院了。

医生提醒: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病程早期主表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可有发热、咳嗽、流涕、流泪、咽部充血等,在出疹前口腔内可看到麻疹粘膜斑,此为麻疹病人特异体征,医生往往根据麻疹粘膜斑来诊断麻疹。在出疹前体温往往很高,有时达40°C以上。出疹具有一定顺序,首先见于耳后、颈部,接着是面部、躯干及四肢,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病程一般为7~10天。

预防措施

以上提到的流行性腮腺炎、水痘和麻疹均为儿科急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预防小儿传染病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按时接种疫苗。儿童出生后一般会在当地的预防保健机构设立预防接种卡,并进行基础预防接种,现在学校也定期为儿童接种各种疫苗以有效防止各种传染病。

第二:以上三种传染病均为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直接接触源传播,或由飞沫、唾液污染的食具和玩具直接接触传播。因此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混用生活用具,比如毛巾、牙刷、碗筷、水杯等,不用手揉眼睛,饭前便后要洗手。冬春季节要注意室内通风换气。

第三:了解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特点,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避免发生各种并发症。

第四:让孩子适当锻炼并积极参加户外活动,增强体质;同时要对孩子加强营养,让孩子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第五:在传染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同传染病人接触,发现传染病人要及时隔离,如果接触了传染病人,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检疫,并采取必要的免疫预防。

篇5: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教案

一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第九期

传染病防控教育主题班会教案

教学目的:

通过本次班会的教育,使学生了解春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你们知道有哪些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吗?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介绍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八角希望小学

一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第九期

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麻疹是通过呼吸道飞沫途径传播,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第二次发病者极少见。未患过麻疹又未接种过麻疹疫苗者普遍具有易感性,尤其是6个月~5岁幼儿发病率最高(占90%)。

4、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八角希望小学

一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第九期

三、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

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

四、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八角希望小学

一年级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第九期

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五、总结:

篇6: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教案

年级:

授课者:

时间:

教学内容:

学习一些食品安全及传染病防控等方面知识。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在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了解传染病的种类、症状以及预防措施,能加强学生的卫生防控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夏季是疾病特别是传染性疾病的多发季节,如果不注重个人的卫生,乱买乱食“三无”食品,可能会对自己的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可能还会感染上传染病。那我们平时怎么样注重食品安全呢?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又有哪些呢?它们是怎样传播的?常见的传染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这次班会,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些问题。

二、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食品卫生习惯。

1、正确洗手,是饮食安全第一步。

“湿、擦、搓、捧、干”,人人饭前便后不忘做,病菌不入口。

2、路边饮食、零食拒入口,疾病远离我。

3、购买食品时要进行选择和鉴别,不购买“三无食品”。就是没有商标的食品不能买;没有生产日期的食品不能买;没有厂址的食品不能买。

4、除了服药预防外,食疗也是方便可行的选择。一根白萝卜、半个橘子皮、三片生姜、两段葱白、一绺香菜,煲汤全家喝,就能够达到增强呼吸道防护能力的作用。

三、发生身体不适怎么办?

1、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2、饮水。立即喝下大量洁净水,稀释毒素。

3、催吐。用手指压迫咽喉,尽可能将胃里的食物吐出。

4、用塑料袋留好呕吐物或粪便,送医院检查,以便于诊断。

5、出现脱水症状(如皮肤起皱、心率加快等),应尽快将国毒病人送往附近医院救治。

四、了解常见传染病的种类和症状及传播途径。

1、肺结核

常见症状:肺结核最常见的症状为咳嗽、咯痰2周以上,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痰中带血,也有一部分患者会出现午后低热(一般不超过38℃)、盗汗、胸痛、食欲不振、疲乏和消瘦

无力等症状。

预防:集体生活场所,由于人员居住密集,一旦出现一个传染性肺结核患者,就很容易相互传染而造成结核病暴发流行。因此,要注意采取房间通风等措施来预防结核。在发现有传染性的结核病患者之后,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1)尽快地使肺结核患者离开集体环境并接受正规的抗结核治疗;(2)对场所进行消毒;(3)保持通风及阳光充足;

(4)同处的人员都属于密切接触者,应注意自身是否有咳嗽、咯痰的症状,尤其是这些症状超过2周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检查,一旦诊断为肺结核,应立即治疗

2、水痘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水痘的典型临床表现是中低等发热,很快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迅 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病原体传播的主要途径有:空气传播,水传播,饮食传播,接触传播,生物媒介传播等。

五、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

预防传染病的一般措施也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控制传染源

对传染病人要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治疗、早隔离,防止传染病蔓延。患传染病的动物也是传染源,也要及时地处理。这是预防传染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切断传播途径

切断传播途径的方法,主要是讲究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3.保护易感者

进行预防接种,提高易感人群的抵抗力。积极参加体育运动,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搞好环境和个人的卫生。

六、预防传染病,我们该这样做。

1.合理膳食,增加营养,要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宜多食些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2.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

3.勤洗手,并用流动水彻底清洗干净,包括不用污浊的毛巾擦手; 4.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5.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6.不食、不加工不清洁的食物,拒绝生吃各种海产品和肉食,及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不随便倒垃圾,不随便堆放垃圾,垃圾要分类并统一销毁。

7.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便吐痰,打喷嚏;

8.发热或有其它不适及时就医;到医院就诊最好戴口罩,回宿舍后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9.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到传染病流行疫区;

10.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适当消毒,如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七、总结:

篇7:关于加强季节性流感防控的通知

为加强冬、春流感防控工作,根据《传染病防治法》、《学校卫生管理条例》和《学校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方案》及上级加强流感防治的工作要求,特提出以下防控建议,请认真落实:

一、建立流感防控工作责任制,落实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学校晨检、因病缺勤病因追查与登记制度。

规范进行晨检,提高晨检在防控工作中重要性的认识。每日各班级、处室指定专人对所有学生和教职工进行晨检,并做好记录。晨检时应注意体温表应一人一用一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二、每日指定专人对所有教室、办公室、食堂、图书室等学生活动场所按《学校流感防控工作方案》要求进行通风消毒,每天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半小时,并做好记录。

三、搞好个人卫生和环境消毒,培训处室工作人员及学生按正确洗手法洗手,开展关于流感防治知识的健康教育,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四、配齐流感防治应急物资,加强流感疫苗接种宣传、通知单发放和流感样病例监测、报告。对班级中出现异常增多的流感样病例应立即报告学校及卫生部门并按要求处理。

五、注射流感疫苗。

岚山区巨峰二中

篇8: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教案

1 流行病学特点

发生于冬末春初寒冷季节, 以每年的11月至下一年的早春发生较多, 寒冷、潮湿、卫生不良等都能导致本病的发生。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染途径主要是消化道, 病猪排出粪便污染饲料、饮水和各种用具, 可成为本病的传染因素。各年龄段的猪均可受感染, 发病率和死亡率随猪龄增长而下降, 1~3日龄哺乳仔猪感染率最高, 病死率可达90%以上。一旦发病传播迅速, 3~5d可波及全群。

2 临床特征

(1) 仔猪的典型症状是突然发生呕吐, 随后迅速发生剧烈的腹泻, 呈黄色、淡绿色或灰白色水样粪便, 内含不消化的凝乳块。后期粪便如水, 肛门失禁, 臀部、后肢和尾部被稀粪污染, 小便量少而黄, 食欲废绝, 不愿行动, 步行蹒跚, 卧地颤抖, 病猪迅速脱水、精神沉郁、被毛粗乱, 少吃或不吃、脱水消瘦, 眼球下陷, 体温下降, 一般2~3d衰竭死亡。7日龄以内的仔猪由于严重脱水, 加上母猪发病时无奶, 死亡率高达50~100%, 10~20日龄仔猪死亡率5~10%, 随日龄的增加死亡率降低。

(2) 断奶后的仔猪临床症状较轻, 发病开始时, 食欲减少, 愿喝清水, 以后腹泻, 粪便稀薄, 粪色粪状如黄酱, 粪中常混有未消化完的饲料。精神萎靡, 迅速消瘦, 眼窝下陷, 卧地不愿走动, 体温一般不升高。后期四肢下部、耳端、尾尖发凉。如能及时治疗, 大部分可痊愈, 死亡率3~5%。

(3) 架子猪、育肥猪和成年公、母猪发病后症状较轻微, 表现为食欲减少、不吃, 有时可见呕吐, 拉黄绿色或褐色水样稀便, 并混有气泡。一般于7~10d康复, 几乎不死亡, 但抵抗力弱的猪、尤其有并发症时会死亡。

3 病理解剖与诊断

3.1 解剖

解剖腹泻的病猪, 病变常局限在胃肠道。胃内充满凝乳块, 胃粘膜充血。小肠内充满黄色液体, 并含有未消化的凝乳块, 肠壁变薄呈半透明。在普通显微镜下可以到绒毛萎缩, 肠淋巴结水肿, 其他脏器看不到病变。

3.2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 发病季节, 水泻, 呕吐, 所有猪发病, 大猪一般不死, 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病变主要在肠道, 传播迅速, 治疗无效等基本上可以确定为病毒性腹泻。7日龄以下不发病在13~39日龄发病的仔猪一般为轮状病毒病, 7日龄以内发病死亡的往往是TGE或PED。最终的诊断还要靠实验室检查。送检发病未死乳猪的小肠, 用荧光抗体技术可在2h内得出明确诊断。

4 综合防控策略

4.1 生物安全策略

4.1.1 环境消毒

消毒是生物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发病栏舍的粪沟每天用5%烧碱水处理一次, 粪房用生石灰进行喷洒, 猪场所有道路和栋与栋之间的使用3%的烧碱喷洒。全场每天都要彻底消毒一次, 用酚类、氯制剂或碘制剂等消毒剂可轻易杀灭该病毒。

4.1.2 栏舍消毒

加强栏舍消毒, 尤其是产房卫生消毒。仔猪断奶后, 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洗, 清除粪便及污染物, 干燥、喷洒消毒剂, 空舍7d以上, 同时对产房所使用的工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待产母猪进行卫生清洗后, 方能进入产房。

4.1.3 控制人员进出

饲养员在自己的工作舍内要有专用的工作服和水鞋, 走出舍外必须更换。对运输工具每次使用完后进行清洗和消毒。杜绝从发生疫情的地区或猪场引种, 避免引入带毒或感染的种猪。

4.2 饲养管理

(1) 加强饲养管理, 喂营养丰富的全价饲料, 促使猪群膘肥体壮, 提高抗病能力。防控仔猪腹泻要重视母乳质量, 保证哺乳母猪沁乳量多质好以及初生仔猪及时吃到初乳。以此保护新生仔猪的安全。

(2) 保证产房温度在20~25℃左右, 保温箱中的温度在仔猪1周龄时保持32~35℃, 以后每过一周, 温度下调2℃。保育舍室温应达到28℃左右。给母猪提供安静、清洁、干燥、采光性和通风良好的猪舍环境。带猪消毒最好使用干粉消毒剂, 如欧克斯干粉消毒剂、密斯驼粉、境舒宝 (环境改良剂) 等。

(3) 检查猪舍供水系统, 确保水质和水流量正常, 在母猪哺乳期, 可以在空槽时, 往料槽中加水, 提高母猪的饮水量等。另外从第四天开始, 增加母猪的饲喂餐数, 每天饲喂3~5餐, 尤其是晚上十点半以后必须饲喂一餐, 可有效的减少仔猪腹泻。

(4) 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方式, 切断病原微生物的交叉传播, 每天对消毒池中的水进行更换, 保证消毒水的最低杀菌浓度, 对进入产房的所有物品、人员均应进行消毒。

4.3 预防接种

每年的1月、5月、9月全群后海穴接种猪流行性腹泻与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灭活苗, 可作为常规免疫。如免疫全群两次后还暴发此病, 则需对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进行加强免疫, 为所产仔猪提供一定水平的母源抗体, 保护仔猪度过易感期。猪场根据自身特点和总结以往的疫病流行情况, 有针对性地使用死苗或弱毒苗, 对疫情稳定的猪场进行灭活苗免疫;对不稳定和受疫情威胁的猪场可考虑弱毒疫苗进行免疫。

4.4 药物保健

在猪业管理中“养重于防, 防重于治”的理念是根本之道。药物保健作为目前猪场主要的防控手段, 从营养、免疫等角度来弥补饲养管理的疏漏, 在生产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母猪分娩前1周到产后2周, 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毒立克+专治拉稀 (诺氟沙星) +补血生乳丹, 连用7d。根据母猪健康状况可考虑产后3~10d:添加绿亨氟力康+高强多杀, 净化乳汁, 有效地预防仔猪腹泻与呼吸道疾病。

4.5 药物治疗

篇9:季节性传染病防控教案

冬春季节 警惕这些传染病偷袭孩子

专家简介

曹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感染科主任,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感染学组秘书。从事儿科感染性疾病研究,尤其在发热性疾病、传染性疾病、耐药菌感染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专家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二下午

1.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多喝水、多休息

症状 诺如病毒传染性很强,学校、托幼机构、餐厅等是集中暴发的主要场所。感染诺如病毒后,2~3天就会开始出现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胃痛、腹泻等,严重的会有头疼、发烧等。

治疗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属于自限性疾病,一般情况下无需特殊治疗,主要通过补液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以及充分的休息与饮食调理。但婴幼儿及患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较高,须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诺如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很多种,最常见的是与病人接触,或接触到病人用过的东西以及病人的排泄物、呕吐物、唾液等。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物,做好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本病的关键,要养成勤洗手、不喝生水、生熟食物分开等健康生活习惯。

2.手足口病:注意脑炎等并发症

症状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以柯萨奇A组16型、肠道病毒71型多见)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少数病例可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肺水肿、循环障碍等,个别重症患儿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死亡,致死原因主要为脑干脑炎及神经源性肺水肿。

治疗 本病如无并发症,预后一般良好,多在一周内痊愈。目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主要对症治疗。重症病例需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尤其是脑、肺、心等重要脏器功能。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就诊。患儿不要接触其他儿童,父母要及时对患儿的衣物进行晾晒或消毒、对粪便进行消毒处理。轻症患儿不必住院,宜居家治疗、休息,以减少交叉感染。本病流行期间,家长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应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3.流行性感冒:多喝水、常通风

症状 从感染病毒到发生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到2天。绝大多数患儿发病突然,先是出现发冷、寒颤等症状,随后发热,体温升至39℃以上,持续3~5天,并伴有头痛、全身酸痛、疲倦、咽干、咽痛、咳嗽、咯痰、流鼻涕等上呼吸道疾病症状。

治疗 本病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主要以缓解症状为主,通常在一周内痊愈。如:初起流鼻涕、打喷嚏症状较重时,可以服用感冒药;咳嗽、咯痰等症状较重时,可选用祛痰和止咳药物;出现高热,可服退热药。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流感患儿需注意多补充水分、多休息,房间要多通风;饮食应注意营养均衡、易消化,发病前期以清淡饮食为主。若发现孩子高热持续不退或退热后体温又上升,同时出现咳嗽、喘息、面色发白或青紫时,说明有并发喉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的可能,要立即就医。

4.猩红热:卧床休息最重要

症状 此病是高发于冬末春初的急性发疹性传染病,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病,以2~10岁幼儿为最多。

①轻型:发热不高,有咽炎,出疹期短,皮疹少而稀,往往未引起注意而自愈,常在出现皮疹脱屑或并发肾炎后才知道患了猩红热。

②中毒型:病势发展迅速,突然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常有惊厥、昏迷、呕吐、烦躁不安,有时可迅速出现休克。皮疹很快遍及全身,且常有出血点。

③脓毒型:较中毒型症状更重,患儿有高热、烦躁不安,咽峡炎加重等症状,但此类患儿现已极少见。

治疗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患儿要卧床休息,并注重加强饮食营养,及时补充水分,症状严重的可输液治疗。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居室应注意阳光充足和空气新鲜,保持安静。患儿需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饭后漱口。出疹期间,要加强皮肤护理,可涂抹药水止痒。应给孩子剪短指甲,以防孩子不慎抓破皮肤而造成感染。

5.麻疹:警惕肺炎等并发症

症状 起病初期似感冒,有发热,体温可达40℃,有流涕、咳嗽、结膜充血、畏光等症状。起病2~3天后,口腔两侧颊部的黏膜上可出现小白点,周围有红晕,4~5日后开始出疹,皮疹先见于耳后,逐渐由发际、前额发展到颜面、胸背、四肢、手足心。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整个病程约10天左右。一旦麻疹治愈,可获终身免疫。

治疗 无并发症的麻疹患儿不必住院治疗,但因患儿在出疹的5天内传染力很强,必须严格隔离。若患儿高烧不退、咳嗽加重、呼吸急促,有可能并发了肺炎;如果在出疹过程中患儿声音嘶哑,喝水即呛咳,这是并发喉炎的前兆。出现这些并发症都要及时就医。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给患儿保暖。在发热出疹期间,多喝水,这样可以使皮疹易于发透,又利于体内毒素的清除。给予易消化又营养丰富的食物,特别要注意维生素A的补充。发热有助于皮疹透发,所以出疹期高热不退可用小量的退热药,但体温不要降得太低,维持在38℃左右。在恢复期除少吃油腻的食品外,无需忌口,每天可用温开水将毛巾浸湿擦净鼻和眼睛。

6.流行性腮腺炎:少吃酸性食物

症状 此病主要由飞沫传播,接触了患者使用的食物、餐具、玩具等也可发病,儿童患病一次后通常可获得终身免疫。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后,首先出现发热、浑身酸痛、流涕、咽部红肿等症状,1~2天后腮腺肿胀,一般一侧腮腺肿痛1~2日后另一侧肿。腮腺肿胀以耳垂为中心,耳下明显,肿胀处不红、发亮,张口、触压时疼痛。发热在3~5日后可退去,腮腺肿胀约1~2周后消退。

治疗 无并发症的儿童无需就医,只需在家中隔离护理,到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若发现孩子高热不退、呕吐频繁、头痛、精神萎靡、嗜睡,要警惕并发脑膜脑炎,需及时送医院诊治。

注意事项和预防措施 患儿宜卧床休息,进食易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多饮水。不要给儿童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可加重疼痛。用冷毛巾挤干水后轻轻地贴在肿胀的部位,可减轻疼痛和肿胀。

篇10:秋冬季节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

梅桥中学 梅后园

随着时间推移,秋冬季节的来临,许多季节性传染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开始流行,为了加强传染病防治意识,提高防治知识水平,讲一讲秋冬季常见的传染病防治知识,希望能给大家的身心健康提供一定的帮助。下面主要分两大类疾病给广大师生们介绍,一是呼吸道传染病,二是食原性疾病的防治。

一、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秋冬季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膜炎、水痘、禽流感等。学生是呼吸道传染病的易感人群,学校又是这些易感人群聚集的场所,一旦有传染源的传人,即可通过空气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在学生中造成疫情扩散,甚至引起局部暴发。

1、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3型。甲型流感病毒分若干亚型,极易变异,人群对变异后的病毒株 缺乏免疫力,甲型病毒多为大流行;乙型病毒多为局限性流行;丙型病毒多为散发型。急性流感患者是本病的唯一传染源,病初2—3日传染性最强,病后7日后仍有传染性,通过 空气飞沫传播,人群普遍易感。

临床表现

本病潜伏期短,一般1—2日,短者数小时,最长3—4日。发病急骤,全身症状较重,而呼吸道症状往往较轻。根据临床表现分为3型。(1)单纯型流感:本型最常见。初起畏寒、发热,体温迅速升到39—40℃,全身不适,剧烈头痛,腰、背及四肢酸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大部分患者2—3日后才出现喷嚏、鼻塞、流涕及咳嗽。体温和上述症状多在1—2日内达到高峰,3—5日热退,症状明显好转。(2)原发性肺炎型流感:起病时症状与单纯型流感相似。但有持续高热、剧烈咳嗽、呼吸困难及紫绀;咯粘稠痰,有时咯血痰。胸部x线检查有片状阴影。(3)中毒型流感:患者高热不退,神态昏迷,谵妄,抽搐,心力衰竭,休克。

预防

(1)患者隔离和治疗一星期。

(2)患者用过的食具、衣物等煮沸消毒或阳光暴晒2小时。患者的房间可用紫外线或食醋熏蒸,进行空气消毒。

(3)流感流行期暂停集会和集体活动,不到患者家串门。

(4)流行期间,可用抗病毒药物作预防服药。

(5)流感灭活疫苗或减毒疫苗注射,在半年到一年左右有预防同型流感的作用。

2、流行性脑膜炎

是由脑膜炎奈瑟氏菌通过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流行,是国家法定乙类传染病。

该病的一般表现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精神不振,颈项强直,重者可出现昏迷、抽搐。流脑根据病情轻重分为普通型和暴发型。暴发型起病急骤,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严重休克和呼吸衰竭,危及生命。因此,在流脑高发期,若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或者突发高热、身上有出血点、头痛、喷射状呕吐、嗜睡、烦躁不安等症状,要立即到正规医院抢救治疗,以免延误病情。传染源:带菌者和病人;传播途径:病原菌主要借咳嗽、喷嚏、说话等由飞沫直接从空气传播,进入呼吸道引起感染。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Epideiliic parotitis简称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人是腮腺炎病毒的唯一自然宿主。腮腺炎患者和健康带毒者是本病的传染源。腮腺炎主要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生,尤以5-15岁患者较为多见,2岁以下、40岁以上很少发病。腮腺炎在冬春季发病较多,但全年都可发生感染流行。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学校和新兵中爆发。大约每2年发生一次流行。一次感染后可获得终身免疫,但个别抗体水平低下者,亦可再次感染。

腮腺炎由患者和健康带毒者的唾液或呼吸道分泌液飞沫经空气传播。患者在腮腺肿大前7日至肿大后9日均可自唾液中分离出病毒。被患者和健康带毒者唾液污染的食具或玩具,在短时间内接触到易感者的口腔亦可引起感染。本病潜伏期14-21天,平均18天。病毒侵入上呼吸道粘膜并在局部生长繁殖,患者受感染后,大多无前驱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倦怠、畏寒、食欲不振、低热、头痛等症状,其后则出现一侧腮腺肿大或两侧腮腺同时肿大,2-3日内达高峰,面部一侧或双侧因肿大而变形,局部疼痛、过敏,开口及咀嚼时疼痛明显,含食酸性食物胀痛加剧,常可波及邻近的颔下腺。舌下腺及颈部淋巴结。腮腺肿大可持续5日左右,以后逐日减退,全部病程约7一12日。睾丸炎、卵巢炎、脑膜炎等并发症。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服用中药抗病毒冲剂预防,流行季节注射“麻风腮”疫苗提高免疫力。

4、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PC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冬春好发。病人为主要传染源,通过呼吸道及病人用具传播。主要症状:潜伏期1—2周,发病初期伴发热、头痛、食欲不振,全身不适及上感症状。1—2天后躯干皮肤出现斑疹,数小时后转化为丘疹、疱疹,伴搔痒,抓破后能留下斑痕。

预防:及时隔离患者7—10天,避免接触患者分泌物,有条件者可注射免疫球蛋白。流行季节前注射水痘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5、禽流感

禽流感——高致病性禽流行性感冒。是由A型病毒引起,禽类发作时呼吸系统疾病至全身败血症等多种症状的综合病症。人如密切接触或进食患病家禽可造成感染。

预防:远离家禽及其分泌物,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开窗,少去空气不流通或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用流动水勤洗手,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鼻口,并及时将纸巾投入有盖的垃圾桶内;吃禽肉、禽蛋要煮熟煮透。概括而言,呼吸道传染病的总体原则为以下六点:

1、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2、加强卫生宣教,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3、教室、寝室注意经常开窗通风。

4、学校开展晨检制度,以便及早发现病人,采取措施。

5、适当的采取预防性服药措施。

6、针对性的开展预防接种。

二、食原性疾病防治

天气转凉,人们的食欲也开始恢复,许多人在吃东西时就不像夏天那么注意了。而秋冬季依然是食原性疾病多发季节,此时,更应该把好“病从口入”关,注意方方面面的食品卫生问题,防患于未然。

人们所说的肠道传染病,医学上是指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的一类传染病,在我国法定的传染病中,包括甲类传染病中的霍乱,乙类传染病中的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和阿米巴痢疾、脊髓灰质炎、甲、戊型病毒性肝炎,丙类传染病中的感染性腹泻病等。病人和病原携带者是该类疾病的传染源,主要通过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媒介传播。特别是夏秋季气温高、空气湿度大、气候干燥,有利于细菌繁殖,容易导致食物腐烂变质,如预防措施不力,极易引起急性肠道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每年的5-10月为流行季节,7—8月为高峰,多发于文化程度低、个人卫生习惯差的人群。

腹泻、呕吐、腹痛、腹胀是很多肠道传染病和食物中毒的共同症状,部份患者出现畏寒发热,甚者还可出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意识不清等症状。由于致病因素不同,患者症状表现也不一样。霍乱表现为无痛性腹泻,水样便,不发热;痢疾的腹泻伴有腹痛,发热,里急后重,脓血便;食物中毒的腹泻常伴有腹痛,呕吐,多为先吐后泻;细菌性食物中毒多伴有发热;其他感染性腹泻也常有腹痛等症状。在诸多肠道传染病中,尤以霍乱发病最重,传播快,危害大,容易引起暴发。若病人就诊不及时,易导致死亡。

预防食物中毒和肠道疾病的发生应从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增进人体抵抗力着手,严格把好“病从口入”关。预防措施如下:

(1)要选择购买新鲜的肉类、水果、蔬菜、海产品及水产品,奶制品应购买经消毒过的牛奶而不买生奶,采购的肉类、海产品、水产品及其半成品等若未食用,应及时进行冷藏保存。

(2)加工菜品必须煮熟烧透,尤其是海产品、水产品更要煮熟烧透,不要生食或半生食海产品,严禁食用已死亡的海产品(虾类、蟹类等);凉菜卤菜色、香、味正常,不要使用硝盐(亚硝酸盐)卤制菜品。加工好的菜品要妥善保存,避免熟食品与生食品接触,用于加工生、熟食品的刀具、餐具、案板等要分开,所有臵备食品的用具表面必须干净,抹布应每天清洗,并在下次使用前煮沸消毒,以防止食品制作过程中的相互污染。扁豆中毒多发生在9-11月份。生扁豆中的毒素耐热,使用急火炒的扁豆或凉拌,发生中毒者多,而食用煮熟、闷透、色变的扁豆就不易中毒。

(3)不要食用腐败变质的禽、蛋、肉、水产品以及超过保质期的食品;不要采食野生菌和食用发芽的土豆及霉变玉米面。不要食用来历不明的食物(包括一些野生植物、野果等)和水。

(4)在学校食堂及家庭用餐,不要在外面小店用餐。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做到饮用安全卫生的水,不要喝来历不明的水,避免喝生水,尽量饮用开水。

(5)加强个人体质锻炼,做到饮食有节,不暴饮暴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6)尽量不要参加群体性聚餐,如生日宴、聚会等,以预防食物中毒和食源性疾病的发生。一旦出现呕吐、腹泻等肠道传染病症状,应立即去医院就诊,同时及时向学校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关于预防疾病、治病的谚语:

1卫生搞得好,疾病不缠绕。2

不干不净,吃了生病。

3卫生好,病人少;饮食净,少生病。4 预防肠胃病,饮食要干净。

5卫生搞得好,疾病不来找。6丰收要靠劳动,强身要靠卫生。

7防病无别窍,卫生要搞好。8天怕乌云地怕荒,人怕疾病草怕霜。英雄只怕病来磨。9 什么风都下雨,什么病都死人。

少数民族关于预防的谚语俗语:

1机器不擦要生锈,人不卫生要短寿。(壮族)

2眼睛害病是手上得的,肚子害病是嘴里得的。(哈萨克族)3寒从脚下起,病从口中入。(蒙古族)

上一篇:中华情,中国梦下一篇:郁达夫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