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学校合理化建议

2024-04-28

家长对学校合理化建议(精选9篇)

篇1:家长对学校合理化建议

家长对学校的建议

10月14日学校召开了期中考试家长会。当天各班家长踊跃发言。足见福兴中学办学质量提高以后,引来好学苗的同时,家长素质也逐年提升。字里行间洋溢着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感激与诚意。我们将谈话内容整理为三点: 1.家长对学校首肯 2.家长对教师认可 家长对学校的建议。家长对学校的建议:

1.在严格管理、严谨治学的前提下,也可以针对每个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希望在这方面下点功夫。2.希望学校食堂的饭菜质量有所提高。3.把每一个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4.希望学校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能够展示进步和才艺的窗口和舞台。如,办校报,登载学生的文章。激发学习潜力和动力。5.可否让学生有一些运动时间,身体好了,学习更有效率。

篇2:家长对学校合理化建议

新学期家长对老师的建议整理

《暑假生活反馈表》中学生的生活与学期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现将新学期家长对老师的建议进行整理总结,以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1、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希望能及时得到与老师的沟通。

老师答复:沟通能更好的促进孩子的发展,让我们合作,共同做好这项工作。希望您能经常光临班级网站,以了解更多有关孩子的情况。

2、希望老师对孩子能严格。

老师答复:我能体会家长对孩子的这份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我个人也觉得严格是教学中必要的态度,但不能一味的严格。如果把教学中的严格态度比作人的刚烈性情的话,那我肯定柔中带刚,更要追求以柔克刚。怎样在教学和生活中运用好“严格”这个双韧剑是教师和家长必须长期研究的课题。希望每一个家长和老师,更包括我自己,能在严格教育孩子的同时,也能让孩子感到快乐。

3、对孩子,建议老师对他们苛刻点,这点家长可以理解的。

老师答复:“苛刻”字眼有点重吧。不过,我能明白,家长是希望我对孩子该做到的必须提高要求,不差一里半毫。对这点我严格要求,但我也希望家长在家里对孩子也能给于快乐的空间。如果孩子已经自觉完成任务时,也能给予适当的奖励,不要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恶感!

4、希望老师和我们家长共同努力,引导孩子,提高孩子学习的自觉性。

老师答复:对,孩子已经升入三年级,对学习的自觉性更能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前几天,一个同事分析说:孩子的学习如果用100分来计算的话,那么老师占30分,家长占30分,孩子自己占40分。虽然这个说法并没有得到科学证实,但我赞成这个意见。孩子自己对学习的自觉性确实起很大影响。看到《暑假生活反馈表》中,那一个个不自觉的字样,我就开始担心。这个学期,希望能和家长配合,提高孩子的学习自觉性。

5、是否对数学多点关注。

老师答复:每个孩子总有偏科现象。小学女生偏语文,男生偏数学。希望在学校,在家里,老师和家长都能更多的注意这个现象。多试着培养女生的数学兴趣和男生的语文兴趣。

6、在您们辛勤的教育指导中,虽然孩子成绩不好,希望老师们对她不要放弃,再接再厉。

老师答复:客气了,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天生我材必有用”。成绩并不是全部,我相信每一个老师不会因为成绩不好而放弃一个孩子的。我也相信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进步的。

7、没有,谢谢老师,您们辛苦了!

老师答复:不用谢。“教书育人”是老师的天职。

8、新的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两位老师已经做得非常好,几乎没什么建议,希望老师尽可能表扬她,谢谢!

老师答复:是啊,每个孩子都要表扬,虽然我知道表扬不一定能造就一个好学生,但是不表扬一定会毁了一个好学生。所以,我得好好利用表扬,做到“表扬”、“批评”合理结合。

9、新的学期,我建议老师的教学方式能改变一下,要合理安排玩和学习的时间。

老师答复:学校里的课程都是经过合理安排的,玩和学习的比例已经进行调配。上个学期,学校还特意购买了绳子、毽子、呼啦圈等安排了每周3次课外活动。至于孩子在家的时间安排,家长可以跟老师沟通后根据学生情况自主安排。老师布置的作业是针对全班孩子的,更多地是偏向中下等生。如果家长清楚孩子已经掌握了某些知识,可以老师交流后自主安排。让老师根据50多个孩子的能力布置和孩子能力完全符合的作业,这点是很难做到的。不过,这个学期,我决定针对孩子的家庭作业,寻找更合理的方法。谢谢您的建议。

10、午间作业是否可适当减少。

老师答复:会根据情况,适当调整。

11、希望老师多多指点孩子,让他上课时多举手,谢谢!

老师答复:上课是孩子学习知识的重要时间。举手的次数并不能说明孩子学习知识的质量,但也是一个重要的参考数字。所以,我也很注重孩子的举手发言,也用了很多方法激励孩子的发言兴趣。接下去会再试着用更多的方法来引导孩子积极发言的。

12、希望老师能经常开导孩子,谢谢!

老师答复:经常和孩子沟通是我喜欢的事情。

13、希望新学期老师能多帮助孩子改掉暑假里坏习惯(多看电视,少学习等)

老师答复:就怕孩子暑假里会养成一些坏习惯,所以我一直注重寒暑假生活中孩子生活的安排,尽量让孩子每天都做一点作业,并做家务、锻炼等,并注重开学后对作业的批改。当然,暑假是孩子渴望自由的时刻,多少会影响孩子的好习惯。这更主要的是靠孩子的自觉和家长的监督。希望开学后,在老师和家长的监督及孩子的自己下,能更快地改掉坏习惯,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

14、多开家长会,让家长们更加地了解学校、班级和学生的情况。

老师答复:确实,这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也是我一直在筹备的事情。我相信这个学期会做得更好的。这这里就下个决定:在接下来的3个星期内,一定开一次家长会,总结暑假生活及作业,并对这个学期进行规划。

15、针对孩子的特点,帮助他、督促他。万分的感谢老师!

老师答复:这也是我一直努力的,我会尽自己的所能让他更好地学习,并更加地快乐!

更新的内容:

16、一、督导她能更好地与同学沟通,适应学习方法和环境;

二、指导她学习方法;

三、对不良习惯要严格要求并有所改进。

老师答复:与同学更好的沟通是孩子在学校学习生活的快乐源泉之一,我会尽量给孩子们创设一个良好的沟通环境。学习方法是快乐学习必要法宝,我在教学中也是经常告诉孩子们的,我相信孩子们也掌握了不少。只是,哪种更合适哪个孩子,希望和家长多交流,共同研究。不良习惯必须要有改进,但这是个漫长的过程,也是需要各方面配合的。例如在学校养成的好习惯在家不注意就会等于白费。所以,希望我们共同努力,让属于家长也属于老师的孩子们能各个有所进步。

17、我孩子可能是个“另类”的学生,聪慧但懒散,好学但不求甚解,自负但经常自暴自弃,叛逆心理强。请老师因人而异,多督促引导。

老师答复:很高兴,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能进行这么深刻地剖析。是啊,这样的孩子是让我多花了不少心思。不过,能教育这样的孩子,也是考验我的一个机会。而且这样“另类”的孩子,才有可能有“特殊”的成就,有可能就是小部分成功的人当中的一个。但这确实需要家长和老师的好好引导。希望我们一起,多看书,多花时间,多探讨,使他的能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18、希望孩子在新的学期里语文有进步。

老师答复:这也是我期盼的。但要靠多方面力量,靠老师的监督、教育,更要靠家长的关心、督促,最重要的是孩子自己要有想进步的心。希望家长能多花心思在孩子身上,让孩子有进步的渴望,我也尽量使孩子树立进步的信念。

19、我孩子在学校的不良的一些情况多和我们沟通。多检查孩子的作业完成情况。

老师答复:这个学期决定做家校联系卡,把孩子在学校的情况,1、2星期进行总结,也希望家长能花时间填好家校联系卡。至于作业,这个学期仍然采取以小组长检查的形式。不过,对于家庭练习《成功》,会抽空收上来改一改。

20、恳请老师加强对她的监督,严格要求在学习及做人处事等方面予以教导,使其能够如花儿般健康快乐地成长,深表感谢。

老师答复:这位家长对我的建议,也正是我希望自己能为每一个孩子做到的。在平时,我不仅在语文学习中督促孩子,在做人方面,我觉得自己更是花时间。因为一个思想不好的人,学习再好也不能为家人、为社会、为国家做出什么贡献。我希望咱班的孩子个个能象快乐的精灵一样健康地成长。

21、胡老师的教导品质好,希望胡老师一如既往的给教导。

老师答复:谢谢你的支持,我一定会继续做好。我也希望你在孩子面前也能如此肯定她,让她得到更多的表扬,让她更快乐地学习。

22、我希望老师能多关心孩子,多和孩子们沟通,还有对孩子要求严格一点。

老师答复:很高兴家长能意识到多和孩子沟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我每节下课几乎都在教室里听着旁边的孩子们说着自己身边发生的高兴的事,并给予微笑加以肯定。我相信,每一位家长也能够抽更多的时间和孩子们一起谈心、沟通,了解她在学校里的事情。

23、没有建议,老师的教法,自从听了公开课之后,感觉也好。

老师答复:谢谢你当时能在百忙之中抽空来听课,也谢谢你这么认真地听了课,并给了我反馈意见。希望以后能有更多的开课机会,让家长多到学校了解孩子的上课表现。

再次感谢这么多家长给我这么多中肯的建议,我也会在以后的教学中多多利用这些建议,来督促自己的教育、教学。再次感谢!

家长对学校的建议

感谢学校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老师们辛苦了!我的孩子在这里读书我很放心,孩子如果不听话请一定严加管教,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由于孩子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学校里,我们对他在学校里的表现不是很了解,我希望老师能多和家长联系,多反映孩子的情况,以便我们共同把孩子教育好。由于现在很多孩子都比较懒惰,我希望老师能多安排一些义务劳动让他们做,帮他们养成爱劳动的好习惯。在不影响正常的教学任务的条件下,我希望学校能多组织一些有益的课外或校外活动,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生活。(还可结合自身实际需要以委婉的语气提出其他建议。切记:不可提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敏感话题如收费等,以免给老师留下不好的映像)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

当儿子出生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和大多数父母亲一样感到非常喜悦和激动。渐渐的儿子长大了,从呀呀学语到上学至今。我们也曾望子成龙,希望他上最好的学校,在老师的引导下努力学习,将来能够出人头地,成就一番事业。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可是,今天儿子放学回来问我们,对他的期望是什么?我们陷入了沉思,我们到底期望儿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首先,我们期望他是一个自信和宽容的人。人这一生要经历许多事,交往许多人,难免会有人冒犯到自己,一个人不可能不遇到挫折,不可能不受委屈,也不可能什么都做的对,难免会犯点错误,现实的社会也不可能公正公平,这些我们都无力改变,所以不能患得患失、怨天尤人。要学会宽恕别人同时宽待自己,只有把“包袱”扔了,才能轻松面对未来。不管做什么事,只要做起来,就永远都不为晚。对待你身边的事要学会欣赏,欣赏别人的优点,实际是在增强感悟,获取教益和营养。你欣赏别人,别人也会欣赏你,你要永远保持自信乐观的心态,只有自信并懂得欣赏的人,才有豁达的胸襟,才能不断地增进智慧,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其次,我们期望他是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人生不过几十年,无论有多大出息的人,都是由父母抱着抚养长大,无论成就多大事业都吸取了前人的经验,无论攒多少钱都包含了别人的财富。要感养育之恩,要感师长教诲之恩,感朋友帮助之恩。

最后,我们期望他是一个快乐的人。只有心灵快乐,人生才有意义。快乐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技巧。快乐是财富,但财富并不一定带来快乐。因此有“知足常乐”一语;坐高位的人不一定快乐,所以有“高处不胜寒”一说;成天计算人提防人的人不可能快乐,他只能整天生活在担忧和恐惧之中。实现快乐的途径很多,成全别人帮助别人是最大的快乐,行善积德能带来无限的快乐,不间断地吸取新知识有持续的快乐。有些时候换个角度去看人待事,可以化烦恼为快乐。将你的快乐传递给他人,与人分享你的快乐,你会得到更大的快乐。

篇3:对学习美术儿童家长的几点建议

一、合理安排作画时间

要使作画时间符合孩子的生理、心理规律。孩子年龄越小, 越容易疲倦和注意力分散, 家长可以采取分散时间的方法, 在孩子有作画欲望时, 就让孩子积极投入, 尽兴挥洒, 满足其创造欲及表现欲。不要使用“物质刺激”的办法, 拿零食或玩具引诱孩子学习, 或以打骂强制孩子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提高兴趣是父母首先要做的。机械的定时定量的限制方式是不足取的, 只会挫伤孩子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妨碍孩子作画兴趣的培养。

二、适时适度地激励与表扬

赞扬可以提高人的自信心, 有利于意志的磨炼, 特别是对孩子, 要永远给予灿烂的笑容。家长要留意孩子在美术学习中通过努力表现出来的点滴进步, 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赞扬, 使孩子在快乐的环境中学习。当孩子画得不成功时, 家长应该帮他分析, 找出问题所在, 并明确表示相信他有画好的能力。对于孩子再脏再乱的画面, 父母都不应该全盘否定, 因为里面总有值得肯定的东西, 哪怕只在纸上画了一条线, 也应该鼓励他:“这是春天的雨还是地上的小草 , 还是水里游来游去的鱼 ? ”切不可说丧气话, 否则会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挫, 最终失去信心。赞扬孩子是为了鼓励孩子, 让孩子增强自信, 充分提高能力。只有谨慎、及时、适度地夸赞孩子, 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三、创造良好的美术学习环境

作画环境要安静, 避免外界环境的干扰, 以便孩子投入地作画;室内光线要好、要亮, 让孩子正确辨别画面的明暗度及色彩的各种对比关系等。

四、切忌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 会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一个干净整洁、行为拘谨的孩子怎么能够创造出自由奔放的作品呢? 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创作空间及材料, 比如一块属于他自己的空间, 让他可以在这个天地里大胆地创作;一张尽可能大的纸;一块可以尽情涂抹的瓷砖;各种喜欢的彩笔, 各色漂亮的纸头, 甚至广告纸、胶水等材料, 这样既不会弄脏家里的地板和墙壁, 又能随时满足孩子创作的需求。

五、经常带孩子看画展和名家名作

引导孩子多看多想。“见多识广”, 让孩子接触各种优秀的美术作品, 在开阔眼界、提高欣赏水平的同时, 发现自己的不足, 并确定努力奋斗的目标。鼓励孩子多观察是极其重要的, 时刻让孩子关注周围的事物, 锻炼一双敏锐的眼睛, 积累各种素材。如带孩子参观动物园、展览馆, 游览名山大川, 或是到商店、马路、田野走走看看, 见多识广的孩子自然会在脑子里储存丰富的创作素材。家长可及时引导孩子发现、观察美的事物, 增强对美术的悟性。

六、正确对待各种书画比赛

有的家长急功近利、“望子成龙”。不能盲目地与别的孩子攀比, 以为考级、获奖就能证明自己的孩子有能力、有水平, 便不顾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与能力, 强逼孩子, 让孩子参加各种书画大赛, 用证书、得奖来满足、平衡自己的虚荣心, 否则很难有较大收益, 甚至会适得其反。违背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做法, 会给孩子增加负担, 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

七、切忌过早让孩子学画成人画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 会限制其丰富的想象力的发展。儿童的绘画作品应该有自己的特点, 用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只要走进孩子的内心, 用心观察和倾听, 就会知道孩子的画上每一根线条的内涵、每一种色彩的意义。说到底, 美术的实质, 除了培养孩子的视觉美感外, 更要帮助孩子寻找出一种特殊的、开放的观察和解读世界的角度, 所以最要避免的是用成人固有的感受方式取代孩子新鲜自由的天性。

八、父母应为孩子建立一个专门的美术作品档案

一张张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作品, 把孩子在各方面的进步展现得一目了然, 便于家长了解孩子的特点, 从而更有针对性地辅导。也许一幅画的看上去很幼稚, 但创作时孩子头脑中孕育了丰富的想法, 这样的作品就值得收藏。孩子的美术作品档案建立后, 别将它束之高阁, 记住常常拿出来和孩子再次分享。茶余饭后, 一起翻开美术档案, 共同回忆当时作画的情景, 孩子说说当时的想法, 大人说说自己的感受, 亲子情感此刻畅通无阻。

九、父母作为参与者要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 如果能够提高自身的艺术修养, 不但能使孩子更敬重你, 潜移默化地影响还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美术作为有效培养创造性思维和观察能力的重要途径, 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加入美术学习的队伍中,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启蒙教师, 只要合理地引导与培养, 孩子的艺术潜能定会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发挥。

篇4:家长对学校合理化建议

【关 键 词】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合理性;商榷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2)03-0101-02

吴亮奎博士发表在《中国教育学刊》2012年第3期的《“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价值取向批判》一文认为,“当前,在一些中小学管理实践中,‘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成为学校自我宣传时的一句口号,甚至被当作一种办学理念。但仔细推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却是一句似是而非的口号,其合理性值得质疑。”文章还认为,“‘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并不等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是对‘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政策的片面化理解,它导致基础教育学校在发展过程中对利益的过度追求,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学生身心特点和教育规律。因此,‘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不能作为一种教育口号,更不能作为一种办学理念。”反复思考这些观点,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本人认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口号而存在,是国家从宏观层面上对教育投入成本预期、各级各类学校均衡发展、学校管理制度创新、学校办学特色化发展等方面的政策导向,要求地方政府在健全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不断优化办学条件、有效落实安全责任、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等方面有所作为。而“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是学校管理者在实践中从学校层面上对家长的郑重承诺,是对学校自身发展的价值追求,其存在的合理性可以概括为:

一、“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可以提升学校的危机意识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存在激烈的竞争,教育行业也是如此。一所学校要在某地区乃至全省、全国享有盛誉,首先必须得到家长的认可,其次才能被社会认可。相反,家长对一所学校的办学不满意,学校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除了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其他幼儿园、高中(中职)、高校无一例外。当然,家长和学校其实都是学生健康成长的“责任共同体”,在这一共同体中,家长往往处于主动地位,学校处于被动地位。具体地说,家长可以选择学校(有些可能会跨市区、跨省区择校),而学校(特别是薄弱学校)处于被选择的地位。学校在贯彻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如果把家长的满意度作为学校的办学追求,把家长朴素的教育预期——让孩子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与学校的奋斗目标相结合,一定程度上提升学校的危机意识,并在危机感中努力优化办学条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重视校本课程开发、实施多元化评价方式。这也许会在同类学校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可以增强校长的责任意识

校长是学校改革、建设、发展的主要责任人。首先,校长要对上级教育行政部门负责,确保教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其次,校长要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负责,始终要赢得社会的信任和认可;第三,校长要为家长负责,家长既然选择了一所学校,就在某种意义上和学校建立了信任关系。校长如果增强了责任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不断鞭策自身的工作,就会自觉地通过创新教育理念,规范教育管理,努力优化校风、教风、学风和班风,倡导追求真理、团结合作、健康向上的学校精神,健全科学合理、公平公正、激励先进、易于操作的学校规章制度,开展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精品活动,建设干净整洁、精致高雅、活泼向上的校园物质环境。这些努力,必然会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果校长的办学行为经得起家长的考验,就能得到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赏识,也能赢得全体师生的拥护和支持。

三、“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可以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

一所学校能否践行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办事,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整体素质。因为教师是学校课程的具体研究者、领悟者、实施者、开发者。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把“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作为工作的立足点,可以激发教师的主人翁意识。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精湛的教育艺术、独特的教学魅力、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谐的师生关系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最终通过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业进步赢得家长的满意。家长对教师的满意,可以进一步增强家长对学校办学的满意度。其次,从教师的专业成长历程来看,大多数教师要经历从“教书匠”到“学者型”、“专家型”教师的专业成长阶段。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教师如果把家长的满意度视作自身专业发展的参照点,就会在教育教学中潜心钻研教材、研究学生、创新教法、指导学法、精心施教、勤勉工作。把“办家长满意的学校”与个人专业成长联系起来,树立“学校兴亡,人人有责”的使命感和责任心,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争做学校前进的主人,争当学校发展的骨干,并通过个人的奋斗业绩,获得个人发展的自信。

四、“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可以强化学生的自主意识

学校与学生是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学校严格的管理、高密度的考试确实会引发学生对学校乃至老师的不满。如果学校从“为自己的前途与命运负责”的角度引导学生,从“苦尽甘来”的角度激励学生,从“感恩父母”的角度教育学生,开展“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做家长满意的孩子”主题教育活动,不仅可以消除学生对学校、老师的不满情绪,而且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自主意识,学生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规划职业生涯、确立奋斗目标、端正学习态度、调节情绪情感、张扬个性特长、完善自我意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办家长满意的学校”有什么问题呢?

总之,“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口号,可以调动各级政府、各类学校创造条件推动教育发展的积极性无可非议。而“办家长满意的学校”可以使学校在危机感中寻求生存空间,可以使校长在使命感中狠抓教育管理,可以使教师在自信感中实现自我价值,可以使学生在荣辱感中追求卓越。

篇5:家长对学校的建议

2、学生的沟通潜力自理潜力社会公德意识理想信念缺失,推荐请心理学专家给学生搞讲座。

3、组织主题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孩子们的社会职责感和爱心(关爱孤寡老人失学儿童弱势群体社会调查下乡体验结对帮扶等等)。

4、重视对孩子的体验教育,让孩子在体验中成长(走出学校,做义工,走进需要帮忙的家庭,体验社会多种主角等)。

篇6:家长对学校意见和建议

尊敬的学校领导和老师,您们好!我是八年级3班学生纪大伟同学的家长,非常感谢学校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给了我儿子这么好的学习环境,让他能够在学校这个温暖的集体里接受教育长大成人。也非常感谢学校给了家长一次机会,倾听家的意见,架起家庭——学校沟通的桥梁。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结合起来,为孩子的健康成长铺平道路,借此机会,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作为家长也真的想和你们说说心里话。现在的孩都是独生子女,她们将来面临的社会竞争日趋加剧.未来世界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实我越来越感到家长是多么的难做,为人父母再也不仅仅是把孩子养大、不让她饿着冻着、供她读书上学。我总在想,在孩子心里,我到底应该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家长的一言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感染着孩子。家中的人际关系和文化氛围都对孩了的成长起着巨大的作用,其实家长和教师一样,也应该是教育者,家长也应该扮演一小教育者的角色。作为家长不仅要负责孩子的衣食住行,更要能走进孩子的心灵,在孩子逆逆的时候,给她做一盏指明灯;在孩子困惑时,给她一点帮助;在孩子感到失败时,给她以信心,让她有成长的力量,虽然我做的还不够,但是.我会不断探索教育孩子的方法,与学校积极的配合,让孩子有一个既严格又宽松的成长环境。

孩子生活在学校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学校和老师给了孩子知识力量,给了孩子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他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空间,我由衷的感谢学校和老师,有时真的为孩子感到幸福和庆幸。但是,孩子总有一天要走向社会,总要为家庭和社会承担一份责任。我觉得从现在开始,更需要对孩了进行对节约意识的教育和责任感的教育,孩子对物的珍惜意识的淡簿,表面看是由于家庭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了,深层次地想一想,这实际上是孩子责任意识的淡薄,是对家庭、对自己的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现在,有很多家长都只要求孩子一门心思学习知识,其余的事都忽略了,由家长包办。如此,不但导致了孩子的自理能力的缺乏,而且也削弱了孩子对家庭、对自己的责任感。我觉得应该是学校需要加强的,这是我们做家长值得深思的 “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责任”,这是良好的意志品质,是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它还可转化为个人奋斗的不竭动山。我们的孩子一天天长人了,但他们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承受力都还很差。在这方面学校应该为孩子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孩子要有民-主意识和法纪观念,培养良好的伦理到的和职业道德意识。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有良好的心理自我谴节和保护能力,拥有一个健康向上的心态。渴望独生子女成才,天下父母同心。我也对孩子充满了热切的期望。尤其是在科技日新月异、竞争日趋激烈的

现代社会,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越来越高,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心情有时难免急躁,急于求成,方法简单粗暴。看到身边的不少家长常逼着孩子学这学那,也唯恐孩了在学业上输给别人,其实想来,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拔尖人才的,孩子学业一般,成不了人尖儿,但并不妨碍孩子拥有一个虽然平凡但却快乐的人生。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在身体、心理、智能等各个方面都能得到锻炼、培养和发展。能和学校和老师说说心里话,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担的确很高兴。我深深的感到家长和教师一样,都是教育者,都富有对孩子的教育责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都要进行冷静分析,找准新的平衡点,保持一颗平常心,拥有一颗爱心,坚持等待的耐心,了解孩子,理解孩于,为孩子的成长而学习新的知识识,做孩子成长的助跑器,和老师一起共同点燃孩子的希望之光,做一个合格的家长。向您致以崇高的敬意

篇7:家长对学校意见和建议

一、基本情况

在选拔干部任用干部过程中,认真贯彻落实了《干部任用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中的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及时组织单位干部组织学习和宣传中央和省、市委换届纪律,特别是“五个严禁、17个不准、五个一律”的纪律要求。推进了干部队伍的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建设一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党政领导干部队伍。

二、选拔任用干部的主要做法

一是加强《干部任用条例》、“四项监督制度”的学习教育,认真贯彻执行《条例》及有关规定。首先,镇党委多次召开党委大会,对《干部任用条例》进行了深入的学习,每个领导干部都作了详细的记录,并在会上就《干部任用条例》中的一些条款进行讨论,加深对《条例》内涵的理解,使每个领导干部对《条例》的内容都有了全面的认识。其次,我镇在实际工作中,始终按照《条例》中的要求.

坚持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的原则、基本条件、遵守任职资格规定,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做好民主推荐、组织考察、讨论决定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认真落实执行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的规定,并把相关资料建档保存,保证了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严格有序开展,使干部选拔任用真正得民心、顺民意;二是不断完善深化《干部任用条例》及有关规定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进一步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进一步规范我镇干部选拔任用工作,防止和纠正工作中的不正之风,建立健全了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机制和监督管理机制,

推进了我镇干部工作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真正把领导班子建设成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三是镇党委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有关规定,通过会议投票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整个推荐工作本着公开、公平、公正、择优的原则,并对需要备案的干部及时进行备案,充分采纳党员和群众的意见和建议,设立意见箱。自以来,结合《条例》,镇党委制定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跟踪考察制度,每半年对中层干部考察座谈一次,对不符合规定或表现不好的人员,坚决依法给予教育、降职或撤职的处分。认真落实防止关于干部任职年龄层层递减等文件的落实。

基层反映比较好,提高了镇党委威信和形象。如在第九届村“两委”换届以前组织专门人员对各村“两委”班子整体状况、每个干部的德能勤绩廉、后备干部情况及村风民情、群众的思想状态等,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摸底,掌握全面情况,为换届选举提供决策依据。在换届选举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充分相信和依靠群众,保证群众依法行使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充分发动党员和群众参与,提高党员群众参与度。推选自觉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坚定的政治信念;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勇于开拓创新,有较强的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善于运用民主、法律和示范的方法做群众工作.

妥善解决和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有较强的协调本领和社会管理能力;遵纪守法,办事公道,作风民主,热心为村民服务,有较高的群众威信;年富力强,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原则上,年龄控制在男60周岁、女55周岁以下,特殊优秀的可适当放宽年龄的后备干部。对所辖村“两委”班子成员、农村党员、村民代表进行集体谈话、个别谈心和入户走访活动,强调了换届纪律,加强了与党员群众的思想沟通,为顺利完成换届工作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在换届选举工作中,贯彻落实《关于在村“两委”换届工作中强化领导责任 严肃工作纪律的通知》的文件精神,村“两委”换届选举前,村“两委”成员候选人、自荐人分别作出了纪律承诺和竞职承诺,新一届村党支部产生后,支部班子成员分别作出了履职承诺和辞职承诺。

三、存在问题与原因分析

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还存在着种种问题:一是学习《干部任用条例》还不够深入。主要表现为:某些干部对《干部任用条例》的组织学习还不够细致,认识和理解还不够深刻,内容掌握还不够全面。对《条例》的学习还不够重视,有些条款和程序还不够熟悉。二是《干部任用条例》中规定有个别谈话、发放征求意见表、在考察干部中,主要是民主测评和个别谈话,通过听取谈话人的口头介绍,看民主测评结果及考察对象的总结材料,形式比较单一,手段比较简单,难以发现考察对象的深层次问题。

四、整改措施

篇8:家长对学校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中生,学习生活,关注方式,建议

众所周知, 高一上学期是学生由初中向高中学习生活过渡的阶段, 是一个分水岭。学校固然是教育的主阵地, 但良好的家庭教育亦必不可少。望子成龙是每一位家长的愿望, 乃人之常情, 正因为如此, 父母更应懂得如何去教育子女, 如何帮助孩子成长。为了促进孩子更好的成人成才, 本文就家长对高中生学习生活关注方式提出一些调整建议。

一、关心孩子的身心全面健康, 努力成为其心理支柱

家长要更多地去关心孩子的身体和心理健康, 对孩子提出可望又可及的学习目标, 然后创设相关的情境, 与孩子多交流、交心, 让孩子对你有话可说, 有情可诉, 进而达到缓释孩子心理压力的教育目标。尽一切可能使“家”成为孩子补充物质能量和精神能量的温馨港湾, 切不可使“家”成为孩子挨批评、受训斥的恐惧之所。

高中生家长不仅要照顾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 还要关心孩子的学习, 高考压力家长一样不少。但很多家长面对这种压力带来的“焦虑”, 一是没有意识到, 二是就算意识到也不知道如何处理。有的家长三句话不离“学习”, 拼命督促孩子去读书、去做作业, 有的家长在孩子学习的时候有事没事过一会儿就跑去“关心”一下, 这些方式也许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自己的紧张情绪, 但却直接明示或间接暗示地把自己的“焦虑”转移到孩子身上, 其实, 大多数高中生最反感的就是父母的过度关心。大部分学生进入高中就有了压力, 如果家长再把自己的不良情绪转移到孩子身上, 那是非常糟糕的。所以, 高中生家长要调节好自己的心理, 感到焦虑时多和自己的朋友聊聊, 一旦面对孩子则要保持平常的心态。当孩子紧张、烦闷的时候, 要多听听孩子的牢骚, 孩子的牢骚不一定是不想学习, 只是需要适当的发泄而已。

不是每个高中生都需要心理医生, 但每个孩子一定都需要心理支柱, 只要家长愿意倾听、理解, 就能成为孩子的心理支柱。

二、关注孩子学习生活的全过程, 促其不断成长

“关注”是教育的重要表现, 家长都希望老师额外关注自己的孩子, 希望自己孩子是最受关注的对象, 因为教育实践已证明, 越受关注的学生越容易成功, 其成功几率远大于不受关注的学生, 国外有一著名的心理学家做过一个经典的实验:在某一学校的几个班级的花名册上随机点了几十名学生的姓名, 然后他告诉这些班的老师说:“这些孩子极有天赋, 会有非凡成就, 一定要认真培养。”老师和这些孩子本身都很受鼓舞, 同时, 老师也有意无意地多关注这些孩子的发展变化, 孩子更在意自己的发展过程, 一年之后, 心理学家跟踪检查, 结果发现凡是被点名的学生均是班里最成功的。

这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这个实验说明对孩子更多的关注有多么重要, 家长的关注更为重要。这种关注要深沉不要肤浅, 要体现在行动中而不只是停留在口头上, 要让孩子从内心感觉得到上进的动力, 而不是仅仅施加外在的压力, 既有默默无闻的观察又有循循善诱的开导, 要关注孩子的品德发展和学习进步, 而不是只关注孩子的生活和一些眼前利益的得失, 更不是仅仅关注考试的结果, 不满意动辄指责打骂。明智的家长应关注孩子的高中三年时光, 因为这三年可能换来孩子人生的辉煌和父母的欣慰。

三、引导孩子做好初高中的学习衔接, 提升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初中重知识的积累, 高中则更重能力的形成, 这就决定了初中生学习被动、机械成分较多。而高中生要主动学习, 反复实践, 领悟本质, 举一反三, 要掌握知识体系, 要形成知识迁移, 要理论联系实践, 要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实现能力飞跃。高中阶段, 学习科目多、任务重, 要想真正学得好, 就得真正会学习,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 习惯甚至决定着人生成败。

高一学习容量突然加大, 学生难免会觉得头绪繁多, 手忙脚乱, 这很正常, 这时家长要引导孩子尽快适应, 让他们学会自我整理和归纳。但有的学生和家长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 在初一、初二不怎么用功, 到了初三拼命用功一下, 也考出了理想的成绩, 甚至进了省重点中学。但是, 如果他还是用这种侥幸取胜为经验, 想在高三时候拼命用功一下, 那必定会失败!能考上省重点中学的, 都是来自各所初中学校的佼佼者, 在高手如云的新竞争环境中, 稍有懈怠, 就将被别人远远地抛在后面。高考的成功者, 可能并不是最聪明的, 但必定是埋头苦干、勤奋踏实的学生。

目前, 知识改变命运、教育成就人生的价值取向没有变, 高考作为选拔人才的功能没有变。所以一定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 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为此家长要引导孩子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提高认识。对“减负”要有正确理解, “减负”不等于学习要求下降、能力下降、不能减去正当的学习要求, 减掉的只是无效作业、训练。

其次, 要提高时间利用率。歌德说:“在一切与生俱来的天然赠品中, 时间最为宝贵。”时间抓住了是黄金, 抓不住是流水, 学校向学生提出的时间安排建议, 家长要了解, 要教育子女珍惜高中生活的每一天, 把握好时间, 做时间的主人。

第三, 要合理规划和科学安排。如晚自习的时间应先整理、消化当天学习内容, 后练习、巩固, 最后还要对第二天的新课进行预习。周末时间应对一星期来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要做到紧张有序, 不能无所适从, 更不能无所事事。

第四, 要改变学习方式。这是极为重要的一点, 学生要充分预习, 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究, 遇到问题要主动向老师请教, 课后及时消化和巩固, 这些学习上任何一个环节的松动都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从一定程度上来说, 高中学习的竞争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竞争。

四、引导孩子形成脚踏实地的学风

这个问题需要从两个层面来讲:首先, 家长要避免不切实际地给孩子提出过高的分数要求, 更不能盲目地瞎指挥;其次, 学生也应努力养成脚踏实地的学风, 不要好高骛远, 盲目制定那种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 (分数或名次目标) 。具体地讲:不要不切实际地提出达到班级甚至年级前多少名的要求, 要注意引导孩子进行纵向比较, 不宜过多地进行横向比较, 那样的比较在大多数情况下往往是痛苦和失望远多于欢乐。要引导孩子小坡度、密台阶地拾级而上, 脚踏实地上好每一节课, 过好每一天。如果每一节课都注意减少失误, 哪怕是减少0.01分的失误, 积累3年就是能在高考中多得约50分, 使一个原本仅能达到本三的学生跃升到本一录取线。 (2013年江苏省文科的本三录取线是265分, 本二是299分, 本一是328分;理科本三是284分, 本二311分, 本一338分。)

要注意引导孩子脚踏实地去多听、多练、多想 (上课时认真听;上课和课后认真做;做好后认真反思, 并力求升华为学科思维能力) 。好多家长与孩子交流时总是停留于“老师上课你能听懂吗?”试问有几个真正上课都听不懂的学生呢?如果真的连听都听不懂, 那就很糟糕了。学生自己也要注意不能仅仅满足于上课时的听懂。举一个很常见的例子:一个班主任一般情况下每天都会到操场看学生做两次广播操, 三年下来不少于一千次, 最后有几个班主任会完整地做整套广播操?这充分说明多练的重要性。

家长少去教辅书店, 不要一腔热情地凭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替孩子选购认为好的或别人介绍的教辅资料, 更不能在晚上或周末让孩子额外去做你指定的题目,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无的放矢”, 难免是“瞎指挥”。接受过学科高等教育专业训练的教师也只教一个学科, 而你家长却指导孩子几个学科, 这种良好的愿望往往会南辕北辙, 使孩子学习效果适得其反, 事与愿违。

五、引导孩子正确看待高中学习生活在人生中的地位和作用

要注意引导孩子认识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 无论在生理上、心理上, 还是在取得未来走向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方面, 都是一生中最关键的时段。这是实现理想的关键时期, 平稳、渐进、拾级而上地度过这三年繁重的学习生涯, 对一个处于花季的少男少女来说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如何理性地去应战, 进而实现人生理想, 需要家长引导孩子把高中三年的学习生活视为自己成长“平台”、“机遇”和“挑战”, 要直面现实充满信心, 勇于应对, 无论困难有多大, 也要发扬亮剑精神。

如何使这种“亮剑精神”转化为孩子实现“大学”梦的行动呢?只有“实干”, “实干”的正确诠释应为“苦干加巧干”, “苦干”意为要有“十年磨一剑”的意志和恒心, 要静心地揣摩王国维“治学三境界”的意蕴:“独上高楼, 望断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她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巧干”意指要有正确的路径和方法, 不能蛮干, 更不能“盲人骑瞎马”, 要做到“事半功倍”, 而不能“事倍功半”。

高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就应积极行动起来, 主动适应并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生活后勤保障工作, 为孩子的全面成长与进步, 做出应有的贡献!

最后, 给为孩子未来而辛勤操劳的家长们和高一年级同学们赠言:

“为了抬头, 必须埋头” (为了日后的抬头, 今日必须埋头苦干) ;

“苦干三年, 实现跨越” (通过高考实现人生的第一次跨越) ;

篇9:对城市规划的一些合理化建议

拆迁 规划师 社区归属感

一、利益冲突——钱能解决吗

在城市拆迁中,所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有地方政府、拆迁人(开发商) 和被拆迁人( 房屋所有权与使用权拥有者) 三类,面对同一个“ 拆” 字,三类行动者的利益诉求不同,因而对同一拆迁事件所持的基本立场和态度自然也不同。

(1)地方政府

地方政府向来有着改造城市的雄心和蓝图,既是城市更新政策的制定者,也是城市更新实践的推动者和直接参与者。同时,当拆迁中的利益冲突发生时,又自然变成了拆迁人(开发商) 与被拆迁人之间矛盾的调停者。政府官员关心的主要利益是他们晋升或者避免被淘汰出局的问题。一方面,政府官员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需要超出通常的资源动员来把“政绩工程” 做大,得到上级的注意和认可;另一方面,上级领导也追求短期目标,诱导地方政府官员快出成果,出大成果。由此观之,在城市拆迁中,地方政府的角色是多重的,是一个掌握了“ 规则” 和“资源”的能动的行动者,而非人们所想的那个受制度约束的“ 中立者” 或“ 第三者”。于是,在政府起主导作用的房地产市场中,垄断、欺诈、暗箱操作和寻租等腐败问题非常严重的现象自然成为不争的事实。

(2)拆迁人(开发商)

在城市拆迁中,开发商是完全以“ 经济人” 角色出现的,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他们的根本选择。所以,热衷于城市开发,在城市建设中能够以最小的投资获取最大的利润,是他们不断卷入城市拆迁冲突的强大动力。地方政府虽有不断扩大城市建设规模的天然冲动,但由于财力不足而难以把这种“ 冲动” 付诸实践。同时,开发商是资本的拥有者,也有投资城市建设项目以尽快获取利润的强烈冲动,他们意识到地方政府存在缺少资本的“软肋”。于是,地方政府提供城市建设项目,开发商提供资本,如此这般,二者在城市拆迁中都能符合彼此的利益选择,自然一拍即合。

(3)被拆迁人

被拆迁人是指那些私房财产的所有者以及对其房屋所处土地使用权拥有者。有两种理性决定他们的行动选择:

第一,经济理性选择。被拆迁人也在拆迁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

1、房产是最重要的财产。在被拆迁人看来,他们对自己的房产应有处分权和收益权,但不会随意、盲目地处分自己的房产。

2、房产也是最重要的商品。在被拆迁人看来,房产的变动流转自然必须遵从基本的市场交易规则。

第二,社会理性选择。拆迁意味着城市内部移民过程的发生,被拆迁人将要远离曾经生活的那个充满地缘与情缘关系的熟人社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被拆迁人已经形成的“生活方式”和对“熟人社区”的归属感并不是用货币可以计算的。这也是很多拆迁冲突的根本所在。

二、城市规划——请你站出来说话

拆迁合法的标准—— 社会公共利益

房屋拆迁,不仅仅是从商业的角度上来考虑城市的再开发,而更多的情况下还要让少部分人为全社会做出牺牲,有些国家严格规定,非为公共利益需要,一般不对城市房屋进行拆迁;有些国家规定,再开发必须由国家来进行或国家组建的机构来进行;还有些国家,完全引进了团体或公益开发制度,制止土地投机。评判一项具体的拆迁行为是否合法以及是否被滥用,而且平衡在房屋强制拆迁与保护房屋所有权和土地权利的利益冲突,这项标准就是政府行使征用权的基础——“社会公共利益”。

为了使房屋拆迁尽量做到符合社会公共利益,可以考虑适当引进西方的公众参与制度.即城市某个区域是否改建、如何改建时,可提前征询公众意见,让公众参与决策。在制度的设计上,今后应以第一、第二类的公共利益建设用地拆迁为主,第三类的公共利益建设用地拆迁为辅。如没有公共利益需要,纯粹是商业上的利益,一般不予考虑动迁。

拆迁合情的标准——社区归属感

城市化是人类从落后走向文明不可抗拒的铁律。改革以来,中国城市建设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强、规模之大,是世人所罕见的。最直观的感受是:一边是连片的摩天大厦拔地而起,另一边则不断出现一个个格外醒目的被画了圆圈的“ 拆” 字。就是这样一个“拆”字,街道更加宽了,广场更加大了,绿地更加多了,市容更加整洁了,同时,也让整个城市越来越“失忆” 了。同时,被拆迁人只能远离原来出行、上学、就医等较方便的熟人社区,眼看一座座高档住宅小区或写字楼挺立在自己生活过的地方,望楼兴叹,曾经栖息的屋舍在脑海中留下了久久不能挥去的沉重记忆。

在拆迁过程中,拆迁人往往只评估有形的房地产价值,却忽视了社区归属感这种无形的因素,老房子往往世代相传,记载着家族的历史,童年的回忆,邻里间的情谊,是他们感情精神的根基所在,而这往往是很多人誓死守护的深层原因。

标准谁来掌握——规划师出来说句话

拆迁的过程,群众的矛头大多指向政府政策、法律、开发商、拆迁公司,然而是谁引起这一场场“拆迁战”的呢,作为规划师,是否也应该反省?图纸上一条道路线轻轻划过,便是动辄千万的拆迁费和巨大的人力物力,便是无数家庭的流离失所。规划师在满足一部分人利益的同时,也让另一部分人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生存的权利被我们肆意调遣。因此,在规划过程中,我认为规划师应该考一下几点:

为谁规划。在为政府做设计公众利益的规划时,如公共设施建设,交通疏导,新城建设,公园绿化等,这些虽然为大众提供了便利,但被拆迁那部分人却没有事先的知情权,事后的补偿如同施舍般。

规划什么。被拆迁人的社区感随着推土机土崩瓦解,是不是应该协助他们在安置点建立新的社区归属呢?在原有的那块地是否也应保留部分情感的维系呢?

规划师不应做个幕后指使者,而是应站出来,把被拆迁者的利益诉诸整体利益当中,让他们认识到拆迁后的建设本是他们自身利益的一部分,从而便对抗为支持。

设置相应配套设施。设立一些专线巴士,将安置户比较集中的小区和拆迁旧区连接起来,增加老街坊们的联系,缓解失落感。

结语

在中国城市化加速的过程中,拆迁问题日渐凸显,我们往往只看到了拆迁带来的冲突,却很少深究拆迁本身是否成问题。事先应周密考虑拆迁该不该进行;拆迁决策时应适当给予公众参与的权利、至少是知情权;对被拆迁人的精神补偿予应以考虑,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社区感和精神家园,这些工作不只牵涉到政府和拆迁方,更有待于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积极协调。

参考文献

[1]顾朝林. 城市社会学——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系列教材.江苏: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07

[2]杨贵庆.城市社会心理学.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5

上一篇:XX—XX学年上学期卫检部干事工作总结下一篇:圆典型例题含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