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2024-05-26

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通用9篇)

篇1: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漾濞县平坡九年制学校李朝星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我是漾濞县平坡九年制学校李朝星,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Let’sPaint第二课时。下面我主要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学情、教法和学法、教学程序五个方面作具体的阐述。

一、首先我先来说第一个板块——教材分析:

我说课的内容是PEP小学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Let’s Paint第二课时,本课时围绕颜色展开学习,穿插着简单的交际用语,配上色彩丰富的图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颜色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听、说、玩、演、唱溶于一体,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愿望,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体验荣誉感和成就感,从而树立自信心,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初步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际的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结合新课标和大纲提出的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和重难点设计如下:

1、知识目标:五个单词red, green, yellow, blue, purple的掌握和运用。

2、能力目标:能表述自己喜欢的颜色I like

blue/red/green/yellow/purple.能根据指令,找出相应的蜡笔,如Show me your blue/red/yellow/green/purplecrayon.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运用英语表达自己的喜好,培养学生的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4、教学重点:掌握单词red、green、yellow、blue、purple,能根据指令,找出相应的蜡笔:Show me your blue/red/green/yellow/purple crayon.5、教学难点:正确表述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说学情:

三年级学生活泼,模仿能力强,他们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对于远离生活的抽象事物难以理解。要理解,他们需要借助具体事物和表象的支持。三年级学生的注意还是以无意注意为主,他们都有较强的表现欲,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求知欲。因此,在教学中要抓住学生这一特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注意力,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学习,获得新知识,形成新技能。

四、说教法和学法: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年龄特点,本课的学习重在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同时进行听说训练,我采用以情境教学为主,活动教学为辅,在调动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方面,采用猜想法、观察法、交际法、游戏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听、说、读、认的能力。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英语更注重趣味教学,在课堂上适当运用游戏,激

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进而促使学生由兴趣发展到产生要学好它的志趣。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把学生带到了兴趣课堂,鼓励学生多开口,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语感,强化学生的语言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1、教学用具准备:书包、各种文具、彩笔等。

2、教学流程: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是教学成功的关键,针对学生的认识状况及本课教材的特点,我安排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第一环节:热身运动。

热身是课堂教学重要的形式之一。首先,我以“ABC song”热身,轻松的歌曲可以缓减学生课前的紧张情绪师生间亲切的问候,建立了和谐、民主的课堂气氛,再次用“猜物”游戏来复习所学的文具单词,为接下来的课堂营造了浓烈氛围。

第二环节:启发诱导,教学新知。

师生互问复习学过的语言。在这里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完成口语练习。Hello/Hi/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Good evening!What‘s your name?„使学生敢于张口说英语,感受的学习英语的作用和兴趣。同时引出今天的新语言项目:Doyoulikeblue/red/green/yellow/purple ?师问生答教师帮助完成对话,并说明这句话所用的场合。与学生对话操练,学生操练表演。创设情境,让学生深入其中表演练习。

我通过播放课件来呈现今天所学的单词,并且运用图片、表情、动作模仿等直观法教学单词,之后,我还设计做“Listen and do”的游戏采用全身反应法,让学生动起来,融入动脑、动口、动手的英语学习中。

第三环节:巩固练习。

我通过“猜颜色”、“跳彩垫”的游戏来巩固单词。游戏教学即能使学生乐于参与其中,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又能巩固知识,使学生学得愉快,老师教得轻松。

第四环节:课堂评价。

(1)make a survey:我发给每个同学一张调查表,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颜色下面画笑脸,并利用句型:IIikered/green/blue„告诉班上的同学自己喜欢什么颜色。

(2)做课件上的二道小题:

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课后作业。

将自己家的物品的颜色用英语说给家长听。

六、说板书设计:Unit ThreeLet’s paint

redbluegreenyellowpurple

篇2: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地位: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上册Unit 3 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Part A Let’s talk.本节课主要通过句子“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I have„”复习有关食物的单词,同时为后面的Read and write做铺垫。

2、教学目标

1)、能听懂提示语,按照Let’s try的录音内容,判断两张配图的正误。

2)、能听懂、会说“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I have „”,并能在情景中进行运用。

3)、能了解中国一些传统食物所蕴含的文化。

3、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询问和回答三餐所吃食物的句型: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I have难点:句子“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与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的不同用法。

二、说教法

本课时主要运用听说法,运用多种操练来掌握新句子.三、说学法

本课时采用多媒体教学,运用猜谜语的游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Talk and match 的活动推动学生的说话欲望。

四、说教学设计

Step

1、Warm–up

通过游戏“Guess,what am I ?”和对话“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breakfast„? I’d like „”来复习上节课所学的有关食物的单词和询问三餐想吃什么的句子。

Step

2、Preview

Let’s try

教师播放Let’s try 部分的录音,请学生复述录音内容并作出正确判断。

Step

3、Presentation

Let’s talk

(1)、通过学生复述Let’s try 听力部分的内容呈现句子“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 I have „”.(2)、把句子“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 today?”与旧句子“What would you like for lunch?”放在一起进行对比,让学生在进一步熟悉新句式的情况下,进行新旧句式对比操练。

(3)、讲解反问句“What about you?”

(4)、听录音,用手指单词跟读Let’s talk 部分内容。

Step

4、Consolidation and extension

(1)、Talk and match

学生两人一组,完成Talk and match部分的说说连连活动。

(2)、Good to know

教师出示本部分的挂图,为学生介绍中国及其他国家的饮食文化。

Step

5、Homework

(1)、两人一组,用“What do you have for lunch/dinner today? I have „”编一段对话。

(2)、完成全品作业Part A 第二课时的练习。

说板书

篇3: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篇4:《林黛玉进贾府》第三课时说课稿

《林黛玉进贾府》是高中语文必修③的一篇精读篇目。体会小说中人物语言的深层意蕴,品味小说中人物说话的艺术,激发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兴趣,发表有自己见解的阅读,是教材编写者将《林黛玉进贾府》纳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③的出发点之一。根据所教班级情况,我把引导学生探究文学作品人物语言的意蕴,品味小说人物的说话艺术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把如何结合文本知识分析人物语言,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作为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基于《新课程标准》指出必须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想象、质疑、发现、创新”,在授课中,我会使用以下教学方法:1、问答式教学法;2、讨论式教学法;3、点拨式教学法。

三、说学法

本课在学生学习方法上力求体现:创造共同研讨的氛围,师生共同探究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语言,养成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习惯。我采用以下学法:1、讨论法;2、情感体验法。

采用情感体验法,是为了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分享自己思想感情,并能由此及彼展开思考。

四、说教学程序

(一)课前预习:

1、课前组织学生观看《红楼梦》的录像片断《林黛玉进贾府》。

2、学生在熟悉课文情节、环境的基础上,自主赏析王熙凤的语言魅力。

(二)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准备按以下三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学生诵读课文第5段

环节二 导入

导语:贾母她们正在谈话,“只听后院有人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人未到,声先闻。这是谁来了?对,她就是王熙凤。这节课我们一起探究王熙凤的语言。

环节三 人物语言探究,该环节由两个部分构成

1、教师引导学生探究

我会这样引导学生:如果你今天上学迟到了,你会不会一边大笑,一边大声说:“老师,我今天迟到了!哈哈哈!”一定不会吧,因为按常理,一般迟到的人,都不张扬,偷偷地溜进来就算了,最好没有人发现我。为什么呢?因为迟到了会觉得愧疚,很不好意思,如果还告诉别人自己来了,太没面子了吧。

(设计学生上学迟到的这个情景是为了让学生做一个情感体验,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与文本中王熙凤的语言做一个对比分析)

(1)问题设置:王熙凤为什么要这样大声张扬自己迟来了?王熙凤是话中有话,她的话有几层涵义?她的话想说给那些人听的?你们听懂了吗?

(2)学生小组探究分析,集中讨论结果。

(3)师生共同总结。

王熙凤可是话中有话,句句有意蕴。她的话有四层涵义

第一层:告诉贾母:出于功利——巴结上司

第二层:告诉黛玉:出于礼貌——要招呼一下客人

第三层:告诉众人:出于高傲——要向众人炫耀一下

第四层:告诉读者:反映了贾府的一个软环境——等级森严。只有等级高的人,才敢肆意妄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那么,等级低的人呢?只能敛声屏气,唯唯诺诺。

(此环节是想做一个示例引导学生如何开展深层次的探究,教师想做一个引路人的作用)

2、课堂探究拓展

(1)要求学生细心阅读一遍课文第5段、第6段,边看课文边划出文中描写王熙凤语言的语句。

(2)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小组探究学习。

请各小组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某一处关于王熙凤的语言描写,进行探究学习。各小组成员共同探究王熙凤话语的意蕴。

要求:①各小组要开展充分的讨论,分析王熙凤话语的深层意蕴,评价王熙凤说话艺术。②小组长负责整理本小组的讨论结果,选好本组代表作总结性发言。

(3)展示学生研究成果,师生共同点评。

①利用多媒体投影学生的探究成果。②各小组派代表作总结性发言(评价王熙凤语言美在哪里)。 ③师生共同点评,教师总结。

五、说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找到解读文学作品的途径,获得从探究王熙凤语言入手鉴赏文学作品的经验,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中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探究阅读是一个思维升华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讨论、合作、探究能让学生产生很多耀眼的思想火花,愿我们的每一堂阅读课都能让学生在与同学、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中的人物、文本(作者)之间的多重对话中,在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中,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篇5: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本节课是五年级上册三单元What would you like?第一课时对话课。学生在四年级教材中已经学习过食物以及饮料的词汇以及句型。本科的教学设计旨在复现滚动相关语言的基础上,尽可能为学生创设使用核心语言句型的机会。同事注意活动安排的循序渐进,从逐个句型操练到对话操练,再从对话操练到自由创编。教师的语言示范要到位,注意加强对学生语音语调的知道。

2、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听、说、认读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drink ? I’d like „ 2)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进行角色表演。

3)学生能够在情境中运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drink ? I’d like „ 询问并回答某人想要吃|喝什么。

4)学生能够了解合理膳食结构的一些知识,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3、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听、说、认读核心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drink ? I’d like „能够在情景中运用核心句型询问并回答某人想要吃|喝什么。

2)难点:学生能够用正确的语音、语调朗读对话,并能进行角色表演;学生能够在情境中熟练运用核心句型。

二、说教法。

本课主要运用听说法,运用多种操练和会话来操练句型。三 说学法。

本课用多媒体教学,采用生动活泼的英语歌曲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精美的食物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说教学设计。Step1.Warm up 1.Listen to the music.2.使用图片进行“抓单词”游戏,指导学生快速认读食物和饮料的单词。

Step2.Presentation Let’s try 1.教师出示SARAH在家的图片,以及LET’S TRY

部分内容。

2.指导学生猜测录音内容。

Sarah is at home.She is hungry.Let’s ask her :”Sarah , 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

3.板书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eat ?示范并朗读,学生跟读。

4.教师放录音,学生完成填句子活动。5.师生共同核对答案。

6.通过对话引出Sarah的好朋友,每位朋友喜欢的食物不同。让学生猜一猜每位朋友喜欢什么?并使用句型: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帮助学生理解、示范、朗读。

Let’s talk

1.录音播放门铃音,出示Sarah的爸爸图片。

This is Sarah’s father , he is at home.He is hungry and thirsty.What would he like to eat drink ? He’d like „ 2.板书出现问题

What would he like to eat drink ? 3.播放对话录

4.师生核对答案。教师注意出示单词三明治并领读。

5.放录音Ask and answer部分对话,学生跟读、模仿。

6.Group work 打开书24页,看图自己编对话。

Step3.Extension Write and say.Step4.Homework Make a survey.五、说板书。

板书主要呈现课题,以及在四线格中呈现主要句型。

六、说课后反思。

这节课以食物这个话题为线索,设计了丰富多采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单词的正确发音,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有效的学习策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较熟练的掌握了有关蔬菜和肉类的几个单词,并能熟练的运用本课的句型进行表达,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标。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意做到了以下几点:

a)采用多样化的单词呈现方式,如谜语,猜图,听音出词等不同方式,又利用看火车问答,听音找图等活动,将枯燥的单词教学变的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b)利用小组活动和小组竞赛以及教师的及时评价,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c)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让学生在动脑中获得自信和乐趣。

d)注意培养学生英语听说读写的综合能力,适当渗透语音与字母的联系。

篇6: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Go for it!七年级下册的第三单元Why do you likekoalas第一课时。人教版教材充分体现新课改的指导思想,其对话编排几乎都是从生活实际需要出发,生活气息浓厚,让学生能掌握生活中基本的常识交流,发展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把任务型教学与实际教学法融为一体。本节课学习动物的单词,及表述喜欢的原因,本单元的各项活动都围绕动物为主题展开。

(一)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能听懂并表达喜欢动物的原因。

能力目标:能听、说、有关动物及喜欢原因的简单句子。

德育目标:通过学习动物,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概括能力,并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动物、关心他人的情感。

(二)说教学设计

篇7: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单词: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2.能够说唱歌谣,并能理解其大意。

3.进一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我们多姿多彩生活的情趣。

4.能根据指令,找出相应的蜡笔。Show me your blue crayon.5.难点正确表述自己喜欢的颜色。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认读单词:blue, green, yellow, red, purple.2.能够说唱歌谣,并能理解其大意。

3.能根据指令,找出相应的蜡笔。Show me your blue crayon.4.难点正确表述自己喜欢的颜色。

三、教法和学法

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有效地突出重点、难点,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单词卡片,以复习结合新授的形式,用一节课的时间,通过单词学习、图片结合、游戏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乐于用英语进行交流的习惯。通过歌谣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语音语貌和良好的语感。

四、教具准备:

单词卡片、彩纸。录音机和磁带。

五、教学过程 1.热身

听录音复习第二单元歌谣(Clap your hands ……),让学生边说边做,达到热身的目的。2.复习

复习字母操,分组竞赛。3.新课展示

(1)展示彩虹的图片导入今天要学习的是关于颜色的单词。(2)逐一展示单词,通过游戏竞赛的方式练习单词。

(3)在blue后画一个笑脸,说:I like blue.让学生重复。让学生说出他们喜欢的颜色。教学生自编Chant:I like blue, me too.I like green, me too.I like yellow, me too.I like red, me too.I like purple, me too.(4)复习短语:Show me your pen.导入Chant里的句子:Show me your red crayon.老师说句子,学生举相应颜色的蜡笔。(5)听录音认读单词,听录音学唱歌谣。4.总结

先让学生总结,后教师总结。5.布置作业 熟读Chant。26个字母写5遍。

板书:

Unit 3.Let’s paint.A PK B blue green yellow

篇8: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我爱广东》这一课是选自元平特殊教育学校校本教材生活语文课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我爱广东》第三课《我爱广东》的第二课时。本课通过认识欣赏广东省几个城市的旅游景点来学习生字词: 环境优美,并用我爱____ 造句,让学生知道广东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地方,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广东的情感。

【教学对象分析】

本课教学对象是中度智障六年级学生,他们通过低年级学习, 能认读简单的词语,可以表达简单的句子,但词汇量贫乏,对词语的理解还是依靠图文对照的形式。

【设计理念】

1.生活化。将字词句的学习与生活联系,增强学生对字词句的理解及运用能力。

2.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通过对景色图片的观察来了解哪些地方美,并引导、总结什么是环境,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3.注重学生个体内心的真实体验。在欣赏各地景点时,教师应让学生自己去游览,并找出自己认识的、漂亮的图片,尊重学生的主观感受。

4.培养学生初步利用电脑搜索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词语———环境优美的意思。

2. 能用 “ 我爱 ___” 来进行表达 。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利用电脑搜索图片与视频,培养学生利用网络搜索信息的能力以及与小组合作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了解广东省几个主要城市的主要旅游景点,激发学生热爱广东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认读理解词语环境优美,能用“我爱____”来进行表达。

【教学难点】

理解环境优美的意思,并能运用。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适用】

课件分教师用和学生操作两部分,教师制作博客网站http:// blog.sina.com.cn/u/3580134777提供给学生课堂上搜索游览。

多媒体课件主要流程用Activ Inspire制作,课件运行的硬件是能运行中文Windows98以上操作系统的多媒体计算机。为了使课件充分发挥其性能,要求屏幕分辩率为800×600,24位以上真彩色。 软件采用全中文界面,全部使用鼠标操作,简单灵活。

教师用课件部分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引导部分:引导学生通过点击城市名认读词语来达到复习导入的目的。新授部分:通过引导学生点击地图上的城市名进入相应城市旅游景点来观察、感受、领悟词语环境优美的意思,并会用“我爱________ 来”进行正确的表达。巩固检查部分:通过学生在白板上自己动手组句、读句来达到巩固的目的。学生课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在广东地图上找出广州、深圳、珠海三个城市,并分别点击进入教师设计的主题网页页面。第二部分是句子练习部分。

【教学过程】

1. 组织教学

2. 复习导入

出示广东省地图,引导学生通过认读词语找出广东省有哪些城市。(学生通过点击地图来认读词语,达到学过的词语会运用的目的)。

教师:广东省是一个漂亮的地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广东省的一些城市去游览。

3.学习新知

(1)感受

指导学生在自己小组的电脑课件广东省地图上找出广州,并用鼠标点击进入教师博客广州白云山景点介绍页面。

引导学生在网页上欣赏白云山风景照片,并说说看到这些照片的感受。

教师:你可以用一个你知道的词语来形容你此时的感受?(学生会根据自己欣赏后的感受来真实表达,尊重了学生的真实感受, 而不是简单地用一两个词来告诉学生。)

教师引导学生指出并说出觉得哪些地方漂亮?(每个学生欣赏的角度不一样,所以会有不同的感受,每个学生都可以指出自己心中认为漂亮的景色图片,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突出学生的主导性。)

教师归纳学生指出的山、水、树、草、花等,并总结这些都是我们生活的环境,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环境。

教师:今天我们用一个新的词语来形容看到的风景:环境优美(板书)

读词语[集体读、个别读(读词读开火车游戏)]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指出心中认为漂亮的地方,教师归纳、总结,让学生把抽象的词语直观化,加深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引导学生读词语,让学生集体读、个别读,老师纠正学生发音。

(2)领悟

教师:我们刚才游览了广州的白云山公园,现在我们再走进珠海去看看。

引导学生在电脑上找出珠海,并点击进入珠海渔女像网页页面。

教师:大家来到珠海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珠海渔女像,各小组去看看吧。这次老师有个任务给大家。

给学生布置游览任务: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游览后的感受,并用爱来说一个句子。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游览网页。

教师:珠海渔女像这个地方怎么样?我们用今天学到的词语怎么来表达?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并理解环境优美的含义。

教师:你们想去这个地方玩吗?如果用爱来说一个句子,你怎么说?

教师在引导学生有了直观感受后说出句子:我爱珠海。

(3)学生分组自主学习

教师:我们生活在哪个城市?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深圳去游览吧?

引导学生通过电脑自己进入深圳景点介绍网页页面 。

教师给三个小组布置不同任务 。

第一小组:指出自己认为的环境优美的景点图片 。

第二小组:用一个词语来表达自己游览后的感受 。

第三小组: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读一读。深圳是一个__ 的城市, 我爱___。

给不同程度的学生分配不同的任务,起到分层教学的目的。

(4)内化学到的知识

引导学生欣赏英德国家森林公园的视频,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教师:广东省还有很多著名的旅游景点,下面老师带同学们走进英德国家森林公园去游览吧。在游览过程中可以说出你自己的感受。

(智障学生经过前一段时间的学习可能会有些累,精力也不能太集中,给学生播放视频,通过声、光、色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生欣赏视频的过程中,教师不作过多引导,让学生自己说出心中感受,从而达到学生对词语内化和运用的作用。)

(5)引导学生总结

教师:我们刚才通过电脑搜索欣赏了广东省几个城市的旅游景点,你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用句子表达:我爱广东。(板书)

4.巩固

(1)三个小组的学生在电脑上读词语,并组句,教师指导。

(2)每小组选一名学生在白板上读词语并组句子,教师引导学生读句子。

(3)分给三个小组字卡,组成句子,并展示。

5.总结延伸

篇9:三年级英语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时说课稿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说课稿(苏教版)

一、单元教材分析

(一)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在哺育了万物生灵的广阔大地上,孕育了众多的奇山异水、风景名胜。本单元选编了四篇精美的描绘各地自然风光的课文《泉城》、《九寨沟》、《田园诗情》、《桂花雨》,它们犹如朵朵奇葩,让我们走近它们,领略它们迷人的风采吧!《泉城》介绍了济南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赞美了泉水的奇丽,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九寨沟》介绍了九寨沟的美丽自然景色,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田园诗情》让我们领略了荷兰作为牧场之国的田园风光,体会草原、牲畜与人和谐地交融,充满了诗情画意。《桂花雨》是讲作者回忆童年桂花,花落如雨的快乐和幸福,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

(二)单元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分析

本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剔、啸”等23个生字,会写会用“济、著”等39个生字。

2.理解本单元的新词,并注意积累,能读读写写课文后面的32个词语,会读读背背练习中8个成语和5条歇后语。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泉城》全文、《九寨沟》的3、4、5自然段,《田园诗情》中喜欢的段落。

4.领悟课文内容,感受风景名胜的美丽,认识课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和写作方法。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片段描写。

5.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学会用恰到好处的语句真诚地赞美别人,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6.能按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想说心里话的对象,写清自己想要说的内容,注意书信格式,详略得当。

重点难点分析

在教学本单元时,要加强整合,围绕本单元美景美文的主题特点来统筹教学安排。课文教学中,先要疏通生字词,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从而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然后紧扣重点段落边读边思,入境对话,体验文本之美,意境之美,获得精神的陶冶;接着由品到诵,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促进语言的内化和积累;最后,指导学生进行仿写迁移。但仿写的对象,从过去的单纯运用词语,提高到对段式编排,布局谋篇等文章结构的学习。

(三)每篇课文的训练点

二.篇目教学分析

《泉城》

1.文本解读

《泉城》是一篇写景状物的散文,介绍了泉城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按“总—分—总”的顺序介绍、描写了济南名泉的奇丽景色,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全文共六个自然段,可分三个部分。第一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总写济南泉水多和美。第二至五自然段为第二部分,具体写四大名泉。第六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写泉城得名的由来。

课文的语言优美,生动形象。写作点面结合,特点鲜明。作者首先以写意的笔法,从面上概括叙写了济南泉水的多和美,用“有的??有的??”这两种句式,从形态和声音两个方面,展现了济南名泉的全貌。接着,作者又从七十二名泉中精选了珍珠泉等四大名泉,抓住各自的特点进行重点勾勒和描绘。这样点面结合,相得益彰,形象地写出济南泉水的姿态各异及其中的盎然情趣。全文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总分层次清楚,无论布局谋篇,还是文字运用,都是学生模仿写作的好教材。

2.教学目标分析

(1)掌握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体会“汇注”“喷吐”等词语的妙用。积累“白浪翻滚”“明珠散落”等描写泉水的词语。

(2)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会用“有的??有的??”练习写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了解泉城特有的自然景观,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激发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品德。

3.教学资源运用

利用网络搜集济南泉水的图片,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新补充读本》拓展阅读。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3)理解第1自然段的段式并学会迁移,会用“有的??有的??”练习写话。

第二课时:

(1)通过引导学生品读描写泉水流动的句子,体会“汇注”“喷吐”等词语的精妙;

(2)采用图文对照等方式,体会泉城的泉水多,泉水美,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感受泉城的魅力。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 复习城市别称,导入新课。

1.三年级的时候我们了解了许多城市的别称,比如:拉萨叫——,哈尔滨叫——,昆明叫——(生答)

2.今天,我们就要走进“泉城”——(读课题)你知道是哪座城市? 你想知道什么? 板块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动笔墨不读书。

2.检查生字词认读情况,分自然段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3.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尝试完成填空题。

[课文先写济南,然后分别介绍了、、写济南的泉水]。

板块三: 初步感受泉水的声音、姿态,迁移练笔。

1.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泉以及泉水的流势。看了这样的画面,大家有什么感受? 2.画面上的泉城如此美丽,作者笔下的泉城又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到泉城去游一游。

(1)自由读第1自然段,数一数这一段共有几句话?(三句)

(2)指名读第一句。这一句告诉我们什么?(泉水多)

(3)默读第二句,看看这句话共有几个分句,从哪几个方面来写济南的泉水的? 出示:

这些泉水有的白浪翻,好像银华盛开;有的晶莹剔透,好像明珠散落;有的声音洪大,听起来如虎啸狮吼;有的声音低细,听起来如秋雨潇潇。

a.指名读,回答问题。(这句话有4个分句,前两句写泉的形态,后两句写泉的声音。)b.作者为了把泉的不同形态和声音写出来,用什么词连接的?

你能用“有的??有的??”说一段话吗?

c.小结:第二句话从形态和声音写出了泉水的美丽。

d.指导朗读第二句。(一、三两句声音高些,二、四句声音要低缓)

(4)济南72泉,最著名是哪些?读第三句。

“著名”是什么意思?(有名)你能想到哪些词语也表示有名?(闻名、驰名??)

5.通过对这一段的学习,现在你对济南的泉水有什么印象?边读边想像,练习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板块一: 复习词语,巩固第一自然段。

1.出示词语朗读:白浪翻滚、银花盛开、晶莹剔透、明珠散落、秋雨潇潇、虎啸狮吼

2.借助填空,复述第一自然段:说到济南,自然会想到济南的七十二泉,这些泉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其中最著名的要数、、和 了。

板块二:自主学习,感悟品读。

1.课文的2~5自然段介绍了最著名的珍珠泉、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你最喜欢哪一处泉水,选择一处仔细地学习一下。老师给大家一些提示,开始学习吧!

【友情阅读提示】(1)以你喜欢的朗读方式读一处泉水,把段落读通读顺。

(2)找出泉水的位置,划出描写泉水特点的词语或句子,在旁边简单写一写感受。

2.自主选择交流名泉的位置、特点。

例如珍珠泉点拨方法:

(1)朗读喜爱的珍珠泉(第二自然段)

(2)谈谈你读后的体会。(学生零散的个体体验)

(3)聚焦:这段话中,大家能找到一个词来概括珍珠泉的特点吗?(神奇)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珍珠泉的神奇?(品“忽聚忽散,忽断忽续,忽急忽缓”“涌”“拎”等重点词句,读出神奇)

(4)【出示珍珠泉图片】这么美的泉水,这么美的句子,我们一起把它们都记下来吧!试背,会背的一起背!

[五龙潭、黑虎泉和趵突泉的点拨方法类似]

板块三:内化语言,争当小导游。

1.同学们,如果你是泉城的小主人,你会怎样向游客介绍你们这里的泉水呢?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处泉水试着介绍介绍。

2.我们兴致勃勃地游完了济南的四大名泉,要给这次旅行做一个总结的话,你想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现在明白济南为什么叫做泉城了吧?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板块四:拓展延伸,课外阅读。

1.关于济南名泉还有许多的文字介绍,课后大家不妨去搜集一下,读一读,你会对济南的泉水有更多的了解!

2.这里,老师就向大家推荐老舍爷爷写的《趵突泉》,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为什么济南的泉水特别多》。课后大家读读,下节课我们一起来交流你的感想。

6.课时作业设计

(1)依照课文第二自然段的写法,介绍学校的一处景物,先交代在什么地方,再具体地把它的特点写出来。(2)同学们通过找料或者上网的方式查阅关于泉城的一些信息,回去办一份手抄报,看看谁的内容新颖。

板块二:从字词到句段,读准读通课文。

1.为了更好地阅读课文,请同学们认真地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

(1)学生自学。

(2)检查交流。

a.生字词语:

九寨沟 三县 图画 恰似 继续

逃窜 若无其事 敏捷 异兽珍禽

b.四字词语:

清澈见底 色彩斑斓 银花四溅

高低错落 蔚为壮观 林深叶茂

憨态可掬 古木参天 诗情画意

c.钢笔描红,指导书写:县 窜 捷禽

2.指名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好文中的一些长句子,争取将课文读通读顺。

板块三:走近九寨,初步感知

1.课的一开始,同学们特别想知道“九寨沟在哪里?为什么称为九寨沟?它是一条怎样的山沟?”请大家自由读读课文的1、2两个自然段,看看你能解决什么问题。

2.学生交流反馈。

3.让我们随着优美的歌声去欣赏一番吧!播放乐曲《神奇的九寨》

交流:欣赏了九寨沟的美景,你有什么感受?

(九寨沟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九寨沟真是一个人间仙境??)

4.所以书上说它是一个童话世界。(相机板书:童话世界)几条普通的山沟怎么会像童话世界呢?下节课我们一起去游览一番。

第二课时

板块一:重温课文,激情导入新授。

1.上节课我们初步走近九寨沟,还记得这些词语吗?(出示课文后面的四字词语朗读)能和大家说说你了解九寨沟的那些情况?(复习1、2自然段的内容)

2.九寨沟的美具体表现在那儿呢?今天我们再次走进这个神奇的童话世界,欣赏这篇课文是怎样来表现九寨沟的美丽。

板块二:入情入境,品评赏析

(一)学习第三自然段,品读九寨沟的“自然风光”。

1.自由读课文第三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像文中所描绘的画面,再说说九寨沟美在哪儿?引导学生练说:“九寨沟真美啊!美在那??”(自由选择“雪峰、森林、湖泊、瀑布”来欣赏)

2.听了大家的交流,老师发现九寨沟的湖泊最引人注目,难怪有人说:“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呢!我们就来重点品读描写湖泊的语句,领略它的美丽迷人风采

吧!

3.学生找出能生动表现湖泊美的词句,并进行想像说话:“读着这些句子,我仿佛看到了??”

4.假设:如果此时你就站在湖泊面前,会有怎样的心情呢?(学生交流)

5.老师和你们的心情一样,谁愿意来美美地读一读?

6.想不想亲眼目睹九寨沟神奇美丽的自然风光啊?(多媒体展示美妙风光,老师配图朗诵)

7.想把这美妙的画面、文字印在你的脑海里吗?放声读读、背背。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品读九寨沟的“异兽珍禽”。

1.九寨沟的自然风光是神奇美丽的,九寨沟的异兽珍禽也是有趣可爱的。想去看看吗?(多媒体动画展示异兽珍禽活动的场景)

2.学生交流看到的最感兴趣的一种动物。3.同学们都说了自己感兴趣的动物,如果能用生动具体的文字介绍出来就更好了。请同学们细细品读第四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把四种动物写得活灵活现的?着重体会哪些词句用得好?并说说理由。

4.九寨沟的珍稀动物还有很多很多,有扭角羚、水獭、天鹅、雪豹??能仿照书上的句子用“也许”说一说么?

5.让我们用声情并茂的朗读一起再现这些可爱的小动物。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深入体会“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再读一读。

3.思考:第五自然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4.交流小结:

⑴本小节总结全文,告诉我们九寨沟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

⑵使文章首尾呼应:最后一句与前文的“一进景区,就像到了一个童话世界”相照应。

5.指导有感情背诵第五自然段。

板块三: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1.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同学们有机会一定要亲眼去看看。我国著名歌手容中尔甲看到九寨沟这么美也忍不住高歌一曲,欣赏《神奇的九寨》。

2.课外阅读介绍祖国名胜的文章,可举行“游名胜大川、颂美丽祖国”朗诵会。

6.课时作业设计

(1)阅读《新补充读本》中的《九寨沟的水》

(2)绘声绘色地诵读全文,背诵课文三、四、五自然段。

《田园诗情》

1.文本解读

这是一篇描写荷兰田园美景的文章,全文围绕“牧场之国的荷兰”来写:碧绿的草原,黑白花牛,乳白色的绵羊,黑色的猪群,金色的晚霞,默默挤奶的人,宁静安谧的夜晚,闪烁的灯??美丽富饶的荷兰就像一幅幅田园画展现在我们面前,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和感受到荷兰田园那诗情画意的美以及作者恰佩克内心深处溢发的对荷兰田园风光的赞美和向往之情!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顽”等9个生字,认识“毡”等8个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仪态端庄”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3)凭借课文语言文字,感受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在诵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

3.教学资源运用

网络搜集荷兰田园风情的图片,《新补充读本》拓展阅读。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绿意盎然”等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3)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初步感受荷兰诗情画意的田园风光。

第二课时:

(1)品读课文,凭借语言文字体会课文所展示的诗情画意。

(2)在诵读中感悟作者的情感,并有意识地积累优美词句,背诵自己喜欢的两个自然段。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想象“田园”,调动“诗情”。

1板书课题“田园诗情”,看到“田园”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田野、农舍、庄稼??)

2.今天,让我们去欧洲西部,世界上著名的低地之国——荷兰,欣赏那里的无限风光,感受那里的田园诗情。

3.播放荷兰的风景图片,相机介绍荷兰的特色:水之国,花之国,牧场之国。荷兰拥有这样令人向往的田园风情,打开课本,用心聆听,课文是怎样描写荷兰的。(播放课文朗读)

板块二: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厘清思路。

1.同学们都深深陶醉了,相信大家一定也想像刚才的示范朗读那样,把课文读得正确流畅,那么,我们首先读准课文的生字词语。课前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文中的生字词能读准确吗?

2.出示词语练读、检查。

(1)读准新词

顽皮 严肃 汽笛 牲畜 偶尔 舒缓平稳 一抹晚霞

(2)读清多音字

吆喝 喝水 圆圈 牛圈 记载 满载

(3)读好四字词语

极目远眺 仪态端庄 绿意盎然 剽悍强壮

自由驰骋 辽阔无垠 默默无语 悠然自得

3.扫除字词的障碍后,我们就能更好地感受荷兰田园醉人的风景了。请同学们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作者在荷兰看到了哪些风光?读完后,你能用文中的词语来完成老师大屏幕上的填空吗?

白天,奶牛,骏马,家畜。

傍晚,人们,这里一片寂静。

夜晚,不断地运往远方,车船过后。

4.填完以后,你有没有什么发现?

(发现点预设:时间顺序表达、概况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板块三:聚焦总起句,了解句式特点。

1.刚才我们用填空的方式描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用一句话概况了荷兰的特点,一起读:“荷兰,是水之国,花之国,也是牧场之国。”

2.这一句话概括了什么?强调了什么?

3.句式训练:??是??也是??

板块四:指导写字。

1.独立观察体会。

2.教师重点指导“顽”、“肃”、“畜”,提醒学生注意穿插配合。

3.学生练写体会。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词语,练说课文大意。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相信同学们一定能将下面的词语读得既快又准!

阔无垠 仪态端庄 自由驰骋 悠然自得

2.你能联系课文内容,用上这些词语说几句话吗?

板块二:细读课文,感悟积累。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荷兰田园有了初步的了解,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品味文章细腻优美的语言,感受这里独一无二的田园诗情。请大家默读课文的2—6自然段,划一划你最喜欢的词语、句子,简单地写写感受。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奶牛图”,观察:你觉得图上最吸引你的是什么?

(2)交流:“奶牛的姿态”,“奶牛的活动”

2.教学目标分析

(1)学会本课“左”等10个生字,认识“拙”等4个生字,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母亲以及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3.教学资源运用

搜集有关桂花的诗词、图片,作者生活经历的资料。

4.课时分配及目标设置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新词,理解“浸”、“姿态”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疏通课文,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第二课时:

(1)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想象课文描绘的情境,将学文的感受蕴涵在朗读中。

(2)理解“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这句话的意思,体会作者母亲以及作者深深的思乡之情。

5、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 探讨课题,导入新课。

板书:雨,你知道哪些带有雨的词语?(学生讨论)

那么你们见过这样的雨吗?(板书:桂花)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一篇很美的课文,由台湾的现代女作家琦君写的。(简要介绍作者的人生经历)

看了课题,你们有哪些疑问?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板块二:解决“拦路虎”,读准读通课文。

1.自由读课文,提示学生注意读准生字字音。

2.请学生先在书上先描红一遍生字,一边描一边想:这些生字中有哪些字比较难写;再集体交流,巩固生字。

。学生再次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遇到长句或者难读的句子要多读几遍。

板块三:概括自然段的意思,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1.《桂花雨》这篇课文到底写的是什么事呢?我们分自然段来读课文,读完以后试着用一句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2.边读边交流,老师板书关键词。

3.每个自然段的要点都被同学们找到了,谁能看着板书,试着说一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

容。

板块四:细读第一自然段,探讨“我”爱桂花的原因。

1.出示桂花图片,用一两句话说说你眼中的桂花?

2.作者眼中的桂花什么样,放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

3.找到中心句:“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说说文中的“我”为什么喜欢桂花?

4.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

第二课时

板块一:复习引入,体会桂子飘香。

1.谈话:金秋十月,桂子飘香,桂花走进了我们的世界,也走进了台湾女作家琦君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继续欣赏美丽的―-《桂花雨》。

2.文章开始,作者说:“小时候,我最喜欢桂花。”作者喜欢桂花的什么?复习朗读第一自然段。

板块二:质疑问难,直奔重点。

1.作者最喜欢桂花,仅仅是因为桂花香吗,还有什么?出示最后一节(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的桂花雨。)

2.仔细读这句话,读着读着,你产生了什么疑问。(学生质疑:怎样摇?摇桂花的心情如何?摇桂花的“乐”在哪里?是怎样的桂花雨?为什么叫桂花雨)

板块三:精读感悟,自主探究。

1.让我们跟着作者一起去摇桂花,享受那落英缤纷带给我们的快乐吧。谁愿意给大家读读“摇桂花”这段文字。读了这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讨论)

2.老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指导。

(1)摇桂花的迫切心情。

随机出示句子指导朗读对话:“摇桂花”对我来说可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母亲说:“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学生点评读的好不好?重点抓住“缠”来读好这句话,然后分角色朗读。

(2)摇桂花的快乐。

画出描写作者摇桂花的有关动作,然后一边读一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一下桂花雨和春雨的感觉。桂花落在你的头上、颈上、身上,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指导朗读: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

(3)父母的桂花情。

孩子们期盼摇桂花,享受摇花乐,父母呢?引读——母亲拿桂花前先要“洗净双手”,并且“撮一点桂花放在水晶盘中”。父亲则要“点上檀香”,两种香混合在一起。由此可见父母对桂花也是十分虔诚的。

特别是父亲诗兴大发,口占一绝“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

乐,花雨缤纷入梦甜。”更是体现了对桂花的情意。

板块四:突破难点,升华感情。

1.完整地写了作者儿时“摇花乐”这件事,按照我们同学平时的写作习惯,一件事到这儿就写完了,已经把事情写具体写生动了,但是作者琦君不是就此搁笔,谁来读5、6自然段。

2.你读懂母亲的心思了吗?(对家乡桂花的回忆,难忘家乡的深厚感情。)3.每到这时,作者琦君又是怎样的心情?最后两小节能省略不写吗?

4.小结:桂花是作者的童年,作者难忘童年的桂花雨,桂花雨中,有甜甜的回忆,桂花雨中,有浓浓的乡情,让我们再一次读出作者内心深处浓浓的情。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6.课时作业设计

请同学们在下面四种方式中任意选择一种跟大家交流。

1.读:阅读琦君的有关作品,如《水是故乡甜》、《母心似天空》、《琦君说童年》等,写一些简短的读书感受。

2.背,打开记忆的宝库,搜索一下古今乡愁诗词,背诵给大家听。

3.说:假如我现在离开家乡,你准备借什么来表达对家乡的思念和热爱。

4.唱、唱一两句思乡的歌给大家听。

《习作3》

1.文本解读

本次习作是让学生写一封信。教学时应注意书信的格式和要求。书信除了格式的特殊要求外,还要强调表情达意的功能,文字里透露的应该是亲情、友情、关爱之情等等。通信的对象不必限制得太死,可根据例文要求给远方的亲朋好友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可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如给老师、家长写信,说说心里话等等。只要做到内容有条理,表达真情实感即可。为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写作,让习作为生活服务,需要指导信封的格式和要求,让学生自己寄信。家中有电脑的也可以使用电子邮件。

2.教学目标分析

(1)能借助“习作要点讨论”的提示读懂“例文”《给李阳同学的一封信》,了解书信的写法和格式,学习抓住家乡与众不同的风景、风俗等,介绍家乡一两方面特色的写法。

(2)通过组织“我的家乡”主题活动,培养善于搜集资料,仔细观察生活的能力和习惯,同时能借鉴“例文”的方法,学会写书信,学会介绍自己的家乡。也可以自选书信内容。

(3)能按习作要求,选择自己想说心里话的对象,写清自己想要说的内容,并注意详略得当;

3.课时分配 建议本课采用两课时。

4.教学构想或建议

第一课时

板块一:阅读例文,指导写法。

1.轻声读例文,思考:这封信作者着重介绍了家乡的什么有特点的事物?记叙了哪些材料?

2.再读例文,思考:作者详细写了哪些材料?略写了哪些?为什么略写?

3.提问:从中,你得到了什么“秘诀”?

4.小结:在写一两个特点的时候,要根据材料的生动性,安排详略。

5.再读例文,思考:在详写的内容中,作者是抓住什么来写的?

小结:在写作时,要记叙活动或场面,要写好过程,过程要完整,要选择一个场面具体写。

板块二:交流体验,确定内容。

1.提示:课前,我们开展了一次“我的家乡”主题收集活动,大家都搜集了家乡的不少资料,现在我们展开交流吧。

2.组织交流。

3.选择一两个特色,确定内容。(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确定写作内容)

板块三:进行习作

教师巡视,提醒学生注意书信的格式。

第二课时

板块一:习作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修改。

板块二:指导修改

1.出示一篇有共性问题的习作,并且出示讨论题:

(1)这一篇习作与刚才的习作比,存在什么问题?

(2)这个问题主要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3)可以怎样解决?

(4)如果是你,你会怎样修改?

2.组织交流。

板块三:尝试修改

教师巡视修改情况。

《练习3》

1.文本解读

本次练习安排了五个项目:一是处处留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一些读书记号,并以《说勤奋》为例练习使用读书记号。同时学习两则读书名言,领会读书的意义和好处。二是读读背背。积累描写山水景色的成语,诵读歇后语,读中感悟它的特征。三是写好钢笔字。观察

第二课时

板块一: 进行词句积累训练

1.出示成语,请学生轻声自读成语,思考:这些成语为什么会分在一组?你知道其中哪些成语的用法?举个例子。

2.齐读成语。

3.默读成语,思考: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你知道哪些成语的意思?

4.尝试背诵成语。

5.出示《望洞庭》的插图,思考:你能用这些成语描述图画上的景象吗?

6.再读成语。

7.出示歇后语,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吗?

8.小结:歇后语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得最的语言文化之一,它集诙谐幽默于一体,读了之后往往能令人会心地一笑。歇后语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它最大的特点是谐音和比喻,如“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等一些脍炙人口的歇后语。歇后语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会意,通过会意后再进行概念扩充和延伸,如“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等。

9.默读歇后语,思考:你能理解它前后的意思之间的联系吗?

10.齐读。

11.出示应用练习,尝试填空:

(1)虽然周瑜想出种种办法陷害诸葛亮,但是最后都()。

(2)姐姐恼火了:“我教的再认真,你却一点儿都不认真学。难怪你到现在还是()呢!”

(3)包公的人品,那真叫(),难怪广受后人敬仰呢!

(4)“哼,他来看我,那还不是()呀!”大伯愤愤地说。

12.齐读歇后语。尝试背诵。

板块二:拓展训练,布置作业。

1.小结:这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拓展训练:

(1)根据歇后语的前面一部分,说出后面的一部分。

卢沟桥的狮子();姜太公钓鱼()。

外甥打灯笼();山中无老虎()。

泥菩萨过江();亡羊补牢()。

狗咬吕洞宾();千里送鹅毛()。

猪八戒照镜子();鸡蛋碰石头()。

3.布置作业:

(1)默写成语和歇后语;(2)搜集同类的成语和歇后语。

第三课时

板块一:创设情境,导入话题。

1.师生谈话:我们先来表演一个小节目。现在我不是你们的老师,而是你们的妈妈。谁想做我的儿子或女儿?

师生表演:看,这是妈妈下班后,专门为你做的菜。如果你回到家,看到劳累了一天的妈妈已经烧好了几盘可口的菜,你会对妈妈说些什么?

2.请同学评议一下,这位同学表演得怎么样?

根据同学回答板书:态度——真诚;语言——恰当;内容——具体

3.过渡:赞美是一种美好的行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尊敬父母,也要学会赞美自己的爸爸妈妈。

板块二:小组合作,学会赞美

1.出示书上的图:优秀作业本大扫除

2.指名读题。

3.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选择自己喜欢的内容来表演。

4.大组交流。

5.小结:赞美不但要真诚,还要看具体的场合和对象,有时在赞美人不在的场合进行赞美,效果更好。

6.我们来看看别人是怎么赞美别人的?幻灯出示:

“小明,你说话真是妙语连珠,真不愧是我们班的语言大师。”

“杨学,你的画真美!在全国性作文比赛中,还得过大奖呢!你真了不起。”

“妈妈,您太辛苦了!劳累了一天,还烧了这么多的菜,真是我的好妈妈!”

7.小结:及时、恰当地赞美别人,是一种美德,能体现一个人的修养。

板块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赞美。1.在我们班这个集体中,你们有没有发现值得我们赞美的人和事?

2.组织表演。

3.老师采访:我现在是一名记者,想采访一下被赞美的同学。

“XX,你听了同学的赞美,有什么感受?以后准备怎么做?”

4.小结:赞美是一种艺术,能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在生活中,我们就要善于发现值得赞美的人和事。

板块四:交流收获,鼓励赞美。

1.小结:这一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上一篇:社区党员工作室制度下一篇:宝钢公司获利能力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