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2024-04-19

《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精选15篇)

篇1:《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1分有多长》是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时、分、秒中的第二课。时间是比较抽象的概念,尤其是对于二年级的学生,因此想要让学生很好的感知分、秒的概念,就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来创设情境,并且要与生活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活动和情境中真切的感受时间,认识时间,体验时间。

本节课,我做了很多的准备工作。为了让学生有更真实的感受,我制作了钟表的flash动画,通过动画的直观演示,不但让学生体验了1分的长短,还根据观察自己发现了1分=60秒。

本课重在“感受”,首先通过播放学生喜爱的.动画片,让学生初步感受1分的时间很短。其次通过“击鼓传物”和“木头人”2个活动感受同样是1分,但是却因喜好或心情的变化而感觉不同。接下来,我又安排活动“1分能干什么”,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体验到虽然1分的时间很短,但是我们却能完成很多事情,从而让学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情感。最后,学生不看钟表自己估一估“1分有多长”,感受时间的长短,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

课后在和听评课老师的交流中,我也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

问题一:估“1分有多长”的活动处理的不到位。

在估时间时,我采用的是教材中推荐的环节,让学生从1数到60。课上,很多同学都提前举手,甚至有5名同学在10秒左右的时候就举手了,这说明学生对时间的感受不准确,没有掌握到秒针走动的频率。我应该在教学中加强感受“5秒”的活动,可以提供更多的时间让学生根据秒针的节奏做活动,再加以小结。如,每数1个数,用1秒的时间。

问题二:练习方式单一

在试讲时,对于单位换算的习题我采用的是动笔计算的方式,不过当时费时很多,以至于没有在课堂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出于对时间的把握,在本课我选择了学生口述的方法,这样虽然节省了时间但却不能掌握到班内所有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的情况。我应该再精简一下自己的语言,少说无用的话,从而缩短时间。

每次课后都有一种悔不当初的感觉,这正是我缺乏经验的表现,所以以后我要多看书、多听课、多思考、多请教,是自己快速成长、成熟起来。

篇2:《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分针、秒针的转动,让学生建立1分和1秒的概念,体会分与秒的关系,知道1分=60秒。亲身体验1分的长短、估计1分有多长,从而感受时间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在具体活动中,充分表达情感、体验,并展示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从小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建立1分的概念,掌握分与秒的关系。教学难点:尝试经历1分有多长时间。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情境教学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是体验时间的长度和学习分、秒之间的换算。为此,教材安排了四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认识秒针。第二个问题是观察秒针走动,借助数秒活动,直观感受1分的长短。第三个问题是记录1分内自己能做的事情,为辨别1分的长短积累活动经验。第四个问题则通过比较数“60下”和60秒的结果,增强学生对1分长短感受的准确性。“试一试”中的第一个问题借助画图、推理等方式学习由小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大的时间单位,第二个问题以同样方式学习由大的时间单位转换成小的时间单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以趣促学 复习:

1、填空

2、指出钟面上所表示的时间。追问:你是怎么认的。师:你们的时间知识真多啊,老师奖励你们听一首好听的歌

(放一分钟《读书郎》的音乐,同时课件出示钟面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

师:同学们,你知道刚才这段音乐放了多长时间吗?

[生:这段音乐放了1分,因为刚才放音乐的时候,我看见秒针走了1个小格就是1秒;秒针走了一圈就是一分钟、分针走了一个格就是一分钟……]

(板书:一分钟)

二、实践活动,探究新知 1.认识秒针:

师:我们再一起来跟着秒针走一圈吧,看看你会有什么发现

(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我看到了秒针走了一圈。

师:哪根针是秒针?

生:又细又长的那根针是秒针。

师:对,最细最长的那根针是秒针。师:秒针走的时候你有没有听到什么?

生:我听到“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是啊,秒针滴答一声走过一小格是一秒。(板书:秒针走1小格是1秒)这是1秒的长度?听,“嘀嗒”一声是1秒。还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记住一秒。(数数的方法来记住一秒。甩一下头是1秒,跳一下是1秒,跺1下脚是1秒……])好,我们一起有你喜欢的方式来数5秒。开始:1,2,3,4、5。

那刚才同学们看到秒针走了一圈,那是走了几秒呢?请大家再看一次钟面,轻声的数一数秒针一圈走过几小格?(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秒针走一圈是60秒。师:秒针走一圈,分针走多远呢?一分钟和60秒哪个时间更长一些?

生:分针走一小格,所以一分等于60秒。

师:是啊!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是一分钟。(师板书: 秒针走1小格是1秒,走一圈是(60)秒,也就是(1)分。1分=60秒)(板书: 1分等于60秒 有多长)

师:请大家把它读一遍。

2、一分究竟能干什么呢?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一分钟,那么一分钟能干什么呢?(师板书:一分钟能干什么)

2.反复体验,1分能干什么。活动一:做一做

师: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准备了一些活动,有口算题,数数、读课文、写生字、背口决,画画。请大家选择你最喜欢做的一件事,老师给你一分钟的时间请喜欢读书的人数数看你一分钟大约读多少个字;喜欢写字的人看看你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喜欢数数的看看你一分钟能数到几;喜欢做口算 题的做做看你一分钟能算几道题。学生选择,师:准备好了吗?开始!(师计时)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在这一分钟内做了什么?做了多少?

生自由发言。

活动二:估一估1分钟的长短

大家说得很好,确实不能小看一分,一分能干很多事,请大家闭上眼睛来感觉一下一分钟

下面我们做个游戏轻松一下,你们向后转,不看表,跟着音乐想怎么想怎么扭就怎么扭,估计到了1分钟就转身坐下,比比看,谁估计得最准。(放音乐,老师发口令“开始”,学生随音乐跳扭,教师记住估计比较准的学生名单)

公布估计准确的同学名单。

我们请他们谈谈是怎么感觉这一分的。

生1:我是用数数的方法,我慢慢的数到60下,估计就是一分了。

生2:我是用写字的方法,我写了25个字估计要一分钟。师小结:他们的经验很好,大家也可以试试 一分钟还可以做许多事ppt

三、联系生活,巩固新知 练习

(二):帮助小糊涂虫修改日记:大家好!我是文文。我每天晚上睡9分钟,早晨6:30起床,然后做运动,我跳跃10下用了7分钟。这时候,妈妈已经做好饭了,吃饭只用了10小时。我背上书包和妈妈说声再见,高高兴兴的上学了。

四、拓展延伸,珍惜时间

师:大家说得很好,一分钟在生活中能做很多事情,所以我们可别小看了这一分钟,要珍惜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

五、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一分有多长

篇3:《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巧妙导入, 激发兴趣, 营造互动氛围

低年级学生的有意注意时间较短, 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 教师一定要在课堂伊始, 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入, 迅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以积极的状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营造宽松、和谐、平等的互动氛围, 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

【片段1】

师:同学们, 今天有很多老师来听课, 相信大家是又兴奋又有些小紧张, 所以老师特意准备了一段音乐, 让大家放松一下, 一起听听。 (播放音乐《两只老虎》, 同时课件出示钟面分针、秒针的走动情况)

师:刚刚音乐播放的时候, 你注意到钟面有什么变化吗?

生1:红色的针在动。

生2:秒针走了1圈。

师:同学们真会观察!刚刚走动的红色的针就是我们要认识的钟面的新朋友:秒针。

这是一节比赛课, 师生之间是陌生的, 听课的老师又多, 为了使孩子们减轻心理负担, 敢于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我以学生熟悉的儿歌《两只老虎》导入新课。音乐播放的同时, 课件上动态的电子钟面一下子吸引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 成功引入对秒针的认识。在这样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 孩子们少了一些紧张, 还随着音乐一起唱起来, 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敢于表达观察结果, 可见互动的氛围已然形成。

二、精心设问, 引发思考, 激发互动需求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数学学习、促进学生思考与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然而, 整齐划一的一问一答看似有效, 但只停留在表层, 并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 也就不是真正的互动。因此, 教师要善于根据教学内容及学生的认知情况在备课时精心设问, 通过具有一定深度和广度的问题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望, 促进学生用心思考, 激发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互动需求, 进而在深层的互动中开展有效的数学学习。

【片段2】

师:分和秒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

师:让我们再跟着秒针走一圈吧。注意现在分针和秒针都指向 () ?这次秒针走1小格我们就跟着数1次。 (出示钟面课件, 生随秒针走动而数数, 数到60, 秒针、分针同时停止)

师:刚刚秒针走了 () 小格, 也就是 () 秒。同时分针走了 () 小格, 也就是 () 分。 (板书:1分60秒)

师:1分和60秒, 时间同样长吗? (板书:=)

师:通过刚才对钟面的观察, 谁能说说为什么1分=60秒?

生1:分钟走1小格的时候, 秒针刚好走了60小格。

生2:分钟和秒针还是同时走的, 同时停下。

在这一教学片段前, 学生已经初步感知了1分、1秒的长短, 为了让学生发现分和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我适时提出了探究性的大问题:分和秒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在这里, 只有少数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1分等于60秒。因此, 问题一抛出, 学生就急于弄清分秒之间的关系, 而单靠个人已有知识又无法解决问题, 这就有了互动的需要。这时, 我再借助课件上秒针走一圈, 分钟正好走一小格的直观的动态演示,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数一数的体验活动, 与教学内容产生互动, 在互动中获得新知。当学生在体验活动中有了发现的时候, 他们便有了与同伴分享想法、展现学习所获的强烈欲望。此时, 我及时小结再问:通过刚才对钟面的观察, 谁能说说为什么1分=60秒?这一问, 引导学生结合观察去表述自己的发现, 使得学生强烈的互动需求得以满足。

三、巧设活动, 引导合作, 搭建互动平台

课堂的有效互动并不仅仅指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互动, 还应包括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 他们对相同的问题有自己不同的思考, 当这些想法经过交流分享之后, 就会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因此,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教学活动, 并引导学生独立探索、合作交流, 为学生搭起互动的平台, 并留给他们互动的时间与空间, 促进互动行为, 变“一言堂”为“群言堂”。

【片段3】

体验活动:1分能做什么?

每4人为1组, 从四个活动 (拍手、阅读、数数、写“秒”字) 中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做一分钟。 (ppt展示各活动及其要求)

(1分钟音乐播完) 师:请停下。现在请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你刚刚在1分钟内做了什么事情, 做了多少?例如, 拍手的同学请说说你1分钟拍了几下手。开始。

为了增强学生对1分钟的体会, 这一教学环节以小组合作的形式, 组织全班参与体验活动。在此, 我精心设计了四个活动, 并让孩子们自主选择, 激发孩子们主动参与的热情。在1分钟内, 孩子们随着音乐紧张有序而又快乐地完成了活动, 体验到1分钟虽短, 却能做很多事情。同时,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 不可能让每个学生把每个活动都体验一遍, 这就需要通过合作去完成。故在随后的环节中, 我又组织孩子们在四人小组中交流, 最后全班汇报。在这一过程中, 孩子们有充分的体验, 自然有话能说, 也乐于去说、去听。这个活动过程, 教师不是直接参与, 而是充当组织者的角色, 引导孩子们合作交流, 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而在教师用心搭建的这一平台上, 学生也充分发挥、交往互动, 使得信息得到双向流动, 活动体验更加充分。

四、科学评价, 双向反馈, 提升互动质量

有效的互动必然是师生间思想、情感等方面双向的交流, 单向的信息传输不是互动。而课程标准指出:“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除了运用导入、问题、引导学生合作等方式去引发教学活动、促进互动外, 还要对学生参与活动后反馈回来的信息给予适当的评价, 从而达到反馈学生的信息、调整教学的目的, 实现教学相长, 增强互动实效。

【片段4】

(练习环节的第二关:帮淘气判断并改正时间单位:分、秒)

(淘气的日记:……, 我跳绳10下用了7秒, ……)

生 (部分) :7秒应改为7分。

生 (部分) :7秒是对的, 不用改。

师:到底谁对?你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并试着说服其他人吗?

师:各有各的想法。我们请一位同学来模拟一下跳绳10下, 其他同学帮他数数。 (通过模拟跳绳, 学生感受到跳绳10下用时很短, 7秒是对的)

从学生的第一次回答可以看出很多学生对“几分”的长短把握不到位。此时, 我并没有直接判断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 而是通过引导性评价, 让学生在互辩中理清思路、表达自己的想法, 藉此及时调整教学, 同时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当后一位学生的想法已经得到大多数同学的认可时, 我也没有直接进行简单评价, 而是抓住时机, 请学生即兴模拟, 把抽象的时间融入到学生能直接体验的活动中去, 借助活动间接将正确答案反馈给学生。这样一来, 学生的体会必定是深刻的。而这一过程信息的双向交流、深层互动的真正实现正是源于教师的科学评价。

篇4:体检,多长时间做1次

健康状况良好的青壮年 每1~2年检查1次,检查的重点项目是心、肺、肝、胆、胃等重要器官,以及血压等。但体质较差尤其是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精神病和肿瘤等带有遗传倾向疾病家族史的人,至少每年检查1次。

中老年 身体进入多事之秋,各种疾病的患病率明显增加,因此,检查的间隔时间应缩短至半年左右。特别是步入60岁的老年人,间隔时间应在3~4个月左右,检查项目由医生酌情决定,但每次都应检查血压、心电图、X线胸透和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由于糖尿病的发病率近年内显著增高,中老年人尤其是肥胖的或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者,应检查尿糖及血糖。如果有条件,最好每次都能由固定的医生检查,以便全面、系统地掌握受检者的健康状况和对受检者进行保健指导。参加体检者自己应准备一个健康体检手册(或由医院制备),每次都应认真填写。

已婚妇女 除进行上述检查外,还应定期(每年1次)检查子宫和乳腺,以便早期发现多发的宫颈癌和乳腺癌。从事与有毒有害物质密切接触工种的职工,还应定期专项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职业病。

儿童 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对身体的检查更不能忽视。儿童的体检包括5个方面:(1)生长发育检测。包括称体重、量身高、测头围等,出生6个月内的孩子每月查1次;6个月到1岁的孩子每2个月查1次;1~2岁的孩子每3个月查1次;2~3岁的孩子每半年查1次;3岁以上的孩子每年查1次。(2)血液检查。包括血常规、微量元素、血铅等检查。(3)五官科检查。对先天的语言发育障碍、听力损伤、斜视等疾病要早检查、早发现、早治疗。(4)性器官检查。(5)骨科检查。

每个人如能重视这一问题,自觉、主动地定期進行健康检查,这将显著提高各种严重疾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

相关链接

体检前注意事项

1.准备参加体检,建议从检查前晚上8时后避免进食和剧烈运动,保持充足睡眠。

2.体检前几天,要注意饮食,不要吃过多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不饮酒,不要吃对肝、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

3.体检前一天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保证充足睡眠,以免影响体检结果。最好能洗个澡。

4.体检当日早晨应禁食、禁水。7:30-8:30空腹,最迟不宜超过9:00。

5.注意保持血压的稳定。

6.如戴眼镜,一定要戴眼镜去。

7.女性体检要避开经期。不要穿花色内衣、带金属扣内衣、不要佩戴首饰,以免影响放射检查。

8.体检当日,不要化妆,不要穿连衣裙、连裤袜。

9.如曾经动过手术,要带相关病历和有关资料。

10.进行前列腺或妇科B超检查,请保持膀胱充盈(胀尿)。

11.需要妇检,检查前请排清小便,再到妇科门诊。

12.如果您正在妊娠,不要做X光检查。

篇5:《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本节课的成功之处:

一、创设有趣的数学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课时,我让学生一边听大约1分钟的音乐,一边看钟表上秒针,分针的变化。思考:这段音乐大约播放了多长时间?学生不仅亲身体验了1分钟的长短,而且观察到1分钟在钟面上秒针,分针发生的变化,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

二、学生能根据导学内容,自主预习,以学定教。提高了课堂效率。

我用对比的方法让学生区分时针、分针、秒针。并提示学生,从粗细长短来区分。时针又( )又( ),分针又( )又( ),秒针最( )最( ),而且( )针走的最快。

三、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多种多样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多种感官参与,体验1分钟能干的事情。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了难点。

1、数一数。观察钟面,让学生看着走动的指针、听着秒针走动的滴答声、跟着秒针走动的节奏数数,体验1秒、2秒、5秒、10秒、60秒的长短。整个过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让学生亲身体验1秒、1分钟的长短。

2、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一分能干什么。

(1)组织学生测一分钟脉搏,课前我指导学生找到自己的脉搏,课上集体体验1分钟脉搏跳动的次数。学生汇报时,会发现:1分钟内脉搏跳动的次数是不同的。我及时和学生交流:脉搏的1分钟跳动次数是60—100。而且脉搏的跳动随学生年龄、性别、坐姿、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分组体验1分针能干什么?1组学生写自己的名字,统计能写几遍;二组画画,三组读《小鹿的玫瑰花》;四组做口算。并统计自己1分钟能做正确几道题,记录在导学案上。整个活动学生全体参与,深切地感悟到1分的长短,体会到一分钟能干什么。同时也感受到珍惜时间的重要性。

篇6:《一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导入

师:孩子们,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我们先听个有关一分钟的故事吧!生:好!(师开始讲述故事)

师: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生:…….师:说得好极了!一分钟重不重要?(重要)那一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板书课题:一分有多长 新授

1、认识秒针

师:瞧!今天老师带来的钟面与之前带来的有什么不一样吗? 生:多了一根指针(秒针)师:谁来说说你对秒针的了解?

师肯定回答!板书:秒针最长,走得最快,走1小格是1秒,走1大格是5秒,走1圈是?

2、学习1分=60秒

生:60秒!师:是不是呢?请同学们跟着老师钟面上的秒针走一走,数一数,看一看。(1分钟后)

师:秒针走一圈是60秒。你有其他的发现吗? 生:秒针走了1圈,分针正好走了1小格。

师:老师很喜欢你的回答!棒极了!板书:分针走1小格,秒针正好走1圈,1分=60秒。生齐读

师:大家都知道秒针是钟面上走的最快的指针,是最勤劳的工作者,可是她非但不喊累还在工作的时候,每走1小格就发出快乐的声音,我们来听听看。3、1秒能做什么 嗒。。。嗒。。。师:就这么嗒的一声,1秒钟就过去了。1秒钟这么短的时间我们能做什么呢?

生:…….师课件出示

师:1秒钟是很短暂的,只要你稍稍不注意,它就会从你偷偷身边溜走。1分钟也是这样,那1分钟又能干什么呢? 生:…..4、小组游戏:1分钟能做什么? 小组汇报结果

师:1分钟能做这么多事情啊!在生活中,它能做的还多着呢!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图片

5、数数,估计一分有多长

师:一分钟在生活钟能做很多事情,可是如果没有钟表,怎么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呢?

小活动:全体起立,闭眼,生在心里默数,从1数到60,数完了就坐下并睁开眼睛,看谁用的时间最进阶60秒。

师:准备好了吗?请闭眼,计时开始。。。全班反馈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当中,总是要和时间打交道希望同学们用我们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有关时间的问题。瞧,问题来了!试一试:简单的单位换算

练一练:巩固新知 课堂总结

篇7:《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一、情景导入,感知美。

1、运动会上小明跑的真快,跑100米只用了16秒,得第1名,小华用了17秒,得第二名。

2、我们这里用的时间单位是什么? 你们觉得秒比分大还是小?

3、今天我们就来认识时间的最小单位:秒(板书)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将学到什么新的数学知识呢? 一起来看一看:(课件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秒针,并能感受1分的长短;

2、记录自己一分内能做的事)

二、探索新知,发现美。

1、一分钟有多长(1)认识秒针。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一:看一看 说一说 仔细看课本77页的看一看,说一说。思考交流:

在钟面上指出时针、分针、秒针,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区分它们的? A:现在让我们来看看秒针是怎样走的?

(出示课件钟表——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师:是啊,秒针嘀嗒一声走过一小格就是一秒。下面请大家跟着老师一起来一次。“嘀嗒!”那我们还可以用别的什么方法来记住一秒钟吗?(小组讨论)

B:我们还可以用拍一次手记住一秒,现在老师拍,大家猜猜是几秒。(拍五次)(跺一下脚、甩一下头等等)

钟面上走的最快的是秒针,它可以记录比一分钟还要短的时间。C:你能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1秒、5秒、30秒吗?(学生操作。)(3)分与秒之间的关系。

课件出示自学指导二: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课件演示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一小格的全过程。请大家看钟面,轻声的数一数秒针一圈走过几小格?你发现了什么? 1分=_____秒

2、一分能干什么呢?

师:刚才同学们已经认识了一分钟,那么一分钟能干什么呢?(1)、组织1分钟的集体体验活动:数心跳。

2、计时一分钟全体同学数一数自己脉搏,汇报自己一分钟心跳的次数。

3、教师小结。

(二)、组织1分钟的自选体验活动。

1、教师准备题卡:画画、读故事、背口诀、口算、写字、数数或写数,学生从中任选一件自己喜欢做的事,然后计时一分钟看看自己在1分钟能完成多少?

2、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自己完成的情况,再在全班汇报。

3、资料展示(课件展示,师相应进行解说)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点小资料,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世界上一分钟的威力吧:

(1)世界上最快的飞机1分大约可以飞行15600米,相当于大概1500个教室长。(2)地球上平均每一秒生下4个小孩,一分240个。(3)一分,银行点钞机大约可以点1500张人民币。(4)铅笔厂一分钟可生产1600枝铅笔。

师:一分能干的事情太多了,我们可不能小看它,一定要珍惜每一分。

三、实践应用,体验美。估一估1分钟的长短

如果没有钟表,你能用什么方法估计一分钟有多长吗? 师计时,学生活动,记录下数据,在全班交流。

四、拓展延伸,创造美。

师:同学们,你们认识了1分钟,了解了1分钟,现在老师想考考你们,你们敢接受挑战吗?请看题。出示:(1)做一次深呼吸用()秒

(2)跳绳20下用()秒

(3)从教室前面走到后面用()秒(4)夏天午睡大约1()(5)小芳吃饭大约要25()(6)脉搏跳10次用了8()(7)一节课的时间是40()

2、在生活中你1分钟能干什么?和大家说一说。

五、总结评价,欣赏美。

篇8:有分有合 同台竞技

晓舟——25岁,银行从业人员

于海凡——26岁,会计师

模式特点——当家理财中既有分工又有协作,夫妻俩从收入中各拿出一部分作为家庭的共同基金,用于共同消费和家庭投资。其余的资金可自行支配,进行各自的投资。在投资意识和投资经验比较丰富的家庭中,两人还可以互相竞争、同台竞技。

“怎么样,老婆,这个礼拜的战况如何?”

“一般一般,也就赚了5%。肯定比不上你吧?”

“当然,论投资,你怎么是我的对手!”

在晓舟和于海凡的家里,每个周末都会上演如此一幕投资战果展示会。

共同投资“决策成本过高”

同毕业于一所知名院校的金融专业,工作又都是和钱打交道,晓舟和于海凡在别人的印象里都属于投资理财的专业选手。然而当高手遇到高手,两人的纷争也就不可避免。

“我们属于青梅竹马型的,大学的时候在同一个班级就读,自然而然地就走在了一起。两年前大学毕业后又都在上海落户,结婚成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2005年,于海凡和晓舟大学毕业后就结婚组成了小家庭。慢慢地,两人在职场上站住了脚跟,收入在应付日常支出之外,也有了一笔不多不少的结余。

于海凡和晓舟都是财经行业的从业人员,盘活资产、实现财富增值的意识自然比一般人都强烈得多。况且,买房、生宝宝这些近期目标和计划,都已经排上了家庭的日程表。

“最初的时候,我们也是把所有的资金都放在一起,两人共同决策。”从2005年开始,两人陆陆续续地在股市中投入了20多万元的资金,其中15万元来自父母们所赞助的买房款,还有近10万元是小两口的积蓄。

不过,于海凡用“决策成本过高”来形容他们的共同投资。他说:“我们都是金融专业毕业的,晓舟在银行工作,我在会计师事务所上班,两个人的看法多,平时接收到的信息也多,所以在进行每笔投资的时候,很难达成共识。我们花在决策上的时间,要比选择股票的时间要多得多。”

就拿选股票来说,晓舟喜欢追逐市場热点板块,还经常从同事朋友那里收获来不少小道消息。而身为会计师的于海凡,则更加喜欢研究公司财务报表,理性分析股票的发展潜力。“我们谁也无法说服对方,最后总是以大吵一场或是折衷的办法来收场。”而事后,性格都好强的晓舟和于海凡,还会经常拿出对对方不利的“证据”互相指责,结果又是一场不可避免的纷争。“投资理财本来是一件幸福的事情,在我们家反倒成为了影响夫妻感情的导火索。”于海凡笑着回忆那段吵得不可开交的日子,“最严重的时候,我们冷战了一个星期,晓舟一怒之下把所有的股票都卖掉了,说是斩草除根。”

“综合性”模式竞争理财

痛定思痛之下,于海凡和晓舟进行了一次长谈,两人决定对“共同投资”的方式进行革新。于海凡认为:“共同投资的另一面是AA制投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份资金,自行决策,收益也归自己。”不过,刚刚参加过单位里理财培训的晓舟却不赞同。晓舟的看法是,我们俩的投资都集中在风险偏高的股票上,如果各自为政,虽然可以免除纷争,但是由于无法进行互相监控,家庭整体的投资风险就被放大了。

对于晓舟的顾虑,于海凡觉得很有道理。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两人探讨出了一个“综合型”的理财模式——将25万元的共同资产划出10万元作为两人的共同投资基金。“我们希望这笔钱‘稳’字当先,收益不需要太高,但是风险一定要保持在可控程度之内。”于海凡说,在银行工作的晓舟选了两只他们银行代理的基金,一只是股票型基金,一只是债券型基金,作为了他们家庭共同投资标的。同时两人还约定每个月双方都要拿出1500元,作为共同投资基金的追加部分,“我们申请办理了基金定投,每个月从各自的账户上划出1500元,晓舟的账户投入的是选定的债券型基金,我这个账户绑定的是股票型基金。这样,也可以起到强化家庭共同投资的作用。”

其余的15万元,晓舟和于海凡按照“二一添作五”的方式均分到各自的账户上。“原来都是在晓舟的股票账户上操作的,我还专门去新开了一个股票账户,这样我们的股票实行分开投资,每个人对各自的投资自行决策,收益、亏损也都自己负责。”于海凡说。于是,这个小家庭里就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每个周末,晓舟和于海凡都会进行一次“收益率”汇报,比拼各自的投资战果。

对于日常的开销,两个人的处理方式和投资基本类似。晓舟说:“我统计过,包括房租、公用事业费、平时吃饭、超市购物在内,我们生活中的月均日常开销大概在4000元左右。晓舟和我的收入基本持平,所以每个人拿出2000元就可以应付了。而其余的花销,我们各自负责。”

新模式的意外收获

在实行了“综合性”理财模式之后,于海凡和晓舟都发现,两个人为投资而争吵越来越少了。“以前,我们俩谁也不服谁,互相吹毛求疵。而现在,决策是不是正确,收益结果自然会评判,所以也就避免了很多纷争。”晓舟说道。

而且,账户独立,各自为政也给了这两个“投资高手”互相取长补短的机会。“现在,我们更多看到的是对方的长处。”去年11月份,于海凡敏锐地发现,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将会给一些股票带来更高的估值,按照这种思路选取了一只股票,3个月的时间内就实现了100%的盈利,让晓舟对财务分析有了新的认识。在于海凡的影响下,晓舟也开始更加侧重于股票的基本面分析。

“晓舟勇于决断的特点,也让我很佩服。”看到妻子每次都能比较准确地把握好买点和卖点,让资金赢得了更高的运作效率,于海凡发现,原来以前对于晓舟过于冲动的批评有不少偏颇,他也开始向晓舟请教其中的“窍门”。

不仅如此,由于实行了“收益”竞争,两个人对于自己的花销都比以前要节约了。于海凡说:“以前投资上赚了点钱,高兴得暗暗地把生活档次都提高了。现在两人都想省出一些钱壮大自己的账户,好让对方甘拜下风,不经意之间反而减少了一些非必要消费。”这也算是新模式带来的一项“无心插柳”吧。

记者点评

有分有合,同台竞技,这样的“合资公司”制理财模式在双方理财能力都较强的家庭中,已经拥有了不少支持者和实践者。

“私房钱”这个词,在这样的夫妻理财模式下已经不再是一个困扰,因为这个模式已经允许各自“小金库”的合法、合理存在。在这种模式下,从自己的投资收益中拿出一小部分,在莱一天给老婆或老会一个大大的惊喜,肯定能增进不少夫妻感情!

篇9:1米有多长教学设计

执教人:罗小玲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2.使学生知道1米的实际长度,知道1米=100厘米。

3.通过实际测量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用米尺测量较长的物体的长度。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难点:用米作为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的实际长度。教具学具

教师:贴纸、米尺、课件等 学生:卷尺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动物游乐园吗?

师:看看长颈鹿和小乌龟在游乐园门口遇到了什么问题? 课件出示:教材第53页情景图。

生1:小狗门卫告诉它们,身高1米以上要买票。

生2:和看门口1米画的标记,长颈鹿的身高超过了1米,要买票;小乌龟的身高不足1米,不用买票。

师:观察得真仔细!看到了门口处1米的地方有标记。师:1米到底有多长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米有多长。

二、目标导学,自主探究学习

1.认一认,想一想 1)初步认识一米有多长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知道我们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现在请大家拿出直尺,找出1厘米给同桌看。

师:同学们找得非常准确,你知道吗?100段这样的1厘米接起来就是1米。今天,两只小老鼠也来帮忙了,来帮我们弄懂一米到底有多长?

(课件出示)

2)认识米尺,加深1米的印象

(出示米尺)看,这就是米尺,是我们今天认识的一位新朋友。注意看,自己数一数是不是有100厘米。

学生自己数,明确:1米就是100厘米。我们可以写成:1米=100厘米。

“米”可以用字母“m”表示:1m=100cm。2.比一比,说一说

1)师:现在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式描述一下1米有多长。学生可能有多种回答,如有的学生边用两手比划边说,有的学生边比划自己的身高边说,有的学生说出课桌的长度 是1米等等,老师要给予鼓励。

2)师:同学们都挺好的。现在请你们的两人为一个小组互相量一量,看看到你们身体的什么地方就是1米。

学生用米尺进行测量,老师巡视,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同学。

三、合作交流,探索反馈

师:同学们表现得真棒!为了奖励大家,老师让大家再玩一个游戏,好不好?现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测量,从教室的一头到另一头大约有多长?

小组同学分工合作,测量教室的长。老师巡视,了解不同做法,指导个别有困难的学生。

组织学生交流测量的过程和结果,重点说明测量的方法。

四、实践应用

师:“厘米”和“米”在生活中应用很广泛,结合实际情况完成下面填空。学生独立完成练习,老师巡视了解情况。

组织学生交流,重点说说自己是怎样通过对比确定填写什么单位的。

五、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个长度单位——米,知道了课桌的长大约是1米,并且知道了测量较短的物体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米”作单位,要记住米=100厘米。还学会了量出物体的长度,注意测量时要从0刻度量起。

六、板书:

一米有多长 1米 = 100厘米 1 m = 100 cm

石牯塘中心小学2014学年第一学期度公开课教案

课题:一米有多长

执教人:罗小玲

篇10: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千米的认识》是在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基础上学习的。千米虽然在生活中学生们都见过,容易接受。但是,千米不能用教具表示长度,所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课的难点。本课我带领全班同学经历实际测量操场一圈的过程,让他们感知、了解操场十圈、2300步、走20分钟是1千米。围绕教材训练重点,引导学生在经历中感知。同时,注重了单位换算,算理的理解,使学生在反复说算理的过程中进行巩固。锻炼学生回答问题的逻辑能力。

在课堂上,我首先让同学们回顾了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进率关系,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提出新问题,引入测量比较长的距离时,通常用千米作单位。接着,让学生感知千米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与现实生活联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然后,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在这里我让学生通过想象和实践两种方法,建立1千米的观念。分别世计:“从学校到什么地方大约是1千米?”和实际测量操场一圈。从想象到实践,使学生逐步解决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最后,让学生通过绕操场走5圈是1千米这个例子,自己发现米与千米之间的关系。真正将“变教为学”这个教学理念落实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紧接着,通过练习,巩固换算算理。

篇11:二年级《1千米有多长》教学反思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了解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 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 多长;第三步: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 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千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学校实际,学校西 墙到东墙有100米,那么1千米相当于10个这样长的距离连起来,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 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篇12:《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走一走、估一估、想一想等活动,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2.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长,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课前准备:

米尺、记录单、表。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

1.同学们,你知道你走一步有多长吗?

学生估计自己一步的长度。

2.下面我们请一名同学上来走一走,再请一位同学量一量,看看我们同学

的一步大概有多长?

学生实地测量一步有多长。

二、探究与体验

1.实际测量,感受走100米用多长时间。

刚才我们测量了这位同学的一步有多长,其他同学走一步和他差不多。下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在操场上走一走,数数10米、100米大约有多少步,分别用了多长时间,并做好记录。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操场活动并做好活动记录。

教师深入到各小组了解学生的活动情况,指导学生用自然走路的方式测量长度。

学生汇报自己的步测结果。

2.估计和想像1千米有多长。

以你现在走100米的步数和所用的时间,估计自己走1000米需要多少步,

要用多长时间。

学生估计1000米大约有多长,并用语言表达出来。

教师一学校操场为例,想想1000米有多长。

让学生闭上眼睛,在脑海中想像沿操场走几圈,感受一下1000米的.实际长度。

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一段事先准备好而且学生比较熟悉的路段,供学生体验1000米有多长?

学生以这段路来进一步加深对1000米的认识。

想一想:还有哪些你熟悉的地方的长度大约是1000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来举例。

师总结:1000米也可以用以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km)来表示:

如果用字母表示公式,该怎么写呢?

1千米=1000米

1km=1000m

学生读写公式。

怎样巧用公式,把千米和米区分开,让人一听就明白?

学生试读。

指导学生在单位与数字之间适当停顿。

学生齐读公式。

三、实践与应用。

完成填一填:我们知道了1千米有多长,选择不通的交通工具走1千米,

分别需要多长时间呢?看图选择正确的答案。

学生在书上选择答案,并小组交流。

指名汇报,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想一想:还有哪些地方有千米的标志?(限速标志、速度表)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一想,说一说。

估一估

(1)我们知道了1千米的实际长度,现在请你估计一下从校门口出发到什么地方大约有1千米?谁能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证实?请学生发表个人意见。

师小结:1千米,我们大约走步。我们从校门口出发数出2000步,看你正好走到什么地方,与你刚才的估计是否相符呢?

四、反馈与小结:

能告诉老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吗?

板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1千米=1000米

篇13:《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1千米有多长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2、了解哪些情况下可以用“千米作长度单位。

3、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推理与想象能力。教学重点:体验1米有多长。教学难点:知道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拉手的游戏好吗? 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需要几个人才能站成大约10米长哪?

二、建立模型

(一)介绍长度单位千米。

用1米长的尺子去测量北京到长春的距离,你认为合适吗? 需要一个更长的长度单位就是千米,1千米有多长呢?你知道吗? 1000个1米那么长。10个100米那么长。

1千米=1000米

1千米也可以写成1km

1km=1000m 到操场上步测100米需要走多少步? 教师用米尺量出100米的长度。

学生每步的大小要均匀,走100米的距离,看看需要走多少步?记录下来。你能估计一下走1000米需要多少步吗?(二)通过实际走一走,感受1千米有多长。提要求:步要匀、认真数、走直线、看好路。带同学到起点处,开始走计时并数好走了多少步。

走到终点后回过头来感受1千米大约这么长,走了多长时间。再走回来。1千米这么长的路,汽车大约需要走多长时间呢?自行车呢?

三、理解与应用

1、填一填:书上的例子。

2、说一说生活中用千米作长度单位的例子。

3、成人每小时约走3千米;自行车每小时约行15千米;汽车每小时约行60千米。

4、练一练: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5、单位换算。

6、机灵狗送信。看图并讲故事。你能从中发现哪些信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吗? 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全班汇报。课外拓展

晚上和家人散步,从家出发走大约1千米的路程,感受一下1千米有多远。然后把它写出来。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 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长。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你所熟悉的那段路的长度大约是1千米。

四、课后小结

说一说你本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篇14:《1千米有多长》反思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而设计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时,我通过引导学生了解1米有多长,让学生用直尺量出1米的距离,再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的距离。但是“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我通过让学生用直尺量出自己走一步有多少厘米,再计算出要走几千步才有一千米的长度,从而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另外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几个人能排出10米的长度,计算出需要多少人才能排出1千米的长度,同样也能体会出1千米有多长。

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走一走、量一量、算一算这些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真正体会到1米、1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从而想象出1千米的长度,然后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做到合理运用每一个长度单位。

篇15:《1分有多长》教学设计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二年级第四册第44页至第 46页《1千米有多长》,我准备从以下这八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说教材

《1千米有多长》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度单位米、厘米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他的长度单位。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结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关系,抽象出长度单位千米。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教材通过三个步骤帮助学生体会1千米有多长:第一步:通过同学们手拉手站成一排,体会10米大约有多长;第二步:通过全班同学手拉手站成一排和100米大约要走多少步,体会100米有多长;第三步:通过10个100米跑道的长是1千米等场景,体会1千米有多长。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这些简单的活动,真正体会到10米、100米的距离到底有多长。在进行认识千米教学时,充分联系前面100米有多长,10个100米长就是1千米,然后结合?校实际,学校操场的跑道有400米,那么2圈半就是1千米,使学生体会到在表示较远的距离时,要用千米作单位,并介绍怎样用字母表示以及千米与米之间的关系,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

二、说学生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经认识了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多数学生能联系生活实际,合理运用长度单位。但千米这个长度单位比较抽象,学生学习起来有些困难。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把学生带到学校的操场上进行教学,让学生实地拉一拉、走一走、想一想等活动,充分感知千米这一长度单位到底有多长;对于学困生,以和他们玩游戏的.方式来引导他们感知1千米的具体长度,从多角度来激发他们的参与,给予他们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并让他们积极汇报自己的亲身体会,达到全员参与,共同提高的原则。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在空间与图形中明确提出:在教学中,应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应注重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获得直观经验。结合我对教材的理解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订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感受并体验1千米有多长,知道千米和米的关系,学会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拉一拉、走一走、说一说、想一想、量一量等活动,让学生经历认识1千米有多长的过程,感受长度单位的实用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长度单位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适时渗透思想教育。

四、说教学重难点

找准重难点是上好课的前提,我认为这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千米的含义,正确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五、说课前准备

记录单、大屏幕

六、说教法与学法

根据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本课教学采取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方法,根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灵活地组织教学环节,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探索、交流中学习。

教法: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复习引入、情景激趣、引导发现、学用结合。

学法:观察、想象、验证、类比推理。

七、说教学流程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因此我是这样设计教学过程的。

(一)引入新知;

(二)探究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拓展新知;

上一篇:项目建设宣传标语下一篇:高中免学费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