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毕业后

2024-04-28

大学毕业后(通用14篇)

篇1:大学毕业后

大学毕业典礼院长演讲

曾以为这段日子非常漫长,此刻都已打包存盘。四年前(也许是两年前、三年前甚或是十年前),夏末初秋,你怯生生走进了这个校园。时间像刚出屉的馒头,饱满且热气腾腾;“发现你的热爱”,每一天都在心灵中占了很多空间。后来,日子渐渐慵懒起来,周而复始,“同上”、“同上”??似乎是费孝通先生童年的日记;后来就变成了对寒假、暑假以及毕业的期盼。但此刻,时光又一次丰满起来,每件事都很细腻和缠绵;在今晚的“散伙宴会”上,或许是未来几天的一次开怀大笑后或独自发呆时,莫名的酸楚涌动着不期而至,终于,你一个大小伙子变得比女孩还脆弱,泪水扑簌而下,甚至相拥着,肆无忌惮地哭泣……。

六月是最残忍的;一转身,校园硬生生地扯断了、拽下了一段你舍不下的青春。

其实入学和毕业都只是人生的片刻。“天地不仁,视万物为刍狗”,想来,在天地的眼中这一刻也不会有什么特别。只是,与之相伴的微笑和泪水表明了我们人类不完全是,或者说注定无法成为,纯粹理性的动物。我们无法超越肉身,成为自己生活的无情旁观者。许多时刻、许多地方和许多人因我们获得了特别的意义----对于我们;我们为它或他或她而感动.我们是为自己感动:为我们的无知,为我们的年轻;为我们故意装出来的粗鲁和野蛮,为我们掩饰不住的温情与脆弱;为那个夜晚未名湖畔你野狼般的吼歌;为那个白天一教门前飘过你眼前一个倩影;为“非典”时被隔离的惊惶;为院庆100周年前夜的忙碌;为连战和李敖的造访北大;为杨利伟和神

五、神六的穿云登天……。为那再也不会有的、只属于你的这个集体,为了那再也不会有的、只属于你的这个离别。为所有虚度的和没有虚度的时光感动,为我们是那么容易感动而感动;或者,什么都不为,就只是感动,因为我们自恋、敏感和矫情,因为我们率性和真诚。在这个因市场竞争而日益理性和匆忙的年代,说实话,我希望你们保持这样一份真性情。有所追求但不刻意,渴望成功但也接受平凡,无论是在学

业上还是在事业上,无论是从政还是经商,无论是面对爱情还是面对功名。我在其他地方说过,不是一切努力都没有结果,但也不是一切努力都有结果;不是最努力的就一定最有结果,更不是努力就有一个确定的结果。不要把生活变成一项志在必得的竞赛,因为生活不是竞赛。

因此,不要总是拿自己同别人比,无论是昨天的同学还是明天的同事,除非你想把自己往死路上逼,把自己变成别人的影子,把生活变成自己的炼狱。每个人的天分和机会都有差别。你是戴昕,你是游艺,你是田田(请允许我这样称呼庄田田同学),你们都不是刘翔;而且,即使就是刘翔,你就真的愿意天天比赛??哪怕是奥运会?我们当然希望,也相信,你们有骄人的成就;但如果没有,只是做好了自己的事,问心无愧,那就足够好了,那就是有出息。不要仅仅生活在他人的期待中,或者被北大的牌子压得喘不过气来,也千万不要把“明天北大为我而自豪”太当真。什么地方规定了北大的毕业生就不能平凡、平庸甚或是失败?就不能比别人收入低,房子小,就必须有车?请记住你父母亲的话,一句老百姓的话,“平平安安就是福”。

也因此,你们千万不要上了某些法学教科书的当,总觉得,或刻意寻找,社会或某个人欠了你什么,这里没有起点公平,那里没有结果公平。一不小心,你会把一生都用来挑剔抱怨了。生活从来就有许多偶然、意外,幸与不幸,以及许多你认为的不公平,无论是在事业上还是在情感上。但无论什么,都只能面对,那为什么不从容一些??人所谓的荣辱不惊?其实,你走进和毕业于北大法学院,虽不是纯属偶然,但也并非天经地义;其中就可能有一丝幸运,而你这一丝幸运的背后或许就有你的许多不知名同代人的失落、遗憾甚至不公平感。我当然不是在劝说你们听天由命;你们一定不会。我想告诉你们的只是,愤懑和抱怨都是沙漠,山野丛莽间的杜鹃才会让你懂得什么叫做怒放;当你抱怨时,你就是在毁灭你的当下,就正在失去创造和享受生活的这一刻。如果你看不清这一点,你就不会有幸福,也不配享受幸福。

大学毕业后聚会感言

特殊的人生经历 让我的大学充满不甘泪水同时也充满希望的感动 这将成为我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许是岁月沉淀了太多的思念,在一次次心底呼唤下,我们终于又走到了一起。那时的我们,怀揣着对美好未来的憧憬而匆匆散去,那时的我们,年幼无知,没有意识到那份纯洁而珍贵的同学情是多么的重要。

可是当一张张因再次重逢而激动的熟悉脸庞,逐渐聚到一起时,才深切的感受到,原来一切都没有变,原来我们还是能如此深情。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那段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所我们共同求知的学校,让我们收获了今天这份如此珍贵和纯洁的友谊。

当年一张张幼稚的脸,取而代之的是成熟和沉稳,经历了坎坷磨难的我们,如今已能挑起家庭.社会.事业的重担.有很多同学做的很好,很成功.当然,这跟他们的付出是成正比的。

其实,我们都感觉到了,虽然我们分别这么多年,可是当我们拥抱到一起时,没有陌生,没有尴尬。那种熟悉的感觉,其实在我们的灵魂深处,一直都没有变。我们仿佛又回到了昨天。

我其实是个很感性的人,情到深处,总会有些激动泛于我的眼睛里,感触颇多。这次聚会,我为我的“不劳而获”真的感到很惭愧。

所以,在此,我要衷心感谢的人很多,感谢陈杰,感谢杨健,感谢陈花,感谢奚玲玲,没有他们的细心安排,没有他们的费时.费力.费神,就没有我们这次这个成功的聚会;我还要感谢那些特意从外地赶回启东的兄弟姐妹们,感谢你们放下工作,放下生意赶了回来,可见你们的重视,谢谢你们对本次活动的支持!

我更要感谢我们全体出席的人员,这次的相聚真的很重要,因为它把我们相隔了十年的感情又重新点燃了起来。

当然,那些身不由己的同学,我也很理解你们,生活不易,所以这次就原谅你们喽,期待你们下一次的参与。

有了同学这些浓浓的念想和这份延续多年的情缘,我们又重新走到了一起。其实,我现在满脑子都是那些美好的回忆,满脑子都是昨天相聚的珍贵时刻。

也有些语无伦次,还请你们见谅,我主要是想表达一下我激动而珍惜的心情。兄弟姐妹们,让我们期待下次的相聚!

篇2:大学毕业后

近日忧思,有点小感慨想叙叙,也一直在酝酿情绪,想着以往写点东西基本上是情到所处,所以基本上是敲打几下键盘,也可说内容基本上在于说说情,讲讲道理。主要在此之前都还是学生,总感觉作为学生言论就可以自由,即使你整天在骂共产党,要么没人搭理你,要么也很快得到原谅!学生,孩子嘛都会犯点错的,需要我们的帮助指正。这几天一直在想写点什么好呢?毕竟这也是工作以来的第一篇,把握不好的话,就只能一直走下去了,或者没人再给说“么事没事了”。

林硕说他也想写写东西,最近也在等情绪,还在等环境,说要在一个特别安静没人打扰的环境下书写,想着硕哥毕竟是有大志之人,心中有着远大抱负!回想毕业前党员最后一次活动,有个“十年后的我”的话题,十年以后也许太遥远,至于到时候会怎么样真的很难预测,不过在未知的情况下,硕哥他们能有着梦想,或者说能有为之一搏的干劲!相比之下,我怎么就看到了往后自己为了房子、车子、生活琐事等而奔波烦恼,有时间的时候再养个娃,然后又从他的教育成人走一遍?自己有梦想吗?

看《中国合伙人》里面经常问的句话“你有梦想吗?DO you have dream?”电影的节奏也许会常常表达成功人士的成功之路,我们不知道自己会不会成功,而当成功之后时再回首往事又一切都理所当然。上次高铁上,看到柳传志和俞敏洪的《老友记》,且不说他们之间谈论的内容流露的感情是否真实,也许换一对其他企业家的聊天,也一样会触动我,羡慕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只是当时感慨来着自己怎么就没有当企业家的心态,或者说这样的想法? 也许梦想不一定是当企业家,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梦想~今天早上看到一篇报道说“名校硕士毕业生辞高薪去横店跑龙套”说的就是我们华科的一位硕士生,龙套

一天8个小时,40块钱的补助,他说“年轻的时候不冒险,老了怎么说当年”不知道这篇报道是为了宣传正能量的梦想,还是表达一种讽刺?反正我的感觉就是这个孩子不正常,不过似乎成功人士又都是些不正常的!

其实最大的触动,是前几天,我把大学班里同学的空间都看了遍,一开始也就想着同学们都毕业分开一个月了,工作者大部分都进了社会,上了岗位,很想了解下大家的动态,感触颇多。尤其有句话,忘了是谁说的“羡慕着别人,羡慕着自己”,工作后每个人的状态确实很不一样,也都发生了许多改变,倒是自己不知道怎么滴,还和以前一样,发发甜蜜的照片秀下恩爱~看到郑毅在西藏自己创业买珠子,他一直也都是我们班思想最独特的,对于他的勇气和经历,说实话一直都是种好奇或者想体验下但是很畏惧的状态。听乃冰要去阿尔及利亚,正在学法语,黄灿准备去非洲,鲁聪等着签证去新加坡,想着出国外去工作,这是我和听迪当时找工作时候最想的事,记得当时我们两志向去阿尔及利亚,计划着每年去欧洲旅游,三年扛栋房子回来。看到陈杰正在做株洲大剧院,陈鹏去了徐州,德云正在西安培训,陈峰在青岛工作得还好,想着自己要说梦想,就是当一名建筑师,对建筑的喜爱,看着地标性建筑,高楼大厦起总有种成就感。看到陈龙努力的工作中,说到离家成长的话题,龙哥向来是性情中人,文笔不在话下,邬明珊没法什么状态,不过和龙哥一个单位,应该有点相似吧~说到状态,最多的,当然莫过于彭鹏,他的小日子过得那个叫文艺,晒晒每日的厨艺,到处看看风景,拍拍照,自己技术方面又扎实,所以说要是做他女朋友会很幸福的!石磊,石总我们班里offer最多的人,而且都是比较牛逼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院,想着在这必然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心中有着许多羡慕,前些日子聊天说到他现在主要是学习设计管理,这更是钦佩~听迪,差不多在广州培训完了,作为我们班唯一一个甲方,进入地产界,记得以前我们宿舍总说何老板应该去搞创业,是块挣钱的料,记得上次送他去车站,有丝丝的不舍。上次听凤东说去现场了,工作第一次下工地,他回贵州的设计院,凤东的麻将水平还是很高的,听他说时常陪领导打打麻将,这个日子是过得潇洒啊~

篇3:早日规划大学毕业后的生活

1. 建立人际关系网

给你目标领域中的人们发邮件, 即使这个邮件只是说“我看过你的书并且从中获益良多”;加入专业组织并且参加专业会议, 在校园里参与或者创建与你感兴趣的领域相关的社团。很多时候你会发现, 人们其实是乐于对一位聪明的学生施以援手的。

2. 做好职位调查

拜访你们学校的职业服务办公室并且用好他们的服务。留意那些看起来不寻常的职位, 了解一下它们。调查一下那些你感兴趣的公司, 看看有没有什么适合你的, 无论一间公司是制造拖拉机零件的还是制造i Pod配件的, 里面肯定都有成百上千的工作需要人来完成。留意某些新开辟的领域, 或者某些受到追捧的技能。

3. 用好暑假

一份好的实习工作或者暑期工会对你大有帮助, 比如自己创业, 建立一个网站;尝试在各种类型的公司里工作以获取多些经验。要广泛阅读, 找些和你感兴趣领域相关的最新出版物来看看。如果够钱的话, 去旅行吧, 学习一下如何适应陌生、异常的情况。

4. 打造网络人格

想一下吧, 你放在网上的一切信息都可能被你的未来雇主、顾客或者投资者看到。所以最好还是将其设为私人阅读, 或以你自己的名字建立一个适合公开的个人档案。

5. 留意小型公司

一毕业就进Googl e工作固然是一种飞跃, 可一间小型公司也能对你的早期职业生涯大有裨益。在大公司里, 你可能就是大海里的小鱼, 而在小公司里, 你就有可能大放光芒。

6. 提高写作水平

篇4:铜奖:《大学毕业后的我》

重要的不是这些作品,而是作者的这段生命的体验。照片只是他体验的副产品。他真正的作品是他的生活。

——著名纪实摄影家宁舟浩的评价

《大学毕业后的我》

创作手记

2011年夏,我大学毕业前后,太多诱惑和不惑面前,作为一个年轻人不得不去权衡,提及青年摄影人的生存问题,大多只认为是吃饱饭的问题,但更重要的一部分还有对家庭的责任,梦想是不是应该建立在基础的责任之上呢?

毕业至今,听到身边本专业的同学,更多的是改行;我想正是有感情因素的存在,才让人有血有肉的存在这个社会,也在左右着毕业后方向选择和倾斜。

如时下业界对新锐摄影究竟要新在何处的争论一样,我想一个正不断成长的青年群体,浮躁社会的当下,有让青年摄影人去探索,多一些脚踏实地、少一些无力的堆砌;多一些发自内心真实的影像,至少我认为是我们这一代年轻摄影人所首要去面对和完善的。

介于对自己内心和社会的探索这个初衷,大学毕业便开始拍摄围绕我自己为主题的拍摄,有自拍,我无法拍摄时便让朋友帮我按下快门;但主题就是想表现毕业后我面临的一切, 都是我真实的状态,而且这个专题我会持续拍下去,直至按不动快门。

我坚信生活就像这些照片一样,生命的意义终会给予我们真谛,认真而充实地度过你我生命的每一个阶段,坚持好自己的坚持!

刘书彤

1986年生于山东聊城,现居济南。2011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摄影专业,2015年考入山东师范大学影像专业研究生。中摄协首届、第二届全国青年大师班学员。现任职济南市美术馆(济南画院)摄影创作室。

篇5:大学毕业后规划

转瞬间,迈入大学校园已有半年,大一的第一学期已经结束了,如今我也适应了大学生活,相信接下来的3年半会很快就过去,那时我面临的是这个社会,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

再过去的半年里,我认识到,大学虽然不会很辛苦,但如果只是整天浑浑噩噩混日子,将来踏上社会必定会为自己这几年浪费的时间而后悔不已

毕业以后,我将持着自己的学士学位,并且运用我所选择专业的知识技能和资格证书向我所中意的工作推荐自己,就像在学习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有兴趣的科目即使不花很大的力气也同样能学好。所以我宁愿选择我中意的工作,即使工资不高,我也会去尝试,毕竟刚刚毕业的本科生需要的是工作经验以及对工作的信心和那份年轻人的热情。我身边有这样的一个列子,86年出生的一位朋友,年纪轻轻就已经当上了单位的经理,不过虽然她的工资很高,并且已经为自己备置了一辆马自达3轿车,可是她每天上班的时候却因为不喜欢这份工作而异常痛苦。这并不是她要的生活。之所以我会把“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工作看得如此重要,是因为我不想成为一个对社会,对工作失去激情的人。

如果工作确实不尽如人意,我就决定考研,所以现阶段我做两手准备,一边好好学习一边多留意自己喜欢的工作的变化动态,做到到大四时,没有实习的工作依旧生活不处于迷茫期。

“就业难”在过去和现在是个问题,相信在将来也一样会是。企业要的是高素质,是“性价比”高的人才。可是“高素质”、“高性价比”不是说有就有的。而这两者又是如何培养的呢?我认为关键在于摆在我眼前的三年半大学生活中。成功是没有捷径的。只有脚踏实地才有可能将自己打造成被社会需要的人。

对将来的事情可以胡思乱想,可以做白日梦,如果没有基础——通过努力得到的文化知识和技能才干,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说空话。

篇6:大学毕业后的感悟

毕业11天了, 天空还是那样蔚蓝, 我还是在实习单位上着挂着文案策划职衔的班, 干着总经理秘书兼前台小妹的工作, 工资也翻了一倍, 可是还是买不起商场一件极为中意的裙子, 一套不算太昂贵的化妆品, 我还是没有看到前景的小白领, 新人、底薪...  近来愈加迷惑’ 我该选择什么样的生活? 孤单的日子让我明白自己的孤独感, 逃不开的“没安全感” 我应该怎样?   今日,端午 还是习惯性的按上班时间早起了, 然后看电影, 午间给自己下了碗面, 接下来就充实了...   海子说:“劈柴、喂马,面向大海,春暖花开” 我把抹布绑撑衣杆上扫地, 用脚踩着抹布拖地, 开始洗鞋子、各种衣物, 大汗淋漓、痛快!   我不耻的由己想到三毛和荷西在沙哈拉沙漠的日子, 有趣的三毛找来棺材盖当她和荷西的桌子... 三毛说:“我就喜欢把自己住的地方弄得复杂、弄得像家” 当然,有荷西的地方就是三毛最幸福的处所、就是家。   接完妹妹给打的电话, 告诉我她居然有21岁了! 我怎能不老、不大龄――   洗过澡,吹干些头发, 我竟安逸的不得了!   我要的幸福有两种―― 一种是“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 和爱的人过小日子, 我们一起供房供车养孩子, 我们从青春到白发, 我们没有第三者、没有外遇出轨, 相扶相持、平淡幸福, 否者,我不知道否者什么...   一种是我将释怀的过着自己的日子, 我需要个大大的,装的下必备的生活用品的包, 因为我要去旅行, 我要学最新、最诱人的烘焙, 我要制作让人愉快的饮料, 苦涩、动人的咖啡, 我会自己创造一个世界, 它叫“――――” 呵呵   也许,我还是有计划的, 只是我还是那样害怕、那样没有安全感, 我不知道自己现在过的是什么样的生活, 没有承若、没有誓言, 我像个傻瓜...   不该是这样的,感情不该是这样的? 不该这样迷离、这样生疏、这样计较。   我还是在等待, 等待什么呢?   今日端午、那日元宵, 傻傻的我在等待什么?   我还是在等待,再等待... ...   毕业的第十二天, 我将是什么样的心情?

篇7:大学生毕业后创业现状

从近三届的趋势可以看出,届大学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为2.7%。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的比例(3.6%)高于本科毕业生(1.8%)。

数据显示,有更多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内选择了自主创业。6.2%的届大学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本科为3.9%,高职高专为8.4%)。

本科、高职高专创业者分别集中于教育业、零售业

研究发现,无论是应届本科生还是毕业三年的本科生,教育业是其创业的最主要行业(2018届:21.1%;2015届:19.8%)。而高职高专生自主创业主要集中在零售业(2018届:12.3%;2015届:14.8%)。

创业人群月收入高于同届同学历平均水平

201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6079元,比2018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5135元)高944元。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5010元,比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平均月收入(4112元)高898元。

2015届本科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5131元,三年后为11882元,涨幅为132%,明显高于2015届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半年后为4042元,三年后为7441元,涨幅为84%)。

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人群的月收入为4601元,三年后为9726元,涨幅为111%,明显高于2015届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水平(半年后为3409元,三年后为6005元,涨幅为76%)。

创业教学课程、创业辅导活动需改进

2018年年初,教育部发布了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了各专业类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及课程要求。

截至2018年底,全国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2.8万余门,上线相关在线课程4100余门,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近2.8万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达1.3万个。此外,全国共有9.3万余各行各业优秀人才走进高校,担任创新创业指导教师。那么,大学毕业生创新能力水平如何?

数据显示,201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时掌握的创新能力水平为56%(本科为57%,高职高专为54%),毕业生创新能力的满足度为84%(本科、高职高专均为84%)。

2018届本科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教学课程、创业辅导活动(分别为41%、38%),但其有效性较低,分别为57%、63%。

2018届高职高专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也主要为创业教学课程、创业辅导活动(分别为44%、41%),其有效性分别为67%、72%。

注:

自主创业集中的行业类比例: 自主创业人群中有多大比例毕业生在该行业类就业,分子是自主创业人群中在该行业类就业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毕业生自主创业的总人数。

创新创业教育: 指毕业生在大学期间参加过的创新创业教育。包括:“创业辅导活动”“创业教学课程”“创业竞赛活动”“创业实践活动”“其他”,一个毕业生可以选择参加多类教育。

篇8:农村大学生毕业后的尴尬现状

对于很多农村孩子来说,考上大学在城市里找一份工作是“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很多长年从事高考招生工作的人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象:越是贫困地区的孩子,考上大学的比例越大,人数也越多。而陕西省合阳县的现象更是说明了这一点。

陕西省渭南市合阳县是一个人口45万的国家级贫困县,但是这个县每年向外输送的大学生至少3000多人,全县每年在外上学的大学生约有1.2万人,按照每个学生每年花费1.2万元计算,他们将从家乡带走1.44亿元。

然而,合阳县地方财政收入只有不到2000万元,全县国内生产总值7亿多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680元。如果算上高中教育,老百姓花在教育上的钱每年在3亿元左右。教育上的投资让人们被迫压缩各项消费,尤其是农民,因为收入有限,实际上可供压缩的消费领域并不多,能挤的也就是吃穿住用。一般所有的积蓄,甚至包括贷款和仅有的被褥等全被上大学的子女带走。

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来说,高额的学费除了让农民们勒紧裤腰带积攒之外,只有告债。然而,年年看涨的学费压得他们直不起腰来。

陕西省渭南市是关中地区典型的农业市,尽管境内有陇海线和西潼高速公路,但这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这里贫困的现实。王堡村是渭南市华县的一个小村庄,村民王老乾有3个儿子并相继考上大学。但独自一人耕种4亩土地的他无法供养。“不停地借钱,拆东墙补西墙,才勉强供老大完成学业,现在老大在延安一家油田上班。”王老乾的大儿子2000年考入西安石油大学石油管道工程专业,因为是涉及石油类专业,工作相对好找,毕业后没多长时间就工作了。可是,本来指望大儿子能帮他减轻负担,让两个弟弟的学业不再像之前那么紧张,但是由于要归还大学期间的助学贷款将近4万元,大儿子力不从心。无奈之下,王老乾将住了几十年的老屋以6000元的价格连同院基卖掉一半,另外一半也租出去两个房间给河南来的编筐匠居住,每月收取80元的租金,但是这样一笔钱在凑够了二儿子第一年的学费之后所剩无几,而且,三儿子也在县中学上学,每年也要3000多元的学费。王老乾在借遍了所有的亲戚朋友之后,年近60的他只好重新背起行囊,外出打工。但这笔收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可是谈到未来王老乾仍然充满了希望:“我本家哥哥的一个孩子当年就考上了军校,现在一家子都在城里生活。我现在使点劲把孩子供出来,将来生活也就有了依靠了。就算没有依靠,孩子将来也不再当农民,不用在农村吃苦了。现在村里人都是这样想,都吃过农村的苦,自己再受罪,也不愿意让孩子们再留在农村。上大学好歹混个城市户口,怎么说也是吃皇粮的。”

正是一批又一批的农村孩子通过上大学这条路达到了成为城市人的目的,起到了一种类似“榜样”的力量,所以农民们拼命鼓励自己的孩子努力读书,一旦考上了大学,农民们砸锅卖铁也要供着。

繁华散尽他乡地清贫留与故乡居

农民们普遍认为,子女们除了上学基本上没有别的出路,所以他们拼命将子女送往城市。而这些进了城的子女在城里又得为自己的房子、孩子供出一生,基本上无法回报家乡和父母。

2008年,合阳县的高考又取得了辉煌的“战绩”,这对于大多数合阳人来说,喜忧参半。因为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每年在为东南沿海发达城市培养了大量人才之后,回来的却只有100多人,而且大多流向党政机关和教育系统。大多数走出去的孩子不再回来,也不能为家乡创造财富,每年1.44亿元的投入无法收回,而合阳这个贫困县的很多行业却因为缺少人才而发展缓慢。

事实上,村民们并不了解,外面的世界并不是他们想象的那样:大学生毕业就分配工作的时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了,仅仅依靠一个城镇户口是无法完成从农村人到城市人之间的转换的,现在很多农村毕业生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收入高的工作。王老乾的二儿子王秦星就没有大儿子那么幸运,在结束了大学4年“市场营销”专业的学习之后,他成为了一家啤酒公司的业务员,负责该品牌啤酒的销售和市场推广,然而这个不需要任何学历的工作在刚开始3个月没有底薪,只有销售提成。经历了每月三四百元的待遇之后,这个22岁的大小伙子被单位辞退,不得不再一次投入招聘会。他不敢给家里打电话,因为弟弟也刚刚考上大学,家里的境况更艰难了,尽管他已经到了弹尽粮绝的地步。在大哥的帮助下,他勉强撑到了找到另一份工作——在一家水龙头厂做销售。一直以来,他都坚持认为这并不是正式的工作,或者说这就不是工作。在和记者长达两个小时的交谈中,看不到他脸上有一点成为“城里人”的喜悦。这是与他父亲最大的不同。王老乾在村里因为供养了3个大学生,走到哪里都成为万人瞩目的焦点。尽管他很穷,但是对于别人投来羡慕的目光他仍然很受用。

“欠了好几屁股债”(王老乾语)的王老乾活在自己营造的精神乌托邦里,他的儿子们过得却并不尽如人意,除了给村里减少一个壮劳力之外,给他带来的只有精神上的慰籍和村里人羡慕的眼神。记者和王秦星坐在铁路旁边,每每有火车过来,王秦星便对着呼啸而过的火车大喊:“我是大学生!本科大学生!”当看见路上行驶的高档轿车,他也会喃喃地说:“老子是大学生,将来肯定比你牛,你算什么!”这种类似于阿Q的反应让记者不寒而栗,也更深刻地理解了他内心的痛苦。尽管在城市混得并不如意,但是他仍然不希望回去,不希望回到那个养育了他18年的小县城。“我不会回去,即使我愿意回去,我大(爸)也不会答应的。”

和王秦星一样,这些毕业了的农村大学生们,多则每年给家里一两千元,少的仅仅三五百元,有的甚至一分钱都没有,可父母当年供他们大学毕业,至少要花三四万元。57岁的阎会霄和丈夫、91岁的老母亲以及13岁的孙女住在祖上留下来的、已经存在100多年的老房子里。每逢多雨季节,他们一家就提心吊胆。阎会霄想翻修一下,但因为没有钱而一拖再拖。阎会霄的大儿子前年病逝,两个小儿子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里,谁都指望不上。

前几年,阎会霄和丈夫白天黑夜地在砖窑里干活,用6万元的外债,换来了两个儿子的大学毕业证书。而年近花甲的他们干不动的时候,则不得不继续耕种那6亩薄地,以维持家用。对于偿还剩余两万多元的外债,她眼里充满了无奈,靠地里那点收入,还完这些债至少还得七八年。

除此之外,他们还得供13岁的孙女上学。这个四口之家,一个月的零花钱仅有20多元。两个小儿子现在在城里都买了房子,每个月仅给银行就要好几千块钱,根本没有能力顾上家里。阎会霄说:“他们也不容易。不跟家里要钱就不错了,不指望他们给家里多少。”

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城里人对于王秦星来说还是一个遥远的梦。尽管他是一名本科毕业生,并出色地完成了学业,但所学的知识技能基本荒废。这不仅对个人也是对知识和人才的极大浪费。有不少学生以打短工谋生,有的甚至加入到农民工队伍干着简单繁重的体力活,或在饭馆当服务生。有些本科毕业生又重新到就业情况良好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读书,以期毕业后有份工作。

上学无用论逐渐抬头

严峻的就业现状使毕业后回到户籍所在地的农家子弟成为新的弱势群体。这部分年轻人年龄大都在25至30岁之间,经济上难以自主,既就不了业,也成不了家,悲观绝望。对前途的渺茫和命运的不公表现出愤愤不平,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厌世心态摧毁了他们的心灵。永远偿还不清的债务,压弯了那些贫困农民的脊梁。

就不了业的农村大学生导致家庭长期贫困,孩子书读得越多,家庭的经济状况就越差;供养大学生越多,其家庭就越贫困。面对这种现实,家长无不痛哭流涕,学生无不悲观绝望。这种高投入、无回报的“高等教育大众化”,使很多善良的企盼富裕的农民家庭重新回到贫困的境地。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通过读大学改变农村人身份的观念也在悄悄地改变。“读大学无用论”在农村逐渐成为盛行。

王堡的一些村民面对高额的学费和日益趋紧的就业形势,干脆直接放弃让孩子读大学的机会。在他们看来,初中毕业之前的教育是不需要多少费用的,而高中、大学正是最花钱的时期,很多学生在这几年要花费掉一个家庭20年积蓄的两倍,而且毕业之后不一定能找到“来钱快”的职业,即使有了正当的职业和不菲的收入,也会像王老乾和阎会霄的儿子一样——指望不上。因此他们让孩子去读一个并不需要太长周期和费用的“包分配”的职业技术学校,学一门手艺,将来容易找工作。他们眼中的大学,已不再神秘和令人向往。

篇9:大学生毕业后的呼唤

【关键词】制度改革 大学毕业生 就业

曾无数个夜晚在灯下独自奋斗,万籁俱寂,唯雨声用其青春为我轻唱孤独与心酸----只为上大学;而今大学毕业了,敢问路在何方。

看看右面的这幅图,尽说了大学生的惆怅与迷茫,坐标无情的插穿在大学生的胸膛,脚下是一个永远不会静止的球,不允许你停下来片刻。可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没有目标的奔跑又怎能让现在的世人们不心疼呢。没有目标的奔跑,所有的付出都是徒然,遇到的所有的风都是逆风,不是吗!他的表情痛写无奈,他的眼神更是充满迷茫。这样的神态足以让那些在夜里因为没有奶吃的饥饿且无助的婴儿对他肃然起敬。

大学毕业生为何迷茫?

一:随着国家教育制度的改革,全国各普通高校都在扩招,导致时下大学生急骤增多,还有作为当今大学生,因为很多重点高校都是采取严进宽出的政策,所以使得社会对他们的评价渐在降低,更不用说是昔日的天之骄子,现在连找个工作混口饭吃都难。

记得在中学时代,老师都这样教导我们,要好好读书,努力考上大学,好像考上大学将来就一定会前程似锦,出人头地,所以大家都不顾一切,不惜以青春为代价,刻苦努力,考上了大学。但就目前形势来看,事实并非如此,大学生就是普通老百姓,多的是,有人甚至对过去付出的努力表示怀疑,这或许也是时下很多大学生觉得“郁闷”的原因。读大学,出路何在?尤其是农村来的大学生,曾经付出了那么多的努力,考上了大学,希望有一天能报效祖国,报答父母,而有些父母宁愿倾家荡产送其子女完成学业,可现在,连找份工作都是个困难,那又何去谈报答呢?

现在大学里流传一句话是:考研的人是那些走投无路的人。在我身边我所了解的一些朋友,他们已考上了研究生,但从他们那里了解得知,他们考研的目的不是为了学术研究,而是就业压力,何况学术研究并非一朝一夕之事,就他们自己所说,从现在的趋势来看,像他们若要在大学教书,考博那又是迟早的事,如此下去,读完书,都快三十岁的人了,他们感叹“这样下去何时又是个头呢”。

二:市场经济日趋成熟,虽然价值多元化,可主宰人们生活的主要还是商品文化。这股文化力量日益强大,社会上衡量人们的价值主要是看生活质量,而生活质量大多与收入高低直接挂钩。社会资源与生活资料的“圈地运动”所产生的强大竞争,决定了只有“精英”才能真正立足城市,平凡意味着碌碌无为,安全感缺失。

之前几十年代大学生就是国家栋梁,出来就是担任主要任务。而今想在街上找个不是大学生的年轻人很难,。所以大学毕业生当然也毫无选择地被卷入这样的文化漩涡当中,有的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有的抱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壮志;有的抱着“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乐观……种种情景,诸多际遇,万般沉浮,最后大多落得“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惆怅与迷茫。

很多毕业生慢慢发觉自己追求的其实并非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也不是自己的趣好,只是社会所迫、生活所迫、爱情所迫而使自己疲于奔命。

三:自身问题,多数毕业生不知反思、反省自己,却常怪罪于“领导无度、社会不良”。公司中同事的压挤与排斥,很多毕业生会认为这是社会的世俗,会认为社会对不起他们,总是以关系说话,以金钱开路,而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并学会虚怀若谷、海纳百川。

每天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书没有看几本,【英雄联盟】倒是杀的痛快。大学四年,只为了拿到毕业证,认为这个世界要的不是知道本领,而是一张张空虚无用的毕业证。当然他们也许挣扎过,痛苦过,但就是没有改过,或者说有想改过,但几天后就忘的一干二净了。总是认为明天会更好,总是想着要毕业了就有好的工作,可事实呢?

当然还有游离在家庭、亲人和母校之外的毕业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同学之间已经很少联系,不免想起老狼“睡在我上铺的兄弟/无声无息的你/你曾经问我的那些问题/如今再没人问起”的惆怅,情感上的缺失,必然使自己逐渐陷入孤独与无助,归根到底还是因为他们自己不知道怎么调整自己。

大多数毕业生寄居城市,尽管有的北漂、有的南下,但主要情结还是“成功”。因为只有成功,才能在城市立足,才能在情人节的时候为多年的恋人送上白光闪烁的“钻戒”而非暗淡凄冷的“草戒”。他们内心深处感觉到城市不属于自己,不是自己的家乡,城市只是一个发展的舞台,他们对城市没有太多的感情。他们总期盼引领城市的消费文化,却忘记了融入城市的创造文化。

这种“无根”的城市过客,哪怕是天天唱着任贤齐的《永不退缩》与罗大佑的《明天会更好》,总难免一再堕入茫然而不知所措的困境。

说了半天,可能还不能给你一个很形象的描述,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的几个关于中国失业率的图就清楚很多了

下图是2001年到2011年的失业率百分比图

上图虽不能说明所有问题,但也够清楚的向我们展示了就业的压力。面对如此大的压力,再加上上面已述的种种缘由,大学生能不迷茫吗......

【参考文献】

[1]《大学生就业现状的问题探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张波 朱晓辉

[2]《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浅析》作者:赵毅彬 刑建华

篇10:90后大学生毕业留言

90一届大学生即将面临毕业,他们的心态我们无从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社会激烈的竞争今天我们无从选择。不知是压力还是迫于无奈,很多大学生都出去实习,我不知道这是否是一种正确的作法还是盲目服从的结果。虽然出去实践是件好事,但不一定非要出去实习,很多东西是靠实习学不出来的。我们要有条件的,精确的,明白自己要什么,自己以后的人生怎样走,自己做自己的掌舵人,这样才能更大程度的把握成功。

当理想和现实有了差距,这是梦的启迪,让我们坚实奋斗;当成功和努力不成比例,这是在告诫,让我们像猛豹一样等待时机。生活的一切,到处充满了学问,只是当我们面对的时候,认为它就是这样。即将面临大学毕业的90届,希望你们在选择感性和理性的同时,认清自己的心态,不盲目,不跟风。现在的社会复杂,不同于校园中的风雅。面临一切的选择时,要切合实际,不要臆想,这样会让你多走不必要的弯路。聪明人都知道选择现实,好比让社会选择自己,还不如自己选择社会来得快。我们要努力的迈出校园的大门,呼吸下外面空气,不躲在自己世界里,仿佛自己在唱独角戏而无人欣赏。我们要面向大世界,让自己大声呐喊,让梦想开花结果,让那些自己羡慕、崇拜的人也为我们鼓掌。我们要感谢那些打压自己,瞧不起我们的人,谢谢他们让我们在那段时光里学会隐忍,找到自己的弱点,这样,才能让我们勇敢的迈出自己梦想的第一步。

在校园的我们有些显得稚嫩,太多的不成熟是因为我们太多的不敢面对;太多的压力源自我们自己,是因为不了解自己吗,还是太了解自己。我们不需要担心,只要心存信念,坚持和隐忍最终会成就一个人。面临即将毕业90后,我们没有时间,没有精力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是人就会有自己的私心,有时无需觉得自私是一种无耻。国家也会为自己的利益争取。我们也要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对周围的人和事,只要是无伤大雅之事,我们没必要太纠结。当断及断,是一种魄力,是一种勇气。当然,断的好,是一种睿智;断的不好,是一种愚智,是不明智的。我祝愿所有即将毕业90后,有勇气,有魄力,有理智的选择自己的未来。不管未来是福是祸,我们终有收获。

篇11:大学毕业后如何找工作

其实找不到的原因更主要出现在学生的身上,太注重薪水报酬了,认为自己就应该可以享受更好的待遇,导致了自己最后是四处碰壁,无法找到令自己满意的工作。

作为过来人的学长,有必要要把经验跟你说下,其实我们毕业生刚出来找工作,不要太过于在乎工资待遇,最主要还是要看这三点。

第一点、行业

在选择行业上,如果自己选择的是一个具有很大的发展行业的话,你已经是踏上了有利于自己日后工作的快车了,虽然刚进去的辛苦是肯定的,但是日后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坚持就是胜利。

第二点、专业

在大学所学的专业知识很扎实的话,并且自己是希望在自己很擅长的领域能够继续深造学习进步,就是自己在求职的道路上是挺坎坷,四处碰壁的话,请不要放弃始终会遇到属于你的伯乐的。

第三点、成长的空间

篇12:大学毕业后到底该如何选择?

利:不必为人打工,自己的事业自己做主; 全方位锻炼人的能力; 最大限度激发人的潜质; 培养系统性的思维能力; 创业成功的成就感无可取代。

弊:目前中国的创业环境并不健全,需要一笔较大开支,需要长远目光和周密规划;毕业生社会经验少,眼高手低,盲目乐观,容易碰壁,创业失败打击巨大。

建议:大学毕业生想要成功创业,不只需要远大的理想,还要有激情、行动力、领导能力、商业信用和超强的适应性,毕业生不论是心智、观察市场的眼光、领导气质都还有一定欠缺。想创业的人无需急于一时,进一家好公司,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再辞职创业更为妥当,成功率也更高。

8.自由职业

利: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爱好,时间自由、充裕;能够全面安排自己的生活;挑战性高,生活不易枯燥;按照自己的理想生活,心灵充实。

弊:没有稳定收入,必须自己注意社保和养老问题;脱离社会太久,不容易融入;对自制力要求极高;会有入不敷出的情况;有江郎才尽的顾虑。

篇13:大学毕业后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就业问题,创业问题

本文是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 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 对90后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问题进行的分析。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 主要发放的对象是11级到13级的在校生和即将毕业的在校大学生。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 有效收回482份, 其中符合要求的可用问卷数为471份, 有效使用率为97.8%。问卷中的毕业去向包括: 直接就业、考研、出国留学、创业、待业等。在收到的问卷中, 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毕业之后先工作; 而考研则排第二, 且最近几年考研的比例有逐年升高的趋势; 此外, 出国留学和创业在学生择业中也占有一定比例; 还有不少同学主动或被动地选择待业这一选项。本文对前几个问题进行较为深入的分析。

1 90后大学生选择就业问题

问卷中, 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毕业之后先工作, 因此工作单位性质的选择也成了我们调查的内容。

( 1) 单位性质选择。从下图中可以看出, 有相当的被访学生 ( 26%) 希望进入外资企业或事业单位就业。另有20%的学生希望毕业以后可以进入国有企业, 还有16% 的学生想加入民营企业, 最后有4% 的学生表示愿意服务于基层。

单位性质选择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与完善, 各种所有制经济蓬勃发展, 计划经济的体制逐步瓦解, 党政机关虽没有过去具有吸引力了, 但是仍有多数大学生渴望毕业后能进入这种“铁饭碗”的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首先事业单位是国家机关, 组织结构比较完整, 其次工作相对安逸、心理压力相对较低, 对家庭来说, 进了事业单位就等于有了“金饭碗”, 父母也会为自己的子女骄傲, 尤其是现在90后家中一般都只有一个小孩, 这个孩子成了家里最大的骄傲, 所以父母把所有的寄托都放在了子女身上;但是我们都知道一些事业单位入门是比较困难的, 许多都需要靠家里关系, 并且这些单位里的关系复杂, 论资排辈现象很严重, 想要出人头地一般需要多年的奋斗, 而且待遇比较固定。

还有不少的90后毕业生希望进入外企, 可见随着我国招商引资的不断深入, 外国企业以一种比较开放、和谐、自由的文化氛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求职者。外企一般工资较高、福利很好, 工作环境好、人性化; 外企有系统的企业文化、管理制度、能够学到很多的东西; 同时他们强调的理念和中国的企业是不太相同的, 他们情调个性和创造性; 注重员工发展, 给予员工诸多培训; 实力雄厚, 不会出现拖欠工资、无视员工权利等现象。但说实话, 外企竞争压力非常大, 尤其是对还未结婚生子的女孩子来说, 随时可能被取代; 而且对外语的要求是相当高的, 这对已经走出学校的毕业生来说都是不小的挑战。

与企事业单位竞争激烈、门庭若市的场面形成激烈对比, 我国私企、民企等一些刚起步的小企业求贤若渴却无人问津, 比例悬殊。归结原因, 应该是中小企业的风险比较大, 让一些90后的大学生觉得没有安全感, 而且福利待遇差、工作环境不稳定, 下岗的可能性很大。而且不少中小企业的文化都有家族企业的阴影, 老总的文化水平本来就不高, 没有系统的企业管理制度, 这样很难吸引到大学毕业生。

( 2) 单位地区选择。就大学生选择就业的地区来看, 主要集中于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的大中省会城市。沿海开放城市和大部分省会城市的福利待遇相对较好, 就业机会也更多, 因此对大学毕业生具有更大的吸引力, 选择去这类地区的学生比例较高。选择内陆中小城市的比例较小, 大约只有30%, 选择去西部地区的则更少, 但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 中西部地方政府为吸引人才推出各项优惠政策, 选择去西部的学生比率也在逐年提升。

2 90后大学生选择考研问题

结合问卷和实际问题, 得出选择考研的同学一般怀着以下几种心态:

( 1) 缓解就业压力。为了能在将来找到一份更好更适合自己的工作, 让亲友满意, 很多大学生选择通过读研来延长学习生涯。他们希望通过读研, 加深对某些知识技能的掌握, 拓展自己的人际范围, 在毕业时拿着研究生学历找到更好的职位。

( 2) 从事科研工作。出于自己的性格原因或者是对某方面的兴趣爱好选择继续深造。有些专业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 本科阶段接触的都是最基础的, 因此想要在专业上更好的发展, 考研就成为了他们的最好选择。

( 3) 从众心理。有些学生抱着碰碰运气, 能考上最好, 考不上也没关系的心态。对于学校和专业的选择他们往往都是很迷茫的。这类学生容易在后面后悔当时没有进行认真的考虑和选择。

( 4) 逃避心理。有些学生因逃避成长、逃避责任而选择考研。毕业之后就要进入工作岗位, 而工作和读书是不一样的, 要接触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 独立处理很多事情, 承担很多责任, 而不像读书时那般轻松, 一部分学生出于此种心态会选择考研。还有些学生认为工作后没有更多的假期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 没有时间休息娱乐, 而研究生期间还会有寒暑假, 所以这也成为了他们选择读研的理由。

3 90后大学生选择创业问题

当今社会, 大学生面临着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 很多大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来当自己的职业起点, 通过分析也得出了以下大学生创业的原因。

( 1) 出于对偶像的崇拜。比尔·盖茨、马云、俞敏洪和李彦宏等一大批草根英雄通过创业成为万民偶像, 一些学生很羡慕, 也希望通过创业来达成自己的目标且干出一番大事业。但此类必须要考虑资金、技术、方向等问题, 否则很容易失败。

( 2) 自己有资源能够帮助自己创业。如家里的亲朋好友有相关方面的产业, 可以提供资金或技术上的指导, 所以有些大学生选择创业, 此类创业模式比较容易成功。

( 3) 受一些观念的影响。觉得“给老板打工不如自己做, 当老板之后可以不受拘束, 没人管束, 更自由”等看法, 促使大学生们纷纷加入了创业者的行列。但此类学生也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 正确的选择方向, 否则还是容易失败。

( 4) 政策的支持。政府和学校为提高大学生创业率, 提供一系列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 通过宣传营造氛围, 来推动大学生创业。各个地方都出台了针对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 比如小额贷款, 提供场所, 还有创业技能培训等。如果能抓住机遇, 选对方向, 成功率也比较高。

4 90后大学生选择待业问题

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 处于待业的学生亦不在少数, 大学生处在待业状态的原因分析如下:

( 1) 啃老一族。由于自身家庭条件较为宽裕, 不缺钱, 家里对孩子要求不高, 有的只是为了拿到毕业证, 没有养家糊口或者早点独立的想法, 所以待业在家。

( 2) 高不成低不就。没有学到真才实学, 学校里浑浑噩噩度过, 但对工作要求还很高, 这类人通过正常途径很难找到适合的工作, 所以选择待业等待适合自己的工作。

( 3) 指望别人。这类学生依赖心理很强, 独立性较差, 指望别人安排自己工作, 规划自己的生活, 因此放弃自己找工作的想法, 处于等待状态。

( 4) 考试一族。从进入学校起就开始各种考证, 临近毕业不着急找工作, 考研、考雅思、考托福、考公务员等。比如为了读研, 为了出国, 为了进入国家机关, 这类人为了考取自己想要的证件, 暂时选择待业。

在大学生毕业去向选择中, 不管是选择哪一种, 最为关键的是毕业生自身要对未来有明确的目标, 在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 有计划地为自己的未来打拼, 平时注意积累, 对自己负责, 尽早为自己的未来做好规划和积累。

参考文献

[1]闵盈盈.大学生就业去向分析研究[J].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2 (6) .

[2]李美秀.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问题及对策探讨[D].九江:九江学院基础医学院, 2011.

篇14:大学后毕业生失业心理分析

【关键词】大学毕业生;失业心理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是大学毕业生,他们在毕业的时候都找到了工作,成为学校就业率里的一分子,成为社会大军中的一员,家长和学校都欣慰看到他们成功的走入了社会,但是在三个月之内,就有不到五分之一的这样的大学后毕业生由于各种原因失去了工作,他们游荡在社会上,成为隐形的失业族。其中的很多人不断的找到新的工作又很快的失业。有的人甚至一年内换过13份工作。由于这些学生已经毕业,学校对于他们的就业辅导和心理辅导都已经停止,所以这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和心理问题就成了一个必然但是难以解决的问题。对失业心理的研究其实具有深刻的社会学意义,在西方,失业是存在已久的社会现象,许多学者早在本世纪初就开始从心理角度对失业以及再就业问题进行审视和研究,这些研究的不断深入对实施再就业心理培训,帮助失业人员有效的地实现再就业具有重要意义。在我国对于失业心理的研究还处于刚刚开始的阶段,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研究也只是针对在校的大学生而言,而对于刚刚毕业又处于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心理研究则较少。

本文通过详细的调查回访,对毕业生和对他们曾经签约的企业方的深入个访,发现这些大学后毕业生失业者普遍存在下列共性心理问题。

1.EPQ心理测验分数中,焦虑和抑郁分数较高,EPQ艾森克人格问卷中,艾森克人格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属于人格测验,评估内外向,情绪稳定性等人格特征

英国Eysenck HJ根据其人格三个维度的理论编制而成,它由三个人格维度和一个效度量表组成,分别为:

1.1 精神质(P)维度:测查一些与精神病理有关的人格特征

受访的毕业生普遍分数较高,艾森可问卷中高分可能具有孤独、不关心他人、难以适应外部环境、不近人情、与别人不友好等特征;也可能具有与众极其不同的人格特征。在对受访者进行深入对话访谈时,一部分受访者表示自己的失业并不是单位觉得自己不合适,而是自己觉得在该单位工作是对自己才华的浪费对精神的折磨,所以他们宁愿主动失业也不愿意调整自己的工作思维。

1.2 内-外向(E)维度:测查内向和外向人格特征

高分反映个性外向,具有好交际、热情、冲动等特征,低分则反映个性内向,具有好静、稳重、不善言谈等特征。在这点上,失业的毕业生中的受访者和其他人并没有显著的差别,也就是说内外向并不是决定一个人是否容易失业的心理指标。

1.3 神经质(N)维度:测查情绪稳定性

高分反映易焦虑、抑郁和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倾向等特征。在这个维度上,失业的毕业生中的焦虑抑郁的分数普遍较高,情绪比较易于冲动,由于失业人群本身就容易焦虑抑郁,并且由于生活的不稳定对自己的社会认同、经济能力等都有一定的影响,因此也可以理解为失业是一个引发因素,但是如果不及时调整自己,这种焦虑和抑郁对下次找工作会有负面影响的。

2.心理预期与心理承受落差巨大

人们常常会以为,毕业后即失业的人一定是当初在读大学时候的落后分子,至少是学业上的落后分子,实际上经过调查发现,这群失业的毕业生中不乏当年在学校里叱咤风云的人物,很多同学都是有获奖证书在手的,可见能力也不差,但是恰恰是这些以往的光环让他们对于自己的心理预期往往超出了现实所能提供的的范围,当现实让他们觉得落差很大的时候,失望就会很大,即使没有立刻离职,也选择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混日子心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很快就被淘汰失业在家。还有一部分毕业生以为是自己的能力和学历还不够,他们总是通过想多充电来换取一份比现在薪水待遇环境更好的工作。所以对目前的工作没有什么热情,早早的选择自动失业,以考研究生或者考证书出国为借口,随着脱离社会时间越来越长,再适应就变得很难。

3.人际交往能力远远弱于其他能力

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曾经有个著名的木桶板理论,一个由很多片木板拼成的木桶的装水量并不是由最长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而在对这批毕业生的个案心理访谈中,他们几乎全都提过,工作里的人际关系太复杂是他们辞掉工作或者失业的根本原因。也因此对下一份工作中的人际关系产生了一种恐惧的心理。人际关系是工作关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初到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往往还没有把自己从学校的人际交往的氛围中转变过来,当遇到工作上不同的人际关系场时,会经常有种受伤害受欺骗的感觉,有的人还坦诚,在自己换过的这么多份工作中,没有交到一个好朋友,自己的朋友圈子还是以前在学校里甚至是中学里认识的那些人。他们因此把自己封闭起来,而对工作中需要人际交往的场合能避则避。长此以往,越来越觉得自己不适应工作。

针对毕业生中失业人群的这些心理状况笔者给出这样的一些对策:首先,要正确认识自己,失业的人群并不是就业能力差的一群人而是对自己没有正确认识的一群人,不了解自己的真正的潜能,自己的爱好兴趣和特长盲目就业当然会迅速的失业。有学者提出先就业再择业的口号,其实这个是不符合实际的,盲目就业后,特别是失业后,对于毕业生的打击巨大,这个时候的再择业其实也是盲目的,应该磨刀不误砍柴功,先花时间和精力了解自己,再看准方向找工作。其次,降低心理预期,很多人的失业就是理想和现实之间的巨大心理预期的落差没有填补,心理预期不但应该与自己的能力学历相符合,而且应该和社会环境经济背景和自己的生存情况相符合。最后,抱着一种学习社会参与社会的心理投入到找工作和以后的就业中,工作是一个比大学更复杂的天地,是一门大学问,要以学习的心态参与,先奉献再索取。工作也一定会给予你相应的回报。

参考文献

[1]姜雪凤,刘电芝.西方失业心理研究的新进展[J].重庆心理科学,2002,(4).

作者简介:

上一篇:从双感应测井记录中提取原始视电导率的改进方法下一篇:差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