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吞山河是褒义词吗

2024-04-16

气吞山河是褒义词吗(通用19篇)

篇1:气吞山河是褒义词吗

气吞山河是褒义词吗

典故出处

元·金仁杰《追韩信》第二折:“背楚投汉,气吞山河。知音未遇,弹琴空歌。”

近义词

气冲牛斗、气壮山河

反义词

英文翻译

full of daring

成语资料

成语解释:气势可以吞没山河。形容气魄很大。

成语举例:这号人,在困难中不是低头叹息,而是奋发图强,壮志凌云,气吞山河。(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八章)

常用程度:常用

感情色彩:褒义词

语法用法: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成语结构:主谓式

产生年代:古代

成语正音:山,不能读作“sān”。

成语辨形:气,不能写作“汽”。

成语辨析:气吞山河和“气壮山河”都有“气势盛大”的意思;但气吞山河偏重在“吞”;是指“气势庞大足以吞掉山河”;而“气壮山河”偏重在“壮”;是指“气势宏大可以使山河增色。”气吞山河重在气魄雄伟;“气壮山河”重在气概的盛大。

成语谜面:氙氚;雾霭笼罩大地

造句

(1)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胸怀;博大是一种气吞山河的气势;博大是大爱无疆的精神。

(2)一声声浪声,将我的心飘进了母亲的怀中,母亲用她的气吞山河之势领着我前进领着我奔腾,领着我感受母亲的豪迈。人们尽情的.吮吸着黄河,吮吸着母亲的乳汁,他们渴望母亲的爱抚,他们需要母亲的滋润。

(3)毛主席的诗词有气吞山河之势。

(4).遥想当年气吞山河卷全家桶的气势,不服老不行了。

(5)他的这首词,采用浪漫主义手法,把作者气吞山河,壮志凌云的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6)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百万大军以气吞山河之势,直下江南。

(7)红军以气吞山河之势,向江南挺进。

篇2:气吞山河是褒义词吗

美好,指美丽的东西让人身心舒畅,更好地生活,快乐地生活。出自《庄子·盗跖》。

基本信息

释义:美丽的东西,给人舒服的感觉。

词性:形容词,褒义。

【美好基本解释】

在各方面都使人喜欢;极好。

美好的天气

美好的计划

【美好词语本质】

美好分为两种:一种是人和物的美好,另一种是生活的美好。

一、人和物(包括物质组成的生活环境)是生活的基础,人和物的美好与生活的美好是相互影响的。

如果生活不美好,对人和物的美好感觉就会减少。

例如:中秋节赏月,觉得明月是美好的,而在夜晚森林里迷路了,觉得月亮是凄冷的。

如果人或物不美好,对生活的美好感觉就会减少。

例如:荒山野岭的生活不如繁华城市的生活。

二、生活的美好:

爱与被爱。(最根本)

安全感。(最根本)

生活和谐、温暖。

生活简单、方便。

生活舒适。

忧虑的事情少,心情愉快。

操心的事情少,心情轻松。

满足感。

对比。

【美好造句】

1 每个孩子都有许多美好的心愿。

2 同学们围坐在一起,畅想美好的未来。

3 我有一个美好愿望,让沙漠变成绿色的海洋。

4 她不慎葬送了自己的美好前程。

5 这个故事生动地表现了少先队员的美好心灵。

6 全国各民族友好相处,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7 同学们吟诗作文,颂扬祖国的美好未来。

8 大家要用勤劳和智慧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9 大家坚信,祖国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10 生命是短促的,生命是美好的,珍惜生命吧!

11 孩子只要努力学习,都有美好的前程。

12 让大家共同努力,把美好的理想变为现实。

13 青年人对未来的工作和生活有很多美好的.设想。

14 这样美好的景色,怎能不叫人迷恋!

15 请允许我送上一束鲜花,对你表示美好的祝愿。

16 大家用勤劳和智慧创造美好的未来。

17 同学们,奋斗啊!美好的未来正向大家招手。

18 这座新兴的城市又洁净又漂亮,给游客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

19 海滨的夜色多么美好,多么宁静!

20 香港之游给我留下许多美好的回忆。

21 她拿起相本翻阅,回想起自己惨绿少年时的美好时光。

22 那少女在离开时对大家嫣然一笑,给大家留下了极美好的印象。

23 太阳系的理论,是用美好文雅的立场和绘声绘色的言语提出的吗?

24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大家要抓住这美好的青春年华,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25 萍水相逢的相遇,那种美好,宛如一场午后大雨看见的天空彩虹。

26 让大家携起手来,同舟共济,共同驶向美好的彼岸。

27 童年是美好的,也是难忘的。

28 坐在山头,万籟俱寂,明月初上,好个美好的夜晚!

29 中国解放了,劳动人民开云见日,看到了美好幸福的前景。

30 杜甫的《三吏》、《三别》等诗作,不只是作者悲天悯人情感的宣泄,还表现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篇3:“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词

其实, 这个成语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 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古代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 是用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

这种等级制度, 是从明朝开始的。明太祖在洪武三年正式制定, 帝王服装上增加了团龙纹, 龙纹成了帝王的专用徽记。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四凤。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 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 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而且等级森严, 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兽”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

那么“衣冠禽兽”一语的贬义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篇4:胜景山河的谎言就这样算了吗?

在市场行情平淡的过去四个月中,人们对胜景山河的关注度,并不亚于已挂牌交易的2000多家上市公司,人们期待监管部门对该公司涉嫌欺诈上市的调查结果,期待看到证监会维护资本市场正义的能力、决心和力度。

去年12月17日,胜景山河因被媒体质疑销售收入造假而被紧急叫停上市,随后根据监管层的要求,胜景山河的保荐和审计机构联合派出十几路调查小组,对公司销售数据进行全国范围的实地核查。

我们没有看到4个月实地核查后的具体结果,从证监会否决胜景山河的表态中,似乎胜景山河遭到媒体质疑涉嫌造假,都是被冤枉的。

据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对媒体表示,中介结构审核报告显示,胜景山河销售收入符合会计准则规定、存货真实、不存在外购黄酒勾兑的情况,只是券商和会计师在信息披露和审计程序上存在不符合相关规定的瑕疵,所以才导致二次审核未被通过。

这样的表态很有技巧,既挑出了足以否决胜景山河上市申请的毛病,又避开了媒体对该公司财务造假的指责,同时,还为胜景山河“改正错误”留下了余地。难怪胜景山河董事长姚胜会充满激情地对媒体表示“来年我们再上发审会”。

真的就是真的,假的就是假的。对于证监会来说,要搞明白胜景山河财务报表的真假非常容易,只需要会同税务部门,看看胜景山河所有供应商、经销商的账本便知。如果销售收入属实,那么这些经销商过去几年的货物、资金进出和纳税证明,也能与之对应。

我们没有看到对胜景山河上百家经销商的核查结果,但即使保荐机构拿出了这个结果,其可信度也值得怀疑——让涉嫌参与造假的人核查是否造假,这值得相信吗?

不过在今年1月份,《投资者报》的两位记者也赶赴湖南,暗访了部分胜景山河的经销商,同时也对公司生产情况进行了解。我们不知道胜景山河的销售收入是否“符合会计准则”,但记者反馈回来的情况(详见B01-04),却更坚定了我们对其销售收入造假的怀疑。

尽管证监会4月6日的审核否决阻止了胜景山河上市,但给人们的感觉却是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对于公司和保荐机构是否存在欺诈行为这种深遭质疑、大是大非的问题避而不谈,以一种看似正确但模棱两可的态度,封存这一悬案。

欺诈如能藏身,正义便无处立足,中国证券市场所谓公开、透明的努力也就成了空谈。我们不知道胜景山河及其保荐机构有何等能量,特别善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政治智慧。可是,如果涉嫌欺诈上市可以成为小事不了了之,那么,中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这样的大事,也将不了了之。

如果没有当初媒体的质疑,胜景山河现在已经把投资者的5亿资金揣在兜里,举杯相庆了。因此,我们不得不对证监会的审核能力表示怀疑,如果发行审核部门和发审委委员们,只会根据公司的上市申报文本做出判断,那么当前的新股发行机制如何保障投资者的利益?

胜景山河东窗事发被叫停上市,但还有多少个“胜景山河”通过欺诈进入A股市场?这样的例子不是没有,“绿大地”就是一个典型。可即使是这样,也没有人对被欺诈的投资者表示歉意,当初批准绿大地上市的发审委委员们、保荐绿大地上市的各中介机构,也无人被问责。

难怪有人为证监会暂停胜景山河上市叫好。那些掌握上市公司生杀大权的监管大员们,即使错了也可高枕无忧,更何况在胜景山河的事上“知错能改”呢?第一次审核通过胜景山河上市的7名委员们,在舆论的压力下终于投出了否决票,真是善莫大焉、值得表彰。

而没有被认定参与欺诈的保荐机构,更可以理直气壮。看看中国平安集团总经理任汇川日前对媒体的表态——不认为此前平安证券在合法合规上有什么问题,更不同意外界说的“故意造假”——不控告媒体诽谤已经算宽宏大量了。

这真是一个完美的结局。证监会及时喊停彰显正义、发审委委员们知错能改果断否决、保荐机构经过调查发现合法合规没有问题、公司老总表示吸取教训明年再来。这样的完美结局,鼓励着更多的“胜景山河”拿着水分十足的招股书跃跃欲试,鼓励着更多的保荐机构为了赚取丰厚的承销费把对公众的责任抛在脑后——难道还有比欺诈上市更低风险高回报的事情吗?

篇5:娉婷是褒义词吗

基本解释

◎ 娉婷 pīngtíng

(1) [beauty]∶美人;佳人,含褒义。

春风永巷闲娉婷。——陈师道《放歌行》

(2) [gracefully;(of a woman) have a graceful dlemeanour]∶姿态美好的`样子

娉婷过我庐。——汉· 辛延年《羽林郎》

英文翻译

1.[书] (of a woman) have a graceful demeanour

详细解释

(1).姿态美好貌。 汉 辛延年 《羽林郎》诗:“不意金吾子,娉婷过我庐。” 唐 柳宗元 《韦道安》诗:“货财足非恡,二女皆娉婷。” 宋 辛弃疾 《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词:“一川明月疎星,浣纱人影娉婷。”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迎施》:“真娇艳,果娉婷,一段风流画不成。” 茅盾 《追求》五:“两位都是颀长,肥臀,细腰,但 陆女士 似乎更多一点娉婷的姿态。”

篇6:芝麻是褒义词吗

芝麻简介:

芝麻,又名脂麻、胡麻(学名:Sesamum indicum),是胡麻的籽种,一年生直立草本植物,高60-150厘米。它遍布世界上的热带地区以及部分温带地区。芝麻是中国主要油料作物之一,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它的种子含油量高达55%。中国自古就有许多用芝麻和芝麻油制作的各色食品和美味佳肴,一直著称于世。

芝麻营养分析

1、芝麻含有大量的脂肪和蛋白质,其中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花生酸等的甘油脂;又含甾醇、芝麻素、芝麻酚、叶酸、烟酸、蔗糖、卵磷脂、蛋白质;还有膳食纤维、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1,B2、尼克酸、维生素E、卵磷脂、钙、铁、镁等营养成分;芝麻中的亚油酸(Linoleic、C18∶2)有调节胆固醇的作用。

2、芝麻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能防止过氧化脂质对皮肤的危害,抵消或中和细胞内有害物质游离基的积聚,可使皮肤白皙润泽,并能防止各种皮肤炎症。

3、芝麻还具有养血的功效,可以治疗皮肤干枯、粗糙、令皮肤细腻光滑、红润光泽。

芝麻造句:

1、我奶奶喜欢把芝麻捣碎了吃,这是为了特殊的香味。

2、芝麻开花节节高。

3、此外,我还在芝麻街和学校学习西班牙语。

4、你可能从来也没有吃过蘸了芝麻、花生和盐的饭团,但是我可以告诉你那是非常好吃的。

5、嘿,即使是芝麻街也可以很严肃。

6、不到五分钟我们就在沙滩上安顿下来了,有薄荷、西瓜、芝麻和海草奶昔吃,我们都知道,不到太阳落山我们是不会离开此地了。

7、登盛说,为了缓解这些问题,政府取消了一些商品的出口关税,包括大米、大豆、玉米、芝麻、橡胶、鱼类以及其他一些动物产品。

8、寿司通常组成的.材料有白米和甜米醋、新鲜蔬菜、海草、芝麻籽和煮熟的或生海鲜。

9、其他口味包括绿茶、生姜、酸梅、芝麻、山葵、丁香、豆蔻和南瓜等。

10、它个子虽小,形态却十分饱满,上面还撒有芝麻和葱花。

11、给邻居家的小孩一口吃的蜂蜜芝麻酥糖吧,三块酥糖就含有60卡热量、1克蛋白质,而糖分只有7克而已。

12、两天前我们还写了关于谷歌为庆祝《芝麻街》这部传奇式儿童电视系列剧诞生40周年而作的谷歌涂鸦的文章。现在谷歌又在其标志上展示了系列剧里其他两个名角。

13、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协作共赢”,如果记得不错的话,这个概念在30多年前的“芝麻街”节目里就出现过了。

14、在这一天他离开的时间里,我就是看芝麻街,上学前班,以及和兄弟们一起同邻居们玩。

15、面对现实吧,在芝麻街不仅能学到知识,还会甜蜜地让人上瘾。

16、他说此前违规的都是小问题,比如销售不合规的柠檬糖以及过期芝麻粥等。

17、回到酒店,蹬着中式拖鞋,我们享受了丰盛的一餐:竹烤牦牛肉上还洒满了芝麻,辣味的蒸南瓜以及土豆配藏式面包。

18、罗宾·罗伯茨、黛安·索耶以及一些特殊的小朋友参加《芝麻街》开播40周年的纪念节目。

19、《芝麻街》粉丝们可能对这个感兴趣:奥斯卡最初并不是绿色的。

20、他的妻子和三个孩子远在700英里外的河南农村老家,继续耕种小麦、玉米、花生和芝麻。

21、而在家里,我那个刚会走路的儿子则用它来玩空中曲棍球或者看芝麻街之类的节目。

22、这种玉米卷涂着辣椒沙司,夹着韩国泡菜和碎芝麻,是一种新发明,仅在南加州两辆流动车上才能买到。

23、此生产线也加工含有芝麻及蛋制品的产品。

篇7:武断是褒义词吗?

2) 在没有查清事实真相以前,不能做出武断的结论。

3) 他武断专横,目空一切,什么人都不放在眼里。

4) 主观臆断,武断乡曲定会引起群众不满。

篇8:“斤斤计较”原是褒义词

这里的“斤”不是指一斤两斤, “斤斤计较”也不是对一斤两斤过分计较, “斤斤”是形容明察秋毫的样子, 由此可知, “斤斤计较”本来是个褒义词, 现在却变成了贬义词。

“斤”的本义是伐木的斧子, 引申为砍削, 当动词使用。砍削的时候自然要看得分明, 否则一不留神就会砍到自己的手, 因此“斤斤”引申为明察之意。

这个词出自《诗经·执竞》。《执竞》是合祭周武王、成王和康王的诗篇, 其中称颂“自彼成康, 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

意思是从成王和康王的时代起, 扩张领土, 拥有了天下四方, 得益于成康的英明善察。

《汉书·叙传》中也有“平津斤斤”的记载, 表扬平津侯公孙弘明察秋毫。经过漫长的语义演变, “斤斤”跟“计较”连用到了一起, 成了一个贬义的成语。

篇9:嫁了有房男,我就该忍气吞声吗?

艾佳:

我今年28岁,结婚2年。公婆是白手起家创业的,虽不算什么富豪,但在沿海城市也有了3套房子。自从公婆富起来后,我那身为独生子的老公就越来越爱伤我的心了。

平时,老公的口头禅是:“你看,某某比你漂亮多了,可她老公的家境却不怎么样”或者“我家房子越来越多,而那些无房的漂亮女生也越来越多”……老公每说一次这样的话,我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地痛。我虽不漂亮,但我每天为他做饭做菜做家务,几乎从不出门交际。

当我向闺密倾诉“精神压力”时,她们非但不同情我,还出言讥讽:“你都嫁了有3套房的老公,还抱怨什么?”而我平时是怎么对待朋友的?她们过生日时,我都为她们各买过上千元的手表。

既然结了婚,就该以家庭为重,我真的很害怕老公会出轨。我是个有些神经衰弱的女人,老公每说一次伤我的话时,我就会失眠一次,可又能拿老公怎么办呢?公婆对儿子非常溺爱,根本就不愿意批评儿子。请问,怎样才能改掉老公爱说风凉伤人话的习惯?

广东 小 韩

小韩:

让我们来分析你发愁的婚姻和友情。

先说你的闺密。你的闺密们不见得都是没良心的,从现实情况看,她们说的也没错,嫁了有3套住房的老公,你该知足了。毕竟,对你她们既会有点羡慕,也会有点嫉妒。想想看,她们过生日,你可以送上千元的名表,这意味着什么?这是因为你有情有义重朋友,也是因为你嫁得贵婿,财大气粗!

再说你的老公。其实他也不见得是起了外心,他会经常拿房子来说事儿,可见房子,是他心里认定的最大资本,也是他的骄傲之所在。面对这样的老公,你若总是现在这副神经敏感的样子可是不行。毕竟,他是个受宠的大男孩,还没学会成熟和宽容。

想让老公对你尊重有加,做妻子的就得有自己的资本。虽然,你把呆在家里煮饭烧菜做家务当成是难能可贵的贤惠,但实际这却是婚姻危机的征兆,一个只会做饭不会交际的女人,注定是要被婚姻所淘汰的。男人需要的不是保姆,而是一个能让他觉得可敬可爱的女人。一个女人,只会做保姆做的事情,肯定是要受气的。一个女人,要懂更多的世事人情,掌握更多的生活技巧,自然也会获得更多人的重视,包括丈夫的。

要学会跟老公开玩笑,学着把真实的想法用玩笑的方式对他说出来。会“撒娇”的女人才会受宠,撒娇地让他给你买礼物,撒娇地不许他说别的女人漂亮……贤惠的女人,男人乐意娶回家;撒娇的女人,男人乐意宠一辈子。

学着给他“找点茬”,女人不要太能干,找点小事让他帮把手,这有益于帮助他树立家庭责任感。要知道,当一个人觉得生活无一点烦心事时,他是会想办法滋生事的。

男人的身价,靠的是房子;女人的身价,靠的是更多的技能和更广的交际圈。多学学这些吧,这比多学做两道菜有用处。

篇10:城府是褒义词吗

城府

城府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éng fǔ,现在多用来比喻人的心机多而难测,也指城市及官署。出自《后汉书·庞公传》。

比喻人的心机多而难测

出    处

《后汉书·庞公传》

【词目】城府

【拼音】chéng fǔ

【基本解释】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

1、犹官府。

《后汉书·庞公传》:“居 岘山 之南,未尝入城府。”

唐 杜甫 《别蔡十四著作》诗:“主人薨城府,扶榇归 咸秦 。”

宋 王安石 《觉海方丈》诗:“往来城府住山林,诸法翛然但一音。”

2、城池和府库。比喻人的心机(多而难测)。

晋 干宝 《晋纪总论》:“昔 高祖 宣皇帝 ……性深阻有如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宋史·傅尧俞传》:“ 尧俞 厚重寡言,遇人不设城府,人自不忍欺。”

明 杨慎 《封君乐隐李公墓志铭》:“赋性高朗,洞无城府,然立已峻,而矢言直。”[1]

《明史·张居正传》:“然深沉有城府,莫能测也。”

沙汀 《淘金记》第二章:“本是一个城府很深的人,见过的局面也不少了,他是能够沉住气的。”

1、城府 出自《宋史 傅尧俞传》,比喻令人难以揣测的深远用心。城府原意是指一个城市或一家府院(过去地主和资本家的私家住宅占地面积都很大,比如红楼梦中的贾府),说一个人有城府是形容人的胸怀很宽广,很有包容性,很能理解和体谅别人的感受。

2、城府:城市及官署。“居岘山之南,未尝入城府”

——《后汉书·庞公传》

比喻待人处事的`心机,令人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性深阻若城府,而能宽绰以容纳”

——《晋书·愍帝纪论》

后称人胸怀坦白为“胸无城府”,相反则称“极具城府”

一、城府深浅标志着一个人素质修养的高低.人世间有花开花落,月盈月亏;人生中有酸酸甜甜,坎坎坷坷;这是十分平常的事情!

少年的时候,对任何事情,总会只知其一,不想其二;哪怕芝麻粒大的事情,也会夸大其词,心中感到不是滋味.如果是大事,更是坐卧不安,诚惶诚恐.那个年龄是没有城府的年龄,如果有的话就叫做老成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学,中学,大学;学得知识不断增多;走向社会,经过许许多多事件的磨练,该忍的忍住了,该等的等起了.不再会怒形于色,不再会声嘶力竭,更不再会气急败坏了。这说明城府已由浅入深。

城府标志在一个人的言行上。

二、“城府”特指人们在待人处事时的心机,还特意举例做了说明:心无城府即为人坦率。如此看来,城府的深与浅代表着世人在处理人际关系时的心机的多与少,而“心机”一词倘若用以人们改造客观与主观世界的活动中尚有它的积极意义,常言道“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而“城府”一词则涵括着更多的贬义,缘于它限定在了为人处事的上面。

篇11:鼓动是褒义词吗

【鼓动是褒义词吗】鼓动是中性词,多用于贬义

释义:

1、鼓之使动;吹动。

2、用语言、文字等激发人们的情绪,使人们行动起来。

近义词:

激动、策动、促使、激励、动员、带动、煽动、荧惑、启发、煽惑、鞭策、宣扬、唆使、怂恿、发动、促进、鼓吹、推动、鼓励、推进、鼓舞、冲动

反义词:

起义、反抗、劝止、招安、安抚

造句:

1、小燕子鼓动着翅膀向远处飞去。

2、在老师的鼓动下,我们打扫了操场。

3、经他鼓动,不少人都加入了篮球队。

4、运动会上,文娱委员负责宣传鼓动工作。

5、他鼓动不明真相的群众闹事,触犯了法律。

6、大大小小的部落在狂热信徒和贤哲的鼓动下。

7、我们不能轻信他的话,他是在煽风点火,目的是鼓动一部分不明真相的人闹事。

8、他的几句话就把大家的情绪鼓动起来了。

9、我们不能轻信他的话,他是在煽风点火,目的是鼓动一部分不真相的人闹事。

10、老师的.一份慷慨激昂、鼓动人心的演讲,让我们充满了学习的激情。

11、他的话是在煽风点火,鼓动大家闹事,以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12、大雁鼓动着翅膀,向远方飞去。

13、在民主生活会上,张书记首先引火烧身,展开自我批评,一下子把大伙的情绪鼓动起来了。

篇12:琢磨是褒义词吗

琢磨

基本信息

① [cut and polish](玉石)。

②[polish]加工使精美(文章等)。

【例句】书稿尚嫌粗糙,有待~完善 | 骨曰切,象曰磋,玉曰琢,石曰磨,切磋,~乃成宝器。

详细解释

1. 雕刻和磨制玉、石。

《荀子·大略》:“人之於文学也,犹玉之於琢磨也。”

《史记·礼书》:“情好珍善,为之琢磨圭璧,以通其意。”

明陶宗仪《辍耕录·委羽山》:“洞之侧产方石,周正光泽,五色错杂,虽加琢磨,殆不是过。”

清俞樾《茶香室丛钞·万年桥》:“ 明严嵩见其石色莹洁,琢磨工整而爱之。”

2. 比喻修养德业,研讨义理,修饰诗文等。

南朝 齐王融《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斧藻至德,琢磨令范。”

宋王安石《送石赓归宁》诗:“稍出平生言,道艺相琢磨。”

元王旭《中和书院书记》:“孝弟忠信,以立其本;诗书礼乐,以明其用。切磋琢磨,以致其精,则才成德就。”

清赵翼《瓯北诗话·李青莲诗》:“ 至德 以后,贾至等《早朝大明宫》诸作,互相琢磨,始觉尽善。”

3.磨炼;折磨。

《儿女英雄传》第八回:“ 安公子 此时经了那姑娘的这番琢磨,脸儿也闯老了,胆子也闯大了,也来帮着 张老 搬运。”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四章:“穷苦的生活又能琢磨出倔强的性情。”

沙汀《淘金记》十六:“而他的全部神气,使人感觉到人世间一切罪恶的享受,以及痛苦,已经把他琢磨到了麻痹的地步。”

4.钻研,思考。

上海市人教版语文课本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一课:幼年的华罗庚活泼好动,对许多事物充满好奇心,尤其爱“呆头呆脑”地琢磨数学题。初中毕业不久,由于家庭经济困难,华罗庚失学了,但他不屈从命运的安排,开始了自学生涯。

琢磨造句

(1) 用脑思考,用心琢磨,用行动证实。

(2) 母爱是深沉的,让你感激不已;母爱是含蓄的,让你琢磨不透;母爱是浓郁的,让你感受颇深;母爱是甜美的,让你心旷神怡。

(3) 学习是一次独立的`行动,需要探索、琢磨、积极应战、顽强应战,艰辛由你独自承担,胜利由你独力争取。

(4) 时间像大海沉默寡言深邃无边却难以琢磨,时间像鱼飞速滑过留下激情却不留痕迹,时间象酒越老越有味道.

(5) 上如阶尽管费力,却一步比一步高。不经过琢磨,宝石也不会发光。

(6) 最精美的宝石,受匠人琢磨的时间最长。最贵重的雕刻,受凿的打击最多。

(7) 王叔叔是厂里的革新能手,一天到晚不是琢磨这个就是琢磨那个。

(8) 要琢磨事业,不要琢磨职位;琢磨自己,不要琢磨别人;琢磨今后,不要琢磨过去。

(9) 绝不要去猜测别人的心里在想什么,琢磨别人的心思得的人从来都不是幸福的人。每个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内心的所思所想,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是很可悲可叹的。马可·奥勒留

(10) 这道题有几种解法?请同学们琢磨琢磨。

(11) 幼小读书要琢磨,休怪老师批评多,生铁百炼才成钢,宝剑再快也要磨。

(12) 少说空话,多干实事。多琢磨事,少琢磨人。

(13) 整个人类的生命就如一件一直在琢磨着的艺术创作,在我之前早已有了开始,在我之后也不会停顿不会结束,而我的来临我的存在却是这漫长的琢磨过程之中必不可少的一点,我的每一种努力都会留下印记。

(14) 人之于文学也,犹玉之于琢磨也。

篇13:是“1987年版”吗?

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语文选修教材《语言规范与创新》,笔者已教过两轮了。我们注意到教材里的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修改稿品评》题注说“节选自《鲁迅手稿管窥》,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有误。该书没有1987年版,只有1981年版。当时教这篇课文时,我们就发现了这个“微瑕”,以为是印刷错误,也就没有理会。现在教第三轮了,题注仍然写的是“1987年版”。翻看手头教材版权页赫然印有“2008年5月第4版2011年12月第8次印刷”的字样,这样看来已经“讹”到第4版第8次印刷了,所以很有纠正的必要。

该书(由叶圣陶题写书名)版权页上写得清清楚楚:是1981年6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如图),“1987年”系“1981年”的误植。作者朱正系鲁迅研究专家,他说,这本书“1981年印了六千三百本之后,二十多年一直没有里印”。这是作者在以新书名《跟鲁迅学改文章》(岳麓书社2005年2月第1版)重版时的“后记”所言,可再次确认《鲁迅手稿管窥》是1981年出版发行的。看似无关紧要的“1987年版”在不经意之中把人家专家的研究成果“雪藏”了六年,对师生的学习起到不好的误导作用。倘若教材编者能够就课文的出处核对认真些,校对仔细点儿,想必就不会出现这类不该出现的差错了吧。不能再“讹”下去了,故写此文,望再版时修订。

篇14:无情对面是山河

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就坐在我的对面,跟我一样,也被窗外所见震惊了。老妇人的脸紧紧贴着窗玻璃朝外看,看着看着,眼泪便涌了出来。良久之后,她对自己的丈夫,甚至也对我说:“这景色真是让人害羞,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了。”

我一直记着这句话,记了十几年,但是,却也爱恨交织。它提醒我,当造化、奇境和难以想象的机缘在眼前展开之时,不要喧嚷,不要占据,要做的,是安静地注视,是沉默;不要在沉默中爆发,而要在沉默中继续沉默。多年下来,我的记忆里着实储存了不少羞于说话之时:圣彼得堡的芭蕾舞,呼伦贝尔的玫瑰花,又或玉门关外的海市蜃楼,它们都让我感受到言语的无用,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羞愧。

我说的害羞,不是要强制我们蜷缩在皮囊之内,而是作为一段偈语,一声呼召,让我们去迎接启示:世界何其大,我们何其小;我们站在这里,没有死去,没有更加徒劳,即是领受过了天大的恩典。

就像有一年,我去了越南,那一日黄昏之际,在河内街头,我目睹过一场法事:其时,足有上百个僧人陆续抵达,坐满了一整条长街,绿树之下,袈裟层层叠叠,夺目的夕光映照过来,打在僧人们的脸上,打在被微风吹拂的袈裟上,就像此地不是河内,而是释迦牟尼说法的祗园精舍;随后,吟诵开始了,这清音梵唱先是微弱,再转为庄严,转为狮子吼,最后又回到了微弱,当它们结束的时候,一切都静止了,飞鸟也都纷纷停落在屋顶,在场的人足足有二十分钟全都默不作声,就好像释迦牟尼刚刚来过,又才刚刚离开,但就在这短暂的聚散之间,地上的可怜人接受了他的垂怜。

袈裟,绿树,梵唱,夕光,还有羞愧得说不出话:此时言语是有用的吗?乃至我们去看去听的感官,难道不应该被取消吗?应当让这奇境和狂跳的心孤立地存在,像海市蜃楼一般地存在,如此,当我们回忆起来,才要一遍遍地去确认它的真实,确认我有过羞于说话之时。如果你没有忘记,那么,这些羞于说话之时,不管是寥落还是繁多,它们就是散落在你一场生涯里的纪念碑。

无情对面是山河。羞于说话的人,往往最安静,也最无情,他既然可以忍受最枯燥的安静,自然也能接受必须穿越众多枯燥的无情:人群的呼号,受冤时的哭诉,你们只管来,我都受得起,我都发得出声,且莫说这小小的情欲,无非是几声欢好时的叫喊。

可是,天分四季,月有圆缺,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人这一世,越是在反对什么,你就越是被反对的东西限制得更深,反之亦如此。但凡物事,你越是增添爱欲,它便越是成为你的救命稻草;但,活在凡俗的日常里,更多时候,我们要的只是一饭一蔬,而不是救命稻草,稻草多了,造化多了,都会压垮自己。

篇15:窥探是褒义词吗

词性

贬义词

词语概念

引证解释

1.暗中察看。《镜花缘》第九六回:“此刻为何只觉俗气逼人,莫非有甚么俗子来此窥探么?” 清 蒋士铨 《桂林霜·叛噬》:“把行衙围紧似茧中蚕,禁止军民窥探。” 巴金 《利娜·第十一封信》:“关着房门他还要从锁孔里偷看外边有没有人窥探。”

2.观察探索。 郑文光 《人造卫星之歌》:“我们乘着火箭飞向更远的地方,在土星窥探那光环的秘密,到木星考察它的大红斑。”

窥探造句

不要窥探别人的私生活。

他们俩在车子的两边互相窥探。

他窥探着四周,直至见到警察走开。

爱塞尔往汽车修理厂的空房间里窥探。

在这样的日子肯定不会有人在附近窥探。

当这孩子向壶盖下窥探时,他什么也没看见。

我们乘的火车在旁轨上停了好久,有些儿童进来窥探。

所有的炮眼都开着,炮口不怀好意地从炮眼里向外窥探。

当马车继续前进的时候,加布里埃尔也离开了他窥探的地点。

他站起来,走到树林的边缘,向外面窥探了一会,然后回来,又坐下来。

一线离群的阳光突然冲破层层障碍射向树根时,使人能窥探到那阴暗的密林深处。

别格踮起脚尖走过去,从他们的肩上窥探;他不知道自己怎么会有足够的力气走过去瞧。

克拉默尔提供的情报,似乎能使如饥似渴地想获取情报的`德国人直接窥探到同盟国的意图。

就是那匹没精打采的老马,每逢绕着圈儿走到窗户跟前的时候,也好像带着绝望的神气,往里窥探。

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到处窥探

我知道你和凯特琳窥探我的隐私

你为什么要在这里到处窥探-不是

我发现他在我的办公室里到处窥探。

篇16:婉丽是褒义词吗

基本解释

◎ 婉丽 wǎnlì

[beautiful;lovely;mild and exquisite] 温柔美好,词句清新婉丽,含褒义。

英文翻译

1.[书] beautiful; lovely

详细解释

(1).秀美;柔美。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宋云惠生使西域》:“嘉木灵芝,丛生其上。林泉婉丽,花綵矅目。”《晋书·列女传·段丰妻慕容氏》:“ 慕容氏 姿容婉丽,服饰光华。” 清 吴炽昌 《客窗闲话初集·魏元虚》:“冶容婉丽,国色无双。” 茅盾 《动摇》三:“父亲遗下的.产业,本来也足够温饱,加以婉丽贤明的夫人,家庭生活的美满,确也使他有过一时的埋沉壮志。”

篇17:莞尔是褒义词吗

基本解释

◎ 莞尔 wǎn’ěr

[smile] 微笑的`样子,中性词。

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论语·阳货》

不觉莞尔

英文翻译

1.[书] smile

详细解释

微笑貌。《论语·阳货》:“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汉 张衡 《东京赋》:“﹝ 安处先生 ﹞乃莞尔而笑曰:‘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明 方孝孺 《次韵写怀会送叔贞之成都》之十七:“倦来莞尔成微笑,宇宙茫茫几废兴。” 鲁迅 《花边文学·一思而行》:“在朋友之间,说几句幽默,彼此莞尔而笑,我看是无关大体的。”

造句:

1) 她夹上书本,朝我莞尔一笑,脚步匆匆地走了。

2) 然而,听了这句话,王子却莞尔一笑,样子显得既高兴又激动。

3) 他从来不高声大笑;也难得莞尔一笑。

4) 海丝特莞尔一笑,又叫了一声珠儿,这时可以看见她了,就在一段距离之外,正如牧师所说,她站在透过树弯照到她身上的一道阳光之中,象是个被了一层灿烂衣装的幻影。

5) “啊!繁然啦,我这儿瘪了一点。”乔治莞尔一笑,低声说道。

6) 接着,参议员不禁莞尔一笑,他想到自己是在为国献身,颇有点沾沾自喜的样子。

7) 皮埃尔不禁莞尔一笑,并且说这里荒诞无稽的话,因为他刚从罗斯托夫家来。

8) 当她莞尔一笑时,已经不再有什么怀疑了。

9) 奥运会的举办,企盼已久,我们莞尔而笑;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我们笑容满面。

篇18:教师是园丁吗?

然而, 这段话却出自鲍曼的《现代性与大屠杀》, 他引用的是纳粹的思想家达雷的原话。园丁文化是纳粹的意识形态, 它导致了奥斯维辛大屠杀。在我们的心目中原本高尚的“园丁形象” (形容教师) , 在鲍曼的笔下却成了死亡集中营中屠夫的形象, 这足以使人瞠目结舌!将某种社会行为隐喻为园丁, 本身就具有反人性的意味。

首先, 园丁文化具有冷酷、顽固的独白性质

对于园丁们来说, “社会看起来是如此形容不整———‘未完成的’、模糊的和易弯曲的———简直在等待一种想法和一个灵巧机智的设计师将它塑造定型。在此时期, 社会似乎缺乏其自己的力量和取向, 因此无力抵抗园丁的照管, 而随时准备着被挤压成园丁所选择的任何形状。可塑性和无助的结合构成了自信的冒险家很少能够拒绝的吸引力, 这也构成了空想家不会被抵制的环境。”#"园丁的冒险行动基于社会成员的可塑性与无助。在园丁看来, 人性是不完善的、无能的和柔顺的, 以至于可以将社会视为需要修整的处女地。

园丁是上位隐喻, 花草是下位隐喻。园丁文化设定了上与下之间的不平等与不对称关系, 上对下有着不可逆转的支配关系, 上可以随意地设计、培植和修整下, 下无助的、柔顺的听从上的摆布。园丁文化具有冷酷、顽固的独白性质。

如果人们把教育视为某种园丁“工程”来“抓”, 暗中默许了这样一种观念:“园丁”只要按照一定的人造秩序与指导思想, 就能塑造人。在园丁的隐喻中, 人们只是把眼睛盯在了被塑造物身上。

教育艺术不同于园丁技术。人是教育的目的, 而不是为建立一种教育的人造秩序的手段。教师是用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 而不是用锋利的工具修剪学生。教育是高扬人的自由自觉的本质力量的活动, 真正的教育是教学相长, 师生在教育中共同成长, 而不是单方面的被塑造者的植物性生长。这种成长是在师生互动中形成的独立、自由、有个性的人的成长 (鼓励差异而不是整齐划一) , 它追求的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充分实现。

其次, 有园丁文化的地方必然有野草

鲍曼指出:“现代文化是一种园艺文化。它把自己定义为是对理想生活和人类生存环境完美安排的设计。它由对自然的怀疑而建立了自己的特性。实际上, 它是通过根深蒂固的对于自生自发性的不信任, 以及对一个更优越的当然也是人工的秩序的渴望来界定自身、来界定自然, 来界定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的。除了全面的计划之外, 花园的人工秩序还需要工具和原材料。此外, 它还需要保护———以抵抗显然是缺乏秩序造成的持续不断的危险。秩序———它首先被视为一项设计———决定着什么是工具, 什么是原料, 什么是无用的, 什么是无关的, 什么是有害的, 什么是野草或者害虫。”$"

自然界本无优良植被与野草, 是园丁的人造秩序将这种区分引入自然, 它赋予自然界中特定部分以优良植被与野草的可能性。园丁依据秩序把世界上的所有原素进行分类———有花园的地方必定有野草, 野草必定将被清除。

当今教育确实存在着一种选拔与淘汰机制, 有学者指出:一年一度的“高考大战”为教育系统内部的“优胜劣汰”原则提供了最好的诠释。随着小学、初中、高中的一次次选拔与“分流”, 能够进入高校学习的学生已经为数不多。形成应试教育有许多复杂的原因, 例如, 学生的社会就业压力、传统文化的“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影响、受市场经济负面影响产生的教育上的功利主义等等。这与园丁文化无关。然而, 在这样的背景下, 如果教师真把自己当成“园丁”, 为了花园的“桃李纷芳”, 将一部分升学无望的学生视为“野草”, 将后者排除在教育关爱之外 (让他们坐在课堂的角落、后排, 重新编班, 直至劝退、开除。总之, 要与“优良植被”疏远、隔离, 防止杂草的蔓延) , 那么, 教师就不再从事教育了, 而是在从事园艺活动。

第三, 园丁文化只认可一种人造秩序

在鲍曼看来, 园丁文化的秩序可以定义为“有约束性的分离、分类、分配和边界的明确性。”鲍曼引用列维·斯特劳斯在《忧郁的热带》一书中的两个概念来形容这种秩序的建构:一是“吃人的”, 其手段是吞噬他们, 并通过新陈代谢把他们转化成自身无法辨别的组成部分, 这是同化策略;二是“吐人的”:吐出陌生者, 禁止他们在有序的世界内出现, 这是排斥策略。在这两种不同的策略下, 人的可塑性取决于材料对园丁的人造秩序的适合性。适合者通过修剪得以保留, 不适合者最终被连根拔起。

教育不能用一个既定的模子塑造人, 让学生按照一套既定的规范过一种生活, 将不能适应这种生活的人最终排挤出局。有学者指出:“一些教师对部分所谓‘差生’十分看不上眼, 动辄斥之以这样的语言:‘笨蛋’!‘傻瓜!’‘蠢死了!’‘猪脑袋!’‘笨得像猪一样!’‘脑袋进水了!’‘榆林疙瘩!’……这样的一些恶言恶语很多教师都说过, 甚至成了一些教师挂在嘴边的‘口头禅’!常被教师骂的这些学生, 往往在同学眼里也是另类。”!#这是排挤性的语言。相反, 一些教师对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关爱有加, 且让他们按照一个模式如特别能应试而生长, 把他们变得特别相似, 消解了学生完整的个性。“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具有同化策略与排斥策略的因素。

教育行为与园丁行为的相关度成反比:教师愈是像园丁, 其行为就愈是不像教育, 愈是反教育;教师愈是远离园丁文化, 就愈是有合人性的教育。园丁文化只能形成压迫者的教育学。在教育中, 任何一种园丁式的筹划都是对人性的一次践踏。教师不是园丁, 教师不能培养“社会工程”的园丁。

教育有时赋予知识分子以这样的社会责任感, 他们似乎应该超越自己的狭窄专业 (工具理性) , 依照人类的福祉设计社会的蓝图 (价值理性) 。然而, 园丁文化既有价值理性 (追求完美的、唯一的人造秩序) 又工具理性 (培植和修整的技术) 。这说明仅有这两种理性是不够的, 这可能会使教育霸气十足。远离园丁文化要倡导以人为本的思想。做到以人为本, 就需要有宽容的精神, 允许差异。只有宽容才能避免出现园丁文化的“洁癖”, 才能达到团结, 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任何不宽容他者的差异性的团结。教育不能以一种“人造秩序”规划花园。鲍曼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更好的东西可能是好的东西的敌人, 但非常确定的是, ‘完美的’东西必定同时是二者致命的敌人。”$#假如只有一种完美的设计, 就排除了人们对好的东西和更好的东西的追求, 这种所谓的“完美” (不允许质疑与商讨、不允许有其他声音) 就成了压迫人与反人性的东西, 它最终就变成丑陋的东西。知识分子应该是具有独立思考精神且不受对既定事物的接受、理解和权衡所造成的先入之见所支配的人。教育不能制造出唯一的完美秩序, 因为那种秩序只能塑造出无个性、无色彩和无社会责任感的千篇一律的人。教育应该有宽容的精神, 教育中的知识分子应该通过与同行和学生的不断商谈去寻找比较好的、好的、更好的东西, 而不是去追求唯一性的“完美”的东西。

参考文献

齐格蒙特·鲍曼:《现代性与大屠杀》, 译林出版社2002年版, 第150页、151页、124页。

高德胜:《生活德育论》, 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第104页。

篇19:无情对面是山河

十几年前,一个大雪天,我在日本坐火车,从东京去北海道。黄昏里,越是接近札幌,雪就下得越大,就好像,我们的火车在驶向一个独立的国家,这国家不在大地上,不在我们容身的星球上,它仅仅只存在于雪中。稍后,月亮升起来了,照在雪地里,发出幽蓝之光。

有一对年老的夫妇,坐在我的对面,跟我一样,也被窗外所见震惊了。老妇人的脸紧紧贴着窗玻璃朝外看,看着看着,眼泪便涌了出来。良久之后,她对自己的丈夫,甚至也对我说:“这景色真是让人害羞,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多余得连话都不好意思说出来了。”

我一直记着这句话,记了十几年,但是,却也爱恨交织。它提醒我,当造化、奇境和难以想象的机缘在眼前展开之时,不要喧嚷,不要占据,要做的,是安静地注视,是沉默;不要在沉默中爆发,而要在沉默中继续沉默。多年下来,我的记忆里着实储存了不少羞于说话之时:圣彼得堡的芭蕾舞,呼伦贝尔的玫瑰花,又或玉门关外的海市蜃楼,它们都让我感受到言语的无用,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羞愧。

我说的害羞,不是要强制我们蜷缩在皮囊之内,而是作为一段偈语,一声呼召,让我们去迎接启示:世界何其大,我们何其小;我们站在这里,没有死去,没有更加徒劳,即是领受过了天大的恩典。

就像有一年,我去了越南,那一日黄昏之际,在河内街头,我目睹过一场法事:其時,足有上百个僧人陆续抵达,坐满了一整条长街,绿树之下,袈裟层层叠叠,夺目的夕光映照过来,打在僧人们的脸上,打在被微风吹拂的袈裟上,就像此地不是河内,而是释迦牟尼说法的祗园精舍;随后,吟诵开始了,这清音梵唱先是微弱,再转为庄严,转为狮子吼,最后又回到了微弱。当它们结束的时候,一切都静止了,飞鸟也都纷纷停落在屋顶,在场的人足足有二十分钟全都默不作声,就好像释迦牟尼刚刚来过,又才刚刚离开,但就在这短暂的聚散之间,地上的可怜人接受了他的垂怜。

袈裟,绿树,梵唱,夕光,还有羞愧得说不出话:此时言语是有用的吗?乃至我们去看去听的感官,难道不应该被取消吗?应当让这奇境和狂跳的心孤立地存在,像海市蜃楼一般地存在,如此,当我们回忆起来,才要一遍遍地去确认它的真实,确认我有过羞于说话之时。如果你没有忘记,那么,这些羞于说话之时,不管是寥落还是繁多,它们就是散落在你一场生涯里的纪念碑。

无情对面是山河。羞于说话的人,往往最安静,也最无情,他既然可以忍受最枯燥的安静,自然也能接受必须穿越众多枯燥的无情:人群的呼号,受冤时的哭诉,你们只管来,我都受得起,我都发得出声,且莫说这小小的情欲,无非是几声欢好时的叫喊。

可是,天分四季,月有圆缺,一枚硬币有正反两面,人这一世,越是在反对什么,你就越是被反对的东西限制得更深,反之亦如此。但凡物事,你越是增添爱欲,它便越是成为你的救命稻草;但,活在凡俗的日常里,更多时候,我们要的只是一饭一蔬,而不是救命稻草,稻草多了,造化多了,都会压垮自己。

我未能甘心。多少滔滔不绝的间隙,我还是想念札幌郊外的那场雪。《五灯会元》里记录过这么一段——僧问:“如何是古佛心?”师曰:“东海浮沤。”曰:“如何领会?”师曰:“秤锤落井。”好吧,我既无法重回到十几年前,暂且就不再将那羞于说话之时看作中心,看作一段行路的终点,而是看作浮沤,随缘任运,无所挂碍,随处漂流,时有时灭。说不定,到了最后,那些沉默、震惊和拜服反而会像秤锤般结结实实地落入了井中。

上一篇:小班绘本肥皂泡泡教案下一篇:煤焦油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