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

2024-05-19

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共14篇)

篇1: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

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

1.目的

为了充分发挥公司广大员工对安全生产的监督作用,及时掌握和处理员工举报、调查处理事故瞒报、事故安全隐患等各种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相关规定,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适用于公司全体员工。3.引用标准

3.1《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管理职责

公司营运部负责受理安全生产举报、调查和处理。5.内容及要求 5.1受理范围和内容

公司内及车辆运行路段、安全设施、设备等存在的较大事故隐患、交通事故瞒报或私自处理等严重违反安全生产“一法一例”的行为。

5.2受理原则

坚持部门管理、分级负责、谁主管谁负责、依法、及时的原则,部门内部能解决的问题不推不靠,部门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应向公司领导汇报并及时处理。

5.3举报方式

举报人可采用书面报告、电话、走访等形式向公司各级管理部门反映情况,提出建议、意见或投诉、请求。

篇2: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

第一条 为贯彻实施《安全生产法》,加强村、社区和广大群众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有效防范重大事故,制止违反《安全生产法》的行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均有权向当地政府或者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

第三条 居民委员会发现其所在管辖内的生产经营单位存在重大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应当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第四条 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范围:

(一)工矿企业、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二)民用爆炸物品、烟花爆竹、化学危险品运输中的重大事故隐患;

(三)建设工程项目及建设施工单位重大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四)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渔业捕捞及铁路等重大事故隐患;

(五)消防及火灾重大事故隐患;

(六)学校、医院、旅游及公共娱乐场所重大事故隐患;

(七)锅炉、压力容器、电梯、防爆电器等特种设备、安全装置的重大事故隐患;

(八)无证违法生产经营单位的重大事故隐患;

(九)各类未按规定上报、隐瞒不报的生产安全事故;

(十)其他构成重大伤亡或财产损失危险的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第五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第六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接到有关安全生产的举报后,应登记编号,核查处理;受理的举报事项经核实后,形成书面材料。

第七条 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举报,按隶属关系实行分级处理。第八条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建立举报奖励制度,对群众举报,经查实,未列入政府部门监控范围的重大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由受理举报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有关规定给予举报人奖励。举报奖励资金由县财政预算或其他资金中落实。

第九条 按照国家有关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危房行为严重程度确认标准,奖励举报人金额从300-10000元不等,具体奖励金额由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会同镇财政部门确定。

篇3:为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喝彩

《山西省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办法 (试行) 》明确规定, 对农产品使用违禁药物、违法制售使用食品非法添加物、销售检验不合格肉类制品、生产经营假冒伪劣食品、非法收购加工地沟油和非法制售“瘦肉精”等9类危害食品安全违法行为的举报, 都在奖励范围之内。公众可通过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形式, 向各级质监、工商、农业、食品药品监督、商务、公安及卫生等有关部门举报。存在食品安全隐患危害严重可能构成犯罪的, 可直接向公安机关举报。《办法》同时明确, 受理、查处举报的有关部门应严格为举报人保密, 举报不实者也要承担相应责任。据悉, 目前全国已有21个省份出台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 在加强食品安全监管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一个人的生命健康, 近年来, 我国食品安全领域问题层出不穷, 严重困扰着老百姓的生活, 在问题食品面前, 百姓没辙, 政府“监难”, 也由此损害了公信力。老百姓将问题的矛头指向了监管部门的“不作为”。固然监管部门在食品安全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义不容辞应打好食品安全的“硬仗”, 但从客观因素来讲, 食品安全问题不是单靠某一个部门监管就能确保到位的, 保障食品安全涉及法律法规的健全, 标准的完善, 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以及全社会的参与等等。其次, 从食品生产领域来看, 据调查, 目前我国食品生产企业有45万家, 其中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2.6万家, 占市场比例仅5.8%, 有35万多家企业都是10人以下的小企业。如此之多且分散经营以及没有形成规模化的企业仅靠有限力量去监管, 根本无法给人们提供可靠的食品安全保证。另外, 还不乏非法食品生产商, 不断地倾入食品生产领域, 这部分不法者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隐蔽性, 极易“逃之夭夭”, 职能部门不可能完全及时地发现和查处所有不法行为。

而群众作为问题食品的直接受害者, 对于打击食品违法具有高度积极性, 也最具便利条件。在现实生活当中, 总会有人知晓那些非法生产、加工问题食品的情况, 相关部门如果能从制度层面为其提供反映问题的平台, 那么就可源源不断地得到各种有效的信息, 进而可以采取一种相对主动、快捷的行动方式打击食品违法。因此, 食品安全在一定程度上必须依托社会和群众的力量, 用全社会的“眼睛”和“声音”来监督食品生产、销售违法行为。唯有此, 才有可能将食品安全风险降到最低。

建立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是鼓励全民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的一种重要形式, 从某种程度上也体现了政府对举报人权利的尊重, 以及接受民众举报的诚意。对于增强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和参与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 有效弥补目前监管资源的严重不足, 提高食品安全科学监管的能力, 努力形成人人关心食品安全, 人人参与食品安全的氛围, 构筑群防群治、综合治理的食品安全防线大有裨益。

在一个共生共荣的社会, 每个人都无法逃避社会道德和义务的承担。政府既然以奖励制度的方式表明了整治食品安全的决心, 作为消费者的我们, 面对丑恶, 理应勇敢地站出来, 主动积极地配合食品监管, 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的行列, 告别“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姿态, 给危害我们健康的良知缺失者以有力的还击, 为我们共同的健康安全贡献力量。

篇4: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政策研究(下)

关键词: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政策;

二、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政策实施效果及存在的问题

1、政策实施效果

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发布食品安全有奖举报政策后,对促进社会公众参与政府部门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政策实施效果不够理想。在政策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着奖金发放难、奖金发放总额小等问题。例如,辽宁省食品安全投诉举报热线02496151于2012年正式开通,该热线实行有奖举报制度。截至2013年10月,只有31万余元的奖金成功发放,还有15万元没人领,发放率只有67%,没有发放出去的奖金涉及173例成功举报[3]。2012年,上海市共发放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费37万余元,只占500万元食品安全举报专项奖励资金的7.4%[4]。2012年,福建省共受理食品安全举报5087起,发放有奖举报奖金19.95万元,奖励人次521人次。福建省财政厅拨出了500万元专项资金,而实际发放的奖金不到专项资金总额的4%。从人均奖金来看,只有383元。在各设区市自设的奖励金方面,也只有福州发放食品安全举报奖金8.12万元,其他设区市有的仅发放食品安全举报奖金几千元[5]。

2、存在问题分析

从实践来看,各地的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设计还存在一些缺陷,主要体现在举报人担心泄密或公开身份遭到报复,领取时限短,举报人获得奖金的周期长,奖励标准不合理等。

(1)举报人担心身份暴露

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7个省份要求必须实名举报,其他23个省份虽然规定匿名举报人也可以作为举报奖励对象,但都要求在领取奖金时出具身份证明。在划分举报等级时,一级举报一般都要求举报人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现场查处工作。而在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现场查处工作过程中,由于举报人会遇到被举报人,举报人的身份极容易暴露,事后可能会遭到报复。为此,许多举报人为了避免被报复,宁愿选择降低举报,不直接协助查办工作,所获得的奖金就大大减少了。

(2)奖金领取时限短

在规定举报人领取奖金的时限方面,只有山西和浙江规定3个月,占6.7%;河北、吉林、上海、江苏、安徽、湖北、广西、海南、新疆9个省份规定为两个月或60天,占30%;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黑龙江、江西、山东、湖南、广东、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15个省份规定为30天或1个月,占50%。

许多举报人担心身份暴露,往往希望在事态平息之后再去政府部门领取奖金。举报人向政府部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之后,他们之间就存在一种公法上的债权债务关系。一般私法诉讼时效都长达1-2年,而对食品安全有奖举报设定1-3个月的领奖期限,明显过短[6]。

(3)举报人获奖周期长

举报人举报之后,首先受理部门要把线索转交给案件调查处理部门。案件调查处理部门要对案件进行调查,核实举报信息是否准确,办理案件,做出处罚决定。举报人的举报行为被案件调查处理部门认定之后,还要报送给奖励资金管理部门,由奖励资金管理部门进行审批。这样下来,举报人的获奖周期就会很长。

北京、天津、内蒙古、上海、江西、广东6个省市规定,案件调查处理部门应在做出案件处罚决定之日起30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提出奖励意见。而辽宁、浙江、广西对此的规定是15个工作日,吉林的规定是60个工作日,云南的规定是10个工作日。江苏、安徽规定结案后10个工作日内,新疆规定结案后15个工作日内,贵州、宁夏规定结案之日起30日内。从受理举报到做出案件处罚决定或结案,通常都要经过很长时间。

(4)奖励标准低

在全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有22个省份对举报等级和奖励标准进行了划分。一般来说,举报等级越高、案件货值越大、罚没款入库金额越多,举报人所能获得的奖金就越多。但在通常情况,举报人会因为避免身份暴露而选择主动降低举报等级。

北京、天津、内蒙古、辽宁、福建等地方的三级举报奖励金额是案件货值的1%,河北是1-3%。2014年1-6月,河北全省侦破食品领域犯罪案件321起,涉案货值5300多万元。假设这些案件全都是群众举报的,平均每起案件的货值是16.5万。如果都按三级举报计算,每起案件的奖金最多只有4950元[7]。“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举报人需要从经济利益方面进行驱动。奖励标准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举报人的积极性。

三、现有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政策的改进建议

为了促进社会公众参与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许多地方政府都制定了食品安全违法案件举报奖励政策,但由于制度设计的缺陷,现有食品安全举报奖励政策在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必须尽快改进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制度。

1、加强对举报人的保护

在我国,屡次发生举报人被报复的事情。从对举报人的调查情况来看,举报人普通担心举报信息泄密,身份公开后遭到被举报单位或个人的报复。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举报保密制度,采取有效措施保护举报人。

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的有关要求,做好食品安全举报保密工作。例如,含有食品安全举报人真实身份信息的文件制作、收发、传递、使用、复制、保存和销毁应当符合国家保密规定。食品安全举报人信息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秘密事项,应当确定为国家秘密,密级为秘密,保密期限可以确定为十年。

nlc202309040127

为了方便举报人协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现场查处工作,可以让举报人临时穿上执法人员的制服,必要时进行乔装改扮。另外,也可以采用移动视频监控系统,让举报人远程引导执法人员进行办案。

要加强对食品经营单位内部举报人的保护。1986年,美国联邦政府颁布了专门保护举报人的《吹哨人保护法案》,明确规定保障雇员有发表有关雇主违法事情的言论自由,保障雇员不因发表对雇主不利的话而受到解雇、降职等。如果雇主对雇员实施了不当的人事行为,雇员可以提起诉讼。美国《防制不实请求法案》制定了专门的防报复条款,规定任何雇员如果因为协助案件调查而遭解职、降职、停职或在雇佣条款与条件上有任何歧视,都有权获得必要的救济,以补偿该雇员所受的损害[8]。而在我国,食品经营单位内部的举报人往往得不到保护。例如,发生在2014年8月深圳沃尔玛超市的“黑油”事件,举报人通过视频举证该店煎炸用油“一个月不换”以及涉嫌用过期肉等原材料制作熟食等问题。一个多月后,举报人被超市解聘[9]。为此,应学习借鉴美国的做法,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举报人保护法》。

2、进一步方便举报人

采取统一受理的方式,延长奖金领取时限,缩短举报人获奖周期。建议把受理单位统一为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在该办公室设立食品安全举报中心。这样把举报受理单位和奖金发放单位一致起来,一方面便于管理,另一方面也减少了举报人信息在不同部门的传播,降低泄密风险。每个省市统一确定一个食品安全举报电话号码,避免举报人记忆多个电话号码。另外,举报人可能不清楚要举报的案件归哪个部门管,而我国经常发生不同部门相互推诿的情况。统一举报电话,既可以方便举报人,又可以避免部门之间的相互推诿。建议把奖金领取时限延长至1年。建议政府部门在收到罚没款后即兑现奖金,奖金直接从罚没款中扣除,罚没款在扣除奖金后再入国库。

3、改进奖励标准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希望获取的是政治利益,举报人希望获取的是经济利益,要把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和举报人的利益一致起来,充分发挥双方的积极性。奖励标准应综合考虑举报等级和罚没款金额。举报等级应按案件货值、被举报案件危害性和影响范围,而不是举报人的参与程度来划分。奖励额度应按罚没款金额的一定比例,而不是按案件货值的一定比例予以发放。建议按“特别重大案件、重大案件、较大案件和一般案件”划分为四个举报等级,分别以罚没款金额的20%、15%、10%和5%作为奖励标准。

参考文献

[3]张国强.辽宁173笔食品安全举报奖金无人领[N].法制日报,2013-10-20

[4]王海燕,简工博.上海一年发食品举报奖励37万 不到专项资金1/10[N].解放日报,2013-06-20

[5]王烽.我省食品安全举报 奖金发放难[N].海峡都市报,2013-03-27

[6]应飞虎.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研究[J].社会科学,2013(3):81-87

[7]白云.河北食品药品安全保卫总队2年多侦办案值4.2亿[N].燕赵都市报,2014-06-19

[8]王东海.谁来保护食品安全“吹哨人”[N].中国医药报,2014-09-29

[9]钱兆成.举报需要“吹哨人”制度[N].长江日报,2014-09-18

作者简介

韦文英1,中共中央编译局中国现实问题研究中心秘书长,主要从事区域发展战略、区域营销、区域价值及现实问题研究。金江军2,中共中央党校政法教研部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公共政策研究。姚卫浩3,北京大学产业技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产业经济研究。

篇5: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为使企业能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生产局面,激励干部职工遵章守纪,及时发现和有效整改各类安全隐患,预防和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原化工部《化工企业安全管理制度》、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公司实际,制定该制度。

一、建议及举报范围

(一)建议:凡有利于安全生产的各类建议

(二)举报范围:

一类:干部违章指挥、职工违章操作、不遵守劳动纪律,不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不及时按要求填写操作记录的现象。

二类:职工情绪低落、思想波动较大、工作消极、身体状况较差等现象。

三类:灭火器材、劳保用品得不到及时保养、发放,违反消防、劳动保护规定等现象。

四类:机械、电气设备带病工作、各类保护装置失效的现象。五类:原铺材料、危险品乱堆放、引起消防通道不畅通或消防器材取用不方便的现象。

六类:楼梯、作业平台等作业场所因种种原因造成操作人员作业时,安全得不到保证的现象。

七类:有关生产技术、安全操作规程存在的缺陷或不完善。八类:各类跑、冒、滴、漏现象等。

二、建议、举报主体和形式

公司任何部门和个人均有权对安全隐患、安全事故和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举报或提出合理化建议。举报人在举报时不得捏造事实,诬告或以举报为名制造事端,干扰安全监管工作秩序。举报时可采用电话、书信、来访等形式,说明事故隐患的名称、地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时间和行为人等。举报时要告知本人的真实姓名和联系电话,以便于及时核实、查处和消除事故隐患并兑现奖励。

三、举报电话

公司安环部受理各类举报,举报地点设在安环部。

举报电话:89654149

四、受理程序

1、受理各类建议或安全举报,受理人应立即做好书面记录并到现场勘查核实。如属已受理过的同一举报内容,应向举报人详细说明受理的时间和处理经过。对举报非安全违法行为和事故、隐患的,应直接告知举报人有权处理的责任部门。

2、核实举报情况基本属实后,属一般或较大安全隐患的,由安环部下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督促相关管理单位限期整改,并到期进行复查。隐患整改责任单位整改事故隐患后,应及时将整改情况书面呈报安环部。

3、凡属情节特别严重的安全违法行为或重大、特别重大事故隐患,受理人应立即上报分管领导和主管领导。

4、举报核实处理完毕,安环部应做好记录,并于每季度的最后一个月报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评审、审批后,对举报人进行奖励。

5、受理举报时,对举报人不愿公开姓名、身份、部门以及不愿公开自己举报行为的,受理单位和人员将尊重举报人的权力给予保密。

五、奖励标准

根据建议或事故隐患举报情况每报告一起奖励报告人50—100元,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奖励。奖励采用现金兑现,由安环部申报,分管副总经理签字后报总经理批准。

六、资金来源:奖励资金由安全费用中支出。

篇6:安全隐患举报奖励制度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支持和鼓励广大员工和群众积极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依法举报重大安全隐患和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违规行为,依据《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报告制度》,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重大安全隐患和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违规行为向各级安监站举报。

第三条安监站负责受理举报事项,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并为其姓、名、电话号码、举报事项等严格保密。

第二章 举报内容

第四条举报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安监科没有发现的安全隐患,二是各单位隐患排查治理中的违规行为。主要有:(一)违反国务院《特别规定》的重大安全隐患;

(二)违反《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作业规程》、《煤矿操作规程》三大规程的行为;

(三)违反集团公司《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及考核评级办法》有关规定行的为:

(四)违反集团公司《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实施办法》有关规定的行为;

(五)违反集团公司安全培训、安全投入、劳动防护等有关规定的行为;

(六)对各类安全隐患,隐瞒不报,谎报或拖延不报的行为。

第三章 举报受理

第五条举报人可以采取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传真或走访等方式进行举报。并要求简要描述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的基本事实、现状或将要产生的危害。

第六条举报人举报的事项要应当客观真实,并提供真实姓名、工作单位、联系电话等有效通讯方式:不愿公开自己身份的,至少应留下本人的联系方式。

第七条安监科负责受理的安全隐患和违违规行为,对举报事项进行登记、核查、处理、督办、答复、统计和报告。

第八条安监科、调度室24小时受理举报事项,举报电话与联系地址如下:

举报电话(传真):7063525 电子信箱:abc7063098@sina.com 第九条其它部门接到举报事项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或机构及时转送各级安监站核查处理。

第四章 举报核查

第十条安监科接到举报后要认真填写举报登记表,由本单位安全负责人牵头组织调查。

第十一条调查核实人员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准扩大或缩小举报内容,被调查单位应积极配合,不得拒绝、阻挠。

第十二条调查结束后由被调查单位负责人对调查内容认可核实后,在调查笔录上签字认可;被调查单位拒绝签字的,调查人员可记录在案。

第十三条安监科自受理举报之日起60日内对举报事项办结;情况复杂的,经安全办公会议研究后可以延长核查时间。

第五章 奖 励

第十四条安监科核查举报情况属实的,对举报人进行奖励,奖金的具体数额根据举报的重大安全隐患和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确定。

第十五条多人多次举报同一事项的,只对最先受理的实名举报人一次性奖励,举报人接到领奖通知后,应当在60日内凭举报人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逾期未领者,视为放弃权利。

篇7:社区安全事故隐患举报奖励制度

奖励制度

为了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群防群治。特制定本制度。

一、举报方式。

1、书面举报。举报人可将举报材料直接送到(或投递)社区记录在案,并报安监办主管领导批示,督促办理,做到有举必查。

2、电话举报。举报人可直接打电话到社区举报。举报电话:。

二、举报查处。接到举报后,社区上报街道安监办根据举报事实,督促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或调查处理。要做到方案具体,人员到位,措施落实,整改彻底,查处有力。整改、查处后应将整改、查处情况报告社区、安监办。

三、举报范围。民爆物品、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消防、教育、防雷等方面的隐患事故。

四、举报事实。(1)安全生产违法行为。即生产经营单位及其有关人员违反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秤操作规程等行为。(2)生产经营单位存在的重大事故隐患。(3)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部门的及其工作人员在履行职责过程的失职或者违法行为。(4)对存在隐患和发生事故隐瞒不报或推迟上报,将追究有关责任人行政责任和法律责任,对举报有功人员将进行物质奖励。对于打击报复举报人员的依法追究其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5)举报情况要真实,不得虚报、假报。

篇8: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

第二条任何人可以以任何方式向县级以上相关监管部门举报, 对查证属实的违法行为及处理结果, 经省级监管部门认定后, 报送省食品安全办, 由省食品安全办审核, 按规定给举报人发放奖金。

以匿名方式举报的, 举报人应设置6位举报密码, 凭举报密码领取奖金。

第三条同一违法行为被多次举报的, 只奖励最早举报者, 属联名举报的由联名者共同领取一次性奖金。

各级监管部门对举报人信息负有保密责任。

第四条监管部门受理举报职责分工为:

(一) 生猪养殖、收购、贩运及辣椒种植等食用农产品养殖种植环节由各级农业部门负责受理;

(二) 水产品养殖环节由各级水利 (渔政) 部门负责受理;

(三) 生猪定点屠宰环节由各级商务部门负责受理;

(四) 食品生产加工环节由各级质监部门负责受理;

(五) 食品销售环节由各级工商部门负责受理;

(六) 餐饮服务环节由各级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负责受理;

(七) 食品进出口环节由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受理。

第五条违法货值在一万元以下的, 给予举报人一次性奖励二千元;违法货值在一万元以上的, 给予举报人一次性奖励一万元。

第六条各部门投诉举报电话:

省农业厅029-85026968

省水利厅029-87463166

省商务厅029-87294526

省卫生厅029-82210906

省工商局12315

省质监局12365

省食品药品监管局029-62288000

陕西出入境检验检疫局029-85407100

第七条本制度由陕西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篇9: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

增加适用部门

《办法》适用于上海市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对举报属于其监管职责范围内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经查证属实并立案查处后,根据举报人的申请,予以奖金奖励的行为。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是指上海市各级农委、工商、质量技监、食品药品监管、出入境检验检疫、绿化市容、城管执法、公安、市场监管、酒类监管、食盐监管等部门。

食品安全举报分类

《办法》中的食品安全举报分为实名、隐名、匿名三种。

实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提供真实姓名或名称以及真实有效联系方式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隐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不提供真实姓名或名称,但提供了其他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代码(如身份证缩略号、电话号码、网络联系方式等),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与之取得联系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匿名举报 指举报人以不署名或不提供其真实姓名或名称,也未提供其他能够辨别其身份的信息和联系方式,使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无法与之取得联系的形式,反映食品安全违法犯罪行为或违法犯罪线索。

大幅度扩大了奖励范围

为鼓励人民群众积极举报,将原有的食品安全举报奖励范围的9项情形扩展为30项,覆盖了私屠滥宰、病死禽畜肉产品、婴幼儿食品、食品添加剂等众多民众颇为关心的情形。

拓宽了奖励条件

食品安全举报奖励应当同时符合下列条件:

1.所举报的食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发生在上海市行政区域内;

2.举报人实名举报或者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能够核实举报人有效身份的隐名举报;

3.有明确、具体的被举报对象和主要违法犯罪事实或者违法犯罪线索;

4.违法犯罪行为或者线索事先未被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掌握;

5.同一举报内容未获得其他部门奖励;

6.举报情况经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立案调查,查证属实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或经司法机关作出刑事判决的;

特殊情况下,举报的违法事实确实存在,违法行为证据确凿,因当事人逃逸或其他原因无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但违法行为确已得到有效制止的,经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审批同意、市食药安办专题会议进行资金审核后,可以按照《办法》对举报人予以奖励。

提高了举报奖励标准最高奖励30万

举报奖励标准分为一般奖励标准和重点奖励标准。

《办法》的一般奖励中,事实举报奖励标准由原来的2%~5%提高到3%~6%;线索举报奖励标准由原来的1%~2%提高到2%~3%;举报涉及的案件没有货值或者货值金额无法计算,但是举报情况属实、案件影响较大或者行政处罚种类涉及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可以视情况给予200~2 000元的奖励。

对与食品安全关系较大的10种情形(见表1)实行重点奖励标准,在一般奖励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2%。需要说明的是,鉴于针对食品标签等非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举报量大、国家食药监总局《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办法》中最低奖励金额为100元等原因,最低奖励标准由现500元降为200元,而最高奖励标准从现在的20万元提高为原则上不超过30万元。

健全了隐名举报制度和“吹哨人”制度

针对隐名举报,在奖励条件中明确能够核实举报人有效身份的隐名举报可以给予奖励,并从程序等各方面对隐名举报进行了规范和制度保障。同时为进一步鼓励内部举报,明确了“吹哨人”制度,规定食品生产经营单位的内部举报实行重点奖励标准,奖励金额可以在一般奖励标准的基础上上浮1%~2%。

进一步规范举报奖励程序 把食品安全奖励程序分为一般程序、简易程序、特殊奖励附加程序、隐名举报奖励程序,各程序均对举报奖励申请、审批、发放等环节进行了细化规范,明确了时间节点、报送的资料、格式文书等具体要求。

此外,一般程序奖励审批时限由原30日放宽至45日,即有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在收到举报奖励申请之日起45日内,对举报事实、奖励条件和标准予以认定,提出奖励意见。

修订了简易程序奖励启动的环节和先行奖励金额 为降低行政风险,《办法》将简易程序奖励启动的环节由案件立案时启动改为案件调查终结时启动,可以根据案件货值金额等具体情况对举报人给予不低于200元的先行奖励。

增加了保密条款 为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办法》规定,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应当对举报人身份的相关情况、举报内容、奖励情况等严格执行保密制度。

篇10: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

为充分发挥社会舆论和群众监督作用,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生产事故隐患,预防我站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特别是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根据《安全生产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和其他有关规定,结合我局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本制度所称的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是指生产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危险状态物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二、事故隐患分为一般事故隐患和重大事故隐患。

一般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小,发现后能够立即整改排除的隐患。

重大事故隐患是指危害和整改难度较大,应当全部或者局部停产停业,并经过一定时间整改治理方能排除的隐患,或者因外部因素影响难以排除的隐患。

三、举报形式

举报可采用书信、电话和当面举报等方式,也可以委托他人举报,提倡署名举报(电站安全生产领导举报电话:,手机:)。

四、奖励标准及办法:

1、按照国家有关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严重程度确认标准,奖励举报人金额从50~1000元不等,具体奖励金额由电站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确定。

2、同一内容如有多人举报的,则只奖励第一位举报人,根据举报时间确定。

五、举报人举报的情况应具体明确,包括安全生产重大隐患、安全生产事故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的名称、地点、行为时间和行为人等。

六、对举报人举报的每一起事件,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将认真地组织核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防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同时有关举报资料绝对保密。

七、对情况属实的举报,局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将及时回复举报人,并按规定给予奖励,同时按财务管理制度完善相关手续;对诬告和怀有恶意的不实举报,将作严肃查处。

八、受理举报的工作人员不及时核查举报事项,督促相关责任人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造成严重后果的,根据有关规定严肃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司法机关追究责任。

篇11:西岗镇安全生产举报奖励查处制度

第一条 为切实加强安全生产领域的社会监督,鼓励广大职工群众主动参与安全生产工作,及时发现并排除各类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制止和惩处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根据《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93号)和《山东省安全生产举报管理办法》(鲁政办字〔2015〕198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西岗镇行政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以及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举报事项。

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对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举报以及生产安全事故的报告和调查处理另有规定的,适用其规定。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事故隐患(以下简称事故隐患),是指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标准、规程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的规定,或者因其他因素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物的危险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非法行为(以下简称非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未依法取得相关行政许可,擅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或者该行政许可已经失效,继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安全生产违法行为(以下简称违法行为),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章、强制性标准的规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谎报生产安全事故,是指故意不如实报告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初步原因、性质、伤亡人数、直接经济损失等有关内容。

本办法所称瞒报生产安全事故,是指隐瞒已经发生的生产安全事故,超过规定时限未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报告,并经查证属实。

第四条 镇政府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须建立本行业(领域)安全生产举报受理、核查、处理、协调、督办、移送、答复、统计和报告制度,并向社会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等信息。

第五条 任何单位、组织或者个人(以下统称举报人)发现事故隐患、非法违法行为以及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均有权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举报。

村(居)民委员会发现所在区域内生产经营单位存在事故隐患、非法违法行为以及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应向镇政府或者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六条安全生产举报实行属地管理、行业负责和分级受理的原则。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后,要及时组织调查,并依法进行处理。

对不属于本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范围的举报事项,接到举报的部门应告知举报人向有权部门举报,或者将举报材料移送有权部门调查处理,并采取适当方式告知举报人。

对涉及多个部门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交叉的举报事项,根据镇政府公布的责任清单划分部门职责边界并确定主办单位,由主办单位牵头组织调查处理。

对涉及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举报事项,举报人既可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举报,也可根据事故发生行业(领域)不同,向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有关部门举报。

第七条 举报人可以采取书信、电话、传真、手机信息、电子邮件、走访等方式进行举报,原则上实行逐级举报。

第八条 安全生产举报可实名举报或匿名举报。鼓励举报人表明自己身份,并提供真实姓名和有效联系方式,以备查询和反馈调查处理意见;对不愿意公开个人姓名、单位和地址(或者住址)的举报人,尊重其意愿。

对实名举报且有联系方式的举报事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接到举报后,应当场告知举报人是否受理,并自受理之日起60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经单位负责人批准,可适当延长核查处理时间,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30日,并告知举报人延期理由。

第九条 举报人不得捏造、歪曲事实,不得诬告、陷害他人。对无明确举报对象或者具体事故隐患和非法违法行为的,重复举报且无新的举报事实或者证据的举报事项,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可不予受理。

第十条 接到举报的部门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建立泄露举报信息可追溯机制。负责举报工作的相关人员须妥善保管和使用举报材料,不得摘抄、复制、扫描、拍摄、传播、扣押、销毁;不得以任何方式泄露举报人的姓名、住址、单位、电话、有关案情以及接受奖励等情况;核实情况时,不得泄露举报人的身份;对匿名举报材料,不得鉴定笔迹。

第十一条 对举报事项进行调查时,应采取突击检查、暗查暗访等方式,不得提前告知被举报对象有关核查内容;严格按照行政执法程序的有关要求进行调查和采集证据,调查人员不得少于2名,并向 3 被举报对象出示有效行政执法证件;调查人员与被举报对象或者举报内容有直接利害关系的,须主动申请回避;在调查过程中,应加强与举报人的沟通交流,认真听取举报人的陈述事实及理由,必要时可以组织专家进行论证。

对可能导致事故发生或者造成重大社会影响等紧急情况的举报,接报部门要立即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核查。

第十二条 举报调查结束后10日内,除无法联系举报人外,应当采取适当方式向举报人反馈调查结果,反馈时间、方式、内容等应当如实记录在案。

第十三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举报,由受理举报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挂牌督办:

(一)可能涉及国家利益或引发重大社会影响的;

(二)跨2个或2个以上下一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管辖区域且不宜指定单独一方管辖的;

(三)本级党委、政府或上级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交办的;

(四)有主流新闻媒体关注的;

(五)反复、多次举报的;

(六)承办机构认为重要的其他举报。

举报的挂牌督办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对符合挂牌督办条件的举报进行登记编号,并向承办单位下达挂牌督办通知书;

(二)承办单位按照督办要求组织举报核查工作,挂牌单位应全过程跟踪督查案件办理情况;

(三)案件办结后,承办单位应及时向督办单位报送核查情况,挂牌单位通过书面审查或者现场核实后予以销号。

第十四条 举报事项经查属实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依法实施行政处罚或者采取行政强制措施;举报事项为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经查属实的,要根据事故等级,报请有管辖权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调查处理。

第十五条 对经查属实的举报,镇政府对有功的实名举报人给予奖励。对同一举报事项不重复进行奖励。举报人是对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负有特定责任和义务的人或者举报前已经受理、查处的,不予奖励。给予举报人的奖金纳入镇财政预算。

根据举报事项的价值、确凿程度和举报人协助调查情况,对举报安全生产重大事故隐患、安全生产非法违法行为和举报谎报、瞒报生产安全事故的,给予2000元至20万元不等的奖励。

第十六条 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建立安全生产举报档案管理制度。按照“一案一档”的原则,自结案之日起15日内,将举报材料立卷归档,留存备查。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要逐步建立完善安全生产举报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分级管理、网上流转、实时监督、信息共享、分析研判等功能,提高举报核查效率。

第十七条 镇政府将安全生产举报工作纳入安全生产考核范畴。对因举报处理出现重大失误或者违法违纪行为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安全生产考核“一票否决”。

篇12: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

QG/CTLG0040—2016

举报重大安全生产隐患 和违规违法行为奖励制度

2016-07-04 发布 2016

QG/CTLG0040—2016

并在公司OA系统、内网、宣传栏等处公开举报电话(传真)、电子信箱、通信地址、邮政编码和领取奖金办法。

第八条 举报人可以采取书信、电子邮件、电话、传真、走访等方式举报,并对其提供材料内容的真实性负责。

第九条 核查举报事项和奖励举报人,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由生产安全科和综合管理科负责受理炼钢总厂管辖范围内的举报事项;举报事项涉及的情况复杂或者难以查证的上报公司,由公司相关部门负责受理。

(二)举报有关人员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及时通知相关部门联合核查处理,经核查属实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三)举报事项涉及其他部门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及时转送相关部门核查,经核查属实的,由接到举报的部门对举报人给予奖励。

(四)受理举报的部门应当及时核查举报事项,自受理之日起10 日内办结;情况复杂的,报公司安全生产管理的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延长核查处理时间。

第十条 多人多次举报同一事项的,给予最先实名举报的举报人一次性奖励;多人联名举报同一事项的,奖金可以平均分配,由第一署名人或者第一署名人书面委托的其他署名人领取。

第十一条 举报人接到领奖通知后,应当在30 日内凭有效证件到指定地点领取奖金;对举报人无法通知的,受理举报的部门可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公告;逾期未领者,视为放弃。

第十二条 奖金的具体数额由受理举报的部门和参与核查的部门根据具体情况共同评定,并报公司安全管理部门和工会备案。

第十三条 受理举报的部门和参与核查的部门应当依法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并为其保密。举报人要求答复的,应当及时将核查处理结果用适当方式向举报人反馈。举报人受到打击报复的,有关部门应当依法查处。

第四章 附则

篇13:完善检察举报制度的思考

一、检察举报制度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举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 其实质就在于公民和国家司法机关对发现和惩治犯罪进行相互的联系和沟通, 体现了惩治犯罪的社会共同责任。举报制度的建立, 为公民监督国家工作人员开辟了法律通道, 也为我国公民同职务犯罪作斗争提供了有力武器和重要手段, 是国家专门法律监督与公民的民主监督的有机结合。其意义和作用还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 举报工作是反腐败斗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检察机关打击贪污贿赂犯罪的第一道门槛

举报工作是查处职务犯罪行为, 消除腐败现象的第一道工序, 处于龙头地位, 是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与公众的社会监督、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的有效形式。可以说, 举报工作在打击和预防职务犯罪方面功不可没。通过举报, 增强了检察机关发现职务犯罪行为的能力, 极大地推动了惩治职务犯罪和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因此, 健全有效的检察举报制度对于惩治腐败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二) 举报是检察机关的主要案件来源, 也是检察机关发现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渠道

举报制度是检察机关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它为检察机关惩治职务犯罪工作开辟了充足的案源, 成为了检察机关发现和掌握职务犯罪线索的主渠道。事实表明, 检察机关立案查处相当数量的职务犯罪案件, 其线索来源于广大公众的举报。检察机关通过查处公民举报的职务犯罪, 保护了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正常工作活动, 从而维护了经济建设发展和社会秩序。

(三) 完善的举报制度是检察机关强化法律监督职能,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公平正义, 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赖于国家机关强大的法律支撑和社会公众对国家工作人员民主监督权利的有效实现。只有完善的举报制度, 才能促使检察机关依法、及时、有效地调查举报线索, 惩治贪污、贿赂、渎职等违法犯罪行为, 促进反腐倡廉, 维护社会稳定, 保障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二、检察举报制度的现状和缺陷

1996年, 最高人民检察院颁布实施了《人民检察院举报工作规定》, 标志着我国检察举报制度进入了规范、深入的新阶段, 并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威力。随着各地检察机关举报中心的建立, 检察举报已成为我国廉政建设的一道重要防线, 成为腐败分子难以逾越的屏障。

近年来, 检察机关不断完善举报制度, 就广州市检察机关来说, 对举报线索实行了规范化信息软件系统管理, 增强了举报线索管理的统一性、规范性和保密性。为了鼓励、便利公民和组织举报, 不断拓宽举报渠道, 接受以来访、信件、专线电话、信息网络等各种形式提交的举报, 并开展灵活多样的举报宣传活动, 把宣传中央反腐败的战略部署同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结合起来, 把专门机关反腐败斗争与构建和谐社会结合起来, 引导、教育群众, 给群众以启迪、信心和力量, 激发了群众的举报热情, 为惩治职务犯罪、推动反腐倡廉、降低法律监督成本发挥了巨大作用, 也为进一步完善举报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素材。

但是我们也清楚地看到, 目前检察举报制度还有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主要表现在:

一是举报机构设置不够合理, 且缺乏统一性。目前我国各级检察机关举报中心虽然对外统一独立挂牌, 但对内大都是与控申部门 (或反贪局综合部门) 合署办公 (即一套人马、两个牌子) 。由于业务部门工作量较大, 举报工作很多时候只能是坐等。如果举报中心设在控申部门内, 实践中往往会因为线索在分流到侦查部门后的查处、信息反馈、答复举报人等环节上, 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某些原因而受到牵制, 影响了举报中心对线索分流后的情况掌握以及有效管理。

二是举报线索管理不够严谨, 监督乏力。目前举报线索的分流无非几种:一是本院自侦部门;二是其他检察院或司法机关;三是有关纪检部门。但无论分流到哪个部门, 都缺乏有效的跟踪和监督 (尤其是后两者) , 信息反馈制度不健全, 落实不到位。调查举报案件线索的随意性较大, 许多线索查处时间较长, 甚至没有音讯。

三是举报工作的宣传力度缺乏深度和广度。从温州市人民检察院近两年来开展举报宣传周活动的效果看, 群众的举报意识有所增强, 热情也空前提高。群众一方面对腐败现象非常义愤, 对检察机关惩治腐败的期望值很高, 但另一方面又对举报知识存在很大的法律盲点, 认知度不够, 所反映的内容大都不属于检察机关的受案范围, 举报线索的可查价值并不高。由此可见, 举报宣传的道路还任重道远。

四是举报工作缺少人员和经费投入, 人员数量、配套硬件设施以及现代化科技的运用与举报工作的发展不相适应。目前基层院举报工作人员绝大部分是合署办公, 身兼数职, 所在部门的人员配备也相对较少。由于受条件限制, 大多数举报中心都没有专门的举报接访室。部分基层院举报技术设施简陋, 甚至没有开通网上举报业务。举报工作的效果往往集中体现在举报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责任心上, 主观成分过大。

五是对举报人保护机制不完善。近年来, 举报人遭恶性打击报复事件屡屡发生, 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举报人自身保护意识不强, 也不排除个别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故意泄密的可能性, 也有举报信被转到有关单位纪检部门查处, 造成举报人身份暴露。虽然我国刑法对打击报复行为有明确的惩罚条款, 最高人民检察院也制订了《关于保护公民举报权利的规定》, 但毕竟这些条款和规定过于原则性, 实践中并没有发挥出保护举报人所应有的效能。

三、对完善检察举报制度的几点建议

(一) 加强举报中心机构建设

举报中心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处理举报工作的一个专门业务机构, 应当统一独立设置, 而不是合署于其他部门, 其规格应等同于本院其他业务机构 (从实践中看, 举报中心设在反贪局内更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举报中心的职能不仅仅是对举报线索的受理、登记、呈批和分流, 而是包括与举报工作相关的一系列管理工作, 如举报查处工作的对外答复、举报信息反馈、举报宣传、举报线索查处后文书材料的装订、归档以及举报制度建设与督办落实。完善举报中心机构建设, 不仅有利于检察举报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更有助于提高检察机关在群众中的威望和社会公信力。

(二) 完善举报线索管理机制

一是坚持举报线索由举报中心统一管理的制度, 进一步落实举报线索审查协调制度;二是严格执行署名举报限期必查制度, 期限内未及查处的, 由举报中心责成有关部门作出合理解释, 并督促办理;三是建立举报线索评估制度, 对有可查价值的线索进行二次分流;四是对分流出去的举报线索严格实行催办、督办制度, 对没有按时反馈结果的部门, 举报中心有权发出催办、督办通知单。五是开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 确保举报信息进入高度保密的检察举报系统, 任何人无权修改。六是建议成立由主管检察长领导下的反贪、渎检、举报中心负责人组成的“举报线索管理领导小组”, 专门负责举报线索的评估、协调、督查催办工作, 使举报线索的管理有组织保障, 做到件件有登记、分流有去向、查处有结果, 以防止有案不查、打击不力的情况发生, 从而形成一整套从举报、受理、分流到查处、反馈的科学、快捷、保密、有效的管理机制, 使举报工作走上正规化、法制化轨道。

(三) 加大举报宣传工作力度

要让举报宣传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多样化, 从内容上既要宣传举报知识, 又要大力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能范围, 从形式上可以采取举报知识有奖问答等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励群众参与。要广泛利用电视、报纸、公益广告、互联网等宣传媒体, 在全社会营造“举报光荣”的立体氛围。通过宣传, 增强群众的监督、参与意识, 提高举报质量。只有把调动人民群众的举报热情和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上升到与反腐败工作同等重要的位置时, 腐败分子才没有立足之地。

(四) 加强举报队伍的自身建设

举报工作的好坏, 不仅关系到检察机关反腐败斗争的成败, 也直接影响到检察机关在群众心目中的地位, 更直接危及到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和生命安全。举报工作的特殊性, 要求举报工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检察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因此, 加强举报队伍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 是提高举报队伍战斗力的根本保证。

(五) 完善举报人保护机制

切实加大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和打击报复陷害举报人行为的力度, 要建立一整套严格的保密制度, 应明文禁止将举报材料转给被举报人单位及其上一级主管单位, 违者严肃处理。对打击报复举报人的, 实行举报必查制度, 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以消除群众后顾之忧。同时, 对利用举报诬告陷害他人的, 也应给予严肃查处。

随着反腐败斗争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步伐的加快, 完善举报制度的呼声也日渐高涨, 特别是众多专家、学者以及关心中国法治建设的公众, 都为健全和完善举报制度踊跃进献良策, 例如, 推行密码举报、对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立法、设立举报人奖励基金等等, 这些都不失为非常好的建议。作为置身于反腐败前沿的检察机关, 理应为早日付诸实施这些良策而积极实践探索、积累经验, 让英雄流血又流泪的悲剧不再上演。

篇14:安全生产奖励举报制度

5月1日发布了《关于对高空抛物不文明行为举报奖励实施细则》并集中开展了为期一年的整治高空抛物有奖举报行动。市民可通过邮箱、电话等方式举报,需提供时长不超过1分钟的清晰视频,或3张以上的连拍照片,对能提供有效证据,经查证属实的并能够锁定当事人的,按每一例奖励人民币100元,对高空抛物者罚款50元。

5月5日硚口区汉正街一社区70余岁爷爷因为从楼上扔下一袋生活垃圾,成为首例受罚者。

5月11日江汉区胡先生因举报汉兴街常二社区某小区高空抛香蕉皮,成为首例获奖者。

武汉市城管委首倡的整治高空抛物活动,引起市委、市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从5月11日开始,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述永每周率队,已经3次走近街道、小区查看和调研。5月11日上午在汉正街旌德社区调研高空抛物情况时,李部长恰巧目睹了一住户高空抛物行为。

根据李部长的要求,武汉市城管委、文明办、公安局、房产局等单位积极行动,已形成了强有力的联动机制,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高空抛物活动在全市高调展开。如今,江岸区台北路的银发志愿队加大了巡查力度;武昌区水果湖街开展“创无高空抛物街道”启动仪式,辖区80余家物业公司的2400余个摄像探头,将加入到高空抛物的监控行列,力争用半年时间,争创“无高空抛物示范街道”;全市全部17个城区的街道和社区都积极行动起来了。

武汉城管委整治车窗抛物,引起全国关注和效仿。整治高空抛物活动,不仅会进一步提升武汉文明城市品质,也将成为整治不文明陋习和顽疾的样本。(通讯员 肖敏)

上一篇:适合六一儿童节发的朋友圈文案下一篇:活法员工读后感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