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现实表现鉴定

2024-04-18

大学生现实表现鉴定(精选8篇)

篇1:大学生现实表现鉴定

XXX同学现实表现鉴定

XXX大学研招办:

XXX同学,系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06级

专业学生。该同学在校学习、生活期间表现良好,是一名优秀(合格)的大学毕业生。

该同学自入学以来,能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政治上积极要求进步,并于2007年6月17日光荣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现为中共预备党员。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在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参加过“法轮功”组织的任何活动,对“法轮功”组织持坚决反对态度。该同学在校就读期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曾获省级三好学生、院级优秀学生干部并获校级优秀毕业生荣誉称号。

该同学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已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六级,国家计算机二级、三级考试,并自学获得了

资格认证证书;在担任班级干部期间,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同学,热爱班集体,热心帮助同学,有一定的奉献精神。为人谦虚真诚,处事严谨正派,待人诚恳,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此致!

敬礼!

中共燕山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委员会

2010年4月20日

篇2:大学生现实表现鉴定

XX同学,X,身份证号,系XX大学XX学院XX级XX专业学生。该同学在校学习、生活期间表现良好,是一名优秀的大学毕业生。

该同学自入学以来,能坚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关心国家大事,拥护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自觉遵守校纪校规,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在校期间无违法违纪行为,没有参加过“法轮功”组织的任何活动,对“法轮功”组织持坚决反对态度。该同学在校就读期间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并担任校学生会网络部副部长,组织并参与了学校很多活动。

该同学学习目标明确,学习态度端正,刻苦钻研专业知识,学习勤奋刻苦,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获得奖学金,已顺利通过国家英语四级、六级考试,并通过自身努力用提前一年完成了本科学业。为人谦虚真诚,处事严谨正派,待人诚恳,具有良好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

特此证明!

XX大学XX学院

篇3:大学生现实表现鉴定

一、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

在对大连某高校的大学生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和访谈中了解到,大学生上网率已高达为84%,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使用主力军。大学生的网络行为也呈现出明显的特点,即依赖性、随意性、庸俗化和懒惰化。

(一)依赖性

随着网络覆盖面广泛、上网工具的便捷,网络已经触手可及,大学生对网络的依赖性也愈加明显。

互联网已经全方面改变了当今大学生的生活。想要美食,多款订餐软件可供选择,轻触屏幕,美食就能送到寝室楼下;软件背单词,应用商城里有上百款单词应用陈列架上,个性化的设计贴心得不得了;微信、QQ等聊天工具愈发便利,网络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和社交的主要平台;网络游戏、手机游戏眼花缭乱,部分学生缺乏自制力而游戏成瘾。这一切似乎都在彰示着大学生已经成为“被互联网捆绑”的一代。

当今,互联网已经不仅仅局限于电脑登录,移动互联网终端的数量迅速增加,使我们的互联网使用更加方便和随意, 智能手机的强大功能也已经让大学生逐渐离不开这些电子产品,大学生上网时间和频率大幅提高。走进大学校园,你会发现,走在路上的学生们多半都拿着手机,或是在聊天或是在刷微博。碎片化的时间逐渐地被互联网占满,大学生们对于互联网的依赖性也在不断加强。互联网消息的过度依赖甚至造成消息绑架,影响到大学生们的日常生活。

(二)随意性

网络的便携化使互联网使用的时间和地点更加随意,这也就造成了很多大学生们专注力的下降。课堂上使用便携式移动设备访问互联网变得屡见不鲜,也使不少大学生不能集中精力上课,或是课下不能集中精力完成各项任务。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作为网络上强有力的发声者,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却具有较高的随意性。如今,网络成为人们表现自我的和进行种种交流的工具,但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日常生活中的道德和规则被明显淡化,由于缺乏监督管理和自我控制能力,大学生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时往往过于随意,甚至时常在网络中发表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或攻击他人。

(三)庸俗化

相较于日常生活,网络文化环境更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与多元性,网络使大学生能够更快更广地接受新鲜事物,活跃大学生的思想,培养大学生的个性。然而一些庸俗的网络文化也在蔓延,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互联网的过度使用使知识更加趋于碎片化,电子阅读取代传统阅读的方式在大学生中间较为广泛。这就造成了大学生们在掌握问题时缺乏深度和广度,甚至缺乏思考,并且容易被低级内容吸引,容易轻信网络信息。

同时,令人担忧的是,大学生的语言词汇量正在逐渐减少,一方面,网络碎片式的快餐信息正在逐渐取代阅读,另一方面,一些庸俗的网络语言总能随着网络沟通很快地流传开来,并且正在取代正规语言侵入日常生活。

(四)懒惰化

网络是信息的海洋,合理地利用网络学习,网络将成为新的生动的学习模式,给大学生学习和拓展提供巨大的便捷。然而信息获取的便捷也培养了学生的惰性。真正将网络运用于主动学习的大学生仅占极小一部分,多数学生过分依赖网络信息的便捷,丰富的网络资源被直接套用,而懒于思考,也导致了不少大学创造力的缺失。久而久之,就养成了思维的惰性,遇到问题不加思考地求助网络。而网络信息纷繁复杂,其中不乏错误信息,许多大学生过分相信网络权威,同样容易不加辨别地加以吸收。

互联网的娱乐功能也是当代大学生在网络使用中的一大部分,视频影音下载,互联网游戏,丰富了大学生们的生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时间的浪费,无时无刻不考验着大学生们的自制能力。互联网提供了便捷的生活服务,网上购物、网上点餐,却逐渐把本应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惯”成了足不出户的宅男宅女。可见,互联网在丰富大学生生活的同时,也在侵蚀着大学生们的斗志。

二、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的调适策略

(一)坚持“以学生为本”,加强正面引导

一切的不良影响,自然不能归罪于APP和网络发展的本身,关键在于学生自己。我们的引导措施,自然也该从学生入手。

首先,要劝诫学生们与手机等电子移动设备保持距离。近日,一些高校在教室里设置“手机存放处”,学生们自觉地在上课前讲手机存放起来,没有手机应用的诱惑干扰,同学们的学习效率便大大提高,这便是劝诫学生们与手机保持适当距离的先例。要引导同学们合理使用手机,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调整使用的应用类型的比例,从而减少它给同学们带来的不良影响,让它的合理部分也得到充分利用。

其次,要引导同学们多进行实践活动。网络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不可能也不应该取代现实。要通过理论和实践的正确指引,让同学们把目光从手机上移开,投到我们真实而值得好好度过的现实生活中来。通过心理引导,让学生们自觉地平衡网络与现实生活的关系,从而实现让学生们学会合理利用网络的目的。

再次,利用各种宣传平台来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用学生们易于接受的方式来进行引导。例如,在各个社交平台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同学们发现自己的网络行为的问题, 进行自省;将心理讲座搬到网络上来,扩大影响范围。更可以搭建一个全方位的网络思政平台。

第四,引导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近来,发达的网络和多样的手机应用为大学生们提供了绝佳的创业机会,许多大学生通过开发手机应用软件实现了成功。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大学生不仅仅满足于使用网络,还有利用“翻身做主人”的决心。 更有许多同学抓住了大学生网络行为的特点,利用微信等各种平台开起了自己的“小商铺”,成功的营销手段契合大学生们的购物心理,创业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功。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们利用方兴未艾的手机应用等新兴网络产物的发展,创新自己的思想,不是做网络的被动牵引者,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做主动创造者和选择者。这样,网络对大学生们的有利影响就大大增加了。

(二)在充分尊重大学生自由表达权利的基础上加强网 络的建设和管理

我们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网络是一个开放的公共平台, 因此,在引导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同时,也应当充分尊重大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不能一刀切。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应当做的是:

一是加强网络平台管理,屏蔽不良信息。网络是一个公众平台,影响着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因此,必须保证良好的网络环境,及时屏蔽错误、损害公共利益的信息。

二是创建大学生网络平台,给予大学生更合适的空间。 对于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引导,一味禁止是行不通的,创建一个以学习和交流为主、娱乐和休闲为辅的大学生网络平台, 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大学生健康上网,利用网络获取知识,满足大学生上网需求。

三是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培养大学生健康上网与安全上网意识,提高大学生自控能力、鉴别能力与利用网络能力。

四是真实信息公开化、透明化。只有真实的信息更加公开,才能阻止不实信息的流传。

篇4:大学生现实表现鉴定

关键词:个性化;高校教育模式;矛盾

一、个性的含义及高校学生个性化表现

(一)个性的内涵界定

由于个性是一种较复杂的心理现象,因此,到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的、为所有研究者共同接受的明确定义。不同学者从不同角度对个性的内涵做出了不同的界定。综合学术界关于个性的界定,我们认为个性是指个体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其一定的生理和心理素质基础上,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并经主体内化后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基本品质,是个体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等的基本价值取向和行为特征的集中表现。人的个性结构包括三方面内容:生理特征、心理特征、意识倾向。

(二)高校学生个性化表现

为获得第一手资料,探索当代大学生个性化表现的规律,我们设计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对山东科技大学泰山科技学院1362名在校生进行了调查。经过细致的数据统计和处理,归纳出当代大学生的个性化表现,为进一步的研究夯实了基础。

高校学生的个性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性格倾向。多数大学生性格较为孤僻,不愿与人合作;嫉妒心强,进取心弱等。②集体意识。多数大学生集体意识比较淡薄,常以自我为中心,不愿意听取他人的批评。③意志自控能力。很多大学生意志自控能力比较差,意志薄弱,注意力不能集中……④自主自立精神。绝大多数大学生重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有一定的主见,不满足现实。

二、高校教育模式及其历史演进

(一)高校教育模式的内涵

教育模式即学校培养人才的模式,是指学校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形成的能够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的教育理念、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方法、人才规格和质量的标准形式,是可以使人们参照去做的标准样式。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包括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计划等要素。它是高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带有方向性的管理内容,这些内容受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随着社会发展呈现的多元化趋势,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也应向着多元化方向发展。

(二)教育模式的历史演进

1.通才模式。农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通才模式”。当时学校教育对象是极少数统治阶级子弟,教育目的是培养统治人才,让他们通今博古,掌握治国治人本领。课程内容有哲学、宗教和少量自然科学。

2.专才模式。工业经济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专才模式”。专才教育的大部分对象是平民、工匠,他们为了生存和发展,需要学一技之长,教育是为了就业。

3.复合型人才模式。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培养模式应是“复合型人才模式”和模式多元化。高校要适应时代发展,转变人才培养模式。应扬弃“通才模式”和“专才模式”,发展为“复合型人才模式”,甚至是多种模式并存。

三、高校学生个性表现与现行教育模式的矛盾

(一)人才培养整齐划一,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评价不适应个体的差异

由于我国一贯的教育思想就是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不注重智能的培养,在教育内容上,重视继承、稳定,不重视创新,至于教育方法上,不善于让学生从实际应用中学习,养成了受教育者的惰性、奴性。结果是将来走向社会以后高不成、低不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考试评价体系,不能与时俱进,因此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学生的个性发展形成了突出矛盾。

(二)教学过程强调教师的中心作用,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主观能动性

由于多年形成的应试教育,致使受教育者对知识过分记忆,似乎知识被记忆到脑海中就是掌握了知识。积累和学习前人留下的知识遗产成为中国教育的绝大部分内容。另外,灌输式的教育,也使得课堂纪律严肃缺乏生气。教学过程从根本上没有摆脱教师中心论的束缚,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绝大多数大学生重视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富有创新和冒险精神。

(三)教学管理制度刚性太强,不适应因材施教和多样性人才培养的需要

篇5:现实表现鉴定

工作上:踏实勤恳,任劳任怨。虚心向领导和同事们学习先进的工作方法和工作经验,能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职责感。乡镇工作期间,尊重每一位村组干部和群众,认真有礼地接待办事群众,同时进取深入群众中开展工作。在分管领导和村组干部的大力支持和帮忙下,顺利完成了三个行政村、7个村民小组参加农村新合信息核对、“住房解困”工程入户调查等工作。(**工作部门)工作期间,努力干好办公室工作,主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使各项工作步入了良性发展轨道;并在充分做好办公室工作的同时进取配合好其他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

学习上:能够抓住点滴时间,汲取精神食粮,丰富自我,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一是进取参加单位组织集中学习和自学,做到了学前有准备、学中勤思考、学后见成效;二是进取主动加强业务理论知识学习,提高驾驭整体工作的本事;三是学习与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并及时改善,将工作不断地引向深入。

篇6:现实表现鉴定表

一、思想进步,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

该项同志思想积极进取,严于律已,自觉加强党性锻炼,不断提高党性修养和政治思想觉悟,始终坚持“xxxx”,落实科学发展观。能够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导自己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改革开放,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以全局利益为重,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先进性。XX年被评为局“优秀共-产-党员”。

二、工作独挡一面,开拓创新、扎实进娶成绩突出

1、该同志在平凡而普通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开拓进取,工作中能够独挡一面。她具有强烈的责任心,饱满的工作热情。统计工作可以说是枯燥的,整接触数字,但是她却没有感到枯燥,能够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地做报表。每逢月末、月初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对待自己的工作不等不靠,遇到问题仔细查找原因并及时与领导沟通,及时准确地报送月报、季报、年报。

她不断强化统计基础管理,提高统计工作质量,从数据源头入手,从基层单位统计原始记录抓起,把基础台账工作,做到量化、细化,以经济建设为心,及时修改和印发新的报表制度,反映各种新问题、新特点的统计内容,以适应企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进一步完善建设小康社会的统计需求。

二oo四年初,我局划归了合江林业管理局后,上级主管部门对统计工作又提出了更细、更全的新要求,面对上级的要求,她排除了畏难情绪,从台帐到报表生成,每一个环节都仔细推敲,虚心向经验丰富的前辈和同行请教,刻苦钻研业务知识,积极做好各项工作,经过不懈的努力,保质保量的完成了统计工作任务,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在连续几年的统计年报会中,她因工作细致认真和撰写统计分析质量较高受到了管理局领导的表扬。

2、她多次参与各项普查和调查工作,再创普查新业绩。

从事统计工作十年来,她带着一份对事业的强烈责任心去对待工作,每一个数据来源,每一份报表她都认真审核,真正的作到了准确无误。在参与“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这三次大规模的普查中她表现出色,分别被评为三次省级先进个人称号。

她主要负责我局在XX年全国第一次经济普查、XX年的人口变动、劳动力抽样调查和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农业普查,这些调查和普查任务涉及面广,指标复杂,时间紧,任务重。领导把这项工作交给她负责,从清查、摸底到编码、汇总、上报等一系列工作,她都亲自参与组织并落实。一心一意扑在林业局的普查工作中。在普查时间紧任务重,计划科人员少,许多工作都在同一时间进行时,为了完成各项工作她加班加点,毫无怨言,使各项工作顺利的完成。保质保量圆满的完成了普查和调查的各项工作任务,多次受到上级领导的好评。

3、她具有默默的服务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终身的学习意识

篇7:现实表现鉴定

吴志祥同志,男,汉族,生于1974年2月17日,安徽省肥东县人,大学本科学历,1999年7月到新钢公司财务处工作,现为我公司财务部会计师。该同志在工作期间思想和工作情况表现如下:

一、立场坚定,对党忠诚。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伟大旗帜,坚持用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政治意识和大局意识强。在思想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党忠诚,政治可靠,头脑清醒,在与**分裂集团和“法轮功”邪教组织作斗争等大是大非问题上,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态度坚决。遵守党的纪律,积极参加党组织活动,严守党的秘密。

二、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把学习研究放在突出位置,自我加压,始终保持强烈的进取精神,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向领导和同志学习,不断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注重政治理论、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以及业务知识的学习。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和中央重大路线、方针、政策的认识。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相长,积极探索岗位工作的特点规律,经过多年的学习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不断增强,工作能力不断提高。

三、敬业实干,成绩突出。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工作尽职尽责,兢兢业业,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精益求精。在公司成本核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作能力和工作实绩得到领导及同志们的肯定。对经办的工作,坚持事前充分准备,事后及时总结,吸取经验教训,把握内在规律,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具有较高的综合素质,思想敏锐、能力突出,发展全面。具有较强的开拓精神,在困难面前敢于顽强拼搏、迎难而上,逐步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

四、严于律己,作风优良。为人正直、待人坦诚,严于律己、团结同志。能摆正自己的位置,识大体、顾大局。工作任劳任怨,全身心投入。领导交办事项立说立行,讲质量、重效率,经常加班加点,从不计较,经得住清苦,耐得住寂寞。严格遵守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洁身端行,严守本分,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自觉抵制各种歪风邪气,没有违反廉政纪律的反映。待人热诚谦和,行事低调谨慎,尊重和服从领导,注重搞好同志间的工作协同,与同事关系融洽。

中冶南方(新余)冷轧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机关党委

篇8:大学生现实表现鉴定

1 大学生就业心理概念的界定

大学生就业心理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择业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情感上的倾向。具体表现在就业求知时自我的评价和定位、对于社会的正确认知、在求职方面的需求和选择等,所展现出来的一种心理上的表现。对于大部分的大学生来说,在进入大学之后,往往将自身的就业问题作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在整个大学生活中进行思想以及心理上的考虑。其心理特点主要是围绕就业来展开的,例如对于大学生辅修课的选择、课外活动中的打工等行为,都往往处于就业的目的而进行选择的。根据表现,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可以分为就业心理倾向、心理素质以及就业心态等三个方面,共同组成了大学生的就业心理。

2 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实表现

对于大学生群体来讲,社会经验不丰富,对社会需求不够了解,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差距往往造成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本文特对某高校2015届的300名大学毕业生进行全面调查,利用调查问卷的形式了解大学生就业时所出现的心理问题。调查发现,99%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就业愿望,结合其自身的就业实际表现,较好地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了了解。通过对数据的整理,总结出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2.1 眼高手低,急功近利的心理

随着就业环境的发展,就业机制的改变,自主择业是大学生就业的主要渠道。但对于部分大学生来说,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在就业中眼高手低,就业时渴求待遇优厚、工作轻松的岗位。而对于相对普通平凡的岗位,认为不符合大学生的身份。根据调查,57%的大学生在就业时以薪酬为选择的依据,利用工资待遇的多少来衡量工作。在此情况下,多数大学生参与就业时,容易陷入心理误区,不愿从事艰苦、基层的工作,而自身的经营和能力又不足,往往产生急功近利的心理问题。

2.2 自卑焦虑,缺乏自信的心理

在对2015届大学毕业生年龄上的调查发现,都属于90后,具有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的时代特色。他们是被给予过分关注的群体,作为独生子女成长起来的一代,从小被给予了各方面的关注,被家长照顾的无微不至。使得他们早已习惯被人照顾,习惯于接受体贴与关心,与社会的实际接触较少、缺乏社会交往的经验,由此造成在就业中害怕与面试人员接触,对自身的能力不够自信等。据调查,61%的学生认为自身在就业中存在缺乏经验的问题;11%的学生在面试中紧张;9%的学生担心自己找不到工作,有焦虑心理;只有19%的学生对就业充满了信心。由此可以看出,在大学生就业中,大部分学生易产生自卑焦虑的心理问题,使得学生对于自身的能力不能进行很好的了解,导致负面情绪的滋生。

2.3 认知不足,盲目择业的心理

多元化的经济发展形式,使得新时期的大学生面临着多种价值观的选择,这对于思想还不成熟的大学毕业生来说,更容易造成价值观念的混淆,对于就业和择业的选择陷入迷茫时期。根据调查,42%的大学毕业生会在毕业时尽快选择一份工作,以此获取心理上的安慰。而且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来选择工作;对于工作的满意程度,84%的学生认为无所谓。这也就造成大部分的学生对于自身的能力以及就业的岗位并没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存在一定的盲目心理。这在此后的工作中,容易产生各种利益冲突问题,导致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2.4 攀比稳定,缺乏主动的心理

面临就业的严峻形势,新时期大学生对于铁饭碗的追求呈现一定的热捧,并存在一定的攀比心理,认为别人的选择较好,应当向其看齐,从而对自身的潜能进行了忽略,没有进行积极主动的争取。在没有得到达到相应标准的基础上,从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问题。根据调查,75%的大学生在就业倾向中选择了公务员、事业单位以及国企等;8%的学生选择自主创业;10%的学生选择了个人私企;7%的学生选择到基层艰苦地区就业。这也说明了,大部分的毕业生对于自身主动创造的能力没有正确的认识,不能适应具有挑战性的工作,缺乏主动的心理。

3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方法

3.1 完善职业规划,健全大学生心理援助体系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眼高手低等不正常的心理现象,应当对大学生进行就业规划指导等。对于高校来讲,应当建立专业化的就业指导心理辅导中心,对大学生就业进行事前的心理辅导。根据每个大学生的专业、学习成绩、综合素质、家庭生活条件以及就业形势等进行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紧跟学生的就业心理特点,深挖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本质渊源。对其心理动态进行全面的掌握,以此进行全面的疏导,尽快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实现良性就业。

3.2 强化就业教育,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理念

针对新时期大学生盲目就业心理问题,应当进行积极的改变,可以在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指导下,将自身发展作为就业的首选,同时树立多样化就业的观念。在对自身的素质和能力进行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对就业的规律进行积极的研究,强化就业教育,对就业中的公关知识、就业政策等进行认真的学习,掌握就业的行情。在就业简历的书写方面进行认真对待,对面试中的技巧进行不断的学习,强化心理素质,积极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以此来增强就业中的竞争实力,树立全面的自信,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和综合素质,逐步克服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3.3 自我合理定位,寻求适合发展自我的职业

根据新时期大学生认知不足、盲目就业的心理问题,应当积极引导其认清当前的就业环境,在对自身进行合理定位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实际需求和自身素质选择适合自我发展的职业,消除盲目就业的观念。

在具体措施的实施上,应当对传统的就业观念进行积极的改变,向大学生灌输大众化的就业观,确定合理的就业发展理念。对于新时期的大学生来讲,在就业岗位选择时,要注重个人价值观的基础上,还要与社会需求进行全面的结合。将职业发展的长期效益放在就业选择的首位,对于眼前的工资待遇不要太过于计较,注重的是最终个人价值的实现。注重对大学生平和心态的培养,以此来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3.4 增强综合素质,提高就业中的多元化选择

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只有在自身综合素质得到增强的前提下,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优势,从而增加就业的选择。因此,作为高校来讲,应当注重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教育的观念和方式,将学生的就业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例如应当在专业设置上,根据当前就业进行合理布置,设置一些能够符合当前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对于就业形势较差的专业要在招生人数上进行减少,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减少就业问题的出现。

此外,对于教师来讲,在学生日常的学习中,应当注重其专业能力、组织能力、沟通能力以及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同时还应当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进行全面的重视,提高大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增强其自身素质,增强就业时的多元化选择,从而使其能够保持健康科学的就业心理,增加其就业成功的机会,进而减少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

综上所述,针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出现,我们应当给予全面的重视,对于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认识到问题存在的表现的根源。根据其具体的表现,采取相适应的调适方法,在职业规划、就业教育、自我定位及综合素质等各个方面采取措施。正视大学生就业中心理问题的存在,进行合理的疏导,使得新时期大学生能够以稳定的心理情绪进行职业的选择,顺利实现就业。

摘要:首先对大学生就业心理概念予以界定,对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现实表现进行论述,并针对表现的问题,提出与之相适应的调适方法。以期助力新时期大学生正确面对就业心理问题,正确择业,顺利就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现实表现,心理调适

参考文献

[1]尚航.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2.

上一篇:作文写作之记叙文的线索下一篇:描写秋季的诗歌欣赏