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快乐中作文

2024-05-22

在快乐中作文(精选14篇)

篇1:在快乐中作文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在作文中品味快乐温岭市城西小学方海丽“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底下的最直接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是很难共处的两个词。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本文将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一、腹有诗书文自佳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二、题有生趣心自动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令人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即使是在瞎编,但其想像力也太贫乏了。然而,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像力其实很丰富。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孩子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与我国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美国教师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比如: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②任选一个洲,介绍这个洲的风土人情。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显然是必须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询等多种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奇怪的是,美国的小学生面对着这些“宏大”作文,不仅毫无难色,而且兴致勃勃。实际上,正是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航模表演》就显得具体、形象,适合儿童的口吻和情趣,对儿童作文的动机有较强的诱发力。命题的形式上,还可以把从现实生活中获得的素材,移植到童话、寓言或科幻故事中去。由于学生对此类素材已有感知,加之对童话、寓言和科幻故事是他们所喜闻乐见的,让他们去编写诸如《黑猫警长的新发现》、《狐狸送礼》、《小丸子有了新妈妈》、《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重归于好》、《空气的声声哭诉》、《病菌,不许你来探访!》等。这些题目很容易让孩子们情绪高涨,思维活跃。让我们记住叶老先生的一句话——“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三、情有感触言自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下,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因此,我们主张通过多种方法和手段,把课上得有情有趣,让学生也学得有情有趣,使学生易于动口,乐于表达。叶澜教授在《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一文中说:“一个真正关注人的发展的教学设计,会为师生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提供条件,会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为每个学生提供主动积极活动的保证。”如此看来,活动是生命发展的过程,也是生命的本质意义所在。生命活动是作文的不竭源泉,因为孩子们对自己的生命活动是最熟悉的,也是最珍爱的,更是乐于表达的。因此,作文教学中可以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生命活动,引导他们捕捉生命的真美感受,倾诉于作文之中。于永正老师的言语交际训练就真正做到了这一点。他会就班级垃圾桶里的一块面包引出话题,让学生讨论怎样以理服人,来劝说不爱惜粮食的人,再进行写作。使他的学生完全摆脱了为作文而作文的无病呻吟。他的作文课上不是写招领启事就是做商品介绍,不是转述通知就是写报道,写海报。也就是说他为他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大的读者群,学生作文有了交际对象。他真正把作文教学过程与学生积极参与的社会生活的实践过程紧密地结合起来了。在课堂上创设了迫切需要言语交际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了“一吐为快”的心理,表达当然不成问题了。再比如对于让学生介绍怎样去自己家这么一篇作文,若只是按一般的教学,要求学生把地址,路线,交通工具等说清楚,学生往往很容易草草了事。下面这位老师的教学则使我大受启发:老师说:每一个同学都给我留下美好的回忆。近来,我突然萌发一个愿望,开始它只在我心里一闪,像交响乐中极不引人注意的音符,仅发出微弱的音响;现在这音符发展了,强烈了,壮大了,终于成为激烈的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时时在我心里激荡。可是,我又不好意思说出来……”“说,您说呀!”大家叫起来。“我非常非常想去你们家玩。”学生听了,个个流露了出“欢喜”的神情。“可我怎么寻找你们的家呢?”正在学生为难之时,老师说:“我有一个一箭双雕的办法,不知你们……”还没等我说完,他们就热情地吵断了老师的话语。于是,老时便趁机在黑板上写下《老师,您这样寻找我的家》。他们恍然大悟,随即便摸纸拿笔,跃跃欲试。老师又进一步提出要求,说:“同学们该不会乱写一气,故意让老师找不到你们的家吧?到时,我按你们指点的路线寻找,丢失了,以后你们就没有语文教师了。”一阵欢笑过后,大家在轻松、激动、兴奋的心理情绪支配下动笔了。这节课中,我们可以发现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达到了水乳交融的境界。学生就是这样极其乐意地开始了介绍。在这种高昂的情绪中,他们也必定会想法设法让自己的语言详细具体又明了。情境的创设让学生轻轻松松地开始了真切地表达。依样画葫芦,我在一次作文教学中,故意设计一个意外,告诉学生因为考虑到安全问题,取消春游活动,学生的情绪马上高涨起来,表达自然成了一种需要。然后,我让他们充分表达想法,又顺势让他们写出《我们为什么要春游》,此时的学生,带着自己的意愿,带着自己的希望,带有些许悲壮,带着不吐不快的激情,写下他们情感激荡的作文。这样,一篇篇论据翔实,说理充分,情理并茂的作文就在老师设下的“圈套中”自然而然地诞生了。总之,这样的作文教学,学生置身于一个“真实交际的情境”之中,表达需求是真实的,活动是学生亲身经历生活、体验生活,情感是真实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汩汩如泉,“如梗在喉,不吐不快”,写出来的习作自然而又真实。四、学有所用笔自勤美国的一位名叫德优的女教师,面对班上混乱局面,微笑着布置给同学们一道作文题:“我们要来找出自己希望从事的职业,针对未来的职业写一份报告,而且每个人都要访问一个真正从事那行业的人,作一份口头报告。”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美国的作文课,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写作任务,可以到图书馆查资料,可以调查访问,给学生充分思考和准备的余地。美国的作文课,关注人生,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与他们自己的利益和命运息息相关;与社会、生活是沟通的,注重处理好作文与生活源头的关系,并且追求真实和实用。我还听说美国是没有“作文课”的!——没有专署于语文的“作文课”,他们几乎每个学科都要求写论文。“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学科的论文,而“老鼠有决策能力吗?”显然是生物课的论文。那么,我么的作文教学是不是也可以和各科联合起来呢?我想,这是完全行得通的,也是有必要的。比如,学生在上了自然课后,在自然老师的指导下,写观察记录,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的有关情况,从而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和记录科学现象的习惯,形成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提高组织材料和应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训练学生的综合素质,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自然现象的探讨。学生上了数学课,让学生好好体会一下老师是怎样教会学生学习重难点的,练习是怎样根据所学的知识完成推理解决问题,把自己求知的过程和巩固新知的过程写下来,这不仅是次绝好的思维训练,而且培养学生听课品质,深入领会到作文的作用,为学生写科学论文作好准备。同样,上音乐课,把听到的各种声音写下来,把自己听到的每个音符、每段旋律的感受写下来。美术课是关于线条和色彩的,是强化规范训练学生视觉的最好途径。语文老师和美术老师一起训练学生观察形体、色彩能力,并使这种能力自觉地迁移到写作中来。体育课需训练学生的运动能力,教会学生练习各种运动方式,语文

篇2:在快乐中作文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在快乐中生成作文 在作文中品味快乐 温岭市城西小学 方海丽 “作文是老师让我写的,因此我不喜欢写”成了目前学生作文积极性不高,作文水平底下的最直接原因,作文与快乐在学生的眼里似乎是很难共处的两个词。而真正想让学生的作文焕发出生命力,只有让学生从心理上认同作文,接受作文,喜欢作文。对此,本文将试着从以下几方面来探讨。 一、腹有诗书文自佳 前苏联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的确,积累词汇,丰富学生的语言,对于提高作文教学水平有重大意义。“胸藏万汇凭吞吐。”基础教育(www.35d1.com-上网第一站35d1教育网)的目标是“胸藏万汇”,必须把大量的词汇识记在心,才能吞吐自由;如果把它们藏在笔记本里,那就难以应用了。作文是说话,作者通过一篇文章可以真实地告诉人们一件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可以带着好感或憎恶向人们介绍一个典型人物,可以激情满怀地呈送给人们一处壮观的丽景,也可以精心地向人们雕凿出一件精美的足以引人入胜的物品。显然,阅读和作文是相通的,都是围绕语言文字活动的。二者比较,阅读是对语言文字的吸收,作文是对语言文字的应用,其中吸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教学生学作文,一定要让他们了解读书的重要性,让他们热爱读书、学会读书、读更多的书,从阅读中多多地吸收语言知识和语言技巧。一个人读的书越多.所获取的知识和方法也就越多,作起文来也就越发容易。鲁迅先生也曾告诫文学青年,好文章是靠读好书熏出来的。所以,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一定要把提高他们的阅读水平同时考虑在内。 而小学生课外阅读,既渴望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外显,得到老师、家长、同学的认可与赞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在实践中,我采用“课外阅读成长记录袋”的方式,记录学生课外阅读的成果。小小的袋中有学生摘录的好词好句好篇章,有学生在故事演讲赛中的.录音带,有学生自制的手抄报……我定期向学生展示他们的课外阅读成果,使每位学生心理上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激励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题有生趣心自动 某年的高考作文题“战胜脆弱”,使众多的考生不约而同地编出了“父母双亡”的故事。令人们惊讶的是,孩子们即使是在瞎编,但其想像力也太贫乏了。然而,仅隔一年,在“假如记忆可以移植”的题目下,人们又突然发现孩子们的想像力其实很丰富。显然,学生们的写作潜力能否被开掘出来,与作文题目的设置有着密切的关联。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总是拘泥于教材要求,教材中要求写什么就写什么,教材中以什么题就以什么为题,命题空间狭小,要求僵化划一。因而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路,束缚了学生作文的手脚,而并非孩子自己“心有所思,情有所思而后撰作”,如果指导不当,还会造成学生作文时的心理障碍。 与我国的命题作文不同的是:美国教师不定题目,而是定“场景”。比如:①当你乘坐的轮船沉没了,你漂流到一个荒岛上,你将怎么生活?②任选一个洲,介绍这个洲的风土人情。美国教师出的作文题显然是必须查参考书,利用图书馆、电脑查询等多种收集和整理信息资料的过程才有可能完成。奇怪的是,美国的小学生面对着这些“宏大”作文,不仅毫无难色,而且兴致勃勃。实际上,正是这种知识性、趣味性的作文题,唤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是在满足心理欲求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运用写作这一工具。 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大胆打破教学常规,不唯教材。作文命题的措词上要尽可能形象具体。如:《我和小树一起长》、《新的高度跳过去了》、《小飞机上天了》比起《植树》、《跳高》、

[1][2][3][4]

篇3: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一、“心语”洋溢着快乐

学生日记“心语”是快乐作文的前提,也是师生相互感情沟通的桥梁。从教以来,一直注意让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每个学生都渴求赏识,希望老师在自己的日记上写几句评语,如果千篇一律,语言平淡的评语,学生确实不一定喜欢,同时也达不到评价的效果。“心语”不是单纯的评语,它是教师发自内心的情感化、个性化的语言,是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学生不仅喜欢看,而且百看不厌。因此,教师善于写“心语”,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写日记的兴趣,又能起到沟通和激励作用,让师生在作文相互交流中培养学生写作兴趣。

赏识、赞扬,满足学生渴望成功的心理需求。如,学生在日记中写到:“我讨厌英语,对老师的偏心也更反感,好像我们这些差生都得不到老师的关注。”而我给学生的评语是:“孩子,你是最棒的!比如你的朗读特别棒,而且又写了一手刚劲的钢笔字。老师对每个孩子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敬业爱岗的好老师,相信你能理解老师。”又如,有个很调皮的男生在日记中写到:“今天是情人节,我祝老师情人节快乐!不知道老师会不会骂我。”而我在评语中写到:“哇!士别一日,当刮目想看。你长大了,老师谢谢你”。

二、心灵鸡汤,抚慰青春期稚嫩的情感

初中生正处于独立、叛逆、青春期的躁动期。美国心理学家霍林沃思称初二阶段的学生处在“心理性断乳期”,如果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培养学生的高尚道德情操,把“文”与“人”结合起来,那么教育的收货就颇丰。如,学生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上课总是集中不起来注意力,老是分神,学习成绩也总是提高不了,我也多次努力地在告诫自己,改变自己,可都是没有效果。也许是我最近喜欢我们班上有个女生的原因,老师,您能帮助我吗?老师,你要给我保密哦!”我看了后,在他的评语中这样写道:“同学的感情是纯真的,美好的,是要去珍惜的。你是个真正的‘小’男子汉,你敢于面对问题,如果你做得更优秀,更出类拔萃,任何时候你都是闪光的金子,还收获不到爱情的果实吗?而你现在处于学习的最佳时机,一旦错过就后悔莫及,你现在必须做到学习第一!老师相信你会证明给老师和自己看的,行动吧!”从此,这个同学上课注意力集中了,成绩也在突飞猛进。

给孩子煲一份融爱心、耐心、贴心和细心于一体的心灵鸡汤,让学生感受亲切,乐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与老师分享。这是老师的幸福,也是快乐作文的一种方式。

三、痛并快乐着

列宁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抓住语文学科的人文性特点,通过“文以载道”的方式,促使学生在情感和价值观上有质的变化,从而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发展学生的人格。

记得有一节作文课,要求35 分钟写完,10 分钟检查交送。课始,教师给出作文要求:自由作文,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600 字。

待批改作文时,让我惊讶得目瞪口呆:有一个孩子写到:

我的家原来是幸福的三口之家,妈妈勤劳善良而又美丽,爸爸是一位工人也很帅,自从爸爸下岗后没事做,染上了酗酒的坏习惯,每次喝醉后就对妈妈拳打脚踢,柔弱的妈妈怎么能经得住爸爸拳打脚踢的“暴力”呢?妈妈每天很累,洗衣、做饭,家里所有的脏活累活都是她做,这个家完全是妈妈在支撑着。而爸爸就知道喝酒,游手好闲,还打妈妈,等我长大了,我一定替妈妈报仇,我要给他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基于这种情况,我不仅要在学习上帮助他,更是在心理上去引导他快乐成长。首先,对他的作文提出表扬。其次,指出这样的心理是错误的,不健康的,要不得。最后,通过谈心、家访、电话等方式交流沟通,消除孩子错误的想法,防止孩子走到犯罪的边缘。孩子感动了,家长改变了,老师也欣慰了。大家痛并快乐着。

篇4:在快乐中作文,在作文中快乐

笔者将从以下五方面谈谈笔者对作文教学的粗浅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关于“兴趣是学习得动力”的理论早已被众多教育专家从心理角度、学生的认识结构等方面作过论述。确实,兴趣对于学习的意义是不容忽视的。对作文没有兴趣,一上作文课便感到索然无味,自然写不好作文。在作文教学时一定要让学生体验成功,树立自信,调动他们的写作积极性。多角度欣赏学生的文章,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功感。这样,学生就不再感到写作文难,产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欲望,还要开展丰富多样的交流活动。笔者经常在班级开展形式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有时,笔者充满激情地朗读学生的优秀作文;有时请学生上台来自己放声朗读;有时要求各组分别围成一圈儿,每个人都选读一至两篇自己的得意之作,其他组员听评其作文的长处和短处,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充分肯定的评价中,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逐步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人人都觉得自己行。

二、引导学生睁大眼睛用心观察

观察是认识的源头、写作的起点,我们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周围的人、事、景,培养敏锐的感知力,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种植、养殖活动,手工制作等活动,教学生去观察,去“爱”:观山,观水,观名胜古迹;爱父母,爱老师,爱周围的人;观植物,观动物,观小物件……长期耳濡目染的熏陶,孩子们的情感更丰富了,头脑中储存的东西更多了,他们的笔下也会流淌着对生活的爱。例如:笔者给学生布置了一篇写景的习作,然后,带着学生到校园外的一片田野里,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感受田野的美丽,田野的色彩……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用心感受,张开想象的翅膀。学生自然会用充满个性的语言,抒发个性化的审美感情,展现出学生作文的童心童趣。

三、教师备课要有创意

叶圣陶先生曾说:“只有孩子心底流出的题目,孩子才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因此,习作题目的制定,要体现开放性和自主性,教师在备课时要设计一系列环节组织学生根据自己在题材积累、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寻找适合自己的习作题目,教师加以梳理,从而制定出开放而富有个性的文题。这样更有利于学生自由而有创意地表达。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再给予学生合理有效的作文指导,给他们表达的自由和空间,宽容每个个体的个性,产生“我也能写好作文”的欲望,从而对作文产生兴趣,消除了学生的畏难心理。

四、指导修改要具体到位

在训练学生自改作文时,首先交给学生修改方法,指出修改范围。交给学生用统一规定的修改符号,按照一定的顺序(如按字、词、句、段、篇的顺序)找出有毛病的地方,在原文上进行修改。一次突破一个重点,解决一个问题,然后逐步加深难度,达到全面修改。要让学生知道修改哪些方面。一是内容方面:看看中心是否明确,思想是否健康,情节是否真实,材料是否充实等。二是结构方面:看看顺序是否恰当,分段是否合理,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过渡是否自然等。三是语言方面:看看语句是否通顺,前后是否连贯,有无错别字,有无用错的标点。

五、积累材料,迁移运用

要使学生作文有话可说,有物可写,就必须让他们注意积累写作材料,提倡多阅读文章。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读得多了,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得心应手。阅读是写作的先导,然后可以进行模仿,模仿是创新的前提。我们必须强调模仿时还要加以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不单纯地模仿,以求变通创新,培养自己的文风。因此强调学生对所读之书要融合贯通,积累材料,让它成为自己写作的“源头活水”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能一蹴而就,而是在长期的精读、多思、勤练相交融的潜移默化中实现的,教师只有从兴趣着眼,想方设法调动学生说写的主动性、积极性,不断探索和发现适合学生学习写作的方法和途径,才能扎扎实实地为学生的作文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篇5:快乐的作文:快乐在舞蹈的表演中

我是学舞蹈的,而舞蹈兴趣班每年的.夏天,冬天都要举行表演,是我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年夏天表演的茉莉花。

“同学们,这学期我们要表演,表演的是茉莉花。”李老师一本正色的说道。

“呵呵,太好了,有表演耶,陈露露,这次应该很好玩。”凌笑笑着用胳膊肘推了推我。

“嗯”我点了点头,心里却暗暗叫苦,这次老师肯定会使劲抠我们的动作,有苦头吃喽。

果然,不出我所料。

“陈露露,手是放在肚子前面的,一个拳头的距离,你肚子都长到天上去啦!”老师严厉地说道。“还有,手指要使出吃奶的力气来,是不是早上没吃早饭呀。”

“知道了”我应到。

开始排队形了,“陈露露,张莹莹,凌笑,你们3个高的排在这,张弛……”老师大声的喊着

开始排练了,老师拿着尺子,往我腰上一拍:“背停止,把脖子给我露出来,不许耸肩。”

“来跟我做。”老师说着,开始做动作,我们跟着做……

终于,下课了,我坐车回到家,已经6:00了,一进门,就直接扑到床上,累死了,腰酸,腿酸,手也酸,唉。慢慢的,我便睡着了,直到第二天早上才醒来。

总算到了表演的时候,我们都穿上了表演服,画好了妆,开始了表演,我们每个人都露出了花一般的微笑,在灯光的照耀下,升起了许多彩色泡泡与烟雾,而我们则在那雾中出现,像翩翩起舞的蝴蝶。

篇6:在快乐中生活作文

所以,请不要说你没有快乐或曾有过快乐,只是你并没有认真地去感受它的存在。只要你细心地去想一想,你就会感受到快乐的趣味。

我也是如此,在我6岁的时。我刚上幼儿园那时侯,我上小班,那可是我第一次看到那么多的小孩在一个教室里,我那时可高兴极了。但我认为,妈妈也是和我一起上学。谁知道不可以,结果第一次离开妈妈,我又哭又闹,妈妈说:“我不是走,我只是出去买些零食,零食给你吃,好不好?”我只好勉强地说了声:“好!”老师把我带进了教室,才没多久,就和那些新朋友搭上了,和老师,小朋友们一起玩捉迷藏,溜滑梯,结果,不在怕离开妈妈了。那时的我非常开心,因为我以前呆在家中,没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和我一起玩过。

一直到下午放学,妈妈来接我时,我就对妈妈说:“妈妈,我他特别喜欢这里,这里有许多小朋友和我玩,我明天还要再来。”妈妈说:“好,当然没问题。只要你开心和不犯错误就可以天天来这里。”

以后,我每天都是笑嘻嘻地,每天都沉浸在快乐之中,以致我成为了一个乐观向上的人。

所以,一个人生活在快乐之中,可以领悟到快乐的乐趣,那么他会乐观地生活;如果一个人生活在忧郁之中,那么他就会平淡地生活。

篇7:在快乐中成长作文

蜕变的过程是难忘的,一些生活中的小事都会让你铭记在心,时时刻刻都忘不了;长大的过程是艰苦的,生活中总会有一些磨难在考验着你;成长的过程是有趣的,一些事情的发生总会让你意想不到,大吃一惊。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不要在只此一次的过程留下遗憾,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由童年向青少年漫步的经历是决定人生命运最重要的关卡。只有通过了这一里程,命运才能掌握在自己的手里。在这个不能回头重来的路途中,你会学到许多、体会到许多、见识到许多……

在课堂上老师教我们学生字、背古诗词、了解中国古代历史……课余时间可以跟同学一起讨论问题,在家里父母教我们讲礼貌懂礼仪,讲述她们小时候的故事,让我们懂得如何做人。这些都是成长中的助力剂。

我们始终被爱围绕着,父母爱、师生情、同学谊……爱是成长里必不可少的因素。爱是一把通关的钥匙,它可以打开所有困难大门,让你勇往直前,越勇;爱是一首温柔的歌曲,听过它后你的生活就会绚丽多彩,变得舒适怡然;爱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它可以让你走出黑暗步入阳光正轨。

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随时发生的每一件小事都可能是爱的体现。在我身边也笼罩着无数的爱。小的时候我总是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她们教会我走路,跌倒了的时候妈妈就会扶起我,并鼓励我让我重新找回信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我也是关爱有加,我就是在这样的关爱中茁壮成长。

篇8:让学生在快乐中作文

一、观察

生活是写作材料的源泉, 观察是写作的门径。学生的生活环境是丰富多彩、天真烂漫的。地上的绿草、草地的野花、水中的游鱼、天上的白云、飞鸟, 一年四季带给人间的各种不同, 与不同的人之间发生的事等等, 什么都可以写。但是如果没有人引导, 学生便不知道去观察、体味、感悟。教师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及自己的心去理解、感受生活。例如,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安排小练笔的时候可以布置《……熟了》, 作业的时间不要太短, 一周内完成就可以, 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走向田野, 去观察、去体验、去思考。因为学生亲临了要写的东西, 所以会有丰硕的收获。有的学生写了《玉米熟了》:“玉米妈妈吃力地抱着自己的娃娃, 娃娃长得又胖又可爱, 从衣服里露出了黄黄的小脑袋……”有的学生写了《山楂熟了》:“山楂树的叶子可绿了, 绿的发黑, 叶子中间挂满了一簇一簇的山楂, 红红的, 真可爱!”这样训练下去, 就会培养出学生留心观察的好习惯, 逐渐提高写作水平, 学生的作文就不会“内容空洞, 言之无物”了。

二、积累

积累是汲取语言营养、丰富语言的有效办法。《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目标”中十分强调语言的积累, 并对此进行了量化的规定。从课标对阅读积累的具体要求可以看出, 积累对于引导学生学习、写作文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 积累词语。

现在的语文课文中有很多优美词语, 我们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理解句子的同时, 也要注重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课改五年级语文《红树林》一课, 有风和日丽、绚丽多姿、纵横交错、盘根错节、贫瘠、陶醉等词语。学完一课后, 引导学生学会并记忆这些词语, 再把它们用到作文中去, 长期坚持, 作文的词语一定会丰富。

2. 积累优美句子或片段。

阅读教学中, 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地去品读、理解、感悟文中的精彩句子和片段, 达到变“人之文”为“我之文”。

清代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文章读之极熟, 则于我为化, 不知是人之文, 吾之文也。作文时, 吾意所欲言, 无不随吾所欲, 应笔而出, 如泉之涌, 滔滔不竭。”因此, 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背诵。当然, 课外还有很多值得记忆的美文、古诗、警句等, 都可以是学生积累的材料。当这些书面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储备和积蓄时, 他们写作文时便会很有底气, 从而达到“在积累中创作”, 提高写作能力。

三、仿写

仿写可以降低学生的写作难度。对于初学作文的学生来说, 不懂得如何下手写。这时, 让他们仿照范文, 结合身边环境, 相对来说作文可以从容一些。如学习了小学五年级上册《这儿, 原来是一座村庄》以后, 可以结合“综合活动”要求, 让学生参考着写一首小诗, 反映今天的时代, 我们身边突飞猛进的变化;学了《中国一日》, 可以仿照着写“班级一日”或“我家的一日”等。尽管仿写最初会使学生有一定的依赖, 但是, 时间一长, 他们会自然形成作文技巧, 有了作文的冲动, 写作文就不会犯愁了。

四、修改

好的作文是修改出来的, 每个名家的作品都是经过许多遍修改而成的。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 是作者先后用了“过”“入”“满”“到”之后, 才改为“绿”的。一个字, 作者反复推敲, 使“春风又绿江南岸”成为文学史上的佳句, 而王安石千锤百炼炼字炼意, 也成为文学史上的佳话。名家尚且如此, 何况我们的学生?

首先, 学生写完作文后, 自己读读, 看有没有不合适的地方, 自己改一改;其次, 互相评改, 博采众长。每一名学生无论他的成绩好坏, 他的作文都有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成绩好的学生能从成绩差的学生作文中找到闪光点, 成绩差的能在成绩好的学生作文中学习到写作文的方法及好词好句。这样, 他们就可以互通有无, 取长补短, 把优点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长期这样训练, 让每个学生的作文水平和修改鉴赏能力都能得到提高。

五、评价

赏识评价能塑造作文灵气。周弘说:“赏识导致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孩子需要赏识, 而是赏识教育能使孩子变得越来越好。”把赏识的评价理念应用到作文评价改革中的奥妙在于唤起学生乐于表达、主动作文的兴致。

例如, 今年我们五年级开学后的第一篇作文是《未来的马》, 有个同学的作文标点用的很乱, 不通顺的句子也不少。但文章的条理比较清楚, “飞翔”这个词用得不错, 这样写到未来的马:“……马的生命力很强, 即使天气很热, 水源又缺乏, 也不会渴死, 这是因为马的舌头可以保存水, 在它喝水时就存在舌头里了。”这段文字对于优秀作品来说, 可能不是什么值得欣赏的, 但对于这个学生来说, 在整篇文章里是最通顺的话了。我在这几句话的下面画了圆圈, 并抓住这一亮点, 写了激励性评价:“志远同学, 真没想到, 你的作文想象力这样丰富, 用词挺准确, 思路很开阔, 把未来的马的样子、作用展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希望你以后注意标点的用法, 回去再读读你的文章, 把不通顺的地方改通顺, 争取下次写出更好的作文, 好吗?”批语里没有挑剔、指责, 有的是欣赏、肯定和修改的方法。这种赏识性的评语, 能坚持下去, 会更好地发挥学生作文的潜力, 让儿童的灵气能得到充分的展现。

篇9:在快乐中作文

一、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解决“想写”的问题

心理学研究表明:“活动是儿童的本能,好玩是儿童的天性。”一个哲学家曾经说过:“当我们顺应人的天性来做事的时候,一切将变得非常简单。”因此,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让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有感受、有材料,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写好想写的问题。

作文是一种创造活动,作文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遵循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让不同智力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自由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在抒写表达中体验作文的快乐。生活世界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宝库,如果把写作活动当作是多彩生活的一个延续,那么就会让写作焕发出无穷的魅力。叶圣陶说过:“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燥,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作的内容一定要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的经验和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二、鼓励学生说真话,表真情——解决“写什么”的问题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大自然和大社会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有源头才有活水,生活就是作文之源。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有感可发,就需要学生的作文能够反映他们的真实生活,表达他们的真情实感,体现童真童趣。首先,要引导学生从生活中提炼素材,捕捉生活中的感人情景,积累丰富的生活素材,让学生懂得作文就是用笔描绘生活,要引导学生勇于去体验生活,在生活中去发现,去探究。真实的情感最能打动人心。真实的感受是学生写作之必备。学生有了内心体验和一定的认知水平,就能把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尽情地释放出来。因此,要坚持作文与生活相结合,作文与做人相结合,防止无病呻吟,胡编乱造,假情假意,说空话,说大话。其次,教师要赏识、尊重学生的习作,让学生敢于说真话。在作文中出现了说真话、表真情的现象,哪怕思想不成熟或语言文字不规范,教师都要予以表扬。在肯定学生表达真情实感的基础上,再对学生在其他方面存在的问题予以指导订正。

三、教给学生作文方法,落实作文指导——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心观察,要让每个学生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和一颗敏感的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首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对周围熟悉的人和事物要细致地观察——这些人和事有什么特征,给你留下了哪些深刻的印象等。学生在观察中会突发奇想,产生表达的灵感,自然会有表达的欲望。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入编教材的课文都是经过细致推敲的优秀范文。作者巧妙的构思、有序的写作、独特的观察视角等都是学习的好材料。教师可让学生模仿优秀课文的写法进行写作,琢磨并领悟出作文的真谛。教师在教学每篇课文时都要充分利用教材这个形象直观的例子,让学生潜心地去读,自由地去想,无拘无束地去议。在此基础上,师生一起归纳、总结出带有规律性的要点,再提供适当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借鉴迁移,巩固习作知识,为写好作文提供一条快捷之路。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在阅读中进行有效的语言积累。没有语言积累,学生的作文将是“茶壶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内心有情而不能抒发。所以我们要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好书,不断获取经验,积累语言。

四、重视作文的修改讲评,建立写作档案———解决“写好”的问题

教师对作文的批改讲评是作文教学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教师既要注重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肯定他们在作文中的优点和成功的地方,指出他们在作文中的不足与失误,还要强调师生合作评议,学生自主、合作修改,让学生养成勤于修改的好习惯。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因此,作文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写作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提倡为学生建立写作档案。写作档案除了存留学生有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外,还应有关于学生写作态度、主要优缺点及典型案例分析的记录,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写作档案是体现先进评价观念的一种评价方式。杜威说:“教育即成长。”建立写作档案的评价正是这种观念的体现。它不但记录了学生的写作体验,而且使学生能够具体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习作档案建成后,教师可再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如通过班报、校广播台、市广播台、杂志报纸进行交流,让学生体验成功,这些都将成为学生往后作文的强大动力。

篇10:在快乐中成长作文

读小学的时候逍遥自在,一度被我当做人生中最美丽的回忆。那个时候我们没有忧愁,没有烦恼,有的也只是顽皮和任性。每天当下课钟声响起时,我们就跟挣脱缰绳的野马一样,离开学校,奔向家中,纵情的享受自由的悠闲和逍遥。肆无忌惮以及嘻嘻哈哈的打闹声从学校一路响彻到家门口,我们从不曾理会旁人异样的眼光,只要我们觉得快乐就行了。

虽然我经常听到许多就读初中的哥哥姐姐们哭诉中学生活的苦闷,但其中难道就没有快乐吗?小马过河还需要自己领略初中之河的深浅。

我的初中生活带着这份疑问开始了,正如哥哥姐姐们所说的,中学生活并不是那么的轻松。但正因为如此,我才开始有所成长。原本稚嫩的脸上多了几分成熟同时也附带了几分忧愁。我开始探寻挚友,理解老师,学习同学们的长处,领略老师严厉下的良苦用心。理解这一切后我感到快乐,开始有了自己的思想和目标。我不再像小时候跟小绵羊似得依偎在父母身边,第一次有了人生的一番感悟。虽然还不算特别成熟,但这份成长却是真正属于我的。在家长眼里我可能变得叛逆不听话,但这恰恰证明了我的成长,真正明白他们的关心和承受的压力。

篇11:在快乐中成长作文

时间过得真快啊!从我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到现在,一眨眼已经十年了,这十年里我经历了很多变化,从幼儿变成了儿童。在成长的路上,有哭声,有笑声,有爸爸妈妈的呵护声。

记得妈妈送我上学的第一天,我哭着,闹着,喊着,就是抱着妈妈的腿不离开,等老师把我从妈妈的手上抱走时,我哭得泪如泉涌……经过一年又一年的成长,我在幼儿园里留下了美好的回忆,在那里经历了三年的哭闹时光,虽然那是哭闹,但又是甜甜的回忆。

不长时间,我上了小学,成为了一名少先队员,不再哭也不再闹,不像小时候对妈妈形影不离,我想对妈妈说:“我已经长大了。”

篇12:在快乐中成长作文

祖国改革开放,给人们带来了许多商机,使人们逐步走向小康之家。爸爸经常对我说现在我们这一代的小朋友比他们以前幸福多了,他们小时候,不要说什么吃巧克力呀、糖果呀、雪糕呀,连最简单的一日三餐也吃饱。我们这一代的就不一样了,每餐都有丰盛的菜肉,有时候还挑三拣四,对比爸爸的那个年代,我还真幸福啊!

一年四季,家人都为我们准备名色式各样的换季衣服,还担心我们不喜欢呢!对比爸爸那个年代,他们的衣服只有一两件而已,常常一件衣服穿很久,破了又缝补丁,与我们现在相比不就是天襄之别吗?

不只是物质生活上的进步,我们学习上也得到了许多的优惠政策。我们现在都是义务教育的,国家为培育我们这一代的人而煞费苦心,免去了学习上的费用,还推出许多的培优计划,令我们受益良多。

篇13:在体验生命的过程中快乐作文

在初中语文的作文教学中, 按照“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师就必须改变过去出一道作文题让学生头皮发麻、厌烦作呕、面面相觑、无从下笔、胡编乱造的急就状况, 使学生达到“我手写我口”, “我手写我心”的真实自由的写作状态。这就需要老师在一切作文活动中发展创新, 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 加强学生对生命过程的体验, 从而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一、作文是生命过程的体验, 是心灵私语的表达, 是生命之间的沟通。

余秋雨说:“作文训练, 说到底, 是生命与生命之间表达和沟通的训练。”这是说作文应当与健康的生命过程相关联, 是渗透了生命体验与生命理解的活动, 是人类社会中每个个体生命存在于社会之中的表达与沟通。如果增加学生的生命体验的时间, 加深其对生命过程的关注与理解, 那么学生的表达也将会成为一种需要, 犹如“箭在弦上, 不得不发”, 再引导为文就容易得多。

调查访问、座谈会、综合性活动课、演讲比赛、观察笔记等方式都是扩大学生生命活动容量的有效途径。

在一个冬雪的清晨, 同学们一起来到操场上, 用手触、用眼看、用耳听、用鼻嗅。与大自然充分的接触之后, 有的同学写出如下观察文字。

“操场上一片雪白, 我看见松树上全是雪冰花, 房子上都积满了雪。”

“我站在操场上, 吸了一口气, 感到很凉, 我数不清雪花的六个瓣。”

“攥一把雪在手里, 一部分化成水, 未化的变小变硬, 手有冻疼的感觉。王东把攥成的雪球扔到楼顶上。”

“雪很白很白的, 一踩泥就变黄。我抓一点雪, 用鼻子闻了闻, 什么味道也没有。”

“我看见田磊说话的时候, 嘴里还在冒热气。”

这些文字尽管很零散、很短小、很简约、很粗糙, 但却很有韵味, 是学生心灵的律动、内心的独白、真情的流露, 是他们真实的情感体验, 是他们生命过程的积累, 只须对这些生命体验的半成品精细加工, 就能写出更好的文字。

在写人记事中巧妙运用修辞手法, 对人物的内心感受和事情的外部环境穿插描写, 互为映衬, 互为点缀, 就会有精彩之笔。比如, 一位学生在一次考试之后写道:“惴惴不安地接过那张沉沉的试卷, 熟悉而陌生的纸张似乎很烫手, 刺痛眼球的是血红的大字——58;大脑轰然作响, 机械而木然地回到座位……走出校门, 天空死一般沉寂, 灰色覆盖着大地, 吞没了一切;风冷飕飕的, 吹得我心凉如水。我揣紧怀中的试卷, 在回家的林荫道上踽踽前行。”将环境描写与考试失败后的内心感受巧妙结合, 把自身的细腻的生命体验置于特定的自然环境之中, 环境描写很好地适应了人物的心情, 很好地起到了渲染的作用。也只有有了这样真切的生命体验以后才能写出这样饱含感情的文字。

二、在对材料的梳理引导中体验生命的过程。

平时的作文材料, 涵盖面很广, 母亲的一个微笑, 田野的一朵野花, 秋日的一片落叶, 山间的一泓清泉, 街边的补鞋匠, 路旁的拾荒者, 甚至一场海湾战争, 朝鲜半岛的一次谈判, 都是学生作文的内容。

现行教育体制要求教师必须加强对学生应试作文能力的培养。过去, 话题作文铺天盖地, 某些话题作文材料虽然在内容上给学生很大的选择余地和想象空间, 在思维上给学生一个起点, 作无数条射线并据此要求学生迸发创造性的思维火花, 学生可以自由地解放思想, 虚构故事, 阐发议论, 抒写情怀。这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过去命题作文既要让学生作文, 又要硬加上条条框框去束缚, 如同既要让学生跳舞, 又要硬给学生套上脚镣的状况。但是改变不等于没有, 没有脚镣却仍有鞋子, 要改变学生因缺少思考意识而造成的低分状况, 从根本上解决初中作文教学中的“我要写”、“我想写”的问题, 平时作文材料审理中, 必要的引导一定不能少。

一个合适的作文要求, 能触动心弦, 提供展示平台, 但仍需必要的点拨。如作文题:每个人的内心都是一个丰富的世界, 有喜悦、有愤怒、有忧伤、有欢乐……身体的变化, 生活的酸甜苦辣, 世界的纷繁复杂, 有多少事, 有多少想法藏在人的心里。从个人解不开的疙瘩到浩茫连广宇的思虑。请以“心事”为话题自拟题目, 写一篇文章。此种文题要求宽泛, 那些萦绕心头、久放不下, 又魂牵梦系、难于启齿的内心情感几乎人皆有之。然而此“心事”侧重于“事”而不同于“心情”、“心绪”等。“事”必须明确必须集中, 其内涵包括两方面, “谁的心事?”“什么心事?”可以是自己、老师、同学、亲人、虫鱼花草, 甚至社会、国家, 不同的对象有不同的心事, 从而表现出对成长、贡献、亲情、环境、时代的思考。

这样的点拨一定会让学生勾起对生命过程的回忆或梳理, 从而跃跃欲试, 希望一展身手。

三、在作文的评改中体验生命的快乐, 宣传自我, 展示自我。

传统的作文批改往往是教师在办公室批阅作文, 勾画出学生作文中的一大堆错别字、病句、语法修辞上的毛病, 然后笼统而又含糊地给出几句评语, 学生常常是优点多者高兴, 缺点多者沮丧, 不优不劣者不得要领, 在讲评的时候, 又三言两语夹枪带棒, 裹挟着教师的表扬或愤怒, 这些都脱离了学生这个写作个体, 破坏了师生间原本融洽的关系。到最后吃力不讨好, 学生因无法参与其中, 致使印象淡薄, 教学效果低微。

在作文评改中应以学生为主体, 开展多种形式的评改活动, 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如何修改, 如何提高对作文的认识, 培养审美情趣。

比如, 在班里成立修改小组, 把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 每组分配1—2名功底扎实的学生, 每组分发若干篇文章, 规定时间内, 用红笔圈出错别字, 并在笔记本上作阅读记录, 在文章末尾写上一句感受最深的话。再把其中优美的写景句子, 形象的写人句子, 生动的记事句子勾画出来, 最后每组推荐一篇, 各组分头传阅并发表见解, 谈优点与问题。这样的活动生活气息浓, 学生置身其中, 或批评或表扬, 或讨论或阐发, 情感真实。同学间互相讨论,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 拓展了自己作文的视野和生命的容量。遇到需要探讨的难题, 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及时讨论, 取得共识。学生始终在融洽、友好的气氛中愉快自由地参与写作活动。最后还可以挑出一部分好的篇章, 由学生自己制成板报或手抄报, 或电脑打印出来, 以满足心理成长阶段的表现欲望, 保护和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让他们的热情高涨起来, 并把这种生命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从而达到宣传自我展示自我的目的。

总之, 让学生在生命体验中作文, 在生命体验中寻找作文的乐趣, 体会作文的严肃性与深刻性, 对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大有禆益。

摘要:新课改要求初中作文教学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 让学生在生命活动过程中快乐作文。作文是学生心灵私语的表达, 也是生命个体之间的沟通, 教师必须采取多种方式拓宽学生的生活视野, 使其在作文材料的引导与梳理中, 在作文评改的活动中体验生命的过程, 体会作文的乐趣。

关键词: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生命过程,体验生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篇14:在体验中快乐作文

一、创设情境,唤醒体验

情感是写作中最积极,最有效的内在动力,正所谓“诗以言情”,“文以情生”。因此,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回忆生活,激活生活表象,提取生活素材尤其重要。

1.角色表演。小学生有天生的表演欲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组织学生扮演习作中的有关角色,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的演绎,让学生获取相应的角色感受和角色体验,使学生入情入境。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作文指导课《学歇后语,编童话故事》时,于老师和三名学生合作表演“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的情景剧,于老师扮演老母鸡,女学生扮演小公鸡,男生甲扮演黄鼠狼,男生乙扮演黑猫警长,师生戴着头饰,生动地再现了“老母鸡给黄鼠狼拜年——自投罗网”的情景,通过惟妙惟肖的表演,丰富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面对活生生的画面,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语言生动贴切,充满情趣。

2.故事引领。小学生的思维以感性认知为主,具体鲜活的事例可以让他们思绪万千。根据这一特点,指导写作时,教师可以通过讲述生活中的故事来感染学生,诱导思路,鼓励学生“我口说我话,我手写我心”。如,在指导《感受亲情》时,南平武夷山实验小学杨丽莉老师,她没有急于指导学生怎样审题,怎样选材,而是“抛砖引玉”,动情地给学生讲述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学生的情绪受到感染,杨老师“趁热打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聆听亲情,感悟亲情,真切体验亲情无处不在。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回忆生活,还唤醒藏在学生心中的情感,并产生一种强大的内驱力,不吐不快,正所谓“情动而辞发”。

3.媒体引路。如果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朵绽放的花蕾,那么媒体就是一片锦上添花的绿叶。教师在指导作文时,可以运用录音、录像、投影、幻灯等媒体展现一些与写作有关的内容,如几张图片、一段故事,有条件的还可以制作一些专供作文使用的CIA课件。如,中年级作文《编童话故事,改不良习惯》,由于小学生无意注意占主导,他们虽然置身现实生活中,但对现实生活里的人和事、景和物缺乏细致观察,对客观事物和社会生活的印象是模糊的、零乱的,面对作文题目自然也就难以下笔成文。龙岩市实验小学陈晓芳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先播放CIA课件“生活中各种不良习惯”,将文字、声音和图像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再现了学生平时视而不见的生活画面。这些具体可感的形象不仅引发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他们的写作信息,还激发了学生作文的兴趣,架起了学生生活和习作的桥梁,写作便成了一种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活动。

二、现场活动,亲历过程

爱玩,玩中找乐是人之天性。我们应尽可能开发富有童趣,有利于习作的资源,开展一些少儿喜闻乐见的游戏或班队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在乐中,在充满童趣的活动中观察、感受、体验、思考,积极主动的获取写作素材,激活他们的写作热情。一节作文课上,周晓荣老师(宁德市霞浦县实验小学)组织学生在课堂上玩击鼓传花的游戏。游戏前,周老师特别强调要按要求做。游戏开始了,学生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2分钟后,第一轮鼓声停止,周老师宣布:请你大声说出自己的姓名,你将得到一份甜蜜的礼物。中奖学生获得一根七彩棒棒糖,一份精美礼品。同学们既惊讶又羡慕。接着,老师请同学们说说自己的心情与感受。又一轮开始了……2分钟后,第二轮鼓声戛然而止,老师宣布:你将连累到你的前一位和后一位的两个同学,你们三个将一起接受严峻的考验。一时间,兴奋、后悔、难过……各种表情出现在学生们的脸上,他们个个要发表自己真实的想法。这样,在轻松愉悦的环境里,学生亲历了游戏的全过程,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心理体验,感受了自己的情感跌宕起伏。在老师的引导下,《“逗”你没商量》这个极具创意的作文便轻松诞生了。

三、幽默话语,升华体验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执教作文指导课《学歇后语,编童话故事》时,用幽默风趣的开场白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见到你们,非常高兴!同学们可真是‘雨后春笋—一一天一个样’!咱们的校长、老师那真是‘铁锤敲铜锣——响当当’,在爷爷奶奶眼里,同学们都是‘老寿星的脑袋——宝贝疙瘩’”。课伊始,于老师寓情感沟通于谈笑间,蕴教学内容于诙谐中,引得学生哈哈大笑。老师幽默的话语不仅让学生体悟到歇后语的风趣,更激起了他们运用歇后语的兴趣。兵法曰:“出奇而制胜。”于老师冲破框框,以“歇后语”引题,唤醒了学生思考的欲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随后的演一演歇后语,学生个个热情高涨,兴致盎然。编写童话故事更是水到渠成,全然忘记了自己是在写作,而只是急切地表达自己的生命需要。

上一篇:百度的辞职信下一篇:快乐在义卖中诞生四年级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