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成绩考核

2024-05-10

学生成绩考核(共9篇)

篇1:学生成绩考核

学生成绩考核方法

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是考察和评定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考察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状况的必要途径。

一、考核形式

1、统一考核

(1)、教学大纲规定的必修课,应由教务处统一考试。

(2)、每学期相关科目结业或在期末结业时,教务处组织结业考试一次,见(学生在校考试的规定)均计为毕业成绩。不及格者,原则上只组织一次补考。若学生离校实习前仍有不及格科目,教务处酌情考虑可否给予补考。毕业前所学课程累计3门以上不及格者,缓发毕业证。要求教师对上述考试情况作认真的集体阅卷和质量分析,并上报教务处由教务处统一登分,并作为学生的本科目毕业成绩。

2、平时考核

(1)、阶段考查制度

各学科要把阶段考查制度纳入学科计划、进度中,并按期执行。考查课和非必修课采取平时考核办法。由教研组自行命题(写出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向学生公布成绩并作讲评和分析。每次考后,都要作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并上报教务处统一登分。

(2)、课堂提问及课堂小测验

课堂提问及课堂小测验是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回顾功课的手段,也是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途径。此环节也要制度化,一般可占课堂5—10分钟左右,每次提问,测验要记分,并当众公布。每学期的提问、测验次数可累积。做好成绩记录。本专业课程结业时,由代课教师汇总报教务处统一登分。补考由教务处统一安排。

(3)、实验操作

护理课和相关实验课要注意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应保证考核次数,并记录成绩,和实验报告成绩一起作为实践技能成绩占40%。

二、效果处理

在学期成绩评定中,平时学期成绩占20%,学科结业考试成绩占80%。有实验操作考核的科目,平时学期成绩占20%,结业考试占40%,实践技能占40%。

三、科学分析

每次考核后都要做客观的分析,对考核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恰当处理,找出存在问题的原因,提出改进措施,以促进和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教务处

二00七年九月

篇2:学生成绩考核

一、学习成绩检查方法

1、平时检查

包括课堂提问、作业和平时测验。

2、单元测验

单元测验时间安排在各科的教学进度计划内随堂进行。

3、期末考试

根据各课程特点,将课程分为考试科目和考查科目,由教务处根据各学科教学计划的安排确定。考试在期末进行,数学、语文时间为90分钟,英语、科学、品德时间为60分钟,考场由教务处统一安排。其他学科考查测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随堂进行,形式由任课老师决定。

二、成绩评定

1、成绩评定分评分和评语两种。评分用于单元测验、期中及期末考试,评分采用百分制,60分为及格,评语可用于平时作业、提问,分优秀、良好、及格和不及格四级。

2、各科学期成绩的评定:

①考查科目

由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平时测验等)、单元测验的平均成绩构成。

②考试科目

平时成绩(包括作业、提问、平时测验等)、单元测验的平均成绩、期末考试成绩构成。

三、学生考勤制度

1、学生在上课预备铃响后,应进入教室就座做好上课准备。教师宣布上课后尚未进入教室的为迟到;未宣布下课擅自离开教室为早退。迟到或早退超过15分钟,按旷课一节处理。

2、班会、校会、义务劳动(含大扫除)及学校规定参加的活动均属考勤管理范围。

3、学生因病因事请假,事先必须办理请假手续。因病请假应持医院门诊或住院有效证明(若一天之内的病假,可凭病历或校卫生室诊断证明请假);因事请假须持家长证明。

4、特殊情况不能事先办理书面请假手续的,可通过电话通知班主任,并在事后出具有关证明说明原因,才可补办请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如果请假期满,因特殊原因不能按时返校时,须事先告知班主任,事后再持有关证明补办续假手续,否则按旷课处理。

5、请假的批准权限:

(1)请假一天,由班主任批准。

(2)请假二天至五天,经班主任签署意见,由教导处批准。

(3)请假五天以上者,由班主任、教导处签署意见后,报校长批准。

6、班长负责领取、保管和按周上交教学日志;课后班长应把教学日志交任课老师填写,班主任应每天掌握学生出勤情况。

四、课堂规则

1、上课预备铃响后,学生应进入课室就坐,做好上课前的准备工作,并保持安静。

2、上下课时,由班长喊“起立”口令,带领全班同学起立致敬,老师回礼后,由班长喊“坐下”,学生坐下,开始上课或下课。

3、学生迟到进入课室,必须在门口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允许方可进入。课堂中如有特殊情况需要离开课室,应举手向老师报告,经老师同意后方可离开课室。

4、学生必须按编定的课室座位就座,未经班主任同意,任何人不得随意调整座位。

5、上课时衣着要整齐,注意个人仪表,不准吸烟、穿背心、运动短裤和拖鞋等,不得看与课程无关的书刊,不准收听录音机、MP3机等,不随意谈话或做影响他人的动作。不得玩手机及接、拨电话。

6、老师在上课时对学生提问,学生要认真回答,学生如有疑难问题,可先举手,经老师允许后,学生起立回答。

7、保持课室清洁卫生,不随地吐痰、丢果皮纸屑,不得涂污墙壁、桌椅、爱护课室内的一切教学设备,不损坏或擅自搬走室内的设施;离开教室,要关好门窗和电源。

8、设立值日制度,值日学生负责打扫课室卫生,擦黑板等并进行保洁。

五、考试规则

1、学生必须按照规定参加平时、学期和学年考试或考查。

2、学生必须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按编定座位入座。保持安静,听从监考人员管理,凡迟到15分钟以上者不准入场考试,按旷考处理,开考45分钟后才能交卷离场。

3、考试时,除必须的文具,其它书籍、教材、笔记本、任何纸张不得带进考场放在桌面或邻近的桌椅、窗台上。

4、学生考试应独立完成,对有交头接耳、旁窥、打手势等行为,第一次给予警告,第二次取消考试资格,成绩作零分处理;对有夹带、传递、偷看、交换试卷、行为,一律取消考试资格,按作弊处理,并视其情节轻重给予纪律处分。

5、学生如遇有试卷分发错误或试卷印刷字迹不清,可在原座位举手询问,但不得对试卷的疑难问题发问。

6、学生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答卷,考试时限一到应立即停笔,试卷翻转过来放在桌面上,迅速离开考场,然后由监考老师收卷,拖延时间交卷者,试卷作废,成绩作零分处理。

7、考试交卷后不得在考场内逗留,不得在考场附近窥探和议论,以及影响他人的考试,违反者视情节轻重给予口头警告直至纪律处分。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制度

对学生进行成绩考核是考察和评定学生学习状况的依据,是促进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力求上进的重要举措。同时也是考察和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状况的必要途径。

一、考核形式

(一)统一考核

1、每学期举行期中,期末考试。期末由市命题的考试。

2、每学年指定学年进行由市、区命题的大型统考。成绩上报,成绩优异给予表彰奖励。要求教师对上述考试情况作认真的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并上报学校。

(二)平时考核

1、月考制度

各学科要把每个月的月考纳入学科计划、进度中,并按期执行。月考由学科教师命题,要双基和能力并重,一般双基占70%,能力占30%,向学生公布成绩并作讲评和分析。

2、课堂提问及课堂小测验

课堂提问及课堂小测验是促进学生及时复习、回顾功课的手段,也是平时成绩考核的重要途径。此环节也要制度化,一般可占课堂5到10分钟左右,每次提问,测验要记分,并当众公布。

3、实验操作

科学等有关学科要注意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和动手能力,应保证考核次数,并记录成绩,视为学生平时成绩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效果处理

学期成绩评定,按优、良、及、不及的标准进行,并填入素质评价手册中。

三、科学分析

篇3:学生成绩考核

关键词:高职学生,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应用能力,教学内容

一门课程的成绩考核标准是由教育的总体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具体内容决定的。反过来,成绩考核标准对教育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落实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各门课程成绩考核标准的制定与实施。数学课是高职学生的一门主要公共基础课,其考核内容与考核方式一定要符合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适应数学课教学内容的需求。当前,各级各类高职院校都在积极推进数学课的教学改革,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如何确立便是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存在诸多弊端,必须加以改革

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方法,时间上分为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形式上基本是闭卷笔试。从考试的内容看,数学理论知识和解题能力占绝大多数,至于实际应用能力很少涉及。数学试卷主要是知识性的考试题型,无非是填空、选择、判断、计算、证明等之类的数学试题,这种考试的目标是指向学生知识的再现。考试仅仅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核,应用能力、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验证。因为这种考试有书可查,有题可选,在分数的裁定上可指定明确标准,对简化考试工作,提高阅卷的公平性很有利。在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模式下,评价数学成绩好坏的唯一标准就是分数,教师与学生都只注重分数的多少。

这种考核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暴露出许多问题。

1. 重理论轻应用

教师与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掌握数学理论知识,进行解题能力的训练,而忽视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这就直接导致高职学生学习数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应用于职业实践,而是为了应付考试。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师生教学仅为考试服务,考试就意味着课程的终结。

2. 重分数轻素质

这种考试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出学生的数学素质,甚至只是反映了学生的应试能力,并诱使学生的这一方面能力片面膨胀,其他素质却严重缺失。提高考试分数成为教学的中心任务,而忽视了提高综合素质,铸就职业技能。由于夸大了分数的价值功能,强调分数的能级表现,个别学生采用抄袭舞弊等不正当手段来通过考试。即使是数学成绩好的学生,也常常是“高分低能”。

3. 重结果轻过程

考核的时间只是期中及期末的一两次集中测验,缺乏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的考评。考核对学生仅起终结评定作用,对教学过程的反馈促进作用基本没有发挥。因此,一些学生平时学习懒散,期末才突击复习,日常教学效果较差。甚至一些学生平时不努力学习,把希望寄托于补考。所以,对传统的数学成绩考核标准加以改革势在必行。[1]

二、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的转变要求重新确立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目标已从学历教育转变为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即已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高职院校的数学课也必须将数学应用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如何提高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成为数学课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数学课按照“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的原则开展教学,力求满足不同专业的需要,为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充分利用数学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在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应与高职教育的教育目标和数学课的教学目标相一致,并为目标的实现发挥保证和促进作用。因此,数学成绩不仅要考查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要对学生的应用能力进行考评。[2]

数学课的教学内容除数学基础知识外,还增加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等实践环节。数学课从单纯的理论课逐步转变为一门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的课程。数学基础知识不再拘泥于数学内部的知识体系,而是适应不同专业的不同需要加以选择。数学基础知识被划分为若干个模块,在确定各专业的授课内容时,只需将相应的模块进行组合即可。数学实验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学生掌握数学软件的使用,常用的数学软件有Matlab、Mathematica、SAS、SPSS、Maple、MathCAD等。有了现代化数学工具的辅助,数学运算就变得轻松愉快、高效便捷。这使得学生不再需要记忆许多数学公式、定理、性质等知识,掌握很多计算方法和技巧,进行长时间大量的解题训练。学生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大大降低了学习的负担。数学建模是高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训练的主要形式,成为联系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重要纽带。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数学建模部分主要介绍数学建模的基础知识、基本建模方法,以及典型建模案例,要求学生能用学过的建模方法对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建立模型,运用计算机进行仿真模拟,检验和完善数学模型并进行求解,最终撰写出数学建模论文。通过数学建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可以训练抽象概括问题的能力,动手能力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鉴于数学课的教学内容发生了重大变化,传统的闭卷笔试考核模式已远远无法适应,必须重新确立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三、全面、科学、有效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

1. 数学成绩的考核内容要全面

数学课程包括的数学基础知识、数学实验、数学建模三方面内容都应纳入考核的范畴。合理配置各部分内容在分值上的比例,引导学生既努力学习理论知识,又注重培养应用能力。加大平时成绩所占比例,将高职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作业、数学实验报告、数学建模论文、阶段性测验等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作为考评的项目。实行形成性(过程)评价与终结性(目标)评价相结合的原则,从而有效地分解学习压力,提高日常教学效果。这样的考核标准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高职学生的数学素质,由单纯考核课程的知识转变为知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核。

2. 数学成绩的考核方式要科学

学校针对数学课程的不同内容应采用不同方式进行考核,也就是考核方式要多元化。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考核除了闭卷笔试,还应采用一定程度的开卷笔试。例如“一页开卷”考试形式,允许学生带一张学校统一印制的A4大小的考试专用纸进入考场,每个人可以在纸的正反面写上自己认为最重要的知识点或公式。这样的考试就不单是考记忆,更主要是考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对于数学实验的考核不宜采用笔试的形式,而应是上机考试,实际检验学生操作数学软件的能力。数学建模的应用性很强,它研究的都是实际生活、职业实践中发生的问题,更适宜采取开放式的考核方式。将学生分成几人一组,教师给出题目,规定完成的最后期限,学生可根据需要查找相关资料,建立数学模型并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结合实际给出解释,以论文的形式上交并进行答辩。[3]

3. 数学成绩的考核结果要有效

考核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其主要职能不仅是评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程度与运用能力状况,而且是检测教与学的综合效果,为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依据。考核的结果一方面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导督促的作用,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动力,另一方面要对教师的教学起到反馈促进的作用,使其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与不足,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考核过程要与教学过程同步进行,而不是彼此分离。考核结果不应是师生结束课程的标志,而应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阶梯。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数学课的教育目标与教学内容已发生重大转变,学校必须大力改革传统的数学课程考核模式,重新确立高职学生数学成绩的考核标准。这种新的考核标准将为提高数学课的教学质量,增强高职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可持续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谢文静.高职教育考试改革探讨[J].教育与职业, 2003, (13) .

[2]贺占魁.关于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考试的思考[J].职教论坛, 2004, (8) .

篇4:学生成绩考核

关键词:考核成绩 统计分析 模式 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0(b)-0058-01

教学过程中,有效的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业成就作出科学、公正评价的前提条件,也是评价教师教学能力与效果的手段之一。教师对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评价,既是一个结果评价,同时也能反映教与学的效果过程。它不仅可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所授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有助于发现自身施教中的不足,分析原因并针对性地改进,从而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和教学效果的不断提升。因此,课程考核成绩的评价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学生课程考核成绩往往采用完成试卷方式获得。考核试卷一般由多种题型构成,每一题型又有多个小题。教师依据标准答案对学生答题结果评判后给予得分的总和即为考核成绩。当然,试题的难易度也会对成绩造成影响,故这里的考核试卷是指标准参照考卷,即以体现课程教学目标标准作业为基准的试卷。如何全面、科学而公正地评价学生课程考核成绩,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见解,现提出一个数理统计分析模式,以求探讨。

该模式设计的主体思想是:描述总体成绩的分布,计算总体均分,比较各题型对成绩的影响,找出得分或失分关键题,分析原因。个体成绩的评价,则先确定其在总体中的排名,再进行比较。

1 总体成绩的统计分析

总体成绩指参与考核的所有学生的整体成绩。它的分析有助于评价不同班级、不同课程和不同时间(年度)的课程教学情况,还可通过各题型和各题之间的比较,评价学生整体对各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1.1 总体成绩分布

意义:评价学生成绩的整体水平,确定一定比例人数的分数范围,即学生的成绩在多少分数段范围内所占的百分比。如60~69分数段内的学生占21%。方法:按分数段编制频数表,统计各组的人数,计算构成比,直接反映各分数段人数所占的比重,也可用表格和图形方式显示。图形有构成比直条图、圆形图等。

1.2 总体平均成绩

意义:反映学生课程考核成绩的集中趋势及总体水平。有时还可依此确定合格标准,决定个体成绩能否通过,以消除试题难易程度造成的影响。方法:可选用算术均数和中位数两指标求得总体均分,再根据标准计算合格率。应用时总体均分偏高或偏低,都要从教师和学生双方寻找原因。

1.3 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判断题型因素对得分的影响,分析主要得分(或失分)题型,推断课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方法:步骤一:求出转化系数,将各种题型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转化成100分)。步骤二:将每位学生该题型所得分数乘以转化系数,得该题型标准化得分。如:填空题总分为20分,某考生得12分,求得的转换系数为100/20=5,该考生填空题标准化得分为12×5=60分。依此类推,求出各题型的转化系数和标准化得分。步骤三:分别求出各题型标准化得分的总体均分;步骤四:运用单因素分组的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法进行统计学检验,判断各题型得分的差异。若结果具有显著性,即可确定学生的主要得分(或失分)题型,由此进一步分析得分(或失分)的原因。

1.4 主观题与客观题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确定主观题和客觀题对学生成绩的影响,以推断学生分析、判断、概括、描述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思路方法是否妥当。方法:同前,只是将题型分为两类,把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总得分进行标准化处理后,分别求出主观题和客观题的标准化总体均分,再进行两均数间差别的显著性检验。

1.5 主观题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在各题型成绩差别有显著性的前提下,比较主观题内部各题型的得分情况,能更具体地分析出各主观题型对学生成绩的影响,同时还为进一步确定影响学生成绩的具体小题提供依据。方法:将属于主观题的各题型的标准化得分进行比较,判断均分差别的显著性。

1.6 客观题各题型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及方法同主观题,对象为客观题内部各题型。

1.7 同题型内部各小题得分情况的比较

意义:确定学生总体得分最多或最少的具体题目,从而推断学生总体对知识点掌握的情况,并分析其原因。方法:在同一题型中对各小题的得分人数统计比较。

1.8 多班级同课程成绩的比较

意义:分纵、横两方向比较。纵向比较指按时间先后进行不同年度同课程间的比较,可评价同一或不同教师间教学水平随年度变化提高的程度,也可评价采用同一或不同教学方法后的教学效果及不同年度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横向比较指同年级、同时间内各班级的比较,可评价不同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不同教学方法的效果,也可反映不同班级学生的学习能力与水平。方法:计算各年度各班课程成绩的均分,并进行差别的显著性检验,描述各班成绩分布情况。

1.9 不同课程之间的比较

意义:评价不同课程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对各课程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方法:比较各课程间的总体均分及成绩分布情况,判断差别的显著性。

2 个体成绩的分析

意义:评价其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分析原因,为提升个体成绩提供数据依据。方法:用均数±标准差的方法,确定个体成绩在总体中的地位,统计主、客观题及各题型得分情况,找出主要失分题。

篇5:口语课程学生平时成绩考核办法

为加强教学过程的管理,促进学生实平时的学习,建立合理规范的学习秩序,综合全面的评价学生本学期的学习质量,按照学校的有关规定,特制定本方法。

一、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考勤分、课堂表现分、汇课分,满分为50分。

二、平时成绩评分细则:

1、考勤:满分15分。上课迟到、早退、随意外出每次扣1分;无故缺勤每次扣2 分,本学期内无故缺勤达到三次,考勤分数为零;请假、特殊情况时(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体育、知识竞赛等各项活动)应由负责本次活动的教师或班主任教师签署请假意见,由当天负责考勤班干代为转达方可。

2、课堂表现:满分25分。违反以下要求每次2分,屡教不改每次扣5分,直至扣完为止,一并计入期末总成绩。

要求:按指定位置就座,有问题举手示意老师,未经老师允许,不得擅自调座位、下座位;上课不得睡觉、吃零食、看闲书、听MP3、聊天;上课时手机要设为振动或关机状态,不得随意接打或玩弄手机;上课时不做任何与本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

3、汇课:满分10分。汇课分为优、良、中、差、差2五个等级,每次优得2分、良得1分,中得0分,差得-1,差2得-5分。

篇6:学生课程考核与成绩管理制度

为规范课程考核与学生成绩的管理,依据《随州职业技术学院普通全日制学生学籍管理暂行条例》,特制定本办法。

课程考核管理

第一条学生应当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和各种教育教学环节(以下统称课程)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本人学籍档案。考核成绩在及格以上者,即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能取得学分。

第二条学生参加考试应严格遵守考场纪律。凡无故不参加考试或参加考试不交卷者,以旷考论处,课程成绩以零分记载,并备注“旷考”字样。凡考试有违纪、作弊行为者,立即取消考试资格,该课程成绩以零分记载,并备注“作弊”字样。

第三条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考试一般应采用闭卷、笔试的形式,对某些课程,经各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后,也可采用开卷、口试(包括答辩)或者笔试、口试相兼、大型作业(设计)、上机考试等方式。考试课程的总成绩,以期终考试成绩为主(约占70%),并参考平时成绩(约占30%)。

第四条个别课程不适宜按考试进行的可采用考查方式。考查可采用笔试或口试形式,随堂进行考核,一般不要求统一印制考卷。考查课的成绩,可由任课教师根据期终考核成绩与学生完成课内作业情况、平时测验、课堂讨论、实习报告等情况评定。也可根据学生的平时成绩(包括课堂提问、作业、阶段测验、试验、实习、习题课、课堂讨论以及平时的小测验情况等)评定。

第五条学生修习一门课程,原则上必须参加听课,完成作业,参加考核并成绩合格,方能取得该门课程的学分。缺课累计达到或超过一门课程教学时数三分之一者;缺交作业次数达三分之一及以上者,该门课程都以零分记,该门课程的平均学分按零分点计算。

课程成绩的评定与记载

第六条考试课程成绩的评定一律采用百分制。学生成绩总表以百分制记载。实习、社会考察、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的考核按随州职业技术学院制定的相关文件执行。百分制与五级制之间的换算关系

优秀

95良好

85分 中等

75分及格

65分 不及格

45分

第七条各门课程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时数后即可进行考核,考核结束后,各科老师按评分标准认真进行评分,考核成绩经教务处审核后,由任课教师于该课程考试结束五天内提交给教务处,签名后交本学院(部、中心)教学管理办公室,管理人员收齐后,按课程类别及课程号建立目录、立档保存。

第八条因老师出国、调出等原因,有些课程无法登录成绩的,由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负责登录。

第九条公共体育课为必修课,成绩要以考勤与课内教学和课外锻炼活动进行综合评定。不及格的学生可以参加一次补考,若补考仍不及格,在毕业前安排一次补考。

第十条因健康原因不能参加正常体育活动者,不能免修体育课,但可以经校医院证明,体育学院审核,教务处批准,申请上保健体育课。

免修、缓考、补考、重修的管理

第十一条学生因休学、转学等学籍异动原因编入下一年级学习者,曾经修习过的课程,成绩合格的,可以申请免修,办理有关免修手续。经批准免修的课程,其学分不列入该学期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第十二条教学计划中规定的必修课,是学生必须修习的课程,一般不允许申请免修。特殊情况者确需免修某门课程,应由学生本人申请,主管院长签署意见,报教务处批准。

第十三条学生因特殊原因(病重、至亲病故、考研等)不能参加考试的,必须于考试前向本学院申请,学院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审核同意,经教务处批准后可以缓考。除急病外,不得临考前或进入考场后申请缓考。未经教务处批准而未参加考试的学生一律按旷考处理。缓考的学生必须于下学期第一周到本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办理有关手续。凭“缓考准考证”和考试证(或学生证)随补考学生一同参加考试,若缓考课程考核不合格,该门课程只能重修。缓考课程的学分只在参加考试的学期列入平均学分绩点的计算。

第十四条课程考核不及格的学生,可于下学期初补考,补考不及格只能重修该门课程。补考课程的成绩考核合格后按60分记载,记录至开课学期“二考成绩”项下。重修课程的成绩按重修得分记载。实践、实验及实习的课程考核不及格,不安排补考,只能重修。

第十五条补考、缓考在每学期开学后的前五周内进行,第一周统计补考、缓考名单;第二至五周安排考试。

第十六条参加重修的学生到所在学院教学管理办公室报名交费,学院根据交费情况,审核整理后确定重修学生名单,并负责给重修学生选课。课程考核完毕,成绩由任课教师登记,提交并打印。

第十七条学生重修某门课程时,因上课时间冲突,允许学生申请免听课只参加考试,要求免听的学生应向任课学院(部、中心)写出书面申请,经主管教学副院长批准后交教学管理办公室保存并通知任课教师。

第十八条因教学计划调整,后续年级教学内容变动较大的课程,不安排重修,只安排补考。,其获得的学分仍按原学分计。

第二十条课程考核成绩提交后不可随意变动,确有差错必须更改的,须由评分教师在开学一周内填报《教师更改成绩审批表》,附带学院存档的更改成绩的试卷和原始成绩单交系或教研室及学院主管领导审核,报教务处核准后方可更改。获准更改成绩后,教师应同时更改所涉各项原始成绩(包括试卷)和成绩单上的成绩,并在更改处签名,然后由教务处成绩管理人员负责更正。

第二十一条毕业学生成绩,由学院在学生毕业时统一打印学生总成绩单两份,学院审核盖章后到教务处统一审核盖章。一份装入学生档案,一份存学校档案馆。

第二十二条在校学生需要出具学习成绩证明的,由所在学院统一打印、审核并加盖成绩专用章后到教务处办理相关手续。

第二十三条已毕业学生需要出具在校学习成绩证明的,到学校档案馆查询,证明材料由教务处审核后加盖教务处公章。

附则

篇7:学生成绩考核

为客观、准确地反映学生学习的真实水平,根据《甘肃中医学院学年学分制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特制订本办法。

一、考核形式

各专业开设的所有课程均须进行考核。考核分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

(一)考试课程

1.考试课程只进行期末考试,期末考试准备A、B两套试卷,一套供考试使用,另一套存档备用。

2.跨学期授课的考试课程,考试内容以结束学期教学内容为主,约占70%,其余学期授课内容约占30%。

(二)考查课程

1.考查课程的考核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由主讲教师自定。

2、考查课程的成绩应根据平时完成的课堂提问、作业、实验、见习成绩、平时测验以及期末考查结果综合评定。

二、考核成绩评定与计算

(一)考试课程成绩评定以百分制计分。

(二)考查课程成绩评定以五级制计分,即: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

(三)平时成绩须记录在《学生成绩登记表》上,作为评定本门课程总评成绩的依据,其原始材料须在教研室存档备查。

(四)考试课程总评成绩中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成绩计分一律保留整数,小数作四舍五入处理。

(五)百分制与五级制按下列标准换算:90~100分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三、考核组织与成绩填报

(一)考试课程期末考试一般在第21周进行,由教务处统一组织安排。

(二)考试课程的考核结束后,由主、监考教师及时对试卷进行核对、装订、密封,然后将试卷交到主讲教师所在二级院部。

(三)教师所在二级院部组织相关教研室在固定地点、规定时间内实行集体流水阅卷,主讲教师核分,在二级院部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对试卷进行拆封、登分。

(四)主讲教师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将总评成绩录入到学校综合教务管理系统,成绩不及格者,必须录入实得成绩。

(五)主讲教师完成成绩录入后,须打印成绩单一份并签名,连同学生成绩填报表,经教研室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学生所在二级院系。

(六)学生所在二级院系须在寒、暑假之前,将所有课程不及格学生名单报教务处,并在下一学期第八周前将各年级学生成绩填报表及数据库报教务处,教务处负责将成绩记入学籍档案。

(七)成绩更改

1.为确保成绩的准确性和严肃性,填报成绩时要认真核对原始成绩填报表,成绩一经评定、登录,不得随意更改。

2.对确因评定有误或漏登、误登以及录入等因形成的成绩差错,须由主讲教师书面写明原因并签名、教研室盖章,经主讲教师所在二级院部主管教学负责人审核并签字确认后,连同原始试卷及成绩报表,报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方可更改。

3.更改成绩的时限为下学期开学后3周内,此后发现成绩错误者,按教学事故处理。

(八)凡考试课程在完成终结性考试后,主讲教师须进行试卷分析。《考试分析报告》一式两份,教研室、教务处各保存一份。

路桥英才网-河南站

(九)所有考试、考查课程的试卷,均由教研室保管、存档,二级院部及教务处定期抽查。

四、体育课程考核

(一)公共体育课为必修课程,学生不得无故旷课。凡无故旷课超过本学期总学时数的三分之一者,成绩以零分计。

(二)体育课程及《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试行方案)》考核不及格者,可给一次重考机会,重考不及格者,可于毕业前再给予一次补考机会。

(三)对患有某些疾病或有生理缺陷的学生,持县级以上医院证明,经学院卫生科、学生所在二级院系签注意见,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后,可减免考试项目。

篇8:大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方法研究

关键词:综合考核,算术平均数,综合位次法

0 引言

我国的高等学校的教育,对学生的学习及表现一般都要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定期(一般为一年)进行全面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评定先进、发放奖学金和毕业时评定优秀毕业生等,目的是通过综合考核,鼓励大学生努力学习,全面发展。但这种措施实施是否有效,直接受综合考核方法影响,因此采用科学、合理的综合考核方法尤为重要。现有的考核方法或不能适应成绩考核实际情况的要求[1,2],或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3]。本文针对我国高等学校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实际,对学习成绩综合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1 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困难

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主要涉及三方面问题:一是考核哪些方面,反映学校教育对学生在哪些方面提出要求;二是采用哪些指标,主要体现在考核通过什么指标来衡量;三是对各项指标如何进行综合。各学校考核哪些方面、选取哪些指标有所区别,而同一个学校是一致的。因此,对于一个学校来说,影响考核公平、公正主要是指标综合的方法。由于考核涉及不同类型的课程和不同的考核标准,还涉及考核评价人员不同,考核极为复杂,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课程类型的复杂性。

高校要求学生全面发展,不同方面的培养教育有相应的课程及要求。通常包括智育课、德育课、体育课、美育课、劳动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许多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分为更小的考核方面,使得综合考核具有层次性。如智育课,通常又分为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而在必修课中又有核心课程和非核心课程之分。课程类型不同对学生要求也不同,从而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也不同。

(2)考核结果表现形式的多样性[1]。

从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结果的表现形式来看,既有百分制,也有五分制和两分制(即通过与不通过)这种不同的课程成绩表示形式也给考核的综合带来了困难。这使得标准分方法的使用受到限制[2]。

(3)考核标准的差异性。

考核标准的差异性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不同类型课程考核标准不同;二是即使相同课程和同样考评结果表示形式,由于任课教师不同,会有不同要求,考的标准也会有所不同。这也增加了成绩综合考核难度。

2 现有综合考核方法及存在问题

(1)现有综合考核方法。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普遍采用算术平均数法,对单个学生所有课程成绩求出算术平均数,作为综合考核结果,来对学生进行比较和评定。公式为:

式中:n为课程门数;m为学生人数;xij为第i位学生第j门课程的成绩;xi为第位学生所有课程的平均成绩。

在实际中,学校管理人员通过比较xi的大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综合考核与评定。

(2)应用算术平均数法考核学习成绩的不合理性分析[1]。

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时,存在以下不足:

第一,采用该方法进行综合时,不能反映各门课程类型和教学要求的差异。实际上,课程被分成多种类型,不同类型课程要求也不完全相同。

第二,这种综合方法不能避免评价标准不同所带来的人为因素的影响。在一个班级内,同一门课程往往是由一位教师讲授并评定成绩,但不同课程通常由不同教师讲授且评定成绩,不同教师评定成绩的标准也会有所区别,而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综合时,不能剔除评价人的影响。

第三,该方法要求各门课程的成绩表现形式一致。而客观上,成绩的表现形式具有多样性,这也使得采取算术平均数法具有很大局限性。

(3)采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综合考核的弊端。

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时存在诸多不足,而现在实际中仍然使用,这就带来了许多不良后果。

一方面,由于算术平均数法不能很好地反映成绩综合考核的客观需要,从而使得考核结果缺乏公平、公正和合理性,致使学生对考核结果并不认可,进而不关心成绩综合考核。这就很难达到综合考核的目的。

另一方面,由于该方法不能反映不同课程类型和教学要求的不同,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不利于学生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而且也有失公正、公平,无助于良好学习风气的形成,贻害很大。如基础课往往教学要求较高,一般需要学生投入很多的时间和大量精力进行学习,且大多数学生的课程成绩不会太高。相比较而言,选修课程教学要求较松,大部分学生的课程成绩都相对较高。这样就会引导一些学生不注重基础课学习,而利用选修课提高自己综合考核结果,从而影响学生素质的培养。这种综合考核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也可以从下面的例子中看出。

在表1中,A为核心课程,B为必修课程,C、D、E均为选修课程。根据表1数据及现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方法———算术平均数法可以计算出每位学生平均成绩。从表1可以看出,四位学生按算术平均数法综合的考核成绩最高为乙,甲、丙、丁相同。而事实上丁的核心课程、必修课程成绩是四位学生中最高的。出现这种情况在于选用的综合方法不能区分不同课程及其教学要求的不同,从而导致了考核结果不合理。

3 学生学习成绩考核的综合位次法

(1)综合位次法的基本思想。

由于课程类型、讲授教师、教学要求不同,因此,一个学生不同课程的学习成绩具有不同的质。但对于不同学生来说,同一门课程,讲授教师相同,教学要求相同,不同学生同一门课程的成绩具有同质性。成绩普遍偏高时,大家都高,反之,大家的成绩都偏低。所以要寻求一种方法,使得能够考核出学生在每门课程的排序,就可以实现对学生成绩的综合考评。

为了考核同一门课程某学生在本班级中的成绩状况,我们借助成绩位次值大小排序来反映。成绩位次值,是指某学生某门课程成绩与整个班级该门课程平均成绩之比。借助成绩位次值来反映学生该门课程在整个班级中的位置排序;然后再对学生各门课程成绩位次值进行综合,得到成绩综合位次值,通过比较成绩综合位次值,来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最终综合考核。

(2)综合位次法。

根据综合位次法基本思想,设某校某班级有m位学生,每个学生修了相同的n门课程,xij为第i个学生第j门课程的成绩,xj为第j门课程所有学生的平均成绩,则有:

为第i位学生第j门课程的成绩位次值;

为第i位学生所有课程在班级中的成绩综合位次值;

为第i位学生所有课程在班级中的成绩综合位次值;

然后,可以利用γi或γi′的大小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经过式(2)和式(3)处理后的学生课程成绩,避免了课程类型、要求及考评标准不同带来的影响;改进了用算术平均数法进行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的效果。

而改进方法所增加的计算工作量,对于广泛应用计算机技术的今天,就显得微不足道了。

4 应用示例

对表1中数据,利用成绩综合位次方法进行计算有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的γi或γi′的计算结果可知,四位学生学习成绩综合考核结果由高到低依次分别为:丁、丙、甲、乙。这与算术平均数法综合所得结果相差甚远,其原因就是成绩综合位次法考虑了课程类型、教学要求和评价标准的不同。

5 结束语

本文提出成绩综合位次法,对学生综合考核中成绩综合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体现课程类型、教学要求和考核标准的不同。但对于成绩的不同表现形式方面的综合并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尤其对两分制更是没有多大效果,这是需要继续研究的一个方面。

参考文献

[1]潘懋元主编:《高等学校教学原理与方法》[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306-329。

[2]刘晓莉:《标准分与考试成绩评估》[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12):73-76。

篇9:学生成绩考核

【关键词】平时成绩;考核指标;指标构建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因此,独具特色、简单易行而且能真实对学生能力的考核方式的构建非常重要。为了达到要求,培训学生的职业语言、团队合作和职业精神是非常必要的。现作者从这三个要求构建职院校学生平时成绩考核指标,为高职院校的平时成绩考核提供方法探讨。

一、指标构建

考核指标具体包含职业语言、团队合作和职业精神。职业语言偏重考核同学的专业基础知识;团队合作主要考核同学的相互团结精神和团队竞争;而职业精神主要考核同学是否有相关的职业人员的精神风貌。下面我们以自己熟悉的会计班级的考核为例,谈谈这些指标的具体运用:

(1)编好组,在第2次上课时间把编好组的班级名单(班级名单突出组长,每行都要上下空格1行)要求学习委员上交自己一式3份,学习委员和班长留自己一式三份。不允许同学随意的组合组,因为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的人在任何组都可以团结起同学,否则团队精神就出现问题。

(2)为指标划分权重。职业语言是基础,是学习知识性检测目标,职业精神和团队合作又会反过来促进职业语言的形成和成熟,而职业语言的熟练程度职业决定职业精神。鉴于这样的关系,根据会计的基本特征以及学生的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使命,职业语言占50%,团队合作占35%,职业精神占15%。这些划分是以同学的就业为根据的,因为应聘的初试是主要是考核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语言表达能力,这轮淘汰外行,真正淘汰的不到15%,而复试主要考核同学的操作熟练程度,淘汰占50%以上,最后入职的发展潜能主要靠团队相处和团队认同,没有团队精神就不可能归属感和学习竞争的动力。

(3)职业语言考核(50%):主要通过对旧知识的记忆与熟悉程度、旧知识的运用与理解程度的考核。在考核之前一定要求同学温习以前学习过的主干课程。对这个指标我们设计以下分指标,考核类型一样:a、旧知识的描述或者回答老师提问的旧知识,因为会计类一般是根据旧的知识推导新的知识。根据不会、一般、非常熟悉的不同,分别扣5分、不变、加5分。b、旧知识的解释或者为根据旧知识列举生活中的实例或实践操作。也根据不会、一般、非常熟悉的不同,分别扣5分、不变、加5分。通过这样的考核不但可以复习旧知识,理解已经学习过的知识,而且可以变同学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4)团队合作考核(35%):主要考核同学是否有小组荣誉感,是否重视自己在团组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核:a、教师提问。老师叫组的名字3遍,如果没有人站起来,扣组1分;叫同学名字,同学不在扣组2分,期中该同学5分;同学回答不出来,该同学扣2分,如果该同学所在组没有同学补充(至少1次补充)扣组1分;每组的任何同学回答问题的次数不能少于改组的平均次数,少的同学扣每次2分,每组如果有同学回答次数低于组平均次数的一半,扣组3分。b、小组作业。老师一般会布置一些小组集体的作业或者集体的比赛,根据标准并且要求组成员发表意见和看法。根据结果评出前6名,这样一次加组6分、4分、2分、和扣6分、4分、2分,促进组与组之间的竞争。c、作业的完成程度。对于学习作业或者实践作业,没有交作业的扣5分,并且扣组1分。

(5)职业精神考核(15%):主要考核同学与职业人员的精神差距,这个关键要树立职业榜样,我们针对会计专业专门为实施小组考核的班级列举了个榜样供他们模仿。每个学期做综合考核,主要考核结果一学期左右,本班同学是否可以把自己与其他班级的同学在言行举止方面和精神风貌上分开。从平时上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活跃性来判断,从职业的思考能力和行为能力方面来判断。根据组的活跃性排名(以回答问题的情况),依次加组12分、8分、4分、和扣12分、8分、4分;完成的职业思考性和创新性依次加组12分、8分、4分、和扣12分、8分、4分

二、指标统计

对上述统分要求班级学习委员根据情况统计职业语言考核表和团队合作表,授课教师无意识的选择次数统计职业语言考核表和团队合作表,以便与学习委员的对比,保障统计的真实性。然后教师根据职业语言考核表和团队合作表,和自己的上课反映情况自己填制职业精神考核表。

(1)分数登记办法:根据加减分的多少,分别在组好学生的名字上下面写“笔”字,每笔代表1分,一个完整的“笔”字代表十分,上面的表示加分,下面的表示扣分。

(2)分数汇总办法。对每张表所有的加分和减分汇总。以编制团队合作考核表为例,先汇总所有组的分数,再除以总组数得到平均分,其次比较组的分和平均分的差距,高出的分作为本表对每个同学的加分,低出平均成绩的分作为这个组每位同学的减分,把这个结果作为①;其次汇总所有同学的分之和,在除以总人数得到同学平均分,然后同学高出的分作为本人的加分,低的分作为每个同学的减分,这样就算该同学的分②;最后该同学的分为①+②。类似的计算团队合作表和职业精神表。最后根据这三张表按照权重汇总每个学生的成绩,结果为:

职业语言表(①+②)*50%+团队合作表(①+②)*35%+职业精神表(①+②)*15%

三、检验与小结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我们一致得出了以下结论:对于运用小组考核法的班级,学生在出勤、上课的积极性反映、期末成绩出发等方面明显的要优越于没有运用小组考核法的班级。新旧同学差异有影响学生的成绩和平时表现,但是不是特别明显,小组考核的运用则显著的影响着学生的成绩和表现。

在理论和实践上,此法操作简单易行,而且成绩可以由一个专任教师把握,集考核的系统性、重要性、阶段性、多样性于一体。

参考文献:

[1]杨凤翔.以就业为导向改革高职高专考核评价方法[J]. 职教论坛,2004,(12).

[2]崔红敏.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成绩考核模式改革[J].唐山职业技术学校学报,2010,(3)

上一篇:买卖合同交易习惯下一篇:技术员辞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