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

2024-05-26

2010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精选6篇)

篇1:2010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

2010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一、指导思想

2010年上海终身教育工作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和九届市委九次、十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思想,全面落实《中共上海市委、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指导意见》(沪委发〔2006〕2号),围绕上海加快实现“四个率先”、建设“四个中心”和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大力发展终身教育、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

二、目标要求

让每个市民树立和践行终身学习理念,建立各级各类教育互相衔接沟通的机制,使全社会的教育与学习资源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促进学校、社会、组织和家庭共同建立“时时能学,处处可学,人人皆学”的学习型社会。

三、重点工作

(一)进一步推进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的体系建设

1.加快推进社区学院、社区学校和居村委学习点的标准化、信息化与规范化建设。着重促进综合功能建设;既能为满足本市在校学生、在职者、居家老年人以及外来工作与居住者等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提供多样性继续教育、教学和培训、实践服务,又能为这些人群的休闲娱乐和修身益智学习活动提供平台和载体。推进社区教育实验工作。继续组织开展创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工作;组织开展上海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乡镇)评选工作;组织开展社区教育实验项目工作,对2009年实验项目开展评估验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和做法。继续开展街道社区学校、乡镇成人学校评估工作。2010年着手制定《上海市街道社区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和《乡镇成人学校建设标准(试行)》,对20所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开展达标评估。继续组织开展示范性老年大学(学校)创建评估工作。

2.优化课程教材,丰富学习内容。继续开展优秀社区教育课程、教材、课件和学习实践活动的推荐评选工作,鼓励各社区教育院校站点大力建设符合地域特点、人群特征、需求特色的课程、教材和学习活动项目。

3.健全社区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专业化与职业化发展。研究制定《社区教育教师专业技术职务和职业岗位标准》,探索建立社区教育教师和管理人员的专业和职业发展机制及其评价机制;鼓励建立健全专兼职协调、结构合理、流动有序、适应性强的社区教育教师与管理者队伍;建立常规性与提升性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教师与管理者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与机制,组织开展“争优评星”活动;促进社区教育的教学教研活动,不断改革创新社区教育活动模式,鼓励探索建立“名师工作室”、“教研俱乐部”、“观摩联谊会”、“精品课程讲师团”、“名优特课程开放讲坛”等各种创新、创优、创特的社区教育教学活动。

4.推进建设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学习环境,形成全市终身教育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与平台。

进一步拓展和加强“上海市民终身学习网”建设,鼓励各区县大力推进本地区终身学习网建设,探索利用各种模式提高网上学习的吸引力、普及率、便捷性和成效度。针对不同市民人群开发和丰富网络学习资源;针对不同学习方式提高网络服务质量;依托各区域特点和力量创新网上特色学习活动,组织开展或鼓励学习骨干举办网上“学友论坛”、“网上交流互动学习圈”、“网上读书论书俱乐部”、“网上学习成果展示评价”等;通过精细化的网络管理服务系统,探索建设多层级、跨区域、全过程的“网络学分银行”,通过成果有效性的累积与显示,激励市民网上学习的积极性。

进一步办好“上海老年人学习网”,争取年内老年人网上收视点布局达到居(村)委数的80%。

组织开展“优秀和特色学习网站”、“优秀和特色网络学习资源开发应用”、“优秀网络管理服务”、“网络学习组织”、“网络学习工作者”、“网上学习”等推进活动。

5.开展“开放大学”成人教育体系建设,构建继续教育“立交桥”。

以筹建“上海开放大学”为契机,探索基于“学分银行”系统建设的成人与继续教育“立交桥”体系,推进上海电视大学、区县业余大学(社区学院)、行业企业职工大学之间的“学分互认”工作,逐步实现横向联通;进一步推进各类成人高等教育与成人中等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岗位资格培训、社会文化培训之间的沟通,实现纵向衔接,初步建成本市中高等成人学历教育之间、成人学历与

非学历教育之间相互沟通融合的终身教育体系框架。

(二)进一步深入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

按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贯彻落实上海九届市委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充分发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在创建学习型组织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不断创新本市学习型组织创建思路和方法。进一步完善本市学习型组织创建“评估指标”,加强分类指导,鼓励特色创建。经常、广泛地开展学习型组织创建工作交流观摩活动,丰富创建内涵,创新创建方法。继续大力开展树立典型、交流成果、推广经验、宣传模范的推进活动。

1.创建学习型机关。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带动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在学习型社会建设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一是以学习型党支部建设为突破口,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制定学习型党支部创建导向指标,开展学习型党支部创建展评活动和学习型党员的评比活动;二是开展学习型机关创建评估工作。三是全面总结五年来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的经验和做法,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个人。筹划和制定2011--2015年推进学习型机关建设的实施意见。

2.创建学习型社区。进一步完善创建学习型社区的工作机制,推动社区各级党组织在创建工作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以满足社区居民的学习需求为导向,围绕迎世博、办世博的主题,开展学习活动。培育社区学习品牌项目,引导更多居民参与社区学习活动;根据本市街镇实际,修订完善《上海市学习型社区评估指标》,开展学习型社区评估工作。召开“上海市学习型社区建设推进大会”,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

3.创建学习型企事业单位。以“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为抓手,深入推进学习型企事业单位创建工作,力争90%以上的区县(产业)系统推进“争创”活动,70%以上的企事业单位开展“争创”活动,90%以上的职工参加各类教育培训活动。加强机制建设。完善《上海市学习型企事业单位评估指标》,积极探索有产业特色、行业特征、单位特点的创建模式;加强分类指导。对不同类型的企事业单位进行分类指导,探索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的创建新路径,全面提升职工队伍素质;加强典型示范。以创建工作的先进单位为引导,开展交流示范活动。

4.创建学习型家庭。进一步深化学习型家庭建设内涵和外延,夯实创建基础,创新创建模式。一是培育试点,深化学习型家庭创建。召开“上海市学习型家庭建设推进大会”,开展创建经验交流,表彰先进典型。二是活动引领,开展指导,激发家庭学习动力。以第十二届家庭教育宣传周、上海市家庭文化节等为载体,营造全民学习的氛围。三是针对需求,创新载体,搭建家庭学习的平台。发挥社区家庭文明建设指导中心、家长学校、亲子俱乐部等载体作用,开展学习型家庭创建的服务与指导。

(三)积极开展各类学习与培训活动

1.积极办好第六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继续举行第四届学生与市民网上读书论书活动,第四届市民诗歌创作比赛和家庭讲故事比赛以及其他各式各样、丰富多彩的市民学习交流活动。

2.完善共同推进全市性市民优秀学习活动品牌项目的联动机制,探索创新“雅俗汇通”、“教乐互融”的市民学习活动新模式和新方法,不断提升传统学习品牌的创新力与影响力,探索优秀学习项目评估激励机制,积极鼓励创造新品牌。

协调有关各方,继续促进各区县、社区结合“东方讲坛”、“上海书展”、“上海读书节”以及“科技节”、“文化节”、“艺术节”“旅游节”等传统品牌学习与文化活动,大力推动社区市民学习活动的广泛开展,不断提升水准与质量。

3.组织开展《上海市民普通话读本》学习培训试点工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营造良好的语言文字环境;继续组织编写老年教育课程系列教材,办好2010“上海老年教育艺术节”系列活动;进一步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配合市经济信息化委做好第三期“千村万户”农村信息化培训普及工程市政府重点项目;做好外来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促进街道社区学校和乡镇成人学校,积极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的文化与法律知识、职业与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学习培训工作。

4.全力做好“上海终身教育国际论坛”各项筹备、协调工作。

(四)完善民办非学历教育管理工作(略)

(五)加强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立法、科研与成果总结工作

1.组织开展《上海市终身教育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工作,形成《上海终身教育促进条例》(草案)(送审稿)及其草案说明,上半年正式报送市政府。下半年配合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法制办做好《条例》草案审议工作。

2.加强科研工作。开展“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社会建设关系”、“学习激励机制和学习动力机制”、“优秀学习项目评估标准和评估机制”、“学习型组织结构和学习载体多样性”等研究。进一步探索开展“学分银行”体系中普通高校继续教育之间学分互认和学分认定工作;探索开展继续教育与培训证书学分认定工作;探索各类教育培训以“学分银行”为基础的衔接融通工作。进一步探索实施本市学习型组织、社区教育、农村成人教育、老年教育、民办非学历教育统计工作,建立科学的统计制度。

3.编撰相关书籍。做好《上海学习型社会建设白皮书(2009)》编撰出版工作。做好《上海市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指导委员会简报》编发工作。会同有关部门做好2010年上海市职工教育统计工作,完成《2009年上海市职工教育统计》编辑出版工作。指导办好《上海社区教育》、《长三角终身教育》、《成才与就业—终身教育专版》、《康复—老年教育专版》等杂志。

(本文编辑时有删减。)

篇2:2010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

2010年是上海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的最后一年,是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举办之年,也是市科协落实八届委员会任务的关键之年。2010年市科协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九届九次、十次、十一次全会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的要求,结合科协工作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在狠抓落实上下功夫。围绕“三服务一加强”的工作定位,夯实组织基础,创新工作机制,加强系统集成,推动资源共享,提升服务能力,务求工作实效。团结带领广大科技工作者,为推动一届成功、精彩、难忘的世博会的有序举办,为推动上海实现“五个确保”而努力奋斗。

2010年的重点工作是:

一、围绕世博会的有序推进,加强科学传播工作,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服务

一要实施“科技世博”传播计划,积极参与科技世博行动。开展传播世博主题的系列科普活动,筹备并实施世博园中公众参与馆中的科技世博传播活动:“相约名人堂——与院士一起看世博”;筹备并实施“青少年玩世博”,让全国各地的青少年能够有机会共享世博盛会、共享世博科技资源。与相关驻沪领馆和海外 1 科技、教育团体协调沟通,在园区内外举办各类交流活动。包括与欧盟共同举办好欧盟—中国世博科技周活动,进一步推进欧盟与上海的科技交流;积极参与世博会“科技创新与城市未来”论坛,邀请诺贝尔奖获得者发表演讲。结合“上海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信息化(三期)工程”的建设,充分利用世博资源,挖掘其中科技亮点,聚焦环保、节能、城市建筑、交通等主题,使各类活动资源得以信息化,并通过“上海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平台”,传播世博信息与科普知识。特别是要加强与电台、电视台、报纸、网络的合作,开设专栏专版,邀请科技工作者向公众演绎世博会主题,诠释世博会中的科技成果、科技知识和科学理念,进一步促进上海公民科学素质的提升。

二要围绕世博主题,广泛深入地开展科普活动。举办好2010上海科技活动周,在市、区(县)、街道(乡镇)三个层面,开展科普论坛、科普展示、社区科普、青少年科技活动、评选表彰、网络科普等活动。重点抓好围绕世博主题开展的市民科普讲坛,以及以宣传世博为基调的上海国际科学与艺术展等具有影响力的项目。开展“第二届上海科学生活大使、家庭、社区评选”等活动。认真组织开展主题为“走近低碳生活”的全国科普日上海地区活动。新民科学咖啡馆、名家科普讲坛等品牌科普活动要聚焦社会关注的科学问题,及时发布专家学者的观点,体现科技团体的学术权威。

三要以大联合大协作的方式,进一步推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落实。继续发挥“纲要办”的牵头和协同作用,推进各成员单位的任务落实。区分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开展公 民科学素质行动。把加强青少年科普工作放在突出位置,联合相关委办,以青少年科普状况调查、未成年人科学教育推广试点项目、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和国际未成年人科学素质发展论坛为抓手,推进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同时通过开展领导干部选学培训、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训和不同类型的继续教育工作,推进领导干部和公务员、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的提高;以组织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为切入口,推进农民科学素质的提高;通过社区文化活动中心、社区科普活动室、科普画廊等机构和设施建设,推进社区居民科学素质的提高。加强公民科学教育与培训等基础工程建设。积极探索《纲要》实施工作的新机制,为基层科协实施《纲要》提供示范。推动全国科普示范区县和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县成为基层落实《纲要》的重要阵地。制订贯彻中国科协《“十二五”〈科学素质纲要〉实施方案》细则。

二、围绕上海“十二五”规划编制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凝聚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智慧和力量,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一要完善决策咨询机制,探索科技思想库建设。针对“四个中心”建设、世博后上海的发展、“十二五”规划的编制、产业结构调整、低碳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化等与科技相关的问题开展学术交流和决策咨询研究。特别是要组织所属学会和科技工作者,做好世博会参展国最新科技成果和先进发展理念的学习吸收借鉴工作,针对“十二五”上海城市建设,高新技术产业、新兴战略产业发展,积极建言献策。要办好高层次、综合性、学术争鸣的工博会科技论坛、上海科技论坛、院士圆桌会议和新思维头脑风暴等学术交流活动。组织有影响的高层专家,开展重点决策 咨询课题研究;组织学会、区县科协、基层单位科协开展各具特色的,服务于学科、行业和地区发展的决策咨询课题研究。运用“科技建言”等载体,发动科技工作者积极建言献策、贡献智慧。发挥好政协科协界别委员在参政议政方面的独特作用。完成市科协高级顾问委员会的换届工作,发挥高顾委委员在决策咨询中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专家库和选题库,努力创建决策咨询品牌,探索市科协科技思想库建设,为推进城市发展和治国理政提供良策。

二要探索建立长效机制,推进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建设。依托院士专家的技术优势,围绕本市产业发展重点和区域科技发展战略,以会议、论坛、调研、建议等形式,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科技咨询和技术服务。制定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实施意见,并在区县科协、学会的共同参与下,继续做好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试点工作,举办院士专家企业行活动,开展“科技服务进园区”系列活动。以企业自主研发成果和引进技术为重点,开展技术论证、评估,做好科技评价试点工作。做好国外专利资源应用试点工作。在市科协系统培育一支具有专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能力的科技创新服务经纪人队伍。与市政协科促会加强合作,支持学会、企业(园区)科协等组织在知识产品(上海)集散中心进行成果展示、合作交流、项目推介、技术评估等活动。鼓励学会组织科技工作者,深入长三角等周边区域,为企业提供科技咨询服务。

三要深化“讲、比”活动内涵,发挥“讲、比”活动在企业 4 技术创新中的作用。加强工作集成,与市发展改革委、市科委、市国资委、市社会工作党委协调,部署全市“讲、比”活动,完善奖励办法等配套文件,指导开展工作;深入企业,对新一轮“讲、比”活动做好调研,探索符合上海特点,适应不同行业和所有制企业的“讲、比”活动模式和运行机制;召开2009-2010年度全市“讲理想、比贡献”活动表彰大会,宣传表彰一批先进集体、科技标兵、优秀组织者和优秀成果。

三、围绕科技工作者的需求,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服务

一要完善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制度,及时反映科技工作者的诉求。在联合相关区县科协开展“上海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做好分析研究工作。深入开展“上海青年科技工作者住房状况调查”和“促进上海科技工作者创业的若干问题研究”。开展“上海科技领军人才状况调查”,尤其是要关注“千人计划”入选者的状况和需求。通过调查研究和科技工作者状况调查站点的工作,准确了解和掌握科技工作者的分布状况、流动趋势、思想动态、心理倾向、工作生活、创新创业及行为方式,及时反映他们的意见和建议,积极影响事关科技创新创业、科技工作者利益等重要决策的形成。

二要努力搭建各具特色的国内外学术交流平台,满足科技工作者进行交流的内在需求。结合学科、产业(技术)发展需求,办好第八届学术年会暨第四届工程师论坛。参与和组织跨区域的学术交流活动,如办好在浙江举行的第七届长三角科技论坛。大力支持学会开展学科前沿和学科交叉学术活动、青年学术交流、小型学术会议、在线学术交流等项目。在对学会分类的基础上,深入实施“学科、产业(行业)技术与社会事业发展研究”项目计划。启动促进基础类学会开展创新研究和活动专项计划。重点扶持约30个基础类学会在开展前瞻性课题研究、多学科国内外学术交流、重点学科发展研究、学会建设等四个方面的工作。进一步提高市科协及所属学会主办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品牌效应。继续加强与发达国家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开展与周边和第三世界国家科技组织的交流,拓展科协与国际科技组织的联系渠道;健全科协民间科技交流的工作体系,推动学会进一步参与国际科技组织活动,推动区县科协的对外交流工作;支持上海科学家参与国际科技组织及其活动。举办“第十八届海峡两岸都市交通学术研讨会”,策划组织“上海-台北城市交通论坛”,筹办“2011沪港科技合作研讨会”、“第八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等,推动与港澳台科技交流工作的进一步发展。继续扶植学会开拓国际科技会展项目,策划组织“高校在科技园区的作用与定位”国际论坛等活动,积极参与中国科协引进海外智力为祖国服务行动计划。

三要加大对优秀科技工作者的举荐、培养、表彰和宣传力度,促进科技人才成长。继续办好“第五届上海青年科技英才”等奖项的评选工作,支持学会举荐优秀科技人才。有关奖项评选要注重向企业科技工作者倾斜。要加大“飞翔计划”和“晨光计划”的实施和宣传力度,进一步发挥以科技英才和青年科学家为核心群体的示范作用,努力为推动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服务。以国家“653工程”为抓手,编制“创新技法及理论”教材,尝试在园 区、企业以“校企联合”的培训模式,推广并开展“创新技法及理论”培训,开展现代制造、现代信息技术领域专业技术人才培训,满足科技人员终身教育的需求。与新闻媒体合作,大力宣传在科技创新和科学普及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继续与上海广播电视台“大师”栏目联合拍摄专题片,宣传著名科学家的科学精神和学术成就。

四要加强软、硬件建设,扩大科学会堂品牌影响。继续改善科技工作者之家的硬件设施,以科学会堂一号楼改建工程为契机,健全完善科协“家”的功能。要高质量地完成改建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并在此基础上实质性地启动建设工作。要加强与卢湾区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密切合作,努力将科学会堂以及周边地区营造成举办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学普及、人才培训等活动中心,营造成广大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的温馨家园。加快科协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做好“上海科技工作者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和维护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平台功能的进一步扩展和完善,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便捷的信息服务。同时,加强科技工作者之家的软件功能建设,促进科协建家工作朝着组织科学合理、管理规范有序、资源统筹优化、运作顺畅高效的方向发展。在年初成功举办“喜迎世博欢庆新春——上海科技界联欢会”的基础上,采取多种活动方式和服务方式,增强科技工作者对“家”的认同感、归属感和亲切感。

四、围绕提升服务能力,加强科协组织建设和工作体系建设,为科协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一要继续推进学会的创新发展,增强学会对会员的吸引力和 凝聚力。结合新的形势,积极探索适应当今科技和经济发展的社团管理体制、机制和做法。在深入开展星级学会评估的基础上,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较强示范性的骨干学会,引导和带动更多学会参与创新发展工作。继续办好“12〃15”中国科协会员日等重要活动,集中开展面向会员的学术交流、沟通联系和服务活动,搭建科学家之间,科学家与决策者、社会公众之间交流互动平台。继续实施学会领导及专职工作者培训计划,加强学会专职人员队伍建设和学会办事机构能力建设。以加快学会信息化进程为重要抓手,引导学会不断提升服务会员的能力。努力为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社会职能等方面的工作创造条件。

二要加强园区科协等基层组织建设,扩大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覆盖面。研究探索园区科协的组织架构、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与区县科协加强协同,结合园区建设、企业发展、科技人员需求,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进一步推进园区科协的组织建设。总结推广“企业科技工作者之家”建设经验,扩大试点范围,通过支持有条件的区县科协建立“企业科技工作者之家”,逐步建立联系中小企业科技工作者和开展相关活动的枢纽型工作站点,并加大对以行业联合形式组建的企业科协的管理力度。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推动国有大型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加强民营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同时要探索“枢纽型”管理模式,增强科协组织网络的多样化,扩大对科技工作者自发形成的组织和沙龙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团结和引导科技型新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三要加强学风建设,倡导科学精神,恪守职业道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真贯彻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科学 道德规范》和《全国学会科学道德规范》精神,倡导和支持学会在开展学术评价、规范学术行为方面发挥基础性作用。加大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的宣传教育力度,引导科技工作者加强自律,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不断提高科协及其所属学会的影响力和权威性。

五、结合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加强思想建设和队伍建设,努力开创科协工作新局面

一要把加强学习作为推动科协自身建设的重要政治任务。要认真组织学习好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文件、胡锦涛总书记12〃15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学习好市委关于贯彻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的实施意见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科协工作的意见》精神。通过研讨会、学习辅导和学习交流等多种形式,准确把握文件精神对科协工作的明确要求和指导意义,深刻认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进一步推进领导班子建设,坚持领导班子集体学习和务虚会制度,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干部的管理和监督。进一步加强科协党组织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以科协党的建设带动科协组织建设。进一步发挥市科协常委会和11个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发挥科协委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建言献策作用。下半年,适时开展市科协第九次代表大会的相关筹备工作。着手研究今后五至十年市科协发展思路,为市科协“九大”的召开做好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启动市科协“九大”指导思想和主题、会议文件起草、市科协实施中国科协章程细则修改的前期调研工作,以及组织人事等工作。二要加强科协干部队伍建设。开展科协机关职能部门和直属事业、企业单位的优化调整和科学定位的调查。加强机关职能部门之间、职能部门和事业、企业单位之间的联合联动。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制订干部引进、培养、使用、交流计划,加大发现和培养选拔优秀干部的力度。通过轮岗交流、参加党校培训、高校进修等途径促进年轻干部开拓视野、增加知识、提升能力,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熟悉科技工作和科协工作、准确把握科协工作规律、能够围绕大局来思考和推动科协工作的高素质的干部队伍。积极稳妥地推进制度建设,及时将解决问题的成功做法和成熟经验上升为行为规范、规章制度。探索建立分类科学、便于操作的科协工作评价体制和激励机制,在科协系统形成“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篇3:2010年全国畜牧业工作要点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 也是谋划和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一年。要按照农业部“两个千方百计”和“两个努力确保”的总体要求, 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畜牧业建设,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 努力完成三项基本任务: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 严防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保障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严防重大动物源性食品安全事故;促进草原生态逐步改善, 严防重大草原火灾。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稳定生猪等主要畜禽产品生产

(一) 完善和落实生猪等扶持政策。

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 继续实施好《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 (暂行) 》, 总结生猪调出大县发展经验, 宣传各地典型。推动蛋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以奖代补扶持政策落实, 稳定蛋鸡生产。

(二) 加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推进畜牧业监测预警体系部省共建工作, 生猪主产省份全面启动本省监测预警系统。加强蛋鸡生产特别是种鸡生产信息监测, 试运行生鲜乳收购站的奶业生产月度监测, 调整完善470个农贸市场价格监测体系。

(三) 搞好形势分析和信息服务。

坚持“月会商、季沙龙”的形势分析机制, 认真做好牧情快报报送和监测信息发布, 6月份和11月份分别召开全国畜牧业生产形势分析会。加强与国家统计局的合作, 每季度末召开联席会议, 开展对吉林、河南等重点省份的联合调研。根据主要畜产品的价格变化, 及时研判生产形势。

(四) 强化监测数据采集。

严格考评制度, 定期汇集监测县数据报送情况, 集中安排2次监测点数据核查, 通报考核结果。表彰畜牧业监测预警工作先进省份和优秀人员。

(五) 指导和规范养蜂业发展。

制定发布《全国养蜂业发展规划 (2010-2015年) 》, 出台关于加强蜜蜂授粉工作的指导意见和相关技术规范。

(六) 加强畜牧业自然灾害应急能力建设。

组织制定畜牧业突发自然灾害应急工作预案, 明确工作程序、省级联络员和责任分工, 协调做好受灾地区的灾害救助工作。

二、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

(一) 大力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

组织制定和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 启动实施生猪、奶牛、蛋鸡、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 增强示范带动能力。

(二) 总结推广畜禽标准化生产模式。

召开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现场会, 推介标准化生产模式, 进一步提升畜禽标准化生产水平。

(三) 加大畜牧业技术推广力度。

依托畜牧技术推广部门和国家生猪、蛋鸡、肉鸡等产业技术体系的力量, 推广适用先进技术, 加快标准化生产发展, 推进乡镇畜牧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

(四) 加强奶牛养殖技术指导与培训。

继续实施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和生鲜乳收购站挤奶机械设备购置补贴项目, 开展奶牛场良好生产规范培训。

(五) 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法律法规。

会同环保部做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条例》的制定出台工作, 并做好宣传贯彻工作准备。

三、加强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

(一) 加快推进畜禽品种改良。组织召开畜牧良种补贴工作会议, 落实生猪、奶牛、肉牛和绵羊良种补贴政策。

(二) 组织实施全国生猪和奶牛遗传改良计划。

确定联合育种核心种猪场, 大力开展生猪、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 推进生猪和奶牛年度改良工作。

(三) 建立健全畜禽良种繁育体系。

编制畜禽良种工程“十二五”建设规划, 实施畜禽良种工程项目, 增强制种供种能力。

(四) 加强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

制定“十二五”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和利用规划, 编写中国畜禽遗传资源志, 指导各地有序开展畜禽遗传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五) 强化畜牧业执法能力建设。

出台加强基层畜牧兽医综合执法的意见和加强种畜禽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意见, 贯彻落实《家畜遗传材料生产许可办法》, 实施种畜禽质量监测计划, 强化种畜禽市场监管。

四、继续强化奶业的扶持引导和规范整顿

(一) 继续开展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

督促指导未完成清理整顿的省 (区) 加快对个体收购站主体合法化改造, 坚决取缔流动收奶点。组织召开生鲜乳收购站清理整顿工作总结会议, 表彰先进单位和个人。

(二) 组织实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督监测。

开展全国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 对举报和抽检中发现问题的重点地区开展飞行抽检, 及时向有关部门通报检测结果, 向社会公布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开展《生鲜乳》国家标准的宣贯和执行工作。

(三) 加强奶业发展的行业指导。

协调有关部门尽快发布《全国奶业发展规划》并组织贯彻落实。组织开展中澳自贸区谈判对奶业发展的影响和应对策略的研究。

(四) 规范生鲜乳收购秩序。

协调并会同国家工商总局开展《生鲜乳收购合同》执行情况监督检查, 畅通举报投诉渠道, 加强社会监督。

五、加强饲料产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 加强饲料行业法制建设。

推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 (修订案) 》尽快颁布实施。制 (修) 定《条例》的配套规章、规范、标准, 及时开展《条例》宣传贯彻和培训工作。

(二) 规范饲料生产企业行为。

修改完善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条件, 继续组织开展100家蛋白质原料获证生产企业、100家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获证生产企业现场监督检查工作, 强化对基层饲料管理部门监督执法的培训和指导。

(三) 加大饲料监测和执法力度。

组织实施饲料质量安全监测计划, 以饲料原料、商品饲料和养殖场户为重点, 开展瘦肉精等违禁物质例行监测和拉网式监测。加大对高铜、高锌等超量添加和潜在非法添加行为的打击力度。组织召开全国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会议。

(四) 开展饲料基础性研究工作。

组织饲料中潜在安全风险因素和重要饲料添加剂的检测方法研究、安全评价试验和风险预警。

六、切实做好草原保护建设这篇大文章

(一) 扩大草原承包经营规范化试点范围。

依托退牧还草工程, 在30个重点牧区县开展草原承包经营规范化示范, 建立健全草原承包与流转管理体制机制, 推进草原基本经营制度改革。

(二) 总结和推进草原生态补偿试点工作。

指导西藏深入开展草原生态保护奖励机制试点工作, 保证顺利推进, 及时总结。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争取扩大试点范围。

(三) 开展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试点示范。

修改细化《全国草原保护建设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大纲》, 研究完善退牧还草、京津风沙源治理等工程政策措施。依托工程项目和牧草产业技术体系, 推进草畜平衡、禁牧休牧划区轮牧制度的实施, 建立种草养畜、鼠虫害防治等草原保护建设和科学利用典型示范点。

(四) 做好草原防灾减灾工作。

制定草原防火条例配套制度和技术规程, 加强草原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和防火物资储备。表彰2007年—2009年全国草原防火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召开全国草原防火工作暨应急队伍建设现场会。制定雪灾应急预案, 加强人工种草, 建设防灾救灾基地 (草原处牵头, 草原监理中心承办) 做好草原鼠虫害防治工作, 争取增加投入, 扩大生物防治比例。

(五) 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

组织起草《农业部关于加强草原监理体系建设的意见》。强化监测, 积极做好重点地区和关键时期监测。依托工程项目, 加强草原监理监测设施建设, 加强草原固定监测点建设。建立完善草原执法联动机制, 坚决打击破坏草原的各种违法行为, 并跟踪查处、曝光大案要案。编制草原资源保护名录

(六) 营造支持草原保护建设良好氛围。

参与全国人大开展草原生态建设情况调研和政协委员视察活动, 促进出台支持草原保护建设和草原畜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加快草原承包经营进程。

七、大力推进科技兴牧工作

(一) 加快畜牧产业技术体系建设。

召开现代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工作交流会, 开展产业技术体系实施情况的检查和调研, 研究提出加强“十二五”畜牧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政策和规划建议, 积极推动畜牧产业技术体系与技术推广对接。

(二) 组织实施畜牧业科技项目。

做好“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4个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中期检查和课题验收工作, 组织完成各项目的执行情况总结和验收;组织实施3个公益性农业行业科研专项及“948”项目, 强化过程跟踪和监督;组织好2010年农业行业科研专项、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和“948”项目的筛选、论证和申报工作。

(三) 加强畜牧业标准化工作。

组织召开畜牧、饲料、草原相关标准审定会, 审定报批国家和行业标准70项;发布《畜牧业标准体系建设规划 (2010-2015) 》。

(四) 开展畜牧科技推广。

组织做好畜牧业科技入户服务工作, 开展畜禽产业发展技术指导、培训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推广服务。

八、加强规划调研等基础性战略性工作

(一) 做好规划编制工作。

组织编制“十二五”畜牧业发展规划、饲料工业发展规划和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 编制“十二五”畜牧业科技发展规划、秸秆养畜项目规划、节粮型畜牧业发展规划、畜禽养殖废弃物利用与防治规划、草原监理监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和草原防火规划。

(二) 开展行业发展重大问题调研。

组织开展畜禽标准化适度规模养殖模式、畜禽种业科技发展、畜禽养殖废弃物减排与利用、羊毛绒产业发展、饲草饲料资源供给状况、饲料安全保障工程等战略课题调研, 研究提出相关发展思路和政策建议。

(三) 强化计划和财务监督管理。

篇4:2010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

1.深入落实《齐齐哈尔市普通中小学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教育质量行动计划》,落实9个文件、6大行动、24项重点任务,开展10类100所样板校创建和“百名专家型校长、师德先进个人、优秀班主任标兵、学科教学名师、科研骨干”评选活动。召开全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出台教学方面相关文件,推进教学改革和质量提高。

2.出台《齐齐哈尔市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基本要求》,以校园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为突破口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小学生科技年、暑期航天体验营、校园文化建设成果展示“走比看”活动和“绿色学校”创建工作,推广民族中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探索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共享方式,适时组织心理健康教育观摩交流。

3.加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加强具有民族特色、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开发,健全完善三级课程体系,创建义务教育课改示范区。理清思路抓高考,齐心协力保质量,加强高考教研及视导,开展原生态课堂教学“观课议课”活动,开设“新高考网络博客”。

4.深入实施“科研强校”战略,加强教学模式创新研究,制订普通中小学新课程教学常规及课堂教学评价方案,构建不同学科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广泛开展观摩课、研讨课、示范课,普及推广启发式、探究式学习和杜郎口教学模式,加强“校本教研直通车”工作,通过“专题讲座、案例剖析、网上教研”等方式增强教研实效。加强写字教学检查指导,做好写字教学国家课题中期总结。

5.创建艺体特色学校,推进实施素质教育。巩固提高体育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普及“阳光体育”运动、百万青少年上冰雪、体育大课间等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举办“三独”比赛、书画作品展等艺体赛事活动和“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展示会”、“国防教育成果展示会”。加强学校卫生工作监督管理,开展标准化卫生室创建工作,做好学生体质监测和近视眼等常见病、传染病防控工作,加强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传染病防控,防止聚集性传播,加强学校食堂、小卖部管理。

二、以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推进职成教育内涵发展

6.调整中职学校专业结构,开展重点专业建设与评估工作。继续举办教师职业技能竞赛,组织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参加国家和省培训,研究制订中职学校紧缺专业教师特岗制度。加强示范性中职学校建设,争取有1~2所学校进入国家级示范校建设行列,2~3所学校进入省级示范校建设行列。每个县(市)重点建设3~5所示范性综合中学。深入研究职教园区建设规划。落实职教专项经费、教育费附加等投入政策,设立职业技能大赛和专业教师培训专项经费。

7.实行“统筹管理”、“双线招生”、“一岗双责”的中职招生制度,健全完善奖惩机制,拓宽招生范围和对象,用好中职助学和免费政策,严格执行高中阶段招生政策,确保高中阶段招生增量用于职业教育和发展农村中职教育,确保普职招生比例大体相当。

8.推进教学模式改革,完善专业岗位能力标准和考核标准,突出实践教学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举办第二届“职业技能节”和“第六届职业技能大赛”;推进学习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弹性学习制度,推动以学分制为核心的教学制度改革,建立“学分银行”,鼓励工学交替;推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利用现代教学手段和实物教具进行直观教学,推行“教、学、做”一体化,探索“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教学模式;推进职教德育工作改革,落实全国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会议精神,以职业生涯规划等德育课改为契机,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寓德育于人才培养全过程。召开全市中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现场会。

9.强化“职业教育服务年”要求,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工程”,对全市45周岁以下农村党员干部实施中等职业学历教育;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开展以制造业、建筑业、现代服务业、新技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各类职业技术培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以“燎原之冬”活动为载体,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和技能人才;实施“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面向初高中毕业生、城镇失业人员、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实施“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围绕全市5大经济区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培养机械加工、电子信息、环保、绿色食品、旅游服务等技能型人才。探索构建社区教育网络的新模式,搭建全民学习的新平台。以“全民读书周”活动为载体,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三、坚持统筹兼顾原则,推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0.树立政府公办幼儿教育典型,召开全市幼儿教育现场会,出台全市幼儿教育发展意见,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抓好“儿童早期综合开发”和“以园为本的教研制度建设”两项实验,组织幼儿园自制教具展览,开展省级示范幼儿园创建工作。

11.承办全省特殊教育现场会,加强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开展第20个“全国助残日”宣传,加强“随班就读”工作,健全完善“盲、聋哑、智障”3类残疾儿童少年教育体系,发展残疾儿童少年学前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深入开展国家智障教育实验县工作。

12.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民族教育工作的意见》,在资源配置、编制配备、职称评定、资困助学、招生考试上实行民族教育“五优先”政策,鼓励“民汉合校”,加强民族学校教师培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挖掘民族教育资源,开发民族特色教材,举办民族团结教育专题报告会和民族团结体验活动。召开全市民族教育工作现场会。

13.规范发展民办教育,建立民办教育联席会议制度,成立“齐齐哈尔市民办教育协会”,编篡《齐齐哈尔市民办教育管理制度文件汇编》,制发《齐齐哈尔市民办教育考核暂行细则》,治理整顿非法办学行为,培养壮大民办教育精品学校、品牌学校。

四、以教师培训为重点,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14.实施骨干校长培养计划,举办第二期校长高级研修班。实施省际合作培养计划,选送中小学校长参加省际交流学习,培养在省内外较有影响的专家型校长。成立中小学发展指导研究会,加强学校发展研究、指导。加强主管教学业务校长培训,开展以读一本教育名著等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

15.深入开展“百名校长进课堂、千名骨干传帮带、万名教师大练兵”活动和城乡学校“校际结对携手共发展”活动。举办教学技能竞赛,推进岗位练兵。选拔基础好、有潜力的优秀教师进行高端培养,造就一大批能带动区域或学校学科教师水平整体提高的学科带头人。开展骨干教师携手助教活动,成立名师研究会,通过“百课送校、百师导学、百问研修”活动,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举办教师岗位练兵成果展。

16.深入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学习实践师德规范、争做德艺双馨教师”为主题,适时召开师德案例分析会,将师德建设融入教育教学实践中。举办全市第二届十大师德标兵评选和师德事迹报告会。推行师德考核结果通报制度。举办教师拒绝个人有偿补课倡议活动。

17.积极稳妥实施绩效工资制度。制发《齐齐哈尔市非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考核实施办法》。规范电子系统编制管理,重新测算市区中小学教师编制,做好“支教”、“特岗计划”、教师资格认定和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出台教师职务评聘推荐指导意见并加大打击学术腐败力度。落实好教师福利待遇相关政策。按政府部署做好接收企办学校工作。

五、积极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发展保障能力

18.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确定好申报学校,争取完成城区内和部分条件较好的县城内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树立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典型,并举办展示活动。加大项目资金的争取力度。推广富裕、依安和克东、泰来资源整合的3种模式,推进教育资源整合,推行集中办学。按规划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

19.筹备实施第二轮“农远教”工程,按规划、有步骤地使农村学校实现“班班通”。抓好北三区学校城域网建设试点工作。全市初中学校建成校园网。举办全市首届初中实验优质课大赛、首届中小学生创新实践大赛、第二届中小学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第三届“农远教”工程应用说课赛。组织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优秀教师县区巡回示范。以通用技术教室建设为重点加强普通高中实验室建设,筹建高中实验教师培训基地。

20.健全完善“政府资助线”、“教育资助线”、“社会资助线”、“基金资助线”,落实好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经费保障政策、中职学生助学和免费就学政策、普通高中学生助学政策,开展大学生生源地贷款工作,做好农民工子女、“棚改”拆迁家庭子女、留守儿童、经济困难家庭子女等弱势群体就学工作。做好教育统计、财务监督和直属单位内审工作,坚决禁止“小金库”。健全完善直属单位项目报批制度。

六、全面加强教育管理,创建安定和谐的教育发展局面

21.制订实施好全市教育“十二五”发展规划。加强3条线管理,开展“四比四看创一流”活动,调整完善目标管理实施体系。坚持督政与督学相结合,实行动态性、过程性、激励性评估,实施学校评估档案制度、督评记实手册制度、抽检复查制度、评估报告制度,开展落实《行动计划》,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完善县(市)区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体系。

22.出台《齐齐哈尔市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认真落实规范办学行为的各项规定,实行3级收费报告备案制度,加强教育收费治理、县(市)区教师个人有偿补课治理等重点工作,多渠道、全方位查处各类违规违纪案件。使行风建设在全市“双评”中保持较好名次。

23.招生考试实行“阳光政策”,加强考前教育和监考队伍建设,综合治理考试环境,严密考试环节,严肃考试纪律,确保艺体特长生考试公平公正,确保各类招生考试万无一失。加大重点高中公费招生指标到校比例,史、地、生3科结业成绩纳入中考升学总成绩,探索实施中招考试阅卷办法改革及网上录取工作。

24.开展“安全隐患治理年”活动,适时召开学校安全工作会议,严格落实安全责任制,完善《安全管理规范》,抓好安全教育、应急逃生演练等工作,抓好消防安全、活动安全、乘车安全、宿舍安全,加强校园隐患排查整改、校园周边秩序等专项治理,加强安全培训和校园技防设施建设,创建安全和谐校园,杜绝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25.深入开展教育系统“五五”普法活动,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加强干部师生学法培训,开展以“学法律、讲权利、讲义务、讲责任”为主要内容的“一学三讲”活动,加强“法制副校长”建设,推广“带法回家”、“小手拉大手”、“学法守法在我家”等普法经验,开展“依法治校示范校创建活动”。

26.落实信访责任制,健全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强化信访监督,用好“局长信箱”,使信访渠道畅通,严查违纪案件,妥善处理棘手事件,消除潜在不稳定因素,直查快办,确保稳定。

27.加强反腐倡廉工作,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校务公开工作,深入推进校园廉政建设。

28.做好新农村帮建、招商引资、小额贷款担保、为老工业基地振兴服务等工作,完成好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

七、加强领导和督办,保障全市教育工作顺利开展

29.巩固提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建设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党建、群团、工会、纪检监察、精神文明建设、统战、老干部等项工作,形成合力抓发展的局面。

30.创建“五型”机关,编撰《齐齐哈尔市教育局机关规章制度汇编》,强化学习意识、敬业意识、服务意识、进取意识,提高政务工作水平,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及时反馈、凡事提高效率”。

31.建立“行政主导、教研支撑、学校主体、社会支持、评价引领、督导保障”的工作机制。实施“调查研究、科学定位,项目带动、任务驱动,总结评价、阶段推进,特色活动、打造品牌”的工作推进模式。

32.建模打样,典型引领,重点抓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教育发展、特殊教育、民族教育、幼儿教育、教育信息化与实验室建设、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高工程等方面的县(市)区典型,注重发现、培养、树立师德先进、教师义务辅导、“我爱我家”优秀班集体、学生综合素质6个维度评价等典型。

33.加强教育宣传,办好《齐齐哈尔日报》教育专版、“齐齐哈尔市教育信息网”和各种简报,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多方位报道我市重点教育工作,宣传扩大各类典型影响。

篇5:2010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

沪教督„2010‟1号

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关于印发

《2010年上海市教育督导工作计划要点》的通知

各区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现将《2010年上海市教育督导工作计划要点》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区县教育工作实际,参照执行。

附件:2010年上海市教育督导工作计划要点

上海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 二○一○年一月二十五日

主题词:教育

督导

计划

通知 抄送:国家教育督导团,各区县教育局。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办公室

2010年1月26日印发

(共印60份)附件:

2010年上海市教育督导工作计划要点

一、指导思想

2010年本市教育督导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围绕市教卫党委、市教委的重点工作,坚持开展综合督政工作,为促进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协调发展提供保障;认真做好公示公报工作,推动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积极实施“三力”(校长领导力、教研指导力、教师执行力)的督学工作,促进中小学形成教育家办学和教育家育人的正确方向;努力完善“减负增效”机制,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创设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良好环境;实行督导与创建的统整,以创建学习型处室带动督导中心、区县督导部门和双结对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工作。

二、目标要求

2010年本市教育督导工作的具体目标和要求,一是要把深入贯彻《义务教育法》,促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作为督导区县政府履行教育责任的重点,推动本市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二是以国务院即将出台《教育督导条例》为契机,推动区县教育督导部门的规范建设和教育督导工作的制度建设;三是贯彻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会议精神,推进城乡一体化的优质 — 1 — 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发展;四是推动学校依法办学和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引领学校开展专项治理,提高教育质量;五是创建形成“求真务实善学习、科学发展勇创新、团队和谐利为民”的学习型组织,提升教育行政执行力和工作有效性。

三、重点工作

(一)加大教育综合督政力度,进一步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1.认真做好对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公示公报工作。在认真总结3年来开展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公示公报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公示公报中具有敏感性的指标体系,加强对区县政府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监督力度,做好义务教育教师绩效工资等相关政策的执行情况分析,以及中小学教育资源保护的监测工作,确实保证区县政府的教育法定责任和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落实。

2.深入开展以推进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为主题的新一轮综合督政工作。根据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会议关于“东部和经济发达地区以教育现代化为目标,注重高质量、高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精神,实施区域性均衡优质发展为主题的综合督政工作,建立体现区县政府自身努力程度的“三个增长”的督政导向机制。研究制定综合督政的评价标准,并做好市政府第61次常务会议关于2009年36.9亿元市级转移支付落实到位等相关要求的专项督查工作,避免“挤出效应”情况的发生。同时,— 2 — 要从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出发,促进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远郊地区辐射。积极推进本市各区县加快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进程,为2020年本市实现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奠定扎实基础。

3.积极开展对“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以下简称“这类民办学校”)的专项督导。根据市教委《关于加强以招收农民工同住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规范管理若干意见》,市、区联动,推进落实对2009年纳入民办管理的88所学校督导整改工作。同时,对2008年纳入民办管理的66所农民工同住子女学校依法办学、财务成本、师资队伍和安全卫生等进行专项督导。推动各区县政府把这类民办学校纳入区域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范围,重视公办学校优质资源对这类学校的辐射,进一步提升这类学校依法、规范、自主管理的能力;切实保障本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享有接受义务教育的公平权利和条件。

(二)认真实施校长课程领导力的教学督导,进一步推动中小学依法自主办学和内涵优质发展

4.进一步推动引领学校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研究制定《关于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引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发展性督导评估实施意见》,进一步总结4个区12所市级试点学校中“遵循学生身心成长规律,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经验和案例,以推动若干所区级试点学校的相关工作。共同探索把时间和空间还给学 — 3 — 生、把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引入课堂教学,营造并形成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重视学生“减负增效”的良好氛围。

5.开展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为核心的新一轮课程与教学视(督)导工作。按照本市中小学教学工作会议精神和市教委关于切实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意见,在做好对嘉定区新一轮中小学课程与教学督导调研的基础上,开展以提升中小学课堂教学质量为主的视(督)导工作,促进校长课程领导力、教研员教学指导力和教师课堂教学执行力的提升,总结中小学第一线优秀校长教师在办学和教学中的典型案例,推动形成中小学校长和教师落实“教学五环节”,形成聚精会神抓学校管理、抓教学质量、抓内涵发展的运行机制。

6.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专项督导工作。根据市教委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就近入学的有关规定,继续加强对义务教育阶段招生录取工作的专项督导。引导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吸纳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同住子女。通过与区县教育督导室协同配合实施督导,对重点区县实施专项督导,使社会各界反映强烈的择校问题得到有效的遏制。

(三)以国务院即将出台《教育督导条例》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教育督导队伍和教育督导工作的专业发展

7.做好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出台的宣传贯彻工作。在国务院《教育督导条例》出台后,要配合做好相关制度和政策的宣传贯彻工作,做好区县教育督导部门人员配备、规范制度建设

— 4 — 的推动工作,并且积极协调市政府法制办,做好《上海市教育督导条例》的立法工作,为推动本市教育督导工作和教育督导队伍专业发展提供支持。

8.深入推进督学资格制度的试点以及督学挂靠校长职级和教师高级职务的相关工作。根据国家教育督导团关于在京津沪渝4直辖市开展督学资格制度试点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推动浦东新区、黄浦区、长宁区、闵行区等4区的督学资格制度试点和资格认定工作。通过“试点先行、积极推进”的办法,注重完善督导队伍专业化建设机制,推进组建以专职督学为主体的,专兼职督学相结合、学科门类齐全、队伍结构合理、综合素质优化的督导队伍,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在全市各区县全面实行督学资格制度工作。同时,要积极推动市、区县教育督导部门属于事业编制督学人员挂靠中小学校校长职级和教师高级职务系列的工作,研究制定相关实施意见,为促进教育督学队伍的专业发展提供政策依据和保障。

9.积极筹备教育部督导办在沪召开的督导协作会议。2010年,京津沪渝4个直辖市督导协作会议和华东六省一市教育督导工作例会都将在沪举行。两个督导协作会议将以“教育督导队伍与督导工作的专业发展”为主题,深入研讨教育督导专业发展的规章与政策,并提出进一步完善教育督导的体制、机制,研究提出教育督导工作专业发展的基本思路和推进措施。

篇6:2010年上海市终身教育工作要点

2011年,上海市基础教育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上海市“十二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促进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为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一、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启动重大改革项目

1.召开基础教育工作会议。对基础教育领域深入贯彻落实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作出进一步部署。适应上海城市功能与布局形态调整,推进基础教育城乡一体化建设工程。探索创新区域教育内涵发展机制,转变传统教育发展模式。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2.启动实施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相关任务,重点推进实施本市基础教育领域的10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启动实施《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基础教育相关任务,加大资金投入,强化绩效管理,重点落实“十大工程”相关项目。落实2011年部市共建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基础教育相关项目。颁布并启动实施《上海市“十二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

二、大力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3.制订并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全国学前教育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上海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以区县为单位,抓紧编制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应对入园高峰。制定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和困难幼儿资助等政策。建立本市学前教育联席会议制度,协调学前教育发展工作。

4.推进幼儿园建设。全市全年新增40所以上幼儿园,并做好教师需求的预测与配备工作。关注非本市户籍适龄儿童入园和看护需求,加快民办三级幼儿园建设,扎实推进学前儿童看护点管理工作,逐步实现非本市户籍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和看护服务全覆盖。规范和指导全市幼儿入园招生工作,保障本市幼儿公平接受学前教育服务。

5.促进学前教育内涵发展。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保育员队伍稳定发展的保障机制,开展保育员轮训工作,提升保育员专业化水平。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积极提高学前教育质量,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制定学前教育信息化标准,建设适合幼儿成长发展需要的主题资源库。研究医生进幼儿园的工作机制,加强对保健教师和家长科学育儿的指导,关注幼儿健康发展。

三、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推进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6.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结构。各区县要根据“十二五”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要求,制订“十二五”期间本区县学校校舍建设规划。扎实推进落实本区县2011年学校建设项目,抓紧在教育资源紧缺地区建设公办学校。进一步健全公建配套建设管理机制,做好大型居住社区教育公建配套设施建设的协调工作,确保教育公建配套学校与住宅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全面完成2011年本市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任务。

7.加大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力度。各区县要依法履行对义务教育的投入,切实保障教育经费“三个增长”,并加大向偏远学校和相对薄弱学校的倾斜力度。市级设立“上海市教育公共平台建设专项资金”,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经费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重点支持远郊区县、财政相对困难区县和人口导入区县发展义务教育。

8.推进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郊区农村。组织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赴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办分校或对口办学,努力提升郊区新城和大型居住社区新建公建配套学校的办学起点。组织开展第二轮郊区农村受托管义务教育学校绩效评估工作,开展第三轮郊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进一步扩大郊区农村受托管义务教育学校的数量。

9.建立健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机制。各区县要结合本区域实际,建立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机制,通过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设立分校、优质教育资源托管相对薄弱学校、组建教育集团、城乡学校结对考核、组建教育合作体、组建教研共同体等多种形式,形成区域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机制,缩小校际差距。

10.开展新一轮素质教育实验校创建工作。以素质教育实验项目为载体,引导义务教育学校针对发展的瓶颈问题,积极探索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模式、途径和方法,主动破解影响学生积极主动发展的难题,深入推进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一批学生负担较轻、办学质量较高且有办学特色的义务教育学校,形成有效的实施素质教育的导向机制以及学校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激励机制。

11.完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入学办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阶段艺术、体育特长生以及民办学校的招生工作。按照市实有人口综合服务与管理要求,做好教育配套服务工作,在宝山庙行、大场镇,杨浦五角场镇,嘉定马陆、安亭镇试行户籍人口子女按居住地登记并统筹安排入学办法。

12.切实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权益。进一步扩大公办学校接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比例,着力增加公办初中学位,引导公办学校开展符合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实际的教育教学研究。贯彻实施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资产和财务管理办法,逐步加大这类民办学校的政府基本成本补贴水平,改善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加强这些民办小学教师队伍管理、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和安全卫生管理等工作。加强对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民办小学的年检、督导工作,开展办学绩效评估工作。

13.推进新一轮特殊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强化随班就读管理,完善特殊教育学校课程体系。建立市特殊教育信息通报系统,实现多部门间信息共享与整合。试运行市特殊教育资源库,为学校、康复机构和相关专业人员、特殊儿童及家长提供专业支持。

14.扶持和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认真贯彻上海市第二次民办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优化民办中小学布局结构,加大民办中小学的政策扶持,全面实施《上海市民办中小学财务管理办法》和《上海市民办中小学校会计核算办法》,鼓励民办学校建立年金制度,提升核心竞争力,满足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四、培育高中办学特色,形成多样化发展格局

15.推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鼓励部分区县探索促进高中多样化发展的相关举措,研究制订相关指导意见和支持政策,鼓励高中结合自身办学情况,发挥传统优势,实现特色发展,不断提高办学质量,逐步形成高中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发展的格局。召开现场推进会,总结和推广高中特色办学经验,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开展高中引进国际课程试验。试点建立普通高中利用中职校开放实训基地发展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运行机制。

16.以实验改革促进高中教育内涵发展。组织开展对川沙中学、松江一中创建“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规划实施的总结性评审。继续推进“上海市普通高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实验项目”,通过学习培训、考察交流、专家引领和指导等方式,提升实验项目学校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促使其借鉴国内外有关经验,改革高中学生的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创新素养。建设一批与创新教育课程相匹配的专题教学实验室,切实加强实验教学环节。探索与高中学籍管理相配套的高中招生平台建设。完善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加强考试命题研究。

17.加强民族班教育教学工作。根据教育部下达的任务,认真完成2011上海内地西藏班、新疆班的扩招任务。积极推进民族班教育教学研究和探索,不断加强民族班教师队伍建设,提升办学质量。加强各级各类学校的民族团结教育,推进民族政策和法律进学校。

五、进一步深化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

18.加强课程建设,持续提升学校的课程领导力。坚持“课程建设—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一致性”的原则,进一步完善课程标准,深化课程实施环节,重点突破课程评价环节。推进落实《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提升行动计划(2010-2012)》,持续提升区县和学校的课程领导能力,提高课程对学生的适应性和课程实施的质量。

19.探索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试点建立义务教育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体系,加强对学生学习经历、学习过程、学习水平和身心发展状况的评价;引导教育行政部门科学、有效地管理和评价学校教学质量;引导学校树立全面的教育质量观,促进学生学业成绩、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身心健康等方面的协调发展,建立校本化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探索建立课业负担监测、举报、问责等制度。通过建立全面、科学、可持续的多元教育评价机制,逐步形成“高质量,轻负担”的健康的教育发展格局。

20.推进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发展。以创新区域基础教育内涵发展机制改革试点项目为抓手,鼓励区县和学校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加强内涵建设。

21.整合中小学相关专题教育资源。在调研基础上,梳理和整合中小学各类专题教育的内容和资源,形成整体设计、分类实施、共同推进的专题教育体系和实施途径。深入挖掘、总结、凝炼世博教育资源,22.加强教研队伍建设。采用项目引领方式,集聚区县、高校、中小学校和研究院所等的专业资源,深化教研工作内涵,推广教学研究成果,整体提升教研员队伍专业化素养。

23.扎实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落实“十二五”教育信息化专项规划,加强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谋划新一轮应用推进工作。继续推进400所农村中小学聚焦课堂教学、加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并以各区县为主开展专题评估或督导调研。在部分区县和学校开展“数字化课程环境建设和学习方式变革试验”。建立本市各级各类学校机构代码变更工作制度,确保本市学校机构代码变更工作规范化、常态化。

六、深入推进“两纲”,优化未成年人成长环境

24.整体规划中小幼德育课程。制定中小幼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标准、课程类型,进一步增强德育课程的系统性和衔接性。深入开展学科德育工作,系统谋划、科学设置,构建符合学生特点和时代需要的学科德育工作体系。加强中小学校德育精品课、专业特色课建设,开展优秀校本德育课程评选。

25.深入开展“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明确不同层次学校党史教学的目标、内容和方法,充分运用课堂教学主渠道开展党史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党的历史。围绕“建党90周年”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学生开展主题教育,开展“风尚好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建党90周年专题论坛等系列活动。

26.完善学校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统筹上海市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制定实施《上海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动计划》。颁布《上海市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指导意见》和《上海市区县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建设指导意见》。加强“温馨教室”建设,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27.实施学生实践和创新基地建设工程。统筹布局全市青少年实践活动基地,开展农村综合实践基地建设。试点推进职业体验基地、校外教育活动示范基地(场馆)建设。积极开展“快乐330”,“阳光暑期”等活动,打造校外实践活动精品。

28.加强德育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制订出台《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培训工作实施意见》,对中小学班主任队伍进行分层分类培训。组织开展上海市中小学班主任带头人工作室首批学员研修工作。开展第三批中小学骨干教师德育实训基地建设工作。完善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提升工作机制建设,不断拓宽“教师走进经典”活动的覆盖面,丰富“中小学教师人文素养资源目录”内容。

29.继续推进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制订出台《上海市中小学幼儿园治安管理技术要求》,规范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完成“改善50所寄宿制中小学校园道路安全设施”的实事工程。启动

2011—2013校园风险勘查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开展学校风险隐患排查及化解工作、学校安全教育工作。开展新一轮安全文明校园评审。促进工读学校办学水平的提升。以课堂教育为主渠道,重点做好毒品预防教育。继续推进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体系建设。

七、推进教师培训、管理、科研工作,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30.规范教师队伍管理。开展普教系统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工作,完善学校人员聘用制度,深入推进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开展上海市特级教师评选表彰工作,充分发挥特级教师引领作用。

31.大力推进“双名”工程。完成第二期“双名”工程建设成果总结和展示工作。继续实施第二期优青项目后备人选培养工作。

32.继续开展农村教师分类分层培训。坚持按需施教,开展职初教师基本功培训、青年教师基本技能研修、骨干教师培训者培训、全体教师专业学科培训、远郊区县薄弱学校教师提升培训、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教师专题培训和远郊区县暑期英语教师强化培训等项目,不断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3.做好中小学科研工作。做好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优秀成果奖奖励工作。开展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的评奖、成果汇编出版工作,组织召开上海市第十届教育科研成果颁奖大会,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工作对上海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支撑作用。

八、做好体卫艺科及语言文字工作,推进学生健康发展

34.实施学生健康促进工程。积极推进“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内容体系研究”、“上海市中小学体育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等重大课题的研究。推进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和赛事的品牌化建设,建立学校系统的体育竞赛和活动体系。试点开展大中小学一条龙业余体育训练体系建设,在招生、教练员选聘,运动队管理等方面有所突破和创新。结合校园体育场地向社区开放工作,启动区域性学生课外体育活动中心的规划建设工作。扩大“医生进校园”试点工作,启动专业化的学校卫生保健人员培养计划。建设区县学生体质健康监测中心和学校体质健康监测室,推进市、区、学校体质监测网络体系建设,促进体质监测的常态化和学生日常体育锻炼。开展“每天锻炼一小时”、“阳光体育运动”等专项督察。强化学生军训基地的监督和安全管理,进一步完善市、区(县)、校三级学生军训基地体系。组建上海市中学生体育代表团参加全国第十一届中学生运动会。

35.积极推进青少年艺术和科普工作。积极推进“青少年艺术教育彩虹行动计划”。启动民族文化传习基地建设,建设一批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实践点、民族文化传习特色培训基地,扶持一批民族文化教育特色品牌项目。实施学生艺术团提升计划,对上海市中小学艺术团考核调整,扩编新建一批市级学生艺术团队。实施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计划,扶持创建20个校园文化环境建设试点学校。积极推进“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培养实践平台建设计划”。加强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研究院建设,建设10个面向社会开放的青少年创新实践工作站。

36.积极做好中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有序推进上海市“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加强对虹口、嘉定等整体试点区和22所试点校的工作指导。建立5—6个市级经典诵读名师工作室,开展上海市“中华诵·2011经典诵读大赛”。组织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评定工作。开展对内地新疆班、西藏班学生普通话培训和测试工作。依托区县教育行政部门和语言文字工作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公共场所中英文使用的监督、监测和依法管理。

九、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保障教育事业优先发展

37.推进教育政策研究和依法行政。继续积极推进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进程,推动长三角教育联动发展基础教育领域有关项目的落实。开展“推进上海教育国际化战略研究”、“上海学前教育就学与管理制度研究”等课题研究。完成《上海市中小学校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修订工作,继续开展《上海市民办教育促进条例》立法调研工作,完成《上海市教育评估暂行规定》政府规章制定工作。制定《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评选标准》,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的创建工作。积极开展中小学校的教育法制培训工作,增强中小学校长的法制意识,推进中小学校依法治校。全面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办法》的专项行政执法检查工作。

38.规范财务管理工作。根据内外资企业同轨征收教育费附加政策变化,聚焦重点项目,做好2011年教育费附加预算编制工作。加大对高中的投入,稳步推进高中收费改革。实施新的高中、幼儿园、初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市财政局的要求启动财政专项资金的评估评审工作。加强基础教育资助工作,完善基础教育资助政策,规范基础教育资助工作。

39.大力开展教育督政工作。认真做好对区县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责任的公示公报,进一步完善公示公报指标体系,强化保护中小学教育资源等监测指标。深入开展以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为主题的新一轮综合督政工作。继续开展市对区县财政教育转移支付专项督导工作。研究制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考核和评价机制,推动本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优质发展。继续开展对以招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为主的民办小学办学情况的跟踪督查。

40.认真实施以提升校长课程领导力为重点的督学工作。研究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的督导指标,开展以提升课程领导力与教学有效性为重点的区县教学视督导工作。继续开展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近入学专项督导。推进发展性督导评估工作,引领和指导学校加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

41.加强教育审计工作。加强经济责任审计整改的指导、检查力度,建立审计整改联动机制,实施审计整改跟踪检查。深化教育审计督导工作,革新审计督导方式,深化督导内容,深入了解基层单位内部审计工作开展情况,促进本市教育审计工作水平的提高。探索制定公共财政教育经费绩效评价指标,开展绩效审计试点。

42.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和专项治理工作。制定学校廉洁文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召开学校加强廉洁文化建设推进大会,开展警示教育、示范教育、岗位廉政教育,构建拒腐防变思想道德防线,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政、教师廉洁从教、职工廉洁从业、学生廉洁修身。加大对招生、基建、财务、科研经费、校办企业、后勤、办班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管力度,深入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做好自查自纠“回头看”工作,深入开展教育系统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完善办信查案制度建设,认真受理群众信访举报,严肃查办违法违纪案件。

上一篇:实验课教师工作职责下一篇:乡镇三防工作会议领导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