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

2024-04-12

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通用10篇)

篇1: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

声母zcs教学反思

今天教学声母zcs,教完以后我感觉效果很好, zcs在拼音字母教学中应该是学生难掌握的一个知识点.首先是这几个字母的发音舌位学生不容易掌握好,所以许多学生在发这几个平舌音的时候经常含混不清.俗话说,学无定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我的教学过程是这样安排的:我在学生课前预习的基础上,很轻松的学会了语境歌,接着我不停地引导学生发”刺猬字母四只”,然后简化成”字刺四”再改成教学第一声”资刺溜的刺丝”,然后让学生反复不停地读,最后把学生引入正题,学习今天的内容声母zcs.只要孩子们把”资刺丝”读轻一些短一些就对了,学生很快掌握了.由于前面的教学细致入微,所以整体认读音节zi ci si 及其四声教学也就水到渠成,很轻松地过关了.在教学声母zcs与单元母a u的拼读.在教学拼读这一块,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我让学生先拼读zcs与单元母a的拼读,熟悉以后再练习他们的四声拼读,学生就像念顺口溜一样,很快也就掌握了zcs与其他单韵母e u 的相拼.我觉得这样教学学生不但学得快,而且很快也会掌握了声母与韵母的拼读技巧.在拼音教学中,我放弃了给学生传授具体舌位的教学,我觉得学生的语言理解能力还不能让他透彻理解学生的语言,这样让他的舌头在嘴里根据自己的理解绕来绕去,还不如让他们听音模仿更好一些.

篇2: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

在《z c s》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运用以下 方法:

一、创设情景,使拼音教学情景化、生活化。刚开始,我充分利用情景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通过游戏和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调参与,如:看口形猜字母;用小棒和线条摆一摆字母,记忆自形;做游戏“摘苹果”。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多得到了升华。课堂上充分使用激励手段,时可通气氛轻松、和谐。

篇3: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

一、“一双手”的正反表示教学

1. 引导学生弄清一双手正反表示的范围。

双手正面时,十根手指表示1~10,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认识1~10的数字。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熟练掌握1~10在手上如何表示,加深体验1~10各数的多少。双手反面时,十根手指表示10~20,明确正面拳头是0,反面拳头是10。同样的,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认识10~20在反手上表示,明确反面全部张开是20,并熟练地在手上表示10~20中的各数。在课堂上要加强学生的练习,让学生在说数的瞬间用手表示出来,这样有利于提高计算速度。

2、熟练掌握“一双手”的正反转换,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度。

正反转换主要是正面的“十”与反面的“十”之间的转换。正面的“十”是十根手指全部张开,反面的“十”是一个拳头。为什么要进行转换呢?如:在“8+5”这个算式中,我们应在手上正面举出8个手指,再加上5个手指,你会发现刚加完两个手指,正面的十根手指就用完了,这时就要把正面十根张开的手指转换成反面的“十”,一个反面拳头。再加上3个手指,就把5加完了,这时手上表示为反面的3,就是13,这就是正面的“十”转换为反面的“十”。还有在做减法的时候,有时我们也要将反面的“十”转换为正面的“十”。如:在“12-5”这个算式中,我们先反面举两个手指,表示12,然后在12的基础上减去5个手指就可以了,可是你会发现刚减去两个手指就变成了一个反面的拳头,它就是反面的“十”,没有手指可减了,这时要将它转换为正面的“十”,十个手指全部张开,再减去3个手指就可以了,这时就剩下正面的7个手指,因此“12-5”就等于7。这样的相互转换,使一年级数学计算变得很容易。

二、走出双手演示计算中的“误区”

1. 学生在用双手表示数的过程中,容易出现表示错误的现象。

如:在表示7的时候,我们经常都是一只手出两个手指,另一只手出5个手指来表示。而有的学生在表示时,经常会只出两个手指就表示为7。

2. 学生在计算加减法时,正面相加满十后,应转换为反面的十,而学生在转换中粗心大意,错误地转换为正面的0。

这样导致学生最终算出来的结果总是差了10。在做减法的时候,学生会出现反面的数减完后,而不知所措,导致等于0的现象常有发生。

3. 在做加减法时,学生手指的伸、卷方式不灵活。

手指的灵敏度与想象思维不统一,导致最终计算的结果出现误差。

以上的三个误区在平时的计算中经常出现,怎么才能让学生走出误区,进行准确计算呢?归根结底在于教师的引导和平时的练习。教师应加大学生的练习力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在练习的过程中体验双手在计算中的正反运用,久而久之,对于经常出现的错误,学生就了然于胸了。

三、以练为主,做到有手算到无手算的转变

数学教育都是在已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来解决贴近于生活的实际问题。加强练习双手的正反运用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主。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分小组竞赛、全班抢答赛等方式来体现实践出真知的理念。课堂上,老师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前提下,迅速将学生引入竞赛场,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利用有限的几分钟,以练为主,以各种方式来强化双手在计算中的正反运用,在练习中去发现不足,弥补缺陷。无论课上或课后都可以开展这样的活动来掌握方法,使计算能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最终变用手为不用手,变无手为心中有手。这个过程相对来说是比较短暂的,比起其他的计算方法是具有优势的。

四、培养“心中有手”式的口算能力

刚上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会用手计算时,短时间是离不开用手计算的,在反复的训练中,可以使数与数之间的“凑十”式试题得以熟练掌握。如何让学生离开双手,独立进行口算是学生和教师都面临的一个难题。个别智力好的学生可以为之,而大部分学生都无法做到。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引导,逐渐让学生离开双手进行独立的计算。如:在计算“8+5”时,可以先让学生用手算一次,记住答案,再试着不用手进行计算,先观察8还差几满十,可以提问,差2个去哪里找?(5里面分2个出来)现在合起来是多少?(10) 5里面还剩下几个?(分出来2个还剩3个)10个和3个合起来是多少?(13)因此,“8+5”等于13。在计算中体验双手在计算中的重要性,心中用手把5分成2和3。又比如:在计算“13-6”时,先将13分成10和3,提问:10减去6是多少?(4)刚才还剩下几?(3)把两个剩下的合在一起是多少?(4和3合起来是7)因此,“13-6”等于7。在加减法的训练中,我们要时刻回想用手是怎么算的,这样在口算时才能更好地用心中的“手”进行口算。在练习过程中要加强学生的“凑十”法和“破十”法试题的训练,这样在口算时可以熟练掌握其计算方法,使计算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在教学中应让学生多训练,牢掌握,在生活中应让学生多训练,更灵活,时刻以提高计算能力为目的,使学生明白“一双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明白一个问题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解决的道理。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学科课程标准.2011.

篇4: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方法反思

【中国分类号】G623.2

传统的语文教学只是一味的约束学习的行为,甚至会约束学生的个性特色的发展,限制学生“动”的基本能力,强制学生在语文课堂上“认真”听课,“认真”笔记,往往这样却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针对最新的课标改革和课程要求,教师在对小学一年级课程的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反思总结,及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性特色创设具有生活情境的教学模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分组讨论学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到课程的学习中,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1.一年级语文教学的现状

1.1课程教学方式死板

鉴于小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处于初级阶段,尚未接触过语文的学习,所以当前小学一年级语文课程的进度较慢,每天的课程要求较简单,基本上是要求煤炭识记四至五个生字左右。然而死板的教学模式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生字的时候仍然较为困难,教师的教学灵活度不够,使学生不能够真正的熟记生字的笔画和拼音。学生在课本中不能单独读出生字,也存在会读生字而不会写生字的现象,默写生字时会写错的问题,长此以往的生字学习会影响了学生日后的语文阅读和写作能力,无助于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2 家长忽视了一年级语文的重要性

对于学生语文课程的学习,家长往往忽视了其重要性,在日常的生活中没有关注学生语文生字的学习效果和朗读的基本功底,没有及时的发现学生学习语文课程的问题,没有及时与教师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没有介入而针对性的指导工作。

1.3写字能力是学生语文学习的重要基本功,而且学生语文学习初期握笔写字姿势最为重要,然而家长和部分教师在一年级语文课堂上却忽视了对学生写字姿势的正确引导和及时纠正,只是一味的追求提高学生的写字速度,只是注重写字教学的表面结果。

1.4家长在学生学习一年级语文课程之前就根据自身学习语文的经验进行了或多或少的小学一年级语文的学前教育,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词汇量,但是家长的教育因为没有正确的引导所以对學生的学习教育没有一定的规范性。这样,对于仍是一张白纸的小学生,在进入一年级语文的学习中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很难将其之前的固定的知识点改正,影响了学生后期的语文学习进度和学习兴趣。

2.教师在一年级语文教中的要点

2.1教师需要学习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和个性特色,从根本上相信学生的语文能力并不断的鼓励学生积极学习。一年级的语文课堂上要针对性的布置任务,加强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服务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性,让学生积极展示其特点并感受到一年级语文课程学习的乐趣。

2.2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不稳定,有意而无意的会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会受自身情绪和兴趣的支配而发生改变,教师对一年级学生的语文教学必须要具有耐心,不断的鼓舞学生并督促学生不能在课堂上分心,通过小组活动和分析讨论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带动整个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3.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具体方法的反思

3.1识字课程加强纠错

一年级课程中是学生刚刚开始学习识字的课程,所以相对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每个课程的识字量的增多也会影响学生一年级语文学习的学习兴趣。

(1)课堂上要灵活运用学生的思维模式,根据大纲要求的自主学习方法,在识字教学之前让学生掌握明白学生自学生字的有效方法。教师可以发散思维,通过最简单的方法,比如借助顺口的拼音帮助学生识字,要求家长在课外和学生一起拼读生字词,加强学生的记忆性。

(2)在语文实践课堂上,教师需要采用多种方法检验学生生字学习的掌握情况,要不断的了解学生语文学习的动态。采取各种指导方法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通过小组分组讨论、自由发挥组词、认识拼读同学的名字等方法加强学生识字拼读的能力。

3.2朗读课堂上要泛读、熟读课文

(1)课堂上要求每篇课文进行仔细朗读,课外要求学生尽量多的熟读,告诉学生正确的朗读标准后要求全部98%的学生可以熟读课文,甚至重要的文章学会背诵。

(2)教师必须要每篇课文范读,学生跟读,以便让学生领悟正确的朗读方式,尤其是难懂的文章教师必须要解释。教师必须要随时提问,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要让学生理解老是朗读时的语调、重读的词句,理解朗读课文的意义,学会通过朗读课文来正确的感悟文字信息,表达文字的中心思想。

3.3 教学方式多元化

一年级语文课堂教师必须要使课堂教学方式多元化,对于刚涉及语文知识的小学生来说,接触几百字的文章稍微有些难度,所以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样的读文方式,比如说:师生对话,同学间对话、背诵诗词、,男女同学间交换读、小组间分段读,甚至可以采用分角色朗读的方式,给予学生一定的朗读氛围和朗读兴趣。加强学生富有感情特色的朗读方式,提高学生在阅读课文时加深其对课文的理解和自身生活经验的体验。

3.4 写话

写话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的表达能力及理解能力尚不能较为灵活的通过写字的方式表达出来,所以教师必须要着重培养训练学生的写话能力。

课堂上要求学生先多读多说,其次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最后让学生通过自己学过的字词写出来。让学生课上课下都要经常阅读,丰富其写作内容,加强期写话的基础。另外,教师可以带动学生经常体验生活,感受自然,参加丰富多样的活动,组织故事比赛,锻炼学生的说话能力,最后让学生针对其参与的活动利用自己的语言写下来。

总结:

一年级的学生具有爱玩爱动的天性,其自身的学习自制力和约束性较差,在语文课堂上学习注意力容易受周围环境而分散,影响了其学习效率。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程相对比较重要,是帮助学生建立牢固其语文基础的重要课程,教师需要不断的进行教学反思,充分的落实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大纲,以契合现阶段的小学一年级语文学习的特点,利用多样的教学模式、灵活创立课堂教学情境,提高小学一年级语文课堂的学习氛围。

参考资料

【1】王威威.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个案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王乐微.小学语文教学运用反思性教学的体会及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07期

【3】梁为丽.浅谈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A].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西卷)[C].2010年

篇5:小学三年级语音教学现状及反思

现在我们使用的是人教版新版,改版后的教材,更加突出了语音教学的重要性。每个单元中,有单独的语音教学板块,即Let’s spell部分,这说明语音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另外,如何进行有效的语音教学,为英语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这成为我经常关注、思考及研究的问题。

一、三年级语音教学面临的现状

我所教的三年级,只有16 人。优生很少,而学困生却不少。下面我将谈谈三年级语音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26 个英文字母容易与拼音混淆

这似乎是个通病。一年级学习了拼音,开始拼读生字。二年级继续强化拼音的拼读意识。通过两年的拼音学习和实践,学生似乎将拼音掌握得很“牢固”了。因此到三年级后,当他们再接触似曾相识的字母时,就会兴奋地脱口而出,将A a/ei/读成a,Gg/d誻i:/读成g等诸如此类的错误。

2.语音拼读意识不强

虽然他们英语学习的兴趣很大,积极性也很高,但是面对生词,本就语音知识匮乏的他们,寄希望于机械地模仿我的发音,这忽视了语音拼读的整体意识。面对着只有两三个字母组成的单词,学生不知道如何去拼读,心口难开。

二、针对以上现状采取的措施

既然出现了这样的现状,我也在不断地反思,该采取怎样的有效教学方法,逐步地解决问题,努力让学生爱上语音呢?

1.拼音的先入为主,造成了一定的语音学习混淆

我认为,首先要在英语教学中,用有趣的方法,吸引学生对英文字母的注意力,让他们先爱上字母。英文歌曲在学生英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甚至不可替代的作用。观看英文字母歌的动画,学生被那鲜艳的色彩、卡通的字母吸引住了,甚至有学生还跟着哼唱了几句。尽管我听到了学生已经将英文字母误唱为拼音,也没有打扰他唱歌的兴致。教材内容安排先学唱字母歌,是为了能整体感知26 个字母。《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指出,在英语教学起始阶段,语音教学主要应通过模仿来进行,教师应提供大量听音、反复模仿和实践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发音习惯。因此在学歌中,我带着学生指读歌词,采用小组读、个人读及开火车读等形式,及时指导纠正错误较大的发音。对于小错误,我暂时先放在一旁,没有使劲去纠正其发音,以免打击他们语音学习的积极性。

(1)游戏方式巩固歌曲。全班开火车唱字母歌,而我随机抽取并出示一张字母卡片。当某个学生唱到出示的字母时,则站起来并大声唱出来,这能测试学生对字母的认读反应能力。如果学生错误,则会上台表演以示惩罚,学生表现得兴趣很大。

(2)绘本方式整体学习语音。《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中提到,语音教学应注重语义与语境、语调与语流相结合,不要单纯追求单音的准确性。于是我利用绘本这种故事的方式进行语音教学,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三年级下册就开始学习元音字母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了。第一单元是学习a在单词中的基本读音。语音呈现环节,我在PPT中结合卡通人物出示了以下句子:This is the dad. He has a cat. The cat is in the bag. The bag is in his hand.“Meu , meu...”配上小猫跑了的动画。学生一下子被这简短的故事情节吸引了。趁热打铁,我带着学生朗读故事,然后将标注了a的单词放在一起,让他们发现单词的共同点,即a在单词中的发音/覸/。延伸拓展环节,又以绘本的形式让学生分组阅读。我努力创设故事情境学习并巩固语音知识。

2.三年级,刚开始学习语音知识,拼读意识在形成中,语音习惯也在培养中

根据三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对新鲜事物好奇的特点,我教会他们一套音标手语操,比如b/b/两手在胸前反向靠着,然后向两旁拨开;k/k/一手在嘴前做咳嗽状等。学生说说动动,显得特别有趣和兴奋,甚至他们还能想出更有趣的动作。我都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鼓励。因此,在以后的英语课中,面对较短的单词,我都会鼓励学生试着自主地拼读出来。起初,他们一时适应不了,但是只要我做出音标手语操中的动作,他们马上就明白了,小声拼读着。再加上评价机制的作用,即拼对一次就可获得3 分的奖励,这更加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拆分音素和手语操结合起来教学,能提高学生的拼读意识。音素是语音学研究的单位,它是口语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也是人们的发音器官所能发出的最小语音片段。一个音素就是由一个或几个字母构成的单音。教学中,如单词cat就有三个音素/k/,/藜e/,/t/,在我动作的指引下,学生尝试着拼读。拼读不准确,我不及时纠正,直到有学生拼读正确,我予以加分表扬,这增强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信心。在教学中多次采用这种拆分法,学生就会用适合自己的方法来拼读简单的单词了。

三年级的语音教学,教师重在对教学方法的研究和实践,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需要师生共同持之以恒地努力。强化拼读意识,大胆开口尝试,爱上语音!

参考文献

篇6: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明确认字任务

一年级教师的工作量大,对于刚入学的学生来说一年级的课业负担也非常重。如:一年级的识字量特别大,就第二学期而言,要求学生认会500个汉字,写会250个汉字,800个汉字对于一个六岁的孩子要读准字音,记住字形,难道容易吗?虽说二类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但是怎样才能记牢这些面孔各异的汉字呢?恐怕还是要写才能记住吧?所以一节课40分钟要认会写会十几个字,任务是很繁重的。再加上8个识字,8个语文园地,34篇课文,要在一学期四个多月一百多天(包括节假日和双休日)完成教和学的任务,对老师和孩子们都是一种挑战。我常想,怎样让孩子们快乐地接受这些汉字而不觉得枯燥呢?如何让他们尽快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魅力和灵魂?首先要从挖掘教材做起,利用教材吸引他们,把他们引进一个有声有色,有泪有笑的情感世界。

形象生动的认字方式

开学初,走进教室,我拥抱每个孩子,第二节课,孩子们不再用怯生生的眼神看着我,从他们的表情中看出,他们已经对我有了亲近感,我告诉孩子们我的喜怒哀乐,要他们也能说出心里话,我帮他们解决,有了这份亲密的师生关系,我的课堂一定会吸引他们的。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喜欢!”“这些故事呀,是由一个个字宝宝‘手拉手讲出来的,他们有声音,有颜色,有气味,还有感情,你们相信吗?”孩子们眼神流露出好奇。我说:“你们听到‘小雨沙沙和‘瓜果飘香这两个词有什么感受没有呢?”学生纷纷举手:“我好像听到了下雨的声音”,“我好像感受到下雨的清凉。”“我想尝尝雨水甜甜的味道”,“我看到好多果树”,“我闻到了水果的香味”……多好啊,这就说明我们中国的汉字不是符号,而是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字宝宝,看到他,你就好像能听到声音,看到颜色,闻到气味!他们各有各的家族和名字,你要认准他,记住它,他才会领着你走进知识的大门,你们喜欢上他们了吗?”就这样,我让孩子们觉得学习汉字是有趣的,我常常带领他们一边认字一边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这样孩子们能根据字的偏旁部首记住很多字,不再混淆形近字,同音字。

我在课余还编了许多字谜,在游戏中识字。容易写错的字,把它们编成一句话,一边说一边写,比如,许多孩子容易把“春”下面的“日”写成“目”,我叫他们记住这句话,“三人同日去春游”,他们边说边写,就不会写错“春”这个字了。有的字蕴含着一些道理,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懂得道理,他们会记得比较牢固。比如,我教值得的“值”,我说“直”字加单人旁,就说明做人要正直才是值得人们去称赞。有一次,一个同学问“臭”字怎么写,我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自”,又在下面写了一个“大”,我说你们把这俩字组成一个词叫什么?孩子说是“自大”,我说自大是什么意思,自大的人会怎么样呢?孩子們说:自大的人让人讨厌。我又在“大”上加一点,说“这就是‘臭字”,你明白这个字的含义了吗?孩子们知道做人一点也不能自高自大,不然就“臭”了,没人喜欢了。只要多钻研,每个字都能让孩子学得快记得牢。

我再谈一谈阅读教学。课堂上常常是“乱哄哄”,孩子们不是静静地坐着听课,而是“动”的,根据课文的内容,我会给自己做好不同的头饰戴进课堂,让孩子们先根据我的头饰来编一段故事,训练他们的表达和想像能力,然后,我再把课文内容边表演边朗诵,孩子们模仿能力很强,他们能准确地模仿老师的发音,语气和动作表情很快把课文读下来,有的甚至都能背诵下来,阅读教学变得轻松了。掌握了老师教学的特点,孩子们也会在课下让家长做好头饰的,所以,语文课让孩子们充满了期待。有一次,要学习《棉花姑娘》一文,我戴着棉花头饰走进课堂,看到教室有“蚜虫”、有“青蛙”、有“啄木鸟”、还有“七星瓢虫”,我说:“棉花姑娘生病了,身上有许多小蚜虫。”只见那些小“蚜虫”在“棉花姑娘”身上蠕动,“棉花姑娘”很痛苦,然后,“棉花姑娘”请“蚜虫,青蛙和啄木鸟”帮忙捉牙虫,他们都因为帮不了“棉花姑娘”而惋惜。看到孩子们投入的表演,真诚的表情,我知道他们小小的心里装满了善良,这样的课堂“乱”得值。

结束语

教师在课堂上有没有真情投入,是衡量一节语文课的标准。真情投入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一颦一笑、一抑一扬,眉目之间,语调之中,包含着的爱憎,喜恶,褒贬之情。只有如此,才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沉浸于美的享受之中。要达到这种境界,教师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努力发掘语文教科书中的美——自然之美、社会之美、人性之美等。要渲染这些美,表现这些美,主要是教师的语言艺术,要声情并茂的去感染学生,做好示范。让课堂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接受教育的场所。而这些,更能在一年级语文教学中得到更好地发挥。

篇7: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

课后评课中,本以为他们不太精通体育教学,评课就是走过场而已。但是他们却每个人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如数学教师注重问题的逻辑关系,语文教师对教师的语言,课堂结构的铺垫等十分关注……起初笔者还不是十分在意他们的建议,只是处于礼貌地应付着。可是,接下来一位语文教师的发言,让笔者直到现在都还记忆犹新。“刘老师,能与你探讨几个问题吗?”“在过渡到新课时能不能这样?”“学生做错动作时,等一会纠正行不行?”“游戏的内容需不需要调整一下?”“结尾部分要是这样可能会更好?”在追问中,笔者得到了成长,此处将追问与反思撰稿如下:

追问一:学习新知识时用问题过渡好还是不好?

笔者的课堂中每个版块设置相对独立,看课者一看就知道笔者的下一步要做什么,特别是准备活动和教学内容之间缺乏有效的连续性。她建议以情境设置为载体,通过增加设疑、追问,把问题抛给学生,学生自然会带着问题去思考,进入到教学环节,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反思:过渡衔接,巧追问,水到渠成

听了这一番话,笔者很疑惑,把平时的教学情境像放电影一样在脑中呈现。的确,我们进行教学环节间的过渡,多数都是“同学们下面我们做一下准备活动”;“接下来我们学习前滚翻”;“仔细看老师的示范”……每一环节都是接下来做什么。

该教师建议笔者要注重各环节之间的过渡,该如何是好呢?在她的帮助下对教学设计进行了润色。

第二次教学实录如下:课始,教师头戴刺猬头饰出场。学生笑,称呼笔者“刺猬老师”。老师惊讶、佯装:“啊,你们都认识?今天‘刺猬老师’要带着你们这些小刺猬到森林里玩,高兴吗?”进入准备活动(音乐):“孩子们,你们听到了什么叫声?”“你们瞧那边还有大象呢。”……模仿各种动物的动作。音乐停了,教师追问:“孩子们在森林里玩得高兴吗?”“不过,小刺猬在森林里玩,有时是很危险的呦!”“对,森林里有狮子、老虎,太可怕了。”“当小刺猬遇到危险的时候,它该怎么办呢?”“我知道,它会缩成一团。”学生争先恐后地说着,有的学生还迫不及待地模仿着小刺猬,低头,双手抱膝。教师及时捕捉信息,请出做得较形象的学生表演。接着继续创境追问:“当小刺猬缩成一团后,老虎狮子就拿它没办法啦,这时小刺猬就会一个接一个的滚跑了。”“对,小刺猬很聪明的。”“那你知道小刺猬是怎么滚的吗?”“老师,我、我……”学生模仿动作(有的向后滚,有的横向滚……)。这时教师话锋一转:“孩子们,小刺猬一开始也是这样滚的,但是刺猬的爸爸告诉他们,‘孩子们,这样滚是错误的,应该这样(教师示范)’”。“刺猬爸爸的动作做得怎么样?”学生鼓掌。“想学吗?”……

通过创设有效情境,依托情境为载体加以巧妙地追问,从导入到教学,过渡自然,不断激发学生思考,在轻松的环境下,学生自然就能放开手脚,并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大胆地想象,思维在探索中不断升级,达到了从要他学到自己主动学的境界。

追问二:学生练习时间能不能再增加一些?

体育教学确实有它的特点,但在教学理念方面和其它学科是相通的,教学中教师不妨汲取其他学科的教学经验,可以让学生进行分小组合作,把时间和舞台充分让给学生,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尝试动作。不一定要什么动作都讲得透,让学生只剩下模仿了。

反思:教学现场,分主导,收放自如

教学中教师应该留点“骨头”给学生自己啃,这样才能品尝出体育的真正味道。于是第二次上课时,笔者对教学环节进行了调整:(承接导入部分,刺猬爸爸完成前滚翻动作)……“想试一试吗?”看到教师如此轻松地完成,每个学生都想自己试试(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尝试、交流、讨论)(课堂预设: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动作:头顶着地,滚翻时方向把握不好,翻滚中分腿,翻过去站不起来……)。老师:“通过尝试,你有什么体会?你觉得在滚翻的时候,哪一环节最重要?”让学生举手回答,然后针对问题集体交流,尽量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说,不足的地方教师及时补充、纠正。并根据需要适时示范,再让学生练习。

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这是新教学设计的最大亮点,改变了以往学生“被练习”的模式,采用了“曲线式教学”,教学中教师没有把动作要领全盘托出,而是放手让学生去体验,学生经历“看一看,试一试,练一练,帮一帮,评一评”的过程,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学习模仿,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在探索中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和挑战意识。

追问三:游戏动作需不需要渗透教学内容?

课堂中“闯关游戏”,虽然课堂氛围很好,但也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游戏中缺乏前滚翻教学内容的元素,动作安排不合理,缺乏针对性,不能紧密地联系课堂,实属“万能游戏”。要求在游戏中需要加入“前滚翻动作”,并要求学生游戏时不但要考虑速度,更要注重完成动作的质量。让学生不单纯地为游戏而游戏,带着任务去玩,在玩中学习,巩固动作,学生学习积极性将会得到良好的保持。

反思:游戏环节,变常规,有的放矢

在第二次教学中,笔者把“闯关”游戏的动作进行了调整,把原先让学生跨越障碍物,改为“前滚翻过沼泽地”。学生边玩,边练习,在不知不觉中巩固了动作,既满足小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需求,也能较好地促进学生巩固学习内容。

追问四:结束部分激发学生带着求知欲望走出课堂是不是更好?

课堂总结是各科课堂教学均不可缺少的环节。课堂总结较文化课来说过于模式化,缺乏艺术性,对学生的启迪性明显不够,仅靠两句表扬无法保持学生不断进取的动力。

反思:总结部分,唤思考,艺无止境

篇8: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

科目语文

年级一年级

教学时间1课时

学习者分析

1、小学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2、初步会根据拼音识字。

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美丽的山水画,有趣的谜语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通过诗、字的再现,让学生学习巩固生字。

3、通过配乐朗诵,培养学生的语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看图,培养观察能力。

2、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合作意识。

3、通过诵读古诗学习生字 ,培养语感。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会11个生字

2、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诵读课文,培养语感。

教学资源:

1、教师自制的多媒体课件;

2、上课环境为多媒体大屏幕环境。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激趣导入

1、谈话引入:小朋友们,我们的祖国山川秀丽,风景秀美,下面我们旅游去啰。(大屏幕展现三幅美丽的山水画)

2、让学生当小导游解说

3、引入教学内容:在这美丽的山水画中,有一首有趣的古诗,谜语古诗,我们来猜猜。

(二)激情诵读,读中获知

1、学生自己借助拼音读古诗,合作猜谜

2、检查诗朗读情况,交流谜底

3、配乐范读

4、指导朗读(语速、动作)

边读边配上动作进行朗读表演。读“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远”和“近”、 “来”和“去”则请学生们通过做动作来理解。

5、诵读大比拼

6、认字大比拼

(三)拓展思维:我会说

引导学生寻找规律,充分说一说

(四)课外延伸

师生说谜语,猜谜语。并让学生回家收集谜语,下星期交流。

教学反思:《画》这篇课文由一幅经过装裱的山水画和一首五言谜语诗组成。画上有山、水、花、鸟,给人以鸟语花香、山水相称的美感。课文扣住“画”这个谜底,抓住画的形象特征展开描述,图文对应。我根据学生好动、好玩的最大特点,创设旅游情景,让学生在玩中快乐学习。

我抓住诗句中的着眼点,把精力放在诗句的品析朗读上,借助精美课件在读中让学生感悟诗句的美,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教学中,我坚持以读为本,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课堂的“读者”,通过自由读、分组读、男女生比赛读、教师配乐引读等多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图文对照,感悟诗句的内容和表达的感情,引导学生做到音、意、动融合。读“畫”时眼随手从上到下划过;“远看山有色”时,将手抬高,举目四看;到“近听水无声”时,做出侧耳听的动作;读到“春去花还在”,眼随手送出去又收回;读到“人来鸟不惊”时,做出摆手的样子。通过做动作,学生的表演欲望一下子被点燃,学习兴趣高涨。

对诗中几对意思相反的词的理解,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做动作。“远”和“近”。“远”右手抬高打出,眼远眺,“近”右手收回在胸前,低头俯视。“去” 和“来”。“去”双手打出,眼随手看,“来”则双手收回,同样眼跟随。动作形象有趣,学生的脸上洋溢着兴奋和快乐。

本课文中句子的节奏感很强,朗读时我十分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味,利用音乐中陶冶诗情,在读中感悟、体会诗的读法,让学生喜欢诗,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母语的热爱。在朗读的同时,我还巧妙地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评价他人,在评价中,学生互相取长补短,语感和口语交际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篇9: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

一、明确古诗教学目标, 注重积累精炼语言

几千年流传至今的古诗无论从语言, 还是从思想内涵看都是中华文化的精品, 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很高的审美价值, 而能够选入小学课本里的古诗更是精品中的精华———小学低年级教材选编的古诗比重较大, 通过开展古诗教学开启一扇学生多角度、多渠道接触、感受中华文化的窗口, 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多多积累精炼语言, 突破识字量的制约, 为日后成长中反刍地感悟语言积累了经典材料, 厚积薄发。同时古诗教学也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热爱中国语言文字艺术, 并受到个性化的情操熏陶, 极大丰富了学生的精神世界。

低年级学生记忆能力较强, 教材中的多数文本学习后都能背诵下来, 那么选择古诗作为诵读、背诵的文本, 积累的就是经典的语言。因此, 小学语文教师要明确古诗教学目标, 要顺应儿童喜读好背, 记忆力强的特点, 鼓励学生多读多背, 积累经典名句, 培养低年级学生“出口成章”的语言运用能力。例如, 通过《古朗月行》古诗的学习, 学生积累了对月亮赞美的词语和生动的比喻: 月亮像白色的玉盘, 又像美玉制作的镜子。同时, 还有效帮助学生诵读诗句, 感知古诗描绘的情境美, 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真可谓一举多得。

二、构建自主体验古诗教学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小学语文教师要深刻理解新课标理论“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积极构建自主体验的古诗教学课堂, 提高教学效率, 让学生语文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笔者在低年级古诗教学实践中经常采用如下四个教学环节, 教学效果良好:

1. 多种形式品读入情

语文教师通过反复的朗读, 向学生渗透字音字形。可采取多种品读方式: 自由读、小组读、男女生对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入情。

2. 通过识字感悟入境

低年级学生通过进行识字、写字教学, 简单理解字义, 教师要结合字词在古诗中的运用和书上的注释简单感悟诗文大意, 带领学生进入优美的古诗情境。

3. 创情设境欣赏运用

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 创设优美情境教学古诗: 利用音乐欣赏古诗、研讨配画再现古诗、激发兴趣书写古诗、感情朗读吟唱古诗。

4. 背诵积累自主感悟

背诵积累整合感悟, 这是古诗教学的终极目标。语文老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引导学生以读为本, 读中感悟。教师要开放课堂, 放飞学生,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深切感悟古诗的意境、语言、音韵和形象的优美, 让学生在语文古诗文学习中, 能力与素质均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高。

三、把握教学重难点, 提高低年级古诗教学效果

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较低, 想象力也还不够丰富, 因此, 古诗教学目标、重难点也有所不同———低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求体会古诗中的情景,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而不是如高年级学生学习古诗要求理解诗句意思, 感悟古诗意境, 将古诗的意境用语言表述出来或用图画描摹出来。比如, 《赠汪论》这首诗, 在长春版教材低年级下册出现了, 在人教版的高年级教材也有, 但是不同的年级古诗词教学的要求不同, 因此教学的重难点也就不同。

1. 重在阅读表露自己的情感

《新课标》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指出: “诵读儿歌、童谣和浅显的古诗……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因此, 教学中要通过各种形式来指导、训练学生读。在读的实践中达到正确、流利, 在此基础上才可以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体会, 表露出自己的情感。比如在读中体会古诗的停顿规律、语气、语调等。如: “小时不识月, 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 飞在青云端。”这首五言诗的停顿规律是“二三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范读和领读尤其重要, 而不是简单评价: 某某同学读得真好, 谁还能比他读得更好? 事实上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 很少有学生能知道阅读的质量高低。而如果有了教师的声情并茂的范读和领读, 就会使学生直观地感觉到: 原来“这样读”是感人的! 在此基础上再去诵读才会使学生有个性化的感悟。同时通过多种方式的诵读, 就容易达到背诵古诗的目标, 而不是学习完古诗再留作业要求学生背诵古诗。

2. 借助插图体验古诗意境

低年级古诗教材中都配有鲜活的、富有儿童情趣的插图, 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借助背景图, 观察图画中人物的表情、动作、自然景物特色, 从而体验古诗中蕴含的意境。如《咏鹅》这首诗, 插图非常形象生动, 与诗文描写的内容十分吻合。在教学中观察图画、描述图画内容的说话训练基本上再学习古诗, 再体验古诗的意境, 效果往往更好。这一课的课后练习中“根据自己对诗句的理解给图画图上颜色”一题, 更是有趣。它不是简单地涂颜色, 是学生在对古诗的个性化理解之后, 根据自己对诗歌意境的体验涂颜色。同时也是学生在生活中实践经验的一种呈现。涂色之后, 如果再引导学生联系诗句说一说自己为什么涂这样的颜色, 那就是对古诗更进一层次的深化和感悟。

3. 以古诗为载体认字、识字

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之一, 更是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低年级古诗教学中的第一个教学目标都是关于识字教学的界定。以颜真卿的《劝学》为例, 这首诗短短的28字, 要求认识10个生字; 认识1个偏旁———“又字旁”; 了解“首”字的演变过程, 认识首的字理识字图; 会写7个生字。诗歌中除了以前学习过的汉字, 其它字在本课都得到了识记, 可见本课承载的识字任务之重。识字教学中要求多认少写, 要求认识的字“在本课认识, 放到其它的语言环境中也认识”。而这恰恰是低年级学生识字的难点之一, 教学中我们发现许多学生能够把课文很熟练地“说”下来, 而不能把课文认读下来。而古诗往往字数不多, 在这样的语言环境下更容易落实认读目标。也因为古诗易背诵, 落实识字目标自然会降低难度。

综上所述, 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系统性, 也有着不同的教学侧重点, 语文教师要“把脉关键, 呈现重点”, 构建符合低年级小学生年龄特点及其心理发展的古诗教学课堂, 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提高古诗的教学效率, 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到读书的方法, 提高学习的能力。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有限, 理解能力较弱, 想象力也不够丰富, 因此, 低年级古诗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要求学生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能自主体验古诗中的优美情景, 借此诵读古诗, 启发小学生飞翔丰富的想象翅膀, 获得初步的中华优美古诗词文化的情感体验, 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古诗教学,教学效果,重难点,感悟

参考文献

[1]胡兰.对古诗词主题同构教学的思考与探索.福建教育, 2007, (7) .

篇10:小学一年级声母zcs教学反思

本节课根据我校的体育锻炼特色来重组教材。“校园自编兔子舞”是我校早操活动的内容之一,也是一年级必须掌握的一项健身内容。“兔子舞”动作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活力,音乐感染力强,对场地及学生的舞蹈基础要求不高,易于操作。考虑到一年级学生年龄小、对动作的理解和掌握较慢,只安排3个组合动作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设计意图

本课以学习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为主线,设计“开心模仿、复习旧知、快乐新授、分组练习、游戏巩固、快乐回放”等环节,环环相扣,采用编口诀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始终能够主动地学习、快乐地学习,较快地掌握兔子舞的3个动作组合的名称、路线、方向,提高动作的准确性,全面发展身体技能和良好的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人数:36人 课次:第一课时

教后反思

这一节小学低年段体育课,主要凸显以下几个特点:

一、立足生活,整合教材

为开发校本课程,充实大课间的体育活动项目,丰富校园生活,笔者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根据“兔子舞”动作活泼、节奏明快、富有活力、集舞蹈、健身与运动为一体,具有较强趣味性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小朋友活泼好动的年龄特征,大胆探索低年级学生学习兔子舞的新教法。寓教于乐,让学生在模仿中、口诀中、合作中、游戏中较快地掌握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的名称、路线、方向,提高动作的准确性、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敏度,提高学生的体能,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同时,引导学生在跳兔子舞中体验快乐、在游戏中释放心情、在分组中学会合作,在展示中提高自信,在作业中课外延伸,使跳兔子舞日常化、生活化,促进学生的健康意识及锻炼习惯的养成。

二、面向全体,缩小差异

本课以学习兔子舞的3个组合动作为主线,设计“开心模仿、复习旧知、快乐新授、分组练习、游戏巩固、快乐回放”等环节,环环相扣,激发全体学生的运动兴趣,使学生能够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承认学生存在的差异,让每一个学生都在最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最好的发展,使人人都有“成就感”:优生体验到成功快乐的同时锻炼了组织能力;中等生在榜样的激励下自觉地进行学与练,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后进生在组长和教师善意的提醒和反复的辅导下也能体会到进步的快乐,在学练过程中努力克服困难,增强自信心,同时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通过分组练习,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动作的准确性和身体的协调性方面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互帮互助的意识,增强自信心。

三、寓教于乐,教法创新

针对低年级的学生好动、爱新鲜、注意力难以长时间地集中、自控能力还处于一种较低的状态等特点,笔者充分利用游戏结合主教材进行教学,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兴趣,循序渐进、分层教学、逐个突破,让学生始终积极、快乐地学习,逐步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在练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通过对原有的体育趣味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这一资源进行开发,既达到让学生复习提高主教材的单个动作组合质量,进一步突破教学的难点,又能展示学生的个性,同时让学生体验在游戏中合作、锻炼,养成遵守游戏规则的好习惯,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上一篇:拒毒防毒宣传教育月活动方案下一篇:器官交换记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