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辉旗帜伟大道路

2024-05-16

光辉旗帜伟大道路(共6篇)

篇1:光辉旗帜伟大道路

光辉旗帜 伟大历程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

红船领航九十载,博风击浪一帆悬。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周年华诞。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九十年波澜壮阔,九十年壮丽辉煌。

党的历史是一段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也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又是一段奋进开拓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九十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本讲围绕党史上的重大事件,以分析评述方式展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走过的光辉历程,坚定同学们跟着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与决心。

一、奋斗篇: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

党的历史也是一段矢志不渝不懈奋斗的伟大历程。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

(一)开天辟地的大事——中共一大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来自各地的10余名代表,聚集在狭小的石库门厅堂里,代表们分别是上海的李达、李汉俊,湖北的董必武、陈潭秋,湖南的毛泽东、何叔衡,山东的王尽美、邓恩铭,北京的张国焘、刘仁静,广东的陈公博,旅日的周佛海,以及由陈独秀委派参加会议的包惠僧。他们身份各异、口音不同,却为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一起。来自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首先致词,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表示祝贺,代表们随后具体商讨了大会的任务和议程。

会议正在召开之时,受到法租界巡捕袭扰,就在最后一天转至浙江嘉兴南湖一只游船上举行。悠悠南湖上,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和决议正式通过,庄严宣告党的诞生。从此揭开了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的革命与建设之路。

跌宕起伏中召开的一大取得了重要成果:通过了党的第一个纲领,讨论了实际工作计划,决定集中精力领导工人运动,选举产生了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意味着一个新的革命火种在沉沉黑夜中点燃了。从此,在古老落后的中国出现了完全新式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统一的无产阶级政党。毛泽东后来说:“中国产生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典型人物:中国最早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省乐亭县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和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他相继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和演说,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成为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1920年3月,在北京大学组织中国第一个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积极筹备建立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三大和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24年1月,作为大会主席团五位成员之一,出席了国共合作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参加大会宣言的起草等工作,为实现国共合作做出了重要贡献,当选为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委员。此后,直接担负国共两党在北方的实际领导工作。1926年3月,领导并亲自参加了北京人民反对日、英帝国主义和军阀张作霖、吴佩孚的斗争。1927年4月6日,被捕,在狱中,他备受酷刑,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4月28日,李大钊等20位共产党员和革命者被绞杀在西交民巷京师看守所内。

经过长期艰苦的上下求索,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马克思主义这个正确的革命理论,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这是近现代中国思想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飞跃。从此,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中国大地深深扎下根来,团结带领中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开始了漫长的征程,成为一支不可战胜的伟大力量。

(二)星星之火待燎原——创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与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创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在以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起义部队2万余人向驻在南昌城内的敌军发起攻击。经过数小时激战,全歼守敌3000余人,占领南昌城。中国共产党人用南 2 昌城中的稠密枪声,向世界发出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宣言。8月1日发生的一切,已成为人民军队历史上的永恒。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坚强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地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南昌起义后的第六天,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湖北省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这次后来被称为“八七会议”的会议虽然因环境险恶,只开了一天,却在中国革命事业发展中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特别是毛泽东在会上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从大革命失败的血的教训中得出的重要论断。

典型人物:参加过南昌起义的李立三一生被开了三次“追悼会” 李立三(1899—1967),湖南醴陵人。1922年4月起,李立三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主任,领导安源工人罢工的时候,意外的消息传到在法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说李立三领导罢工失败后被敌人逮捕并杀害了。于是,由周恩来主持,为李立三开了追悼会。当年10月,旅欧少年共产党的机关刊物《少年》第三期,还登载了用黑框圈起来的《一个悲壮的报告》,“郑重向平民报告这个噩耗”。不久,李立三还活着的消息传到了法国,周恩来等同志都笑了。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后的李立三率领政治保卫处的同志们与敌军的3个团遭遇。战斗结束后,在清点队伍时,怎么也找不到李立三,因而同志们都确信他已经光荣牺牲了。不久,由周恩来主持,又一次为李立三开了追悼会。正当同志们在极为悲痛之中悼念李立三时,他却高高兴兴地回来了。1967年6月22日,李立三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迫害致死。1980年,中共中央为李立三平反昭雪。当年3月20日,由彭真主持,在北京为李立三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打响中国共产党领导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那一天,被确定为人民军队的诞生日——八一建军节。从当年的几万人起义队伍到今天强大的现代化军队,从当年的土枪土炮、大刀长矛到今天的机械化、信息化装备,背负着民族的希望,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一次次历史性跨越中,实现着自己的光荣与梦想。

2、井冈山根据地建立 1927年9月,经历了秋收起义后的严重挫折,时任中共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果断决定,放弃攻打长沙,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同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开始了创建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

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一小部分部队和湘南起义农军1万余人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两军会师,合编成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称红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这支新军,保存了一批得力的红军政治干部和军事干部,聚集了湘赣边界武装力量的精华,壮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武装力量。

红四军成功粉碎了湘赣敌军的第一、第二次反革命“会剿”,特别是取得了黄洋界保卫战的胜利;成立了中共湘赣边界特委、重建了各地党的组织;各县、区、乡红色政权普遍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得到巩固。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对身边的同志说:“井冈山的斗争,指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新方向。中国革命如果没有这些根据地做后盾,就不可能取得全国的革命胜利。”

典型人物:方志敏创建了“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方志敏(1899-1935)江西省弋阳县人,方志敏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1934年11月初,任红10军团军政委员会主席,奉命率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北上,在皖南遭国民党军重兵围追堵截,艰苦奋战两月余,终因寡不敌众,于1935年1月29日被俘。被俘时,国民党士兵搜遍他全身,除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写下了《可爱的中国》、《清贫》等著名文稿。“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等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语言,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1935年8月6日,在江西南昌英勇就义。

(三)红旗漫卷长征路——遵义会议与长征的胜利

1935年1月7日,红军攻克遵义。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召开了为期3天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上,张闻天按照会前与毛泽东、王稼祥共同商量的意见,4 比较系统地批评了博古、李德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批评了博古报告中谈到的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敌强我弱等观点,认为其主要原因是军事指挥和战略战术上的错误。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通过了“毛泽东同志选为常委”等4项决定。

面对国民党军队重兵围追堵截,遵义会议后,毛泽东等指挥红军在川黔滇万水千山间纵横驰骋:四渡赤水、虚指贵阳、威逼昆明、巧渡金沙江„„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10月19日,中央红军(这时编为陕甘支队)到达陕北吴起镇,胜利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党中央和中央红军主力落脚陕北,中国革命站在了新的起点上。从此有了一个让中华民族至今为之骄傲的名字:长征。

四路红军总里程长达六万五千里的远征,几多悲壮,几多慷慨,几多豪迈。党和红军曾一度面临生死攸关的危难时刻。当时不会有人想到,他们的远征,会成为一部无与伦比的史诗;他们的精神,会成为超越时空的巍峨丰碑。

长征的胜利,成为中国革命转危为安的关键,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保存和锻炼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骨干,沿途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及其所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具有战胜任何困难的无比顽强的生命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

遵义市委党校教授尹瑞华说,遵义会议精神,即使在今天,依然富有时代内涵,应该世代继承和发扬。而长征中红军所表现出来的精神,成为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四)拼将热血筑长城——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

1937年7月7日夜,疯狂的日本侵略者在这里制造了震惊世界的卢沟桥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这一天,也标志着中国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中国的抗日战争,经历了由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的过程。局部抗战是从东北地区开始的。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三省,除各种抗日义勇军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依靠群众,直接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极其艰苦的斗争。到1933年底,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各地游击队已发展成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主力。

1937年11月7日,中共中央决定成立晋察冀军区,晋察冀边区成为八路军创建的第一个敌后抗日根据地。很快,根据地如同四散的火星迅速形成燎原之势。据统计,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的主要抗日根据地达19块,5 根据地人口由150万人发展到近1亿人,人民军队由开始的约6万人发展到120余万人。

在抗日战争这场艰苦卓绝的反对外敌入侵的战争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钳制和歼灭日军大量兵力,歼灭大部分伪军。据统计,全国抗日战争时期在敌后战场共进行大小战斗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余人,歼灭伪军118万。抗日战争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成为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

(五)永远高扬的旗帜——党的七大和七届二中全会

1、党的七大

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党121万党员。毛泽东在会上致开幕词和闭幕词,并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七大会期50天,是党的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七大共举行全体会议21次,是党的历史上举行全体会议最多的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教授任学林说,七大的重大历史功绩是确定了党的政治路线,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七大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20多年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克服党内的错误思想,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规律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它为党领导人民去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深厚基础。

2、党的七届二中全会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诸如此类的题词和名言,凸显了西柏坡作为中国沧桑巨变见证者的特殊历史地位。

1949年1月6日至8日,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政治局会议决定,在北平解放后,必须召开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以确定组建新中国的有关事项。经过充分准备,中国共产党于同年3月5日到13日,召开了新中国成立前最后一次中央全会。

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的战略转移,即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全会指出,党着重在乡村聚集力量,用乡村包围城市,然后取得城市,这 6 样一种工作方式时期已经完结。从现在起,开始了由城市到乡村并由城市领导乡村的时期。

全会上,毛泽东告诫全党:“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可能有这样一些共产党人,他们是不曾被拿枪的敌人征服过的,他们在这些敌人面前不愧英雄的称号;但是经不起人们用糖衣裹着的炮弹的攻击,他们在糖弹面前要打败仗。”“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七届二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在革命转变关头,为党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政治和思想上的重要准备。在以后的60多年中,西柏坡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处心灵故乡,“两个务必”成为中国共产党人宝贵的精神财富,激励着全党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不断迎接新的考验,走向新的胜利。

(六)改天换地新纪元——新中国的诞生

194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典礼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下午3时,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这时,天安门城楼上的毛泽东缓步向前,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随着毛泽东按下电钮,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在《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中高高升起。54门礼炮齐鸣28响,每一响都让人心潮澎湃、激动万分。28响象征着中国共产党28年的革命历程,每一响都仿佛诉说着峥嵘岁月。那一刻,欢呼响彻整个广场,喜悦弥漫整个天空。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基本完成,中国共产党将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而努力奋斗。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事件,这是二十世纪世界最伟大的事件之一。中国从此不会再受侵略和欺凌,人民从此不会再受奴役和剥削,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就此开启。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考验面前,满怀信心迎接挑战。到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解放了除西藏、台湾和少数几个海岛以外的全部中国领土。1951年5月23日,西藏实现和平解放;同年10月26日,人民解放军进驻拉萨。7 随着各级人民政权的建立,新生政权得以巩固。

经历了旧中国的灭亡、新中国的诞生,中国人民深深认识到,中国之所以能摆脱最悲惨的境遇,向着光明的前途实现伟大的历史转变,就是因为有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就是中国人民从长期奋斗历程中得到的最基本、最重要的结论。

二、探索篇: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

党的历史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坚守人民至上的根本宗旨,永葆无私奉献的公仆本色,中国共产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让古老的中华大地天翻地覆,万里山河焕然一新。

(一)革故鼎新开新局——中国共产党执政之初

随着一张张地契的灰飞烟灭,亿万中国农民成为土地的主人。农村生产力彻底摆脱了封建生产关系的桎梏,勤劳伟大的中华民族释放出了被压抑千年的激情。到1952年底,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及台湾省外,全国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内整河山,外抗强敌。在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风起云涌之时,朝鲜战争爆发。当侵略者把战火烧到鸭绿江边的时候,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艰难决策。抗美援朝战争取得的伟大胜利,巩固了中国的东北边疆,维护了亚洲和世界和平,使中国的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1952年,全国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的产量均已超过新中国成立前的最高水平。新中国在战后经济恢复之快、增长幅度之大举世瞩目。在历史的长河中,短短三年转瞬即逝。经过土地改革和其他各项新民主主义改革,曾经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获得全面恢复,并有了初步发展,连年的战争创伤得到医治,这一切为大规模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准备了条件。

(二)敢教日月换新天——向社会主义过渡和工业化建设起航

1953年6月,中央第一次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同年12月,中央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确定下来:“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4年9月,这条总路线写入了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生产出新中国第一台火车头的年代,也是产生一系列火车头式工人先锋的年代。“一五”计划的宏伟目标,极大地调动了各行各业劳动者的积极性。工人阶级一马当先,提出了“每一秒钟都为创造社会主义社会而劳动”的口号,反映出“一五”计划的宏伟目标正在化为千百万职工的实际行动。工业战线上涌现出王崇伦、马六孩、郝建秀等一批劳动模范。

新中国成立60周年阅兵式上,15个机型151架飞机12个空中梯队飞过天安门广场上空时,举国沸腾,全球震惊。强大的新中国航空工业和人民空军,就起飞于沸腾的“一五”期间。

(三)艰苦奋斗奠基业——记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重工业几乎为零,轻工业只是少量的纺织业,人们日常用的是“洋钉”“洋火”“洋油”,全国钢铁产量如果分配到每个人手里仅够打一把菜刀„„这就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经济发展水平的真实写照。当时中国国力之弱、民生之苦可见一斑。

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国内形势和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和全国人民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八大以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神州大地掀起了一场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进入20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严重经济困难和复杂环境下,中国人民奋发图强,艰苦奋斗,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工业建设奇迹和科学技术奇迹,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1964年10月16日15时整,我国西北核武器研制基地上空闪过一道强烈亮光,惊天动地的巨响之后,巨大火球转为蘑菇云冲天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是党和政府重视科学技术、果断决策的结果,也是凝聚着广大科技工作者智慧和辛劳的结晶。继1964年原子弹研制率先实现突破后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爆炸,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掌握氢弹技术的国家;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人们激动地争相眺望。

在国防高科技取得突破性进展的同时,我国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电子工业、机械工业等领域也获得了长足进步,农业生产得到很大改善。北京“十大建筑”、红旗汽车、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矮秆水稻、南京长江大桥„„在那个一穷二白的 9 年代,党带领人民白手起家,用汗水和智慧创造出一个个人间奇迹。大庆、大寨、红旗渠„„在那个极端困难的年代,党鼓舞人民不怕困难、团结一致、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在与自然灾害和物质匮乏斗争中形成的鲜明的时代精神,直到今天仍然鼓舞人们奋勇前行。

“铁人”王进喜当年率队到大庆打出的第一口井“萨55井”,今天还在产油。王进喜的徒弟许万明经常来到这口井旁,回味着“铁人”那句曾经感动无数人的名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铁人’虽然离开我们40年了,但是他留下的精神财富让子孙后代受用不尽。”许万明说,“虽然环境和条件今非昔比,但是我们的各项事业不可能都万事俱备,时刻面临着困难和挑战。我们必须永远有迎接挑战、战胜困难的心理准备。”那个时代给我们积累的财富,不仅是物质的,更有精神的。

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建设,到20世纪70年代后期,我国国民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分别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几倍、十几倍的增长,初步建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三、进取篇:奋进开拓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

党的历史又是一段奋进开拓走向胜利的伟大历程。实现国家富强的宏伟目标,追求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共产党自强不息、与时俱进,一次次带领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书写着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

(一)忽如一夜春风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全面拨乱反正 蓄势已久的思想解放能量和肩负使命的历史坐标定格在1978年的12月18日至22日。经过中央工作会议的充分准备,十一届三中全会如期召开,水到渠成。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次非同寻常、影响深远的会议。会议虽在寒冬召开,却给中华民族带来了永不消逝的春天气息。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讨论通过中央政治局关于从1979年1月起,把全党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建议。

江苏省委党校副校长桑学成说,这个举世瞩目的会议,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奠定了前进的基石,因此她永久温暖着全体中国人的记忆。一些上了年纪的人至今感慨万分,当年他们听到广播里播出会议公报时,都激动得流下了热泪。

放眼今天的中国大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征程和改革开 放道路,是那样的清晰而又稳健。虽然经历了各种严峻挑战,但中国道路却越走越宽广:那些奔驰在城市之间的“和谐号”动车是例证,那些又好又快的发展奇迹是例证,那些发生在城乡之间的和谐故事是例证,令国际社会尊重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是例证。

(二)拨云见日启航程——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982年9月1日至11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次大会是在拨乱反正任务基本完成和改革开放取得初步成效的新形势下召开的。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第一次提出了“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党的十二大,提出了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思想文化建设三个方面同时并列为建设社会主义的目标,这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也是首创。

党的十二大提出,从1981年到20世纪末,我国经济建设总的奋斗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使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小康的目标能不能实现、怎样实现?这个问题以问号提出,以惊叹号作答!

(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江泽民代表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的报告。江泽民在报告中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指出作为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理论。他强调,要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对腐败,从严治党。

党的十五大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保证全党继承邓小平遗志,坚定不移地沿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正确路线胜利前进的大会。它对于动员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重大意义。

(四)新的里程碑——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高举旗帜,继往开来,求真务实,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重大问题,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奋进的大会。这是我们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和工作布局上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战略部署的大会。因此,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明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和总体布局,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七大在我党的历史上,在国家发展史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必将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具有划时代的里程碑意义。

结论:奇迹

2008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强烈地震将四川许多地区变得山河破碎、满目疮痍。距震中仅仅30公里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损失尤为惨重,直接经济损失近27亿元。而1年9个月后,东汽新基地异地重建就已完成,2010年产值达到200亿元。汶川,在3年重建后,面貌全新。截至2011年4月底,汶川地震灾区41000多个国家重建项目中,近95%已经完工,累计投资8800多亿元。

奇迹发生在汶川、青海玉树震区的每寸土地,瓦砾变大屋、废墟起新城;奇迹发生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每天,聚民心、展国力;奇迹发生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每项举措,劈波斩浪、共克时艰。

奇迹不是偶然,奇迹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这是多年改革开放形成强大综合国力,以提供雄厚物质支撑和技术保障带来的奇迹;这是全面推进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建设高效的国家管理能力和协调联动能力实现的奇迹;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团结一心创造的奇迹。

从一个奇迹走向另一个奇迹,从一个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事业在改革开放中昂首阔步,不断开创着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谱写着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篇2:光辉旗帜伟大道路

祖国,母亲!你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辽阔疆域,你有五千年光辉灿烂的历史文化,你有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你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你有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你有延绵的万里长城,有数不尽的艺术奇葩……我醉了,欣赏着祖国的旖旎风光,游览着祖国的名山大川,品味着祖国悠久的文化,我深深的陶醉了。

啊,母亲,悠长连贯的河川是您飘扬的长发,绵亘巍峨的三川五岳是您硬朗的脊梁,西湖的水,洞庭的波是您那明亮的眸子。啊!祖国,你的美丽,你的动人,让我着迷,让我自豪,你的坚强,你的不屈,让我钦佩,让我崇敬!

没有阴霾的历史称不上历史,是啊,历史不会永远是朝霞。当我为母亲骄傲,自豪时,也不能不清醒地认识到母亲走过的蹉跎岁月,忘不了鸦片战争的硝烟,忘不了甲午中日海战的悲剧,忘不了八国联军铁蹄的蹂躏。

当然中华民族也在黑暗中探索,在屈辱中斗争。忘不了销毁鸦片的熊熊烈火,忘不了义和团战士挥舞的大刀,忘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忘不了八一南昌起义,忘不了抗日战争的胜利,忘不了新中国的成立!

啊,我爱你,母亲!母亲如今的乡亲今非昔比。六十几年的发展,社会主义祖国到处一片生机勃勃,像一只翩翩起舞的彩凤,带着天安门的光环,唤发着中国共产党的曙光,在祖国大地上翱翔,飞到哪里,哪里便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亿万部发动机,推动着中国前进的速度,世人震惊!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来了一个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国。钢铁制造在炉火与蒸汽中升华。冶炼着一条条钢铁巨龙,航空航天工业的发展,孕育出一支支腾飞的火炬,奥运会中显实力,国际维和中显示力量,抗击非典中显团结,抗震救灾中显爱心,中华大地处处焕发出耀眼的光芒。

我们是时代的骄子,是母亲的宠儿,风华正茂的我们如何支撑起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应把对母亲炽热的爱,化做报答乡亲的雄心壮志,为祖国之强大而努力学习。

篇3:光辉旗帜伟大道路

2011年5月23日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纪念日, 这一天首都各界纪念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座谈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

2011年7月17日, 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习近平为团长的中央代表团抵拉萨, 出席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

【热点解读】

1951年5月23日, 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 (简称“十七条协议”) , 西藏实现和平解放。这是一件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 标志着祖国大陆实现了统一, 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大团结。

西藏和平解放60年来, 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领导下, 经历了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 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由封闭贫穷落后到开放富裕文明的两大“历史性跨越”, 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人的命运发生了深刻的改变。这是西藏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大成果, 也是中国实行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政策的生动体现。

回顾总结西藏和平解放60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 全面展示新西藏发展的巨大成就, 进一步推动西藏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有助于国际社会正确了解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历史真相, 让世人真实感受和认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创新试题】

1.美国东部时间2011年7月16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白宫会见达赖喇嘛。中国外交部和驻美使馆在北京和华盛顿向美方提出严正交涉, 表示强烈愤慨和坚决反对。美方的行为

①严重干涉中国内政 ②损害中国的核心利益 ③仅仅符合美国的利益 ④违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和平解放60年来, 西藏实现了由封建农奴制度到社会主义制度、由封闭贫穷落后到开放富裕文明的两大“历史性跨越”。以下能够标志这两大跨越的是

①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②完成对农牧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③上世纪80年代末, 中央政府采取有力措施, 迅速平息了达赖集团组织策划的拉萨骚乱 ④西藏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城乡免费义务教育, 城镇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 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旧西藏, 适龄儿童入学率不到2%, 青壮年文盲率高达95%。目前, 西藏适龄儿童入学率、初中入学率、高中入学率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9.2%、98.2%、60.1%和23.4%, 青壮年文盲率下降到1.2%, 15周岁以上人口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7.3年。目前, 西藏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 其中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3%, 对农牧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0%。教育发展对提高经济发展中的科技含量的意义是

①教育发展促进科技成果的推广 ②教育发展有利于劳动者掌握先进科技成果 ③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教育发展奠定更雄厚的物质基础 ④教育发展扫清了科技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障碍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4.60年来, 中央财政没有从西藏拿走一分钱, 反而不断加大对西藏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1952~2010年中央对西藏的财力补助达3000亿元, 年均增长22.4%, 而2010年西藏自治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为36.65亿元。中央的做法

①符合社会主义本质要求 ②是由马克思主义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决定的 ③体现了系统优化的思想 ④切合西藏经济发展实际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60年来, 中央对西藏的直接投资超过1600亿元, 安排了一大批关系西藏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工程项目, 相继建成了公路、铁路、机场、通信、能源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 极大地改善了西藏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产生活条件。这充分发挥了中央财政

A.促进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B.维护社会公平的作用

C.维护国家主权的作用

D.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在中央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全国各地支援下, 西藏经济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回答6~7题。

6.1959~2010年, 西藏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2751亿元, 年均增幅达到15%以上, 其中1994~2010年,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2643亿元, 年均增幅达到20%以上。1951年西藏地区生产总值仅有1.29亿元, 2010年达到507.46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11.8倍, 年均增长8.3%。这表明

A.投资过快增长抑制了消费对西藏经济发展的作用

B.投资是拉动西藏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C.基础薄弱的条件下经济发展只能靠投资

D.各民族共同繁荣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7.1994年以来,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连续18年达到两位数增长, 年均增速达12%。“十一五”期间 (2006~2010年) , 西藏地区生产总值先后跨上300亿元、400亿元、500亿元三大台阶。2010年, 西藏自治区人均生产总值为17319元,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36.65亿元, 连续8年保持20%以上的增长。这告诉我们

A.经济发展是财政收入增长的基础

B.财政收入的多寡与分配政策无关

C.西藏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过快

D.财政收入与居民收入有对立的一面

8.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 历任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和人民政府主席均是藏族公民。全区干部队伍中, 藏族及其他少数民族占70.3%, 其中县乡两级主要领导中, 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81.6%。目前, 西藏自治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5.4万人, 少数民族技术人员占76.8%左右。这表明

A.只有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群众才是建设、发展西藏的主体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了很好的贯彻

C.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是建设、发展西藏的骨干力量

D.西藏自治区享有港澳特别行政区的高度自治权

9.西藏自治区成立以来, 先后制定了279件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决定, 其中包括《西藏自治区立法条例》、《西藏自治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实施细则》、《西藏自治区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的若干决定》、《关于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反对分裂活动的决议》、《西藏自治区文物保护管理条例》和《西藏自治区环境保护条例》等等。这些法制建设成果

①是西藏自治区行使自治权的根本法律保障 ②有鲜明的西藏地方特点 ③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法律保障 ④体现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的统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0.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庆祝活动徽标及其说明:

说明:徽标整体正圆造型象征和谐圆满。徽标图案以庄严的“五星”、吉祥的“哈达”、幸福的“祥云”和代表地域特色的“布达拉宫”为主要元素, 突出了在祖国大家庭中, 社会主义新西藏团结、幸福、和谐、美满之意。图案上方金光闪闪的“五星”照耀着西藏的碧水蓝天, 象征着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西藏才实现了和平解放, 西藏各族人民才实现了翻身解放、当家做主。图案中间以飞舞的“哈达”艺术地构成“60”字样, 突显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主题, “哈达”舞动的身姿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幸福美好、丰富多彩生活的真实写照。“蓝天祥云”寓意欣欣向荣的高原大地, 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 经济社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式发展的美好蓝图。在“布达拉宫”上方, “祥云”托起了红色的“哈达”献给金光灿烂的“五星”, 象征着西藏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无限热爱和对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无限感激。

上述徽标的设计体现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11.和平解放是西藏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在此后的60年里, 西藏历经民主改革、自治区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各个历史阶段, 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主改革废除了“政教合一”制度, 实现了政教分离;废除了生产资料的封建领主所有制, 确立了农牧民个体所有制;废除了对“三大领主”的人身依附, 使农奴和奴隶获得人身自由。民主改革是西藏社会进步和人权发展史上划时代的重大变革, 使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实现了翻身解放, 有效地促进了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为西藏的现代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1) 结合材料一, 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相关理论, 分析民主改革为什么会“有效地促进了西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材料二:1961年, 西藏各地开始实行普选, 昔日的农奴和奴隶第一次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民主权利, 选举产生了西藏各级权力机关和政权, 一大批翻身农奴和奴隶担任了各级领导职务。1965年9月, 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拉萨开幕, 西藏自治区及其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2) 用政治生活的知识, 说明成立西藏自治区的依据。

材料三:改革开放以来, 中央先后召开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日臻完善。

1980年和1984年, 中央先后召开第一次和第二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确定了西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从封闭式经济转变为开放式经济, 从供给型经济转变为经营性经济的指导方针。

1994年, 中央召开第三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紧紧抓住发展经济和稳定局势两件大事, 确保西藏经济加快发展, 确保社会全面进步和长治久安, 确保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新时期西藏工作指导方针。

2001年, 中央召开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决定采取更加有力措施, 进一步加大对西藏的支持力度, 全面推进西藏的发展, 促进西藏的稳定。

2010年1月, 中央召开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 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民族团结为保障, 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紧紧抓住发展和稳定两件大事, 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 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确保生态良好, 努力建设团结、民主、富裕、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西藏。

(3) 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发展的思想, 谈谈你对中央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演变的认识。

(4) 用经济生活的知识, 说明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确定的西藏工作指导思想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参考答案:

1.B 2.B 3.A 4.C 5.D 6.B 7.A 8.C 9.D

10.①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徽标作为文化产品是对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反映。②立足于社会实践, 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社会实践是文化创作的源泉, 徽标的设计理念和所表达的主题, 深深植根于西藏和平解放60年的伟大实践, 体现了西藏经济社会进一步全面发展的新要求。③文化创新既要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 又要体现时代精神。徽标的主要元素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而组合起来的寓意则体现了时代精神。④文化创新要弘扬主旋律。徽标蕴含着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民族团结好、祖国大家庭好的思想, 弘扬了中华民族精神。 (说明:其他角度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

11. (1)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 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 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推动社会进步。

西藏的民主改革既是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 又是上层建筑的根本质变, 使西藏百万农奴和奴隶从旧制度的束缚和压抑中解放出来, 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多方面实现了翻身解放, 从而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

(2) ①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成立西藏自治区, 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符合我国国情和西藏的实际, 是国家的集中统一领导与西藏区域自治的有机结合, 有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促进国家富强和西藏的繁荣, 维护国家的统一和安全。②成立西藏自治区, 在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从制度上保障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共同繁荣政策在西藏的实现, 保障了西藏各族人民平等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自主管理本地区本民族事务的权利, 为西藏在国家的支持和资助下, 根据本地区特点实现与全国共同发展进步提供了制度保证。

(3) ①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中央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经历了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②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基础上的真理性认识又促进了实践的发展。中央西藏工作的基本方针在实践的基础上发展, 并促进了西藏工作的顺利开展。③辩证的否定是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是事物发展的环节。中央西藏工作新的基本方针都是对先前基本方针的继承和发展。

(说明:其他角度分析, 言之有理即可)

(4)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科学发展是西藏工作指导思想的主题。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西藏工作坚持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就是坚持以人为本。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指导思想的四个“确保”体现了西藏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④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以民族团结为保障, 确保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确保国家安全和西藏长治久安, 就是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确保生态良好就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篇4:光辉的岁月 高扬的旗帜

1陕甘边区二将川农民联合会赤卫队第一中队队旗

棉布质地。呈亚正方形,边长68厘米。红底墨书竖写:“陕甘边区二将川农民联合会赤卫队”,横写“第一中队”。20世纪30年代初,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西北共产党人,在陕甘边区创建了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后与陕北革命根据地连成一片,成为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全国“硕果仅存”的红色区域,为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提供了长征的落脚点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出发点。南梁所在的二将川流域,位于华池县东部,成为陕甘革命根据地的中心区域,为中国革命实现历史性转折作出了巨大贡献。陇东民歌《南梁山上插红旗》唱道:“南梁来了刘志丹,二将川里扎大营,先打土豪后分地。”这件旗帜是当时革命斗争的珍贵历史纪念。

2陕甘边柔远川农民联合会代表团旗

棉布质地。亚正方形,红底黄字,边长75厘米。上横写:“柔远川农民联合会”,正中竖写:“代表团”。1934年9月18日,陕甘边区革命委员会为纪念“九·一八”事变三周年,在南梁召开纪念大会。这面旗帜是柔远川农民联合会代表团参加会议的团旗。

3陕甘边区安塞苏维埃政府第七区赤卫队第四中队队旗

棉布质地。纵79厘米,横83厘米。红底墨书。中间绘有一山形,山中有镰刀斧头图案,右边写:“陕甘边区安塞苏维埃政府第七区赤卫队第四中队”,上边与左边写:“全世界无产阶级及被压迫的民族联合起来!”右上角有一山字图案。这面旗帜给我们提供了陕甘边赤卫队的编制和规模的资料,是珍贵的红色文物。

4“生产模范”锦旗

玫瑰红绸面。纵85厘米,宽38.5厘米。“生产模范”四字为白布剪贴,下左“新正县政府”和上右“奖给胡纪富的生产班子”为墨书书写。

在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除了领导农民实行减租减息政策以外,结合根据地情况,提出了发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方针。这就是把农民组织起来,通过合作社,逐渐地实行农业集体化的方针。这个时期,在革命根据地建立了许多农业互助合作社。其主要形式有劳动互助合作社、犁牛合作社、变工队、耕田隊、扎工队等。这些农业劳动互助合作社是初级形式的合作社组织,发展互助合作组织,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促进了新民主主义农业经济的发展。

5抗日人民红军赠殷文及先生“民族先锋”锦旗

缎质地。横139厘米,纵80厘米。左竖写:“抗日人民红军四军十师政治部赠”,中间横写:“民族先锋”。右竖写:“殷文及先生大鉴”。这面锦旗是在山城堡战斗前后,红军第四军赠送给甘肃镇原县爱国人士殷文及先生的,山城堡战斗发生在1936年11月20日,会师后的红军主力给国民党顽固派以沉重打击,粉碎了敌人的围攻。这面锦旗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珍贵红色文物。

6“军民团结,支前有功”锦旗

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野战军赠送给曲子县担架队的锦旗。桃红绸芯,黄纱绸边。纵107厘米,宽81厘米上贴白字四行:“赠给曲子县担架队,军民团结,支前有功,三五九旅全体指战员赠”。三五九旅是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模范,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屡立奇功,是人民军队中的一支威武之师。这面锦旗是陕甘宁边区军民鱼水情深的光荣写照。

7“西北解放,荣归故乡”锦旗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师司令部、政治部赠送给陇东曲子县担架队的锦旗。枣红缎芯,淡黄字,黄绸边。纵155厘米,宽93厘米。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人民做军鞋、组担架,用心血和汗水支援着西北解放战争,军民团结,共奏凯歌,取得了西北解放战争的胜利。

8“继续发展”锦旗

布制。红芯白字,蓝布亚边。纵47厘米,横37厘米。1946年陕甘宁边区新宁县政府赠送给“模范小学”的奖旗。陕甘宁边区时期,发展基础教育受到党中央和边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党和政府对教师、教室、教材乃至假期的活动都非常重视,教育得到普及和发展。

9“打到底硬到底”奖旗

篇5:光辉的旗帜(推荐)

在我的耳边总会响起这样的一句歌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是呀。的确是这样。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有多少个伟大的人物:有两弹元勋邓稼先,有中国导弹之父钱学森,有中国油田发现者李四光,助人为乐的雷锋,在烈火中永生的战士邱少云。还有那些运动健儿:刘翔、郭晶晶、郎平、李宁„„。也有那些我们不知名的建设者们„„。

在这些伟大人物的带领下,中国又获得了一个有一个出人意料的成绩,1964年中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1970年文革结束,1997年香港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也投入祖国的拥抱,2000年申奥成功,2003年中国人打败了“非典”,然后神舟五号带着航天员杨利伟飞入太空,2007年嫦娥一号发射成功,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的种种困难也在我们面前一次又一次低下了头,接着我们又举办了29届奥运会,2010年我们又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世博会„„。

这些事足以证明,中国是有着强大生命力的国家。祝党90岁生日快乐!

一机二小

五(1)中队

篇6:光辉的旗帜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血可以流。泪可以洒,但头不能低下,这就是中华民族的本色,中国人的血脉流淌着顽强不屈的精神!多少荣辱,多少艰辛,多少奋斗,多少牺牲,我们的先辈用血、用汗、用宝贵的生命铸就了东方大地不屈的中华魂!换得华夏大地阳光灿烂。幸福的生活是我的祖辈、无数的英烈带着对祖国的挚爱、对人民的赤诚,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这幸福来之不易,这里面凝聚着无数英雄的血与生命。这是他们为了捍卫祖国,保护人民而献出生命的回报,这是所有人民心中最甜的果实……

中国革命的胜利,可以说是靠“艰苦奋斗”换来的。从井冈山的保卫战到延安的大生产,哪一处不闪耀着“艰苦奋斗”的光芒?“骄奢淫逸”却始终暗暗在破坏我们的革命事业和建设事业,因此,振兴中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经历血雨腥风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旗帜倒下;经历曲折道路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旗帜偏向。这更加坚定了我加入党组织的信念,我坚信拥有13亿人民支持的、伟大的中国,将继续高举着光辉的旗帜,引领着中华民族去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

我们已经取得了光荣伟大的成就,我们必将书写更加雄伟壮美的篇章。中国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对中华民族来说,抓住并用好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促进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符合亿万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战略任务。我们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努力在继续解放思想上迈出新步伐,在坚持改革开放上实现新突破,在推动科学发展上取得新进展,在促进社会和谐上见到新成效,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上一篇:《神奇的生态瓶》评课稿下一篇:春的色彩之美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