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2024-04-15

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精选9篇)

篇1: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高力房镇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根据辽财指经[2005]576号文件、辽环发[2009]59号文件以及鞍环保发[2010]11号文件精神,我村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扩大公共服务为重点,于2010年2月开始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项目。到目前,整治工作已进行一年多的时间,现将具体完成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一思想,加强组织领导

我们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由村支部书记任组长,其他村两委会班子为成员。领导小组制定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负责综合协调各种主要矛盾,审定重大项目实施方案,检查督促重大项目实施的进度。

二、建章立制、明确具体责任

为了使相关整治工作能有章可寻,各类工作人员能各尽其责,我们制定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长效管理考核暂行办法》、《保洁员工作职责》、《保洁员百分制考核办法》、《垃圾处理责任书》。

三、宣传引导、提高居民素质

为让更多居民支持环境整治工作,我们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宣传教育先行,积极营造“保护环境,人人有责”的社会 氛围。一是进行自上而下的发动,利用村干部工作会议、村党员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民小组会议,强调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这项工作带给每个群众的好处。二是利用广播、黑板报、宣传橱窗、张贴标语广泛宣传。同时,发放了致全村居民的一封信,号召全村居民积极行动起来,自觉保护环境设施,珍惜环境卫生。三是组织党员、干部、学生等开展“你扔我捡、共建家园”义务活动,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人人参与。

四、狠抓落实,改善农村环境

1、投资23万元,实施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护栏工程。划出半径为50米、周长为400米、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其四周设置了高1.8米、全长400米的砖混截污防护栏,并在显要位置设置保护水源警示标志牌8个。

2、建立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建立了一支由4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实行“户集、组收、村运、村处理”的管理模式,做到了整个村保洁全覆盖,确保了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保洁员具体工作由村委会安排,投入32万元,配备了4辆机动车,要求“两扫两保一巡查”,即上午、下午各扫一遍,各保一次,下班前巡查一次。

3、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万元,在全村主要街道两侧设置垃圾箱100个,每个垃圾箱都有专人负责清运 垃圾和日常维护。设置临时垃圾填埋场,并投资33万元,配备了垃圾转运车,负责将垃圾运送到县城指定位置。

4、实施畜禽饲养粪便污染治理工程。总投资97万元,购置了粪便运输车、铲车、搅拦机等粪便处理设备三台,建立了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粪便处理场一座,该场地配备了防污网和防渗漏等设备。做到了及时收集,统一运送,集中处理,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粪便的综合利用率。

五、严格考核、及时督促整改

成立了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考核小组,每月对保洁员的工作进行检查,公布考核成绩,列出存在问题,督促整改。同时,根据考核成绩对相关工作人员发放绩效考核奖。

通过这次农村环境整治使我村的村容村貌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我们将以此作为新起点,以更高的要求,更实的工作,总结经验,狠抓长效管理,长期保洁,使环境更整治,村容村貌更美化,为下一步的整治建设工作起好头。

台安县高力房镇后黑村村民委员会

2011年6月27日

篇2: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台安县高力房镇后黑村“幸福村庄”建设材料

后黑村位于台安县高力房镇西北4公里,辖7个村民组,共有人口1507人,耕地面积4000亩。2010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350元。几年来,后黑村紧紧围绕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建设的总体部署,按照高力房镇党委、政府的安排,充分结合村情,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方针,以改善农村基层条件为基础,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为保证,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农民生活质量和农村社会发展程度为目标,科学规划、整合资源、示范带动、积极推进,取得显著成效。

一、以提高生产能力为突破口,多管齐下加强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加强饮水设施建设。饮水难是困扰社树人的大问题,长期以来村民都吃不上一口方便水。新农村建设以来,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领下,全村人民团结起来,共投资54万元,铺设了3057米的主管线,5790米的分支管线以及2200米的进户管线,全村400户村民都可以在自己家喝上纯净的 自来水,困扰后黑村人多年的饮水难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2010年,又投资23万元,实施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防护栏工程。划出半径为50米、周长为400米、面积近一万平方米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在其四周设臵了高1.8米、全长400米的砖混截污防护栏,并在显要位臵设臵保护水源警示标志牌8个,全村人健康饮水得到了保障。

二是加强村屯道路建设。积极与县交通局、镇交通办协调,铺设进村标准柏油路2.1公里。投资216万元,清理270多户门前柴草、粪堆等附着物1.4万立方米,修筑路宅边沟3500米、包装临街围墙6800米,安装路灯105盏,打造了一条全长3500米的路宅分离精品街路。投资49.6万元,在全村修筑全长为7.7公里、共计14条的砂石路,在全村实现了户户通,彻底结束了村民出行“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历史。

三是加强文教卫生设施建设。针对村卫生所设备落后,村民就医难的问题,村里投资5万元,维修了村卫生所,添臵了必要的医疗设备;针对全村缺农业科技培训中心,缺群众文化活动中心,无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技文化需求现状,投资45万元,新建了建筑面积350平方米的村部,并重点开辟了文化科技活动室;投资22.5万元,建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的大型群众文体活动广场。

四是加强村容村貌建设。以“创优美舒适环境、建和谐 文明新村”为目标,以整治脏、乱、差现象为突破口,逐步改善村内环境。投资20万元,在全村主要街道两侧设臵垃圾箱100个,每个垃圾箱都有专人负责清运垃圾和日常维护。设臵临时垃圾填埋场,并投资33万元,配备了垃圾转运车,负责将垃圾运送到县城指定位臵。建立保洁队伍、垃圾日产日清。建立了一支由4名保洁员组成的保洁队伍,实行“户集、组收、村运、村处理”的管理模式,做到了整个村保洁全覆盖,确保了条条道路有人扫、处处垃圾有人清。保洁员具体工作由村委会安排,投入32万元,配备了4辆机动车,要求“两扫两保一巡查”,即上午、下午各扫一遍,各保一次,下班前巡查一次。总投资97万元,购臵了粪便运输车、铲车、搅拦机等粪便处理设备三台,建立了面积为3000平方米的粪便处理场一座,该场地配备了防污网和防渗漏等设备。做到了及时收集,统一运送,集中处理,既改善了环境,又提高了粪便的综合利用率。

五是加强环境可持续整治建设。后黑村地处土地沙化地带,土地贫瘠,农作用产量仅为周边村的三分之一。为解决这种情况,村里投资33万元实施了种植苜蓿草植树造林改良沙化土壤工程。建设防风固沙林带100亩,间种苜蓿草100亩,植树创造价值40万元,苜蓿草创造产值30万元。工程实施后,有效地改良了土壤,减少了沙化面积,达到了防风固沙、保护修复农田生态系统的目的,实现了农林牧业可持 续发展,带动了全村及周边地区生态系统修复和经济发展。

二、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着力点,多措并举发展壮大特色产业

一是把养殖业做大做强。养殖业是后黑村的传统农副业,已经存在很多年,但是由于是散户养殖,没有形成一定规模,经济效益一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形势下,顺应“一村一品”的经济发展模式,村两委班子团结带领全村广大群众,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积极引导村民发展村外集约养殖。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协调组织职能,作到“四统一”,即全村养殖户统一购买饲料,统一防疫消毒,统一改良品种,统一组织营销,解除了养殖户产前、产中、产后等后顾之忧。几年来,全村共投资260万元相继建立3个村外养殖小区,生猪存栏量达到4000头,肉鸡存栏达到10万只,年创效益350万元。

二是大力发展设施农业。针对本村土质特点,投资400万元建立了蔬菜有机基地400亩,新建(120米×7.5米,1.35亩)无支柱、钢筋骨架、自动卷帘、高科技保温大棚100栋。同时新建堆肥厂3000平方米,生产有机肥,保证棚菜用肥需要。通过采用生物防治、配方施肥等农业高新技术及配套技术,有效地提高了土壤肥力和产出率。整个基地年产有机蔬菜300万公斤,年创产值350万元。投资290万元建立了陆地菜生产基地500亩,年创产值300万元。三是大力兴办私营企业。几年来,共计投资1500万元相继创办私营企业6家,其中玉米深加工厂年创产值240万元,3家水泥建筑材料加工厂合计年创产值340万元,2家塑料制品加工厂合计年创产值600万元。这6家企业同时安排劳动就业120个。

四是大力发展运输业。目前全村拥有各种运输车辆50余台,分别从事粮食、蔬菜、物流等运输和贩卖,年实现纯利润600万元。与此同时,后黑村大但实践“支部+协会+合作社+农户”的经济发展模式,先后成立了种植业生产协会和种植业生产合作社,统一组织全村种植业的生产和销售,吸纳上述运输大户为会员,组成经纪人队伍,负责种植业产品的运输和外销。通过专业生产协会的运作,全村种植业规模和效益逐年增加。

五是把劳务产业做成农民增收的另一渠道。后黑村对村民外出务工实行有组织的管理,注重加强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技能培训,在节假日村两委班子成员代表全村村民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慰问,出现了“外出一个,致富一家,外出一群,带富一方”的可喜局面。

三、以提高农民素质为依托点,着力培育新型农民 一是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把学习宣传贯彻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加强群众思想首先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加强“八荣八耻”教育,提倡尊老爱幼、妯娌和 睦、邻里团结、不打架骂人、爱护公物、遵纪守法、遵守社会公告等良好村风民俗。在十七大精神的学习过程中,在农村党员中广泛开展了以“我建我村,共建新农村,增光添彩,添砖增瓦,提高素质”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为乡风文明的形成创造了良好氛围。

二是强化群众法纪意识。全面开展普法教育工作,加强群众对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法纪教育,增强群众依法办事、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意识。制定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制度》、《村治保委员会工作制度》、《治安联防工作制度》、《村调委会工作制度》,成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设立调解小组,经常开展矛盾排查调解工作,做到矛盾纠纷早发现、早报告、早调处、早解决,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调整充实综治、治保、调解、帮教、联防组织,广泛深入推行十户联防、联户联防的农村治安防控模式,构建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防范网络,教育群众实施邻里守望,有效提高农村治安防范工作水平,达到“平安乡村”建设标准,全村无群体、越级上访事件,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连续三年无重大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发生。

三是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倡导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着力巩固“安全文明村”创建成果,积极开展“五好家庭”、“好婆婆、好媳妇”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农户参评率达到100%。全村共评选出9 星级文明户10户,8星级户17户,7星级文明户13户,“好儿媳”10人,“五好文明家庭”11户,对评选出的各类先进户及个人进行了表彰鼓励,通过该活动的开展,群众的精神风貌有了大的转变,争做“好”氛围更加浓厚。

四是倡导文明生活方式。开展“讲文明、讲科学、讲卫生、树新风”活动。引导群众崇尚科学,革除封建迷信等各种陋习,弘扬扶贫济困传统美德,引导群众自觉养成科学、健康、互助、文明的生活方式。组建村民间秧歌队,传承和发扬民间曲艺,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目前全村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95%以上,电话入户率达到93%以上。

五是是开展农民科技培训。深入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依托新建的终端接收站点,重点围绕特色产业、适用技术、政策法规等开展培训,并辅之以文明礼仪、职业道德、劳动安全的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群众运用科技致富的本领。巩固完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创新工作水平,提高培训绩效,通过培育,90%以上劳动力掌握1门以上致富实用技术。

六是大力发展文教卫生、社会保障等社会事业。后黑村始终把教育放在首要的发展位臵来抓,近三年来共计投资30万元,对村小学的校舍进行了翻建,对校园环境进行了彻底的美化和绿化,并更新和添臵了大量的教学设备,村小学教育教学成绩一直排在全镇前列。卫生事业有较大发展,除解 决基本农民就医难的问题外,还积极引导全村群众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了100%。全村弱势群体得到高度关注,全村“五保户”供养率、特困户救助率达到90%以上。大力推进新农保试点工作,全村60岁周岁以上老人均享受了新农保政策待遇,16至59周岁以上参保率达到95%以上。与此同时,各种惠农政策也百分百的在群众中得到贯彻和实施,全村呈现出“老有所养,困有所帮”的祥和局面。

篇3: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一、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重要意义

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体现了党在新形势下对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统筹推进的现实要求, 也表明这五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开展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能够极大地激发和调动农民群众主人翁的积极性和参与集体公益事业建设的热情。可以说, 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提升新农村建设整体水平有着重要意义。

(一)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吉林省作为农业大省, 随着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不断推进, 已经形成了具有明显区域特色的发展格局。同时也面临着农副产品种类多且生产基地分散、冬季气候条件严酷、中西部部分村屯交通条件差等问题。虽然经过农村公路建设的长足发展时期, 但仍有部分村屯存在着农民出行难、农产品运输难的问题;农村泥草房改造工作已经解决了多数农民居住条件差的问题, 但现有的农村砖瓦房大多已使用20多年, 既不保暖也不美观, 需要修缮和改造;农村地下排水管网建设滞后, 沼气等清洁能源尚未大面积推广、农民传统的生活习惯亟待改变和加强环境卫生意识等工作任务依然繁重。要想彻底改变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必须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二)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以有效带动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从吉林省的新农村建设实践看, 抓好村容整洁仍然是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 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引领作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各个重点和难点都具有这样的作用, 比如做好农村道路桥涵修建修复工作, 可以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打下交通和物流基础,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增收, 同时也方便了农民的生产生活;做好农村环境美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有利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 改变农民的思想观念、思维意识、生活习惯, 促进乡风文明、实现移风易俗、推动农村文化发展繁荣。

(三)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可以聚集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建新农村

新农村建设开展以来, 社会各方面力量对农村和农业的关注度不断提升, 介入的力度也不断加大。其中,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对形成社会各方面合力共建新农村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 各级财政对农村公共事业投入的倾斜力度逐步加大, 促进了城市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益事业向农村覆盖, 对农村环境改善客观上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关部门单位和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关注度日益提高, 投入力度日益加大。比如:林业部门有绿化美化村屯建设任务, 交通部门有农村道路“村村通”、“屯屯通”建设任务, 水利部门有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建设任务, 卫生部门有农村卫生厕所改造任务, 农电部门有支持农村电网新建和改造任务。社会各界对农村环境投入的热情也很高, 军民共建、村企共建、社会捐建、干部回乡援建的很多帮扶项目, 都是帮助农村修路、修桥、绿化美化等, 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人居环境的明显改善。因此, 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就能够凝聚各方面力量, 汇集各方面资源, 合力建设新农村, 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点工作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涉及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工作任务繁重, 工作量大, 工作环境也较为复杂。此外, 由于受部分农村干部和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认知程度低、参与热情低, 以及部分地区新农村建设组织领导工作方式方法的限制, 给进一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带来一定的压力和阻力。因此,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要科学规划, 并有重点分阶段地推进, 从根本上完善提高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结合吉林省“三化”统筹和农村实际, 应对以下几个方面重点加强:

(一) 加强农村道路建设

道路是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要内容, 是整治农村环境的重要基础, 对于支撑农村民生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 农村道路建设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个是在普及“村村通”的基础上, 进一步解决村屯内主干道和巷道全部硬化的问题, 实现“屯屯通”和“户户通”;另一个是着力解决好中西部农村道路建设滞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为此, 应加强所有乡镇、行政村和自然屯通水泥 (沥青) 路建设工作, 条件较好的村屯应争取实现住户到住户、村屯到农田修建水泥路或沥青路。

(二)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和村屯排水设施建设

目前, 部分地区仍然存在饮用水污染、缺水以及饮用高氟水、高砷水、苦咸水、高铁锰水的问题。饮水安全直接关系到农民身体健康和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应集中力量, 加大投入, 建设安全饮水工程, 积极发展农村饮用自来水, 做好饮用水水源开发和保护。同时, 由于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排水排污设施不完善, 生活及畜禽养殖污水不能及时排放, 畜禽粪尿、建筑垃圾、化学药品等往往会污染地下水和饮用水源。道路排水沟没有进行硬化, 受冬季冻融作用和夏季雨水冲刷而易损毁;河流排水不畅导致洪涝灾害和生命财产损失等问题依然严重。因此, 必须加强农村道路排水沟渠建设和小流域治理, 确保排水通畅, 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和实现农村污水无害化处理。

(三) 加快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

标准化养殖小区是畜牧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 是现代畜牧业生产的标志。这种方式不仅满足了现代畜牧业要求的科技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管理、集约化经营、生态化发展要求, 也顺应了农民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的迫切需要, 是对传统生产方式的一次变革。因此, 要重视标准化畜禽养殖小区建设, 加大建设力度和步伐, 尽快实现人畜分离, 加快建设粪便无害化处理设施, 解决好畜禽粪尿污染环境问题。

(四) 加强垃圾集中处理

目前, 农民卫生环保意识不强, 乱丢、乱倒垃圾;农村垃圾处理方式较为单一, 普遍以填埋为主;农村保洁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健全, 环卫队伍没有建立起来, 垃圾收集、转运、处理设备设施缺乏, 导致农村垃圾得不到有效收集处理。当前, 吉林省试行推广的“3+5”垃圾处理模式, 为解决农村垃圾集中处理问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3”代表3个责任主体, 分别指农户、保洁员、村委会。农户负责门前三包, 对垃圾进行分拣后定点放置;保洁员负责公共场所清扫、垃圾清运和回收;村委会负责保洁日常管理。“5”指5种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方式。例如, 剩余饭菜等易腐类垃圾倒入沤肥池或沼气池, 变成有机肥料或清洁燃料;秸秆类垃圾可作燃料或还田;金属、塑料、橡胶、纸等可利用垃圾, 送回收站回收;土建垃圾铺路填坑;废弃电池、医药垃圾、废弃化学品、化纤类垃圾等有毒有害垃圾, 运送指定地点无害化处理等。要逐步建立“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工作机制, 着力推进垃圾点、垃圾转运车、垃圾转运站和垃圾填埋场等设施建设, 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体的经费保障机制, 实现日产日清、常态保洁。

(五) 加强推进清洁能源开发

目前, 吉林省部分农村地区生活燃料依然以秸秆、木柴为主, 不仅浪费了能源, 也易造成大气污染, 不利于森林植被保护。因此, 应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吉林省农作物秸秆等资源丰富, 应依托资源优势, 大力开展农村沼气建设, 对大型沼气池、秸秆固化、户用秸秆气化炉、户用沼气池、开发地热能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实践, 彻底改变农民的能源使用习惯, 创建美丽、环保的生产生活环境。

三、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对策

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 从根本上治理农村脏乱差问题, 建设清新整洁、优美靓丽的新农村, 任务艰巨, 责任重大, 必须加强领导, 加大投入, 强化帮扶, 建立长效机制, 强力推动各项工作。

(一) 强化领导完善机制

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强化领导, 加强研究, 科学组织。应建立健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激励约束机制, 鼓励先进, 鞭策后进, 真正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变成各级干部和农民群众的自觉行动。坚持实施农村环境整治月活动, 进行集中整治、突击攻坚、重点突破, 有力推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完善环境卫生管理长效机制, 不断巩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建立起专兼结合的村屯保洁队伍, 配备垃圾箱、垃圾转运车、小铲车等必要的清运工具和垃圾处理设施。建立保洁制度, 落实农户包保责任, 保证街路、巷道、庭院、村屯整体干净整洁。完善村屯环境卫生管理村规民约, 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 提高农民的环境意识、卫生意识和公共道德意识。

(二) 加大投入强化支撑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要求高、任务重, 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应积极设立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 重点围绕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安排。充分利用国家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加大民生改善投资的有利契机, 多争取和谋划农村道路、水利建设、房屋改造、清洁能源、绿化美化等建设项目, 加快环境整治步伐。加强涉农资金项目整合, 实现集中投入、重点建设。要切实发挥好农民主体作用, 解决好“等、靠、要”思想, 真正体现农民自己的事情自己办, 自力更生建设美好家园。

(三) 合力共建强化帮扶

篇4: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一、佛山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开展情况

2014年11月,佛山乡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在乡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依靠全乡干群的共同努力,扎实开展农村环境大清扫、大整治活动,全力治理农村“脏、乱、差”,全乡面貌显著改善,形象大幅提升。全乡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呈现出“群众得实惠、政府树形象、干部转作风”的社会效应。

1.加强组织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在县委、县政府的统一安排部署下,乡上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抽调专人组建了环境卫生整治办公室,结合实际制定了整治方案,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了职责。

2.广泛宣传动员,引导全民参与。通过悬挂横幅、宣传栏、散发宣传资料和召开乡镇党代会、人代会、村干部会议、党小组长会议、群众大会等形式,广泛深入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大力宣传“环境综合整治、建设美丽乡村”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重要性,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深入人心,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推动农村环境整治的深入持久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3.开展集中整治,改善农村环境。(1)加快村容村貌整治工作。在乡整治办的带领下各村组都开展了以垃圾污染治理为主要内容,以“农村是我家,卫生靠大家”和“清三堆”(土堆、粪堆、柴堆)、“治三乱”(污水乱泼、垃圾乱倒、柴草乱堆)、“美三口”(村口、路口、家门口)为整治重点目标的集中整治活动,组织发动群众对村内外的积存垃圾进行集中清理,共组织发动近5千人次干部群众,开展环境卫生集中清扫活动100多次,清除公路、河道、村庄、乡村道路等区域积存暴露垃圾90余吨。(2)整顿秩序“治乱”。整治乡政府驻地广告牌乱悬挂、车辆乱停放、街道卫生难保持等突出问题。采取统一模式,统一尺度,所有广告牌统一贴墙;对街道实地勘察,定位置、划车位,规范车辆停放;与商家住户签定“三包”责任制,确保门前卫生有人管,门前绿化有人护。(3)加强基础设施设备建设。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整治资金,共新建垃圾池47个。努力改善农村环卫设施基础条件,为长期搞好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4)以植树造林绿化环境为出发点,建设“绿色乡村”。全乡共种植柳树、雪松等各种树木3万多颗,核桃树和油橄榄15647万颗,不仅美化了乡村人居环境,同时也为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发展基础,真正做到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齐抓共管的良好效果。

二、对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对策措施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对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德钦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提高认识、加大宣传,增强群众环境卫生意识。改变农村面貌,改善群众生活环境,关系着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关系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成效,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要把农村环境卫生问题当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事来抓,要改变农民长期形成的不良生产、生活习惯,进一步扩大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影响面,努力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增强公民“讲文明、讲卫生,保护环境、洁我家园”的思想意识,提高公民的文明素质。

(1)要加大对农村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各级政府部门和环保职能部门要高度重视农村的环境保护工作,进行经常性地宣传教育,可以以发放宣传单、建立宣传栏、利用板报、宣传标语等形势,进村入户,加大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目的意义、措施方法的宣传教育力度,有针对性地开展卫生和健康知识的常态化宣传普及,引导群众自觉保护环境,增强卫生观念,使环卫知识真正深入人心,完全把村民“要我干”的观念转换成“我要干,干得好”的自觉。

(2)要通过制定卫生公约等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个人家庭卫生、公共场所卫生行为,对不卫生、不文明行为给予批评教育或一定的经济处罚,并给予公开曝光,有效促进群众规范个人卫生行为,以巩固垃圾处理成效。同时,通过组织开展农户卫生检查评比、文明卫生户创建活动,促进观念转变,影响带动群众自觉参与村容村貌整治,实现全民参与。

(3)以典型促发展。对在开展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好的工作经验、工作成效、典型人物、典型事例加以宣传推广,营造浓厚的工作氛围和良好的工作环境。

2.科学规划,加快农村环境卫生基础设施的建设。科学的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村庄建设规划是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长远成果的重要条件和基础,规划不合理,势必影响农村的后序建设与发展。

(1)要高度重视乡村规划工作,将其纳入政府工作的大盘子,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真正实现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

(2)县级相关职能部门应按国家有关规定,科学的规划配置各乡镇的环卫基础设施,可以由县环保局牵头,对各乡镇的农村环卫基础设施情况进行一次摸底检查,并绘制区域环境卫生设施散布图,科学考量,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分级管理。

(3)在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县级的主管部门要帮助各村考虑排水、排污、绿化、杂物堆放、家畜饲养等农村实际问题,综合考虑道路、水沟、公厕、公共场所、公益事业设施、绿化美化等多种因素,派专业人员进行建设指导,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美观。

(4)对已实施的不符合要求的乡、村建设应尽快制定整改方案,以弥补规划滞后带来的种种弊端,规划实施时,城建部门及乡、村两级要加强指导,强化服务,使村庄建设科学公道、整洁雅观。

(5)尊重村民意愿,号召全民参与,确保基础设施建设的实效性。村庄的整治与规划必须充分尊重村民的意愿,使整治规划成为广大村民的共同熟悉。在整治规划与方案中,要广泛了解村民的需要,只有充分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设计出村庄整治的最好规划与方案。

3.拓宽资金渠道,建立整治投入机制。

(1)政府主导。县委县政府继续积极争取省、州政府对实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项目资金支持补助,以弥补乡镇资金运转难的空缺;

(2)财政倾斜。提高财政投入新农村建设、环境建设资金的倾斜比例,安排量化的专项资金,通过以奖代补、以物代补等有效形势,确保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的正常有序运转。对经济薄弱村,要增加村庄环境整治专项资金补助力度,全力打造“干净、有序、优美”的城乡环境。

(3)部门帮扶。县委各级各部门,特别是环保、农业、林业等职能部门,要积极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和垃圾处理工作,除提供资金外,还可以提供项目、技术等方面的扶持,帮助联系村解决环境“脏、乱、差”的问题。

(4)村民参与。不让村民出一分钱不见得是一个好方法。由于没有付出,所以才不会去珍惜环境卫生整治的成功果实。要想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与村民的亲身利益联系起来,就必须让村民加入到整治的全过程中来,通过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有效的卫生保洁费制度,使村民构成环境保护的自觉性,保障长效管理走得更远。

篇5: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1 方案措施

以往对南明河的治理, 也都曾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但往往几年后, 又恢复到治理前的景象,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因素:

第一, 重主河轻支流, 对主河道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治理, 但却忽略了沿线汇入的支流河道、出水口的整治, 形成了主河干净支流脏的状态, 治理成效难于持久。

第二, 重治理轻维护, 只注重了对工程成效的追求, 却往往忽略了对成果的维护, 河道治理区别于一般工程, 集中力量的整治, 在短期内的确能带来较大改观, 但若不加强对后期的监管维护工作, 污染日积月累, 最终取得的成效也将功亏一篑。

第三, 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建设滞后, 未形成完整的雨污分流排水体制, 相当一部分进入河道的雨水系统实则上都是雨、污合流排放, 虽有一定截流措施, 但也存在诸多缺陷, 实为治标不治本。

根据南明河流域的污染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经认真研究、综合分析, 本次对南明河流域包括支流和干流提出以“清淤、截污、治污、补水、生态修复”为宗旨的治理对策。

(1) 清淤:对南明河市区主河道及市西河、贯城河、麻堤河、小黄河、小车河5条主要支流进行全面清淤, 通过疏浚底泥能够彻底去除积累在河道中的有毒有害物质, 保证水体清澈及水环境安全, 有效改善南明河水体水质, 消除南明河臭味, 提升南明河沿线整体景观文化质量。

(2) 截污:现有排水出口的截污完善及截污沟的改造, 尽量杜绝旱季污水进入河道。现状排水干线出口截污不完善, 造成大量的污水外溢进入河道, 需对排出口进行截污改造, 同时对沿线截污沟的跑冒滴漏现在进行整治, 防止污水进入河道。同时通过对现有排水大沟出口进行拦渣、沉沙处理可有效的防止漂浮物和沉渣进入河道。

(3) 治污:完善污水收集系统, 建立沿线污水厂。在南明河支流建立污水厂:如花溪南部污水厂、麻堤河、小车河青山、市西河二桥二期、小关、河滨6座污水厂, 将污水厂处理水质达到景观环境水补充南明河流量, 同时完善各污水厂的污水收集系统, 使污水得到收集处理。

(4) 补水:/25CB/, (1) 通过新增污水厂建设以及对现有污水厂的升级改造, 使其出水达到景观环境水标准, 为南明河补充景观水。/25CB/, (2) 远期上游水库蓄水调度, 根据需要下泄景观水。对南明河上游及其支流分布的花溪水库、松柏山水库、小关水库、阿哈水库的蓄水能力及供水水源地、防洪功能等进行充分调研论证, 在满足区域供水需求的前提下, 建立调度机制, 每天向南明河提供一定量的河道景观用水。/25CB/, (3) 加强雨水的收集调蓄利用。把雨水变害为利, 改变以往单纯的排为蓄积利用, 以及加强城市绿化和道路广场的透水性, 减少雨水的径流量, 提高雨水的涵养量, 可以逐步释放进入河道作为景观水, 减少对上游水库水资源的消耗。

(5) 生态修复及景观提升:沿河种以适当的水生植物对河流污染物进行生物降解和修复, 以及加强森林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 并将生态元素、景观元素、文化元素、经济元素巧妙地融入南明河带区域。

通过以上“清淤、截污、治污、补水、生态修复、景观提升”等措施, 有效的提高河道及支流入河水体质量, 使南明河的水环境得到很大的改善, 改变南明河现有的黑臭现象, 打造了清澈的、生态的、开放的、文化的、繁荣的南明河, 为实现南明河的长治久清奠定了重要基础。

3 结论及建议

彻底解决河道水体的污染问题, 从根本上是需要逐步完善整个区域范围内排水系统, 实现河道流域沿线各排水主干线, 乃至各小街小巷排水系统的雨污分流问题, 同时, 相关监管部门需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 对管沟污水截流设施、沿线各大沟、主、支线河道进行定期检查, 及时清掏维护, 实现维护工作责任到人。

城市河道水体环境的彻底改善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本次工程作为在一定年限内对南明河河道环境治理, 较为有效、快捷的处理措施, 的确取得了较大的阶段性成效, 但同时必须认识到河道治理非一朝一夕之事, 这甚至需要一代人的努力, 若把其比喻成一颗参天大树, 我们只是对其主干进行了修复, 成百上千的枝干的修剪养护, 更是一项持久而复杂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吴以保.河道提高环境整治实效性研究.《资源节约与环保》.2013.11

[2]张毅.浅析河道治理及生态修复.《科技致富向导》2010.29.

篇6: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关键词: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美丽乡村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新的高度,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近年来,由于疏于管理,大部分村庄都存在垃圾围村现象,形成了“室内现代化、室外脏乱差”的情况。在“群众满意度”调查中,群众对环保工作的“不满意”超过半数集中在垃圾管理方面。在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如何破解垃圾围村之困?笔者认为,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充分认识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性

首先,农村环境整治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外谈到环境问题时指出:“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坚持不懈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用五年时间使村庄生活垃圾得到收集处理,让农村成为农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农村决不能成为人们记忆中的故乡,无处寄放的乡愁。

其次,整洁的村容村貌是农民的热切盼望。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老百逐渐意识到人居环境对心情的陶冶与净化、身体状况的改善的重要性,打造清洁、优雅的居住环境,既是老百姓感受到政府利群利民的大好事,也是群众真正得实惠的大实事。归根结底,环境整治工作是关系建设美丽中国、美丽乡村的利好大事,一举多得。

再次,整治农村环境是提升城市形象的现实需要。城市形象,直观地讲,就是城市给人的印象有没有亲和力、吸引力。农村的环境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方面,特别是一些边缘老少地区农村的环境整治,更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重点。

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陋习和落后观念的影响。一是受多方因素影响,多年堆积的垃圾没有得到及时清理整治,村边、路边、沟渠边存量垃圾仍然较多;二是生活垃圾随处乱丢。虽然各个村庄都配备了垃圾箱等环卫设施,但一些村民存在乱倒垃圾的不良习惯,垃圾不入箱、不入池等问题突出,村民为方便、图省事,鱼塘边、路边,就是丢在房前屋后的空地上,过去许多空草坪,现在居然成了倒垃圾的场所。三是住宅与禽畜混杂。不少农户的猪舍、鸡舍、牛栏、羊圈等都建在屋前房后,或在村庄周围,粪便,污水,流到露天排水沟渠,繁殖细菌、苍蝇乱飞、臭气冲天。

(二)现代工业、生活垃圾正日益增多。随着农民收入的增加,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塑料制品、一次性农品等大量进入农民群众的生活中,在物质消费丰富的同时,各类废弃物循环利用率逐渐下降,垃圾产量不断增加,据了解,现在农村人均日产垃圾已达到了0.8kg到1.3kg,如果这些垃圾不能得到及时处理,会直接影响农村环境卫生。另外,农村新建住房产生的垃圾没有做到及时清理,乱堆乱放也影响到农村环境卫生。

(三)管理机制不完善影响环境整治效果。一是村級公共卫生管理机构不完善,长期管理不到位、处于半放任自流状态。近年来,虽然大家都非常关心和重视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不少的村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和指定专门的人管理,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管理不到位,许多时候为应付上级部门检查才临时抓这项工作。二是保洁队伍运转不规范,市委市府已要求每村按100户配备一名保洁人员标准配备保洁人员,但有很多村至今仍未安排落实到位,并发挥保洁作用。

(四)资金投入短缺成为影响环境治理的重要因素。近些年不少农村为了解决发展“瓶颈”,村民“行路难”的问题,集中了所有的人力、物理、财力,对村内道路进行了硬化、绿化,解决了村民“行路难”问题,村民出行环境大大改善,但却忽视了对村内环境卫生工作资金投入,“脏、乱、差”的现象依然存在。

三、强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措施

(一)制定治理规划,强化带动作用。“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和其他工作一样,离不开党支部领导、规划及村委会带动。多年的调查研究发现,村庄的环境卫生搞得好不好,关键的因素是村干部对公共卫生的重视程度和宣传力度。有些村庄总是窗明洁净,道路干净整洁,谁家不讲卫生就会被别人看不起。要按照市、乡镇党委、政府对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发动党员、村民搞好搞好全村的环境卫生。

(二)注重资金保障,发挥整体优势。作为村主要负责人,要想方设法为村庄环境整治争取资金。一是向上级争取资金,例如我市现在正开展美丽村庄乡村建设市政府有专项资金补贴,同时我们都要向美丽乡村建设方向努力,列入年度美丽乡村的就会有一定的资金扶持。二是号召本村在外知名人士和村民集资。三是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根据本村特色,利用各自优势,招商引资,鼓励民间资本参与。

(三)完善管理制度,建立村级保洁队伍。1、“门前三包”制度,促使村民人人参与,清扫好房前屋后的公共卫生;2、垃圾转运制度,及时清理、运走垃圾池的垃圾;3、家禽、猪牛圈养制度,有效避免村里鸡鸭屎尿遍地、臭气熏天的情况;4、卫生奖励制度,村委会每年拿出一定经费对本村环境卫生搞得好的村民,通过评选洁净人家、卫生家庭、卫生标兵等称号给予一定精神与物质奖励;5、保洁制度,对村内保洁员日常工作进行规范,明确工作职责,规范保洁工作,达到村内垃圾日产、日清。

篇7: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关键词: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评价探讨

城市内河环境是一个城市的基础环境, 也是城市形象的代表之一。在城市经济建设进程不断加速的同时, 作为基础建设内容, 环境建设的速度稍显滞后, 这就导致了严重的经济与环境的脱节。后工业化时期的城市、河流的关系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 以牺牲环境带来经济增长的方式已经不适合现代城市的基本规划, 而城市内河环境的综合整治带来的不仅仅是环境效益, 还潜藏着巨大的经济和文化效益、社会效益。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是一个涉及面广、技术性强、规划性强的工程, 整治的过程不仅要针对内河环境的重建, 还要考虑与相关工程建设之间的关系及协调性, 要本着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和原则为城市提供优秀的公共基础环境。

本文主要考虑的是城市内河环境改造与整治、运营期间, 对环境产生的多方位的影响。

1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到的主要项目

内河作为城市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 其主要责任和功能在于:蓄积雨洪、分流下渗、调节行洪、增补地下水资源、提高水蒸发量、缓解热岛效应。

城市内河受生活生产废水的污染导致环境问题, 需要及时进行整治。环境整治的最终目的是创造一个人与环境、经济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局面, 但考虑到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因素, 城市内河的改造不仅要对问题进行整治, 也需要进行开发与更新, 在生态治河的基础上营造出功能合理、协调的空间环境。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涉及到城市建设的多个方面, 不仅包括基础性的防洪蓄水、截污等, 还涉及到城市的整体规划与景观建设。因此, 内河整治项目会涉及的子工程建设包括:景观工程、雨水、污水管道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等。

河道整治工程是内河环境治理的基础工程, 要对河道的整体环境进行考察和分析, 结合城市建设的相关规划, 分段整治、分段改造。考虑工厂与生活排污的轻快, 可以在河道的断面形式和断面材料上下功夫, 在做好基础的整治工程的基础上建设景观面。雨水和污水管道工程是城市水利建设的一部分, 管道网络的合理分布与建设是基础。

景观工程的规划与建设是城市内河环境整治的高阶段的工程, 是在河道治理与污水、雨水管道工程合理建设的基础上进行的, 要求在城市现有自然条件和建筑景观的基础上做好景观的建设, 还要求体现当地的文化精神、做好人文建设。这也体现了景观建设从自然情趣到文化精神再到时代特征的不同层次需求。景观建设不是简单的景观罗列, 而要强调自然、人文、建筑的协调性, 体现城市的风格和品位, 需要创造层次丰富的景观环境。考虑到城市内河的规模, 开发进度不宜过快, 在景观营造的同时注重自然生态系统的维持, 展现城市空间的多面性, 要不让自然河流被强制整改为人工渠。

2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的原则与开发利用方式

区域用地一体化布局, 从整体角度研究城市内河的功能地位是内河环境整治的基本原则。土地、河流的多样性利用, 历史建筑的发觉和以公共空间的特色改造是基础设计理念。

一般来说, 城市内河的开发利用方式包括3种, 分别是保护性开发利用、重建性开发利用以及保护重建并行的开发利用。保护性的开发利用模式注重对有价值的资源的保护, 通过自身的维护保养与改善, 恢复自身吸引力与价值;重建性开发利用是完全改变现有形态, 塑造新空间;保护与重建并行的方式则是根据不同的资源需求选择不同的方式, 保留地方特色的同时进行现代化改造。不同方式各有优缺点, 原则上完全的重建是不尽合理的, 对城市的规划也有负面影响, 所以开发利用的时候大多以保护性利用和保护重建并行的方式进行。

3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

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主要从整治期间和运行期间2方面进行研究, 相对而言, 考虑施工期的废水、臭气、噪音、扬尘等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整治期间的负面影响较大;而运营期, 河道污染物减少、内河水质改善的正面影响居多。

讨论城市内河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的环境影响, 主要从施工期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水土流失、内河底泥的疏浚与处置、河流渠道化与河流非连续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扬尘、噪声等方面进行研究。

施工期的废弃物处置主要目标是工程建设产生的建筑垃圾, 要考虑自然条件的影响, 比如遇到降雨天气, 这些垃圾处置不当或者不能及时运走就会被冲入河道, 不仅增加河水浊度, 还会提高工作量, 影响正常工序的进行。施工期受机械振动影响, 河岸土壤将变得疏松, 可蚀性大,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泥土等撒落到河中, 造成河水悬浮物浓度大幅增加。因此, 施工期要做到建筑垃圾及时清理, 并对河岸、围堰等加强防护。

内河底泥的淤积是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沿岸生活和工业垃圾、建筑和市政垃圾的混入造成的。底泥中的有机物组成是废水中未分解的有机成分, 无机物为泥沙和无机盐。底泥成分复杂, 疏浚挖掘过程中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尤其是底泥风干形成的粉尘或者挖掘中的恶臭及底泥中所含的有害物质, 可能会对土壤、地下水、周围环境等产生二次污染。底泥湿度高, 运输不方便, 可以根据相关的行业标准考虑卫生填埋或在表面喷洒固体废弃物覆盖剂等方法。

河流渠道化与河流非连续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河整治中不考虑当地的自身情况, 套用其他地方的整治模式, 造成在河道、河岸的处理中简单地截弯取直, 筑坝蓄水, 使原来的自然河流渠道化、非连续化, 对原有的城市排水系统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影响。建议在整改时进行合理的设计, 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状态, 使河流自然弯曲, 采用生态护坡减少生态危害。

扬尘、噪声是施工中无法避免的情况, 只能通过基本的防尘措施、降噪措施尽量降低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4 结语

篇8: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1.组织督导,切实发挥各级组织的领导作用

为了切实加强对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组织领导,县里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主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直16个部门为成员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东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分工》,明确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乡镇和行政村、职责部门也建立了相应的领导组织,在村级还成立了理事会和监事会,进而在全县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组织网络和部门联动点面结合的工作机制。同时,为确保整治工作有序进行,东辽县还成立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督导组,建立了“一季度一调度、半年一通报、年终一评比”的督查和考评制度,加强了对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检查指导,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以加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步伐,不断探索和积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模式和经验,总结成功经验,推广典型做法,有效地促进了我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面开展。

2.宣传发动,切实发挥宣传手段的导向作用

坚持群众自主、政府主导,这是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必须坚持的原则,也是必须遵循的工作方法。东辽县把尊重群众意愿,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贯穿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全过程。在促进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方面,东辽县主要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加强宣传,提高主体意识。专门抽调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业务素质高、组织能力强的人员组成宣传组,驻村入户面对面地宣传讲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意义目的,印发《东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宣传手册》,做到每户一份;二是在县电视台开办专栏节目,注重导向宣传,通过电视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发动,使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美化绿化活动深入千家万户,做到家喻户晓,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三是参观典型,提高参与意识。通过组织群众外出参观学习和典型现身讲解等形式,让参观的群众深受教育,使群众自觉投身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之中来;四是强化村规民约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的实效性,切实增强村规民约对群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引导和约束作用,全面提高了村屯的乡风文明程度,推进了民主管理进程。

3.创新机制,切实激励农村干部群众的参与意识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为了调动农村干部和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县制定并实施了《东辽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在村屯道路硬化、石砌边沟、卫生厕所、农户院墙改造、固定垃圾点、垃圾填埋场等方面实施以奖代补,县财政每年设立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奖代补,“以奖代补”政策面向全县所有村屯,从而形成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强大动力。2009年以来,除了把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纳入全县新农村建设以奖代补项目以外,还把每年作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年,切实开展有声有色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2012年,东辽县又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了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奖代补机制。研究并下发了《东辽县乡镇小街环境卫生整治以奖代补实施方案》,将乡镇小街街路硬化、甬路硬覆盖、石砌边沟、固定垃圾点、固定农贸市场、乡镇小街保洁队伍建设纳入以奖代补范畴,更加激励了乡镇小街经商企业和居民参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积极性。

东辽县还研究制定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管理办法,在着力探索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方面做文章,使农村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化、经常化。一是建立保洁制度。使用省补新农村环境整治专项资金,为每个省级新农村示范村购买了1台垃圾运输车、1台铲车、1台钩机等保洁设施,安装了固定垃圾点,建立了垃圾填埋场,由专(兼)职保洁员进行公共用地的清扫,其费用由受益村民筹资自付;二是建立投入机制。通过交通、住建、卫生、环保等部门,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支持,为全县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供整治资金;三是制定有关农村环境卫生管理的村规民约,约束不卫生、不文明、不健康行为,提高人们的卫生意识。

4.分步实施,切实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

乡镇政府、村委会、相关部门按照《全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活动方案》和《全县美化绿化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制定了符合本地实际、本部门工作特点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和美化绿化活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突出重点,在坚持“突出重点、先易后难,统筹兼顾、分步实施”原则的基础上,既抓镇容村貌环境卫生治理,又抓镇域村屯美化绿化,双管齐下,分线作战。在镇容村貌整治方面,以治“差”为重点,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以治“脏”为重点,在镇村干路整治方面,以治“杂”为重点,在交通秩序整治方面,以治“乱”为重点,在环境污染整治方面,以治“污”为重点,在公用设施整治方面,以治“弱”为重点,在裸露地块整治方面,以治“裸”为重点,在丑陋行为整治方面,以治“丑”为重点,通过净化、美化、绿化、硬化、亮化等综合整治措施,推动了我县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美化绿化活动的扎实开展。我县还从群众最关心、要求最迫切、最容易见成效的事情抓起,把村屯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以“六改四普及”(改路、改房、改墙、改水、改厕、改环境,普及清洁能源、普及有线电视、普及太阳能、普及自来水)为抓手,优先解决涉及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并在全县组织开展了绿化美化一条街、绿化美化一条路、绿化美化一个村屯、绿化美化一条河的“四个一”绿化杯竞赛活动,使全县的生态条件得到了极大提高。

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中,全县共投入整治资金1300万元,出动人员15.6万多人次,出动各种车辆32700多台次,清运生活垃圾13.6万多吨,平整路肩4680多公里,清理边沟7460多公里,清理乱涂乱画广告2800多处,清理不规范广告牌匾1100多个,清理路障680多处,净化街道13条,农村环境得到了有效治理;在美化绿化工作中,全县累计投资2806多万元,共计植树4900多万株,绿化乡镇街道13个,绿化村屯148个,美化绿化了农村环境,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镇域面貌得到明显改观,基本取缔了沿街门面占道经商、占道经营,保证了主街道路的交通畅通,及时清运垃圾和设置固定垃圾点,成立保洁队,确保了街内无卫生死角,栽花植树,美化绿化了环境;村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村屯道路干净,两侧无垃圾,边沟排水顺畅,沟内无污水、无污泥,屯内设有固定垃圾点,垃圾定点堆放,及时清运,四旁有美化绿化的花草树木,畜禽舍饲圈养,无散养散放;人们的卫生习惯正在转变。通过宣传教育,随地吐痰便溺、乱扔乱倒的不良习惯得到有效抑制,文明整洁的卫生习惯正在逐步形成。

篇9:后黑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总结

东北三省为农业大省, 农村人口居住密集, 所处环境、居住习惯、生活方式等大致相似。近几年, 各环保部门对农村的环境整治加大力度, 但因农村建设缺乏长远规划, 环保基础设施严重缺乏, 环保意识淡薄等原因, 导致农村环境的维持遇到障碍, 环境保护任务任重而道远。农村的污染主要为生活污水、畜禽养殖及生活垃圾造成的污染等, 其特点分别如下。

农村生活污水的特点

农村生活污水为日常生活过程中产生的污水。依据农村条件不同, 生活用水量也有所不同。根据调研收集的农村生活污水排放状况可知, 各类型村庄排水水量差异较大, 人均约20L/d至180L/d不等。农村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洗涤、厨余及冲厕污水, 污水量及其成分存在地区差异, 农村生活污水具有可生化性好、有机质含量较高、有毒物质含量低等特点。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备程度也影响用水水量及排放水的收集, 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落后, 排水管网不健全, 因此, 污水自然排放、下渗与蒸发的损失量较大, 其排放量占总用水量的相对比例低于城市, 大部分在50%左右;一些管网完善的较发达农村, 污水排放量与城市接近, 占用水量的比例80%根据相关调查, 东北村屯农村生活污水的水量与水质为:污水排放量为20~80L/ (人·d) ;NH3-N 15~30mg/L, COD150~350mg/L, BOD 60~150mg/L, TP 1~4mg/L。

农村生活垃圾的特点

农村居民的生活习惯及对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垃圾普遍随意丢弃和堆放, 加之没有完善的收集处理系统统一处理, 导致村镇各处包括路边、沟边、河边堆积垃圾, 直接从河道或随着降雨将其中的污染物带入河中。农村生活垃圾包括为厨房废弃物 (煤灰、蛋壳、废菜、废弃的食物) 、废电池、废纸、碎玻璃、碎陶瓷、碎纤维、废塑料和其他废弃的生活用品, 成分比较复杂。农村垃圾按种类分为生活废弃物和产业废弃物, 其中有少部分为危险废弃物。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特点

据统计吉林省规模化畜禽养殖场、集约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约占全省总量60%左右, 年产畜禽粪便量约为2700万t, 畜禽粪便用作农家肥、制沼气分别70%、2%左右, 剩余部分在养殖场和养殖小区的畜禽粪便露天堆放。非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畜禽存栏量约占全省总量40%左右。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年产畜禽粪便量约为2700万t, 其中70%的畜禽粪便被用作农家肥, 2%左右被用于制沼气, 剩余部分在养殖场和养殖小区附近露天堆放;非规模化、集约化养殖场中有很多未经过任何处理畜禽粪便随意堆放, 少部分人畜粪便用于沼气和堆肥。据估算, 吉林省每年约有人畜粪便未经处理的量近300万t, 几乎随雨水排入水体。东北地区畜禽养殖污染特点与吉林省基本相同。

东北地区村屯环境适用技术探析

农村生活污水的几种处理技术介绍

位于东北的农村地区村民居住较分散, 各地区地形差异大, 铺设管网存在工程复杂、地形复杂等实际障碍, 城市污水管网处理模式不适用于农村。经济上, 少投入和管理上, 易管理原则考虑, 当前农村污水处理模式包括分散处理模式与集中处理模式。

目前农村生活废水经处理后排入水体的标准应该达到相应水环境质量功能区要求;处理后回用的应满足回用标准。

分散式分类

(1) 传统分散的处理模式。农村生活污水传统的处理模式是化粪池, 由于基建费用低, 无需日常运行维护, 是应用最广泛的处理模式。其中三格化粪池是广泛应用的一种, 它可以降解有机物、杀灭病菌、出水效果较好, 投资低、运行维护易操作。比较适合基础设施较差, 经济条件较为落后的村镇。 (2) 新兴分散处理模式。主要采用小型污水处理设备和生态处理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处理农村十几家住户的污水。此模式由于布局灵活, 对于地形复杂、污水集中收集困难的村屯比较适用。缺点是一体化设备结构复杂, 有局限性, 生态处理技术需大面积用地, 不适于土地资源紧张地区。

集中式处理模式分类

(1) 小型集中处理模式。适用条件, 水资源保护区内、规模较大单村、联村、农户分布密集、资金充足等分布比较集中的居住区, 地势平缓村子。缺点是与大型处理设施相比该设施建设及运行费用偏高。 (2) 城镇污水处理厂集中模式。将近郊乡镇污水通过现有城镇市政的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收集, 经由新建管道并入市政污水管网, 统一将其收集至临近污水处理厂。该种模式适用于离市政污水管网距离不超过5km, 符合接入市政要求的地形的乡镇采用。

处理农村生活垃圾的技术方法

主要技术方法 (1) 卫生填埋。填埋法是农村处置生活垃圾的主要方法。经过焚烧将残物送到填埋场卫生填埋。在农村, 农民将生活垃圾直接倒入天然的或废弃的水洼地、河曲等。及易造成土壤、大气、水的交叉污染。选择垃圾填埋场应避开储水补给区的位置, 填埋场底部增加防渗层。生活垃圾及时清运至选好的填埋场, 经过生化、有机物分解, 达到无害化处理、减量化处理目的。适用范围:土地资源较为丰富且有较好污染控制条件的地区。 (2) 焚烧处理。垃圾焚烧处理是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 发达国家已普遍采用此技术。随着农民收入水平日趋增加, 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农村的生活垃圾组成与城市日趋接近。采用合理科学的焚烧方法是可行的。焚烧炉焚烧时产生的大量的热量可用于供暖。适用范围:土地资源紧张、生活垃圾热值符合焚烧处理要求的地区。 (3) 堆肥。堆肥技术是使垃圾进行生化处理, 将其作为肥料。堆肥法操作一般分四步:预处理、细菌分解、腐熟、贮存或处置。适用范围:垃圾中有机组份含量高, 且有条件进行前期预处理的地区。

农村生活垃圾新型处理技术

(1) 蚯蚓堆肥法。蚯蚓堆肥是指在各种微生物的协同作用下, 蚯蚓利用自身丰富的酶系统将有机废弃物迅速分解、转化成易于利用的营养物质, 加速了堆肥稳定化的过程的方式。 (2) 太阳能生物集成技术。是指利用生活垃圾自身菌种进行消化反应, 利用太阳能作为反应条件进行处理的技术。 (3) 高温高压湿解法。是指在湿解反应器内, 对农村生活垃圾中的可降解有机质一定湿度、压力条件下蒸汽处理, 破碎粗大物料并闪蒸蒸汽, 再用脱水机进行液固分离的方式。

东北农村生活垃圾建议处理方式

可生物降解的有机垃圾, 如秸秆、食物残渣等, 宜与畜禽粪便废弃物一起就近堆肥处理、还田;可回收物质, 如玻璃、废金属、纸张等, 宜通过废物回收实现废物资源化;惰性物质, 如渣土、碎砖瓦、灰土等, 宜就近垫路、填坑等简易填埋;有毒有害废弃物, 如废农药瓶、旧电池等, 宜集中收集实行专业定期集中处理;其他无利用价值的垃圾, 如泡沫包装、塑料等, 宜收集后运送至垃圾填埋场集中处理。

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的处理技术

农村畜禽粪便物理化学处理技术

(1) 焚烧法。指燃烧废弃物以氧气作助燃剂燃烧其可燃性成分, 产物为燃烧后残渣, 灰渣。燃烧产生的热量可供发电、热源利用;还可使有毒有害物质无害化。 (2) 烘干膨化法。指利用自然能源如 (太阳能、热能、风能) 等能量, 对畜禽粪便进行自然干燥处理。干燥法既可以减少粪便中水分, 又可以除臭、灭菌;干燥后的畜禽粪便可加工成颗粒肥料, 降低对环境的污染。适用范围:经济条件较好农村区域。 (3) 自然干燥法。是指将畜禽粪便通过阳光照晒进行干燥处理, 处理后将其可作为饲料。适用范围:适用于农村小规模家庭养殖粪便处理。 (4) 高温快速干燥法。是指通过干燥机进行人工干燥。适用范围:适合较大规模农村养殖业。 (5) 热喷处理法。是指将含水的畜禽粪, 经短时间的蒸汽处理, 然后经过变压喷放的处理方式。适用范围:有将粪便大批量转化为再生饲料需求, 且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

农村畜禽粪便生物处理技术

(1) 沼气法。是以畜禽粪便为原料, 在沼气装置中, 微生物在缺氧条件下, 将碳元素分解为沼气。优点是最终产物沼气可作为能源使用, 无恶臭味。 (2) 堆肥法。是指在有氧的条件下, 粪便中的菌种大量繁殖、加速粪便的发酵, 分解其有害的物质, 使其有机物大量发酵分解, 蒸发水分。堆肥法是处理畜禽粪便无害化、安全化的最有效方法。适用范围:土地资源相对丰富地区。 (3) 动物处理法。利用蚯蚓、蜗牛、蝇等动物分解畜禽粪便。

小结

上一篇:艾山江优秀民警及岗位标兵下一篇:看谁摸得远游戏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