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数学老师评语

2024-05-01

对数学老师评语(通用12篇)

篇1:对数学老师评语

我想对数学老师说

首先我要表达对您的感激,在这几个月中您的却很认真的教导我们,让我们学得了更多的知识,这是我们全班都能感觉到的,但是您有没有感觉到您的方法太苛刻,太严厉,太死板。

还记得吗?一次我交卷子的时候,几道题错了,您竟然点着我的头说:“就是你,你整节课都在低头玩,现在不会了。”我好委屈啊,“我没玩啊,是您题念得太快,大家都在抄题。来不及抬头啊!再说了,下午屋内暖气太热,趴一会也不行啊!”其实这些话也只能在心里说说啊!

回家的路上,我心里一直在埋怨奥数老师,还跟爸爸说:“退学吧,不上啦。”可爸爸无论如何也不答应。

奥数老师啊!您知道吗,我们4思3班的学生因为您的严厉,心已经离您越来越远啦。当我每次问道我们班同学:“你喜欢奥数老师,还是作文老师时,为什么大家都选作文老师呢!我想您应该考虑考虑吧!当您批评我们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想的吗?当您让我们罚站的时候。我们是怎么想的吗?当您罚我们加作业的时候,我们是怎样想的吗?。。。

您的血汗,辛劳我们都能看见,能感觉到。但我真的希望您要还有一颗能够包容我们的心。

篇2:对数学老师评语

2) 一个节日,虽然不在春天,却春意盎然。老师,您的节日最美,这一天,满园的百花都为您盛开!

3) 鲜花掌声祝词表达了学生的心愿:老师您辛苦了!学生祝您:天天“九.十”,永远快乐! 先生,您的严厉让我从此坚强!

4) 相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变化的空间,变化的容颜,变化的语言,不变的是我对您的思念,教师节到了,祝福您我的老师!

5) 想念您,怀念您――老师!对您的怀念与祝福将于日俱增,让一幕幕脉脉深情与祝福盈满,好人一生平安!想念您,怀念您--老师!对您的怀念与祝福将于日俱增,让一幕幕脉脉深情与祝福盈满,好人一生平安!

6) 小时候总觉得您太严厉,现在才知道这是您爱的表现。老师,祝您节日快乐!小时侯,我知道你是世界上最美丽的景;长大了,我知道我会成为像你一样的人!

7) 心怀感恩的人是幸福的人,懂得感恩的人是快乐的人,经常感恩的人是成功的人,朋友,在教师节到来的时候,让我们一起祝愿,一起送上我们感恩的问候吧。

8) 心灵的启蒙者,道德的传教士,我敬爱的老师,今天是您的节日,祝福您教师节快乐,祝愿您永远为祖国接班人导航!

9) 学生眼中的您:婚前比婚后亲;课下比课上活;校长比学生熟;假期比开学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桃李芬芳,其乐亦融融。祝福您,节日愉快!

10) 阳光普照,园丁心坎春意浓;甘雨滋润,桃李枝头蓓蕾红。敬爱的老师,您的教诲如春风,似润雨,永铭我心。值此教师节,我虔诚地祝福您安康,如意!

11) 一旦天下无智,唯有您来破天机--因为您是人类灵魂工程师。也许有一天,老师在您再也站不起来的时候,我们都站起来了,在您的微笑中我们站成了一排排苍翠的大树……

12) 听,您的嗓子逐渐的沙哑;看,您的额头又深了皱纹;瞧,您的发间新添了白发;想,您的心中充满了希望。今天教师节,祝你幸福安康,我的老师。

13) 微笑是一条曲线,它能使许多东西变直。祝您节日快乐! 忘不了您的笑脸,遗忘不了青春厚重的记忆。但愿明月千里寄相思,祝福您好人一生平安。

14) 温馨的眼神通透心灵,真切的教诲照耀前程。您是人生路上的使者,带着我们走向憧憬已久的梦。教师节,请接受我们发自心底的祝福:愿您身体健康,事事如意!

15) 我多想回到校园再做您一回学生,再象当年挨您一次狠狠的批评;我多想走进教室再听您一堂课程,再象当年被您点名和蔼地提问。虽然这已不可能,但当年做您学生时的“不以为然”在成年后化作了一份感动。老师,您的辛勤工作我们永存感激之情,您的谆谆教导我们永远铭记于心。如今,白发早已爬满了您的双鬓,可您在我们的心中,精神永远高尚,身体永远年轻,形象永远高大,笑容永远可亲。老师,我们永远爱您!

16) 我们都坐着,老师只有您站着!您站着的时候,我们看见了一棵参天大树,您挥动的手臂摇落了满树的硕果。我多想再一次注视您的目光让热情重新把我的理想点燃我多想再一次聆听您的讲课让知识重新给我飞翔的翅膀。

17) 虽然不常联系,却时刻把您惦记;虽然不常看望,却悄悄把您祝福。时光流逝,您的恩情我永远不会忘记。教师节到了,祝您节日快乐!教师节祝福语

18) 开学的第一天,我认识了您,新老师。当我见到你就觉得是那么亲切温暖。你会在三年中让我们长成更粗壮的小树。将来无论我会成为挺拔的乔木,还是低矮的灌木。老师,我都将以生命的翠绿向您致敬。愿我们的青春的欢乐永远伴随着你,教师节来临之际,亲爱的老师,祝您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19) 坎坎坷坷的道路上,有您就有光亮;跌跌撞撞的前行中,有您就有方向。您用知识催开了桃李芬芳。教师节,祝老师快乐安康

篇3: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一、对数学的重新认识

传统的数学给学生的印象无非就是会做题就学好数学了.但现在新课程的实施, 课程的概念也在不断更新.数学不只是一堆数字及符号的运算, 它还有更丰富的内涵, 它跟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数学是对现实世界的一种思考, 目的是要发现现实世界的一些数与形的规律.发现规律, 尊重规律, 按规律办事, 才能让数学为社会的进步服务, 为人类的发展服务.数学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 去探索, 这也正好体现了数学的一种美.

1.数学与我们的生活

数学源于生活, 数学是生活中的一部分, 生活需要数学, 数学也需要生活, 彼此不是孤立存在的, 离开了对方, 无论是生活还是数学都会变得无意义.生活中因为有数学而精彩, 数学在生活中也不断得到发展.同样, 人类也离不开数学, 离开了数学人类将无法生存.在我们的生活中, 随时都在用数学和数字这些与数学有关的东西.无论是打电话还是看电视, 交易买卖等, 都要用到一连串的数字.而其实这些也只是最基本的数学, 学生看到的也只是这一层, 不过这至少可以让学生们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离不开数学.只要提倡学生在生活中细心观察, 不断去发现, 相信可以发现其他更深奥的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细心体会数学的应用.

2.数学与文化

数学是一种文化, 阿拉伯伟大的数学家穆罕默德·伊本·穆萨创立了代数.他编写的《积分和方程计算法》于12世纪传到西欧, 一直到16世纪还是大学使用的教材.通过他的著作, 西方才懂得了阿拉伯数字的用法.阿拉伯人能在继承东西方文化成果的基础上迅速发展自己的文化与教育.数学和其他科学一样, 比如古代的天文学、医学、哲学和文学, 都反映了客观世界的规律, 并成为理解自然、改造自然的有力武器.像古代的金字塔和现代的埃菲尔铁塔, 哪一样不是和数学联系在一起的.这种建筑物正体现了数学中数与形的完美结合.而这些建筑, 也恰恰代表了那些国家的一种文化.

二、对数学教学的重新思考

学习数学, 目的是什么呢?一般来说, 现在中小学数学教学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是指运用数学来改造社会, 造福人类.因为数学和生活密切相关, 数学教学的内容源于人类日益丰富、不断提高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 通过培养一代代新人来促进各个时代, 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生产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和进步.二是提升学生的思维方法, 即那种数学特有的逻辑推理、综合分析的一种思维方法.通过数学教学, 充分发展学生智力, 发展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 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能为他们日后人生的良好发展和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奠定基础.

然而, 当前我国数学教学的现状却并不乐观, 数学教学的功能没得到充分的发挥, 教学的目的也没有达到.主要表现为, 学校数学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比较落后, 教学脱离生活实际, 也脱离了社会, 而仅仅是为了升学而备考.作为新时代的数学教师, 不能只让学生会做各种各样的“习题”, 而是要让学生去体会到数学的一种社会价值, 并且从生活中去体会一种数学思想.数学里包含着丰富的哲学道理和人文精神,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发掘, 把数学里内含的高贵东西体现出来, 而不是只教学生解题.教学要考虑到人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数学学习应该是一种有思维性和实践性的学习, 既生动又有趣, 学生应该用心去感受和体会.数学学习完全可以将学生学习范围扩大到他们的社会生活和各项活动之中, 将教育和生活融为一体, 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去感受和体验.教给学生思维方式与思维的习惯.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数学的智慧与美.

三、对教师工作的重新领悟

现代数学教学应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经验,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数学和现实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数学课上不是教给学生多少知识, 而是要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 懂得了一种思维方法, 才是数学的真正目的.要想做到这一点, 教师就应该不断提升自己, 充实自己.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形式

新时代的数学教学不应该只局限于在课堂上、课室里的教学, 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组织形式, 多开展一些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知识, 体验数学, 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结合学生特点, 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扩大视野, 增强能力, 实现全面发展.

2.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寻找一个最适合数学特性和学生特征的方法, 以发展学生能力为目的, 多用启发式教学和活动教学, 开放学生思维, 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积极实践.灵活运用各种方法真正搞好数学教学.教师也要不断创新, 大胆尝试, 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3.教师要不断更新教学媒体

篇4:对数学老师评语

关键词:人性化评语;数学作业;批改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9-111-01

由于种种原因或习惯,我们对学生的作业(含课堂和课外作业)尤其是数学作业的批改,我们习惯于用“√”“×”来评判正误,采用百分制量分,也有的教师用过以A+、B+的方法来评价学生作业。虽然它们在判断解题正误,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评价结果带有有一定的片面性。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学习潜力。作业的满分仅表示“答题正确”,学生的解题思路、方法、过程、习惯、能力、品质等各方面并不能从分数中体现出来,而这些东西却正是小学生学习潜力之所在。此外,单纯的用“√”和“×”或A+、B+来评价学习思维、学习成绩难免会影响师生之间思想、情感的交流,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而利用人性化评语能弥补这些不足。评语,是一种作业批阅的方式,多种形式的人性化的评语便于学生更清楚地了解自己作业中的优缺点,还可加强师生间的交流,促进学生各方面和谐统一的进步。下面就结合近几年数学教学的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指導方法,激发兴趣 ,强化动机

当学生作业中出现审题、计算、观察、分析、判断等方面的错误时,老师可以利用评语进行方法指导,让学生正确的解题方法。“先找准数量关系式”、“利用倒推方法试试看”、“第二步该干什么”等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思考的路线。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根据指导,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评语此时体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恰当的评语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呀!”、“解得巧,真聪明”、。不责骂质量特别差的作业本,相反,应尽量地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以鼓励的语气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看见你有了进步,老师为你感到高兴!” “你的进步很大,因为你付出劳动。”“看到你在进步,我万分高兴,希望你更上一层楼。”这种带感情色彩的人性化评语使学生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爱,充满了希望。而不是施以简单粗暴的批以“重做”,甚至当面撕毁其作业以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从而使之失去学习兴趣。

教师对学生的错或对要进行适当的评价和鼓励,这样才能使学生对成功和失败都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从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特别让学生从容的对待失败,树立必胜的信心,明确“失败乃成功之母”。

二、积极引导,拓宽思路,自主创新

人性化评语,不仅要反映学生解题的正误,对学生进行恰当的学法指导,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且要注意挖掘学生的智力因素。通过积极引导,拓宽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自主创新 。

利用人性化的评语适当给予启发,以帮助开发学生的潜能,激活创新意识。如“一题多解”培养学生从多种角度,不同方向去分析、思考问题,克服了思维定势的不利因素,开拓思路,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能正确、灵活地解答千变万化的应用题。如利用评语:“解得巧、方法妙”肯定其独特见解的学生;对有的题可用多种解法而学生只采用了一种,可以写上:“还有更好的解法吗?”“爱动脑筋的你肯定还有高招!”。这样的评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学生开启心灵,驰骋想象;鼓励学生动脑思考发现问题做出假设尝试验证归纳总结应用;使他们敢于大胆的去想去做,鼓励学生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肯定。

三、严格要求,积极鼓励,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对学生作业的批改不仅判断正误、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还要注意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评价。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基础,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师在学生的作业书写、格式以及算理过程要严格把关。这些是体现良好学习习惯的外在标准。及时用恰当的评语指出作业中的不足之处,能使学生很快的加以改正。例如,“你很聪明,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那就更好了!”、“结果正确,但格式正确吗?”、“聪明的你,一定能发现简便方法!”等评语以学生的提高学习热情。

又如我班有个学生把作业本撕掉了一角,此时中秋节又即将来临,我给他下的评语是“中秋节快到了,我们的XXX同学却已经等不及了,瞧,他把自己的作业本当作了月饼,把它狠狠地咬了一口”。这妙趣横生的评语即让他知道自己的错误在哪里,又达到了使学生轻松接受批评的目的。

对于学生由于粗心出错,首先要肯定其长处,增强自信,再提出殷励希望,改正缺点。如: “和细心交朋友!”、“真可惜,你的字倒是写得不错,可是你作业的正确率却……!”或者“再细心一些,准行!”这样,一方面不打击其自信,另一方面使其纠正不良倾向,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从而把作业做得又对又好。

当然,写评语时要本身要简洁、明了、自然、亲切、实事求是,充满希望、富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学生不是消极被动的受教育者,而是自觉的积极的参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数学作业批改中人性化评语的使用,可以弥补“√”“×”判断等方法的不足,还能从学生解题思路、能力、习惯、情感、品质多方面综合评价了学生作业,使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去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以达到教学的目的。。她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形成创新意识;更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即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现代化教育的需要,又在评估过程中体现素质教育,促进了素质教育的实施,人性化的评语还可以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

参考文献

[1] 关注课后作业的评价,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J]. 顾洁. 考试周刊. 2015(51)

篇5:老师对大学学生毕业评语

2. 学习上认真与执著的你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劳动中不声不响埋头苦干的你令老师很欣赏;工作中细心负责的你深得老师和同学的好评。但是你应该活泼一些,十多岁的少年本应充满热情;你应该灵活一些,学习光有自觉性还不够。继续努力吧,我深深地为你祝福!

3. 男孩***,可爱小弟弟。对人很温和,有副好脾气。关心组上事,热爱班集体。喜欢动脑筋,爱钻偏难题。数学比较好,物理还可以。语文有点弱,作文羞于提。文理不可偏,发展应整齐。可怜瘦弱貌,不爱练身体。愿你快成长,盼你有出息。报国建勋日,都夸***!

4. 自信勤奋的你是我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你深深爱着我们的班集体,经常主动清洁教室帮助同学。你能认真地学好每一门功课,在学习上有一种积极进取的可贵精神,这是多么令人钦佩呀!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我相信你将成为胸纳百川,恢宏大度的杰出人才。

5. 该生思想积极要求上进,向党组织靠拢,学习认真刻苦勤奋,与同学友爱团结,诚信待人。在担任班团干部期间,工作积极负责,有较强的团队精神,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较强,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提高自身各方面素质。

6. 该同学为人诚恳,谦虚,随和,乐观向上,有进取心,乐于助人,平时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各项活动和暑期社会实践;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勇于进取,不怕挫折;在平时专业学习上,该同学能刻苦学习钻研。

7. 该生学习刻苦勤奋,认真学习,学习优等,思想积极上进,团结友爱,能及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担任班干部期间,工作认真负责,做好宿舍清洁卫生工作,尊敬老师,遵守各项制度,有较强的动手和应用能力,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

8. xx-x同学工作积极主动认真,好学肯动脑,尊敬师长,一年来技术理论水平操作技能都有很大提高,希望今后继续努力争取更大进步。

9. 你思维灵活,求知欲强,富于质疑精神,对事物常有不落俗套的看法。老师喜欢你那种敢想敢说敢问敢辩的课堂表现;老师也喜欢你那干净整齐的作业,批阅时真是赏心悦目。看着你的学习成绩不断进步,老师为你高兴为你自豪。愿你坚持不懈,再创辉煌!

10. 回想你,脑海中即刻浮现你清俊的浅浅的笑,你的真诚,你的善良,加上你的勤奋和聪颖,让你的学习和生活如此快乐和充实,硕果累累。你的沉稳,你的机智,让我们每个人都感到踏实,充满信心。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你会表现得更出色,你会是最棒的!

11. 该生诚实守信,为人正直,作风踏实,做事具有很好的计划性,认真负责。学习勤奋,刻苦努力,尊敬师长,关心同学,人际关系融洽,活动积极,参加过太湖学院 第一届计算机兴趣小组,遵守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积极社会活动,热心公益事业,曾参加无锡市青年志愿者并获奖励。

12. 该同学对于班集体活动积极参与,对待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对班集体有很大贡献,平时学习认真,成绩良好,并热情辅导其他同学,性格温和内向,与他人相处良好,深受大家喜爱,热爱体育,经常参与实践活动,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13. 你是一个非常朴实可爱的孩子。为人诚实,与同学关系不错。自觉性较强,能吃苦,成绩有进步。能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做好值日工作。愿你能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学习,在课堂上经常大胆地举手发言,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好学生!

14. 你活泼好动,关心集体,诚实善良,但在学习上,对自己不够严格要求,因此造成了你的学习成绩总是居于中等水平,知道吗?这是你最大的缺点,记住,做事情不能抱着应付了事的态度,不论学什么,都要脚踏实地去掌握,平时练习就要认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这样才能进步得快些。

篇6:对数学文化的认识

经过俩个多月的学习,老师对我们的认真指导,我对数学文化又有了新的认识和想法。学习完这门课程,更加觉得数学这门科学的深奥和应用性之强,从中真正看到了作为一门最基础的学科,数学发展到今天的不易和漫长,也看到一代代数学家对数学科学的贡献,对于追求真理和解放人类的思想所付出的努力。下面我就简单说一下自己学习这门课程认识。

数学文化是利用数学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是将数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等,融入教学内容中,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一种有效的途径。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我们初步了解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并在数学家们勇于创新、追求真理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正确规划自己成功的蓝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数学文化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学习数学文化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让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我们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一方面使我们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我们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在数学文化学习中,我对数学家的故事最感兴趣。比如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通过课上老师播放的视频我对数学家陈景润的故事有了了解。数学奇才陈景润因为一篇轰动全中国的报告文学《哥德巴赫猜想》,一夜之间街知巷闻、家喻户晓。1973年,他发表了著名论文《大偶数表为一个素数与不超过两个素数乘积之和》(即“1+2”),把几百年来人们未曾解决的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大大推进了一步,引起轰动,在国际上被命名为“陈氏定理”。他有着超人的勤奋和顽强的毅力,多年来孜孜不倦地致力于数学研究,废寝忘食,每天工作12个小时以上。在遭受疾病折磨时,他都没有停止过自己的追求,为数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拼搏献身的精神在全国各地广为传颂,成为一代又一代青少年心目中传奇式的人物和学习楷模。陈景润花了多半生的时间来研究数学,在1977年,陈景润因病住进309医院进,见到了从武汉军区刚派来医院进修的由昆。后来由昆被派到陈景润的病房当值班医生。这样,接触的机会多了,每次由昆一出现,陈景润都特别高兴。由昆也十分关心这位中国数学家,斗转星移,彼此产生了爱情,并且相依相扶,共同走过了16个春秋。

篇7: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对数学思想、方法的理解

本文介绍了数学思想、方法在学科的特征和作用,井从多角度探讨了教学思想、方法的.重要性.

作 者:朱强 作者单位:南昌陆军学院科文教研室刊 名:科技信息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2)分类号:G64关键词:数学思想 教学方法

篇8:我对数学阅读的解读

一、创设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

心理学认为, 兴趣是心理活动的倾向, 是学习的内在动力, 是开发智力的钥匙。有了兴趣, 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主动进行学习。有没有兴趣, 阅读的效果很不一样, 带着一定的问题去读, 可以使学生从机械阅读向意义阅读转化。为此, 在数学教学中, 教师必须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 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 创设问题情境, 激发阅读兴趣。在学生阅读之前, 教师适当地创设一些难度适当的问题情境, 可以诱发和保持学生的阅读兴趣。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注意, 问题要精辟而具体, 要有针对性。我们可以通过呈现与学生原有知识相矛盾的现象, 设置悬念;或提供几个相互矛盾的方案、解答, 使学生产生认知上的冲突, 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潜心引导, 养成阅读习惯

所谓阅读, 是指从书面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 而书面材料主要是文字, 比如数学学科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首先是把文字符号变成声音, 后达到对书面材料的理解。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 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作为数学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初中数学课本的编排体系、结构认识到位。数学阅读的一般安排在数学的预习活动中。因此, 学生预习的良好习惯, 是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

三、有的放矢, 按计划阅读

具备了基本的阅读条件后, 要想不断地提高和充实自己, 就得向课外读物要效益。面对众多的课外辅导资料, 往往会感觉这本也不错, 那本也很好。阅读时这本翻翻, 那本看看, 浪费了大好时间。资料的选择要和课本配套, 课外资料是课本的拓展和延伸, 在阅读时可以进行相互对照参考, 也可以用于课后的巩固和提高, 达到课内外优势互补。若将课外资料只当作课本中习题的参考答案, 则是不可取的, 也是非常有害的。

对课本也好, 对课外资料也好, 阅读要有目的, 主要是阅读第二天要讲的和当天还没有巩固和消化的地方, 而不是想到了就读点或翻翻找找, 要合理分配好阅读时间, 不能得过且过。只有长期坚持有效的阅读, 在学习中的不足才可以得到弥补, 个人学习数学的兴趣才可以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培养思想, 提炼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活动的基本观点。数学方法是在数学思想指导下, 为数学活动提供思路和逻辑手段以及具体操作原则的方法。数学思想方法则是数学知识发生过程的提炼、抽象、概括和升华, 是对数学规律更一般的认识。它蕴藏在数学知识之中, 需要学习者去挖掘。数学家华罗庚认为:学习要经过“由薄到厚”和“由厚到薄”的过程。“由薄到厚”是理解和弄懂所学的知识, 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由厚到薄”是要把学过的知识贯连起来, 加以融会贯通, 进而提炼出它的精神实质、抓住重点线索和基本思想方法, 组织成精练的内容。可以说, “由厚到薄”是阅读的根本目的, 是数学阅读能力的核心。

五、清晰结构, 增进理解

重构初中数学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促进学生阅读理解、掌握必要的数学知识是提高农村初中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前提。农村学生对阅读材料不理解, 在知识层面, 可能是缺乏解释材料的知识, 或者是学生已有知识很充分, 但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知识并将其与问题情境联系起来。针对这些原因, 要想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就要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充分理解, 并且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 一章内容学完后, 要培养学生形成对本章内容进行系统化分类整理的习惯, 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建构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这样, 对知识的理解就做到了点面结合, 粗中有细, 既见树木又见森林。若每节每章都坚持这样做, 一定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并且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 为提高农村中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提供了保证。

总之, 初中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 需要初中数学教师精心设计、认真思考, 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 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 养成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 真正学会读“数学书”。我相信, 数学教师重视了数学阅读教学, 就能让学生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篇9:学生对数学情感的培养

1. 重视数学价值观的培养,让学生从“价值”角度审视数学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某一件“东西”对自己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可以达到的,就会对这件“东西”孜孜不倦地追求。对情感而言就是需求。要使学生感到数学对自己是需求的,就必须使学生认识数学的价值。

数学价值观第一次出现在我国纲领性的文件上。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是新课标的基本观念。过去的数学教学没有对学生数学价值观的培养,致使学生看不到身边的数学,体会不到数学思想方法对自己的工作和学习的作用。认为数学只为升学学习服务。这种心理状态可以想象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情感,加上数学知识一环扣一环,思维量大、计算量大更使部分学生望而生畏。数学价值观的培养已是刻不容缓的事了。

在新课程教材中,处处体现了数学的价值。我们可以让学生在探索规律过程中,在解决身边事物过程中,在学科联系的过程等体会数学的价值。新教材为教师培养数学价值观提供了平台,学生能否体会到很大程度靠老师的引导。事实上,数学价值观的培养并不需要老师刻意地说出来,它渗透在整个数学活动过程中。“有心”、“无心”起着关键作用,有心人在原有的教学过程中加一个活动,加上其一个过程或加上几句话就引导学生往数学价值方面去体会。

例:丰富多彩的几何世界。

这是新课程的第一节课,很多教师对教材处理是:①利用多媒体展现世界上著名的、宏伟的建筑物。②利用多媒体演示把建筑物分拆下来。③由学生辨认各部分的几何形状。④由学生举出生活中相似各几何形状的事物。我在此基础上增加:⑤把拆下各部分搭配上去恢复原来雄伟的建筑物原状,配以几句解说词。增加一个过程说几句话,就使数学价值淋漓尽致地突现出来。

2. 主动探索,人人都是“发现者”

“数学学习与学生的身心发展”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的本能,他们有要证实自己思想的欲望。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能为学生的这种欲望提供平台,让学生施展自己的才华,人人都成为一个“发现者”。可想而知,学生对数学的情感会越来越深厚,从不愿学——愿学——喜欢——乐学。

探索主要利用实验、观察、归纳、类比等合情推理提出猜想,再通过逻辑证明来“发现数学定理”,探索过程主要是得出猜想的过程。探索让学生思维发生碰撞,让学生经历“山重水复”时的彷徨,又经历“柳暗花明”的喜悦,这一过程更是体现一种知难而进、不屈不挠的“心”的历程,只有经历过“心境”磨练过程得到的东西,才会感到其宝贵(价值),才能享受最大的喜悦,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良好的情感。

3. 合作学习,建立良好的学风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一种重要的数学学习方式,但也是学生对数学学习情感体验的温床。首先,合作学习的主动参与,完成小组布置的任务可使每位学生都能参加数学活动,教师布置层次不同的问题,使每位学生都能尽自己能力解决不同的问题,享受到成功喜悦。其次,合作学习中的相互尊重,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看法对自己的触动起强烈的心灵振憾,既使自己分享他人成果,又使自己产生一种向往的愿望。第三,合作学习的组内讨论、探讨,组间的争论、整合的气氛,促使思维的碰撞,既有冥思苦想的困惑和不幸碰壁的失落,又有峰回路转的希望和攀上顶峰的喜悦。最后合作学习的团队精神,使小组每个成员都想为小组多尽一份力,而且每个人都认识到,光靠一两个人,是无法使小组“胜出”,只有发挥小组每一成员特点,采用一种有效的配合方法才能使自己的小组有竞争地位。这种利己又利人的竞争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和谐人性,有利于整个班级良好学风的形成。

由上分析,合作学习确是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良好情感的温床。虽然合作学习目前试行中还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只要我们坚持下去,不断改进,不断总结,一定会使合作学习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篇10:对数学老师评语

至于数据分析,我只是偶然的兴趣,加上老师们一直跟我们强调的数据分析(能力),而我现在又对未来大二6月的实习迷茫,找不出自己能拿出什么来,所以一方面想尽可能学多点东西以弥补,数据分析是其中一个方面。因此我突然想攻攻数据分析,我之前一直以为这个是很简单的事情,重在分析(偏文或理论性的),没想到涉及那么多数理统计的东西,我应该继续下去吗?

我知道有一本书叫做《菜鸟学数据分析》,听说是入门级别的书籍,不知道里面有关数学方面的内容多不多或者难不难,我是否应该进手这一本书呢?希望大家给点意见,谢谢。

篇11:谈谈对数学练习设计的体会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指导、有组织的学习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式技能、发展智力的基本途径。因而精心设计练习,提高练习的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教学中,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课内不足课后补,造成教学上的恶性循环。老师与学生辛苦,但教学效果甚差。为此,在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总结和借鉴了先进教师的经验,积极进行教改,探索设计有效的练习。在课堂上做到精讲精练,以达到减轻小学生负担、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和培养能力的目的,使教学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谈谈自己在探索过程中总结的一些体会。

一、有效练习要注意的问题。

教师在设计练习时,要特别注意几点:⑴明确所设计练习的目的和意义;⑵注意练习设计的步骤和方法;⑶练习的时间和次数要适当分配;⑷充分发挥反馈练习的作用。只要注意这几个问题,所设计的练习才起到有效的作用。

二、练习的设计的几点建议。

组织学生练习,做到提高练习的效率,是小学生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为此,教师在备课时需要认真研究,周密地进行练习设计。在十多年的小学数学教学中,结合先进教师的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练习设计的体会。望能抛砖引玉,互相研究,共同提高教学质量。

1、周期反复,交替再现,达到巩固的目的。

学生学习数学,总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对某个数学知识有一个表象认识,然后在多次反复应用中,加深认识,逐步形成他自己思维里的东西,这样就达到巩固的目的。因此,在练习设计时,要注意周期反复再现。例如,在教学新内容时,练习题中要适当穿插一些前面学过的内容,让学生有一个反复接触的机会,寓复习于平时练习中。根据人的遗忘规律,新学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要短些,然后逐步放长,熟练的内容,反复再现的周期就可以更长一些。

2、联系实际,在实际应用中加深理解。

小学数学内容,大多数可以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多考虑从实际问题出发,使学生明确学以致用,并在应用中加深理解。例如,在教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下星期要检查教室的布置,我班计划星期六粉刷课室的四周墙壁和天花板,现知道每平方米大约需要石灰200克,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大约需要买多少千克石灰?学生表现非常踊跃,积极举手说出计算方法。我拿出卷尺,让学生亲自测量、计算。这样,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以及实际应用,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对学习数学的创新思维。

3、练习设计要有对比性,防止产生思维定势及干扰。

小学生学习数学,往往会产生思维定势,今天学习乘法应用题,往往认为所有题目都用乘法做,明天学习除法应用题,又会认为题目都是除法题。因此,练习的设计要做到新旧知识不断交替,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另外,学生在解题时,新旧知识容易相互干扰。例如:学习了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以后,有些同学就会分不清什么时候求周长,什么时候求面积。因此设计练习时,就要设计一些有对比性的题目,让学生辨别、判断、分析。在比较、分析中揭示它们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加深认识,使知识达到内化的程度。

4、练习设计要有针对性,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

平常,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老师所教学的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或调研题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我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常错的或预测学生可能会错的题,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例如:在教学第十册“约数和倍数”这一单元的“互质数”的概念时,曾设计了这样一组判断题。

①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没有公约数。()

②两个不同的质数,一定是互质数。()

③两个不同的合数,一定不是互质数。()

④相邻的自然数,一定是互质数。()

⑤一个质数和一个合数,不可能成为互质数。()

⑥1和任何自然数为互质数。()

通过这样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加深理解“互质数”的含义,避免学生在理解上可能出现的错误,使教学收到较好的效果。

5、练习设计要有坡度,为学生提供思维及想象的阶梯。

学生认识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习,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同时,学生的素质不可能是一致的,有的接受能力强,有的接受能力弱,因此在设计练习时应有坡度,有阶梯性。例如,可先设计一些模仿性的练习,然后逐步提高要求,设计一些富有变化和发展的练习,这样就可面向全体,各有所得,让优生能永不满足地探索研究,让差生也能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全班的同学的智能和非智力因素都得到和谐发展,收到较好的效果。

6、练习设计要有趣味性,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喜欢新奇有趣的`东西。学习也如此,如果能设计一些生动有趣的题目或数学游戏,学生必然兴趣盎然,积极参与。例如:在教学完第一册“10以内的加减法”后,可设计这样一组题:“找朋友,手拉手”。

(在学生做题前,老师先鼓动一下情绪,学生就会积极投入。完成后,老师就交朋友方面适当教育,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根据低年级学生意志力容易分散的特点,教师如果能设计这样有趣的练习或游戏贯穿于整节数学课之中,必然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中高年级数学也可适当穿插,既可增加学习气氛,又可加强学生对数学的热爱。例如:在教学第十册“质数和合数的意义”这节课结束前设计一个游戏。同学们按照自己的学号,按老师要求站立,看谁反应快。

①学号是质数的同学,②学号是最小合数的同学,③学号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的同学,④学号既是合数又是奇数的同学,⑤学号是合数的同学,⑥没有站立过的同学。这样可以把学习气氛推向高潮,让学生带着愉快和渴望学习新知识的心情结束一节课。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养成学生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学习品质。

篇12:对数学文化的感想和体会

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在张立波老师的带领下,积极开展活动,首先确立了第一个研讨主题-----“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的渗透”。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首先收集了许多资料、文献,进行基础理论学习,为后面的研究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学习、交流,让我对数学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小学阶段常用的数学思维方法有了更新、更深刻的认识。

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能力的核心,是我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前提。但数学思维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漫长过程,是离不开一节节数学课的积淀的。我想,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课堂上不仅仅要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孩子创新独立能力,这样才能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使其终生受益。

一、注重独立思考

当我们遇到新问题的时候,首先要给予学生独立思考判断的空间。如:这个问题中已经给出的条件是什么,要干什么?需要用到哪些知识,怎么来解决比较合理等等。当学生的思维判断有困难时,我们进行适当的点拨,或跟他们合作进行研究来解决。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力会得到训练和提高。

二、强调实践操作

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创设有利于质疑、探究的情境,让学生在独立学习的基础上学会与他人合作。同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学思结合,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从中感受认识、理解、掌握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

三、提倡逆向思维

课堂的40分钟是有限的,但学生的思维方向不能是单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设计是,充分研读教材、整合资源,同时把握顺向、逆向这两条思维主线,通过 “ 观察、实验、比较、归纳、猜想、推理、反思 ” 等活动,优化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激发创新思维

课堂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分析和综合、抽象和概括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从多个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即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其实对于学生来说,只要尝试是前所未有的,对自己发展是有价值的,就是一种创新,这种思维就是创新思维。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艺术家的创造发明,创造出新的“产品”,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创新是解决问题时想出了其它办法和策略。在课堂上,要注意老师创设的情景,在老师的引导和激励下,激发自己的潜能和思维,大胆设想,主动探索,积极提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点、新方法。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初探,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在今后的课堂中,我们要及时归纳总结数学思想方法,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抓手”,让学生真正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选择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

浅谈《数学欣赏》感想

浅印象里提起数学一词,对于我个人来说,数学就是一堆堆死板无活力的公式,像是一个个严肃的战士,需要各种证明来计算我们课本或者卷纸上的问题。幼稚园时候,数学就是数数,简单的计算,简单到用手指头就能计算出结果;小学时候,数学就是不停的计算鸡鸭鹅狗笼子里多少只脚的问题;初中时候,问题变得多元化,但是从此开始了更没有什么趣味的代数和几何,不停的计算来证明,得分。唯一的一点趣味也无了踪影;高中时候,数学变成了高数,每天脑子里的正余弦定理,一切依旧没了趣味;大学时候,学的依旧叫高数,只是名字由高中数学变成了高等数学,依旧对数学提不起兴趣。无意中选修了这门选修课,却让我收获了另一种看法,一改以往的印象,其实数学是需要欣赏的,数学有它自己的文化和趣味,并不是一门枯燥反反复复的计算。

关于数学我这样理解:数学,用公式的话来解释它就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及空间模型等概念的一门学科。透过抽象化和逻辑推理的使用。由计数.计算.量度和对物体形状及运动的现象中产生。数学家们拓展这些概念,为了公事新的猜想以及从何时选定的公式及定义中建立起严谨推导出的真理。

虽然说,数学存在着各种逻辑与抽象的问题,但是,这些都掩盖不住数学的没,数学的美不在于表面,而在于它的内在,数学的表面枯燥乏味,但是它的内在却是充满了乐趣。数学的美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人们来探索,人们喜欢数学,探索数学,其实就是被数学的美吸引。爱因期坦说过:“美,本质上终究是简单性。”他还认为,只有借助数学,才能达到简单性的美学准则。物理学家爱因期坦的这种美学理论,在数学界,也被多数人所认同。朴素,简单,是其外在形式。只有既朴实清秀,又底蕴深厚,才称得上至美。欧拉给出的公式:v-e+f=2,堪称“简单美”的典范。世间的多面体有多少?没有人能说清楚。但它们的顶点数v、棱数e、面数f,都必须服从欧拉给出的公式,一个如此简单的公式,概括了无数种多面体的共同特性,能不令人惊叹不已?

数学的发展无须社会的推动,其真理性无须实践的检验,当然,数学的进步也无须人类文化的哺育。于是,西方的数学界有“经验主义的复兴”。怀特的数学文化论力图把数学回归到文化层面。克莱因的《古今数学思想》、《西方文化中的数学》、《数学:确定性的丧失》相继问世,力图营造数学文化的人文色彩。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特点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以上的著作以及许多的论文,都力图把数学从单纯的逻辑演绎推理的圈子中解放出来,重点是分析数学文明史,充分揭示数学的文化内涵,肯定数学作为文化存在的价值。

课上我们看了个视频,名字记不住了,但是确实很吸引我们,让我们感受到数学确实很重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无论哪个国家。这是人类的探索。

我们国家是一个数学大国,也是一个数学古国,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有“周三经一”的思想,也就是今天人们讲的圆周率π,而西方国家到了17世纪才有这样的概念,陈景润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卓越工作,令世界震惊。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天天都在跟数字打交道。一个人不识字完全可以生活,但是若不识数,就很难生活了,现代科技进步,对数学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我觉得“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为我们剖析“数学”这门神秘而又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科学,对我们来说是获益匪浅的。听讲了几次课后,我觉得我收获蛮多,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在数学的王国里漫游着,学习着,就像参观景点一般浏览了数学世界的奥秘,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为中国古代六艺之一,亦被古希腊学者视为哲学之起点。数学的演进大约可以看成是抽象化的持续发展,或是题材的延展。第一个被抽象化的概念大概是数字,其对两个苹果及两个橘子之间有某样相同事物的认知是人类思想的一大突破。除了认知到如何去数实际物质的数量,史前的人类亦了解了如何去数抽象物质的数量,如时间-日、季节和年。算术(加减乘除)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古代的石碑亦证实了当时已有几何的知识。到了16世纪,算术、初等代数、以及三角学等初等数学已大体完备。17世纪变量概念的产生使人们开始研究变化中的量与量的互相关系和图形间的互相变换。在研究经典力学的过程中,微积分的方法被发明。随着自然科学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研究数学基础而产生的集合论和数理逻辑等也开始慢慢发展。

可见数学的发展是一步步发现深化和完善的,我们如同探险者,不断的推翻错误的观点和公式,然后用新的公式代替,最后期待实现真理的目的。数学的神秘和有趣是无尽的,是人们追求的,是人们在高科技现代化所需要的文明产物,可以说上到科学研究,下到吃穿住行没有一个可以完全脱离数学而存在的。它是支撑我们这个多元多彩世界的重要部分,没有它就没有这个丰富的世界。所以通过这门选修课,确实让我对数学有了更深的了解,我不能用以往的印象理解数学,误解数学的美。感谢老师以及数学,让我意识到数学有它独特的美,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数学,因为它不仅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一种美丽的文化。

对数学文化的感知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

我认为数学作为一种文化形式主要还是以理性的形式呈现的,这正是和其它文化相区别的地方,拥有了这种文化,人类自然就会变得理性。这种文化对社会贡献是不可忽视的,我们常常讲:掌握科学文化的人也应该掌握社会文化,这样才能走得很远,但反过来呢?是不是一个掌握社会文化的人也该掌握科学文化呢?否则是不是也会很难走远呢?当人类文明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会因为科技与经济的需要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这没有错;如果还因为人自身发展的原因、因为文化的原因而更加重视数学教育了,那也许是把握了更根本的东西。

通过数学文化课的学习,我了解到了数学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体会到了数学的科学价值;同时它也使我们能够开阔视野,加强对数学的宏观认识和整体把握;能够很好的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领会数学的理性精神,从而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

首先,通过数学文化的学习能够很好的拓展了我的数学知识。在平时的学习中,所掌握的仅仅是一些知识要点和相应的定理公理,数学的知识领域层面了解的很少。可是,在这门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使我知道了以前未曾了解的知识。数学的历史使我能够更加广泛感悟数学精神和在其背后一些鲜为人知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的故事使我铭记了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领域获取的成就和那光环背后的艰辛;数学的历史性难题使我能够感受到了不懈的探索精神;数学文化向人们展示了数学极富魅力的一面。它不是以往数学课上的定理、公式、计算和题海,而是数学的思想、精神和方法。它让我们用美学的眼光来看待数学,让我们体会到数学中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和人文价值,培养数学的意识,崇尚数学思考的理性精神,欣赏数学的美丽,知道数学应用的门径。其实这也是我感到选学这门课的原因。

其次,使我懂得了数学的另一片美丽的领域。数学的美不在于它的计算,而在于人们不断进步的心。从第一节课起我就感觉老师讲课很有魅力,讲的内容更具魅力。您从古代的数学一直讲到了刚刚解决的费尔马大定理,从不同的领域为我诠释了数学的文化。您总能运用很优美的文字来述说您要讲的内容,还不时地结合美术、科学以及人文等其他领域的知识来阐述数学。从中让我了解了很多以前所不知道的数学,原来数学可以这么美。您还一直主张让我们能更加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因此您主动地要求我们制造PPT来讲,来让我们把对同学讲的内容发表看法,大大地让我们融入进课堂里,您更是把课堂完全地交给了我们,让我们自己通过PPT来展示我们自己感兴趣的数学,与其他同学一起讨论。在我准备自己的PPT期间,我遇到了一些问题,您提出了你的宝贵意见,使我能够完善我的展示。真的,我受益匪浅,不仅在知识上,还在个人能力的锻炼上,拥有了一次展示和锻炼自己的舞台。

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读《数学文化》有感

在数学课题文化研究中我比较关注学生的数学文本阅读,以及读后的质疑、思考,所以就想知道专家们是如何进行数学阅读的。数学文化从狭义上讲是指,数学的思想、精神、方法、观点、语言,以及它们的形成和发展。广义上的含义除上述内涵以外,还包含数学家、数学史、数学美、数学教育、数学发展中的人文成分、数学与社会的联系、数学与各种文化的关系,等等。国内最早注意数学文化的学者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孙小礼,她和邓东皋等合编的《数学与文化》,汇集了一些数学名家的有关论述,也记录了从自然辩证法研究的角度对数学文化的思考。稍后出版的有齐民友的《数学与文化》,主要从非欧几何产生的历史阐述数学的文化价值,特别指出了数学思维的文化意义。郑毓信等出版的专著《数学文化学》,特点是用社会建构主义的哲学观,强调“数学共同体”产生的文化效应。

《数学课程标准》上提到: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既要使学生掌握现代生活和学习中所需要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更要发挥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里能够看出数学是不能从文化中剥离开的,数学文化必须要走进课堂,渗入实际数学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受到文化感染,产生文化共鸣。

两天的学习,既有殷宪宾主编理论上对数学文化的阐述,也有许淑

一、张红娜、蔡宏圣三位专家教师的课堂展示,可谓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每一位参训老师直呼过瘾。

刘颖芳老师讲了一节的数学绘本课《宇宙小子》,许老师用生动、舒缓的语言带领学生走进故事,去体会小吉姆遇到的困难,然后想办法寻求帮助解决困难,最终由于坚持不放弃而实现了自己的梦想。为了使学生感受一万有多大,采用了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找生活实例、画图等多种手段。一节课下来,没有刻意去强调数学知识或者是情感教育,一切显得那么顺其自然、水到渠成。

宁伟净老师利用《趣话“长度单位”》这样一节综合实践课来展示数学文化。通过对市制单位“寸、尺、丈”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传统文化。让学生在自己身体、身边事物上寻找寸、尺、丈,感知三个单位,并与公制单位进行对比。最后从成语中去寻找三个单位,并通过“七尺男儿”一词,让学生了解我国在不同时期,三个单位所表示的长度是不同的。这样一节活动实践课,透着数学味儿、生活味儿、文化味儿、趣味儿、人情味儿。张立波的《小数的意义》和《认识方程》,两节课中蔡老师没有提到过一句“数学文化”,但是,每一位听课的老师和同学都感受到了浓浓的文化味儿!在《小数的意义》一节课中,除了知识外,张老师还教会了学生:把旧知识理透彻,有助于思考新问题;画图可以把问题思考清楚;当新问题复杂时,可以分类研究;学数学就是学如何思考问题。在《认识方程》中,张老师从一开始就让学生感受到学数学就是学会三件事:看、思、写。看,就是看数(形);思,就是思考关系;写,就是用数、字母、符号表示。三个字解决了理解方程的含义和写方程等问题,最重要的是,学生掌握了学习数学的方法。这样的课堂,连老师都听得意犹未尽,学生又怎么会不沉浸其中?

最后,通过学习,我知道了,数学文化不是非要研究数学史,作为一线教师,我们要有数学文化意识,让数学文化的魅力真正渗入教材、到达课堂、溶入教学。这样,数学就会更加平易近人,数学教学就会通过文化层面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数学文化学习心得体会

在《数学文化》的课堂上,老师的授课方式很有趣,每个专题各有特色,在听老师的详细讲述后,我对数学文化颇有兴趣,深有感触,特别是“混沌”和“维数”这两个专题。

我觉得老师对“混沌”和“维数”这两个专题见解独到,我也能从中吮吸到一定的精华。这两个专题所涉及的内容也让我很感兴趣。关于“混沌”,一开始对这两个字根本不了解。还误以为跟“馄饨”有一定关系,直到听了老师仔细的讲述,我才真正明白了“混沌”的含义。其实它也是数学文化中的一个方面,在非线性科学中,混沌现象指的是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和纯粹的随机运动很相似,即都不可预测。但和随机运动不同的是,混沌运动在动力学上是确定的,它的不可预测性是来源于运动的不稳定性。或者说混沌系统对无限小的初值变动和微扰也具于敏感性,无论多小的扰动在长时间以后,也会使系统彻底偏离原来的演化方向。上了关于“混沌”这个专题后,我第一个想到的典例就是天气变化,我觉得它很形象地形容了天气变化的特性,其中最著名的表述就是蝴蝶效应:南美洲一只蝴蝶扇一扇翅膀,就会在佛罗里达引起一场飓风。在今天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混沌学已发展成为一门影响深远、发展迅速的前沿科学,同时也跟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而另外一个专题就是“维数”,对于这个专题我比较熟悉,因为在之前的数学课堂上便有接触关于一维、二维···甚至n维,不过在学的时候不是重点章节,数学老师也没有给我们做深入的讲解,直到上了数学文化这门课,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专题方便我们更系统地了解“维数”这一概念。所谓“维数”,又称维度,是数学中独立参数的数目。在物理学和哲学的领域内,指独立的时空坐标的数目。之前还不

知道维数有那么多讲究,现在才真正明白每个维数所代表的含义,0维是一点,没有长度。一维是线,只有长度。二维是一个平面,是由长度和宽度(或曲线)形成面积。三维是二维加上高度形成体积面。四维分为时间上和空间上的四维,人们说的四维经常是指关于时间的概念。准确来说,四维有两种。第一种是四维时空,指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另一种便是四维空间,只指四个维度的空间。四维运动产生了五维...虽然“维数”比较抽象,但是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也有一些相关领域把一个常用和熟知的有限维数的结果推广到无限维数的情形,对我们也有一定的实用意义。

在数学文化这门课程中,我受益匪浅,老师别样的讲课风格以及详细的课件内容让我对数学文化这个博大精深的领域兴致勃发,在学习了关于“混沌”和“维数”这两个专题之后,使我更加想了解更多有关数学文化的想法,对我们来说,虽然数学文化很抽象,但是对我们的实际生活却很有影响。

我觉得,在这门课程结束之后,我依然会更深入地去了解有关数学文化方面的知识,因为深受老师的熏染,我更渴望去了解相关知识。

总而言之,我很荣幸抢到了数学文化这门课,更荣幸的是有这样一位老师传授了很多有趣的关于数学方面又涉及实际生活的知识。辛苦了,谢谢老师这学期的辛勤教导!

感悟数学文化的美

在很多学生甚至是一些老师眼里,数学只是一种应用工具,是一些符号,一些计算,枯燥乏味,毫无生动感人之处,这是对数学的一种片面的认识,其实数学是一种文化,它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艰辛的路程,在它的知识不断的丰富不断的发展中,蕴含着人类发展的历史,而在我们的课堂中,往往只强调了数学的工具作用,弱化了它的文化价值,从而也忽略了数学中的教育基因。当我们都关注到“数学是一种文化”这一理念后,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自然而然的就引入了数学史。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

通过对数学文化的学习,培养大学生的抽象思维、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需要。在上课期间,我到图书馆借了数学文化这本书,本书共分八章,简要阐述了数学文化的学科体系,以及数学文化的哲学观、社会观、美 学、创新观、方法论等方面的主要内容,并附有专章介绍几千年来的数学思想发展史。数学文化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介绍思想,介绍方法,重在开拓人们思考问题的思路,激发人们的创新意识。

“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在数学文化学习中,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对于个人的发展来说,数学不仅仅是一门工具,还是具有内在价值的精神产物和文明成果,在一个人运用数学进行思维的过程中,所锻炼的不仅仅是我们的思维方法,更重要的是,我们的许多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产生新的认识,从而更大和更深刻的领悟人类的自由。我们会了解所谓的客观的审美标准是什么,并意识到数学中存在的和谐、对称之美的本质及其独特性,我们甚至会根据自然的数学文化来重新认识和领会世界,并从而为之高声赞叹。数学文化的辉煌是人类文明灿烂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未来还会继续证明这一点。总的来说,我感觉这门课很好,我个人是非常地喜欢,也学习到了很多知识,教学模式也很适合我们当代大学生。通过讲台的自我展现,更能引发我们的上课积极性。很感谢这门课,让我有了一次难忘的经历,并且又再一次感受到了您讲课的精彩乐趣。很希望老师您能够继续这样的授课方式,使以后的同学也能体会到那份真正意义的快乐,因为那一刻舞台属于自己!

感悟数学文化,领悟数学的美

数学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早已是人们的常识。而在一学期的数学文化学习中,更使我深深的认识到了数学的重要性和通过其所获取的感知。利用数学的故事,渗透数学文化的人文教育价值。

将数学发展中的若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与重要成果等,融入教学内容中,是体现数学文化价值的一种有效的途径。因为通过生动、丰富的事例,学生们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加深对数学的理解,感受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并在数学家们勇于创新、追求真理奋斗精神的鼓舞下,正确规划自己成功的蓝图,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渗透数学文化的科学教育价值,数学知识的产生都有其深刻的背景,课堂教学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知识获 得的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数学教育学家也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与数学发生发展的过程有着非常惊人的相似之处,这就是数学学习的历史相似性;同时数学思想、数学思维、数学精神等一些数学文化的精髓都依附在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应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也就是能够触摸到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真正体会到数学本身的需求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是数学发展的原动力,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这也正是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文化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学素材,渗透数学文化的应用教育价值

数学的文化意义不仅在于知识本身和它的内涵,更由于它的应用价值,从这个角度讲,数学应用教学是数学科学与数学文化的最佳契合点。课堂教学中可以把现实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数学现象或数学问题作为教学素材,或者将教材中问题适当开放使之更接近实际,让学生认识到数学与我有关,与实际生活有关,数学是有用的。如在执教“指数函数”时让学生了解考古学家是怎样利用合金的比例来测量青铜器的年代;又如在学习“统计”时,可结合遗传学和法庭依据如DNA、指纹印或性格分析;学习依赖定理公理证明数学命题也可类比法院依赖法律进行裁决。一方面要使学生了解数学在社会生产及文化层面上的应用,另一方面也要重视社会文化基础对数学教学的影响,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认识所生活的环境与生活”,学会“数学地思考”,用数学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头脑分析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方法处理其他学科中的问题。

欣赏“数学美”,渗透数学文化的美学教育价值。“数学美”是数学文化的重要内容,数学中的美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简洁美、对称美、和谐统一美、奇异美。数学美学是构成人的精神与外部世界相融合的基本中介,美学教育的价值不仅在陶冶情操,而且引导人积极向上,献身科学,还有利于改善思维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应引导学生去发现数学中的美。如,简洁美在数字符号、运算符号等数学符号上,在命题的表述和论证上,在数学的逻辑体系上都有表现。在几何图形中存在着大量的对称的例子。例如二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关系体现出数学中的和谐统一美。而数学中的奇异美则是吸引着人们去考察、了解、研究、欣赏数学的重要原因。

上一篇:高中生毕业政治思想品德评语下一篇:诺丁汉大学入学要求及奖学金申请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