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安全知识考核成绩

2024-05-10

学生安全知识考核成绩(精选8篇)

篇1:学生安全知识考核成绩

学生成绩考核方法

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是考察和评定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考察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状况的必要途径。

一、考核形式

1、统一考核

(1)、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应由教务处统一考试。

(2)、每学期相关科目结业或在期末结业时,教务处组织结业考试一次,见(学生在校考试的规定)均计为毕业成绩。不及格者,原则上只组织一次补考。若学生离校实习前仍有不及格科目,教务处酌情考虑可否给予补考。毕业前所学课程累计3门以上不及格者,缓发毕业证。要求教师对上述考试情况作认真的集体阅卷和质量分析,并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登分,并作为学生的本科目毕业成绩。

2、平时考核

(1)、阶段考查制度

各学科要把阶段考查制度纳入学科计划、进度中,并按期执行。考查课和非必修课采取平时考核办法。由教研组自行命题(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向学生公布成绩并作讲评和分析。每次考后,都要作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并上报教务处统一登分。

(2)、课堂提问及课堂小测验

课堂提问及课堂小测验是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回顾功课的手段,也是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途径。此环节也要制度化,一般可占课堂5—10分钟左右,每次提问,测验要记分,并当众公布。每学期的提问、测验次数可累积。做好成绩记录。本专业课程结业时,由代课教师汇总报教务处统一登分。补考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3)、实验操作

护理课和相关实验课要注意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应保证考核次数,并记录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一起作为实践技能成绩占40%。

二、效果处理

在学期成绩评定中,平时学期成绩占20%,学科结业考试成绩占80%。有实验操作考核的科目,平时学期成绩占20%,结业考试占40%,实践技能占40%。

三、科学分析

每次考核后都要做客观的分析,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恰当处理,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务处

二00七年九月

篇2:学生安全知识考核成绩

一、学习成绩检查方法

1、平时检查

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和平时测验。

2、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时间安排在各科的教学进度计划内随堂进行。

3、期末考试

根据各课程特点,将课程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由教务处根据各学科教学计划的安排确定。考试在期末进行,数学、语文时间为90分钟,英语、科学、品德时间为60分钟,考场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其他学科考查测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随堂进行,形式由任课老师决定。

二、成绩评定

1、成绩评定分评分和评语两种。评分用于单元测验、期中及期末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评语可用于平时作业、提问,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2、各科学期成绩的评定:

①考查科目

由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平时测验等)、单元测验的平均成绩构成。

②考试科目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平时测验等)、单元测验的平均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三、学生考勤制度

1、学生在上课预备铃响后,应进入教室就座做好上课准备。教师宣布上课后尚未进入教室的为迟到;未宣布下课擅自离开教室为早退。迟到或早退超过15分钟,按旷课一节处理。

2、班会、校会、义务劳动(含大扫除)及学校规定参加的活动均属考勤管理范围。

3、学生因病因事请假,事先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因病请假应持医院门诊或住院有效证明(若一天之内的病假,可凭病历或校卫生室诊断证明请假);因事请假须持家长证明。

4、特殊情况不能事先办理书面请假手续的,可通过电话通知班主任,并在事后出具有关证明说明原因,才可补办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如果请假期满,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返校时,须事先告知班主任,事后再持有关证明补办续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

5、请假的批准权限:

(1)请假一天,由班主任批准。

(2)请假二天至五天,经班主任签署意见,由教导处批准。

(3)请假五天以上者,由班主任、教导处签署意见后,报校长批准。

6、班长负责领取、保管和按周上交教学日志;课后班长应把教学日志交任课老师填写,班主任应每天掌握学生出勤情况。

四、课堂规则

1、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应进入课室就坐,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并保持安静。

2、上下课时,由班长喊“起立”口令,带领全班同学起立致敬,老师回礼后,由班长喊“坐下”,学生坐下,开始上课或下课。

3、学生迟到进入课室,必须在门口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允许方可进入。课堂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课室,应举手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课室。

4、学生必须按编定的课室座位就座,未经班主任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座位。

5、上课时衣着要整齐,注意个人仪表,不准吸烟、穿背心、运动短裤和拖鞋等,不得看与课程无关的书刊,不准收听录音机、MP3机等,不随意谈话或做影响他人的动作。不得玩手机及接、拨电话。

6、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提问,学生要认真回答,学生如有疑难问题,可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学生起立回答。

7、保持课室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丢果皮纸屑,不得涂污墙壁、桌椅、爱护课室内的一切教学设备,不损坏或擅自搬走室内的设施;离开教室,要关好门窗和电源。

8、设立值日制度,值日学生负责打扫课室卫生,擦黑板等并进行保洁。

五、考试规则

1、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平时、学期和学年考试或考查。

2、学生必须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按编定座位入座。保持安静,听从监考人员管理,凡迟到15分钟以上者不准入场考试,按旷考处理,开考45分钟后才能交卷离场。

3、考试时,除必须的文具,其它书籍、教材、笔记本、任何纸张不得带进考场放在桌面或邻近的桌椅、窗台上。

4、学生考试应独立完成,对有交头接耳、旁窥、打手势等行为,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取消考试资格,成绩作零分处理;对有夹带、传递、偷看、交换试卷、行为,一律取消考试资格,按作弊处理,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5、学生如遇有试卷分发错误或试卷印刷字迹不清,可在原座位举手询问,但不得对试卷的疑难问题发问。

6、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时限一到应立即停笔,试卷翻转过来放在桌面上,迅速离开考场,然后由监考老师收卷,拖延时间交卷者,试卷作废,成绩作零分处理。

7、考试交卷后不得在考场内逗留,不得在考场附近窥探和议论,以及影响他人的考试,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口头警告直至纪律处分。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制度

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是考察和评定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考察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状况的必要途径。

一、考核形式

(一)统一考核

1、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考试。期末由市命题的考试。

2、每学年指定学年进行由市、区命题的大型统考。成绩上报,成绩优异给予表彰奖励。要求教师对上述考试情况作认真的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并上报学校。

(二)平时考核

1、月考制度

各学科要把每个月的月考纳入学科计划、进度中,并按期执行。月考由学科教师命题,要双基和能力并重,一般双基占70%,能力占30%,向学生公布成绩并作讲评和分析。

2、课堂提问及课堂小测验

课堂提问及课堂小测验是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回顾功课的手段,也是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途径。此环节也要制度化,一般可占课堂5到10分钟左右,每次提问,测验要记分,并当众公布。

3、实验操作

科学等有关学科要注意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应保证考核次数,并记录成绩,视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效果处理

学期成绩评定,按优、良、及、不及的标准进行,并填入素质评价手册中。

三、科学分析

篇3:学生安全知识考核成绩

关键词:高职学生,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应用能力,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成绩考核标准是由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决定的。反过来,成绩考核标准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落实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各门课程成绩考核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数学课是高职学生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其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一定要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数学课教学内容的需求。当前,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数学课的教学改革,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如何确立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存在诸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

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方法,时间上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形式上基本是闭卷笔试。从考试的内容看,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占绝大多数,至于实际应用能力很少涉及。数学试卷主要是知识性的考试题型,无非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证明等之类的数学试题,这种考试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知识的再现。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验证。因为这种考试有书可查,有题可选,在分数的裁定上可指定明确标准,对简化考试工作,提高阅卷的公平性很有利。在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模式下,评价数学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教师与学生都只注重分数的多少。

这种考核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1. 重理论轻应用

教师与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这就直接导致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于职业实践,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

2. 重分数轻素质

这种考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诱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却严重缺失。提高考试分数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而忽视了提高综合素质,铸就职业技能。由于夸大了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个别学生采用抄袭舞弊等不正当手段来通过考试。即使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是“高分低能”。

3. 重结果轻过程

考核的时间只是期中及期末的一两次集中测验,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考评。考核对学生仅起终结评定作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促进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因此,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懒散,期末才突击复习,日常教学效果较差。甚至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把希望寄托于补考。所以,对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加以改革势在必行。[1]

二、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转变要求重新确立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已从学历教育转变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即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高职院校的数学课也必须将数学应用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数学课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展教学,力求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应与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数学课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为目标的实现发挥保证和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成绩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考评。[2]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除数学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环节。数学课从单纯的理论课逐步转变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数学基础知识不再拘泥于数学内部的知识体系,而是适应不同专业的不同需要加以选择。数学基础知识被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在确定各专业的授课内容时,只需将相应的模块进行组合即可。数学实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常用的数学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SAS、SPSS、Maple、MathCAD等。有了现代化数学工具的辅助,数学运算就变得轻松愉快、高效便捷。这使得学生不再需要记忆许多数学公式、定理、性质等知识,掌握很多计算方法和技巧,进行长时间大量的解题训练。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负担。数学建模是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训练的主要形式,成为联系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数学建模部分主要介绍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基本建模方法,以及典型建模案例,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建模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运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检验和完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最终撰写出数学建模论文。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训练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模式已远远无法适应,必须重新确立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三、全面、科学、有效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1. 数学成绩的考核内容要全面

数学课程包括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三方面内容都应纳入考核的范畴。合理配置各部分内容在分值上的比例,引导学生既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又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高职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数学实验报告、数学建模论文、阶段性测验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作为考评的项目。实行形成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地分解学习压力,提高日常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标准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2. 数学成绩的考核方式要科学

学校针对数学课程的不同内容应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考核,也就是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核除了闭卷笔试,还应采用一定程度的开卷笔试。例如“一页开卷”考试形式,允许学生带一张学校统一印制的A4大小的考试专用纸进入考场,每个人可以在纸的正反面写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公式。这样的考试就不单是考记忆,更主要是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数学实验的考核不宜采用笔试的形式,而应是上机考试,实际检验学生操作数学软件的能力。数学建模的应用性很强,它研究的都是实际生活、职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更适宜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人一组,教师给出题目,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给出解释,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并进行答辩。[3]

3. 数学成绩的考核结果要有效

考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职能不仅是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状况,而且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考核的结果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反馈促进的作用,使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考核过程要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而不是彼此分离。考核结果不应是师生结束课程的标志,而应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阶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已发生重大转变,学校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模式,重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这种新的考核标准将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3, (13) .

[2]贺占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8) .

篇4:学生安全知识考核成绩

关键词:考核成绩 统计分析 模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58-01

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作出科学、公正评价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评价,既是一个结果评价,同时也能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过程。它不仅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发现自身施教中的不足,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地改进,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因此,课程考核成绩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往往采用完成试卷方式获得。考核试卷一般由多种题型构成,每一题型又有多个小题。教师依据标准答案对学生答题结果评判后给予得分的总和即为考核成绩。当然,试题的难易度也会对成绩造成影响,故这里的考核试卷是指标准参照考卷,即以体现课程教学目标标准作业为基准的试卷。如何全面、科学而公正地评价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现提出一个数理统计分析模式,以求探讨。

该模式设计的主体思想是:描述总体成绩的分布,计算总体均分,比较各题型对成绩的影响,找出得分或失分关键题,分析原因。个体成绩的评价,则先确定其在总体中的排名,再进行比较。

1 总体成绩的统计分析

总体成绩指参与考核的所有学生的整体成绩。它的分析有助于评价不同班级、不同课程和不同时间(年度)的课程教学情况,还可通过各题型和各题之间的比较,评价学生整体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1 总体成绩分布

意义:评价学生成绩的整体水平,确定一定比例人数的分数范围,即学生的成绩在多少分数段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如60~69分数段内的学生占21%。方法:按分数段编制频数表,统计各组的人数,计算构成比,直接反映各分数段人数所占的比重,也可用表格和图形方式显示。图形有构成比直条图、圆形图等。

1.2 总体平均成绩

意义:反映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集中趋势及总体水平。有时还可依此确定合格标准,决定个体成绩能否通过,以消除试题难易程度造成的影响。方法:可选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两指标求得总体均分,再根据标准计算合格率。应用时总体均分偏高或偏低,都要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寻找原因。

1.3 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判断题型因素对得分的影响,分析主要得分(或失分)题型,推断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步骤一:求出转化系数,将各种题型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成100分)。步骤二:将每位学生该题型所得分数乘以转化系数,得该题型标准化得分。如:填空题总分为20分,某考生得12分,求得的转换系数为100/20=5,该考生填空题标准化得分为12×5=60分。依此类推,求出各题型的转化系数和标准化得分。步骤三:分别求出各题型标准化得分的总体均分;步骤四:运用单因素分组的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判断各题型得分的差异。若结果具有显著性,即可确定学生的主要得分(或失分)题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得分(或失分)的原因。

1.4 主观题与客观题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确定主观题和客觀题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以推断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描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是否妥当。方法:同前,只是将题型分为两类,把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总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别求出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标准化总体均分,再进行两均数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5 主观题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在各题型成绩差别有显著性的前提下,比较主观题内部各题型的得分情况,能更具体地分析出各主观题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同时还为进一步确定影响学生成绩的具体小题提供依据。方法:将属于主观题的各题型的标准化得分进行比较,判断均分差别的显著性。

1.6 客观题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及方法同主观题,对象为客观题内部各题型。

1.7 同题型内部各小题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确定学生总体得分最多或最少的具体题目,从而推断学生总体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在同一题型中对各小题的得分人数统计比较。

1.8 多班级同课程成绩的比较

意义:分纵、横两方向比较。纵向比较指按时间先后进行不同年度同课程间的比较,可评价同一或不同教师间教学水平随年度变化提高的程度,也可评价采用同一或不同教学方法后的教学效果及不同年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横向比较指同年级、同时间内各班级的比较,可评价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也可反映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方法:计算各年度各班课程成绩的均分,并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描述各班成绩分布情况。

1.9 不同课程之间的比较

意义: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各课程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方法:比较各课程间的总体均分及成绩分布情况,判断差别的显著性。

2 个体成绩的分析

意义:评价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原因,为提升个体成绩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确定个体成绩在总体中的地位,统计主、客观题及各题型得分情况,找出主要失分题。

篇5:安全知识考试成绩通报

司属各单位:

依据局、公司的要求,分公司于2003年11月3日—4日分另对分公司的管理人员和作业人员进行了安全知识考试,现将本次考试情况通报如下:

参加考试的人员为139名,合格率为99.3%,其中:90分以上有51人,占总数的37%;80分以上的有109人,占总数的78.4%;60分至79分的有29人,占总数的20.9%;60分以下的1人,占总数的0.7%。

各项目考试情况如下:

机关:参加考试人员40人,平均成绩为91.7分; 金融西区:参加考试人员8人,平均成绩为91.1分; 利士项目:参加考试人员12人,平均成绩为90.7分; 软件项目:参加考试人员18人,平均成绩为88.2分; 英泰项目:参加考试人员15人,平均成绩为75.5分; 赛威项目:参加考试人员17人,平均成绩为72.5分; 作业工人:参加考试人员25人,平均成绩为82.9分。从考试成绩来看,本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希望各单位要加强对管理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施工管理人员的安全知识,以提高分公司的安全管理水平。

中建三局三公司天津分公司安委会 二00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中建三局三公司天津分公司

篇6:大学生操行成绩(评定)考核方法

学生操行成绩(评定)考核方法

为了认真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和“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的办学方针,根据《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和《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的要求,结合我班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1,优:90分以上 2,良:80-89分 3,及格:60-79分 4,不及格;60分以下 操行评定为百分制,加扣分细则如下:

一:加分条件: 1:在星级寝室评比中获奖的寝室,每人加1分,寝室长加2分 2:参加院.系.班组织的集体活动每人每次加0.5分,获得名次的每人每次加1 分

3:参加院.系.班及校外活动的个人每次加1分,获得名次的每人每次加2分 4:寝室卫生评分达到7分以上的,寝室各成员加1分 寝室卫生评分达到8分以上的,寝室各成员加2分

寝室卫生评分达到8.5分以上的,寝室各成员加3分

寝室卫生评分达到9分以上的,寝室各成员加4分

二:扣分条件:1:迟到行为:上课铃响3分钟后进教室者扣操行评定1分 2:无故旷课行为:无故旷课一小节者,扣操行评定2分 无故旷课一大节者,扣操行评定3分

3:寝室卫生评分在6——7分的,寝室各成员扣1分 寝室卫生评分在6分以下的,寝室各成员扣3分

无论任何情况0分的,寝室各成员扣5分,造成当周寝室评分为 4:夜不归宿者一次扣3分 5:违反"两禁止一要求” 6:不得穿拖鞋进入教室,次数达两次者,扣操行评定2分 7:凡带非本班同学进入我班课堂上课的同学,如扰乱课堂秩序者,该学生操 行评定扣5分,并写500字检讨,周末讲评上台检讨。

8无故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活动者,每次扣操行评定10分 9无故不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者,每次扣操行评定5分 10每晚查寝及每周的卫生大检查,有不配合者,寝室各成员每人扣操行评定3分

11打架斗殴者当学年的操行评定为不及格,且直接上报系里、12酗酒闹事者当学年的操行评定为不及格,且直接上报系里 13凡在公共场合吸烟。男女之间有不文明行为者,扣操行评定3分,以上任意一种情况被学校领导见到的,扣操行评定10分,情节严重者,除扣分外,系里直接下达处分通知

三:请假行为:请假须有请假条,辅导员签字批准后,方能生效。若有突发事件急需请假者,请假条可以事后补上。

具体情况如下:对于请事假者,在当天内需补交事假的证明及请假条 对于请病假者,在当天内需补交病假的医生相关有效证明及请假条。

四:若当天晚上十点半前未能补全相关证及请假条者,均视为旷课一大节。班干部无权批假,任何学生不得先斩后奏,先斩后奏情况严重者,扣操行评定5分。除上述情况外,任何学生不得以任何理由请假

篇7: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工作暂行规定

第一章

第一条 为了贯彻执行教育部颁发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中关于成绩考核的规定,进一步做好学生成绩考核与管理工作,根据我校的实际状况和工作需要,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成绩考核与管理的目的,在于全面、正确地检查和评价学生掌握所学知识与技能、发展能力、培养良好品德的状况与程度,以此总结教学经验,评估与改进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条 成绩考核的范围包括德、智、体、美、劳等各个方面。凡属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包括实验、实习、设计、社会实践、军训等实践性环节)都要进行成绩考核。

第四条 成绩考核的课程门数,按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每学期考试、考查的课程门数执行。

第二章

学生成绩考核工作的基本职责分工

第五条 国家教育考试和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础考试课程的考核工作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其他课程的考核由开课各教学学院(含教学部等院级教学单位,下同)自行组织进行。

教务处有安排和协调全校各类考试进程,监督、检查师生考试纪律情况,按工作程序认定监考教师履行职责情况和学生违纪、作弊的权力,并对这些环节的工作质量负责;各学院有命题、评卷及保密、组织本学院所开课程的考试与选派监考教师的责任,学院教学副院长(含教学副主任,下同)、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课程主考教师对这些环节的工作质量负责。

第六条 教务处有权对全校的各类考试进行监督、检查,根据学校和各学院考试纪律检查结果发布教学工作通报。负责对考试违规的学生进行违纪、作弊认定。

第七条 学生成绩考核的直接工作责任者是主考教师。主考教师具有确定考核方法、组织命题、评卷的权力,并要对这些环节的工作质量负责。主考教师由开课教研室指定,也可以是经学院批准、由教研室在校内、外聘请。主考教师一般应具有主讲教师资格。

任课教师应加强平时和考前的辅导答疑工作。指导学生整理学习笔记,查阅参考资料;提倡开展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讨论,解决平时学习过程中积压下来的疑难问题,以便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

第八条 对于按本条例规定正常报送的学生成绩,学院教学院长有批准并宣布生效的权力和责任;对于非正常报送、修改的学生成绩,要经学院教学院长签署意见,由教务处审核原始材料后批准并宣布生效。

第九条 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负责对学生思想品德的考核鉴定,成绩评定要以《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为主要依据,采取个人小结、师生民主评议等形式,并注意听取任课教师和有关管理部门的意见,写出有关实际表现的评语。经教学院长签字批准后载入学生档案。第三章

考核方式的确定与考核资格的审查

第十条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考核方式分为考试、考查等两类。以考试方式进行考核的课程,其总评成绩由期末及平时成绩两部分组成,并以百分制记载。成绩评定时,原则上本科学生的课程以期末为80%、平时占20%,高职学生的课程以期末为70%、平时占30%的比例核定总成绩。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出勤、实验、提问、作业、平时测验等。对于本科学生的测量学、画法几何等课内实践环节占较大比例的课程,可按期末占70%、平时占30%;计算机语言基础理论课部分占60%,上机占30%,平时占10%;计算机应用基础理论课部分占30%,上机占60%,平时占10%进行核定。对于其他有特殊要求的课程,教研室可在开课前提出各部分所占比例,经教学院长同意,报教务处批准后执行。

以考查方式考核的课程,其成绩须根据学生平时听课、完成实验和作业、课堂讨论等情况以及期中、期末考核的情况综合评定,评定成绩的方式采取五级分制(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百分制与五级分制对应,不及格——60分以下。其中,任选课的成绩评定可采取二级分制(合格、不合格)。

第十一条 考试可以采取笔试(闭卷或开卷)、口试或其他方式等多种形式进行,考试内容应注重对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考核。考试的方式由教研室决定,教学院长批准,报教务处备案;考查的方式由教研室提出,经教学院长批准后,由学院教学秘书在课程结束前在课时内组织实施。

第十二条 学生考试资格的认定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学生取消考试资格:

1.累计缺课学时超过该门课程总学时数的1/3者; 2.缺交作业(报告)超过应交数量的1/3者;

3.必修课随机考勤旷课3次者,选修课随机考勤旷课2次者; 4.非独立设置的实验考核不及格者; 5.未经注册、选课,擅自修读该课程者; 6.抄袭作业情节严重,经批评教育不改者;

7.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性质、学生情况,提出其他取消考试资格学生原因及名单,报教研室及学院批准后,取消学生考试资格。

任课教师有权依据上述情况确定学生是否具备参加所修课程考核资格,并将取消考核资格学生名单于课程考试前在录入平时成绩时对学生进行考试资格审查,录入取消考试资格学生名单。

第四章

课程考核工作细则

第十三条 考试工作(包括命题、制卷、保密、监考、评卷、上报成绩、补考等)要按分工有组织地进行。

1.教务处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授课计划,会同相关开课院部,于开学后第4周确定面向全校的公共基础考试课各科考试时间,下发“监考工作任务书”,各学院教学秘书根据任务书要求选派监考教师,填报“监考工作任务书”。教务处于第5周下发“考试日程表”,公布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班级、课程主考教师、试卷印刷时间、监考教师试卷交接地点、监考教师等信息。

2.各学院教学秘书根据教务处下发的全校公共基础考试课“考试日程表”及期末考试安排任务书,组织、安排本学院各门课程的考试时间、地点、科目、班级、课程主考教师、试卷印刷时间、监考教师试卷交接地点、监考教师等信息。为外学院所开课程的考试安排,可由开课学院与学生所在学院教学秘书协商组织。考试安排报教务处统一审查后,于第7周公布给学生“全校期末考试安排”。

3.教务处、学院要对考试的组织工作负责,及时召集教学秘书会议,布置有关考试工作,监督检查考试过程中的问题,在考试过程中,教务处要及时发布教学工作通报,表扬先进,批评工作失职和处理学生违纪、作弊现象,各学院要认真贯彻考试规章制度。

4.考试期间,成立学校总监考组,由教务处管理人员和教学督导组成员组成,设总监考和巡视员若干人。总监考和巡视员的任务是检查和考核监考人员的工作情况,对全校各学院组织的考核有监督权力,并裁定学生违纪、作弊,处理考试过程中的有关事宜。

5.凡多班统一试题考试的,要有一名命题教师、课程主考教师、教研室主任兼任巡视员,其任务是对本门课程的试题进行确认,巡回解决考试中发现的试题问题。

6.命题教师由教研室确定,试题要经教研室主任把关,学院院长批准后生效,试题质量由命题教师负责。教研室主任、学院教学副院长有负责审核试题的责任,必要时可责成专人审核试题。

第十四条 课程考试命题原则

l.难易适当原则

既有检查掌握基本内容的题,又有检查能力培养的题,同时兼有一定难度的试题。2.统一试题原则

考试前由教研室组织命题。命题的依据是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采用同一教学大纲、同一教学进度的课程,应当统一试题,统一考试,有条件的课程应实行教考分离。考试课试卷应不少于2套,且命题标准相同。试题由教研室主任审核后交课程主考教师处保存。

审批试题的领导、命题教师、课程主考教师、试题印刷人员皆要对试题保密负责。如有失密现象,要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考试与补考用的两套试题要统一命题、统一要求,并要制定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考试前由课程主考教师随机抽取一套试卷,根据全校考试安排的试卷印刷时间准时到教务处复印室统一印刷,并由课程主考进行分卷、装订、密封、保管,需要在教务处保存的试卷,可于密封后与教务处考务工作人员进行交接,将试卷保存于教务处保密室,课程主考于考前到保密室领取试卷。3.考教分离原则

已有试题库的课程,用题库命题;无题库的课程,提倡由非任课教师命题,并实行保密。4.题量适当原则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口试答题时间为15—20分钟。按上述时间要求题量适中。

第十五条 考试制卷工作

1.命题教师要在考试前一周将两套试题、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经教研室主任、学院院长签字后送交本课程主考教师处,命题教师要使用统一印刷的试题纸制作试题,对不符合上述要求的试题稿,课程主考教师及教务处试卷印刷人员有权拒收。

2.教务处负责印刷试卷并对印刷质量负责,要求试卷干净清楚。制卷工作必须采取严格的保密措施。

第十六条 试题的保密制度

1.任课教师在考试复习期间不得为学生押题、划定缩小的考试范围或向学生透露试题内容;出题教师与任何接触试题的教师,在考前不得以任何方式暗示或透露试题内容;其他教师不得以任何借口阅看试题或询问试题内容。违者视为教学事故,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2.学生在复习期间不准向教师询问试题内容,更不准以各种形式向教师“套题”、“摸底”,违犯者给予批评教育,严重者给予纪律处分。

3.审批试题的领导、相关教学管理人员及工作人员皆要对试题保密负责。若有失密现象,要追查责任,严肃处理。

第十七条 公共基础课的监考教师由各学院教学秘书协助教务处统一安排,在课程所在学院及学生所在学院中安排监考教师;其他课程由课程所在学院安排。监考教师要按“监考工作任务书”及“考试日程表”规定的时间,在总监考组的指导下,履行“监考教师守则”。

在考试过程中由于监考教师未能认真履行职责,由学院或教务处发现学生违纪作弊的,视情节给予监考教师相应通报或教学事故处理。

第十八条 考试组织工作

1.课程主考于考试开始前30分钟在指定的交接试卷地点进行分发试卷,并于考试结束后20分钟内在交接试卷地点回收试卷。

2.课程开考前由2位考试学生确认密封完好签字后开始考试。

3.考试结束后,监考教师要在考场内将试卷密号随机填写完毕(不可由学生代写),试卷密号未随机编排的考场对监考教师作教学事故处理。试卷密号不填写考场名称,只填写2位流水号,例如在1308左考场共有45名学生考试,试卷密号为01至45;考试结束后由监考教师填写密封条专用袋相关信息,并将学生所答试卷首页右半边密封条撕下放入试卷密封条专用袋中,考试结束后20分钟内到教务处交接。

4.教务科负责将试卷密号对应学生、课程信息于考试结束1-3天内登陆到“网上成绩登报系统”,考试信息的试卷密号信息要严格保密制度,在工作中发现失泄密事件严格处理。

第五章 评卷与成绩登报工作

第十九条 评卷工作

1.考试结束后应立即组织评卷,评卷工作由教研室组织进行。凡是两个班级以上采取同一套试题的试卷,均要进行集体流水评卷。单班考试的试卷,由学院、教研室指定教师评卷。

2.评卷教师要严格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进行评卷。评分标准不允许随意改动,如需要改动必须经学院院长批准。不准提分、打人情分。评完试卷要认真复查,保证评分的准确性。试卷评定完毕并已登报期末成绩后,由课程主考教师到教务处领取试卷密封条专用袋,并逐一核对学生答题册、试卷密封条、学生成绩报告单,发现问题及时与院部或教务处解决。3.在任何情况下,教师不得透露评卷情况,更不能向学生展示试卷。评卷教师有权拒绝他人看卷,查分。任何人不得干扰评卷工作。学生不得向教师询问评卷情况,违者给予纪律处分。

4.评完试卷后,教研室要组织任课教师认真总结教学经验,并按学校有关要求完成成绩分析报告,上报教务处。

5.试卷评定后,由院(部)教学秘书负责,将试卷、试题、试题答案、密封条专用袋、学生成绩单以及试卷分析等一并装袋封存,未经院(部)主管领导与教务处领导许可,任何人不得随意查询试卷,至学生毕业三年后清除。

第二十条 单设实验课的考核分为实验理论、操作技能两部分,操作技能部分的成绩要占70—80%的比重.实验理论考核可采取笔试或口试方式,考核前试题要保密。实验操作技能考核包括平时实验考核与期末考核两部分,以平时实验考核为主。理论考核和操作技能考核均需有明确的评分标准,以便校、学院、教研室检查考核工作质量。

各教研室(实验室)可根据各门实验课的特点起草实施考核细则,经学院院长批准,教务处备案后执行。

第二十一条 课程设计、制图测绘的考核分为设计说明书、图纸和答辩三部分,各部分的成绩比例由教研室确定,报学院院长批准。

第二十二条 义务工作成绩考核由各院部学工办负责并于第四学期末统一上报教务处。对于无故不参加义务工作者该成绩以零分计,并计入补考门数。

第二十三条 集中军训课的考核由军事教官担任主考教师。考核办法由学工部制定,报教务处备案。

第二十四条 体育课考核办法、实习考核办法另定。

第二十五条 单独考核的实验课不及格,如果是由于缺少实验或实验报告,则必须补齐后,再进行补考;课程设计、制图测绘不及格的要由教研室安排重新做,再进行考核;对于实行学分制的学生,出现上述情况时须重修。劳动课不及格的要由学院重新安排劳动进行考核。

第二十六条 成绩上报与记载办法

1.实行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结合的课程,任课教师于课程开考36小时前将平时成绩登陆“网上成绩登报系统”进行平时成绩登报,逾期未提交平时成绩的视情节给予任课教师相应教学事故处理。

2、成绩评定后根据考试、考查课类别对成绩进行计算,将结果在考核后5个工作日内登录“网上成绩登报系统”进行成绩登报,考试课程登陆成绩时根据试卷密号对应录入期末成绩,提交后打印“学生成绩报告单”一式三份,经任课教师签字后与教研室进行成绩交接,教研室成绩全部交接后与教学秘书交接,教务处根据实际情况统一安排全校成绩交接。

任何人不得无故拖报成绩。对漏报、错报或未按规定时间登报的成绩,任课教师必须说明原因并提供书面材料,到教务处更改,其说明材料由教务处留存备查。3.成绩登报后,学生可通过登录校园网直接查询个人成绩。并由各学院对不及格学生的补考作出安排,学生如对成绩有异议,可在下学期开学后三周内提交书面申请(逾期不予受理),如经学院及教务处审查确有错误,给予学生成绩更正,同时对相应的教师给予教学事故处理。

4.教学秘书要对“学生成绩报告单”进行审核,不合格者立即退回。

5.上报成绩期限为考试后5个工作日,对于不能按时登报成绩的,视情节给予任课教师相应通报或教学事故处理,其中逾期5个工作日以内提交成绩的校内通报,逾期6到10个工作日提交成绩的认定为三级教学事故,逾期超过10个工作日的,认定为二级教学事故。

第二十七条 查询与复查试卷 1.学生不得随意查询试卷。如学生确有正当理由要求对试卷进行复查时,由本人向所在学院申请,学院教学副院长有权决定对本学院所属教研室开设课程试卷进行复查;若非本学院课程时,可由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会同开课学院共同复查。2.学院院长有权复查本学院试卷,教务处有权组织对各科试卷进行复查。通报复查结果,更改错评成绩须经教务处同意。

3.成绩一经上报不得随意改动。确有原因应予改动者,除按本条例履行手续外,教研室应查清事故原因,并由学院院长签署意见后报教务处。由教务处做出错误性质的鉴定,并给予相关责任人教学事故处理。第六章 补考、缓考和重新学习

第二十八条 补考

1.学校对课程考核不及格学生,给予一次补考机会,并按学校学籍管理规定进行补考资格审查,提出补考学生名单。

2.补考的考务工作由课程所在学院(部)自行组织,公共基础课考试课由教务处统一组织。

3.补考时间除特殊情况由教务处发出通知外,规定在下一学期开学前2周内进行(包括期末缓考的学生)。

4.凡因总评成绩不及格而补考的课程,补考后的成绩不再进行总评,直接记为该课程的补考成绩。

5.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允许参加补考:

⑴ 在正常课程考核中有违纪、作弊行为、或无故旷考者。⑵ 期末考试总评成绩低于30分者。⑶ 取消考试资格者;

⑷ 实践环节的课程不及格者。

6.凡属因在校期间个别课程(不超过5学分)至毕业前仍不及格而做结业处理的学生,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在结业一年内申请回校进行不及格课程的补考。

⑴ 确因本人患病或家庭发生重大变故而影响复习,不能参加毕业前补考或补考不及格,并且结业后努力工作表现较好者。

⑵ 结业后在工作中表现特别突出,在实践中证明实际工作能力达到同期毕业生水平者。7.学生结业后,在弹性学制规定的年限内,对不及格课程给予2次补考机会。补考课程取得合格成绩,符合毕业条件者可换发毕业证;经2次补考后仍不及格或未取得成绩者做终身结业处理。

8.具备补考条件的结业生可于每年的四月份向教务处提交书面申请、县团级工作单位或主管单位的工作表现鉴定及有关证明。由教务处审查补考资格,确定补考日期后统一组织。

9.结业后的补考工作由教务处按学校有关规定组织实施。要严密组织程序,采用题库试题或秘密出题。考题水平与范围要与当时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相当,不得降低水平。考试纪律按学校有关规定执行并从严掌握。

第二十九条 缓考 1.学生因疾病、特殊事故而不能参加考试时,必须事先向开课所在学院申请,并持证明,经开课所在学院教学副院长同意,教务处审批办理缓考手续。

2.按第二十七条补考者,原则上不予缓考。遇极特殊情况须经教务处长批准,按本条第l款办理并于两周内补考。

3.缓考成绩评定后,仍按期末考试对待,与平时成绩相加,合计为学期课程考试成绩。第三十条 重新学习

实行学分制的学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须参加课程的重新学习。1.期末考试的总评成绩低于30分者;

2.期末考试不及格,经补考后仍不及格者;

3.集中进行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课程期末考核不及格者; 4.参加重新学习的课程考核不及格者; 5.取消课程期末考试资格者。

课程重新学习须到教务处办理相关手续,并由教务科根据重新学习人数、课程性质等对重新学习学生进行编班,同时,重新学习学生必须根据课程学分交纳相应费用。重新学习课程无补考。经考核后成绩仍不及格者,须继续参加该课程的重新学习。

第七章 其他

篇8:大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方法研究

关键词:综合考核,算术平均数,综合位次法

0 引言

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一般都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定期(一般为一年)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评定先进、发放奖学金和毕业时评定优秀毕业生等,目的是通过综合考核,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但这种措施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受综合考核方法影响,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方法尤为重要。现有的考核方法或不能适应成绩考核实际情况的要求[1,2],或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3]。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实际,对学习成绩综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1 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困难

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考核哪些方面,反映学校教育对学生在哪些方面提出要求;二是采用哪些指标,主要体现在考核通过什么指标来衡量;三是对各项指标如何进行综合。各学校考核哪些方面、选取哪些指标有所区别,而同一个学校是一致的。因此,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影响考核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标综合的方法。由于考核涉及不同类型的课程和不同的考核标准,还涉及考核评价人员不同,考核极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课程类型的复杂性。

高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同方面的培养教育有相应的课程及要求。通常包括智育课、德育课、体育课、美育课、劳动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分为更小的考核方面,使得综合考核具有层次性。如智育课,通常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而在必修课中又有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之分。课程类型不同对学生要求也不同,从而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也不同。

(2)考核结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

从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既有百分制,也有五分制和两分制(即通过与不通过)这种不同的课程成绩表示形式也给考核的综合带来了困难。这使得标准分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2]。

(3)考核标准的差异性。

考核标准的差异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同类型课程考核标准不同;二是即使相同课程和同样考评结果表示形式,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会有不同要求,考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增加了成绩综合考核难度。

2 现有综合考核方法及存在问题

(1)现有综合考核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普遍采用算术平均数法,对单个学生所有课程成绩求出算术平均数,作为综合考核结果,来对学生进行比较和评定。公式为:

式中:n为课程门数;m为学生人数;xij为第i位学生第j门课程的成绩;xi为第位学生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

在实际中,学校管理人员通过比较xi的大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考核与评定。

(2)应用算术平均数法考核学习成绩的不合理性分析[1]。

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采用该方法进行综合时,不能反映各门课程类型和教学要求的差异。实际上,课程被分成多种类型,不同类型课程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第二,这种综合方法不能避免评价标准不同所带来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一个班级内,同一门课程往往是由一位教师讲授并评定成绩,但不同课程通常由不同教师讲授且评定成绩,不同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也会有所区别,而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综合时,不能剔除评价人的影响。

第三,该方法要求各门课程的成绩表现形式一致。而客观上,成绩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这也使得采取算术平均数法具有很大局限性。

(3)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综合考核的弊端。

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时存在诸多不足,而现在实际中仍然使用,这就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一方面,由于算术平均数法不能很好地反映成绩综合考核的客观需要,从而使得考核结果缺乏公平、公正和合理性,致使学生对考核结果并不认可,进而不关心成绩综合考核。这就很难达到综合考核的目的。

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不能反映不同课程类型和教学要求的不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有失公正、公平,无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贻害很大。如基础课往往教学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学生投入很多的时间和大量精力进行学习,且大多数学生的课程成绩不会太高。相比较而言,选修课程教学要求较松,大部分学生的课程成绩都相对较高。这样就会引导一些学生不注重基础课学习,而利用选修课提高自己综合考核结果,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种综合考核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

在表1中,A为核心课程,B为必修课程,C、D、E均为选修课程。根据表1数据及现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方法———算术平均数法可以计算出每位学生平均成绩。从表1可以看出,四位学生按算术平均数法综合的考核成绩最高为乙,甲、丙、丁相同。而事实上丁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成绩是四位学生中最高的。出现这种情况在于选用的综合方法不能区分不同课程及其教学要求的不同,从而导致了考核结果不合理。

3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综合位次法

(1)综合位次法的基本思想。

由于课程类型、讲授教师、教学要求不同,因此,一个学生不同课程的学习成绩具有不同的质。但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同一门课程,讲授教师相同,教学要求相同,不同学生同一门课程的成绩具有同质性。成绩普遍偏高时,大家都高,反之,大家的成绩都偏低。所以要寻求一种方法,使得能够考核出学生在每门课程的排序,就可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考评。

为了考核同一门课程某学生在本班级中的成绩状况,我们借助成绩位次值大小排序来反映。成绩位次值,是指某学生某门课程成绩与整个班级该门课程平均成绩之比。借助成绩位次值来反映学生该门课程在整个班级中的位置排序;然后再对学生各门课程成绩位次值进行综合,得到成绩综合位次值,通过比较成绩综合位次值,来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最终综合考核。

(2)综合位次法。

根据综合位次法基本思想,设某校某班级有m位学生,每个学生修了相同的n门课程,xij为第i个学生第j门课程的成绩,xj为第j门课程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则有:

为第i位学生第j门课程的成绩位次值;

为第i位学生所有课程在班级中的成绩综合位次值;

为第i位学生所有课程在班级中的成绩综合位次值;

然后,可以利用γi或γi′的大小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经过式(2)和式(3)处理后的学生课程成绩,避免了课程类型、要求及考评标准不同带来的影响;改进了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效果。

而改进方法所增加的计算工作量,对于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今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4 应用示例

对表1中数据,利用成绩综合位次方法进行计算有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的γi或γi′的计算结果可知,四位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结果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丁、丙、甲、乙。这与算术平均数法综合所得结果相差甚远,其原因就是成绩综合位次法考虑了课程类型、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的不同。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成绩综合位次法,对学生综合考核中成绩综合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体现课程类型、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的不同。但对于成绩的不同表现形式方面的综合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对两分制更是没有多大效果,这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主编:《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06-329。

[2]刘晓莉:《标准分与考试成绩评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73-76。

上一篇:初中生班主任鉴定范文下一篇:关于培养大学生创新素质的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