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201

2024-04-09

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201(精选7篇)

篇1: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201

心理健康教育交流材料

四一班

我们知道,在学校里,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不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熟悉,而且对学生的思想、道德、行为等情况熟悉,因而班主任容易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心理辅导关系,能及时为学生指点迷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困惑,是学生最佳的“心理医生”。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我尝试着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确立平等观念,懂得学生的心理需求

我所教的学生存在各方面差异是一种客观存在,是班主任有针对性进行思想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但绝不是班主任对学生采取不同“标准”和“政策”的依据。从教育实践来看,个别班主任对学业成绩不一样或家庭背景不一样的学生,采取不平等的态度,这种行为,一方面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班主任的威信。实际上,每个青少年学生都处在成长过程中,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需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希望班主任在教育中一视同仁地平等对待他们。

【案例1】小峰是一个喜欢游离于集体之外的学生,无心向学、成绩差。但是,该学生性格开朗、重感情、遇事果敢,针对这些情况,我满腔热情地关心他、开民他,让他体会到老师的善意和温暖,以免产生感情对立,同时我与体育老师商量,特意安排他当体育委员,在平时的班队会上我也及时表扬他的优点,让他感到与班里同学是一样的,此后,他渐渐地变得勤奋好学,学习成绩也一点一点地进步。

因此,我觉得班主任必须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这种平等是一种人格的平等,它并不排斥班主任在具体的施教过程中的因材施教,有的放矢的思想教学工作。如果班主任不懂得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或是明明知道而没有教育过程中加以实践,那么思想教育工作必然失败。

二、掌握心理卫生知识,矫治学生的心病

青少年时期,学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但生理的发展往往快于心理发展。从主观方面来说,一方面,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和社会认识能力有了很大的发展;另一方面,由于社会阅历少,经验不足,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不成熟,对社会的认识和评价也比较肤浅,从客观方面来说,现在的整个社会对教育的期望是越来越高,而父母们对子女所寄的厚望也不顾他们的实际情况,再加上一些学生在班里与同

学缺乏有效的沟通,常常有种没有被认同的感觉,缺少一个比较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在主客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往往使学生处于一种高强度的心理负荷之中,日积月累,势必使一部分学生产生焦虑、抑郁的心理,产生一种无法摆脱的心理障碍。俗话说,心病还得心药医。

【案例2】我班的小林同学因家中生活困难且有一位精神失常的妈妈,同学们知道这些情况后,有的暗地里议论他,甚至不与他交往,所以他常闹情绪,读书迟到,作业拖欠,殴打同学。于是我到他家家访,了解他情绪低落的原因,之后我就主动亲近他、关心他、开导他、帮助他,并严厉地批评那些对他指三道四的人。同时在班会课也对全班同学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同学能亲近他、关心他,使他慢慢地恢复了信心,勇于同生活挑战。

因此,作为班主任只有全面经常地了解和研究学生心理疾病产生的原因,才能启发、引导学生。使他们的情绪和心理得到调节,帮助学生解开心头之结,恢复自我,找回自信,从而确定正确的行动方向。

三、调动情感,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过:教育活动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班主任工作中必须为情感的碰撞、交汇、化合提供足够的能量,他不仅发生在操场上,发生在课间十分钟,而且发生在事先无所准备的最自然的生活与情景中。调动了学生的情感,等于是班主任打开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心中健康向上的意识,从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比如,有一段时间,班级里发生好几起因小事而发生口角,既而恶言相向的吵架事例,严重影响到整个班级。事后,我不是武断地各打五十大板,而是找当事人心平气和地了解情况。然后,我以这个时机,召开一个主题班会。班会以小组为竞赛单位,安排了学生喜闻乐道的歌曲、典故、谚语、名人名言等项目,围绕着“团结、友情”进行了紧张的比赛,学生情绪高涨,竞相参与。当活动进行到高潮时,我在黑板上写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几个大字,接着播放了《朋友》这首歌曲,再一次引起全班同学的情感共鸣。随着如潮般的掌声,几个吵架的同学彼此不约而同地走向对方,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次班会后,同学们更体会到“包容”的涵义了,班级里形成了团结向上的班风。

另外,在“献爱心”活动中,平时的一些捣蛋鬼都慷慨地伸出了

援助之手。抓住这个时机,我谈了爱的含义,谈到了什么叫高尚,使同学们从奉献中体会到自身精神的愉悦。通过这样的“以情动人、以情导行”,学生处在和谐、融洽、振奋、饱满的情绪氛围中,促进了心理的健康发展。

四、开设“悄悄话信箱”,当学生的知心人

如今有许多小学生心中的烦恼极少告诉父母,对老师也保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一些言论越来越少向父母、老师、同伴倾诉,也不敢在别人面前公开自己的烦恼。针对学生这一心理特点,开设“悄悄话信箱”,可以让学生打开心扉,倾诉“心声”,让老师及时地解开学生的“心结”,较快地消除他们的心理问题。

【案例4】本班的班长小薇,她工作积极、认真负责,是老师的好帮手。班上谁上课捣乱、下课谁追逐打闹,谁放学后在学校周边摊点买零食,她都会公开批评。为此,得罪了一些同学。不久,“悄悄话信箱”收到了有关小薇“多管闲事”、“太霸道”、“要求撤换”等投诉信。此事对她打击挺大,她在“悄悄话”上写道:“老师,我一直认为严格管理是关心他们,为集体着想,想不到没有得到大家的支持和理解,真是好心没好报。”事后,小薇的积极性被严重挫伤,情绪低落,并提出辞职。我获悉后,及时找她谈心,并着力对其进行引导教育,诱导她怎样对待同学的误解和批评,怎样对待集体和个人问题。对此同时,在班里召开了“怎样评价班干部”、“怎样才是爱集体”主题班会,引导班里的舆论导向,消除了班干部心理压力,也化解了小薇与同学之间的冲突,开设“悄悄话信箱”,让班主任及时、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以及同学之间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做到有的放矢,“药”到“病”除。

总之,对于学生心理存在的种种问题,永远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课题,它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工作者的辛勤探索,才能使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培养出智力健全、身心健康、高素质的一代新人。

篇2: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201

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重兴中学范登清

各位领导、老师大家好!

值此秋高气爽,和风徐来之日,我们欢聚一堂,为了学生的未来,畅谈经验。我根据我自身的特长与爱好,随时随地细心观察着同学的一举一动,适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与大家分享一下我在实践中的几点收获。

一、针对问题学生

1、用合作化解矛盾

敬爱的班主任们,当学生之间出现矛盾时,你们会怎么处理呢?

我看到的班主任,大部分都会说服教育,或者严肃批评,再就是写保证书了,现在我想给你们推荐一个我百试百灵的好方法,那就是——当孩子气势汹汹的让你评理时,您不必生气,孩子间没有解不开的疙瘩。您可以让他们一起解决一个小问题,或者是一起干点事情,这样当他们做完时,他们就会感到做那件事离了谁都不行,还合作的很愉快呢,脸上的表情自然就会由阴转晴。这时候只要您一点拨“还生气吗?”他们还会互相笑笑“不生气了。”

有一次,我在教室批改作业,两个男同学跑来,都急着指责对方的不是。这时,我说:“你们两个先把腿搭在一起,在原地转二十圈吧。”他们互相问对方:“怎么搭呀?”我说:“你们自己想办法啊。”最后,他们两个把腿勾在一起,还一边蹦一边笑呢!蹦了二十圈还没有要停下的迹象,我把他俩拉到面前,问他们:“刚才怎么回事?”这时,他俩好像判若两人,“老师,没什么,其实都是我不好。”“老师,我也有错误。”看到他们的表现,我非常高兴,“看,刚才你们合作的多好,以后还至于为那么点小事而伤了朋友情谊吗?”“不至于。”一场纠纷就这样轻而易举的解决啦。

孩子们之间有矛盾很正常,他们都是家里的小皇帝,谁也不想让着谁。但他们的矛盾只是表面上的,他们不会真正的怨恨谁,只要让他们意识到不要为那么点小事情红脖子,并且一个巴掌拍不响,他们以后还会在一起玩,还是好朋友。

各位同事,简单吧?好方法彼此分享啊!您也试试吧!

2、用怀抱温暖你

每一个班级都会有自卑的孩子,这些自卑的孩子与其他同学一样,也同样希望得到爱。其实他们更渴求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热情的怀抱。

在我的班主任工作中,除了平时对这些自卑孩子的耐心、关心,在课余时间我也会对这些孩子表现出很大的兴趣。

还记得有一次玩“贴膏药”时,我也参与到孩子们之间,当他们抓我时,我看到了一个孤独的身影,他嘴角也露着微笑,这微笑完全是在欣赏别人的快乐,而自己却融不进这个圈子。这时,我跑过去抱住他:“我贴L”。“老师,L是多出来的。”“没关系,咱可以再去找个外援,去找张老师和我们一起玩吧。”这样,L就参与到这个大家庭里来了,私下里,我又告诉几个威信高的班干部都去贴L,并且嘴里还要喊着:“我贴L。”其他同学发现L这么受欢迎,他们也纷纷往上贴,嘴里也喊着:“我贴L。”像是今天的目标都是贴L。其实,L跑的很快,表现的非常好,在他追逐的过程中,还可以听到他“咯咯„„”的笑声„„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除了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再者就是——爱的需要,自卑生之所以自卑,主要是没有得到别人的关注,所以他们感到他们是孤独的、不被人喜欢的,我在教育过程中深深的知道这一点,所以,我小心的呵护着学生的自尊心,让他们更加喜爱自己、接纳自己,对于自卑心理比较明显的孩子,我会动员全班同学多与他们接触,让他们从自己的“孤独世界”走出来,融入到

整个大家庭里来。让他们也愿意接纳别人、喜爱别人,从而更加热爱生命、热爱生活。

二、有效利用心灵氧吧

1、在你没有被别人认可时,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为了让学生走出心灵困境,我在班级里建立了班级的的心灵氧吧,每天早上与学生一起做深呼吸,一起从脚跟发出一种向上生长的力量,一起静静的聆听自己的心声,一起走进小故事,这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情。

每天的心灵氧吧结束,我们都会拿出两三分钟谈谈当天小故事给我们的启迪,让我们的心灵氧吧真正的落实到实处。

还记得有一次,心灵氧吧讲述的是——《自己是自己的伯乐》。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

他是一位不幸的少年,因为身材的矮小常常被人忽视。

上小学的时候,学校举办小发明比赛,由于班级推荐的名单中没有他,于是他找到老师表示愿意参加比赛,老师尽管有些犹豫,仍答应了他。几天后,他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无尘电动黑板擦,不仅在学校获了奖,还在市里获得了一等奖。

上中学的时候,他的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一次,电视台、省教育厅,省科协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经过长时间思考后,他给电视台打去电话,“擅自”决定代表自己的学校报名参赛。结果他设计的电动车防滑带获得此次大赛的一等奖,也为学校争的了荣誉。

2003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了增进各国文化交流,决定举办一次“全球青少年文化论坛”,在全球每个国家选择一名14岁以上的青少年赴巴塞罗那参加活动。这一次,他又主动报了名并入选。全国共有120名青少年入选,从中只能挑选一人。组织者把120人分为12个小组,每组选一名代表上台演讲。不幸的是,他没有被小组推选上。他找到主持人,希望能得到一次演讲机会。主持人和评委沟通以后,终于答应让他上台试一试。2004年3月,他接到了联合国的正式邀请,5月12日,身高只有1.2米的他,作为中国唯一的一名代表站在了国际论坛上,他的演讲赢得了场内持续热烈的掌声。2004年12月,法国著名儿童动画片制作中心专程赶赴中国,为他拍摄专题片。

他的名字叫姚跃,一位当时年仅16岁的中国少年。在接受西班牙国家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姚跃说:当你被别人忽视时,记住一句话-----你自己就是伯乐。

当听完这个小故事时,我问同学;“你是自己的伯乐吗?”没有同学回答,但从他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们正在思考,现在拿出笔来在本子上写下自己的优点。同学们写下的有特长、有自己哪方面的品质好。我说能够正确的意识到自己有什么优点是非常重要的,你要把你的优点持续下去,并且有一个发展的目标,坚持下去永不放弃,总有一天你也会与众不同,你自己都意识不到自己会有那么大的潜能,自信、坚持会为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未来。现在就做一匹即将远征的千里马,带上自己这位伯乐,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吧,让我们相约在二十年后。

请同学们记住——在你没有被别人认可时,你就是自己的伯乐。

2、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今天的心理氧吧为我们讲述了这样一个小故事:

小时候,有一次我哭着回家。因为在学校的活动里,老师派我扮演一个小角色,而我的同学却扮演主要角色。母亲听后冷静地把她的表放在我的手心里,问我:“你看到了什么?”我回答说:“金表壳和指针。”母亲把表背打开后又问我同样的问题,我看到许多的小齿轮和螺丝。

母亲对我说:“这个表假使缺少这些零件中的任何一件,便不能走了。就连那些你几乎看不到的零件也是一样重要。”母亲的教训使我毕生难忘,我明白了即使去做不可能被人赞赏的“小事”也是相当重要,而且有意义的。

听完这个小故事,我们又照例对故事内容进行了讨论。

从这个小故事中,同学们都能够意识到再小的事,最不起眼的小角色,也有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当我无意识问起:“同学们,你们自卑过吗?”刚开始,没有一个同学举手。后来,我说:“现在,请同学们闭上眼睛,问问自己‘我是个自卑的孩子吗?’”

这时,有两个同学举了手,接着同学们陆续的把手举起来。两分钟之后,就剩下9个同学没举手。

让他们放下手,睁开眼之后,我说:“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卑心理,老师也会有自卑的时候,经常看着这个人这比我强,那个人那比我强,总是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那一定是比不过别人的。我们应该正视自己,对自己有个正确的评价。”然后,我又让同学们想了想自己的优点,及以前自己做成功的事,找一个简单的理由喜欢上自己。

最后,我们总结出——大家不同,大家都好!

三、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

特殊的心理健康课——班级职位拍卖会

在心理健康课上,我根据我们班的情况举行了一次班级职位拍卖会,现场竞争异常激烈,应该是一次比较成功的拍卖会,也是一次比较成功的心理健康课。在此把经验介绍给大家,希望我们一起讨论。

新学期接手七年级一班,同事都告诉我这是一个好班,我心里也挺高兴,因为和张老师搭伴。可没几天,我就发现了问题,不管做什么事情学生都不温不火,给我的感觉就是像一锅水,怎么烧都沸腾不起来,这一点也取得了张老师的认可。我作为一个比较有激情的年轻人,我决不允许我的学生现在就沉闷闷的样子,我决定要改变现状。于是我宣布我们班即将与其他班举行一场羽毛球比赛,允许学生平时带羽毛球到学校玩,但他们一定要注意安全。刚开始只有C自己带羽毛球拍,幸亏李老师路过我们教室门口时与他们一起玩,才引起了他们的兴趣,后来我也与他们一起玩,这样一来教室内外有了原本就应该属于孩子们的爽朗笑声。

三周过去了,我并不满足于孩子们目前的精神状态,我希望他们在课堂上也能够自信的把手勇敢地举起来,希望他们能够有“抢机会”的意识,可是上课回答问题的总是那么几个同学,说教了几次并且结合“亮出你的‘才’富来的”班级评价制度,还是不见有多大的转机。

于是我就利用心理健康课课进行班级职位拍卖会,试一试他们的胆量究竟有多大。拍卖会的主要内容是责任承包制。首先我根据班级情况,明确设立了需要负责到位的岗位,并宣布每一个岗位人数,然后提醒他们一定要考虑好不能乱拍,一旦你拍到了一个岗位就没有了其他机会,而且也许你想拍的岗位往往你拍不到。当竞拍第一个岗位:纪律检查长,三分之二的同学都高喊着“我”、“我”、“我”,于是我选了有责任心的M,确定她为纪律检查长,让她再选四个纪律检查员,这时又多了几个同学的喊声,看着她难以选择的样子,我知道了我的目的达到了,不禁心里暗喜。第一,证明了他们有勇敢竞争的潜能,关键是怎样去引导;第二,证明我的那句“爱护衣服要从新的时候开始,爱护名誉要从小的时候开始。”对他们还是非常有激励作用的;第三,证明他们都是些有责任心、关心班集体的同学。

当二十多个岗位被竞拍走之后,难免有十几个同学什么也没有拍到,其实这也是我的妙计之处,这样竞拍到的同学会对自己的岗位更加认真负责,因为有许多双眼睛正虎视眈眈的盯着他们呢,只要他们有纰漏就会被检举,岗位也会被丢掉,自己的荣誉就会受到冲击。

这次特殊的班会课给我们班各个方面带来了勃勃生机!

……

以上谈到的只是各个方面的点滴。当然,我还会利用语文课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的心理品质,从而使学生受到教育。

篇3: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201

一、在口语训练中提高学生语言应用和心理调适能力

语训练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力、语言组织能力、思维能力。而且,由于口语加强了交流、沟通,能让学生的不良情感得到解脱,从而不断完善自己,形成良好的个性,使自己健康成长。

(一)课前演讲

口语表达是人们交流信息、交流思想、交流情感的基础,演讲更是情感的倾诉,才识的展示。课前演讲的选材范围灵活广泛而丰富多彩,可涉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既可以以理解、尊重、合作的积极心态为话题,也可以挫折、自卑、嫉妒等负面情绪为话题,从而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如“我想要的生活”、“面对挫折怎么办”、“贫困并非你的错”、“自信让我如此美丽”等话题,可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提高正确评价自我、评价他人的能力,进而树立自尊心、自信心。这样的口语训练,一方面可锻炼学生的胆量,使学生在人前能说得有条理,有内容;另一方面对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也有促进作用——关键是要选好切入点,精心设计说话题目,使之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互动性。

(二)课堂讨论

语文教师在课堂进行口语训练时要注意营造和谐的氛围,通过恰当引导、亲切的鼓励可以消除学生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让学生有安全、自由的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自信地在公众场合自由表达,敢于评论别人的意见,展示自己的观点。为使学生有话可说,课堂讨论内容可涉及学习、生活、人际交往等方方面面,但设计的说话题目要有针对性。

(三)职场模拟

为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得到切实的锻炼和提高,笔者在口语训练时设计了求职招聘、面试答询、商务谈判等种种场景进行“职场模拟”。每次模拟前,都会给学生展示一些形式多样的视频资料作为示范样本,如在模拟“面试”前播放《职来职往》和《非你莫属》的精彩片段,在模拟“商务谈判”前,剪辑影视中的相关情节,让学生在观看时注意观察和思考;然后再分组进行创造性改编和模仿,同学们的扮演角色或由抽签决定或由自我推荐;模拟表演之后进行分组讨论与公开评议,开展组与组之间的竞赛,并对胜出方予以不同形式的奖励。同学们的积极参与、模拟现场不间断的笑声掌声都证明了情境教学的强大吸引力!

(四)专项训练

演讲、论辩等具有挑战性的口语竞赛活动,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又能让学生感受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学生的参与积极性都很高。

笔者先后在所带班上组织过成语接力赛、古诗词诵读擂台赛、语文知识竞赛、演讲比赛、辩论会等多种语文活动,都很受学生欢迎。在“手机上网的利与弊”、“早恋的利与弊”为论题的辩论会上,辩论双方为了证明各自观点成立,都查阅了大量资料,收集了大量古今中外的事例作论据,论辩时正反双方或引证材料或联系生活、针锋相对展开了唇枪舌剑。在激烈的辩论中,同学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同时,由于学生实际参与实践,全身心的投入活动,或品尝成功、分享喜悦;或经历挫折、体验失败,有着丰富的心理体验。很多同学们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特长,承担集体活动中的某项任务,从而发现自己的优势、发挥自己的能力。

二、写作训练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一)心情日记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心理不适很多时候是由于内心郁结造成的,因此,通过感情宣泄的方法调解心理,是一种效果明显的行为辅导手段。青年学生心理具有闭锁性,学业压力沉重,社会适应不良,都会使他们的内心充满困惑和矛盾。在学生烦恼、苦闷、内心纠结无助时,老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心情日记(或叫心理日记)来合理宣泄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调节心理的目的;而作为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这些情绪产物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来进一步化解学生内心的冲突,帮助学生度过一个艰难的时期,当学生转过头来再看这些成长经历时,也能够有所启发和感悟。

笔者在所带的几个班级倡议坚持写“心情日记”的习惯,并且延续至今形成了制度。学生心情日记已成为我与学生沟通的桥梁,它让我能够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把握学生的心态,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二)情景作文引导学生进行心理剖析

职业院校学生正处于思维最活跃的青春期,他们对社会的独特看法、对人生的感受,心中丰富、热烈而又经常跌宕的个人情感,必须找到一个倾泻点,写作正是心理倾诉的最好平台。语文教学中的写作训练要把作文和做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命题、指导、批改过程中,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和思想实际,说真话,抒真情,勇于进行自我剖析。例如在《认识自我》的习作中,让学生勇敢地剖析评议自己,一方面大胆地写出自己的才能和优点,另一方面也要客观地剖析自己的不足,寻找以后努力的方向,在反思中逐渐成长。语文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情感发展的脉搏,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话题作文利于优化心理品质

写作是人类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还可以因势利导,把学生常思常想的焦点,讨论、关注的热门话题纳入作文教学内容,不断满足学生倾诉的需要,这样既能解开他们的心结又能提高写作水平。如谈谈“摔倒的老人该不该扶”、“重建圆明园的意义何在”、“对郭美美炫富的看法”、“超女整容致死引起的思考”等,都可以拟题让同学们评论一下,以唤起学生对生活与社会的关注,帮助他们思考自我与他人的关系。

文为心声,学生作文是反映学生世界观人生观、道德情操与理想追求的一面镜子,要学生写出观点正确、格调高尚、看法全面的文章,作文教学中就必须自觉地有计划地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这样一来,在写作能力提高的同时,学生的心理品质也得到了锻造和提升。比如有次在上阅读课时,我看到《中国青年》杂志上有篇报道“我的人生之路怎么越走越窄?”引发了很多关注和讨论。我把文章在班内宣读并复印了10余份分发到各小组,引导学生结合刚刚学过的哲理散文《人生的境界》思考、分析、讨论:文中主人公的人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生?人活着为了什么?人生怎样才有意义?于是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最后我要求学生以“我的人生之路”为话题把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成文字上交。这对学生是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引导他们认识到要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人生应该活的有意义。因为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情可抒、有议可发,这样的课堂学生喜欢上,这样的文章他们喜欢写。

此外,要充分发挥作文教学的特殊功能,还要善于利用作文教学反馈手段。一是话题要指向学生的心理敏感区,能触发其倾诉的欲望。二是要注意作文评改的反馈形式,对反映出心理问题的作文,要以谈心的形式面批面改,借此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面临的心理困扰。三是要本着向学生负责的原则,真正帮助学生消除心理压力,同时遵从保密原则,不向任何人泄露其反映的心理问题,以免给学生带来新的心理干扰。

篇4: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一、营造心育环境,让健康心灵在美好氛围中成长

校园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功能,使人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熏陶和感染。优雅的学校环境能使师生积极向上、奋发进取。

1、学校每学期将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教科研先进个人等优秀师生的先进事迹制作成宣传版面,悬挂在教学楼的走廊上,既美化了校园,又宣传和激励了全体师生。漫步于学校走廊,放眼整个学校。校园无处不文化。墙壁文化丰富多彩,一句句富有启迪的话语时刻温润着学生的心灵;走廊文化主题鲜明,让学生处处受到教育;分楼层设立文明礼仪、中华传统美德、祖国大好河山、祖国传统文化、科技博览等系列专题德育长廊;班级文化生动活泼,书橱、鲜花、格言、习作、绘画,学生用真诚的心和灵巧的手,表达着自己对班级、对学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校园中的一草一木也在教育和影响着全体师生。学生和老师一起动手,给每棵树、每种花都制作了精美的挂牌,挂牌图文并茂,分别介绍了各类花草树木的特点及习性。

教学楼前开辟心理健康教育橱窗,心理板报专栏,真正让每面墙壁成了“不说话的心理辅导教师”。同时我们在校园内还形成了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的“一条龙”服务:心理信箱(心理热线)——心语导播(红领巾广播站)——涂鸦室(宣泄室)——心语室(个体咨询室)。

2、每天早上由全体教师轮流为师生进行10分钟的感恩美文诵读。在美文欣赏时间,不论是在教室的学生还是在教室外的学生,都静静地沉浸在优美的诵读中。这些经典美文犹如春雨不知不觉浸润学生的心灵。每天上课前、放学后,校园广播向师生播放感恩歌曲。学生在优美动听的音乐中感悟师生情,同学情和亲子情。

二、关注教师内心气象,创设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教师首先要心理健康。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心理健康的学生。为此学校全面贯彻“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1、关心教师,一切为教师利益着想。开展各种活动为教师展示才华提供舞台;搭建各种平台着力培养一批本土名师,真正人尽其能、成就梦想。定期邀请心理专家给教师培训,指导

教师运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工作状态。此外,给教师送上生日祝福,看望教师生病的父母,定期召开民主生活会,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

2、创设条件,让教师参加专业的心理培训,为提高心理咨询的质量奠定了基础。我校定期组织教师参加河南省基础教育研究室史彩娥教授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专家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参加的所有教师受益匪浅。为使教师的素质全面提升,我校多次选派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培训。2008、2009、2010分别派教师到厦门、玉溪、银川参加全国心理健康教育专题会议,通过外出学习和交流,教师及时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最前沿信息,不断提高辅导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购置河南省教育厅编制的中小学心理健康书籍,订阅相关的报刊杂志,为提升教师的辅导技巧提供了直接的帮助。

3、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多年来,学校一直都非常注重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每学期学校都为班主任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知识。同时提供机会和舞台让班主任充分交流和展示他们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课大赛。在一次次的交流和比赛中,班主任提高了授课艺术也提升了辅导技巧。工作中班主任都会有意识地运用学到的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处理学生中常见的问题。同时他们经常和心理教师就学生问题进行交流,共同探讨解决的最佳办法。班主任和心理健康教师的通力合作成为疏导学生心理问题的助推手。

三、构建家校网络,提高家长家庭教育水平

家长和家庭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人格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家校协作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持性途径。在开学典礼上,总会邀请部分家长从不同侧面谈了自己的教育孩子的方法,他们无私的经验传递,受到了所有家长的好评。每学期的家访活动扎实进行,通过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合作研究,寻找方法,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家长开放周期间,积极邀请每位家长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直观有效地了解学生在校表现。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们都以轻松的活动、讲解、讨论、交流分享、歌曲欣赏等方式指导家长提高家庭教育质量,与学校合力育人。

四、创新实践模式,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特色

1、有效的班级团体辅导活动。我校一至六年级全部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时间是在每星期一的下午第一节,时间为40分钟。课堂上,班主任针对班级中问题并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给予指导,并采用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游戏、小组讨论、心理训练,案例辨析等生动活泼的形式。课堂以活动贯穿始终,既舒展了学生的心灵,又教给了学生解决问题的办法。

2、他助、互助,使学生心理得到健康发展。建立心理咨询室以来,我们每天下午咨询,接待来访学生。对学生反映的问题,心理教师深入到班级,和老师和同学沟通,了解情况,进行疏导。除此之外,还设立了QQ谈心室、心理信箱,热情为学生服务。在接待中我们的工作越来越规范,做到有记录、有档案,对问题较严重的学生做到“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跟踪辅导。我校的心理老师和班主任已经帮助数十名有厌学、不合群等心理障碍的学生摆脱了困境,2009年来,学生个别咨询人数达两百多,电话、网络咨询更多。“心语室”成为学生放松心灵的港湾。

3、大力推广校园心理剧

校园心理剧集教育性、活动性、趣味性于一身,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深受学生的欢迎。近两年,学校采用了这一全新的团体心理辅导方式,吸引了学生的普遍参与和积极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通过组织教师观摩研讨等活动,校园心理剧已逐渐在校内推广。学校排练的心理剧《考试前后》《阳光心灵》分别获得了市级一二等奖的好成绩。心理剧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的参与性,使他们在参与创作、表演、分享、交流中得到教育和启迪,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4、大力推广心理漫画

校园心理漫画是我校继校园心理剧之后,创造的又一种寓教于乐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式。漫画是一种老少皆宜的艺术形式,学生们都喜欢。学校先后开展了“我手画我心”“快乐你我他”“和谐一家”等心理漫画展评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与漫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看漫画变为画漫画,让学生把心里的想法、困惑、用心理漫画的形式自由地表达出来,而后把学生的心理漫画在校园内展出,让大家分享,欣赏,评说。整个过程,没有刻板的说教,而是充满启迪、充满乐趣。同时这一过程也是同学们进行自我教育,提高认识,净化心灵的过程。受到学生的欢迎,值得大力推广。

五、科研引领,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发展

篇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学要充分关注“人”的身心发展。基础教育伴随着未成年学生成长、求知,是塑造未成年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关键阶段,基础教育要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激发求实创新精神,以实现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要注重学生心理和生理的协调发展,强调在生理发展的基础上充分提高教育发展区中教学的作用,使得心理发展适应其心理年龄。我局历来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其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贯穿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全过程,渗透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不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有效;心理咨询平台逐步规范;学校、家庭、社会互助式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逐步完善。现将我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做法小结如下。

一、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提升教师职业心理素养 我县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领导组,由分管基础教育工作副局长任组长,各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任成员。各学校成立由学校行政任组长,骨干教师任副组长,专兼职教师、班主任为成员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小组。

各学校以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主阵地,科学、规范地组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系科研活动;去年,各学校按县教育局要求开展了《中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及对策研究》、《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研究》、《中小

学厌学情绪的历因及对策研究》等科研课题的研究。

县教育局还请邀请有关专家有针对性地为学校心理辅导提供业务培训服务和咨询服务,利用假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学习,以促进其教育教学中心理学方面的职业素养不断提高。

二、建立危机干预体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据贯彻国家教育部关于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指导纲要》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若干意见》指示精神,合江县教育局关注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为更有效地发挥学校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监护作用,县教育局向各学校提出建立危机干预体系的要求。

由于未成年学生的社会化程度不高, 在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往往会尝试着自己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时候才会寻求社会支持系统的支持, 情绪情感、认知和行为出现问题,给学生、家庭、学校、社会都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心理危机干预就是在孩子还没有出现大的问题的时候,“预先”发现警示讯号并给予及时的保护和干预的过程。心理干预还要注意不同的学生的个性特点、成长经历和生活状况。要注意个体间会有明显的性格差异。这个问题刻不容缓。

学校危机干预体系包括三个方面

1、自救、求救与救助他人防护体系

2、建立学生的自我调节和互帮互助、班主任、心理咨询中心、医院治疗与家庭护理共同参与的四级防护网。

3、应急体系与机制。包括:第一,心理危机报告预警

制度;第二,应急处理支援制度;第三,心理危机处理沟通制度。

通过心理危机干预及预警体系的建立,通过多手段、多渠道解决突出问题,以点带面及时帮助处于心理危机中的未成年学生,有助于预防一些因为心理危机产生的心理“亚健康”状态等非正常心理问题及滋长的一系列问题,有助于促进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三、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智力因素很大程度是先天决定的,而诸如情感、意志、性格、抱负等与认识无直接关联的非智力因素却很大程序依赖后天的养成,也是教育的重要功能。非智力因素有动力作用、目标的定向作用、巩固作用和对智力因素的弥补作用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智力因素的开发具有重要的作用,已成为是现代教育的重要课题。

开发学生非智力因素,就要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明确的学习与生活目标。教育局要求各中小学要在尊重《教育心理学》规律的条件下,做好非智力因素开发的校本科研,各学校相继开展了《农村中小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活动研究》(白沙中学)、《农村中小学生心理亚健康状态成因及对策研究》(白沙中学)、《农村中学生厌学情绪成因及对策研究》(焦滩中学)等多个课题,县教育局派专家进驻课题组,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县教师进修学校对课题研究情况进行评估,成功的经验和成果将在全县推

广。

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各学校德育处会同教务、团委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

1、心理课堂: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基础知识的讲解、心理游戏的体验,增加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学生心理健康素质,完善知识教育工作中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例如教会学生如何正确认识青春期异常情愫的产生及其处理办法,如何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性,增强生命教育等青春期面临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

2、团体辅导:将面临同样疑惑的同学聚集在一起,使他们能各抒己见,将各自的担忧和看法进行交流,达到自我体悟、共同解决、相互督促的目的,这样既增强了同辈团体之间的交流,增进了相互间的友谊,又肯定了个人对自我问题的解决能力,增强了个人对自我能力的认知。

3、个案咨询: 各校心理咨询中心通过书信、电话和面谈等方式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学习进行一对一的心理咨询,让学生有一个倾诉的平台,特别关注早恋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个性磨砺等。建立想应记录档案,对突出的问题向专家咨询,对问题严重学生予以追踪辅导。将有价值的个案予以推广。

4、心理测评,初步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特征、兴趣爱好、以及预测未来发展前景,学校能及时给予帮助,教师能因材施教,学生能明确把握自己未来。

5、各种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学校会不定期的组织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危机干预策略,使更多的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增强对心理将健康的重视程度,提高对心理健康的意识,使人人加入这个弘扬身心协调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四、引领崇高精神境界,树立健康奋进共同信仰

未成年学生心理问题的泛滥,来源于信仰的缺失,尤其是那些过着衣食无忧、不劳而获的安逸生活未成年学生,容易缺失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精神世界充斥着物欲,缺少崇高的理想。

在快节奏的信息社会,未成年学生接受太多的纷繁复杂信息,致使社会意识中的一些糟粕成份,比如暴力、色情、享乐主义、拜金主义、悲观厌世等消极因素严重地干扰着辨别是非能力较差,思想免疫力低下的未成年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由此而出现了思想道德水平的下滑的趋势。

未成年学生过早地进入青涩的“成熟期”,青春期早恋现象、厌学厌世等具代表性的现象与日俱增,而未成年学生正处于思想叛逆的阶段,传统方法,让未成年学生远离社会,封闭式地成长在学校这一方净土也无法“堵”住其思想和心灵的奇妙变化,“堵”的方法已近“无济于事”。堵不如疏,我们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加强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和社会化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树立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用健康向上的精神信仰占领未成年学生的思想阵地。

为树立崇高的精神信仰,我县各中小学分别制定并实施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计划》,通过励志讲座、社

会实践、专题讨论、演讲会等方式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阶值观,各校还向学生发放《中小学生必读名著目录》,要求中小学生每期至少读一至二本名著,将思想文化精华通过诵读名著的方式传递给学生。

本学年初,教育局组织了传统文化经典涌读活动等,旨在宏扬传统文化,树立中小学生崇高理想。活动中,人民小学优秀作品《三字经》,城关中学《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佛荫中学《蜀道难》,白沙中学《雨巷》等诵读作品都崭露头角,获教育局表彰。

五、构建归属感荣誉感,以和谐文化促教学发展

归属感和责任感密不可分,责任感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产生对某些东西的归属感。根据胡塞尔(德国著名哲学家)的生活世界理论,学校教育世界是学生的两大生活世界之

一。在这个世界里,学生应感到自己是在亲身参与学校教育并从中体验到快乐,进而获得良好的学校发展。学校满意度作为衡量学生学校福祉的重要指标,是学生对其学校经历的全面认知-情感评价,这种评价也是影响学生学校行为表现和心理体验的重要因素。罗杰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率先提出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等人的研究已证实在校积极学校归属感的形成有助于学生在学业上取得成功,同时学校归属感与一系列问题行为有着密切的关联。那么,能否通过建立一个温暖和谐的环境,提高学校归属感来提高学业成就,矫正在校问题行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其中教师的关心支持和合作学习的教学方法是公认的目前最有效的两种培养

学校归属感方法。学生对学校产生归属感,以校为家,必然产生集体主义的荣誉感,而这些情感可以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合作精神。在一个充满温暖、和谐健康的集体,师生可完美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理想境界。这种和谐的文化氛围也必然产生巨大的凝聚力,促进教学的向前发展。

以上是五点,是结合我局实际工作情况的粗浅体会,不当之处,请列位斧正,谢谢大家。

篇6: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

值此艳阳高照,和风徐来之日,我们欢聚一堂,为了学生的未来,畅谈经验,虽然我从事心理健康教育还不到一年时间,可我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一学科。我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书先育人,育人先育心。所谓的心,指的就是心理健康教育,它就象学生一双隐形的翅膀,如何让学生更好的在蓝天中飞翔,是我们考虑的问题,在这里谈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浅知拙见,抛砖引玉,不妥之处,敬请各位领导和同仁给予指导。

一、正确理解健康的含义

如果你问一位孩子“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还包括一个人思想心理上的成熟稳定的发展,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

二、目前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现在不少孩子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专家曾经对16472名小学生进行调查,心理健康的占78.9℅,中度心理行为问题的占16.4℅,严重心理问题的占4.2℅。主要表现为:学习问题,行为问题,情绪问题,个性问题。为什么在小学生会有这么严重的心理问题呢?

1、社会的竞争压力巨大,如何使孩子生活的更好,更适应挑战,一些家长打好提前量,只重视孩子们的学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还有课外的各个补习班,使学生在学海中过早的苦游,感受不到成长中的乐趣。

2、一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形同虚设,为了应付上面的检查,还有一些偏僻的学校根本不开设这门课,在学生的成长中,没有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3、随着人们思想的开放,离异的家庭越来越多,没有了父母贴心的教育,很多孩子几乎成了离异家庭的“牺牲品”。

4、小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形成,极易受到外界的不良影响,诸如网络游戏,凶杀、色情等信息,不仅影响学生的学习时间,更对孩子的心理,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三、课程安排

本学期我所教的是五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出现性成熟的现象,尤其是女孩子,这同社会文化传播,营养的改良,人文观念进步的刺激有直接关系,本着五年级学生这些生理心理的特点,按上级的要求五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共安排八课时:《我也能行》、《让怯懦离开你》、《谁都不喜欢他》《让紧张远离你》、《同学哭了》、《多彩的情绪》、,《欲速则不达》、《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我在选材中,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想办法让学生了解和体会:别人能做到的,我一定能做到,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如何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爱护他人,跳出自己故事的圈子,来观察自己,学会换位思考。激励学生做一个乐观,充满活力的阳光男孩或者女孩,让学生知道你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你无法控制别人,但可以掌握自己,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四、教学方式

1、在每课的教学过程中,合理利用多媒体,使学生产生视觉享受或者刺激,走进学生的内心,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联系学生实际达到师生共鸣,例如:在教学《多彩的情绪》这一课时,我采用的各种情绪表情差异很大,有夸张的老革命的大笑,还有孩子们喜欢的卡通人物的哭和怒等,利用这种反差产生视觉效应。问:你在高兴时是什么样子的,不高兴时又是什么样子的?快乐的情绪能够让人一身轻松,所看到的景物更美,利于学习和生活。

2、注重多种方式的引导,如现场采访、情景表演、新闻调查,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按照上面要求特别安排了《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应该说是一场及时雨,在本课教学中,我先是对学生做了现场采访:你对艾滋病了解多少?为什么这么恐惧?导入本课,我能看到孩子们期待的眼神闪着亮光。我把这一课的重点放在艾滋病的的传播上,我平静的直言不讳的地介绍了艾滋病可以通过性传播,告诉学生们洁身自好是多么重要。

情感体验在心理健康教学中占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些情景表演,开始的时候,学生边表演边捂着嘴在笑,在此教学环节中,我做了特别的指导,告诉学生:你是故事中的人物,要去打动你的观众,不要和观众共鸣,慢慢学生就进入境界中,达到感染和教育的目的。

篇7: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材料201

关键词: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

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末,由一线教师率先发动,继而政府推动,走的是一条“自下而上”的发展模式。2001年以来,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入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由教师“个体”的自发行为转变为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的行政行为,依托行政力量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成为这一时期的主旋律。

经过几年的跨越性发展,目前,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四级组织网络基本完成,心理辅导课有了相对固定的课时安排,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日趋规范,同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实现了从自发、自愿的“教师游击队”向专业化队伍的飞跃。本文拟就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验、问题与反思作一番阐析,作为一个发展的案例求教于同仁,以共同探讨国内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一、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经验——以专业化为核心

2001年以前,浙江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部分教师与学校的自发行为,缺少专业指导以及统一部署。2001年,浙江省教育厅设立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依托行政力量来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由此,零星的、自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方式开始转向有计划的、行政推动方式。在行政力量的推动下,近几年来,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迅速,专业化水平有了突飞猛进的提升。

(一)完善制度建设,组建四级组织网络与专业支持网络,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大发展

浙江省依托行政力量推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主要从以下两条途径进行:

1.完善制度建设。在制度建设方面,鉴于2001年以来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基本上处于一个“量”的扩充阶段,这一阶段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的重心主要集中于组建组织网络与建设教师队伍。2001年以来浙江省指导中心颁布的10个文件中有7个涉及组织网络与教师队伍建设。在量的扩张达到一定程度后,下一阶段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建设的重心将转向考核评估制度的完善。

2.组建组织网络。在组织网络建设方面,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两大鲜明特色:一是组建四级(省、市、县、学校)组织网络,将学校一级纳入行政组织网络进行建设;二是组建专业支持网络,诸如公益性的辅导热线,弥补行政管理下辅导资源的缺失。

(1)组建四级组织网络。2001年,浙江省教育厅成立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要求各市、县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组建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同时要求学校设立心理辅导机构,统筹全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省指导中心的推动下,2001~2005年,浙江省进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网络的快速组建期。到2005年12月,浙江省市、县、学校一级辅导中心的覆盖率已分别达到100%、72.8%、54.5%,全省层面的四级组织网络基本建成,保证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浙江省各级指导中心的人员组成基本上是以兼职科研员为主,中心主任一般由教育局领导担任,中心成员由各处室负责人及有关专家组成。组织队伍的地域特色决定了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特色:以课题研究引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在教育局的统筹下整合各方面资源保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2)组建专业支持网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它的推进不仅需要行政组织网络的保障,同时还需要一套专业机构(诸如心理教研网络、心理辅导站或心理热线等)的支持。因此,浙江省部分市、县(如杭州、宁波、温州、湖州、嘉兴等地)在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组建工作后,开始在常规的心理辅导途径之外尝试开设心理热线或心理辅导网站,利用晚上或周末休息时间为学生及家长提供心理咨询。

浙江省各地的心理热线基本上由市教育局组建,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承担具体工作,是一种公益性的热线,主要利用晚上与双休日时间提供服务,服务对象的主体是学生。热线的工作人员由各市受过专业训练并有丰富经验的来自学校一线的心理辅导员组成,由于缺少经费的支持,他们基本上是凭借一腔热情,自愿贡献时间和精力,不计报酬和收入。

浙江省筹建市、县一级的心理热线与辅导中心的目的,一方面在于为学校心理辅导站难以覆盖的部分群体提供心理辅导或心理援助;另一方面则在于为学校的心理辅导特别是个别辅导工作提供更高一级、更专业一级的转介及督导的支持网络。

专业支持网络作为浙江省一股重要的心理援助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行政管理之下辅导资源的缺失,满足了教师、家长与学生对心理辅导的强烈需求。但由于条件的限制,目前浙江省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支持网络还存在明显缺陷:一是结构松散,基本上是以自愿的方式组织。缺少资金与制度的保障;二是功能单一,覆盖范围有限,目前,专业支持网络的指向对象以学生群体为主,主要承担辅导工作,尚不具备对其他辅导机构的督导功能。

(二)参考国际经验,完善上岗资格认证制度的设计,使心理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

浙江省以专业化为核心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实施上岗资格认证制度,即资格准入制度。根据各国对心理辅导员的素质要求,浙江省的学校心理教师上岗认证制度主要围绕以下三个重心进行设计:

1.细分专业要求。学校心理辅导有两个专业内容,团体辅导与个别辅导,团体辅导以班级活动课的方式进行,个别辅导以个别咨询的方式进行。我们认为,相对于团体辅导,个别辅导具有更高的专业要求,应该有专门的咨询理论与技术的训练,因此,要求我们在培训、认证中引导、细分这种专业要求。

2.强调实践操作。我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成长不仅需要一定的理论培训,更需要一定的实践操练,新的资格证书的专业等级应该与教师的实践积累挂钩,还需要一定的督导。

3.注重专业督导。上一级资格证书的持有者负责对下一级资格证书持有者的活动课设计以及个案辅导的督导工作,以保证辅导工作的有效性。

因此,浙江省的心理教师上岗认证制度,分A、B、C三个等级,并具有以下两点鲜明特色。

(1)在职责划分上:A级资格证书的发放对象为县(区)心理辅导中心的负责人,负责对区域内B证教师的督导;B级证书发放对象为学校辅导站站长,负责对本校C证教师的督导与考核;C级证书发放对象为一般的心理辅导教师,负责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三个资格证之间职责明确。形成一个有梯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促进年轻教师的专业发展。

(2)在认证设计上:A级资格证书培训与认证的重点在于个别咨询的理论与技术;B级资格证书的认证重点在于心理辅导课的操作实务;C级资格证书培训与认证的重点在于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三个专业等级之间的晋升有一定的实践积累要求。如,申请B级资格证书,需获得C级资格证书后个别辅导的实习时间累计超过20小时且心理辅导课累计超过30课时。

浙江省心理教师上岗资格认证制度的设计,参考了西方各国对心理辅导人员的从业要求,从专业培训与实践操作两纬度对专业等级进行划分,并通过建立常规的督导机制引导教师的专业实践与发展,是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大特色,也是培养一支合格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从行政层面推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证。

(三)以心理辅导站建设为抓手,推进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

浙江省的学校心理辅导站是一个综合的载体,是学校一级的组织机构,涉及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其中包括组织机构、人员的配置、辅导课的开设与辅导室的建设等方面。

2001年以来,浙江省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大致有以下三种模式:一是以研究促发展,通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研究,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浙江台州为例;二是以基地促发展,通过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学校与实验基地的方式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以宁波为例,参考的是台湾模式;三是以评选促发展,通过心理辅导站的评选来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以杭州为例。在这三种发展模式中,第一种出现了中断与停滞;第二种影响有限,仅限于宁波等地;就实践效果而言,第三种发展模式最佳。目前,浙江省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进主要借助的是第三种发展模式,兼顾第一种模式。

以下,本文将着重介绍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站建设中心理辅导课的开设以及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情况。

1.心理辅导课的开设。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以发展性目的为导向的,心理辅导课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阵地,保证心理辅导课的正常开设是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之一。2001年以前,浙江省各区县对心理辅导课的开设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基本上由学校自行安排。2001年开始,浙江省部分地区通过心理辅导站的等级标准对学校心理辅导课的开设提出指导性的意见,但实施的自主权仍在学校。

由于缺少统一的课程设置意见,浙江省学校层面心理辅导课的开设相对增幅缓慢,根据我们的统计,到2005年12月,浙江省只有25%左右的中小学开设了心理辅导课。目前,浙江省高中阶段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学校比例最高,其次是初中和职高,小学比例最低,任课教师基本上是以兼职为主,平均每周3—5节。在年级安排上,小学与初中基本上覆盖所有年级,或安排在中高年级;而高中则基本安排在高一年级。

在心理辅导课的开设方式上,浙江省大致有以下三种基本方式:一是校本课程中设立心理辅导课,由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授课,两周一次或一个学期不定期安排一些主题,这是部分特色学校的行为;二是在班队活动中开设辅导课,由班主任授课,这部分学校占大多数;三是在地方课程安排辅导课,这类学校的数量目前在逐步增加。

在教材使用方面,浙江省的心理辅导教材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有省编地方教材(《人自然社会》).有上海、北京等地的教材或读本,也有学校自编教材,多数情况是心理辅导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需求,参考有关辅导资料组织教学。

综观上述,浙江省中小学的心理辅导课开设已经有了相对固定的课时安排,在班队活动、校本课程或地方课程中安排课时,并且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的开发也日益繁荣。其主要的困难在于学校心理辅导课基本上是单独设立,没有融入整个学校的教育体系之中,缺少统一的、以校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同时,由于评价标准的缺失,心理辅导课的实际效果也难以评价。

2.心理辅导室的建设。截至2005年,浙江省约30%的中小学已设立辅导室,高出开设辅导课的学校数5个百分点。从分布上看,目前,浙江省中小学辅导室主要集中在初中、重点高中及职业高中,在地区分布上,杭、宁、温三地占大多数。

在设立辅导室的学校中,高中设立辅导站的学校比例最高,接近半数;其次为初中与职高,约三成左右;小学设立辅导室的学校比例数最低,不到两成。在开放时间上,高中与职高一般是在中午与课外活动两个时间段开放辅导室,每周的开放时间在6~8小时;小学则一般每周安排两至三天的中午开放辅导室,每周开放时间只有2~3个小时。

在人员配置方面,设立辅导室的学校一般配有2—7名辅导员,轮流值班,以兼职人员为主,其中初中、高中与职高有部分专职的心理辅导员。在年接待率上,大多数学校的心理辅导室年来访者在100人次左右,平均每天接待1~2名学生。

在硬件配置与资金投入方面,浙江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发展领先。随着浙江省校舍改造工程的完成,学校的办学条件已显著改善,目前我省中小学的心理辅导室基本上都是单独设立,建筑面积在10—30平米左右,并且配有电脑或测试软件。

综观上述,目前,浙江省的学校心理辅导室建设已有一定的规模,有30%的中小学已设立辅导室。从辅导室的配置标准来看,多数学校配有独立的辅导室、有固定的时间保证、有一支相对专业的辅导员队伍,基本能够承担起对本校学生进行心理干预的任务,每年100人次的接待率基本能够证明这一点。但由于缺少相关制度的保证,目前,浙江省的心理辅导室在年接待率以及辅导工作的规范化方面尚存在较多问题。

二、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反思与展望

(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游离于学校的整体规划之外,并且缺少发展的保障制度与督导机制

2001~2005年是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全省11市100%建成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除台州、丽水两市之外,其余纳入统计的市、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组建工作覆盖率均达到100%,总覆盖率达72.8%。但学校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缓慢,到2005年12月,全省只有25%左右中小学开设了心理辅导课,30%的中小学设立了辅导室。

学校层面的心理辅导站建设推进缓慢,原因如下:

1.部分学校领导及教师尚未真正转变观念,未充分认识到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有部分学校领导尚未转变以“升学”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仅仅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学校教育的一个辅导功能,或作为一支“救火队”,未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进行整体的规划,并以学校课时紧张为由,拒绝将心理辅导课纳入学校课程计划。

2.相关制度的缺失

(1)在职称方面:浙江省学校心理教师的职称系列一直未能解决,影响了这支队伍的稳定性以及专业建设的进程。2001年,省教育厅在省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立之初就提出,要从2001年起,将中小学心理辅导教师纳入中小学教师职务评聘范围,但具体的人事制度一直没有出台,期间有人数不少的专职教师辞职、转行。直到2005年浙江省教育厅的职称评定文件中同意部分优秀的心理教师申报德育教师系列,心理教师的职称问题总算基本解决。

(2)在课程设置方面: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缺少统一的课程设置指导意见,每学期开多少课、课程的安排与导向,基本上都是由学校自行决定。学校自主安排活动课的开设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学校特色,兼顾本校学生的需求,但其弊端是显然易见的,缺少内容的系统性,同时在时间上也难以保证。

3.缺少后继的督导与评估措施。在学校层面,由于没有将辅导站建设与等级学校、示范学校的评估挂钩,学校在推进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缺少动力。在教师层面,由于没有跟进的督导与考核机制,没有将教师的辅导实绩与资格等级及职称挂钩,有许多获得心理健康上岗资格证书的教师并没有在学校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即便教师有兴趣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但由于缺少制度的保障,多数学校的心理教师仍以单兵作战为主,没有形成一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团队,不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

(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缺少定期的评价与反馈机制,对全省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以及全省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状况缺少调研与监控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提升学校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水平是一种个体的状态,而不是一种基本的能力。因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要根据本地或本校师生的心理健康状况选取辅导内容与辅导策略,一种“适切”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是“以校为本”的,应该由学校根据指导纲要同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一个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并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定期进行修正。为了制定一个心理健康教育计划,学校需要详细了解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美国、香港等地都为新入学的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监测学生的心理发展。同时,各州或各区域还会定期发布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报告,指导本州或当地的心理辅导工作。

目前在浙江省内,虽然有零星的课题研究关注了本地学生或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但有组织的,无论是学校层面还是区域层面对中小学生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监测几乎是空白。在学校层面,仅有杭州部分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心理档案,但目前其功能主要限于为辅导教师重点监测部分学生提供依据,而没有将其作为制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计划的依据。在区域层面,鲜有对本县或本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状况的调研与监测,因此,对这些群体的心理干预往往缺少有针对性的措施,极大地影响了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成效。

此外,在2001—2005年的发展过程中,浙江省还缺少对全省范围内的心理健康发展状况的监控。作为一种行政推进的手段,2001年浙江省教育厅为全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制定了一个五年规划,但由于省指导中心缺少对全省范围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的监控,因此,在2001—2005年期间,省指导中心并没有对五年规划的落实情况进行定期的评估,并根据评估情况对实施策略进行调整,最终在2005年底的调研中发现,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情况与省五年规划落差极大,区域层面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差距显著。

区域间:据杭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4年统计,杭州市除滨江区以外,各区、县(市)886所中小学中,已经建立学校心理辅导站的有622所(占学校总基数的70%)。而据发展速度较快的温州市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2005年统计,全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仅有360所(占学校总基数的24.3%)。而像丽水、衢州、台州等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更加缓慢。

区域内:即使在心理健康教育起步较早的杭州几个县、区之间的发展也存在较大差异。市区的5个城区:上城区、下城区、西湖区、江干区、拱墅区100%的中小学校均建立了心理辅导站。县(市)的情况就存在较大的差异。富阳、淳安2个地区100%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站;桐庐、萧山、余杭3个地区55%-70%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站;而临安、建德仅有39%、21%的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辅导站。

可以说,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在前一阶段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对全省范围内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状况监控的缺失,使得浙江省心理健康教育的五年发展规划的执行大打折扣,影响了浙江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发展进度。

(三)学校心理辅导课的开设缺少以校为本的发展计划的支持,心理辅导室的设立缺少制度与标准的保障

目前,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课的开设呈现以下两个特点:

1.总体课时数较低,并且缺少保障。平均每学期安排3~5课时,基本上是以主题班会的形式进行,由班主任或心理健康教师自主决定课时;二是游离于学校的整体教育体系之外,缺少以校为本的发展计划的支持,课程内容与年级安排上缺少系统性。如高中年级的心理辅导课基本上安排在高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还只是作为升学导向的一种补充,而不是学校教育体系的一部分。

2.浙江省心理辅导室建设尚存在诸多的不完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是辅导室的设立标准尚未确立,接待率有待提高。如何提高接待率是浙江省心理辅导站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总体而言,目前浙江省学校心理辅导室的接待率不算低,每年有100人次来访者,但问题在于可能有许多来访者并没有心理问题,而真正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没有被发现,也就是说,目前浙江省的学校心理辅导员基本上是处于一种被动的位置,在心理辅导室等待来访者,少有通过筛选、排查进行主动的干预。

二是相关的工作条例(辅导员守则、个案的辅导记录与回访、督导等)尚需建立与完善。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一定的专业技能,同时对专业伦理也有要求,作为一个基本的要求,辅导员应尊重来访者,并为来访者保密,但如果没有一定的制度保证,辅导员很容易突破规则,对来访者造成伤害。

上一篇:庞俊峰演讲稿下一篇:小学校办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