踉踉跄跄是褒义词吗

2024-04-19

踉踉跄跄是褒义词吗(精选3篇)

篇1:踉踉跄跄是褒义词吗

健步如飞、稳稳当当、四平八稳

踉踉跄跄造句

1.所谓的成长就是让你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2.所谓成长,就是逼着你一个人,踉踉跄跄的受伤,跌跌撞撞的坚强。

3.他喝醉了酒,踉踉跄跄走出屋去。

4.看他踉踉跄跄的样子,肯定又是喝醉了酒或是有犯神经了。

5.听完这个伤心的消息,我踉踉跄跄地往回走,不小心,摔倒了。

6.他喝多了酒,脚步踉踉跄跄的。

7.于是,我踉踉跄跄离开,走近了白雪覆盖着的阴沉凄凉的奥斯威辛。

8.我怎么感觉你今天走路总是踉踉跄跄的呢,是不是生病了啊。

9.踉踉跄跄不是一个男人应该有的表现。

10.他总是深夜里呆着踉踉跄跄的步伐和满身的酒气回到这个家中。

11.他踉踉跄跄走进来,语无伦次地讲述着刚才路上遭劫的事。

12.他走路时东倒西歪,踉踉跄跄,因此年轻的外科医生坚持要送他。

13.他踉踉跄跄的把球带到了禁区,一脚怒射,才发现原来是自家球门…

14.当他停了这个消息之后就踉踉跄跄得走回到寝室来了。

15.看到你踉踉跄跄的走过来我就知道没有什么好事。

16.我真心的看不起你这种踉踉跄跄的行为。

17.她抱着乔又踉踉跄跄地跑起来,急于让享利分担她的痛苦。

18.黄沙漫天遍地,灰尘意地拍打在我脸上,我踉踉跄跄地走着,想着今天悲惨的遭遇,不觉泪如雨下。

19.他踉踉跄跄地奔向窗户,先扔进报纸,随即攀登窗台,跳入窗内。

20.走了好久,他才踉踉跄跄地走进公司所设的临时办公处。

21.或者更糟糕的是,先是从一个拥堵的队心烦意乱、踉踉跄跄地排到另一个,接着盲人摸象一般捡回自己的鞋子、皮带、包包、电脑和别的零碎东西。

22.黄沙漫天遍地,灰尘肆意地拍打在我脸上,我踉踉跄跄地走着,想着今天悲惨的遭遇,不觉泪如雨下。

23.你看那人走路踉踉跄跄。

24.那个时候你还小,走路都是踉踉跄跄的,你肯定不会记得了。

25.他瘦削的身子踉踉跄跄地朝那间披屋走去.

26.摄影机也穷追不舍她的各种奇言异行,不仅止于抢拍她踉踉跄跄步出夜店,或是臂挽臂地紧勾著新欢男友。

27.她不忍再看了,站起,踉踉跄跄地冲向墙边,婀娜的身段蜷曲着塞进那一人长的沙发中,削肩耸动,带动着S型的身体在沙发中起伏。

28.陈武跑到后帐,只见一个人踉踉跄跄过来,细看正是缪泉,不过看着面无血色,一脸虚脱,连忙扶住缪泉“五弟,怎么回事?”。

29.布置防御的乔家外孙子踉踉跄跄地仆奔过来,方才亲眼看到自己的妻子被利箭穿心,文弱书生直疼得目眦欲裂,奔到近前,双脚一软就跪坐在了地上,大放悲声……

30.红灯拦路,车嘎地一个急停,车上的人们一齐倾向前方。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拎着一个沉甸甸的大旅行包,臂弯里还有一个二三岁的小男孩,由于抽不出手来扶住,踉踉跄跄地跌向一个售票员身边。

31.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32.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

33.十字路边有一个老妇人,略微有些驼背,胖胖的身躯,费力地打着伞在空旷的路上艰难地行走。狂风夹着大雨扑面而来,她使劲向前躬着身子,抓紧伞,进一步,退半步,踉踉跄跄地向前走着。他捧起杯喝了几杯酒,转身离开。

34.一听见屋子里传出的尖叫声,那个人就脸色都变了,脚步踉踉跄跄的。

35.在河南省驻马店一条偏僻的街道上,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正踉踉跄跄地走着。

篇2:“衣冠禽兽”原是褒义词

其实, 这个成语的原意并非如此。“衣冠”作为权力的象征, 历来受到统治阶级的重视。古代在官服上绣以飞“禽”走“兽”, 是用来显示文武官员的等级。

这种等级制度, 是从明朝开始的。明太祖在洪武三年正式制定, 帝王服装上增加了团龙纹, 龙纹成了帝王的专用徽记。皇后礼服的冠饰有九龙四凤。皇妃、公主、太子妃的凤冠九四凤。是有五彩的雉。一品至七品命妇的凤冠没有凤, 绣有不同数量的雉。

据明、清两史的《舆服志》记载, 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而且等级森严, 不得逾越。“衣冠”上的“禽兽”与文武官员的品级一一对应。

那么“衣冠禽兽”一语的贬义又是如何产生的呢?

篇3:“斤斤计较”原是褒义词

这里的“斤”不是指一斤两斤, “斤斤计较”也不是对一斤两斤过分计较, “斤斤”是形容明察秋毫的样子, 由此可知, “斤斤计较”本来是个褒义词, 现在却变成了贬义词。

“斤”的本义是伐木的斧子, 引申为砍削, 当动词使用。砍削的时候自然要看得分明, 否则一不留神就会砍到自己的手, 因此“斤斤”引申为明察之意。

这个词出自《诗经·执竞》。《执竞》是合祭周武王、成王和康王的诗篇, 其中称颂“自彼成康, 奄有四方, 斤斤其明”。

意思是从成王和康王的时代起, 扩张领土, 拥有了天下四方, 得益于成康的英明善察。

《汉书·叙传》中也有“平津斤斤”的记载, 表扬平津侯公孙弘明察秋毫。经过漫长的语义演变, “斤斤”跟“计较”连用到了一起, 成了一个贬义的成语。

上一篇:工程项目管理专业下一篇:初中作文以渴望为题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