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王召见观后感800字

2024-04-07

女王召见观后感800字(共5篇)

篇1:女王召见观后感800字

戴安娜死前媒体曝光率很高,以其慈善事业、离婚、绯闻、接受采访等最有效的现代炒作方式,迎合了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从而赢得人民的爱戴。在其死后,英国上下群情悲痛。布莱尔很乖巧地冠之以“人民的王妃”博取民众好感,媒体更是尽其煽情的能事,将矛头指向了与戴安娜对立的王室,而此时只有王室保持沉默。女王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保护两个孙子,尽量让他们少受刺激;二是戴安娜已经不是王室的人,王室不宜作出反应。但是,在媒体的煽动下,民众很快就对王室的沉默表示了愤怒,并提出了不理智也不合法的要求:为非王室成员的戴安娜举行王室最高规格的葬礼,白金汉宫降半旗,女王对事件表态,等等,并有失控的趋势(民意出现了取消君主立宪制的倾向)。迫于民意的压力,布莱尔紧张斡旋,最终女王作出重大妥协,接受了人民的所有要求,危机圆满解决。

在这次危机背后,我们看到了布莱尔、媒体、查尔斯王子、民众和女王真实的一面:布莱尔的做法完全是出于政治的需要,尽管在片中他也同情女王,也为他不得不对女王提出的要求而向幕僚大发脾气,但他毕竟是改革派的政治领袖,支持率才是硬道理;媒体的作为完全是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头版头条怎么好卖怎么来,怎么煽情怎么来,完全不顾戴安娜死前已经不是王室成员,完全不顾王室家庭和小王子们的感情,将矛盾直接引向王室,要求本来就不升旗、四百年都没降过半旗的白金汉宫降半旗,并要求按王室最高规格安葬一个平民,并且女王要向她的灵柩致敬;查尔斯王子则胆小怕事,主动讨好政客和民众,把自己的母亲当挡箭牌,连布莱尔都看不过去,说:“Let her mother take the bullet, not him. What a family!”;民众的反应更多的是感性而非理性,当他们心中充满悲伤、需要发泄情绪时,除了哭泣,对王室的愤怒则是最好的发泄方式;只有女王,她是最正直、最理性、最顾全大局、最坚强的,她只是做了一个女王、一个奶奶应做的事,按她从小受教育的“责任第一,个人第二”的信条来做,按她就职时向上帝所立的誓言而行,戴安娜葬礼的安排也是完全尊重她家里人的要求来办,整件事情她除了回避媒体,基本没做错任何事,但,这也许就是她的悲剧所在。

对于女王,我觉得她很可怜,但却很伟大。在片中,她的权力仅限于指挥她养的那几条狗,她孤独地驾着汽车驶在旷野,她“相信人民的智慧和判断”,但她的人民却背弃了她,连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也出卖她,旷野里的那只孤独而优雅的大麋鹿就是她的化身,她也明白那只麋鹿的死也许就是她王权的归宿。于是,我们看到女王务实地妥协了,就像布莱尔说的:“That is the way she survives.”(那就是她生存的办法),她似乎明白了传统规则是需要与时俱进的,她接受了modernize(现代化)。她的妥协,表面是王室向人民的妥协,实质是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人文主义价值观的妥协,这种妥协是顺应了时代的潮流,但是,谁能说随波逐流就是好事呢?但有一点应该是好事,那就是有些东西她还是放下了,显得很大度。在葬礼致词之后,当画面上万众起立,掌声雷动,悲情一泻千里的时候,我却看到一个默默承担了人民所有痛苦的高贵的女王!就像那头屹立在旷野之上孤独而优雅的麋鹿!

其次,电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君主立宪制及其背后的东西。英国是第一个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女王只是国家和英联邦的象征,并无实权,随着现代思潮的发展,她的位置越来越尴尬。片中改革派的布莱尔在走马上任时接受女王任命,一切显得那么扭捏和形式化,现代思想和皇权传统的冲突表露无遗。这时候我们不仅要问:英国人为什么还要设皇帝?这得从宗教和文化的层次找答案了。西方信仰上帝,皇帝是替上帝管理世间国度的人,她向上帝汇报工作,她必须是公义的、正直的、圣洁的、智慧的、勇敢的人格榜样,所以她是人民信仰体系中一个很重要的、可以在人间被感知的上帝的代理人,有些类似主教的意思。所以,女王不仅仅是国家元首,她更是民族的精神领袖,民族团结的灵魂,大家可能不知道,连英国的国歌都是《神佑女王》(God Save The Queen)!所以说,君主立宪制不仅仅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妥协的结果,更是宗教文化与政治经济之间妥协的结果,而且很显然这种结果对一些国家来说是行之有效的政治体制。美国在二战后接管日本时,也是出于对宗教和文化的考虑,才保留日本天皇的,日本民族也才得以留存其灵魂,也才有后来的国力迅速提高。世界上除了英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还真不少。这些国家的皇权基本都跟宗教信仰的传统有关。

这对我们来说还是很难理解,我也曾感到费解,但也许那些有国王的人反过来会对我们的很难理解感到很难理解:Why not?为什么不要皇帝呢?他们研究后就会发现:一、我们都是唯物主义无神论武装起来的头脑;二、在我们历史观中,皇帝都是些奢华无度、鱼肉百姓的暴君或昏君;三、在我们的哲学观中,君主立宪制只是资产阶级向封建主义妥协的结果,仅仅是政治和经济的产物,而没有一点精神层面的因素;四、我们其实很现实,没有用(严格说是现实的物质功用)的东西就丢掉,有利用价值的东西才保留。所以,要是问中国人:废除君主立宪制好不好?十有八九都说好。因此,大家世界观不同,我们就不好以自己的世界观去评价别人的世界观。

另外,影片的拍摄手法也值得一提。多次让女王出现在卧室、起居室、书房、餐厅、厨房、自己开车等场景中,这样我们看到一个有血有肉、情感丰富的贵族妇女,而不是一个政治象征;在花堆前和群众面前那段复杂的表情转换,演员拿捏得非常到位,把女王悲剧的命运和坚强的人格表现得淋漓尽致;戴安娜生前片断、媒体的报道、悲情的大众、布莱尔及其幕僚、查尔斯王子、王室家庭生活,这些场景的穿插,使得电影情节紧凑而冲突激烈,每个细节都是有用的。对于学习电视编导专业的我,也有很多启迪。

总之,这部影片不仅在影片的拍摄手法上打动了我,也在内容及思想深度上深深的吸引了我,绝对是一部值得看两遍的成功之作。

篇2:女王召见观后感800字

戴安娜死前媒体曝光率很高,以其慈善事业、离婚、绯闻、接受采访等最有效的现代 炒作方式,迎合了当代的人文主义思潮:民主、自由、平等、博爱,从而赢得人民的爱戴。在其死后,英国上下群情悲痛。媒体更是尽其煽情的能事,将矛头指向了与戴安娜对立的王室,而此时只有王室保持沉默。女王的理由很简单:一是保护两个孙子,尽量让他们少受刺激;二是戴安娜已经不是王室的人,王室不宜作出反应。但是,在媒体的煽动下,民众很快就对王室的沉默表示了愤怒,并提出了不理智也不合法的要求:为非王室成员的戴安娜举行王室最高规格的葬礼,白金汉宫降半旗,女王对事件表态,等等,并有失控的趋势(民意出现了取消君主立宪制的倾向)。迫于民意的压力,布莱尔紧张斡旋,最终女王作出重大妥协,接受了人民的所有要求,危机圆满解决。

电影开始没多久的时候,女王就对自己的画师说:“我很羡慕你能去投票,倒不是为了在谁的名字上打钩,那种感觉一定非常微妙”画师回答:“您虽然没有投票的权利,可政府是您的”这些对话直接反映的是君主立宪制国家政府的本质,即:君主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但其实际上并没有权利去制定国策、管理人民。一切权利皆来自议会(议会主权原则),议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有趣的是,接下来女王对管家说:“他还不是首相,只不过是准首相而已,我还没有任免他”这是女王对自己高贵性的自我肯定,但在我看来,实属滑稽。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女王不仅仅是国家的象征而已,她还要承担相应的一些程序性的工作,且无法推辞。

随着剧情的发展,女王最后不得不向公众露面,并且亲自参加戴安娜的葬礼。这一点才是本片最突出的地方。影片里首相曾打了一通电话给女王,女王在厨房里接听了电话,首相说道:有四分之一的人民希望推翻君主立宪制!这深深触动了女王的心,并促使女王折服。这反映的其实是有两点,一点是人民主权原则,另一点是基本人权原则。在如今的西方社会,人民享有绝对的自由,可以随性表达自己的想法且受法律的保护,而政府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所以在绝大多数的人民希望取消君主立宪限制时,女王也必须下台。因此女王态度的转变也是必然。

影片之中有两点宪法的基本原则并没有具体的体现,其一是法治原则,二是权力分立与制衡原则。此外英国的宪法基本原则与我国的也不尽相同。在我所查到的资料里,英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有:

议会主权原则法治原则分权原则责任内阁制

而我们并没有责任内阁制与议会主权原则,相似的虽然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但是两者的权力大小相差悬殊,且职能也有很多不同。区别源自传统的不同以及近代社会变迁道路选择的不同。英国的变迁相对而言上下承接,且有着几百年的历程,而我们变迁史不仅短暂且很突然,至今也不过是六十几年而已。各种机制都相对不成熟,且大众认同度也比较低。 对于女王,我觉得她很可怜,但却很伟大。在片中,她的权力仅限于指挥她养的那几 条狗,她孤独地驾着汽车驶在旷野,她相信人民的智慧和判断但她的人民却背弃了她, 连她的儿子查尔斯王子也出卖她,旷野里的那只孤独而优雅的大麋鹿就是她的化身,其次,电影让我们不得不思考君主立宪制及其背后的东西。英国是第一个实行君主立 宪制的国家,女王只是国家和英联邦的象征,并无实权,随着现代思潮的发展,她的位置 越来越尴尬。片中改革派的布莱尔在走马上任时接受女王任命,一切显得那么扭捏和形式 化,现代思想和皇权传统的冲突表露无遗。这时候我们不仅要问:英国人为什么还要设皇 帝?这得从宗教和文化的层次找答案了。

篇3:狼国女王读后感800字

《狼国女王》里的紫葡萄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女王”。这部书讲述的是王后紫葡萄在狼王盔盔被老虎咬死后,被选举成为女王的故事。

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人们都反对女将或女王:牝鸡司晨,女人当政,那还得了?因此,在武则天当政时,很多人都反对。

人类社会无形的法则在动物中也同样适用。在紫葡萄成为狼王后,大公狼歪--愤然出走。其实,还有很多狼也不服,只是它们选择了随大流。

然而在21世纪的现在,没有那么多禁制,没有那么多迷信,而且女强人也绿色作文网wWw.0279.nEt越来越多,女性当政也不是什么怪事,这是社会的又一大进步!

是的,随着女强人的增加,女性当政的已经越来越多。在一份题为《女性参政地图》的报告中,对妇女在政治生活中的参与度做出了统计分析,提供了全球女性参政情况的最新数据和排名。报告中说,各地区和国家的女性政治参与度普遍有所提升:目前共有30个国家的女性部长占到30%以上,其中达到50%以上的国家有5个;全球共有19女性领导人,其中我们比较熟悉的有德国总理默克尔、巴西总统罗塞夫。在当今社会中,女性已经撑起了半边天。

所以在最后,紫葡萄在两个狼群合并后,还没来得及下任,就又被选举成女王。

篇4:伊丽莎白女王读后感800字

它的详实、事无巨细,对所有人物背景、出身、性格的清晰梳理,非常有助于人们更全面、准确地了解伊丽莎白女王与她治下的英国皇室。

但遗憾之处在于,作者的减法功力不足,有不少反复啰嗦之处,同一句引语第二次出现的情况并不少见,给人琐碎拖沓之感。也暴露出作者驾驭材料的稍嫌乏力。

而且整本传记最大问题在于,核心内容太过集中于女王在婚姻问题上的抉择,而对她任期内对英国社会、文化艺术、宗教等等其他方面的所思所做着墨太少,且剖析力度不够。

整部书给人的感觉是,伟大的伊丽莎白女王一辈子的主题就是对自己婚否的纠结与考量,其他一切在作者笔下都是轻描淡写的插曲。显然这仅是一个侧面的、太单薄的伊丽莎白一世。

伊丽莎白一世是位伟大人物。但这部著作在杰出传记作品中却算不得上乘呃。需要关于伊丽莎白及其相关人物、以及那个时代的其他书籍做补充阅读才比较全面。

,但是这本书的装帧设计极其精美,感动人心。亚马逊折后才58元,物超所值!

篇5:《狼国女王》读后感作文800字

从小我们就听过《狼来了》的故事,并且在很多童话故事里,狼都被塑造成一种反面角色——邪恶凶残、无恶不作。可是,你真正地了解过狼吗?

有这样一个故事《狼国女王》,让我认识到了真正的狼。

在饥寒交迫下,狼王盔盔不得已,带领狼群虎口夺食,不幸遇难。面对众多公狼对狼王地位的垂涎,狼王的妻子——紫葡萄顾全大局,临危受命,出任帕雅丁狼群首任母狼王,狼群的命运从此改写。

狼群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它们有过困境和失败,有过危险和挣扎,有过无奈和坎坷,有过柔情和关爱……

因为严重的饥荒,狼群陷入困境,为了被众狼认可,新狼王紫葡萄因一次猎杀牦牛时判断失误,导致狼群出师不利,遭遇惨败,大公狼小嚏惨死于牦牛蹄下。在深入北斗沼泽猎杀野猪时,大公狼黑三舍身开路,却身陷险境,狼王紫葡萄舍命相救。虽然紫葡萄有足够的能力领导狼群,可是作为新的狼王,紫葡萄的威信仍屡遭挑衅。忠心耿耿的大公狼歪歪脖甘心上演苦肉计,力助紫葡萄重塑狼王权威,最终紫葡萄被狼群承认。作为一个母狼王,紫葡萄有侠骨,也有柔情。在围攻宿敌宛莫沙狼群时,紫葡萄网开一面,在关键时刻,给对手留出一条生路,最终联合宛莫沙狼群,与断牙血瘤虎展开最终决战,凭借出众的胆识、魄力、仁慈与宽容,紫葡萄谱写了一部荡气回肠的狼国女王传奇。

狼并不是人们口中邪恶凶残、无恶不作的动物,它们也有温柔的一面。更让我感受深刻的是母狼护子心切并不亚于人类,甚至远超人类。在《狼国女王》中有一个片段可以证明:母狼羊踢踢和大公狼黑三为了保护幼崽,不惜用自己的生命和孟加拉虎撕咬,尽管它们知道两只狼和一只虎斗胜算几乎为零,但它们为了自己的幼崽能平安长大,还是毅然选择了和虎决斗。尽管它们被虎咬得奄奄一息,但羊踢踢仍旧爬到幼崽们面前把自己肚子里残剩的食物吐给幼崽们吃,吃不到食物的幼崽便舔它负伤流出来的血。它虽然很痛,但它愿意忍着,母爱在狼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搞笑个性签名的名人名言下一篇:弹拨我想象的琴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