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好人好事报道范文

2024-05-09

采访好人好事报道范文(共14篇)

篇1:采访好人好事报道范文

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我认为是能否造就一篇优秀人物采访的关键所在。小组作业时,我们的选题是“父亲节”。这个选题,对于采访对象的要求其实比较简单——成年男性。但是成年男性这么多,如何挑选更适合这个选题的人物呢?

刚开始因为小组分工并不完善,大家对于采访对象的挑选更偏向于自己的片面理解。我也就找到了某位男教师开始了采访,结果就是采访十分顺利,老师十分配合,但写出来的稿子没什么新意。而小组其他成员的稿子内容则更加吸引人。有人选择了有3个孩子的南区水果店老板,有人则选择了离家在外与父母妻儿相隔千里的学校保安。对于采访对象的选择上,显然他们的更具有代表性与“新意”,而我的选择出发点停留在了任务的完成度上而非质量之上。青年教师也许更适合采访,他们的语言能力会使采访更顺利,但在这个选题之下,显然其他的选择更能表现主题使选题的新意体现出来。

所以对于今后的采访,挑选一个更具代表性的人物才能更好地将主题体现。采访也不能一味求稳,追求一些新意或许才能获得更好的内容。

采访的背景准备

完成一次好的人物采访,我认为不仅要对采访的对象有充分的了解,对于整个话题的背景也应该要有相当完备的背景知识。不然或许就会遭遇我所遇到过的尴尬。

学期后半段有幸来到解放日报体育部做关于世界杯的专题报道。我主要负责电话采访一些足球教练纪录他们对于某一场比赛的看法。我自以为对采访对象十分了解(大多为经常在电视上看到的知名教练与体育评论员),但实际采访中却是漏洞百出。

首先,语言上遭遇了危机。由于一些主教练来自上海讲着一口地道的上海方言,对于我来说理解起来就成了大问题。即使后来用普通话对话也时常在一些关键语句上因为口音问题而不能正确理解意思。记得一次采访一位沪上著名教练,因为前期没有心理准备,电话采访时才发现采访对象的语调“惊人”的低。低沉的语调使很多话变得含糊不清,那次的采访最终也因此失败。

除了采访对象的准备外,背景知识的准备也必须充足。还是在实习期间,一次采访圈外人士预测比赛时又出现了新的状况。由于前一场比赛我自己也没有看,而采访对象对于足球也不够专业,就出现了采访过程两个人无话可说的境地。

两次失败的经验也提醒我做好采访前背景了解的重要性。对于采访对象,适当了解他的身份有助于更顺利的进行采访;对于采访选题的背景,完备地做好先前功课才能在采访中更好地与采访对象交流。

采访稿的撰写

刚开始接触采访稿的撰写,我也犯下了不少毛病。由于不能熟练地掌握采访稿,我的第一篇采访稿被小组成员批为过于客观,缺乏适当的文学性修饰。当然,对于一篇采访稿尊重采访者话语的客观性是最重要的,但是将话语转变为文字又不能少了文学的修饰,不然采访稿就会显得索然无味缺乏可读性。

而实习时,我的一篇采访稿也被老师批评了。由于我对于采访对象的话题有着自己很多的见解,于是在文章中有意无意的加入了我的意见倾向。这也就造成了一些话语方式与采访对象身份不符的现象。

在采访稿的撰写之中,如何将事实的客观性与文字的文学性更好地结合显然是我需要不断加强的地方。从采访者的角度出发,尊重受访者的意图,而在文字上则需要部分润色,这看似简单的道理却也需要不断的实践作为基础吧。

采访的策略选择

对于不同的采访对象我认为应该是选择不同的采访策略。策略的内涵即是选择不同的话语方式、不同的语言氛围以及不同的话语量。比如采访“下层”受访人时,我大都会比较主动,尽量将语言氛围变得轻松使受访者能够较为自然的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同时在采访中我也会适当的掌握主动权,通过引导的方式帮助受访者整理自己的思路与看法。

而对于“中高层”受访者,我一般不会过于主动,而是将采访的掌控权交予对方,给受访者足够的时间与空间表达展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两种不同的策略,也是基于两类受访者不同的社会身份、教育水平等因素。相对而言,“中下层”受访者可能受到文化水平的影响相对怯于表达自己对某一问题的看法,同时表达中也可能会因多种因素造成表意不清等问题;而“中上层”受访者相对文化水平较高,对于特定问题相对有更多自己的看法,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仍然选择给予对方过多的引导势必将使受访者感到唠叨琐碎。

所以在这样的考虑下,针对不同的受访者采取不同的采访策略既能使采访顺利的进行也能建立更好的互动环境。

这个学期开始全面的接触采访与写作,实地采访与电话采访都做了不少,但是我感觉还是远远不够。实习期间指导老师也告诉我,采访只有做了多了才能有感觉,文字、语言上面才能有进步。或许这也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反复强调的实践的重要性的很好体现吧。

同时,在采访中我也发现自信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面对不同的受访者,可能会因对方身份的不同而产生微妙的心理变化。对于普通的农民工或许我更能放得开,而面对著名运动员或者知名教授则会显得拘谨。起初,我也是总因为紧张而使采访不那么顺利,但随着采访次数增加自己也变得自信,并且能够做到与受访者一定量的有效互动,不再只是那个被动的记录者,开始成为了互动者。而这样自信的由来,既来自战胜自我胆怯心理的一次次实践,也源于对受访者、采访背景的充分准备。

在采访的实践中我也发现了信息提取方面急需提高。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受访者特别健谈,于是便需要将他的大篇幅内容微缩到小篇幅;有时候则会遇到受访者迟迟不能点到问题的内核而游离与提问之外。第一个问题考验的是自己的文字压缩能力,第二个问题则考验的是记者的提问技巧。在采访中,我也发现,问题的设计往往赶不上实际中的变化,所以在提问过程中设计问题显得尤为关键。而设计的串联点就是和受访者的良性互动,通过互动将自己的观点传递,同时将自己的疑问抛出将受访者引入自己的设计之中。这样,才能得到自己所想要的采访内容。

这学期的采访与写作课使我受益良多,汲取了许多采访的理论知识。而实践中,一次次的采访经历则让我明白了理论与现实结合的重要性。既不能脱离理论而自成一套也不能仅仅依靠理论知识而无视实践中的变化。

现在只是一个起点,希望这样的总结与体会能够给我今后的采访以提醒,也希望未来越来越多的采访实践又能给予这份体悟以更多的内涵。

篇2:采访好人好事报道范文

“争做学雷锋,好榜样!”近日,雷锋歌曲弥漫着整个校园,我们在喧嚣的尘世中聆听着雷锋的灵魂之音。

现在的社会,雷锋的身影离我们渐行渐远,但雷锋的灵魂和精神却如一块永远的丰碑屹立在人们心中。

仍记得上个学期的一个星期五,我从网吧出来,赶着去学术报告厅参加团干培训,结果半路上,我才想起钱包落在网吧了,我很着急,因为钱包里除了约100元的现金之外,还有我所有的证件,身份证、学生证、银行卡、饭卡等,重要的是银行卡里有我一个月的生活费,我觉得损失不是一点点。回到网吧徘徊很久也没找到,我冷静地回到学术报告厅,边走边想办法,就在那个时候,电话响了,是辅导员的声音:“是罗梦良吗?一个叫黄星的学生帮你捡到钱包,快与他联系、、、、”我喜出望外,很是激动,真有这么好的事吗?我默默地记住了他的名字,黄星。会议结束后,我们在图书馆会了面,我还没来得及说谢谢,他却把钱包递给我,检查一下里面的东西有没有丢失。我很感激他,并执意请他吃饭,他拒绝说,我已经吃过了,没事的,这是应该的!

好人啊,现在的社会好人已经不多了,当日,我在QQ上发表了一条说说,感谢世间仅有的好人,愿好人一生平安!

篇3:采访报道儿童三忌

成人和儿童对同一事件的思维和意识是不一样的, 把成人的思想和意识强加给儿童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比如有关希望工程、捐资助学的新闻, 记者往往喜欢把镜头对准儿童, 在某种场合中, 不管儿童心情多么难过, 神情多么无奈, 记者都锲而不舍地要求被救助儿童说出“好好学习, 报答社会”之类的感恩言语, 似乎不这样不能体现希望工程和捐资助学的意义。再比如, 前段时间炒得沸沸扬扬的儿童搀扶老人反被老人及其家属讹诈的新闻, 各路媒体轮番对当事儿童进行采访, 表面上看记者是在求证谁说了谎, 但媒体真正想要求证的却是在当今这个社会做好事的风险, 有的媒体甚至在讨论“是老年人在变坏, 还是坏人在变老”这样的预设议题。儿童很简单的搀扶摔倒老人事件演变为一场社会伦理和社会道德的集体声讨。在这件新闻事件中, 儿童纯真的心灵在媒体记者的啧啧逼问下, 有可能产生对成人世界的恐惧和怨愤, 从而产生怀疑和逃避等不良心理反应。其实无论是希望工程和捐资助学, 都不需要把镜头对准那些无辜的儿童。对弱势群体的救助和帮扶, 是社会的自我完善和调整, 不管由于什么原因造成了一部分人的贫困, 儿童不应该为此负责, 也不需要过多地背负自卑和感恩的沉重负担。再说搀扶老人事件, 儿童的心灵本来很单纯, 看见有人摔倒, 主动去帮助, 他们不知道在当今这个社会会由此产生风险, 而当纠纷发生, 我们的某些机构, 特别是媒体理应避免让儿童卷入纷争中, 调查取证和寻找目击证人应该由公安机关和相关机构去完成, 在事件真相水落石出之前媒体可以缓一缓, 不要预设议题, 不要用惯性思维去揣测事实真相, 更不要在事件真伪不明的情况下进行舆论上的道德审判, 不要一味让儿童面对镜头, 去反复阐述事件的细节和真相, 这会不自觉地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就算儿童在此类事件中有过错, 也不应该用成人的思维和意识去苛求儿童, 成人世界的是与非有时对儿童来说过于沉重。2013年10月16日, 美国广播公司 (ABC) 电视娱乐节目《吉米·坎摩尔直播秀——儿童圆桌会》 (Jimmy Kimmel Live!) 中, 主持人和4个6岁左右的儿童戏仿议员, 讨论国家大事, 谈到“美国政府欠了中国1.3万亿美元该怎么办”时, 一个男孩建议:“我们应该绕到地球那边去, 把中国人都杀光 (Kill everyone in China) 。”一石激起千层浪, 美国多个城市爆发华人抗议游行。ABC及主持人坎摩尔连番道歉, 并承诺永久停播《儿童圆桌会》。惹了这么大的祸, 我们没有看到包括ABC在内的任何媒体去采访那4个孩子, 让他们说自己并无恶意, 或者指出受谁影响, 或者辩解说中国还有网站开辟专栏“无德无信美国人”呢。孩子们对争议的问题并不了解, 也不用对自己的童言无忌承担后果。

二、轻易利用儿童的观点

一些媒体和记者为了新闻表述要求, 喜欢采访儿童, 让儿童在新闻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表面上看, 这符合新闻规律, 新闻让事实和当事人说话, 殊不知, 这种做法对儿童来说未必适用, 如运用不当, 或者随意运用, 会让儿童置于不必要的风险之中。长沙一家幼儿园发生叠罗汉事件, 媒体记者在采访幼儿园孩子时, 得到了不同的看法和意见, 一部分孩子说“叠罗汉游戏太开心, 太好玩了”, 也有孩子说“身体被压得有点疼”。媒体和记者有没有试想过, 对幼儿园不利的看法和意见是否会对孩子产生不必要的麻烦, 那些持不同意见的孩子会不会因此而遭到园方和老师的“特殊照顾”, 这些风险记者在采访和发表新闻时有没有考虑到。笔者单位采访报道过一条新闻, 说的是学生因学校食堂饭菜单一不合口味而去周边小饭店就餐引发的校园饮食安全一事, 新闻中大量引用学生的观点和看法。有学生说学校的饭菜不好吃, 没有外面小摊小贩的有味道;有的学生说, 学校的饭菜不错, 比外面饭店的饭菜卫生。我们暂且不管学生的观点是否正确和全面, 从保护儿童的立场慎重考虑, 不到万不得已, 不应该让儿童在争议事件中表达观点。并不是说孩子们的意见不重要, 但他们并不知道、不理解争议的各方观点, 也不能预见及承受观点可能造成的后果, 他们往往只是被成人利用而已。

三、漠视儿童的合法权益

篇4:深度报道的采访与写作

一. 加强深度报道的认识

深度报道反映出的新闻事件、新闻内容大都是跨越时空的大容量、多信息、紧扣时代脉搏的社会问题或新闻事件。这些问题和事件又是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解决,直接关系或影响到群众根本利益的问题,因此主题重大。社会问题的热点、难点和敏感地带,都是深度报道深入挖掘的重点。在这类问题中,深度报道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最集中、最典型的新闻事实的整合,将同类问题聚焦透视,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连续集中的报道,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对事件各方产生强大的辐射力和冲击波。如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问题,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拖欠农民工工资等等问题,媒体的深度报道,使这些社会问题成为一定时期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形成舆论强势,在促进问题的解决中起到积极的作用。

深度报道又被称为深入报道和解释性的报道,它是一种系统而深入地反映重大新闻事件和社会问题,阐明事件因果关系,提示实质、追踪与探索事件的发展趋势的报道方式;是一种突破了“一人一地一事一报”的报道模式,它要求对新闻事实进行跨越时空、由表及里、从内到外的综合反映;是对过去与现在、现在与将来的联结,是现场的延伸或拓展;强调对其他相关的事实的必要搜索和掌握,突出事件的直接原因,分析深层原因,剖析其社会意义。

二. 加强深度报道的采访

细致入微的采访和调查。深度报道的题材,多是事实比较复杂,问题成因多的新闻事件,因此,记者必须通过细致入微的采访,进行大量的新闻调查,从而把握新闻事实。不但要善于动口动笔,更需善于动腿动脑,要对新闻事件进行理性的分析,多侧面的现场展示,引发受众连绵的反思和情感的追随,把受众从具体事件引向广阔的社会空间。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理论思辨性,彰显新闻力量。深度报道的生命在于通过构思严密的逻辑力量,以精心的选材配以理性的思索,让受众从中悟出道理。关键之处在于思辨出事实表面之下隐含的本质以及对本质的感悟和认识,以一种反思的态度进行积极的思考,从而实现感染人、教育人、启发人的社会功效,彰显新闻力量。

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深度报道既可以做成纪实性的、解释性的,也可以做成透视性的、评述性的;既可以做成连续性的、系列性的,也可以做成类属性综合式、互补性组合式的。不管哪种形式,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增强深度报道的传播效果,力求广度和深度相统一。所谓报道的广度就是要求记者有宏观意识、系统思维,全局观念,把报道对象作为一个整体、一个过程来加以反映,也就是说,记者要全局在胸,站在一定的思想高度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来围绕同一主题展开横向或纵向的采访,进行多侧面、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立体化的报道。

三. 加强深度报道的写作

导 语。深度报道经常采取“聚焦式”结构。常用一个与报道主题相关的最为典型的人物或事件的“白描”。它可以是一段感人的情节,也可以是某人的独白或引语。其任务是提供一个生动的个案或场景,激发读者的兴趣。如美国《华尔街日报》就是以采用聚焦法进行深度报道而闻名,这个报社流传着一句写作箴言:“一千万人的死亡只是一项统计数字,而一个人的死亡却是一场悲剧。” 一般来说,对绝大多数受众而言,失业率、经济问题、国防预算、国际冲突等等,只是一些复杂难懂而又与自己无关的问题。但如果从集中描写一个失业工人全家的生活窘境入手,再谈失业率问题以及它可能引起的社会冲突和社会后果,人们就有可能在一种情景化、具体化的状态中跟随传播者进入相应的主题,实现信息的从情感到理智的多重交流。

过渡主题。首先,在个人的遭遇或经历与一个宏观或中观性的社会问题之间建立起某种联系,然后,点出报道的主旨,使报道顺畅地由个人问题的描述转换到对大问题的考察分析上去。

发展主题。即对大问题展开报道和分析,多层面地关照和透视主题,使主题得以全方位地展现。

意味深长的结尾。如果报道从某位人物写起,就一定要以这个人物收尾,如果报道以一个戏剧性的场景开场,结尾也一定要回到这段场景中,使受众在对一个具体的人物或场景的感受中,再次回味大问题。聚焦法是一种应用性很强的文体,国内媒体应用比较多的是《南方周末》。当然,聚焦法也只是深度报道常用的一种特定模式,随着文体的发展和实践的需要,将来还会出现其他模式。

(作者单位:呼铁有线电视台)

篇5:好人好事通讯报道稿

8月24日下午,综合事务部艾尔肯江及安全保卫部门卫阿布都克尤木两位同志,主动将办公大楼前面种植的树木树杆,用白石灰浆粉刷了一遍。

国有企业门下的公司,是大家的公司,不是哪一个人的`公司,每一个公司员工都应该维护好企业,并热爱这个单位,为这个集体而付出;尤其是破产重组后的单位,大家更应该关心它、爱护它、因为新单位的重组建立是来之不易的,大家更应该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没有新公司的重组建立,就没有南疆公司职工的今天,也就更谈不上有正常的工资收入,所以积极、主动地干好工作,才是对南疆公司及集团公司最大的感恩!

前段时间才锯掉了二棵干涸的柏树,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二棵柏树死亡呢?经过仔细、认真的观察发现,树体上生了虫,如不采取措施,很可能导致后面的树还会死亡。于是艾尔肯江及阿布都克尤木两位同志就主动找来石灰和刷子,将石灰拌成石灰浆粉刷的树干上,一个人搅拌另一个人刷,两个人配合的十分默契,这种主人翁的思想是应该在南疆公司发扬光大的。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一致,南疆公司才能兴旺发达,才能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

篇6:社会正能量,好人好事报道

“这样的正向循环也进一步弘扬了正能量,让城市愈发良性发展。”在上月举行的20xx佛山口碑榜发榜盛典上,“红衣女侠”刘茂英激动地说道。7名好人代表为上榜口碑单位颁奖,共同彰显大城榜样,传播社会正能量。

从街头一件好人好事,到长年累月不计回报的善举;从个人为乐善之城添砖加瓦,到一个团体推动公益温暖四方。回顾20xx年,佛山好人频现,广东好人、中国好人、红衣女侠等一次又一次点燃了佛山乐善之光,全城乐善风气更盛。

在20xx年度“佛山好人”命名仪式上,我市的20xx年度中国好人、广东好人和佛山好人一起向市民群众挥手致意。/佛山日报记者甘建华摄

乐善之风温暖四方

佛山好人,出现在大街小巷。20xx年8月31日上午,建筑工人傅文满在上班途中突然昏倒、心脏骤停,幸得两名路过的女子为其实施急救措施,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救护车到来后,两名女子悄然离开。事件通过网络传播后,佛山市民全城寻找两名救人女子。经确认,红衣女子是禅城向阳医院护师刘茂英,白衣女子系毕业于韶关学院医学院的唐君尧。

篇7:易地采访报道的技巧

易地采访报道的技巧

易地采访,是指记者到自己分工范围以外的地区去采访.记者长期呆在一个地方,好处是地熟、人熟、情况熟,但如果不流动,也有弊端,如眼界容易狭窄,感觉灵敏度降低等.

作 者:王爽 作者单位:大众日报经济新闻采编中心刊 名:青年记者英文刊名:YOUTH JOURNALIST年,卷(期):”"(12)分类号:G22关键词:

篇8:采访好人好事报道范文

中国石化新闻网讯(翟瑞龙 王金林)2月14日,《工人日报》七版“政工视界”以《仪征化纤“社区好人”汇聚正能量》为题,报道了仪化开展“社区好人”评比活动、推进社区文明创建的做法。

春节前,仪化公司生活区17个住宅小区和5个公共场所宣传橱窗张贴了第二届“社区好人”候选人的事迹和照片,对7个候选个人和2个候选集体进行了公示,仪化社区居民纷纷驻足观看,有的居民看了以后连声称赞,竖起了大拇指。仪化“社区好人”的“凡人善举”,汇聚了道德正能量,润物细无声,成为春节前社区居民敬于心、暖在心的热议话题。蔡秀瑾,84岁,仪化退休职工。2013年10月3日晚6时,蔡秀瑾出门散步,发现在楼栋西面石凳上有一只黑色手提包,心想这肯定是哪位居民丢失的,一定很着急,就在原地等候,仍无人来认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胳膊上因骨折还打着吊带拿不了东西,她就找来邻居商量,请邻居把手提包交给居委会处理。第二天一大早,邻居盛志军把包送到居委会,告知值班人员情况。居委会立马联系派出所,并清查物品,包里有护照、苹果手机、人民币现金近3万元,存折近万元,还有泰币、泰币存折,信用卡及基金卡等,价值5万多人民币。经查询居民档案,证件是同楼同单元住户的王子溪。原来国庆期间王子溪回来准备为女儿缴纳学费,没想竟把包丢在石凳上,忘拿了。当他接过失而复得的手提包激动万分,不停地道谢说:“感谢党、感谢居委会,社区还是好人多。”10

月12日,《扬子晚报》以《84岁善良老太,捡3万多现金原地等失主一小时》为题作了报道。

吴勇骏,40岁,仪化聚酯生产中心一装置职工。他先后献血60次,其中捐献全血9次,共3600毫升;捐献血小板51次,计献血量90000毫升。2005年7月13日,他抱着奉献爱心的心态,第一次走上献血车,开启了无偿献血之旅,并一直坚持了9年。自从对成分献血有了了解后,他便要求做一名成分献血者。每次献完血后,血站工作人员都会打来电话问候,关心他的身体状况,让他心里感到很温暖。后来他不等血站通知,自己主动打电话到血站预约献血,如今已经形成了习惯,每个月都会前往扬州血站进行成分献血。他说:“只要我的血还能用,我就不会停止用我的鲜血来帮助需要用血的病人,用微薄的力量来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张广信,78岁,仪化公司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思想教育组组长。退休18年来,他为青年职工和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而积极工作、奉献余热,2010年6月被中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在关工委工作中,张广信同志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宣传学习十八大精神、中国梦宣传教育、学雷锋等活动中,他收集整理资料,撰写编辑讲课稿10万字,经常和关工委“五老”宣讲团的老同志一起深入厂区、社区和学校,为青年职工和青少年讲课。自2004年起连续10年,在仪化社区组织开展了“仪化社区优秀青少年”评选活动,教育仪化广大青少年以先进典型为榜样,至今已宣传了400多人次,编写和整理优秀青少年的事迹

材料近10万字,并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十佳”通过仪化新闻媒体进行专题宣传,为社区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了良好的引导作用,他说“做好关工委工作,既教育了下一代,又升华了老一代。”

篇9:运动会采访总结报道稿

伴随着发令枪的响声,杨静学姐迈出了她在运动会的第一步。不论成功与失败,只为对得起昔日的汗水与同学和老师的支持,她奋力向前冲刺,与其它的运动健儿们共同努力,只为给观众们带来精彩的赛事。不断向前,200米,100米,50米,终点就在眼前,终于有人突破了终点,观众发出了一阵阵欢呼。杨静学姐却还在后方冲刺,不到终点绝不放弃,终于你也冲过了终点,虽然你不是第一名,但你却是那最最棒的,最值得学习的是你那永不言弃的精神,它会留所有人的心中,伴随着我们的成长。

男子400米

踏上跑道,是一种选择。离弄起点,是一种勇气。驰骋赛场,是一种胜利。就在今天,我们的运动健儿xxx踏上了比赛的征程,你昂着自信的头,带着必胜的信念,向着终点冲去,那一刻时光仿佛都为你停住,你的勇气振动了一切,震撼了每一个人的心灵。终于你从预赛中脱颖而出,给化工系增光添彩,给运动会带来了精彩的赛事。决赛终于来临,带着同学老师的期待你毅然蹲在起跑线上,你化作勇敢的苍鹰奔向终点,拼劲全力只为证明昔日的努力和老师同学的期待,不论结果如何,你英勇的表现在我们心中留下永恒。

女子4×400米

泥泞的路走过无数,累了,告诉自己:快了,再坚持一会儿。身上的伤流出血来,疼了,告诉自己:别哭,会好的。摔到了,告诉自己:快爬起来,世上很少有坦途。在这考验体力与合作的接力赛中,我们的运动健儿:耿琳妍、王艳、刘如玲、谢小凡都表现出了她们的巾帼本色,用自己的努力拼搏告诉了我们女人能顶半边天。她们也许腿脚发麻,也许有些茫然,但她们知道在她们背后有同学们一双双期待的眼睛,她们奋力向前。她们冲过终点,虽然没有拿到很好的名次,但她们依然都是胜利者,因为,你们曾与时间竞赛。今天她们是焦点,她们是骄傲,我们看她们创造辉煌

女子800米

阴沉的天气抑制不了你火热的激情,喧嚣的赛场遮挡不住你矫健的身影,迎接你的,是800米跑道,等待你的,是漫长的征途。就在这激情澎湃的日子里,庄矜妹学姐迎来了她的第二场比赛,女子800米,这是一场漫长的征途,她没有畏惧自己强大的对手,她的对手只有她自己。勇敢的冲吧,800米算不得什么,为了付出的汗水,就在这400米的跑道上获得回报,胜利一定就属于你。最终你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别人:你是最棒的。

男子800米

篇10:电视新闻报道的采访表现及其技巧

电视新闻报道不同于传统形式中的报纸和杂志期刊等文字式的新闻报道,而是一种声画结合与图文并茂形式下的实时媒体,它在为观众传播新闻图像的同时还需要有声音的同步传送。具体来说,电视新闻报道主要是由记者采访和电视摄影以及后期的剪辑制作等程序组成的,同时在新闻节目制作完成后还要配上合适的解说词,这样才可以把最完整的新闻报道展示给广大观众。此外,电视新闻报道在时间上也有较大的差异,一般来说较短的电视新闻报道不宜有太长的采访时间,而对于一些特定场合下的大型新闻报道,则需要新闻记者充分把握采访的原则和采访技巧,以获得最佳的新闻报道视角和传播效果。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的采访表现和采访技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的采访表现

当前各大电视台的新闻报道节目涉及的题材大都是一些重大和复杂曲折的新闻事件,要提炼出好的新闻报道主题 就需要新闻采访人员积极做好新闻采访的策划与准备,并注意在采访中有效把握电视采访的原则,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采访记者要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

随着现代新闻传媒的发展,当前的电视采访不再是过去的单人采访,而是由两个以上新闻记者组成的采访小组。同时根据新闻事件和采访任务的需求,采访小组中还要有摄像、录音和采访等不同的分工,必要时还需要有主持人、灯光师和相关的技术人员。这就需要采访小组的成员在进行电视新闻采访时要加强团队之间的沟通与合作,力求最优化的完成新闻采访的任务,进而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2.加强采访模式的革新,强化自身的创造性思维

一般来说,较为成熟的电视新闻报道常常有其固定的采访模式。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或避免采访中出现较大的错误,许多新闻记者在采访时经常依照电视新闻采访的固定模式和基本规律。这种采访形式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采访工作的效率,但另一方面又限制了采访人员创造力的发挥。因此,在实际的电视新闻采访时,新闻记者要注意摆脱固有思维模式的影响,加强对采访模式和采访手段的创新,并有意识地激发自身的创新精神,从而以创造性的思维来做出更多有新意的新闻采访来。

3.加强采访中的理性思考,避免空洞浮泛的报道

由于新闻采访记者自身水平的差异性较大,再加上实地调查研究精神的缺乏,使得许多新闻记者在采访时由于信息量不足而出现空话和套话较多的问题,导致缺乏对新闻人物和事件的深度分析,从而失去了新闻采访的价值和意义。因此,在实际的新闻采访时,采访人员要注意对新闻人物和事件的具体考察和了解,加强新闻采访中的理性思考,注重自身对新闻事件的独特认识和见解,从而避免新闻报道的空洞浮泛。

电视新闻报道中新闻记者应注意的采访技巧

与传统的新闻报道形式相比,电视新闻报道最大的优势即在于能够再造或者重现新闻事件的发生场景。在新闻报道强调临场感和时效性的今天,电视新闻记者必须要切实提高自身的采访技能才能做出更好地新闻报道采访,从而提高电视新闻报道的竞争力。1.重视调查研究,加强人脉关系的建立

调查研究是提高新闻报道真实性的主要途径,也是记者发现新闻线索和新闻现象的重要方式。因此,在新闻采访之前,记者要能够深入生活,注重对社会事件的调查与研究,并在调查研究中培养自身的观察力和新闻敏感度,从而为观众挖掘出更有价值的新闻来。此外,由于新闻记者职业的特殊性,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免不了要与社会上不同的人群打交道,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平时的工作中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从而为更好地进行新闻采访提供信息保障。

2.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善于捕捉精彩的新闻画面

真实而精彩的画面是电视新闻报道节目独特的优势,因此,在平时的工作中,新闻记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审美意识,从而能够在采访时捕捉到精彩的新闻画面,以扩大新闻表现的视觉张力。同时,新闻记者在采访时还要善于捕捉新闻事件中的典型场景和现场精彩的画面,从而增强电视新闻传播优势。

总结

篇11:新闻采访和报道的4种创新思维

前瞻性思维表现在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以及对有价值的事物的肯定,是记者思维的能动性成果。现在是信息时代,各种信息涌起、交汇甚至于泛滥,受众已不满足于获得浅表的动态新闻,而是希望了解新闻事件的前因后果,特别是对于一些新鲜事物的发展趋向与前景极为关注。因此,记者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超前思考的能力。一个好记者,往往能在大多数人都想不到的情况下,将昨天的事实背景与今天的事件联系,进而对明日的前景预测,揭示新闻事实内在的意义。

记者具备了前瞻性思维,能见微知著、由表及里,对未来可能的变化及走势提出自己的见解。前瞻性思维要求记者对事物细致观察,并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透彻地分析研究,科学评估,不把话说满,给受众思考和回味的余地。大凡对事物发展趋向的预测性采访报道,对事实有深度和见解的分析式采访报道都离不开前瞻性思维。

篇12:采访好人好事报道范文

章 来源 关于“英语改革对中学教学影响”的采访报道

2014年8月2号,XX实践队的三人来到了河北省XX市XX县就“英语改革对中学教学影响”这一课题进行调研采访。我们的主要采访对象是一名即将升入初中二年级的初中生。

由于是暑假期间,我们就选择在该初中生的家中进行采访。或许是还没有接触过这类事情,在采访刚开始的时候,该中学生话很少,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只能笼统的说出一些。但随着相互的熟悉,和交流的深入,该中学生也能和我们进行一些深入的交流了。我们也从中了解到了以他为代表的大多数中学生的对“英语改革”的想法。

上午九时,我们来到该中学生的家中。首先,我们先了解了一下他的英语学习情况和他班里同学的学习情况。他的英语水平不太好,在往常的考试中,也只是能勉勉强强能及格而已。而他班里的同学,女同学的英语学习成绩普遍要比男同学的高,但大多数同学学习英语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一味的背单词、背语法、做题,而不是拿英语当做一门语言来学习,大多数人完全没有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在了解了大多数中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之后,我们就两个问题与该中学生进行了深入访问。一个问题是,假如高考英语分值下降,您是否会减少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另一个问题是你对英语情景化学习这种形式感兴趣吗?

虽然是高考英语改革,但是大多数中学生对此也有一定的看法。对于第一个问题,这名中学生很果断的回答了我们“当然会了,都不考了谁还学啊。”,而且,他还跟我们说,在平常和同学在一起讨论这件事的时候,其他的同学也表示“不考就学了”,我们都不太喜欢学习英语。虽然他们把“分值下降”理解成了“不考”,但这同样也代表了这些中学生的对“英语改革”的态度——分值下降必定会使中学生减少英语学习的时间和精力。

对于情景化学习这种形式,这名中学生是乐于接受的。这名中学生告诉我们,他就不喜欢背单词、背语法,也不喜欢做题。不过在“玩”中学习英语他还是可以接受。他说,其实他觉得用英语跟别人说话更好玩的。情景化的学习更能让他掌握说英语的技巧,更能让他开口说英语。

通过这次的采访交流,我们对中学生对于“英语改革”的态度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ww w.Y k j.CoM文

篇13:采访好人好事报道范文

重走美丽电厂·华润电力首阳山电厂:

环保电厂谋变超低排放

《 中国能源报 》(2015年10月12日 第10 版)

编者按

2013年起,本报陆续开展了“寻找中国美丽电厂”与“美丽电厂中国行”等专题系列报道,得到各电厂积极响应与支持。两年过去了,火电厂变得更加清洁、高效,以“超低排放”为主导的清洁环保升级改造已然成为燃煤电厂发展的“新常态”;另一方面,非化石能源的迅猛发展也对国内能源格局产生影响。在此背景下,本报将开展“重走美丽电厂”系列报道,看曾经的美丽电厂如何应对“新常态”下的机遇与挑战。

本报记者 卢奇秀

第一站,走进洛阳华润电力首阳山电厂。

作为河南省最大的环保型电厂,洛阳偃师市的华润电力首阳山电厂2013年曾入选“中国美丽电厂”。而在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的新形势下,记者日前再次走进偃师,探寻这座电厂时隔两年之后,对 “环保”和“美丽”做出的新诠释。

首阳山电厂自开建之初就遵循了“三同时”原则,即环保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投用,以此最大限度地做到节能减排。因此,项目一开始便怀揣着环保的“种子”。

2014年9月,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发文“关于印发《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年)》”。三个月后,河南省出台《2014-2020年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明确要求到2020年,河南省内燃煤发电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浓度原则上接近或达到燃气发电机组排放限值。但当时电厂大气污染物实际排放情况为:氮氧化物90mg/Nm、二氧化硫80mg/Nm、烟尘15mg/Nm左右,显然无法满足新环保标准,必须进行提效改造。

在此背景下,华润首阳山发电厂为适应国家和电力市场发展需求,秉承环保责任理念,将燃机排放限值进行改造,通过分析对比论证,同时结合公司地处于环保旅游城市现状,制

333定了具体改造目标:以“达标排放、煤种适应性强、改动量小、工期短、运行维护费用低”为总体体思路;氮氧化物<50mg/Nm,二氧化硫<35mg/Nm,烟尘<5mg/Nm(国标烟尘<10)为总体目标。计划2015年6月完成1号机超低排放改造;2015年10月完成2号机超低排放改造。

然而,要从国内众多的超低排放改造技术找出一条适合自身情况的改造路线并非易事,首阳山电厂在机组改造一开始就遇到了难题。

华润电力首阳山有限公司总经理梁杰告诉记者,为了选出适合电厂实际情况的技术,曾先后邀请十二家国内知名环保公司进行超低改造技术交流、研讨。除尘装置技术电厂派遣技术员先后走访山西大唐云冈、内蒙古大唐托克托电厂进行实地考察改造运行情况。

“通过5个月的调研、考察,我们找出一条国内目前最前沿、改造最简单、最先进的超低改造技术,即国电清新的SPC一体化脱硫。”梁杰告诉记者。

据介绍,电厂其中1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于今年6月7日投运,污染物排放指标均达到改造设计值,各项排放指标全部优于国家最新排放标准——《煤电节能减排升级与改造行动计划(2014-2020)》的限值排放标准,具体均值为二氧化硫16.7mg/Nm,烟尘2.96mg/Nm,氮氧化物30.3mg/Nm。随后的8月1日,完成了1号机净烟气CEMS校准、比对监测、验收监测,并于8月21日通过了河南省环保厅的CEMS超低排放验收。

记者了解到,2号机超低排放改造将于近日开工,预计施工周期为35天。两次改造预计最终达到二氧化硫减排1198吨/年、氮氧化物减排1180吨/年、烟尘减排272吨/年的效果。

篇14:采访好人好事报道范文

我们知道,公益性的新闻报道承担着传播公益的社会责任,这方面的报道内容更需要具有足够的吸引力。今天,就和大家交流一点慈善公益类新闻报道一点体会。

现在,公益传播作为一个热点,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我们媒体人也在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公益传播方面具有导向作用。现在,很多电视台和新媒体平台都纷纷推出了不同形式的公益类新闻行动,而且所报道的角度从过去的旁观者变成了现在的新闻主导者,并且以此延伸创设了大量的公益性节目。不少媒体开始正视自己的公众形象,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媒体精神,让媒体树立该有的媒体责任意识。做新闻的都知道,新闻类节目想要长远发展,就需要具体的支撑点。这个支撑点就应该是公益性节目,节目的终极目标应该转变方向,改为公益性上的追求,而不应该只是临时博取观众的关注。这样的节目才能够更加充实,并具有独特的意义,才能够长远发展。相对于其他报道来说,公益性报道总是能引起广大人民的关注与支持。例如,今年6月份,我们在节目中报道了绥化市应急救援队为老人免费发放身份黄手环,避免老人外出找不到家的情况,象这样敬老爱老的问题总能引起给人们的关注,后来救援队的队员也和节目组反馈,有人看到新闻后和他们联系,也想爱心捐赠一些这样的黄手环,说起这手环还不是太昂贵,就是一个塑料橡胶的表带上面有一个密封防水的空间,里面可以放一个写着家庭住址的字条,虽然简单但真的可以帮到 一些老人。象这样的公益活动的报道,只要真实,一定能引起社会的反响,同时也能使广大未能参与此次活动的人们也开始关注相应的社会问题。

那在设置、制作公益性新闻节目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是应该注意处理好节目中的知识性问题:在常规观念中,节目主要目的是以新闻知识为看点,可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让观众感到好奇的话题和让观众从中得到启发这两层含义是不同的。新闻节目的设计应该以观众的好奇心以及自身的情感同感,让人们能够在观看新闻的过程中进行学习,这就是常说的节目的知识性,所以,在进行节目设置时,应该注意有机地将知识性与节目的新闻点结合起来。就是常说的采取合理的方法,正确地处理知识性与新闻点之间的关系。

在节目的安排上,电视传媒的引导功能要和观众的接受目的要保持一致,所以,不可能是单纯的新闻报道节目,需要结合励志的功能。例如:通过公益性报道使人更加积极、主动、乐观地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从而能够自主地缓解不良情绪。通常情况下,励志的方法主要是通过确定一个积极的目标来展开,通过比较,突出节目中的励志精神。不光是专题类的公益节目,现在就是很多娱乐节目都会安排公益性活动,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发人们的公益意识,提高人们的积极性。

对于公益性节目而言,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公益性为目的,通过策划真人真事来让人们感同身受,从而对观众成正确的引导。通常情况下,在节目策划中会采用“小题大做”的方式把平时不起眼的看点放大成大事来做,以制造观众与节目的情感共鸣效果。有时节目中为了 制造看点,常常使用指东打西的方式,从而当人们反应过来时,会有不一样的感觉。有可能是惊喜,也有可能是惊讶,从而让观众从节目中感受到公益精神。当然在进行公益性节目制作时,更应该注意观众的情感走向,要注意适度,不然有可能将公益性导向弄反,从而无法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大多数人的心中,可以容忍节目犯一些低级错误,但是,绝对不会允许节目的虚伪与不友好的情况发生,所以,节目在进行公益性设置时,要注重处理好真诚和开玩笑的分寸。

公益性报道大多都以讲述的方法为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去掉“形式化”,多点“故事化”,那如何让采访对象信任你,将自己的故事倾盘而出,这就需要采访动记者要注意转变自己角色。

咱们平时去采访的时候拿着镜头对着别人的时候一个感觉,反过来镜头对着自己的时候,那就另一个感受了,可以说咱们记者在采访现场的时候多少都会自带点气场,但是在进行公益性采访时,要尽力把姿态放低,以平等的身份去尊重当事人,多以一个“志愿者”或者听众的角度去开导当事人,在开导与安慰中让对方对你产生信赖。尤其是若当事人是女性和乡村孩子,这一点就尤为重要。在这点上,我们平时看电视里,很多著名的主持人都给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可以回忆一下,象撒贝宁、汪涵都在一些节目的现场采访中用半跪的方式去采访当事人的孩子或是坐在椅子上的老人或是轮椅上的残疾人,这不是做秀,就是一种尊重。

那在采访的话题,我们也应该多从细节入手

让采访对象“无话不谈”首先要引起对方的共鸣,话题的引入可 以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和细节入手。一封信一张照片都可以成为引发当事人情感涌动的开关。采访氛围营造适宜,采访者与采访对象达到情感共鸣,这个时候的采访出来的效果是最好的。例如,采访抗战老兵,一枚勋章就可以引起一个话题;再如,采访一个孤儿,他最喜欢的歌可能就是采访的切入口。

在我们的新闻中,一些和情感、内心思想有关联的报道内容,多少都会有点煽情的成份,煽好了催人泪下,煽不好,就会恶心做作,公益类报道的目的是引发观众的共鸣,伸出援助之手,来帮人解决难题,适当的眼泪是情感波动的催化剂。但让当事人落泪不能一味简单粗暴,用“撒盐”的方式来刺激伤口,达到流泪目的,而应层层递进,让采访对象的情绪慢慢回到难过的瞬间。煽情也要有尺度,如果采访对象从头哭到尾则容易引起观众的情感外溢,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带来负面效果。

那在公益事件、公益活动类报道采访中我们也要注重“生动性” 公益事件、公益活动,尤其是公益活动采访应多为“动态式”,应避免采访时一动不动。公益事件、公益活动随着事件进展、活动进展,采访的场景应是多变的,那么采访也可以采用移动式采访,可以“边走边聊”,通过由动到静的采访过渡,来带动整个采访的节奏。17年春季我们采访过一些绿色出行,千人键步走的活动,就是用的这种行进式的采访,那么在采访中适当加入“动态采访”,陪着采访对象走一段路,一路走一路采访,将增加稿件的可视性,突出稿件的主题特点。将观众带入活动氛围。在公益性采访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事项,首先就是采访对象的隐私性。

公益性报道的采访对象多为“未成年人”“残疾人”“敏感人士”,如自闭症儿童、身患重病、怪病的未成年人等。在进行这类采访的时候,要注意为采访对象保密信息,如画面打马赛克、名字用化名等。不然极容易在社会上发酵,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还有就是辨别公益采访的“陷阱”

在我们的生活中,以“公益”来谋名谋利的个人和事件也不少。虽然我们的公益性采访都是带着善意进行的,但是防备的心也应保留,如目前很多公益组织层出不穷,有些公益组织没有经过民政注册,没有主管单位,而是打着道德牌设骗局,诱骗观众的爱心和金钱。我们最常看到的就是那种骗捐行为,说谁谁得啥病了,再整几张在病床上的照片或是录个视频再加上个假病历,再编造点故事细节,这都是常见的公益采访陷阱,因此采访前要注意核实采访对象信息,这是采访前应做的基本功课。采访中对于前后逻辑、故事细节的反复确定也是辨别信息真假的方法之一。另外,采访中要多询问,除了采访对象外,也要多对周围的人物进行侧面采访,一来可以丰富人物形象,二来可以侧面核实采访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想让新闻类公益性节目与观众之间的密切联系,就必须得让节目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就要从节目的公益性出发。这也是公益性节目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节目栏目作为公益的载体,从实际出发,从表达公众利益出发,以谋求社会利益为出发点,更好地推动和鼓励人们参与 到公益行动中,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以及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然,在慈善公益活动当中的新闻报道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说:在实际的慈善公益活动报道当中,由于大部分的新闻媒体选用的报道形式较为单一,而且不能够从本质上对慈善公益活动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所以、不能够很好地传达慈善公益活动的意义,进而使得民众对于慈善公益活动无动于衷,很多媒体往往都是对富人或者名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报道。而对于普通民众的慈善公益活动并不重视。有时也没有对慈善公益活动进行公开、对于募捐资金的走向也没有进行详细的报道,从而使得人们对于慈善公益活动的真实性产生了质疑,使得大部分的民众不愿意支持慈善公益活动,甚至民众产生了严重的抵触情绪。媒体在对个人或行企业的慈善行为进行报道时,往往都是对慈善行为作出质疑,大多数报道以批评为主,某些报道还带有恶意攻击的意味以及小市民的狭隘心态。这样的报道将会引来社会舆论,从而使得民众对慈善公益活动产生错误的认识。另外、过度注重娱乐化和形式化的新闻媒体报道丧失了慈善活动报道的深度。甚至会给人作秀的嫌疑,从而使得部分民众对慈善公益活动产生抵触情绪。这样的新闻媒体报道。就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慈善公益活动宜传报道的目的。

新闻媒体应根据社会各界不同人士的需求来展开慈善公益活动的报道,从而有效地增加慈善公益活动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新闻媒体在进行慈善活动的宣传时,也需要加强慈善文化的直传,要不断地 以文化内涵感染众人,从而有效地传播慈善文化,促进慈善公益活动更好地开展,通过加强慈善公益活动的传播。能够很好地在社会当中直传慈善文化。同时还能全面地培养公民的慧善意识和慈善精神,进而构建较为良好的慈件公益活动环境。同时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慈善意识,在慈善活动开展的过程当中,部分的民众存在错误的认识,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参加慈善公益活动,普通的民众参不参与慈善公益活动并没有任何影响,这种观念不仅会影响慈善活动的顺利开展,同时也会对公民人格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所以,新闻媒体必须从公民的情感方面入手进行宣传,在充分了解慈善活动的意义和内涵之后,对一些小型的慈善公益活动进行宣传。这种公民力所能及的活动。能够有效提升公民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同时也能够不断壮大慈善公益活动的队伍。人们在参与的过程中不断地了解慈善活动的真谛。从而全力支持慈善公益活动。

上一篇:产业集群发展规划提纲下一篇:如果我是你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