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长江的诗句

2024-05-06

写长江的诗句(精选6篇)

篇1:写长江的诗句

写长江的诗句

1)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出处: 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2) 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出处: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3) 今年冷落江南夜,心事有谁知。 ——出处: 萨都剌《小阑干•去年人在凤凰池》

4)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出处: 杜甫《旅夜书怀》

5)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出处: 李白《峨眉山月歌》

6)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出处: 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7)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出处: 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8)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出处: 杜牧《题乌江亭》

9)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出处: 杜甫《春夜喜雨》

10)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出处: 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11)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 ——出处: 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2)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出处: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1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出处: 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

14)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处: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出处: 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6)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出处: 李白《早发白帝城 》

17)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出处: 李白《望天门山》

18)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出处: 孟浩然《宿建德江》

19)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出处: 李白《渡荆门送别》

20)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出处: 吕本中《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

21)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出处: 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出处: 崔颢《黄鹤楼 》

23)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处: 李峤《风》

24)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 ——出处: 朱熹《活水亭观书有感二首•其二》

25)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 ——出处: 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26)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出处: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27)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出处: 杜甫《八阵图》

28)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出处: 王勃《滕王阁诗》

29)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出处: 陈与义《登岳阳楼》

30)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出处: 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31)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出处: 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32)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出处: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3)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 ——出处: 杜甫《赠花卿》

34)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出处: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篇2:写长江的诗句

1、行尽江南,不与离人遇。晏几道《蝶恋花梦入江南烟水路》

2、梦觉春衾,江南依旧远。晏几道《清商怨庭花香信尚浅》

3、家在梦中何日到,春来江上几人还?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卢纶《长安春望》

4、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5、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6、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张孝祥《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

7、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8、春风江上路,不觉到君家。高启《寻胡隐君》

9、能不忆江南?江南忆,最忆是杭州。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10、人如风后入江云,情似雨余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11、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12、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13、国事如今谁倚仗,衣带一江而已。文及翁《贺新郎西湖》

14、江左沈酣求名者,岂识浊醪妙理。辛弃疾《贺新郎甚矣吾衰矣》

15、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16、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17、江上春山远,山下暮云长。葛长庚《水调歌头江上春山远》

18、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杜甫《野望》

19、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李白《行路难其三》

20、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东风怨未开。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21、清秋幕府井梧寒,独宿江城蜡炬残。杜甫《宿府》

22、鸳鸯俱是白头时,江南渭北三千里。贺铸《惜余春急雨收春》

23、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王维《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24、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杜甫《曲江二首》

25、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26、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27、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杜甫《曲江二首》

28、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29、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30、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鱼玄机《江陵愁望寄子安》

篇3:写长江的诗句

上午10时许, 第一辆汽车在夹道欢迎的群众欢呼声中, 经武汉长江隧道武昌友谊大道入口驶进武汉长江隧道内, 而后一路平稳行驶, 穿越长江, 最终到达武汉长江隧道汉口大智路出口。据了解, 从武昌经武汉长江隧道到汉口, 只需用时8分钟。

“万里长江第一桥”建成通车之时, 毛泽东欣然赋诗, 以“一桥飞架南北, 天堑变通途”盛赞武汉长江一桥的伟大意义。而今天, 人们同样以“一隧通南北, 通途变畅途”的诗句来表达武汉长江隧道通车之时的喜悦之情。

所谓“一隧通南北, 通途变畅途”, 正是人们对武汉长江隧道改变市民出行方式的最好诠释。武汉长江隧道的贯通、调试运行, 彻底改变了武汉过江交通格局, 实现了“江面有船、江上有桥、江底有隧”的三维交通格局, 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正如武汉长江隧道工程总指挥万姜林所说的“在中国隧道建设史上, 武汉长江隧道具有重要的标志性意义”一样, 武汉长江隧道让市民实实在在感受到了隧道时代所带来的便利交通的同时, 更为我国隧道建设事业提供了可供参考的诸多经验。

在连日的采访当中, 记者试图从中了解更多关于武汉长江隧道的意义, 却发现不少参与长江隧道建设工作的建设者们都由衷地感叹, 武汉长江隧道的建成通车与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一样, 都是圆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

那么, 为何2008年12月28日是国人圆了“百年”隧道之梦的日子呢?究竟从什么时候起, 中国人第一次提出了建设长江隧道的设想呢?

原武汉市地铁建设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顾问胡润州告诉记者, 一本由孙中山先生于1919年2月所著作的《实业计划》开启了中国人梦想建设长江隧道的构想。

而时隔90年后的今天, 随着第一辆汽车驶进武汉长江隧道, 穿越长江, 梦想终于照进了现实!

近日来, 武汉长江隧道因其建成通车而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记者也就读者关注较多的几个热点问题进行了采访。当记者潜心梳理武汉长江隧道的成长历程, 分析对武汉长江隧道的建成通车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时间时, 不难发现, 从2002年4月被国务院正式批复立项, 到2004年11月破土动工, 再到2008年12月28日的试通车, 武汉长江隧道都比同期在建的南京长江隧道、上海长江隧道先行一步。

因此, 武汉长江隧道的建设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史无前例的创新之举, 途中所遇到的困难也都是过去没有碰到过的。

那么, 建设者们是如何在建设中探索、在探索中总结、在总结中创造出“万里长江第一隧”的呢?

篇4:写长江的诗句

一年来,“长江地理”栏目记者行走于大江南北,用朴实的笔触记录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策划了多个专题、系列,包括重访古道,非物质文化遗产寻根之旅,江·湖系列,寻找湖北四极等等,给我们带来了太多的惊喜,获得了读者的一致好评。

笔者试就其中蕴含的一些理念和元素做一些解读,以期人们更好地了解该栏目:

一、大地理与原生态生活。

人类对自然世界的探知是永恒的,不论科技如何进步、人类如何强大,自然永远站在离我们不远不近的地方影响着我们。因为科技的发展,物质生活的改善,都市高楼的生长,并没有让人们的心变得宁静、温暖,相反,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渴望了解都市之外的东西,视野之外的世界。“长江地理”的策划者看到了这一点,抓住了这一契机,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为都市人打开了一扇窗。于是,一缕自然而清新的风吹进了人们的心扉。

一年来,“长江地理”策划了数十个大大小小的选题,这些选题大至全球气候变暖,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冰川走了》,2010年8月4日C29版),小至一只迁徙的鸟的翩跹(《求偶期的白鹭好像披着婚纱》,2010年6月3日C30版),从大都市的发展问题(《武汉应建成“水城”》,2010年8月11日C32版),到乡村一户普通农民的生活状况(《洪姑的爱好》,2010年11月10日 C30版),真实而生动地将一个个我们想知而未知的世界铺陈在我们面前,供我们欣赏,让我们感动、叹息。

大地理的视野,可以将无穷无尽、无边无际的世界囊括进来,随时随地给读者以惊喜,激发读者探求的欲望,满足读者求知的需求。当然,对这些大地理,“长江地理”的记者并非似写作科技文章一般,泛泛而谈,徒作知识性的讲解,亦非不着边际、毫无思想地记录行踪,而是两者有机的结合。他们总是将大的人文关怀的主题,以最能够触动灵魂的细节表现出来。

一直以来,许多媒体的记者由于不能深入生活、深入一线,所写稿件大而空,泛而无用,缺少真实性和生动性。原生态的生活是媒体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篇章,是最有魅力的音符。“长江地理”以地理为线,于行走之间将原生态的生活一点一滴地串起,从而使孤独的旅途变得热闹,冰冷的地理变得温暖。《汀泗桥:“三抢”早已成为历史》(2010年11月10日 C30版)以记者赴田野采访的方式,平视角地记录了秋收之际,湖北省咸宁市汀泗桥镇赤岗村村民高祖德、蔡慧一家、卢细华、农机手老饶的生活状况,真切实在、生动感人。《洪姑的爱好》借秋收的背景,以一种淡淡的笔调,将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白溢坪村一个普通农民洪姑的生活随手写来,仿佛一首淡雅的田园诗,勾起了都市人的乡村情节和田园情怀。

二、行走的真实与纪实的笔法。

“长江地理”的每一篇稿子,都是记者在徐霞客式的行走中写成的,是用笔在写,更是用脚在写。因为行走,所以唯一;因为唯一,所以真实。既为地理栏目,惟有记者亲自行走,亲身体验,才会有认识,有感动,有细节,有激情,对这些认识、感动、细节和激情,唯有以朴素的笔法、记录的方式娓娓道出,才能产生真实的效果,因为“真实才是力量”。如《冰川走了》,通过记者在行走、游踪过程中所见所闻,具体、生动地将青藏高原大雪山上冰川融化的情况记录了下来,记者的笔触不着太多色彩,只是一味地朴素,一味地真实,似一部跟踪拍摄的摄像机一般,却让你不能不因真实而感动。且看记者的行踪,“我的考察路线是从大本营向冰川下的一个高山湖泊,和我一起上山的还有来自湖北纺织大学的志愿者代全成”,“慢慢地靠近,下山,一条被当地人称之为‘海子’的湖泊出现了”,“继续往上爬时碰到点困难,石块比较大,坡度有点陡”,“很快我们安全撤下,山底下的女学生正在拣水晶石头”。在《边城,寻找湘、鄂、渝交界“三角碑”》(2010年10月6日 A10版)中,看记者的行踪,“我从湖北最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出发,沿着209国道一路向南,向着三角碑再进发,途经宣恩”,“从来凤县城沿248省道向南,桂花一路香。人烟渐稀,视野变得空旷”,“离开漫水,就距离我要寻找的界碑不远了”,“偶遇的一个摄影爱好者告诉我说,界碑就在一个叫做‘茶茶溪’的地方,但从‘茶茶溪’翻山,还有一个小时的路程”。都是一些粗线条的勾勒,将一段艰难的行程清晰地呈现于读者面前,读者也禁不住与记者同行。

当然,记者的笔法不是一味地粗线条,而是粗中有细、字里含情。《冰川走了》在“山底下的女学生正在拣水晶石头”之后接着写道:“有些石头在太阳下可以发出耀眼的光,这说明有水晶的存在,随后我也加入‘拣石头大军’。由于石块很大,我和代全成用石头来砸石块,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只好放入背包中,一群人就像寻找金矿的家伙又像背着麻袋的拾荒者,把觉得有趣的东西都往包包里塞。”这是一段小小的插曲,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山上,显得温暖而生动。

三、电视元素与视觉冲击力。

多年来,电视媒体向报纸学习借鉴的东西很多,而报纸则很少吸收电视的一些优点和特点。“长江地理”的策划者显然是一个学习、借鉴、吸收的高手,其中大量地吸收了电视的一些风格和手法。前面讨论的记者写作时采用客观记录的方法,吸收的就是电视纪录片的手法,而记录正是电视最大的魅力之一。

此外,“长江地理”在版式上也是大量地借用了电视的手法,借以形成强烈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以期最大限度地吸引读者的目光。其突出的表现便是重视照片的使用,将照片放在突出的位置上,高密度地使用照片,高质量地组合照片,如大幅照片的采用,一组照片的采用,大景别照片和大特写照片的组合等。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图文并茂了,而是经常性地将图置于尤为突出的位置,将地理“拍”给读者看。

大照片的使用,一直以来是报纸爱而又畏的一种方式。爱之,是大家都知道效果好、视觉冲击力强,畏之,则是怕照片不过硬,承担不了偌大版面赋予它的责任。“长江地理”经常采用大照片,这其实亦是自信的表现。《水往何处下》(2010年8月11日C29版)使用了一幅大照片,占整个版面的四分之一强,画面中,一位身穿短裤的男士手拿橡皮圈,正在最深处达3米的“路”上打捞被水冲走的公文包,武汉积水之严重跃然纸上。《秋收》(2010年11月10日C29版)也使用了一幅《秋收的老人》的近景大照片,占到版面的四分之一左右,老人搂着一捆刚刚收割的稻穗,嘴含烟斗,面带微笑,亲切感人,将秋收的主题表现得生动深刻。该版也是使用一组照片的典型,除了大照片《秋收的老人》外,还使用了四张小照片,即在田里玩耍的小孩子也拿着一把小锄的镜头,田边开水瓶和瓷杯的镜头,中场休息时放在地里的两把镰刀的特写镜头,开着花的烟叶的镜头,共同将一幅原生态的秋收图呈现在读者面前。

“长江地理”的记者都是采编写拍的全能型记者,走一路,写一路,拍一路,采写能力与拍摄能力并重。

四、地理与人文、历史元素。

地理者,山川土地之形势,所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数万年,这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类与自然共同生活、相依相伴的漫长岁月里,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和源远流长的历史。于是,地理与人文、历史便自然而然、不可分割地融为了一个整体。作为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中国来说,地理与人文、历史尤其不可须臾分离。因此,“长江地理”记者在记录地理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记录人文,记录历史;“长江地理”虽云“地理”,其实往往离不了人文和历史的内容,总是在不经意间融入大量的人文和历史元素。这些都大大丰富了稿件的内涵,增加了稿件的厚度,增强了稿件的感染力。

“长江地理”记者行走时,将主要精力放在地理山川大地的考察时,也有意识地了解了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人文,并很自然地写进了稿件中,用地理之线将历史和人文轻轻地串起。正如《活着的“遗产”》( 2010年09月1日C29版)一文所说,“我的同事权义,曾经在采访大冶铁矿的时候,邂逅当地殷祖镇的春季祭祀‘土主会’,而在我的第一次行走途中,本是寻访‘古木道’,在鄂西大山,偶遇‘转丧’——转丧与跳丧、坐丧一起,是盛行荆楚的三种丧仪。那一晚,我赶夜路爬山,就在微弱的手电光即将熄灭的时候,看见悬崖之畔升起篝火,人们敲着锣鼓,唱着泉诗,送亡人上路。”

再如《依山立厦,于屋内引山泉》(2010年9月29日 C34版),实际就是介绍位于鄂西恩施利川崇山峻岭之中的大水井古建筑群,后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李氏宗祠和庄园遗址。《再渡赤水》(2010年6月9日C24)既记录记者再渡赤水的行程,也介绍赤水的历史掌故,“对于赤水,历史上有着不同的叫法。秦汉时称‘溮水’,因其流域为南夷君长之一的溮部治邑,故名。后汉迄至两晋,称‘大涉水’、‘安乐水’,不知何所依据。唐天宝十年(751)鲜于仲通征南诏,在为南征造势的檄文中第一次出现‘赤虺河’的称名。‘赤’者,‘流卷泥砂,每遭雨涨,水色浑赤,河以之名也’。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赤虺’为‘赤水’”。《汀泗桥:“三抢”早已成为历史》一文在介绍湖北咸宁汀泗桥的物产与秋收时,顺便介绍了汀泗桥的历史和传说,“传说千年之前,一位姓丁的草鞋匠,积终生之蓄,修建了这座小桥,后人为纪念他,命名为‘丁四桥’,再经文人墨客助兴,在‘丁’和‘四’两个字前加了三点水,遂成现在名称”,“这里,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还是北伐战争的汀泗桥战役,当年叶挺率军北伐与吴佩孚的军队在此激战,在古街的一条巷道内,叶挺指挥所已被粉刷一新,而阵亡烈士沉睡在粤汉铁路旁一个小山岗上”。

提起长江,人们几乎不假思索,就会将其与“地理”联系在一起,因为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长河,长达6300多公里,流域面积达180余万平方公里。人们只要一看见“长江地理”四个字,都江堰、长江三峡、洞庭湖、鄱阳湖、太湖、江南、黄山、庐山、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上海、武汉、重庆……还有“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诗句,所有这些就会自然而然地涌现在头脑中。而“长江地理”的“长江”二字又取自《长江商报》,名字有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又与母报的名字相得益彰,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极富想像力的名字。

短时间内,“长江地理”已经成功地迈出了重要而关键的第一步,定位更加明确,风格日趋成熟,内容逐渐丰富。真诚地希望“长江地理”如滚滚滔滔的长江水一样,迈向一个更广阔、更壮观的天地,为武汉、为湖北书写一个亮亮的感叹号!

作者:胡武生,咸宁广播电视台传媒中心副主任,湖北大学文学院博士生。

篇5:写长江的诗句

长江,你是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你从世界最高处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奔腾而出,一泻千里,直奔东海,注人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中,你是这样的源远流长,汪洋浩瀚,汹涌澎湃,一往无前,伟大而美丽。以下是“长江的诗句”希望能够帮助的到您!

1) 长江春水绿堪染,莲叶出水大如钱。——张籍《春别曲》

2)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3)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黄滔《过长江》

4) 江北秋阴一半开,晓云含雨却低徊。——王安石《江上》

5)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

6) 楼下长江百丈清,山头落日半轮明——杜甫《越王楼歌》

7) 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黄庭坚《登快阁》

8)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题乌江亭》

9)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王勃《滕王阁诗》

10)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白居易《暮江吟》

11)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12) 巨海一边静,长江万里清。——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13) 黄鹤西楼月,长江万里情。——李白《赠升州王使君忠臣》

14) 频频子落长江水,夜夜巢边旧处栖。——元稹《哭子十首》

15) 长江滚滚蛟龙怒,扁舟此去何当还?——谢逸《送董元达》

16) 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17)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曹勋《续巴东三峡歌》

18) 万里长江,古称天险,去岁里风涛忽震惊。——姚勉《沁园春》

19) 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0)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凤凰台》

21) 到得长江闻杜宇,想君魂魄也相随。——李频《过长江伤贾岛》

22)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3)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24) 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篸。——韩愈《送桂州严大夫同用南字》

25)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26)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7) 孤帆远影碧山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28)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29) 中有万里之长江,回风滔日孤光动。——杜甫《王兵马使二角鹰》。

30)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31) 北望燕云不尽头,大江东去水悠悠。——汪元量《湖州歌·其六》

32) 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33) 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辛弃疾《水调歌头·送杨民瞻》

34)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5)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36)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37) 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南山老。——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38) 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王澜《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39)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40)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41)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李峤《风》

42) 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李纲《六幺令》

43) 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杜甫《梅雨》

44)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杜甫《白沙渡》

45) 日假何道行,雨含长江白。——杜甫《雨二首》

46)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贾岛《题长江》

47)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8)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49)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

50)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51)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52)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范仲淹《江上渔者》

53)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袁凯《京师得家书》

54)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5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6)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57)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苏轼《水龙吟》

58)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59) 云帆望远不相见,日暮长江空自流。——李白《送别》

6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杨慎《临江仙》

61)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62)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

63) 数丛沙草群鸥散,万顷江田一鹭飞。——温庭筠《利州南渡》

64)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陈与义《登岳阳楼》

65)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刘长卿《别严士元》

66)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崔季卿《晴江秋望》

67) 江头落日照平沙,潮退渔船阁岸斜。——戴复古《江村晚眺》

68)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黄庭坚《寄黄几复》

69)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70)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1) 家临九江水,来去九江侧。——崔颢《长干行·家临九江水》

72)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73) 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清如淀。——周德清《塞鸿秋·浔阳即景》

74) 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纪昀《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75)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一》

76)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77)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高启《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

78)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79) 长波逐若泻,连山凿如劈。——白居易《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80)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

篇6:写长江的经典诗句

咏怀

【魏晋】阮籍

湛湛长江水,上有枫树林。

皋兰被径路,青骊逝骎骎。

远望令人悲,春气感我心。

三楚多秀士,朝云进荒淫。

朱华振芬芳,高蔡相追寻。

一为黄雀哀,泪下谁能禁。

得行简书闻欲下峡先以此寄

晴江秋望

【唐】崔季卿

八月长江万里晴,千帆一道带风轻。

尽日不分天水色,洞庭南是岳阳城。

放鱼

【唐】窦巩

金钱赎得免刀痕,闻道禽鱼亦感恩。

好去长江千万里,不须辛苦上龙门。

白沙渡

【唐】杜甫

畏途随长江,渡口下绝岸。差池上舟楫,杳窕入云汉。

天寒荒野外,日暮中流半。我马向北嘶,山猿饮相唤。

水清石礧礧,沙白滩漫漫。迥然洗愁辛,多病一疏散。

高壁抵嶔崟,洪涛越凌乱。临风独回首,揽辔复三叹。

登高

【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衮衮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梅雨

【唐】杜甫

南京西浦道,四月熟黄梅。湛湛长江去,冥冥细雨来。

茅茨疏易湿,云雾密难开。竟日蛟龙喜,盘涡与岸回。

过长江

【唐】黄滔

曾搜景象恐通神,地下还应有主人。

若把长江比湘浦,离骚不合自灵均。

送柳八员外赴江西

【唐】皇甫冉

岐路穷无极,长江九派分。行人随旅雁,楚树入湘云。

久在征南役,何殊蓟北勋。离心不可问,岁暮雪纷纷。

题长江

【唐】贾岛

言心俱好静,廨署落晖空。归吏封宵钥,行蛇入古桐。

长江频雨后,明月众星中。若任迁人去,西溪与剡通。

上一篇: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评选方案下一篇:法律谚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