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教育总结

2024-04-21

孝德教育总结(通用8篇)

篇1:孝德教育总结

孝德教育总结 一一班

孝德自古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突破口。为弘扬中华孝德文化传统,教育和引导学生从小树立孝德观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我班响应学校号召,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孝德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孝德在不同的社会不同的时代,有其不同的含义,新时期孝德有着更深厚的内涵。领悟孝德教育是推进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之一,同时也是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孝德,感悟我国传统文化,热爱祖国灿烂文化,修身养性,做一个健康成长的合格人才,因此本次活动做到:

(一)、加强家校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家长的助教积极性,全面促进孩子和父母的交流和沟通。每周以下发孝行卡的方式,与家长沟通孩子在家的表现。

(二)、学校树立榜样。周一早自习总结孩子们在家孝德表现,双管齐下,让孩子学习身边的故事。

(三)、把孝德教育与学校的德育工作相结合,与学校的课题研究工作相结合,发挥道德建设作用。利用一切活动和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孝之心、孝之行、孝之道。

(四)、开展了以“尽孝心,做新人”为主题的班队活动。

(五)、通过让孩子们收集孝的故事、诗歌等形式,一方面让孩子感受孝德,一方面把诗歌打印成文字,贴在黑板报上,让孩子们分享更多孝的故事和感动。

(六)、利用重阳节的特定节日,让孩子学习孝敬父母和老人。

(七)、通过孝德班会,让学生观看二十四孝德故事,学习《游子吟》的诗歌,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孝德,学习孝德。

总之、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生对“孝德”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仅从心灵上塑造了学生,更通过学生自身的表现带动了其家庭,乃至整个班级“孝德”风气的形成。

篇2:孝德教育总结

“孝”是中华传统道德的宝贵财产。以敬、养为核心的“孝道”,千百年来,在调节代际关系、促进社会和谐、保持社会稳定、促进人类幸福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大力提倡和建设的社会主义道德,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对人类一切优良传统道德包括健康的孝德的弘扬,按照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课题的研究方案,利用两个月时间,我们扎扎实实的开展了孝德教育,现总结如下:

一、明确新时期孝德教育的内容

坚持以“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指导,遵循学生的心理特征与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突出感恩主题,有的放矢选择孝德教育的内容。具体来说,在道德观念上,教育学生懂得父母对子女有养育之恩,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长光荣,虐待父母和老人可耻,知道古今孝亲敬长的嘉言懿行等方面的内容;在道德情感上,教育学生对父母的养育怀有感激之情,知道父母的生日、爱好以及身体和工作情况,要爱父母,关心体贴父母,理解父母的心意等内容;在道德行为上,培养训练学生对父母说话要恭敬,尊敬自己和别人的父母,接受父母的教导,不过分依赖父母,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动分担父母的辛劳等内容。根据孝德训练的要求,我们要求同学们知道德目的意义、孝德内容的层次、孝德的五个方面,明白青少年应当怎样孝敬父母;能讲古今孝德的故事;能举出身边不孝敬父母的事例,指出事例中的人错在何处;能说出父母对自己的关爱;能背诵《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名言警句和孝德经典,归纳起来讲,就是要使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懂得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使其知恩于心,报恩于行。由此升华,推己及人,知他人之思、社会之恩、国家之恩,切实增强回报社会的主动性和责任感。

二、积极构建孝德教育的载体

为了让孝德教育落到实处,我们从制度约束入手,制定了学生德孝规则和《学生孝亲敬老礼仪常规》,对学生的每个方面都提出要求。比如在“敬”父母方面提出要做到“三要”:早上起床要向父母问“早上好”、上学或外出要和父母打招呼、睡前要向父母长辈问安,并将是否孝亲敬老、感念亲恩作为评价学生道德品质和评选“三好学生”、的一项重要内容;把国家出版的《弟子规》确立为孝德教育教材,规定每星期二晨读时间各班级要认真诵读其内容,并纳入思想品德课,纳入家长学校,推动其进课堂、进家庭;突出思品课的主阵地作用,在认真讲授有关孝亲敬长、感念亲恩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开展搜集孝亲敬长格言,讲述孝亲敬长故事,学唱孝亲敬长歌曲等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懂得父母、长辈对他们的疼爱,从而回报父母,孝敬长辈,敬重老师;积极挖掘语文等学科孝亲、感恩教育资源,特别要求学生对一些名人、伟人的孝亲内容,能认真学,记得住,讲得来,还要学着做,力求入心入脑,内化为行动;加强榜样激励,在班级中开展孝亲、感恩模范评选活动,在身边熟悉的人中树立楷模,正确引导孝德教育的深入开展。

三、扎实开展孝德教育实践

在平日,我们组织开展“孝父母、感亲恩七个一”活动,即 :“为爸爸妈妈端上一杯水”;“为爸爸妈妈捶一次背”;;; “每周写一篇孝亲敬老日记”;给父母长辈写一封感恩信,表达对他们的感激之情;承包一项家务劳动,增强家庭责任意识;为父母做一天饭,体会一日三餐的辛劳;为父母长辈洗一次脚或剪一次指甲,回报他们的日常关怀;经常与父母说说知心话,体现对父母的深情的爱。在假日、春节期间给学生布置“过中国年”作业,要求学生在过年期间说三句话———“您辛苦了”、“您好”、“节日快乐”;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春联,强化孝亲观念,增进亲情和友谊;“三八”妇女节布置爱心家庭作业,开展为父母做事、给父母送礼物等活动,体现对父母的爱和感激之情。此外,我们在全校各班级普遍开展“算一算亲情账、感知父母恩”的主题班会,将杂费、生活费、交通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让学生体会和感激父母的艰辛和不易;举办“我和妈妈的故事”演讲比赛,母子互动,用学生自己的事教育学生自己,让孝敬父母、感念亲恩具体化、实在化。

总之,通过孝德教育,提升了同学们的孝德意识,激发了同学们的孝德情感,升华了同学们的道德行为

梧桐花镇初级中学

篇3:小学生孝德教育初探

小育效果。效的教育方法得方法, 当方, 能事半功倍;取得较好的方教学法一阶不个当段, 人, 小的学事道阶倍德段功品学半质。生初的小步特学形殊阶成性段的基决正础定是生小学生的特点, 了小学生的思想找准开展教育的切道德教育必须适应孝●入遍窄、偏点。小认、知小社能学会力生阅较的历差主较, 要少家特、庭点交是是往他年空们龄间普较生德万萌往对象, 活的重要他们场所, 与亲人的接触时间往亲人是他们主要的交教为, 萌往最在多, 小学阶段推进感情也最深。因此学生的, 思想道笔者认育德生教的一特育, 、殊孝矛德理盾应, 教积狠育极抓对适孝加应德强小教小学育学阶。生思段学

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想道德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孝具有根

探源性的重要作用, 百善孝为先, 我们所弘扬的真善美, 都要从孝开始。

孝德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的基

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几千年来, 孝德孕育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文化心理, 成为维系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文化纽带, 它是中华民族道德规范的普遍原则和中国社会的基本特征, 是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逻辑起点。

当前, 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人们的价值取向出现了多样化。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重视和借鉴中国传统孝文化中的积极因素, 结合当代小学生的思想实际, 对小学生进行孝德教育, 是创新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有效方法, 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和弘扬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基础工程。

小学生的年龄偏小, 社会交往面较窄, 更多的是与父母等家庭成员“朝夕相处”, 与其他人的交往相对较少, 在这种情况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最为关键的就是要抓住孝德教育这个重点和基础。中国传统孝德含有“保全身体”、“敬养父母”、“承志立身”、“慎终追远”等合理内核, 这些内核有助于当代小学生自爱精神的培养与敬养父母意识的养成, 是提高小学生道德素质的起点。孝德还有助于小学生勤俭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的培养, 是形成小学生和谐人际关系的价值渊源。孝德更是培养小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化根源。

总之, 通过孝德教育, 使小学生真正懂得对父母敬奉孝道, 由此推而广之, 就会为其他亲人付出爱心, 以至为一切素不相识的人施以善行, 为班级、学校、家乡作出贡献, 最后升华为对社会、祖国、民族的责任感。孝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乃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都具有重大的基础性意义。

二、当代小学生孝德缺失现象及原因探析

1. 发人深省的小学生孝德缺失现象

对父母长辈要有感激之情、报答之心,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但现实状况又是怎样的呢?

《深圳特区报》报道过这样一则个案:学生小A家庭条件不算好, 看到班上不少同学用手机, 也向父母提出:如果期末考试进入班里前十名, 就送他一部手机, 妈妈答应了他。期末他考了第八名。妈妈马上给他买了一部三星手机。当她风尘仆仆地赶回家将手机送到儿子手上时, 小A却嫌不是彩屏, 把手机扔在桌子上, 连晚饭都不吃。爸爸耐心地劝他要为大人着想, 没想到小A竟有很长一段时间对父母不理不睬, 并表示:“长大挣了钱不给母亲花。”

这绝不是个别现象。为此, 笔者特地在班里做了一次调查。结果发现记得父母生日的孩子只占全班的八分之一;有一半以上的孩子不知父母的年龄;没有一个孩子主动给父母过生日。面对这么大的数字, 我们感到非常震惊。如果一个孩子连他的爸爸、妈妈都不爱, 他还会爱别人、爱家乡、爱祖国吗?“爱自己的爸爸妈妈”, 不仅容易懂, 容易做, 而且能培养孩子的仁爱、孝顺之心, 更能为今后的爱国教育、爱民教育等奠定坚实的基础。

2. 小学生孝德缺失的主要成因及危害

一方面, 家庭对孩子孝德教育重视不够。孔子曰:“子不教, 父之过也。”子不孝, 父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孩子会变成这样, 问题的起源不在于孩子, 更多在于家长———孩子让家长们给宠伤、溺伤了。目前, 多数独生子女父母只是一味从衣食住行上去关心孩子, 满足孩子。只要孩子学业成绩好, 一好顶百好, 家务不让粘, 体育不让上, 社会活动不让参与, 有不良思想倾向也不予纠正。更可悲的是, 当学校进行孝德教育的时候, 有一些家长竟表示不解。也许正是因为家长们的这种出格的“爱”, 这种令人不敢苟同的教育观念, 结果使得部分小学生虚荣心日盛、性情日骄、个性日骄、自私自利、目中无人, 形成了极端的“以我为中心”的品行, 根本不知道去关心、体贴他人, 甚至是疼他爱他的父母。

另一方面, 学校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孝德教育。一项校园调查显示, 学校对小学生的孝德教育普遍重视不够, 在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内容中, 孝德教育占的比重明显偏小, 甚至有的老师片面地认为, 孝德教育主要是家长的工作, 要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慢慢培养, 学校就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地方, 老师就是传授学生知识的。加之当前, 学校大都受到各种文化成绩考评的压力, 就连小学也不能置之度外, 客观上又造成了重文化学习轻思想道德教育的风气。总之, 学校的教育理念比较落后, 受“升学率”影响比较深, 还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放在首位, 结果导致对孝德教育理念的地位和作用认识还不充分。

一个孩子, 如果连养育自己的父母都不关心、不照顾、不尊敬、不爱戴, 怎么能去爱他人爱集体呢?如果一个孩子对生身父母都没有深厚的感情, 怎么能升华出高尚的爱国之情呢?不难理解, 一个不懂得孝敬父母、不具备起码道德观的孩子, 其精神世界无疑是有缺陷的, 而人格不完善, 也就无法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人。

三、以孝德教育为切入点有效提升小学生思想道德水准

把孝德教育作为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切入点和“抓手”, 不失为开展小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也是小学生思想教育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小学生开展孝德教育, 必须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能力、生活阅历等客观实际, 还必须考虑孝德教育本身的特点及规律, 灵活选用教育方法, 务必取得实效。

1. 分阶段分层次教育, 在循序中渐进

小学生年龄偏小、认知能力较弱, 因此, 循序渐进的趣味性的活动, 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较大。所以, 在对学生进行孝德教育的时候, 可以进行分阶段分层次的教育, 以逐步培养学生孝敬长辈的思想道德情感。

(1) 开展教育, 唤醒意识, 催萌孝心。可以举行以孝德为主体的签名活动, 开展以孝德为主题的讲故事、演讲活动。让学生通过倾听、调查、诵读、采访行动等一系列活动, 真正明白具有孝德的重要性。

(2) 导之以行, 回报父母, 奉献孝心。让学生明白孝敬父母, 应该从小时候做起, 从小事情做起;孝敬父母不光是让父母享受优越的物质生活, 更重要的是从心理上、精神上关爱父母。

(3) 深化孝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教育情感。“老吾老, 以及人之老。”通过孝德教育活动, 让学生懂得:孝心其实就是爱心, 在家有孝心, 在外要把爱心给予别人。引导学生从“小爱”到“大爱”, 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 多方协同, 多面配合, 在家校携手中收获

在孝德教育过程中, 学校要力求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显性与隐性等多面结合, 使孝德教育更加具有实践性、实效性和科学性。

(1) 学校可召开家长会, 向家长宣传学校开展孝德教育的情况, 提出对家长的需求, 以争取家长的认可、支持, 同时明确自己的职责。学校要力求家长参与学校的活动, 并要积极征求家长的意见, 以此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 为学校孝德教育创设和谐的、分工协作的条件和氛围。

(2) 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各项活动, 注重正面引导。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正面引导的效果要好于敲警钟式的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 注重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孩子对父母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父母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态度的影响。所以, 要教育孩子有孝心, 家长应以身作则, 成为孩子学习的表率。这样可以相得益彰, 互相促进, 孩子也自然会对“孝敬长辈”这四个字有自己的理解, 也会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孝敬长辈。

3. 多层面多角度体验, 在体验中明理

教育是无形的, 必须有相关活动、实在的具体活动的配合, 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学生。孝德教育活动要致力于从身边人、生活事入手, 挖掘潜能, 独辟蹊径, 拓宽孝德教育途径。

(1) 在家庭生活中体验。学校应和家长密切沟通, 让家长在家庭生活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敬老意识、礼仪意识;让学生通过参与家务劳动和家庭生活, 了解每个成员对家庭的责任和义务, 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学习与家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感受亲情的温馨。进而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孝敬长辈、自立自强的品质, 做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孩子。

(2) 在学校生活中体验。学校应选准突破口, 努力为学生创设体验情境, 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 让他们在情境中感悟, 在体验中思考, 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学校可以采用“我当家长”模拟活动的形式, 还可通过网上收集孝敬典型材料、编孝敬主题小报、开孝敬主题班会、搞孝敬主题演讲等活动, 从而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和情境。

(3) 在社会生活中体验。学校可从实际出发, 打破传统封闭式的教育模式, 注重以社区为依托, 整合社会资源, 谋求联动, 着力挖潜, 建立一系列社会化体验教育运行机制。通过组织学生到敬老院慰问老人、为孤寡老人服务等活动, 给学生以生动的尊老和奉献的体验, 使枯燥的道德要求变成了无形的渗透和正面的激励, 把道德认识、情感、意识、行为结合起来。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甫雷什在《培养全面发展的个性的问题》一书中写道:“如果一个人在亿万同胞中连一个最亲的人都没有, 他是不可能爱人民的;如果一个人的心里没有对亲爱的人的忠诚, 他是不可能忠于崇高的理想的。”这就启示我们, 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必须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 抓住孝德教育这个关键, 注重小学生良好思想及行为习惯的培养, 就必定能为把小学生培养成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打下坚

篇4:让孝德教育走进品德大课堂

[关键词]孝德教育 品德课 尊老爱幼

[中图分类号] G62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1-085

“百善孝为先”,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几千年来一直是衡量人道德品质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孝德教育应从孩子抓起。如何开展孝德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做到尊老、爱老、敬老和心怀感恩,是每一位教师,尤其是品德教师,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央视曾推出了“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以此活动为契机,着力培养学生的家庭责任感和尊老爱幼的品德。下面我谈谈自身的几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教材资源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各册教材中不乏一些弘扬传统文化、传统美德的章节,如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的成长与家庭”就是开展孝德教育很好的材料。“家庭树”让学生懂得尊敬长辈的一些礼节,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感受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体会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孝敬父母、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父母的疼爱”让学生了解父母为自己的成长付出了许多的心血。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角色扮演等方式,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的养育之恩,学会关心和了解父母,以恰当的方式孝敬父母。“现在的我能做什么”帮助学生感受父母的辛劳,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对家庭和生活的初步责任感。“我想要,我能要”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需要,初步了解家庭的经济状况,掌握选购商品的生活技能,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教材的编排非常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通过这一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二、抓住一切教育契机

1.利用节日进行孝德教育

重阳节是我国的老人节,《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中秋与重阳”一课除了让学生了解习俗以外,还要求学生用恰当的方式给爷爷奶奶过“老人节”,懂得关爱长辈,孝敬长辈。在高年级学生中,则开展了“做一件让家长开心的事”的活动,学生利用周末的时间,有的打扫房间,有的整理衣柜,有的做饭洗衣。通过做家务活,学生体会到家长的劳累,感受到幸福的生活来之不易。家长从原来不许孩子插手做家务变为指导配合,有的家长为孩子的“作品”拍了照片,有的家长还写了短文,表达孩子的举动给自己带来的感动和思考。这样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得到教育,也使家长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育儿方式。

2.利用学校的相关活动进行孝德教育

全校师生一起观看2013年“最美孝心少年”颁奖典礼,学生被那些孝心少年感动得流下热泪,尤其是一些不太懂事的学生,他们看完視频后,趴在课桌上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一些学生还写下了深刻的观后感,下定决心向那些最美孝心少年学习,多为父母排忧解难,主动分担家庭重任,做一个有孝心、懂感恩的好孩子。12月9日~10日,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四、五年级的学生到扬州市中小学素质教育基地参加实践活动,得知这个消息,学生个个兴奋不已,又因为要离开父母而有点害怕。没想到,在素质教育基地的两天,他们都突然长大了似的,自己整理行装,饭后洗餐盘、擦餐桌,基本做到按时作息,离开前还将宿舍收拾得干干净净,体现了较高的素养。管理好自己,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心,这不也是“孝”的一种体现吗?从基地返回学校时,学生手拿着自己亲手做的丝网花,准备回家后送给妈妈。这一幕,更让人感受到学生的孝心和懂事。

三、发挥身边典型的榜样作用

结合邗江区“孝心少年”的推选活动,我班经过调查、筛选,最终推选出安红平同学。安红平来自云南,父母在扬州打工,还有两个妹妹在上小学。他去年转到我们学校,之前跟随祖父母在云南老家生活,由于父母常年在外,家里只剩下年老的祖父母和幼小的安红平。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安红平很小就学会洗衣做饭,有时还跟着爷爷下地干活。爷爷奶奶年老体弱,他们生病时,安红平总是细心地照顾他们,为他们买药、喂水、喂饭。三年级的暑假里,父母把安红平接到了身边,全家五口人挤在砖厂的宿舍里。由于父母工作忙,安红平主动承担起力所能及的家务,不论是整理房间,还是洗衣做饭,他都做得很好。安红平跟父母团聚了,又常牵挂远在云南的爷爷奶奶,他在日记、作文中流露出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对于他的行为,学生赞不绝口,并以他为镜子,对比自己的行为。

少年儿童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希望从我国的传统美德“孝”字入手,塑造他们健全的道德品格,提高他们的个人修养,让他们能把对家庭的孝与对他人的爱、对社会的爱结合起来,逐渐成长为一个有博爱之心的人。

篇5:孝德教育 14年上

——家长培训讲稿

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必须要有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方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方法得当,事半功倍。小学阶段正是一个人的道德品质初步形成的基础阶段。主要特点是年龄普遍偏小、社会阅历较少、交往空间较窄、认知能力较差,家庭是他们生活的重要场所,亲人是他们主要的交往对象,他们与亲人的接触时间往往最多,感情也最深。因此,本人认为,孝德教育应从家庭教育抓起。这是因为 :

首先,家庭作为青少年生活的第一场所, 那也就是孝德得以践行的最佳场所, 同时, 也是父母们言传身教的最好时机;其次, 现代孝德首先是作为家庭美德存在的, 而家庭美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枢纽,是社会道德信仰重建的起点;因此, 孝德教育应从家庭抓起。以孝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出发点, 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德教育, 不仅关系到青少年自身的健康成长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养成, 更关系到祖国的繁荣, 民族的昌盛。

一、孝德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涵义

1、孝德教育:指的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对受教育者实施尊亲、悦亲和养亲为内容的人文素质教育。主要包括 : 第一 尊亲:即尊重父母, 在态度上尊重父母。不能跟父母大声讲话, 不能向父母发脾气, 不能给父母脸色看, 更不能虐待父母等。

第二 养亲:即赡养父母,这里指的赡养父母不单单是指对父母物质上的供养,而且还包括对父母精神上的尊重、体贴和爱戴, 包括对父母、老人的精神、心理、感情等方面的关心和满足, 才能真正反映和体现孝的本质。

第三 悦亲:即顺从父母,对于父母, 除了尽心奉养, 给予精神上的关心和敬重外, 还要顺从他们的意愿。

第四 注重自身的立身之道:主要指不能使父母蒙羞, 不能损坏父母名声, 不能使父母伤心等。如:不能做违法乱纪的事,要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等。

2、家庭教育:指的是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在家庭内自觉地有意识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培养。主要包括 :

(1)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

(2)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品质;

(3)培养孩子动手能力;

(4)培养孩子审美与健体的能力;

(5)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

(6)培养孩子的社交能力。

二、在家庭教育中加强孝德教育的优势

1、潜移默化性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容易在孩子的心灵打上深刻的印痕, 会在日后的成长中以此为基础作为判断的参照物, 因此,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孩子来说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中央电视台近三年每天都在热播一则公益广告, 广告讲的是一位年轻母亲在给自己的儿子讲小鸭子的故事, 讲完后, 母亲去给孩子的奶奶端洗脚水洗脚, 那个年幼的孩子见了, 便跑到卫生间。当妈妈给孩子的奶奶洗完脚, 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时, 只见她的儿子正吃力地端着满满的一盆水, 蹒跚地走过来童声童气地说“:妈妈洗脚。”妈妈欣慰地笑了。随后电视画面上跳出了一行字“其实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这则广告就能很好地说明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2、情感性

父母子女之间的血缘关系形成了亲子之间的强烈的情感性。由于血缘关系, 父母对子女的爱表现出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 不求索取, 只愿付出。从孩子呱呱落地, 到呀呀学语, 蹒跚学步,至长大成人, 走向社会, 二十多年的时间里, 子女的每一点进步都凝结着父母的心血和辛劳。对孩子来说, 父母不仅给予了他生命, 给予了他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 更是孩子精神的支柱和人生的向导。正是父母的这些凝结着爱的艰辛和劳累, 才使他们认识到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才能让他们知道孝敬父母的重要性, 才能使他们受到感染, 把父母的爱内化为自己良好的孝德意识, 从而外化为实践,更好地践行孝德,回报父母。

3、灵活性

在家庭生活中,无论是日常的学习、生活, 还是闲暇的劳动、娱乐,父母可以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孝德教育, 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往往是见到什么就教育什么, 有什么条件就利用什么条件。例如: 在一起吃饭的时候, 就可以教育孩子要先让长辈入座, 要给长辈夹菜;在一起看电视的时候, 父母可以对电视里面关于孝德的剧情进行评论, 并且告诫孩子什么对, 什么不对;在外出逛街或旅行时, 看到有悖于孝德的事情时, 父母可以随时告诫孩子, 哪些是好的, 哪些是不好的。因此,家庭孝德教育具有灵活性。

4、实践性

在家庭日常生活中, 孩子可以有机会实际体验孝敬父母的点滴行动。如:在家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如洗衣服、刷碗、扫地等;如果父母生病了, 要为父母端水、送药、做饭;父母工作一天劳累了 , 晚上为父母洗脚、捶背、揉肩, 并且要让他们付诸实践,养成习惯,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让这些良好的孝行成为一种习惯,因为让他们强硬记忆的东西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被遗忘, 只有亲身体验过的事情才能在他们的记忆中长久留存, 并不时地对他们产生影响 , 成为一种自我意识。

三、家庭教育如何加强孝德教育

1、重视说服教育

对青少年进行说服教育是加强孝德教育最基本的方法。例如 : 父母可以告诉孩子, 怎样做是对长辈的孝敬与尊重, 怎样做是好的行为, 怎样做是不好的行为, 怎样做是对的, 怎样做是不对的, 好的行为受到赞扬;坏的行为受到谴责。对孩子进行直接的说服教育有一定的呆板性, 有时候他们不愿意听,但是在加强孝德教育方面还是有一定积极作用的, 总比家长无论孩子做什么、怎么做都不管不顾的好。

2、重视情感教育

加强孝德教育最有效的办法当是加强情感教育, 采取以情动情,以情喻理, 以情导行的方法, 使子女在“情”, 在良心的唤起之下潜移默化地接受影响。父母可以用真挚的情感去感染、激发孩子的情感, 寻找情感的共鸣点, 实现双方的情感沟通。例如, 可以给孩子讲一些家喻户晓的古人尽孝的故事, 当今社会发生的一些尽孝的事例, 或者亲戚朋友、街坊邻居等子女尽孝的事情, 引起他们的共鸣, 激发他们的情感, 从而转化为实际行动。

3、重视榜样教育

在家庭教育中, 父母本人要做孝敬长辈的楷模。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 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父母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庭, 还要时刻不忘照顾年迈的父母亲,尽量抽时间带上孩子去看望老人, 帮老人做些家务, 同老人共聚同乐, 尽一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如此日长时久, 孩子耳濡目染, 潜移默化, 也会逐步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

4、重视实践教育

家庭是青少年践行孝道的最好场所, 他们可以通过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来践行孝德。如: 在家要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不顶嘴、不耍脾气、与父母说话要和声细语;在家要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 在生活上要节俭, 不挑吃穿、不乱花钱、节省的零花钱, 待父母生日、过父亲节、母亲节时, 为父母买点礼品;要让孩子养成习惯, 从小事做起, 从点滴做起。

5、重视感恩教育

每个人都应该孝敬父母, 而不应该忘恩负义。尽管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施恩不图报”的美德, 但也有“知恩不报非君子”、“滴水之恩 , 应当涌泉相报”的古训。不懂感恩父母或者不愿意感恩父母, 既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也是情感冷漠、缺少人情味的反映。感恩是一种最基本的道德 ,也是做人最基本的要求。当每个人都怀着感恩的心去面对生活, 从尊重长辈、孝敬父母做起, 社会风气定会得到和谐的发展。

总之,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青少年又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一个国家的繁荣昌盛离不开他们, 而他们的健康成长和良好道德素质的培养都离不开家庭教育。孝德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基础, 是衡量家庭教育成败的一条准则。如果没有孝德教育, 家庭教育将是无源之水, 无本之木。因此,对青少年倡导孝德教育是非常有益和必要的。孝德教育是千秋大业, 所以, 我们应该认认真真实施孝德教育, 加强孝德教育。

篇6:孝德教育材料

一、开展孝文化教育的背景

我们学校地处青州市西南角的王坟镇,是典型的农村乡镇。我们学校的这批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父母大都是农民,大都在果品厂或者其它工厂工作,他们农忙时节抢收抢种,把农活急着干完,农闲到工厂去做工,根本没有时间去教育和管理孩子,所以这些孩子自幼在爷爷奶奶或者是外公外婆手里生活,受到祖辈的宠爱,要钱给钱,要吃给吃,要玩给玩,凡事以我为主,以我为尊,很多孩子的性格失偏,不能健全发展。在学校里,则表现为生活铺张,贵族化,自勉自立能力差,遇事争吵不礼让,常常打架斗殴。这种情况的形成,不是一时半刻而成,而是长达近十年的时间,而且还将影响着以下的一级又一级的学生。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惟我独尊,事事占便宜的思想,树立全社会尊重老人,孝敬父母的良好风气,除了社会法律、伦理道德的约束外,我校认为在初中阶段,对青少年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尤为重要,因为青少年是未来社会的主人。因此,我校确定以“孝”为课程,从各方面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

二、开展孝文化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撰孝

对学生进行孝文化教育,必须将孝落到实处,这就需要有充足的资料和比较正规的教材。为编写教材,我校广泛发动师生,撰写稿件,将自己身边的孝亲感人事迹撰写出来。师生们带着任务,深入实际,亲自到村庄去搜集材料。他们调查村庄中孝敬老人的典型事迹,然后自己整理,写成文字。一些平时听见作文就头疼的学生,被孝亲事迹所感动,也写出了不

错的文章。学生习作成文后,老师收上来进行批阅,从中筛选出优秀的作文,编入校本教材。有些学生的习作被选入校本教材后,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印成铅字出版,兴奋之情溢于言表。这样,随着资料的日渐丰富和完善,我校于2004年出版了第一本校本教材《孝文化教育读本》。在当时简陋的情况下,这套教材一出版,立即在社会上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获得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为了将孝文化引向深入,2007年,我校出版了《孝文化读本》二十四孝单行本,将历史上经典的二十四孝故事图文并茂的展现出来,使同学们有了切实的感受。到了2008年,课程组成员在第一本校本教材的基础上,融合前两本教材的知识,相继编写了第三版、第四版《孝文化教育读本》。2010年,为将这一成果向全镇推广,我校编写了《大山孝子》一书,这一教材内容更加充实,事例更加生动,并由当时的青州市委书记王立胜同志亲自作序,这填补了我镇孝文化教材和校本教材的两项空白。

2、学孝

教材有了,还要有教学时间作为保障。为推进孝文化教育的实施,我校将每周一节课的校本课程,开设成孝文化课,进行校本教材的传授。由各班班主任担任孝文化教育读本的主讲教师,其他学科也注意将孝文化教育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之中。除每周一次的固定孝文化作业外,学校还组织手抄报的编写等活动,将孝文化的学习贯穿到学生的学习之中。为使学生有更好的耳濡目染的感受孝文化的机会,我校全力营造孝文化教育氛围。入校第一排教室的最醒目的位置上,我们制作悬挂了27块看板,将24孝放在了最突出的位置。学校主大道两侧,分别悬挂了《弟子规》、《劝孝良言》、《二十四孝故事》,利用一切资源对学生进行教育。随着孝文化教育的

逐步深入,我校设置孝文化艺术节,以孝道良言等作为主要节目,让学生进行表演等,使孝的理念深入每一个学生的心里。我校制定了有关孝文化教育的教师评价制度和学生评价制度,从评价目标到评价程序,从考评办法到奖惩措施,都对师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全校师生以先进人物为榜样,以规章制度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积极争做孝老爱亲的模范。

3、评孝

为保证这一课程研究的顺利实施,我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开展孝文化演讲会、举办孝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参加校演讲会的学生经过层层选拔,先在各班中选,由语文老师评出一、二、三等奖,然后各班获得一等奖的同学参加全校的演讲,最后评出全校演讲比赛的一等奖。学校对获奖的同学除进行物质奖励外,还进行精神鼓励,给他们合影留念。每年的孝文化艺术节,由各班选送一块高质量的节目,参加全校的文艺演出。在艺术节上,师生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感同身受的接受孝文化知识教育。

从2004年开始,我校每年在第一学期末举行“小孝星”评选活动。“小孝星”评选采取个人、学校和家庭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由学生写出个人申请,主要写出自己在校尊敬师长及在家孝敬父母的表现,然后再由家长写出在家实际表现的推荐信,最后学校结合学生在校表现,到学生家中了解在家表现,最后综合考查,决定小孝星的人选。到现在为止,我校已经进行了六届小孝星评选。我校对各班表现尤为突出的小孝星,把他们的材料制成看板悬挂在教室中,让其他同学对照先进找差距,落实行动当先进,思想上也受到教育,自觉加入到孝敬父母的行列中。

另外,我校还组织开展了一次以“自己的生日就是感恩父母的纪念日”

为主题的征文比赛,广大师生踊跃参赛,撰写的文章感人肺腑。学校从中遴选出50篇最好的文章,汇编为校本教材单行本,供学生阅读和学习。

三、开展孝文化教育取得的成效

百德孝为先,百善孝为首。我校自从开展孝文化教育以来,学校的校风校纪明显好转。许多学生家长反映,孩子回到家以后,不再有事无事与父母犟嘴吵架,而是主动帮大人做些家务,为父母分忧解难。老师们发现,通过实施孝文化教育,班里学生守纪律的多了,刻苦学习的多了。学生们的孝心孝行还影响了他们的家长,学生所在的村庄,不孝敬老人的现象日渐减少,社会风气也跟着好转。同时,我校的孝文化教育引起了上级宣传部门的高度重视。2010年9月,山东教育电视台记者张小兵专程对我校进行采访,并在《齐鲁频道》报道了我校开展孝文化教育的具体做法,扩大了我校的影响力。

由于我校孝文化探究成果显著,被山东省委宣传部、山东省文明办、山东省总工会及山东省电视台等十二部委联合授予“山东省亲情教育基地”称号。我校所承担的孝文化教育研究课题,荣获山东省优秀课题一等奖,我校所编《孝文化教育读本》,荣获潍坊市校本教材一等奖。

我校的孝文化教育在社会引起了巨大反响。王坟镇镇政府在我校孝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借鉴我校经验,在全镇推行“以孝治村”方略,并于2008年3月召开王坟镇孝文化艺术节,在艺术节上,我校学生进行献词。2010年10月,我校学生编排的说唱《弟子规》,在青州市举行的“孝感青州十大新闻人物”颁奖晚会上作为开场节目演出,获得一致好评。

受孝文化教育影响,逄山初中走出了一批批品学兼优的学生。中国武

警十大忠诚卫士尹欣欣,自强不息的当代优秀青年李欣,舍己救人的烈士张学刚等,就是典型的例子,他们的精神正感召和鼓舞着每一个人。

我校通过孝文化教育资源的开发和研究,转变了教师的教育观念,取得了一批教育成果,丰富了学校教育资源,并且加强了学校与家庭、社会的联系,拓宽了学生视野,促进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四、今后的思考

篇7:孝德教育—家长教子心得

——家长教子经验

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是做父母最关心,最重视的一个大问题。因为这关系到孩子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及前途,所以做父母的没有不操心的。望子成龙是父母的一大心愿。可怜天下父母心。

一转眼,我的孩子已经九岁了,想起和儿子一起走过的岁月,真是让做父母的感到幸福,所有的烦恼和劳累都化为甜蜜的回忆。

儿子天生是一个活泼、开朗、爱表现自己的孩子,对自己要求不高,可以说,我们两个做父母对他也没太苛刻要求,总想孩子太小,就给他一个快乐的童年吧。说起教子心得,真是谈不上,我就把自己的一点做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一、注意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有句俗话叫“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作为家长,在平时生活和学习中,要特别注重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当他取得成绩时,就要及时表扬,鼓励他下次做得更好。洋洋就是一个越表扬越有干劲的孩子,在语文单元测试前,在我的鼓励下,儿子考了班上第一名的好成绩。当他做错事情时,不要胡乱的狠批一顿,而是要耐心的帮助他,帮助他找出原因,教育他这件事情怎样做才是正确的。

二、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

养成良好的习惯,受益终身。儿子上了三年级后,每天下午放学,我都让他自己先回家做作业,给他一个安静的环境,能够独立完成作业。时间一长,也就养成了放学先回家,独立完成作业的好习惯。三年级开始写日记,每次我都是让他先打草稿,然后我给他修改,最后再抄写一遍。起初,他觉的太麻烦,我就给他讲,好的文章不是写出来的,而是改出来的,你读一读,修改前后一样吗?儿子承认后,这个习作习惯也就慢慢养成了。

二、身教重于言教

篇8:论高校开展孝德教育的内容与途径

一、在高校开展孝德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弘扬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和谐的内容, 形成符合传统美德和时代精神的道德规范和行为规范”。孝德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质, 孝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的基础性教育, 关系到青年学生的道德健全和整体道德素质的提高。

近年来, 一些大学生孝德意识模糊甚至缺失的状况较为严重, 一些大学生不孝敬父母, 更不知道尊重他人, 不体谅父母的艰难, 只讲究享乐, 怕吃苦, 穿名牌, 讲排场, 和父母耍脾气, 胸无大志, 不思进取, 自暴自弃, 厌世轻生等等这些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和家长的忧虑。究其原因其一是因为我国家庭结构变化, 引起家庭角色错位, 造成孝德观念淡化。目前, 我国的家庭以独生子女占多数, 家长多以子女为中心, 子女已成为今天中国家庭的重心, 在溺爱环境中长大的年轻人, 孝德意识变得极为淡薄。子女往往缺乏对老人的关注, 更多的是精神赡养的间断, 甚至嫌弃、遗弃、虐待老人的现象也时有发生。其二是因为学校孝德教育不力, 致使伦理道德滑坡。从学校教育看, 学校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较为严重, 从小学到大学都没有开过孝德教育的课程, 致使孝德教育缺乏。其三是因为社会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期, 致使传统孝德标准淡化。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期, 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 人们过分强调对物质利益的追求, 这对维系亲情的传统孝道伦理标准产生了强烈的冲击, 几千年来形成的家庭成员之间、亲属之间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对人们的约束力变得越来越小, 关爱、体贴、理解、宽容等品质在一些人的身上正逐步淡化, 传统的道德准则被打破了, 而新的道德准则还没有完全确立。在这种情况下, 对中华文化的传统孝道加以扬弃, 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 使之融入大学生德育, 就显得十分重要。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 在高校弘扬孝德文化还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文化价值。一个国家要治理好, 要经济腾飞, 不仅需要依法治国, 更需要以德治国。“德”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家庭美德中, 头一条就是孝敬老人。家庭是社会的细胞, 家庭稳定, 社会才能稳定。而孝, 正是社会和谐的一个重要音符, 大学生作为中华文化重要的传承者, 更应是孝德教育的主要对象。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融入孝德教育, 对大学生的和谐人格培养和中华文明的传承及构建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高校孝德教育的主要内容

孝德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处于核心地位, 发挥过至深至远的历史性作用。今天的中国是由过去中国发展变革而来的, 家庭、亲情关系依然十分重要, 因此, 孝德仍然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和天然基础。对待传统孝德这份历史遗产, 我们应根据新的时代条件与教育要求, 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 去其糟粕, 汲取精华, 赋予其时代新意。对大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新孝德教育, 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养老敬亲教育。敬老爱幼是古代孝道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 至今仍具生命力。中国古代的敬老爱幼传统, 对于形成温情脉脉的人际关系, 以及有序和谐的伦理关系, 起着重要的作用。当然, 我们在敬老爱幼教育中, 不要恢复古人尊老敬贤的细枝末节, 更不提倡跪拜周旋、早晚请安, 但对于老者长者, 讲究必养、必敬、必让、必安;对于幼者弱者, 讲究必护、必教、必扶、必导是必要的, 从大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 要教育其对父母有尊重之心, 尊重父母的感情, 尊重父母“望子成龙”的良苦用心, 尊重他们为供自己上学所付出的艰辛劳动, 从而内化为立志成才、刻苦学习的动力, 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其二是世界观、人生观教育。教育大学生在辩证的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也要坚持学习马列主义, 学会用马列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去观察、认识和解决问题, 要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信念, 引导大学生养成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的良好品质, 使大学生在大学生活期间不但学到了知识, 而且培养了有孝、有仁、有义、有忠、有信的品质。其三是齐家治国教育。现代的孝道教育应该成为“大爱”教育, 即由爱父辈祖辈等血缘亲属扩大至爱他人、爱人民、爱全人类, 由爱自己的家庭延伸至爱家乡、爱祖国、爱我们的地球。要教育学生不仅仅为自己的父母尽孝, 更要为天下的父母尽孝, 要为祖国富强、保天下父母生活安康富足而奋斗, 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一种更广泛意义上的“孝德”。

三、在高校实施孝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一是充分发挥“两课”教学在孝德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提高学生对孝文化的认识。学校要加强“两课”课程的改进和建设, 把孝德教育的内容纳入到学校德育系统, 使之系统进教材, 生动进课堂, 扎实入头脑。要以“两课”教学为载体, 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 让大学生能够直接参与到孝德文化的学习和讨论之中, 使学生通过学习和讨论能在教师的适当引导下形成明确的观点, 提高对孝德文化的认识, 增强他们对孝德的认同感。要使每名学生清晰地意识到, 一个连父母都不爱的人, 不可能会爱别人, 更不会真心实意地报效祖国, 同样别人也不会真心实意爱他。当然教育的过程中也要适当引导大学生正确区分传统孝德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 学会批判的继承。

二是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家校牵手共同做好教育引导工作。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 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取得成效的前提条件和重要保障。为了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互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我们要注重家庭与学校二者之间的有机结合, 要家校牵手, 共同做好对大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在大学生的成长过程中, 父母的一言一行对子女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高校要适时地举办家庭教育讲座, 邀请专家有针对性地为特定家长群体指导孝德教育的正确方法和具体做法, 主动加强对这一部分家长的情感倾注与教育方法的引导, 主动和家长因时、因事、因地通过各种渠道, 不拘一格地开展交流与合作, 对大学生孝德教育效果进行有效沟通, 适时调整、改进对大学生个体的教育方式, 以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在教育引导的过程中高校应坚持把孝道教育与促进学生良好个性发展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和料理家务能力的劳动教育相互结合起来, 并做好信息反馈和考核等工作, 以便在教育中及时总结经验, 纠正失误, 收到理想效果。

三是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 营造积极的校园舆论氛围。校园文化所营造的精神向上、传统优良、校风文明的氛围, 使大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感染和熏陶。高校要有意识地加强遵守孝德, 崇尚孝德的氛围, 使孝德日益深入人心。第一, 加强校园内舆论宣传。要充分认识到舆论的导向作用, 营造积极的校园舆论氛围。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报纸的宣传教育和导向作用, 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鼓励大学生学习先进, 形成崇尚孝德的良好风尚。第二, 开展孝德教育主题系列活动。高校要精心设计、组织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针对性强的大型主题活动,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行孝”。如利用团日、班会开展“感恩从心开始”主题大讨论, 利用感恩节、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等节日, 号召广大学生为父母做一件小事, 写一封家书, 发一条短信, 以此强化大学生的孝老爱亲意识, 还可以通过举办短剧大赛等有形式, 演绎身边的小事, 让每个大学生体会到父母的含辛茹苦与养育之恩, 并引导他们从点滴做起, 回报亲恩。第三,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到孤儿院、干休所、老人之家等处去实践体验, 传播爱意, 使学生在实践中强化孝德意识。

孝德作为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品德, 应该内化为我们的民族精神。孝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的基础性教育, 应该走进大学生的课堂, 高校应该发掘、提炼、发展、弘扬适应时代要求, 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孝德教育, 加强对大学生的孝德教育, 使这一中华美德一代代地传继下去, 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张明义, 陈平财.论当代大学生的孝德教育[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 (6) .

[2]高崇.加强对大学生孝德教育的思考[J].邢台学院学报, 2006, (2) .

[3]赵建.论传统孝道的情感因素对青少年德教的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08, (10) .

[4]吴俊蓉.谈学校德育中的孝德教育[J].现代教育科学, 2006, (5) .

[5]储召伟, 李霞.试论如何科学地将传统孝德融入大学生教育[J].内蒙古电大学刊, 2008, (9) .

上一篇:房地产中介_交易职位说明书下一篇:26个英文字母发音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