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2024-05-06

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通用10篇)

篇1: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2012学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

全册教学时间:80课时

全册各单元名称: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二单元:位置与方向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五单元:三角形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第七单元:统计

第八单元:数学广角

第九单元:总复习

全册教学要求:

1.理解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体会小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发展数感,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2.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会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会应用它们进行一些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

3.认识三角形的特性,会根据三角形的边、角特点给三角形分类,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5.认识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初步学会根据统计图和数据进行数据变化趋势的分析,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6.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7.了解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培养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意识,初步培养探索解决问题有效方法的能力,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点:

1、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2、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3、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4、三角形

内容:四则运算

课时:6课时

目标:

1、使学生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重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要点:

1、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2、四则运算顺序。

(1)在没有括号的算是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

顺序计算;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2)算式里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3、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一个数和0相乘,仍是0;0除

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0不能做除数。

内容:位置与方向

课时:4课时

目标: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确定位置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确定位置的方法。

2、使学生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重点:能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并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难点:能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要点:

1、根据方向和距离就能确定物体的位置。

2、在平面图上标出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绘出物体的位置。

3、体会物体的位置有相对性。

4、根据描述绘制路线图。

内容: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课时:10课时

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目标:

1、引导学生探索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要点:

1、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2、应用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

内容:小数的意义与性质

课时:14课时

重点: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目标:

1、使学生理解小数的意义,认识小数的计数单位,会读、写小数,会比较小数的大小。

2、使学生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3、使学生会进行小数和十进复名数的相互改写。

4、使学生能够根据要求会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数位,求出小数的近似数,并能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小数。

要点:

1、小数的性质

2、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

3、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内容:三角形

课时:6课时

重点:掌握三角形的特点

难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目标 :

1、使学生认识三角形的特征,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2、使学生认识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知道这些三角形的特点并能够辨认和区别它们。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拼摆、设计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四边形的联系,感受数学的转化思想,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学会欣赏数学美。

4、使学生在探索图形的特征、图形的变换以及图形的设计活动中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供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要点:

1、由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做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的底。

为了表达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三个顶点。

2、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3、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4、三角形按角的不同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内容: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课时:6课时

重点: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难点: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目标:

1、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理解计算的算理并能正确地进行加、减法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法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小数加、减 计算能力的自觉性。

要点:

1、用竖式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注意:小数点要对齐,也就是要把相同数位对齐;得数的末尾有0,一般要把0去掉。

2、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的运算顺序相同。

3、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内容: 统计

课时:4课时

重点: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难点: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目标:

1、通过对数据的简单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作用。

2、让学生认识单式折线统计图,会看折线统计图,并能根据统计图回答简单的问题,从统计图中发现数学问题。

3、通过对现实生活中许多方面信息的统计,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并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解决生活中较简单的数学问题。

要点:

1、折线统计图既可以反映数量的多少,更能反映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

2、看图分析,尝试作出初步的预测。

3、绘制折线统计图,先用点在图上确定位置,写上数据,再用线段将点顺次连接起来。

内容:数学广角

课时:4课时

重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难点: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目标:

1、使学生通过生活中的事例,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要点:

1、初步体会解决植树问题的思想方法。

2、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探索规律、找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的能力。

3、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篇2: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一、学情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四年级班的音乐课。由于刚刚接手四年级的音乐教学,我对学生还不是很了解,总体来说,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学生们的唱歌习惯不是很好,喊唱的现象还比较多。他们的识谱能力很差,一首比较简单的曲谱对他们来说也比较困难。而且我发现学生的节奏感不是很好,唱歌时还不是很明显,特别是跟音乐做动作时就算经过老师的反复提醒、强调、练习还是会有很多的学生跟不上节奏。

二、教学目标

(一)感受与鉴赏

1、音乐表现要素

(1)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能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或在体态上作出反应。

(2)能听辨不同的女声和男声。知道常见的中华民族乐器和西洋乐器,并能听辨不同类型其音色。

(3)在感知音乐节奏和旋律的过程中,能够初步辨别节拍的不同,能够听辨旋律的高低、快慢、强弱。

(4)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或线条、色彩作出相应的反应。

2、音乐情绪与情感(1)听辨不同情绪的音乐,能用语言作简单描述。(2)能够体验并简述音乐情绪的变化。

3、音乐体裁与形式

(1)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能够随着歌曲轻声哼唱或默唱。(2)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能够通过律动或打击乐对所听音乐作出反应。

(3)能够区别齐唱和合唱、齐奏和合奏。

(4)能够初步分辨小型的音乐体裁与形式,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每学年2—4首。

三、教学重点

1、在学生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他们的音乐欣赏水平

2、进一步加强基础乐理知识的学习,特别是对音符的认识能力

3、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学生的歌唱习惯,减少喊唱现象

4、能参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创编活动

四、教学措施

篇3: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猪鼻子和防毒面具

1915年,德军在战争中第一次使用了毒气弹这种化学武器。当时,英法联军看到空中慢慢升起了一股白色气团,随后士兵们就开始打喷嚏、咳嗽、流泪不止,有的甚至停止呼吸,直至死亡。

英法联军将抵抗毒气袭击的任务交给了科学家们。科学家们发现毒气的化学成分是氯气。战场上,除了士兵和当地居民的尸体外,飞鸟、家禽、牛羊马狗等均遭毒害。可奇怪的是,猪却没有中毒的迹象。为了揭开这个秘密,科学家们进行了模拟试验:把猪、马、牛、羊等圈在一起,然后放出氯气。观察发现,当猪闻到有毒气体时,就开始拼命逃窜;当无法躲避时,猪就拼命在地上刨土,然后将长鼻子插入刨松的泥土中“闭目养神”。毒气散尽后,其他动物都死了,猪却不慌不忙地拔出长鼻,用力将鼻孔中的泥土喷出。

目睹这一“奇迹”后,科学家们很快得出了结论:泥土颗粒对氯气有明显的吸附作用,猪的长鼻子插入土中,泥土颗粒塞满了它的鼻孔,形成一个类似过滤器的防护面具。于是“,长鼻子”的防毒面具就诞生了。防毒面具上的“长鼻子”就是一个过滤器,里面装着吸附作用比泥土颗粒更强的活性炭,能有效抵抗毒气的袭击。

苍耳和尼龙搭扣

苍耳这种植物你可能已经见过,每当秋天野外郊游归来,它的果实 会挂在你 的衣裤上———它的颜色是灰褐色的,长度约1.5厘米左右。可以牢牢钩住衣裤,不易脱落。你知道吗?像苍耳这样微小的植物也为人们带来了有益的启示呢!

据说,瑞士发明家乔治喜欢带着狗外出散步。有一次,散步回家,他发现自己的裤腿上和狗身上都粘满了一种植物———苍耳。苍耳粘在狗毛上很牢,要花一定功夫才能把苍耳拉下来。乔治感到很奇怪,他用放大镜仔细观察苍耳。

原来,苍耳的纤维与狗毛是交叉在一起的,他想,利用这两种物体的形状结构可不可以设计一种搭扣呢?于是,尼龙搭扣诞生了。两片尼龙布,一边是一排排的小钩,另一边是密密麻麻的小线圈,两边贴在一起的时候,小钩就钩住小线圈,不易分开。

从此,人们的生活中多了一个好帮手———乔治发明的尼龙搭扣。今天,我们穿的鞋有的就是用尼龙搭扣扣上的,背的书包有的也是用尼龙搭扣扣上的。

鱼和潜水艇

在湛蓝的大海上,出现了一个小黑点,时沉时浮,那是一艘潜水艇。在这样茫茫的大海中,如此庞大的潜水艇怎么能时而沉,时而浮,操控自如呢?原来是人们从鱼身上得到了启示。

鱼儿在大海的怀抱里忽东忽西,忽高忽低,自由自在,难道它有什么特殊功能,使它能在水里随心所欲?为了弄清这个问题,科学家做了许多研究,终于揭开了鱼儿沉浮的秘密。原来鱼的肚子里有一个鳔。鳔有什么用处呢?这个小小的鳔能够帮助鱼浮上来,也能帮助鱼沉下去。鱼要浮上来的时候,鳔里慢慢装满了气,鳔胀大了,就浮上来了。鱼要沉下去的时候,鳔里的气慢慢地放出来,鳔缩小了,鱼的身体略微变小,就沉下去了。

科学家模仿鱼沉浮的方法,发明了潜水艇。潜水艇内装有一个“水仓”,这个水仓相当于鱼的鳔。当潜水艇要下沉时,水仓抽满水,潜水艇慢慢地就沉下去了。相反,当潜水艇要浮上来时,只要把水仓里的水排掉,就浮上来了。

大自然真是奇妙啊!

青蛙和电子蛙眼

科学家利用青蛙的眼睛发明了电子蛙眼。

科学家们早在100多年前做了两次实验。一次是把一只青蛙放在笼子里,又把几只活苍蝇放了进去。过了几天,他们去看青蛙,发现青蛙还活着,苍蝇却一只也不剩了。第二次是把一只青蛙放进笼子里,挂了几只死苍蝇。过了几天科学家发现青蛙竟然被饿死了,苍蝇竟然一只也没少。两次不同的实验,证明青蛙的眼睛看活动的东西特别敏锐,看静止的东西却“视而不见”。原来,青蛙的眼睛里有四种神经细胞,在这四种神经细胞的作用下,青蛙能迅速、准确地辨别活动物体。

模仿蛙眼的原理和结构,仿生学家就发明了电子蛙眼。机场的工作人员为什么每次都能准确无误地指挥飞机的起飞和降落?原来电子蛙眼能够敏捷地发现运动目标,迅速判断目标的位置、运动方向以及速度。在机场里,它若监控到飞机要碰撞会立刻发出警告。电子蛙眼还广泛运用在交通要道上,它会指挥车辆的行驶,防止车辆碰撞事故的发生。

备课构想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科普知识性短文,属于说明文。既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常识课,又要依据文章内容,对学生进行语言方面的训练和语文能力的培养。深入研读教材后,我制订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用课文教语文。指导学生通过运用表格提取信息、画示意图理解意思的方法,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

2.通过阅读一组关于仿生学的说明性文章,感受此类文章在语言 表达上的 精准 、简练、生动、形象。进一步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兴趣。

在课前的学情调查中,我发现很多学生对仿生学已经有了一些了解。谈起这方面的话题,他们畅所欲言、津津乐道,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所以在设计教学环节时,我减少了对课文内容的分析,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前研究、课堂活动、课后延伸中来,运用小组学习、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

阅读本组文章,目的是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使学生发现说明性文章的语言或生动活泼,或平实简明,都是为了更形象地说明事物,使读者很容易就能读懂这个特点。以此为契合点,我给每篇文章设计了阅读任务,需要学生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再次运用表格、示意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通过阅读这组既有趣味性,又有语言魅力的科普知识文章,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基本素养,感受科学的奇妙,从而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课例呈现

环节一:理解课文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一起读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生字,读通了课文,还知道了科学家为了弄清蝙蝠在夜间是怎么飞行的做过一个有意思的试验。课后,老师给大家留了一项作业,请每个小组为这次试验设计一份试验报告,完成了吗?

生:(齐)完成了!

(指一组学生汇报,实物投影展示试验报告。)

(四人小组,分别站在投影幕布和展示台前,边介绍自己的试验报告,边用手示意。)

生1:大家好!下面由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科学家做的蝙蝠飞行试验。请看,这就是我们设计的试验报告。

生2:这次试验的对象是蝙蝠,试验地点是在一间屋子里,试验道具有绳子和铃铛。

生3:科学家一共做了三次试验。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结果蝙蝠飞的时候铃铛一个也没响。

生4: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结果铃铛响个不停。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结果铃铛还是响个不停。

生1:科学家通过这三次试验,得出结论:蝙蝠在夜里飞行靠得不是眼睛,而是用耳朵和嘴巴配合起来探路的。

生2:这就是我们组设计的试验报告。谢谢大家!

(其他学生鼓掌)

师:感谢你们的汇报!同学们,为什么给这个小组鼓掌?

生:因为我觉得郭宇佳他们组设计的试验报告简洁明了,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

生:我认为他们组设计的表格内容很全面,比如有试验地点,还有试验对象。

生:他们组介绍得特别清楚,声音很洪亮。

师:我同意你们的看法。老师也想问问这组同学,你们组是怎么设计出这个试验报告的?

生:我们把课文的主要内容进行了总结,把科学家的试验过程简练地写下来。

师:看来,这简练的语言可并不简单呢,不仅表达要准确,还要把试验过程记录清楚。这组同学会读书,也会思考,能用表格梳理文章的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在你们设计的试验报告中,是不是也都关注到了这有意思的试验结论呢?(生点头)

(实物投影,放大试验报告中试验结论一项。)

师:那我们来一起读读。

(生齐读试验结论)

师:快速浏览课文,哪些句子具体描写了蝙蝠飞行时嘴耳配合的方法呢?画一画。

(生浏览课 文 , 标画句子。)

师:来,给大家读读你画的句子。

(指一生读句子,课件出示:它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一种声音。这种声音叫作超声波,人的耳朵是听不见的,蝙蝠的耳朵却能听见。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就立刻改变飞行的方向。)

师:我们大家画的是不是都一样?

生:一样。(生纷纷回答)

师:好,每个人都出声再读读这段话。

(生自读)

师:同学们读得特别准确、流利,可是这语言背后所表达的意思你读懂了吗?

(生表现出思考和不确定的样子)

师:老师可要来考考你们了。每个小组都有一份图示,同学们先在小组里动手练习。读清楚蝙 蝠飞行嘴 耳配合的方法,根据课文的描写摆一摆这些图 示 ,一会儿在 全班展示。

(小组练习后,指一组在全班展示。)

生:我们来向大家展示蝙蝠飞行时嘴和耳朵是怎么配合的。

(两人配合,一个学生读句子,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演示。)

师:同学们,你们来当小老师,评一评这组同学的表现。

生:夏步天用粉笔画了超声波,他画得和课文写得一样,像波浪一样向前推进。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师:是啊,这样的描写多形象啊,特别容易让我们理解。

生:刘佳盈和夏步天两个人配合得好,刘佳盈读一句,夏步天摆一步。我知道蝙蝠是怎么飞行的了。

师:夏步天,老师想问问你,你怎么这么清楚蝙蝠飞行的方法呢?

生:这段话里有很多动词,比如:发出、推进、反射。我们组刚才在讨论的时候,就是按照课文的每一句话的意思一步一步摆的。

师:仿生学是一种深奥的科学,里面蕴含着很多科学知识。可是课文却用一些生动形象的描写、简练易懂的语言,让我们明白了其中的奥秘。这样的文章,读起来多有意思啊。

师: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雷达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却用一个“和”字把它们连起来,这个“和”字说明什么?(课件点红“和”字)

生:它们之间有联系。

师:课文中有一句话直接说明了蝙蝠和雷达是有联系的,找找看。

(生读文,师出示句子:科学家模仿蝙蝠探路的方法,给飞机装上了雷达。)

师:蝙蝠和雷达到底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

(师出示提示,让一生读:默读课文第8自然段,完成课后填空题;小组合作,利用图示,练习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蝙蝠和雷达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

(小组学习,指一组汇报:两人配合,一生说,另一生摆图示。)

生: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嘴,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荧光屏就像是蝙蝠的耳朵。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显示在荧光屏上。驾驶员从雷达的荧光屏上,能够看清楚前方有没有障碍物,所以飞机在夜里飞行也十分安全。

师:你们觉得这组同学说清蝙蝠和雷达的联系了吗?

生:说清了。

生:我发现叶子鸣是把课文中的句子背下来了。

师:叶子鸣,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你为什么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背下来呢?

生:因为我们小组刚才在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蝙蝠和雷达的关系时,都觉得特别啰唆。我们认为书上的话写得特别清楚,而且很简练,练习读了几遍,就背下来了。

师:这就是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你们小组特别善于思考。

师:雷达保障了人类的安全,这不仅要感谢蝙蝠,你们觉得还要得感谢谁?

生 :我认为还 要感谢科学家。

(生读: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终于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里飞行的秘密。)

师:我们一起仔细听一段资料。一会儿请你来告诉大家,你听懂了什么。

(师播放录音材料:蝙蝠为什么能在黑暗中安全地飞行呢?早在1793年,科学家就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对比试验,提出了在当时看来荒唐的结论,蝙蝠能用耳朵看东西。经过100多年不断地研究,直到1938年,其中的奥妙才被科学家揭开。又经过长时间的反复试验,人类才最终根据蝙蝠在夜里飞行的秘密发明了雷达,装在飞机上,才能使飞机在夜间安全地飞行。)

生:科学家的研究过程很漫长。

生: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付出了100多年的心血。

生: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才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

师:可是对于这个漫长而又艰辛的过程,课文只用了一句这么简单的话进行总结。该怎样读好呢?(生读,突出了“反复”和“终于”。)

师:为什么这么读呢?

生:因为从“终于”这个词可以看出科学家历经千辛万苦才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秘密。而从“反复”这个词中,我明白了科学家经历了很多研究和试验,花费了许多时间和心血。

师:两个简单的词语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带着我们感受到的一起读读这句话。(生有感情地齐读)

环节二:阅读组文

师:老师还给大家带来四篇有趣的仿生学文章,分别是《猪鼻子和防毒面具》《苍耳和尼龙搭扣》《鱼和潜水艇》《青蛙和电子蛙眼》。

(有的学生边笑边拍手)

师:为什么这么高兴?

生:听您说了文章的题目,我觉得肯定特别有意思。

师:一起读一读吧。

(生在小组内传阅四篇文章)

师:读了这四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了防毒面具是根据猪鼻子的特点发明的。

生:我知道了科学家仿照鱼沉浮的方法发明了潜水艇。

生:科学家经过反复研究,从青蛙眼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

生:原来发明尼龙搭扣的灵感来自于一只狗。

师:哪篇文章你最感兴趣?

(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每个小组选择一篇最感兴趣的文章,再仔细读一读。试着根据文章中的描写,用表格或者是示意图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介绍其中的奥秘。一会儿我们召开一个“仿生学阅读分享会”,请“小小讲解员”上台来介绍一门仿生学。

(教师随机指导,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组

生1:下面由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猪鼻子和防毒面具》。这篇短文是关于仿生学的,人们根据猪鼻子的特点发明了防毒面具。

生2:读了文章,我们知道了猪鼻子和防毒面具的联系。我们利用示意图来向大家讲解一下。

生3:大家看,这防毒面具的过滤器多像猪鼻子,上面的透气孔就像是猪鼻孔。当猪遇到危险时,就将鼻孔塞满泥土颗粒过滤毒气。人们进行模仿,在过滤器里装上活性炭,就能有效抵抗毒气的侵袭。

生1:这就是我们组的汇报,谢谢大家!

(生鼓掌)

师:其他同学有补充吗?

(生生互动)

生:我也喜欢这篇文章。我觉得文章中猪的样子特别可爱,当它们闻到毒气的时候,有长鼻子保护,表现得不慌不忙,还能“闭目养神”呢。

生:真没想到防毒面具是由猪鼻子发明来的。科学家真了不起!

生:我觉得他们组的汇报图文并茂,很清楚。

师:谢谢这组的同学!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一段简洁清楚的解说,一幅形象生动的示意图,让我们发现了防毒面具里的奥秘。

第二组

生1:我们组向大家介绍的是仿生学短文 《鱼和潜水艇》。

生2:看题目我们就能知道,人们根据鱼的特点发明了潜水艇。

生3:文章向我们介绍了鱼和潜水艇的联系。我们进行了总结,请大家看表格。

生4:当鱼鳔装满气时,它就浮上来;当鱼鳔放出气时,它就沉下去。潜水艇的水仓就像是鱼鳔,当水仓抽满水时,潜水艇就沉下去;当水仓排掉水时,它就浮上来。

生1:听了我们组的解说,同学们知道其中的奥秘了吗?

(生鼓掌)

(生生互动)

师:你们填写在表格中的内容很准确,也很简练。

生4:我们小组认真读了文章,找到了一些描写鱼和潜水艇变化动向的关键词。

师: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为了能让读者理解深奥的科学知识,文中的语言都特别的简单,我们一下子就能读懂。这组同学更棒,能把这些语言简练、清楚地呈现出来。

第三组

生1:大家好,我们来介绍《青蛙和电子蛙眼》。

生2:请大家看这张表格。

青蛙的眼睛很奇怪,对于活动的物体它们反应敏锐;而对静止的物体却“视而不见”。根据这个特点,人们发明了电子蛙眼。

生3:电子蛙眼一般用于判断运动目标的位置、方向和速度。

(生生互动)

生4:同学们,你知道在我们的生活中,哪里会运用电子蛙眼吗?

生5:我知道。机场就装有电子蛙眼,监控飞机的动向。

生6:马路上也有,它能指挥车辆的行驶,避免碰撞。

生4:你们说的都对,这些都是文章中介绍的。

生1:科学家真了不起,他们经过反复研究,才从青蛙眼睛上得到启示,发明了电子蛙眼,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方便。

师: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一篇有意思的仿生学说明文带给我们这么多感受。

第四组

生1:我们组最感兴趣的文章是《苍耳和尼龙搭扣》。

生2:大家请看,这是我们组设计的示意图。

生3:苍耳和尼龙搭扣有着怎样的联系呢?苍耳的纤维钩住了狗毛和衣服,于是乔治根据它们的形状发明了尼龙搭扣。尼龙搭扣带有小钩的一侧就像是苍耳上的纤维,尼龙搭扣的另一侧是由一些小线圈组成的。

生4:这样尼龙搭扣就能牢牢粘住了。这就是我们组的介绍。谢谢大家!

(生鼓掌)

(生生互动)

生5:文章中写“两片尼龙布,一边是一排排的小钩,另一边是密密的小线圈”,他们组这样画就很清楚。

生1:文章还写了,如果两边贴在一起的时候,小钩就钩住小线圈,这样就贴在一起了,就像这样。(双手张开、合拢,演示尼龙搭扣。)

师:文章写得很清楚,你们展示得也很清楚。

生1:我的书包和鞋上面都有尼龙搭扣。

环节三:推荐阅读

师: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仿生学啊。读了这一篇篇趣味盎然的文章,听了同学们的分享,我相信你们和我一样,也有不少收获吧。

生:我还想再读一些介绍仿生学的文章。

生:我觉得这些文章特别有意思。

生:我知道了很多仿生学知识。

生:我也想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设计一个小发明。

师:老师向大家推荐《奇妙的仿生学》这本书。这本书里,还记录了很多有趣的小故事。我们学校的图书馆里就有这本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借来读一读,我们利用班级读书会再来分享收获。

课后反思

这节课,我努力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而多样的阅读资源,由课内一篇课文的阅读带动多篇文本的阅读,通过阅读一组有关联的文章,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阅读材料的选择应该契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在组合本组说明文时,我进行了反复的筛选和修改。我想,阅读材料的呈现应该既能够唤起学生的阅读期待,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又要具有鲜明的特点,使学生在组文阅读中品读语言文字,进行阅读方法的学习和运用。

本节课充分考虑到组文阅读使课堂上的阅读量有所增加,必须要对教材的教学内容进行取舍。对于学生已在课前读懂的内容、经过小组合作学习可以弄明白的问题,教师不再进行讲授。学生通过设计试验报告和读后演示图示的方法,理解了蝙蝠和雷达之间的联系,同时感受到了说明文语言表达上的特点,品读中理解语意,赏读中领略语趣。

课堂上,我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进行组文阅读。宽松的氛围使学生不时绽放思维的火花。在分享阅读心得时,生生、师生之间互动,不仅营造了浓厚的阅读氛围,还使阅读教学和口语交际整合起来。学生的感悟是属于他们的独特感悟,课堂上的我,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更是参与者和聆听者。

这是一组说明文。课标中对说明性文章的阅读要求是训练学生能抓住要点,了解课文的基本说明方法。学生通过运用从教材中习得的方法,引发出了阅读其他四篇文章时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感受到了作品的文本特征和表达风格。我最大程度地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尽情地品味阅读,享受阅读。

当然,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不一样的。如何运用有效策略,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获得阅读体验和提高,如何通过及时、到位的评价鼓励,指导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是我在完成本节课教学后思考的问题。

课例评析

薄文老师的组文阅读很有特点。很多教师在选择组文进行教学时,往往习惯把目光聚焦到名家、名篇或者诗歌、散文上,而她选择了一组说明文来进行教学,无疑是另辟蹊径。这堂课很好地实现了“用例文教语文”的目的。

一、教师理念前瞻,具有极强的课程意识。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教师把教教材当作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但是如果我们只关注教材本身,那我们的学生也大多在一篇篇课文里打转。一个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必须站在课程的视角来思考怎么为学生的学习而设计教学,怎么把对学生语文学习有用的东西拿到课堂中来,让孩子享受好吃的有营养的语文。这一点,薄老师做到了。

二、教师头脑清楚,深知文本的例子功能。我们知道,文本内容并不是教和学的全部,文本只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载体,语文教学的内容是隐藏在课文之中的。教师要发掘文本中那些对学生语文学习有帮助的元素,给学生提供学习语文的空间、机会和过程。薄文老师独具慧眼,在众多的阅读材料中,将 《蝙蝠和雷达》《猪鼻子和防毒面具》《苍耳和尼龙搭扣》《鱼和潜水艇》《青蛙和电子蛙眼》这5篇文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学生的阅读材料,使学生能够在了解“仿生学”这一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学习这类文章的基本的阅读方法,领悟这类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同时激发了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操作简单而富有实效,一举多得,自然值得赞叹。

三、教师教法多样,体现了儿童是学习的主人。在这堂课上,教师有意识地引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实现“学语文”。例如:指导学生结合文本内容撰写试验报告,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给学生机会在黑板上画图演示试验过程,培养学生把“话”变成“画”的语言理解力;为学生播放补充资料的录音,帮助学生在听中理解“反复”“终于”这些语词的意思;组织学生召开“仿生学阅读分享会”,请“小小讲解员”来作介绍,培养学生活用资料,使学生懂得语文是为生活服务的。

篇4: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按照八年级物理人教版教材的章节顺序对教材进行全方位剖析,力求对每一个概念和每一个知识点都能够讲透,并刊发有专门介绍物理思想方法和指导学生如何进行实验探究的文章,既能满足老师备课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

二、主要栏目

名师导学:分四块内容:①针对课本中的“想想议议”或“想想做做”中的问题,引导学生预习新课,或者通过一个小故事引导学生预习新课;②约请名校名师围绕新课标对本节的重点、考点进行讲解,或对概念作深入浅出的讲解;③对本节的易错点进行辨析;④对本节涉及的物理思想方法进行讲解(如理想推理法、控制变量法等),为老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课前预习作参考.

撰稿建议:名师导学栏目中的每一块是一篇文章,一篇文章最好能讲透一个问题,切忌面面俱到,注意语言生动活泼.其中预习新课的文章不超过800字,其他文章尽量控制在1 500字以内.7-8月号、9月号文章中的例题可选用2008年的中招试题,10月号以后的文章例题请选用2009年的中招试题,中招试题要注明出处.每篇文章有2-3道例题,例题有详细分析解答过程,文章最后要对本文的思路方法作一总结,并附1-2道练习题.

学会探究:针对每一节中有代表性的实验插图,或针对当节实验进行探究,帮助学生理解实验内容.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1 000字左右,要讲透探究方法,对实验中的易错点要专门强调,教会学生实验探究方法,使学生掌握探究的七个要素中的几个.

习题精讲:选讲有代表性的课后作业,帮助学生理解课本中的知识点.注意方法点评与总结.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约1 000字,注意语言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中考链接:向学生介绍中招新题型,通过讲解引导学生比较、分析、处理,归纳出简单的解题规律.

撰稿建议:主要选讲近两年的中招试题,让八年级的学生提前接触中招新题,开拓学生的视野.每篇文章2-3道例题,例题有详细分析解答过程.要求例题紧扣本章内容,可以涉及以前学过的知识,所选例题尽量与当今科技及现实生活相联系.文章最后附2-3道练习题.每篇文章不超过2 000字.

以上内容是以后面具体发稿内容中的一节为一个板块的,不一定每一节都有这么多栏目,视具体情况定.

随堂测试:针对每一节的知识点出练习题,有答案,较难题有提示或详细解答.注意控制时间(15分钟).

名校试题:每一章的测试题.按照中招题型出题,有答案,较难题要有提示或详解.注意控制时间(45分钟).

竞赛之窗:分两个部分①物理潜能知识竞赛;②应用物理知识竞赛例题分析及练习题.

答疑沙龙:约请相应的专家、学者、教研人员、特级教师、名校一线有经营的老师或同年级优秀学生回答学生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的问题.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不超过1 500字.

趣眼看物理:学生或老师在学习、生活、旅行中发现的有趣的物理现象.

撰稿建议:每期三四幅图片或照片,在图片或照片下附100字以内的文字介绍,介绍图片或照片中的现象所反应的物理知识.

物理广角镜:①介绍与本章知识有关的物理概念、知识的形成过程,每一节知识点的课外延伸,可涉及其他学科内容或与自然现象、现实生活有联系;②与现代高科技有关的内容(如太空行走、探月工程等);③介绍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及其主要成就.

撰稿建议:每篇文章不超过2 000字.

三、具体发稿内容及截止日期

2009年7-8月号:(4月10日截稿)科学之旅 声现象(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以及我们怎样听到声音②声音的特性③噪声的危害和控制④声的利用)

2009年9月号:(6月10日截稿)光现象(①光的传播②光的反射③平面镜成像 ④光的折射⑤光的色散和看不见的光)

2009年10月号:(7月10日截稿)透镜及其应用(①透镜与生活中的透镜 ②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③眼睛和眼镜以及显微镜和望远镜) 本学期期中测试题A、B卷(60分钟),内容包括“声现象”、“光现象”、“透镜及其应用”

2009年11月号:(8月10日截稿)物态变化(①温度计②熔化和凝固③汽化和液化以及升华和凝华)

2009年12月号:(9月10日截稿)电流和电路(①电荷②电流和电路 ③串联和并联及电流的强弱④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规律)八年级上学期总复习内容及期末测试题A、B卷(60分钟).

2010年1月号:(10月10日截稿)电压与电阻(①电压②探究串并联电路电压的规律③电阻④变阻器)

2010年2月号:(10月10日截稿)欧姆定律(①探究电阻上的电流跟两端电压的关系②欧姆定律及其应用③测量小灯泡的电阻④欧姆定律和安全用电)

2010年3月号:(12月10日截稿)电功率(①电能②电功率③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④电与热⑤电功率和安全用电以及生活用的常识) 本学期期中测试题A、B卷(60分钟),内容包括“电压电阻”、“欧姆定律”、“电功率”

2010年4月号:(2010年1月10日截稿)电与磁(①磁现象以及磁场②电生磁③电磁铁以及电磁继电器和扬声器④电动机⑤磁生电)

2010年5-6月号:(2010年2月10日截稿)信息的传递(①电话电磁波的海洋②广播、电视、移动通信和越来越宽的信息之路)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总复习(内容

括电学与磁学)及期末测试题A、B卷(60分钟).

篇5: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以学校工作计划和教务处工作计划为依据,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抓手,结合四年级数学教学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计划,2010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

二、具体措施:

1、多读多看,端正思想

陶行知老先生以“行知”来勉励自己,而教师在进课堂前,则需多“知”才能“行”。一知:现行的教育教学法规,知法守法,以法来约束自己的教学行为;二知:本学科知识的教学建议、知识结构、教学定位;三知:孩子们的心理、思想状态;四知:自己作为育人者的“高尚”思想。有以上的四知,在本学期的教育活动中,我们将读各类的书放在首位。读教育条例、教学建议、教学杂志、育人书籍,在读中涤荡我们的心灵。

2、多说多写,启迪智慧

想法只有在碰撞中才能产生火花,我们要及时的将自己对教学的思考、问题的质疑、育人的困惑展示出来。除了规定的每周五下午的集体备课时间,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时间,可以是课间的10分钟,可以是午休时间,当然也可以是任意有想法的时候。组内的3位成员要养成“说”的习惯。在说中,既有交流,同时也是提高个人语言组织能力、表达能力的好机会,为教师观点报告奠定基础,教学工作计划《2010第二学期四年级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在讨论中,有想法还要及时的记录下来,作为日后总结第一手材料。本学期,组内的3位教师都已经开通个人博客,我们就利用这个平台,积累材料。

3、多听多上,提高能力。

教师的主阵地在课堂,如果课堂如小溪流水般波澜不惊,教师是没有进步。只有在一次又一次的打磨中,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这学期,翻开教导处的行事历,各级的活动接二连三。组内的成员要争取在各个活动中留下身影,我们不求突出、不为名次。我们要的是过程,在基本功比赛中,提高教材研读能力;在磨课过程中,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在教学联谊中,完善自己的认知。

三、活动安排

三月份:

教研组计划和个人教学计划的制定

研读“浙江省义务教育条例”和小学数学学科教学建议

主题报告:位置与方向教学(葛海双暂定)

县校本教研调研

常规月查(备课)

四月份:

教坛新秀展示:葛海双《加法交换律》)

三校联谊活动

多媒体制作评比

精品课堂展示

常规月查(作业批改、分析)

五月份:

组内研讨课:黄婉姿《小数的加减法》

主题报告:小数的教学(黄婉姿暂定)

学区基本功比赛

常规月查(命题检测、分析)

六月份:

组内研讨课:李晓平《植树问题》

县校本教研经验交流会

主题报告:植树问题的教学(李晓平暂定)

常规月查(教科研活动手册)

······ 四年级数学备课组

篇6: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一、指导思想

本册教材是以<编写纲要>中规定的四年级阅读教学内容和要求为依据编写的。注意发展耳聋学生的语言能力、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听话(看话)、说话、阅读和表达能力。教材注重思想政治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打下基础。加强语言文字基本功训练。通过较充分的语言文字时间练习,培养学生理解语言文字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加强实用性。力求接近学生日常生活实际,有利于提高耳聋学生凭借语言文字认识事物、表达思想、与人交往的能力。教材力求篇幅简短,内容通俗。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适当地安排了插图。教材分量适中,既能体现基本要求,又给不同地区、不同层次学校补充乡土教材、分类教学留有余地。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分五个部分:1,看图学句2看图学文3课文4看图学文5课文。每个部分后面安排一次基础训练。

看图学句共4篇,图句对应,借助图画学习句子,并逐步向看图学文过度。看图学问共8篇,图文结合,借助图画理解语句意思,培养初步的阅读能力和观察图画的能力。课文共8篇,进一步提高语言文字的阅读能力。每篇课文后面都编排了练习题,基础训练共5篇,以本组课文内容为主,进行拼音、字、词、句的训练和读写综合训练。

教材内容大多选用耳聋学生生活中可见的题材,易学有用。语句的使用频率比较高,有利于提高耳聋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语言文字的实际能力。

三、教学目的要求

1,巩固提高认读汉语拼音的能力,提高鼻韵母、鼻韵母的拼读技能借助汉语拼音朗读课文。会打手指语,能看懂学过的手指语。

2,识字181个。会听(看)、会读、会写、理解词义,大部分会默写。能把字写得端正、结构匀称。能用常用的词语说、写句子。积累词语。

3,能正确、完整的句子。学习把句子写具体,会仿照课文中练习过的句式说、写句子。积累句子。

4,能理解句子意思,理解课文内容。逐步懂得课文是由一个个句子按顺序组成的。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5,能正确、流畅、有表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和默写课文。认识和学习使用感叹号。

四、班级情况分析

四年级学生共有十名,五位男生,五名女生,在两年教学的基础上,我更加了解我班级学生的特点。大部分同学学习认真,上课能认真听讲,积极举 手发言,课后按时完成作业,他们聪明好学。但也有少数一部分同学基础较差,个别同学头脑不够聪明,反映慢,其中周海宝听力甚好,具有说话能力,学习也很棒。邱杰反应较迟钝,基础偏弱。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后进生的学习,使他们逐步赶上大部队。而好生要重视他们的全面发展,注重加深课本知识,拓展课外内容,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满意的成绩。

五、教学措施

1、关于汉语拼音教学

本年级继续巩固汉语拼音,重在提高发音质量和拼读音节的能力。一是训练学生能正确地、较熟练的只呼音节。二用课文中的注音,提高读拼音的技能,促进朗读能力的提高。

2、关于字词教学

本册教材识字181个,要掌握字的音形义,重点放在理解生字在句子中的意思,扫除读句障碍。

3、关于句子教学

本册教材除了在4篇“看图学句”中安排学句训练之外,主要是随课文学句。为了继续加强句子的训练,提高学生的读句写句能力,课本中编排了多种形式的句子训练。在训练中指导学生组词学成句,领悟句子中间与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懂得怎样把句子写具体等初步规律。发展学生的写句能力。

4、关于阅读教学

教学这类课文,要从理解句意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理解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句子有先后顺序。

5、关于训练

训练时,对于巩固课文内容的训练,要多让学生自练,注重正确、熟练。对于相对独立的内容,教师要有准备的加以指导,通过学生的实践能力,逐步形成能力。

五、教学进度

周次

日期

内容

教时数

9.1——9.17

1、明明上学

3

2、谁说得对

4

3、一只小羊羔

4

4、让座

4

9.23——9.30

4、让座

3

基础训练1

3

6、一篮稻穗

4

7、雨天

4

10.7——10.16

8、大熊猫

4

9、放风筝

3

基础训练2

3

11、要下雨了

4

10.20——10.30

12、通阴沟

4

13、捉蝴蝶

4

14、我也该准备过冬了

4

11.3——11.13

复习、期中考试

基础训练3

3

16、看猩猩

4

11、17——11.27

17、小公鸡和小鸭子

3

18、我要的是葫芦

4

19、留言条

3

12.1——12.11

基础训练4

3

21、我喜爱的鸽子

5

22、补丁

4

12、15——

12、25

23、蓝树叶

2

24、去大伯家

2

基础训练5

3

1.1—— 1.16

篇7: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要求学生能够自己想出办法来增进对研究对象的了解。

2、要求学生提高观察的准确性和精确性。

3、要求学生不仅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三、学生情况分析:

1、整体学习状况:四年级2班是个活跃的班级。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灵活性高、实验能力强。他们普遍不喜欢被老师牵着走,善于设法自主去获取知识并在生活中灵活运用知识。但是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

2、已有知识、经验:学生虽经过一年的科学学习,探究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接触大自然,更没有得到大人和老师及时、周到的指导,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在小学阶段,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四、教材分析:

1、本册内容情况:

《科学》四年级上册由“天气”、“溶解”、“声音”和“我们的身体”五个单元组成。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2、本册的主要活动:

(1)对天气的观察与测量从天空中云的形状和变化开始,对构成天气的四个要素分别进行观测。

(2)从观察、比较食盐和沙在水中的变化开始,引导学生进入对溶解现象观察、描述的一系列活动之中。

(3)对身体结构的研究,了解骨骼及肌肉的功能和结构,以及运动情况,并建立保护心脏,保护肺的意识。同时了解食物在口腔内的变化及与牙、舌头、唾液的关系。

(4)对声音的探究从倾听周围的声音开始,通过对发声物体的观察的实验,研究的探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是怎样传播的,以及如何控制物体发出的声音。

3、教学重点:

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以探究为核心,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4、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别是实验中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五、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

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9、充分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篇8:低年级“成语”教学四法

一、联系课文内容教成语

为了给儿童学习成语提供方便, 成语歌的内容与课文内容有一些联系。我们教学成语歌就要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例如, 成语歌:“临危不惧/多谋善断/从容不迫/方寸不断”。我们一看便知:成语歌与课文《司马光》有联系。这首成语歌就是对司马光临危不惧、从容应变的赞颂。帮助学生理解这几个成语, 只要联系《司马光》这课的故事情节说说就可以了。老师可以告诉学生:一个小朋友掉进大水缸, 情况危急, 别的小朋友吓坏了, 司马光却不害怕, 这就叫“临危不惧”。他急中生智, 想出了砸缸救人的好主意, 并立即行动, 这叫“多谋善断”。他不慌不忙, 很能沉住气, 这叫“从容不迫”。

二、借助生活经验教成语

启发儿童回忆相关的生活情景是理解成语的好方法。如, 成语歌:“骄阳似火/烈日炎炎/暑气逼人/挥汗如雨”。这几个成语都是描写暑期天气炎热景象的。儿童刚开学不久, 暑期的印象仍记忆犹新, 教师便可启发学生回忆暑假生活, 相机出示成语, 解说意思。

三、观察相关事物教成语

将儿童带进现场, 一边观察, 一边讲解, 让成语与该成语所代表的事物或情景在儿童的头脑中挂起钩来。如, 成语歌“百花盛开/争奇斗妍/五彩缤纷/色香俱全”便可如此进行教学。我们可以在春暖花开的时候, 将学生带到学校的花坛旁, 指导他们仔细观察, 并让他们说说:花坛里都有哪些花开啦?花的颜色有几种?哪些花有香气?是浓郁的香气, 还是淡淡的香气?……教师相机出示成语, 让学生体会成语所表达的意思。也可以将学习的成语与说话结合起来。在儿童观察的基础上, 让他们说说春天的花坛, 并鼓励他们尽量用上这几个成语。

四、借助语言环境教成语

有些成语, 几个成语意思连贯, 很像一首四言小诗。如, 成语歌:“跋山涉水/餐风饮露/水送山迎/赏心悦目”。先讲旅途的辛劳。徒步爬山, 趟水过河, 冒着寒风, 喝着露水, 的确够辛苦的。然而有苦也有乐, 当你徜徉在青山绿水之间时, 便会感到绿水在欢送你, 青山在欢迎你, 这真是“人在画中游, 山水也有情”。你看, 这不是一首记游的小诗吗?

篇9: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国学启蒙》四年级(古诗、词、古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古诗文,使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2、通过诵读古诗文,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的熏陶。

3、通过诵读古诗文,培养学生的注意力、理解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力,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通过天天诵读活动,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意志和毅力。

5、通过诵读以及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文,使学生有意识地积累经典古诗文,拓展知识面。

三、各学期教学标准及评价方式

四年级上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1《观沧海》——16《登飞来峰》)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饮酒》、《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望天门山》、《望岳》、《黄鹤楼》五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四段名句。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五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3首古诗以及2段名句。

四年级下学期:

学习内容:学习古诗、词、古文。

学习形式:以诵读、品悟为主。

要求背诵的篇目: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滕王阁诗》三首。

(2)教师自选词和古文中的名句引领学生背诵。

评价方式:

优秀: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4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良好: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熟读优秀古文。

合格:能够熟练背诵三首古诗词、2段名句以及会读优秀古文。

五、活动安排

根据市教育局的安排,在原课程设置基础上,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并明确了各时间段的任务要求。

1、每周抽出一节地方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

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

3、每天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经典诵读知识答题和问卷调查分析报告

一、经典诵读教材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拥有国学经典诵读读本,分为小学高、中、低段。其中小学四年级为中段。内容是《弟子规》,《论语》。

二、经典诵读课程开设情况:

我校每两周开展两次国学经典诵读活动,各班班主任担任,通过晨课让学生进行诵读活动。

三、数据统计分析

学生此次活动是通过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四年级的学生参与,从学生的数据来看,我校大多数学生都体会到国学的重要性,但也可以看出一些问题:学生学习国学的途径单一,但学习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教师此次活动是通过经典诵读答题和问卷调查,答题有有多选题、单选题、判断题组成,共100分。问卷调查是固定的问题,教师根据自己的情况和学校的情况进行回答。我校共10位教师参与。从统计数据来看,我校对经典诵读十分重视,有固定的时间安排和评价措施,但是教师认为教材太难,学生很难理解。

四、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的总体情况

多年来我校一直将“经典诵读活动”传承、继续、并将之发扬广大:保证教师、学生人手有教材;有固定的国学课及诵读国学的时间;定期开展国学诵读活动,给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取得了以下成效:

1、丰富了学校的文化内涵。

(1)通过实践,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本校实际的中华经典诵读的路子。

(2)探索教师导读的方法,培养了一批导读骨干教师。

(3)把中华传统文化的经典优秀思想与学校教育、管理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2、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1)在诵读实践中,感受中华经典的魅力,提高记忆力,积累语言。

(2)陶怡情操,发展个性,提高道德修养水平,促进各门功课的学。

3、提高了教师的文化底蕴

(1)通过活动,理解中华传统经典对学生做人、做事、学习等方面的重大影响意义,陶怡自己的情操,树立更好的学习、生活的态度。

(2)掌握小学生经典诵读的方法,初步能创造性地展开活动,提高诵读效果。

存在问题:

1、国学教学形式单一,仅仅在早读时间和少年宫活动时间学习、诵读。

2、活动开展不够,应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轻松、快乐地学习、诵读。

下一步工作思路:

1、经典诵读与活动结合。

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通过吟诵、演唱、舞蹈、情景剧表演等文艺活动,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挖掘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办与古诗词相关的板报、专栏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古诗文诵读能力。

2、经典诵读与学科结合

与语文科相结合,让经典诵读与识字、阅读、表达相伴而行,并最大限度地融合到语文教学中,作为语文教学的补充、拓展和延伸。

3、与音体美等学科结合。

篇10:四年级数学教学计划2010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102人,其中各方面能力强的学生有5、6人。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较强,男孩子特别调皮,女孩子则较文静,上课发言总集中在部分孩子身上。部分学生学习上还不够自觉,学习习惯还须进一步培养。本学期在教学上将采取丰富多彩的手段,设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材分析:

1、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除法的知识,分数的初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前三个单元是本册的重点,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整四则的基本口算和笔算,为进一步学习整数的概括性知识和小数打好基础。

在量的计量方面,进一步学习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土地面积单位和简单的测量。

本册开始引导分数的初步认识,内容比较简单,但可以为后面学习小数和分数做较好的准备。

本册课本共有五个单元:

第一单元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学生在学习万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已掌握了“个”、“百”、“千”这个计数单位,并且会正确的读、写“万”以内的数,本单元教材在上述基础上,把计数单位扩展到“亿”,学生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后遇到再大的数的读、写,就可以依次类推了。另外,大数目的读、写,学生学起来比较困难,因此,先从个级扩展到万级,要求学生按照四位一级的计数特点,会正确的读、写“亿”以内的数,为进一步学习“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打下基础。

第二单元亿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教材内容包括:口算、估算加减法,用计算器计算的四则计算,以及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本单元是在万以内加减法和多位数的读法和写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口算加减法主要教学整百整十数加、减整百整十数和整万数的加减法,这些内容都可以归结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也很广,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给学生一些概括性的知识,目的是加深对加减法的理解,能够利用这些关系对加减法进行验算,提高计算的正确性,并会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来解答下步的加减法应用题,加减法的一些简便算法,主要教学一个数加、减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简便算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思维的灵活性。

第三单元乘法、除法的知识,本单元分三节,乘法、除法的口算和估算,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及乘除法中的一些简便算法,估算的范围是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估算和除法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在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一节中,教材给学生一些有关的概括性知识,并应用、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简单的乘除法应用题,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而且开拓了学生思路,使学生掌握了解答应用题的多种方法,并为今后学习列方程解应用题打了良好的基础。

第四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一些整数知识的基础上,初步认识分数的含义,从整数到分数是数的概念的一次扩展,无论在意义上、读写方法上以及计算方法上,分数和整数都有很大的差异,开始学生掌握分数是含义是很困难的。因此,本单元第一次出现分数时,通过一些图形和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着重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的分数和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分数和小数打下初步基础。第五单元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教材首先通过观察物体表面的大小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然后介绍常用的计量面积的单位,在此基础上,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实际测量,使学生能把学得的知识运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

2、作者的编排意图。

这册教材是在原义务教育教材的基础上修改而成的。编写时注意继承原教材中的一些好的做法,如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认识亿以内的数,加强口算和简便算法,分数的初步认识等,同时又根据大纲修改的意见,增加了电子计算器的认识和利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加强了估算,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和年龄特征,注意促进学习的迁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践活动中使学生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在编排上力求合理,加强知识间的联系。

3、教法、学法:

教法:教师采用讲授、讨论、投影、点拨、引导等方法。

学法:学生采用自学、讨论、动手操作、观察、思考、归纳、学具等方法。

4、重点、难点:

本册的重点是: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亿以内数的加法和减法、乘法和除法的认识。学生掌握亿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时,整数四则的基本口算和笔算,为进一步学习整数的概括性知识打好基础。

难点是:面积和面积单位。

三、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计算单位“十万”、“百万”、“千万”,初步掌握十进制计数法,会根据数级读、写“亿”以内的数。会根据要求把一个数用四舍五入法省略尾数,写出近似数。

2、使学生会口算整万数的加、减法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乘数、除数是整百的乘、除法。

3、使学生估算多位数的乘、除法;学会接近整

十、整百数的加、减法的简便算法,以及连乘、连除的简便算法。

4、使学生初步掌握四则运算中各部分间的关系,会根据这些关系求未知数X,会列出含有未知数X的等式解答一些简单应用题。

5、使学生认识面积和面积单位,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掌握单位间的换算,认识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会进行简单的土地面积的计算,初步学会测定直线和测量较短距离,初步知识步测和目测的方法。

6、结合有关的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检验的习惯,进行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的教育和唯物辩证观点的启蒙教育。

7、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措施:

1、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改精神,根据新课改的要求,把握教材的内容,吃透教材的旧要联系,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做到对学生基础摸清,把好、中、差达到心中有数,更好的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优生优培,做好学习困难生的转化工作。

2、不断学习业务理论,提高自身素质,要认真贯彻执行《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加强直观教学,通过教学教具、挂图、投影仪等教学手段,使学生从实物中认识掌握数学概念知识。

3、加强基础教学的同时,继续注意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更好发挥他们的特长,培养他们的数学能力。

4、继续深入开展“自主、综合、拓展、创新”实验与研究,使学生在自主中锻炼,充实和发展自己,以适应社会进步和世界经济一体化需要。

上一篇:七年级政治第四课下一篇:护士实习心得体会xx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