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经典的散文

2024-05-23

那些经典的散文(精选6篇)

篇1:那些经典的散文

那些安静的时光经典散文

【写字】

说起写文,要追溯到念中学的时候了。那时,我的中学语文老师特别喜欢我。虽然我不是课代表(课代表是前任语文老师任命的。),但是所有课代表该做的事,她都让我做。每每上语文课的时候,朗诵课文那是非我莫属的。而作文的范文,也大都是我的习作。那时,喜欢上写作课,也曾想过,我真正喜欢上的不是写文,而是被老师宠着,被同学羡慕着的那种感觉。

踏上工作岗位之后,也曾与文字零距离接触过。那时,在单位的工会任职,领导赋予我一个职责,那就是出一份厂刊,与我来说,这是我乐意做的事。于是,就热火朝天地干开了,自己写文章,自己刻蜡纸,自己印刷,第一份出炉的产物居然也像模像样,收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那会,喜欢上的是工作时的那份乐趣,还有被大家认可时的那份欣慰。

结婚以后,离开了原单位,很快又怀孕,生子,一度离开了文字,这一离开就是整整十数载。自有了互联网,开始上网浏览文字,渐渐地萌发了写字的念头。,在《晨曦草原》发第一篇文,至此已是六个年头了。期间,写写停停,陆陆续续也写下了几百篇文字,虽然粗粝,难登大雅之堂,却也记录了我的心路历程,值得珍藏。

二十岁那年,我最好的同学英子过生日。那天,大概来了十几个同学,其中有一个同学提议,大家各自许下一个愿望,把它录下来,到二十年之后聚会时再打开,看看是否能够实现。同学们大都许下了“找到一个好工作,找到一个好伴侣,希望能做教师,希望能做工程师……”之类的愿望,轮到我了,我脱口而出,“希望我的文字能够发表,希望我能出一本自己的书……”现场一下子静肃下来,几分钟后,同学们为我鼓起了掌,纷纷鼓励我,你的愿望一定能实现的!

二十年过去了,当年的愿望并未成真,虽然也曾发表过几篇文字,但是终究未能完成出书的愿望。其实,如若这些年,我想出的话,或许也能,只是觉得自己的文字,实在达不到心里想要的那个目标,即使盲目地让它变成了铅字,想必也是读者寥寥。

如今,写字只为喜欢,喜欢写字时的那份安静。当我沉浸在文字中的时候,整个人是宁静的,字,随着清澈的思绪一个一个地跳出来,心是干净通透的,没有丝毫杂念游离其中。写字,已没有任何的功利性,仅仅只源于想写了,喜欢写了,至于能不能发表,大家喜不喜欢看,已经无足轻重了。也不再去羡慕别人如诗如词般华丽的文字,更不会刻意去模仿,完全是随性而写。

在文字中,我快乐着自己的快乐,幸福着自己的幸福,自然,也会悲伤着自己的悲伤,偶尔还会有些小情绪,小情感之类的,我把文字变成了自己最喜欢的一样的东西,一如我喜爱的吃食,譬如酸菜鱼……

【听歌】

说起音乐,恐怕我和它无缘。记得念小学的时候,每每上音乐课,老师会让同学们一个个出来试唱,我呢,只要一开口,调立马跑到爪哇国去了,而且,我的嗓门又特别大,每次,同学们都笑得前仰后合,不亦乐乎,非要在老师的大声训斥之下,才会停下来,我常常是囧得无地自容,恨不得挖个地洞钻了。

到了青春年少的时候,流行起了邓丽君的`歌。那时,真的好喜欢她的歌,常常入了迷似地学唱,但是从来不敢在众人面前演唱。记得那时,弟弟不知从哪里弄来了一套卡拉ok的装备,每天晚上,他的一帮子小朋友就会来玩,大家争先恐后地抢着表演,唯有我静静地在旁聆听。那时,我也好想上去唱上一曲,终究还是因为自己的胆怯和自卑放弃了。

谈恋爱时,会不自禁地在他面前哼唱一些流行歌曲(大多是情歌,现在想来,估计那会是想借歌传情吧),他会不失时机地夸上我两句。不是自夸,我的嗓音条件还是不错的,只是音准差了些。那时,也许是因了他的鼓励,生了争强好胜之心,才敢时不时地露上两手。

自从有了电脑,听音乐成了一件极简单的事,喜欢什么,就能在网上下载到什么。随时都能听到最新,最流行的歌曲。一度迷恋上了《茶禅一味》系列,每天都陷在其中不能自拔。洞箫的幽远和古筝的清音,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如坐云端,生生化了仙去。

也曾喜欢过一些风靡一时的网络歌曲,譬如刀郎演唱的《二零零二年的那一场雪》,《情人》之类的,唱得人荡气回肠,差点就掉入了歌的意境当中去。还有许多知名的网络歌手,如庞龙,小刚,谢军,等等,都是我曾喜欢的歌者。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这些歌听久了会生厌,与那些经典老歌比较起来,还是差了些火候。我想,流行的东西,恐怕也只能生存与其流行时的那个阶段吧,唯有经典,才会永恒。

喜欢一个人,深夜,戴上耳机,品尝饕餮大餐。与我来说,一段好的曲调,好比是一盘佳肴,那种身心俱醉的感觉,让人真的好回味。也喜欢这份与世无争的安静,一幅耳机隔绝了尘世,唯有心音在缓缓流淌,山水景致,花草鱼虫,曲径通幽,柳暗花明……一样样在脑中呈现,那梦里的桃源分明就在眼前,我仿佛采菊东篱,又仿佛独坐幽篁,道一声海棠依旧,话一句,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心情不好的时候,会傻傻地对着话筒喊俩嗓子,那歌,已被我唱得惨不忍睹,几乎是没有音律了。好在,喊过之后,杂乱的心绪会回复平静,立马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了。所以说,音乐这玩意儿的功效还是蛮大的,能替人释放心情,消除烦恼。

“安静”的释义,应是,安然,静谧,与寂静,应是同义词吧。

我且用自己的话来诠释一下“安静”两字吧,各位千万不要笑话我哦。与我之认为,“安”只是安于当下之境遇”,“静”是与此刻沉静下来。

安静,我喜欢。

篇2:那些经典的散文

【一】一段难以忘怀的往事

翻开往日时光,20岁那一年释放的回忆信号那么强烈。

那一年,我失业了。说起来有点莫名其妙——是被红头文件给清退的,其原因是我属“定向分配”中专生,非单位“委培”性质,而该单位与我并无委培协议。事实却是,前一年十月我是通过公开招考进来的。有如盛夏突遇冰雹的庄稼,我被意外打击得摸不着北。愤怒、无助、委屈、萎靡,整个人陷入一种空前的黑暗感。

就在那段情绪跌落到极点的日子,冷水江电视台面向社会招聘播音员、编辑。消息传到我耳里,如同冰河融化的第一声脆响,我精神大作,迅即跑去报名。却又因自考还差一门未过关,没有大专文凭,我被告知只能报考播音员。我失落地离开,但心里仍抱着一丝希望,无论是应聘播音员还是编辑,都需参加笔试,先参加笔试再说,说不定还有一线机会!如我所料,我真的进入了面试,和另一男青年并列第十名。十一人中只有两位女性,我是其一,年纪最小。尽管没有投报资格,因成绩是第十,我还是被破例允许参加面试。考试时,考官差不多和考生一样多,一个个正襟危坐,旁边还有明晃晃的摄像灯光。当时太紧张了,以至事后回忆不起过程的全部。

结果在预料之中。一刚入社会的黄毛丫头,学历、资历、经验全无优势。我落魄地回家,父亲知道事情后,要我去电视台就考试成绩再打个证明,他想拿给我单位的领导去看看,以此说明我是有真才实学的。带着父亲的嘱托,我忐忑地来到电视台,向工作人员解释这有点荒诞的要求。没想到,他们的领导出来了,其中那位儒雅的戴眼镜领导我认识,曾在电视上看过新闻,他就是当时时任电视台台长、现任市政协主席的陈代宋同志。得知我的想法后,他当即就热情洋溢地肯定了我:“很不错,小李!这次笔试有一百多人参加,有不少还是本科生,你能考出这样的成绩,不容易,表现不俗!”面对我的请求他还是拒绝了,他说:“开这证明对于解决你工作问题没有实际性帮助,你现在还年轻,完全可以再多多努力,朝媒体人的方向发展。以后若有类似考试,都可以参加,你很有潜质!”忍住差点夺眶而的泪水,我离开了电视台。此时,结果对我已经不重要,能听到这样的肯定与鼓励,我的心里满是感动和温暖!仿佛一个被人冤枉欺负的孩子遇到了热心的、讲公道话的好人,陈台长的话久久地回荡在我心里。

半年后,经父亲多方调查走访、调阅档案、寻找政策,从冷水江教育局一直申诉到湖南省教育厅,他以实事求是撰写材料、陈清事实的方式,最终获得了高层的“翻案”。和我一样遭遇被清退的其它六位中专生,一并恢复了原来的工作。

那一年,那些事,那些人,就这样色彩分明地定格在我的记忆里。重回岗位的我,牢记这工作的来之不易,埋头苦干,奋发向上,我知道,如果自己懈惰,就对不起父亲的奔波与期望,对不起与我素不相识却不吝表扬的陈台长。

后来,我读到路遥的《人生》、《平凡的世界》,书中主人公的经历让我数度落泪。一个经历过挫折的人,读到那些真实的令人心酸、令人感慨的文字,更容易激起共鸣的波涛。走过风雨,方知彩虹可贵!多年后,我终于有幸从事党刊编辑工作,在工作中,对于那些蹒跚走在写作路上的年轻写手,我总是第一时间给予热情的肯定,因为我坚定地相信:温暖可以传递,鼓励就是希望之光!

【二】买年货

当越来越多的人感慨从前的“年味”淡了时,我想沿着时光倒溯,去寻找“年味”的踪迹。

在我印象里,江南小城的过年是忙碌的。从热气腾腾的杀年猪、挂腊鱼腊肉,到做糍粑、猪血粑、炒瓜子、落花生,从上街置办年货、洒扫庭院到写春联、放炮竹,大人小孩仿佛被一根看不见的指挥棒指挥着,有条不紊地忙碌。

办年货,就是让我记忆很鲜活的一件事儿。离大年三十越来越近,父母把购买年货提上日程。他们一边商量年夜饭菜单,一边讨论哪些物什需到街上去采购,我因为字迹工整被父亲指令为“秘书”,这让我很有自豪感,“工作”起来也格外卖力,先是尖起耳朵边听边记,接着一边念一边进行整理,最后一笔一画将议定物品工整地誊写在红纸背面,待全部完成,我的手掌心已经湿润。打开单子,只见从拜年物品到油盐酱醋,内容很是丰富。

接下来,父亲会利用双休日带我和妹妹上街采购年货。那时市外环还没修,从我们村到街上买年货主要靠肩挑手提。小城当时没有林立的超市,主要商品集散地集中在锑都大厦、建新街、批发街一带。

一大早,父亲挑着大箩筐,里面放着中午填肚子的发饼和水,带着我和妹妹出发了。待一路赶到批发街,街面已是一片沸腾。不宽的街道一眼望去,全是人头,人们接踵摩肩地挨个店面在挑选年货。商家的.摊子从地面“长”到了墙顶,从店内“伸”到了人行道上,人们过路都只能侧着身子。拥挤在五颜六色的年货海洋中,我仿佛被一种空前繁盛的幸福所包围,在熙熙嚷嚷中的人流中竟显格外轻快。讨价还价声、促销叫喊声、自行车铃声、间或三轮车的轰鸣声从四面八方涌进耳朵里,热热闹闹地汇聚成一曲欢快的年货购买曲。

对照事先列好的清单,父亲一样一样买着年货。每付完一次钱,妹妹都要负责将东西放进箩筐里,以免忘记;我则核对数量、品名,用圆珠笔打上勾。看着勾越来越多,空荡荡的箩筐也慢慢满起来,我们姐妹俩盼过年的心情也跟着高涨起来,我们想像着穿新衣、收压岁钱的情景,心里美滋滋的。箩筐里,那甜甜的冬瓜糖是外婆的最爱,白酒是给大舅二舅拜年准备的,烟花爆竹是给我们和堂弟玩的,鱼裙是为母亲挑的,八角、桂皮、味精、陈醋等调味品已买得扎子齐……

从上午逛到下午,那箩筐竟冒尖了!不好放进去、份量又不重的,由我和妹妹轮流帮着提。父亲尽管身材魁梧,但沉甸甸的一大担东西还是累得他头顶直冒热气。看着扁担被压得一弯一弯的,我真恨自己不是儿子,不能帮父亲替替肩。

到末了,所有年货中还有几样最为重要的东西绝不能落下,那就是写春联的红纸和墨汁。这两样东西的挑选是一点也不能含糊的,纸张要厚实,红色要鲜得正宗,太暗或是太亮都不行,墨汁则不能太寡淡。

待清单上的物品一一置办齐全,天色已暮色。父亲挑着沉沉的担子,带着我们抄近路回家了。他走一程,歇一肩,我和妹妹则一人一手拿着零食,将欢笑洒满一路。

篇3:那些经典的散文

丁立梅喜欢使用简短的句子,即使是非常复杂的意思,她也有特别的本领,化繁就简,避长就短,这使得她的文字字字珠玑,读起来如鸣佩环,有玉器相触的悦耳声。她选用的,多是色彩鲜艳的富有质感的字与词,就像一位讲究的建筑大师,对一砖一瓦的选择都是精益求精的,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瑕疵。光有这些,还不足以成就丁立梅。她的思维是极其跳跃的,即使是在写“实”,她也很少能围绕具体的“实”说上三句话,也许第二句话,甚至是一句话说到一半,她的思维就已经从这朵云彩跳到了另一朵云彩上。她的想象是如此的丰富,令人目不暇接。读她的文字,思维要跟得上那些灵动的、光怪陆离的意象。她的文字丰润而鲜活,有诗的意韵,却没有诗的晦涩和佶屈聱牙。她的文字的美,是面向大众的,能为普通读者理解与接受。她的作品那么受欢迎,能被那么多读者,包括同样在码字的作家同行记住,就理所当然了。

读丁立梅的散文,有两点让人无法回避。一是她的文字中出现频率非常高的“花”,不管是正面写花的,还是信手拈来以花作比喻的。丁立梅熟悉许多种花,包括常见的和不常见的。这些花也给她的文字增添了花一样的美丽。女人爱花,是天性,但一位女性作家,这么痴情于花,在她的文字中赋予花那么多的灵性,却不多见。另一点,是她散文里的那些故事。擅长讲故事,似乎是小说家的专长,而写散文的丁立梅讲的每一个故事,同样很美,很感人。哪怕是一个傻子,在丁立梅的故事中,也如同“美女”一样美好(《美女》)。有时在一篇散文中,她讲一个又一个故事。在一篇散文中,如果她只讲一个故事,而且这个故事是这篇散文的主体,那么,这篇散文是完全可以当成一篇优美的小说来欣赏的。这样的散文通常都具有缠绵悱恻的意境。丁立梅在散文中很少讲道理,却非常钟情于讲故事,就像她的文字中开满了这样那样的“花”。她的文字,细腻而感性,富有文学的美。

无论是形式的美,还是内容的美,丁立梅通过文字最终想传递的,是情感的美、人性的美。在丁立梅的散文中,很少见到假恶丑,她用她美丽的文字讲述的都是美丽的景与物、情与事。有些文字,讲述的虽是一个命运悲剧,或爱情悲剧,读者首先感受到的,却不是悲,而是美,人性之美。“锦瑟年华,一段情缘,唱尽前世今生。”这是《咫尺天涯,木偶不说话》结尾的一句话,寥寥数字,用在当用,即有了穿越时空、荡涤灵魂的力量,直抵人的内心最柔软处,催人泪下。美好的东西,向来是极具感染力的,能在人的内心引起共鸣与震撼。包括美丽的文字。

(选自《风景这边独好》,丁立梅著,金城出版社2015年)

附:

幽幽七里香

丁立梅

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三层小楼,粉墙黛瓦,阅览室设在二层。靠楼梯的一面墙上,满满当当的,摆的全是书。朝南的窗户外面,植着七里香。人坐在室内看书,总有花香飘进来,深深浅浅,缠绵不绝。

这是当年我念大学时,学校的阅览室。对于像我这样痴迷读书,而又无钱买书的穷学生来说,这间免费开放的阅览室,无疑是上帝恩赐的一座宝藏。在那里,我如饥似渴,阅读了大量的中外文学书籍。也是在那里,我初次接触到《诗经》,立马被那些好听的“歌谣”迷住。野外总是天高地阔的,我一会儿化身为那只在河之洲的斑鸠,一会儿又变身为采葛的女子,岁月绵远,天地皆好。

其实那时,我心卑微。我来自贫困的乡下,无家世可炫耀,又不貌美,穿衣简朴,囊中时常羞涩。在一群光华灼灼的城里同学跟前,我觉得自己真是又渺小又丑陋。

读书却使我的内心,慢慢儿地,变得丰盈。那真是一段妙不可言的光阴,每日黄昏,一下了课,我匆匆跑回宿舍,胡乱塞点食物当晚饭,就直奔阅览室而去。看管阅览室的管理员,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个高,肤黑,表情严肃。他一见我跑去,就把我看的《诗经》取出来,交我手上,把我的借书卡拿去,插到书架上。这一连串的动作,跟上了发条似的,机械连贯,滴水不漏。我起初还对他说声“谢谢”,但看他反应冷淡,后来,我连“谢谢”俩字也免了,只管捧了书去读。

读着读着,我贪心了,我想把它据为己有。无钱购买,我就采取了最笨的也是最原始的办法——抄写。一本《诗经》连同它的解析,我一字不落地抄着,常常抄着抄着,就忘了时间。年轻的管理员站我身边许久,我也没发觉,直到他不耐烦地伸出两指,在桌上轻叩,“该走了,要关门了”,语调冷冷的,我始才吃一惊,抬头,阅览室的人已走光,夜已深。

我不好意思地笑笑,归还了书。窗外七里香的花香,蛇样游走,带着露水的清凉。我心情愉悦,摸黑蹦跳着下楼,才走两级楼梯,身后突然传来管理员的声音:“慢点走,楼梯口黑。”依旧是冷冷的语调,我却听出了温度。我站在黑地里,独自微笑很久。

那些日子,我就那样浸透在《诗经》里,忘了忧伤,忘了惆怅,忘了自卑,我蓬勃如水边的荇菜、野地里的卷耳和蔓草。也没想过自己到底为什么要迷恋,也没想过自己日后会走上写作的路,只是单纯地迷恋着,挚爱着,无关其他。

很快,我要毕业了,突然收到一份礼物,是一本《诗集传·楚辞章句》,岳麓书社出版的,单价七块六毛。厚厚的一本。扉页上写着:赠给丁小姐,一个爱读书的好姑娘。下面没有落款。

我不知道是谁寄的。我猜过是阅览室那个年轻的管理员。我再去借书,探询似的看他,他却无甚异常,仍是一副冰冰冷的样子,表情严肃。我又怀疑过经常坐我旁边读书的男生和女生,或许是他,或许是她。他们却埋首在书里面,无波,亦无浪。窗外的七里香,兀自幽幽地,吐着芬芳。

我最终没有相问。这份特殊的礼物,被我带回了故乡。后来,又随我进城,摆到了我的办公桌上。我结婚后,数次搬家,东迁西走,丢了很多东西,但它一直都在。每当我的眼光抚过它时,我知道,这世界哪怕再叫人失望,也有一种叫“美好”的东西,在暗地里生长。

(选自《愿全世界的花都好好地开》,丁立梅著,作家出版社2015年)

鉴赏空间

丁立梅善于用“智”观察社会,用“才”编织故事,用“心”描写生活,一棵草,一片叶子,一场雪……总之,一切可以收入眼底的东西,都能被她一一捕捉,并用干净明亮的语言、温馨暖心的文字,让这些看似平常无华的一草一木以极其阳光的姿态出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可以跟她一起去感受生活的美好、万物的葱郁、生命的清新。

文中,一本普通的《诗经》,一间温情的阅览室,一簇幽幽的七里香,一位冷漠的管理员,这些平凡的人和物,经她低唱轻吟,便融入了灵性和热情,氤氲着善良和希望。她的文字便有了灵魂,犹如一缕春风,又如一丝细雨,带来一种柔柔的温暖,注入一股淡淡的清新。

如果说郭沫若的《白鹭》是能让人反复品味的一篇美文,那么,丁立梅的《幽幽七里香》就是会让人唇齿留香的一杯清茶。

读有所思

1.文中三次描写“七里香”,各有什么作用?

2.简析第(4)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篇4:那些经典爱情的背后

古时候的南京,有个船民聚居地叫长干里。长干里住着一个叫竹马的男孩和青梅的女孩,从小一起玩耍,长大后结成夫妻。诗人李白知道这个故事后,写了一首爱情叙事诗《长干行》。千百年来,这首诗脍炙人口——“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因此而来。

我一直神往青梅竹马的爱情。想像着自己化身竹马,而同桌的他便是那羞涩的青梅。可寻寻觅觅间,不知不觉已二十有七,渐渐步入大龄青年的行列,身旁的青梅们也先后为人妻母。

我开始怀疑青梅竹马的爱情,在现实生活中是否也一样的浪漫?

当我再次翻开唐诗,竟发现青梅竹马的背后,不仅仅是童年的天真烂漫以及有情人终成眷属的完美,更有一股如潮涌般的刻骨相思与寂寞。青梅与竹马,婚后一个日暮倚修竹,愁老了红颜;一个重利轻别,早晚下了三巴……李白用浪漫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并不浪漫的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爱情故事。李白并没有错,错在后人断章取意,自欺欺人地产生了“青梅竹马,两小无猜”这美轮美奂的成语,害得多少痴男怨女从唐朝一直寻觅到今天,却不知因此而蹉跎了多少时光。

如果说《长干行》中那对有情人尚可羡慕的话,那么陆游与唐婉这对青梅竹马的结局又告诉人们什么呢?陆游初娶表妹唐婉,不如陆母之意,强迫夫妻离异。陆游另娶,唐氏也改嫁赵士程……这则青梅竹马的故事浪漫而凄美,陆唐二人的《钗头凤》为这个故事平添了几分伤感与无奈。但当我们走出古典,却不得不面对一地鸡毛式的烦恼人生,陆唐的结局说穿了,不过是因婆媳关系不和睦而造成的离婚案罢了。

爱情本无定法,终成眷属也好,劳燕分飞也罢,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彼此真心爱过。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爱情也一样。杨乃武与小白菜不是青梅竹马,但小白菜处理情感的方式,却叫人叹服。据说杨乃武出狱后找过小白菜,可小白菜拒绝了,她遁入空门,宁愿枯守一盏风烛也不肯成全一个团圆的梦。其实,小白菜嫁了杨乃武,世上只不过又多了一对贫贱夫妻;而他们永远分离,我们就拥有了一段凄美爱情经典。虽然小白菜对待情感悲观了些,但个中滋味只有她懂得。

爱情飞蛾潘金莲

《水浒传》中不乏个性鲜明、形象生动的女性,比如孙二娘、扈三娘。而最令人道不尽,也说不清的却是潘金莲。我无意为潘氏开脱罪责,但有一点必须承认,潘金莲也是常人,也有着常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及爱情的向往与追求。所以,我们不妨少一分苛求,多一些宽容,用一种平和的心态去看一看潘金莲的情感世界。

潘金莲是张大户家的丫头。张大户在清河县不大不小也算是个“款”,找几个年轻漂亮的女子作妾,不是难事。而潘金莲却不吃张大户那一“壶”,潘金莲选择了无才无貌的武大。张大户富甲一方,腰缠万贯,而武大算什么?不过是一个卖炊饼的小贩而已。现在看来,潘金莲当初嫁给武大,或许是个错误。如果跟了张大户,呼奴唤婢,吃香喝辣,也算是个名正言顺的二房,比起当今那些虽然傍了款却不得不“金屋藏娇”的女子来,要过得舒坦得多。然而,潘金莲却在富贵与贫贱之间选择了贫贱——嫁给武大,但她却赢得做人的尊严。

摆脱张大户的纠缠嫁与武大结为夫妻,应该说是潘金莲命运的一次转折点,毕竟由一个奴婢上升为一个堂堂正正的主人。而小叔子武松的到来,则让潘金莲孤寂许久的心变成了一湖春水……但发乎情,止于礼,却有好事者抓住不放,说潘金莲原本就水性杨花。武松怎样一个男人?一个响当当的打虎英雄、好男人,哪个女人能不爱?可惜的是有缘无分。潘金莲一生仅有的一次真爱如昙花,等待潘氏的是那岁月绵长的寂寞。

最后,说说西门庆。西门大官人吃喝嫖赌,不知有多少良家女子成了他的玩物。更有那个能把“死人说活”的王婆从中周旋,潘金莲岂有不着“道”的理。可怜潘金莲,竟傻乎乎地以为爱情来临,最终被所谓的爱情冲昏了头——毒杀武大,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王婆该死,西门庆该死,那么潘金莲呢?武松杀嫂,别无选择。潘金莲与武大的这场婚姻,也无所谓对错,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命”。而潘金莲却不认“命”,非要做那扑火的飞蛾。

英雄困于围城

朱漆的风物,骑马的奴才,风情万种的女人们……不论你是青衫潦倒的书生,还是武陵年少的公子,只要你剑胆琴心,只要你来到了洛水古镇大可青楼题诗,花间买醉,舞低杨柳楼新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那真的是个美如青草的年代。

江湖退隐的楚留香和慕容燕就诗意地生活在那个年代。英雄美人,无论是楚留香,还是慕容燕,都以为他们的爱情会是世间最后的瑰宝。

慕容燕赤脚,用凤仙花染红幸福的指甲,每天清晨坐在雕梁画栋的木质老房子窗口边,静静地梳理她那如瀑如缎的长发。

慕容燕这一形象令洛水古镇每一个男人心动,也令每一个男人彻夜难眠,惹得自家的女人颇多幽怨,同饮洛河水,为啥自己就没有慕容燕那样的肌肤如雪,长发如缎,气质如兰?

烟花三月,楚留香下了扬州;三月烟花,岭南客小李飞刀终于来到了洛水古镇。

小李飞刀无法形容初见慕容燕时心头的那份激动与伤感。激动的是世间竟有如此柔情万种的奇女子,伤感的是名花有主,此生自己再无机会拥美人入怀。

小李飞刀一生仗剑江湖,桃花扇底、燕字灯前,吃过胭脂、舔过泪痕,却从不曾为哪位女子心动过。不曾想一个小小的洛水古镇,竟让他停下了流浪的脚步。

小李飞刀一遍遍挥动长剑,满腔的怅惘化作忧郁的剑舞正如陆游口中的《凤头钗》,然而“春如旧,人空瘦”却斩不断心头那情丝一缕,一招一式挥洒自如,竟刺不出“泪痕红,鲛绡透”。

楚留香温文尔雅,翩翩浊世佳公子;小李飞刀沧桑冷峻,狂放不羁。慕容燕去留难择,满腹的仇怨化作唐婉的一曲《钗头凤》,在古琴上弹了千遍万遍。

五月,城春草木深,楚留香自扬州归来。依旧罗帐灯昏,慕容燕再无昔日柔情,楚留香意识到了什么。慕容燕沉默无语,只是一遍遍地弹奏那曲《钗头凤》。

洛水古岸,柳絮满天。两位英雄,皆为伤心人,在洛水古岸上对峙成永远的化石。碧海青天夜夜心,留下慕容燕孤独的琴声,在洛水古镇日夜流淌,岁岁年年。

几百年后的今天,倘若你到洛水古镇上的“围城”酒房坐坐,你会见到酒坊的墙壁上,挂着一柄断剑,一绺长发,一把断琴……

篇5:那些年的等待经典散文

等待是一个动词,有很多种。在我眼前的常常是,在漫天飞舞的大雪节令里,一个人头顶雪花。满身的白色,眼睛扑敕敕的望向远方,翘首等待着生命中重要的人,那是焦急的等待。

等待,即使再焦急,但是,却是一个过程。你越是期盼远方身影,这身影却迟迟不出现。而他终于从远方模糊到清晰时,眼前早已是泪花一片。

等待是谁都不用导演指引的`戏,每个人都娴熟地演好这出戏。等待,是分不同心境的,有时候,等待越是渴望越等不来。有时候,越是达观越是开阔。

我喜欢这样的等待,在一朵花开的时间内,在一支曲子释放的时间内。在一杯茶沉淀的时间内,等待得细致、等待得轻巧。那份寂静犹如钓鱼者的淡然,但没有饵,没有线。那份等待有绣花者的执着,但是,没有那么浓的爱。也或许如渔妇等待那打鱼晚归的渔民,但是,没有那么多的望眼欲穿。

等待,在慢慢时光里温婉流转。或许,就如铁杵磨成针的孩童,知道那样的答案,却不在意哪一日会出现这样的一瞬。

我要的等待,必定是苔痕上皆绿一遍遍,有了时光沧老的意味。偶尔有一天,当所有的帷幕都谢下装扮。一个身影缓缓地向我走来,那样的等待毕竟是无言。等待应该是繁华的盛世,我想,在樱花下默默地等待着,必定是如翻开一本花间集,婉约而又凄美。

等待应是浩大的一场指挥,每一个神魄都在聆听。那心魂之曲,是一场戏已经排练好无数遍,熟悉却偏偏仍是无限地期待。

那些个等待,见多了,喜欢,翻转书页。等待那一枚缠绵多年前许下的心事,突然跌落脚下。等待得绯彻缠绵,那些个等待。早已没有泪眼,就那样在等待中倾听时光慢慢变老的声音。仿佛多年前,我与你的对话,在无限地延长,没有止境。

篇6:童年,那些散落的美好经典散文

在阿慧童年的记忆里,没有比过春节更让她兴奋的了,因为大年初一可以穿上一身新衣服、还有糖果、花生、吃饺子,她所期待的幸福都在这一刻,怎能不高兴呢。记得阿慧五、六岁那年,大年三十的早上阿慧看到邻居家小华穿着一身新衣服、新鞋,头上扎着的蝴蝶结在微风中飘动,阿慧羡慕极了,三十多户的胡同里从南到北有三个大院,只有小华家是年三十给孩子换上新衣服,一般家庭都是大年初一才让孩子穿。然而每年三十对于慧来说是多么难受啊,对小华既羡慕又嫉妒,每到这一天,阿慧都无数次哀求过母亲把新衣服给自己穿上,然而毫无用处,阿慧只好盼着这一天快点过去。

三十晚上,阿慧家按惯例,母亲给每个人煮一碗胖乎乎的大红枣吃,然后全家人开始包饺子,想着第二天可以穿上新衣服了,阿慧嘴角带着笑意睡着了。

上一篇:春游杭州博物馆叙事作文下一篇:暑假小学生素质综合评价手册教师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