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安警察报告

2024-05-09

公安警察报告(精选8篇)

篇1:公安警察报告

公安警察刑科见习报告

刚刚才到实习岗位的时候,就已经认识到了实习并不只是一种单纯工作上的学习,教室也并非只能在户籍室,我们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范围也很广,这是我们踏入社会的第一个地方,学到的东西以后进入社会肯定会更有价值。来到这里,应该得到锻炼,有所收获。

来所里实习,意义在于更加全面的认识自己;对于学校和家庭,我们是学生、孩子。现在我们要通过实习,接触社会,让自己变成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要进入社会,适应社会的改变和社会的种种并不单纯的现象。并且,通过与社会上不同人不同事物打交道,从别人的眼里,站在一个全新的角度看待自己,了解自己,更加全面的知道自己的能力,性格,重申自己,这样的自我能否适应这个复杂的社会,如果不能,力求改进,不断地改善,这就是我们来这里的目的。

通过这三周的工作,我大概的了解了这个实习工作的地方,这里的生活平淡但是充实,警官们生活的环境比较艰苦,工作也很艰辛。在感叹这里的生活环境恶劣的同时,我也暗暗的佩服这些在这里生活工作的民警们,我们只是三周,而他们在这里这么多年了也没有见到一个抱怨的,警察要的就是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连这样的苦都吃不了怎么为人民服务?这一点也是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有,我需要仔细的观察他们在工作中为人处世的方法和思想,提取好的来学习。我认为,不管一个人的业绩如果,首先该做到的就是对人诚恳,不昧良心,先学做人,然后做事。

一个平凡的警察,而非小说中,电影里面的那么神化,生活中的警察,就像我们所里的一样,干得是实事,接触的是真正的老百姓,我们来实习,不仅需要认识警察这种职业,还需要了解我们衣食父母,我们服务的对象——老百姓。

社会上有光明也有黑暗,人心有善良也有邪恶。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现象是由人造成的。真实的老百姓,淳朴的,善良的,勇敢的,博爱的,宽容的,自私的,奸诈的,贪婪的,势利的……不管是怎么样的老百姓,他们都是弱势群体,他们组成了社会,同时又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在户籍室接触的人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文化水品比较低的老百姓,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你给他讲很多遍,还常常有人因为不理解和不信任对我们大吼大叫,甚至使用暴力。耐心好脾气也成了一位户籍警必须的品质。

这次实习让我进一步了认识公安,认识社会,也认识到在公安社会中的自己。同时也了解到自己的不足。知道了学习的重要性,其实学校知识,还是有一部分是有用的,比如说公安专业中的跟踪与反跟踪,治安学,法学,犯罪心理学,不过,我认为有用的课程我们还没有开,()如果以后开这样的课一定会好好学。其次是我发现,在所里,论经验战斗我们比不上那些资深的干警,但我们年轻人的优势在于英语电脑。当然,在局里的同学还需要较强的写材料啊,文字方面的文书能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学习的是一种思维,以马克思哲学理论为基础的人生观价值观,很强的心理素质和应变能力。这些都来源于我们的书本知识。

通过这次实习,让我清楚的认识到,任何一种工作都需要对工作的热情,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良好的人缘,健康的身体。

这段日子,我们经历了从陌生、摸索到熟悉、融入的阶段,自我心态的调整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渐渐的提高,我想这肯定是一段令我受益匪浅的经历。我希望能早日成为一名“组织信任,领导放心,人民满意”的合格公务员。初到派出所,以为派出所的工作很简单,没什么难的,但是一份简单的盗窃案笔录彻底破灭了我眼高手低的想法。在做笔录时,由于自己掌握的仅仅是一些理论,而做笔录则需要生活的积累和询问的技巧,所以笔录做的断断续续的,抓不住重点,不知道该怎样继续下去。最后在指导老师的精心帮助和耐心指导下才完成。这使得我认识到“警察”是一项很不容易的工作,每办一起案件都要做到“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处罚适当、程序合法、手续完备。”

“说话要和气,办事要公道”这是我实习最大的感触。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基层战斗实体,平时接触的是群众。调解纠纷,对违法犯罪展开调查取证都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帮助。如果说话不讲文明态度蛮横,不仅不会给工作带来帮助反而适得其反,会丧失群众的感情,不便于工作的开展。公安工作必须走群众路线,否则将一事无成。

实习期间,我懂得了派出所有四十多种业务台帐。整个工作分人口管理、治安管理、安全防范、执法办案、服务群众、队伍建设、内务管理、警务保障八个方面。派出所的民警工作事情多,工作压力大,整天心的碌碌,没有节假日,也没有礼拜天,为保一方平安默默无闻的工作着,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深深的洛印,将影响和激励着我努力学习,将来能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警察。

总之,这次实习是理论联系实践的一个良好开端,为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

篇2:公安警察报告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2021年,我在支队机关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扎实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加强政治业务学习,进一步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履职尽责,忠于职守,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现就一年来履行职责和廉洁自律情况汇报如下:

1、不忘初心使命,提升自身政治、业务水平

今年,我始终把“抓党建带队伍”作为根本职责和核心任务,将党建工作融入队伍建设之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习近平重要训词精神为引领,扎实开展教育整顿,时刻关注时事政治,不断增强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为一名党员,能自觉加强党的知识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坚持原则,自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按照党员标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坚持以身作则,切实提升队伍综合能力。

今年,按照市局及支队机关党委对大队主要职责任务的部署要求,组织全体队员重点加强对基础体能、实战技能等科目的训练。带头学、带头教、带头练,将警务技能训练的重点放在警械装备的使用、群体性事件的处置、徒手防卫与控制、查缉战术与抓捕上,进一步提高了民警自我保护意识和制服罪犯的技战术素养。

3、立足主责主业,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今年,结合大队工作实际,进一步加强班子团结,及时同大队其他干部、骨千民警交流思想,统一认识,明确工作目标,充分发挥整体优势,使大家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大队的建设和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切实做好民、辅警培训工作。始终坚持以素质教育为主线,以主责主业为重点,因需施教,因人施训,在队列礼仪以及拳术等基础训练科目之外,还开展体技能、警棍盾牌以及防暴队形的训练,进一步为战斗力的生成提速打下基础。

4、严抓纪律作风,维护党员干部良好形象。

通过紧盯“人、车、枪、弹、酒”等问题,在严抓队伍管理的同时,进一步强化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和安全意识,从自身做起,坚持从严治警,多措并举,真抓严管,认真落实“两个责任”和“一岗双责”,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把抓作风落实到各项工作上。同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充分尊重民、辅警的人格,杜绝“冷、硬、横”的管理方式,以理服人、以情带队,切实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

5、存在的问题及努力方向。

今年以来,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支队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够深入,在学习领会的系统性及贯彻落实的有效性上还存在差距;二是在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管理方法单一,管理措施不够科学等问题;三是在训练与业务知识上,存在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不够紧密的问题。

2022年,我将以更加严谨的工作作风,认真履行好各项职责,力争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新的进步:

一是将政治理 论学习形成常态化机制。努力学思践悟,做到以新理念提出新思路、以新举措应对新情况、以新办法解决新问题。

二是将加强队伍管理,把坚持全面从严治警、打造过硬队伍作为重要任务,着力推进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建设,打造过硬队建品牌。

三是将作风建设作为队伍稳根基、提能力的重要抓手。

抓紧抓实队伍纪律作风建设,使全体民警牢固树立遵章守纪意识,确保队伍稳定,作风优良。

篇3:警察法与公安法概念辨析

(一) 从立法现状分析

根据法学理论和公安学基础理论, 结合当前我国警察立法的现状, 警察法的概念应有狭义、中义和广义三个层次。

狭义的警察法特指1995年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公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其共有八章五十二条, 明确了人民警察包括公安机关、国安机关、劳教机关 (已废除) 、监狱的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 并从职权、义务纪律、组织管理、警务保障、执法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警察工作和警察队伍建设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定, 是一部以普遍意义上的警察职业为对象, 对其职业活动进行规范的警察职业法。

中义的警察法指《武装警察法》, 这是由武警地位和性质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武警全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一部分, 是担负国家赋予的安全保卫任务的部队, 是人民警察之外的我国警察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武装警察法》与《人民警察法》一样都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的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为立法目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从地位和作用上看二者都可以简称为“警察法”。但武警和人民警察分别隶属于军队和公务员两个不同的人事管理序列。武警部队官兵是军人, 实行将、校、尉、士官、兵的警衔制度, 由武警内卫部队、黄金、水电、交通、森林部队和边防、消防、警卫部队三大类组成, 受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双重领导。1而人民警察是国家公务员, 实行警监、警督、警司、警员的警衔制度, 由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监狱人民警察和人民法院、人民检查院的司法警察构成, 那么从组织管理上看, 武警名为警察, 实为军人, 《武装警察法》不是完全意义上的“警察法”。

广义警察法, 是指警察机关与警察人员为达成警察任务、行使警察职权, 于执行职务时所依据或执行的一切法规范的总称。根据警察法规范主体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安机关警察法、国安机关警察法、司法机关警察法;根据内容的不同可以分为警察组织法、警察行政法、警察刑事法、警务保障法、警察监督法;根据警察法作用不同可以分为警察实体法、警察程序法。

(二) 从“警察”的内涵分析

“警察”一词内涵丰富, 从词义上看, “警察”, “警”之于前, “察”之于后, “警者, 做戒也;察者, 审视也。做戒实为预防;而审视乃在处理之适当。是故警察者, 其作用乃在事前应当机警预防一切危害事情之发生, 而事后则当详明审察事情之是非, 以为处理。”简言之, 词面含义上的警察体现了事前预防和事后处理的警察工作的两大核心内容。围绕“警察”的核心, 现代各国各地区都建立了正式的警察制度、警察机关, 也形成了专门从事警察工作的职业群体, 从警察行为和警察主体的角度入手进行分析, 能够更加直观地认识理解警察的概念———警察是国家以维护社会安全和秩序为目而组建的享有行政执法权和刑事司法权的社会治安力量, 其通过武装的、行政的、刑事的手段进行执法或管理活动, 是进行社会安全管理、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业群体。那么, 能够称之为“警察法”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应是一部对警察职业群体的职业活动和组织管理进行规范和指导的警察职业法。

二、公安法的概念

(一) 从立法现状分析

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公安法, 但从新中国成立以前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设立的治安保卫机关的职能性质以及配套的治安、保安法律法规的内容和作用看, 我国有公安法的法文化渊源。从1927年的中央特委下设保卫科 (特科) , 到土地革命时期党在根据地建立了公安保卫组织, 都是党的安全保卫机关。抗日战争时期, 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使用“公安”, 此后各根据地先后成立了公安局, 并颁布了大量的公安法规。在既有立法实践的基础上, 结合法学理论和公安学基本原理以及当前我国公安立法的现状, 公安法的概念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狭义的公安法特指作为公安制度基本法的具体法律文件, 即未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法》, 它应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 其法律地位应当是我国公安制度、公共安全关系、公安队伍建设等方面基础性、主干性的法律。并且在“新国家安全观”中, 公安所维护的社会公共安全作为一种“内源性非传统安全”被纳入了国家安全的范畴, 公安法作为调整社会公共安全关系的法律, 还应是国家安全法律体系的二级部门法。广义的公安法是调整公共安全关系, 确立公安机关性质、职能、任务, 规范公安行政执法行为和刑事司法行为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是由不同部门 (公安行政法、公安法刑事法) 、不同内容、不同效力层次的公安法律规范构成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又可以称之为公安法律体系或者公安法律部门。

(二) 从“公安”的内涵分析

“公安”一词包括了“公”和“安”。据《说文解字》的解释, “公”即“平分也”, 表示共同的、公正的、无私的意思。“安”即定也, 表示平静、稳定、安定的意思。那么, “公安”即表示社会秩序、公共财产、公民权利等社会整体的安定与安全的状态。

仅从字面上来解释公安是远远不够的, 在我国公安机关的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职能部门, 公安机关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主要活动是公安工作, 明晰公安机关、公共安全、公安工作的主要内容, 是全面理解和认识“公安”内涵的是三个重要面向。首先, “公安”作为机构的名称时, 就是公安机关, 公安部、公安厅、公安局是公安机关内部权责明晰、具有领导和被领导关系的工作机构, 是实施公安工作的载体;其次, 从字面含义看“公安”相当于“公共安全”的简称, 结合我国公安的职责和任务, 公安应特指作为狭义公共安全的社会公共安全, 内容等同于刑法分则“危害公共安全”罪所侵害的客体, 即人为的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或事件。再次, “公安”作为预防、打击和惩治犯罪为的实践活动时特指公安工作。具体来说, 公安工作是以维护公共安全为目标和对象, 通过政治、行政和法律的手段履行保卫国家安全、维持社会秩序职责的专门工作。

综合来讲, 公安是以公共安全为核心内容、以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为载体及手段的综合性概念, 那么能够称之为“公安法”的规范性法律文件也是应当是以维护公共安全为立法目的, 以规范和指导公安机关及公安工作为其主要内容的公共安全法。

三、公安法与警察法的关系

(一) 我国“公安”和“警察”的主体相互交叉

一方面, 我国“公安”制度的诞生之初即与“警察”保持千丝万缕的联系。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初期, 公安与警察是基本相同的, 几乎所有警察的职责都由公安机关行使, 在1983机构改革后, 原属公安机关的间谍、特务案件侦查和监狱工作从公安机关中分离出去, 1995年人民警察法颁布之后, 明确规定了公安机关是人民警察的组成部分之一, 公安机关在行使职权的过程中产生的法律关系是受警察法的调整。另一方面, 不能因为公安体制的改革和职责的分化而单纯地将“公安”视为“警察”的一部分, 因为在公安学基础理论里, “公安主体”是“公安警察”的上位概念, “公安”的范围除了“公安警察”之外, 还有承担着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内部保卫职能的“社会治安力量”, 其在人事关系属于所在单位, 在业务上受公安机关机构的指导。这部分公安工作及公安人员是人民警察法未做规定的。

“公安”在我国的产生与发展并不依赖于警察, 甚至在一定程度比警察的内涵更为广泛,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语境下, 我国形成了以人民公安为核心价值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公安制度和警察制度, 那么, 公安法与警察法作为与制度配套实施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应是调整对象上的交叉关系与法律位阶上的平等关系。

(二) 警察法不能代替公安法

1. 理论依据

2011年, 国家教育部在严格控制新增一级学科数量的背景下, 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专业目录》中增设了“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两个一级学科, 公安学属于法学门类, 下设有治安学、侦查学、和边防管理三个专业, 并且批准中国人民公安大学设立公安学和公安技术二个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学位授权点, 可以看出在大学学科设置上, 有作为公安一级学科的公安学, 并设置了博士、硕士学位培养, 但没有作为一级学科的警察学。因此公安学学科下设相关专业所涉及的具体公安关系也应当有专门的公安法进行调整, 仅仅依靠《警察法》从人才培养角度看, 缺乏针对性性和科学性, 也与公安法治化建设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目标不相匹配。

2. 现实依据

公安法能够更好地体现我国公安制度的特殊性。当代世界建立以“公安”为内涵的社会公共安全管理制度的大国只有中国 (大陆) , 包括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都没有公安制度, 只有警察制度, 所以, 世界各国各地区仅有“警察法”而没有“公安法”。公安制度的特殊性决定了“公安法”是我国特有的法律概念, 也决定了公安法从功能上与警察法有所区别, 公安法是关于国家安全和社会治安管理权力分配与运行的公共安全法, 警察法是以普遍意义上的警察职业为主体, 对警察职业群体的权利义务进行规范的警察职业的法。

摘要:明晰警察法与公安法的概念是当前我国进行公安学理论研究与深化公安法治化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从中外历史传统、我国立法现状、“警察”与“公安”词义本身角度看, 二者应是内容上的交叉关系和法律效力等级上的平等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语境下, 有警察法也应当有公安法。

关键词:警察,公安,警察法,公安法

参考文献

[1]程琳.公安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4.

[2]康大民.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M].北京: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7.

[3]陈晋胜.警察法学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

[4]邱华君.警察法规[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 1989:2.

[5]程琳.公安学通论[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14:31.

篇4:公安警察报告

摘 要 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科学化开展,对于公安警察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因此,本文就针对公安警察院校学生的警察体能训练工作进行了研究。文章首先简要阐述了警察体能训练的概念与内涵,然后又在此基础之上分析了公安警察院校学生体能训练的意义和实施策略,希望能够为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高效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 警察体能 警务技能 实施意义 实施策略

警察体能训练是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警务技能训练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警务实战技能和战斗力水平的关键,同时也是警察体育教学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如何运用科学的教学训练理论、教学训练方法来组织开展警察体能训练,提高教学训练的成效,是现阶段我国公安警察院校体育教育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警察体能的概念与内涵

体能,简单来说,实际上指的就是人的身体能力,是人体在生活和运动中所表现出来能力。通常来说,体能是以人的身体素质为基础的,但是其又不等同于人的身体素质,而是包括了人的身体素质和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两个方面的主要内容。具体到警察体能来说,警察体能与一般性质的体能又存在一定的不同。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警察这一职业的职业特点决定了,警员常常需要面对很多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例如:长途作战、连夜作战等等,这就对其体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警察体能,指的是警察在面对各种艰苦、复雜的环境时,为了完成艰巨的工作任务所必须具备的融脑力和体力为一体的良好的综合生物学能力,其主要是由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一般身体素质和警察专项素质三部分构成的,这三部分内容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其中,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指的是人体最基本的活动能力,例如:跑、跳、投以及游泳、爬越等等;一般身体素质,指的则是一般性质的身体素质,例如:力量素质、速度素质、灵敏素质以及耐力素质和柔韧素质等等;而警察专项素质,指的则是符合警察职业特点和职业特性的专业化素质。

二、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意义

概括来说,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意义,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如下两点:

首先,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能够为学生各种警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警察体能训练是公安警察院校学生训练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而组织开展的一系列训练活动。因此,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最为直观的、最为直接一点就是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素质和身体机能水平,能够为学生各种警务技能的形成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警察擒拿格斗技术、射击技术以及警械操作等技术的掌握和有效运用均需要有良好的警察体能来做基础。

其次,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开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体育除了强身健体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就是育人,这一点对于警察体能训练来说亦是如此。系统、科学、艰苦、持之以恒的体能训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同时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坚忍不拔、勇敢顽强的精神,而这无疑是新时代警察所必须具备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

三、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的实施策略

为了确保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科学化开展,根据警察体能的特点,特提出了如下几点有助于警察体能训练有效实施的策略:

首先,要树立科学的警察体能训练理念。要树立科学警察体能训练理念一方面要注意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意从学生的实际入手,来制定科学的训练的目标,以驱动学生的学习训练的内在动因,提高学生体能训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要注意强化体能训练理论知识的传授,以此来加深学生对于体能训练重要性的认识。

其次,要注意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在组织开展警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对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是确保训练成效的关键。而要实现对训练方法的科学选择和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一方面在训练方法的选择上要注意遵循多样化原则、针对性原则以及因材施教原则来确保训练方法选择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另一方面还要注意遵循系统性原则、运动负荷合理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以及循序渐进原则,按照大、小周期来科学的组织开展训练活动,确保对训练过程的有效控制。

最后,要重视警察体能训练中的安全防护和医学防护工作。公安警察院校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开展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一般身体素质和警察专项素质,为学生警务技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但是,如果在开展警察体能训练活动的过程中,忽略了安全防护工作和医学防护工作,出现了运动损伤事故,不但无法取得预期的训练成效,甚至还会反过来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所以,在开展警察体能训练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运动安全问题,通过安全防护工作和医学防护工作来将运动损伤事故出现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卢兆民,王强,向朝文,卢信仿.警员警务技能水平差异的体能特征比较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2.

篇5:大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报告

关于我县两轮摩托车安全隐患的报告

县人民政府:

近两年来,汽车、摩托车下乡惠民销售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县广大农村居民踊跃购臵摩托车,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快捷,同时给我县道路交通形成不安全隐患,现将安全隐患报告如下:

一、大关县两轮摩托车现状

我县现有登记注册挂牌摩托车?????辆,未注册登记摩托车约????辆,办理摩托车驾驶证共?????余人(摩托车办牌办证70%左右是民警值勤执法时查扣),统计显示,我县辖区2009年至2011年6月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23起,其中两轮摩托发生交通事故121次,死亡??人,占事故总死亡人数的86.36 %;

二、两轮摩托安全隐患

(一)驾驶无牌摩托车:驾驶无牌摩托车,驾驶员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开快车、闯红灯等,也埋下了事故隐患。同时,发生交通事故逃逸案,无法侦查到肇事车,受害者利益得不到保障,也给社会埋下不稳定因素。

(二)无证驾驶:由于没有经过严格的学习培训考试,缺乏安全常识和驾驶技术,在道路上行驶时横冲直撞,乱停乱放,随意调头,严重妨碍道路交通安全。面对复杂多变的道路状况,往往手足无措,发生撞车、撞人或者自翻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三)未按期年检,驾驶报废摩托车:据不完全统计,在我县近??万辆摩托车中,共有??万辆摩托车未年检,占全县摩托车总数的26.7%。同时,还有一定数量的报废摩托车上路行驶。由于摩托车未按期年检和报废,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四)超员载人:两轮摩托车承载能力有限,核载1人。超员载人,摩托车刹车、稳定性等受到影响,安全性能得不到保障,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五)不戴安全头盔:摩托车自身安全系数较低,驾驶员没有车体挡护,缺少必要的安全头盔防护,极易受重创。在交通事故中,大多数摩托车事故死亡人都是驾驶人头部遭受重创,被碰撞、挤压而丧命的。

(六)无牌及遮挡号牌:在当前发生街头飞车抢夺的摩托车中,大多数是两人驾驶一车,使用外地牌照,或故意对牌照进行翻折、糊贴等伪装掩饰摩托车号牌而逃避检查,对社会治安也造成一定影响。

(七)超速行驶:超速行驶是摩托车最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两轮摩托车既轻便又灵活,但其稳定性较差。有一些摩托车驾驶人严重超速行驶一旦遇到紧急情况制动时无法控制车辆,导致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三、无牌无证和脱检摩托车存在的原因和管理的难度

(一)经济利益和法律意识淡薄。部分群众认为,购买一辆普通型的国产两轮摩托车只需要三四千元,注册登记费用千元左右(保险费、车辆牌证、购臵税),每年还需进行检验,检验时,各种费用加一起又得几百元,既费力又花钱,这些摩托车基本上长期行驶在农村主干道和乡、村道路,于是就不愿上牌,有的办了证上了牌也不主动参加年审、年检,久而久之就成了无牌无证车辆。

(二)警力不足,管理手段单一。由于公安交警部门警力、经费等原因,对农村的交通管理工作难以到位,存在乡村道管理盲区,交通违法行为不能及时得到查纠,“两无”摩托车上路行驶不能有效得到控制和查扣。

(三)群众不理解,管理难度大。公安交警部门为减少交通违法、控制交通事故发生而严格查纠无牌无证及未检摩托车等违法行为,少数群众甚至干部不能正确地看待执法者的行为,恶言相待,使一些民警为减少管理矛盾而畏手畏脚,力度不够。交警大队组织摸底排查时,社区、村委等基层组织干部思想存在误区,怕事、怕得罪乡邻,上报车辆基本都是合法车辆。

(五)法律以人为本,驾驶人“冲”、“闯”现象突出。《交通民警执勤执法规范》规定:为防止发生意外,交通违法驾驶人“冲、闯”的严禁追赶,通知下一个卡点设卡拦截。

四、治理辖区摩托车的建议

(一)政府领导,部门协同、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维护道路交通安全,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发生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缺的一项重要工作,从实践看,交通安全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单靠交警部门一家单打独斗是难以奏效的。因此,必须要按照“十二字方针”要求,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各职能部门和基层村民委员会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摩托车规范管理主要是解决摩托车无牌无证上路行驶历史遗留问题,乡镇人民政府成立组织领导机构,依托社区、村委等基层组织组建“四包”(包入户调查、包政策法规宣传、包帮助入籍上户和年检、包维护稳定)责任工作小组,深入采取入门入户、对车对人的方式,深入乡村、单位、社区、家庭,摸清户摩托车和无牌无证摩托车的总量,分别对摩托车实施分类登记,并记录造册,形成工作台账。

(三)加强宣传,强化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确保整治两轮摩托车违法行为工作取得实效,必须提高广大摩托车主的交通法制观念,增强他们的交通安全意识,因此,首先继续深入

开展交通安全“五进”宣传工作;其次,要以“四五”普法为契机,发挥乡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职能作用,动员社会各界的宣传力量参与交通安全宣传工作,从而提高农民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

(四)严格执法,从严管理,提高上路管事率。整治摩托车违法行为必须精心组织,科学布控,建立严管长效机制,努力提高上路执勤的管事率。加大路面巡逻与监控力度,在路面执勤执法中坚决克服畏难情绪和怕得罪人的思想,要自觉抵制说情风,敢于碰硬,同时做好说服、解释和教育工作;第三,依法从严处罚,对被查扣的无牌无证摩托车驾驶者一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规定,从严处罚、以儆效尤。

(五)深入基层,服务群众,便民利民。本着服务群众让利于民的精神,大力开展“惠民”活动,交警大队定期定时开展“流动车管所”活动,协调保险、税务部门深入基层上门服务。对购买摩托车交强险、购臵附加费等采取最低费用,方便群众,优惠于群众。

(六)开展专项督查工作。纪检监察部门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对摩托车发生较大以上道路交通事故的相关责任单位、责任人进行责任倒查。指导、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对企业交通安全责任落实监管,督促企事单位建立摩托车交通安全责任制度,并对执行摩托车安全管理责任制的情况开展检查、考核,对不履行安全责任制的行为提出处

此报告

大关县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

篇6:公安警察报告

尊敬的上级领导:

四棵小学紧靠大棋路、百花路、金山大道,交通非常便利,这也给学生上学、放学带来了严重的交通安全隐患。具体如下:

一、校门口是南北走向的狭窄道路,平常车辆来往频繁,上午、下午放学时间,家长接学生的汽车、摩托车,再加上往来的车辆,把放学走出校门的学生堵得水泄不通,学生随时随地都有被踩踏、被挤压伤害的危险。

二、大棋路的“丁字路口”是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路口没有警示牌;四棵街通往供电站的“十字路口” 也是学生上学、放学的必经之路,路口没有斑马线,没有警示牌。这两处路口车辆来往如穿梭,疾驰如飞,严重威胁着学生的生命安全。

综上所述:

一、校门口请公安机关派一名警察,在学校上午、下午放学时间来学校,禁止车辆停放校门口,协助教师疏散拥挤的人群;

二、在大棋路的“丁字路口”和四棵街通往供电站的“十字路口”,请公安机关各派一名警察,在学校上午、下午放学时间来路口,当教师带领学生横穿公路时,指挥车辆停止运行,让师生安全通过。

特此申请,请上级领导批准!

申请单位:四棵小学

篇7:西安公安消防警察

发表日期:2011年11月17日作者: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已经有63位读者读过此文 陕西省公安消防总队亦称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陕西省消防总队,是正师级公安现役部队(武警序列),隶属于公安部消防局。总队机关设在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二路,总队在全省各地市区设消防支队,各县(市、区)设消防大队、中队,实行上级消防部队和同级公安机关的双重领导体制。

公安消防部队担负着消防监督管理、执勤灭火、抢险救援等任务,是一支与火魔殊死博斗,直接为地方经济建设保驾护航的公安现役部队。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是我军干部制度的重大改革,是“科技强军”战略的重大部署。如今,广大优秀大学毕业生已成为我省消防部队干部的重要来源之一。欢迎志愿献身消防事业的优秀大学生到陕西消防部队建功立业!

接收须知

一、接收计划

2012年计划接收55人(研究生3人、本科生52人),男生49人,女生6人。具体接收学科门类和专业名称如下:

(一)法学门类:7人

所需专业:法学、治安学、侦查学。

(二)文学门类: 8人

所需专业:汉语言文学、新闻学。

(三)理学门类:16人

所需专业:化学、应用化学、材料化学、核生化、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四)工学门类:20人

所需专业: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消防工程、土木工程、安全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

(五)管理学门类:4人

所需专业:会计学、审计学。

二、报名条件

(一)报名仅限男生。

(一)报名对象必须是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含研究生培养单位)招生统一考试录取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二)报名对象必须中共党员或共青团员,符合公民应征入伍的政治条件,并志愿献身公安消防保卫事业。

(三)报名对象必须符合《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双眼裸视力,拟补充到指挥岗位的毕业生不低于4.6,拟补充到技术岗位的不低于4.3。

(四)报名对象身高不低于1.65米。

(五)报名的本科生年龄不超过24周岁,硕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29周岁(年龄截止时间为毕业当年8月31日)。少数民族毕业生,年龄可放宽1岁;曾经服现役的毕业生,年龄可放宽2岁。同等条件下,有下列情况之一优先接收:

(一)国家“211”工程院校、省(部)属重点高校和部队急需专业毕业生;

(二)党员、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曾服现役的毕业生;

(三)在学术、科研上有突出成果的毕业生;、(四)现役干部子女、因公牺牲干部子女、英烈子女。

有下列条件之一不予接收:

(一)广播电视大学、函授大学、职工大学、业余大学、自修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非普通高等院校毕业生;

(二)职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民办大学、独立学院、成人高校毕业生;

(三)普通高等院校招收的委培、自费、定向毕业生;

(四)军队院校为地方培养的毕业生;

(五)有国(境)外学习经历的毕业生;

(六)在校学习期间,必修课程重修和补考累积4门以上或1门以上补考不及格的毕业生;

(七)结业生、肄业生、预科生、未获得学位的本科以上毕业生;

(八)被作留级处理或中途休学超过半年(不含应征入伍)的毕业生,在校期间因违反纪律或其它原因受过处分的毕业生。

三、报名方式和接收程序

(一)报名。志愿报名的201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可投寄个人资料、身份证复印件2张、1寸免冠彩照4张到我部进行报名,报名截止2011年12月20日。个人资料应包括个人简历、就业推荐表、成绩表(复印件盖章)、录取新生名册(复印件盖章)、所在院校组织鉴定、个人近期体检表以及各类证书等。

(二)资格审查。按下达计划和接收条件,对报名学生的毕业院校性质、专业类别、学历层次、年龄、政治面貌等情况进行资格审查帅选。重点保障接收国家“211”工程院校、省(部)属重点高校和部队急需专业毕业生,按1:2比例审核确定参加知识能力考试学生。

(三)知识能力考试。知识能力考试由公安部统一组织(2012年知识能力考试拟定于2012年2月,届时另行通知报名学生),考试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

(四)体检。按照《中国人民解放军院校招收学员体格检查标准》,由总队指定医院,组织对报名学生进行入警体检。

(五)体能测试。测试接收对象的体质体魄和身体协调能力,作为能否适应部队工作需要的依据。测试项目:中长跑(男生1500米,女生800米)、立定跳远(男、女生测试)、俯卧撑(男生测试)、仰卧起坐(女生测试)。

(六)心理素质检测。统一使用《公安民警职业心理能力测试》软件,对接收对象的性格、价值观、意志品质和气质等方面进行检测。

(七)面试。主要了解接收对象的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入伍动机、行为举止和形象气质等。

(八)政审签约。经我部政审考察确定为拟接收对象的,与其草签接收协议。

(九)档案审查。我部对拟接收对象进行调档,经对其档案材料审查合格后,报公安部参加统一集中复审。

(十)岗前培训。经公安部档案复审审批后,统一安排进行岗前培训,培训时间为1年。内容包括:入警培训、岗位任职培训和当兵锻炼。

职级待遇

一、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入伍手续在培训合格后办理,报公安部政治部审批。入伍时间从报到当年的6月30日算起。职级待遇按照总参谋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印发〈关于军队工资改革方案〉的实施办法》([1993]后联字第4号)及有关规定确定。其家属享受军属待遇。

二、接收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首次评授警衔、评任专业技术职务、确定专业技术等级以及住房分配、医疗保障等方面,与同期入部队院校学习的毕业学员同等对待。

三、入伍满2年、现实表现好、志愿长期在部队工作的大学生干部,鼓励和支持其继续学习深造。入伍前已考取研究生且保留入学资格的,可在保留资格的有效期内安排返校学习。

四、接收的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一律安排到基层一线岗位任职,在基层一线岗位的实际工作时间

不得少于2年。除根据部队建设需要经组织安排外,个人在5年内不得要求退出现役。

报名资料邮寄地址:陕西省消防总队政治部(西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凤城二路15号)干部处收邮政编码:710018

联系电话:029-86167541、86167537QQ联系邮箱:454051688

篇8: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的规制

1.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的特殊性

警察权, 是由国家宪法、法律赋予警察机关执行警察法规范, 实施警务活动的权力。警察权与警察职权是既相互联系又不相同的两个概念。警察职权是具体的警察机关在警务活动中依法被赋予的职责和权限。警察权是警察职权的抽象, 警察职权是警察权的具体化, 二者不能等同。警察权是警察行政职权与警察刑事职权的统一。[1]所以,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是公安边防机关在行政管理中, 依法所拥有的职能和权限。在这个界定中, 主要体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⑴法定性与军事性相结合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的主体、内容是由国家法律、法规加以明确规定,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是与国家法律密不可分的。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的行使主体是公安边防机关, 这是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 其他任何机关、组织或者个人都没有这个权力。从内容上说,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也是法定的, 超出这个范围就是非法的。所以, 公安边防警察在行使时严格按照法律的要求, 不得越权或违法。另一方面, 公安边防警察执行保卫国家边境地区安定和进行陆地边境地区和沿海边境地区巡逻的军事任务, 所以, 公安边防警察的行政职权法定性与军事性的统一。

⑵单方性与涉外协商性相结合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在实施过程中, 为体现国家的意志, 往往以命令、指挥等形式实施权力, 对于相对人来说, 应当无条件的服从和遵守。因为这种权力关系是由法律事先加以规定的, 是一种公共权力, 目的是为谋求国家、社会的利益, 不是某个组织或个人的利益, 不存在自由协商的条件。[2]另一方面, 公安边防机关要代表国家处理边境地区的相关边境涉外事务, 有法可依的情况要依法处理涉外事务, 当我国法律和边境条约都没有这方面规定时, 就要双方协商处理。

2. 公安边防管理相对人的特殊性

公安边防机关的行政管理有别于一般行政管理。公安边防机关的行政管理是针对特殊地区、特定人, 所以, 边防管理相对人就有了区域性和特殊性。公安边防管理相对人即在公安边防管理活动中, 接受公安边防机关管理的, 享有权利, 承担义务的公民、组织。[3]

二、公安边防机关行使行政职权中存在的困境

1. 公安边防机关的权限划分不清

我国的公安行政机构的设置吸收了首长制、委员会制、层级制、权能制的优点, 但缺点也不可避免。从全局看, 我国的公安行政机构基本上是适宜的, 但从细节看, 问题颇多, 甚至有些领域还相当严重。具体包括:一是公安边防机关与公安机关的权限划分不清。一方面, 公安边防机关与公安机关同时在边境地区存在, 彼此之间以地域划分权限, 这势必造成在经济繁荣地域, 争着管, 抢着管, 因为有利可图, 甚至借法扩权, 争权夺利;另一方面, 在地域相邻地带, 公安机关之间互相推卸责任, 成了无人管。二是公安边防机关内部权限划分不清。公安边防机关在地方的机构有边防局及边防检查站, 在利益面前, 争风吃醋, 互不相让。

2. 滥用行政许可权

公安边防机关在行政许可方面, 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出入境边防检查方面, 一个是边境管理方面。实践中, 公安边防机关在行政许可的实施中, 往往是滥用职权, 超越职权。第一, 在申请人条件符合的情况下, 拖延审批。第二, 在准予发放许可的同时, 附加条件, 乱收费, 索要钱财。

3. 行政处罚随意

行政处罚是公安边防机关行使行政职权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最容易侵害相对人权利的方面。公安边防机关的行政处罚主要有治安管理、沿海船舶管理及出入境管理三个方面。目前, 公安边防机关最突出的表现有:

⑴认定事实不清

个别边防警察在对事实认定不完整、不全面、不准确的基础上, 就作出处罚。有的以偏概全, 认定事实有遗漏, 有的证据与认定的事实脱节, 根本就与认定事实无关, 有的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不足、证据单一, 造成公安边防处罚中的错罚。

⑵行政处罚显失公正

法律赋予公安边防机关行政自由裁量权的权力, 目的是为了公安边防机关更好的行使处罚权, 以罚款为例, 公安边防机关在实践中, 就高不就低。不论情节轻重, 一律是最高限度。如张某未申领出海船舶户口簿擅自出海, 公安边防机关对其处以500元罚款。而在翻查历史记录时发现, 所有该行为均罚款500元。不分情节一律500元。其次, 人情是罚款高低的尺码。一些公安边防机关存在严重的人情关, 有人就不罚, 没有人就重罚。在赌博案件中, 有的按最高罚, 有的按最低罚, 有的根本就不罚。再次, 罚款任务决定数量。“中国警察论坛”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地方的警察都有罚款任务, 每年普遍在2万元至5万元, 最高可达10万元。据报道, 当时延安一个普通派出所, 每年罚款额都在8~10万元以上。罚款创收已经成为当地公安系统公开的秘密。

4. 程序混乱

⑴适用简易程序过于频繁

简易程序的适用必须满足三个条件:一是事实清楚, 二是有法律法规的依据, 三是罚款数额较小。由于部分公安边防警察怕麻烦, 加上公安边防相对人普遍法律知识薄弱, 因此, 公安边防机关在适用简易程序上极为频繁, 即使不适用也硬套。

⑵不履行告知程序

我国《行政处罚法》第31条规定, 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之前, 应当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 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现实中, 边防警察往往不履行, 即使履行, 也是内容不全, 从法律上看, 虽然处罚没有错误, 处罚程序是错误的, 所以, 处罚不合法。

三、规范公安边防行政职权的行使

1. 完备相关法律法规

完备相关法律法规是大势所趋。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新阶段, 各方面的工作包括公安工作, 都由原来主要依靠行政命令逐步向主要依靠法律规范转变, 由原来带有临时性、突击性的领导方式向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转变, 也就是向“依法执政、科学执政、民主执政”的方向转变。随着民主法制进程的不断推进, 任何一项政府工作, 如果没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就很难推动甚至无法推动。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公安边防工作也是如此。在过去, 领导定了或者有了政策, 就可以做;而现在, 哪些属于违法行为、什么情况下可以限制人身自由、罚款数额可以提高到什么程度, 既不是领导说就算数, 原则上也不是公安部能决定的, 而是必须由法律法规来规定。而且, 广大人民群众的法治意识和维权意识越来越强, 社会舆论等各方面的监督制约力度也越来越大。现在与过去的最大不同在于, 公安边防机关的所有的行政职权要建立法律授予的基础上, 都要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来源于法律法规的授予, 目前我国公安边防警察的行政职权的渊源主要有法律 (狭义) , 如《人民警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等;有行政法规, 如《中国公民因私事往来香港地区或者澳门地区的暂行管理办法》等;有部门规章, 如公安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边境管理区通行证管理办法》、公安部《沿海船舶边防治安管理条例》等;有地方性法规, 如《新疆国界和边境管理暂行办法》《浙江省台湾船舶边防管理规定》等。以此来看, 似乎公安边防警察的行政职权有法可依, 但所有的法律没有明确授权, 而边境管理更多是依地方法规和行政规章而治, 边境管理直接与主权息息相关, 用层级低的法规来约束显然不合适。

蒙古国边防军的任务在其《兵役法》《国防法》《蒙古军事学说》和《边境法》等有关法律中都明确规定:“在和平时期执行保卫国家边疆和边境管理任务, 战时执行边境防卫、抵御边境武装入侵、消灭敌特等任务。”在《边界法》中, 如边境标志管理权、涉外事务管理权、武装监护权、检查权等, 都明确加以规定。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也应该尽快以法律形式予以规定, 或者是国界法或者是边防法, 一方面确定公安边防警察职权范围、性质及内容, 从而规范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 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我国边防警察地位的稳固与可持续发展。其中内容包括:

(1) 公安边防警察的性质; (2) 公安边防警察的任务; (3) 公安边防警察的职权; (4) 组织与管理; (5) 执法监督; (6) 法律责任。

2. 改革我国现有边防体制⑴建立非现役制边防警察

我国目前实行现役制边防警察制度。边境地区地处偏远, 条件相对较差, 特别是在一些边远省区, 边境地区人烟稀少, 有的边防检查站只有两个人, 方圆十里都没有住家, 针对边境地区的特点, 我国实行现役的边防警察制度, 用“军人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标准要求边防警察, 从这个意义上说, 现役制边防警察制度是有积极意义的。但是, 从公安执法工作的可持续性来看, 现役制是有缺陷的, 公安边防机关的基层派出单位是公安边防派出所, 是主要的执法单位, 而公安边防派出所的最高级别是营级, 也就是说, 一个本科毕业生最多干八年就得走人, 或者去上级机关或者是五年之内面临二次就业, 所以, 一些公安边防警察刚刚由一个初学者转成熟练工就退休了。基于此, 笔者试想, 在一些艰苦地区推行现役制边防警察制度, 在一些发达地区推行非现役制边防警察制度。

⑵建立相适应的机关基层人员配置

公安边防机关为了容纳更多的干部, 建造更大的框架, 不仅仅是级别提升, 高层管理干部增多, 基层干部也在不断扩充, 进的多, 走的少;吃饭的多, 干活的少。领导机关是机构庞大, 部门细化, 基层部门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上级机关设立的部门, 下级公安机关也相应设立。而且新设立的部门总是越来越小, 权力越来越小, 事情越管越少, 直至解散, 然后再建一个新的部门, 其本质就是要编制, 当然编制扩充之后, 人也就到其他部门了, 队伍就这样逐步壮大, 可是, 人多力量大, 工作应该越干越好才对呀, 事实是所有的人都到了机关, 真正从事公安边防基层执法的人越来越少, 这是对公安边防人才配置上缺乏理性思考的一种表现。我们曾经提出“小机关, 大基层”的概念, 但事实上并没有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笔者认为, 不一定是大机关, 也不一定是大基层, 重要的是适合各省边防局的实际情况, 建立相适应的机关基层人才配置。

⑶借鉴美国的边防警察体制

我国的边防警察行政职权是较宽泛, 陆地也有治安管理权, 海上也有治安管理权, 行政执行权也是不分陆地与沿海, 相比较而言, 权力过于分散, 又具有垄断性。从前面的论述中, 我们可以看出, 美国边防警察分为陆地和海上两部分, 体制明确, 归属明确, 任务明确, 陆地的边防警察主要是行政执行权, 海上边防警察主要是海上治安管理权, 这样的权限划分较明确, 执行也简单明了。

3. 提高公安边防警察素质

⑴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意识

面对依法行政对公安边防工作的新要求, 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公安边防工作提出的新挑战, 公安边防警察必须树立执法为民的观念意识。观念是行动的风向标, 只有观念先行, 行动才能跟得上。我们一方面实现了警察是国家权力这一职能, 另一方面却淡化了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公安边防机关既是国家的权力机关, 又是服务机关。既是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者, 又是全心全意通过执法为公众提供服务的国家机关。公安机关对相对人的服务是一种职务服务, 即法定职责的履行, 而不是法定职责以外的服务。公安边防警察要把公安边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升到服务人民、服务社会上来, 牢固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树立执法为民的意识还有助于防止腐败, 防止以权谋私, 防止侵犯人权、侮辱人格的事件发生。

⑵提高公安边防警察的法律素质

公安边防警察行使职权归根到底就是依法行政。法律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依法行政的效力如何。针对公安边防警察法律素质低的问题, 应该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地采取不同措施。

首先, 通过各种学历教育提升公安边防警察的文化水平。学历教育是实现对在岗警察进行系统学习的最基本的方法。学历教育可以是全日制脱产班, 通过鼓励干部考取各院校的本科、研究生专业, 进行法学专业的学习, 学历教育还可以是函授式非脱产班, 通过就近院校各法学专业函授学习, 提高法律水平, 由于基层工作量大, 人员少, 其实际情况较适合函授式非脱产班, 一边工作, 一边学习, 学习中可以将工作中的问题带到学习中来, 或者进行理论探讨, 或者进行课题研究, 工作中的遇到的一些执法问题就会用法律解决。

另外, 各个边防机关可以聘请法律专家到基层进行讲学, 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解决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4.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行使原则

⑴公共原则

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的行使必然以维护边境地区的公共秩序为必要。换言之, 只有是为了公共秩序的需要, 不得进入私人领域。这个界限又如何区分呢。黑格尔说过, 警察会采取一种方针, 把一切可能的事物都划到它的范围里来, 因为一切事物中, 都可找到一种关系使事物成为有害的。在这种情况下, 警察可能在工作上吹毛求疵, 干扰个人的日常生活。尽管这是多么麻烦, 然而毕竟无法划出一条客观的界线来。黑格尔认为在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划分出一条截然可分的界限是不可能的。尽管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区分是相对的, 但仍然是可以区分的, 这种区分应当是由法律加以规定。笔者也认同这一观点。通过法律限定公共秩序, 通过法律限定警察行使职权, 是最合理的一种解释。首先, 这个公共秩序是国家的, 既然国家的公共秩序, 就要由法律来确定, 就如同国家权力需要国家法律的授予一样。其次, 国家法律所确定的公共秩序是相对的,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 没有绝对的。古希腊先贤亚里士多德在其名著《政治学》中, 明确提出:“我们应该注意到邦国虽有良法, 要是人民不能全部遵循, 仍然不能实现法治。法治应该包含两重意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 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定得良好的法律。”笔者所理解的良好的法律就是相对的, 相对良好的法律规定了相对的公共秩序。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之间的界限是相对的, 公共领域不得进入个人领域, 个人领域不得侵犯公共领域。再次, 公共领域与个人领域不是完全对立的。警察行使用权职权, 要以公共秩序为限, 但并不是以损害个人的权利为目的, 公共秩序是为了保障公民更好的实现个人的权利, 如良好的治安是公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 对危险物品的管理是公民安全的保障。这一原则又具体包括不可侵犯私人生活原则、不可侵犯私人住所原则和不干涉民事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警察法》第2条规定:人民警察的任务是维护国家安全, 维护社会治安秩序, 保护公民的人身安全、人身自由和合法财产, 保护公共财产, 预防、制止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

⑵比例原则

规范公安边防警察行使权力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使行政职权在适度、必要的限度之内, 特别是在法律不得不给执法者留有相当的自由空间时, 如何才能保证执法者不会为了某种不合法的目的而想方设法、不择手段。在大陆法中, 这种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协调, 借助的是比例原则。在18世纪末到一战之前, 德国法学界将比例原则局限在作为特别行政法的警察法上使用, 以后也用于保护个人利益不受整个行政机构的错误干涉。在法国最高行政法院的判例中就涉及此原则, 即:警察的行政权力必须限定在任务完成的止的范围之中。

比例原则是指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行为应兼顾行政目标的实现和保护相对人的权益, 如果为了实现行政目标可能对相对人权益造成某种不利影响时, 应使这种不利影响限制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和限度, 使二者处于适度的比例。比例原则最通常的阐述是“三阶理论”, 也称三项“构成原则”, 即手段的妥当性、必要性和法益相称性。

(1) 妥当性。职权行使及手段的采取必须是有利于实现所追求的目的。在行使职权过程中, 目的是法律所设定的目的, 为了追求目的的实现, 警察可以采取多种手段, 而手段的选用必须是相适应的。如手段不能实现目的, 或者超出法定目的, 都是违背了比例原则。曾经有某派出所边防警察为了查缉某人身上是否拾毒品, 命其蹲了一个小时的马步。这就是违背了比例原则。还包括违反法律规定, 如私自拆开出境人员的签证页。

(2) 必要性。必要性是对所追求的目的和所采取的手段之间的比例进行判断, 从而决定采取何种手段, 即采取危害最小的。对此, 詹林雷克作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警察不能拿大炮打燕子。”

(3) 法益相称性。法益相称性又称狭义的比例原则, 就是要求手段的严厉程度与理由的充分程度之间要成比例。即, 保护大的利益, 可能会损害几个人的利益, 但保护小的利益, 就不可以损害多个人的利益。

⑶程序原则

衡量公安边防警察行使行政职权是否合法, 除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性准确、处罚适当外, 还包括程序合法。没有程序的合法, 就难以实现实体的公正。公正的程序是现代法治的重要基石, 也是法治区别于人治的重要标志。程序原则是指公安边防警察行政职权的行使应当严格按照法定的程序, 即行使职权必须按照法定的方式、步骤及时限。

参考文献

[1]陈兴良.限权与分权:刑事法治视野中的警察权[J].法律科学, 2002 (1) :53.

[1]姚华.公安学若干基本理论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6:58.

上一篇:医疗不良事件案例下一篇:学校教学月查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